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 部分阅读
东西公爵一定有兴趣,甚至国王也会奖赏我们的。”
巴卡普也来了精神:“你到底和明朝亲王达成了什么协议?”
“你看给我们护航的那几艘明朝军舰怎么样?”
“很好啊。”
“你说我们成为这样船只的船长是什么滋味?”
巴卡普咽了口唾沫,乖乖,这战舰可比欧洲现在最先进的战舰还先进,这样的船,谁不想要?只听帕斯奎尔继续说到:“我用这次带来的全部活动经费和朱买了一艘战舰,并且达成协议,以后我们还能从他这里购买到这样的战舰。”
巴卡普眼睛也亮了:“好主意,菲律宾虽然是个不错的地方,可要是和这样的战舰的价值比起来,那就差远了。我们皇家海军萎靡的太久了,要是有了这样的战舰,就是我们向英国人复仇的时候了。”
“我也是这个心思,要不然怎么会放下正事,和朱亲王去谈这个呢?在菲律宾问题上我们可以说是亏大发了,不但要放弃菲律宾,还要出高价赎买被俘虏的将士,我何曾这么丢脸过。”
看着帕斯奎尔叹气,巴卡普也是安慰:“算了,本来仗打输了我们就不好谈,也不怪我们。只能怪那些将军们无能,明朝要是能通商就好了,这里的丝绸瓷器拉回国内,简直比黄金还好使。”
“说来也是我们幸运,最初朱是不愿意出售给我们战舰的。也幸好明国北方的野蛮人帮了我们的忙,我得到了消息,明朝和他们北方的野蛮人马上要发生战争了。因为这个,朱是亲王,想必也是要出军队参战的,他也是不得不与我们议和了,这才答应卖战舰给我们。说来他要是强硬到底,我们还真没有什么办法,国内对亚洲这块也不怎么上心,军队又战败了,我还真应该感谢一些明朝北方的野蛮人,呵呵…………”
巴卡普却给他泼凉水:“帕斯奎尔,不是我打击你。对于舰船你真的没有我专业,以现在整个欧洲的造船技术来说,那样的军舰是造不出来的,可一直买不是办法,以后英国人也买呢?反正卖给谁都是卖,我想这位明朝亲王不会有钱不赚吧。”
“唉,我又何尝不知道,可是只要有了样品,就好研究了。我相信我们的技术工人一定会研究出来的,要不然我怎么会花那么大的代价去买一艘船?一千五百磅黄金啊,简直就是拿金子打造的船只。”
上帝啊,这下把巴卡普也惊吓的不轻,这可是帕斯奎尔的全部家底了:“你这样值得吗?”
“我认为值得,反正这些也都是我在菲律宾捞的,更何况,国王不会亏待我的,我有信心。”
这两位在骂朱慈煃傻的时候,朱慈煃也正高兴呢,这俩简直就是冤大头,不过一艘一千五百料的小号宝船,居然卖了两万两黄金,搞的还好像自己吃了大亏似的。其实帕斯奎尔的心思朱慈煃明白,满清人南下不过是他的一个借口,现在还不是他和满清人掰手腕的时候。为什么把船卖给西班牙,也是为了政治因素的考虑。
西班牙急需这样的船只来振兴他们曾经辉煌的无敌舰队,而这买卖做的也很划算,一千五百料,在大明而言,不过是中型战舰,就是西班牙能制造也没有什么问题,更何况朱慈煃也查到,西班牙的造舰能力还不足以造出这样的战舰。至于卖给他们的战舰确实是自己军中的战舰,可是战舰上的火炮却被调了包,自己的新式火炮才是杀器。
更何况,按照自己的指点,火器局不断的研究蒸汽机,现在也逐渐成熟,一待成熟,真正铁甲舰队将横扫大海,西班牙要是自恃有了这船想对付自己的话,那是找死而已。
耍了西班牙人一把,按说应该开心点,可朱慈煃现在实在开心不起来。满清大军兵分三路南下了,左良玉也在此时沿着长江东进,简直就是满清人的开路先锋。更为可怕的是,他的人查到一点端倪,这线索千丝万缕的都指向钱谦益。左良玉为何在这个时候‘起兵勤王’,也是钱谦益安排的。而钱谦益作为复社的领袖,在朝野都有相当的能量,这局势越来越复杂了。
南京那边本就是藩镇割据,一片混乱,钱谦益又投靠了满清人,这问题可大发了。怪不得多尔衮夺取天下有如神助,有这么一尊大神帮助他,大明朝廷都不用他打就乱了,自己的时间又少了。
可这他很无奈,没办法,他使劲的拖延满清人的脚步,可复社这些人却生怕满清人的铁蹄不够快,有这帮人拖后腿,南京朝廷根本就是泥捏的,一碰就碎。很好,和满清人开战之前,我就和你钱谦益斗斗法。看看是我厉害,还是你这个大汉奸手段强。
“王爷,急报,左良玉军那边得手了。”一声轻呼打断了朱慈煃的思绪,棒槌的大脸却出现在他眼中。
朱慈煃眼睛一瞪:“不是吩咐你在南京盯着吗?怎么跑回来了?差事出了问题,十个你也不够杀。”
“那个…………王爷,实在是好消息,我急着回来,南京那边一切顺利,您放心,我们的人在左良玉那里得手了。”
一百二十一章 即墨惨剧
“罢了,具体如何?人呢?”
这种事情太过隐秘,不宜书信联系,全都是专人负责联系的。一个短打扮的汉子进来,乍一看好似一个普通镖师。一脸的风尘也看得出路上是多么的辛苦:“情况如何?”
“启禀王爷,已经确认左良玉死了。”
朱慈煃皱皱眉头,这还真是意外,派去的人主要任务是拉拢军中的将领。至于要了左良玉的命,能成当然最好,可大军环伺之下,行刺一军主帅基本上是送死,成功的几率还微乎其微:“倒是大功一件,损失如何?不要影响了大事。”
“没有任何损失,左良玉是自己病死的,我们只是确认他的死亡而已,实在不敢居功。”
呵呵,这倒真是天意啊:“具体。”
“左良玉日前到九江府抓了知府袁继咸,其人与袁继咸颇有渊源,欲胁迫袁继咸与其一同上京。袁继咸数次自杀都被救下。左良玉本就宿疾发作,又为此事动气,行军途中本就艰苦,左良玉又是气量狭窄之辈,三日前夜里病逝。”
左良玉的死活意义不大,现在朱慈煃更关心的是左良玉大军的动态。五万多大军啊,这是一支相当巨大的力量:“军中形势如何?”
“卑职离开之时,军中还算平静,各营将领有意推举其子左梦庚为主,统带大军。只是是否继续举兵东进还在争论之中,估计消息随后就会传来。”
听完具体的消息,朱慈煃心中也有些迷茫了。左良玉死了,这左家军的动向都很成问题了。他们要是继续东进,就成了满清人的先锋;若是驻扎原地,抵挡李自成的军队以及随后而来的阿济格部清军,那就成了朝廷的助力。五万大军哪,可不少,足以改变战争的局势了。
“在军中我们的人能控制多少军队?”
“卑职等无能,现下有把握的只有四名镇将,能调动六千军马。”
“可以了,回去告诉米成,不要轻举妄动。继续拉拢更多的将领,左梦庚此人并无左良玉那份坚毅心思,严密注意他的动向。若是他继续东进,你们就等待与黄得功部对垒之时动手。若是左梦庚原地不动的话,我在派人通知你们。”
目下满清军分三路南下,多铎部下河南,直奔泗州、扬州而来;阿济格部一路追击李自成,入湖北,方向亦是南京;子啊山东刚打了胜仗的固山额真准塔,沿运河南下,水路并进。
想到这里,朱慈煃就恨的牙痒痒,自己在山东投入了多大的力气与心力。山东义军基本是自己一手组建起来,出钱出粮出兵器,现在倒是闹的蛮凶的,本来是想拖住满清人南下脚步的。可现在经略山东的额真只留下部分兵马,主力都被他带这南下了。这让朱慈煃很奇怪,京畿山东空虚,义军闹的这么凶,他们还敢举大军南下,就不怕有人从海上登陆,直击北京吗?
