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三国吕布新传 > 三国吕布新传 第 2 部分阅读

第 2 部分阅读

    一道美妙的弧线,向胡轸砸去。

    胡轸无奈,只好先接过李蒙的尸体,交给手下亲卫。

    “吕布!你欺我太甚!”说着,胡轸便又挺枪冲了过来。

    这一切发生得太快,等徐荣反应过来,吕布已经和胡轸战在了一起。

    徐荣大急,忙喊道:“二位将军,快快住手,先去见过相国吧。”

    只是,胡轸盛怒攻心,一心想置吕布于死地,为手下报仇,哪听得进去徐荣的劝解。而吕布也乐意陪胡轸耍耍,教训他一顿。

    眨眼间,二人便交手了几个回合。胡轸盛怒而攻,吕布未尽全力,二人一时竟战成了平手。

    徐荣大急,知道事情不好,便命属下亲卫速去禀报董卓和李儒。随后,徐荣从亲卫手中夺过一把长枪便也加入战团。

    徐荣本想为二人解斗,只是吕布武艺要高出胡轸,于是十几个回合过去,胡轸便落了下风。

    徐荣无奈,为了不让胡轸受伤,只好帮助胡轸一起迎战吕布。

    虽是迎战徐荣和胡轸二人,吕布依然游刃有余,并打趣徐荣说道:“升平不是解斗吗?怎么反而帮起了胡轸?”(徐荣表字升平)

    徐荣大窘,一时无语。胡轸则大怒,吕布这么说明摆着就是讥讽他武艺不如吕布,嘲笑他不自量力。

    士可杀,不可辱,大喝一声,胡轸又使出了同归于尽的拼命打法。

    徐荣暗暗着急,同时也暗恨胡轸脾气暴躁,不自量力。吕布只是想教训一下胡轸而已,可胡轸倒好,居然拼命了。于是,场面愈加混乱。

    张辽扬了扬手中的大刀,打算入场助吕布一臂之力。哪知吕布却对他摆摆手,并大声说道:“文远不必担心,且放心为我掠阵,胡轸这两下子,再练一百年也比不上我的一根手指头。”

    胡轸怒极,攻击越发凌厉,而吕布此时已经在他身上留下了十几道大大小小的伤口。

    三人正战得难解难分,忽听远处又传来一阵马蹄声,并听一人喊道:“相国有令:命三位将军快快住手,快快住手!”

    欲知来人是谁,咱们下章再说。嘿嘿。

    另外,为了方便阅读,作者建议书友们最好收藏本书,同时投几章推荐票鼓励一下作者吧。多谢。

    第五章 相国董卓

    这一声喊,简直就是一阵及时雨。

    徐荣虚晃一枪,拨转马头便跳出了战团。随即便感到身上一阵乏力,双手不由得有些颤抖,在马上几乎坐不住。衣服早已被吕布用方天画戟划烂,两只袖子早飞了,两只胳膊光溜溜的,要多狼狈有多狼狈。

    胡轸也早已没了力气,更失去了找吕布报仇雪恨的锐气,再加上身上大大小小十几道伤口,失血过多,疼得厉害,头昏脑胀,简直半个血人。

    而吕布只是略有些喘息,全身无伤,唯有衣袖被徐荣挑破,却丝毫不显得狼狈。

    徐荣知道,吕布已经是手下留情了,否则胡轸这条命绝对保不住。

    马蹄声渐近,三人转头一看,原来是大司农李儒来了。

    李儒乃董卓之婿,更是董卓的心腹谋士,所以,董卓进位相国以后,便任命李儒为大司农,掌管钱粮。

    李儒来到三人面前,见三人这幅摸样,便脸色一沉,说道:“三位将军好本事,宵禁之后,当街私斗,置相国之令于不顾,真是好本事。”

    胡轸刚要说话,却被吕布抢先道:“文优误会了,我与二位将军只是切磋武艺,并未伤及性命,还望文优在相国大人面前如实相告。并且,在下正好有事要面见相国大人,不知相国大人是否方便。”(李儒表字文优)

    吕布说完,胡轸便嚷道:“我也要面见相国,吕布这厮居然杀了我麾下校尉李蒙。”

    李儒依然沉着脸说道:“相国已知,几位这就随我去面见相国吧。”

