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 部分阅读
程度很小,无关双方的生死存亡。真正惨烈的竞争却爆发在在共同致力于战斗机研制领域,同属于中航一集团沈飞和成飞之间。
在中航第一集团之中各分公司也可以说是各有专攻,比如西飞主要担负着轰-6系列轰炸机和歼轰-7系列战斗轰炸机的循序改进工作,以及新一代的轰炸机/战斗轰炸机的研制工作,贵州飞机工业公司则致力于开发新型教练机及包括发动机在内的航空部件。
沈飞致力于重型制空战机的研制工作,从歼-8系列战机的研发和改进,到中国空军武器装备的飞跃之举—引进和仿制俄制苏-27系列战机的“11号计划”。沈飞始终担任着中国空军主要战斗机供应商的角色。
比其历史悠久的沈飞来,年轻成飞近年来势头显得咄咄逼人。1997年岁末成立的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日益成为负责中国新一代战机设计、研制、 生产的重要基地。
其拥有的18000多名高素质员工,5280多台设备中800余台已形成 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环境,这在中国航空工业是首屈一指的,远远走在了沈飞集团和西安飞机工业公司等老对手的前面。其主打产品歼-10系列战斗机和FC-1型外贸战机更因其价格低廉和多用途设计而深受国内外客户的好评。
沈飞和成飞虽然在所研制的战斗机领域构成高低搭配,但是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军的采购份额毕竟有限。在中国空军第三代战机市场的角逐中,起步稍慢的歼-10系列战斗机,便由于苏-27/30系列战机的引进,以及歼-11型战机的提前量产,大大压缩了中国空军军对歼-10系列战机的需求。
不过成飞集团对歼-10系列战机的产量仍持乐艰态度,歼-10系列战机成熟的技术和生产工艺,即使仅维持 300架的产量也足以保证成飞收回成本。
不过在中国空军第四代战机项目的角逐上, 已经进行大规模研发投资的沈飞和成飞却不得不刺刀见红。
沈飞集团一直对于中国空军继续引进和仿制俄制苏-27系列战机的要求持保留态度。虽然仿制歼-11系列战机已经占据了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主流装备的地位,但沈飞显然清楚随着中国的加速崛起和航空技术的进步,歼-11系列战机将在数年之内显得落伍。
所以沈飞希望在2010年完成歼11的生产任务后,可以直接投入自主研发的第四代主力战斗机生产工作。如果新一代战斗机的发展权被成飞集团夺走,那么沈飞将只剩下低速生产和改进歼-11系列战机的工作了,这对于一个拥有庞大战机生产基地的大型航空企业来说将是一场灾难。
而成飞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虽然歼-10系列战斗机和FC-1型外贸战机一扫阴霾。但是在成飞的历史上却也同样有着歼-9、歼—9VI那一系列惨重的失败。就在歼-10系列战斗机大获成功的同时,沈飞就通过引进和仿制雅克-141M型垂直短距起落战斗/攻击机,夺走了中国海军航空兵舰载机采购订单,令由611所研发歼-16型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项目被迫下马。更令成飞人难以接收的是沈飞仿制的雅克-141M型垂直短距起落战斗/攻击机竟使用了成飞人一直魂牵梦系的歼-13型战机的序列编号。
不难想象双方在中国空军第四代战机的研发工作上都是卯足了劲,势在必得。在2007年沈飞便拿出了歼-14型第四代重型战斗机和歼-15型第四代中型歼击机两套研发方案,而成飞则以歼-16型第四代中型隐身战斗机和歼-17轻型第四代多用途战斗机以回应。如此之多的新型战机方案一度令中国军方难以抉择。
虽然双方都清楚最终的结局极有可能是,中国空军采购同时采购歼-14型第四代重型战斗机和歼-16型第四代中型隐身战斗机,构建其中国空军在20世纪类似于美国空军F-22型制空战斗机和F-35型多用途型战斗机的高低搭配。但即便如此也要分个主次从辅。
而通过实战检验无疑是最好的试金石,在得知印度空军在战斗中投入装备着俄制苏-35型战斗机的俄-印联合“方块-”中队时,沈飞和成飞的军工都深为之兴奋,加班加点分别将2架歼-14型第四代重型战斗和歼-16型第四代中型隐身战斗机的样机进行全面改进,使其具备实战能力。并投入各种渠道主动请缨要求亲赴第一线。
结果当然可想而知,经过全方位加强的全新样机在两大公司挑选出的最好试飞员的驾驶下,轻松的击落了“方块-”中队最后的精锐。但是同样优异的性能和几乎相同的成绩同样令中国空军难以抉择。
“可惜都只是样机而已,一代大规模投产性能估计会有不小的滑坡啊!”虽然消灭了不可一视的“方块-”中队,但是中国人民国防军印度洋战区司令胡维风中将却清醒的知道,和所有的商家一样样品的优秀并不能代表所有产品。
如果让胡维风来选择,作为一个战区级的指挥官。他更倾向于成飞歼-16型第四代中型隐身战斗机。毕竟作为一种多用途的中型隐身战斗机,如果中国空军大量装备歼-16型战斗机的话,就意味在战区内的部队能获得更多全方位的空中支援。
“不过还是请您在报告里能对歼-14型第四代重型战斗机在战争起到的作用能多有提及。”但此刻站在胡维风中将的参谋长林太平却突然低声的提醒道:“您应该知道这绝不是我个人的意思。”
从与林太平共事以来,胡维风正日益感觉到这个年轻参谋长的城府和谋略之深远超出自己的想象。在总参初见时那怯懦、迂腐的画皮在胡维风早已揭去。胡维风甚至感觉到这个看似文静的男子背后蕴藏着何等巨大的能量,而这种能量并来自于林太平个人,而是属于一个可以改变共和国命运的利益集团。
“这个是自然。” 胡维风对他报以一个友善的笑容,不过如果他此刻可以预见到数年之后,他今天的决定将陷数十万共和国的将士和他自己于绝境的话。他或许将再也笑不来了。
