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三国吕布新传 > 三国吕布新传 第 3 部分阅读

第 3 部分阅读

    咱们兄弟之间,还有什么不能说的?”

    高顺也点了点头,虽然没说什么,却也把目光转向了吕布。

    吕布笑了笑,说道:“咱们兄弟三人一起在并州从军,一起跟着丁使君征讨匈奴,征讨董卓,而今又一起走到今天……”

    说着说着,吕布心里忽然涌起无限的愧疚和伤感,不觉心头一热,鼻子一酸,一时竟哽咽起来。

    张辽高顺二人大惊,不知吕布为什么会这样。

    吕布苦笑,哽咽着说道:“有一件事情,我一直后悔,不吐不快啊。就是,就是杀了丁使君,我后悔啊。”

    吕布说完,眼泪便流了下来,随即便大哭出声。

    两个人的灵魂融合在一起,吕布确实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

    张辽和高顺也大为意动,一时竟也伤感起来。

    他们本不同意吕布杀了丁原去投靠董卓,只是当时吕布心意已决,而二人又习惯唯吕布马首是瞻,于是,二人便也跟着吕布投了董卓。只是三万并州军却一直掌握在三个人手里,并没有被董卓打散重编。

    二人见吕布大哭出声,便也情不自禁泪如雨下,随即,三人不禁抱头痛哭,感天动地。

    半晌过后,三人止住哭泣,吕布便道:“我要杀了董卓为丁使君报仇。”

    高顺冲吕布一抱拳,闷声说道:“我也早有此意。”

    张辽不甘落后,马上也冲吕布抱拳说道:“再加我一个,二位兄长怎能丢下小弟。”

    “好!”吕布大为感动,伸手将二人的拳头握于掌心说道:“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吕布绝不会再辜负二位兄弟。”

    三人再次落座,吕布便将联合王允诛杀董卓的谋划说给了张辽高顺二人。

    二人沉吟了片刻之后,张辽首先说道:“杀董卓容易,但是安抚西凉军却难。”

    高顺也点头说道:“董卓诸子皆是庸碌无能之辈,只要董卓一死,西凉军必定群龙无首,只是要如何安抚他们,不生叛乱,却是重中之重。”

    吕布道:“长安城里的西凉军分统于徐荣胡轸二人,徐荣乃是忠义之人,素有大志,若是用大义劝说,应该不会叛乱,唯有胡轸,对董卓忠心耿耿,又和我不合,只能除掉他。”

    张辽想了想,便道:“董卓登基之日,我领兵去敌住胡轸,你们去杀董卓。在杀了董卓之后,再来助我剿灭胡轸,如何?”

    高顺摇了摇头,说道:“那日必有一场血战,并且是巷战,还是我用陷阵营敌住胡轸更合适。奉先去杀董卓,你留在外面策应,如此才能万无一失。”

    张辽知道高顺的安排更合理,只是高顺的陷阵营只有八百人,恐怕抵不住胡轸的攻击,从而将吕布置于险地。所以,张辽一时不知该赞成还是反对,便默不作声。

    吕布斟酌了片刻,终于下定决心说道:“就按延平说的办吧,倘若徐荣也和胡轸一起造反,那咱们只能亡命天涯了。所以,二位兄弟一定要先把家眷安顿好,大局为重。”(高顺表字延平)

    张辽高顺二人重重的点了点头,眼睛里一片坚毅。

    温馨提示:为了方便您下次阅读,作者建议您最好收藏本书,同时投几张推荐票鼓励作者。这样,作者的更新会更快的。

    第十章 吕布的计划

    三天后的朝会上,王允再次联合百官上表,劝进董卓登基称帝。

    董卓本想就这样答应了,只是在李儒的反复劝阻之下,只好忍痛推辞。而小皇帝这一次也表现很好,一副局外人的样子看着满朝文武唱大戏。

    下朝之后,吕布便故意在董卓面前煽风点火,故作愤慨的说道:“末将今日有一事不解,还望相国大人能为末将解惑。”

    见吕布一脸激愤,董卓也诧异道:“奉先这是为何?何事不解直说便是。”

    吕布直言道:“末将想问问相国,到底有没有进位之心?如果有,末将愿肝脑涂地,为相国效死;如果没有,末将请求卸甲归田,老老实实的去当个富家翁。”

