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部分阅读
“冷总兵此来有何贵干?”他特异将副总兵的‘副’字去掉了。
“下官是个武夫,也不会绕弯子,就直说了。下官此来,是想和殿下要个人。”
“要人?什么人?”朱慈煃眼中闪过一丝寒光,随即不见。难道自己绑了吴三桂家眷的事情败露了?口中却是轻松的问起:“本藩正在和你们吴总兵要兵,你却先要到本藩头上了,呵呵。”
冷允登却起身行礼:“殿下赎罪,实在是亲情难舍,下官还请王爷成全,让下官侄儿能与跟随下官,否则下官难以到九泉之下见家姊了。”
“你侄儿?你侄儿在本藩这里?是谁?”
“是殿下的侍卫————郭寒,他是下官的侄儿。自从家姊一家出事,下官就一直就找他,但是一直没有什么消息,天可怜见,却让下官在昨日偶然遇到,才知道他已经在殿下这里做了侍卫。”
朱慈煃点了点头,郭寒那小子,虽然是个马屁精,但是对自己却也算的上忠心,也极有眼色。心中一个计较:“也好,既然冷总兵坚持,本藩这里自然是放人的,郭寒他自己的意见呢?”
“一切凭殿下做主,下官感激不尽。”
朱慈煃点点头:“也好,这会他出去办事了,等他回来,本藩便让他去寻你,你们舅侄难得重逢。本藩自然没有意见,郭寒是个不错的孩子,冷总兵有福啊。”
冷允登当即一个大礼:“多谢殿下,殿下恩德,下官铭记在心。”
朱慈煃端起茶碗,下人将冷允登送了出去。朱慈煃当即叫来谢云沛:“云沛,郭寒回来了吗?”
“还没有,他与姜洪浩去追踪王爷吩咐的人,想必快回来了。”
“他一回来便让他来见我。”
吩咐完朱慈煃走到书房之中,也在盘算下一步的行动。看样子吴三桂那里不稳当,听他的口气是给人的,但是却不见行动。他和女真人应该还没有达成协议,要不然那女真人也不会还在山海关。且不说能拿到多少士兵,去福建却也多的是麻烦事。郑芝龙,此僚的名声可也不怎么好,一个实权总兵,想和他比腕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啊。
正在这里发愣,谢云沛进来禀报:“王爷,郭寒回来了。”
朱慈煃点点头,谢云沛就出去叫人了。
郭寒进来,朱慈煃却没有问起那女真人的事情,只是和他密语了一阵,便让他去找他舅舅冷允登了。而后召来谢云沛才问起那女真人的事情,这让谢云沛很意外,他还以为郭寒已经禀报过了呢。
“那人是个女真人,就住在客栈之中,他是随着吴总兵大军一道来到山海关的,姜洪浩还在盯着他。王爷,要不要我派人将他抓起来问问?”
朱慈煃皱皱眉头:“不要惊动他,盯住就是了。”不用想,此人能在吴三桂府邸中畅通无阻,自然是和吴三桂有关系的,唉…………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想强行挽回也不可能,现在也算是危机时刻,没必要节外生枝,遂问到:“沿途的接应如何?”
“一切都妥当了,只等王爷命令了。”
“让所有人都不要懈怠,随时准备出发。”
既然吴三桂的态度不明,还是多做准备吧。可不能被他的恭敬态度迷惑了,忍耐,是一个很好的品质,吴三桂身上有,可惜了一个好将领,却偏偏要成为贼子…………
“云沛,你去安排一下,下午本藩亲自去看望一下那些从关外迁入的百姓。”
听到朱慈煃的吩咐,谢云沛有点傻眼了,这是干什么?那些小百姓有什么可看的?现在搞的乱糟糟的,王爷这是要做什么?
可他还是执行的很坚决,很快辽东巡抚黎玉田便出现了。他将全程陪同,安抚百姓本来就是他的责任,现在吉王爷却要去视察,让他心中也是不断的打鼓,这位小祖宗要干什么?一堆难民有什么好看的?他更是听说过这位吉王爷在北京城的名声,‘朱慈煃’三个字就是‘惹祸’与‘麻烦’的近义词。
得到了百姓聚集的地方,他却惊讶的发现,这位藩王并没有惹出什么麻烦。传说中眼睛长在天上的吉王爷现在却在亲切的问候那些难民,也让这位巡抚大人相当的疑惑。
朱慈煃现在却没有理会奇怪的巡抚,只是在和一个老汉聊天:“这位大爷,你是那里人?”
老汉并不知道眼前这少年是什么人,可是这排场与威风,必然是大人物。老汉也是恭恭敬敬:“这位大人,小老儿是锦州陶村人。”
“锦州附近?女真人的兵马就在锦州,你一家人能逃出来,不容易啊。”
“托大人的福,朝廷的兵马要撤下来了,女真人肯定就来了。要是被女真人抓了,我儿子孙子就会被抓成奴隶,似小老儿这种上了年级的人,只有被杀的份。小老儿是大明人,就是死也要死在大明的土地之上。”
第七章 承诺
百姓有这般心思,怪不得能组织上这么一场奇迹一般撤退呢:“老人家,你们安排好了吗?”
“呵呵。”老头憨憨一笑,口中也改了称呼:“小公子,您是贵人,其实我们这些草民啥也没有,有什么好安排的,只要有个茅草房子遮风挡雨就是了,那里有那么金贵。”
朱慈煃当下义正词严的说到:“反贼进犯,朝廷的安危也是顶顶重要的。吴总兵奉旨上京救驾,那是大明一等一的功臣,大家受苦了,本藩代表朝廷来看望大家,但有什么麻烦,只管找这位巡抚大人便是。”
很多人依然搞不清楚朱慈煃的身份,但是连巡抚大人都只敢站在这少年身后,大家却也明白这位身份想必很高,他说话自然是有人相信的。这一路上怎么可能没有什么苦处,现在有大人物发话了,附近的百姓一阵欢呼。只是朱慈煃这般大包大揽,却让黎玉田苦笑,这位小殿下,你说的倒轻松,这么多百姓,事情千头万绪,要是都来找我,那我不是累的要吐血…………
却听的朱慈煃继续在那里说:“各位乡亲,对于大家的难处,朝廷都为大家考虑了。你们只管放心,黎巡抚是一位能臣,他一定会照顾好大家的。本藩乃是大明吉王,若有什么问题,你们也可以来找本藩。大家要相信朝廷,黎巡抚与吴总兵都是对朝廷忠心耿耿的能臣干吏,一定能将朝廷的恩泽带给大家的。”
藩王…………朱慈煃自曝身份可是震住了一大群人,王爷啊,那可是天家尊贵人物,居然会来看他们这些小百姓,还说了那么多,朝廷果然没有忘记他们啊。人们乱糟糟的在谢恩,朱慈煃的侍卫却在百姓中散布着一个信息————若有一日日子过不去下了,就到福建福州来找吉王千岁,福州是吉王的封地,定然能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直到天黑,走过了不少安置点,回到府中。朱慈煃却听谢云沛在嘀咕:“一群草民而已,王爷需要这样嘛,真是抬举他们了。”
谢云沛在那里自言自语,朱慈煃却也没当回事。你又那里知道我的心思,有了封地,但是自己太缺乏人手了。福州是个不错的地方,但是人口依然不足,或许在别人眼中人多了就需要更多的粮食养活,但是在自己这里却完全不是问题,台湾宝岛现在大部分地方还荒着呢,有人就有了一切。
这些百姓现在是在这里安置下了,可随着满清的入关,他们还有现在这样的生活吗?自己今日故意将吴三桂与这黎玉田说的和花一样,想必不出几天这消息就会传遍所有的百姓,到时候,你吴三桂这个受到交口称赞的大明臣子却反叛了,这些百姓会怎么想?在派侍卫去散布消息,若是一日出了问题,便去福州找自己。虽然不指望能有多少人去福州投奔自己,那太遥远了,可是有比没有好。这条消息会随着这些百姓传遍整个山海关附近,总会有一部分不满足现状的人,只要有一小撮人投奔自己,那就是赚的。
自己这个藩王的身份还是很有用处的,自己的封地内,自己承诺给这些百姓好日子过,不说能有多少人能信,可这也是自己能做到最大的地步了。若不是因为需要,我才不会去管你们过的好不好。你们若是信我了,来福州,自然有你们的好处;若不相信,那就听天由命吧。
