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 > 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 第 51 部分阅读

第 51 部分阅读

    皮笑脸的说到:“那能有什么问题,殿下放心,有我出马,不会有差错的。”

    “别嬉皮笑脸的,这个事情太重要了,交给别人我实在不放心。”

    “是,是,殿下啊,别老绷着脸,和个五十岁老头似的。讲武堂里培养的都是未来的军官,是掌握武力的人,自然要精挑细选。太学里的人,是以后文官的走向,都是马虎不得,下官心中有数,定不让殿下失望。”

    “好了,找你来是另一件事情。太祖时期的军功爵制度你可知晓?”

    “知道啊,不是已经废除几百年了嘛。怎么殿下想在开军功爵制度?”

    “不错,你有什么意见?”

    萧无犹豫了一下才说:“这其实是好事,可以激励将士勇猛作战,只是目前并不适宜实施。”

    “是因为人员问题?”

    “正是。其实军功爵制度秦朝便有,可为什么这个制度使得秦军如狼似虎,而到了大明却毫无用处,最终废除。原因只有一点,监察力度问题。秦时候授爵,审核严密,一旦查出错误,从被授爵的将士到授爵的官吏全部都要被砍头,所以无人敢于作假。而到了大明,却是漏洞百出,时常杀良冒功,甚至与只要出点银子就能办到,就是被查出来也是屁事没有,所以这军功爵在大明也就不了了之了。”

    “我也是担心这个问题,可我们自己的人培养需要时间啊。现在,我是不得不依靠这些旧官僚维持朝廷。”

    “殿下,这也是急不得的事情,一步一步来吧。若现在就实施,就算以严酷的发令压制,怕是也成一纸空文。这是整体官场风气,还需要改革以后,这军功爵制度才能是良方。”

    “也罢,几年时间,我等的起。这个就要看你的了,希望你尽快培养出足够的人才,以一人之力对抗这庞大的旧官僚,有时候,我也觉得力不从心啊。”

    “谨受命。殿下待下官如兄弟,下官敢不粉身以报。”

    “滚,我要你的碎骨头干什么?熬汤吗?每年都给我拿出人才来是正理。”

    “殿下,此事急不得。学识容易,心性品格却难,至少还要一到两年,才能甄选出可以使用的人才来。”

    “罢了,是我心急了。军法处的人禀报南洋海面上似乎不大太平,你怎么看?”

    “嘿嘿…………不过是一些跳梁小丑而已。西班牙现在忙于欧洲战争,根本无力顾忌这边,要不然菲律宾一丢,他们早就该嗷嗷叫的扑过来了,谁不知道这条路线是黄金路线。”

    “我现在不能走开,率领舰队封锁长江一事,你再辛苦一趟吧。讲武堂和太学那边,嗯,我亲自盯着。”

    “没问题,定然叫这些满清人片板过不得长江。”

    北伐军已经逼近杭州了,自己的计划也该开始实施了。截断满清的补给线,满清军必然失败。十几万主力丢在江南,自己就能赢得至少五年的发展时间,也可以腾出手来收拾这些地方势力了。

    现在南方大部分地区虽然承认了自己的政权,可根本做不到中央集权,和春秋的周天子有什么区别,后方不宁,是根本不可能渡江拿回中原的。只希望一切顺利吧,杭州,便在这里让满清人知道,明军的可怕。

    十四章 逼近

    和托败了,他虽然不甘心,也只有先回杭州请罪,在做定夺。武纲车,明军的装备真TM的奢侈,就那一大片武纲车的打造费用,足够满清南下大军半年的军费了。朱慈煃,这混蛋以往只是听说他有钱,却想不到已经有钱到了这个程度。

    明军的战力一般,就是这装备奢侈,占了大便宜。那如雨点一样的炮弹、如坚城一般的武纲车阵、强劲的火统与弩箭,将骑兵的优势一一抵消,让他麾下铁骑难以发挥作用。

    “总督大人,还请火速调集大炮。逆贼之中,火炮众多,请务必注意。”

    张存孝让和托起身,按说和托吃了败仗,不斩杀他已经是开恩了,可自己还要对他客客气气的,就因为他是满人。呸……什么东西:“章京多虑了吧,杭州自有火炮三十门,乃江南第二大城。城防坚固,又有将士三万,强将毕至,明军逆贼不来则以,来了便要他们全军尽没,重蹈鲁逆覆辙。”

