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 > 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 第 53 部分阅读

第 53 部分阅读

    了,我们女真才多少人?想要统治汉人,终归需要这些汉人的力量。不是我泄气,要是汉人内部出现了问题,我们女真人怕是打不下这么大的天下!不要太直接了,多用手段,多做怀柔,要是逼急了,这些汉军一反,也够我们头痛的。”

    “奴才明白了。其实主子爷,这一切的根源就在福州,要是没有这支明军北伐,那些个奴才那里有胆子起异心!归根结底,收拾了朱慈煃这小王八才好。”

    “你以为我不想?可这小子太狠了。简直是油盐不进,和他谈判是不可能了,只有战争才能出结果了。”

    两人正在说话,有人来报,扬古礼回来了,多铎立即接见。可扬古礼意见多铎就请罪:“主子,奴才没能办成差事,只成功了一小半。”

    多铎眉头一皱:“什么叫一小半?”

    “启禀主子爷,奴才去绍兴见鲁逆朱以海,他直接拒绝了我们的条件,坚决不和我们合作对付吉逆。”

    这小子这么有骨气?看来大明宗室中到底还是有些骨气,可惜这位只有骨气,没有能力啊:“对杭大清的结果只有灰飞烟灭,哼,等收拾了吉逆的军队,就拿他开刀。那你这小半是怎么回事?”

    “是这样,朱以海虽然拒绝了我们的提议。可是他的那位国舅张国俊,有意与我们合作。”

    呵呵,看来朱以海就算不想当皇帝,还是有人给他黄袍加身的嘛:“此人有资格吗?”

    “他虽然不能指挥军队,可他手下却有不少人,想靠他牵制明军后方是不可能了,不过他的意思是,他可以帮助我们骚扰一下明军的后勤。”

    “很好。”多铎开心了,一旦明军失去了补给,没有火药,火炮就是摆设,没有粮草,自然就要退兵,自己就可以缓过气来从容收拾各地的起义:“他有什么条件?”

    “他的意思是让大清承认朱以海的皇位,想与我们和平相处,他想要江南的半壁江山。”

    “哈哈……………………”多铎一阵大笑,这厮是在做梦吗?江南都已经到了我们的口袋之中,可能给你吗?你还没有这个资格谈,不过多铎旋即说出让人吃惊的话:“好,答应他,杭州、嘉兴两府我们让出来。”

    多铎身后的阿布泰急忙阻止:“主子,不能这样啊。”

    多铎微笑:“我们让出来,他有那个能力去取吗?哼,他是什么东西,做梦去吧。一旦击败了吉逆的军队,他就是秋后的蚂蚱,等着被我们的铁蹄踏平吧。”

    二十四章 宽容

    北伐军在杭州胜利之后,休整补充完毕,兵分两路。刘国轩一路直扑嘉兴,马士英一路往宣城而去。他们的速度依然很慢,简直就是给满清人足够的准备时间。对于这个问题,多铎是百思不得其解,直到一则情报传来,才解决了他的疑惑。

    朱慈煃的这次北伐,出福州的时候是六万人马,到达杭州的时候只有五万四千人了。可在杭州休整之后,却变成了七万人,现在一路上更是滚雪球一般继续发展壮大。到目前所得到的情报,马士英一路之上又收编了各地的武装力量上万人,刘国轩也收编了三千多人。

    明军不是不想快,是根本快不起来。在每个地方都要整编新兵,进行一定的训练,而后在开拔。这样下去,敌人会越打越多的,这可不是好现象。尤其是现在无数起义军队伍是翘首以待,等着北伐军的到来。而易道三到达福州投效朱慈煃后,被册封为总兵,这一消息让不少义军领头人也很心动,这实在一个发达的好机会啊。

    刘国轩这里收编的多是精壮,人数也不多,因为他的目标是苏州,现在满清人在苏州可是重兵云集,这仗且的打呢。桐乡军营之中,刘国轩也接到一个很意外的消息,自己的陆路后勤线出问题了,被不明身份的人袭击,损失不小。

    “末将有罪,请小帅处置。”

    刘国轩不置可否,只问起敌情:“汤凡,我是了解你的,你一向谨慎,怎么这次出了纰漏?敌人是什么人都没搞清?”