难道他们只是当义军是毛贼?多尔衮应该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啊。这其中怕是有问题,可路途遥远,义军那边好几天没有传来具体的消息了,这就真的有问题了。原先传递消息是麻烦,可现在沿海根本就是朱慈煃的后花园,怎么可能被封锁?
现在朱慈煃基本能确定是山东出事了,但是没有具体消息他也只有干着急的份。没有电话、没有卫星的时代,还是得靠人来传递消息。为这事情,朱慈煃将军法处的人骂了个狗血淋头,给了他们期限,今日若还没有具体消息,都洗干净脖子自己了解吧。
想着这些,他也无奈,左良玉病死了,算是老天爷给自己喘口气,若左良玉在,左家军是根本翘不动的,左良玉意思,他的大军总要乱上一阵子,自己才好做手脚。可山东那边迟迟没有消息,这问题也就相当严重了。
山东义军本来发展的很好,可惜被原大明地方官杨王休带走了一批骨干,嚷嚷着南下护驾,拱卫南京,结果没出山东就被满清人全歼了。而姚康到山东之后,和赵应元配合的也还不错,义军一时声明大震。有不少东林党老人也出来给他们壮声势,这些老头的声望可是不小。只是如此大好形势之下,怎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义军是敌不过满清大军的主力,毕竟其中能打仗的骨干太少了,大部分还都是刚放下农具的农夫。可这些人熟悉地方,打游击的话,满清一时也拿他们没有办法。他们的后勤保障都是自己从海上给他们运过去的,满清人就是想断他们的根基也是不可能的。更何况现在额真带了一大部分主力军南下了。
朱慈煃专门让人查了的,额真带领的确实是大军,不是疑兵。山东那里到底出了什么事情?这里可是自己的一个重要的战略基地,现在十万义军,虽然可战之士不超过一万人,可随着战争的延续,农夫转变为战士也是很快的。这又不是他的新军,他的要求并不高。
“王爷,山东那边有消息了。我们的人回来了,可惜话只讲了个大概就死了。”
什么,这么严重?朱慈煃脸色却是异常的平静:“到底怎么回事?”
“大体上是这样的,杨王休带领一批人南下,被满清击溃。杨王休却逃回了即墨,姚康也庇护了他,可随后这家伙通风报信引来了满清人的军队,义军现在被困在即墨北二十里的一处山谷之中,崩溃在即。”
“胡闹,不是早就吩咐化整为零,正面对敌他们根本不是满清人的对手。姚康也真是糊涂,这下要死多少好男儿。”
“王爷息怒,姚大人和赵应元一起身陷囚笼,中了杨王休的诡计。幸好其部下拼死相救,才逃出重围,而义军倒是还分散在各地,可义军的中枢却被满清人堵在了即墨。”
听到这里,朱慈煃恨得牙痒痒,也不知道是该恨杨王休出卖同胞还是该恨姚康的妇人之仁:“为什么我们没有的到消息?你们军法处的人都是干什么吃的?我养你们何用?”
“卑职无能,请王爷赎罪,谁也想不到杨王休这坚定的反清官员会投靠了满清人,而他是高层,知道我们送补给的时间。我们的补给船前脚离开,后脚满清人就杀入了即墨义军总部,所以这消息没有及时送出来,而按照平日的计划,补给船要明日才会到达即墨,输送下一趟补给,也会带来消息。”
“那别的人呢?没船就不会走路了吗?那么多人,就没有个来报信的?”唉,这非正规军到底是靠不住,还好他们只是一步棋,要真的全靠他们,那真成瞎活了…………
“这,王爷,寂寞现在已经空城一座了。因为叛徒的出卖,即墨义军根本不及反应就被击溃,而码头也第一时间被清军占领,四面的道路都有满清的军队。从满清大军杀到即墨之后,包括即墨附近的村县,已经被屠杀一空。”
“满清那里来的这么多军队?谁带兵干的?”朱慈煃的话带着冷风,仿佛要把世界都冻结了一般。
“原青州府尹李士元。他带的女真兵只有五千,其余两万余人皆是原大明山西姜骧的部下。”
好,好。好一个姜骧,还真是个不倒翁,崇祯皇帝在的时候不过是大同总兵,李自成的大顺军打过来他立马就成了大顺的将军,满清人来了他倒是官运亨通,成了山西总兵了。好的很,我便看看你这戴着用百姓鲜血染红官帽子的脑袋还能保住几日。
李士元,钱谦益的门生。杨王休本事坚定的反清人士,可忽然就投靠了满清人,钱谦益,你的手段不错啊,既然你出招了,我也该出手了。我的主力舰队已经从菲律宾撤到台湾了,也该让你们颤抖一下了。即墨百姓的血不会白流,你们安息吧,我会给你们报仇的,满清人要死,这些该死的汉奸,更要死。
一百二十二章 看向远方
“赵先生,如此筹划你可有补充之处?”
赵彦杰脸色木然,怪不得要不着痕迹的将后院所有人调开呢,王爷和自己谈起的起是如此巨大的计划。能不小心翼翼么?思考了一阵子,赵彦杰问到:“殿下,若清军渡过长江,你可有把握抵御住他们?”
“过长江?”就凭那些旱鸭子想过长江,我的舰队会把他们全部送到江中喂鱼去。可这赵彦杰虽然唠叨,可是有真材实料的,论见识他是没办法和自己比,可论老谋深算,他可比自己厉害多了。思量了一下,朱慈煃说起:“只要控制住南京朝廷上的那帮人不给我‘帮忙’,即便满清人十万大军过长江,我也有把握让他们有来无回。”
赵彦杰笑了起来:“老夫等的就是殿下这句话。我知道,我们现在完全有能力将满清堵在长江以北,可老夫请殿下将满清军队放过江来,也是为殿下考虑。就是不知殿下有没有这个胆量了?”
朱慈煃心中一动,好一个借刀杀人,满清军一过江,南京城首当其冲。南京一失守,弘光皇帝就完蛋了,这不就是自己的机会吗?登基,自己为这个位置积累了这么久,隐忍了这么久,只是,到合适的时间了吗?转头问刚刚赶回福州的萧无:“你怎么看。”
萧无一如既往的一副笑眯眯的样子:“殿下早该取而代之了,与殿下的作为想比,龙椅上那位根本就是废物。只是如此一来,麻烦也会很多,天下更是多事矣。”
确实,现在天下虽然藩镇割据,可名义上都还是尊奉南京朝廷,以弘光皇帝为帝的。弘光皇帝这里一出问题,那些不安分的宗室和一些有野心的大臣自然会动。到时候,自己的敌人不止是满清人,怕是更多的时候需要对付这些原大明的人员了。
“赵先生,你说说你的计划。”
“其实事情很简单,左梦庚、刘泽清两镇本就和钱谦益勾勾搭搭,投降满清是必然的;高凯是个孩子,全无主见,料来也是可有可无;刘良佐之弟刘良臣早在大凌河之战就已经投降了满清,多尔衮此时必然会动用这一步,刘良佐也难说的很。不过现在马老爷子将刘良佐调到太平赴,附近就是黄得功部,他想干什么都要掂量掂量,也是老爷子给他敲警钟。”
对于这些事情,朱慈煃心说我比你更清楚,可这个时候他唯恐思虑不周,还是任由赵彦杰絮叨了。赵彦杰也是习惯性的继续说到:“以我看,满清大军一到,左梦庚、刘泽清两部定然会投降,高杰已死,高凯是压不住的,这高凯部难说的很,刘良佐部也是一样。唉…………朝廷的五大藩镇,两家已经可以确定会投降满清,两家态度暧昧,只有一镇可得信任,真真是可悲啊。现在马老爷子也难啊,他只有信任黄得功一部和他手下的凤阳军,在加上京营的那些老爷兵,可这是不足与满清人抗衡的。”
萧无这个时候也说到:“不错,看看现在的形势,南京朝廷危在旦夕,江北督师又是个不通军事的书呆子史可法,江北是保不住了。只是我们现在最需要顾虑的是西路清军阿济格部,至于东路清军准塔,可以忽略;我想赵先生想放满清大军过江,用意不但在朝廷,更在满清中路军多铎部的身上。”
赵彦杰笑捻着胡子一阵得意:“然也。殿下,多铎部乃是满清军主力,只要能打散他们,满清至少五年内别想举兵南下了。”
“想的是不错,我们的胃口有那么好吗?”朱慈煃一盆冷水泼了上去。
萧无这个时候却鼓励了起来:“殿下,这气可鼓不可泄,下官带领的舰队,绝对有信心将长江经营成铜墙铁壁,满清人一个也别人过来,甚至下官保证,只要有充足的兵源,下官可以让满清统治地带,只要靠江靠海的地方,他们都不敢驻兵。”
朱慈煃十分的无语,这我倒相信,就水战而言,满清人现在给我们当孙子的资格都没有,更不要说战舰上的那些火炮,在开花弹投入生产之后,长江两岸,沿海地带将成为满清人的噩梦,只要在舰船大炮的射程之内,他们根本就只要挨打的份。就满清人缴获的那点老式红衣大炮,估计还没搬出来就被炸成零件了。
可问题,大炮一吼,黄金万两啊,这军费可不是好玩的。这几年我是可着劲的搂钱,可感觉这挣的永远跟不上花的。外人看来自己好像比国库都富有,可自己心中却清楚,自己的钱总是不够用的。不过比起南京的那户部国库库房,自己却是巨富,因为南京户部根本就没有银子……………
“此事你们拟订一个具体的章程,一点纰漏都不能有。江南是我根本之地,一旦大乱,我也是数年恢复不了元气。”
“殿下,此时就是江南大乱才可以。”萧无却插嘴说到:“殿下,江南大乱,或许我们数年之内会有一定的苦难,可对于长久却非常有好处。现在江南分为两股势力,一股是马老爷子手下的地方行政势力,掌握着税收、军队等等,这是王爷您的便利,也是您的隐患。而另一股是复社的清流势力,这些所为的清流可是一点也不清,他们蓄养家奴,兼并田产,跺一跺脚四方震动的士绅不计其数,这些人现在是殿下的敌人,将来更是巨大的隐患。”
“那你的意思是?”
