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8 部分阅读
,养足了精神。看看行事,杭州一出事,就该你们出面,我来监国了,至于名义,你来想。”
“是。”马士英的老眼之中,也闪出几丝精光。
一百五十三章 信心的来源
福州,讲武堂中,几个新入学的汉子丢下笔杆,开始发牢骚。
“头,为啥要搞这些啊。让咱读书写字,简直和要咱的命一样。”
“闭嘴,臭小子。老子求了多少关系才把你小子带过来。想着就是因为你小子脑袋灵活,帮衬哥哥一把,你要撂挑子,老子非扒了你的皮不可。”
“是,是。给头效力是应该的,不过这话说回来。不学这些难道就不会打仗了吗?头您好歹也是指挥上千人马的,就是放到官军里也是千总,怎么也要被发配到这里读书?”
“混蛋话,连郝将军都要学,老子就不用学了?小心让郝将军知道抽你小子。”
这话也震住了大家,郝摇旗,他们的总瓢把子啊,那仗打的海了去了,不是一样乖乖的黑着脸在讲武堂被训!
随着咔嗒咔嗒几声脚步声,一个教官推门而入:“发什么牢骚?想找死吗?一群废物,蠢货,在我眼中,你们就根本不配称为军人,有什么牢骚可发的?你们这些无能的白痴。”
虽然已经被教官骂习惯了,可这领头的实在丢不起这个面子了。才来了三天,就被骂了二十次以上。从穿衣服到吃饭的姿势,反正是什么地方都不对,这会他实在忍不住了:“奶奶的,老子已经很给你面子,要不是看在郝将军的份上,鬼才愿意受这个鸟气!告诉你,姓孟的,老子今天还不受这个鸟气了,有种的划下道来,皱一皱眉头老子不是带把的。”
咔嗒一声,教官的皮靴重重的踏在地上:“很好,刺头,我喜欢。”
被教官眼中那变态式的光芒刺的一哆嗦,可这汉子自然不能退缩,已经没有退路了:“少他奶奶的废话,想怎么着吧,老子今天还不信了,尸山血海都爬过来了!就凭你,有种砍了老子的头。”
“屁话,收拾你还用别人?咱们就先礼后兵。”
“是汉子就别墨迹,你想怎么着,说吧。”
“魏杰辰,立正。回答本教官的话,你入校前,手下有多少兵?”
三天的训练下,魏杰辰已经被练出条件反射了,当下一个立正,旋即反应过来,又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老子手上兵马过千。”
“具体。”
“呃…………”一下卡住了,他啥时候算过这个啊!憋红了脸也不知道具体数字:“奶奶的,搞那么清楚干什么?老子又不是军需官。”
“你手下有多少火器兵?多少骑兵?多少步兵?急行军一日能走多远?急行之后能不能立即投入战斗?”
魏杰辰当即被问了个目瞪口呆,骑兵?火器兵?老子要是有这配置,还会被你们收编?早拉山头自己干了。
这边教官的问题却是不停,一大堆问题问下来,让魏杰辰完全傻眼,根本就回答不上几个。最后这位教官才总结:“就你这样还带兵?自己手下有多少人、什么配置都不清楚,还打什么仗?地形图都不会看,地形不明确,能干什么?基层军官有多少都不知道,怎么可能有效的控制部队?还说不是废物,你不是废物是什么?”
“操,那里这么多废话。老子是提刀上战场砍人的,不是你孟白这样卖嘴皮子的王八蛋,有种就较量较量,老子砍死你。”
孟白眉头一皱,作为教官,不让他们心服口服是不行的:“好,你们都出去,关上门。”
谁也不敢偷看,只听里面乒乒乓乓的,有如两只怪兽搏斗一般。很快,孟白一边整理衣服一边满意的开门而去,整个一个刚从青楼出来满意的嘴脸。
“哥,你看这?”
“你猪头啊,明摆着的。头让人收拾了,都老实点,别多嘴,希望头没事。”
等大家进来一看,魏杰辰黑着两个眼圈站在那里如雕像一般。良久也没有说话,因为他这一辈子,已经全部输给了孟白孟教官…………
讲武堂在讲课,吉王府中,朱慈煃也在讲课。现在的讲武堂就是这样,朱慈煃给各位导师们讲个大概,然后这帮人回去总结,而后加上自己的知识在传授给大家。不是朱慈煃不想系统的教授,实在是因为他也是个半瓶子醋,战争和教科书是两码事,说到战阵经验,那些教员们随便一个都比他丰富。
“你,告诉我,训练一个骑兵弓箭手需要多长时间?”
“报告校长,至少三年。”
“很好,你,训练一个步枪兵需要多长时间?”
“三个月。”
“不错,你们都是玩过步枪的,应该都清楚。你,步枪的威力大还是弓箭的威力大?”
“校长问的是新式步枪还是老式火统?”
“废话,自然是新式步枪。”
“报告校长,新式步枪,射速比弓箭快,射程比弓箭远。只要有足够的子弹,可以持续作战,弓箭手根本做不到这一点。”
朱慈煃点点头,随着他的手指,他问出一个个问题,最后才说到:“大家可以很明晰的理解,在步枪出现后,战争形态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所以才需要你们去教授将领们这些,而后由这些将领带领的军队,才是长胜之军,明白了嘛?”
“明白。”
“好,你来回答,培养一个合格的士兵需要多长时间?”
“至少一年。”
“你,一个合格的士兵应该具备什么?”
“足够的军事训练、完备的思想教育、严正的军容军纪、无条件服从长官命令、忠于民族、忠于校长、不怕苦、不怕死、随时准备献出生命。”
朱慈煃点头,不是他想搞个人崇拜,是因为他必须掌握住武力。现在天下已经乱了,没有足够的军队做后盾,那是啥都干不成。可军队可是双刃剑,要是控制不好,也可能伤到自己,那就完蛋了,所以军队的控制,必须作为重点中的重点来抓。
“很好,一定要将这些思想传达下去。这些军官受过教育之后,他们将指挥整编过后的军队,都是栋梁之才。我知道你们都想带兵打仗,建功立业,但是你们在现在的位置上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培养出千千万万的将领驰骋沙场,你们有怨言吗?”
“没有。”整齐的回答,干脆而有力。
“很好,回去吧,本藩自不会亏待你们。”
教授这些人用不了朱慈煃太多的时间,他只是指出方向,具体的有专门的人来干。他更重要的统揽全局,面对大量的公文,朱慈煃也只有咬牙处理,徐艺涛的一份公文却带给朱慈煃惊喜。
看完手中的报告,朱慈煃摇摇头,还是不行,虽然不断的研究,但是步枪的造价还是太高了,大规模列装依然比较困难。不过还好,总算是有些成果了,以目前的成本,装备个三五千人的队伍还是没有多少问题的。三五千步枪,嘿嘿,足够了,这可算是个比较大的惊喜了,不管是对于自己还是对于敌人。而这些人马,也将成为决战的主力,也是自己信心的来源。
第一章 杭州陷落
杭州方国安军营之中,方国安脸色和死人一样可怕,他的侄儿方元科也是破口大骂:“陈洪范这贼子,小人,奸佞,居然唆使王爷投降,简直是混蛋,叔叔,您下令吧,我这就带兵去将这混蛋砍成肉浆。”
方国安却还是一副灰败的面孔:“元科,不要冲动。你就是砍死他又有什么用?”
“叔叔,不能便宜了这些混蛋。我们从南京一路赶来杭州为什么?还不就是打算拥立潞王,保大明江山么。可现在…………”
“唉……,你还是不明白啊。若是潞王自己不打算降清,就是有几百个陈洪范也无济于事;若是潞王自己想投降,那就是没有陈洪范,结果还是一样的。”
“真窝囊。”方元科一阵气馁,随后问起:“叔叔,那我们怎么办?我们还有近万兄弟呢,都是有心与满清人一战的。实在不行,咱们…………兵谏吧。”
“胡说。”方国安瞪了侄子一眼,要是能兵谏,自己早就动手了。可那行吗?别人或许可以做的出来,可他不行。他是臣,不能对君无礼:“别说了,我们违抗潞王的命令已经很过分了,不能在过分了,我们就在杭州与满清人决一死战,你怕么?”