    汤凡重重吸了一口气:“不管过程如何,结果是末将失职,没有理由,没有借口。”

    “哼,你倒光棍,具体说说。”

    汤凡当下将情况一一说来,刘国轩的眉头也是越来越紧。听汤凡所说,这些人非常熟悉地形,作战方式却如流寇一般,并不正面冲击。什么下毒、放火、陷阱、暗杀,完全是一副江湖草莽的做派。既然不是军队,这些人的身份就很难确定了,只知道这些人都是死士,因为歼灭了一百来人,却一个俘虏也没有抓到。

    这些人不可能对军队造成多少伤害,但也弄的人心惶惶,最后成功的点了一把火,烧掉了一半的粮草辎重。这样的人存在,谁也头痛,有力都使不上。看汤凡现在委屈的样子,他麾下被暗杀了十六个中低级军官,也给了敌人可乘之机。

    “嗯,此事非战之罪,你且下去休息。后天运输船队即将到达,你回福州听殿下处置。”

    幸好当初朱慈煃决定北伐的时候,大部分后勤都是从海上走的,陆路运输只是辅助。现在却成了鱼饵,就是不知道钓出来的是什么鱼!

    福州之中,朱慈煃异常的恼火,朝议之上,差点破口大骂。原因是朱慈煃的主张遭到了阻挠,急忙召来蒋德璟问策。

    蒋德璟来了以后,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说到:“殿下何必如此,您为君,此等国策也需要您来议定。现在遭受阻挠的不过是那些人害怕失去自己手中的权力而已,现在朝中很多官员在南京朝廷之时,不过是无权之勋臣,现在掌握了一定的权力,自然不会轻易放手。”

    “这些人,还以为这是南京的弘光朝廷吗?一帮混蛋,昔日南下而来的大明官员那么多,他们却根本不接受,完全不顾大势,这样的人,留在朝中有什么…………”

    “殿下,殿下,徐徐图之,此事切不可急。”蒋德璟急忙打断了朱慈煃的话:“殿下,现在是过渡时期,您需要隐忍。朝中是有一部分昏聩之人,可一下除去却是不可能的。殿下要废除‘叛逆令’,其实也很简单,不必搞的这么箭拔弩张的。”

    废话,找你来不就是为了这个,还卖关子,人老成精的家伙:“快说。”

    “其实只要把您的两道旨意顺序变一下,便是水到渠成。首先明诏发布‘宽仁令’其次在废除‘叛逆令’。如此一来,是您的仁义所在,谁在反对,便是陷您于不仁不义,这口子自然就开了。”

    宽仁令,这是朱慈煃针对满清的‘剃发易服令’专门制订的。在现在许多残余的明地方之中,往往不问青红皂白的就诛杀被满清威逼剃发之人,只要脑袋上有鞭子的,管你是什么人,屠杀了事。如此行事,自然有失偏颇,会逼迫那些无奈剃发的百姓投入满清人的。

    所以朱慈煃制订了‘有发为百姓,无发为难民。’举凡难民者,必然是天灾人祸的产物,严令各地,不得随意屠杀剃发百姓。百姓是弱势群体,很多事情是没有办法的。对于这些人,就要表现出宽容之心,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这个事情也遭到了一定的反对,一些激进分子认为,这些人背弃了祖宗,死有余辜。但是蒋德璟说的好:“满清人‘剃发易服令’之下,讲‘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对于不结鞭者肆意屠杀。而我朝以宽仁待人,不以此为留难。残暴与仁义,一目了然,天下自有公心。此令一出,必使四方归心,百姓拜服。”

    想了一下,朱慈煃也明白过味了。蒋德璟的意思是想体现自己的仁慈,首先说已经剃发的百姓是无罪的,而后在说只要没有给满清人效力的官员也是受我欢迎的,这样阻力就会小吗?朱慈煃皱着眉头问到:“这样可以么?这些人所害怕的是许多崇祯朝老臣一旦到来,会拿掉他们的权力才这样反对,仅仅以我的仁慈说话,份量不足吧!”