    一听吕布要撂挑子,董卓忙道:“今日之事,是文优不同意啊。”说完,董卓便把目光转向了李儒,神态极为不满。

    毕竟,董卓压根儿就没把三辞而受当回事。

    作为崇尚武力的西凉军阀首领,董卓觉得既然大伙都哭着喊着请自己登基,那自己登基就是了,搞那些虚的有啥用,三辞而受简直就是多此一举。

    所以,就三辞而受这件事,董卓和李儒明显产成了分歧。

    而重生之后的吕布,对三辞而受的看法基本上也和董卓一致,吕布也觉得搞三辞而受有些虚伪,没有什么实际用途,并且,还耽误了诛杀董卓的时间。

    于是,董卓说完,吕布便也不满的看着李儒,满脸不屑。

    李儒无奈,只好说道:“三辞而受,此乃祖制,不可违背,并且,三辞而受,还能看出那些大臣们是否是真心劝进,而我们也可以多一些准备的时间,如此一举数得,有何不可?”

    董卓无语,吕布一时也无话可说,只是旁边的胡轸却嘟囔一句:“那下回王允他们再上表,相国是答应还是不答应?”

    吕布一拍大腿,忙道:“答应啊,相国大人一定要答应啊,再不答应,我真的就卸甲归田了,可不带这么折磨人的。”

    董卓哈哈大笑,说道:“奉先着急,老夫也急啊。下回老夫一定当仁不让,登基为帝,并大赦天下,封赏各位。”

    吕布和胡轸等人大喜,忙施礼拜谢,口称万岁。只有李儒不见喜色,只是做了做样子。

    随即董卓又道:“奉先啊,麻烦你再跑一趟,去告诉王允,让他三天后再上表,三辞而受嘛,咱们唱戏也得唱全套儿啊。”

    吕布一皱眉,故作为难的说道:“相国大人有令,末将不敢不从,只是末将实在是恨极了那个王允,那厮居然敢骗我,把末将当猴耍,末将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

    董卓拍了怕吕布的肩膀,保证道:“奉先放心,日后孤家一定给你出这口气,只是咱们现在还得用人家啊。”

    吕布忙道:“末将明白,末将绝不会耽误相国大人的正事。”

    董卓笑道:“孤有奉先,多出一臂啊。”

    ……………………………………………………

    再次来到司徒府,吕布发现王允的眼神居然有些不自然,似乎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便连忙询问。

    王允屏退左右,叹了口气说道:“家门不幸,小儿王奇居然被李儒利用,将我等密谋之事告诉了李儒。不仅如此,那个孽障居然还要偷盗你我所签的生死状。幸好老夫早有准备,没有被那孽子得逞。只是如此一来,恐怕李儒会有所准备,我等诛董将更加艰难。”

    吕布大惊,万万没想到问题会出在王允的家里,他所熟知的那段历史,可是没有记载这样的细节啊。

    吕布的脑子转得飞快,思索了半晌之后才道:“李儒虽然知晓此事,但是没有证据,应该不会告诉董卓。再说,就算李儒真的告诉董卓,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董卓也不会相信,只会更加生疑。而董卓本来就是生性多疑,对部下也是半信半疑,所以,此事尚有可为。只是令公子,如今人在何处?”

    王允叹道:“已经被我关了起来,不准其走出房门半步。”

    吕布叹了口气,说道:“恐怕也只能这样了,只是,我的计划要改变了。”

    王允神色一整,起身对吕布施礼说道:“如今大事就全赖奉先了,奉先但有所命,王允无不遵从。”

    虽然讨厌古人的礼节繁琐,吕布还是起身扶起了王允,并开解道:“司徒大人不必如此,在下定会竭尽全力。”

    二人又坐定以后,吕布便道:“董卓命我通知司徒大人,三日之后还要联合群臣上表劝进,而他将答应群臣所请,登基称帝。”

    王允一惊,随后忙问道:“奉先有何打算?”