“怕个鸟蛋,他女真人又没有三头六臂,别人怕,咱不怕。”
“好,通告各营,明日,我们便与女真人先锋决一死战。”
第二日出战,方国安还是很有信心一挫满清人先锋锐气。敌人不过三千,他有一万兵力。敌人劳师远征,他以逸待劳。就算女真兵勇悍,却颇有一战之势。
随着太阳升起,天气越发的热了,对峙的双方却是谁也没有动。女真兵是镶白旗的三千精骑,在阿尔津的带领下,这一路可算是所向披靡。到了杭州城下,却有使者来告知,有一支军队不听潞王命令投降,执意抵抗。阿尔津也是直冷笑,好的很,我的帽子才是二等甲喇章京,杀了这些人,又是一份功劳。
这江南的鬼天气,还真是热,仔细看着对方的军阵。阿尔津也没有急着下令进攻,虽然满清的勇士们无坚不摧,但是他也不能贸然行动,对方好歹也是一万人马,是他的三倍有余,虽然不成什么祸患,他还是要看看再说。
方国安本来还想埋伏一下,可却得到消息,自己这边的情报已经彻底的被卖了,连布防情况,人数多少,对面的敌人知道的一清二楚。这让方国安无奈,只有堂堂正正的一决胜负了。就算能打赢,这损失也小不了,对方是骑兵,自己这边全是步兵,别看占据了人数优势,可实际战斗力却是难说的很。
而对方布阵严密,也是能征善战之人啊。阿尔津,是个要小心应对的对手啊,满清的骑兵,不能小觑。现在还不到时候,等到正午,最热的时候,才是他发动进攻的时候。满清人不奈江南炎热,这是他们的弱点,要是不善加利用,那不是太可惜了?
就在双方对峙之时,忽然杭州湧金门大开,一队打着潞王旗号的人马出现了。方国安心中一动,莫不是潞王准备与满清一战,出城给自己助战来了?可看清领头之人,方国安的心顿时凉了一半,陈洪范,那就不可能是来助战的,甚至剿灭自己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再看这支队伍,方国安自己都不知道心头是什么滋味了。
这支人马携带的,不是兵器,而是酒肉。这潞王居然在这个时刻搬出酒肉,一副犒劳军队的样子,犒劳谁?难道是违逆他命令的自己?是陈洪范带头那就根本不可能。完了,完了,这一手是对士气上的绝对打击。这些士兵们为谁打仗?不就是为朝廷打仗么!可这潞王却搞出一副犒劳军队的架势,犒劳的还是敌人的军队,这让士兵们如何有信心去厮杀?又为什么厮杀?
心头五味杂陈的方国安眼睁睁的看着陈洪范带着那几百号人拉着车跑进了满清军的大营,眼前一黑,好险掉下马来。幸好一边方元科眼疾手快,扶助了他,要不然他真坠马,那这仗也不用打了。
事到如今,还打什么打?方国安一口血到了嘴边,却被他硬生生的咽回去,困难的说到:“退兵。”
方元科眼珠子都红了,可他也知道,潞王这一出,将士们那里还有士气打仗,能站在这里就不错了。急忙传令收兵,这个时候满清人不干了,阿尔津令旗一挥,三千铁骑发动了冲锋。一场厮杀,明军大败,方元科有心与满清军厮杀,可放心不下吐血的叔叔,只有护着已经昏迷的方国安杀出重围。
总算老天保佑,满清人追杀一阵也就退去,损失了不少兵马。方元科暴吼连连,气的要死,却是没有什么办法。何其何从?叔叔昏迷,他必须要出来决断了。
“诸位皆是家叔心腹,可否听本将一言?”
“少将军,您就下令吧,我等无有不从。”
“好,收拢败兵,连夜赶路,我们东渡钱塘。我就不信,满清人的马蹄子能在水上跑。”以后呢?还是先保住这点力量吧。以后的事情,等叔叔醒来后在说吧。
方国安战败,潞王投降,满清人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杭州。江南彻底的被满清人占领了,消息传开,天下哗然。多铎驻扎南京,南下清军统帅固山贝子博洛趁势派出使者招降浙东各州府与避居在此的明室藩王。萧山的周王、会稽的惠王、钱塘的崇王、临海的鲁王都接到了满清人的礼物与劝降书。
因为潞王朱常淓的投降,使得很多藩王都投降了。他们要什么没什么,不投降怎么办?连潞王都投降了,他们还蹦达什么?当下浙东地区除了在临海的鲁王没有动作之外,其他的藩王都投降了。
随后,多铎坐镇南京,更是大撒招降书,各地地方官都有接到。更有两份两份很重量级别的招降书,派遣陈洪范、张秉真亲自送出,目标是广西梧州与福建福州。桂王朱由榔,是剩余藩王之中最有声望的人物。吉王朱慈煃,却是最有势力的藩王。
而福建与广西,都在满清目前的势力范围之外,一旦这两个人投降,那么天下基本就安定了。多铎的如意算盘打的不错,可惜他也知道,没有足够的压力,这两位主怕是不会投降。广西也就罢了,两广地区太遥远,可福建却近在眼前。
固山贝子博洛带领的七万大军驻扎在杭州,一副继续南下的样子,算是对吉王的一股压力。
看着陈洪范献上来的劝降书,一大堆不知所谓的东西。冷冷的看着陈洪范在那里口若悬河,大吹满清军有多么勇猛,抵抗有如螳臂当车,而投降有什么样的好待遇云云。
朱慈煃忽然觉得很可笑,看着眼前这个小丑一样的家伙,这是你自找的,哼。
第二章 ‘被逼的…………’
陈洪范一副洋洋得意的在说话,好似他是胜利者给予怜悯一般。一堂的文武个个脸色都非常的不好看,陈洪范却是一点也不在意,有满清大军给他撑腰,他怕什么?
“够了。”朱慈煃平静了制止了陈洪范的话:“若是劝降本藩,你能得到什么好处?”
“殿下这是何意?”
朱慈煃缓缓的站起身来:“只是随意问问,看你的主子会给你什么样的肉骨头做赏赐。”
“士可杀不可辱,殿下请自重,不要侮了您的身份。”
看陈洪范一副大义凌然的样子,朱慈煃哈哈大笑,实在是太可笑。一边笑一边拿去劝降的书信慢慢撕碎:“本来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可你只是投靠满清的一条狗,根本不配使者两个字。既然你说士可杀不可辱,那么本藩也不为难你,不侮辱你,来人,将他押下去,来日斩了他的狗头祭旗。”
早有恼怒的不行的侍卫按捺不住,得到王爷的命令,立即有人以闪电一般的速度扑上来将陈洪范摁倒。快的陈洪范都不及反应,都被拖着走出数步才开口求饶。可惜他的求饶声被自动忽略了,最后被直接打晕了拖走。
朱慈煃吩咐了一句:“告诉下面的小崽子,随意他们折腾,但是要留口气,祭旗之时这脑袋还有用。”
看着集中起来的文武,朱慈煃问到:“知道为什么今天将你们召集的这么齐全吗?可不是因为满清人来劝降。这东西连个屁都不如,今日召集你们来,是有重要的事情商量。”
这话一出,下面的人都明白,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嘿嘿…………俗话说的好啊,蛇无头不行,鸟无头不飞。要不是为这件事情。马士英、林欲揖、萧无、刘国轩、陈永华、郝摇旗、黄得功、谢云沛、陈子壮、徐艺涛、这些那一个不是忙的昏天黑地之人,会这么有闲暇的聚集一堂?