第二天一早,朱慈煃又出发去做他的‘亲民之举’了,可出发没有多久。吴三桂却派人请他过去,原来是吴三桂准备好了,誓师开拔,准备进京。
对于吴三桂什么时候启程,朱慈煃并不想管多少,只是这誓师大会请自己去做样子,这吴三桂又是什么心思?给自己的一千人马还没影子呢,现在却在这里装样子,且看看这小子玩什么花样,朱慈煃带着人便到了校场之上。
一眼望去,黑压压的几万人,旌旗招展,军威雄壮。好一支威武的队伍,辽东兵马果然不愧是大明后期最有战力的军队。见了朱慈煃到来,吴三桂还是那毕恭毕敬的样子:“殿下,辽东军即将开拔入京,请殿下训示。”
一时之间,朱慈煃有点摸不准这吴三桂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自己一个普通藩王,训示这些骄兵悍将?这样的事情轮得到自己吗?急忙推辞,他不想节外生枝。
“殿下是天家血脉,尊贵无比,有您的鼓舞。将士必然士气高涨,奋勇杀敌,以报皇恩。”
皇恩?也就当官的说说而已,辽东兵可有一年多没有发军饷了,有什么皇恩,可自己又何必当出头鸟:“吴总兵过了,你是他们的上司。今日本藩见辽东军容,果然是天下强军,此番入卫京城,定然能建奇功。皇上定然重重有赏,至于本藩训示,就罢了吧。军情如火,就不要耽搁了,吴总兵火速启程吧。”
吴三桂见朱慈煃推辞,也没有强求:“殿下的吩咐下官已经办妥了,兵马已经在高总兵那里,殿下只管去接收。下官这就出发,定不辜负殿下与皇上的信任。”
随着吴三桂的命令,军鼓阵阵,几万人马如一道洪流一般习惯出营。朱慈煃没心情关心吴三桂的动向,目的达到就是了,现在他倒不担心吴三桂会做什么。因为那满清使者依然在山海关,看样子和吴三桂还没有谈拢,自己倒也不用太担心。
看着一队队人马启程,朱慈煃心中也是感慨。自己太渺小了,在历史那滚滚车轮之前,想改变他,谈何容易。吴三桂的心境不是自己能改变的,自己手上还有他的哥哥与小妾,没想到这步棋现在还没有用上,不过大势依然如此,自己改变不了。
经过这两天,他知道吴三桂在辽东军中声望甚高,不可能夺了他的兵权,他若说一声造反,想必军中也没有多少反对的。吴三桂,你算是个不错的将军,可惜最终还是背反了朝廷。
甩开思绪,朱慈煃带人就往高第那里去了。自己现在除了一个光鲜的身份,其他什么都没有。归根结底一点,自己没有根基与势力。着手去福州建立自己的势力才是最重要的。这个时代凡事讲究名正言顺,或许我不能对你辽东兵指手画脚,可只要一到福州,那是自己的封地,做什么都是名正言顺了。
不过在福州的敌人也转换了,以往朝廷藩王不能轻动,那是因为皇帝老子防着呢。可崇祯马上就死了,大统一失,还是实力说了算。自己去福州,就要和郑芝龙这个福建的实权派斗法了。
来到高第府邸,高第这个狗熊一般的汉子也是殷勤倍至。朱慈煃也不废话,只是问到士兵的安排。高第脸上一丝无奈之色一闪而逝:“殿下,兵马已经准备好了,只是…………”
朱慈煃斜眼瞟了他一下:“有话就说。”
“是,是。下官这就让他们去集合,等待殿下点收。”高第吩咐人去准备,自己陪着朱慈煃。让朱慈煃很奇怪,这家伙好像在掩饰什么,难道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等下面人准备好了,朱慈煃当即就要亲自去点收。高第慌忙的说到:“殿下千金之躯,这种小事随便派个人去就可以了,那用得着您亲自去。”
朱慈煃眼睛一翻:“不必多言,准备好粮草辎重,一个时辰内送来。”
高第一阵苦笑:“下官这就去准备。”
朱慈煃懒得和他废话,夜长梦多,能弄到士兵就不错了。他不想在这里多呆了,这里可不是什么善地。对于第一支属于自己的力量,朱慈煃还是很期待的,跟着副将便去校场。
校场之上,黑压压的一群人,人可是不少,但是等朱慈煃到了台上一看,脸都黑了…………
第八章 收容所
这,这,这和刚才的差距太大了吧。刚才吴三桂统带的辽东兵马他是亲眼所见,军容威武,可以称的上是精锐。可自己眼前这些………………
“就是这些人吗?”对于朱慈煃平静的语气,绕是何永英这老行伍都不禁心中打鼓。他心中是骂死了吴三桂和高第,这种事情让他来背黑锅,可他是无可奈何,他现在是朱慈煃的部下了,不来不行啊。
而吴三桂给的人果然是‘精锐’,高第敢亲自来才怪。现在都知道王爷心情不会很好,可他只有无奈的回答:“就是这些人,殿下,西边这些是高总兵精心挑选的,东边这些…………便是吴总兵的人马了。”
“好,很好。”朱慈煃脸上还是那么一副表情。吴三桂这个混蛋,你果然有种。当我这里是收容所吗?给的都是什么人?有一半的人不是十五、六岁就是四、五十岁,好啊,拿一帮子老幼来应付我。这另一半人一看就是兵痞子,一个个那歪七扭八的样子,那有一点当兵的样子。
“殿下,那个吴总兵的人马都是……那个……久经沙场的精锐,对于吴总兵的带兵能耐,大家都是很佩服的。”
朱慈煃挥手打断了他的话,他清楚,何永英不是替吴三桂说话,是怕自己把火气撒到他头上。怪不得高第这小子不亲自来呢,原来是这样:“不必说了,你做的很好,高总兵的这些人马还是很不错的。”
何永英脸上总算见了笑容:“末将精挑细选,唯恐怠慢了殿下。这些都是我军中最精壮的汉子。这位是吴总兵麾下悍将秦俊。”
旁边一个精壮汉子上前见礼:“见过吉王殿下。”
朱慈煃眼睛都没扫一下:“这些都是你的部下?”
秦俊迟疑了一下,还是决定实话实说了:“这些是总兵大人挑选的,各军的都有。殿下却不可小看他们。”
这么多人里,就你这一个还有点当兵的样子,只可惜,你这位千总却少了一只左手。吴三桂,你小子有种。看到朱慈煃脸色依然板着,秦俊以为他不满意,倒是急了:“吉王殿下,标下统带的一千人中,个个都是和女真人血战过的好汉子,绝不会让您失望。”
朱慈煃挥挥手:“准备出发吧,你俩协助谢云沛带领大家出发。”
谢云沛应命一声,说是辅助他,可实际上还是听这两人的,他那里懂得带兵,纯粹是赶鸭子上架。好在人不多,在两名千总辅助他,这一路走的倒也顺利。
“秦俊,你带的一千人,你熟悉多少?”
听到朱慈煃问起这个,秦俊骄傲的挺起了胸膛:“殿下,这里面下官认识一大半,别看这些人懒散,但却有很多特别之人。”
“说说看。”
“殿下请看,就是那个扛大旗的。他今年四十六岁了,虽然上了年级,可他参加过大小数十场恶战,从大凌河那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吃过人肉,喝过人血,只是得罪了上司,要不然早就提拔了。殿下在看那个人,就是不穿盔甲敞着胸膛的那家伙,虽然看着和个杀猪的一样,但是这小子身手极为勇悍,曾经单人斩杀女真十数人,回军报信,立了大功,只是为人桀骜不驯,不听命令,若不是有功,早就被清除了。”
看秦俊说的口沫横飞的,朱慈煃轻轻点点头,面无表情的说到:“军队是一个集体,在严密的军阵之前,个人又算的了什么?”
“殿下睿智。”
“那你呢?你为什么被你们总兵‘发’到本藩这里来了?”
秦俊脸色一暗:“其实也没什么,只是知道一点总兵大人的私事,呵呵…………”
私事,怕是知道了什么见不得光的事情吧。朱慈煃随口说到:“私事?哼……”
“殿下别多心,只是小人见了吴总兵的一些书信。”
“和谁的?”