    吕布略一沉吟,便道:“我欲在朝堂之上诛杀董卓,只是,皇宫卫士全都是董卓之弟董旻的属下,所以,我需要用一支兵马控制皇宫。这支兵马不仅要骁勇善战,以一当十,还要事先藏在城中,否则,时间上万万来不及。”

    王允道:“诸位公卿大臣,家里都有不少家奴,或可一用。”

    吕布摇了摇头,否决道:“那些家奴根本不堪一击,我原想把麾下精锐士卒藏在十三君子家里,只是如今李儒既已知情,此法便行不通了,如今只能用士卒替换家奴,李代桃僵。”

    “妙啊!”吕布说完,王允便情不自禁拍手赞道。只是随后,王允却又皱眉问道:“奉先可曾想过,如此多的兵马,如何神不知鬼不觉的完成替换呢?”

    吕布笑道:“董卓该死啊。他在三日之后登基称帝,也就是四月二十五日,而四月二十四日晚,正好是在下巡夜。如此一来,在下就可以借着巡夜之机用士卒替换十三君子的家奴。”

    王允又是赞了一声好,随即便道:“我这两天就通知各位同僚,做好替换准备。只是每家替换多少人合适?”

    吕布道:“就一百人左右吧。只是由于事关重大,司徒大人还要通知其他大人,每家必须出两名人质,藏在我营中。还要让众位大臣多制几副简易的铠甲,以防这些家奴在回营时露出破绽。”

    王允一愣,略一沉吟便道:“奉先所虑极是,老夫佩服。奉先放心,老夫一定将此事办好,绝对不会出现半点纰漏。”

    吕布长出了一口气,最后起身对王允施礼说道:“如此则拜托司徒大人了。”

    王允忙起身还礼,郑重说道:“为国除贼,分内之事,不敢有违。”

    温馨提示:为了方便您下次阅读,作者建议您最好收藏本书,同时投几张推荐票鼓励作者。这样,作者的更新会更快的。

    第十一章 李儒的对策

    作为三国时期有名的谋士,李儒的智慧也确实名副其实。董卓对他言听计从,麾下众将对他也是心服口服。所以,以李儒的智慧,自从王允开始拉拢吕布,李儒便开始怀疑王允的动机。而后王允劝进,貂蝉变脸,李儒便越发觉得王允和吕布的行为可疑。

    于是,李儒便命手下心腹不停地去打听王允府上的内幕,监视司徒府的一举一动,终于找到了事情的突破口——王允的小儿子王奇。

    王奇喜欢貂蝉,与吕布有夺妻之恨,为人又胆小怯懦,李儒轻易的便撬开了王奇的嘴。随后,李儒又威胁王奇前去盗取十三君子联名签下的生死状。

    不幸王允棋高一着,王奇终于在偷盗生死状时露出了马脚,被王允擒获。于是,王奇被关了禁闭,王允惊疑不定。

    王奇这个小卒子,李儒原本也没打算大用,如今能走到这一步,已经大大出乎李儒的预料。

    而今既然已经知道了王允和吕布的谋划,李儒便把董旻胡轸李肃徐荣四人请到了自己家里,一边试探四人的口风,一边分配任务。

    四人到齐坐定,李儒便道:“诸位觉得吕布其人如何?”

    胡轸哼了一声,一脸不屑的说道:“见利忘义,反复无常的小人。”

    李肃补充道:“勇冠三军,万人莫敌。”

    见徐荣不说话,董旻便道:“吕布治军还是很有一套的。”

    三人说完,李儒便饶有兴趣的打量着徐荣,并问道:“升平为何不发一言啊?”

    徐荣沉吟了片刻,支吾着说道:“我与吕将军不熟,不好评说。”

    李儒大笑,赞道:“升平真乃君子也。”

    又见董旻三人脸色不好,李儒便忙解释道:“吕布已经和王允联合,正密谋造反呢。”

    四人大惊,胡轸嚷道:“吕布竟有这么大的胆子?”

    李肃皱眉说道:“当年吕布杀了丁原投靠相国,今天吕布难道要杀了相国自立?”

    董旻则脸色不善的责问李儒:“文优可有证据?莫要信口雌黄。”

    徐荣虽然没说什么,但脸上的表情也写满了疑惑。

    李儒笑道:“在下虽然没有证据,却从王允的儿子,王奇的嘴里知道了一切。”

    胡轸忙道:“那王奇人在何处?”

    李儒道:“我威胁王奇,让他回去偷吕布和王允等人签的生死状,结果便一去不回了,估计是被王允禁足了。”

    “先生好糊涂啊!”李儒话音未落,胡轸便气急败坏的说道,“有了王奇此人,先生为何不直接向相国告发吕布,还要放他回去作甚?”

