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9 部分阅读
中。
若朱以海退位归藩,他们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接受浙东地区,对杭州形成包夹之势,举兵北上的时机也就成熟了。若朱以海不退位,那就让全天下人都看清了他的面目,不过是私心作祟,梦想称帝,心中根本没有大明的事业,如此这般,以他马士英在江南的根基与影响力,很容易就会让百姓反对鲁王,浙东地区新组建的义军,到头不过是给福州吉王做嫁衣罢了。
目前这情况下巨型北伐,歼灭南下的满清军虽然有些仓促,可时不我待。即便很多军队的整编没有完成,可应付初期战争已经足够了。至于这些明室藩王,这才是最让朱慈煃闹心的。这里面的野心家可不少,自己不得不防。尤其是现在两广问题,是个很麻烦的问题。
吉、鲁纷争,基本不用想和平解决了,但是动武的话,总是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虽然武力解决是最快的途径,可这是最后一步,先礼后兵嘛。说起来,鲁王有什么可仪仗的?比财富,他连自己的小指头都不如;比势力,那更不用提了;比声望,自己这边可有不少崇祯朝的重臣支持,他鲁王又有什么?
相信军法处的人不会让自己失望的,只要拉住了那些军队,浙东地区会顺利到自己这里,而鲁王的野心,也不过是镜花水月罢了。
第五章 不留后路
鲁王朱以海的行动非常快,在朱慈煃发来诏书之后,他很快针锋相对的开始了挖朱慈煃的墙角。朱慈煃麾下大部分人都接到了朱以海升官封爵的许诺,若以此身份论,朱慈煃手下一大半人瞬间提升了数个官阶。
不过谁都清楚军法处的厉害,也知道一旦背叛,怕是连福州都走不出去就完蛋了。就算心存侥幸的人也不敢怠慢,将事情都报告了上去,现在瞎子也看的出来,吉王登基才是大势所趋,鲁王,不过是痴心妄想罢了。福州吉藩政权已经得到了南方大部分地方的响应,而鲁王呢?也就浙东这一小块地方的支持罢了。以一隅敌大部,焉能不败?
更不要说他们作为朱慈煃的属下,福州军营那汇集如云的士兵那里能看不到?从各地不断汇集而来的士兵在这里接受编制,这人是一天天的增多。就看这些将士的精气神,有心思的也只有暂时蛰伏。官职虽然好,可鲁王那里,不过是空头许诺罢了,前途渺茫啊。
现在朱慈煃召集大家说起这个事情,大家心中自然明白,都在表达自己的忠心。听所有人都表忠心之后,朱慈煃却依然不疾不徐的说到:“诸位爱卿,今日大明已经到了存亡之秋,我等应当同心戮力,驱赶满清,客服故土。鲁王那边给的高官厚禄确实诱人,谁若想去,本藩绝不拦各位的前程。”
下面一大群人是鸦雀无声,静的连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到。这个时候,谁做出头鸟谁是白痴。过了一会,朱慈煃悠然说到:“别说你们没有心思,就鲁王的条件,本藩看着都动心。武将之中,都督、总兵许诺出二十五个;文臣之中,侍郎、御史许出三十七个;三品的官啊,按照鲁王的意思,在座的起码有六十个人是了。在本藩这里,可没有这个待遇。说真的,动心很正常,本藩今日将话放在这里,若要离去,本藩绝不为难。”
朱慈煃的话掷地有声,信心十足:“大家愿意为大业而奋斗,本藩甚为欣慰。想升官封爵也是人之常情,在本藩这里,没有那么多狗屁倒灶的事情,拿出功绩来。文官管理好地方、惠及百姓;武将搏命沙场,驱除女真。一样可以升官封爵。只要有实实在在的功绩,本藩绝不吝官爵,可要是没有功绩,那就不要想了,或许答应鲁王的条件比较快。”
哈哈声一片,大家都开始了善意的笑。朱慈煃的威严归威严,可他现在都一副轻松的样子,谁要搞的和如临大敌一样,那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不自在嘛。
“诸位爱卿啊。你们说这监国的位置好坐吗?其实不好坐。监国一职,固然是风光无限,可同时来的,却是责任。驱除女真、恢复故土、使百姓不在受兵祸之苦,能安居乐业。这责任沉重的如山啊。时时刻刻悬在这监国位置之上,若不能完成这些,只做个有名无实的监国,那还不如不做。希望诸位同心戮力,澄清宇内,还我大明一个朗朗乾坤。”
“殿下高义,我等敢不效犬马之劳。”
“很好,便将本藩这些话昭告天下,让天下所有人都知道,监国不仅仅有风光,还有责任。若以一己私心置天下大事于不顾,便是民族的罪人,大明的罪人。各位恪尽职守,不日北伐,与本藩一起,开创大业。”
哄的一下,这下人群可是炸锅了。北伐,这是多少人期盼了很久的事情,自崇祯皇帝死后,又有弘光朝与潞王监国,可这两任政权别说出兵北伐,就是连旨意都没有下达过。可吉王就任监国这才多长时间,已经要明告天下,不日北伐,克服故土。
一些从北京逃下来的老臣已经是老泪纵横了。本来只是看着林欲揖、马士英等一干老臣效忠才表示支持吉王的,可现在实实在在的看到了希望,怎能不叫他们激动。吉王,人杰也,怪不得当年北京风传,崇祯皇帝对吉王宠爱有加,宠爱的让人嫉妒,看来还是先帝的眼光好啊。
昭告天下,这一旦发出,他朱慈煃与满清之间再无转圜的余地,只有死拼到底了。其实不少人也在怀疑,这吉王监国,是不是会和潞王一样,满清大军一到,立马投降。毕竟吉王太年青了,可当他们看到吉王宣言,不日北伐恢复故土的诏书之后,这样的疑虑已经完全没有了。
若说吉王在扬州狠狠的扇了多铎一个耳光,现在这诏书,那就是实实在在的扇了满清朝廷的一记响亮的耳光。满清人以为,潞王投降之后,天下初定,明廷已经没有了与他们对抗的实力,正琢磨着是不是该班师了,毕竟十几万大军放在江南,有些浪费啊。因为‘剃发易服令’的关系,到处都有起义,弄的满清疲于奔命,到处调拨兵力,而这个时候吉王却昭告天下,要和满清血战到底。还信誓旦旦的说要北伐,要克复故土,这可不是给了以为天下已经平定的满清朝廷一记响亮的耳光。
在发布出诏书之后,朱慈煃麾下的文武们的意见也不是很统一。一部分人认为,这样最好,满清占据江南时间不长,又因为‘剃发易服令’烽烟处处,趁此机会举行北伐是很合适的。另一部分人为人,现在实力不足,应该集合各地义军,汇集福建,而后誓师北伐,打败了满清多铎的军队之后与满清议和,逐步发展。
对于这两种声音,朱慈煃不置可否,任由他们去吵闹,这也是无奈的事情,由着他们去吧。蒋德璟这个‘高人’,沉寂许久后现在却登门了,不知道这贼老头又在想什么。
“殿下,此诏一出,您与满清再无转圜余地,成了势不两立的存在。”
朱慈煃看着蒋德璟的老脸,有些奇怪:“怎么八公先生现在来给满清人当说客了吗?”
“呵呵,当然不是。老臣这是来请罪的。”
“请罪?请什么罪?”