赵彦杰皱皱眉头:“这事情是老夫的主意,好不容易才说服了萧长史。此时还请殿下忍一时,江南必须让清军拿去,清军一到,忠贞之士虽然会死伤惨重,可那些该浮出水面的都会浮出水面。殿下,马士英虽然与您是亲家,可乾坤独断的人对于殿下以后是祸非福,更不要说复社那些所谓的士绅名流了,老夫承认其中确实有一心为国的好人,可复社却已经从根子上烂透了,他们不需要存在这世上了,他们的存在,只是祸害百姓、损害东林之名的存在。”
收拾掉复社,这朱慈煃一点意见都没有,就冲复社党魁钱谦益基本上把整个南京朝廷卖给了满清人,将复社连根拔起那是顺理成章的,而对于赵彦杰的论调,朱慈煃确实有点警觉,这老小子,连马士英都算计,目下不会有什么问题,可一旦成就了大爷,这家伙必须发出去养老要么就消息,否则真害怕他什么时候将自己都算计了,他知道的事情太多了。
“你们说的虽然有道理,可江南一手被重创,王府的商业体系也会遭到重创,这对我们可很不利啊。没钱那能办成什么事?”
“殿下,大明官场从上到下都已经烂了,您若想坐那个位置,就必须要整顿,而这是牵一发动全身的事情,势必弄的是腥风血雨。这对殿下您的名声以及以后的名声都不利。倒不如借满清人的刀将这些国之蠹虫杀上一些,而后殿下挥师北伐,收复失地,此事能留存的官员必然是和满清人合作的,对于这些人,一顶投降满清的帽子压下去就足以让他们都死了。而只要殿下狠狠心,不要理会‘法不责众’这条,他们能翻出什么浪来?更何况,到时您大可以将这些人杀了,家就抄了,这些人的家底,足以比的上您去赚上百年的钱。投靠外夷而被抄家灭族,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朱慈煃也明白这个道理,只是眼前自己太需要钱了,建立军队需要钱、研发武器需要钱、制造战舰需要钱、收买人心更需要钱,预想的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武力的基础上的,没有军队的话,这些都是空想。
“殿下切莫犹豫,或许这对于百姓是一遭苦难,可数年的苦难与日后几百年的苦难,孰轻孰重,我想大家都会明白。殿下,这一切,全看您的决定了。”
死人对于朱慈煃来说并不是什么坎,只是一时没有稳妥的办法解决经济问题就很麻烦:“你们先将具体的条陈写出来,还有,萧无,你传令各个藩镇军中的人,继续收买将官,进行潜伏,就是投降满清,他们也不要发动,等合适的时候在发动。”
合适,萧无笑着点头,他自然知道什么时间是这合适的时间了。
一百二十三章 星星之火
即墨,稻叶谷,姚康看着碗里伴着野菜的饭,实在是没有胃口。
“大人,您吃一点吧,您已经两天没有吃东西了。”
姚康却摇摇头:“吕新梓,我也和你说句心里话,王爷那里付出了多少,你我心知肚明。对我也是托付重任,将山东义军的一切事务交给我,要钱给钱,要粮给粮。可我却误信奸人,自陷死地,实在是对不起王爷的知遇之恩啊。”
“大人您言重了,谁也不想这样不是。”
“呵呵,我知道你是军法处的人,使命就是监视我们。”见吕新梓眉头微微一动,姚康笑了笑:“你别担心,我知道的很少,其实这也正常,大明历来有监军,可太监监军,那只会误事。王爷虽然给我们重任,可这样的事情放到谁那里会放心?派人盯着是很正常的事情,你也不要多想,我没有其他的意思,我只是想请你突围出去,告诉王爷,姚康无能,辜负了他的期望。”
看着姚康有些惨淡的笑容,吕新梓这心如铁石的汉子也不禁摇头。想当初刚到山东的时候,姚康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可如今一次大败,却将他打击成这个样子,可见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动动嘴唇,吕新梓想安慰几句却不知道从何说起。
“老吕,这次大败责任在我,军中已经断粮三日了。坚持不住了,我打算今夜突围,能逃出去多少是多少,我会留下来断后,希望你将这些人带出去,都是一起杀敌的兄弟,别委屈了他们。”
“不成,大人您乃义军主帅,怎可让您殿后,此事该由标下来做。”
姚康叹气摇头:“别争了,你们军法处从来不干涉军务政务,我已经很承你的情了。因为我,死了多少好兄弟,那都是一路从青州跟着我们杀过来的,更不要说即墨的百姓们了,他们死的才是无辜。现在我一闭上眼睛,就能看到这些惨死的兄弟与百姓们,三千战士,十数万百姓啊,都因为我的失误而丧命,我还有何面目活在世上?便让我了却心愿,去地下给他们赎罪吧。”
“大人,满清人丧心病狂,屠城也是常有的事情,和您没有关系。要怪就该怪杨王休那畜生,是他引来了敌人,要怪就怪李士元那个畜生,谁能想到他一路上将所有的百姓全部杀掉,只是为了不让消息泄漏。这一切与您何干?您现在是山东义军的领头人,各地的义军都看着您的旗帜,您不能出事啊,大人,您要是出了事,王爷的苦心不就都白费了吗?”