    李儒不以为意,慢慢解释道:“相国对吕布一向信任有加,仅凭一个王奇是不能扳倒吕布的。并且,王奇还是吕布的情敌,所言难免浮夸损贬,不尽其实,所以,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王奇并无大用。只是在下没料到王允居然如此小心机敏。”

    李肃不解道:“那先生今日请我等前来所谓何事?难道是要背着相国诛杀吕布?”鉴于李儒的为人,李肃还是相信了李儒的话。

    李儒笑道:“若是如此,相国必然震怒,我等可是吃罪不起。并且,吕布勇猛如虎,如果计划不周,恐怕大事不成,反受其害。所以,在下今日请几位将军前来,便是计划将吕布一举成擒。”

    一听李儒要对付吕布,胡轸便忙表决心:“先生有什么计划直说便是,在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李儒知道胡轸恨不得马上置吕布之死地,便笑道:“将军切莫着急,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并且,儒还打算试探吕布一试。”

    胡轸颇为不耐烦,问道:“还试探什么?我们都相信先生的话。”

    李儒成竹在胸,不紧不慢的说道:“吕布和王允密谋,要在相国登基之时刺杀相国。相国一死,西凉军群龙无首,必然崩溃。而三天后,相国就要登基了,那一天是四月二十五日。但四月二十日晚,正好是吕布巡夜。吕布若想刺杀成功,必然会有所行动。所以……”

    李儒又扭头看着李肃,“李将军一向和吕布私交不错,所以,烦请李将军去试探吕布,找个借口和他替换巡夜,我料吕布必然不许,如此一来,岂不证明吕布心里有鬼?”

    胡轸没多少耐心,嚷道:“那之后我们又该怎么办?万一他答应替换了呢?”

    而李肃也忙辩解道:“在下虽与吕布私交不错,但吕布若是心生异心,背叛相国,在下定然会和吕布划清界限,割袍断义,交手时也绝不手软,公私分明。”

    李儒安慰李肃道:“儒也相信李将军是公私分明之人,绝不会附逆吕布。况且,不管吕布是答应还是不答应,我们只要监视住王允和并州军大营,量吕布也玩不出什么花样。”

    胡轸很不满意,怒道:“那我们岂不是要干等着,啥也不干?”

    李儒笑道:“非也,此乃以静制动,后发制人。三日之后,我们只要保护好相国,然后合力攻杀吕布即可,我倒要看看,吕布是否真的是万人敌。”

    胡轸迟疑道:“如此好是好,只怕相国有危险。”

    李儒信心满满的说道:“吕布不是傻子,在并州军没有控制住皇宫之前不敢怎么样。所以,三日之后,董旻将军一定要加强皇宫的防卫,防止吕布暴起伤人。而胡轸李肃徐荣三位将军则要并力杀向皇宫,与董旻将军合兵一处,保护相国,同时还要阻止并州军攻入皇宫。此事事关重大,生死攸关,还望四位将军早作准备,不得懈怠。”

    “诺!”四人起身施礼,一齐答道。

    ……………………………………………………

    在李儒的授意下,李肃便以为女儿庆祝生辰为借口,与吕布商议替换巡夜。而为了诛董大计,吕布早已将诸事安排妥当,岂能朝令夕改,便也找借口拒绝了。

    如此一来,李肃便心中了然,知道吕布真的是生了异心。

    其实,李肃也是出身并州,与吕布是同乡,否则,当年李肃怎能以故人的身份去面见吕布,并说服吕布背叛丁原投靠董卓。

    而吕布投靠董卓以后,李肃便因功成了左中郎将,同时,李肃与西凉军嫡系华雄胡轸等人同样不和,所以,李肃与吕布一向私交深厚,一同进退。只是如今,知道了吕布怀有异心,李肃也只好叹着气和吕布分道扬镳了。

    毕竟,依附董卓比依附吕布更有好处。

    而自从知道了李儒知情的事实以后,吕布便宛如惊弓之鸟,说是草木皆兵也不以为过。所以,李肃的试探也让吕布心生疑窦。

    琢磨了半晌,吕布忽然意识到:自己似乎还是小看了李儒,李儒不会向董卓告发自己,难道就不能召集胡轸李肃等人一起对付自己?