“观望之罪,殿下就任监国一事,老臣本应全力相助,却因为一些杂事耽误了,没有出上力,此罪一;疑虑之罪,殿下雄才,老臣却观望、甚至怀疑过殿下会不会继潞王之后也投降,此罪二;现在殿下昭告天下,老臣才清醒,愿以老朽之躯,供殿下驱策,还大明一个朗朗乾坤。”
要是别人说这话,朱慈煃会以为这家伙八成是因为没有搭上车,来补票的。可蒋德璟不一样,对于这家伙,军法处的人一直有监视,而蒋德璟的一些话也被报告给朱慈煃。这老头是一个忠诚于百姓的人,对于个人却没有多少私心。一个一心为公的人,真不知道是说他好还是说他坏呢。
“八公先生何罪之有,先前满清南下,各地藩王官员纷纷投降,其速度之快,让人瞋目结舌。八公先生心有疑虑也正常,本藩自然不会怪罪。既然现在先生下定决心,本藩求之不得。即日起,还请爱卿入阁办事,同为百姓谋福。”
“殿下仁德,老臣感激。入不入阁并不要紧,蒋家有私兵两千,老臣又联系了昔日旧部,日内应该有三千义士。还请殿下将他们编入北伐军中,为天下兴亡尽一份力。”
朱慈煃听到这话,心中很高兴,这高兴甚至比蒋德璟跑来纳头称臣还高兴。一些大家族的私兵,一直也是个麻烦的事情,他的势力扩展的太快了,对于那些支持他的地方士绅,他不好动。而这些人的私兵,也一时不好解决,现在蒋德璟跑来,直接捐献了自己的家兵,这实在是一个好消息。
蒋德璟的名声太大了,别说福建,就是全国也没有多少比他更有影响力的人。现在他作出表率,就可以拿他说事了。大力表彰的同时,就可以按照他的办法收了许多地方士绅的私兵,扩充自己的兵源了。
“爱卿果然是栋梁,既然如此,有一事现下就托付爱卿了。不日便要北伐了,可本藩手上兵力有限,福建各地士绅,当效仿爱卿行事不是嘛。”
话不用说完,蒋德璟自然明白该怎么办:“殿下放心,君忧臣辱,老臣定然把此事办的漂漂亮亮。”
第六章 靖江王之变
十二月,鲁王的部队行动了,十三日,鲁王朱以海亲至钱塘江西兴军营犒劳军队,每名士兵赏银两钱。十五日,王之仁为督帅,率领新成之义军与方国安部渡过钱塘江,进攻杭州。
说起来三万余人的军队倒是非常的壮观,可真正有战斗力的有多少?不过方国安部七千人与王之仁部的四千人。其他的,根本就是民夫。说起来,这个时候守备住地方,满清军不来进攻已经该庆幸了。却主动去进攻坚城,简直是胡闹。
方国安早就打定主意,是出工不出力,他很清楚的认识到,打杭州根本是不可能的。满清人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去请教浙东的叛乱,一个是因为觉得没有必要费这里力气,另一个更重要的愿意是,福州的吉王在大量聚集军队,那才是满清人眼中的大敌。至于浙东的叛乱,人家根本没放在眼中。
本来这是个好机会,在聚集上一段时间,修养一段时间,训练士兵,置办军械,筹备军资,未必不能成事。可这鲁王没事发什么疯,跑去进攻杭州?看着这些新兵的素质,方国安也是摇头,这些人,守备家乡或许会出力死战,可去进攻?那是别指望了,成军时间太短了,根本没有什么训练,怎么可能打赢。
果不其然,鲁王的这次‘壮举’,只有三天,三天就被满清军击破了。杭州城下,再次大败,满清军士气大盛。为什么呢?因为这次杀敌虽然不多,可斩杀俘虏的高官却是历次战役之最。总兵三人,副将十一名,参将、游击、都司、守备等大小武官五十有余,若是只看这军官,还以为打败了明朝二十万大军呢。
多铎得到消息之后,大笑不已,就这样的还想成事?浙东叛乱,指日可平,根本不用自己费心。随意派个人,带上两三千人估计就平定了。现在的主要目标,还是福州的那个娃娃,根据探子来报,福州可已经聚集了超过四万人马,还有不计其数的人马正在四面往福州赶。这才是自己的劲敌呢,扬州城外塔山之上那五千善战之兵给多铎留下的印象太深了。虽然知道这样的是士兵不会很多,可谁知道朱慈煃手下还有多少这样的善战之士,这才是大患。
朱慈煃呢?他现在却很茫然,有个问题比较苦恼。自崇祯皇帝自杀之后,天下的藩王们有心思的人就不少,可弘光皇帝朱由崧登基之时,南方尚算稳定,很多人即使有心,也不敢动弹。可自从弘光朝廷破灭后,这有心思的人可就有动弹的了。比如靖江王朱亨嘉,这位主是根本不具备竞争皇位资格的,可这个时候却野心膨胀,跳了出来。
在广西总兵杨国威的拥戴之下,这位很直接的登上了监国之位。与鲁王监国不同的是,鲁王监国本是浙东士绅需要找一面大旗来聚拢起义抗清的人,由下而上推举了鲁王朱以海监国。而靖江王朱亨嘉监国却是他自己一手策划的,纯粹是野心膨胀。两者的相同点,都是带有地方兴致的政权,并没有得到其他地区的认可,亦没有足够份量声望的老臣拥立。
而靖江王妄图黄袍加身,虽然有广西总兵带兵拥戴,但文官系统却没有什么反应,广西巡抚瞿式耜一得到消息,二话不说就以巡抚衙门的名义发出公文,严令各地不得参与靖江王叛乱,直接将靖江王朱亨嘉的行为定性为叛乱。
广西一地,少数民族众多,而瞿式耜的态度就直接的决定着这些少数民族骠勇的态度。朱亨嘉以尚书职衔来引诱瞿式耜,可被严词拒绝,只好逮捕了瞿式耜。
靖江王监国闹的这么厉害,与两广总督丁魁楚有直接的关系,在吉王朱慈煃就任监国,大多残明地方政权都承认的情况下,这丁魁楚依然态度暧昧,没有表态。他的态度让朱慈煃一直比较忌惮。广东就在福建背后,一旦朱慈煃举兵北伐,这家伙在背后给自己一刀,不得不防啊。
丁魁楚此时也很矛盾,吉王在福州就任监国,已经得到了除开浙东鲁王政权外大部分地方政权的承认。自己这里该怎么办?倒不是他有什么别的心思,实在是因为他与靖江王朱亨嘉之间有一些外人不知道的协议。要不然在他的地头上,朱亨嘉能这么肆无忌惮?
丁魁楚态度暧昧的原因就在这里,若是拥立靖江王,他就有从龙之功,别说尚书,就是大学士也很容易得到。而拥戴吉王的话,估摸着自己还是个地方总督,职位上不去啊。可更麻烦的是,吉王朱慈煃这里大势已成,各地纷纷拥戴,而吉王本身也是实力雄厚,又有一帮崇祯朝的老臣摇旗呐喊,声威无双。一旦自己站错了队,那就麻烦了。
平心而论,丁魁楚很怕死,可有放不下这权势的诱惑,所以他现在才非常的矛盾。毕竟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他也看的清楚,鲁王监国,大肆分封,高官如狗,估摸着靖江王也会这么干,不这么干没人响应啊。可反观吉王朱慈煃呢?人家放出话了,想升官发财,拿出成绩,和满清人干仗,但有斩获,荣华富贵不吝赏赐,根本就是胜券在握的样子,不怕你们拥戴别人。
一边是凭借手中的权力,拥戴一位藩王就可以得到荣华富贵,另一边却是要拼命,和如狼似虎的满清人血战才能得到荣华富贵。这那个更有难度,谁都清楚,可偏偏出这个难题的吉王朱慈煃却是现下最炙手可热的人物,但凡有些见识的人都看出来。吉、鲁两藩之间对立,可吉藩的势力强大出太多了,没人争的过。
最后丁魁楚咬牙,富贵险中求。现在满清大军就盯着福州呢,他吉王也没可能出兵两广,自己就是拥立靖江王,也有的是时间周旋。在下属们的劝说和野心的作祟之下,丁魁楚作出了拥立靖江王监国的决定。
一时间,残留明室不大的地盘上,却出现了三个监国藩王。福州吉王、绍兴鲁王、梧州靖江王。此事一出,弄的天下人纷纷叹气,如此明室,焉能不败?
这事情弄得朱慈煃很恼火,自己这里紧锣密鼓的筹备北伐,准备收拾长江以南的满清大军,这帮宗室却给自己拖后退。真恨不得立即收拾了他们,可这样徒然使得满清人得利,还是收拾了多铎的大军要紧。
“王爷,方国安方大人的密使到了。”
“此事让马大人处置,一定要确保我们北伐之时,方国安部予以配合。”
马士英领命而去,老眼中满是成算,方国安根本就是投诚来的,别说让他配合攻击满清,就是让他将鲁王直接抓来福州,他也会干的,不过现在还不是内讧的时候,北伐才当前第一要务。
第七章 祭旗
1647年正月十五,在军队集结完毕之后,吉王朱慈煃登台拜将,以马士英为帅,刘国轩为副,举兵北伐。
福州城外军营之中,朱慈煃在台上看着下面一张张面孔:“将士们,自女真人入关之后,屠杀我们的兄弟姐妹,抢占我们的土地财物。大明衰微,朝廷不幸,无力抵御女真人铁蹄。现在这些女真人变本加厉,发出‘剃发易服令’,要断我汉家苗裔,绝我祖宗之法,你们答应吗?”