第三十六章:高歌猛进(二)
与天空中潇洒飘逸飞翔,转瞬间便决定生死命运的空军飞行员相比。地面战无疑要漫长和艰苦很多。中印两军围绕着小镇亚森展开的的装甲遭遇战,在血与火的搏杀了两个小时之后,不得不由于夜幕的降临而落下了首回合的序幕。
当最后一辆中国陆军的96式主战坦克一边射击,一边倒退着撤回集结地域之时,昏暗的光线下马来西亚北部的吉打平原上只剩下双方被击毁的主战坦克和步兵战车的残骸还在徐徐燃烧着。剩余的油料和弹药并不会支撑太久,很快黑暗将彻底吞没这些铁甲战兽的尸骸。
在位于战场后方数公里到数十公里不等的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军属装甲旅的各营集结地域内,保障修理中队的士兵们正逐车检查着刚刚从战场上撤退下来的坦克和步兵战车的情况,并进行相关的维修和保养。长途跋涉令许多坦克的传动装置和引擎故障不断,在激烈的战斗中被打坏外设或掀掉反应装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不过比起那些被遗留在战场上的同僚相比,他们无疑是幸运的。
临时搭建起来的战地急救中心内,早已被不断后送的伤兵占满。卫生员不等不将他们按伤情进行排序,以便于及时救治那些重伤患者。黄昏下的吉打平原上中印两军的突击集群都在忙于裹伤,以利再战。
中印两军的远程火炮仍在不时对对方控制的区域进行炮击,但这样的炮火多是牵制性的。在不时响起了隆隆炮声之中,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军属装甲旅旅长傅太岳大校乘坐米-171型军用直升机飞抵前沿,召集各装甲营营级军官,征求众人对是否发起夜袭的意见。
这看似是一个并不难以回答的问题,但答案并不容易作出决断。夜战、近战曾一度是新中国陆军克低制胜的无二法宝,但是时过境迁,中国步兵的双眼并无法取代现代化主战坦克的火控系统。作为中国陆军新一代的主战坦克,96式坦克的服役的确有跨时代的意义。但是相对中国陆军最强的装甲突击力量—99式主战坦克而言96式坦克火控系统的配置显得来太简单了,甚至可以说是有些简陋和寒酸。
96式主战坦克的基本型甚至连车长独立瞄准镜都没有,只有车长观察镜;出于成本的考量,没有装备热成像仪,夜战能力不佳。火控系统的自动化和车辆信息化水平都相对较差。
虽然出境作战之前,第13集团军装甲旅所装备的所有96式主战坦克均在战前进行了全面的强化,全部突击换装了下反—稳像式观瞄系统和热成像仪,使夜战能力得以全面的增强。但是硬件设置可以恶补却无法在短期之内迅速提成常期以来缺乏夜间作战训练的部队的实际战斗力。
“那就让部队固守到天亮吧!”面对着一时陷于全面沉默之中的部下们,傅太岳大校正要作出他不得已的决定。一个坚定的声音却打断了他:“我们中国陆军不行的,印度佬也同样不行,我营愿担任夜间突击队的主力。”这个年轻的声音来自于一个自信的军人—装甲3营的营长徐虎威中校。
在整个白天的战斗中,负责左翼的装甲3营的前进方向上一度出现印度陆军以火箭突击布设反坦克雷场,好不容易在工兵部队的协助之下,在雷场开辟出两条通路,赶到战场战斗却已经接近了尾声。憋了一肚子火的徐虎威中校正苦于无处发泄。此刻当然义不容辞的要求担任主攻任务。
不过徐虎威的满腔热情换来的却是一场冰冷的寒冬夜雨,虽然旅长傅太岳大校首肯了他的勇气和胆略,但是天气却似乎有意跟徐虎威过不去。在7点钟左右战场上空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飞舞的雨点和水雾弥漫在本已漆黑一片的前路,即便使用夜视装备,能见度也急剧下降到了只有600米左右的水平上。
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印度陆军出动一支配备着夜视侦察设备的侦察小组埋伏在吉打平原上,印度的坦克火力可以在中国陆军的装甲突击集群有效观察范围—600米以外,将轻易的其一一摧毁。是否要即使取消这次夜间突袭行动,各营指挥官们再次陷入了踌躇之中。
在黄昏时分短暂而激烈的交火中,中印双方的损失大致相当,两军均损失了不下60辆坦克和步兵战车,与战场对面的中国陆军一样,此刻印度陆军东路装甲突击集群正以小镇亚森为中心重新集结。突如其来的瓢泼大雨显然令早已因长途奔袭和激烈对抗的印度士兵们更为疲惫,指挥官们打消了当夜再度发动攻击的计划。
印度陆军仅在亚森镇开部署了松散的防线,每个攻击正面上稀稀拉拉的布置了几辆坦克。主力猬集在小镇亚森中,印度陆军的装甲兵们大多解除了戒备关闭了发动机。躲进尚为被炸毁的房屋,以躲避风雨、养精蓄锐以备应对明天更为激烈的战斗。
而那些被安排在镇外担任警戒任务的印度陆军倒霉蛋们,只有咒骂着自己的长官,缩在冰冷的俄制坦克内,艰难的等待着太阳重新升起。纷飞的雨点密集的打在坦克的装甲上,掩盖了那正逐渐接近了坦克履带声……
徐虎威中校所指挥的夜袭突击集群的前锋,由装甲3营所属2个装甲连的20辆96式主战坦克组成,而由另1个装甲连和装甲3营所属的2个机械化步兵连所组成的第二梯队则在前锋线以后数公里展开,随时准备从后方给予前面的突击部队以支援。
加挂着厚重的楔形反应装甲,96式主战坦克缓慢的在大雨中开进着。所有的车长都冒雨钻出炮塔,用自己的双眼和夜视装备在黑暗和雨幕中艰难的寻觅着任何一个可能的威胁。但幸运的是,除了黄昏时分被击毁双方的装甲武器之外,夜袭部队的前进道路上并没有出现任何的威胁。而徐虎威中校和他的坦克正行驶在队列的最前方。
但当徐虎威中校所乘坐着的96式主战坦克越过战场轴心线上那一道平缓的土丘之际,6辆印度陆军的T-90C型主战坦克却意外的出现在他的眼前,距离最近的一辆距离徐虎威中校的坦克只有不超过300米的距离,而它那偏转的炮塔上那125毫米主炮却正对准着中国陆军装甲部队突击的方向上。在这么近的距离上谁先开火的都可以轻易的摧毁对方。
