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 部分阅读
子插嘴。只要在讲解热兵器的时候,才是他发挥的时候:“火器训练情况如何?”
“校长放心,在做的每一个战士都能打九十五环以上。”
“很好,还要勤加练习,不能骄傲。要适应在各种环境下的火器作战,这是以后你们需要带给自己部队的。火炮训练展开了吗?”
“报告校长,已经展开,只是现在火炮都在船只上,我们操练的成绩很差,希望校长给我们在陆地上操炮的机会。”
“哈哈,在海船上可是不停的晃悠,能在海船上打准了,那就证明你对炮熟悉了。在到了陆地上,适应一下都是好手。也好,回头我就派人去南山那里开一块专门的训练基地。好了,你们继续吧。”
漫步走出房子,朱慈煃问起了讲武堂的负责人倪俊:“训练用的步枪与火炮保管情况如何?”
“启禀王爷,有二十个人专门看守,连只苍蝇也飞不进去。”
“嗯,不要疏忽,现在这些枪炮还都比较老,会不断的更新换代,可训练不能落下,明白吗?”
“请王爷放心,属下定然好好操练这些兔崽子。”
“不必着急,他们都还年青,都还有的是机会。太过了也不好,思想工作一定做好,不能出一点纰漏,明白吗?”
“是。”
又随口问了几句近况,朱慈煃又向着造船厂出发了,现在造船厂已经投入全线生产。虽然造舰能力尚有不足,可也能满足朱慈煃的要求了,因为就算能造的更快更多,他也出不起那份钱了…………
刚一到船厂,负责人宁光兴冲冲的就跑来表功:“王爷,关于您设想的铁甲舰,已经有了眉目了。”
一百二十五章 闯王之死
“噢,仔细说来。”
“王爷,您说的那种纯钢铁造的战舰,现在根本是不能实现的,只能在木船外面覆上一层钢铁皮。即便这样,这船只也是非常恐怖了,只是这驱动问题怎么办?船体虽然不至于出问题,可只靠风帆,这速度却下降了很多,难不成王爷想弄成车船?可那需要多少人力啊。”
“这个你就不用操心了。最近新建的运输船情况如何?”
“一切顺利。只是王爷,这些船的火炮位置是不是太少了?对于以后改造成战舰很不利啊。”
朱慈煃眼睛一瞪,宁光立马闭嘴了。王爷决定的事情不是他能改变的,反正他劝谏过就是了。他不想为谏言得罪了王爷,说出来自己的想法就是了,至于用不用,那是王爷的事情。
看了看宁光的样子,朱慈煃随后也温和的说到:“这些船不用改造成战舰,以后的战舰是另一种形态的,现有的战舰嘛,以后都是运输船。你给我盯紧了,这些运输船关系以后的大事,且不可耽误了。”
“王爷您放心,小的办事,牢靠着呢。”
离开船厂,朱慈煃心情也好多了。十条特制的运输船已经下水了,这造船厂的造舰能力还是很不错的,这些船只以后有的是用处。因为几年之内,自己是无法在陆军军事力量上对满清人构成太大威胁的。只有稳守长江防线了,水军他还是很有信心的。
刚回府,他就得到一个非常震撼的消息,李自成死了,大顺军成了彻底的流寇。李自成的本意也是想进占南京,以江南为根基在与满清决一死战。可阿济格部对他是穷追不舍,让他疲于奔命。失去了后方供给,李自成已经成了无根之浮萍,沿着长江东进,一路之上又早被左良玉大军祸害的啥都没剩下。
李自成是走的很艰难,十几万大军还带着老弱妇孺,行军又怎么快的起来?更别说十几万张嘴巴怎么解决?失去根据地的李自成只可能就地筹粮,可这沿路都被左良玉搜刮的天高三尺了,他李自成还能刮到多少?李自成的大军已经组织混乱,各自为政了。
正因为这样,阿济格部不过三万多人,可愣是追着李自成十几万大军打的李自成是毫无还手之力。一路大败,在九江更是损失惨重,九江一战,刘宗敏、宋献策等不少大顺高官被俘,随军家属也丢了许多,部队又造重创。最麻烦的是,连一路上抢掠来的上万艘大小船只也尽数落到满清大军手中。
没有了这些船只,东进南京就麻烦了,有听闻满清多铎大军也正向南京挺进。这个时候综合了一下,自觉不是满清人的对手,李自成只得改变行军方向,准备穿过江西西北部转入湖南。没想到走到九宫山附近,他只带着义子张鼐与二十来人亲自查看地形,却不想遭遇当地地方武装,起了冲突。没等他们表明身份就被杀死,只有一名护卫张鼐逃出,回到营中,张鼐和这名侍卫都是只剩一口气了。
看到这里,朱慈煃不由皱眉,九宫山地形复杂,不利大军转进,李自成亲自查看地形也没有什么奇怪的。可问题在张鼐是什么身份,不过是李自成部下的一名战将,因为李自成爱护,认为义子。遇袭之后,护卫们没能护住闯王这位大顺皇帝,却护住了张鼐,这里面似乎有点什么味道啊。
“周亦荣和郝摇旗那边是什么情况?”
朱慈煃问起了他在闯王军中的两个人,这事情也是没有想到,历史的车轮还是没有改变。即便自己资助了李自成不少东西,可他的命运依然没有改变,到底还是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只不过晚发生了一年,结果却还是一样的。
“王爷英明,自从李自成败退下来之后,给予那边的援助基本都进了郝摇旗的军营。现在郝摇旗的实力完全可以和李自成叫板了,是大顺军第二大势力,李自成都不敢对他如何,拿他也是没有办法。郝摇旗也是听宣不听调,李自成也是干着急没办法。”
朱慈煃心中不由嘀咕,一个人实力庞大了,野心也会增长啊:“盯着他的人可靠吗?”
“王爷放心,都是最可靠的人选,郝摇旗的位置太重要了,我们自然上心,不敢耽误了王爷的事情。”
朱慈煃点点头,问起来:“郝摇旗那里有多少人了?”
“已经有六万三千人了,不过只有大约三万人是战士,另一半都是随军家属。”
还真是特色,这是军队啊还是难民啊?朱慈煃是心中直抽,算了,反正这些地方的士兵不过是运输一些粮食,连武器给的都是随意找来的。这不是自己的嫡系,也不会把最先进的家伙都给他们,能有三万就不错了。三万人哪,排到一起吓死人。
“他的事情不说了,你来之前,大顺军是什么动态?”
“大军杀入九宫山,鸡犬不留。而后,在大营中争吵,田见秀、张鼐、刘体纯等认为该继续转进湖南;吴汝义、王进才等认为应该转到入四川,与汉中的李过、高一功大军会合。至于郝摇旗,这位军中的第二势力者在和稀泥,也请示王爷您的意思。”
朱慈煃稍微沉吟了一下:“让他继续东进,能拉多少人就拉多少人,老弱妇孺也算。”左良玉军现在在太平府(芜湖),该到那里去接应他们呢?现在这些人是不足以阻挡阿济格部清军的,必须撤出来:“嗯,让郝摇旗先将人马全部带到池州,这样我们也好接应。”
现在自己的舰队回来了,这些战舰一出动,长江防线就固若金汤,没有什么江面力量能与自己对抗。可现在江南需要乱上一阵子,从长江把郝摇旗的军队接走。他的军队必须要整编,要不然自己实在不放心,就算郝摇旗投靠了自己,可若他的部队不整编,自己是不可能完全信任他的。
这么大的动静,看来自己也必须展示自己的实力了,不过还不能暴露舰队的实力。忍一时之痛,换百年太平,这还是很划算的。
一百二十六章 消失的军队
一连三日,福州的码头全面戒严,每天都有大量的船只开进开出。谁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谁也不知道这些是什么船只。幸好只有三天,要是在长,福州的那些商人都要造反了,每天会损失多少钱啊。
浩浩荡荡的船队出现在长江之上,悬挂的却是皇家的旗帜,这地方官员谁敢拦着?不过也奇怪,没听说过皇家有这么大的船队啊?看样子是商船队,可谁也不知道这船队的来历。谁又有胆子问哪?那可是皇家的人,上面的又是正经八百的太监,皇家的牌子也做不得假。就算各地有人不将皇室放在眼中,可谁也不会在明面上为难。
而想吞下这支船队的,又没有这个胆量,这么庞大的船队,还有船上的大炮,那不是摆设,谁也要掂量一下。更何况,路上的补给点都是打点好的,别人想吞也没机会。
整个舰队直接开赴池州,装上了郝摇旗停驻在这里的人马,直奔台南而去。
“萧先生,这一路上能保证安全么?”