“不答应…………”愤怒的吼声随即飘起。
“很多人害怕女真人,觉得他们厉害,不可战胜。可实际上呢?他们可怕吗?告诉你们,不是,扬州城外,有我五千忠勇的部下,他们是英雄,虽然全部战死了,可带给了满清人足足两万的死亡。他们是英雄,就让我们踏着英雄们的足迹,杀光敌人,再现大明的辉煌。”
所有的士兵都开始嗷嗷直叫,或许别的什么大义他们不清楚,但有‘剃发易服令’这个就足够了。
“奸臣误国,我大明大片疆土的沦丧都是因为被出卖。女真人甚至不用刀兵就占据了大片地方,就是因为这些奸贼卖国。这样的人绝对没有好下场,来。”
两名士兵押着陈洪范走入场中,现在的陈洪范,打着鞭子,穿着女真人的一副,活脱脱就是一满清大臣。朱慈煃指着陈洪范说到:“这个王八蛋,看着和女真人一样,可实际上呢?他曾经是大明的高官,可他却背弃了祖宗,当了满清人的走狗。甚至跑到本藩这里来劝降,这样的混蛋,该怎么办?”
“千刀万剐…………”
几万人的嗓门,同时呼喊一个口号,那是极为可怕的,说声震九天也不为过。陈洪范的脸色煞白,已经说不出话了。
“斩杀此人祭旗,大军出击。克复故土,就在今朝;杀敌饮血,就在今朝;将士们,北方是我们的故土,那里现在被满清人占据,去夺回属于我们的土地,解救被奴役的兄弟姐妹。下次再见之时,本藩希望在南京城下,那时,本藩与大家同饮庆功宴。”
陈洪范的鲜血染红了地面,大军在欢呼声中迈出了征途。卫国军出动十五个步兵师,四万五千人,分两路出福建,直扑金华。而海军十个师、三万余人,一千五百条战舰也驶出港口,不知所终。
回到府邸的朱慈煃更忙了,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虽然准备的很充分,可这很多琐碎的工作依然需要处理。即便有庞大的幕僚团帮助处理,可有些事情却必须要让朱慈煃知道的。
“王爷,七师、十八师并塔山独立团已经达到龙岩,请示下一步战略。十三师、十九师停驻泉州,开始整编各地私兵。您有什么具体指示?”
朱慈煃随口骂到:“屁的指示,泉州那边有蒋德璟主持,指示什么?龙岩有施琅在,他们只是防备两广丁魁楚异动的。什么事情要是都等我的指示,他们就等死吧。大的战略定下就成了,其他的,让他们自己发挥。”
“是,是。”
看着幕僚团的所有人,朱慈煃忽然将他们聚集了起来:“你们都记住,作为幕僚,你们是辅助的。现在战争已经开始了,对于战争,你们很多人是外行,要是让我知道谁擅自发出命令,搞出外行指挥内行的事情,休怪我诛他九族。”
王府幕僚,确实是个风光无限的位置,朱慈煃现在监国,不久以后自然要称帝。一旦称帝,这些幕僚团的人自然是前途无量,现在就在朱慈煃眼皮子地下,谁敢搞小动作啊,你当军法处那些无孔不入的王八蛋是吃干饭的?
训斥了他们一顿,朱慈煃又无奈的当起了盖章机器,许多行文没有他的印玺是不能发送的,这一点让他很痛苦,可没有办法,印玺可不能让别人保管,这可是他的代表,代表着他的权柄。
在得到朱慈煃出兵北上的消息之后,多铎第一反应是错愕,好一会才反应过来,想不到啊,这样的情况下,居然有人主动来进攻他。本来这会他都准备班师回北京了,南方这边已经不需要他亲自处理了,朱慈煃虽然在满清人这里挂上号了,可却不是什么劲敌。
这鲁王进攻杭州失败才多长时间,这吉王又巴巴来送死?这些明军,既然你们找死,也就别怪我不客气。四万多人,也算可以杀个痛快的了。探子回报,这些人的军容可比鲁王的那三万民夫齐整多了。不过想了想,多铎还是没有动弹,杭州有总督张存孝、博洛、梅勒章京济席哈、和托等人带领的驻军四万有余,刚刚击败了鲁王的部队,士气正盛,应该是足够了吧。
本来多铎是不准备派援兵了,可晚上他睡觉的时候,忽然梦到扬州城外塔山一战,让他心中巨震,还是多做些准备的好。当即命令贝勒勒克德浑带领一万八旗兵并原明降军一万,南下嘉兴,一旦有失,立即支援杭州。
多铎是不会亲自出动了,现在江南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了,到处传来的都是造反、叛乱的消息。因为这些事情,他想南下福建的计划都延误了,北京那边有让他回师的风声,可这个时候,朱慈煃居然搞什么北伐,简直是不知死活。我没去打你你就该烧高香了,还来找死,四万多人,给咱们塞牙缝的事情嘛。
想想对方的主帅,这明军还真是无人了。主帅马士英,一个老头子;副帅刘国轩,一个小孩子;这样的军队,能有什么战斗力,一群疯子,想到这里,多铎又安心的睡了过去。
朱慈煃现在却是忙的焦头烂额,每天送来的军情多如山。大军出动,金钱粮草就和流水一样,火药兵器不断的向前送。这还没开战呢,就忙成了这幅样子,真不知道开打了会成什么样子。
但是朱慈煃却不得不亲自处理一些公文,因为有些事情必须他点头才可以。他的印玺实在是重点,毕竟这个时代局限,除了核心部分的人,九成九的人是不认识他的。哪怕现在他换身衣服跑到福州附近的村庄,别人也不会知道他是吉王。而下面的人只认印玺而不会认人的,所以这个印玺几乎比他本人还管用,这能给别人吗?他自己跑到军队中不一定能调动军队,可有他印玺行文却完全可以调动军队,这一点上由不得他不谨慎。
御驾亲征,多么遥远的事情啊,要是没有个足够放心的人,那是想也别想。要不然说帅不离位呢,却也不是胡扯。
“王爷,南京的密谍送回来几个人。”
看着下面禀报的人一副古怪神色:“什么人?大惊小怪。”
“呃…………那个,王爷,都是女人,还都挺漂亮。还有就是,王妃亲自去接待了,似乎老祖宗也去了。”
自己都要忙死了,自己老娘和老婆又添乱,后院不宁,麻烦啊:“去看看。”
第八章 故人消息
老婆无所谓了,可老娘的态度就比较麻烦了,这时代,总是要讲个孝顺的。南京来的女人?自己似乎在南京没有留下什么风流债啊。带着儿子上门这样的狗血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要真发生了,估计老太太就高兴了。
进了门一看,还真是故人,董小宛,这个婉约如画的女子,自己一直太忙了,都没时间关心了。毕竟自己下福州的时候也留了人专门照顾,这两年忙的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女色方面确实没有什么时间去想。再说,自己这副身板才算刚刚长成,急啥…………
这另外的女人是谁?看起来也都不错啊,实在没有什么印象。不过看起来没有箭拔弩张的情况,四个女人倒是相谈甚欢。朱慈煃也不想问,三个女人一台戏,这台戏他可不想参与。
“你们继续,本藩还有很多公文。”说完转身就走,走的速度可谓疾如风…………
见朱慈煃堂堂一镇藩王落荒而逃,屋里的几个女人也是忍着笑。倒是马映寒一副大妇风范,将这几个女人都安顿下来,最后只剩下婆媳两个说私房话。
“丫头,难为你了。”
“娘,瞧您说的,好似媳妇是个妒妇似的。”
“女人啊,就是这个命。早年我还想,慈煃一直不近女色,就让你们俩安安稳稳的过一辈子也好。可现在看着啊,是不成了,慈煃这眼看着就要登基了,以后这后宫妃子少不了。丫头,你是我看着长大的,要是有什么委屈,就和娘说。”
“我…………我没什么委屈,王爷待我很好。”
“好?丫头,你骗人都不会骗。他若对你好,你到现在还是处子之身?臭小子,要不是知道他没有龙阳之好,我早就绑着他跟你圆房了。”
一番话说的马映寒脸红的不行,难为情的喊道:“娘。”
“呵呵,好了,丫头,别撒娇了,都是人Qi了。想想真快,前些年你还是个小丫头呢,现在已经我儿媳妇了。慈煃这孩子心思太重,一点也不像个十几岁的娃娃,找时间我也说说他,我还想早点抱孙子呢。”
“王爷说我们年级还小,在等几年。”
“小什么小,过了年他就十七了,你也十六了。小什么小,听为娘的,这头一个孩子必须是你的。就算慈煃登基,你也是皇后,这孩子的事情可已经不是家事了,也是国事。刚才这几个女子虽然都不错,可他们毕竟出身寒微,能做个侍妾已经不错了,但是他们若是先有了孩子,这可不是好事。听我的,晚上我就找慈煃来,今日无论如何也要圆房了。”
朱慈煃已经不知道老娘把他当种猪给算计了,这会他找到董小宛,问问到底怎么回事,怎么她带了这一串女人来。
一别三年,董小宛似乎没有改变,依然是那副温婉的样子:“三年了,你还是这样。”
“王爷,你堂堂的王爷,当年居然那副无赖样子。到了福州我才知道您的身份,您可是瞒了妾身整整三年。”
朱慈煃没有丝毫的不好意思,女人是点缀,偶尔心情好的时候,调戏一下不是什么事情,可大事面前,那可就没有女人参与的份了:“当时身不由己,也没必要明说不是。”
“其实王爷是好意,妾身明白。这三年,妾身过的很开心,不用周旋于那些衣冠禽兽之间,您的人给我挡下了许多麻烦。妾身也在猜测,您到底是什么身份的人,可是一直猜测不到,直到现在才明白,真的和做梦一样。”
朱慈煃干干一笑:“对了,你带来些什么人?还有,你不是在苏州嘛,怎么跑去南京了?”