    ……………………………………………………

    董卓很不爽,因为他手下的三员大将竟然公然无视他的命令,在宵禁之后当街私斗。而手下向他报告的时候,他正在小妾美妙的胴体上耕耘,并且马上就要播种了。

    但由于事情紧急,董卓也正好放弃播种,浑身不爽的来处理这三位罪魁祸首。

    “吕布,你非当值,为何宵禁之后还在街上?”一切因由皆由吕布而起,所以,董卓便先拿吕布开刀。

    吕布想了想,故作犹豫的说道:“此事末将稍候必会禀报相国。”

    其实吕布很庆幸,因为他现在并不是丁原的义子,也不是董卓的义子,不过是亲信的属下罢了,这和《三国演义》有很大的出入。至少,他杀董卓丁原,顶多会被人说成不忠,而不会背上不孝的罪名。

    而董卓一听吕布言语踟蹰,便越发生气,遂怒道:“为何现在不能说?搞什么猫腻儿!”

    吕布无奈,只好说道:“此事事关重大,知道的人越少越好,还请相国稍待。”

    “嗯?”董卓一阵疑惑,又见李儒给自己使眼色,便道:“好,这个稍候问你,那你为何善杀校尉李蒙?”

    董卓话音未落,吕布便扑通一声趴在地上,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哭道:“相国大人为末将做主啊。李蒙那厮,那厮居然辱骂末将是三姓家奴。”

    吕布的表情很到位,又把历史上的名骂搬了出来,同时把董卓也算计了一回,间接暗示董卓当年战胜丁原是有不光彩行为的。

    果然,董卓大怒,喝道:“好!杀的好!如此歹毒之人,死不足惜。”

    胡轸心里也是一阵苦闷,虽然背地里他也那样骂过吕布,但是当着吕布的面,他还真不敢那么骂。只是如今李蒙已死,死无对证,谁知道李蒙是否骂过吕布,如今也只能听从吕布的一面之词了。

    见事情已然了结,李儒便道:“三位将军虽然在宵禁之后当街私斗,但事出有因,依在下之见,此事就此作罢。只是吕将军为何宵禁之后还在街上,却是需要说明一下。”

    吕布道:“相国大人且退去左右,此事事关重大。”

    董卓屏退左右,堂上只留下了李儒吕布胡轸徐荣四人。

    吕布故作谄媚道:“末将恭喜相国,贺喜相国。”

    董卓不解,疑惑道:“喜从何来?”

    不仅董卓不解,李儒徐荣胡轸三人也是不明白。

    吕布笑道:“今日司徒王允请末将过府饮宴,席间多有归附投靠之意,并将其义女许给在下为妾。而最主要的是,王允向末将打探,相国可有更进一步的打算。如果有,王允将联合百官为相国请命,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啊。”

    董卓大惊,心里顿时喜忧参半。

    他不是没有想过废了汉帝自己称帝,只是他一想当了皇帝以后要三日小朝,五日大朝,日理万机,困守皇宫,实在是自己给自己找罪受,还不如现在当个相国自在些。当然,他也担心朝中那些公卿世家大臣们反对。

    而今吕布这么一说,董卓不禁又有些心动,毕竟,那个位置才是天下第一人。相国虽好,万人之上,但毕竟还是在一人之下。如果自己当了皇帝,那完全可以让李儒当相国管理国政,自己还是可以自由自在的吃喝玩乐,何乐而不为?

    见董卓有些心动,胡轸也上前说道:“恭喜相国,贺喜相国,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啊。”

    李儒皱了皱眉,没说什么,徐荣也是默然无语。

    见李儒皱眉不说话,董卓便点名问道:“文优,你怎么看?”(李儒表字文优)

    李儒想了想,说道:“王允其人,甚有城府,此举恐怕大有深意,相国切不可轻易答应。”

    董卓点了点头,说道:“此事确实不能太多草率。”

    见董卓犹豫不决,吕布便道:“末将可以再去试探王允,让其先联合一批大臣上表,到那时,相国便可进退自如。”

    吕布说完,董卓便眼睛一亮,大笑说道:“奉先能识大局,真是孤家的福气啊。”

    见董卓心意已决,李儒也只好无奈说道:“如此也好。”

    其实,李儒一直反对董卓称帝,毕竟,现实摆在那呢。大汉虽衰,但毕竟国祚四百年,深入人心。天子虽弱,但毕竟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各地诸侯也不敢公然叛汉。但如果董卓废汉帝而自立,恐怕又要遭到天下诸侯的讨伐了。