这事情太大了,萧无是亲自来处理了,见郝摇旗担心,萧无却是一点也不担心:“郝胡子,你担心什么,一路上早都安排好了,你怕亏了你的兄弟不成?”
“八万多号人呢,这吃喝撒拉的事情,何况还是在船上,这能成吗?”
“你就甭担心了,王府的人搞移民不是一万两万了,沿路都有补给点。你也别担心左梦庚和黄得功的人拦着,左梦庚现在自顾不暇,没功夫理我们。”左右看了看,低声说到:“黄得功是马尚书的人,马尚书和我们王爷是什么关系你应该知道。这一路上能这么顺利,没有马尚书的帮助能成么?”
这一句话倒是让郝摇旗放心不少,朱慈煃和马士英的关系都知道,马士英的权势有多大,他更是清楚。其实说来只要朱慈煃给他提供足够的粮草,他都有信心直接打到南京去。现在他借助朱慈煃提供的粮草武器可是聚拢了不少的人马,李自成一死,更没有人能压得住他。
在出发到池州之前,他也是反复思量了的。他很想脱离朱慈煃的暗中控制,可问题是办不到,野心虽然告诉他这是自立的好时候,可无奈的现实却提醒他,若是他一旦脱离,朱慈煃只要断了他的粮草补给,他这八万人马看起来气势汹汹,实际上却不堪一击了。
朱慈煃在军中安插了不少他的人,他作为主将,能一点不知道?可他又有什么办法?他手下可没有什么善于经营地方的人,可大军却不能没有粮草,难道这八万张嘴巴全部靠抢?那才是末日的开始。李自成为什么失败,就是因为他没有很好的经营地方,导致战争后劲无力,这个道理他是明白的。只是没有时间去谋划这些罢了,命根子攥在人家手中,还有什么好说的?
要是他真的独立了,这八万人马怕是有四分之一会被朱慈煃的人拉走,然后在逃散四分之一,他能有一半人就不错了,然后呢?郝摇旗是一个猛将,冲锋陷阵,他是绝对没问题,可对于筹划经营,实在是他不擅长的。最后只有无奈的选择了加入朱慈煃的阵营,也是自嘲一笑,自己就好像是鱼儿,被朱慈煃的诱饵引诱着,慢慢的上了钩,现在在想脱钩,却已经没有什么机会了,只有咬着钩了。
因为速度非常的快,沿路又没有走漏什么风声,人们只知道郝摇旗带领的一票大军上了船出海,去了那里却是不知道了。船只的速度毕竟快,等弘光皇帝得到消息的时候,最后一批船队已经出了长江口,谁也不知道去了那里。可弘光皇帝心中却是有数,皇家的旗帜,别人谁敢乱用?而皇室之中,有这般船运能力的,除了吉王还有谁?
更何况他在福州有船厂,能造船。又把福州经营的是水泼不入,他只有干瞪眼的份。这时候他也是把章奕骂惨了,白顶着福建总兵的头衔了,简直是白痴,到了福建什么都没干成。福建没控制住就算了,毕竟郑家经营的久了,也没指望能一下弄到手。可连郑家没有拉拢住,也没有限制住吉王的发展,这厮简直该千刀万剐。
眼看着吉王现在成了气候,自己又如之奈何?别说自己根本就是个空架子皇帝,就算自己实权在握,这个时候也不易对吉王动明的。满清大军正在南下途中,不是同室操戈的时候。
想到满清那浩浩荡荡的南下大军,弘光皇帝也是好笑,好一个借虏平寇,终于是达到了目的。李自成死了,大顺散了,可满清人也把刀子指向了他,现在下手收拾自己了。寇是平了,可胡虏却不走了,甚至要反客为主了。
对于钱谦益一干人,他是恨的不行,却又恨不起来。恨的是这些人都是一帮蠢货,都出的是什么主意?给了满清足够的好处,现在这饿狼反过来咬自己了,自己真真是引狼入室了。可又不能把钱谦益怎么样。现下收拾了钱谦益,最高兴的莫过于马士英,马士英虽然对自己忠诚,可人心这东西谁能说的好?谁又能保证马士英一直对自己忠心耿耿?
看看福州吉王现在羽翼逐渐丰满,在福州实力强大,一旦马士英在朝呼应。这改换龙庭不过是瞬间之事,满朝野谁能与马士英对抗?也就钱谦益一党能与马士英硬扛一下,自己要是帮助马士英收拾了他们,那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么?
江山社稷,弘光皇帝朱由崧是盘算来盘算去,这话说就是朱慈煃坐了龙椅,这天下还是朱家的,也还是大明的天下,可满清人来了,就没这事情喽。可是即便朱慈煃坐上皇位,能比自己做的好吗?他到底还是个孩子,就算在厉害,那也是有限的。再说,谁的屁股坐在龙椅上还想离开?别人他不知道,反正他是放不开,谁想夺了他的位置,谁就是他不共戴天的仇人。
一百二十七章 一日三调
满清的大军在有条不紊的南下,前锋已经抵达泗洲(安徽泗县)。而南京朝廷这个时候却没有什么对策,朝堂之上还是菜市场一般在争吵。苦就苦了在扬州的史可法,泗州离扬州不过数日之路程,朝廷那边是不用指望了,只有他自己应对了。他是江北督师,可他手上又有多少兵马?这般对手,这般手下,这心中简直是比黄连还苦哇…………
傍晚的冶山是美丽的,可应延吉却顾不得欣赏这美丽的风景。早上接到史可法的命令,让他‘督一应军械钱粮,速至浦口会剿左贼叛军’,即剿灭左梦庚部叛军。他是史可法在江北少有的嫡系,掌握着高邮的驻军,听到了命令自然是毫无二话,督促众军立刻起行。这仗也不会太凶险,主力战场必然是黄得功和刘良佐的事情,他去敲敲边鼓就是了,可不会拼命。
可不成想,刚走了半天,传令的人赶上来,再次传达史可法的命令‘驻军不必前往,速回扬州听用’。这一搞弄的应延吉十分没脾气,军中最忌讳朝令夕改,这才走了半天就又要转道去扬州。算了,总算不去打仗,士兵们也不会有多少怨言,就是瞎折腾一天。
不过现在这道命令,却让应延吉懵了,这又是唱的哪一出?要不是熟悉史可法的笔迹与印信,他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史可法又传来一道命令‘盱眙告急,速督众军往天长接应。’这算什么?
一下没压住火,应延吉总算比较有风度,没有破口大骂,只是说到:“阁部方寸已乱啊,岂有千里之程,如许之饷,而一日三调乎。”
听着应延吉在那里调书袋,知道情况的将领们不禁腹诽,到底是文臣,根本就不是当兵的料。军中还在哪调书袋,几个人听得懂?直接大白话说不就是了。不过这意思倒是不错,来回折返的距离几百里,急赶慢赶,人都累的很狗一样,图啥啊?饷银才发了几个子?去年的还欠着呢,士兵们凭啥给你卖命?
更不要说现在,这倒好,一天之中接到三命令,完全不相干。这是干什么?拿我们当猴耍呢?要打左梦庚就打,要么就直接调我们到扬州去防守,要不干脆就上前线和满清人拼个你死我活的,不带这么玩人的。
“应大人,将士们走了一天了,这赶了平时两天的路,是不是该扎营了?”
“扎什么营?阁部的命令可是火速驰援。让士兵们打起精神,连夜赶路,谁敢怠慢,军法从事。”
“大人,这样走下去,士兵们根本没有战力可言,就是到了天长,也是无力接应啊。大人三思。”
见一群军官都反对,应延吉心中也拿不准,别明天早上又来了命令让自己改道,那可如何是好?可命令不执行又不成:“罢了,扎营,明日一早开拔,赶去天长,在有命令传来,便说本官病了,暂不理会。”
应延吉也知道,士兵们不是这个用法,用牲口也没这么用的。太过分了,一旦压不住是要出大事情的,因为饷银的事情,军中士气低迷,在要有个火星子一引,还不炸锅?