“目标T-90。” 徐虎威一边通过无线电向全体部队发布攻击的命令,同时96式主战坦克的主炮迅速转向那雨中逐渐清晰的俄制坦克的轮廓。显然这并不是印度陆军有意的伏击。虽然主炮以外的对准了目标,但印度的装甲兵显然没有及时反应过来。
96式主战坦克的炮火率先撕裂了印度陆军T-90C型主战坦克的“接触”-5爆炸反应装甲和主装甲,中弹爆炸的T-90C型主战坦克,炮塔在雨中飞出好远。全神戒备的中国陆军第一次齐射便准确击毁了印度陆军的大部分坦克,仅用了不到一分钟的短暂交火,所有的T-90C型主战坦克全被击毁。艰险的战斗几乎变成了中国陆军的单方面射击表演。
在战斗中只有1辆T-90C型主战坦克所发射的3BM32贫铀弹芯脱壳穿甲弹险些命中,但糟糕的弹道令它只是在96式主战坦克的反应装甲上留下了一道弹痕而已。
印度陆军如此的狼狈,并不代表俄制T-90C型主战坦克在装备技术上与中国陆军的96式主战坦克上存在巨大的差距。主要的 差距在于中印两国装甲兵的战术素养和心理因素上。在遭遇战中印度陆军往往上是数百米的距离上,不等完全瞄准便胡乱的首先开火,只有上帝才知道他们的炮弹打到哪里去了。
经过这一次短暂的交火之后,中国陆军的装甲兵们信心大增。在徐虎威的指挥下,20辆96式主战坦克全速向小镇亚森的方向突进。
第三十六章:高歌猛进(三)
虽然夜袭部队中由徐虎威中校亲自率领的前锋,在首次交锋中轻松的击毁了印度陆军的6辆俄制T-90C型主战坦克。但好运并非伴随在每一个中国装甲兵的周遭,在雨夜的吉打平原上不期而遇的打击仍会不时的阻挡住中国陆军的前进脚步。
96式主战坦克炮塔上安装有JD—3型车载红外干扰机,可有效地干扰并压制敌方的红外半主动制导反坦克导弹,但除了印度陆军部署在小镇亚森郊外的装甲目标之外,以散兵坑为依托的印度步兵手中的反坦克火箭筒却是另一种无形的杀手。
和装甲目标相比,在平原上散兵坑更难以被发现。雨夜中谁也难以辨别那星罗棋布的弹坑中,那一个里潜伏着侍机而动的坦克猎手。一旦在近距离内被命中装甲薄弱的车体后部,即便是96式主战坦克也难免被瘫痪甚至被击毁。
“虎威,从旅侦察营的无人机中队刚刚对小镇亚森的侦察情况来看,敌人在镇内集结的力量可不小啊!光坦克就超过60辆,不下于2个坦克营的兵力啊!你可要小心啊!”徐虎威的坦克群刚刚高速突破了由十多个散兵坑组成的步兵防线,已经可以依稀可见小镇亚森之际,无线电中却突然传来了旅长傅太岳大校的警告。
已经连夜回到旅指挥部的傅太岳大校此刻正在中国陆军的移动指挥和控制中心中焦急的关注着部队的进展情况。这种新型的指挥系统被携带在一辆轮式8X8“万山”WS2400的大型特种车的底盘之上。“万山”WS2400是俄制MZ543重型载重车的中国仿造型。其宽大的车厢足以被当做一个师旅级部队指挥机关的移动办公室。
此刻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军属装甲旅的自动化工作站内,各种指挥车正全力的工作着,中国陆军从1990年早期便在它的C3I(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中使用卫星通信(STCOM)。
现在中国地面力量部署了大量移动STCOM指挥站,能从无论何处穿越地区馈给声音和数据发射返回到指挥部。指挥站能被当作综合STCOM指挥和控制网络的一部份。
这些指挥站携带在一个车厢内安装在一辆6X6越野卡车上。车箱分开,设备车厢在前部,后面是乘客车厢。乘客车厢装有空调为设备和人员提供适当的环境。一部STCOM天线罩安装在车厢顶上。
每个指挥站由许多子系统组成,包括卫星通信、天线控制、视频会议、监视电视、IP电话和电源。车辆能视为一套标准-单独机动指挥站,或当做一套C3I终端去传送声音和数据到战场C3I中心。它也能够使战场指挥官在不同的位置去交换信息和接收来自战场总部的命令。
“请旅长放心,猛虎绝不会畏惧羊群。”此刻的徐虎威早已杀红了眼,小镇亚森内集结太多的敌军,都无法阻止他前进的脚步,他此刻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直捣黄龙。
“1连全体跟随我前进,自由开火。2连作为预备队,跟随前进。”1连10辆96式主战坦克以2辆为1个作战单位,编组为错开150米的5个攻击小组沿着乡间的小路,全速冲向小镇亚森。而2连仍能开动的8辆坦克则展开绵延1公里的横向队型,不停的以超越火力支援向1连攻击前方施行弹幕射击。
小镇亚森的公路入口处停放着的4辆印度陆军的T-90C型主战坦克好象发现了来袭的敌人,但是他们显然在突如其来的打击下,有些惊慌失措。圆圆的炮塔在雨中僵硬的转动着。
“前方500米,T-90坦克4辆!炮塔正在旋转。”率先发现目标的96式主战坦克车长超越炮长将主炮迅速转向目标。“穿甲弹!目标:左侧路边T-90坦克……开火!”96式主战坦克从搜索、发现、跟踪瞄准到射击目标的反应时间小于6秒。
随着车长大声的命令道,一阵剧烈的震动和“砰”的一声,左侧的第一个目标冒出了巨大的火光和浓烟,但是中国的坦克兵们此刻已无暇欣赏自己的战果,坦克的主炮迅速转向第二个目标……。96式主战坦克装有一部机电一体化控制的性能可靠的自动装弹机,送弹方式为分装式,战斗射速可达8发/分该并具有系统故障自检功能。这样的设计大大加快了96式主战坦克在这样的近战中的杀伤能力。
“击毁T-90坦克4辆,请指示下一个目标。”4辆T-90C型主战坦克在此刻根本不够深入敌阵的中国坦克兵们“塞牙缝”的。全速冲过被摧毁的印度陆军的坦克,徐虎威可以清楚的看到狼狈的印度坦克兵从燃烧的坦克中爬出来,但此刻徐虎威根本顾不上他们了。
冲入小镇亚森之中,徐虎威惊喜的发现印度陆军正在紧急集合着他们的装甲力量,乡间土路上挤满了刚刚发动的俄制T-90C型主战坦克。正在倒车的1辆T-90C型主战坦克甚至意外的横在了中国陆军前进的方向上,这辆坦克的车组成员显然吓瞢了,面对已经将自己脆弱的后部整个暴露在中国陆军的炮口下的尴尬局面,印度坦克兵的第一反应竟然是弃车而逃。