    再来一次诸侯讨董,李儒也不敢预料结果会如何。

    只是董卓早已觊觎皇帝的大位,唯一的顾忌就是朝中的世家大族,而今吕布的一番话,正好解决了董卓的后顾之忧,宛如火上加薪,更加助长了董卓的野心。

    然而事已至此,李儒也无可奈何,只能凭天由命。

    温馨提示:为了方便阅读,作者建议书友们最好收藏本书,同时投几张推荐票鼓励作者,这样,作者的更新会更快的。

    第六章 十三君子

    从相国府出来,吕布心里暗自兴奋:董卓称帝之时,便是董卓灭亡之时。如果一切顺利,除掉董卓以后,自己就要主宰大汉的朝堂了。

    回到千年之前,成为一个国家的领导人,这样的成就和荣耀不能不令吕布迷醉。

    等吕布回到自己的府邸,已经是四更天了,门房上的灯虽然亮着,但一众丫鬟仆役皆已就寝熄灯,唯有严氏的卧房还亮着灯。

    看着那几点昏黄的灯光,吕布心里不觉大为感动。

    吕布刚推门进屋,床上的严氏便忽然坐了起来,右手已经按住床头的剑柄。只是看清进屋的人是吕布,便没有了后续动作。

    吕布心中暗赞:“会武艺的老婆果然不一般。”

    严氏揉了揉眼睛,迷迷糊糊的说道:“怎么才回来?出了什么事?”

    吕布一边脱衣服,一边说道:“回来时遇到了胡轸,比划了几下。”

    严氏一皱眉,同时也闻到了吕布身上的血腥味,便叹了口气,没说什么。

    吕布吹了灯,便上床把严氏搂在怀里,并顺便在严氏的脸上和脖子上亲了几口。

    严氏往吕布的怀里靠了靠,片刻便发出了均匀的呼吸声。

    而与吕布的惬意和舒适正好相反,胡轸回到府邸便大发雷霆:属下校尉被吕布杀死在自己面前,自己又被吕布击伤羞辱,胡轸实在咽不下这口气。

    在屋子里转了几圈,胡轸忽然想起了吕布的婚事,便把心思放在了貂蝉身上。

    同样把心思放在貂蝉身上的,还有一个李儒。

    李儒事后越想越觉得王允可疑,思来想去,便也把目光放在了貂蝉身上。

    ……………………………………………………

    翌日早饭过后,吕布犹豫再三,终于把貂蝉的事情告诉了严氏。

    严氏叹了口气,黯然说道:“妾身和夫君成婚多年,只育有一女,已经犯了七出之罪。夫君不弃妾身,妾身已然惶恐万分。故此,府中的丫鬟侍女,妾身任夫君取用,妾身从不干涉。而今夫君欲娶平妻,妾身亦无话可说。只要夫君不弃妾身,妾身甘愿为奴为婢。”

    见严氏说得凄惨,吕布心中更觉愧疚,只是想想貂蝉的花容月貌,心里又实在放不下。

    所以,吕布一边把严氏搂在怀里劝慰,一边又命自己的主簿秦宜禄去王允府上提亲。

    等严氏心情平复,吕布便带着亲卫再次来到王允府上。

    看到吕布,秦宜禄大为尴尬,他以为吕布不知礼仪,竟亲自来求亲。

    哪知吕布根本没有理他,而是径直和王允去了偏厅。

    王允屏退左右,吕布便将昨晚发生的事情对王允讲了一遍,并建议王允尽快召集群臣上表,劝进董卓登基为帝。

    王允沉吟了片刻,便召来心腹家奴,说出一大串朝廷大臣的名字,命他们分头去延请。

    半晌过后,司空黄琬,尚书令杨瓒,尚书仆射士孙瑞,尚书郑勤,太常种拂,太仆鲁馗,大鸿胪周奂,少府韩融,光禄勋董承,卫尉伏完,羽林中郎将刘范,共十一位朝廷大臣便先后来到了王允府上。