“这说来话长了,与我同行的,皆是昔日姐妹。妾身私自调动您的属下,还请王爷赎罪。”
见董小宛拜倒在地,朱慈煃也不想为难她,她能调动几个人,不就是自己留下来看护他的那几个侍卫嘛:“罢了,留下人自然就是给你差遣的,又不是什么大事。”
“也是两位姐姐命运多坎,多年的情分,妾身实在不忍,才动用您的侍卫。本来也只是试一下,却不想真的办成了,那时候妾身就想,您到底是什么身份。”
“身份?其实就是帽子大一点。另外两个人是谁?”不知底细的人,乱收留也不是好事。
“是李香君和柳如是,都是昔日的姐妹,妾身不忍她们相求,便一同救了来。”
………………似乎,大概,可能,蛮熟悉的俩名字,一时想不起来,不管了:“说说她们的事情。”
“柳姐姐本为钱谦益收入府中,当初也是迷醉钱谦益的文才与大义,才嫁入了钱府,与守活寡又有多少区别。”
这倒是,钱谦益那么大年级了,想老当益壮也不成,怪不得这么看重权势与钱财呢,简直和太监差不多了。朱慈煃恶毒的想到。却听董小宛继续说到:“可随着满清军的南下,柳姐姐也逐渐看清了钱谦益的真面目,几次想离开,却已经被软禁了。直到满清军入城,钱谦益想把柳姐姐献给多铎,柳姐姐抵死不从,才找到我,帮她逃出来。”
“钱谦益,这老小子最近不是闹着要辞官嘛,我的人还探查到,似乎他还有抗清的意图,真是可笑,投降满清的是他,现在闹腾的也是他,真不知道这老头怎么想的。”
“我知道。”望着朱慈煃诧异的眼神,董小宛微微一笑:“柳姐姐毕竟在钱府内宅,一些事情还是知道的。钱谦益之所以要闹,是因为他不满意满清给他的待遇。他本为礼部尚书,当初和多尔衮联系的时候,许诺给他一个王爵,可现在却没有了,他依然是礼部尚书,所以他现在有了别的心思,为了争取更高的权势,他不惜冒险。”
原来如此,军法处这些废物,还没有一个女人消息灵通。复社现在已经分裂,钱谦益现在闹腾,还能有多少支持者?自己该如何利用呢?
“还有一个是谁?”
“李香君姐姐的命更苦,当初她也是名动一方的,可自从跟了侯方域,就没有一天好日子。说来,她还王爷您做对过呢。”
“和我做对?”
见朱慈煃依然没有表情,董小宛轻笑:“王爷您大人大量,那些不过是小事,想来您也不会介意。原先复社是反对马士英马尚书的,而马尚书也一直在收买复社中人。侯方域当初本来已经意动,想投靠马尚书,却被李香君姐姐言辞喝退。不过后来侯方域跟随钱谦益投降了满清,李香君姐姐多次劝阻无果,甚至以死相逼,都没用,也死了心。这个时候,阮大钺等人却已经动手陷害了侯方域,将侯方域下狱,李香君姐姐也被抓捕,要送入弘光皇帝后宫。这个时候,她求到了妾身,是妾身让您的侍卫把人救出来的,其实也想到真的会给救出来,为此妾身还担心了很久。”
抢个女人而已,我干的杀头的事情多了去了,不就是抢了弘光皇帝一个女人嘛,弘光皇帝本人都被我干掉了,这有什么啊:“倒是两个奇女子,罢了,先留在府中吧。最近事情太多,等北伐告一段落之后,在做计较。”
朱慈煃摇着头走了出去,自己府邸里女人不少,可这幅身体,还是标准滴处男捏…………回头再说吧,眼前的大事多着呢!有了江山,女人,那不是想要什么样的就有什么样的。
第九章 磨盘
浦江县,平原加丘陵地带,明清两军对峙的前线。和托带领的两万人马离开了坚固的杭州城,打算在野战中一举击溃明军北伐军,而和托的对手是刘国轩带领的九个师两万七千余人。
二月的天气还有些凉,但是北伐军的士气很高。满清军是横扫了大半个天下,可他们也不是孬种,打仗嘛,要是没有拼命的勇气还是趁早回家抱孩子去吧。可让所有人气闷的是,刘国轩的手段让人很气闷,总是大仗不打,小仗不断,完全一副无赖做派。
对于刘国轩的战术,和托也是非常头大,今日他发狠了,磨了十来天了。明军没有胆量和他对决,只是派出小股部队骚扰,自己的大军出动,他们就缩回大营中去。可恨的是,明军这些混蛋,那来的那么多火炮,自己的骑兵一旦追的太近了就会被炮轰,得不偿失。
刘国轩大营之中:“小帅,咱们这叫打的什么仗啊,温吞水,和娘们一样,这些天咱们的伤亡可不小哇。”
刘国轩眼睛一瞪:“你懂个屁,打仗那里有不死人的?不死人战士们成长不起来!不死人部队磨练不出来!”
“可是…………”
“闭嘴,你以为我们带的是什么精锐军队不成?看看这些士兵,除了一师、二师可以放心使用外,别的能放心用吗?九师、十师是凤阳军改编来的;十四、十五、十六三个师是大顺军改编来的,这些人虽然接受了整编,可还不算合格的士兵。老子的一师打他们全部…………二十师更直接,直接是一帮愣头青,扬州的青年兵,虽然复仇的精神大的要死,可有几个见过血的?就这样的部队,你敢拿他们和满清硬拼,老子可不敢,耽误了王爷的大北伐大计,谁来负责?”
“可这样也不是个事啊,小帅,不如让我拉着二师上吧,总好过这样磨,娘的,下面的小崽子都快把我吵死了。”
“就你能,有种你带你一个师去把满清人都砍喽。耐着点性子,总是这样,他日你如何独挡一面?”
“独挡一面?”
看着二师师长常正昱一副怀疑的神色,刘国轩就想抽他:“怎么?不信?真不知道你这个师长平时讲课的时候都跑那里去了。是,我们现在一个师只有三千人马,可这只是暂时的,不是兵源不足嘛。告诉,等兵源足了,每个师都会扩大四倍,那才是满编,现在不过是草创。王爷可和我说过,打出来的部队扩编,打不出来的,嘿嘿,直接裁撤。”
“真的假的?”