“洪承畴。”
“他们有师徒之名,有点书信来往不算什么。”朱慈煃眼皮都没抬,洪承畴,又是一个大汉奸,等着吧,有你们这些忘记祖宗的人好看。自己虽然是个十恶不赦、要下地狱的混蛋,但是自己还记得祖宗。对于那些忘记祖宗的人,他是敌视的。随口说到:“想来你是不小心看到,也不知道内容。”
“殿下怎么知道的?”
扫了一眼秦俊的脸,这家伙跟随吴三桂时间不断了,还不了解他?真要看了信,还能活到今日么?
看着朱慈煃奇怪的眼神,秦俊却也明白,只是苍白无力的辩白:“殿下定是对吴总兵有些误会,吴总兵不是那样的人,他对兄弟们有情有义。”
朱慈煃抬手打断他的话:“这些少年兵是怎么回事?他们可也算的上精壮,吴总兵怎么会‘挑选’他们?难道他们都是刚入伍的?”
一说起他的兵,秦俊似乎把一切都忘记了,再次挺起胸膛,骄傲的说到:“他们可不是刚入伍,这些孩子都是孤儿,他们的亲人都被女真人杀了。您别看他们年级都不大,可和女真人作战的时候他们一个个都是红着眼睛的狼崽子,可这二百来个少年仇恨心太重,时常打起来就不听军令,只顾和鞑子拼命,所以…………”
秦俊忽然发现自己说的有些多了,这不是找不痛快嘛,这位王爷是自己的顶头上司了,军令如山,自己却把这些都说给朱慈煃,虽然是向他表明自己的立场了,可这位王爷心情能好了才怪,谁能容许手下有不听话的兵?
“你的胳膊是怎么回事?最近才出的问题吧?”朱慈煃却不纠缠这个,话锋一转,问起了秦俊的胳膊。
秦俊还以为朱慈煃在关心他呢,感激的说到:“去年十月,鞑子郑亲王济尔哈朗、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在给皇太极服丧的时候发动偷袭,绕开宁远,攻打宁远以西至山海关一线的中后所、中前所、前屯卫三个明军卫所,三地沦陷,宁远成了孤城。就在这场战役中,吴总兵带领大家奋战杀退了鞑子,就是那场战斗中,末将才丢了这条手臂。”
朱慈煃也就随口一问,他才不会在意这家伙的胳膊是不是完整的,只是口中还是称赞了一下:“好汉子,这才是我大明男儿的风采,放心吧,就冲你丢失的这条手臂,本藩保你一世荣华。”
永平府码头距离不过百里,因为有大队人马,这速度就慢了一点。而军中本身就备有辎重,也让朱慈煃安排接应的人轻松了不少,本来预计是一千人,现在却翻了一倍,这也没人想到。
“王爷,一切都准备好了,只是小人过来的时候抓到一个人,这家伙鬼鬼祟祟的,在窥视大军。”
朱慈煃一皱眉头,这军中的斥候是干什么吃的?居然会漏过这样的人:“云沛,你去审一下,做的干净点。”谢云沛自然明白他的意思。其实这事情也怪不得军中的斥候,他们是在大后方,警戒性难免会低一些,而且对方是大明的百姓,他们这些当兵的也不想惹事。但放在朱慈煃的侍卫身上就不一样了,他们横行惯了,管你是什么人呢。
等大军都休息了,谢云沛也来禀报了:“王爷,对方嘴巴很硬,现在只知道是吴三桂的人,至于他们具体想干什么,此人也不知道。”
“他肚子里的东西掏干净了么?”
谢云沛有些得意了:“王爷放心,在我老谢的手段之下,铁打的人也不成。”
朱慈煃微微一沉吟:“你去料理一下,做的干净点。”
对于朱慈煃,谢云沛现在越来越感觉到畏惧了。自从王爷出京之后,就让他感觉到了不同,虽然以往自家王爷也从来不把人命当人命,可是却没有现在这么决然。这人不过是个小小的探子,就是吴三桂为什么探查他也还没有搞清楚,一待此人失去了利用价值,马上就要了他的命。
谢云沛点点头下去了,他手上的人命债多了,也不在乎多一条两条。再说,这人不死,自己这些人就可能有危险,在别人死与自己死之间,谁都会作出选择的。将危害扼杀在萌芽状态,这也是必须的。
朱慈煃这个时候却也顾不得休息了,吴三桂会对自己安了好心才怪。随着他的一声令下,刚刚休息的士兵们又被叫了起来,连夜赶路,想着永平府码头而去。
与此同时,井口山的一群人也在争论:“大哥,就这么让他们走?山子可死在他们手里。”
“要不还能怎么样?就咱们这点人你想干什么?上面命令咱们监视行踪而已,至于山子,可惜了。”
旁边一个胖子插言:“小胜,这事儿就算了吧。人家是王爷,你能怎么样?就是山子倒霉。”
为首者说到:“都不要说了,总兵大人亲自交代的事情,就是都死了也要完成。只是盯着他们的行踪,要怪只能怪山子自己不小心。”
“你说上面为啥要盯着王爷的队伍?”
“都别问了,上面的事情我那里知道。都小心点,看他们的样子是向永平府去的,都别枉送了小命,对面有好手,在这里死了可白死。”
第九章 有钱好办事
保险期间,朱慈煃带领人马连夜赶路,吴三桂这家伙可不会对自己安什么好心。一路急行,到了永平府码头之上,朱慈煃才放下心来。
看着一队队人搬着辎重上船,朱慈煃又派出探子,有什么风吹草动都要他们来禀报。船只虽然准备的很足,可两千人上船,也不是一下就好的事情。自己将带着这些人开创自己的辉煌,只是这些人中,又有多少真心效忠自己的呢?普通兵不用太考虑,当兵吃粮的人,给谁当兵不是当兵?只要自己不造反,这些小兵还是会听自己的。
最麻烦的是将领,这些人在军中本就有威望,收服他们可不容易。而士兵现在只会听直属将领的,而不会听自己的。这些人也是最可能产生别种心思的人,还是要谨慎对待的。两个千总,何永英与秦俊,两人对自己还算恭敬,可这人的心思可不好说,只有慢慢观察了。
二十多条大船将本来不是很大的永平府码头全部占据了,大军进驻也让码头之上显的萧索。本来码头上熙熙攘攘的人流全部不见了踪迹,可打听到消息以后,骂骂咧咧的人们也都闭上了嘴巴。这可是一个藩王经过,没有他们说话的份,就算耽误一天半天的又有什么?人家可是皇室宗亲,是他们这些小百姓仰望的存在。
朱慈煃一言不发的看着士兵们陆续登船,这其中的军纪问题看的他头大,这都是些什么兵…………乱哄哄的,完全没有什么秩序。这军纪实在很成问题,即便这两千人都是从各军之中挑选出来的,相互不熟悉,低级军官没有配置好,可也不能这样吧。军人最基本的秩序都没有。
军队腐败,军纪混乱,这些都是知道的。却想不到已经到了这个程度,怪不得一到作战的时候,常常是一触即散。朱慈煃指着有点年级的老兵:“叫他过来。”
马上有人将那老兵带到朱慈煃这里。看了一眼这老兵有点花白的头发:“你原先是谁的部下?”
“启禀王爷,小人原在辽东总兵麾下。”
“你的武器呢?”
那老兵面色一暗:“小人原是火统手,只是这次出来的匆忙,没有携带火统。”
没有携带?怕是被扣下了吧。这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自己是藩王,要来的士兵给配备了大刀长矛就不错了,决不可能配备给火器的。:“你的冬衣呢?”
现在虽然是早春三月了,可北方却依然寒冷,这老兵身上却穿的很是单薄。不单是他,朱慈煃早就发现军中不少人穿着都比价单薄,这样的兵在冬天作战,那能有什么战斗力?