当即由马士英、林欲揖领头,一众人开始请求吉王监国,克服大明。朱慈煃急忙推辞,心中对于导演这一出的马士英却是暗暗骂了个狗血淋头。本来就是你情我愿的事情,非要自己装的很不情愿,甚至要大发雷霆。但是大家依然会‘以江山为重’,继续请求,直到三次以后,自己才能显得很无奈,才‘被迫’答应就任监国。
心中虽然不耐,可面子上却也只有演下去,毕竟这是时代特色,朱慈煃也不会为这点屁事折腾。
十日之后,经由大家的‘一再请求’,朱慈煃才‘被迫’就任监国,发出诏书,通晓各地。而大海之上,完成整编的军队正源源不断的开向福州。
“连长,你说咱们这是干什么啊?从福建被送到台湾,又从台湾被送回福建,搞什么啊。”
“嘿嘿。这你就不懂了吧。”被问的小眼睛就地坐在甲板上:“来,哥哥给你讲讲是为啥。”
一听这小眼睛要说话,附近的几个士兵都凑了上来。这个连长是整编的时候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换军官对于他们来说可不是小事情,不过两个月的相处下来,这个小眼睛连长却带给了他们很好的感觉。这个连长以往可相当与百户了,管着一百来号人呢,这官不小了,可这个连长却很亲切,比那个臭屁班长好相处多了,不过手上管十个兵就一副牛气哄哄的样子…………
“来,大家都坐下,你问为什么把我们拉来拉去的。还不是为了整编,为了让大家熟悉自己的战友、兄弟,要知道,到了战场上,最值得信任的,除了手中的武器,就是这些背靠背的战友了。以往大家作战,是不是冲锋一哄而上,撤退一哄而散?”
见大家点头:“是啊,以往我们当兵,那都是随大流,大家往那里走,我们也往那里走。可这样是不对的,现在有了班长、排长、连长、营长等等军官,这样才让我们更有纪律性,不再随大流。随大流的坏处想必大家都知道,一旦撤退,没人殿后,都不知道自己该往那里跑,以往那些军官只顾自己的亲兵,大家的性命有几个关心的?”
众人默然,可不就是这样:“你们也别仇视你们的班长,别看他们操练你们操练的狠,那也是为你们好。在完成整编后,你们只听从直属班长的命令,他们会带着你们去作战,他也会帮助你们夺取胜利,夺取军功。”
“连长,那你为什么不直接指挥我们啊?大家都比较相信你。”
“嘿嘿,你这话让你们班长听到又要收拾你了。我不直接下达命令给你们,是因为我的权力是命令班长,班长自然会将命令下达给你们。毕竟现在基层军官缺乏,这听鼓角看旗帜有好就足够了,反正我一嗓子,百十号人都听的到不是。可我的命令是传达给班长,剩下的怎么办,自然是你们班长的事情。”
“那不是麻烦嘛。”
“麻烦?小子,一百多号人,在混乱的战场上我那里照顾的过来?可你们的班长就不一样了,你看看各个班的配置,火统手三名、长枪兵两名、刀盾兵三名、强弩手两名,十个人啊。这么说吧,这人就好像指头,只有攥紧了指头成了拳头,打人才痛。而指挥你们攥成拳头的就是你们的班长,让我来,我可忙不过来,嘿嘿。”
大家看这小眼睛班长那挥舞的拳头,都是若有所思,这些概念以往是听班长讲过的,只是没有眼前这位讲的这么透彻罢了。有人又提问了:“连长,班长为啥总训练队列啊?没劲死了。”
“臭小子,还怕苦?我们的主要敌人是满清,满清骑兵多,而我们的骑兵太少了,不得不以步兵对抗骑兵。步兵想对抗骑兵没有严整坚固的队列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可作为战士,总不能一直站在原地和骑兵作战吧!你们想想,以前列阵的时候倒是整齐,可一旦移动,那没多久就乱了。走十步一整队,这样能保持完整阵形就是精锐之军了,按照这个标准,你们可都是精锐中的精锐了。在严整的阵形下,想想敌人,不管是骑兵还是步兵,嘿嘿…………”
“连长,听说满清人个个杀人不眨眼,吃人肉,喝人血。骑射功夫又厉害,一箭都能射穿十几个人,我们要和他们作战吗?”
这小眼睛连长眼睛难得的瞪大了:“放屁,你这臭小子从那听说的?你说的那是女真蛮子吗?你说的那是车弩,不是人。我在辽东的时候,和满清人干了很多年,满清人的骑射本领确实不低,可你们手中的家伙是干什么的?新式火统的射程比他们的弓箭毫不逊色,弩的精准度要比他们的弓箭强,玩对射,他们可不是对手。”
“连长,说了半天,你还没说我们会福州去干什么呢?”
“嘿嘿,被你们这些臭小子打岔弄得,说正事。我们回福州,其实是参加吉王就任监国的第一场阅兵,以后嘛,我也不知道,大概要满清人打仗了。”
一听打仗,这些被操练的苦不堪言的士兵顿时嗷嗷叫,终于可以建功立业了。看着这些士兵,小眼睛连长的眼睛几乎眯到了一起,不知道多少战士能活到最后!
第三章 纷乱
随着江南被满清平定,多尔衮与满清的大佬们错误的估计了形势。认为大顺、大明皆被击破败亡,天下大定指日可待,于是退出‘剃发易服令’,可这个政策却引起了相当恐怖的后遗症。
江南、江阴、皖南、陕西、山西、山东等等,到处都爆发了叛乱,只是因为‘剃发易服令’。对于换一个统治者,只要不触及百姓的根本利益,倒还不会受到百姓激烈反弹。可‘剃发易服令’一出,乐子可大了。
从士绅官员阶级来说,正值新旧两朝交替之际,投降的前明官员们各种心思都有。有一些无可奈何的奉令剃发,不管是企图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还是另有用心或是无奈,这部分人成了大家唾弃的对象;少部分人为护发而自裁,保持自己的名节,虽然有些晚了,可也算不错了;而不少人也选择了奋起反抗,即便不忠诚了明朝廷,总是要忠诚于祖宗法度的。
而江南地区反抗最为激烈就是浙东,浙东地区本就民风彪悍,因为‘剃发易服令’,本就不稳的局面一下失控了。1646年九月初九,余姚在原明九江道俭事孙嘉绩的领导下起义。初十,绍兴郑遵谦起兵反清。十二日,宁波又爆发林时对领导的起义,他说服了驻扎在定海的防倭总兵王之仁,有了军队支持,声势一下大涨。
同时,方国安带领从杭州退下来的七千余明军构成了坚实的后盾,在会合了王之仁的兵马之后,浙东地区为之震撼,处处可见造反的痕迹,慈溪县冯元骝、石蒲参将张名振等皆带兵来会合。随即,定海、奉化、象山、慈豫等县官绅皆表示愿意提供义军粮饷,并招募义军。
而原明南京勋臣张国维以及宋之普、陈函辉等一干官员的加入也使得浙东起义在名望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张国维等人以很‘深远’的眼光看出,浙东起义想要成大气候,必须有足够的政治宣传力,退出一位藩王监国,不但是对起义有好处,对他们这些人自然也是好处多多。
而此时在浙东的明室藩王,就剩下鲁王朱以海了。本来按照血统与资历来说,朱以海根本不具备监国的条件,可这个时候,他在浙东地区唯一的藩王身份却让人没有了其他的选择。
九月十八,张国维等人劝进,朱以海不受;十八日到二十八,诸人数请,朱以海才在绍兴就任监国。
而三十日,吉王朱慈煃在福州由马士英等老臣拥立监国的消息传到绍兴,张国维等人顿时傻眼了………………
此时的张国维,已经从一个勋臣变成东阁大学士,这时候一群人都找他讨主意了。所为天无二日、民无二主,现在可好,人家吉王在九月二十日监国,并昭告天下,可因为道路不畅的关系,九月三十日他们才在绍兴收到消息,这下可是进退不得了。
“张大人,您倒是说句话啊,我们到底该如何?”
“诸位以为呢?”
见张国维将皮球踢了回来,宋之普犹豫的说到:“要不咱们劝鲁王退位归藩?毕竟比起吉王,鲁王这里…………唉……”
是啊,比起吉王,鲁王确实不足称道。吉王有钱、有兵、有粮、又有马士英、林欲揖等一干声望巨大的老臣拥立。除开年级太轻外,从任何角度上看,都比鲁王合适。但是大家能放弃现在的位置吗?很多人不过是勋臣、县级官员,拥立了鲁王监国之后,大学士、尚书、侍郎啊,这升迁速度,谁放的下?