“别瞪你那牛眼,军中无戏言。”
常正昱嘴巴一咧,心中也盘( 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 http://www.xlawen.org/kan/3612/ )
若朱以海退位归藩,他们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接受浙东地区,对杭州形成包夹之势,举兵北上的时机也就成熟了。若朱以海不退位,那就让全天下人都看清了他的面目,不过是私心作祟,梦想称帝,心中根本没有大明的事业,如此这般,以他马士英在江南的根基与影响力,很容易就会让百姓反对鲁王,浙东地区新组建的义军,到头不过是给福州吉王做嫁衣罢了。
目前这情况下巨型北伐,歼灭南下的满清军虽然有些仓促,可时不我待。即便很多军队的整编没有完成,可应付初期战争已经足够了。至于这些明室藩王,这才是最让朱慈煃闹心的。这里面的野心家可不少,自己不得不防。尤其是现在两广问题,是个很麻烦的问题。
吉、鲁纷争,基本不用想和平解决了,但是动武的话,总是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虽然武力解决是最快的途径,可这是最后一步,先礼后兵嘛。说起来,鲁王有什么可仪仗的?比财富,他连自己的小指头都不如;比势力,那更不用提了;比声望,自己这边可有不少崇祯朝的重臣支持,他鲁王又有什么?
相信军法处的人不会让自己失望的,只要拉住了那些军队,浙东地区会顺利到自己这里,而鲁王的野心,也不过是镜花水月罢了。
第五章 不留后路
鲁王朱以海的行动非常快,在朱慈煃发来诏书之后,他很快针锋相对的开始了挖朱慈煃的墙角。朱慈煃麾下大部分人都接到了朱以海升官封爵的许诺,若以此身份论,朱慈煃手下一大半人瞬间提升了数个官阶。
不过谁都清楚军法处的厉害,也知道一旦背叛,怕是连福州都走不出去就完蛋了。就算心存侥幸的人也不敢怠慢,将事情都报告了上去,现在瞎子也看的出来,吉王登基才是大势所趋,鲁王,不过是痴心妄想罢了。福州吉藩政权已经得到了南方大部分地方的响应,而鲁王呢?也就浙东这一小块地方的支持罢了。以一隅敌大部,焉能不败?
更不要说他们作为朱慈煃的属下,福州军营那汇集如云的士兵那里能看不到?从各地不断汇集而来的士兵在这里接受编制,这人是一天天的增多。就看这些将士的精气神,有心思的也只有暂时蛰伏。官职虽然好,可鲁王那里,不过是空头许诺罢了,前途渺茫啊。
现在朱慈煃召集大家说起这个事情,大家心中自然明白,都在表达自己的忠心。听所有人都表忠心之后,朱慈煃却依然不疾不徐的说到:“诸位爱卿,今日大明已经到了存亡之秋,我等应当同心戮力,驱赶满清,客服故土。鲁王那边给的高官厚禄确实诱人,谁若想去,本藩绝不拦各位的前程。”
下面一大群人是鸦雀无声,静的连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到。这个时候,谁做出头鸟谁是白痴。过了一会,朱慈煃悠然说到:“别说你们没有心思,就鲁王的条件,本藩看着都动心。武将之中,都督、总兵许诺出二十五个;文臣之中,侍郎、御史许出三十七个;三品的官啊,按照鲁王的意思,在座的起码有六十个人是了。在本藩这里,可没有这个待遇。说真的,动心很正常,本藩今日将话放在这里,若要离去,本藩绝不为难。”
朱慈煃的话掷地有声,信心十足:“大家愿意为大业而奋斗,本藩甚为欣慰。想升官封爵也是人之常情,在本藩这里,没有那么多狗屁倒灶的事情,拿出功绩来。文官管理好地方、惠及百姓;武将搏命沙场,驱除女真。一样可以升官封爵。只要有实实在在的功绩,本藩绝不吝官爵,可要是没有功绩,那就不要想了,或许答应鲁王的条件比较快。”
哈哈声一片,大家都开始了善意的笑。朱慈煃的威严归威严,可他现在都一副轻松的样子,谁要搞的和如临大敌一样,那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不自在嘛。
“诸位爱卿啊。你们说这监国的位置好坐吗?其实不好坐。监国一职,固然是风光无限,可同时来的,却是责任。驱除女真、恢复故土、使百姓不在受兵祸之苦,能安居乐业。这责任沉重的如山啊。时时刻刻悬在这监国位置之上,若不能完成这些,只做个有名无实的监国,那还不如不做。希望诸位同心戮力,澄清宇内,还我大明一个朗朗乾坤。”
“殿下高义,我等敢不效犬马之劳。”
“很好,便将本藩这些话昭告天下,让天下所有人都知道,监国不仅仅有风光,还有责任。若以一己私心置天下大事于不顾,便是民族的罪人,大明的罪人。各位恪尽职守,不日北伐,与本藩一起,开创大业。”
哄的一下,这下人群可是炸锅了。北伐,这是多少人期盼了很久的事情,自崇祯皇帝死后,又有弘光朝与潞王监国,可这两任政权别说出兵北伐,就是连旨意都没有下达过。可吉王就任监国这才多长时间,已经要明告天下,不日北伐,克服故土。
一些从北京逃下来的老臣已经是老泪纵横了。本来只是看着林欲揖、马士英等一干老臣效忠才表示支持吉王的,可现在实实在在的看到了希望,怎能不叫他们激动。吉王,人杰也,怪不得当年北京风传,崇祯皇帝对吉王宠爱有加,宠爱的让人嫉妒,看来还是先帝的眼光好啊。
昭告天下,这一旦发出,他朱慈煃与满清之间再无转圜的余地,只有死拼到底了。其实不少人也在怀疑,这吉王监国,是不是会和潞王一样,满清大军一到,立马投降。毕竟吉王太年青了,可当他们看到吉王宣言,不日北伐恢复故土的诏书之后,这样的疑虑已经完全没有了。
若说吉王在扬州狠狠的扇了多铎一个耳光,现在这诏书,那就是实实在在的扇了满清朝廷的一记响亮的耳光。满清人以为,潞王投降之后,天下初定,明廷已经没有了与他们对抗的实力,正琢磨着是不是该班师了,毕竟十几万大军放在江南,有些浪费啊。因为‘剃发易服令’的关系,到处都有起义,弄的满清疲于奔命,到处调拨兵力,而这个时候吉王却昭告天下,要和满清血战到底。还信誓旦旦的说要北伐,要克复故土,这可不是给了以为天下已经平定的满清朝廷一记响亮的耳光。
在发布出诏书之后,朱慈煃麾下的文武们的意见也不是很统一。一部分人认为,这样最好,满清占据江南时间不长,又因为‘剃发易服令’烽烟处处,趁此机会举行北伐是很合适的。另一部分人为人,现在实力不足,应该集合各地义军,汇集福建,而后誓师北伐,打败了满清多铎的军队之后与满清议和,逐步发展。
对于这两种声音,朱慈煃不置可否,任由他们去吵闹,这也是无奈的事情,由着他们去吧。蒋德璟这个‘高人’,沉寂许久后现在却登门了,不知道这贼老头又在想什么。
“殿下,此诏一出,您与满清再无转圜余地,成了势不两立的存在。”
朱慈煃看着蒋德璟的老脸,有些奇怪:“怎么八公先生现在来给满清人当说客了吗?”
“呵呵,当然不是。老臣这是来请罪的。”
“请罪?请什么罪?”