那老兵迟疑了一下,才说起:“王爷,现在小人也算是您的兵了,有些话说的不对,还请您不要怪罪。”
朱慈煃冷着脸:“说。”
“是这样的,现在天气不太冷了,也用不着冬衣了,小人就将冬衣卖了。”
卖了?军服啊,就这样卖了?这也太过分了吧,这些士兵把军装看成什么了?居然能卖掉。那老兵却诉起苦来:“你是王爷,不知道我们这些当兵的苦,我们都一年多没有发军饷了,家中缺钱…………”
没有理会这家伙在诉苦,朱慈煃却在想别的事情。一年多没有发军饷,这些当兵的人也没有怨言?不可能吧,他以前问过棒槌,这些当兵的月饷只是一石米,大约也就半两银子。而朝廷配备的标准却是一个士兵一月一两半,层层盘剥居然刮掉了三分之二,就连剩下的三分之一都还要拖欠,这样的情况下,当兵的凭什么卖命?
看来自己要给朝廷擦屁股了,想让当兵的给自己卖命,很简单,给粮给饷。大头兵能有多少心思?既然这些兵是自己的人了,自己出钱养兵也是理所应当的。可目下自己却没有带多少银两,两千人,补发一年的军饷,那可是三万六千两啊,三万六千两白银啊,可不是小数。
当下朱慈煃吩咐到:“去告诉所有士兵,到了南京,本藩给他们补发一年军饷。”
三万多两银子一下许了出去,朱慈煃也有些心痛。可这是收买这些大头兵最直接的办法,花点钱也是必须的。自己这样做,也是很明白的告诉所有士兵们,你们的粮饷是我出的,该给谁卖命,大家都有数了。
这军队的开销果然不同于个人开销,自己现在虽然算的上身家丰厚,可这些钱一旦弄到军队里,那可就不算什么了。不过两千人,一年的军饷就三万六千两,更不要还要配备武器、衣甲、粮食等等,比这个数字只会多不会少。仅仅两千人就的花费就这么大,那两万人呢?十万人呢?实在是不敢想象了…………
此时朱慈煃却被一阵阵欢呼声打断了思绪,只见码头上的士兵们都在欢呼。王爷给补发一年的饷银,这消息一传达下去,果然效果非凡,几乎所有的士兵都在欢呼。虽然还没有拿到钱,可王爷那是什么人物?会欺骗他们这些小兵?一想到到达南京就有钱拿,欢呼之余,军容军纪也一变,虽然算不上井井有条,但比起刚才乱糟糟的却是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在前面指挥的何永英与秦俊也是相对苦笑,自己两人费了多少劲也没能让这些士兵快起来。可人家王爷一句话,这些士兵一个个都和打了鸡血一样兴奋。唉,有钱就是好办事啊。他们也从心中感叹,这王爷真是有气魄,补发一年的饷银,那可是几万两银子,不是几万个铜钱…………
与此同时,永平另一端的吴三桂军营之中。吴三桂得了探子禀报,朱慈煃并没有大发雷霆,只是带着两千人连夜赶往永平府码头。
“大人,看来这吉王不可小看啊。”
吴三桂看了这幕僚一眼,点了点头。自己给朱慈煃的是都是自己不要的边角兵痞,他居然没有大发雷霆来找自己的麻烦。难道是自己想岔了?可朱慈煃带领两千人连夜直奔码头是为什么呢?难道这山海关到永平府之间有什么危险不成?
“你看吉王为何带人连夜赶路?”
那幕僚来回踱了几步,对于他这种失礼的行为,吴三桂却是视而不见,似乎已经习以为常:“大人,此子心性不可小看,日前传闻吉王贪财好色、五毒俱全怕是有误。若真是睚眦必报的人,对于大人的安排必然是拂袖而去,而后找大人的麻烦。可此子却一言不发,只是带着人走。”
沉吟一下才说:“这样来说只有两种可能,一是他有急事急需带着这些兵马离开;二是…………此子乃是假传圣旨,存心欺骗,怕为别人识破,故急行而去。”
这话有点诛心,吴三桂也楞了一下,摇摇头:“你多虑了吧,且不说吉王这个娃娃有没有这个胆量假传圣旨,就是以皇上对他的宠爱程度,这圣旨也未必是假的。你可能还不知道,此次与吉王一同去福州的,还有小公主,此事知道的人甚少。若不是家父来信,我也还不知道会有此等事。”
那幕僚点了点头:“确实,公主出门,那次不是大张旗鼓,这次却搞的没有什么人知道。就算小公主与吉王非常亲近,可皇上为何会做这种奇怪之事。大人,这次您这般谨慎,也是应该的,只是却把吉王得罪了。”
吴三桂摇摇头,得罪就得罪了,又有什么办法?自己的士兵都是自己辛辛苦苦拉起来的,一下子给他一千精锐?他不过一个藩王,要精兵做什么?造反吗?再说,现在他出京就藩,离开了崇祯皇帝,他吉王爷算什么?
“吉王再怎么受宠他也是一镇藩王,去他那里,也算给那些士兵一个交代。那些人在咱们这里不好处理,倒不如丢给吉王。他要的是侍卫,又不是军队。”
那幕僚也是赞同,吉王是藩王,有不会上战场,他需要精兵悍将做什么?自家大人的处理方式,还是不错的。这些总不听命令的家伙就丢给吉王去处理吧,至于那些上了年级的士兵,也算是给他们找了个养老的地方。就算吉王把他们怎么样,那也是吉王的事情,这恶名到不了自家大人这里。
“大人,只是学生还是觉得这圣旨有些蹊跷。”
“其实我也觉得不对劲,本来是不想给的。若不是因为得了公主与他通行的消息,这些人都不打算给他的。其实也没什么,圣旨在咱们手上,到了京城,不就什么都清楚了?若是真,我们执行了,没有错误;若是假,咱们不过是受了蒙蔽,倒霉的也不是咱们。不过想来吉王在怎么胆大妄为,假传圣旨的事情他还没胆子去做。”
可惜他们想不到的是,现在的朱慈煃别说假传圣旨,就是更离谱的事情也干的出来。
第十章 在抵南京
朱慈煃带着两千人马出海之后才放了心,吴三桂并没有作出什么事情。看着前后的船只,朱慈煃心情也好了一些。这两千人虽然是兵痞老幼,可只要自己能控制住他们,也算是自己的第一支私人力量了。想到这些,朱慈煃冷峻的脸上也露出一丝笑容。
算算日子,北京怕是快被打破了。崇祯皇帝一归天,护卫公主的那两千人马自然也好吞下。四千人,虽然不多,但是初期也就可以了。在多了,自己也收拾不下。首先要做的,不是提高这些士兵的战斗力,而是控制他们的忠诚,这些人,是自己的私兵,而不是朝廷的兵。除了自己的命令,别的不不管什么人,一概不听,忠诚,是最必要的。
崇祯一死,就是乱世了,乱世之中,拳头大的说话。没有武力的支持,说什么都是空的,四千人,虽然不多,可只要忠诚,在自己手下,还怕成不了精兵?
“王爷,您吩咐的事情办好了。”
朱慈煃拿过名册一看,直皱眉头。这两千人之中,低级军官少的和没有一样,除了何永英与秦俊两个千总,居然只有五个军官,还都是队长,连个百总都没有。对于军制,朱慈煃专门研究过。
大明军制比较混乱,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兵,募兵。一类是军,军户。
募兵,不世袭,无户籍的规定,兵服役期限不长,一般不终身服役,多战时创设,事毕汰兵撤营,但在重要的军事防御地带则常年戍守。
其编制为营哨制。12人为队,队有长;3队为1旗,旗有旗总;3旗为1局,局有百总;4局为1司,司有把总;2司为1部,部有千总;3千总为1营,营有将官1员、中军1员,一营大约3000人。营的长官或副将、或参谋、或游击将军、或佐击将军。无品级,无定员,不世袭。
营伍官无品级,有者则是卫所制下的官品,营兵与营将相习,战时不需要朝廷任命,直接由长官统带出征。将权相对提高后,兵可由将自行召募,召者与被召者关系密切,甚至在主将发生变故时,兵即散去。
而军户,军及官皆世袭,仅五军都督府官及都司不世袭,为流官,由世职卫所官及武举选授。卫所军及官属军籍,携带家属,世居一地,并代代相传,基本上不再变动。每一卫所的驻地固定,军士数额固定,将官设置亦有定例。
该编制为卫所制。10人为小旗,5小旗为总旗,2总旗为百户所,10百户所为千户所,5千户所为卫。一般一( 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 http://www.xlawen.org/kan/3612/ )
“下官是个武夫,也不会绕弯子,就直说了。下官此来,是想和殿下要个人。”
“要人?什么人?”朱慈煃眼中闪过一丝寒光,随即不见。难道自己绑了吴三桂家眷的事情败露了?口中却是轻松的问起:“本藩正在和你们吴总兵要兵,你却先要到本藩头上了,呵呵。”
冷允登却起身行礼:“殿下赎罪,实在是亲情难舍,下官还请王爷成全,让下官侄儿能与跟随下官,否则下官难以到九泉之下见家姊了。”
“你侄儿?你侄儿在本藩这里?是谁?”