    和托大急:“总督万不可轻敌。鲁逆不过小患,吉逆才为心腹大患。两者兵马相比,一个在天一个在地,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和托,不会是因为你吃了败仗才在这里夸大敌人的战力吧。”

    “济席哈,你少他娘的阴阳怪气,老子只是说事实。”

    这两位吵嘴已经吵习惯了,张存孝名义上这两位爷的上司,可实际上是谁也得罪不起,只好在其中和稀泥。最后作出决定,调集附近军队与火炮,全部聚集于杭州,仪坚城据守,等待多铎援军。

    张存孝嘴上说不怕,可心中却是有数的。能让和托吃个闷亏,这次来的明军不一般。作为前明官员,对于明军他是不陌生的,能击败和托,就说明这支军队很有战力。不管是依靠计谋还是依靠实力,都是自己要谨慎对待的。再要吃了败仗,自己手下这几位满人贵族大爷顶多被降职,可自己八成就人头不保了。

    随着北伐军的不断逼近,杭州的繁华不在,到处都是士兵。百姓都在家中,不敢出门,白日的大街上行人都很少。满清的军队向来不在意扰民,投降的明军更是良莠不齐,大量的军队开入城中,百姓们过日子都要小心翼翼了。

    张存孝现在是头发都愁白了,北伐军来了,征讨江阴、嘉定的两路人马已经日夜兼程的赶回杭州,眼看着就要剿灭的叛乱却眼睁睁的看着对方发展壮大。钱塘江对岸鲁王的人马又蠢蠢欲动,杭州城中人心惶惶。援兵除了勒克德贝勒带来的两万援兵,其他的都还没有影子。在看看部下,满军大爷听他的还好,不听他的他还真没有什么办法。强敌将至,内部不宁,部下又有这些骄兵悍将,这仗怎么打啊?

    北伐军在路上,可谓是旌旗招展,他们的速度不快,每到一地必然大张旗鼓。先不说他们的战力如何,就这份架势就让无数人羡慕,这样的声势浩大,也是彰显他们的决战之心。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的北伐军并不接受各地士绅的劳军,大帅马士英倒是没有架子,整日接见那些跑来的各地士绅,副帅刘国轩却从来没有出过军营,任是谁请都不给面子。

    对于这一点,军营中也有些讨论,大晚上几个老爷们凑在一起悄声说话。

    “老赖,我怎么总觉得不对劲。唉,你上过讲武堂,比我们有见识,你说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才学了五个月,早着呢,不比你们强多少!”

    “吆喝,你老赖啥时候会谦虚了?天下奇闻啊。”

    “去,去,去,少起哄。人家赖原现在是喝了墨水的,能和咱这些土坯子一样?得了,老赖,你就别拿着捏着了。军中最忌讳令出多门,这不是你说的嘛,可现在总是小帅的命令,大帅这里却天天不不务正业的,这算怎么回事啊。咱们可是大帅的人,可不能让大帅被架空了。”

    “对,对………”

    “别瞎起哄,都说什么呢?不想活了?你们都闭嘴,大帅的人?老贺,就凭这句话,军法处就能灭了你的口,还给大帅添麻烦。都记住了,我们现在是王爷的队伍,我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是为大明而战,不在是那一家的军队,我们是国家的队伍,我们是国家的守护者,再不是一家一姓的军队,都记住了吗?”

    见众人都点头:“这才对,前段时间整编私兵你们都知道的吧,在有势力的人家,还不是一样都要按照命令来。反抗的是什么下场?”

    “什么下场?”

    “我悄悄告诉你们,别传出去。别看蒋大学士整编的时候没有动刀子,可后来呢?这些实力家族一个个的被人分解吞并,他们连告都没地方告去,一个个现在都是生不如死。想想看,这些地方豪门,那一个不是盘根错节,是那么容易收拾的?你说,除了王爷扶持外,谁还有这份能耐?”

    “真的?”