高速射出的穿甲弹准确的打着了这辆T-90C型主战坦克后部的发动机舱。“开火,开火……。” 徐虎威亢奋的高呼着,两军的坦克集群在狭窄的公路上展开了近距离的交火。狭窄的接敌正面限制了印度陆军坦克的数量优势,短短几分钟内超过10辆以上的T-90C型主战坦克成为了燃烧着废铁。而中国陆军仅损失了2辆坦克,小镇亚森的主干道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死亡公路。
“印度人还没反应过来,各车组前进,争取时间干掉她们。” 徐虎威亲自指挥的1连的坦克快速绕过被击毁的印度坦克冲入小镇的更深处。由2辆96式主战坦克组成的攻击小组向相反的方向转动着炮塔,沿着小镇的公路前进不停的向左右射击,击毁着不停出现的装甲目标。
而2连的支援炮火不停的落在小镇亚森的建筑物上,纷飞的榴弹破片杀伤着混乱中企图抵抗的印度步兵。在巷战中步兵据守的建筑物往往是装甲部队最为头疼的对手。在大雨中燃烧的马来西亚木制房屋中,焦头烂额的印度步兵哀号着慌乱的逃窜着,打疯了的中国坦克兵钻出炮塔用车载的高平两用机枪扫射着不停出现的敌军步兵。
很快1连的坦克就碾过了大半个小镇,在他们伤痕累累的战车身后留下了无数仍在燃烧着印度陆军的主战坦克、步兵战车和各型自行火炮。
徐虎威的坦克履带“吱吱”的碾过被2枚榴弹炸塌的民房,瞄准了1辆正躲在建筑物中间的1辆俄制T-90C型主战坦克。“有超过1个营的度陆军坦克集群正向你部接近中……。”无线电中却再次传来了旅长傅太岳大校的声音。
“虎威明白。”随着96式主战坦克的125毫米主炮的咆哮,那辆T-90C型主战坦克的炮塔后部顿时被巨大的火焰所笼罩。徐虎威立即对着无线电向部下们命令道:“2连前进,准备接敌,1连负责清扫已控制地域。”随着隆隆的坦克履带声,战斗力保存完好的2连迅速越过1连组成一条新的防线,准备对抗赶来支援的印度装甲集群,而与此同时印度陆军的大口径自行榴弹炮的火力也在整个小镇亚森的上空炸响。
虽然列装了国产化的激光驾束制导炮射导弹系统,使得96式主战坦克的火力打击纵深更加宽阔。但2连所面对的再也不是单方面的屠戮,印度陆军在小镇亚森遭遇奇袭之后迅速调集了超过40辆以上的坦克和大量的步兵战车向战场上关键位置的战略据点展开全面的反攻。
在持续20分钟的激烈交火之后,2连的10辆96式主战坦克击毁了超过20辆以来的敌方装甲目标之后,渐渐支持不住了。2连连长的座车一边射击一边开始向后撤退,在他的前面,全连的其他坦克都已经被击中而失去了战斗力。
“营长,我们支持不下去了。撤退吧!”就在2连连长在无线电中向徐虎威建议的同时,从一栋燃烧着的建筑物中射出的1枚单兵反坦克火箭击中了他的座车后部,发动机舱猛的一振,在大雨中燃烧了起来,2连连长的声音也消失在了无线电波中。
“2连长!妈的!跟印度阿三拼了!” 徐虎威的坦克向那栋射出暗箭的木屋连续打出了2发高爆榴弹,将它彻底的夷为雨中飞舞的木屑和一堆燃烧着的瓦砾。同时1连仍能开动的坦克也迎着印度陆军的火力开向了火线。突然一阵密集的火箭弹从磅礴大雨中射出,飞向小镇南方—印度陆军进攻的方向。
“直升机,我们的直升机!”钻出炮塔的徐虎威在雨中迎着1个刚刚从自己被击毁的坦克内逃出的坦克兵的手指望去,4架中国陆军的直—9D型武装直升机低空掠过燃烧着的小镇亚森,飞向前方。机身两侧的火箭吊舱内闪烁着那希望的火光,高速转动的旋翼在雨夜中宛如一道最为美丽的光环。
“妈的,不能让陆航摘了桃子,战士们,前进。”满脸雨水的徐虎威豪迈的大声笑着,向全营下达了总攻击的命令。在中国陆军航空兵投入攻击的同时,中国陆军两翼的攻击部队也已经全面接敌,印度陆军的装甲集群顿时陷入了来自地面和空中、两翼和中央双重立体的火力杀伤。整条战线在此起彼服的爆炸声,震颤着、逐渐崩溃。
第三十六章:高歌猛进(四)
黎明时分,磅礴的大雨终于逐渐收敛了起来。泥泞的地平线上到处可见被击毁的印度陆军的坦克和步兵战车的残骸,当然还有那一脸麻木和疲惫走向俘虏队伍的印度装甲兵和机械化步兵们。
经过一夜的浴血奋战,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军属装甲旅的夜袭部队顺利的楔入了印度陆军防线的纵深60多公里,在突击行动中击毁了超过120辆以上的印度陆军俄制T-90C型主战坦克和各型步兵战车,印度陆军槟城外围战总指挥马亨德拉中将所寄以厚望的东路突击集群除了少数零星的部队仍在抵抗之外,主力已在中国陆军的铁拳面前上土崩瓦解。
迎着初升的朝阳,军服上满是污垢的徐虎威中校再度钻出炮塔。此刻他所指挥的2个连装甲突击集群经过一夜的搏杀只剩下4辆96式主战坦克仍能开动。虽然在营部坐镇的政委再三要他减慢前进的步伐,等待后续部队。但此刻的徐虎威早已如了一头出笼的猛虎,脑海里只有前进、再前进。
前方的路边4辆印度陆军的军用卡车正散乱的停放在一片,在昨夜的大雨中浑身湿透的印度汽车兵们在朝阳下瑟瑟发抖。看到徐虎威中校的坦克,他们纷纷高举着双手围了上来。“滚开,老子可没时间俘虏你们!” 炮塔上的徐虎威操起手边的12.7毫米高平两用机枪对准地面狠狠的扫了一梭子,驱散了送上门来的俘虏之后,徐虎威指挥着他的战车群继续隆隆向前。
“前方已经抵达吉打河了,这是我旅奉命攻击前进的极限了。”面对一湾奔流不息的河水,1连连长有些兴奋的提醒自己疯狂的上司。虽然语气中不乏惋惜,但是可以停下来休整一下疲惫的身体,对于已经鏖战了一夜的士兵们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消息。
“不可能!难道让我们就这样停留在敌人的阵地中央吗?现在这样的情形下,作为营长,我有权决定我们营的具体行动。” 徐虎威跳下自己的坦克,快步冲入冰冷的吉打河中,趟着齐腰深的河水向前走了近百米之后重新回到岸上。得意的对着1连长说道:“什么吉打河,水还没老子一泡尿多。我现在命令坦克连,全连武装泅渡过河。”