“是殿下的侍卫————郭寒,他是下官的侄儿。自从家姊一家出事,下官就一直就找他,但是一直没有什么消息,天可怜见,却让下官在昨日偶然遇到,才知道他已经在殿下这里做了侍卫。”
朱慈煃点了点头,郭寒那小子,虽然是个马屁精,但是对自己却也算的上忠心,也极有眼色。心中一个计较:“也好,既然冷总兵坚持,本藩这里自然是放人的,郭寒他自己的意见呢?”
“一切凭殿下做主,下官感激不尽。”
朱慈煃点点头:“也好,这会他出去办事了,等他回来,本藩便让他去寻你,你们舅侄难得重逢。本藩自然没有意见,郭寒是个不错的孩子,冷总兵有福啊。”
冷允登当即一个大礼:“多谢殿下,殿下恩德,下官铭记在心。”
朱慈煃端起茶碗,下人将冷允登送了出去。朱慈煃当即叫来谢云沛:“云沛,郭寒回来了吗?”
“还没有,他与姜洪浩去追踪王爷吩咐的人,想必快回来了。”
“他一回来便让他来见我。”
吩咐完朱慈煃走到书房之中,也在盘算下一步的行动。看样子吴三桂那里不稳当,听他的口气是给人的,但是却不见行动。他和女真人应该还没有达成协议,要不然那女真人也不会还在山海关。且不说能拿到多少士兵,去福建却也多的是麻烦事。郑芝龙,此僚的名声可也不怎么好,一个实权总兵,想和他比腕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啊。
正在这里发愣,谢云沛进来禀报:“王爷,郭寒回来了。”
朱慈煃点点头,谢云沛就出去叫人了。
郭寒进来,朱慈煃却没有问起那女真人的事情,只是和他密语了一阵,便让他去找他舅舅冷允登了。而后召来谢云沛才问起那女真人的事情,这让谢云沛很意外,他还以为郭寒已经禀报过了呢。
“那人是个女真人,就住在客栈之中,他是随着吴总兵大军一道来到山海关的,姜洪浩还在盯着他。王爷,要不要我派人将他抓起来问问?”
朱慈煃皱皱眉头:“不要惊动他,盯住就是了。”不用想,此人能在吴三桂府邸中畅通无阻,自然是和吴三桂有关系的,唉…………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想强行挽回也不可能,现在也算是危机时刻,没必要节外生枝,遂问到:“沿途的接应如何?”
“一切都妥当了,只等王爷命令了。”
“让所有人都不要懈怠,随时准备出发。”
既然吴三桂的态度不明,还是多做准备吧。可不能被他的恭敬态度迷惑了,忍耐,是一个很好的品质,吴三桂身上有,可惜了一个好将领,却偏偏要成为贼子…………
“云沛,你去安排一下,下午本藩亲自去看望一下那些从关外迁入的百姓。”
听到朱慈煃的吩咐,谢云沛有点傻眼了,这是干什么?那些小百姓有什么可看的?现在搞的乱糟糟的,王爷这是要做什么?
可他还是执行的很坚决,很快辽东巡抚黎玉田便出现了。他将全程陪同,安抚百姓本来就是他的责任,现在吉王爷却要去视察,让他心中也是不断的打鼓,这位小祖宗要干什么?一堆难民有什么好看的?他更是听说过这位吉王爷在北京城的名声,‘朱慈煃’三个字就是‘惹祸’与‘麻烦’的近义词。
得到了百姓聚集的地方,他却惊讶的发现,这位藩王并没有惹出什么麻烦。传说中眼睛长在天上的吉王爷现在却在亲切的问候那些难民,也让这位巡抚大人相当的疑惑。
朱慈煃现在却没有理会奇怪的巡抚,只是在和一个老汉聊天:“这位大爷,你是那里人?”
老汉并不知道眼前这少年是什么人,可是这排场与威风,必然是大人物。老汉也是恭恭敬敬:“这位大人,小老儿是锦州陶村人。”
“锦州附近?女真人的兵马就在锦州,你一家人能逃出来,不容易啊。”
“托大人的福,朝廷的兵马要撤下来了,女真人肯定就来了。要是被女真人抓了,我儿子孙子就会被抓成奴隶,似小老儿这种上了年级的人,只有被杀的份。小老儿是大明人,就是死也要死在大明的土地之上。”
第七章 承诺
百姓有这般心思,怪不得能组织上这么一场奇迹一般撤退呢:“老人家,你们安排好了吗?”
“呵呵。”老头憨憨一笑,口中也改了称呼:“小公子,您是贵人,其实我们这些草民啥也没有,有什么好安排的,只要有个茅草房子遮风挡雨就是了,那里有那么金贵。”
朱慈煃当下义正词严的说到:“反贼进犯,朝廷的安危也是顶顶重要的。吴总兵奉旨上京救驾,那是大明一等一的功臣,大家受苦了,本藩代表朝廷来看望大家,但有什么麻烦,只管找这位巡抚大人便是。”
很多人依然搞不清楚朱慈煃的身份,但是连巡抚大人都只敢站在这少年身后,大家却也明白这位身份想必很高,他说话自然是有人相信的。这一路上怎么可能没有什么苦处,现在有大人物发话了,附近的百姓一阵欢呼。只是朱慈煃这般大包大揽,却让黎玉田苦笑,这位小殿下,你说的倒轻松,这么多百姓,事情千头万绪,要是都来找我,那我不是累的要吐血…………
却听的朱慈煃继续在那里说:“各位乡亲,对于大家的难处,朝廷都为大家考虑了。你们只管放心,黎巡抚是一位能臣,他一定会照顾好大家的。本藩乃是大明吉王,若有什么问题,你们也可以来找本藩。大家要相信朝廷,黎巡抚与吴总兵都是对朝廷忠心耿耿的能臣干吏,一定能将朝廷的恩泽带给大家的。”
藩王…………朱慈煃自曝身份可是震住了一大群人,王爷啊,那可是天家尊贵人物,居然会来看他们这些小百姓,还说了那么多,朝廷果然没有忘记他们啊。人们乱糟糟的在谢恩,朱慈煃的侍卫却在百姓中散布着一个信息————若有一日日子过不去下了,就到福建福州来找吉王千岁,福州是吉王的封地,定然能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直到天黑,走过了不少安置点,回到府中。朱慈煃却听谢云沛在嘀咕:“一群草民而已,王爷需要这样嘛,真是抬举他们了。”
谢云沛在那里自言自语,朱慈煃却也没当回事。你又那里知道我的心思,有了封地,但是自己太缺乏人手了。福州是个不错的地方,但是人口依然不足,或许在别人眼中人多了就需要更多的粮食养活,但是在自己这里却完全不是问题,台湾宝岛现在大部分地方还荒着呢,有人就有了一切。
这些百姓现在是在这里安置下了,可随着满清的入关,他们还有现在这样的生活吗?自己今日故意将吴三桂与这黎玉田说的和花一样,想必不出几天这消息就会传遍所有的百姓,到时候,你吴三桂这个受到交口称赞的大明臣子却反叛了,这些百姓会怎么想?在派侍卫去散布消息,若是一日出了问题,便去福州找自己。虽然不指望能有多少人去福州投奔自己,那太遥远了,可是有比没有好。这条消息会随着这些百姓传遍整个山海关附近,总会有一部分不满足现状的人,只要有一小撮人投奔自己,那就是赚的。
自己这个藩王的身份还是很有用处的,自己的封地内,自己承诺给这些百姓好日子过,不说能有多少人能信,可这也是自己能做到最大的地步了。若不是因为需要,我才不会去管你们过的好不好。你们若是信我了,来福州,自然有你们的好处;若不相信,那就听天由命吧。
第二天一早,朱慈煃又出发去做他的‘亲民之举’了,可出发没有多久。吴三桂却派人请他过去,原来是吴三桂准备好了,誓师开拔,准备进京。