    “假的我和你说的着吗?讲武堂里可不单单教带兵打仗,这些手段都有讲解,要不我那里知道这些。你们看啊,吞掉这些不听话的人同为地方士绅,这地方家族之间的争斗不会引起地方的震动。而胜利的无一例外的都是王爷暗中支持的人,这就是软刀子。”

    “唉……唉……我说老赖,你都扯到那里去了?我们说的是军营的事情啊。”

    “是,一时跑题了。其实吧,简单得很,咱们的大军太杂合了。什么人都有,让刘国轩这么年轻人当大帅,能压得住吗?就你们几个鸟蛋就得先造反喽。可刘国轩呢?那是王爷的嫡系,和王爷一样的年轻人。大帅是德高望重,可大帅上年级了,过两年还能出征作战吗?大帅毕竟是王爷的姻亲,本身又德高望重,谁敢不服?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大帅只管和那些来劳军的地方士绅扯皮,而小帅却坐镇军营专门统筹军务了吧。”

    “这样啊,怪不得总是小帅发令呢。可我就觉得不得劲,要是那天大帅发令和小帅冲突,咱可怎么办啊?”

    “瞎担心,这些事情自然有军法处的那帮幽灵操心,咱们带兵打仗就是了。你们可都记好了,我们是在干什么?是北伐,是青史留名的事情,只要打好仗,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哥几个都记住,我们只是低级军官,只做个纯粹的战士,别想太多。”

    几个人啧啧之声一片:“老赖啊,看来这讲武堂出来的人就是不一样。”

    “啥出来的!我可还没学完呢,等北伐结束之后,我还要回去继续学呢。”

    上学对他们这些人来说是一种折磨,一听这个,几人又扯起了别的。要不是军中禁止饮酒,这会定然是酒碗咣当,牛皮满天了…………

    十五章 暗敌

    阳春三月,细雨打破了天空的宁静,妖娆的雨丝轻抚着大地,农夫们冒着细雨开始了新的耕作。一年之计在于春,而今年,更是一个希望的年份。朝廷的纷争,这些百姓不明白,可他们知道一个道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现在天下都是实行‘剃发易服令’,面对屠刀,他们很多人还是退缩了,可现在,新的希望升起了,明军北伐,据说一路势如破竹,具体的事情他们不知道,可是有这个希望便足够了。

    对于大明的朝廷,他们没有什么好感,只是因为‘剃发易服令’,传统的力量之强大,让人无法想象,他们甚至愿意为了遵守传统多纳一些税赋。这不是郁闷,这是一种信念,一种坚持。

    朱慈煃现在接见的英霍山起义军的实际头领易道三,位于湖北、安徽、河山三省交接处的大别山区峰峦叠嶂,地势险要,明末时期被称为英、霍山区。而当地的士绅地主喜欢结山寨以抗盗匪,相互连保。弘光朝灭亡,剃发易服令发出后,江南各地闹的是如火如荼,英、霍山区的人也是闻风而动。

    白云寨主易道三、大歧寨主王光淑联络附近五十于寨,共成义军。抗拒满清人的剃发易服令,商定有清军来犯,便相互救援。英、霍山地处要害,遏制鄂、皖通道,满清方面也甚为重视。客居于英霍山的原崇祯朝兵部尚书张晋彦出了主意,这些寨子防备盗贼还可以,可一旦满清大军到来,是难以抵挡的,此时应该派人去福州向吉王朱慈煃求助,这才是正道,遂有了易道三的福州之行。

    对于易道三的来访,朱慈煃也给他很高的接见规格。易道三虽说是个寨主,可无官无爵,见一个监国王爷,即便是胆大之人,还是有些拘束。

    “起来吧,不必拘束。大明若多一些你这般的仁人志士,也不会落到今日这个地步。”

    “多谢王爷。”易道三这才起身,他也看出来了,这吉王爷不过是少年,可能有今日之威势,必然不是等闲之辈。

    “说说你那里的情况吧,两湖、河南都被满清占领,一旦起兵讨伐,你们怕是危险。”

    “王爷放心,我五十三寨百姓有拼死抵抗之决心。”

    “拼死?”朱慈煃摇摇头,送死还差不多,指望一堆百姓去对抗军队,那不是胡来嘛:“你有多少士兵?”

