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龙的力量—南海扬帆》 > 《龙的力量—南海扬帆》 第 41 部分阅读

第 41 部分阅读

    夷人”雇佣兵团只能老鼠一般被新加坡军队赶的四处躲藏,苟延残喘。

    除了坦克和武装直升机等重型武器的优势之外,新加坡特种部队的参战也令“虾夷人”雇佣兵团的游击战术难以施展。新加坡特种部队由一个营总部管理日常运作,下辖4个连的兵力,任务范围涉及海、陆、空各种特种作战,并以擅长反恐及丛林作战著称。而在战争初期,这支新加坡最为精锐的军事力量一支被作为新加坡政要的私人卫队而无缘于战场。

    “日本政府已经无法再为你们提供任何帮助了,请自谋出路吧!”在得到了日本政府最后的指令之后,内川永孝摧毁了电台。“虾夷人”雇佣兵团已经在橡胶林中与新加坡军队苦战了三个昼夜了,伤亡和逃兵消耗了内川永孝决大部分的兵力。不过好在内川永孝还是逃出包围圈。

    漫天的雨点之中,内川永孝抱着怀里的枪冻的瑟瑟发抖。在追随达布拉基流亡在苏门答腊岛的日子里,内川永孝也曾面对过这样的窘迫。不过当时他还有一个支撑,那就是祖国。

    “你是大和民族的子孙,你不能有任何的弱点,不能软弱,不能有怜悯。你要永远记住你是大和民族的子孙。”混混沉沉之中,内川永孝仿佛有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岁月,自己的爷爷在午夜杀死了他最心爱的小狗,对着抱着死狗痛哭的自己挥舞起了藤条。

    虽然感觉不到疼痛,但是那藤条挥舞的声音却是那么的真实。不,那不是藤条的声音。内川永孝猛的警觉过来,睁开双眼举起手中的KM突击步枪,对准着那漆黑一片的在橡胶林。瓢泼的大雨之中,一头黑色的巨兽慢慢的显现出起狰狞的轮廓—新加坡陆军的德制“豹”24主战坦克。

    新加坡陆军曾于2006年从德国陆军购买96辆德国豹24坦克(66辆投入使用,30辆备用)和训练支撑设备装备新加坡陆军,但是这些先进的坦克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只能是昂贵的靶标。所以新加坡陆军一度将他们隐蔽在地下停车场内。

    内川永孝注视着眼前不断清晰的德国工艺撞断了一棵棵橡胶树,他的双腿开始不住的发抖,他已经不相信自己可以逃脱死亡的追逐……。

    第三十四章:破其卫城(一)

    随着自己的座机在夜色中小心的降落在班达亚齐机场的跑道上,印度远东战区总指挥阿塞得.普拉什中将缓缓的睁开他疲惫的双眼,好奇的注视着这座陌生的城市。这是开战以来普拉什中将第二次来到这里。

    作为亚齐地区唯一省级机场,班达亚齐机场一度被作为印度军队在苏门答腊岛军事行动最主要的后勤基地。但此刻面对中国空军频繁的轰炸,这座昔日繁忙的机场显得有些冷清,几架被炸毁的印度空军俄制伊尔-76大型运输机的残骸旁,几头当地人牧养的奶牛正闲散的漫步着。

    为了尽量避免引起中国人的注目,普拉什中将的此次到访,没有任何的迎接仪式。空旷的机场上只有印度陆军第9机械化步兵师师长纳格拉吉少将和“亚齐伊斯兰共和国”总统阿姆里∓mp;#8226;阿卜杜勒∓mp;#8226;瓦哈布等寥寥几人而已。在简单的寒暄之后,普拉什中将轻车简从的开始了他的班达亚齐之行。

    印度陆军第9机械化步兵师在苏门答腊岛中部的战斗,表现的极其糟糕。虽然在战争之初,他们迅速的占领了苏门达腊岛西北部的重镇棉兰和丹戎巴来,突破了东盟联军罗干河防线。但是此后却一度被柬王国陆军第41工兵营山玉成少校所使用的游击战术,打的焦头烂额,无力发动更大规模的攻势。使新德里雄心勃勃的苏门答腊岛中部歼灭战,转变了旷日持久的围困和相持。