朱慈煃已经知道满清军开赴盱眙,他比史可法更清楚局势,因为盱眙守军已经投降了,史可法手上的军队根本是没有办法守得住,江北剩余的两镇总兵,依然不是史可法能调动的了,他们已经投降了满清。
自己虽然没有能阻止,可拖延一下还是能够做到的。只是这个时候朱慈煃也是狠下心来,决定赌上一把。高杰已死,高凯年幼,仪仗高凯义父江北监军太监高起潜的便利,朱慈煃在高杰军中是大肆安插亲信。在别人看来,这是高起潜在部署,谁能说什么?可实际上这位正忙着数那白花花的银子,才没有时间管这些事情呢。
刘泽清那更不用说,面对气势汹汹的满清大军,这个墙头草才不会给大明尽忠呢,早就暗中投降了。江北失利已成必然局面,朱慈煃才不想救史可法呢,后世中总说史可法是如何的英雄、如何的忠义,可是满清人书写的历史能相信吗?编修四库全书,这一个四库全书的意思就是,我满清人想看到的书籍才能保留,别的嘛,都是反书,烧。这样的历史朱慈煃才不相信。
而这些年史可法的表现朱慈煃也是很关注,从最初的敬仰,到后来的平淡,甚至是现在的不屑,这样的家伙除了误国,那能做什么?总算在大多人投降的环境之下有一个誓死不降的,也算稀有,又是复社之中的高官,被拉出来当英雄了。就这样的也是英雄?复社之外,宁死不降,英勇就义的人海了去了,为什么不说?
后世中这段历史基本都是投降的复社中人编写,这些人,既要当表子又要立牌坊。复社其中九成的人都投靠了满清人,却对史可法大书特书,搞的好像他们复社多有骨气,最后无奈才投降,是为了保全中华文化一般。真是狗屎一样的东西,要真是这样,你钱谦益现在别和满清人联系啊,你们的四公子之一冒襄在那里?还不就在满清军中当联系者嘛,还以为别人不知道似的。
为了清理这些蠹虫,朱慈煃也决定使用赵彦杰的策略,忍一时之痛,安百年中华。
“严令军中之人潜伏,让高凯军中的人全部随着高凯投降满清。”朱慈煃心中也是郁闷,这一投降满清,必然遭到清洗,自己很多力气就白费了。不过想想还是值得的,只要弄的汉八旗、绿营人心惶惶也是很值得的。
忍,我忍,奶奶的,满清的混蛋们,等你们过了长江,就会发现再也回不去了。哼,那个时候,你们会知道什么叫惨…………不过目下,还有件要紧的事情做。
“秦俊,今日叫你来,是有一件天大的事情让你做。”
“王爷尽管吩咐。”
“满清人已经快抵达扬州了,可扬州根本防不住。史可法此人镇守扬州,能防的住最好,防不住的话…………一旦扬州失守,满清人必然是那一套屠杀政策,以往在北方,本藩无力阻止满清人的屠杀,可扬州就在长江边上,本藩就不能袖手旁观。船只已经准备妥当,你愿意带兵去救援扬州的百姓么?”
秦俊没有丝毫的犹豫:“末将这一辈子都是和满清狗鞑子干仗的,敢不效死力。”
“你要考虑清楚,你只有五千人马可用。”
秦军是新军的训练者,自然知道福州只有新成军的两万人可用,其他的人虽然不少,还算不上军队呢,没办法用。而扬州几十万百姓,就算全部乖乖的听话,一万五千士兵做迁徙工作也是不够的,更何况那是不可能的,必然很多人宁死都不愿意离开家乡。这一万五千人要维持秩序,帮助迁徙/同时又要御敌,那根本是不够的。
“王爷放下,末将的命早就丢在辽东战场,您不必担心,我带出来的兵,绝对没有一个孬种,更没有一个人会给王爷丢脸。”
“好,你看,这是扬州,这是塔山。一旦扬州失守,你们便从大运河上岸,在塔山截住满清人。三天,一定要守住三天,本藩亲自去将所有的扬州百姓接走。”
三天?三天时间能让扬州百姓全部迁徙完吗?扬州七、八十万人呢,可是此时秦俊脸色一整,却说出一番让朱慈煃非常意外的话语。
一百二十八章 生死抉择
“王爷,俊本是一个废人,能得王爷青眼,委以重任,俊不胜感激,一直一来,精心办差,以不负王爷提拔之情。更不要说王爷您有这份胸襟,百姓之福,社稷之福。满清人所过之处是什么景色,俊与满清人作战良久,一清二楚。俊虽非扬州人,但是这里替扬州百姓感谢王爷的恩德。”
朱慈煃看着这平日的酷男这幅表情,心中也是无语。既然我到了这个时代,自然不能让‘扬州十日’这样的惨剧发生,只是可惜,自己现在的实力还不足以阻止北方很多地方的屠杀,满清人杀人的时候可不分地方,都是一样的。
“你也不必感激了,若不能保护百姓,百姓要朝廷何用?只是这次太过危险,你带人一上岸,就是绝地。塔山虽然名为山,可却不险峻,也没有什么天险可守,你这次是要以血肉之躯铸就防线了。这是死局,你若不去,本藩也不怪你。”
秦俊一听,刷的红了脸:“王爷尽管放心,秦俊是个小人物,不知道什么大道理。可是秦俊知道,当兵的就应该保护百姓,王爷若是信不过,现在便请斩了秦俊吧。”
朱慈煃满意的点点头:“本藩没有看错人,你挑选最强壮的士兵,有什么要求尽管提,本藩一定满足。”
秦俊叹了口气,这一趟摆明是送死,自己也就罢了,让五千兄弟都随自己去死…………口中迟疑到:“末将没有要求,只是请王爷答应士兵们的一些要求吧,他们还年青。”
“你去吧,有什么要求就提出来。本藩会留三艘战舰在运河之上,等百姓撤完了,就是你们撤退的时候了。还有,你去领火炮二十门,两千发炮弹,这些炮弹都是新制的开花弹,本藩将家底都给你了,莫要让本藩失望。”
秦俊大喜,二十门大炮啊,有这些家伙在,满清人的红衣大炮就是靶子,他就更有信心坚守了:“王爷放心,十日之内,满清人别想越过塔山一步。”
看着秦俊出去,朱慈煃也是无语。自己也不想行此险招,可自己与史可法交涉失败,想提前撤出扬州百姓的计划完全落空了。这史可法也真是可恨,本来还答应的好好的,可第二天就变卦了。不就是怕自己拉跑了几十万扬州百姓,实力增强嘛。真是扯蛋,宁愿百姓受到屠杀,也不给我,这都是什么思想,难怪明要亡呢。当官的眼中没有百姓,不亡才怪。
在陆地上,自己确实没有能力阻止满清大军的推进,这是事实。也唯有出此下策了,不过这五千将士,怕是没几个能回来的,
“萧先生,你认为三日时间能移走多少人?”
“殿下,不是打击您,怕是连扬州的三分之一都弄不走。”
“让你来执行呢?不管你怎么弄。”
“把刘国轩调给我,另外在让秦俊晚一天登陆,三日便可迁徙一半百姓。”
朱慈煃一阵默然,这确实是最稳妥的办法了,要不然以现在人们的乡土观念,劝是劝不动的。唯有让他们知道满清人的屠刀举起来了才会动摇他们的心,至于刘国轩,这个年轻人敢作敢当,这移民之事,杀鸡儆猴是必须的,也好,死一些总比全死了强。
“以你的看法,秦俊能守住几日?”