对于吴三桂什么时候启程,朱慈煃并不想管多少,只是这誓师大会请自己去做样子,这吴三桂又是什么心思?给自己的一千人马还没影子呢,现在却在这里装样子,且看看这小子玩什么花样,朱慈煃带着人便到了校场之上。
一眼望去,黑压压的几万人,旌旗招展,军威雄壮。好一支威武的队伍,辽东兵马果然不愧是大明后期最有战力的军队。见了朱慈煃到来,吴三桂还是那毕恭毕敬的样子:“殿下,辽东军即将开拔入京,请殿下训示。”
一时之间,朱慈煃有点摸不准这吴三桂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自己一个普通藩王,训示这些骄兵悍将?这样的事情轮得到自己吗?急忙推辞,他不想节外生枝。
“殿下是天家血脉,尊贵无比,有您的鼓舞。将士必然士气高涨,奋勇杀敌,以报皇恩。”
皇恩?也就当官的说说而已,辽东兵可有一年多没有发军饷了,有什么皇恩,可自己又何必当出头鸟:“吴总兵过了,你是他们的上司。今日本藩见辽东军容,果然是天下强军,此番入卫京城,定然能建奇功。皇上定然重重有赏,至于本藩训示,就罢了吧。军情如火,就不要耽搁了,吴总兵火速启程吧。”
吴三桂见朱慈煃推辞,也没有强求:“殿下的吩咐下官已经办妥了,兵马已经在高总兵那里,殿下只管去接收。下官这就出发,定不辜负殿下与皇上的信任。”
随着吴三桂的命令,军鼓阵阵,几万人马如一道洪流一般习惯出营。朱慈煃没心情关心吴三桂的动向,目的达到就是了,现在他倒不担心吴三桂会做什么。因为那满清使者依然在山海关,看样子和吴三桂还没有谈拢,自己倒也不用太担心。
看着一队队人马启程,朱慈煃心中也是感慨。自己太渺小了,在历史那滚滚车轮之前,想改变他,谈何容易。吴三桂的心境不是自己能改变的,自己手上还有他的哥哥与小妾,没想到这步棋现在还没有用上,不过大势依然如此,自己改变不了。
经过这两天,他知道吴三桂在辽东军中声望甚高,不可能夺了他的兵权,他若说一声造反,想必军中也没有多少反对的。吴三桂,你算是个不错的将军,可惜最终还是背反了朝廷。
甩开思绪,朱慈煃带人就往高第那里去了。自己现在除了一个光鲜的身份,其他什么都没有。归根结底一点,自己没有根基与势力。着手去福州建立自己的势力才是最重要的。这个时代凡事讲究名正言顺,或许我不能对你辽东兵指手画脚,可只要一到福州,那是自己的封地,做什么都是名正言顺了。
不过在福州的敌人也转换了,以往朝廷藩王不能轻动,那是因为皇帝老子防着呢。可崇祯马上就死了,大统一失,还是实力说了算。自己去福州,就要和郑芝龙这个福建的实权派斗法了。
来到高第府邸,高第这个狗熊一般的汉子也是殷勤倍至。朱慈煃也不废话,只是问到士兵的安排。高第脸上一丝无奈之色一闪而逝:“殿下,兵马已经准备好了,只是…………”
朱慈煃斜眼瞟了他一下:“有话就说。”
“是,是。下官这就让他们去集合,等待殿下点收。”高第吩咐人去准备,自己陪着朱慈煃。让朱慈煃很奇怪,这家伙好像在掩饰什么,难道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等下面人准备好了,朱慈煃当即就要亲自去点收。高第慌忙的说到:“殿下千金之躯,这种小事随便派个人去就可以了,那用得着您亲自去。”
朱慈煃眼睛一翻:“不必多言,准备好粮草辎重,一个时辰内送来。”
高第一阵苦笑:“下官这就去准备。”
朱慈煃懒得和他废话,夜长梦多,能弄到士兵就不错了。他不想在这里多呆了,这里可不是什么善地。对于第一支属于自己的力量,朱慈煃还是很期待的,跟着副将便去校场。
校场之上,黑压压的一群人,人可是不少,但是等朱慈煃到了台上一看,脸都黑了…………
第八章 收容所
这,这,这和刚才的差距太大了吧。刚才吴三桂统带的辽东兵马他是亲眼所见,军容威武,可以称的上是精锐。可自己眼前这些………………
“就是这些人吗?”对于朱慈煃平静的语气,绕是何永英这老行伍都不禁心中打鼓。他心中是骂死了吴三桂和高第,这种事情让他来背黑锅,可他是无可奈何,他现在是朱慈煃的部下了,不来不行啊。
而吴三桂给的人果然是‘精锐’,高第敢亲自来才怪。现在都知道王爷心情不会很好,可他只有无奈的回答:“就是这些人,殿下,西边这些是高总兵精心挑选的,东边这些…………便是吴总兵的人马了。”
“好,很好。”朱慈煃脸上还是那么一副表情。吴三桂这个混蛋,你果然有种。当我这里是收容所吗?给的都是什么人?有一半的人不是十五、六岁就是四、五十岁,好啊,拿一帮子老幼来应付我。这另一半人一看就是兵痞子,一个个那歪七扭八的样子,那有一点当兵的样子。
“殿下,那个吴总兵的人马都是……那个……久经沙场的精锐,对于吴总兵的带兵能耐,大家都是很佩服的。”
朱慈煃挥手打断了他的话,他清楚,何永英不是替吴三桂说话,是怕自己把火气撒到他头上。怪不得高第这小子不亲自来呢,原来是这样:“不必说了,你做的很好,高总兵的这些人马还是很不错的。”
何永英脸上总算见了笑容:“末将精挑细选,唯恐怠慢了殿下。这些都是我军中最精壮的汉子。这位是吴总兵麾下悍将秦俊。”
旁边一个精壮汉子上前见礼:“见过吉王殿下。”
朱慈煃眼睛都没扫一下:“这些都是你的部下?”
秦俊迟疑了一下,还是决定实话实说了:“这些是总兵大人挑选的,各军的都有。殿下却不可小看他们。”
这么多人里,就你这一个还有点当兵的样子,只可惜,你这位千总却少了一只左手。吴三桂,你小子有种。看到朱慈煃脸色依然板着,秦俊以为他不满意,倒是急了:“吉王殿下,标下统带的一千人中,个个都是和女真人血战过的好汉子,绝不会让您失望。”
朱慈煃挥挥手:“准备出发吧,你俩协助谢云沛带领大家出发。”
谢云沛应命一声,说是辅助他,可实际上还是听这两人的,他那里懂得带兵,纯粹是赶鸭子上架。好在人不多,在两名千总辅助他,这一路走的倒也顺利。
“秦俊,你带的一千人,你熟悉多少?”
听到朱慈煃问起这个,秦俊骄傲的挺起了胸膛:“殿下,这里面下官认识一大半,别看这些人懒散,但却有很多特别之人。”
“说说看。”
“殿下请看,就是那个扛大旗的。他今年四十六岁了,虽然上了年级,可他参加过大小数十场恶战,从大凌河那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吃过人肉,喝过人血,只是得罪了上司,要不然早就提拔了。殿下在看那个人,就是不穿盔甲敞着胸膛的那家伙,虽然看着和个杀猪的一样,但是这小子身手极为勇悍,曾经单人斩杀女真十数人,回军报信,立了大功,只是为人桀骜不驯,不听命令,若不是有功,早就被清除了。”
看秦俊说的口沫横飞的,朱慈煃轻轻点点头,面无表情的说到:“军队是一个集体,在严密的军阵之前,个人又算的了什么?”
“殿下睿智。”
“那你呢?你为什么被你们总兵‘发’到本藩这里来了?”
秦俊脸色一暗:“其实也没什么,只是知道一点总兵大人的私事,呵呵…………”
私事,怕是知道了什么见不得光的事情吧。朱慈煃随口说到:“私事?哼……”
“殿下别多心,只是小人见了吴总兵的一些书信。”
“和谁的?”