一旦鲁王退位归藩,他们又成了原先的那样了。简直是天差地别啊,先不说这浙东的起义如何,就地位上而言,谁不想拼搏一下,要不一辈子也升不到现在的地位啊。
大家讨论了一阵,最后由户部尚书李向春总结,目前浙东地区形势严峻,还需要鲁王的声望来号召大家和满清进行不屈不挠的对抗,所以,鲁王监国是必须的,至于天下两位监国的事情嘛,容后在议,先面对共同的敌人,满清人是正理。
他的言论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拥戴,对抗满清,名正言顺。至于鲁王退位归藩,那个容后吧,容后多长时间呢,天知道。其实鲁王是个什么货色,大家心中都有数,可又没有办法,目下就这样吧。
朱慈煃看着鲁王监国发往各地的诏书,差点哈哈大笑。还真是迅速啊,要不是自己筹划了很久,怕是又落后了,不过这鲁王监国,实在又是一场笑话。且不说鲁王有没有足够的声望,浙江地区的满清军是木头吗?就目前的情报来看,鲁王旗帜下有战斗力的军队不过方国安、王之仁部一万余人,其他的民团义军倒也不少,可这些人不是正规军啊。
其实浙东地区还是很有前途的,反抗满清的呼声在这里得到了广泛的回应。可称的上民心可用四个字了,而江南历来富庶,只要举措得当,还是大有可为的,更不要说自己在福建已经做好了相当的准备。
“王爷,这个月来,赣南、湖南、四川、贵州各地皆发出回应,愿意尊奉王爷就任监国。就是说不好有多少是真心的,有多少是另有心思的。而两广丁魁楚有些态度暧昧。”
朱慈煃摆手:“无所谓,这些人里就是一个真心拥戴都没有也没有关系,从一开始,我们就没有计算他们的力量。满清不足畏惧,麻烦的还是这些人,尤其是两广,那可是我们背后的刀。你们军法处不可放松这些地方的工作,继续分化收买,不得放松。”
谢云沛依然是一副凶狠的模样,这两年的工作,让他更心狠手辣了:“王爷,什么时候动手?我们潜伏的人遭到了不少的清算,在这样下去,损失太大了。”
朱慈煃也是叹气:“不要怕牺牲,有句话说的好‘不要怕打烂了坛坛罐罐,打烂了我们在建。’现在的江南,打烂了我们在建,要打仗就会死人,你什么慈悲起来了?”
“不是小人慈悲心,实在是怕影响了王爷下一步的战略,毕竟这些潜伏在满清投降军的人,您是要有大作用的啊。”
“不用怕,很快就是发动的时候了。”
自己的军队还有三分之一没有整编,这样的军队拉上战场,怕是会拖后退。不过就目前整编完毕的二十个师六万余人,虽然都是老式装备,可应付南下的满清军足够了,满清别看有十几万大军,可满八旗的人不过三、四万,其他的都是收编的绿营、汉八旗、蒙八旗的。自己麾下六万陆军,五万海军,哼哼,让你们葬身江南。
第四章 吉、鲁对立
十月中旬,朱慈煃派出刘中藻为使者,前往绍兴颁诏,宣布两家无分彼此,鲁王监国所委任的大臣可以到福州朝廷中担任同样的官职。这一手釜底抽薪,是马士英的主意,以他的言论,虽然这样权力有所分散,且官员难免有些良莠不齐。不过如此一来,吉王正统地位的确立就板上钉钉了,同时也是向天下宣布,他朱慈煃的目标是恢复大明,而不是单纯的称帝。
这一下在绍兴掀起了轩然大波,同意和反对的人各占一半,争论不休。大学士朱大典、督师方国安等人认为应该承认吉王的正统性,接受福州的册封,归于吉王统合,在驱逐满清。朱大典有言:“大敌当前,而同姓相争,岂能成中兴之业?即权宜称皇太侄以报命,未为不可;若我附,则大号非吉藩所能夺也。”
可是以大学士张国维、大将王之仁、国舅张国俊等人却是坚决反对。张国维特别上表:“国当大变,凡为高皇帝子孙,皆当同心戮力,共图兴复。成功之后,入关者王,此时未可言上下也,且监国当人心涣散之日,鸩集为劳,一旦南拜正朔,悔莫可追。”
张国维的上表很得鲁王朱以海的心思,大明对于藩王的防范太严了。这好不容易时势到了,自己做了监国,下一步就是登基了。这在以前,根本就是梦想,现在让他退位归藩,还不如一刀杀了他…………
吉王朱慈煃他也清楚,不错,他确实比自己强大,可那又如何?同是太祖子孙,为何我便没有机会?现在既然有人迎自己监国,想我退位,那是别想了。难道就你会拉拢人,我不会不成?
方国安军营之中,方国安却在和朱大典密谋。
“延之兄,鲁王殿下那边也派出了人,我们该如何自处啊。”
“噢,方将军这么急着邀我来,是得到什么消息了?”
“鲁王殿下那边已经派出了人,据说是去游说林欲揖、刘国轩等人,妄图以高官厚禄引诱他们。”
“糊涂…………殿下这是自己招祸啊。定然是张国俊这干小人作祟。那些人个个是人精,又都是吉王旧部,那里是那么好收买的。再说,鲁王殿下有什么比吉王强的地方?不论从财富到兵源,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外面很多地方都承认了吉王的政权,可有多少承认鲁王的?人心所向啊,殿下怎么这般执迷不悟啊。还好你消息灵,我们是要准备一下了。”
“话是这么说,可我们能做什么?总不好做些过分的事情。王之仁此人不可小看,他手下士兵也不少,新近招募的士兵都归他统带了,万一翻脸,这小子可不是省油的灯。”
“唉…………也是人各有志,他们从中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官职,倒也不怪他们。他们只是不相信吉王的诏书而已,也难怪,鲁王这里册封了多少高官,这么多人呢,吉王怎么可能全部委以原职,就是给原职,怕也和南京一样,是勋臣,并无权力。”
“延之兄,别说他们了。我们该如何办?”
“方将军的为难,我也清楚,你本就是浙江人,让你带兵去福建,确实也有些为难。不过你真的贪恋权势么?”
“我若贪恋权势,杭州之时就胁迫潞王了。还会有杭州之耻?其实我为难的倒不是去不去福建,而是鲁王的心思。”
“还有什么消息,你一次说清啊。”
“是这样,鲁王根本不懂军事。只看现在好似有了数万兵力,想跨国钱塘江,夺取杭州,进而夺回南京,以期在声望上高出吉王,使得天下迎他为正统。”
朱大典却是愣住了,满清大军还在呢,主力虽然在南京,可这些都是老兵。怎么可能是新近招募的这几万农夫能打败的?鲁王这是疯了不成,这样的主意也想的出来。现在这些义军才成军多长时间?别说训练,许多人连武器盔甲都配备不齐全。打仗,鲁王政权现在又那里有足够的财力来应付战争,这根本就是做梦,是拿将士们的生命去送死。
“消息可靠吗?”
“不可靠我也就不用这么烦恼了。延之兄长,你说我们该如何?”
“既然如此。”朱大典脸色一片灰败:“你是兵家,你说以现在军队去攻打满清,有几成胜算?”
方国安转了几圈才说到:“若只打杭州,有三成胜算;北上南京,与送死无异。”
“果然如此,那我们就等。你去联系军中各部将领,我在朝堂之上力争,一定要延缓出兵之事。不能让这些大好男儿送死啊,他们跟着我们起兵,若让他们去送死,于心何忍啊。”
“延之兄此言有理,鲁王殿下其实没有什么大主意。最可恨的是张国俊,这些主意大部分都是他出的。”
“他这么丧心病狂?只一个国舅的位置,居然让他疯了,看来此人野心不小,你我皆需提防。”
方国安送走了朱大典,眼珠转了几转,修书一封,叫来一名心腹,叮嘱了一阵。不一刻,一匹快马驰出,直奔福州而去。
对于鲁王朱以海的反应,福州这边也是没有指望他们会同意的。以马士英的老辣,怎么会看不出鲁王不甘心。这次派人宣召,不过是给鲁王出个难题,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 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 http://www.xlawen.org/kan/3612/ )
“是。”马士英的老眼之中,也闪出几丝精光。
一百五十三章 信心的来源
福州,讲武堂中,几个新入学的汉子丢下笔杆,开始发牢骚。
“头,为啥要搞这些啊。让咱读书写字,简直和要咱的命一样。”
“闭嘴,臭小子。老子求了多少关系才把你小子带过来。想着就是因为你小子脑袋灵活,帮衬哥哥一把,你要撂挑子,老子非扒了你的皮不可。”
“是,是。给头效力是应该的,不过这话说回来。不学这些难道就不会打仗了吗?头您好歹也是指挥上千人马的,就是放到官军里也是千总,怎么也要被发配到这里读书?”