    “五十三寨共有两万精壮,各个都可以拿起刀枪与敌人血战到底。”

    “嗯…………本藩问的是士兵,不是民夫。”

    “这个…………”易道三卡壳了,军队可不是他拥有的。

    “还有,你们现在名义上的盟主是谁?张晋彦?他名望是有,可惜才能却有些不足啊。”

    “王爷睿智,还请王爷救救我们五十三子民,我等皆愿为王爷效死。”

    见易道三再次跪了下去,朱慈煃摆手:“起来吧,凡忠诚于大明者,本藩自然会管。英霍山遥远,倒也是棘手啊。不过你放心,只要你们有忠诚之心,本藩自然不会坐视不理,你且下去休息,明日朝议,本藩自有安排。”

    皖南地区的起义也成了气候,金声的义军已经控制了青阳、石塘、东流、宁国等县,并且派人到自己这里送来捷报,表示承认自己监国。自己也派出了人升了金声的官,同时,长江之上一些也给他们送去了一些补给,更为重要的是,派去了军事教官。等这些把义军整训完之后,军队听谁的命令呢?谁都清楚。

    英霍山地区也可以这样,让他们与金声部合流吧。指望他们去作战那是不可能的,只要他们存在就足够了。这些人的好处就是,军饷不用自己掏了,以后选出合格的人补充进部队,也省去了新兵训练的麻烦。只是谁也不是省油的灯,就是派去了人,少不了一番争斗,倒也不能太乐观。毕竟大明衰微,各地自行其事的多了。

    方今天下,称王称帝的都有不少,等一次北伐结束之后,就该回头收拾他们了。

    绍兴,鲁王朝廷也发生了一件很震动的大事。

    “陛下,朱大典、方安国私下出兵,已经渡过钱塘江,准备与吉王的北伐军会合。”

    听到这个消息,很多人是大骂。这是摆明了背叛,投到吉王那边去了。可鲁王朱以海却无可奈何,方安国麾下在上次征讨杭州之时刻意保存实力,前进是乌龟的速度,撤退是豹子的速度,损失很小,而尊奉鲁王的部队却损失很大,现在鲁王除了拿名分压方国安,已经没有办法了。

    而方国安现在一副投效吉王的态势,他更没辙了。大家都是心知肚明,明朝各地残留的政权,大部分已经尊奉了吉王,吉王现在是实实在在的监国王爷。鲁王朱以海这边,只有浙东一地的支持,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更别说声势上的差距了,鲁王军队出征杭州,大败而回。吉王北伐,却是连连胜利,这名声上根本不在一个档次。

    对于朱大典和方国安的举动,潞王朱以海除了生闷气,还没其他办法。见大家也说不出个什么办法,朱以海拂袖而去,退朝了事。很快,张国俊求见。

    “宣。”

    张国俊作为国舅,是鲁王朱以海的铁杆,自然不会没事跑来找骂了:“王爷,对于方国安他们,下官倒是有个主意。”

    “什么主意?”方国安谁也控制不了,他的家眷也早被他安排好了,一点把柄都没有,军队又控制在他的手上,能有什么办法?

    看着张国俊的眼色,朱以海挥退了所有的人:“搞什么这么神秘?”

    “王爷,此事重大。说句不客气的话,若是吉王的北伐成功了,那他登基就成不可逆转之势了。”

    “说下去。”

    “不错,我们的实力不足以与吉王一系对抗,可有人有这个实力啊。”

    朱以海一惊:“放屁,难道你说借助女真人之力?不行,绝对不行。你给我记住了,就算本藩投降,做个闲散人,可也不能与女真人合作,成女真人的走狗,绝不。”

    “王爷您先别拒绝啊,下官不是这个意思。咱们不能干那个千夫所指的事情,咱们也是抗清的,只是吉王的北伐军那边,咱们还是大有可为的。”

    “你到底是什么意思?”

    “吉王的北伐军虽然算不上精锐,可大量运用火器,也能与女真兵马抗衡。而火器的大量运用就很依靠辎重,一旦辎重那边出了问题,这北伐军自然就…………”

    “馊主意,他们不是白痴,自然将辎重看的紧的很,咱们又不能公然攻击他们的辎重队伍,你有什么办法不成?不要胡来,一旦行此事,会为天下千夫所指。”

    “呵呵,没人知道是咱们干的不就没事了。在说,北伐军大营中自然有足够的辎重,断不会因为辎重出了点问题就完蛋,不过这北伐军自然会退去,咱们的目的不就达到了!”