    不过普拉什中将明白此刻并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他此行的目的是为了亲临第一线了解情况,以确定印度军队在苏门答腊岛的存在还是否有意义。随着印度陆军第57山地步兵师仍在苏门答腊岛西南部的巴东坚守着,但作为弃子的他们对战局已经难以有更多的影响。印度军队目前的任务是维系其在马六甲海峡北部的防线。

    这条绵长的防线以印度所属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为主体,南起位于苏门答腊岛西北部的亚齐,北到马来西亚槟城。这条防线不仅封闭着马六甲海峡的北部入口,同时也是印度在该地区的利益底线。

    作为昔日印度尼西亚共和国资源最富庶的省份之一,亚齐盛产石油、 天然气、橡胶、金、银和木材,液化气出口一度占全国出口总量的1/3 。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军事战略位置来看亚齐对于印度来说都十分重要。所以尽管形势的发展已经对印度极其不利,但是对手中的亚齐,新德里仍不愿意轻言放弃。

    “部队已经极其疲惫了,士兵中充满了厌战情绪。无论是棉兰还是班达亚齐都缺乏足够的防御工事。一旦中国人发动攻势,第9机械化步兵师能作的只有崩溃。” 纳格拉吉少将早已不复战争开始时的骄傲和自信,虽然中国陆军还没有开始攻击棉兰前线,但是中国空军连日的轰炸已经令他失去了一个军人的勇气。他肆意夸大着自己所面临的困难,只希望能早日离开这恐怖的战场。

    虽然对纳格拉吉少将的怯懦充满了厌恶,但是普拉什中将也明白正逐渐失去制空、制海权的印度军队已经无力再维系对苏门达腊岛战场的后勤补给。每天几个架次伊尔-76运输机的空投补给,对于一个机械化步兵师来说无疑于杯水车薪。在班达亚齐普拉什中将已经见到了太多由于缺乏维护和修理而瘫痪在路边的坦克和装甲车辆。

    “亚齐人应该起来保护自己的家园。” 普拉什中将不得不将希望转向“亚齐伊斯兰共和国”的领导人瓦哈布总统。亚齐在印尼被称为“麦加走廊”—是伊斯兰教传入最早的地区,500万亚齐的居民中,98%信奉伊斯兰教。

    新德里相信,面对着日益逼近的中国军队和雅加达的林光昭华人政权,亚齐人会自发的站在新德里这一边,但新德里却忽视了对于穆斯林来说,新德里并不是天然的盟友,而是另一个邪恶的化身。

    1976年,“自由亚齐运动”正是以资源分配不均和宗教文化差异为由,宣扬其独立诉求,要求成立一个独立的伊斯兰国家,得到当地民众的广泛支持。开始不断与印尼政府军发生武装冲突。

    不过面对印尼政府的军事打击和政治诱降,“自由亚齐运动”在坚持了多年之后耗尽了元气,武装人员从最多时的1万人锐减为不足 3000人,其分离主张活动在国内和国际上也日益被孤立;越来越多的亚齐民众反对分裂,向往和平安宁的生活,“自由亚齐运动”的资金和武器来源也基本被切断。就在这场坚持了30年之久的独立运动,眼看就要归于失败之际。

    印尼内战的爆发却给了“自由亚齐运动”死灰复燃的机会,阿姆里∓mp;#8226;阿卜杜勒∓mp;#8226;瓦哈布借着雅加达陷入空前混乱之际,宣布亚齐正式独立,成立“亚齐伊斯兰共和国”。不过正当“自由亚齐运动”的领导人初掌权柄之际,印度军队却以保护为名,进入亚齐自说自话的扮演其宗主国的角色来。这一行径虽然一度令瓦哈布总统等亚齐领导人敢怒不敢言,但是反抗的火焰却在地下蔓延着。

    “我们有保护家园的热血和数十万勇敢的青年,只要新德里提供给我们武器,亚齐的人民将战斗到底以捍卫来之不易的自由。” 瓦哈布总统豪迈的向普拉什中将表达着那虚伪的忠诚。

    “武器不是问题,印度军队在班达亚齐储备着足以装备3个师的陆军装备。总统先生可以充分的武装你的人民。印度强大的海空军也将以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为基地,为你们提供增援。” 普拉什中将当然知道这不过是夸大其次,但新德里并不在乎亚齐人手持着轻武器面对中国军队的立体打击时白流的鲜血。