    温馨提示:为了方便您下次阅读,作者建议您最好收藏本书,同时投几张推荐票鼓励作者。这样,作者的更新会更快的。

    第十二章 说服徐荣

    两天的时间很平静的就过去了,李儒没有再去试探吕布,吕布也没有轻举妄动,只是把家眷和貂蝉偷偷的转移到了并州军大营。

    四月二十日夜,吕布穿戴整齐,正要准备前去巡夜,却见府上守门的家奴前来禀报:相国董卓有请。

    吕布心里一惊,不禁暗想:“难道董卓终于忍不住了,要杀自己?”

    不过吕布转念一想:“自己并没有露出什么破绽,董卓并不能把自己怎么样。而董卓明天登基,可能是有事情找自己商量。”遂放下心来,坦然前去。

    等吕布到了相国府,才发现李儒胡轸李肃徐荣皆在,就连董卓的长子董俷,次子董匡,弟弟董旻,侄子董璜居然也在,除了远在西凉的牛辅,西凉军系统内部的重量级人物几乎全了。

    只见众人济济一堂,有说有笑,好不热闹。

    吕布一进大堂,董卓便对吕布招手说道:“奉先快来,孤家正等着你呢。”

    等吕布施礼落座,董卓又道:“孤家为难啊,明天孤家就要当皇帝了,可是明天孤家怎么办啊,孤家可是没当过皇帝啊。”

    董卓说完,众人全都大笑不止。胡轸嚷道:“明天相国把小皇帝往地下一扯,直接坐到龙案后边不就完了。”胡轸一边说,还一边比划着,样子十分滑稽,惹得众人又是一阵大笑。

    董卓摆手笑道:“不行啊,文优说了,这样不合礼仪。哈哈。”

    众人不以为然,都笑李儒迂腐。

    李儒无奈,只好耐心的解释道:“天子下席,国家传祚,岂能儿戏?并且,明天相国大人并不是正式登基,不过是暂时代行皇帝的职权而已。随后还要请太卜令选择良辰吉日,祭祀天地,诏告天下,然后百官叩拜,诸侯觐见,如此才算正式成礼,登基为帝。”

    董卓愣了半晌,然后才呐呐的说道:“这么麻烦,早知道这么麻烦,孤家就不当这个皇帝了。反正孤家即使不当皇帝,这朝堂上的百官还不是要听孤家的。”

    李儒劝解道:“听起来麻烦,但实际上也简单,相国就当是出门游猎便是。”

    董卓笑道:“文优知我心意啊。”

    李儒又道:“相国明日登基,恐怕会有一些公卿大臣暗地生乱,所以,今夜巡夜还是多加派一些人手才好。”

    董卓点了点头,说道:“文优所虑极是,今夜绝对不能出乱子。”

    李儒道:“今夜本是奉先将军负责巡夜,可是今夜既然如此重要,不如让四位将军一起巡夜。四位将军齐心合力,相互督促,定可确保平安。”

    董卓笑道:“文优所言甚善,真不愧是孤之子房啊。”

    吕布无奈,只好和胡轸李肃徐荣三人上前领命应诺,上街巡夜。

    出了相国府,吕布心中不由得大为感慨:“李儒不愧是李儒,果然识破了自己的李代桃僵之计,而事已至此,明天自己也只能弄险了。”

    原来,李肃的试探让吕布心中大警,吕布随即便意识到自己的李代桃僵之计其实很拙劣,根本瞒不过智谋过人的李儒,于是,吕布便只好取消了用士卒替换家奴的计划,而是用高顺的陷阵营替换了麾下校尉曹性的北门守军。

    而李儒也确实猜到了吕布的打算,李儒知道吕布一定会在巡夜的时候趁机做手脚,便建议四将一起巡夜,断了吕布的念想。

    ……………………………………………………

    二更过后,吕布便打马回到了自己的府邸。片刻过后,手下士卒便来禀报:胡轸李肃徐荣三人也都先后回府。

    见时机方好,吕布便换上一套普通士卒的装束,偷偷溜出府,混进了自己麾下巡夜士卒的队伍中。

    和手下校尉魏续宋宪等人会合,吕布便领兵直奔徐荣的府邸,准备劝说徐荣。

    毕竟,徐荣是西园新军出身,原是何进的部下,并不是董卓的西凉军嫡系。而徐荣归附董卓以来,虽然屡立战功,屡被升迁,而今又是董卓麾下四大中郎将之一,却始终不被重视,地位始终不如吕布和胡轸。