    “殿下您明白症结所在,这个问题呢,其实也简单。先民后官,不过是讲求一个大义之名,表现您是一位宽容之君,如此一来,许多人也要掂量掂量了。君视臣为草芥,臣视君为仇寇。反之亦然,若一个臣子完全不在乎君王的名声,在道义上他就弱了气势。而后只要您安抚一下,他们也不会有太大的反弹,毕竟现在新朝建立,不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需要大量的人才。目下对于这些人,您也需要一定的让步,让他们给您卖命。”

    “其中尺度不好把握啊!”

    “殿下天纵之才,自然不会有问题。”

    “你什么时候也会这一套了?堂堂正正的八公先生也有拍人马屁的时候啊。哈哈…………”

    蒋德璟却很严肃的说到:“官场惯例,若不了解,如何整治?殿下既有整治天下之心,老臣敢不效命,此事便交给老臣吧。内阁之中,定然全力以赴,以使殿下得人心,得天下。”

    “好,此事便交给你了。若有顽固不化的,让黄道周出面,去找谢云沛。”

    蒋德璟心中一紧,看来王爷的决心很大啊。谢云沛是什么人,和阎王爷差不多了,军法处那里的卷宗无数,这当官的,谁的屁股是干净的?再说,军法处拿人,需要理由么?

    一旦是敌人,那就毫不留情的打击;对于可以争取的人,怀着一颗宽容之心,大明复兴却只在此子身上。

    “你且去吧,杭州的降军近日就要送来福州,你也安排一下,不要为难他们。这些人都是汉人,即便翻过错误,可当兵的只是听令行事,我自有安排,以后他们也是很有作用的。”

    “是。”

    二十五章 双头

    嘉兴城中,清知府冯钲曾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求救文书发出了无数份,却如石沉大海一般。

    转圈的冯钲曾迟疑的问师爷:“你说,事到如今,不如再降如何!”

    师爷的语气却很犹豫:“投降?你糊涂了?现在投降,那一营满大爷立即能杀了大人满门。”

    “哼,城中才有多少满军?不过三千余,汉军却有足足万余。只要利用好了,还怕有危险?况且现在吉王北伐大军就在城外,在迟怕是连投降都来不及了。”

    师爷叹气:“投降怕是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不降又如何?苏州距离嘉兴咫尺之遥。可重兵在苏州,却不发一兵一卒来解决,摆明了是抛弃了本府。他不仁,就别怪我不义。此时不降,更待何时。”

    “大人还请三思。大人乃钱尚书的门生,就是投降,又会有什么结果?”

    冯钲曾一愣,是啊,孙之獬是什么下场,他的脑袋现在还在福州当展览品呢。自己虽然比不得这王八蛋,可即便投降了,官也别想做了,能保住命就算好的了。真是左右为难,冯钲曾迟疑的说到:“不说都传说吉王是宽仁之君吗?难道他能原谅那些剃发的卑贱百姓,却不给我们江南士绅以机会吗?”

    师爷也是苦笑,这位府尊大人也是急的上火了,头脑都开始不清醒了。人家那做的很明白,是因为被迫无奈剃发的百姓占据多数,才不予追究,毕竟这法不责众。可府尊大人呢?完全不一样,满清人到达嘉兴之前,他只是嘉兴的通判,是主动投靠了满清人才有了这知府的位置。

    主动和被动,会被完完全全的区别待遇,可他是师爷,和大人那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东翁,即便投降,也要有谈判的筹码。”

    “你说明白。”

    “先从大势上分析,北伐军兵分两路,马士英带一路人马,往宣城,目标直指南京,看似狂猛,不过是虚景,其中多为新近收编的人马。而刘国轩往咱们嘉兴来的这路人马却是真正的主力之师,骄兵悍将多在其中。刘国轩此人也是心狠手辣,但是有一点,他的军队对百姓秋毫无犯,由此可见,此人是个爱民之人。”

    “你的意思是拿嘉兴府的百姓做做文章?”

