第 3 部分阅读
有放在心上,只是随意地问了下,知道端王叫阿竹去吃了些茶点后,便放下了。高顺很想和主子说一说端王要将姑娘教成凶残萝莉的事情,只是看到严祈文的不在意,阿竹也频频向他使眼神,只得闭嘴不言。
父女俩在净水寺门前买了些小玩意儿,便坐车回府了。
刚回到府,恰巧遇到也方拜访友人回府的严祈华。
阿竹对这位看起来很严厉的大伯有些亲切,盖因这些年来,她爹娘能安安稳稳地到江南富庶之地上任,也全赖于他在京中打点,是个面冷心热之人。或者说,严祈华对这位胞弟有着常人无法想象的耐心,严祈文生平最是敬重于他,使得阿竹对这位大伯也十分敬重。
“大哥。”
“大伯安。”阿竹笑着请安,声音是孩子特有软糯。
严祈华看向阿竹的目光微缓,摸了摸她的脑袋,对严祈文道:“你们方才出去?”
“是啊,去净水寺与静圆论佛。”
严祈华颔首,想到想又道:“下个月是西府二叔的寿辰,虽说因为孝期问题并不大办,但咱们晚辈也不能失了礼,你便过去送份寿礼过去吧。”
严祈文忙应下了。现在东府严家虽然严老太爷还顶着靖安公的身份,但却是个不喜庶务的,先老太爷去逝后,便由严祈华当了家。这也是先老太爷和严太夫人嘱意的事情,幸得严祈华得先老太爷的精心教养,虽然事出突然,家族的庶务也极快上手。
辞别了严祈华后,两人正欲要回院,又被春晖堂的方嬷嬷叫了过去。
方嬷嬷是严太夫人的心腹嬷嬷,伺候了严太夫人一辈子,严家上下对她都十分敬重,听得她来传严太夫人叫严祈文过去时,严祈文也不推托,牵着阿竹的手过去了。
“二老爷这是带三姑娘去哪儿呢?太夫人好一阵子前就唤人过来找您了。”方嬷嬷笑问道。
严祈文笑道:“去了净水寺。祖母寻我可是有什么事?”
方嬷嬷笑道:“也没什么事,就是今儿天气好,老夫人与太夫人说了些话,太夫人想起二爷了,叫您去说说话呢。”
方嬷嬷这不似回答却似回答的话让严祈文冷了脸,接着便无话。
到得春晖堂,严老夫人并不在,只有严太夫人。
父女俩请了安后,严太夫人将阿竹唤到跟前,抚了抚阿竹的脸蛋,满意地对严祈文道:“竹丫头的脸色好了许多,柳氏将她养得好。”
严祈文只是笑了笑,说是应该的。
然后严太夫人又问阿竹这些天和嬷嬷学了什么,喜欢什么,今儿去了哪里,阿竹软声软气地答了,严太夫人让人拿了些窝丝糖,让丫鬟带阿竹去隔间玩耍。
阿竹却抱着窝丝糖,像只肥兔子一般蹿到了她爹身边,一副孝女的模样道:“阿爹,吃糖。”然后怯生生地对严老夫人道:“曾祖母,阿爹也一起吃。”
严太夫人和蔼地点头,便见着那肥肥嫩嫩的小曾孙女直接窝在她爹怀里,睁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边吃糖边瞅着自己。想来一个刚到六岁的女孩儿也不懂什么,严太夫人便歇了让人将她带去隔间。
严太夫人询问了严祈文的生活起居,宛若关心孙子的慈祥祖母。祖孙俩说了会子话后,严太夫人感慨道:“你们兄弟几个我都不操心,唯有操心你,眼瞅着你们也很快出了孝,届时便让老大走动,将你调回京里罢。”
严祈文听罢忙道:“回不回京孙儿并不急,倒是在外边也历炼了一翻,见识不少,方知道以前在京里只有死读书,很多世间事不懂。”
“你这孩子,咱们严家也不只靠你一个,在外八年时间也足够了,是该回来帮你大哥了。”
严祈文想了想,决定还是闭嘴比较好,面上笑了笑。
严太夫人年轻时骨子里是个要强之人,现在年老了,又经了许多事情,菱角已经磨圆了,看着他和蔼可亲,但那种强势却仍是留在骨子里,见他听进了她的话,心里十分满意,又看了眼边吃糖边瞅她的阿竹,说道:“你膝下只有阿竹一个孩子还是太孤单了。”
严祈文不说话了。
严太夫人也不说话,端过方嬷嬷递来的茶慢慢喝着,一时间祖孙二人竟是无语。
半晌,严太夫人突然问道:“竹丫头,想不想有个弟弟?”
阿竹天真无邪地道:“娘亲会给阿竹生弟弟的。”
严太夫人瞅了眼表情平静的孙子,终究没有说什么,便让他们离开了。
待两人离开后,方嬷嬷拿美人捶为严夫人捶着腿,笑道:“二老爷是个至情至性的,二夫人也是个有福的。老夫人只是他们继母,也管不着二房去,姑娘何必去趟这浑水?”
方嬷嬷一辈子未嫁人,从幼年时期就跟着严太夫人至今,也唯有她方会在私底下唤严太夫人一声“姑娘”,有什么话也是直说,从未避讳。
严太夫人道:“我自是不想管的,儿孙自有儿孙福。只是老大媳妇(大钟氏)是续弦,又是个急性子,与其让她冒冒然出面去惹毛了祈文,不若我作个姿态。祈华和祈文自幼不得他们父亲看重,母亲缘又薄,这兄弟俩极好要,祈文稍有委屈,祈华便不动声色地折腾那些欺辱祈文的人,爱护非常,我可不能让老大媳妇又去自讨苦吃,弄得这个家乌烟瘴气的。”
“姑娘如此想极好,怕只怕他们皆不能体悟姑娘的苦心。”方嬷嬷心疼地道,自从先老太爷去逝后,太夫人也算是没了主心骨一般,每日没滋没味地活着,让她看得极是惊心,就怕严太夫人哪天想不开随了先老太爷而去。
严太夫人只是笑了笑,不再说话。
*****
阿竹以前就知道母亲一直未孕是父母心头的一桩沉重事,为此柳氏不知道试了多少生子偏方,可是就是没有消息,有一次折腾得狠了,吃了那什么土方法的生子偏方,竟然一下子折腾得药物中毒,吓得严祈文再也不敢对妻子怀孕一事流露出任何的表情,反而将阿竹更加疼爱,一副有阿竹就满意了的模样。
阿竹觉得,父亲虽然未死心,但对于妻子再孕也没了想法,若只有一个女儿,也将她疼到骨子里。所以他不纳妾不畜婢,连通房都没有,后院干干净净,堪称好丈夫好父亲的典范。
只是以前他们都在外地,一家三口十分简单,那里没有长辈,由着夫妻俩自己作主,现在回到京以后,又导致了问题重演。
阿竹叹了口气,小手用力握了握父亲的手,无方言地安慰他。
两人回到了他们院子,便见柳氏房间的庑廊前站着两个长相标准妩媚、体态风流婉转的年轻女子,虽然是丫鬟打扮,但却从骨子里透着一股轻佻味儿。
严祈文的脸色有些黑,目不斜视地抱着阿竹进房,全然无视了两个丫鬟的请安。
屋子里,柳氏正在与刘嬷嬷安排今晚的晚膳菜单,看到父女俩回来,便笑着让丫鬟端来桂圆汤给他们。
父女俩仔细看了柳氏,发现她面色红润,心平气和,方放下心来,同时喝起桂圆汤来。
“那两个丫鬟是老夫人打发过来的。”柳氏轻描淡写地道:“老夫人说,咱们匆忙回京,伺候的人手不够,先安排两人过来服伺。”
服伺什么?恐怕是等她爹除服了,马上就让他直接收房了吧?真是说得比唱的好听!
阿竹喝了汤后,嘴也不抹,噔噔噔地扑到柳氏怀里,嫩嫩地问:“娘,咱们这儿已经有很多丫鬟伺候了,少她们两个也不要紧。如果收了她们,是不是要用咱们的银子养她们?还是不要了吧,养了她们,阿竹以后的嫁妆又要薄了。”
严祈文差点喷了,桂圆汤呛到了鼻孔里,咳得他惊天动地。
柳氏吓得忙拍他的背,手忙脚乱地为他顺气。
阿竹无辜地看着自己家老爹,对了对手指,决定以后还是说话矜持一点儿,免得老学究的父亲又要呛到。
待严祈文顺过气后,柳氏第一个训斥阿竹:“你一个姑娘家,如何说这种不知羞的话,吓着你爹怎么办?外一传去出,倒要说咱们不会教女儿了……”
严祈文见阿竹委委屈屈地缩着肩膀,顿时又忘记先前自己呛着的事情,忙护着阿竹道:“这可不对了,咱们阿竹先前说得对,若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女人都往咱们房里放,还不知道要花费多少银子呢,就算她们的月例是从公中出,可是这也是张嘴吃饭,老夫人赐下的,不能打不能骂还不能苛待了她们,怪没滋味的……”
喋喋不休地一翻解释后,柳氏啼笑皆非,反而被这对父女弄得好笑又好气。
最后,柳氏问道:“那夫君您说,如何处置她们?”