    朱以海一下犹豫了起来,这事情是干还是不干呢?一旦朱慈煃北伐失败,自己登基的希望不是又点燃了。至于这个事情嘛,不过是拖后腿,下绊子,朱以海心中的抗拒逐渐的变小…………

    十六章 一文不值

    福州,吉王府外广场之上,出现了一个奇怪的人,一个稍显秀气的青年。这处广场现在有个特殊的地方,堂堂吉王府邸范围内,却有一个非常碍眼的简陋棚子。可在这简陋棚子下却是几箱打开盖子放置的白银,足以晃花人的眼睛。棚子周围只有两个卫兵,却没有任何人来打这么巨大的一笔银子的注意,因为这是吉王朱慈煃公开买凶杀人的酬金。

    五万两白银,不管任何人,只要带来上书给满清人实施‘剃发易服令’的孙之獬的人头,立即就可以拿走这五万两白银。

    看到如此奇景,这秀气青年也是啧啧惊叹:“如此松懈的防备,如此巨大的财富,大明到底还是有救的,诸位兄长,你们的在天之灵可以瞑目了。”

    看到这秀气青年走近,一名卫兵喝到:“什么人?闲杂人等不可靠近!”

    青年却是正色说到:“在下陕西吕中凡,从北京一路赶来,为吉王献上一份厚礼。”

    “想见王爷?那你不该到这里来。”

    “呵呵,这位军爷,此事还就必须到这里来办。”说着话吕中凡从腰间解下一个包袱,放在地下打开,一颗用石灰处理过的人头赫然就在其中,诡异而恐怖。

    北京……人头…………必须在这里!那上点年级的卫兵首先反应了过来:“你带来的可是孙之獬这狗贼的人头?”

    “然也。”

    卫兵在不搭话,抄起一支号角就吹响了。瞬间从王府以及王府附近从出来一大群人,没有一千也有八百。王府的守卫工作非常的严密,这些人只是其中三分之一的人手。一名将领率先冲了过来:“怎么回事?”

    “启禀将军,有陕西人吕中凡带来孙之獬的头颅。”

    这名将领大喜:“当真?”他们已经得到孙之獬被杀的消息了,可看着吕中凡那文弱的样子,心中有点打鼓:“你便是吕中凡?”

    “正是。”

    “来人,将桌椅搬来。吕壮士,还请等待一下,有专人来验看是否为奸贼头颅。”

    吕中凡倒也不在意,神色平常的坐了下来品茶。没有多大工夫,得到消息的朱慈煃带着大队人马赶到,连城中闻讯而来的百姓也围了一大群。

    孙之獬是原明官吏,认识他的人可不少,现在在福州的自然也不少。这几位看着孙之獬的人头不断的发抖,一副激动到不行的样子。对于孙之獬,他们是恨透了,身为汉人,却为‘剃发易服令’摇旗呐喊,诅咒他死的人海了去了,几乎到了恨的不生吃了他的地步,现在看到孙之獬的人头,由不得他们不激动。

    待得确认是孙之獬的人头后,朱慈煃亲自出面了:“你便是吕中凡?很好,你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祖宗之耻,算是洗去了第一层。”

    “王爷过奖,这只是草民应该做的,若不作为,死去如何面对列祖列宗!”

    “说的好,与本藩讲讲你是如何杀掉孙之獬这恶贼的,满清人对他的保护也是相当严密。”

    “奸贼并非草民亲手所杀,而是草民兄弟所杀。”

    “如此壮士,他人在那里?”

    “兄长们已经先一步去见列祖列宗,草民乃是渭河百鬼唯一一名幸存者。”

    朱慈煃眼睛眯了一下:“除开你,其余九十九人皆死在北京?”

    “王爷若想知道,草民也不隐瞒。我们兄弟百人,大半死在孙之獬府中,其余兄弟皆死在逃亡路上。如今,只剩草民一个孤魂野鬼。”

    声音很轻,似乎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却让众人默然,他们该是经历了如何惨烈的战斗啊!