    “是啊,不如此,我们根本挡不住大军,而一旦争取到一些时间,府尊您便可左右逢源。清出兵,您就是对敌有功;明军占优势,您就是保全一方百姓的功臣。”

    冯钲曾点头,犹豫也不翼而飞了:“就依你所说。”

    刘国轩大营之中,刘国轩亲自视察了新近收编的部队,却很不以为然。这些人,勇气倒还不错,单兵战力也算马马虎虎,但是这军纪方面实在是………………

    这一路上砍了七、八颗头颅才震慑住这些地方武装成员,人一旦杂了,难免良莠不齐。

    “谢郴,你要好生操练他们,现在这些人完全不具备上战场的能力,一旦上了战场,也是我军的累赘。”

    “遵命。”

    “这些人的政审都完成了没有?”刘国轩问起了另一人。

    “启禀小帅,人员过多,我们人手有限,才完成了一半。”

    “加快速度,在给你调五百人。加快是加快,可不能敷衍了事,一旦有纰漏,本帅唯你是问。”

    自从朱慈煃演练新军以来,招募士兵就成了新奇的景象。以往当兵,只要有把子力气,身体健全就完事。可想当吉王的兵,却是要经历好几层考察,夸张的说,连祖宗八代都要查一下。这样一来,想当逃兵也要顾虑一下了,人家可知道你家是那里的,家里有什么人,就算你没有父母兄弟的,你总有亲戚,一旦你当了逃兵,这些人就要遭罪了,你也别想在回乡了,因为这逃兵的名头会伴随你一辈子。

    当然,伴随着高风险,自然有高回报。士兵们有足额的饷银,即便战死,也会被赐予一定的土地给亲人使其生存。而吉王治下,对于军人的优惠措施也是不错的,家中有一人当兵,税赋上就有一定的优惠,这在以往,那可只有那些尊贵的士绅老爷们才享有的特权。

    刘国轩看着正在操练的新兵,其实心中还算满意,这么短的时间,能训练成这个样子已经不错了。战场是最好的训练场,合格者生,不合格的就只有死亡一途。

    “小帅,我们抵达嘉兴已经半个月了,满清人却没有一点救援的意思,是不是我们的计划泄漏了?”

    “有可能,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本来也不打算能在嘉兴有什么奇功。”

    “可满清人都在苏州,那不好吞啊。探子回报,现在苏州的满清军已达六万之数,还在源源不断的集结。我们这里压力有些大啊。”

    “哈哈…………”刘国轩一阵大笑:“不是恶仗老子还不愿意打呢,对我们来说越是有压力,马大帅那里就越是好事。咱们这里越难打,马大帅那边就越顺利。”

    魏青看了看四周,侍卫们都离的很远才说到:“可是小帅,这样一来,攻城掠地的功劳都归了大帅,对您可不公平。”

    想不到这一声不平却换来刘国轩的骂娘:“放什么屁呢。有什么公平不公平的。无知、鼠目寸光、愚蠢,马大帅在江南为官数十年,这触角早已经延伸到方方面面,威信更是无与伦比。咱们进兵江南,就是占了马大帅的大便宜了,大帅之所以自己选择走宣城、芜湖、太平、当涂到南京一线,也是表明他对王爷的忠心,省的别人说他尾大不掉。你这粗货,却与你说这些做什么。”

    “可是,可是…………属下还是觉得不公平,为啥硬骨头都让您啃,果实都让大帅检。”

    “说你蠢简直是抬举你了。记住了,这样的话绝不允许在说了,要知道,军法处那些畜生无处不在,你这话要是让他们知道了,日后少不了你的麻烦。你想想,马大帅在江南是什么样的影响力?他就带了万余残破之军,一路上收编各地武装来发展壮大,我问你,若是我们去收编这些地方势力,会如何?”

    这倒是,刘国轩虽然战功彪炳,可年级轻,威望不足,名声更是和马士英有云泥之别,让他去收编,大部分人都不会买账的。见手下回过味了,刘国轩才说:“这样最好,我们的兵力不足,需要这些人来壮大自己。北伐,不但是要拿回我们的土地,更要在战火中锻炼出一支虎狼之军。这一路上有多少伤亡?没有这些人补充,我们如何将战争进行下去?就算有钱有粮,没有强悍的军队也是白搭。”

    “受教了。那我们为什么止步嘉兴?属下看来,嘉兴现在人心浮动,只要您派给我一个师,我保证,一个冲锋就拿下嘉兴府。”

    “打仗,不着急,有的是机会让你打仗。可是打仗有打仗的目的,都和你个猪头一样,拿着炮火乒乒乓乓的就轰,江南就被打烂了,一个破烂的江南那可不是王爷想要的。”

    “那您在等什么?”