“先晾着,反正我要为祖父守孝一年,老夫人也不能逼着我吧?等出了孝后,便寻个理由将她们领回去给老夫人。”
这不是活生生打严老夫人的脸么?柳氏有些迟疑,阿竹却暗暗拍手叫。
在严祈文的一通偏帮下,柳氏忘记了阿竹先前的举动,等以后再想起时,阿竹已经有了借口如何忽悠她了,倒也不是问题。
第9章
过了一个月,已到了暮春之时,天气转暖。
到了西府二老太爷的寿辰,严祈文带了阿竹去给西府二老太爷祝寿,这是阿竹第一次去西府,西府的人丁比东府兴旺,单是与阿竹同辈的严家子弟便有五六十人,阿竹认人认得眼花缭乱。
因在孝期中,只是简单的全家人吃了个饭,也没有什么席宴或者请戏班子来唱戏,甚至连酒乐也没有,严祈文过来,仿佛只是带阿竹过来认认人的,如此倒也不用担心落人口实。
严祈文在前厅与西府的男丁们叙话,阿竹被带到了后院,一堆女人围着,拉着她说话,得了一堆见面礼。
西府中身份最高的女眷便是西府二老夫人,阿竹要叫二祖母。等阿竹磕了头后,二老夫人便拉着阿竹的手说话,和蔼地问她平日吃了什么东西,读了什么书,身体怎么样了。
西府的人都知道年前她遇袭时生的那场大病,养了一个冬天,养了一身肥肉。
“这孩子长得真是壮实,不像我们府里的那些姑娘般羸弱。”
听到严二老夫人的话,在场无论是年轻的或是中年的媳妇,都忍不住捂着帕子笑起来。阿竹心里无奈,到底有毛好笑的,她这样才健康,那种为了什么弱柳扶风之美,硬生生地节食、一副亚健康的女人才是傻瓜。而且她以后会抽条儿,会变瘦的!
不过严二老夫人却极喜阿竹这胖萌胖萌的样子,搂着她不放,比对她亲孙女还要亲。阿竹觉得这原因一定是严二老夫人骨架比较大,已五六十岁的老妇人了,可是看着却比同龄的妇人要高大许多,无论她如何节食都没办法像普通的姑娘一般纤弱如风。
于是阿竹也待严二老夫人十分亲热,糯糯地说着:“二祖母,娘亲说,要多吃些才能健健康康,能吃就是福……”
“对对对,能吃就是福,咱们竹丫头说得在理。”然后对坐在她旁边的一名女童道:“鹊丫头,你三姑姑说得对,以后可不准再这样不吃那样不吃饿着自己了。”
那女童比阿竹还要大一岁,辈份却小了一辈,听到严二老夫人的话,下意识就看向室内的女眷,发现众人的表情,心里也不以为然,不过仍是笑眯眯地附和道:“知道了,曾祖母说得对,鹊儿以后会吃多多的,陪曾祖母吃很多饭。”
一席话说得既孝顺又不落人口实,逗得二老夫人笑呵呵的,连带阿竹也多瞅了她几眼,小姑娘回眸看她,抿着唇笑得斯文。
见二老夫人笑呵呵的,一副开心的样子,其他人互觑了一眼,同时笑了笑,待阿竹十分亲切。
阿竹在内院哄着严二老夫人,外院中严祈文与西席的堂兄弟们以茶代酒喝着聊天,却没想到会听到西府的一桩隐而未宣的喜事。
这事西府是想要告诉东府的,不过因为还在孝期中,不宜声张,两位老太爷素知东府严老太爷的德行,更不好派人去说了,今日严祈文过来,恰好与他诉说。
“陛下嘱意桃丫头为周王妃?为何如此突然?”严祈文吃惊地道。
严二老太爷和严三老太爷互相看了眼,面上有些尴尬,还是严二老太爷说道:“这事还是宫里的惠妃促成的呢。”
严祈文所说的桃丫头是西府三老太爷嫡长子所出的长女严青桃,是阿竹同一辈的堂姐,去年已经及笄,二月时曾孙辈的出了孝,也正好可以说亲了,而惠妃则是严二老太爷嫡长女。西府人丁兴旺,与严祈文同辈的堂兄弟就有十来个,更不用说与阿竹同辈的兄弟姐妹了,严祈文想了很久才理清桃丫头是哪个。
惠妃在平承二年时入的宫,在先严老太爷还在时,靖安公府也极为显赫,惠妃一朝进宫,即被封了嫔,在一段时间内深得皇帝宠爱,很快便又晋升为四妃之一的惠妃。只是帝王之爱却是不长久,加之她进宫至今已有十八载,未曾诞下皇嗣,虽然封了四妃之一,却不显眼,现在只抱养了个皇女在膝下抚养着。
严祈文脸色顿时严肃起来,说道:“娘娘是何意?咱们严家并不再需要出个皇子妃了。”
严二老太爷不禁道:“这事说来凑巧,新年的时候,宫里的贵人们凑到一起说话,娘娘只是提了下,没想到皇上会听进去了,真的考虑咱们家丫头。娘娘心里也后悔,但也不好说什么。”
严三老太爷道:“咱们家姑娘都是好的,若不是东府的姑娘年纪还小,指不定这王妃之位就出自东府了,倒是有些可惜。”虽说着可惜,但面上却有些得意。
东西两府分家也是这十年间的事情,暗地里隐隐地较量着,特别是严老太爷不着调却能继承靖安公府,两位老太爷心里都不服气,觉得他们父亲偏心,奈何当时他们父亲以礼法为由,上了折子直接将爵位传了严老太爷,让他继承靖安公府。
严祈文暗暗观察两位叔父的表情,心中一叹,明白了祖父曾经的担忧。严家经过百年辉煌,已经不宜再卷入皇家那笔烂账去了。
“圣旨未下,也不好声张,上回你二婶进宫探望娘娘,才得娘娘暗中透露的。”严二老爷道:“过些日子,娘娘指不定会宣咱们家姑娘进宫,娘娘打算给养在她身边的福宜公主寻个伴,想在严家挑个与福宜公主同龄的姑娘。”
严三老太爷又笑道:“祈文啊,我们先前也听说你家竹丫头回京路上遇袭一事,幸亏碰到了端王相救,不然她一个小娃娃,还不知道怎么样呢。竹丫头今年六岁,和福宜公主正好同龄呢。”
听出他们言下之意,严祈文脸色有些僵硬,嗯嗯啊啊地应着。
在西府一直呆到了未时,严祈文方携阿竹回东府。
方回府,严祈文让人送阿竹回柳氏那儿后,自去寻严祈华说话了。过了一会,兄弟俩便又联袂去了春晖堂。
严老夫人听到那兄弟俩非早非晚的去探望太夫人,瞬间雷达全开,也携了儿子柳祈贤跟去了。心里同时有些惴惴不安,先前她以二房人手不足为由,弄了两个丫鬟过去给柳氏使唤,一是为了膈应柳氏,二是安插自己的耳目,三是想要败坏严祈文的名声,可惜二房却一直未有动作,那两个丫鬟还真是在那里当起了粗使丫鬟来,让她既无奈又十分可惜,觉得柳氏果然是个蠢鲁的。
*******
阿竹不知道春晖堂今日又有一场好戏可看,可惜大夫人高氏手段了得,硬是将靖安公府整治得妥妥当当,以她一个小娃娃,并不需要掺和进去。
阿竹刚回到母亲房里,和她说了西府的见闻,待稍晚一些,便又见春晖堂的丫鬟笑着过来,请了安后说道:“听说三姑娘回来了,太夫人正念着三姑娘呢。”
柳氏听罢,忙帮阿竹打扮一翻,让人带她去春晖堂。
阿竹来严太夫人房里几回了,对这里十分熟悉,严太夫人是个不管事的,她的屋子里总是准备着小孩子喜欢吃的饴糖,府里的孩子都喜欢过来给她请安。阿竹虽然并不那么爱吃糖,但也欣然接受太夫人的好意。
春晖堂很平静,只有太夫人一人。阿竹给太夫人请了安后,太夫人便拉着她笑道:“竹丫头今日去西府好玩么?见了什么人啊?和姐妹们相处可好?”