    “壮哉,渭河之上,有你等百人,足以名垂青史。逝者已矣,但大明不会忘记他们,百姓不会忘记他们。这里的五万两白银,就是你们的酬劳,拿去吧,将烈士的家人都接到福州来,本藩保他们一世衣食无忧。”

    一直平静的吕中凡这个时候却跪下磕头,泣不成声:“草民代死去的兄弟谢王爷大恩大德。只是我等大哥有言,诛灭此等奸贼,乃份内之事。此来福州,只是为了告诉王爷,奸贼依然授首。至于酬劳,草民斗胆,请王爷赐一枚铜钱。”

    一个铜钱?很多人直接呆住了,旁边就是五万两白银,是很多人一辈子都不敢想的财富。这位历尽九死一生的活计居然要一个铜钱?不管是如何想法,可人家却对这看起很秀气的青年肃然起敬。朱慈煃也是意外,只是挥手,立即有人递上一枚崭新的铜钱。

    吕中凡接过铜钱,一声暴叫,手指用力,生生的将铜钱掰成了两半。而后大声说到:“大哥说过,孙之獬这等狗贼背弃祖先,他的头颅,那里值得了五万白银,该是一文不值,所以草民斗胆,此等奸贼狗命只值半文,请王爷收回一半,这半枚铜钱便是我渭河百鬼的酬劳。”

    一文不值、只值半文,一个满清的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讲学士,他的命只值半个铜钱。众人震惊的同时,朱慈煃也是震惊,果然是好汉,这渭河百鬼端地是不要钱、不要命的主,九十九条性命啊,居然放着巨额的财富不要,却只要半个铜钱,有气魄,如此壮士,可惜却死去多时了。

    人群却沸腾了,这样的事情可是难得一见,简直是闻所未闻。欢呼声响成一片,这一刻,人们是打心底中的高兴,纵情发出欢呼。

    直到人群安静下来,朱慈煃才说到:“好,好一个一文不值,如此狗贼的确是一文不值,重金悬赏,倒是本藩落了下乘。吕中凡,本藩便依你之意,这半枚铜钱收回,你持有另外半枚。他日你若有求,持着半枚铜钱可直接面见本藩。若你犯罪,这半枚铜钱可免去你一次罪过。若需帮助,也可持此铜钱,在本藩能力范围之内,本藩许你一个愿望。”

    哗的一声,人群再次哗然,这简直就是一道丹书铁卷嘛。朱慈煃即将登基,是个人都知道,这马上就是皇帝了,作出这样的承诺,这份赏赐一出,堆在那里的五万两白银却又显的微不足道了…………

    可更让大家惊讶的是,吕中凡乒乒乓乓的磕了十几个响头:“多谢王爷厚赐,王爷恩德,草民惶恐。草民不敢有奢望,只求王爷答应草民一件事。草民之大哥临终之意愿,请王爷挥兵北上,恢复大明故土,恢复汉家山河。大汉苗裔不可断,大汉习俗不可灭,草民心中亦是如此,只请王爷挥师北上,驱逐建奴,草民愿为马前小卒,粉身碎骨。”

    朱慈煃眼睛一热,亲自将吕中凡搀扶起来:“你不知道么?本藩的北伐军已经逼近杭州,大战即将开始。本藩有言,即便现在监国,但不恢复南京祖业,绝不称帝。今日本藩再次承诺,即便称帝,也一定会恢复大明天下,延续汉家苗裔,在创炎黄辉煌,如违此誓,天诛地灭。”

    十七章 杭州城下

    杭州城,现在基本成了要塞,吉王系的北伐军与鲁王系的军队已经会合,这对于满清而言,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原本得到的消息是吉、鲁之间对立纷争,现在却共同出兵,这是铁一般的事实。就算探子来报吉、鲁的隔阂并未消除,多铎的心思依然很沉重。

    明军北伐军不是那些昏聩的军队,最常用的分化收买没有多少作用,,虽然成军时间不长,可战斗起来却一点也不弱。也幸好这几万大军与扬州城的那五千军队根本不在一个档次,若都是秦俊带领的那支队伍一般,多铎怕是连觉都睡不着了。现在,多铎已经是寝食难安了。