“观望之罪,殿下就任监国一事,老臣本应全力相助,却因为一些杂事耽误了,没有出上力,此罪一;疑虑之罪,殿下雄才,老臣却观望、甚至怀疑过殿下会不会继潞王之后也投降,此罪二;现在殿下昭告天下,老臣才清醒,愿以老朽之躯,供殿下驱策,还大明一个朗朗乾坤。”
要是别人说这话,朱慈煃会以为这家伙八成是因为没有搭上车,来补票的。可蒋德璟不一样,对于这家伙,军法处的人一直有监视,而蒋德璟的一些话也被报告给朱慈煃。这老头是一个忠诚于百姓的人,对于个人却没有多少私心。一个一心为公的人,真不知道是说他好还是说他坏呢。
“八公先生何罪之有,先前满清南下,各地藩王官员纷纷投降,其速度之快,让人瞋目结舌。八公先生心有疑虑也正常,本藩自然不会怪罪。既然现在先生下定决心,本藩求之不得。即日起,还请爱卿入阁办事,同为百姓谋福。”
“殿下仁德,老臣感激。入不入阁并不要紧,蒋家有私兵两千,老臣又联系了昔日旧部,日内应该有三千义士。还请殿下将他们编入北伐军中,为天下兴亡尽一份力。”
朱慈煃听到这话,心中很高兴,这高兴甚至比蒋德璟跑来纳头称臣还高兴。一些大家族的私兵,一直也是个麻烦的事情,他的势力扩展的太快了,对于那些支持他的地方士绅,他不好动。而这些人的私兵,也一时不好解决,现在蒋德璟跑来,直接捐献了自己的家兵,这实在是一个好消息。
蒋德璟的名声太大了,别说福建,就是全国也没有多少比他更有影响力的人。现在他作出表率,就可以拿他说事了。大力表彰的同时,就可以按照他的办法收了许多地方士绅的私兵,扩充自己的兵源了。
“爱卿果然是栋梁,既然如此,有一事现下就托付爱卿了。不日便要北伐了,可本藩手上兵力有限,福建各地士绅,当效仿爱卿行事不是嘛。”
话不用说完,蒋德璟自然明白该怎么办:“殿下放心,君忧臣辱,老臣定然把此事办的漂漂亮亮。”
第六章 靖江王之变
十二月,鲁王的部队行动了,十三日,鲁王朱以海亲至钱塘江西兴军营犒劳军队,每名士兵赏银两钱。十五日,王之仁为督帅,率领新成之义军与方国安部渡过钱塘江,进攻杭州。
说起来三万余人的军队倒是非常的壮观,可真正有战斗力的有多少?不过方国安部七千人与王之仁部的四千人。其他的,根本就是民夫。说起来,这个时候守备住地方,满清军不来进攻已经该庆幸了。却主动去进攻坚城,简直是胡闹。
方国安早就打定主意,是出工不出力,他很清楚的认识到,打杭州根本是不可能的。满清人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去请教浙东的叛乱,一个是因为觉得没有必要费这里力气,另一个更重要的愿意是,福州的吉王在大量聚集军队,那才是满清人眼中的大敌。至于浙东的叛乱,人家根本没放在眼中。
本来这是个好机会,在聚集上一段时间,修养一段时间,训练士兵,置办军械,筹备军资,未必不能成事。可这鲁王没事发什么疯,跑去进攻杭州?看着这些新兵的素质,方国安也是摇头,这些人,守备家乡或许会出力死战,可去进攻?那是别指望了,成军时间太短了,根本没有什么训练,怎么可能打赢。
果不其然,鲁王的这次‘壮举’,只有三天,三天就被满清军击破了。杭州城下,再次大败,满清军士气大盛。为什么呢?因为这次杀敌虽然不多,可斩杀俘虏的高官却是历次战役之最。总兵三人,副将十一名,参将、游击、都司、守备等大小武官五十有余,若是只看这军官,还以为打败了明朝二十万大军呢。
多铎得到消息之后,大笑不已,就这样的还想成事?浙东叛乱,指日可平,根本不用自己费心。随意派个人,带上两三千人估计就平定了。现在的主要目标,还是福州的那个娃娃,根据探子来报,福州可已经聚集了超过四万人马,还有不计其数的人马正在四面往福州赶。这才是自己的劲敌呢,扬州城外塔山之上那五千善战之兵给多铎留下的印象太深了。虽然知道这样的是士兵不会很多,可谁知道朱慈煃手下还有多少这样的善战之士,这才是大患。
朱慈煃呢?他现在却很茫然,有个问题比较苦恼。自崇祯皇帝自杀之后,天下的藩王们有心思的人就不少,可弘光皇帝朱由崧登基之时,南方尚算稳定,很多人即使有心,也不敢动弹。可自从弘光朝廷破灭后,这有心思的人可就有动弹的了。比如靖江王朱亨嘉,这位主是根本不具备竞争皇位资格的,可这个时候却野心膨胀,跳了出来。
在广西总兵杨国威的拥戴之下,这位很直接的登上了监国之位。与鲁王监国不同的是,鲁王监国本是浙东士绅需要找一面大旗来聚拢起义抗清的人,由下而上推举了鲁王朱以海监国。而靖江王朱亨嘉监国却是他自己一手策划的,纯粹是野心膨胀。两者的相同点,都是带有地方兴致的政权,并没有得到其他地区的认可,亦没有足够份量声望的老臣拥立。
而靖江王妄图黄袍加身,虽然有广西总兵带兵拥戴,但文官系统却没有什么反应,广西巡抚瞿式耜一得到消息,二话不说就以巡抚衙门的名义发出公文,严令各地不得参与靖江王叛乱,直接将靖江王朱亨嘉的行为定性为叛乱。
广西一地,少数民族众多,而瞿式耜的态度就直接的决定着这些少数民族骠勇的态度。朱亨嘉以尚书职衔来引诱瞿式耜,可被严词拒绝,只好逮捕了瞿式耜。
靖江王监国闹的这么厉害,与两广总督丁魁楚有直接的关系,在吉王朱慈煃就任监国,大多残明地方政权都承认的情况下,这丁魁楚依然态度暧昧,没有表态。他的态度让朱慈煃一直比较忌惮。广东就在福建背后,一旦朱慈煃举兵北伐,这家伙在背后给自己一刀,不得不防啊。
丁魁楚此时也很矛盾,吉王在福州就任监国,已经得到了除开浙东鲁王政权外大部分地方政权的承认。自己这里该怎么办?倒不是他有什么别的心思,实在是因为他与靖江王朱亨嘉之间有一些外人不知道的协议。要不然在他的地头上,朱亨嘉能这么肆无忌惮?
丁魁楚态度暧昧的原因就在这里,若是拥立靖江王,他就有从龙之功,别说尚书,就是大学士也很容易得到。而拥戴吉王的话,估摸着自己还是个地方总督,职位上不去啊。可更麻烦的是,吉王朱慈煃这里大势已成,各地纷纷拥戴,而吉王本身也是实力雄厚,又有一帮崇祯朝的老臣摇旗呐喊,声威无双。一旦自己站错了队,那就麻烦了。
平心而论,丁魁楚很怕死,可有放不下这权势的诱惑,所以他现在才非常的矛盾。毕竟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他也看的清楚,鲁王监国,大肆分封,高官如狗,估摸着靖江王也会这么干,不这么干没人响应啊。可反观吉王朱慈煃呢?人家放出话了,想升官发财,拿出成绩,和满清人干仗,但有斩获,荣华富贵不吝赏赐,根本就是胜券在握的样子,不怕你们拥戴别人。
一边是凭借手中的权力,拥戴一位藩王就可以得到荣华富贵,另一边却是要拼命,和如狼似虎的满清人血战才能得到荣华富贵。这那个更有难度,谁都清楚,可偏偏出这个难题的吉王朱慈煃却是现下最炙手可热的人物,但凡有些见识的人都看出来。吉、鲁两藩之间对立,可吉藩的势力强大出太多了,没人争的过。
最后丁魁楚咬牙,富贵险中求。现在满清大军就盯着福州呢,他吉王也没可能出兵两广,自己就是拥立靖江王,也有的是时间周旋。在下属们的劝说和野心的作祟之下,丁魁楚作出了拥立靖江王监国的决定。
一时间,残留明室不大的地盘上,却出现了三个监国藩王。福州吉王、绍兴鲁王、梧州靖江王。此事一出,弄的天下人纷纷叹气,如此明室,焉能不败?
这事情弄得朱慈煃很恼火,自己这里紧锣密鼓的筹备北伐,准备收拾长江以南的满清大军,这帮宗室却给自己拖后退。真恨不得立即收拾了他们,可这样徒然使得满清人得利,还是收拾了多铎的大军要紧。
“王爷,方国安方大人的密使到了。”
“此事让马大人处置,一定要确保我们北伐之时,方国安部予以配合。”
马士英领命而去,老眼中满是成算,方国安根本就是投诚来的,别说让他配合攻击满清,就是让他将鲁王直接抓来福州,他也会干的,不过现在还不是内讧的时候,北伐才当前第一要务。
第七章 祭旗
1647年正月十五,在军队集结完毕之后,吉王朱慈煃登台拜将,以马士英为帅,刘国轩为副,举兵北伐。
福州城外军营之中,朱慈煃在台上看着下面一张张面孔:“将士们,自女真人入关之后,屠杀我们的兄弟姐妹,抢占我们的土地财物。大明衰微,朝廷不幸,无力抵御女真人铁蹄。现在这些女真人变本加厉,发出‘剃发易服令’,要断我汉家苗裔,绝我祖宗之法,你们答应吗?”