    在离开苏门达腊岛之前,普拉什中将下达了另一项命令—逮捕印尼前军政府领导人达布拉基。内川永孝和他的“虾夷人”雇佣兵团在马来西亚的覆没,已经让这位流亡多时的“前印尼领导人”失去了最后的利用价值,新德里并不吝啬将他交给中国人和林光昭来表达那廉价的诚意,况且瓦哈布总统也不喜欢这位曾多次参与镇压亚齐独立运动的印尼前特种部队指挥官。

    在棉兰前线达布拉基的武装在印度陆军的坦克面前并没有支持多久,在效忠于美圆的部落武装作鸟兽散之后,达布拉基没有选择自杀。他从容的交出了自己那支德制USP型军用手枪,迎接着那早已可以预见的命运。

    2天之后他被印度人送达丹戎巴来,交给中国—东盟联军。新德里宣称达布拉基是马六甲战争的始作俑者,他的私人武装多次冒充东盟军队袭击印度侨民,导致了印度与东盟、中国之间错误的战争,近期才被印度军队在丛林中捕获。希望他的落网能弥和印度与东盟各国之间破裂的外交关系。同时印度重申自己的立场,希望中国及东盟各国能尊重“亚齐伊斯兰共和国”的独立地位,印度政府将维持在马来西亚槟城的驻军“直到局势充分缓和”。

    而中国对此的答复是将达布拉基移交给印度尼西亚民主联邦的现任国防部长杨全中将,同时加紧猛攻困守巴东的印度陆军第57山地步兵师残部。

    凭心而论,印度陆军第57山地步兵师在巴东的防御战是印度陆军迄今为止表现最好的战斗。面对着中国陆军航空突击第171师“捕蛇者”和第259机械化步兵师各两个主力团的围攻,印度陆军第57山地师第18旅却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坚守12天之久。

    在巴东城外的平原上,印度陆军精锐的山地步兵曾冒着猛烈的空中压制火力,顽强的阻击着中国陆军空地联合进攻。但真正的恶战发生还是发生在进入城市争夺阶段。

    巴东的街头到处可见中印两军被击毁的各式装甲车辆,被炮火摧毁的废墟中到处可见崎岖的履带痕迹。中国陆军航空突击兵的攻城利器是新型双管120毫米自行迫击炮,印度陆军的火力点一旦被发现便会遭到密集的曲射火力的压制。印度陆军曾数次连级规模的反击还未开始,可怕的炮火便将印军的集结区域化为一片火海。而印度陆军的反击手段则是夜间的单兵渗透。

    早已沦为战区的城市夜空下,中印两国的尖兵在鬼蜮般的钢筋混凝土丛林里互相渗透着对方的战线。下一个时间在某个窗户中便可能出现突击步枪密集交火的短促闪烁。

    不时有中国陆军的武装直升机掠过这座即将易手的城市,早已耗尽了防空导弹的印度山地步兵只能用单兵火箭盲目的狙击着这些低空盘旋的死神。

    第三十四章:破其卫城(二)

    困守巴东的印度陆军第57山地步兵师于2008年1月13日黎明时分停止了抵抗。很多印度士兵至死都不愿相信根本没有援军这一残酷的现实,12天的血战之中。印度陆军第57山地步兵师第18旅及师部直属各部队总计5800人中,有超过3400人永远留在了巴东的废墟之中。

    而作为攻击方,中国陆军在巴东城下的伤亡也接近2000人,中国陆军航空突击第171师和第259机械化步兵师各有一个主力团被打残。用两军鲜血谱写的巴东攻坚战成为了中印战争中双方伤亡数字最为接近的一次。

    随着鲜艳的“八一”军旗飘扬在巴东的城市上空,印度陆军中最为精锐的第57山地步兵师被正式清出了印度军队的作战序列。“皇牌不复存在。随着第57师的覆灭,印度在战争初期所依赖的精锐部队在战争中已经消耗待尽。在广袤的战场上,印度虽然仍然拥有着庞大的地面部队,但在中印两国对弈的棋盘上,他们都只是一些死棋。”印度远东战区总指挥阿塞得.普拉什中将在他的个人回忆录《错误2007年》如此描述着巴东战役之后印度军队所面临的糟糕处境。