“呵呵,还有赵将军主持大局,他才是真正领兵的,我不成了,不成了。”
吕新梓看了看附近,没有什么人才说到:“大人,不妨告诉你,其实我们更多的任务是监视赵应元,毕竟他以往是大顺的人,是参与过叛乱的。可大人却不一样,您是真正的东林人,我们大家都很佩服,而所有知情的人也都知道,这山东的实际权力是要掌握在您手中的。若是赵应元有所异动。大人,您忍心看着王爷在山东的苦心白费吗?燎原计划不能没有您主持啊。”
姚康沉默了,朱慈煃在山东花了多少代价,作为经手人,他是一清二楚的。现在的山东看起来叛乱似乎都不多,不过是东边千把号人,西边两三千人。对于山东来说,这也不算什么,山东自古出响马,这盗贼聚众,不过是小打小闹,满清人还真不在乎,他们的心腹大患就是盘踞在即墨的这支义军,这才是让多尔衮寝食难安的一支队伍。
即墨有七千义军,而且不受招安,只要他们在,这山东的响马就剿不完,要不然满清方面也不会花这么大力气来对付他们。可惜他们还不清楚,山东接受朱慈煃援助的义军那里只有七千!七万都不止,只是散落各地,互不统属,知情人只有朱慈煃与姚康等聊聊数人,连赵应元这位大将都不知道内情。
对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话,姚康不知道出自那个典故,可朱慈煃既然这样安排,他也只有完善。想不到会有今日之事,王爷这也是提前准备啊。姚康想想,似乎又有了一些信心,只要到了安全的地方,义军就不会失败。即便这次损失的精锐,可在反抗满清的统治这一点上,山东百姓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热情,为啥?满清人征粮实在太厉害了。
为了前线的大军供给,满清人根本就是在杀鸡取卵,山东的粮,山西的财,都成了满清人的目标。满清不比大明,他的底子太薄了,时不时的要靠劫掠明朝来给自己的人填饱肚子,虽然现在进关了,占据了黄河以北的大片土地,抢掠了大量的财富,可他们依然很艰难。为此,税赋的繁重使得各地百姓反抗不断,本来大明时候的税赋就够重的了,这才闹的民怨沸腾,处处造反。李自成何得强大起来,‘早早开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虽然是一句戏言,可也反应了百姓们的心态。
大明朝廷被打跑了,满清人来了,可满清人比大明朝廷还狠,税赋更重,百姓自然不乐意了。只是反抗却缺乏领导,又被满清的残暴震慑,才使得满清占领区相对安定。满清人的政策直接而有效,不服者杀,还是屠杀,反正这天下汉人太多了,对于他们的统治不利,多杀几个也没什么。
这是这些矛盾只是暂时被压下去,一旦爆发,也是相当可怕的。各地毕竟没有一个标志性的反抗力量来整合,没有领头人,百姓就是绵羊。山东则不一样,因为即墨义军的存在,山东的反抗却从没有停息,弄的满清也是没有办法,这才出尽办法的想拿了赵应元和姚康的人头。
这里姚康刚有了点信心,眼中的火焰又暗淡了下去:“军中已经断粮三日,清军将这里围的像铁桶一般,我们就是突围了也跑不过他们的骑兵,在围上几天,我们只有被饿死的份还谈什么以后啊。”
吕新梓却没有接他的话茬,只是将手指放到嘴巴里,一阵怪异的呼哨声响起。姚康正在奇怪,却见一只鸽子从天而降,落到吕新梓手中。吕新梓轻车熟路的打开飞鸽传书,面露喜色。
“只是看着像,想碰碰运气,没想到还真是。大人,我们有救了。”
姚康好奇的看了那纸条一眼,心中郁闷,自己好歹也号称大学问家,可这纸条上写的是什么他却一点也看不懂,整个就是鬼画符嘛。见姚康一副不解的神色,吕新梓也多说了一点:“这是我们军法处专用的,别人就是拿到了也是看天书。大人,王爷派来人救援了,现在二十条战舰就在鳌山卫附近,只要我们跑到鳌山卫就有救了。”
虽然得了好消息,姚康的脸色却依然难看:“这里距离鳌山卫七十余里,这一路上又要死多少好兄弟啊。算了,有希望比没希望强,快将这个消息告诉赵将军,将军中最后的粮食全部拿出来,让将士吃上最后的一顿,然后上路。”
吕新梓点头,这上路,还真的是上路,能逃到鳌山卫的怕是只有少数人,大部分人是真真正正的要‘上路’了,此仇此恨,日后必然十倍以报之。
一百二十四章 教育为本
等到朱慈煃得到消息的时候,正是他要去新建的书院视察的时候。看着下面报告上来的情况,朱慈煃心中直抽。即墨义军伤亡惨重,七千逃出来的只有一千多人,算是废了。还好姚康和赵应元都安全上了船,也算不幸中的万幸,早就知道这农民军正面决战不是满清人的对手,这才实行了化成为零的计划。
这个燎原计划虽然有一定的风险性存在,可也是目下最好的办法了。山东义军的组织还不十分完善,打散了容易,聚合起来难,弄不好就是养虎遗患。可现在也只有这样,将义军都集合在一起?那不是给满清人竖起靶子,等他们打过来嘛。现在这些义军基本都是乌合之众,只有经过战火的淬炼之后才能称之为合格的士兵,距离‘精锐’两个字,那更是有十万八千里呢。
得知内情的人都不敢催促朱慈煃起行了,即墨根据地被摧毁,刚刚练就的义军损失殆尽,这一下谁的心情都不会好。那是多少银子打了水漂?虽然他们不知道具体数目,可想也能想的出来,这个时候谁也不愿意触霉头。
幸好没过几分钟,朱慈煃挥手起行,这次去书院,他是必须要去的。要说这书院,那他也是费了大功夫的。就选人而言,超过十岁的不要,已经固化了这个时代的思维,这样人没用;不识字的不要,他现在没有功夫去做基础启蒙教育;家中有人在朝做官的不要,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太容易受到长辈影响;很多限制之下,书院统共只有三十名学生。
要说识字的孩童,那是有很多。可大部分都是大户门阀中的孩童,普通百姓生计不易,也没有那么多钱去给孩子完成启蒙教育,所以人数才会这么可怜,结果这其中大部分还是从北边逃难下来的孤儿,亲人不是走散就是死亡。朱慈煃也是庆幸,这时代的教育制度确实匮乏,接受的那些灾民,别看现在是亏钱,可以后呢,那绝对是千金不换的财富。
别小看这三十个孩子,经过一年的培养,现在他们的思想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不再是那些腐儒思想。他们更多的是学习如何管理地方,而不是四书五经,当然四书五经也读,不过那是副业,主业是经济民生。受困于人才,朱慈煃不得不大量启用旧教育下的读书人,这些人虽然顽固,可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听话。一旦为你效力,绝对是尽心尽力,只是有些东西,指望他们是不够的,还得培养自己的人才。
书院的一切设施都是顶尖的,朱慈煃亲任校长,虽然大家都不大明白这个校长是什么意思,可都以师礼参见朱慈煃。按照这个时代的说法,以后他们都是朱慈煃的门生,这是牢不可破的关系。视察了一下,勉励了这些孩子们几句,朱慈煃又将自己编撰的一些章程交给实际授课先生便离开了。
他只是名义上的老师,难不成他还真天天跑去上课,那就是他自己乐意,部署们也绝不会同意的。反正朱慈煃只管先生们教授什么就是了,具体的事宜自然有专人办理。而位于隔壁的讲武堂,朱慈煃也是兼职校长。
讲武堂只是朱慈煃培养低级军官的地方,这里的人员选拔亦是非常之艰难。军官军官,自然会从军中选拔,可军中识字的人太少了。时代特色之下,讲究的是‘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但凡有点文化谁不想谋一个童生的身份,而后布入仕途。数万大军之中,居然只选拔出五十多号人,这也让朱慈煃无语。第一批的时候更惨,只有十三个,朱慈煃戏称他们是‘十三太保’,直接亲自培养了一段时间,丢到讲武堂来当教官用了。
见到朱慈煃进来,一名大胡子教官大喝:“全体起立,恭迎校长。”
下面的学院们是齐刷刷的站了起来,对于他们的表现,朱慈煃还是很满意的,这才有了些军人的样子。要是干什么都没点精气神,那也别当兵了,丢人。
朱慈煃一挥手哦:“坐下吧。”
朱慈煃来过很多次了,这些学员也都熟悉他,他可是时不时的就往讲武堂跑。因为许多东西只有他才能讲的明白,也必须由他来讲。毕竟热兵器时代的战争形态,还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虽然对于战争,他也是半调子。
“你们最近学习的如何?有什么困难吗?”
“没有。”整齐的回答。
“那就好,今天讲的什么?”
“今天讲的山地作战,如何在山中有效的运用环境,达到目的。”
朱慈煃一听,这个不用他插嘴,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备的战术体系,轮不到他一个半吊( 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 http://www.xlawen.org/kan/3612/ )
巴卡普也来了精神:“你到底和明朝亲王达成了什么协议?”