阿竹伶俐地一一回答了,没有丝毫隐瞒。
等她吃了两块松子糖后,严太夫人终于让人将她送回柳氏那儿。
阿竹摸摸荷包,觉得这些大人拐弯抹角地问个小孩子话也真累,直接问不好么?
不过这种感叹在晚上睡觉时,她听父母壁角的时候,发现自己想得太简单了。
“惠妃娘娘想要让阿竹进宫给福宜公主当伴读?”柳氏压低的声音有些惊慌。
严祈文的声音也有些抑郁,“恐怕是的。端王先前送阿竹回府一事并未隐藏,京中许多人都知道的。你也知道端王是皇子中年纪最幼的,十分得皇上喜爱,难有皇子出其风头。皇后无子,人人皆盯着这太子之位,不管那位置将来是谁的,都能让那些皇子斗成乌鸡眼,端王虽非嫡非长,却占着宠爱,难保皇上不会……”
“这……这,阿竹若进宫的话,岂不危险?”柳氏十分着急,骇然道:“娘娘难道也想给严家弄个从龙之功不成?”
严祈文不说话。
室内长久的沉默,让阿竹有些装不下去,偷偷翻了个身,柳氏听到声音,忙伸手过来拍了拍她的背。
半晌,又听严祈文道:“就怕不只是如此!”
“咱们只有阿竹一个孩子,妾身并不赞成她进宫给公主当伴读。”
严祈文也道:“我也不赞成。不过这事情还是先观望一下,看看大哥怎么决定再说。你先不要透露出去,特别是老夫人那边。”
她也晓得其中轻重,忙应下了。
然后严祈文又有些不高兴地道:“今日老夫人又去太夫人那里闹了一场,后来太夫人叫了阿竹去问话,也不知道她如何想的,难道……”声音越发的不高兴了。
老夫人惯会来事的性格柳氏也知道,没有搭腔。
第10章
阿竹坐在绣墩上,支着小胖手看着院子里那一丛开得正灿烂的玉兰花,身后是严青兰欢快的笑声,丫鬟婆子们守在旁边伺候着。
严青梅正在看琴谱,她最近和府里请的一位琴娘学琴,颇有心得,若是专攻此道,将来成就不凡。严青兰原本也闹着要学的,钟氏溺爱她,但那琴娘是大夫人高氏娘家送来的,还用了个极正当的名头,不好开口,便闹到了严老夫人那里,大夫人高氏便让琴娘将四个女孩都教了,结果严青兰又怕疼,不肯再学了,最后坚持的只有严青梅。
阿竹回京途中被陆禹蹂-躏过一阵子,不知怎么的,便也研究起棋来,她觉得自己若不学好棋,以后估计会很惨,这种直觉让她对学琴没什么兴趣便没有再学了,整天有空就捧着棋谱来看,为此严祈文为她找了很多稀有和棋谱。
严青菊是个小透明,严青兰自己不学琴,也威胁着她不许学,最后只能含泪地应下了。
阿竹看到严青菊那副小白花受气包的样子,实在是想叹气,看不过眼时,便也随便搭把手不让严青兰将她欺负太过,倒是让那小姑娘私底下十分仰慕她,偷偷和她示好了几回。
只有四个姑娘的靖安公府还是很平静的,不过等过些日子,宫里传来消息后,估计会平静不下来吧。
正想着,却见静华斋伺候的婆子领了管事嬷嬷进来,告诉正在学习或玩闹中的几个姑娘,让他们去春晖堂。
严青兰一听,欢呼一声,叫道:“是不是曾祖母那里又有好吃的糖了?”
严青梅秀眉一拧,说道:“二妹妹注意言行。”
严青兰朝她扮了个鬼脸,哼了一声。
她对这位端庄又老成的大堂姐实在不知道怎么办,连带和她较劲都觉得无趣,原本以为阿竹回来多了个可以欺负的,但在上回被阿竹刺激过一次,不知怎么地,反而畏惧起她来,只有严青菊才是最好欺负的。
“嬷嬷,是不是家里有客人来了?”严青梅慢条斯理地问道,见阿竹要爬下秀墩,忙伸了手扶着她,免得她短手短脚的,不小心摔着。
阿竹甜甜地笑着道了声谢,虽然这位大姐姐很严肃,但只要摸清她的脾气,是位极好相处的姑娘。
“是啊,老夫人和三夫人的娘家嫂子来了。”
严青兰更是听得眼睛发亮,忙要朝春晖堂跑去。
严老夫人大钟氏出身伯府,是永定伯府的姑奶奶,而三夫人小钟氏同样也是永定伯府的姑奶奶,当初严祈贤的婚事,是严老夫人一力要求娶娘家的姑娘,先老太爷和太夫人被她闹得不行,最后聘了小钟氏。
到了春晖堂,发现这里十分热闹,严家几位夫人都在。
此时,太夫人正和一位五旬妇人说话,妇人旁边坐着一个年轻的媳妇,还有一个六七岁的男孩,穿着丁香色的袍子,腰间挂着一枚羊脂玉玉佩,唇红齿白,十分俊俏,眉眼和顺,看着就是个性子温和的小公子。
“哎哟,这就是府里的四位姑娘么?都是俊俏的可人儿。”那五旬妇人笑呵呵地说,目光在四人身上扫过,不过看到一身肉乎乎的颇有份量的阿竹时,顿了一下。
四个姑娘依次和客人见礼后,严青兰早已欣喜地跳过去,搂着那中年妇人的一边手娇笑道:“外祖母,您来看兰儿么?”
永定伯夫人笑呵呵地抱着严青兰,而大夫人高氏也笑着对梅竹菊三个姑娘道:“这是永定伯府的公子祺哥儿,也算得上是你们表哥。”这是特地为阿竹介绍的,阿竹并未见过他。
三个姑娘都叫着表哥,小正太钟祺赶紧回礼,认认真真的模样,极讨人喜欢。
很快孩子们又被叫到隔间去玩耍吃点心了,四个女孩子加一个长得漂亮的男孩子,这组合实在是怪异。
阿竹坐在严青梅旁边,小肥腿无法着地,在凳子上一晃一晃的,悠然地看着严青兰熟稔地拉着那男孩叽叽喳喳地说着话,心说这倒像是青梅竹马的组合,也不知道严青兰长大后,小钟氏会不会将她嫁回娘家。
“兰妹妹,这位是你们家的妹妹么?以前没见过。”钟祺笑问道。
严青兰没什么兴趣介绍阿竹,只道:“这是三妹妹,三妹妹年前刚和二叔他们回京,你自然没见过。”然后凑近他,压低声音霸道地道:“不准你和她说话!她那么胖,压都压死你!”
钟祺今年已经七岁了,男女七岁不同席,早已晓些事儿了,严青兰那句“压都压死你”让他一张白晰漂亮的脸蛋涨得通红,偷偷地看了阿竹一眼,见她胖乎乎的,却显得憨然可爱,也不知道为何严青兰不喜欢她。不过他脾气素来极好,只是笑了笑,没将严青兰霸道之语放在心上。
因钟祺到来,严青兰连跟班都不要了,便拉着他到旁边玩耍,严青菊腼腆地蹭到阿竹身边,怯生生地唤道:“大姐姐、三姐姐。”
严青梅朝她点头让她坐下,询问道:“听四婶说,你近来开始学画,学得怎么样了?”
严青菊腼腆地道:“还在学基础,生先说,要先练好基础才行。”
严家女孩子虽然不用去族学,但所学的东西一点都不少,除了跟教习嬷嬷学规矩及礼仪外,还请了位女先生教她们琴棋书画,闲时还要跟母亲学习管家女红等,时间排得满满当当的。
严青梅小小年纪却是个博学的,当下便和她讨论起丹青来,给她指点了一些学习的诀窍。
阿竹坐在一旁淡定喝茶,偶尔插口几句,三人一时间聊得容洽。
等永定伯夫人和其媳妇携钟祈告辞离开时,严青兰依依不舍,拉着钟祺的手几翻叮嘱他有时间要到家里来玩,钟祺好脾气地应了,心里却不以为然,他要忙着学习呢,哪有时间陪着个女孩子?