“混蛋话,连郝将军都要学,老子就不用学了?小心让郝将军知道抽你小子。”
这话也震住了大家,郝摇旗,他们的总瓢把子啊,那仗打的海了去了,不是一样乖乖的黑着脸在讲武堂被训!
随着咔嗒咔嗒几声脚步声,一个教官推门而入:“发什么牢骚?想找死吗?一群废物,蠢货,在我眼中,你们就根本不配称为军人,有什么牢骚可发的?你们这些无能的白痴。”
虽然已经被教官骂习惯了,可这领头的实在丢不起这个面子了。才来了三天,就被骂了二十次以上。从穿衣服到吃饭的姿势,反正是什么地方都不对,这会他实在忍不住了:“奶奶的,老子已经很给你面子,要不是看在郝将军的份上,鬼才愿意受这个鸟气!告诉你,姓孟的,老子今天还不受这个鸟气了,有种的划下道来,皱一皱眉头老子不是带把的。”
咔嗒一声,教官的皮靴重重的踏在地上:“很好,刺头,我喜欢。”
被教官眼中那变态式的光芒刺的一哆嗦,可这汉子自然不能退缩,已经没有退路了:“少他奶奶的废话,想怎么着吧,老子今天还不信了,尸山血海都爬过来了!就凭你,有种砍了老子的头。”
“屁话,收拾你还用别人?咱们就先礼后兵。”
“是汉子就别墨迹,你想怎么着,说吧。”
“魏杰辰,立正。回答本教官的话,你入校前,手下有多少兵?”
三天的训练下,魏杰辰已经被练出条件反射了,当下一个立正,旋即反应过来,又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老子手上兵马过千。”
“具体。”
“呃…………”一下卡住了,他啥时候算过这个啊!憋红了脸也不知道具体数字:“奶奶的,搞那么清楚干什么?老子又不是军需官。”
“你手下有多少火器兵?多少骑兵?多少步兵?急行军一日能走多远?急行之后能不能立即投入战斗?”
魏杰辰当即被问了个目瞪口呆,骑兵?火器兵?老子要是有这配置,还会被你们收编?早拉山头自己干了。
这边教官的问题却是不停,一大堆问题问下来,让魏杰辰完全傻眼,根本就回答不上几个。最后这位教官才总结:“就你这样还带兵?自己手下有多少人、什么配置都不清楚,还打什么仗?地形图都不会看,地形不明确,能干什么?基层军官有多少都不知道,怎么可能有效的控制部队?还说不是废物,你不是废物是什么?”
“操,那里这么多废话。老子是提刀上战场砍人的,不是你孟白这样卖嘴皮子的王八蛋,有种就较量较量,老子砍死你。”
孟白眉头一皱,作为教官,不让他们心服口服是不行的:“好,你们都出去,关上门。”
谁也不敢偷看,只听里面乒乒乓乓的,有如两只怪兽搏斗一般。很快,孟白一边整理衣服一边满意的开门而去,整个一个刚从青楼出来满意的嘴脸。
“哥,你看这?”
“你猪头啊,明摆着的。头让人收拾了,都老实点,别多嘴,希望头没事。”
等大家进来一看,魏杰辰黑着两个眼圈站在那里如雕像一般。良久也没有说话,因为他这一辈子,已经全部输给了孟白孟教官…………
讲武堂在讲课,吉王府中,朱慈煃也在讲课。现在的讲武堂就是这样,朱慈煃给各位导师们讲个大概,然后这帮人回去总结,而后加上自己的知识在传授给大家。不是朱慈煃不想系统的教授,实在是因为他也是个半瓶子醋,战争和教科书是两码事,说到战阵经验,那些教员们随便一个都比他丰富。
“你,告诉我,训练一个骑兵弓箭手需要多长时间?”
“报告校长,至少三年。”
“很好,你,训练一个步枪兵需要多长时间?”
“三个月。”
“不错,你们都是玩过步枪的,应该都清楚。你,步枪的威力大还是弓箭的威力大?”
“校长问的是新式步枪还是老式火统?”
“废话,自然是新式步枪。”
“报告校长,新式步枪,射速比弓箭快,射程比弓箭远。只要有足够的子弹,可以持续作战,弓箭手根本做不到这一点。”
朱慈煃点点头,随着他的手指,他问出一个个问题,最后才说到:“大家可以很明晰的理解,在步枪出现后,战争形态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所以才需要你们去教授将领们这些,而后由这些将领带领的军队,才是长胜之军,明白了嘛?”
“明白。”
“好,你来回答,培养一个合格的士兵需要多长时间?”
“至少一年。”
“你,一个合格的士兵应该具备什么?”
“足够的军事训练、完备的思想教育、严正的军容军纪、无条件服从长官命令、忠于民族、忠于校长、不怕苦、不怕死、随时准备献出生命。”
朱慈煃点头,不是他想搞个人崇拜,是因为他必须掌握住武力。现在天下已经乱了,没有足够的军队做后盾,那是啥都干不成。可军队可是双刃剑,要是控制不好,也可能伤到自己,那就完蛋了,所以军队的控制,必须作为重点中的重点来抓。
“很好,一定要将这些思想传达下去。这些军官受过教育之后,他们将指挥整编过后的军队,都是栋梁之才。我知道你们都想带兵打仗,建功立业,但是你们在现在的位置上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培养出千千万万的将领驰骋沙场,你们有怨言吗?”
“没有。”整齐的回答,干脆而有力。
“很好,回去吧,本藩自不会亏待你们。”
教授这些人用不了朱慈煃太多的时间,他只是指出方向,具体的有专门的人来干。他更重要的统揽全局,面对大量的公文,朱慈煃也只有咬牙处理,徐艺涛的一份公文却带给朱慈煃惊喜。
看完手中的报告,朱慈煃摇摇头,还是不行,虽然不断的研究,但是步枪的造价还是太高了,大规模列装依然比较困难。不过还好,总算是有些成果了,以目前的成本,装备个三五千人的队伍还是没有多少问题的。三五千步枪,嘿嘿,足够了,这可算是个比较大的惊喜了,不管是对于自己还是对于敌人。而这些人马,也将成为决战的主力,也是自己信心的来源。
第一章 杭州陷落
杭州方国安军营之中,方国安脸色和死人一样可怕,他的侄儿方元科也是破口大骂:“陈洪范这贼子,小人,奸佞,居然唆使王爷投降,简直是混蛋,叔叔,您下令吧,我这就带兵去将这混蛋砍成肉浆。”
方国安却还是一副灰败的面孔:“元科,不要冲动。你就是砍死他又有什么用?”
“叔叔,不能便宜了这些混蛋。我们从南京一路赶来杭州为什么?还不就是打算拥立潞王,保大明江山么。可现在…………”
“唉……,你还是不明白啊。若是潞王自己不打算降清,就是有几百个陈洪范也无济于事;若是潞王自己想投降,那就是没有陈洪范,结果还是一样的。”
“真窝囊。”方元科一阵气馁,随后问起:“叔叔,那我们怎么办?我们还有近万兄弟呢,都是有心与满清人一战的。实在不行,咱们…………兵谏吧。”
“胡说。”方国安瞪了侄子一眼,要是能兵谏,自己早就动手了。可那行吗?别人或许可以做的出来,可他不行。他是臣,不能对君无礼:“别说了,我们违抗潞王的命令已经很过分了,不能在过分了,我们就在杭州与满清人决一死战,你怕么?”