    “等什么?呵呵,到时候你自然就知道了。”刘国轩神秘的一笑,扬长而去。

    ---分割线

    实在对不起,最近更新上不稳定。是因为买的房子交房了,正在装修,事情比较多。所以最近弄得有点乱,没有提前和大家说,实在抱歉。苍穹还是尽量写,也希望大家谅解一下,事情太琐碎,苍穹又是身在外地,自己要操心的事多,实在不好意思。

    二十六章 改变仪式

    福州码头之上,人山人海,今日是送俘虏回来的好日子,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早早就传遍了十里八乡的。人们纷纷出来看个热闹,看看这满清辫子兵到底是什么妖怪样子,传言中这些梳着辫子的满清怪物个个都是生吃人心生喝人血的怪物,根本打不死。现在可好,说了抓了几百号呢,这样的好事情,不围观更待何时?

    人声鼎沸的码头上,朱慈煃在众人环绕之下坐在高台之上,这次纯粹是政治宣传。本来他是不耐烦来的,可想想还是参与比较好,竖立声望的机会嘛。不过就是这个诏文让他感觉有些腻歪,按照这个说的,满清数十万人被打的灰飞烟灭…………要真是这样,还用北伐吗?直接过去占领就好了,满清统共才几号鸟人嘛。大明朝这些人就喜欢这么吹嘘,糊弄的皇帝还以为天下太平呢,完全和现实不搭边。

    当归来的队伍押着俘虏们下船之时,刚才还是人声鼎沸的码头一下变得寂静,只有军官们吆喝的号令声。却是下来的战士们震住了所有的人,或许他们衣甲鲜明,或许他们精神饱满,可却掩盖不住那些伤员,还有被抬下船只,生死不知的战士。

    看到这个情况,一大串官员是面色赤红,就差破口大骂了。得胜归来的队伍都是展现最雄壮一面的,那有这样自暴其短的?刘国轩这小子就是靠不住啊,竖子啊。为了保持风度,这些人倒是没有破口大骂,但是围着朱慈煃就开始参奏刘国轩了。在这一群苍蝇一样的家伙嗡嗡中,朱慈煃一直是不发一言。

    良久之后,等到战士们全部下船,朱慈煃眼睛一翻:“都说完了吗?”

    当即世界清静了,朱慈煃缓步走到高台边上,一边走一边说:“是本藩下令如此行事的,谁有意见,直接参奏本藩吧。记住,满清人不是绵羊,战争不是游戏,都把糊弄人的那一套收起来。百姓们应该知道,他们的子弟兵在前方是如何的血战,忍受的是如何残酷的战争。那都是血泪铺就的生活,别以为没有战火就太平了,忘记战争那意味着,转眼就到的战争会摧毁我们拥有的一切。”

    高台之下的士兵们已经列成队伍,齐整的如一块块豆腐。朱慈煃的身影出现在高台之上,刚一挥手,还没等说话。六个千人方阵齐刷刷的单膝下跪,高呼万岁。

    这一下带动了所有的人跪了下来,百姓们并不知道怎么回事,可他们知道,高台之上的是王爷,那尊贵无比的人,听听士兵们喊什么?万岁,那是皇帝才能有的称呼,台上这位已经是皇帝了,跪下跟着喊起万岁。

    “万岁…………”

    “万岁………………”

    朱慈煃苦笑,这把戏,又是刘国轩这小子弄的,他不整点花样出来就不自在。等到呼喊完了,朱慈煃看着下面的战士,这幅精气神很让他满意,看来战火中打滚出来的战士才是合格的,终于有点虎狼之军的味道了。

    “将士们,本藩知道,前方打的很苦。可是看看周围这些百姓吧,没有你们在前线舍生忘死的厮杀,就没有他们的安定生活。相信你们之中很多人的亲人就在这里,你们知道嘛,正是因为你们的守护,方有这一方太平。死去的将士是死得其所,他们的生命换来了更多人的生存,他们用生命守护着自己的亲人,守护着我们的族人。你们一样是这样,多少人失去手脚?多少人重伤濒死?可这一切的付出换来的,便是我炎黄苗裔的生存,是我们华夏大地的太平。”

    “吼……”

    “吼…………”

    “吼………………”