其他人看着不由好笑,倒是严老夫人暗暗皱了下眉头,看了眼三夫人钟氏。钟氏正看着女儿笑,没有发现婆婆的眼神,大夫人高氏看到了,尔后一想便明白了老夫人的意思,怕是嫌弃自己娘家现在式微,并不愿意将来将兰丫头嫁到永定伯府吧。
三房现在有三个孩子,两个嫡出一个庶出,严青兰是唯一的姑娘,又是嫡出,长得也端丽,严老夫人希望这嫡亲的孙女将来有个好前程,最好将大房二房的梅竹都压下去,自然瞧不上眼自己娘家的侄孙了。
阿竹见没自己什么事,便也辞别了姐妹们,柳氏一起回去了。
待得晚上,听父母的壁角才知道,原来今日永定伯夫人带孙子上门来,是想要将钟祺送到严家族学里学习。这倒是无可厚非,严家虽是京中的勋贵之家,祖上却是耕读传家,历代族长都重视子弟的学业,使得严家族学在京中一带颇有声名。
知道不关自己的事情,阿竹淡定地将那位钟表哥的事情放下了。
过了两天,阿竹便在自家花园里见到了被严青兰硬拽到花园里玩耍的钟祺,便知钟祺已经住到严家来了,现在已经在严家族学里挂了名。
虽然有钟祺转移了严青兰的目标,严青菊便成了个没人管的小可怜,反而成了阿竹的跟班了。阿竹对着那小媳妇的脸,顿时有些胃疼,很想让她去当严青梅的跟班,但看她那副怯生生的模样,又算了,权当多照顾个小屁孩。
阿竹正领着严青菊吃着柳氏让人给她们做的奶油松酿卷酥时,前院伺候的管事婆子来了,抿唇笑道:“二夫人,宫里来了位内侍大人,大老爷让三姑娘到正厅去。”
柳氏脸色微变,很快便笑道:“知道了,我给她们洗漱下,便让人带过去。”
等嬷嬷离开后,柳氏忙指挥着丫鬟给两人漱口洗脸,又整了下衣服,便让刘嬷嬷领他们去了大厅,对阿竹一直拽着严青菊的行动视而不见。
严祈华夫妻正在接待着一名白面无须的男子,二十出头,声音尖尖的,正是宫里来的内侍。
那内侍见到阿竹牵着严青菊的手走进来,便笑起来了,恭维道:“贵府的姑娘都是好的,小小年纪就懂得照顾妹妹了。”
大夫人含蓄地笑了笑,阿竹比严青菊还长几个月,可是却矮她半个头,谁照顾谁还不一定呢。
等大夫人介绍完了两人后,那内侍有些诧异,多瞧了阿竹两眼,又笑道:“是个可爱的姑娘,娘娘十分挂念三姑娘呢,年前听说三姑娘回京遇袭之事,急得不行,后又因姑娘们都有孝在身,不好召进宫去,现下看三姑娘如此康泰,娘娘也放心了。”
严祈华说道:“让娘娘挂心了。”
那内侍又说了会儿话,便告辞离开了。
严祈华去送他,大夫人看着两个女孩子,见青菊怯生生的,不禁有些头疼,再看阿竹一副肉包子打狗的淡定样,更头疼,便道:“宫里的惠妃娘娘十分挂念你,过两日会让人带你入宫。”
阿竹早有心理准备,听到这话并不吃惊,却有些淡淡的担心。
这下子她家帅爹爹估计真的要跳脚了。而且,去了宫里,不知道会不会遇到端王。
第11章
宫里的惠妃娘娘派内侍过来要接阿竹入宫的事情很快便在靖安公府传开了。
严老太爷在书房里逗着一只八哥,听罢又确认了一回,然后抚须笑道:“阿竹是个好的,你拿我库房里的那匣子寿山石挑几个给她玩耍。”
管事笑着下去了。
严老夫人房里,钟氏正在小意伺候着老夫人,婆媳俩听到这事,皆忍不住一愣。
老夫人吃惊地道:“娘娘不抬举西府的人,怎么会抬举东府的一个小丫头?”说罢,心里有些酸溜溜的,“咱们兰丫头可比竹丫头有出息多了,也不怕竹丫头那模样进宫伤着了贵人的眼睛。”
这是赤果果地讽刺阿竹胖呢。
倒是钟氏脑子比较灵活,想了想,忍不住道:“莫非是因为年前的事情?”
“什么?”
见老夫人一脸糊涂样,钟氏心里叹息,这位姑母兼婆母,人看着精明,实则是个糊涂又无用的,斗了一辈子,也没捞着什么好处。若非定伯公府式微,父亲也不会将她嫁到靖安公府来,而且凭她的才貌,随便嫁个勋贵之家作宗妇也是使得的。
心里虽然有些不舒服,但面上仍是和顺地道:“自然是竹丫头遇袭之事,后来得端王相救,亲自送回来,这事谁人不知,都说竹丫头得了端王另眼相待呢。宫里的惠妃娘娘怕是以为端王真的对竹丫头另眼相待,所以想要讨好端王呢。”
老夫人听罢,心里也一阵不舒服,觉得外头那些人也是听风就是雨,也不瞧瞧情况,若端王真的抬举一个小丫头,何至于都快过了半年,也未见他同谁提起过阿竹?
想了想,仍是不甘心地道:“明日我去太夫人那儿,看看能不能换兰丫头进宫,给公主当伴读也是一种殊荣,竹丫头那么胖,已经攒够福气了,换咱们兰丫头攒些福气好了。”
“……”
钟氏差点喷了,目瞪口呆地看着老夫人,敢情阿竹被养得太好了也是一种罪?
******
傍晚,严祈文访友回府时,便听说了宫里来人,及自己女儿还被带去相看的事情,顿时一肚子火气地跑到严祈文的书房,和他抱怨起来。
“这算是什么事儿啊?就算关心阿竹遇袭受伤,这也已经过了几个月了,现在才来关心,是不是太迟了?若是惠妃娘娘要抬举严家,西府的姑娘多得是,用得着挑我的阿竹么?”
阿竹那么小的孩子,进了宫还不是给宫里的那些人吃了?而且进宫后,便住在宫里,一个月才回家住那么两天,这对于个女控爹来说,实在是太糟心了。
严祈华淡定喝茶,由他像只跳蚤一样在书房里蹦蹦跳,灯光下,脸上的法令纹为他添了几分严厉,不见丝毫柔和。直到见他跳累了,方道:“阿竹进宫是不容改变的事情,明日让巩嬷嬷多教她一些宫中的礼仪规矩。你也别在她面前随便说,小丫头聪明着,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不必你去胡言乱语。”
严祈文暴躁的心被这一席话直接泼了个透心凉,颓然地坐在太师椅上,说道:“她还那么小,宫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打算,她若进去了,还不给人吃了?”
“让娘娘多照顾罢。”
“呵,娘娘多照顾?”严祈文嘲讽道:“不过是才听个风声,就马上以为要下雨了!不利用个彻底都算好了,还想要让宫里的人照顾?”
严祈华看了他一眼,为了家族,必须有所牺牲,这是他从小与祖父所学的庭训。不过这道理是无法用在严祈文身上,也幸好严祈文并非长子,不用挑起宗祧之任,方容得他任性胡来。
在自家大哥这里得不到什么有用的,严祈文恹恹地离开了。
刚回到房里,便见妻儿正等着他用晚膳,小阿竹跑了过来,拉着他的手进房。严祈文心情复杂,见柳氏眉宇间也有轻愁,叹了口气,摸摸女儿的头发。
夜晚夫妻夜话,阿竹继续装睡听壁角。
严祈文安慰道:“你也莫担心,先看看宫里的娘娘之意,想要让阿竹进宫也不急于一时。等咱们除服后,你便随二婶入宫拜见娘娘,看能不能争取娘娘同意,换个人进宫。当然,我也去让大哥想想法子,将阿竹换下来,相信惠妃娘娘更愿意抬举西府的姑娘。”
柳氏突然说道:“这事说来说去还是年前阿竹回来时引起的,关键还在端王身上。而且我也担心老夫人,她素来疼爱兰丫头,止不定也想让兰丫头进宫,若是认为咱们阿竹阻了兰丫头的福份就难办了。”
柳氏与他对视一眼,夫妻俩露出心照不宣的表情。以老夫人那种惯会来事的性格,也许会千方百计地想让自己嫡亲的孙女进宫吧。
阿竹激动了,她家娘亲是想要祸水东引?或者是放长线吊大鱼?
不管大人们如何想,第二日巩嬷嬷加紧了给四个姑娘讲解宫里的规矩礼仪,特别地给阿竹开了小灶。
严青兰可能真的听到自己母亲或祖母提过这事了,看着阿竹眉毛不是眉毛、眼睛不是眼睛,一副怨怼的模样,几次想要说什么,都因为巩嬷嬷盯着,只能自己生起闷气来。
阿竹原本不想理她的,可谁知在傍晚巩嬷嬷授完课离开后,严青兰拦下了她,气呼呼地道:“别以为能进宫就了不起,你长这么胖,指不定会吓着宫里的贵人呢。说不定你明日去见了姑姑,姑姑可要被你吓着,再也不想见你了!”