    并且,虚荣还是一个深知大义的人,他一直不赞成董卓的所作所为,更不同意董卓登基称帝。也正是因为如此,吕布才打算劝说徐荣帮助自己,或者保持中立。

    来到徐荣的府邸门外,吕布命魏续宋宪等人在府外假装巡视,监视徐荣,自己却孤身进府。

    徐荣此时刚要歇息,却忽然看到自己守门的家奴哆哆嗦嗦的领着吕布来到了自己的面前。

    徐荣的小妾刚要尖叫,便被徐荣一把捂住了嘴。

    徐荣大惊之余,便也明白了吕布的用意,遂道:“奉先何必和在下的家奴一般见识。”

    吕布嘿嘿一笑,随即便一掌拍晕了那个家奴,而徐荣也干净利索的拍晕了自己的小妾。

    二人坐定,吕布便开门见山的说道:“升平应该知道在下此来何意,在下也不兜圈子,不知道升平能否助我诛杀董卓?”

    徐荣摇了摇头,淡淡说道:“在下虽然不是西领军嫡系,但相国大人对在下有提携之恩,没有相国大人,在下现在可能还只是西园一小卒。所以,在下不能背叛相国大人。”

    吕布怒道:“董卓倒行逆施,残暴不仁,如今天怒人怨,民不聊生,难道升平打算一直助纣为虐?诛董卓乃是天下大义,报私恩不过是成全小义罢了,如今是取大义还是全小义,升平难道还会不明白?”

    徐荣一阵惭愧,低头沉吟了半晌之后才说道:“如今在下也很是为难,在下虽然不同意相国大人登基称帝,但却无力劝阻。并且,相国大人如今这般作为,在下也是不甚赞同。只是为人属下,在下又能如何?”

    见徐荣的话语有些松动,吕布忙咽了一口唾沫,斟酌着说道:“我知升平深明大义,又素有大志,所以,我也不为难升平。只是如今这般形势,升平如果帮助李儒,那便是与天下为敌,大不义;升平如果帮助在下,那便是对相国大人的不忠,也不可。所以,我劝升平最好两不相帮,保持中立,如何?”

    徐荣一愣,犹豫了片刻之后终于吞吐说道:“如此虽好,只怕奉先的大事仍然难成。”

    吕布笑道:“没有升平相助,胡轸和李肃两个小儿能奈我何?不过,我觉得明日升平还是装病在家为好。”

    徐荣摇了摇头,说道:“明日我若不至,恐怕相国大人见疑,于奉先大事不利。”

    吕布赞道:“升平真乃君子也。”

    随即,吕布又起身对徐荣施礼说道:“明日之事,就全拜托升平了。”

    徐荣忙起身还礼,郑重说道:“奉先放心,在下明日必定会约束士卒,谨守中立。”

    只是,徐荣随即又恳求道:“明日奉先若能功成,能否放相国大人一条生路?”

    吕布叹了口气,无奈说道:“恐怕朝堂上的公卿大臣们不答应啊。”

    新书上传,求收藏推荐,多谢。

    第十三章 殿上对峙

    从徐荣的府邸出来,吕布便对宋宪说道:“你继续领兵监视徐府,徐府跑出一只苍蝇,你也要给我射杀,不可放过。”

    宋宪应诺。

    借着巡夜的掩饰,吕布和魏续又领兵来到李肃的府邸。

    吕布了解李肃的为人,知道李肃热衷名利贪吝财富,不是用大义能说得通的,也不是只用珠宝财货就能买得通的。所以,想要制服李肃,还是要用手中的匕首。

    于是,砸开李肃的府门以后,吕布便把匕首架在了守门家奴的脖子上,命他领着自己前往李肃的卧房。

    那家奴颇有勇力,居然挣扎了几下,准备反抗。可惜,他面对的是天下第一将吕布,几下过后,他便乖乖的带路了。

    此时李肃已经睡下,当吕布出现在他面前之时,他虽然有所警觉,但还是迟了一步。

    被吕布从热乎乎的被窝里拽出来,连最宠爱的小妾都被吕布看光了,李肃不禁一脸的晦气。

    随手打晕手中的家奴,又敲晕李肃的小妾,并在女人饱满的胸脯上摸了两把,吕布才对一脸担忧的李肃说道:“放心,她死不了,不过是敲晕了而已。”