    印度陆军在马六甲地区仍有超过8个师(旅)级单位,14万人的庞大地面部队。但这些部队均被海洋切割的支离破碎。除去在苏门答腊岛北部的第9机械化步兵师以及马来西亚北部的槟城地区的2师1旅之外,即便是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之上的4个陆军师(旅)级单位也被分散部署在如珍珠般散布于印度洋之上的上百个小岛之上。

    一旦彻底失去战场的制空权和制海权,这些部队便将失去机动能力,而成为一个个易遭攻击的孤点。中国远征军可以轻易的将其个个击破。而印度海空军在与中国军队不到一个月正面交锋之中,便因失血过多而不得不退出战斗。

    虽然新德里已经极尽所能开动自身的战争机器,弥补在战争开始后的这1个月来的其海空军的损失。印度航空发展局(D)及其生产伙伴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HL)正加速生产LC轻型作战飞机。这种高速、具有良好加速性、并配备高性能航电设备和多种武备的轻型战机的的生产型号被称为“敏捷”PV3轻型战斗机。

    印度空军希望这些可以分散配属、短距起降的国产轻型战机可以迅速的填补印度空军在马六甲上空的损失,承担起下一个阶段安达曼—尼科巴群岛近海防御作战的重任。

    尽管印度空军开出了 300 架单座战斗型、20 架双座教练型LC的订单。印度海军也需要 90 架该型战机,但显然生产这些飞机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因为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HL 飞机年产量从未超过 12 架。在他们的生产计划中往往要一年半才能生产出装备一个中队的飞机。虽然进行了相关的生产动员,但除了LC轻型作战飞机以外,印度的航空工业还要同时完成HJT-36“星式”中级教练机、“萨拉斯”多用途飞机等生产任务。

    要将战争继续下去,印度显然不能依靠本国脆弱的军工生产线。新德里的曼莫汉.甘地政府再度追加了1000亿美元的战争预算,绝大部分用于加大其国际军火采购份额。不过战争初期俄制战机和舰艇的糟糕表现,令印度军方大为诟病。印度海空军的高级指挥官们无视自己的所犯下的一个个致命的错误。客观强调他们所使用的俄制武器,也同样存在于中国的装备序列之中,俄国人的背信弃义才导致了战斗的失利。要求政府转向美国或欧盟采购武器装备。

    作为国际军火市场的“购物狂”,印度曾一度被世界各大军火巨头所青睐。为了争夺印度空军的战斗机采购订单。美国人曾提出准备在印度建航空制造厂,欧洲EDS公司则表示将向印度航空工业投资20亿欧元,瑞典萨伯公司甚至愿意租赁战机10年。

    但此刻面对印度军方的大规模招标,美国和欧盟的反应却出奇的冷淡。除了顾虑中国政府的反应之外,各大军火生产企业都很清楚,中印两国战力之间的差距并不是简单的一两种型号的武器可以弥补的。将先进的武器装备出口给印度,只能在国际军火市场上,创造一个中国制造远胜于自己的神话而已。当然冷战之后,除了俄罗斯之外欧洲各老牌军事强国没有再保留其庞大的军工生产线也是原因之一。

    所以除了获得20架法制“阵风”F-2型战斗机、10架JS-39“鹰狮”轻型战斗机之外。印度空军在新型战斗机采购领域仍不得不依靠俄罗斯军事航空工业,俄罗斯显然并不介意印度在军事采购领域的“花心”。

    米格-35轻型战斗机、苏-30MKI型重型战斗机、苏-34型前线轰炸机和苏-39型对地攻击机。俄罗斯人为新德里开出了以上的“菜单”,莫斯科承诺如果新德里照单全收,那么将中国空军逐出战场并非难事。虽然对莫斯科的“广告用语”将信将疑,但显然印度已没有更多的选择。

    与印度的窘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军工全面的春天。除了有计划的整补前线部队的战损之外,中国军事工业各集团积极的参与到东盟各国空军的重建和强化工作之中。

    作为中国军队在东南亚地区新兴的盟国,泰王国军队是较早采购中国武器的东盟国家之一。而随着印-东战争的爆发,遭受全面重创的泰王国迫切中国更多的军事援助。2008年1月7日开始,第一架泰王国空军所接收的FC-1型“枭龙”轻型战斗机出现在马六甲的天空。