    小战败多胜少,导致军队中士气不振,人心惶惶,更有大量细作散播谣言,更是有鼻子有眼;江南各地反抗不断,地方官府的行政工作一团糟,钱粮征收困难,民夫壮丁抓了跑、跑了抓,根本不敷使用;江北初定,亦有大量明里暗里的反抗,一样征不上多少钱粮;北京遥远,补给不易,每日海量的花费已经让满清政府苦不堪言,多次督促多铎迅速平乱而后班师。

    迅速平乱?老子拿什么迅速平乱?钱粮不济、兵马困乏、军心不稳、地方不宁。多铎很痛苦,他很想暂时取消剃发易服令,并且收缩兵力,屯驻坚城以防守。可这样的战略根本不为北京方面采纳,现在可是他哥哥多尔衮掌权,一旦他失败了,多尔衮的声望也要遭受打击,那对于他来说,可比吃上十几个败仗还恐怖。

    薄弱的经济环节成了致命的缺陷,八旗兵勇就算再是英勇无比,可南方的天时地利几乎都在对方手中,自己空有兵力优势,可因为投降汉军太多,连人和都不在他这里了。

    朱慈煃,这个娃娃还真不能小看,这次北伐简直就像一记黑拳,直掏多铎心窝。平定江南非常的快,快的让人瞋目结舌,可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江南之富庶让他无法想象,这可以说是大明最后的根基了,明末农民起义到处都是,就江南是一片净土,这样的地方本以为要费一番力气,可不成想却是异常的顺利。若说以钱谦益为首的复社人员提供了巨大的助力,这不可否认,可这些地方士绅望族就真的有这么大的能量?整个江南,几乎是兵不血刃的被拿下。

    若是朱慈煃的北伐在晚上两年,不,一年,就足够让满清人在江南立稳脚跟,诛除起义,将江南那巨大的财富转化成战争资源继续大军作战。可这个时候,朱慈煃开始了声势浩大的北伐,速度不快、人数不多、可一路上制造出来的声势,却给各地反抗的力量带来了无穷的信心,反抗越发的多了。

    目下多铎的大军物资虽然还算充足,可补给线太长,总是不便。江南投降的那些士绅倒是提供了不少的钱粮财物,可十几万大军呢,根本就是无底洞。若是在半年之内击败朱慈煃的北伐军,那么一切还好说。可一旦战事超过一年,多铎都不敢想像自己的下场了。

    “各地兵马召集的如何?”

    “主子爷,您就放心吧,各路兵马都在向苏州集结。以八旗之精锐,主子之英明,明军不过是些跳梁小丑。”

    “少废话了,你亲自督促,让各军必须在四月中旬在杭州集结完毕。”

    “这…………主子,是不是有些着急了。”

    “去办。”

    多铎的着急不是没有原因,张存孝的求援信件不断的送来,让多铎很头大。杭州不能丢,就地方而言,杭州不过是一城,丢了也没有什么。可现在却是另一种问题了,一旦杭州失陷,满清大军的士气必然进一步受挫,而各地的起义必然比现在凶猛十倍。

    杭州就像是一个精神旗帜一般,明军北伐军打下杭州,各地汉民必然倍受鼓舞,起来反抗;而满清击溃明军的话,一、两的平静是必然的,那么江南就落入满清军的腰包,以江南之富庶,将成为满清大军一个有力支援。

    杭州城中,张存孝在不断发送求援文书的同时,也征召了附近的军队以及城中的民壮。杭州城城防坚固,兵力充足,城内物资也甚为充足,乍一看,守了三、五个月是没有问题的,等援军到了,这围自然就解了,可那是在万众一心的情况下。

    张存孝是汉人,更清楚‘剃发易服令’的威力,如今杭州七万余大军。汉八旗、绿营兵就占据了一半,三万多汉军一旦出了问题,那就是灾难性的后果。若是没有城外的大军,或许这些人还不敢有什么动作,兵临城下了,这小动作自然就多了起来。或许他张存孝这样的高官再次投降明军不会有好下场,可下层的士兵投降,应该不会被为难,军队永远是兵多将少。