这不能不说是一项冒险的举动,虽然96式主战坦克在有准备的情况下,可以使用通气管,涉渡5米深的河流,但是此刻的1连的突击小队显然没有作渡河准备的时间和工具,在徐虎威的命令下,坦克兵们只能硬着头皮将坦克开向那波涛起伏的河水。
吉打河是流经马来西亚吉打州北部的主要河流。源于马泰东部边境的吉打-宋卡山脉西坡破碎丘陵之中,有巴当德拉与本丹两支流,会于亚罗士打,往西注入马六甲海峡。这条河流的流域地势低平,大部分河面海拔仅25毫米,海潮倒灌可上溯16公里之远。
由于干雨季降水量差别大,所以这条河流的水流量也非常悬殊。在冬天这样旱季水流量并不大,但是在雨季吉打河却也屡屡泛滥成灾。为了控制海潮,排灌结合,促进吉打平原种植双季稻。马来西亚政府在河流的上游也建有古邦巴苏大型水利工程。印度陆军中将马亨德拉,早已认识到吉打河的凶险在军事上重要价值。所以早已派出一支精锐的特种部队将古邦巴苏的南北长渠与山间水库秘密的控制了起来。
马亨德拉的如意算盘是在印度陆军发动攻势之际,截断河流大量蓄水,以便于印度机械化部队的行动。而一旦攻势受阻,就炸毁水库让喷涌的河水将下游的平原变成一片泽国。不仅可以有效的阻击中国陆军的追击,如果时间掌握好的话,甚至还有机会上演“水淹七军”的好戏。
不过徐虎威此刻无缘了解自己处境的危险,在干涸的河床上96式坦克小心的形势着,几次险些陷入河底的淤泥里。但是凭借着坦克兵的驾驶技术,4辆坦克还是全部顺利的渡过了吉打河流域。“幸好徐营长没有在河边尿上一场,不然咱们1连可以全军覆没了。”好不容易将坦克开上岸,1连长在长出了一口气之余,不仅苦笑道。
但水淋淋的96式主战坦克刚刚抵达彼岸,迎面却撞上了印度陆军的一支装甲集群。一排低矮的树丛之后装甲战车在机动中发动机产生的黑烟,在雨后的空气中显得特别刺眼。“妈的,干!” 徐虎威下过象棋,知道过河小卒的命运。此刻他只有放手一搏,4辆中国陆军再度咆哮冲向前去。
徐虎威的运气在这次战争达到了顶峰,他们所遭遇的是一支由野战防空系统组成的印度机动防空集群,这支防空部队显然是为了策应印度东路突击集群的撤退而抵达吉打河,准备构筑防空阵地的。行驶在队列最前方的2辆俄制T-72M1型主战坦克率先被冲出树丛的中国陆军击中,燃起了熊熊大火。
体积硕大的俄制S-6型地空导弹因为被安装在PT-76 水陆两栖坦克底盘上。混乱之中也被打作装甲目标打击,一枚穿甲弹正面击中了导弹的发射架,顷刻间将整辆发射车炸成了碎片。混乱之中2辆俄制“通古斯卡M-1”弹炮合一防空系统仍试图顽抗,但其装备30毫米速射高炮显然无法穿透中国陆军主战坦克的装甲,不等他的操作者想到使用“萨姆”—19防空导弹临时客串反坦克导弹,96式主战坦克的穿甲弹已经轻易的撕裂了它的车身。
一场短暂而刺激的遭遇战之后,徐虎威的坦克突击集群迅速摧毁了这支由印度陆军2辆T-72M1型主战坦克、5辆S-6型地空导弹发射车(4辆3联装导弹发射车和1辆制导雷达车)、2辆俄制“通古斯卡M-1”弹炮合一防空系统和6辆S-9“灯笼裤”地空导弹所组成的机动防空部队。
虽然感觉仍余勇可贾,但此刻后勤补给压力却令徐虎威不得不停下前进的脚步,4辆96式主战坦克的炮弹均已经告窘,不要说是对抗装甲目标的穿甲弹已经打完了,就是对付步兵的榴弹在昨夜的巷战中也消耗的所剩无几了。比弹药更紧张的是油料,如果再深入敌境的话,很快徐虎威的4辆坦克就只能充当固定炮塔了。
正当徐虎威返回自己的登陆点,打算撤回吉打河以北的己方阵地之际,一队自己熟悉的装甲战车却出现了河流对面。装甲2营第二攻击梯队的1个坦克连、2个机步连和1个炮兵连刚巧抵达了战场。
“好了,坦克1连就地休整,等待后续部队。坦克3连、机步1连、2连,炮兵1连全体随我继续前进。”会合了增援部队之后的徐虎威,毫不客气的丢下了早已筋疲力尽的1连,率领着他的部队继续向着印度陆军的纵深挺进着。作为一名装甲部队指挥官,徐虎威相信不断的穿插和攻击将是打击对手最为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而此刻印度陆军的战场最高指挥官马亨德拉中将面对着日益严峻的形势,不得不下定决心,启动代号为“摩奴”的特种攻击行动。摩奴是印度古代的一位神话传说人物。摩奴一词原意为人,传说是太阳神的儿子。
据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记载,摩奴在从事严峻的苦行时帮助过一条鱼,在这条鱼被放入海中时,它向摩奴预告:将要发生洪水以毁灭全人类。摩奴听从它的话,造了一条船,洪水到来时,摩奴把船系在鱼的角上在洪水中航行,并平安到达喜马拉雅山顶靠岸。洪水退去后,摩奴这位人类中唯一幸存者经过艰巨的苦行后,着手创造人间万物。
摩奴的地位类似于《圣经》中的诺亚,而以他为代号的行动自然不言而喻将与洪水有关,不过这不是一场天谴,而是一场人为的灾难。
第三十六章:高歌猛进(五)
中午时分的吉干河畔,大群印度陆军的装甲车辆和徒步步兵正拥挤着涉水泅渡过河,这种杂乱无章的壮观场面让人不仅联想起非洲大草原上角马的族群迁徙。由于进攻时印度工兵所架设起来的机械化浮桥,早就在中国空军的轰炸中化为了一堆堆扭曲的钢筋。所以没有人可以幸免。
河岸边同样拥挤的滩涂上,挂彩的军官正试图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重整队伍,伤兵们为了能挤上已经人满为患的坦克而大打出手,而各种沉重的牵引大口径火炮则被丢弃在河的彼岸。炮兵们自行选择向前线打光所有炮弹或者直接将其炸毁。
数门瑞典制的FH—77B式155毫米榴弹炮杂乱的架设在河畔的泥泞中,向着北边中国陆军即将到来的方向的继续炮击着。作为印度陆军目前所装备的较先进的野战榴弹炮,FH—77B式155毫米榴弹炮发射普通榴弹时的最大射程24千米,发射火箭增程弹的最大射程30千米。虽然在射程上FH—77B式155毫米榴弹炮足以压制正面战场上中国陆军第37摩托化步兵师的炮火。但实际上,这一昼夜的炮战却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屠杀。