严青梅拧起了眉头,正要说话,却听见阿竹道:“二姐姐这么激动做什么?我知道了,二姐姐是妒嫉我,我不会和二姐姐一般见识的。况且这是娘娘的恩典,我们( 妻心如故 http://www.xlawen.org/kan/3341/ )
父女俩在净水寺门前买了些小玩意儿,便坐车回府了。
刚回到府,恰巧遇到也方拜访友人回府的严祈华。
阿竹对这位看起来很严厉的大伯有些亲切,盖因这些年来,她爹娘能安安稳稳地到江南富庶之地上任,也全赖于他在京中打点,是个面冷心热之人。或者说,严祈华对这位胞弟有着常人无法想象的耐心,严祈文生平最是敬重于他,使得阿竹对这位大伯也十分敬重。
“大哥。”
“大伯安。”阿竹笑着请安,声音是孩子特有软糯。
严祈华看向阿竹的目光微缓,摸了摸她的脑袋,对严祈文道:“你们方才出去?”
“是啊,去净水寺与静圆论佛。”
严祈华颔首,想到想又道:“下个月是西府二叔的寿辰,虽说因为孝期问题并不大办,但咱们晚辈也不能失了礼,你便过去送份寿礼过去吧。”
严祈文忙应下了。现在东府严家虽然严老太爷还顶着靖安公的身份,但却是个不喜庶务的,先老太爷去逝后,便由严祈华当了家。这也是先老太爷和严太夫人嘱意的事情,幸得严祈华得先老太爷的精心教养,虽然事出突然,家族的庶务也极快上手。
辞别了严祈华后,两人正欲要回院,又被春晖堂的方嬷嬷叫了过去。
方嬷嬷是严太夫人的心腹嬷嬷,伺候了严太夫人一辈子,严家上下对她都十分敬重,听得她来传严太夫人叫严祈文过去时,严祈文也不推托,牵着阿竹的手过去了。
“二老爷这是带三姑娘去哪儿呢?太夫人好一阵子前就唤人过来找您了。”方嬷嬷笑问道。
严祈文笑道:“去了净水寺。祖母寻我可是有什么事?”
方嬷嬷笑道:“也没什么事,就是今儿天气好,老夫人与太夫人说了些话,太夫人想起二爷了,叫您去说说话呢。”
方嬷嬷这不似回答却似回答的话让严祈文冷了脸,接着便无话。
到得春晖堂,严老夫人并不在,只有严太夫人。
父女俩请了安后,严太夫人将阿竹唤到跟前,抚了抚阿竹的脸蛋,满意地对严祈文道:“竹丫头的脸色好了许多,柳氏将她养得好。”
严祈文只是笑了笑,说是应该的。
然后严太夫人又问阿竹这些天和嬷嬷学了什么,喜欢什么,今儿去了哪里,阿竹软声软气地答了,严太夫人让人拿了些窝丝糖,让丫鬟带阿竹去隔间玩耍。
阿竹却抱着窝丝糖,像只肥兔子一般蹿到了她爹身边,一副孝女的模样道:“阿爹,吃糖。”然后怯生生地对严老夫人道:“曾祖母,阿爹也一起吃。”
严太夫人和蔼地点头,便见着那肥肥嫩嫩的小曾孙女直接窝在她爹怀里,睁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边吃糖边瞅着自己。想来一个刚到六岁的女孩儿也不懂什么,严太夫人便歇了让人将她带去隔间。
严太夫人询问了严祈文的生活起居,宛若关心孙子的慈祥祖母。祖孙俩说了会子话后,严太夫人感慨道:“你们兄弟几个我都不操心,唯有操心你,眼瞅着你们也很快出了孝,届时便让老大走动,将你调回京里罢。”
严祈文听罢忙道:“回不回京孙儿并不急,倒是在外边也历炼了一翻,见识不少,方知道以前在京里只有死读书,很多世间事不懂。”
“你这孩子,咱们严家也不只靠你一个,在外八年时间也足够了,是该回来帮你大哥了。”
严祈文想了想,决定还是闭嘴比较好,面上笑了笑。
严太夫人年轻时骨子里是个要强之人,现在年老了,又经了许多事情,菱角已经磨圆了,看着他和蔼可亲,但那种强势却仍是留在骨子里,见他听进了她的话,心里十分满意,又看了眼边吃糖边瞅她的阿竹,说道:“你膝下只有阿竹一个孩子还是太孤单了。”
严祈文不说话了。
严太夫人也不说话,端过方嬷嬷递来的茶慢慢喝着,一时间祖孙二人竟是无语。
半晌,严太夫人突然问道:“竹丫头,想不想有个弟弟?”
阿竹天真无邪地道:“娘亲会给阿竹生弟弟的。”
严太夫人瞅了眼表情平静的孙子,终究没有说什么,便让他们离开了。
待两人离开后,方嬷嬷拿美人捶为严夫人捶着腿,笑道:“二老爷是个至情至性的,二夫人也是个有福的。老夫人只是他们继母,也管不着二房去,姑娘何必去趟这浑水?”
方嬷嬷一辈子未嫁人,从幼年时期就跟着严太夫人至今,也唯有她方会在私底下唤严太夫人一声“姑娘”,有什么话也是直说,从未避讳。
严太夫人道:“我自是不想管的,儿孙自有儿孙福。只是老大媳妇(大钟氏)是续弦,又是个急性子,与其让她冒冒然出面去惹毛了祈文,不若我作个姿态。祈华和祈文自幼不得他们父亲看重,母亲缘又薄,这兄弟俩极好要,祈文稍有委屈,祈华便不动声色地折腾那些欺辱祈文的人,爱护非常,我可不能让老大媳妇又去自讨苦吃,弄得这个家乌烟瘴气的。”
“姑娘如此想极好,怕只怕他们皆不能体悟姑娘的苦心。”方嬷嬷心疼地道,自从先老太爷去逝后,太夫人也算是没了主心骨一般,每日没滋没味地活着,让她看得极是惊心,就怕严太夫人哪天想不开随了先老太爷而去。
严太夫人只是笑了笑,不再说话。
*****
阿竹以前就知道母亲一直未孕是父母心头的一桩沉重事,为此柳氏不知道试了多少生子偏方,可是就是没有消息,有一次折腾得狠了,吃了那什么土方法的生子偏方,竟然一下子折腾得药物中毒,吓得严祈文再也不敢对妻子怀孕一事流露出任何的表情,反而将阿竹更加疼爱,一副有阿竹就满意了的模样。
阿竹觉得,父亲虽然未死心,但对于妻子再孕也没了想法,若只有一个女儿,也将她疼到骨子里。所以他不纳妾不畜婢,连通房都没有,后院干干净净,堪称好丈夫好父亲的典范。
只是以前他们都在外地,一家三口十分简单,那里没有长辈,由着夫妻俩自己作主,现在回到京以后,又导致了问题重演。
阿竹叹了口气,小手用力握了握父亲的手,无方言地安慰他。
两人回到了他们院子,便见柳氏房间的庑廊前站着两个长相标准妩媚、体态风流婉转的年轻女子,虽然是丫鬟打扮,但却从骨子里透着一股轻佻味儿。
严祈文的脸色有些黑,目不斜视地抱着阿竹进房,全然无视了两个丫鬟的请安。
屋子里,柳氏正在与刘嬷嬷安排今晚的晚膳菜单,看到父女俩回来,便笑着让丫鬟端来桂圆汤给他们。
父女俩仔细看了柳氏,发现她面色红润,心平气和,方放下心来,同时喝起桂圆汤来。
“那两个丫鬟是老夫人打发过来的。”柳氏轻描淡写地道:“老夫人说,咱们匆忙回京,伺候的人手不够,先安排两人过来服伺。”
服伺什么?恐怕是等她爹除服了,马上就让他直接收房了吧?真是说得比唱的好听!
阿竹喝了汤后,嘴也不抹,噔噔噔地扑到柳氏怀里,嫩嫩地问:“娘,咱们这儿已经有很多丫鬟伺候了,少她们两个也不要紧。如果收了她们,是不是要用咱们的银子养她们?还是不要了吧,养了她们,阿竹以后的嫁妆又要薄了。”
严祈文差点喷了,桂圆汤呛到了鼻孔里,咳得他惊天动地。
柳氏吓得忙拍他的背,手忙脚乱地为他顺气。
阿竹无辜地看着自己家老爹,对了对手指,决定以后还是说话矜持一点儿,免得老学究的父亲又要呛到。
待严祈文顺过气后,柳氏第一个训斥阿竹:“你一个姑娘家,如何说这种不知羞的话,吓着你爹怎么办?外一传去出,倒要说咱们不会教女儿了……”
严祈文见阿竹委委屈屈地缩着肩膀,顿时又忘记先前自己呛着的事情,忙护着阿竹道:“这可不对了,咱们阿竹先前说得对,若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女人都往咱们房里放,还不知道要花费多少银子呢,就算她们的月例是从公中出,可是这也是张嘴吃饭,老夫人赐下的,不能打不能骂还不能苛待了她们,怪没滋味的……”
喋喋不休地一翻解释后,柳氏啼笑皆非,反而被这对父女弄得好笑又好气。
最后,柳氏问道:“那夫君您说,如何处置她们?”