    随后的日子里印度空军残存的前线飞行员们开始越来越熟悉这些陌生的机型。除了泰王国空军之外,马来西亚、越南、印尼空军也开始普遍的装备了这种来自中国的轻型战机。不过这些刚刚抵达战场的新锐战机仍主要担负着战场的巡逻和警戒任务,攻击和拦截任务仍由中国空军担负。

    即便如此,面对逐渐恢复元气的东盟空军。印度远东战区开始日益感觉到压力。在补充的新型战机形成战力之前,印度远东战区的空中力量已经锐减到开战以来的最低谷,印度空军在战区所保有的战机已不足120架。除了俄-印联合组建的“方块-”中队之外,印度在马六甲的天空已经没有象样的空中力量。

    又是一次充满危险的低空突入,2架米格-27型战斗轰炸机的讯号清晰的显现在印度空军德那巴汗上尉所驾驶的苏-35型战斗机的雷达屏幕上。这是一种印度空军近期常用的战法,由2架米格-27型战斗轰炸机或“美洲虎”攻击机组成攻击编队。由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上的机场起飞,以保持在200米以下的超低空飞行状态,避开中国军队在缅甸沿海的电子侦察向南突入马六甲海峡,攻击有价值的海上目标,或向北转向进入马来西亚槟城周遍地区攻击中国陆军的地面目标。

    而“方块-”中队的苏-35型战斗机则充利用其大功率的机载雷达充当小型预警机,同时在攻击编队遭遇拦截和撤退时,承担拦截任务。虽然超低空飞行和无线电静默可以抵消中国人无所不在的雷达和电子侦察,但在突入战区后却极易遭到中国陆军地面防空火力的拦截。

    虽然每次出击之后,印度军队总会大肆宣扬己方的战果。成功摧毁中国陆军装甲部队集结区域、地面指挥中心、直升机野战机场、后勤枢纽的战报频繁的出现在机场的宣传栏上。但是德那巴汗上尉却有理由怀疑对善于伪装的中国陆军而言,以大量精锐飞行员的生命为代价摧毁的目标中有多少是毫无意义的假目标。

    不过对于飞翔在敌方地空导弹最大射程之外的“方块-”中队而言,这样的任务是鲜有危险,因为中国空军打目前为止还没有可以正面匹敌苏-35的战斗机出现。每当印度空军的攻击编队撤出战场时,中国空军高速追击的战机,一旦发现“方块-”中队都会理性的选择的退避。德那巴汗甚至有时怀疑这种低空突防的战术是不是印度空军的钓鱼战术。

    “一定要活着回来啊。”看着雷达屏幕上那逐渐接近泰国南部陆地的那2架米格-27型战斗轰炸机的信号,德那巴汗暗自为自己的同僚们祈祷着。作为一名昔日的米格-27型战斗轰炸机飞行员,他的许多战友仍在驾驶着这种老旧的战斗轰炸机。

    虽然出于保密的要求,所有“方块-”中队的所有飞行员都不得与印度其他中队的飞行员有任何的接触。但一次降落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军用机场上,头戴着飞行头盔的德那巴汗刚刚走下自己的战机,仍被一位年轻的米格-27型战斗轰炸机飞行员缠住了。

    “德那巴汗?是你吗?天哪,感谢上帝,你还活着。新德里的那帮官僚说你已经死了。”这位年轻的飞行员名叫斯瓦米,刚刚认识他的时候他还是一个刚刚从空军学院毕业的实习生。不过象所有的新兵一样,斯瓦米有着出色的学习能力,在1年后他出色的表现,让他担任了德那巴汗的僚机。在德那巴汗接收新德里的命令坠机假死时,斯瓦米正在与他进行一次空中对抗演习。德那巴汗在低空跳伞被印度空军秘密的接走时,看到斯瓦米驾驶着米格-27型战斗轰炸机一圈圈的盘旋在自己坠机地点的上空。

    岁月匆匆的过去,此刻的斯瓦米已经成为了一名出色的米格-27型战斗轰炸机飞行员,他激动的绕着德那巴汗大声的说道:“真的是你!天哪,你飞的真好,和以前一样。你知道吗?我很快也可以飞苏-34了……。”直到几个地勤将他无情的拉走。

    第三十四章:破其卫城(三)