中国陆军第37摩托化步兵师师属炮兵团主要装备是86式122毫米牵引式榴弹炮,86式122毫米榴弹炮是前苏联D-30型122毫米榴弹炮的仿制型号,使用普通炮弹时的射程为18公里,使用底凹增程弹射程也不过21公里。正是出于对第37摩托化步兵师炮兵火力上的担忧,第13集团军指挥部才将军属炮兵旅也交给第37摩托化步兵师统一指挥。
但事实证明这完全是虚惊一场,这种火炮只能使用瑞典的弹药、牵引车,井配用英制的火控雷达和速射射击指挥系统及定位导航装置,澳大利亚的初速测定仪和瑞士的测地器材。这样东拼两( 《龙的力量—南海扬帆》 http://www.xlawen.org/kan/3714/ )
在中航第一集团之中各分公司也可以说是各有专攻,比如西飞主要担负着轰-6系列轰炸机和歼轰-7系列战斗轰炸机的循序改进工作,以及新一代的轰炸机/战斗轰炸机的研制工作,贵州飞机工业公司则致力于开发新型教练机及包括发动机在内的航空部件。
沈飞致力于重型制空战机的研制工作,从歼-8系列战机的研发和改进,到中国空军武器装备的飞跃之举—引进和仿制俄制苏-27系列战机的“11号计划”。沈飞始终担任着中国空军主要战斗机供应商的角色。
比其历史悠久的沈飞来,年轻成飞近年来势头显得咄咄逼人。1997年岁末成立的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日益成为负责中国新一代战机设计、研制、 生产的重要基地。
其拥有的18000多名高素质员工,5280多台设备中800余台已形成 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环境,这在中国航空工业是首屈一指的,远远走在了沈飞集团和西安飞机工业公司等老对手的前面。其主打产品歼-10系列战斗机和FC-1型外贸战机更因其价格低廉和多用途设计而深受国内外客户的好评。
沈飞和成飞虽然在所研制的战斗机领域构成高低搭配,但是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军的采购份额毕竟有限。在中国空军第三代战机市场的角逐中,起步稍慢的歼-10系列战斗机,便由于苏-27/30系列战机的引进,以及歼-11型战机的提前量产,大大压缩了中国空军军对歼-10系列战机的需求。
不过成飞集团对歼-10系列战机的产量仍持乐艰态度,歼-10系列战机成熟的技术和生产工艺,即使仅维持 300架的产量也足以保证成飞收回成本。
不过在中国空军第四代战机项目的角逐上, 已经进行大规模研发投资的沈飞和成飞却不得不刺刀见红。
沈飞集团一直对于中国空军继续引进和仿制俄制苏-27系列战机的要求持保留态度。虽然仿制歼-11系列战机已经占据了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主流装备的地位,但沈飞显然清楚随着中国的加速崛起和航空技术的进步,歼-11系列战机将在数年之内显得落伍。
所以沈飞希望在2010年完成歼11的生产任务后,可以直接投入自主研发的第四代主力战斗机生产工作。如果新一代战斗机的发展权被成飞集团夺走,那么沈飞将只剩下低速生产和改进歼-11系列战机的工作了,这对于一个拥有庞大战机生产基地的大型航空企业来说将是一场灾难。
而成飞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虽然歼-10系列战斗机和FC-1型外贸战机一扫阴霾。但是在成飞的历史上却也同样有着歼-9、歼—9VI那一系列惨重的失败。就在歼-10系列战斗机大获成功的同时,沈飞就通过引进和仿制雅克-141M型垂直短距起落战斗/攻击机,夺走了中国海军航空兵舰载机采购订单,令由611所研发歼-16型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项目被迫下马。更令成飞人难以接收的是沈飞仿制的雅克-141M型垂直短距起落战斗/攻击机竟使用了成飞人一直魂牵梦系的歼-13型战机的序列编号。
不难想象双方在中国空军第四代战机的研发工作上都是卯足了劲,势在必得。在2007年沈飞便拿出了歼-14型第四代重型战斗机和歼-15型第四代中型歼击机两套研发方案,而成飞则以歼-16型第四代中型隐身战斗机和歼-17轻型第四代多用途战斗机以回应。如此之多的新型战机方案一度令中国军方难以抉择。
虽然双方都清楚最终的结局极有可能是,中国空军采购同时采购歼-14型第四代重型战斗机和歼-16型第四代中型隐身战斗机,构建其中国空军在20世纪类似于美国空军F-22型制空战斗机和F-35型多用途型战斗机的高低搭配。但即便如此也要分个主次从辅。
而通过实战检验无疑是最好的试金石,在得知印度空军在战斗中投入装备着俄制苏-35型战斗机的俄-印联合“方块-”中队时,沈飞和成飞的军工都深为之兴奋,加班加点分别将2架歼-14型第四代重型战斗和歼-16型第四代中型隐身战斗机的样机进行全面改进,使其具备实战能力。并投入各种渠道主动请缨要求亲赴第一线。
结果当然可想而知,经过全方位加强的全新样机在两大公司挑选出的最好试飞员的驾驶下,轻松的击落了“方块-”中队最后的精锐。但是同样优异的性能和几乎相同的成绩同样令中国空军难以抉择。
“可惜都只是样机而已,一代大规模投产性能估计会有不小的滑坡啊!”虽然消灭了不可一视的“方块-”中队,但是中国人民国防军印度洋战区司令胡维风中将却清醒的知道,和所有的商家一样样品的优秀并不能代表所有产品。
如果让胡维风来选择,作为一个战区级的指挥官。他更倾向于成飞歼-16型第四代中型隐身战斗机。毕竟作为一种多用途的中型隐身战斗机,如果中国空军大量装备歼-16型战斗机的话,就意味在战区内的部队能获得更多全方位的空中支援。
“不过还是请您在报告里能对歼-14型第四代重型战斗机在战争起到的作用能多有提及。”但此刻站在胡维风中将的参谋长林太平却突然低声的提醒道:“您应该知道这绝不是我个人的意思。”