“怕个鸟蛋,他女真人又没有三头六臂,别人怕,咱不怕。”
“好,通告各营,明日,我们便与女真人先锋决一死战。”
第二日出战,方国安还是很有信心一挫满清人先锋锐气。敌人不过三千,他有一万兵力。敌人劳师远征,他以逸待劳。就算女真兵勇悍,却颇有一战之势。
随着太阳升起,天气越发的热了,对峙的双方却是谁也没有动。女真兵是镶白旗的三千精骑,在阿尔津的带领下,这一路可算是所向披靡。到了杭州城下,却有使者来告知,有一支军队不听潞王命令投降,执意抵抗。阿尔津也是直冷笑,好的很,我的帽子才是二等甲喇章京,杀了这些人,又是一份功劳。
这江南的鬼天气,还真是热,仔细看着对方的军阵。阿尔津也没有急着下令进攻,虽然满清的勇士们无坚不摧,但是他也不能贸然行动,对方好歹也是一万人马,是他的三倍有余,虽然不成什么祸患,他还是要看看再说。
方国安本来还想埋伏一下,可却得到消息,自己这边的情报已经彻底的被卖了,连布防情况,人数多少,对面的敌人知道的一清二楚。这让方国安无奈,只有堂堂正正的一决胜负了。就算能打赢,这损失也小不了,对方是骑兵,自己这边全是步兵,别看占据了人数优势,可实际战斗力却是难说的很。
而对方布阵严密,也是能征善战之人啊。阿尔津,是个要小心应对的对手啊,满清的骑兵,不能小觑。现在还不到时候,等到正午,最热的时候,才是他发动进攻的时候。满清人不奈江南炎热,这是他们的弱点,要是不善加利用,那不是太可惜了?
就在双方对峙之时,忽然杭州湧金门大开,一队打着潞王旗号的人马出现了。方国安心中一动,莫不是潞王准备与满清一战,出城给自己助战来了?可看清领头之人,方国安的心顿时凉了一半,陈洪范,那就不可能是来助战的,甚至剿灭自己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再看这支队伍,方国安自己都不知道心头是什么滋味了。
这支人马携带的,不是兵器,而是酒肉。这潞王居然在这个时刻搬出酒肉,一副犒劳军队的样子,犒劳谁?难道是违逆他命令的自己?是陈洪范带头那就根本不可能。完了,完了,这一手是对士气上的绝对打击。这些士兵们为谁打仗?不就是为朝廷打仗么!可这潞王却搞出一副犒劳军队的架势,犒劳的还是敌人的军队,这让士兵们如何有信心去厮杀?又为什么厮杀?
心头五味杂陈的方国安眼睁睁的看着陈洪范带着那几百号人拉着车跑进了满清军的大营,眼前一黑,好险掉下马来。幸好一边方元科眼疾手快,扶助了他,要不然他真坠马,那这仗也不用打了。
事到如今,还打什么打?方国安一口血到了嘴边,却被他硬生生的咽回去,困难的说到:“退兵。”
方元科眼珠子都红了,可他也知道,潞王这一出,将士们那里还有士气打仗,能站在这里就不错了。急忙传令收兵,这个时候满清人不干了,阿尔津令旗一挥,三千铁骑发动了冲锋。一场厮杀,明军大败,方元科有心与满清军厮杀,可放心不下吐血的叔叔,只有护着已经昏迷的方国安杀出重围。
总算老天保佑,满清人追杀一阵也就退去,损失了不少兵马。方元科暴吼连连,气的要死,却是没有什么办法。何其何从?叔叔昏迷,他必须要出来决断了。
“诸位皆是家叔心腹,可否听本将一言?”
“少将军,您就下令吧,我等无有不从。”
“好,收拢败兵,连夜赶路,我们东渡钱塘。我就不信,满清人的马蹄子能在水上跑。”以后呢?还是先保住这点力量吧。以后的事情,等叔叔醒来后在说吧。
方国安战败,潞王投降,满清人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杭州。江南彻底的被满清人占领了,消息传开,天下哗然。多铎驻扎南京,南下清军统帅固山贝子博洛趁势派出使者招降浙东各州府与避居在此的明室藩王。萧山的周王、会稽的惠王、钱塘的崇王、临海的鲁王都接到了满清人的礼物与劝降书。
因为潞王朱常淓的投降,使得很多藩王都投降了。他们要什么没什么,不投降怎么办?连潞王都投降了,他们还蹦达什么?当下浙东地区除了在临海的鲁王没有动作之外,其他的藩王都投降了。
随后,多铎坐镇南京,更是大撒招降书,各地地方官都有接到。更有两份两份很重量级别的招降书,派遣陈洪范、张秉真亲自送出,目标是广西梧州与福建福州。桂王朱由榔,是剩余藩王之中最有声望的人物。吉王朱慈煃,却是最有势力的藩王。
而福建与广西,都在满清目前的势力范围之外,一旦这两个人投降,那么天下基本就安定了。多铎的如意算盘打的不错,可惜他也知道,没有足够的压力,这两位主怕是不会投降。广西也就罢了,两广地区太遥远,可福建却近在眼前。
固山贝子博洛带领的七万大军驻扎在杭州,一副继续南下的样子,算是对吉王的一股压力。
看着陈洪范献上来的劝降书,一大堆不知所谓的东西。冷冷的看着陈洪范在那里口若悬河,大吹满清军有多么勇猛,抵抗有如螳臂当车,而投降有什么样的好待遇云云。
朱慈煃忽然觉得很可笑,看着眼前这个小丑一样的家伙,这是你自找的,哼。
第二章 ‘被逼的…………’
陈洪范一副洋洋得意的在说话,好似他是胜利者给予怜悯一般。一堂的文武个个脸色都非常的不好看,陈洪范却是一点也不在意,有满清大军给他撑腰,他怕什么?
“够了。”朱慈煃平静了制止了陈洪范的话:“若是劝降本藩,你能得到什么好处?”
“殿下这是何意?”
朱慈煃缓缓的站起身来:“只是随意问问,看你的主子会给你什么样的肉骨头做赏赐。”
“士可杀不可辱,殿下请自重,不要侮了您的身份。”
看陈洪范一副大义凌然的样子,朱慈煃哈哈大笑,实在是太可笑。一边笑一边拿去劝降的书信慢慢撕碎:“本来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可你只是投靠满清的一条狗,根本不配使者两个字。既然你说士可杀不可辱,那么本藩也不为难你,不侮辱你,来人,将他押下去,来日斩了他的狗头祭旗。”
早有恼怒的不行的侍卫按捺不住,得到王爷的命令,立即有人以闪电一般的速度扑上来将陈洪范摁倒。快的陈洪范都不及反应,都被拖着走出数步才开口求饶。可惜他的求饶声被自动忽略了,最后被直接打晕了拖走。
朱慈煃吩咐了一句:“告诉下面的小崽子,随意他们折腾,但是要留口气,祭旗之时这脑袋还有用。”
看着集中起来的文武,朱慈煃问到:“知道为什么今天将你们召集的这么齐全吗?可不是因为满清人来劝降。这东西连个屁都不如,今日召集你们来,是有重要的事情商量。”
这话一出,下面的人都明白,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嘿嘿…………俗话说的好啊,蛇无头不行,鸟无头不飞。要不是为这件事情。马士英、林欲揖、萧无、刘国轩、陈永华、郝摇旗、黄得功、谢云沛、陈子壮、徐艺涛、这些那一个不是忙的昏天黑地之人,会这么有闲暇的聚集一堂?