    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对槟城地区印度军队的围攻已经持续了7天的时间了。在这1周内中国军队的地对地弹道导弹突袭和小股特种部队渗透攻击从未间断,但真正令印度军队倍感压力的,却是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在地面战中拿手的“装甲剥茧”战术。

    这种战术往往由频繁的地面火力侦察开始,中国陆军的精锐侦察兵分队先在战线上发起试探性的进攻,寻找出印度陆军在防线纵深能所建立的防御支撑点。这些支撑点一般由建筑有坚固工事的马来西亚北部村落担任。

    印度陆军为了加强槟榔屿地区的防御纵深,在马来西亚北部的吉打州内建立了数十个这样的防御支撑点。每个支撑点上驻守有一个加强连到一个营不等的兵力,储备有足够的武器和弹药。至于粮食的补给,被称为马来西亚的“米饭碗” 州属的吉打,供应着马来西亚全国一半以上的稻米需求。所以就地征粮对于印度士兵来说并不是难事。

    每个支撑点之间的距离一般不超50公里,在前沿以步兵为主的防御支撑点后方,印度军队还会建立一个部署有远程炮火和装甲部队的要塞化据点。这种脱胎于前苏联军事防御思想,充满弹性的防御体系被印度第4军军长马亨德拉中将形象的称为“西西里防御”。他认定自持兵力优势的中国军队会在一次草率的全线猛攻中“嗑掉钢牙”。

    “我们将在马来西亚北部创造一个阿拉曼和砥平里式的胜利。” 虽然内心深处对中国军队的攻击能力仍然充满了恐惧,但马亨德拉中将却仍努力鼓舞着全军的士气,让士兵们相信中国陆军并非不可战胜。

    但马亨德拉中将却忽视了阿拉曼和砥平里那已经被神化了的胜利背后的关键,在阿拉曼“沙漠之狐”早已为后勤所累,只能用一次正面突击来一赌运气,而在砥平里中国志愿军则缺乏重型火炮和空中支援。不过此刻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显然不会受到这些条件的束缚。

    在确认了印度陆军纵深防御支撑点的位置和火力配备之后,中国陆军会集中2~3个炮兵连的火力对其进行持续的炮击,随后1个装甲营左右的坦克部队将在工兵和机械化步兵的掩护下发动正面装甲突击。在正面进攻的同时,中国陆军将有1~2个团的部队担任战场预备队,随时监视印度陆军的行动。而中国军队的炮击和空中打击也将转向印度纵深防御支撑点的周遍地区,切断印度陆军的增援和撤退路线。

    而为了打乱印度军队的整体部署和协调,这样的攻击往往会在2~3个防线上同时展开。令马亨德拉顾此失彼。

    面对这样的攻击,印度陆军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反击战术。遭到优势兵力和炮火打击之下的防御支撑点,在没有得到增援的情况往往难以坚守10个小时以上。当中国陆军的工兵排爆完印度陆军布置的雷场之后,数十辆挂满反应装甲中国陆军的96式主战坦克的正面突击足以令大多数印度步兵失去抵抗的意志。

    而周遍据点内印度陆军可能的增援,往往不是遭到中国军队强大火力的杀伤,便是引出中国陆军更强大的预备队。使原先的攻坚战转化为对印度陆军更为不利的平原遭遇战。

    在逐步蚕食的“装甲剥茧”战术之下,印度陆军在一周之内丢失了吉打州首府亚罗士打以北的所有据点,被中国陆军轻松吃掉了近5个营的兵力。此刻印度陆军在北线战场上除了横向贯穿战场的吉打河(Sg.Kedh)之外,已经无险可守。印度远东战区司令部已经建议马亨德拉中将放弃亚罗士打,将战线向南收缩,退守双溪大年。

    印度远东战区司令部的理由很简单,虽然亚罗士打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但是位于吉打平原之上,地势低平。吉打河正处于旱季,河道干涸,难以阻隔中国陆军的装甲洪流。而退守双溪大年则借助战场右侧的穆达河和海岸线缩短战场的正面,有利于防守方。