从与林太平共事以来,胡维风正日益感觉到这个年轻参谋长的城府和谋略之深远超出自己的想象。在总参初见时那怯懦、迂腐的画皮在胡维风早已揭去。胡维风甚至感觉到这个看似文静的男子背后蕴藏着何等巨大的能量,而这种能量并来自于林太平个人,而是属于一个可以改变共和国命运的利益集团。
“这个是自然。” 胡维风对他报以一个友善的笑容,不过如果他此刻可以预见到数年之后,他今天的决定将陷数十万共和国的将士和他自己于绝境的话。他或许将再也笑不来了。
第三十六章:高歌猛进(二)
与天空中潇洒飘逸飞翔,转瞬间便决定生死命运的空军飞行员相比。地面战无疑要漫长和艰苦很多。中印两军围绕着小镇亚森展开的的装甲遭遇战,在血与火的搏杀了两个小时之后,不得不由于夜幕的降临而落下了首回合的序幕。
当最后一辆中国陆军的96式主战坦克一边射击,一边倒退着撤回集结地域之时,昏暗的光线下马来西亚北部的吉打平原上只剩下双方被击毁的主战坦克和步兵战车的残骸还在徐徐燃烧着。剩余的油料和弹药并不会支撑太久,很快黑暗将彻底吞没这些铁甲战兽的尸骸。
在位于战场后方数公里到数十公里不等的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军属装甲旅的各营集结地域内,保障修理中队的士兵们正逐车检查着刚刚从战场上撤退下来的坦克和步兵战车的情况,并进行相关的维修和保养。长途跋涉令许多坦克的传动装置和引擎故障不断,在激烈的战斗中被打坏外设或掀掉反应装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不过比起那些被遗留在战场上的同僚相比,他们无疑是幸运的。
临时搭建起来的战地急救中心内,早已被不断后送的伤兵占满。卫生员不等不将他们按伤情进行排序,以便于及时救治那些重伤患者。黄昏下的吉打平原上中印两军的突击集群都在忙于裹伤,以利再战。
中印两军的远程火炮仍在不时对对方控制的区域进行炮击,但这样的炮火多是牵制性的。在不时响起了隆隆炮声之中,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军属装甲旅旅长傅太岳大校乘坐米-171型军用直升机飞抵前沿,召集各装甲营营级军官,征求众人对是否发起夜袭的意见。
这看似是一个并不难以回答的问题,但答案并不容易作出决断。夜战、近战曾一度是新中国陆军克低制胜的无二法宝,但是时过境迁,中国步兵的双眼并无法取代现代化主战坦克的火控系统。作为中国陆军新一代的主战坦克,96式坦克的服役的确有跨时代的意义。但是相对中国陆军最强的装甲突击力量—99式主战坦克而言96式坦克火控系统的配置显得来太简单了,甚至可以说是有些简陋和寒酸。
96式主战坦克的基本型甚至连车长独立瞄准镜都没有,只有车长观察镜;出于成本的考量,没有装备热成像仪,夜战能力不佳。火控系统的自动化和车辆信息化水平都相对较差。
虽然出境作战之前,第13集团军装甲旅所装备的所有96式主战坦克均在战前进行了全面的强化,全部突击换装了下反—稳像式观瞄系统和热成像仪,使夜战能力得以全面的增强。但是硬件设置可以恶补却无法在短期之内迅速提成常期以来缺乏夜间作战训练的部队的实际战斗力。
“那就让部队固守到天亮吧!”面对着一时陷于全面沉默之中的部下们,傅太岳大校正要作出他不得已的决定。一个坚定的声音却打断了他:“我们中国陆军不行的,印度佬也同样不行,我营愿担任夜间突击队的主力。”这个年轻的声音来自于一个自信的军人—装甲3营的营长徐虎威中校。
在整个白天的战斗中,负责左翼的装甲3营的前进方向上一度出现印度陆军以火箭突击布设反坦克雷场,好不容易在工兵部队的协助之下,在雷场开辟出两条通路,赶到战场战斗却已经接近了尾声。憋了一肚子火的徐虎威中校正苦于无处发泄。此刻当然义不容辞的要求担任主攻任务。
不过徐虎威的满腔热情换来的却是一场冰冷的寒冬夜雨,虽然旅长傅太岳大校首肯了他的勇气和胆略,但是天气却似乎有意跟徐虎威过不去。在7点钟左右战场上空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飞舞的雨点和水雾弥漫在本已漆黑一片的前路,即便使用夜视装备,能见度也急剧下降到了只有600米左右的水平上。
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印度陆军出动一支配备着夜视侦察设备的侦察小组埋伏在吉打平原上,印度的坦克火力可以在中国陆军的装甲突击集群有效观察范围—600米以外,将轻易的其一一摧毁。是否要即使取消这次夜间突袭行动,各营指挥官们再次陷入了踌躇之中。
在黄昏时分短暂而激烈的交火中,中印双方的损失大致相当,两军均损失了不下60辆坦克和步兵战车,与战场对面的中国陆军一样,此刻印度陆军东路装甲突击集群正以小镇亚森为中心重新集结。突如其来的瓢泼大雨显然令早已因长途奔袭和激烈对抗的印度士兵们更为疲惫,指挥官们打消了当夜再度发动攻击的计划。
印度陆军仅在亚森镇开部署了松散的防线,每个攻击正面上稀稀拉拉的布置了几辆坦克。主力猬集在小镇亚森中,印度陆军的装甲兵们大多解除了戒备关闭了发动机。躲进尚为被炸毁的房屋,以躲避风雨、养精蓄锐以备应对明天更为激烈的战斗。
而那些被安排在镇外担任警戒任务的印度陆军倒霉蛋们,只有咒骂着自己的长官,缩在冰冷的俄制坦克内,艰难的等待着太阳重新升起。纷飞的雨点密集的打在坦克的装甲上,掩盖了那正逐渐接近了坦克履带声……
徐虎威中校所指挥的夜袭突击集群的前锋,由装甲3营所属2个装甲连的20辆96式主战坦克组成,而由另1个装甲连和装甲3营所属的2个机械化步兵连所组成的第二梯队则在前锋线以后数公里展开,随时准备从后方给予前面的突击部队以支援。
加挂着厚重的楔形反应装甲,96式主战坦克缓慢的在大雨中开进着。所有的车长都冒雨钻出炮塔,用自己的双眼和夜视装备在黑暗和雨幕中艰难的寻觅着任何一个可能的威胁。但幸运的是,除了黄昏时分被击毁双方的装甲武器之外,夜袭部队的前进道路上并没有出现任何的威胁。而徐虎威中校和他的坦克正行驶在队列的最前方。