“不答应…………”愤怒的吼声随即飘起。
“很多人害怕女真人,觉得他们厉害,不可战胜。可实际上呢?他们可怕吗?告诉你们,不是,扬州城外,有我五千忠勇的部下,他们是英雄,虽然全部战死了,可带给了满清人足足两万的死亡。他们是英雄,就让我们踏着英雄们的足迹,杀光敌人,再现大明的辉煌。”
所有的士兵都开始嗷嗷直叫,或许别的什么大义他们不清楚,但有‘剃发易服令’这个就足够了。
“奸臣误国,我大明大片疆土的沦丧都是因为被出卖。女真人甚至不用刀兵就占据了大片地方,就是因为这些奸贼卖国。这样的人绝对没有好下场,来。”
两名士兵押着陈洪范走入场中,现在的陈洪范,打着鞭子,穿着女真人的一副,活脱脱就是一满清大臣。朱慈煃指着陈洪范说到:“这个王八蛋,看着和女真人一样,可实际上呢?他曾经是大明的高官,可他却背弃了祖宗,当了满清人的走狗。甚至跑到本藩这里来劝降,这样的混蛋,该怎么办?”
“千刀万剐…………”
几万人的嗓门,同时呼喊一个口号,那是极为可怕的,说声震九天也不为过。陈洪范的脸色煞白,已经说不出话了。
“斩杀此人祭旗,大军出击。克复故土,就在今朝;杀敌饮血,就在今朝;将士们,北方是我们的故土,那里现在被满清人占据,去夺回属于我们的土地,解救被奴役的兄弟姐妹。下次再见之时,本藩希望在南京城下,那时,本藩与大家同饮庆功宴。”
陈洪范的鲜血染红了地面,大军在欢呼声中迈出了征途。卫国军出动十五个步兵师,四万五千人,分两路出福建,直扑金华。而海军十个师、三万余人,一千五百条战舰也驶出港口,不知所终。
回到府邸的朱慈煃更忙了,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虽然准备的很充分,可这很多琐碎的工作依然需要处理。即便有庞大的幕僚团帮助处理,可有些事情却必须要让朱慈煃知道的。
“王爷,七师、十八师并塔山独立团已经达到龙岩,请示下一步战略。十三师、十九师停驻泉州,开始整编各地私兵。您有什么具体指示?”
朱慈煃随口骂到:“屁的指示,泉州那边有蒋德璟主持,指示什么?龙岩有施琅在,他们只是防备两广丁魁楚异动的。什么事情要是都等我的指示,他们就等死吧。大的战略定下就成了,其他的,让他们自己发挥。”
“是,是。”
看着幕僚团的所有人,朱慈煃忽然将他们聚集了起来:“你们都记住,作为幕僚,你们是辅助的。现在战争已经开始了,对于战争,你们很多人是外行,要是让我知道谁擅自发出命令,搞出外行指挥内行的事情,休怪我诛他九族。”
王府幕僚,确实是个风光无限的位置,朱慈煃现在监国,不久以后自然要称帝。一旦称帝,这些幕僚团的人自然是前途无量,现在就在朱慈煃眼皮子地下,谁敢搞小动作啊,你当军法处那些无孔不入的王八蛋是吃干饭的?
训斥了他们一顿,朱慈煃又无奈的当起了盖章机器,许多行文没有他的印玺是不能发送的,这一点让他很痛苦,可没有办法,印玺可不能让别人保管,这可是他的代表,代表着他的权柄。
在得到朱慈煃出兵北上的消息之后,多铎第一反应是错愕,好一会才反应过来,想不到啊,这样的情况下,居然有人主动来进攻他。本来这会他都准备班师回北京了,南方这边已经不需要他亲自处理了,朱慈煃虽然在满清人这里挂上号了,可却不是什么劲敌。
这鲁王进攻杭州失败才多长时间,这吉王又巴巴来送死?这些明军,既然你们找死,也就别怪我不客气。四万多人,也算可以杀个痛快的了。探子回报,这些人的军容可比鲁王的那三万民夫齐整多了。不过想了想,多铎还是没有动弹,杭州有总督张存孝、博洛、梅勒章京济席哈、和托等人带领的驻军四万有余,刚刚击败了鲁王的部队,士气正盛,应该是足够了吧。
本来多铎是不准备派援兵了,可晚上他睡觉的时候,忽然梦到扬州城外塔山一战,让他心中巨震,还是多做些准备的好。当即命令贝勒勒克德浑带领一万八旗兵并原明降军一万,南下嘉兴,一旦有失,立即支援杭州。
多铎是不会亲自出动了,现在江南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了,到处传来的都是造反、叛乱的消息。因为这些事情,他想南下福建的计划都延误了,北京那边有让他回师的风声,可这个时候,朱慈煃居然搞什么北伐,简直是不知死活。我没去打你你就该烧高香了,还来找死,四万多人,给咱们塞牙缝的事情嘛。
想想对方的主帅,这明军还真是无人了。主帅马士英,一个老头子;副帅刘国轩,一个小孩子;这样的军队,能有什么战斗力,一群疯子,想到这里,多铎又安心的睡了过去。
朱慈煃现在却是忙的焦头烂额,每天送来的军情多如山。大军出动,金钱粮草就和流水一样,火药兵器不断的向前送。这还没开战呢,就忙成了这幅样子,真不知道开打了会成什么样子。
但是朱慈煃却不得不亲自处理一些公文,因为有些事情必须他点头才可以。他的印玺实在是重点,毕竟这个时代局限,除了核心部分的人,九成九的人是不认识他的。哪怕现在他换身衣服跑到福州附近的村庄,别人也不会知道他是吉王。而下面的人只认印玺而不会认人的,所以这个印玺几乎比他本人还管用,这能给别人吗?他自己跑到军队中不一定能调动军队,可有他印玺行文却完全可以调动军队,这一点上由不得他不谨慎。
御驾亲征,多么遥远的事情啊,要是没有个足够放心的人,那是想也别想。要不然说帅不离位呢,却也不是胡扯。
“王爷,南京的密谍送回来几个人。”
看着下面禀报的人一副古怪神色:“什么人?大惊小怪。”
“呃…………那个,王爷,都是女人,还都挺漂亮。还有就是,王妃亲自去接待了,似乎老祖宗也去了。”
自己都要忙死了,自己老娘和老婆又添乱,后院不宁,麻烦啊:“去看看。”
第八章 故人消息
老婆无所谓了,可老娘的态度就比较麻烦了,这时代,总是要讲个孝顺的。南京来的女人?自己似乎在南京没有留下什么风流债啊。带着儿子上门这样的狗血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要真发生了,估计老太太就高兴了。
进了门一看,还真是故人,董小宛,这个婉约如画的女子,自己一直太忙了,都没时间关心了。毕竟自己下福州的时候也留了人专门照顾,这两年忙的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女色方面确实没有什么时间去想。再说,自己这副身板才算刚刚长成,急啥…………
这另外的女人是谁?看起来也都不错啊,实在没有什么印象。不过看起来没有箭拔弩张的情况,四个女人倒是相谈甚欢。朱慈煃也不想问,三个女人一台戏,这台戏他可不想参与。
“你们继续,本藩还有很多公文。”说完转身就走,走的速度可谓疾如风…………
见朱慈煃堂堂一镇藩王落荒而逃,屋里的几个女人也是忍着笑。倒是马映寒一副大妇风范,将这几个女人都安顿下来,最后只剩下婆媳两个说私房话。
“丫头,难为你了。”
“娘,瞧您说的,好似媳妇是个妒妇似的。”
“女人啊,就是这个命。早年我还想,慈煃一直不近女色,就让你们俩安安稳稳的过一辈子也好。可现在看着啊,是不成了,慈煃这眼看着就要登基了,以后这后宫妃子少不了。丫头,你是我看着长大的,要是有什么委屈,就和娘说。”
“我…………我没什么委屈,王爷待我很好。”
“好?丫头,你骗人都不会骗。他若对你好,你到现在还是处子之身?臭小子,要不是知道他没有龙阳之好,我早就绑着他跟你圆房了。”
一番话说的马映寒脸红的不行,难为情的喊道:“娘。”
“呵呵,好了,丫头,别撒娇了,都是人Qi了。想想真快,前些年你还是个小丫头呢,现在已经我儿媳妇了。慈煃这孩子心思太重,一点也不像个十几岁的娃娃,找时间我也说说他,我还想早点抱孙子呢。”
“王爷说我们年级还小,在等几年。”
“小什么小,过了年他就十七了,你也十六了。小什么小,听为娘的,这头一个孩子必须是你的。就算慈煃登基,你也是皇后,这孩子的事情可已经不是家事了,也是国事。刚才这几个女子虽然都不错,可他们毕竟出身寒微,能做个侍妾已经不错了,但是他们若是先有了孩子,这可不是好事。听我的,晚上我就找慈煃来,今日无论如何也要圆房了。”
朱慈煃已经不知道老娘把他当种猪给算计了,这会他找到董小宛,问问到底怎么回事,怎么她带了这一串女人来。
一别三年,董小宛似乎没有改变,依然是那副温婉的样子:“三年了,你还是这样。”
“王爷,你堂堂的王爷,当年居然那副无赖样子。到了福州我才知道您的身份,您可是瞒了妾身整整三年。”
朱慈煃没有丝毫的不好意思,女人是点缀,偶尔心情好的时候,调戏一下不是什么事情,可大事面前,那可就没有女人参与的份了:“当时身不由己,也没必要明说不是。”
“其实王爷是好意,妾身明白。这三年,妾身过的很开心,不用周旋于那些衣冠禽兽之间,您的人给我挡下了许多麻烦。妾身也在猜测,您到底是什么身份的人,可是一直猜测不到,直到现在才明白,真的和做梦一样。”
朱慈煃干干一笑:“对了,你带来些什么人?还有,你不是在苏州嘛,怎么跑去南京了?”