“十日不成问题。”
“十日?你是不是高看他们了。”
萧无依然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殿下,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二十门火炮呢,虽然依然是老实火炮,可震慑力足够了,就这二十门火炮就能震住满清人三到五天,毕竟努尔哈赤是怎么死的,没有一个满清人是不知道的。”
朱慈煃摇了摇头:“不要太乐观了,我亲自去扬州,我看看我这个王爷坐镇,还有谁不愿意走。”
“王爷,迁徙百姓不过是第一步,后面才是您需要忙活的时候。何况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您怎么可以亲临前线。”
“屁…………什么前线,我又不去扬州城外和满清人作战,不过是有我出面,这百姓会少一些阻力,要不然几十万百姓的迁徙啊,没有几个月的时间那是别想,事急从权,你就不要唠叨了,都快和赵彦杰一个样子了。我不是说了,一旦拦不住满清人,我立即上船回福州,难道他们还能追到水上来?”
被朱慈煃打断,萧无也不做声了,只要安排得当,王爷确实不会有什么危险。丢给棒槌一个眼神,这是越好的,一旦有了危险,棒槌就会抢了朱慈煃上船走人,比力气,三个朱慈煃绑一起也挣不开棒槌这人形怪兽。
“王爷,您何必执意要迁徙扬州百姓呢?如此仓促的迁徙,路上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呢,这会让不少人平白恨您的。虽然有了这几十万百姓填充台湾,我们的实力会更进一步,可下官总觉得有些得不偿失,现在还不是您展现力量的时候啊。”
朱慈煃笑了笑:“就知道你是这个想法,这是马老爷子来的信,你看了就知道了。”
萧无拿起一看,当即也放心了,马士英在心中隐晦的说明了他愿意支持朱慈煃,这位对弘光皇帝也是失望透顶。他毕竟老了,自从上次受伤之后,身体一直不好,这信中言语之间,总有点安排后事的意思。
萧无也是奇怪:“殿下,马尚书这是?”
“怕是身体不行了,毕竟是上了年级的人。扬州一失,南京也是朝不保夕,马老爷子也看出来了,可他打算与南京朝廷共存亡了,这才安排自己的后世。这不,送来子孙七八个,我是一下多了一堆妻兄弟与叔叔辈的人物,还真麻烦。”
“那我们要不要行动?”
“当然,你立即安排可靠的人手,一旦南京危机,就是绑也要将马老爷子绑到福州来,我们需要他的影响力与号召力。这次我是亏大了,在朝廷的安排如何?”
萧无神秘的一笑:“这个您完全不用操心,也不必过问,下官自然会办的妥当。”
“我只是可惜了这五千好男儿,钱谦益这个王八蛋,抓住他一定将他千刀万剐了。为一己之私,他要害死多少人。”
萧无见朱慈煃一副咬牙切齿的样子,也是奇怪,王爷怎么知道满清人一定会在扬州屠城呢?至于钱谦益,想他死的话,派些死士去杀掉就是了,不过话说回来。王爷这是要拔掉复社这些蠹虫,单杀一个钱谦益又有什么用处?反正以后有的是机会慢慢收拾他们,目下最大的问题就是扬州。
不多算,扬州七、八十万人,只要能迁徙到台湾一半,这台湾的发展就指日可待了。不过接下来怕是勒勒裤腰带,紧张一、两年喽。
一百二十九章 扬州
“史阁部,下官敬重您的为人,您又何必拒绝的这么快呢?”
史可法却是恼怒:“杨承祖,你也是大明官员,官拜总兵。不但自己不顾廉耻,投效女真,还来劝本官,你是休想。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你走吧,本官不为难你。”
杨承祖却是笑呵呵的:“阁部,何必动气,眼下是什么局面您也知道,下官在兴平伯麾下之时,便是种种不公平的待遇。兴平伯可是有拥立之功的,可是死后得到了什么?朝廷不但不给追封,还打算分了兴平伯的属下。您谁江北督师,这些事情比下官更清楚,您说说,这样的朝廷凭什么要我们给他卖命?”
“胡说八道。高杰自持拥立有功,骄横跋扈,本官也时常提醒,可他就是不听。现下他已经身死,没有夺了他的兴平伯爵位已经是朝廷恩典了,你就不用说了。”
“阁部可要想清楚,此事不但关乎您的性命。您就算不替自己考虑,也要为扬州百姓考虑考虑,等大军杀入,鸡犬不留的时候,您后悔可就晚了。”
“哼,他们是大明之民,便会誓死抵抗满清人,你回去告诉多铎。要攻便来攻吧,本官携扬州百姓誓与扬州共存亡。”
杨承祖见史可法不为所动,也不在多说什么,反正该说的他都说了:“既然如此,阁部,翌日沙场之上见了。只是可怜了扬州的百姓,因你一人却要遭灭顶之灾,告辞。”
杨承祖走了以后,总兵刘肇基说到:“史大人,命令已经发出,可现在还没有援助到达,我们总要想个对策啊。”
史可法没有理会,只是问到:“今是什么日子了?”
“弘光三年四月二十一。”
“刘总兵你去布防吧,扬州切不可失。”说完之后,史可法转身去了后堂,把个刘肇基晾在了当场。旁边有人上来替史可法遮掩了几句,刘肇基也是无奈,这满清军队就驻扎在城外,可这扬州城中兵微将寡的,如何能抵挡住满清的大军?
清军已经围了扬州三天了,还没有发动进攻。刘肇基可清楚满清人不是没有能力打,或许是打着招降的主意吧。看目下的情势,罢了,死就死了,史可法一介文人还有这个胆色,自己更不能退缩了。可是满清十万大军,自己呢?人马不足一万,这援兵看样子也是别指望了,能守几日便守几日吧,总算对得起皇恩了。
“总兵大人,不好了,高岐凤并韩尚良带领所部人马出城投降去了。”
一听禀报,刘肇基大怒:“你们是死人啊,怎么不阻拦?”
“大人,不是我们不拦,是史大人让他们离开的。”
啥?刘肇基心都要碎了,我这里嫌兵少,愁的头都要白了。你史可法不让征调百姓助战就罢了,怎么还在这里动摇军心?怒气冲冲的问到:“到底怎么回事?”
待得亲兵禀报完,刘肇基才明白,原来是高岐凤打算劝史可法与他们一起投降,可史可法却很有骨气的告诉他们‘此地,吾死所也,公等何为,如欲富贵,请各自便。’高岐凤无奈,就和韩尚良带着人马出了扬州去投降了。史可法又传令不许为难,听之任之,怕阻止他们出城闹起内讧而不加阻止。
刘肇基也是叹气,这不是动摇军心吗?军法无情,现在到你这里成了儿戏,怎么让士兵作战啊?自己也是没辙了,嘴上却是哈哈大笑:“壮哉,阁部此言,深得吾心,公等若欲富贵,请各自便。”
听着自家大人拽文,那满脸的胡子的形象与这语气十分不搭调,可这些人都是刘肇基的心腹,自然是不能抛下刘肇基逃命的。见众人都不走,刘肇基笑的更是开心:“好,好,便让满清鞑子们看看,我大明的好男儿是何等的风骨。”
史可法在书房中,轻轻合上自己的写的遗书。他也清楚,扬州守不住了,他是必死的了。死了也好,不用整天被钱谦益他们操纵来操纵去的,这一世,为清名所累,未尽忠,未尽孝,便死在扬州,做这最后一件事情吧。
拿过手边钱谦益发给他的密函,放到蜡烛上,看着纸张烧成灰烬,连烧到他的手都没有发觉。自己担任江北两年了,可毫无建树,江北防线在满清大军之前,和泥捏的一样。自己又有什么面目回南京去?若在按照钱谦益的指示,放弃扬州,提兵入南京,那自己就真的连死都不安心了。
历史上史可法担任江北督师一年,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却是毫无作为。现在唯一的区别就是他多坐了江北督师这个位置一年的时间,其他的却什么也没有改变。当然这是史可法自己不知道的………………
忽然,城外传来阵阵炮声,史可法一惊,马上赶到城墙,可还没出门,就被告知,满清人调来红衣大炮,轰塌了一段城墙,现在已经杀入城中了。总兵刘肇基率领城中军队堵住了缺口,与满清人厮杀不休,目前情况不明。
史可法是很从容,有没有城墙的掩护,扬州城都守不住了,又有什么区别。他已抱必死之心,倒也没有什么惊惧的:“都别慌乱,所有人带上武器,随本官杀敌。”
这下人都愣住了,就以史阁部的武艺?还杀敌?送死还差不多,可史可法的行为( 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 http://www.xlawen.org/kan/3612/ )
“校长放心,在做的每一个战士都能打九十五环以上。”
“很好,还要勤加练习,不能骄傲。要适应在各种环境下的火器作战,这是以后你们需要带给自己部队的。火炮训练展开了吗?”