    但马亨德拉中将却拒绝了这一建议,原因在于他麾下所指挥的是一支以机械化步兵和装甲旅为主的装甲部队,拥有数量庞大的装甲部队,一旦退守双溪大年所有重型装备将难以施展开来,最终难逃被中国人赶下海的厄运。所以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马亨德拉中将在亚罗士打迅速集结起以战斗力尚且完整的印度陆军第4机械化步兵师为基础的混成装甲突击集群。准备以印度陆军在吉打河以北最后的据点—小城丹让为中心,与中国陆军打一场装甲绞杀战。

    为了配合丹让战役,马亨德拉中将希望印度空军能尽一切可能提供空中支援。当然印度空军所能作只有加大米格-27型战斗轰炸机双机突防频率而已。

    随着一阵刺耳的呼啸划破丹让的天空,蹲在战壕里的印度陆军的士兵们本能全体卧倒。在他们的天空中无数燃烧着毁灭的铁矢纷飞着陨落在这座马来西亚北部的小城之中。在短促而密集的爆炸声之后,印度士兵们依然故我的各自爬起,怕打着身上的泥土,中国人的坦克就要来了。

    坚守丹让的是印度陆军第4机械化步兵师的第1营,这支完全由锡克族士兵组成的部队在印度军队中被称为联队。锡克族人可以说是印度各民族中最骁勇善战的,历史上锡克族人曾在旁遮普地区创建了强大的帝国,如果不是印度军队里对锡克人当兵有名额限制的话,恐怕印度军队都要是锡克人的天下了。

    这支部队已经在丹让坚守了超过24个小时了,强化的反坦克武器配备帮助他们艰难的击退了中国陆军的第一次装甲突击。在丹让的外围,印度陆军大量的使用了从俄罗斯进口的T-X-14“短号”反坦克导弹。

    在T-X-14 “短号”反坦克导弹装备印度陆军之前,其所装备反坦克导弹大部分仍是俄制T-2, T-4和T-5等前苏联六七十年代生产的第一、二代反坦克导弹,体积庞大、制导方式和自动化程度低,射程近,抗干扰性能差,其破甲能力远不能对付反应装甲和新型复合装甲。而印度自行研制的“毒蛇”反坦克导弹又迟迟难以装备部队。一段时间内印度只能依靠从俄罗斯进口的T-X-14 “短号”反坦克导弹来提供步兵的反坦克火力支援。

    中国陆军的第一次装甲突击刚刚进抵丹让外围,就遭遇到了“短号”反坦克导弹的袭击,勇敢的锡克族士兵将“短号”反坦克导弹搭载在军用越野车之上,频繁的骚扰中国坦克部队的行进队列。但这种战术显然并不见效。缺乏战场侦察设备的印度越野车辆不等进入“短号”反坦克导弹的有效射程,就会被中国陆军的火力所摧毁。

    真正的恶战爆发在丹让小镇的街区内,印度陆军第4机械化步兵师第1营放弃了村庄外围的战壕,希望将中国陆军的装甲纵队引入巷战加以消灭。这一战术是印度步兵在面对中国陆军“装甲剥茧”战术的无奈选择。印度士兵将房屋的窗户加固成为各种反坦克武器的发射口,狙击着突入丹让的中国陆军坦克。

    早已习惯了小镇巷战的中国陆军96式主战坦克用125毫米火炮和并列机枪对着每间房屋的窗户开火。被杀伤爆破榴弹击中的马来西亚木制民居在战火中熊熊燃烧着,硝烟之中协同作战的中国陆军机械化步兵纷纷跳下步兵战车,用手雷和单兵火箭筒逐屋清扫着印度士兵的抵抗。

    混战中,一枚“短号”反坦克导弹击中了排头96式主战坦克的炮塔侧面。双级串联聚能破甲战斗部瞬间撕开了坦克的反应装甲,战车顷刻瘫痪,自动灭火装置在狭小的坦克内喷洒着称之为“冷气溶胶灭火剂”的超细干粉灭火剂,阻止着车载炮弹的殉爆可能。幸存的坦克兵们从安全门互相搀扶着爬出自己的战斗堡垒。小镇丹让即将易手。

    此刻强烈的音爆如滚雷般掠过丹让的天空,地面上鏖战正酣的两军士兵并不知道,这是死神的脚步声。2架印度空军的米格-27型战斗轰炸机从低空高速飞入丹让的上空。

    从外观上看米格-27型战斗轰炸机与米格-23战斗机相似,但是机头取消了大型对空火控雷达,改为对地光电装置,机头变小并下倾,增大背脊面积,重要部位增加了装甲。由于对地攻击对机动性要求不高,米格-27换装了简化的进气口和喷口。这使得米格-27的超音速性能与米格-23相比有下降,但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