当即由马士英、林欲揖领头,一众人开始请求吉王监国,克服大明。朱慈煃急忙推辞,心中对于导演这一出的马士英却是暗暗骂了个狗血淋头。本来就是你情我愿的事情,非要自己装的很不情愿,甚至要大发雷霆。但是大家依然会‘以江山为重’,继续请求,直到三次以后,自己才能显得很无奈,才‘被迫’答应就任监国。
心中虽然不耐,可面子上却也只有演下去,毕竟这是时代特色,朱慈煃也不会为这点屁事折腾。
十日之后,经由大家的‘一再请求’,朱慈煃才‘被迫’就任监国,发出诏书,通晓各地。而大海之上,完成整编的军队正源源不断的开向福州。
“连长,你说咱们这是干什么啊?从福建被送到台湾,又从台湾被送回福建,搞什么啊。”
“嘿嘿。这你就不懂了吧。”被问的小眼睛就地坐在甲板上:“来,哥哥给你讲讲是为啥。”
一听这小眼睛要说话,附近的几个士兵都凑了上来。这个连长是整编的时候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换军官对于他们来说可不是小事情,不过两个月的相处下来,这个小眼睛连长却带给了他们很好的感觉。这个连长以往可相当与百户了,管着一百来号人呢,这官不小了,可这个连长却很亲切,比那个臭屁班长好相处多了,不过手上管十个兵就一副牛气哄哄的样子…………
“来,大家都坐下,你问为什么把我们拉来拉去的。还不是为了整编,为了让大家熟悉自己的战友、兄弟,要知道,到了战场上,最值得信任的,除了手中的武器,就是这些背靠背的战友了。以往大家作战,是不是冲锋一哄而上,撤退一哄而散?”
见大家点头:“是啊,以往我们当兵,那都是随大流,大家往那里走,我们也往那里走。可这样是不对的,现在有了班长、排长、连长、营长等等军官,这样才让我们更有纪律性,不再随大流。随大流的坏处想必大家都知道,一旦撤退,没人殿后,都不知道自己该往那里跑,以往那些军官只顾自己的亲兵,大家的性命有几个关心的?”
众人默然,可不就是这样:“你们也别仇视你们的班长,别看他们操练你们操练的狠,那也是为你们好。在完成整编后,你们只听从直属班长的命令,他们会带着你们去作战,他也会帮助你们夺取胜利,夺取军功。”
“连长,那你为什么不直接指挥我们啊?大家都比较相信你。”
“嘿嘿,你这话让你们班长听到又要收拾你了。我不直接下达命令给你们,是因为我的权力是命令班长,班长自然会将命令下达给你们。毕竟现在基层军官缺乏,这听鼓角看旗帜有好就足够了,反正我一嗓子,百十号人都听的到不是。可我的命令是传达给班长,剩下的怎么办,自然是你们班长的事情。”
“那不是麻烦嘛。”
“麻烦?小子,一百多号人,在混乱的战场上我那里照顾的过来?可你们的班长就不一样了,你看看各个班的配置,火统手三名、长枪兵两名、刀盾兵三名、强弩手两名,十个人啊。这么说吧,这人就好像指头,只有攥紧了指头成了拳头,打人才痛。而指挥你们攥成拳头的就是你们的班长,让我来,我可忙不过来,嘿嘿。”
大家看这小眼睛班长那挥舞的拳头,都是若有所思,这些概念以往是听班长讲过的,只是没有眼前这位讲的这么透彻罢了。有人又提问了:“连长,班长为啥总训练队列啊?没劲死了。”
“臭小子,还怕苦?我们的主要敌人是满清,满清骑兵多,而我们的骑兵太少了,不得不以步兵对抗骑兵。步兵想对抗骑兵没有严整坚固的队列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可作为战士,总不能一直站在原地和骑兵作战吧!你们想想,以前列阵的时候倒是整齐,可一旦移动,那没多久就乱了。走十步一整队,这样能保持完整阵形就是精锐之军了,按照这个标准,你们可都是精锐中的精锐了。在严整的阵形下,想想敌人,不管是骑兵还是步兵,嘿嘿…………”
“连长,听说满清人个个杀人不眨眼,吃人肉,喝人血。骑射功夫又厉害,一箭都能射穿十几个人,我们要和他们作战吗?”
这小眼睛连长眼睛难得的瞪大了:“放屁,你这臭小子从那听说的?你说的那是女真蛮子吗?你说的那是车弩,不是人。我在辽东的时候,和满清人干了很多年,满清人的骑射本领确实不低,可你们手中的家伙是干什么的?新式火统的射程比他们的弓箭毫不逊色,弩的精准度要比他们的弓箭强,玩对射,他们可不是对手。”
“连长,说了半天,你还没说我们会福州去干什么呢?”
“嘿嘿,被你们这些臭小子打岔弄得,说正事。我们回福州,其实是参加吉王就任监国的第一场阅兵,以后嘛,我也不知道,大概要满清人打仗了。”
一听打仗,这些被操练的苦不堪言的士兵顿时嗷嗷叫,终于可以建功立业了。看着这些士兵,小眼睛连长的眼睛几乎眯到了一起,不知道多少战士能活到最后!
第三章 纷乱
随着江南被满清平定,多尔衮与满清的大佬们错误的估计了形势。认为大顺、大明皆被击破败亡,天下大定指日可待,于是退出‘剃发易服令’,可这个政策却引起了相当恐怖的后遗症。
江南、江阴、皖南、陕西、山西、山东等等,到处都爆发了叛乱,只是因为‘剃发易服令’。对于换一个统治者,只要不触及百姓的根本利益,倒还不会受到百姓激烈反弹。可‘剃发易服令’一出,乐子可大了。
从士绅官员阶级来说,正值新旧两朝交替之际,投降的前明官员们各种心思都有。有一些无可奈何的奉令剃发,不管是企图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还是另有用心或是无奈,这部分人成了大家唾弃的对象;少部分人为护发而自裁,保持自己的名节,虽然有些晚了,可也算不错了;而不少人也选择了奋起反抗,即便不忠诚了明朝廷,总是要忠诚于祖宗法度的。
而江南地区反抗最为激烈就是浙东,浙东地区本就民风彪悍,因为‘剃发易服令’,本就不稳的局面一下失控了。1646年九月初九,余姚在原明九江道俭事孙嘉绩的领导下起义。初十,绍兴郑遵谦起兵反清。十二日,宁波又爆发林时对领导的起义,他说服了驻扎在定海的防倭总兵王之仁,有了军队支持,声势一下大涨。
同时,方国安带领从杭州退下来的七千余明军构成了坚实的后盾,在会合了王之仁的兵马之后,浙东地区为之震撼,处处可见造反的痕迹,慈溪县冯元骝、石蒲参将张名振等皆带兵来会合。随即,定海、奉化、象山、慈豫等县官绅皆表示愿意提供义军粮饷,并招募义军。
而原明南京勋臣张国维以及宋之普、陈函辉等一干官员的加入也使得浙东起义在名望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张国维等人以很‘深远’的眼光看出,浙东起义想要成大气候,必须有足够的政治宣传力,退出一位藩王监国,不但是对起义有好处,对他们这些人自然也是好处多多。
而此时在浙东的明室藩王,就剩下鲁王朱以海了。本来按照血统与资历来说,朱以海根本不具备监国的条件,可这个时候,他在浙东地区唯一的藩王身份却让人没有了其他的选择。
九月十八,张国维等人劝进,朱以海不受;十八日到二十八,诸人数请,朱以海才在绍兴就任监国。
而三十日,吉王朱慈煃在福州由马士英等老臣拥立监国的消息传到绍兴,张国维等人顿时傻眼了………………
此时的张国维,已经从一个勋臣变成东阁大学士,这时候一群人都找他讨主意了。所为天无二日、民无二主,现在可好,人家吉王在九月二十日监国,并昭告天下,可因为道路不畅的关系,九月三十日他们才在绍兴收到消息,这下可是进退不得了。
“张大人,您倒是说句话啊,我们到底该如何?”
“诸位以为呢?”
见张国维将皮球踢了回来,宋之普犹豫的说到:“要不咱们劝鲁王退位归藩?毕竟比起吉王,鲁王这里…………唉……”
是啊,比起吉王,鲁王确实不足称道。吉王有钱、有兵、有粮、又有马士英、林欲揖等一干声望巨大的老臣拥立。除开年级太轻外,从任何角度上看,都比鲁王合适。但是大家能放弃现在的位置吗?很多人不过是勋臣、县级官员,拥立了鲁王监国之后,大学士、尚书、侍郎啊,这升迁速度,谁放的下?