“你看给我们护航的那几艘明朝军舰怎么样?”
“很好啊。”
“你说我们成为这样船只的船长是什么滋味?”
巴卡普咽了口唾沫,乖乖,这战舰可比欧洲现在最先进的战舰还先进,这样的船,谁不想要?只听帕斯奎尔继续说到:“我用这次带来的全部活动经费和朱买了一艘战舰,并且达成协议,以后我们还能从他这里购买到这样的战舰。”
巴卡普眼睛也亮了:“好主意,菲律宾虽然是个不错的地方,可要是和这样的战舰的价值比起来,那就差远了。我们皇家海军萎靡的太久了,要是有了这样的战舰,就是我们向英国人复仇的时候了。”
“我也是这个心思,要不然怎么会放下正事,和朱亲王去谈这个呢?在菲律宾问题上我们可以说是亏大发了,不但要放弃菲律宾,还要出高价赎买被俘虏的将士,我何曾这么丢脸过。”
看着帕斯奎尔叹气,巴卡普也是安慰:“算了,本来仗打输了我们就不好谈,也不怪我们。只能怪那些将军们无能,明朝要是能通商就好了,这里的丝绸瓷器拉回国内,简直比黄金还好使。”
“说来也是我们幸运,最初朱是不愿意出售给我们战舰的。也幸好明国北方的野蛮人帮了我们的忙,我得到了消息,明朝和他们北方的野蛮人马上要发生战争了。因为这个,朱是亲王,想必也是要出军队参战的,他也是不得不与我们议和了,这才答应卖战舰给我们。说来他要是强硬到底,我们还真没有什么办法,国内对亚洲这块也不怎么上心,军队又战败了,我还真应该感谢一些明朝北方的野蛮人,呵呵…………”
巴卡普却给他泼凉水:“帕斯奎尔,不是我打击你。对于舰船你真的没有我专业,以现在整个欧洲的造船技术来说,那样的军舰是造不出来的,可一直买不是办法,以后英国人也买呢?反正卖给谁都是卖,我想这位明朝亲王不会有钱不赚吧。”
“唉,我又何尝不知道,可是只要有了样品,就好研究了。我相信我们的技术工人一定会研究出来的,要不然我怎么会花那么大的代价去买一艘船?一千五百磅黄金啊,简直就是拿金子打造的船只。”
上帝啊,这下把巴卡普也惊吓的不轻,这可是帕斯奎尔的全部家底了:“你这样值得吗?”
“我认为值得,反正这些也都是我在菲律宾捞的,更何况,国王不会亏待我的,我有信心。”
这两位在骂朱慈煃傻的时候,朱慈煃也正高兴呢,这俩简直就是冤大头,不过一艘一千五百料的小号宝船,居然卖了两万两黄金,搞的还好像自己吃了大亏似的。其实帕斯奎尔的心思朱慈煃明白,满清人南下不过是他的一个借口,现在还不是他和满清人掰手腕的时候。为什么把船卖给西班牙,也是为了政治因素的考虑。
西班牙急需这样的船只来振兴他们曾经辉煌的无敌舰队,而这买卖做的也很划算,一千五百料,在大明而言,不过是中型战舰,就是西班牙能制造也没有什么问题,更何况朱慈煃也查到,西班牙的造舰能力还不足以造出这样的战舰。至于卖给他们的战舰确实是自己军中的战舰,可是战舰上的火炮却被调了包,自己的新式火炮才是杀器。
更何况,按照自己的指点,火器局不断的研究蒸汽机,现在也逐渐成熟,一待成熟,真正铁甲舰队将横扫大海,西班牙要是自恃有了这船想对付自己的话,那是找死而已。
耍了西班牙人一把,按说应该开心点,可朱慈煃现在实在开心不起来。满清大军兵分三路南下了,左良玉也在此时沿着长江东进,简直就是满清人的开路先锋。更为可怕的是,他的人查到一点端倪,这线索千丝万缕的都指向钱谦益。左良玉为何在这个时候‘起兵勤王’,也是钱谦益安排的。而钱谦益作为复社的领袖,在朝野都有相当的能量,这局势越来越复杂了。
南京那边本就是藩镇割据,一片混乱,钱谦益又投靠了满清人,这问题可大发了。怪不得多尔衮夺取天下有如神助,有这么一尊大神帮助他,大明朝廷都不用他打就乱了,自己的时间又少了。
可这他很无奈,没办法,他使劲的拖延满清人的脚步,可复社这些人却生怕满清人的铁蹄不够快,有这帮人拖后腿,南京朝廷根本就是泥捏的,一碰就碎。很好,和满清人开战之前,我就和你钱谦益斗斗法。看看是我厉害,还是你这个大汉奸手段强。
“王爷,急报,左良玉军那边得手了。”一声轻呼打断了朱慈煃的思绪,棒槌的大脸却出现在他眼中。
朱慈煃眼睛一瞪:“不是吩咐你在南京盯着吗?怎么跑回来了?差事出了问题,十个你也不够杀。”
“那个…………王爷,实在是好消息,我急着回来,南京那边一切顺利,您放心,我们的人在左良玉那里得手了。”
一百二十一章 即墨惨剧
“罢了,具体如何?人呢?”
这种事情太过隐秘,不宜书信联系,全都是专人负责联系的。一个短打扮的汉子进来,乍一看好似一个普通镖师。一脸的风尘也看得出路上是多么的辛苦:“情况如何?”
“启禀王爷,已经确认左良玉死了。”
朱慈煃皱皱眉头,这还真是意外,派去的人主要任务是拉拢军中的将领。至于要了左良玉的命,能成当然最好,可大军环伺之下,行刺一军主帅基本上是送死,成功的几率还微乎其微:“倒是大功一件,损失如何?不要影响了大事。”
“没有任何损失,左良玉是自己病死的,我们只是确认他的死亡而已,实在不敢居功。”
呵呵,这倒真是天意啊:“具体。”
“左良玉日前到九江府抓了知府袁继咸,其人与袁继咸颇有渊源,欲胁迫袁继咸与其一同上京。袁继咸数次自杀都被救下。左良玉本就宿疾发作,又为此事动气,行军途中本就艰苦,左良玉又是气量狭窄之辈,三日前夜里病逝。”
左良玉的死活意义不大,现在朱慈煃更关心的是左良玉大军的动态。五万多大军啊,这是一支相当巨大的力量:“军中形势如何?”
“卑职离开之时,军中还算平静,各营将领有意推举其子左梦庚为主,统带大军。只是是否继续举兵东进还在争论之中,估计消息随后就会传来。”
听完具体的消息,朱慈煃心中也有些迷茫了。左良玉死了,这左家军的动向都很成问题了。他们要是继续东进,就成了满清人的先锋;若是驻扎原地,抵挡李自成的军队以及随后而来的阿济格部清军,那就成了朝廷的助力。五万大军哪,可不少,足以改变战争的局势了。
“在军中我们的人能控制多少军队?”
“卑职等无能,现下有把握的只有四名镇将,能调动六千军马。”
“可以了,回去告诉米成,不要轻举妄动。继续拉拢更多的将领,左梦庚此人并无左良玉那份坚毅心思,严密注意他的动向。若是他继续东进,你们就等待与黄得功部对垒之时动手。若是左梦庚原地不动的话,我在派人通知你们。”
目下满清军分三路南下,多铎部下河南,直奔泗州、扬州而来;阿济格部一路追击李自成,入湖北,方向亦是南京;子啊山东刚打了胜仗的固山额真准塔,沿运河南下,水路并进。
想到这里,朱慈煃就恨的牙痒痒,自己在山东投入了多大的力气与心力。山东义军基本是自己一手组建起来,出钱出粮出兵器,现在倒是闹的蛮凶的,本来是想拖住满清人南下脚步的。可现在经略山东的额真只留下部分兵马,主力都被他带这南下了。这让朱慈煃很奇怪,京畿山东空虚,义军闹的这么凶,他们还敢举大军南下,就不怕有人从海上登陆,直击北京吗?