“洪承畴。”
“他们有师徒之名,有点书信来往不算什么。”朱慈煃眼皮都没抬,洪承畴,又是一个大汉奸,等着吧,有你们这些忘记祖宗的人好看。自己虽然是个十恶不赦、要下地狱的混蛋,但是自己还记得祖宗。对于那些忘记祖宗的人,他是敌视的。随口说到:“想来你是不小心看到,也不知道内容。”
“殿下怎么知道的?”
扫了一眼秦俊的脸,这家伙跟随吴三桂时间不断了,还不了解他?真要看了信,还能活到今日么?
看着朱慈煃奇怪的眼神,秦俊却也明白,只是苍白无力的辩白:“殿下定是对吴总兵有些误会,吴总兵不是那样的人,他对兄弟们有情有义。”
朱慈煃抬手打断他的话:“这些少年兵是怎么回事?他们可也算的上精壮,吴总兵怎么会‘挑选’他们?难道他们都是刚入伍的?”
一说起他的兵,秦俊似乎把一切都忘记了,再次挺起胸膛,骄傲的说到:“他们可不是刚入伍,这些孩子都是孤儿,他们的亲人都被女真人杀了。您别看他们年级都不大,可和女真人作战的时候他们一个个都是红着眼睛的狼崽子,可这二百来个少年仇恨心太重,时常打起来就不听军令,只顾和鞑子拼命,所以…………”
秦俊忽然发现自己说的有些多了,这不是找不痛快嘛,这位王爷是自己的顶头上司了,军令如山,自己却把这些都说给朱慈煃,虽然是向他表明自己的立场了,可这位王爷心情能好了才怪,谁能容许手下有不听话的兵?
“你的胳膊是怎么回事?最近才出的问题吧?”朱慈煃却不纠缠这个,话锋一转,问起了秦俊的胳膊。
秦俊还以为朱慈煃在关心他呢,感激的说到:“去年十月,鞑子郑亲王济尔哈朗、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在给皇太极服丧的时候发动偷袭,绕开宁远,攻打宁远以西至山海关一线的中后所、中前所、前屯卫三个明军卫所,三地沦陷,宁远成了孤城。就在这场战役中,吴总兵带领大家奋战杀退了鞑子,就是那场战斗中,末将才丢了这条手臂。”
朱慈煃也就随口一问,他才不会在意这家伙的胳膊是不是完整的,只是口中还是称赞了一下:“好汉子,这才是我大明男儿的风采,放心吧,就冲你丢失的这条手臂,本藩保你一世荣华。”
永平府码头距离不过百里,因为有大队人马,这速度就慢了一点。而军中本身就备有辎重,也让朱慈煃安排接应的人轻松了不少,本来预计是一千人,现在却翻了一倍,这也没人想到。
“王爷,一切都准备好了,只是小人过来的时候抓到一个人,这家伙鬼鬼祟祟的,在窥视大军。”
朱慈煃一皱眉头,这军中的斥候是干什么吃的?居然会漏过这样的人:“云沛,你去审一下,做的干净点。”谢云沛自然明白他的意思。其实这事情也怪不得军中的斥候,他们是在大后方,警戒性难免会低一些,而且对方是大明的百姓,他们这些当兵的也不想惹事。但放在朱慈煃的侍卫身上就不一样了,他们横行惯了,管你是什么人呢。
等大军都休息了,谢云沛也来禀报了:“王爷,对方嘴巴很硬,现在只知道是吴三桂的人,至于他们具体想干什么,此人也不知道。”
“他肚子里的东西掏干净了么?”
谢云沛有些得意了:“王爷放心,在我老谢的手段之下,铁打的人也不成。”
朱慈煃微微一沉吟:“你去料理一下,做的干净点。”
对于朱慈煃,谢云沛现在越来越感觉到畏惧了。自从王爷出京之后,就让他感觉到了不同,虽然以往自家王爷也从来不把人命当人命,可是却没有现在这么决然。这人不过是个小小的探子,就是吴三桂为什么探查他也还没有搞清楚,一待此人失去了利用价值,马上就要了他的命。
谢云沛点点头下去了,他手上的人命债多了,也不在乎多一条两条。再说,这人不死,自己这些人就可能有危险,在别人死与自己死之间,谁都会作出选择的。将危害扼杀在萌芽状态,这也是必须的。
朱慈煃这个时候却也顾不得休息了,吴三桂会对自己安了好心才怪。随着他的一声令下,刚刚休息的士兵们又被叫了起来,连夜赶路,想着永平府码头而去。
与此同时,井口山的一群人也在争论:“大哥,就这么让他们走?山子可死在他们手里。”
“要不还能怎么样?就咱们这点人你想干什么?上面命令咱们监视行踪而已,至于山子,可惜了。”
旁边一个胖子插言:“小胜,这事儿就算了吧。人家是王爷,你能怎么样?就是山子倒霉。”
为首者说到:“都不要说了,总兵大人亲自交代的事情,就是都死了也要完成。只是盯着他们的行踪,要怪只能怪山子自己不小心。”
“你说上面为啥要盯着王爷的队伍?”
“都别问了,上面的事情我那里知道。都小心点,看他们的样子是向永平府去的,都别枉送了小命,对面有好手,在这里死了可白死。”
第九章 有钱好办事
保险期间,朱慈煃带领人马连夜赶路,吴三桂这家伙可不会对自己安什么好心。一路急行,到了永平府码头之上,朱慈煃才放下心来。
看着一队队人搬着辎重上船,朱慈煃又派出探子,有什么风吹草动都要他们来禀报。船只虽然准备的很足,可两千人上船,也不是一下就好的事情。自己将带着这些人开创自己的辉煌,只是这些人中,又有多少真心效忠自己的呢?普通兵不用太考虑,当兵吃粮的人,给谁当兵不是当兵?只要自己不造反,这些小兵还是会听自己的。
最麻烦的是将领,这些人在军中本就有威望,收服他们可不容易。而士兵现在只会听直属将领的,而不会听自己的。这些人也是最可能产生别种心思的人,还是要谨慎对待的。两个千总,何永英与秦俊,两人对自己还算恭敬,可这人的心思可不好说,只有慢慢观察了。
二十多条大船将本来不是很大的永平府码头全部占据了,大军进驻也让码头之上显的萧索。本来码头上熙熙攘攘的人流全部不见了踪迹,可打听到消息以后,骂骂咧咧的人们也都闭上了嘴巴。这可是一个藩王经过,没有他们说话的份,就算耽误一天半天的又有什么?人家可是皇室宗亲,是他们这些小百姓仰望的存在。
朱慈煃一言不发的看着士兵们陆续登船,这其中的军纪问题看的他头大,这都是些什么兵…………乱哄哄的,完全没有什么秩序。这军纪实在很成问题,即便这两千人都是从各军之中挑选出来的,相互不熟悉,低级军官没有配置好,可也不能这样吧。军人最基本的秩序都没有。
军队腐败,军纪混乱,这些都是知道的。却想不到已经到了这个程度,怪不得一到作战的时候,常常是一触即散。朱慈煃指着有点年级的老兵:“叫他过来。”
马上有人将那老兵带到朱慈煃这里。看了一眼这老兵有点花白的头发:“你原先是谁的部下?”
“启禀王爷,小人原在辽东总兵麾下。”
“你的武器呢?”
那老兵面色一暗:“小人原是火统手,只是这次出来的匆忙,没有携带火统。”
没有携带?怕是被扣下了吧。这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自己是藩王,要来的士兵给配备了大刀长矛就不错了,决不可能配备给火器的。:“你的冬衣呢?”
现在虽然是早春三月了,可北方却依然寒冷,这老兵身上却穿的很是单薄。不单是他,朱慈煃早就发现军中不少人穿着都比价单薄,这样的兵在冬天作战,那能有什么战斗力?