    众人看到在座的吕布都是一愣,而众人没到齐之前王允也没有解释什么,只是等大臣们越来越多,众人才明白事情的严重性。

    等众人到齐,王允便屏退厅中的所有侍女仆役,并命心腹家奴紧守大门。同时,吕布也命一众亲卫守在四周,防止生变。

    众人济济一堂,虽各有心思,却无人说破,再加上吕布的亲卫和王允的家奴守在外面,场面一时竟有些肃然。

    作为地主,王允笑了笑,首先说道:“诸公可能奇怪,老夫为何要在青天白日把诸公召集到一起,而奉先这个董相的心腹居然在座。那是因为——”

    王允顿了顿,又道:“从昨晚开始,奉先便是我婿,是咱们自己人了。”

    众人大哗,一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声音虽不大,却也有些恼人。

    见场面混乱,司空黄琬便咳嗽一声,对王允施礼说道:“还请王司徒为我等解惑。”

    王允笑道:“奉先虽是一介武夫,却深明大义,忠于汉室,如今弃暗投明,欲助我等诛灭董卓,匡扶社稷。并且,奉先已经说动董卓,董卓那厮竟欲称帝!”

    闻听此言,众人又是一阵议论。

    虽然众人相信了吕布弃暗投明,或者说是王允成功的拉拢了吕布,但对于董卓称帝,他们还是接受不了。

    吕布刚要说话,却见尚书仆射士孙瑞拍了拍手,示意众人安静,随后说道:“有奉先将军相助,我等诛灭董卓可事半功倍,然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不知王司徒和诸位大人有何良策?”

    士孙瑞这么一说,众人便又开始了低头苦思,毕竟,西凉军强大的军事实力不能不令他们忌惮。

    片刻过后,光禄勋董承说道:“既然董卓想称帝,我等何不做个顺水人情,上表劝进,以安其心,然后伺机矫诏杀之。想必如果奉先将军出手,此事定能成功。”

    董承说完,众人也纷纷附和,大赞可行。

    王允笑道:“老夫也正有此意,只是时机不好把握。况且,奉先诛杀董卓以后,如何压制住十几万西凉军,善后难办啊。”

    王允的话让众人又陷入了沉思。

    见此情景,吕布便道:“董卓正征集十几万民夫修筑郿坞,并在里面储存了二十年也吃不完的粮食,打算据险死守,享乐终老。现在若不设法除掉董卓,日后更加困难。所以,在下以为,借劝进之机诛杀董卓可行。并且,西凉军并非铁板一块。徐荣忠义大志之人,董卓死后,他必不会叛乱,必会归顺朝廷。牛辅远在西凉,难有作为。李肃小人,必会见风使舵,归附于我。唯有胡轸,对董卓忠心耿耿,又与我不和,只能一战。”

    众人听吕布这么一说,顿觉豁然开朗,纷纷表示愿意上表,诛灭董卓。

    随后,王允又拿出生死状,请众人先后签名,表示共同进退之意。

    王允最后签名,一数一共十三人签名,便又题了“十三君子”四字。

    尚书令杨瓒笑道:“大事若成,我等十三人俱都青史留名,定能传后世一段佳话。”

    只是不知为何,吕布却忽然想起了戊戌六君子,并且,十三这个数字,他总感觉有些不吉利。

    温馨提示:为了方便阅读,作者建议书友们最好收藏本书,同时投几张推荐票鼓励作者,这样,作者的更新会更快的。

    第七章 貂蝉病了

    和王允又商议了一些细节问题之后,吕布便又去面见董卓,告诉董卓说王允已经答应了联络群臣上表劝进。

    董卓果然大喜,重赏吕布。胡轸李肃等人皆向董卓道贺,唯有李儒疑惑更深了。

    第二天,王允果然联合了一大批公卿大臣上表劝进,逼献帝逊位。

    十岁的小皇帝哪经历过这种事情,当场便吓得大哭起来,弄得满朝文武倍觉尴尬。

    天子禅位,毕竟是国之大事,还须从长计议。而李儒也提醒董卓要三辞而受,于是,此事最后便不了了之。

    只是下朝之后,吕布便命秦宜禄带着聘礼去王允府上,打算将问名、纳吉、纳征三礼一口气走完,将他和貂蝉的名分先定下来,免得日久生变。

    秦宜禄无奈,只好厚着脸皮照办。哪知王允却不同意,毕竟,这不合礼法。

    吕布无奈,只好亲自出马,与王允谈判。

    只是王允毕竟出身世家大族,于礼法之上岂能退让。吕布好说歹说,王允就是不同意,坚持必须依次过完六礼。

    王允的固执令吕布大为恼火,正琢磨着是否用强,却见王允府上看门的家奴来报:相国董卓并大司农李儒、左中郎将李肃、南中郎将胡轸来了。

    王允惊疑不定,吕布也是大为疑惑,不知董卓此来何意。随即,二人便忙起身向外走去,准备迎接董卓。

    二人刚出中门,就见董卓领着几人迎面而来。

    见二人出迎,董卓便大笑说道:“王司徒,我听说你要将女儿嫁给奉先,孤家今日得闲,特意来看看,你女儿如果配不上奉先,孤家可是不同意啊。”