难道他们只是当义军是毛贼?多尔衮应该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啊。这其中怕是有问题,可路途遥远,义军那边好几天没有传来具体的消息了,这就真的有问题了。原先传递消息是麻烦,可现在沿海根本就是朱慈煃的后花园,怎么可能被封锁?
现在朱慈煃基本能确定是山东出事了,但是没有具体消息他也只有干着急的份。没有电话、没有卫星的时代,还是得靠人来传递消息。为这事情,朱慈煃将军法处的人骂了个狗血淋头,给了他们期限,今日若还没有具体消息,都洗干净脖子自己了解吧。
想着这些,他也无奈,左良玉病死了,算是老天爷给自己喘口气,若左良玉在,左家军是根本翘不动的,左良玉意思,他的大军总要乱上一阵子,自己才好做手脚。可山东那边迟迟没有消息,这问题也就相当严重了。
山东义军本来发展的很好,可惜被原大明地方官杨王休带走了一批骨干,嚷嚷着南下护驾,拱卫南京,结果没出山东就被满清人全歼了。而姚康到山东之后,和赵应元配合的也还不错,义军一时声明大震。有不少东林党老人也出来给他们壮声势,这些老头的声望可是不小。只是如此大好形势之下,怎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义军是敌不过满清大军的主力,毕竟其中能打仗的骨干太少了,大部分还都是刚放下农具的农夫。可这些人熟悉地方,打游击的话,满清一时也拿他们没有办法。他们的后勤保障都是自己从海上给他们运过去的,满清人就是想断他们的根基也是不可能的。更何况现在额真带了一大部分主力军南下了。
朱慈煃专门让人查了的,额真带领的确实是大军,不是疑兵。山东那里到底出了什么事情?这里可是自己的一个重要的战略基地,现在十万义军,虽然可战之士不超过一万人,可随着战争的延续,农夫转变为战士也是很快的。这又不是他的新军,他的要求并不高。
“王爷,山东那边有消息了。我们的人回来了,可惜话只讲了个大概就死了。”
什么,这么严重?朱慈煃脸色却是异常的平静:“到底怎么回事?”
“大体上是这样的,杨王休带领一批人南下,被满清击溃。杨王休却逃回了即墨,姚康也庇护了他,可随后这家伙通风报信引来了满清人的军队,义军现在被困在即墨北二十里的一处山谷之中,崩溃在即。”
“胡闹,不是早就吩咐化整为零,正面对敌他们根本不是满清人的对手。姚康也真是糊涂,这下要死多少好男儿。”
“王爷息怒,姚大人和赵应元一起身陷囚笼,中了杨王休的诡计。幸好其部下拼死相救,才逃出重围,而义军倒是还分散在各地,可义军的中枢却被满清人堵在了即墨。”
听到这里,朱慈煃恨得牙痒痒,也不知道是该恨杨王休出卖同胞还是该恨姚康的妇人之仁:“为什么我们没有的到消息?你们军法处的人都是干什么吃的?我养你们何用?”
“卑职无能,请王爷赎罪,谁也想不到杨王休这坚定的反清官员会投靠了满清人,而他是高层,知道我们送补给的时间。我们的补给船前脚离开,后脚满清人就杀入了即墨义军总部,所以这消息没有及时送出来,而按照平日的计划,补给船要明日才会到达即墨,输送下一趟补给,也会带来消息。”
“那别的人呢?没船就不会走路了吗?那么多人,就没有个来报信的?”唉,这非正规军到底是靠不住,还好他们只是一步棋,要真的全靠他们,那真成瞎活了…………
“这,王爷,寂寞现在已经空城一座了。因为叛徒的出卖,即墨义军根本不及反应就被击溃,而码头也第一时间被清军占领,四面的道路都有满清的军队。从满清大军杀到即墨之后,包括即墨附近的村县,已经被屠杀一空。”
“满清那里来的这么多军队?谁带兵干的?”朱慈煃的话带着冷风,仿佛要把世界都冻结了一般。
“原青州府尹李士元。他带的女真兵只有五千,其余两万余人皆是原大明山西姜骧的部下。”
好,好。好一个姜骧,还真是个不倒翁,崇祯皇帝在的时候不过是大同总兵,李自成的大顺军打过来他立马就成了大顺的将军,满清人来了他倒是官运亨通,成了山西总兵了。好的很,我便看看你这戴着用百姓鲜血染红官帽子的脑袋还能保住几日。
李士元,钱谦益的门生。杨王休本事坚定的反清人士,可忽然就投靠了满清人,钱谦益,你的手段不错啊,既然你出招了,我也该出手了。我的主力舰队已经从菲律宾撤到台湾了,也该让你们颤抖一下了。即墨百姓的血不会白流,你们安息吧,我会给你们报仇的,满清人要死,这些该死的汉奸,更要死。
一百二十二章 看向远方
“赵先生,如此筹划你可有补充之处?”
赵彦杰脸色木然,怪不得要不着痕迹的将后院所有人调开呢,王爷和自己谈起的起是如此巨大的计划。能不小心翼翼么?思考了一阵子,赵彦杰问到:“殿下,若清军渡过长江,你可有把握抵御住他们?”
“过长江?”就凭那些旱鸭子想过长江,我的舰队会把他们全部送到江中喂鱼去。可这赵彦杰虽然唠叨,可是有真材实料的,论见识他是没办法和自己比,可论老谋深算,他可比自己厉害多了。思量了一下,朱慈煃说起:“只要控制住南京朝廷上的那帮人不给我‘帮忙’,即便满清人十万大军过长江,我也有把握让他们有来无回。”
赵彦杰笑了起来:“老夫等的就是殿下这句话。我知道,我们现在完全有能力将满清堵在长江以北,可老夫请殿下将满清军队放过江来,也是为殿下考虑。就是不知殿下有没有这个胆量了?”
朱慈煃心中一动,好一个借刀杀人,满清军一过江,南京城首当其冲。南京一失守,弘光皇帝就完蛋了,这不就是自己的机会吗?登基,自己为这个位置积累了这么久,隐忍了这么久,只是,到合适的时间了吗?转头问刚刚赶回福州的萧无:“你怎么看。”
萧无一如既往的一副笑眯眯的样子:“殿下早该取而代之了,与殿下的作为想比,龙椅上那位根本就是废物。只是如此一来,麻烦也会很多,天下更是多事矣。”
确实,现在天下虽然藩镇割据,可名义上都还是尊奉南京朝廷,以弘光皇帝为帝的。弘光皇帝这里一出问题,那些不安分的宗室和一些有野心的大臣自然会动。到时候,自己的敌人不止是满清人,怕是更多的时候需要对付这些原大明的人员了。
“赵先生,你说说你的计划。”
“其实事情很简单,左梦庚、刘泽清两镇本就和钱谦益勾勾搭搭,投降满清是必然的;高凯是个孩子,全无主见,料来也是可有可无;刘良佐之弟刘良臣早在大凌河之战就已经投降了满清,多尔衮此时必然会动用这一步,刘良佐也难说的很。不过现在马老爷子将刘良佐调到太平赴,附近就是黄得功部,他想干什么都要掂量掂量,也是老爷子给他敲警钟。”
对于这些事情,朱慈煃心说我比你更清楚,可这个时候他唯恐思虑不周,还是任由赵彦杰絮叨了。赵彦杰也是习惯性的继续说到:“以我看,满清大军一到,左梦庚、刘泽清两部定然会投降,高杰已死,高凯是压不住的,这高凯部难说的很,刘良佐部也是一样。唉…………朝廷的五大藩镇,两家已经可以确定会投降满清,两家态度暧昧,只有一镇可得信任,真真是可悲啊。现在马老爷子也难啊,他只有信任黄得功一部和他手下的凤阳军,在加上京营的那些老爷兵,可这是不足与满清人抗衡的。”
萧无这个时候也说到:“不错,看看现在的形势,南京朝廷危在旦夕,江北督师又是个不通军事的书呆子史可法,江北是保不住了。只是我们现在最需要顾虑的是西路清军阿济格部,至于东路清军准塔,可以忽略;我想赵先生想放满清大军过江,用意不但在朝廷,更在满清中路军多铎部的身上。”
赵彦杰笑捻着胡子一阵得意:“然也。殿下,多铎部乃是满清军主力,只要能打散他们,满清至少五年内别想举兵南下了。”
“想的是不错,我们的胃口有那么好吗?”朱慈煃一盆冷水泼了上去。
萧无这个时候却鼓励了起来:“殿下,这气可鼓不可泄,下官带领的舰队,绝对有信心将长江经营成铜墙铁壁,满清人一个也别人过来,甚至下官保证,只要有充足的兵源,下官可以让满清统治地带,只要靠江靠海的地方,他们都不敢驻兵。”
朱慈煃十分的无语,这我倒相信,就水战而言,满清人现在给我们当孙子的资格都没有,更不要说战舰上的那些火炮,在开花弹投入生产之后,长江两岸,沿海地带将成为满清人的噩梦,只要在舰船大炮的射程之内,他们根本就只要挨打的份。就满清人缴获的那点老式红衣大炮,估计还没搬出来就被炸成零件了。
可问题,大炮一吼,黄金万两啊,这军费可不是好玩的。这几年我是可着劲的搂钱,可感觉这挣的永远跟不上花的。外人看来自己好像比国库都富有,可自己心中却清楚,自己的钱总是不够用的。不过比起南京的那户部国库库房,自己却是巨富,因为南京户部根本就没有银子……………
“此事你们拟订一个具体的章程,一点纰漏都不能有。江南是我根本之地,一旦大乱,我也是数年恢复不了元气。”
“殿下,此时就是江南大乱才可以。”萧无却插嘴说到:“殿下,江南大乱,或许我们数年之内会有一定的苦难,可对于长久却非常有好处。现在江南分为两股势力,一股是马老爷子手下的地方行政势力,掌握着税收、军队等等,这是王爷您的便利,也是您的隐患。而另一股是复社的清流势力,这些所为的清流可是一点也不清,他们蓄养家奴,兼并田产,跺一跺脚四方震动的士绅不计其数,这些人现在是殿下的敌人,将来更是巨大的隐患。”
“那你的意思是?”