    战士们一边用钢刀拍打胸膛的盔甲,一边发出自豪的嘶吼。在这叫声中,他们自豪,他们骄傲。因为他们的努力得到了认可,战友们的死亡没有被忘却,他们不在是草芥,他们不在是垃圾,他们是英雄,是守护家乡族人的英雄。

    “忠诚的战士们啊,欢迎回家。”

    朱慈煃一句回家,让无数流干了鲜血也没有流泪的汉子流下了泪水。回家,多么温暖的词汇啊。军帐是冰冷的,军中的伙食是难吃的,战场厮杀更是地狱一般的场景。现在一切都过去了,等待他们的,是温暖的家园,是亲朋好友的欢迎。

    下面军阵之中,越众而出一员大将,高喊:“末将秦博天,代表北伐军活着的,战死的所有将士向王爷致敬,万岁…………”

    万岁之声响彻云霄,他们不再是走形式的喊两声,是因为吉王认可了他们的地位,他们这些军人,终于可以扬眉吐气的站在阳光之下,在不是那世世代代受尽歧视的军户了。

    “本藩认识你,你是宣威将军秦俊的儿子。很好,你没有堕了你爹的威名,杭州之战,你斩杀二十五人,带队率先杀入城中,很好。”朱慈煃说到这里,话锋一转,将一边递过来的诏书一把扔掉:“将士们,百姓们,我们是胜利了,可这份胜利来之不易,前线的将士们还在浴血奋战,满清人依然强大。我们在这里弹冠相庆之时,他们却在秣兵厉马。”

    “我们的胜利来的容易吗?自北伐来,我们的将士血洒疆场,到现在已经有一万七千忠勇的将士付出了生命。可满清人被打败了吗?没有,他们依然在前方等着我们。百姓们,看看这些战士吧,多少人的伤口连盔甲都遮挡不住,多少战士还在生死之间徘徊。我们不能乐观于目前的胜利,敌人是不会自行灭亡的,只有握紧手中的兵器,去战场上打败他们,才能恢复我大明的辉煌。”

    朱慈煃忽然的举动顿时将不少人精心策划的典礼弄了个乱七八糟,在他们的意识中,应该是王爷检阅完雄壮的军队,宣读敌人必败的诏书,而后盛大的献俘仪式,多么的完美啊。可现在…………王爷是在做什么啊,那有说敌人难打的,这不是自己泄气嘛?可这会,谁敢阻止朱慈煃啊?

    “虽然敌人很强大,但是我们的战士呢?没有人畏惧,没有人彷徨。旌旗所指,所向披靡,他们前仆后继的倒在北伐的路上,用自己的生命与鲜血换来了一场场的胜利。只要我们万众一心,敌人不足畏惧,强大又如何?我华夏大地遭受的劫难还少吗?我炎黄子孙经历的强敌还少吗?我们一次次浴血拼杀,在伤痛中铸就我们的炎黄苗裔;我们一次次浴火重生,在死亡中延续祖先留给我们的华夏文明。哪怕前路漫漫,敌势浩大,却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挡我炎黄子孙的自强之路,炎黄万岁,大明万岁。”

    “万岁……”

    “万岁…………”

    万岁之声直达云霄,我们为我们的民族而骄傲,我们为我们的文明而骄傲,我们的历史多灾多难,却将这一份炎黄之魂深深的植入每一个人的血脉之中,即便天地灭亡,依然会传承下去。

    献俘开始了,几百名垂头丧气的满清兵走了出来,他们的眼中是桀骜不驯,可是刚才的气势已经震撼了他们,这个时刻,就是在桀骜的野兽,也会收敛起气息。

    对于这些俘虏,朱慈煃没有什么兴趣,只是海天交接的地方出现的那一片片风帆引起了他的注意。如此规模的舰队,是什么人?

    二十七章 恶客上门

    “王爷,那是我们的‘客人’!”

    听到谢云沛的禀报,朱慈煃皱皱眉头,不是三天后才会来吗?怎么提前了?看到朱慈煃皱眉,谢云沛心中也是不安,这确实是他们军法处失职,情报出现误差:“王爷,还请您先回府,等击退敌人,属下自当负全责。”

    “全责?你负的起吗?本藩的将士在这里,本藩的子民在这里,你叫本藩如何退走?”朱慈煃训斥一句,走到高台之上:“将士们,你们累否?”