    王允苦笑,只好把董卓迎了进去。

    吕布也忙赔笑说道:“末将娶妻,竟然劳烦相国大人惦念,真是荣幸之至。”

    董卓笑道:“奉先乃我心腹肱股之臣,如此大事,孤家岂能不闻不问?”说着,董卓还拉起了吕布的手,携着吕布一起入内。

    吕布心急如焚,担心董卓这个色中恶魔看到貂蝉以后会生出事端,但在众目睽睽之下,却又无可奈何。

    众人来到堂上坐定,董卓便道:“王司徒,烦请令爱出来一见,孤家今日可是要为奉先做主了。”

    王允无奈,只好命侍女前去请貂蝉。而吕布表面故作镇定,心里则乱作一团。他一边琢磨着董卓此举的用意,一边猜测是谁在董卓面前煽风点火。

    片刻过后,却见侍女来报:貂蝉病了。

    吕布心里一松,暗赞貂蝉聪慧,同时也犯愁如何善后。

    一听貂蝉病了,董卓也是一愣,遂问道:“什么病?严重不?怎地如此不小心。”

    那侍女答道:“只是偶感风寒,不过,小姐旧疾复发,恐不便见人。”

    听闻貂蝉还有旧疾,董卓更为好奇,便问道:“你家小姐有何旧疾,为何不便见人?”

    侍女支吾了一阵,还是说道:“小姐素有风疹,或高兴,或愤怒,或悲伤,情绪波动时不可见风,否则,否则满脸红疹,不能见人。”

    侍女说完,董卓没有说什么,只是脸上的表情却明显不信。

    看到董卓的脸色,胡轸便阴阳怪气的说道:“怎么这杜小姐早不得病,晚不得病,偏偏咱们相国大人来了就得病?还是旧疾复发,这也太巧了吧。”

    王允故作懊恼,哭丧着脸说道:“老夫也没想到事情会这样。想必小女以为嫁了一个英雄人物,心情过于激动,以至于旧疾复发。老夫实在是不知情啊。”

    吕布灵机一动,故作愤怒的对王允嚷道:“王司徒!你女儿有旧疾为何不早说?难道你欺我吕布好骗吗?”

    王允故作惭愧,哑口无言。

    吕布原想胡搅蛮缠,扰乱视听,让此事不了了之,却不料李儒说道:“吕将军息怒,在下略通岐黄之术,不知能否为月儿小姐诊治一番。倘若此疾能治,便可成全月儿小姐的一番心意。”

    王允无奈,只好命侍女领着李儒前去看望貂蝉,心里则祈祷奇迹发生,希望貂蝉能给自己带来惊喜。

    吕布则不禁在心里暗骂李儒诡计多端,同时也佩服李儒有急智,只是如此一来,貂蝉装病的事恐怕瞒不住。

    想来想起,吕布心里实在放心不下,便自告奋勇的陪李儒前去,王允也答应了,毕竟吕布是貂蝉的未婚夫,对貂蝉的病有知情权。

    ……………………………………………………

    二人一进后院,便听见一阵悠扬的琴声。那琴声如泣如诉,如怨如嗔,荡人心脾,醉人神韵。只是可惜,吕布根本没心情细听。

    李儒心里暗赞了一声好,吕布心里却更觉郁闷:都火烧眉毛了,还有心情弹琴。

    得到侍女的通禀,二人便进了貂蝉的卧房。只是刚一进门,二人便闻道一股刺鼻的药味。

    吕布皱了皱眉,心里却暗赞貂蝉有准备。

    此时貂蝉正坐在案后抚琴,身上依然是一袭红衣,艳丽罗裙,肌肤若雪,身段苗条,只是头上裹着纱帽,脸上戴着面纱,就连脖子上,都围着纱巾,全身只有雪白的皓腕和白嫩的玉手露在外面。