赵彦杰皱皱眉头:“这事情是老夫的主意,好不容易才说服了萧长史。此时还请殿下忍一时,江南必须让清军拿去,清军一到,忠贞之士虽然会死伤惨重,可那些该浮出水面的都会浮出水面。殿下,马士英虽然与您是亲家,可乾坤独断的人对于殿下以后是祸非福,更不要说复社那些所谓的士绅名流了,老夫承认其中确实有一心为国的好人,可复社却已经从根子上烂透了,他们不需要存在这世上了,他们的存在,只是祸害百姓、损害东林之名的存在。”
收拾掉复社,这朱慈煃一点意见都没有,就冲复社党魁钱谦益基本上把整个南京朝廷卖给了满清人,将复社连根拔起那是顺理成章的,而对于赵彦杰的论调,朱慈煃确实有点警觉,这老小子,连马士英都算计,目下不会有什么问题,可一旦成就了大爷,这家伙必须发出去养老要么就消息,否则真害怕他什么时候将自己都算计了,他知道的事情太多了。
“你们说的虽然有道理,可江南一手被重创,王府的商业体系也会遭到重创,这对我们可很不利啊。没钱那能办成什么事?”
“殿下,大明官场从上到下都已经烂了,您若想坐那个位置,就必须要整顿,而这是牵一发动全身的事情,势必弄的是腥风血雨。这对殿下您的名声以及以后的名声都不利。倒不如借满清人的刀将这些国之蠹虫杀上一些,而后殿下挥师北伐,收复失地,此事能留存的官员必然是和满清人合作的,对于这些人,一顶投降满清的帽子压下去就足以让他们都死了。而只要殿下狠狠心,不要理会‘法不责众’这条,他们能翻出什么浪来?更何况,到时您大可以将这些人杀了,家就抄了,这些人的家底,足以比的上您去赚上百年的钱。投靠外夷而被抄家灭族,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朱慈煃也明白这个道理,只是眼前自己太需要钱了,建立军队需要钱、研发武器需要钱、制造战舰需要钱、收买人心更需要钱,预想的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武力的基础上的,没有军队的话,这些都是空想。
“殿下切莫犹豫,或许这对于百姓是一遭苦难,可数年的苦难与日后几百年的苦难,孰轻孰重,我想大家都会明白。殿下,这一切,全看您的决定了。”
死人对于朱慈煃来说并不是什么坎,只是一时没有稳妥的办法解决经济问题就很麻烦:“你们先将具体的条陈写出来,还有,萧无,你传令各个藩镇军中的人,继续收买将官,进行潜伏,就是投降满清,他们也不要发动,等合适的时候在发动。”
合适,萧无笑着点头,他自然知道什么时间是这合适的时间了。
一百二十三章 星星之火
即墨,稻叶谷,姚康看着碗里伴着野菜的饭,实在是没有胃口。
“大人,您吃一点吧,您已经两天没有吃东西了。”
姚康却摇摇头:“吕新梓,我也和你说句心里话,王爷那里付出了多少,你我心知肚明。对我也是托付重任,将山东义军的一切事务交给我,要钱给钱,要粮给粮。可我却误信奸人,自陷死地,实在是对不起王爷的知遇之恩啊。”
“大人您言重了,谁也不想这样不是。”
“呵呵,我知道你是军法处的人,使命就是监视我们。”见吕新梓眉头微微一动,姚康笑了笑:“你别担心,我知道的很少,其实这也正常,大明历来有监军,可太监监军,那只会误事。王爷虽然给我们重任,可这样的事情放到谁那里会放心?派人盯着是很正常的事情,你也不要多想,我没有其他的意思,我只是想请你突围出去,告诉王爷,姚康无能,辜负了他的期望。”
看着姚康有些惨淡的笑容,吕新梓这心如铁石的汉子也不禁摇头。想当初刚到山东的时候,姚康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可如今一次大败,却将他打击成这个样子,可见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动动嘴唇,吕新梓想安慰几句却不知道从何说起。
“老吕,这次大败责任在我,军中已经断粮三日了。坚持不住了,我打算今夜突围,能逃出去多少是多少,我会留下来断后,希望你将这些人带出去,都是一起杀敌的兄弟,别委屈了他们。”
“不成,大人您乃义军主帅,怎可让您殿后,此事该由标下来做。”
姚康叹气摇头:“别争了,你们军法处从来不干涉军务政务,我已经很承你的情了。因为我,死了多少好兄弟,那都是一路从青州跟着我们杀过来的,更不要说即墨的百姓们了,他们死的才是无辜。现在我一闭上眼睛,就能看到这些惨死的兄弟与百姓们,三千战士,十数万百姓啊,都因为我的失误而丧命,我还有何面目活在世上?便让我了却心愿,去地下给他们赎罪吧。”
“大人,满清人丧心病狂,屠城也是常有的事情,和您没有关系。要怪就该怪杨王休那畜生,是他引来了敌人,要怪就怪李士元那个畜生,谁能想到他一路上将所有的百姓全部杀掉,只是为了不让消息泄漏。这一切与您何干?您现在是山东义军的领头人,各地的义军都看着您的旗帜,您不能出事啊,大人,您要是出了事,王爷的苦心不就都白费了吗?”