    再看民心,被抓的民夫干活能偷懒就偷懒,就是在皮鞭与刀剑的威胁下才这样,要不然怕是早一哄而散了。城中的士绅大户们也没有了往日的殷勤,炉子野的早跑去南京了,留下来的除开钱谦益的党羽,其他人都表现出很暧昧的态度。张存孝的总督府前的繁华程度大打折扣。

    军心更糟糕,张存孝已经杀了十一名汉军军官,罪名是散播流言,动摇军心。现在所有的汉军统领都换成了满人,汉军将领失去了肚子统带军队的权力。不是张存孝想这样,实在是逼不得已,明知道这样对军心士气都是巨大的打击,却也只有捏着鼻子喝下这杯毒酒。

    各方面的情况让张存孝抓破了脑袋也无计可施,只能祈祷老天,多铎早一日带领主力前来救援。

    “总督大人,钱塘江上出现大量战舰,看旗号是吉逆北伐军。城外明军步兵也有集结的迹象。”

    张存孝忽的站了起来:“有多少船只?”

    “大舰十艘,小舰不计其数。”

    张存孝咬咬牙:“通令各部,各就各位,决战快要来临。传令下去,自兵勇至本督,凡畏敌不前、临阵退缩者,皆杀无赦。”

    说完张存孝亲自到了城墙上观察敌情,这一看,也让他心头巨震,如蚂蚁一般的明军正在向城墙逼近。他现在恨透了自己这张乌鸦嘴,只说决战快要来临,可看明军这个架势根本就是立即开始了。明军的舰队到达了,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援军与补给,更带来了一尊尊黑黝黝的火炮。对于大明的战舰,张存孝也是了解的,这十艘两千料的战舰上所运载的火炮就足以压的他抬不起头,更不要说还有那无数步兵携带的火炮。这么多的火炮…………城墙是很难成依仗了,要么撤退要么死拼。

    “和托,可有胆量随本督死战?”

    和托哈哈大笑:“有何不敢?老子正想找他们再战一场呢,都督,请让末将出城一战,这一次必然将这些汉军畜生踏成肉泥,永不超生。”

    十八章 坚城不在

    张存孝却摇头:“不行,你和济席哈准备一下,除了派往各军的督战队,将满八旗骑兵都集中起来,养精蓄锐。”

    “为什么?难道我八旗将士不勇猛吗?都督为何不派我们出战?”

    “和托,本督一直很看重你,你是个很有前途的人,我不想你死在这里。你来看!”张存孝指着城外的明军:“你看看,他们有多少大炮?你现在出去,那不是找着吃亏吗?就算你再勇武,可你也挡不住炮弹吧。”

    和托当即哑火了,前次在浦江,他就在火炮面前吃了大亏了。这会自然记得这个教训,呸了一口,和托恶狠狠的说到:“当初在扬州,那五千士兵带了三十门火炮,可我们却一门也没有得到,全部被他们炸毁了,可惜了。”

    张存孝也是苦笑:“有什么办法,明军的火器本就先进,五千人马、三十门火炮,就算占据了一定的地利,能抵挡我十数万大军三日,也可见这火炮的威力有多大了。你看看,现在城外至少有三百门大炮,你现在冲出去,怕是连渣子都剩不下!你可知道洞庭湖上来了十艘战舰,明军一艘战舰上有多少火炮你又知道吗?”

    和托茫然的摇头,他从来没想过海军的问题,八旗勇士是驰骋大地的,水战…………实在是弱项。张存孝叹气:“据我所知,那些战舰,一艘之上就有大炮四十六门,城墙已经不要想了,很难挡住如此之多的火炮,准备巷战吧,我等该与城共存亡。”

    巷战,这确实是步兵的强项:“都督,就算巷战,我们八旗勇士也是不会畏惧的,你就放心派我们出战吧!”

    张存孝依然摇头:“让你们养精蓄锐,不是为了巷战,是为了反攻。”

    “反攻?”

    “不粗,明军虽然火器犀利,但我很清楚。吉逆的军队仓促成军,这战力怕是比鲁逆的军队强不了多少,只是因为火器犀利,兵器优良才让你在浦江吃了亏。可巷战是实打实的血战,明军不一定攻的下来。一旦他们开始退却,你们的骑兵衔尾追杀,两军交杂在一起,明军火炮自( 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 http://www.xlawen.org/kan/3612/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