    见二人进来,貂蝉忙起身施礼,叹息说道:“二位大人不嫌月儿病疾之体,亲来探望,月儿感激不尽。”

    吕布和李儒忙尴尬还礼,口称客气。

    三人落座,命侍女奉上香茗之后,貂蝉便道:“月儿听说李大人精通医术,不知能否为月儿诊治一二,月儿不胜感激。”

    此时吕布距离貂蝉不过三尺左右,貂蝉虽然包裹得很严实,但吕布还是能隐约看到她脸上、脖子上和额头上的片片红疹。

    吕布很是疑惑,不知道貂蝉用了什么方法改头换面,同时也更担心被李儒看出破绽,虽然吕布也不知道李儒到底会不会医术。

    李儒心里则更是赞叹,更觉貂蝉不凡:若是装病,貂蝉能如此镇定,处乱不惊,举止如常,便已是奇女子了;若是真有病,貂蝉能这般坦诚大度,心平气和,不自暴自弃,不讳疾忌医,不妄自菲薄,更是令人敬服。

    一时间,李儒对于眼前的女子便多了几分欣赏。

    斟酌了一番,李儒便道:“若是小姐的病症真如侍女所说,那在下恐怕也无可奈何,不过,在下可以先为小姐把一把脉,探寻一番病因。”

    貂蝉颔首说道:“如此也好。”说着,便伸出左手,把雪白的一段小臂放在了案上。

    李儒笑道:“小姐错了,要看右手。”

    貂蝉略感尴尬,笑道:“大人莫怪,是小女子记错了。”

    随即,貂蝉便又把左手放在案上。

    李儒上前两步,俯身下探,左手揽住衣袖,右手轻搭脉门,一时竟闭目沉吟起来。

    吕布此时感觉心都跳到嗓子眼了,呼吸也越发粗重,而房间里更是静得可怕,只有自己的心跳咚咚作响。同时,也对李儒充满了愤恨和嫉妒——自己的老婆,自己还没好好摸呢,到让他占了便宜。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吕布也一点一点的平复自己紧张的心态,直到呼吸如常,心跳平稳。同时,吕布也暗自佩服貂蝉,如此时刻,居然还能如此冷静,果然不同凡响。只是,吕布心里也更加疑惑,不知道貂蝉是真病还是假病。

    温馨提示:为了方便阅读,作者建议书友们最好收藏本书,同时投几张推荐票鼓励作者。这样,作者的更新会更快的。

    第八章 真病还是假病

    半晌过后,李儒终于睁开眼睛叹息说道:“小姐脉象如常,内里无病,想是肌肤生寒,冷热不调。此症极难治愈,容易反复发作,所以,在下建议小姐还是常备一些外敷的药物为好。”

    貂蝉叹了口气,神态更加悲切,泣道:“月儿自从十三岁开始,便饱受风疹折磨,看过无数名医,始终不见好转,脸上敷过的药粉,恐怕可以堆积成山了。”

    李儒也黯然说道:“小姐如此佳人,却苦于顽疾,在下心中也是不忍。小姐放心,在下日后必苦修医术,遍寻名医,必定能为小姐根除顽疾。”

    貂蝉大为感动,忙起身施礼,并道:“如此,月儿拜谢大人了。他日大人若能解除月儿心中疾苦,月儿定结草衔环以报。”

    李儒忙起身还礼,神态微窘,说道:“李儒无能,李儒告退。”

    见此情景,吕布也终于松了口气,知道最大的难关已经过去了,便也忙起身告退。

    貂蝉将二人送出门外,也是长长出了一口气。

    ……………………………………………………

    吕布和李儒回到前堂,王允和董卓正相谈甚欢,就是在门外,也能听到董卓的阵阵笑声,估计王允又在劝进董卓吧。

    一见李儒和吕布进来,王允便急忙问道:“李大人,月儿的病可否医治?”

    李儒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说道:“月儿小姐的病,在下实在是无能为力,还请司徒大人另寻名医吧。”

    王允故作黯然,却依然对李儒施礼称谢。

    董卓看了看吕布,终于说道:“奉先,事已如此,这门亲事你还要结吗?”