“先晾着,反正我要为祖父守孝一年,老夫人也不能逼着我吧?等出了孝后,便寻个理由将她们领回去给老夫人。”
这不是活生生打严老夫人的脸么?柳氏有些迟疑,阿竹却暗暗拍手叫。
在严祈文的一通偏帮下,柳氏忘记了阿竹先前的举动,等以后再想起时,阿竹已经有了借口如何忽悠她了,倒也不是问题。
第9章
过了一个月,已到了暮春之时,天气转暖。
到了西府二老太爷的寿辰,严祈文带了阿竹去给西府二老太爷祝寿,这是阿竹第一次去西府,西府的人丁比东府兴旺,单是与阿竹同辈的严家子弟便有五六十人,阿竹认人认得眼花缭乱。
因在孝期中,只是简单的全家人吃了个饭,也没有什么席宴或者请戏班子来唱戏,甚至连酒乐也没有,严祈文过来,仿佛只是带阿竹过来认认人的,如此倒也不用担心落人口实。
严祈文在前厅与西府的男丁们叙话,阿竹被带到了后院,一堆女人围着,拉着她说话,得了一堆见面礼。
西府中身份最高的女眷便是西府二老夫人,阿竹要叫二祖母。等阿竹磕了头后,二老夫人便拉着阿竹的手说话,和蔼地问她平日吃了什么东西,读了什么书,身体怎么样了。
西府的人都知道年前她遇袭时生的那场大病,养了一个冬天,养了一身肥肉。
“这孩子长得真是壮实,不像我们府里的那些姑娘般羸弱。”
听到严二老夫人的话,在场无论是年轻的或是中年的媳妇,都忍不住捂着帕子笑起来。阿竹心里无奈,到底有毛好笑的,她这样才健康,那种为了什么弱柳扶风之美,硬生生地节食、一副亚健康的女人才是傻瓜。而且她以后会抽条儿,会变瘦的!
不过严二老夫人却极喜阿竹这胖萌胖萌的样子,搂着她不放,比对她亲孙女还要亲。阿竹觉得这原因一定是严二老夫人骨架比较大,已五六十岁的老妇人了,可是看着却比同龄的妇人要高大许多,无论她如何节食都没办法像普通的姑娘一般纤弱如风。
于是阿竹也待严二老夫人十分亲热,糯糯地说着:“二祖母,娘亲说,要多吃些才能健健康康,能吃就是福……”
“对对对,能吃就是福,咱们竹丫头说得在理。”然后对坐在她旁边的一名女童道:“鹊丫头,你三姑姑说得对,以后可不准再这样不吃那样不吃饿着自己了。”
那女童比阿竹还要大一岁,辈份却小了一辈,听到严二老夫人的话,下意识就看向室内的女眷,发现众人的表情,心里也不以为然,不过仍是笑眯眯地附和道:“知道了,曾祖母说得对,鹊儿以后会吃多多的,陪曾祖母吃很多饭。”
一席话说得既孝顺又不落人口实,逗得二老夫人笑呵呵的,连带阿竹也多瞅了她几眼,小姑娘回眸看她,抿着唇笑得斯文。
见二老夫人笑呵呵的,一副开心的样子,其他人互觑了一眼,同时笑了笑,待阿竹十分亲切。
阿竹在内院哄着严二老夫人,外院中严祈文与西席的堂兄弟们以茶代酒喝着聊天,却没想到会听到西府的一桩隐而未宣的喜事。
这事西府是想要告诉东府的,不过因为还在孝期中,不宜声张,两位老太爷素知东府严老太爷的德行,更不好派人去说了,今日严祈文过来,恰好与他诉说。
“陛下嘱意桃丫头为周王妃?为何如此突然?”严祈文吃惊地道。
严二老太爷和严三老太爷互相看了眼,面上有些尴尬,还是严二老太爷说道:“这事还是宫里的惠妃促成的呢。”
严祈文所说的桃丫头是西府三老太爷嫡长子所出的长女严青桃,是阿竹同一辈的堂姐,去年已经及笄,二月时曾孙辈的出了孝,也正好可以说亲了,而惠妃则是严二老太爷嫡长女。西府人丁兴旺,与严祈文同辈的堂兄弟就有十来个,更不用说与阿竹同辈的兄弟姐妹了,严祈文想了很久才理清桃丫头是哪个。
惠妃在平承二年时入的宫,在先严老太爷还在时,靖安公府也极为显赫,惠妃一朝进宫,即被封了嫔,在一段时间内深得皇帝宠爱,很快便又晋升为四妃之一的惠妃。只是帝王之爱却是不长久,加之她进宫至今已有十八载,未曾诞下皇嗣,虽然封了四妃之一,却不显眼,现在只抱养了个皇女在膝下抚养着。
严祈文脸色顿时严肃起来,说道:“娘娘是何意?咱们严家并不再需要出个皇子妃了。”
严二老太爷不禁道:“这事说来凑巧,新年的时候,宫里的贵人们凑到一起说话,娘娘只是提了下,没想到皇上会听进去了,真的考虑咱们家丫头。娘娘心里也后悔,但也不好说什么。”
严三老太爷道:“咱们家姑娘都是好的,若不是东府的姑娘年纪还小,指不定这王妃之位就出自东府了,倒是有些可惜。”虽说着可惜,但面上却有些得意。
东西两府分家也是这十年间的事情,暗地里隐隐地较量着,特别是严老太爷不着调却能继承靖安公府,两位老太爷心里都不服气,觉得他们父亲偏心,奈何当时他们父亲以礼法为由,上了折子直接将爵位传了严老太爷,让他继承靖安公府。
严祈文暗暗观察两位叔父的表情,心中一叹,明白了祖父曾经的担忧。严家经过百年辉煌,已经不宜再卷入皇家那笔烂账去了。
“圣旨未下,也不好声张,上回你二婶进宫探望娘娘,才得娘娘暗中透露的。”严二老爷道:“过些日子,娘娘指不定会宣咱们家姑娘进宫,娘娘打算给养在她身边的福宜公主寻个伴,想在严家挑个与福宜公主同龄的姑娘。”
严三老太爷又笑道:“祈文啊,我们先前也听说你家竹丫头回京路上遇袭一事,幸亏碰到了端王相救,不然她一个小娃娃,还不知道怎么样呢。竹丫头今年六岁,和福宜公主正好同龄呢。”
听出他们言下之意,严祈文脸色有些僵硬,嗯嗯啊啊地应着。
在西府一直呆到了未时,严祈文方携阿竹回东府。
方回府,严祈文让人送阿竹回柳氏那儿后,自去寻严祈华说话了。过了一会,兄弟俩便又联袂去了春晖堂。
严老夫人听到那兄弟俩非早非晚的去探望太夫人,瞬间雷达全开,也携了儿子柳祈贤跟去了。心里同时有些惴惴不安,先前她以二房人手不足为由,弄了两个丫鬟过去给柳氏使唤,一是为了膈应柳氏,二是安插自己的耳目,三是想要败坏严祈文的名声,可惜二房却一直未有动作,那两个丫鬟还真是在那里当起了粗使丫鬟来,让她既无奈又十分可惜,觉得柳氏果然是个蠢鲁的。
*******
阿竹不知道春晖堂今日又有一场好戏可看,可惜大夫人高氏手段了得,硬是将靖安公府整治得妥妥当当,以她一个小娃娃,并不需要掺和进去。
阿竹刚回到母亲房里,和她说了西府的见闻,待稍晚一些,便又见春晖堂的丫鬟笑着过来,请了安后说道:“听说三姑娘回来了,太夫人正念着三姑娘呢。”
柳氏听罢,忙帮阿竹打扮一翻,让人带她去春晖堂。
阿竹来严太夫人房里几回了,对这里十分熟悉,严太夫人是个不管事的,她的屋子里总是准备着小孩子喜欢吃的饴糖,府里的孩子都喜欢过来给她请安。阿竹虽然并不那么爱吃糖,但也欣然接受太夫人的好意。
春晖堂很平静,只有太夫人一人。阿竹给太夫人请了安后,太夫人便拉着她笑道:“竹丫头今日去西府好玩么?见了什么人啊?和姐妹们相处可好?”
阿竹伶俐地一一回答了,没有丝毫隐瞒。
等她吃了两块松子糖后,严太夫人终于让人将她送回柳氏那儿。
阿竹摸摸荷包,觉得这些大人拐弯抹角地问个小孩子话也真累,直接问不好么?