一旦鲁王退位归藩,他们又成了原先的那样了。简直是天差地别啊,先不说这浙东的起义如何,就地位上而言,谁不想拼搏一下,要不一辈子也升不到现在的地位啊。
大家讨论了一阵,最后由户部尚书李向春总结,目前浙东地区形势严峻,还需要鲁王的声望来号召大家和满清进行不屈不挠的对抗,所以,鲁王监国是必须的,至于天下两位监国的事情嘛,容后在议,先面对共同的敌人,满清人是正理。
他的言论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拥戴,对抗满清,名正言顺。至于鲁王退位归藩,那个容后吧,容后多长时间呢,天知道。其实鲁王是个什么货色,大家心中都有数,可又没有办法,目下就这样吧。
朱慈煃看着鲁王监国发往各地的诏书,差点哈哈大笑。还真是迅速啊,要不是自己筹划了很久,怕是又落后了,不过这鲁王监国,实在又是一场笑话。且不说鲁王有没有足够的声望,浙江地区的满清军是木头吗?就目前的情报来看,鲁王旗帜下有战斗力的军队不过方国安、王之仁部一万余人,其他的民团义军倒也不少,可这些人不是正规军啊。
其实浙东地区还是很有前途的,反抗满清的呼声在这里得到了广泛的回应。可称的上民心可用四个字了,而江南历来富庶,只要举措得当,还是大有可为的,更不要说自己在福建已经做好了相当的准备。
“王爷,这个月来,赣南、湖南、四川、贵州各地皆发出回应,愿意尊奉王爷就任监国。就是说不好有多少是真心的,有多少是另有心思的。而两广丁魁楚有些态度暧昧。”
朱慈煃摆手:“无所谓,这些人里就是一个真心拥戴都没有也没有关系,从一开始,我们就没有计算他们的力量。满清不足畏惧,麻烦的还是这些人,尤其是两广,那可是我们背后的刀。你们军法处不可放松这些地方的工作,继续分化收买,不得放松。”
谢云沛依然是一副凶狠的模样,这两年的工作,让他更心狠手辣了:“王爷,什么时候动手?我们潜伏的人遭到了不少的清算,在这样下去,损失太大了。”
朱慈煃也是叹气:“不要怕牺牲,有句话说的好‘不要怕打烂了坛坛罐罐,打烂了我们在建。’现在的江南,打烂了我们在建,要打仗就会死人,你什么慈悲起来了?”
“不是小人慈悲心,实在是怕影响了王爷下一步的战略,毕竟这些潜伏在满清投降军的人,您是要有大作用的啊。”
“不用怕,很快就是发动的时候了。”
自己的军队还有三分之一没有整编,这样的军队拉上战场,怕是会拖后退。不过就目前整编完毕的二十个师六万余人,虽然都是老式装备,可应付南下的满清军足够了,满清别看有十几万大军,可满八旗的人不过三、四万,其他的都是收编的绿营、汉八旗、蒙八旗的。自己麾下六万陆军,五万海军,哼哼,让你们葬身江南。
第四章 吉、鲁对立
十月中旬,朱慈煃派出刘中藻为使者,前往绍兴颁诏,宣布两家无分彼此,鲁王监国所委任的大臣可以到福州朝廷中担任同样的官职。这一手釜底抽薪,是马士英的主意,以他的言论,虽然这样权力有所分散,且官员难免有些良莠不齐。不过如此一来,吉王正统地位的确立就板上钉钉了,同时也是向天下宣布,他朱慈煃的目标是恢复大明,而不是单纯的称帝。
这一下在绍兴掀起了轩然大波,同意和反对的人各占一半,争论不休。大学士朱大典、督师方国安等人认为应该承认吉王的正统性,接受福州的册封,归于吉王统合,在驱逐满清。朱大典有言:“大敌当前,而同姓相争,岂能成中兴之业?即权宜称皇太侄以报命,未为不可;若我附,则大号非吉藩所能夺也。”
可是以大学士张国维、大将王之仁、国舅张国俊等人却是坚决反对。张国维特别上表:“国当大变,凡为高皇帝子孙,皆当同心戮力,共图兴复。成功之后,入关者王,此时未可言上下也,且监国当人心涣散之日,鸩集为劳,一旦南拜正朔,悔莫可追。”
张国维的上表很得鲁王朱以海的心思,大明对于藩王的防范太严了。这好不容易时势到了,自己做了监国,下一步就是登基了。这在以前,根本就是梦想,现在让他退位归藩,还不如一刀杀了他…………
吉王朱慈煃他也清楚,不错,他确实比自己强大,可那又如何?同是太祖子孙,为何我便没有机会?现在既然有人迎自己监国,想我退位,那是别想了。难道就你会拉拢人,我不会不成?
方国安军营之中,方国安却在和朱大典密谋。
“延之兄,鲁王殿下那边也派出了人,我们该如何自处啊。”
“噢,方将军这么急着邀我来,是得到什么消息了?”
“鲁王殿下那边已经派出了人,据说是去游说林欲揖、刘国轩等人,妄图以高官厚禄引诱他们。”
“糊涂…………殿下这是自己招祸啊。定然是张国俊这干小人作祟。那些人个个是人精,又都是吉王旧部,那里是那么好收买的。再说,鲁王殿下有什么比吉王强的地方?不论从财富到兵源,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外面很多地方都承认了吉王的政权,可有多少承认鲁王的?人心所向啊,殿下怎么这般执迷不悟啊。还好你消息灵,我们是要准备一下了。”
“话是这么说,可我们能做什么?总不好做些过分的事情。王之仁此人不可小看,他手下士兵也不少,新近招募的士兵都归他统带了,万一翻脸,这小子可不是省油的灯。”
“唉…………也是人各有志,他们从中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官职,倒也不怪他们。他们只是不相信吉王的诏书而已,也难怪,鲁王这里册封了多少高官,这么多人呢,吉王怎么可能全部委以原职,就是给原职,怕也和南京一样,是勋臣,并无权力。”
“延之兄,别说他们了。我们该如何办?”
“方将军的为难,我也清楚,你本就是浙江人,让你带兵去福建,确实也有些为难。不过你真的贪恋权势么?”
“我若贪恋权势,杭州之时就胁迫潞王了。还会有杭州之耻?其实我为难的倒不是去不去福建,而是鲁王的心思。”
“还有什么消息,你一次说清啊。”
“是这样,鲁王根本不懂军事。只看现在好似有了数万兵力,想跨国钱塘江,夺取杭州,进而夺回南京,以期在声望上高出吉王,使得天下迎他为正统。”
朱大典却是愣住了,满清大军还在呢,主力虽然在南京,可这些都是老兵。怎么可能是新近招募的这几万农夫能打败的?鲁王这是疯了不成,这样的主意也想的出来。现在这些义军才成军多长时间?别说训练,许多人连武器盔甲都配备不齐全。打仗,鲁王政权现在又那里有足够的财力来应付战争,这根本就是做梦,是拿将士们的生命去送死。
“消息可靠吗?”
“不可靠我也就不用这么烦恼了。延之兄长,你说我们该如何?”
“既然如此。”朱大典脸色一片灰败:“你是兵家,你说以现在军队去攻打满清,有几成胜算?”
方国安转了几圈才说到:“若只打杭州,有三成胜算;北上南京,与送死无异。”
“果然如此,那我们就等。你去联系军中各部将领,我在朝堂之上力争,一定要延缓出兵之事。不能让这些大好男儿送死啊,他们跟着我们起兵,若让他们去送死,于心何忍啊。”
“延之兄此言有理,鲁王殿下其实没有什么大主意。最可恨的是张国俊,这些主意大部分都是他出的。”
“他这么丧心病狂?只一个国舅的位置,居然让他疯了,看来此人野心不小,你我皆需提防。”
方国安送走了朱大典,眼珠转了几转,修书一封,叫来一名心腹,叮嘱了一阵。不一刻,一匹快马驰出,直奔福州而去。
对于鲁王朱以海的反应,福州这边也是没有指望他们会同意的。以马士英的老辣,怎么会看不出鲁王不甘心。这次派人宣召,不过是给鲁王出个难题,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 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 http://www.xlawen.org/kan/3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