    不等吕布说话,王允便对吕布深施一礼,长揖到地,惭愧说道:“奉先将军,老夫对不起你啊。月儿的风疹有一年没犯了,老夫以为已经根治,不期如今竟又复发,老夫惭愧。所以,今日之事,全凭奉先将军一言而决,老夫绝无异议。”

    吕布忙扶起王允,也叹了口气,故作为难的说道:“此事也不怨司徒大人,也许是天意吧。他日月儿小姐如果痊愈,吕布定不负今日之约。”

    王允故作欣慰,笑道:“好,好,老夫谨记奉先今日之言。”

    见二人如此客套,董卓便不耐烦的说道:“既然一切都是天意,那王司徒自然不必太过内疚,奉先也别失望,凡是大汉公卿之女,只要是奉先看得上的,孤家一定为你做主,亲自去给你说媒。”

    董卓说完,吕布和王允便忙施礼拜谢。

    只是,董卓随后又对王允道:“杜月儿宫廷女官的身份,王司徒还是保密为好,别再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否则,于皇家的脸面有损啊。”

    王允大惊,忙又施礼拜谢。

    之后,王允欲留董卓一干人饮宴,被董卓以政务繁忙为借口推脱。于是,在王允和吕布的目送下,董卓便领着李儒胡轸李肃等人昂然而去。

    董卓一走,王允和吕布都长长出了一口气,随后,二人便不约而同的向后院走去。

    ……………………………………………………

    一出司徒府,董卓便怒道:“李儒,胡轸,你二人不是说杜月儿天姿国色吗?不是说王允别有所图吗?怎么如今又成了这般模样?”

    李儒大为尴尬,解释道:“杜月儿天资国色是真,王允别有所图也是真,相国大人请想,王允如果想要投靠相国,为何不直接把杜月儿献给相国,却是把她嫁给吕布?由此可见,王允其实是想拉拢吕布,以分化瓦解西凉军的内部,其心当诛。”

    董卓略一思索,觉得李儒说的有理,便道:“可如今你也看到了,那个杜月儿满脸红疹,岂是天姿国色?”

    李儒皱眉说道:“我方才听过杜月儿的琴声,颇有神韵。再看她的举止谈吐,衣着礼仪,肤色体形,儒敢断言:杜月儿绝对不是丑女,定然是一个倾国倾城的绝世美女。只是,杜月儿是真病还是装病,此事还需探查,暂时难以定论。”

    董卓听了李儒的前两句话,颇有些心动,毕竟,他了解李儒的为人,相信李儒的判断。只是再一听李儒后面的一句话,顿觉可笑,遂打趣李儒道:“李儒啊,你不是自诩才智过人吗,怎么连一个女人是真病还是装病都看不出来?”

    李儒不以为意,而是接着分析道:“我观杜月儿举止从容,镇定自若,不像是装病;而为她号过脉后,发现她脉象平稳,强健有力,又不像是生病之人,所以一时难以定论。”

    李儒说完,董卓便更加糊涂了,刚要出言询问,便听胡轸嚷道:“你先说她举止从容不像装病,后来又说她脉象平稳不像有病,那你是什么意思?她到底是装病还是有病?”

    李儒略一沉吟,便笑道:“也许是装病,也许是有病,也可能,既是装病,也是有病。”

    董卓皱了皱眉,依然不解,胡轸更是怒道:“你这绕口令谁能明白?”

    李儒笑道:“不管是装病还是真病,此女都不同凡响。”

    胡轸不以为然,哼道:“一个女人而已,有什么不同凡响的。”董卓和李肃虽然没说话,但表情也很是不屑。

    李儒笑了笑,说道:“此女主动让我号脉诊治,以示其坦荡真诚,非是装病,不惧号脉;而号脉时又故意伸出左手,试探我是否懂得医理,足见其智慧。如此细心,又如此聪慧,那此女若是装病,当必有所图。”

    董卓不以为意,皱眉说道:“一个女人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今日之事,确实有些莽撞,孤家担心吕布生疑,那就不妙了。”

    李儒笑道:“相国不必担心,此举正好试探吕布对相国是否怀有异心。若是吕布对相国忠心耿耿,他自然会感激相国而疏远王允;若是吕布对相国怀有异心,那他自然会亲近王允而疏远相国。并且,如此一来,王允是否真心投靠相国,也会一目了然。”

    胡轸巴不得吕布生疑,疏远董卓,便也附和说道:“真金不怕火炼,吕布若是对相国忠心耿耿,岂能生疑?所以,相国不必担心。”