那老兵迟疑了一下,才说起:“王爷,现在小人也算是您的兵了,有些话说的不对,还请您不要怪罪。”
朱慈煃冷着脸:“说。”
“是这样的,现在天气不太冷了,也用不着冬衣了,小人就将冬衣卖了。”
卖了?军服啊,就这样卖了?这也太过分了吧,这些士兵把军装看成什么了?居然能卖掉。那老兵却诉起苦来:“你是王爷,不知道我们这些当兵的苦,我们都一年多没有发军饷了,家中缺钱…………”
没有理会这家伙在诉苦,朱慈煃却在想别的事情。一年多没有发军饷,这些当兵的人也没有怨言?不可能吧,他以前问过棒槌,这些当兵的月饷只是一石米,大约也就半两银子。而朝廷配备的标准却是一个士兵一月一两半,层层盘剥居然刮掉了三分之二,就连剩下的三分之一都还要拖欠,这样的情况下,当兵的凭什么卖命?
看来自己要给朝廷擦屁股了,想让当兵的给自己卖命,很简单,给粮给饷。大头兵能有多少心思?既然这些兵是自己的人了,自己出钱养兵也是理所应当的。可目下自己却没有带多少银两,两千人,补发一年的军饷,那可是三万六千两啊,三万六千两白银啊,可不是小数。
当下朱慈煃吩咐到:“去告诉所有士兵,到了南京,本藩给他们补发一年军饷。”
三万多两银子一下许了出去,朱慈煃也有些心痛。可这是收买这些大头兵最直接的办法,花点钱也是必须的。自己这样做,也是很明白的告诉所有士兵们,你们的粮饷是我出的,该给谁卖命,大家都有数了。
这军队的开销果然不同于个人开销,自己现在虽然算的上身家丰厚,可这些钱一旦弄到军队里,那可就不算什么了。不过两千人,一年的军饷就三万六千两,更不要还要配备武器、衣甲、粮食等等,比这个数字只会多不会少。仅仅两千人就的花费就这么大,那两万人呢?十万人呢?实在是不敢想象了…………
此时朱慈煃却被一阵阵欢呼声打断了思绪,只见码头上的士兵们都在欢呼。王爷给补发一年的饷银,这消息一传达下去,果然效果非凡,几乎所有的士兵都在欢呼。虽然还没有拿到钱,可王爷那是什么人物?会欺骗他们这些小兵?一想到到达南京就有钱拿,欢呼之余,军容军纪也一变,虽然算不上井井有条,但比起刚才乱糟糟的却是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在前面指挥的何永英与秦俊也是相对苦笑,自己两人费了多少劲也没能让这些士兵快起来。可人家王爷一句话,这些士兵一个个都和打了鸡血一样兴奋。唉,有钱就是好办事啊。他们也从心中感叹,这王爷真是有气魄,补发一年的饷银,那可是几万两银子,不是几万个铜钱…………
与此同时,永平另一端的吴三桂军营之中。吴三桂得了探子禀报,朱慈煃并没有大发雷霆,只是带着两千人连夜赶往永平府码头。
“大人,看来这吉王不可小看啊。”
吴三桂看了这幕僚一眼,点了点头。自己给朱慈煃的是都是自己不要的边角兵痞,他居然没有大发雷霆来找自己的麻烦。难道是自己想岔了?可朱慈煃带领两千人连夜直奔码头是为什么呢?难道这山海关到永平府之间有什么危险不成?
“你看吉王为何带人连夜赶路?”
那幕僚来回踱了几步,对于他这种失礼的行为,吴三桂却是视而不见,似乎已经习以为常:“大人,此子心性不可小看,日前传闻吉王贪财好色、五毒俱全怕是有误。若真是睚眦必报的人,对于大人的安排必然是拂袖而去,而后找大人的麻烦。可此子却一言不发,只是带着人走。”
沉吟一下才说:“这样来说只有两种可能,一是他有急事急需带着这些兵马离开;二是…………此子乃是假传圣旨,存心欺骗,怕为别人识破,故急行而去。”
这话有点诛心,吴三桂也楞了一下,摇摇头:“你多虑了吧,且不说吉王这个娃娃有没有这个胆量假传圣旨,就是以皇上对他的宠爱程度,这圣旨也未必是假的。你可能还不知道,此次与吉王一同去福州的,还有小公主,此事知道的人甚少。若不是家父来信,我也还不知道会有此等事。”
那幕僚点了点头:“确实,公主出门,那次不是大张旗鼓,这次却搞的没有什么人知道。就算小公主与吉王非常亲近,可皇上为何会做这种奇怪之事。大人,这次您这般谨慎,也是应该的,只是却把吉王得罪了。”
吴三桂摇摇头,得罪就得罪了,又有什么办法?自己的士兵都是自己辛辛苦苦拉起来的,一下子给他一千精锐?他不过一个藩王,要精兵做什么?造反吗?再说,现在他出京就藩,离开了崇祯皇帝,他吉王爷算什么?
“吉王再怎么受宠他也是一镇藩王,去他那里,也算给那些士兵一个交代。那些人在咱们这里不好处理,倒不如丢给吉王。他要的是侍卫,又不是军队。”
那幕僚也是赞同,吉王是藩王,有不会上战场,他需要精兵悍将做什么?自家大人的处理方式,还是不错的。这些总不听命令的家伙就丢给吉王去处理吧,至于那些上了年级的士兵,也算是给他们找了个养老的地方。就算吉王把他们怎么样,那也是吉王的事情,这恶名到不了自家大人这里。
“大人,只是学生还是觉得这圣旨有些蹊跷。”
“其实我也觉得不对劲,本来是不想给的。若不是因为得了公主与他通行的消息,这些人都不打算给他的。其实也没什么,圣旨在咱们手上,到了京城,不就什么都清楚了?若是真,我们执行了,没有错误;若是假,咱们不过是受了蒙蔽,倒霉的也不是咱们。不过想来吉王在怎么胆大妄为,假传圣旨的事情他还没胆子去做。”
可惜他们想不到的是,现在的朱慈煃别说假传圣旨,就是更离谱的事情也干的出来。
第十章 在抵南京
朱慈煃带着两千人马出海之后才放了心,吴三桂并没有作出什么事情。看着前后的船只,朱慈煃心情也好了一些。这两千人虽然是兵痞老幼,可只要自己能控制住他们,也算是自己的第一支私人力量了。想到这些,朱慈煃冷峻的脸上也露出一丝笑容。
算算日子,北京怕是快被打破了。崇祯皇帝一归天,护卫公主的那两千人马自然也好吞下。四千人,虽然不多,但是初期也就可以了。在多了,自己也收拾不下。首先要做的,不是提高这些士兵的战斗力,而是控制他们的忠诚,这些人,是自己的私兵,而不是朝廷的兵。除了自己的命令,别的不不管什么人,一概不听,忠诚,是最必要的。
崇祯一死,就是乱世了,乱世之中,拳头大的说话。没有武力的支持,说什么都是空的,四千人,虽然不多,可只要忠诚,在自己手下,还怕成不了精兵?
“王爷,您吩咐的事情办好了。”
朱慈煃拿过名册一看,直皱眉头。这两千人之中,低级军官少的和没有一样,除了何永英与秦俊两个千总,居然只有五个军官,还都是队长,连个百总都没有。对于军制,朱慈煃专门研究过。
大明军制比较混乱,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兵,募兵。一类是军,军户。
募兵,不世袭,无户籍的规定,兵服役期限不长,一般不终身服役,多战时创设,事毕汰兵撤营,但在重要的军事防御地带则常年戍守。
其编制为营哨制。12人为队,队有长;3队为1旗,旗有旗总;3旗为1局,局有百总;4局为1司,司有把总;2司为1部,部有千总;3千总为1营,营有将官1员、中军1员,一营大约3000人。营的长官或副将、或参谋、或游击将军、或佐击将军。无品级,无定员,不世袭。
营伍官无品级,有者则是卫所制下的官品,营兵与营将相习,战时不需要朝廷任命,直接由长官统带出征。将权相对提高后,兵可由将自行召募,召者与被召者关系密切,甚至在主将发生变故时,兵即散去。
而军户,军及官皆世袭,仅五军都督府官及都司不世袭,为流官,由世职卫所官及武举选授。卫所军及官属军籍,携带家属,世居一地,并代代相传,基本上不再变动。每一卫所的驻地固定,军士数额固定,将官设置亦有定例。
该编制为卫所制。10人为小旗,5小旗为总旗,2总旗为百户所,10百户所为千户所,5千户所为卫。一般一( 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 http://www.xlawen.org/kan/3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