    李肃叹了口气,一脸无奈。

    吕布笑道:“你应该知道我来干什么,所以,我也不废话,你现在赶紧,召集手下的亲卫,告诉他们,你今晚去我府中歇息,明日一早和我一起上朝。而你府中的安全,则有我的人负责。赶紧的,别逼我动手。”

    李肃无奈,只好召集亲卫,并命他们去通知自己的妻妾子女,告诉他们自己要去找吕布商议大事,并顺便住在吕布府中,明日和吕布一起上朝,不必担心。而府中的安全守卫,则由吕布麾下的校尉魏续负责。

    吕布将李肃的亲卫留下一半作掩饰,同时命李肃和另一半亲卫换上普通士卒的装束,便出了李肃的府邸,直奔自己的府邸而去。

    同样,吕布也告诉魏续,李府若是跑出了一只苍蝇,那他也别再见到自己的妻儿了。

    ……………………………………………………

    借着巡夜的掩饰,一路有惊无险。

    当一行人神不知鬼不觉的回到吕布的府邸时,李肃便笑道:“奉先今日可是令在下大开眼界,难道徐荣和胡轸也在奉先的府邸?”

    吕布摇了摇头,说道:“胡轸脾气暴躁,刚烈勇猛,又与我不合,我没去找他,而徐荣,我已经说服他保持中立了。”

    李肃恍然,笑道:“奉先果然和往日不同了,如此瞒天过海,釜底抽薪,真是神来之笔啊,想必明日,李儒定会大吃一惊吧。”

    吕布不以为意,说道:“李儒有董旻和胡轸相助,又占据地利,我虽有子昭相助,徐荣保持中立,但胜算也是不大,所以,明日还需子昭助我,挟持董卓和天子。”(李肃表字子昭)

    李肃大惊,说道:“奉先真的要挟持董卓和天子?”

    吕布点头说道:“当然,否则,怎么能占据主动?”

    李肃愕然,脸色惊疑不定。

    吕布笑道:“子昭不必担心,明日我会制服董卓,子昭只需制住天子即可。天子不过是个十岁幼童,想必子昭定能手到擒来。只是子昭却要命令手下士卒敌住胡轸的兵锋。”

    李肃无奈,只好说道:“奉先放心,明日我定会全力相助奉先,只是功成之后还望奉先莫要忘记在下。”

    吕布笑道:“子昭放心,你我情同兄弟,在下岂能亏待兄弟?”

    李肃故作感激,心里却在暗自腹诽:“情同兄弟?情同兄弟你还绑架我的妻儿?”

    ……………………………………………………

    当晚,吕布和李肃同室而睡,李肃本想趁吕布睡着溜走,可是一见身边虎视眈眈的侍卫,李肃便打消了溜走的念头,决定凭天由命。

    第二天,吕布与李肃一同上朝进殿,李儒大惑不解,心中疑窦丛生。

    董卓头戴貂蝉冠,身着大红锦袍,手拿象牙笏板,满面春风,一身喜气,见到谁都是笑呵呵的,格外和气。

    天子上朝,众臣口称万岁,叩拜于地。

    之后天子免礼,众臣拜谢,然后各自归座,开始朝议。

    朝议刚开始,王允便上表劝进,请天子禅位于相国董卓。百官附议。

    天子刚要说话,却见吕布忽然对李肃使了个眼色,随后便几步来到董卓身后,一把扯掉董卓头上的貂蝉冠,揪住董卓的发髻,并从怀中拿出一把匕首,径直抵在了董卓的动脉之上。

    董卓大惊,颤声喊道:“奉先,汝欲何为?”