“报告校长,已经展开,只是现在火炮都在船只上,我们操练的成绩很差,希望校长给我们在陆地上操炮的机会。”
“哈哈,在海船上可是不停的晃悠,能在海船上打准了,那就证明你对炮熟悉了。在到了陆地上,适应一下都是好手。也好,回头我就派人去南山那里开一块专门的训练基地。好了,你们继续吧。”
漫步走出房子,朱慈煃问起了讲武堂的负责人倪俊:“训练用的步枪与火炮保管情况如何?”
“启禀王爷,有二十个人专门看守,连只苍蝇也飞不进去。”
“嗯,不要疏忽,现在这些枪炮还都比较老,会不断的更新换代,可训练不能落下,明白吗?”
“请王爷放心,属下定然好好操练这些兔崽子。”
“不必着急,他们都还年青,都还有的是机会。太过了也不好,思想工作一定做好,不能出一点纰漏,明白吗?”
“是。”
又随口问了几句近况,朱慈煃又向着造船厂出发了,现在造船厂已经投入全线生产。虽然造舰能力尚有不足,可也能满足朱慈煃的要求了,因为就算能造的更快更多,他也出不起那份钱了…………
刚一到船厂,负责人宁光兴冲冲的就跑来表功:“王爷,关于您设想的铁甲舰,已经有了眉目了。”
一百二十五章 闯王之死
“噢,仔细说来。”
“王爷,您说的那种纯钢铁造的战舰,现在根本是不能实现的,只能在木船外面覆上一层钢铁皮。即便这样,这船只也是非常恐怖了,只是这驱动问题怎么办?船体虽然不至于出问题,可只靠风帆,这速度却下降了很多,难不成王爷想弄成车船?可那需要多少人力啊。”
“这个你就不用操心了。最近新建的运输船情况如何?”
“一切顺利。只是王爷,这些船的火炮位置是不是太少了?对于以后改造成战舰很不利啊。”
朱慈煃眼睛一瞪,宁光立马闭嘴了。王爷决定的事情不是他能改变的,反正他劝谏过就是了。他不想为谏言得罪了王爷,说出来自己的想法就是了,至于用不用,那是王爷的事情。
看了看宁光的样子,朱慈煃随后也温和的说到:“这些船不用改造成战舰,以后的战舰是另一种形态的,现有的战舰嘛,以后都是运输船。你给我盯紧了,这些运输船关系以后的大事,且不可耽误了。”
“王爷您放心,小的办事,牢靠着呢。”
离开船厂,朱慈煃心情也好多了。十条特制的运输船已经下水了,这造船厂的造舰能力还是很不错的,这些船只以后有的是用处。因为几年之内,自己是无法在陆军军事力量上对满清人构成太大威胁的。只有稳守长江防线了,水军他还是很有信心的。
刚回府,他就得到一个非常震撼的消息,李自成死了,大顺军成了彻底的流寇。李自成的本意也是想进占南京,以江南为根基在与满清决一死战。可阿济格部对他是穷追不舍,让他疲于奔命。失去了后方供给,李自成已经成了无根之浮萍,沿着长江东进,一路之上又早被左良玉大军祸害的啥都没剩下。
李自成是走的很艰难,十几万大军还带着老弱妇孺,行军又怎么快的起来?更别说十几万张嘴巴怎么解决?失去根据地的李自成只可能就地筹粮,可这沿路都被左良玉搜刮的天高三尺了,他李自成还能刮到多少?李自成的大军已经组织混乱,各自为政了。
正因为这样,阿济格部不过三万多人,可愣是追着李自成十几万大军打的李自成是毫无还手之力。一路大败,在九江更是损失惨重,九江一战,刘宗敏、宋献策等不少大顺高官被俘,随军家属也丢了许多,部队又造重创。最麻烦的是,连一路上抢掠来的上万艘大小船只也尽数落到满清大军手中。
没有了这些船只,东进南京就麻烦了,有听闻满清多铎大军也正向南京挺进。这个时候综合了一下,自觉不是满清人的对手,李自成只得改变行军方向,准备穿过江西西北部转入湖南。没想到走到九宫山附近,他只带着义子张鼐与二十来人亲自查看地形,却不想遭遇当地地方武装,起了冲突。没等他们表明身份就被杀死,只有一名护卫张鼐逃出,回到营中,张鼐和这名侍卫都是只剩一口气了。
看到这里,朱慈煃不由皱眉,九宫山地形复杂,不利大军转进,李自成亲自查看地形也没有什么奇怪的。可问题在张鼐是什么身份,不过是李自成部下的一名战将,因为李自成爱护,认为义子。遇袭之后,护卫们没能护住闯王这位大顺皇帝,却护住了张鼐,这里面似乎有点什么味道啊。
“周亦荣和郝摇旗那边是什么情况?”
朱慈煃问起了他在闯王军中的两个人,这事情也是没有想到,历史的车轮还是没有改变。即便自己资助了李自成不少东西,可他的命运依然没有改变,到底还是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只不过晚发生了一年,结果却还是一样的。
“王爷英明,自从李自成败退下来之后,给予那边的援助基本都进了郝摇旗的军营。现在郝摇旗的实力完全可以和李自成叫板了,是大顺军第二大势力,李自成都不敢对他如何,拿他也是没有办法。郝摇旗也是听宣不听调,李自成也是干着急没办法。”
朱慈煃心中不由嘀咕,一个人实力庞大了,野心也会增长啊:“盯着他的人可靠吗?”
“王爷放心,都是最可靠的人选,郝摇旗的位置太重要了,我们自然上心,不敢耽误了王爷的事情。”
朱慈煃点点头,问起来:“郝摇旗那里有多少人了?”
“已经有六万三千人了,不过只有大约三万人是战士,另一半都是随军家属。”
还真是特色,这是军队啊还是难民啊?朱慈煃是心中直抽,算了,反正这些地方的士兵不过是运输一些粮食,连武器给的都是随意找来的。这不是自己的嫡系,也不会把最先进的家伙都给他们,能有三万就不错了。三万人哪,排到一起吓死人。
“他的事情不说了,你来之前,大顺军是什么动态?”
“大军杀入九宫山,鸡犬不留。而后,在大营中争吵,田见秀、张鼐、刘体纯等认为该继续转进湖南;吴汝义、王进才等认为应该转到入四川,与汉中的李过、高一功大军会合。至于郝摇旗,这位军中的第二势力者在和稀泥,也请示王爷您的意思。”
朱慈煃稍微沉吟了一下:“让他继续东进,能拉多少人就拉多少人,老弱妇孺也算。”左良玉军现在在太平府(芜湖),该到那里去接应他们呢?现在这些人是不足以阻挡阿济格部清军的,必须撤出来:“嗯,让郝摇旗先将人马全部带到池州,这样我们也好接应。”
现在自己的舰队回来了,这些战舰一出动,长江防线就固若金汤,没有什么江面力量能与自己对抗。可现在江南需要乱上一阵子,从长江把郝摇旗的军队接走。他的军队必须要整编,要不然自己实在不放心,就算郝摇旗投靠了自己,可若他的部队不整编,自己是不可能完全信任他的。
这么大的动静,看来自己也必须展示自己的实力了,不过还不能暴露舰队的实力。忍一时之痛,换百年太平,这还是很划算的。
一百二十六章 消失的军队
一连三日,福州的码头全面戒严,每天都有大量的船只开进开出。谁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谁也不知道这些是什么船只。幸好只有三天,要是在长,福州的那些商人都要造反了,每天会损失多少钱啊。
浩浩荡荡的船队出现在长江之上,悬挂的却是皇家的旗帜,这地方官员谁敢拦着?不过也奇怪,没听说过皇家有这么大的船队啊?看样子是商船队,可谁也不知道这船队的来历。谁又有胆子问哪?那可是皇家的人,上面的又是正经八百的太监,皇家的牌子也做不得假。就算各地有人不将皇室放在眼中,可谁也不会在明面上为难。
而想吞下这支船队的,又没有这个胆量,这么庞大的船队,还有船上的大炮,那不是摆设,谁也要掂量一下。更何况,路上的补给点都是打点好的,别人想吞也没机会。
整个舰队直接开赴池州,装上了郝摇旗停驻在这里的人马,直奔台南而去。
“萧先生,这一路上能保证安全么?”