不过这种感叹在晚上睡觉时,她听父母壁角的时候,发现自己想得太简单了。
“惠妃娘娘想要让阿竹进宫给福宜公主当伴读?”柳氏压低的声音有些惊慌。
严祈文的声音也有些抑郁,“恐怕是的。端王先前送阿竹回府一事并未隐藏,京中许多人都知道的。你也知道端王是皇子中年纪最幼的,十分得皇上喜爱,难有皇子出其风头。皇后无子,人人皆盯着这太子之位,不管那位置将来是谁的,都能让那些皇子斗成乌鸡眼,端王虽非嫡非长,却占着宠爱,难保皇上不会……”
“这……这,阿竹若进宫的话,岂不危险?”柳氏十分着急,骇然道:“娘娘难道也想给严家弄个从龙之功不成?”
严祈文不说话。
室内长久的沉默,让阿竹有些装不下去,偷偷翻了个身,柳氏听到声音,忙伸手过来拍了拍她的背。
半晌,又听严祈文道:“就怕不只是如此!”
“咱们只有阿竹一个孩子,妾身并不赞成她进宫给公主当伴读。”
严祈文也道:“我也不赞成。不过这事情还是先观望一下,看看大哥怎么决定再说。你先不要透露出去,特别是老夫人那边。”
她也晓得其中轻重,忙应下了。
然后严祈文又有些不高兴地道:“今日老夫人又去太夫人那里闹了一场,后来太夫人叫了阿竹去问话,也不知道她如何想的,难道……”声音越发的不高兴了。
老夫人惯会来事的性格柳氏也知道,没有搭腔。
第10章
阿竹坐在绣墩上,支着小胖手看着院子里那一丛开得正灿烂的玉兰花,身后是严青兰欢快的笑声,丫鬟婆子们守在旁边伺候着。
严青梅正在看琴谱,她最近和府里请的一位琴娘学琴,颇有心得,若是专攻此道,将来成就不凡。严青兰原本也闹着要学的,钟氏溺爱她,但那琴娘是大夫人高氏娘家送来的,还用了个极正当的名头,不好开口,便闹到了严老夫人那里,大夫人高氏便让琴娘将四个女孩都教了,结果严青兰又怕疼,不肯再学了,最后坚持的只有严青梅。
阿竹回京途中被陆禹蹂-躏过一阵子,不知怎么的,便也研究起棋来,她觉得自己若不学好棋,以后估计会很惨,这种直觉让她对学琴没什么兴趣便没有再学了,整天有空就捧着棋谱来看,为此严祈文为她找了很多稀有和棋谱。
严青菊是个小透明,严青兰自己不学琴,也威胁着她不许学,最后只能含泪地应下了。
阿竹看到严青菊那副小白花受气包的样子,实在是想叹气,看不过眼时,便也随便搭把手不让严青兰将她欺负太过,倒是让那小姑娘私底下十分仰慕她,偷偷和她示好了几回。
只有四个姑娘的靖安公府还是很平静的,不过等过些日子,宫里传来消息后,估计会平静不下来吧。
正想着,却见静华斋伺候的婆子领了管事嬷嬷进来,告诉正在学习或玩闹中的几个姑娘,让他们去春晖堂。
严青兰一听,欢呼一声,叫道:“是不是曾祖母那里又有好吃的糖了?”
严青梅秀眉一拧,说道:“二妹妹注意言行。”
严青兰朝她扮了个鬼脸,哼了一声。
她对这位端庄又老成的大堂姐实在不知道怎么办,连带和她较劲都觉得无趣,原本以为阿竹回来多了个可以欺负的,但在上回被阿竹刺激过一次,不知怎么地,反而畏惧起她来,只有严青菊才是最好欺负的。
“嬷嬷,是不是家里有客人来了?”严青梅慢条斯理地问道,见阿竹要爬下秀墩,忙伸了手扶着她,免得她短手短脚的,不小心摔着。
阿竹甜甜地笑着道了声谢,虽然这位大姐姐很严肃,但只要摸清她的脾气,是位极好相处的姑娘。
“是啊,老夫人和三夫人的娘家嫂子来了。”
严青兰更是听得眼睛发亮,忙要朝春晖堂跑去。
严老夫人大钟氏出身伯府,是永定伯府的姑奶奶,而三夫人小钟氏同样也是永定伯府的姑奶奶,当初严祈贤的婚事,是严老夫人一力要求娶娘家的姑娘,先老太爷和太夫人被她闹得不行,最后聘了小钟氏。
到了春晖堂,发现这里十分热闹,严家几位夫人都在。
此时,太夫人正和一位五旬妇人说话,妇人旁边坐着一个年轻的媳妇,还有一个六七岁的男孩,穿着丁香色的袍子,腰间挂着一枚羊脂玉玉佩,唇红齿白,十分俊俏,眉眼和顺,看着就是个性子温和的小公子。
“哎哟,这就是府里的四位姑娘么?都是俊俏的可人儿。”那五旬妇人笑呵呵地说,目光在四人身上扫过,不过看到一身肉乎乎的颇有份量的阿竹时,顿了一下。
四个姑娘依次和客人见礼后,严青兰早已欣喜地跳过去,搂着那中年妇人的一边手娇笑道:“外祖母,您来看兰儿么?”
永定伯夫人笑呵呵地抱着严青兰,而大夫人高氏也笑着对梅竹菊三个姑娘道:“这是永定伯府的公子祺哥儿,也算得上是你们表哥。”这是特地为阿竹介绍的,阿竹并未见过他。
三个姑娘都叫着表哥,小正太钟祺赶紧回礼,认认真真的模样,极讨人喜欢。
很快孩子们又被叫到隔间去玩耍吃点心了,四个女孩子加一个长得漂亮的男孩子,这组合实在是怪异。
阿竹坐在严青梅旁边,小肥腿无法着地,在凳子上一晃一晃的,悠然地看着严青兰熟稔地拉着那男孩叽叽喳喳地说着话,心说这倒像是青梅竹马的组合,也不知道严青兰长大后,小钟氏会不会将她嫁回娘家。
“兰妹妹,这位是你们家的妹妹么?以前没见过。”钟祺笑问道。
严青兰没什么兴趣介绍阿竹,只道:“这是三妹妹,三妹妹年前刚和二叔他们回京,你自然没见过。”然后凑近他,压低声音霸道地道:“不准你和她说话!她那么胖,压都压死你!”
钟祺今年已经七岁了,男女七岁不同席,早已晓些事儿了,严青兰那句“压都压死你”让他一张白晰漂亮的脸蛋涨得通红,偷偷地看了阿竹一眼,见她胖乎乎的,却显得憨然可爱,也不知道为何严青兰不喜欢她。不过他脾气素来极好,只是笑了笑,没将严青兰霸道之语放在心上。
因钟祺到来,严青兰连跟班都不要了,便拉着他到旁边玩耍,严青菊腼腆地蹭到阿竹身边,怯生生地唤道:“大姐姐、三姐姐。”
严青梅朝她点头让她坐下,询问道:“听四婶说,你近来开始学画,学得怎么样了?”
严青菊腼腆地道:“还在学基础,生先说,要先练好基础才行。”
严家女孩子虽然不用去族学,但所学的东西一点都不少,除了跟教习嬷嬷学规矩及礼仪外,还请了位女先生教她们琴棋书画,闲时还要跟母亲学习管家女红等,时间排得满满当当的。
严青梅小小年纪却是个博学的,当下便和她讨论起丹青来,给她指点了一些学习的诀窍。
阿竹坐在一旁淡定喝茶,偶尔插口几句,三人一时间聊得容洽。
等永定伯夫人和其媳妇携钟祈告辞离开时,严青兰依依不舍,拉着钟祺的手几翻叮嘱他有时间要到家里来玩,钟祺好脾气地应了,心里却不以为然,他要忙着学习呢,哪有时间陪着个女孩子?