    “不累!”

    “现在有敌人上门,敢战否?”

    “杀……”

    “杀…………”

    “很好,本藩再此,与尔等并肩杀敌。疏散百姓,众臣随本藩御敌。”

    一回头,朱慈煃差点没吐血,那整齐的官员队伍中缺出几个位置来。一听来的是大票的敌人,两个文官直接吓昏过去,还有六个位置上空空如野,人悄悄的溜走了。朱慈煃眼中寒光闪动:“吓昏的拖出去救治,身体如此孱弱,回家调养去吧。那些走脱的,谢云沛,让他们搬家吧,都搬到你的军法处去。”

    这下好了,众人皆为这八位官员默哀了,昏过去的这两位直接被送回家养老了,这辈子别想在当官了。这还算好的,跑掉的这六位,去军法处做客?那是别想竖着从里面出来了,看王爷那表情,没有直接下令砍头已经便宜他们了。

    港口上乱成一团,百姓们得知是来了敌人,混乱成一片,四散奔逃。

    “快走,快走,有拦路的,往死里打,你们都是木头啊。”尹岭旸坐在轿子之中狂叫,那么多敌人,赶紧跑吧,他可不想把小命丢到这里。没想到这是真的,本以为那些人不过是说说而已,没想到真的这个时候来了。现在福州是什么情况?守军不过一千,还有就是这刚刚归来的六千人马,可看这些人的样子,那里还能打仗?

    来的是什么人?倭寇啊,这些家伙凶狠残忍,可是要了命了。就看那规模,起码上万人,他们那里来的这么大的规模?真是奇怪了,这些倭寇又那里来的胆子袭击福州?不是已经被打的奄奄一息了吗?正在胡思乱想,轿子忽然停下了:“怎么回事?”

    “老爷,有人拦住了路,走不动了。”

    “谁这么大胆?”尹岭旸走出轿子:“本官乃户部郎中、中顺大夫尹岭旸。谁敢拦本官去路?你们这些草民,赶紧滚开,让本官先走。”

    几个普通装扮的汉子却不在乎他的官威,为首的汉子说到:“哼,好大的官啊,你刚才跑得路上,险些踩死一个小孩。你的家丁凶狠,打伤了十多个百姓,难道你的命就比别人的尊贵吗?”

    “本来便是如此,草芥之民,敢拦本官逃…………去路,没死算他们造化。你们是什么人?来这里管闲事?倭寇来了,速速逃命去吧。”

    四周已经乱成一团,可这里却是风平浪静,察觉不对劲的尹岭旸话锋也软了下来。他身边的家丁却没那个直觉,跳了出来:“那里来的闲汉,赶紧滚,在走的慢了,我家老爷拿你们下狱,让你们求生不得。”

    “哈哈………………”这些人却笑了。为首者更是笑的张狂:“哈哈…………拿我们下狱?好大的官威啊。哼,王爷亲率百官御敌,你却临阵脱逃,看清楚。”

    尹岭旸看清这汉子手中的牌子,当即瘫软在地,军法处的人!这些人怎么这么快?难道一早就隐藏在人群之中?这…………这…………难道王爷对于今日之事,是早有准备?哎呀……妄作小人啊,妄作小人啊。

    可惜等不到尹岭旸伤神了,军法处的人迅速将他拿下,死亡只是迟早的事情。为首的军法处汉子是嗤之以鼻:“呸,什么东西,让官员先走?奶奶的,让你们全部在军法处去好好‘享受’一下。”

    逐渐行近的海船之上,一名和服男子放下手中的千里镜问到:“郑君,不是说福州没有什么士兵吗?怎么港口之上都是军队?”

    旁边一个倒八字眉的汉子放下千里镜,却是不以为然:“那有什么,我也是刚刚接到的飞鸽传书。朱慈煃的北伐军送俘虏和伤员回来了。比他们知道的情况早了一日,也是意想不到的事情。”

    “有多少人?”