这事情太大了,萧无是亲自来处理了,见郝摇旗担心,萧无却是一点也不担心:“郝胡子,你担心什么,一路上早都安排好了,你怕亏了你的兄弟不成?”
“八万多号人呢,这吃喝撒拉的事情,何况还是在船上,这能成吗?”
“你就甭担心了,王府的人搞移民不是一万两万了,沿路都有补给点。你也别担心左梦庚和黄得功的人拦着,左梦庚现在自顾不暇,没功夫理我们。”左右看了看,低声说到:“黄得功是马尚书的人,马尚书和我们王爷是什么关系你应该知道。这一路上能这么顺利,没有马尚书的帮助能成么?”
这一句话倒是让郝摇旗放心不少,朱慈煃和马士英的关系都知道,马士英的权势有多大,他更是清楚。其实说来只要朱慈煃给他提供足够的粮草,他都有信心直接打到南京去。现在他借助朱慈煃提供的粮草武器可是聚拢了不少的人马,李自成一死,更没有人能压得住他。
在出发到池州之前,他也是反复思量了的。他很想脱离朱慈煃的暗中控制,可问题是办不到,野心虽然告诉他这是自立的好时候,可无奈的现实却提醒他,若是他一旦脱离,朱慈煃只要断了他的粮草补给,他这八万人马看起来气势汹汹,实际上却不堪一击了。
朱慈煃在军中安插了不少他的人,他作为主将,能一点不知道?可他又有什么办法?他手下可没有什么善于经营地方的人,可大军却不能没有粮草,难道这八万张嘴巴全部靠抢?那才是末日的开始。李自成为什么失败,就是因为他没有很好的经营地方,导致战争后劲无力,这个道理他是明白的。只是没有时间去谋划这些罢了,命根子攥在人家手中,还有什么好说的?
要是他真的独立了,这八万人马怕是有四分之一会被朱慈煃的人拉走,然后在逃散四分之一,他能有一半人就不错了,然后呢?郝摇旗是一个猛将,冲锋陷阵,他是绝对没问题,可对于筹划经营,实在是他不擅长的。最后只有无奈的选择了加入朱慈煃的阵营,也是自嘲一笑,自己就好像是鱼儿,被朱慈煃的诱饵引诱着,慢慢的上了钩,现在在想脱钩,却已经没有什么机会了,只有咬着钩了。
因为速度非常的快,沿路又没有走漏什么风声,人们只知道郝摇旗带领的一票大军上了船出海,去了那里却是不知道了。船只的速度毕竟快,等弘光皇帝得到消息的时候,最后一批船队已经出了长江口,谁也不知道去了那里。可弘光皇帝心中却是有数,皇家的旗帜,别人谁敢乱用?而皇室之中,有这般船运能力的,除了吉王还有谁?
更何况他在福州有船厂,能造船。又把福州经营的是水泼不入,他只有干瞪眼的份。这时候他也是把章奕骂惨了,白顶着福建总兵的头衔了,简直是白痴,到了福建什么都没干成。福建没控制住就算了,毕竟郑家经营的久了,也没指望能一下弄到手。可连郑家没有拉拢住,也没有限制住吉王的发展,这厮简直该千刀万剐。
眼看着吉王现在成了气候,自己又如之奈何?别说自己根本就是个空架子皇帝,就算自己实权在握,这个时候也不易对吉王动明的。满清大军正在南下途中,不是同室操戈的时候。
想到满清那浩浩荡荡的南下大军,弘光皇帝也是好笑,好一个借虏平寇,终于是达到了目的。李自成死了,大顺散了,可满清人也把刀子指向了他,现在下手收拾自己了。寇是平了,可胡虏却不走了,甚至要反客为主了。
对于钱谦益一干人,他是恨的不行,却又恨不起来。恨的是这些人都是一帮蠢货,都出的是什么主意?给了满清足够的好处,现在这饿狼反过来咬自己了,自己真真是引狼入室了。可又不能把钱谦益怎么样。现下收拾了钱谦益,最高兴的莫过于马士英,马士英虽然对自己忠诚,可人心这东西谁能说的好?谁又能保证马士英一直对自己忠心耿耿?
看看福州吉王现在羽翼逐渐丰满,在福州实力强大,一旦马士英在朝呼应。这改换龙庭不过是瞬间之事,满朝野谁能与马士英对抗?也就钱谦益一党能与马士英硬扛一下,自己要是帮助马士英收拾了他们,那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么?
江山社稷,弘光皇帝朱由崧是盘算来盘算去,这话说就是朱慈煃坐了龙椅,这天下还是朱家的,也还是大明的天下,可满清人来了,就没这事情喽。可是即便朱慈煃坐上皇位,能比自己做的好吗?他到底还是个孩子,就算在厉害,那也是有限的。再说,谁的屁股坐在龙椅上还想离开?别人他不知道,反正他是放不开,谁想夺了他的位置,谁就是他不共戴天的仇人。
一百二十七章 一日三调
满清的大军在有条不紊的南下,前锋已经抵达泗洲(安徽泗县)。而南京朝廷这个时候却没有什么对策,朝堂之上还是菜市场一般在争吵。苦就苦了在扬州的史可法,泗州离扬州不过数日之路程,朝廷那边是不用指望了,只有他自己应对了。他是江北督师,可他手上又有多少兵马?这般对手,这般手下,这心中简直是比黄连还苦哇…………
傍晚的冶山是美丽的,可应延吉却顾不得欣赏这美丽的风景。早上接到史可法的命令,让他‘督一应军械钱粮,速至浦口会剿左贼叛军’,即剿灭左梦庚部叛军。他是史可法在江北少有的嫡系,掌握着高邮的驻军,听到了命令自然是毫无二话,督促众军立刻起行。这仗也不会太凶险,主力战场必然是黄得功和刘良佐的事情,他去敲敲边鼓就是了,可不会拼命。
可不成想,刚走了半天,传令的人赶上来,再次传达史可法的命令‘驻军不必前往,速回扬州听用’。这一搞弄的应延吉十分没脾气,军中最忌讳朝令夕改,这才走了半天就又要转道去扬州。算了,总算不去打仗,士兵们也不会有多少怨言,就是瞎折腾一天。
不过现在这道命令,却让应延吉懵了,这又是唱的哪一出?要不是熟悉史可法的笔迹与印信,他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史可法又传来一道命令‘盱眙告急,速督众军往天长接应。’这算什么?
一下没压住火,应延吉总算比较有风度,没有破口大骂,只是说到:“阁部方寸已乱啊,岂有千里之程,如许之饷,而一日三调乎。”
听着应延吉在那里调书袋,知道情况的将领们不禁腹诽,到底是文臣,根本就不是当兵的料。军中还在哪调书袋,几个人听得懂?直接大白话说不就是了。不过这意思倒是不错,来回折返的距离几百里,急赶慢赶,人都累的很狗一样,图啥啊?饷银才发了几个子?去年的还欠着呢,士兵们凭啥给你卖命?
更不要说现在,这倒好,一天之中接到三命令,完全不相干。这是干什么?拿我们当猴耍呢?要打左梦庚就打,要么就直接调我们到扬州去防守,要不干脆就上前线和满清人拼个你死我活的,不带这么玩人的。
“应大人,将士们走了一天了,这赶了平时两天的路,是不是该扎营了?”
“扎什么营?阁部的命令可是火速驰援。让士兵们打起精神,连夜赶路,谁敢怠慢,军法从事。”
“大人,这样走下去,士兵们根本没有战力可言,就是到了天长,也是无力接应啊。大人三思。”
见一群军官都反对,应延吉心中也拿不准,别明天早上又来了命令让自己改道,那可如何是好?可命令不执行又不成:“罢了,扎营,明日一早开拔,赶去天长,在有命令传来,便说本官病了,暂不理会。”
应延吉也知道,士兵们不是这个用法,用牲口也没这么用的。太过分了,一旦压不住是要出大事情的,因为饷银的事情,军中士气低迷,在要有个火星子一引,还不炸锅?