    董卓沉吟了片刻,终究还是没说什么。

    温馨提示:为了方便您下次阅读,作者建议您最好收藏本书,同时投几张推荐票鼓励作者。这样,作者的更新会更快的。

    第九章 兄弟齐心

    吕布和王允再见到貂蝉,貂蝉已经解去了面纱围巾和纱帽,只是脸上、脖子上和额头上的红疹依然没有消退。而一见到吕布和王允,貂蝉忙又手忙脚乱的把脑袋和脖子裹了起来。

    王允摆摆手,大笑说道:“不妨事,不妨事,月儿今天可是让为父大开眼界啊。”

    貂蝉一边欠身给吕布和王允施礼,一边手忙脚乱的围着面纱,一边说道:“雕虫小技,让父亲和吕将军见笑了。”

    王允坦然坐定,笑着说道:“今日若是没有你这‘雕虫小技’,为父恐怕不好收场了。”

    貂蝉叹道:“女儿早就听说董卓乃是色中恶魔,奸Yin宫女,杀戮百姓,无恶不作。倘若女儿以真面目去见董卓,恐怕难逃虎口,到那时,父亲和吕将军恐怕也会很为难,所以,女儿也只好出此下策了。”

    王允点头赞道:“月儿你有如此急智,为父甚是欣慰,只是你脸上的红疹,没有大碍吧?”

    貂蝉笑道:“父亲放心,三五日之后便可退净。”

    “如此甚好。”王允笑道,“否则,只怕吕将军不要你啊。”

    貂蝉大羞。

    而吕布此时,早已想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心中更是震惊不已。吕布没想到貂蝉能有如此见识,如此急智。再想到貂蝉面对李儒时的从容不迫,镇定自若,心中不由得对貂蝉又多了几分欣赏,更多了几分爱慕。

    同时,吕布也终于问出了自己心里的疑惑:“小姐脸上的红疹,可是使用了药物?”

    貂蝉道:“将军睿智。在下略通医理,便配置了一些药粉,以为应急之用。”

    吕布赞道:“小姐深谋远虑,在下佩服。小姐今日之恩,日后吕布必有厚报。”

    貂蝉笑道:“将军过奖了,况且,小女子今日所为,也是为了自己,小女子也不想落入虎口啊。”

    吕布想了想,没有再说什么,而是转头对王允道:“今日之事,司徒大人怎么看?”

    见吕布和王允要谈正事,貂蝉便起身准备退下。

    吕布忙道:“小姐不必回避,正好一起参详,顺便帮忙出出主意。”

    貂蝉看了看王允,见王允没有反对,便只好又坐了下来。

    王允沉吟了片刻之后,方才拈须说道:“老夫以为,李儒已经生疑,董卓似乎也已经生疑。”

    吕布道:“我也是这么想的。西凉军将校大都多疑,董卓更甚。董卓虽然表面上很信任我,出行委以护卫,但身上从来都是穿着双层软甲,寻常刀剑难伤。从今日之事来看,董卓和李儒已经生疑,所以,我等日后行事要倍加小心了。”

    王允点了点头,说道:“今日奉先退婚之后,要更加亲近董卓,并疏远老夫。而老夫,会再次联合百官上表劝进。日后诛杀董卓,恐怕只能靠奉先一人之力了,老夫也只能帮奉先争取个大义而已。”

    吕布仔细一想,便明白了王允的意思,遂道:“司徒大人放心,在下自会小心谨慎,况且,诛灭董卓乃是天下大义,吕布绝不会后退半步。”

    ……………………………………………………

    吕布退婚的消息很快便在长安城传开了,众公卿大臣有知道实情的,便依然如故;而那些不知道实情的,难免要猜度一二,议论纷纷。

    严氏也是惊喜莫名,对吕布更是曲意逢迎,缠绵似水。只有秦宜禄,媒人没当成,还惹了一身不是,郁闷无比。

    吕布琢磨着眼前的形势,觉得应该和张辽高顺二人推心置腹的谈谈了。

    于是,吕布当晚便在家里宴请张辽和高顺,席间也没用一个仆役侍女,严氏等内眷更是另择一席,远远的避开了他们。

    看着远处执枪而立的一众亲卫,张辽便笑道:“奉先你有什么事直说便是,( 三国吕布新传 http://www.xlawen.org/kan/3623/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