    印度空军所装备米格-27MЛ“勇士”更换一台新型的L-31F发动机,改装了包括法国的“阿加芙”火控雷达在内“美洲虎”攻击机的机载设备,使用电视制导和激光制导炸弹及X-25MП反雷达导弹,以及混凝土穿甲弹。可在能见度差的条件下攻击地面活动目标。

    此刻面对着已经被中国陆军控制了大半的小镇丹让,印度空军的任务是发射携带有300公斤高爆战斗部的俄制X-29T型电视指导空地导弹。

    4枚修长的空对地导弹离开战机的挂架,借助着自身固体火箭助推器的动力飞向战火的中心。第一枚X-29T型空地导弹在印度飞行员的操控下正面击中1辆中国陆军96式主战坦克。巨大的爆炸迅速吞没着共和国的战车已经周遍奋战着的第13集团军的士兵。冲击波和弹片在狭窄的街巷里吞噬着生命,无论他来自中国或者印度。

    4枚X-29T型电视指导空地导弹摧毁了大半个丹让小镇,也揭开了中印两军围绕着丹让的大规模坦克战的序幕。

    这无疑是印度陆军在马来西亚最后的疯狂,一度被埋在战壕里充当反坦克火力点的俄制T-72M1和T-90C型主战坦克隆隆的驶出了吉打河畔的防御阵地,在亚罗士打集结。这个师级规模的混成装甲突击集群分四路,通过装甲架桥车架设的机械化浮桥渡过吉打河向北突击。

    第三十四章:破其卫城(四)

    “该来的终于来了!这个印度陆军皇牌第4军的军长马亨德拉中将倒不算是个孬种。”在位于马来西亚最北部州属—玻璃市,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前线指挥部内,大战前的硝烟味弥漫在每一立方的空气中。玻璃市是马来西亚最小的一个州属,其面积只有 795 平方公里。它介于北部的泰国及南部的吉打之间,扼守着由泰国进入马来西亚的交通要道。

    面对着巨大的电子沙盘上高速向北挺进的4个粗大蓝色的尖头,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军长李光汉少将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逐点攻坚的“装甲剥茧”战术那缓慢的节奏,早已让这位来自成都军区的陆军悍将有些等的不耐烦了。与印度陆军在吉打河地区打一场大规模的地面决战,早已在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的计划之中了。

    虽然中国人民国防军印度洋战区司令部建议陆军第13集团军暂时后撤,脱离于与来势汹汹的印度陆军装甲集群正面接触,避其锋芒借助中国空军的空中优势消耗敌人。但李光汉少将却显然不愿意接受这种保守的打法:“寇可往,我亦可往,狭路相逢勇者胜。”

    作为拥有着光荣传统和悠久历史的中国陆军甲类集团军,如果就这样被敌人的攻势吓倒,那么第13集团军的先烈们估计会气的从烈士陵园里跳出来吧。空中力量的非对称打击固然需要,但作为地面部队中国陆军已经习惯了面对和承受压力。

    “军属坦克旅、炮兵旅、陆军航空兵团将全部交由你部指挥。必要的时候军部直属各部队将全力支援你师的行动。希望第37师发挥我军敢打硬仗的风格,一股作气把印度人赶下海。” 李光汉少将电令中国陆军第37摩托化步兵师师长廖熙洪大校。命令刚刚在丹让攻击受挫,正面接敌的中国陆军第37摩托化步兵师全面展开,与印度陆军各突击集群展开攻势对进。这将是一场自战争开始以来,中印双方第一次正面决战,一场毫无取巧之处的装甲肉搏战。

    从察觉到印度陆军的装甲部队在亚罗士打异常调动开始,中国人民国防军印度洋战区空军部队就加大了空中打击的力度,进入泰国南部地区部署的中国空军各中队频繁出击,轮番空袭吉打河地区。除了中国空军的对地攻击主力机型—歼轰—7型战斗轰炸机之外,强—5型对地强击( 《龙的力量—南海扬帆》 http://www.xlawen.org/kan/3714/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