朱慈煃已经知道满清军开赴盱眙,他比史可法更清楚局势,因为盱眙守军已经投降了,史可法手上的军队根本是没有办法守得住,江北剩余的两镇总兵,依然不是史可法能调动的了,他们已经投降了满清。
自己虽然没有能阻止,可拖延一下还是能够做到的。只是这个时候朱慈煃也是狠下心来,决定赌上一把。高杰已死,高凯年幼,仪仗高凯义父江北监军太监高起潜的便利,朱慈煃在高杰军中是大肆安插亲信。在别人看来,这是高起潜在部署,谁能说什么?可实际上这位正忙着数那白花花的银子,才没有时间管这些事情呢。
刘泽清那更不用说,面对气势汹汹的满清大军,这个墙头草才不会给大明尽忠呢,早就暗中投降了。江北失利已成必然局面,朱慈煃才不想救史可法呢,后世中总说史可法是如何的英雄、如何的忠义,可是满清人书写的历史能相信吗?编修四库全书,这一个四库全书的意思就是,我满清人想看到的书籍才能保留,别的嘛,都是反书,烧。这样的历史朱慈煃才不相信。
而这些年史可法的表现朱慈煃也是很关注,从最初的敬仰,到后来的平淡,甚至是现在的不屑,这样的家伙除了误国,那能做什么?总算在大多人投降的环境之下有一个誓死不降的,也算稀有,又是复社之中的高官,被拉出来当英雄了。就这样的也是英雄?复社之外,宁死不降,英勇就义的人海了去了,为什么不说?
后世中这段历史基本都是投降的复社中人编写,这些人,既要当表子又要立牌坊。复社其中九成的人都投靠了满清人,却对史可法大书特书,搞的好像他们复社多有骨气,最后无奈才投降,是为了保全中华文化一般。真是狗屎一样的东西,要真是这样,你钱谦益现在别和满清人联系啊,你们的四公子之一冒襄在那里?还不就在满清军中当联系者嘛,还以为别人不知道似的。
为了清理这些蠹虫,朱慈煃也决定使用赵彦杰的策略,忍一时之痛,安百年中华。
“严令军中之人潜伏,让高凯军中的人全部随着高凯投降满清。”朱慈煃心中也是郁闷,这一投降满清,必然遭到清洗,自己很多力气就白费了。不过想想还是值得的,只要弄的汉八旗、绿营人心惶惶也是很值得的。
忍,我忍,奶奶的,满清的混蛋们,等你们过了长江,就会发现再也回不去了。哼,那个时候,你们会知道什么叫惨…………不过目下,还有件要紧的事情做。
“秦俊,今日叫你来,是有一件天大的事情让你做。”
“王爷尽管吩咐。”
“满清人已经快抵达扬州了,可扬州根本防不住。史可法此人镇守扬州,能防的住最好,防不住的话…………一旦扬州失守,满清人必然是那一套屠杀政策,以往在北方,本藩无力阻止满清人的屠杀,可扬州就在长江边上,本藩就不能袖手旁观。船只已经准备妥当,你愿意带兵去救援扬州的百姓么?”
秦俊没有丝毫的犹豫:“末将这一辈子都是和满清狗鞑子干仗的,敢不效死力。”
“你要考虑清楚,你只有五千人马可用。”
秦军是新军的训练者,自然知道福州只有新成军的两万人可用,其他的人虽然不少,还算不上军队呢,没办法用。而扬州几十万百姓,就算全部乖乖的听话,一万五千士兵做迁徙工作也是不够的,更何况那是不可能的,必然很多人宁死都不愿意离开家乡。这一万五千人要维持秩序,帮助迁徙/同时又要御敌,那根本是不够的。
“王爷放下,末将的命早就丢在辽东战场,您不必担心,我带出来的兵,绝对没有一个孬种,更没有一个人会给王爷丢脸。”
“好,你看,这是扬州,这是塔山。一旦扬州失守,你们便从大运河上岸,在塔山截住满清人。三天,一定要守住三天,本藩亲自去将所有的扬州百姓接走。”
三天?三天时间能让扬州百姓全部迁徙完吗?扬州七、八十万人呢,可是此时秦俊脸色一整,却说出一番让朱慈煃非常意外的话语。
一百二十八章 生死抉择
“王爷,俊本是一个废人,能得王爷青眼,委以重任,俊不胜感激,一直一来,精心办差,以不负王爷提拔之情。更不要说王爷您有这份胸襟,百姓之福,社稷之福。满清人所过之处是什么景色,俊与满清人作战良久,一清二楚。俊虽非扬州人,但是这里替扬州百姓感谢王爷的恩德。”
朱慈煃看着这平日的酷男这幅表情,心中也是无语。既然我到了这个时代,自然不能让‘扬州十日’这样的惨剧发生,只是可惜,自己现在的实力还不足以阻止北方很多地方的屠杀,满清人杀人的时候可不分地方,都是一样的。
“你也不必感激了,若不能保护百姓,百姓要朝廷何用?只是这次太过危险,你带人一上岸,就是绝地。塔山虽然名为山,可却不险峻,也没有什么天险可守,你这次是要以血肉之躯铸就防线了。这是死局,你若不去,本藩也不怪你。”
秦俊一听,刷的红了脸:“王爷尽管放心,秦俊是个小人物,不知道什么大道理。可是秦俊知道,当兵的就应该保护百姓,王爷若是信不过,现在便请斩了秦俊吧。”
朱慈煃满意的点点头:“本藩没有看错人,你挑选最强壮的士兵,有什么要求尽管提,本藩一定满足。”
秦俊叹了口气,这一趟摆明是送死,自己也就罢了,让五千兄弟都随自己去死…………口中迟疑到:“末将没有要求,只是请王爷答应士兵们的一些要求吧,他们还年青。”
“你去吧,有什么要求就提出来。本藩会留三艘战舰在运河之上,等百姓撤完了,就是你们撤退的时候了。还有,你去领火炮二十门,两千发炮弹,这些炮弹都是新制的开花弹,本藩将家底都给你了,莫要让本藩失望。”
秦俊大喜,二十门大炮啊,有这些家伙在,满清人的红衣大炮就是靶子,他就更有信心坚守了:“王爷放心,十日之内,满清人别想越过塔山一步。”
看着秦俊出去,朱慈煃也是无语。自己也不想行此险招,可自己与史可法交涉失败,想提前撤出扬州百姓的计划完全落空了。这史可法也真是可恨,本来还答应的好好的,可第二天就变卦了。不就是怕自己拉跑了几十万扬州百姓,实力增强嘛。真是扯蛋,宁愿百姓受到屠杀,也不给我,这都是什么思想,难怪明要亡呢。当官的眼中没有百姓,不亡才怪。
在陆地上,自己确实没有能力阻止满清大军的推进,这是事实。也唯有出此下策了,不过这五千将士,怕是没几个能回来的,
“萧先生,你认为三日时间能移走多少人?”
“殿下,不是打击您,怕是连扬州的三分之一都弄不走。”
“让你来执行呢?不管你怎么弄。”
“把刘国轩调给我,另外在让秦俊晚一天登陆,三日便可迁徙一半百姓。”
朱慈煃一阵默然,这确实是最稳妥的办法了,要不然以现在人们的乡土观念,劝是劝不动的。唯有让他们知道满清人的屠刀举起来了才会动摇他们的心,至于刘国轩,这个年轻人敢作敢当,这移民之事,杀鸡儆猴是必须的,也好,死一些总比全死了强。
“以你的看法,秦俊能守住几日?”