“呵呵,还有赵将军主持大局,他才是真正领兵的,我不成了,不成了。”
吕新梓看了看附近,没有什么人才说到:“大人,不妨告诉你,其实我们更多的任务是监视赵应元,毕竟他以往是大顺的人,是参与过叛乱的。可大人却不一样,您是真正的东林人,我们大家都很佩服,而所有知情的人也都知道,这山东的实际权力是要掌握在您手中的。若是赵应元有所异动。大人,您忍心看着王爷在山东的苦心白费吗?燎原计划不能没有您主持啊。”
姚康沉默了,朱慈煃在山东花了多少代价,作为经手人,他是一清二楚的。现在的山东看起来叛乱似乎都不多,不过是东边千把号人,西边两三千人。对于山东来说,这也不算什么,山东自古出响马,这盗贼聚众,不过是小打小闹,满清人还真不在乎,他们的心腹大患就是盘踞在即墨的这支义军,这才是让多尔衮寝食难安的一支队伍。
即墨有七千义军,而且不受招安,只要他们在,这山东的响马就剿不完,要不然满清方面也不会花这么大力气来对付他们。可惜他们还不清楚,山东接受朱慈煃援助的义军那里只有七千!七万都不止,只是散落各地,互不统属,知情人只有朱慈煃与姚康等聊聊数人,连赵应元这位大将都不知道内情。
对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话,姚康不知道出自那个典故,可朱慈煃既然这样安排,他也只有完善。想不到会有今日之事,王爷这也是提前准备啊。姚康想想,似乎又有了一些信心,只要到了安全的地方,义军就不会失败。即便这次损失的精锐,可在反抗满清的统治这一点上,山东百姓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热情,为啥?满清人征粮实在太厉害了。
为了前线的大军供给,满清人根本就是在杀鸡取卵,山东的粮,山西的财,都成了满清人的目标。满清不比大明,他的底子太薄了,时不时的要靠劫掠明朝来给自己的人填饱肚子,虽然现在进关了,占据了黄河以北的大片土地,抢掠了大量的财富,可他们依然很艰难。为此,税赋的繁重使得各地百姓反抗不断,本来大明时候的税赋就够重的了,这才闹的民怨沸腾,处处造反。李自成何得强大起来,‘早早开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虽然是一句戏言,可也反应了百姓们的心态。
大明朝廷被打跑了,满清人来了,可满清人比大明朝廷还狠,税赋更重,百姓自然不乐意了。只是反抗却缺乏领导,又被满清的残暴震慑,才使得满清占领区相对安定。满清人的政策直接而有效,不服者杀,还是屠杀,反正这天下汉人太多了,对于他们的统治不利,多杀几个也没什么。
这是这些矛盾只是暂时被压下去,一旦爆发,也是相当可怕的。各地毕竟没有一个标志性的反抗力量来整合,没有领头人,百姓就是绵羊。山东则不一样,因为即墨义军的存在,山东的反抗却从没有停息,弄的满清也是没有办法,这才出尽办法的想拿了赵应元和姚康的人头。
这里姚康刚有了点信心,眼中的火焰又暗淡了下去:“军中已经断粮三日,清军将这里围的像铁桶一般,我们就是突围了也跑不过他们的骑兵,在围上几天,我们只有被饿死的份还谈什么以后啊。”
吕新梓却没有接他的话茬,只是将手指放到嘴巴里,一阵怪异的呼哨声响起。姚康正在奇怪,却见一只鸽子从天而降,落到吕新梓手中。吕新梓轻车熟路的打开飞鸽传书,面露喜色。
“只是看着像,想碰碰运气,没想到还真是。大人,我们有救了。”
姚康好奇的看了那纸条一眼,心中郁闷,自己好歹也号称大学问家,可这纸条上写的是什么他却一点也看不懂,整个就是鬼画符嘛。见姚康一副不解的神色,吕新梓也多说了一点:“这是我们军法处专用的,别人就是拿到了也是看天书。大人,王爷派来人救援了,现在二十条战舰就在鳌山卫附近,只要我们跑到鳌山卫就有救了。”
虽然得了好消息,姚康的脸色却依然难看:“这里距离鳌山卫七十余里,这一路上又要死多少好兄弟啊。算了,有希望比没希望强,快将这个消息告诉赵将军,将军中最后的粮食全部拿出来,让将士吃上最后的一顿,然后上路。”
吕新梓点头,这上路,还真的是上路,能逃到鳌山卫的怕是只有少数人,大部分人是真真正正的要‘上路’了,此仇此恨,日后必然十倍以报之。
一百二十四章 教育为本
等到朱慈煃得到消息的时候,正是他要去新建的书院视察的时候。看着下面报告上来的情况,朱慈煃心中直抽。即墨义军伤亡惨重,七千逃出来的只有一千多人,算是废了。还好姚康和赵应元都安全上了船,也算不幸中的万幸,早就知道这农民军正面决战不是满清人的对手,这才实行了化成为零的计划。
这个燎原计划虽然有一定的风险性存在,可也是目下最好的办法了。山东义军的组织还不十分完善,打散了容易,聚合起来难,弄不好就是养虎遗患。可现在也只有这样,将义军都集合在一起?那不是给满清人竖起靶子,等他们打过来嘛。现在这些义军基本都是乌合之众,只有经过战火的淬炼之后才能称之为合格的士兵,距离‘精锐’两个字,那更是有十万八千里呢。
得知内情的人都不敢催促朱慈煃起行了,即墨根据地被摧毁,刚刚练就的义军损失殆尽,这一下谁的心情都不会好。那是多少银子打了水漂?虽然他们不知道具体数目,可想也能想的出来,这个时候谁也不愿意触霉头。
幸好没过几分钟,朱慈煃挥手起行,这次去书院,他是必须要去的。要说这书院,那他也是费了大功夫的。就选人而言,超过十岁的不要,已经固化了这个时代的思维,这样人没用;不识字的不要,他现在没有功夫去做基础启蒙教育;家中有人在朝做官的不要,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太容易受到长辈影响;很多限制之下,书院统共只有三十名学生。
要说识字的孩童,那是有很多。可大部分都是大户门阀中的孩童,普通百姓生计不易,也没有那么多钱去给孩子完成启蒙教育,所以人数才会这么可怜,结果这其中大部分还是从北边逃难下来的孤儿,亲人不是走散就是死亡。朱慈煃也是庆幸,这时代的教育制度确实匮乏,接受的那些灾民,别看现在是亏钱,可以后呢,那绝对是千金不换的财富。
别小看这三十个孩子,经过一年的培养,现在他们的思想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不再是那些腐儒思想。他们更多的是学习如何管理地方,而不是四书五经,当然四书五经也读,不过那是副业,主业是经济民生。受困于人才,朱慈煃不得不大量启用旧教育下的读书人,这些人虽然顽固,可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听话。一旦为你效力,绝对是尽心尽力,只是有些东西,指望他们是不够的,还得培养自己的人才。
书院的一切设施都是顶尖的,朱慈煃亲任校长,虽然大家都不大明白这个校长是什么意思,可都以师礼参见朱慈煃。按照这个时代的说法,以后他们都是朱慈煃的门生,这是牢不可破的关系。视察了一下,勉励了这些孩子们几句,朱慈煃又将自己编撰的一些章程交给实际授课先生便离开了。
他只是名义上的老师,难不成他还真天天跑去上课,那就是他自己乐意,部署们也绝不会同意的。反正朱慈煃只管先生们教授什么就是了,具体的事宜自然有专人办理。而位于隔壁的讲武堂,朱慈煃也是兼职校长。
讲武堂只是朱慈煃培养低级军官的地方,这里的人员选拔亦是非常之艰难。军官军官,自然会从军中选拔,可军中识字的人太少了。时代特色之下,讲究的是‘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但凡有点文化谁不想谋一个童生的身份,而后布入仕途。数万大军之中,居然只选拔出五十多号人,这也让朱慈煃无语。第一批的时候更惨,只有十三个,朱慈煃戏称他们是‘十三太保’,直接亲自培养了一段时间,丢到讲武堂来当教官用了。
见到朱慈煃进来,一名大胡子教官大喝:“全体起立,恭迎校长。”
下面的学院们是齐刷刷的站了起来,对于他们的表现,朱慈煃还是很满意的,这才有了些军人的样子。要是干什么都没点精气神,那也别当兵了,丢人。
朱慈煃一挥手哦:“坐下吧。”
朱慈煃来过很多次了,这些学员也都熟悉他,他可是时不时的就往讲武堂跑。因为许多东西只有他才能讲的明白,也必须由他来讲。毕竟热兵器时代的战争形态,还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虽然对于战争,他也是半调子。
“你们最近学习的如何?有什么困难吗?”
“没有。”整齐的回答。
“那就好,今天讲的什么?”
“今天讲的山地作战,如何在山中有效的运用环境,达到目的。”
朱慈煃一听,这个不用他插嘴,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备的战术体系,轮不到他一个半吊( 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 http://www.xlawen.org/kan/3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