    吕布威胁道:“相国大人还是莫要乱动的好,否则,在下一不小心,相国大人将性命不保。”

    董卓更觉惊恐,一时竟然语塞。

    而见吕布有了动作,李肃便也快步上前,准备挟持天子。

    可是,还没等李肃来到天子身前,就见大殿之后忽然涌出无数甲士,将天子和百官重重包围起来。

    李肃无奈,只好又退了回来,在吕布身旁站定。

    吕布心中暗叫不好,猜到一定是李儒搞的鬼,便大声对众甲士喝道:“董卓在我手中,尔等速速退下,否则董卓性命难保。”

    随即,吕布又将匕首贴在董卓的动脉之上,威胁道:“速叫他们退下,否则,大家一拍两散。”

    董卓此时心中大为惊恐,犹如梦中。

    他虽然怀疑吕布,却万万没有料到吕布居然真的有胆子叛乱,居然还敢劫持自己,而脖子上传来的阵阵凉意却又真真切切的告诉他,他现在确实被吕布劫持了,尽管他穿了双层软甲。

    他的生命,此刻就掌握在吕布的手里。

    董卓咽了一口唾沫,故作镇定,无奈的对一众甲士喝道:“你们先且退下。”

    一众甲士看了看董旻,又看了看李儒,居然没有什么动作。

    董卓大为恼火,刚要破口大骂,却听李儒说道:“奉先将军,如今你挟持了相国,而在下却掌控了天子和百官,你看我们交换可好?”

    李儒的话音未落,就听殿外响起了一阵喊杀声,却是吕布李肃所部正在和胡轸董旻部开战,一方攻击,一方防守,殿外的驰道成了血的战场。

    吕布左手抓紧董卓的发髻,右手攥紧匕首,冷笑道:“你先放我出去,我要先和部下会合,然后咱们再谈,否则,嘿嘿……”

    李儒犹豫不决,有些投鼠忌器,虽怕放虎归山留有后患,又怕吕布杀了董卓一拍两散。一时便皱眉不语。

    新书上传,求收藏,求推荐。

    第十四章 董卓换天子

    见李儒不说话,吕布不禁心中大急,不仅担心麾下的兵马损失过大,更担心李儒一狠心放弃董卓,将自己射杀在殿上。

    而就在这时,王允却喊道:“奉先将军,你不用管我们,但是一定要救出天子啊。”

    吕布一咬牙,拖着董卓就向殿外走去,李肃忙紧随其后。

    见吕布要跑,李儒忙下令道:“拦住吕布,不能让他出去。”

    吕布将匕首顶在董卓的动脉上,发狠喝道:“都给我退下!否则我宰了董卓!”

    见吕布真的动了杀机,董卓也忙颤抖的喊道:“都给我退下!退下!”

    众甲士想要阻止,却又被董卓斥退;想要放箭,却又怕伤了董卓。无奈之下,只好纷纷向两旁退去,让出了一条道路。

    这就样,李儒稍一犹豫,吕布便挟持董卓出了皇宫大殿。

    而殿外,各路兵马更是一片混战。

    董旻的羽林卫负责守卫皇宫,正在抵抗高顺的陷阵营;而高顺的陷阵营为了接应吕布,更是拼死向皇宫发起了一波一波的冲击;胡轸统属的西凉军为了阻止高顺的陷阵营,便在陷阵营的后方发起了攻击;而张辽统领的并州军和李肃所部的西凉军又在背后攻击胡轸所部,力图接应高顺的陷阵营。

    各路兵马混战在一起,而高顺的陷阵营和胡轸统属的西凉军更是前后为敌,危机重重。

    吕布一出皇宫大殿,便运足中气喝道:“董卓被擒,全部住手,否则我杀了董卓。”

    董旻的羽林卫离吕布最近,便最先听到了吕布的喊声,也是最先看到董卓被吕布挟持在手,便也最先撤出了混战。

    见董旻的羽林卫没有战意,吕布便挟持董卓一路急行,很快便跑出了皇宫,在皇宫门前的驰道上与高顺的陷阵营会合。

    见吕布跑出了皇宫,李儒不禁长长的叹了口气。

    其实,李儒完全可以不顾及董卓,将吕布射杀在皇宫大殿,只是如此一来,董卓必不可保。而事后,恐怕董卓的兄弟子侄也饶不了他。所以,李儒便默许了吕布劫持董卓而去。

    毕竟,天子和百官在手,他还有和吕布讨价还价的本钱。

    一见吕布平安出来,又将董卓挟持,陷阵营的士兵不觉一阵欢呼,声震天地,士气大振。

    而胡轸此时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举步维艰,一听到陷阵营的欢呼,顿觉不妙,随即便看到吕布骑着赤兔马,手持方天画戟向自己冲了过来。

    原来,高顺为了接应吕布( 三国吕布新传 http://www.xlawen.org/kan/3623/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