    “呵呵,怎么?大名鼎鼎的中川君还会害怕这六千伤兵?你应该也看见了,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有伤在身的,你不是号称勇武之名传遍九州吗?还怕了这几千伤兵了?想想我们有多少人,哼哼,别忘了你弟弟是怎么死的。”

    中川秀冦也沉默了,弟弟的死让他报仇之火熊熊燃烧,可惜部众被压制的抬不起头。好不容易由郑家人出面,组织起昔日的郑家旧部,联合他去杀死朱慈煃这个罪魁祸首。只有杀掉朱慈煃,他们才有翻身的机会。

    日本已经进入闭关锁国的状态,若是不能在大明与台湾作出势力,那他只有等死。郑树言看着中川秀冦阴晴不定的脸色,心中却一点也不担心,这是这些倭寇最后的机会,让他们去送死吧,自己只要能救出郑宏逵大人就行了。相信有这些白痴倭寇去袭击朱慈煃,所有人都会去保护他们的王爷吧。看守郑宏逵的人自然没有几个,自己应该能顺利达成目标。

    嘿嘿,朱慈煃,你也太小看郑家了。这么久的积累,岂是你瞬间就能瓦解的?不错,你是手段高超,又占据了王爷的大义名分。但是郑家可从不曾只有明面上那点东西。我们郑氏族人纵横海洋的时候,你个小崽子还没出生呢。

    “郑君,你确定福州除了这些人就没有其他的军队了?”

    “呵呵,若你不信,尽可调头离去,我们自己享受这颗果实。为了北伐,朱慈煃已经拼上所有老本了,除了龙岩的那点人马,他已经是一无所有了。等龙岩的施琅率军回来,我们早就干完活喽。”见中川还有些神色不定,郑树言开始了低声喃喃自语,声音刚好让中川听到:“恩,朱慈煃把持了几乎所有的海贸,还自己当海盗,这几年赚了多少钱呢?估计福州的府库里该堆满了金子吧。拿到这些金银,这辈子还有什么追求啊………………”

    中川这里也是咬咬牙,拼了,不拼迟早也是死路一条。朱慈煃对于倭寇的态度是赶尽杀绝,不将这颗大石头搬掉,他们永远没有出头之日,富贵险中求:“全速前进,拿下福州,让大家快活两天,随意行动。”

    得到命令的倭寇们嗷嗷直叫,谁不知道福州是最大的港口,这里商家如云,所带来的金钱和女人也是最多的。不久之后,这些都会是自己的。

    二十八章 身后有亲人

    “大哥,这些人是什么来头?”军阵之中,一人笑声的问同伴。

    他身旁一脸络腮胡子的人却没有给他什么好脸色:“你问我,我问谁去?别胡思乱想了,敌人就快来了,小心你的伤口,别死在老家了!”

    “嘿嘿,大哥放心吧,我的命硬着呢,阎王爷也不敢收走。唉……你说,王爷说的和咱们并肩杀敌,是不是真的?”

    “猪头,王爷那是什么人?马上就要登基做皇帝了,是天下最尊贵的人。要是需要王爷亲自提刀上阵厮杀,咱们这些当兵的还有脸面活在世上?别废话了,敌人气势很汹,小心些。”

    两人的小声对话,惹起了军官的不快:“都他娘的闭嘴,血火里打滚过来的人了,怎么还和新兵蛋子一样?谁在胡说老子先整死他!”

    随着敌人战船的临近,西山的炮台首先开火。猛烈的炮火覆盖了过去,可惜第一轮炮弹都未能命中,惹得倭寇们哈哈大笑。一些挥舞着手中的武器示威,一些直接脱了裤子,撅着屁股表示蔑视。

    不过第一轮只是校射,第二轮炮弹飞来,掀起的不止是海水,更有船只的破片与人类的肢体。一支比较倒霉的船只直接被数发炮弹命中,吱嘎嘎的开始解体,开始了下沉。对于守军火炮的打击,没有人觉得意外,这些时间,他们领教的太多了。明军舰队的火炮宛如噩梦,这岸防的火炮自然也不会弱。

    只可惜,这些火炮太少了,根本不足以抵御这么多船只的突袭。四条小号战舰开出福州港口,无畏的迎战上来。

    “中原人太愚蠢了,这四条小船根本就是送死,不过这些人视死如归的精神倒是不错,小的们,杀了他们,让他们知道九州武士的厉害。”

    听着中川( 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 http://www.xlawen.org/kan/3612/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