“十日不成问题。”
“十日?你是不是高看他们了。”
萧无依然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殿下,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二十门火炮呢,虽然依然是老实火炮,可震慑力足够了,就这二十门火炮就能震住满清人三到五天,毕竟努尔哈赤是怎么死的,没有一个满清人是不知道的。”
朱慈煃摇了摇头:“不要太乐观了,我亲自去扬州,我看看我这个王爷坐镇,还有谁不愿意走。”
“王爷,迁徙百姓不过是第一步,后面才是您需要忙活的时候。何况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您怎么可以亲临前线。”
“屁…………什么前线,我又不去扬州城外和满清人作战,不过是有我出面,这百姓会少一些阻力,要不然几十万百姓的迁徙啊,没有几个月的时间那是别想,事急从权,你就不要唠叨了,都快和赵彦杰一个样子了。我不是说了,一旦拦不住满清人,我立即上船回福州,难道他们还能追到水上来?”
被朱慈煃打断,萧无也不做声了,只要安排得当,王爷确实不会有什么危险。丢给棒槌一个眼神,这是越好的,一旦有了危险,棒槌就会抢了朱慈煃上船走人,比力气,三个朱慈煃绑一起也挣不开棒槌这人形怪兽。
“王爷,您何必执意要迁徙扬州百姓呢?如此仓促的迁徙,路上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呢,这会让不少人平白恨您的。虽然有了这几十万百姓填充台湾,我们的实力会更进一步,可下官总觉得有些得不偿失,现在还不是您展现力量的时候啊。”
朱慈煃笑了笑:“就知道你是这个想法,这是马老爷子来的信,你看了就知道了。”
萧无拿起一看,当即也放心了,马士英在心中隐晦的说明了他愿意支持朱慈煃,这位对弘光皇帝也是失望透顶。他毕竟老了,自从上次受伤之后,身体一直不好,这信中言语之间,总有点安排后事的意思。
萧无也是奇怪:“殿下,马尚书这是?”
“怕是身体不行了,毕竟是上了年级的人。扬州一失,南京也是朝不保夕,马老爷子也看出来了,可他打算与南京朝廷共存亡了,这才安排自己的后世。这不,送来子孙七八个,我是一下多了一堆妻兄弟与叔叔辈的人物,还真麻烦。”
“那我们要不要行动?”
“当然,你立即安排可靠的人手,一旦南京危机,就是绑也要将马老爷子绑到福州来,我们需要他的影响力与号召力。这次我是亏大了,在朝廷的安排如何?”
萧无神秘的一笑:“这个您完全不用操心,也不必过问,下官自然会办的妥当。”
“我只是可惜了这五千好男儿,钱谦益这个王八蛋,抓住他一定将他千刀万剐了。为一己之私,他要害死多少人。”
萧无见朱慈煃一副咬牙切齿的样子,也是奇怪,王爷怎么知道满清人一定会在扬州屠城呢?至于钱谦益,想他死的话,派些死士去杀掉就是了,不过话说回来。王爷这是要拔掉复社这些蠹虫,单杀一个钱谦益又有什么用处?反正以后有的是机会慢慢收拾他们,目下最大的问题就是扬州。
不多算,扬州七、八十万人,只要能迁徙到台湾一半,这台湾的发展就指日可待了。不过接下来怕是勒勒裤腰带,紧张一、两年喽。
一百二十九章 扬州
“史阁部,下官敬重您的为人,您又何必拒绝的这么快呢?”
史可法却是恼怒:“杨承祖,你也是大明官员,官拜总兵。不但自己不顾廉耻,投效女真,还来劝本官,你是休想。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你走吧,本官不为难你。”
杨承祖却是笑呵呵的:“阁部,何必动气,眼下是什么局面您也知道,下官在兴平伯麾下之时,便是种种不公平的待遇。兴平伯可是有拥立之功的,可是死后得到了什么?朝廷不但不给追封,还打算分了兴平伯的属下。您谁江北督师,这些事情比下官更清楚,您说说,这样的朝廷凭什么要我们给他卖命?”
“胡说八道。高杰自持拥立有功,骄横跋扈,本官也时常提醒,可他就是不听。现下他已经身死,没有夺了他的兴平伯爵位已经是朝廷恩典了,你就不用说了。”
“阁部可要想清楚,此事不但关乎您的性命。您就算不替自己考虑,也要为扬州百姓考虑考虑,等大军杀入,鸡犬不留的时候,您后悔可就晚了。”
“哼,他们是大明之民,便会誓死抵抗满清人,你回去告诉多铎。要攻便来攻吧,本官携扬州百姓誓与扬州共存亡。”
杨承祖见史可法不为所动,也不在多说什么,反正该说的他都说了:“既然如此,阁部,翌日沙场之上见了。只是可怜了扬州的百姓,因你一人却要遭灭顶之灾,告辞。”
杨承祖走了以后,总兵刘肇基说到:“史大人,命令已经发出,可现在还没有援助到达,我们总要想个对策啊。”
史可法没有理会,只是问到:“今是什么日子了?”
“弘光三年四月二十一。”
“刘总兵你去布防吧,扬州切不可失。”说完之后,史可法转身去了后堂,把个刘肇基晾在了当场。旁边有人上来替史可法遮掩了几句,刘肇基也是无奈,这满清军队就驻扎在城外,可这扬州城中兵微将寡的,如何能抵挡住满清的大军?
清军已经围了扬州三天了,还没有发动进攻。刘肇基可清楚满清人不是没有能力打,或许是打着招降的主意吧。看目下的情势,罢了,死就死了,史可法一介文人还有这个胆色,自己更不能退缩了。可是满清十万大军,自己呢?人马不足一万,这援兵看样子也是别指望了,能守几日便守几日吧,总算对得起皇恩了。
“总兵大人,不好了,高岐凤并韩尚良带领所部人马出城投降去了。”
一听禀报,刘肇基大怒:“你们是死人啊,怎么不阻拦?”
“大人,不是我们不拦,是史大人让他们离开的。”
啥?刘肇基心都要碎了,我这里嫌兵少,愁的头都要白了。你史可法不让征调百姓助战就罢了,怎么还在这里动摇军心?怒气冲冲的问到:“到底怎么回事?”
待得亲兵禀报完,刘肇基才明白,原来是高岐凤打算劝史可法与他们一起投降,可史可法却很有骨气的告诉他们‘此地,吾死所也,公等何为,如欲富贵,请各自便。’高岐凤无奈,就和韩尚良带着人马出了扬州去投降了。史可法又传令不许为难,听之任之,怕阻止他们出城闹起内讧而不加阻止。
刘肇基也是叹气,这不是动摇军心吗?军法无情,现在到你这里成了儿戏,怎么让士兵作战啊?自己也是没辙了,嘴上却是哈哈大笑:“壮哉,阁部此言,深得吾心,公等若欲富贵,请各自便。”
听着自家大人拽文,那满脸的胡子的形象与这语气十分不搭调,可这些人都是刘肇基的心腹,自然是不能抛下刘肇基逃命的。见众人都不走,刘肇基笑的更是开心:“好,好,便让满清鞑子们看看,我大明的好男儿是何等的风骨。”
史可法在书房中,轻轻合上自己的写的遗书。他也清楚,扬州守不住了,他是必死的了。死了也好,不用整天被钱谦益他们操纵来操纵去的,这一世,为清名所累,未尽忠,未尽孝,便死在扬州,做这最后一件事情吧。
拿过手边钱谦益发给他的密函,放到蜡烛上,看着纸张烧成灰烬,连烧到他的手都没有发觉。自己担任江北两年了,可毫无建树,江北防线在满清大军之前,和泥捏的一样。自己又有什么面目回南京去?若在按照钱谦益的指示,放弃扬州,提兵入南京,那自己就真的连死都不安心了。
历史上史可法担任江北督师一年,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却是毫无作为。现在唯一的区别就是他多坐了江北督师这个位置一年的时间,其他的却什么也没有改变。当然这是史可法自己不知道的………………
忽然,城外传来阵阵炮声,史可法一惊,马上赶到城墙,可还没出门,就被告知,满清人调来红衣大炮,轰塌了一段城墙,现在已经杀入城中了。总兵刘肇基率领城中军队堵住了缺口,与满清人厮杀不休,目前情况不明。
史可法是很从容,有没有城墙的掩护,扬州城都守不住了,又有什么区别。他已抱必死之心,倒也没有什么惊惧的:“都别慌乱,所有人带上武器,随本官杀敌。”
这下人都愣住了,就以史阁部的武艺?还杀敌?送死还差不多,可史可法的行为( 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 http://www.xlawen.org/kan/3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