其他人看着不由好笑,倒是严老夫人暗暗皱了下眉头,看了眼三夫人钟氏。钟氏正看着女儿笑,没有发现婆婆的眼神,大夫人高氏看到了,尔后一想便明白了老夫人的意思,怕是嫌弃自己娘家现在式微,并不愿意将来将兰丫头嫁到永定伯府吧。
三房现在有三个孩子,两个嫡出一个庶出,严青兰是唯一的姑娘,又是嫡出,长得也端丽,严老夫人希望这嫡亲的孙女将来有个好前程,最好将大房二房的梅竹都压下去,自然瞧不上眼自己娘家的侄孙了。
阿竹见没自己什么事,便也辞别了姐妹们,柳氏一起回去了。
待得晚上,听父母的壁角才知道,原来今日永定伯夫人带孙子上门来,是想要将钟祺送到严家族学里学习。这倒是无可厚非,严家虽是京中的勋贵之家,祖上却是耕读传家,历代族长都重视子弟的学业,使得严家族学在京中一带颇有声名。
知道不关自己的事情,阿竹淡定地将那位钟表哥的事情放下了。
过了两天,阿竹便在自家花园里见到了被严青兰硬拽到花园里玩耍的钟祺,便知钟祺已经住到严家来了,现在已经在严家族学里挂了名。
虽然有钟祺转移了严青兰的目标,严青菊便成了个没人管的小可怜,反而成了阿竹的跟班了。阿竹对着那小媳妇的脸,顿时有些胃疼,很想让她去当严青梅的跟班,但看她那副怯生生的模样,又算了,权当多照顾个小屁孩。
阿竹正领着严青菊吃着柳氏让人给她们做的奶油松酿卷酥时,前院伺候的管事婆子来了,抿唇笑道:“二夫人,宫里来了位内侍大人,大老爷让三姑娘到正厅去。”
柳氏脸色微变,很快便笑道:“知道了,我给她们洗漱下,便让人带过去。”
等嬷嬷离开后,柳氏忙指挥着丫鬟给两人漱口洗脸,又整了下衣服,便让刘嬷嬷领他们去了大厅,对阿竹一直拽着严青菊的行动视而不见。
严祈华夫妻正在接待着一名白面无须的男子,二十出头,声音尖尖的,正是宫里来的内侍。
那内侍见到阿竹牵着严青菊的手走进来,便笑起来了,恭维道:“贵府的姑娘都是好的,小小年纪就懂得照顾妹妹了。”
大夫人含蓄地笑了笑,阿竹比严青菊还长几个月,可是却矮她半个头,谁照顾谁还不一定呢。
等大夫人介绍完了两人后,那内侍有些诧异,多瞧了阿竹两眼,又笑道:“是个可爱的姑娘,娘娘十分挂念三姑娘呢,年前听说三姑娘回京遇袭之事,急得不行,后又因姑娘们都有孝在身,不好召进宫去,现下看三姑娘如此康泰,娘娘也放心了。”
严祈华说道:“让娘娘挂心了。”
那内侍又说了会儿话,便告辞离开了。
严祈华去送他,大夫人看着两个女孩子,见青菊怯生生的,不禁有些头疼,再看阿竹一副肉包子打狗的淡定样,更头疼,便道:“宫里的惠妃娘娘十分挂念你,过两日会让人带你入宫。”
阿竹早有心理准备,听到这话并不吃惊,却有些淡淡的担心。
这下子她家帅爹爹估计真的要跳脚了。而且,去了宫里,不知道会不会遇到端王。
第11章
宫里的惠妃娘娘派内侍过来要接阿竹入宫的事情很快便在靖安公府传开了。
严老太爷在书房里逗着一只八哥,听罢又确认了一回,然后抚须笑道:“阿竹是个好的,你拿我库房里的那匣子寿山石挑几个给她玩耍。”
管事笑着下去了。
严老夫人房里,钟氏正在小意伺候着老夫人,婆媳俩听到这事,皆忍不住一愣。
老夫人吃惊地道:“娘娘不抬举西府的人,怎么会抬举东府的一个小丫头?”说罢,心里有些酸溜溜的,“咱们兰丫头可比竹丫头有出息多了,也不怕竹丫头那模样进宫伤着了贵人的眼睛。”
这是赤果果地讽刺阿竹胖呢。
倒是钟氏脑子比较灵活,想了想,忍不住道:“莫非是因为年前的事情?”
“什么?”
见老夫人一脸糊涂样,钟氏心里叹息,这位姑母兼婆母,人看着精明,实则是个糊涂又无用的,斗了一辈子,也没捞着什么好处。若非定伯公府式微,父亲也不会将她嫁到靖安公府来,而且凭她的才貌,随便嫁个勋贵之家作宗妇也是使得的。
心里虽然有些不舒服,但面上仍是和顺地道:“自然是竹丫头遇袭之事,后来得端王相救,亲自送回来,这事谁人不知,都说竹丫头得了端王另眼相待呢。宫里的惠妃娘娘怕是以为端王真的对竹丫头另眼相待,所以想要讨好端王呢。”
老夫人听罢,心里也一阵不舒服,觉得外头那些人也是听风就是雨,也不瞧瞧情况,若端王真的抬举一个小丫头,何至于都快过了半年,也未见他同谁提起过阿竹?
想了想,仍是不甘心地道:“明日我去太夫人那儿,看看能不能换兰丫头进宫,给公主当伴读也是一种殊荣,竹丫头那么胖,已经攒够福气了,换咱们兰丫头攒些福气好了。”
“……”
钟氏差点喷了,目瞪口呆地看着老夫人,敢情阿竹被养得太好了也是一种罪?
******
傍晚,严祈文访友回府时,便听说了宫里来人,及自己女儿还被带去相看的事情,顿时一肚子火气地跑到严祈文的书房,和他抱怨起来。
“这算是什么事儿啊?就算关心阿竹遇袭受伤,这也已经过了几个月了,现在才来关心,是不是太迟了?若是惠妃娘娘要抬举严家,西府的姑娘多得是,用得着挑我的阿竹么?”
阿竹那么小的孩子,进了宫还不是给宫里的那些人吃了?而且进宫后,便住在宫里,一个月才回家住那么两天,这对于个女控爹来说,实在是太糟心了。
严祈华淡定喝茶,由他像只跳蚤一样在书房里蹦蹦跳,灯光下,脸上的法令纹为他添了几分严厉,不见丝毫柔和。直到见他跳累了,方道:“阿竹进宫是不容改变的事情,明日让巩嬷嬷多教她一些宫中的礼仪规矩。你也别在她面前随便说,小丫头聪明着,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不必你去胡言乱语。”
严祈文暴躁的心被这一席话直接泼了个透心凉,颓然地坐在太师椅上,说道:“她还那么小,宫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打算,她若进去了,还不给人吃了?”
“让娘娘多照顾罢。”
“呵,娘娘多照顾?”严祈文嘲讽道:“不过是才听个风声,就马上以为要下雨了!不利用个彻底都算好了,还想要让宫里的人照顾?”
严祈华看了他一眼,为了家族,必须有所牺牲,这是他从小与祖父所学的庭训。不过这道理是无法用在严祈文身上,也幸好严祈文并非长子,不用挑起宗祧之任,方容得他任性胡来。
在自家大哥这里得不到什么有用的,严祈文恹恹地离开了。
刚回到房里,便见妻儿正等着他用晚膳,小阿竹跑了过来,拉着他的手进房。严祈文心情复杂,见柳氏眉宇间也有轻愁,叹了口气,摸摸女儿的头发。
夜晚夫妻夜话,阿竹继续装睡听壁角。
严祈文安慰道:“你也莫担心,先看看宫里的娘娘之意,想要让阿竹进宫也不急于一时。等咱们除服后,你便随二婶入宫拜见娘娘,看能不能争取娘娘同意,换个人进宫。当然,我也去让大哥想想法子,将阿竹换下来,相信惠妃娘娘更愿意抬举西府的姑娘。”
柳氏突然说道:“这事说来说去还是年前阿竹回来时引起的,关键还在端王身上。而且我也担心老夫人,她素来疼爱兰丫头,止不定也想让兰丫头进宫,若是认为咱们阿竹阻了兰丫头的福份就难办了。”
柳氏与他对视一眼,夫妻俩露出心照不宣的表情。以老夫人那种惯会来事的性格,也许会千方百计地想让自己嫡亲的孙女进宫吧。
阿竹激动了,她家娘亲是想要祸水东引?或者是放长线吊大鱼?
不管大人们如何想,第二日巩嬷嬷加紧了给四个姑娘讲解宫里的规矩礼仪,特别地给阿竹开了小灶。
严青兰可能真的听到自己母亲或祖母提过这事了,看着阿竹眉毛不是眉毛、眼睛不是眼睛,一副怨怼的模样,几次想要说什么,都因为巩嬷嬷盯着,只能自己生起闷气来。
阿竹原本不想理她的,可谁知在傍晚巩嬷嬷授完课离开后,严青兰拦下了她,气呼呼地道:“别以为能进宫就了不起,你长这么胖,指不定会吓着宫里的贵人呢。说不定你明日去见了姑姑,姑姑可要被你吓着,再也不想见你了!”
严青梅拧起了眉头,正要说话,却听见阿竹道:“二姐姐这么激动做什么?我知道了,二姐姐是妒嫉我,我不会和二姐姐一般见识的。况且这是娘娘的恩典,我们( 妻心如故 http://www.xlawen.org/kan/33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