“这说来话长了,与我同行的,皆是昔日姐妹。妾身私自调动您的属下,还请王爷赎罪。”
见董小宛拜倒在地,朱慈煃也不想为难她,她能调动几个人,不就是自己留下来看护他的那几个侍卫嘛:“罢了,留下人自然就是给你差遣的,又不是什么大事。”
“也是两位姐姐命运多坎,多年的情分,妾身实在不忍,才动用您的侍卫。本来也只是试一下,却不想真的办成了,那时候妾身就想,您到底是什么身份。”
“身份?其实就是帽子大一点。另外两个人是谁?”不知底细的人,乱收留也不是好事。
“是李香君和柳如是,都是昔日的姐妹,妾身不忍她们相求,便一同救了来。”
………………似乎,大概,可能,蛮熟悉的俩名字,一时想不起来,不管了:“说说她们的事情。”
“柳姐姐本为钱谦益收入府中,当初也是迷醉钱谦益的文才与大义,才嫁入了钱府,与守活寡又有多少区别。”
这倒是,钱谦益那么大年级了,想老当益壮也不成,怪不得这么看重权势与钱财呢,简直和太监差不多了。朱慈煃恶毒的想到。却听董小宛继续说到:“可随着满清军的南下,柳姐姐也逐渐看清了钱谦益的真面目,几次想离开,却已经被软禁了。直到满清军入城,钱谦益想把柳姐姐献给多铎,柳姐姐抵死不从,才找到我,帮她逃出来。”
“钱谦益,这老小子最近不是闹着要辞官嘛,我的人还探查到,似乎他还有抗清的意图,真是可笑,投降满清的是他,现在闹腾的也是他,真不知道这老头怎么想的。”
“我知道。”望着朱慈煃诧异的眼神,董小宛微微一笑:“柳姐姐毕竟在钱府内宅,一些事情还是知道的。钱谦益之所以要闹,是因为他不满意满清给他的待遇。他本为礼部尚书,当初和多尔衮联系的时候,许诺给他一个王爵,可现在却没有了,他依然是礼部尚书,所以他现在有了别的心思,为了争取更高的权势,他不惜冒险。”
原来如此,军法处这些废物,还没有一个女人消息灵通。复社现在已经分裂,钱谦益现在闹腾,还能有多少支持者?自己该如何利用呢?
“还有一个是谁?”
“李香君姐姐的命更苦,当初她也是名动一方的,可自从跟了侯方域,就没有一天好日子。说来,她还王爷您做对过呢。”
“和我做对?”
见朱慈煃依然没有表情,董小宛轻笑:“王爷您大人大量,那些不过是小事,想来您也不会介意。原先复社是反对马士英马尚书的,而马尚书也一直在收买复社中人。侯方域当初本来已经意动,想投靠马尚书,却被李香君姐姐言辞喝退。不过后来侯方域跟随钱谦益投降了满清,李香君姐姐多次劝阻无果,甚至以死相逼,都没用,也死了心。这个时候,阮大钺等人却已经动手陷害了侯方域,将侯方域下狱,李香君姐姐也被抓捕,要送入弘光皇帝后宫。这个时候,她求到了妾身,是妾身让您的侍卫把人救出来的,其实也想到真的会给救出来,为此妾身还担心了很久。”
抢个女人而已,我干的杀头的事情多了去了,不就是抢了弘光皇帝一个女人嘛,弘光皇帝本人都被我干掉了,这有什么啊:“倒是两个奇女子,罢了,先留在府中吧。最近事情太多,等北伐告一段落之后,在做计较。”
朱慈煃摇着头走了出去,自己府邸里女人不少,可这幅身体,还是标准滴处男捏…………回头再说吧,眼前的大事多着呢!有了江山,女人,那不是想要什么样的就有什么样的。
第九章 磨盘
浦江县,平原加丘陵地带,明清两军对峙的前线。和托带领的两万人马离开了坚固的杭州城,打算在野战中一举击溃明军北伐军,而和托的对手是刘国轩带领的九个师两万七千余人。
二月的天气还有些凉,但是北伐军的士气很高。满清军是横扫了大半个天下,可他们也不是孬种,打仗嘛,要是没有拼命的勇气还是趁早回家抱孩子去吧。可让所有人气闷的是,刘国轩的手段让人很气闷,总是大仗不打,小仗不断,完全一副无赖做派。
对于刘国轩的战术,和托也是非常头大,今日他发狠了,磨了十来天了。明军没有胆量和他对决,只是派出小股部队骚扰,自己的大军出动,他们就缩回大营中去。可恨的是,明军这些混蛋,那来的那么多火炮,自己的骑兵一旦追的太近了就会被炮轰,得不偿失。
刘国轩大营之中:“小帅,咱们这叫打的什么仗啊,温吞水,和娘们一样,这些天咱们的伤亡可不小哇。”
刘国轩眼睛一瞪:“你懂个屁,打仗那里有不死人的?不死人战士们成长不起来!不死人部队磨练不出来!”
“可是…………”
“闭嘴,你以为我们带的是什么精锐军队不成?看看这些士兵,除了一师、二师可以放心使用外,别的能放心用吗?九师、十师是凤阳军改编来的;十四、十五、十六三个师是大顺军改编来的,这些人虽然接受了整编,可还不算合格的士兵。老子的一师打他们全部…………二十师更直接,直接是一帮愣头青,扬州的青年兵,虽然复仇的精神大的要死,可有几个见过血的?就这样的部队,你敢拿他们和满清硬拼,老子可不敢,耽误了王爷的大北伐大计,谁来负责?”
“可这样也不是个事啊,小帅,不如让我拉着二师上吧,总好过这样磨,娘的,下面的小崽子都快把我吵死了。”
“就你能,有种你带你一个师去把满清人都砍喽。耐着点性子,总是这样,他日你如何独挡一面?”
“独挡一面?”
看着二师师长常正昱一副怀疑的神色,刘国轩就想抽他:“怎么?不信?真不知道你这个师长平时讲课的时候都跑那里去了。是,我们现在一个师只有三千人马,可这只是暂时的,不是兵源不足嘛。告诉,等兵源足了,每个师都会扩大四倍,那才是满编,现在不过是草创。王爷可和我说过,打出来的部队扩编,打不出来的,嘿嘿,直接裁撤。”
“真的假的?”
“别瞪你那牛眼,军中无戏言。”
常正昱嘴巴一咧,心中也盘( 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 http://www.xlawen.org/kan/3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