但当徐虎威中校所乘坐着的96式主战坦克越过战场轴心线上那一道平缓的土丘之际,6辆印度陆军的T-90C型主战坦克却意外的出现在他的眼前,距离最近的一辆距离徐虎威中校的坦克只有不超过300米的距离,而它那偏转的炮塔上那125毫米主炮却正对准着中国陆军装甲部队突击的方向上。在这么近的距离上谁先开火的都可以轻易的摧毁对方。
“目标T-90。” 徐虎威一边通过无线电向全体部队发布攻击的命令,同时96式主战坦克的主炮迅速转向那雨中逐渐清晰的俄制坦克的轮廓。显然这并不是印度陆军有意的伏击。虽然主炮以外的对准了目标,但印度的装甲兵显然没有及时反应过来。
96式主战坦克的炮火率先撕裂了印度陆军T-90C型主战坦克的“接触”-5爆炸反应装甲和主装甲,中弹爆炸的T-90C型主战坦克,炮塔在雨中飞出好远。全神戒备的中国陆军第一次齐射便准确击毁了印度陆军的大部分坦克,仅用了不到一分钟的短暂交火,所有的T-90C型主战坦克全被击毁。艰险的战斗几乎变成了中国陆军的单方面射击表演。
在战斗中只有1辆T-90C型主战坦克所发射的3BM32贫铀弹芯脱壳穿甲弹险些命中,但糟糕的弹道令它只是在96式主战坦克的反应装甲上留下了一道弹痕而已。
印度陆军如此的狼狈,并不代表俄制T-90C型主战坦克在装备技术上与中国陆军的96式主战坦克上存在巨大的差距。主要的 差距在于中印两国装甲兵的战术素养和心理因素上。在遭遇战中印度陆军往往上是数百米的距离上,不等完全瞄准便胡乱的首先开火,只有上帝才知道他们的炮弹打到哪里去了。
经过这一次短暂的交火之后,中国陆军的装甲兵们信心大增。在徐虎威的指挥下,20辆96式主战坦克全速向小镇亚森的方向突进。
第三十六章:高歌猛进(三)
虽然夜袭部队中由徐虎威中校亲自率领的前锋,在首次交锋中轻松的击毁了印度陆军的6辆俄制T-90C型主战坦克。但好运并非伴随在每一个中国装甲兵的周遭,在雨夜的吉打平原上不期而遇的打击仍会不时的阻挡住中国陆军的前进脚步。
96式主战坦克炮塔上安装有JD—3型车载红外干扰机,可有效地干扰并压制敌方的红外半主动制导反坦克导弹,但除了印度陆军部署在小镇亚森郊外的装甲目标之外,以散兵坑为依托的印度步兵手中的反坦克火箭筒却是另一种无形的杀手。
和装甲目标相比,在平原上散兵坑更难以被发现。雨夜中谁也难以辨别那星罗棋布的弹坑中,那一个里潜伏着侍机而动的坦克猎手。一旦在近距离内被命中装甲薄弱的车体后部,即便是96式主战坦克也难免被瘫痪甚至被击毁。
“虎威,从旅侦察营的无人机中队刚刚对小镇亚森的侦察情况来看,敌人在镇内集结的力量可不小啊!光坦克就超过60辆,不下于2个坦克营的兵力啊!你可要小心啊!”徐虎威的坦克群刚刚高速突破了由十多个散兵坑组成的步兵防线,已经可以依稀可见小镇亚森之际,无线电中却突然传来了旅长傅太岳大校的警告。
已经连夜回到旅指挥部的傅太岳大校此刻正在中国陆军的移动指挥和控制中心中焦急的关注着部队的进展情况。这种新型的指挥系统被携带在一辆轮式8X8“万山”WS2400的大型特种车的底盘之上。“万山”WS2400是俄制MZ543重型载重车的中国仿造型。其宽大的车厢足以被当做一个师旅级部队指挥机关的移动办公室。
此刻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军属装甲旅的自动化工作站内,各种指挥车正全力的工作着,中国陆军从1990年早期便在它的C3I(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中使用卫星通信(STCOM)。
现在中国地面力量部署了大量移动STCOM指挥站,能从无论何处穿越地区馈给声音和数据发射返回到指挥部。指挥站能被当作综合STCOM指挥和控制网络的一部份。
这些指挥站携带在一个车厢内安装在一辆6X6越野卡车上。车箱分开,设备车厢在前部,后面是乘客车厢。乘客车厢装有空调为设备和人员提供适当的环境。一部STCOM天线罩安装在车厢顶上。
每个指挥站由许多子系统组成,包括卫星通信、天线控制、视频会议、监视电视、IP电话和电源。车辆能视为一套标准-单独机动指挥站,或当做一套C3I终端去传送声音和数据到战场C3I中心。它也能够使战场指挥官在不同的位置去交换信息和接收来自战场总部的命令。
“请旅长放心,猛虎绝不会畏惧羊群。”此刻的徐虎威早已杀红了眼,小镇亚森内集结太多的敌军,都无法阻止他前进的脚步,他此刻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直捣黄龙。
“1连全体跟随我前进,自由开火。2连作为预备队,跟随前进。”1连10辆96式主战坦克以2辆为1个作战单位,编组为错开150米的5个攻击小组沿着乡间的小路,全速冲向小镇亚森。而2连仍能开动的8辆坦克则展开绵延1公里的横向队型,不停的以超越火力支援向1连攻击前方施行弹幕射击。
小镇亚森的公路入口处停放着的4辆印度陆军的T-90C型主战坦克好象发现了来袭的敌人,但是他们显然在突如其来的打击下,有些惊慌失措。圆圆的炮塔在雨中僵硬的转动着。
“前方500米,T-90坦克4辆!炮塔正在旋转。”率先发现目标的96式主战坦克车长超越炮长将主炮迅速转向目标。“穿甲弹!目标:左侧路边T-90坦克……开火!”96式主战坦克从搜索、发现、跟踪瞄准到射击目标的反应时间小于6秒。
随着车长大声的命令道,一阵剧烈的震动和“砰”的一声,左侧的第一个目标冒出了巨大的火光和浓烟,但是中国的坦克兵们此刻已无暇欣赏自己的战果,坦克的主炮迅速转向第二个目标……。96式主战坦克装有一部机电一体化控制的性能可靠的自动装弹机,送弹方式为分装式,战斗射速可达8发/分该并具有系统故障自检功能。这样的设计大大加快了96式主战坦克在这样的近战中的杀伤能力。
“击毁T-90坦克4辆,请指示下一个目标。”4辆T-90C型主战坦克在此刻根本不够深入敌阵的中国坦克兵们“塞牙缝”的。全速冲过被摧毁的印度陆军的坦克,徐虎威可以清楚的看到狼狈的印度坦克兵从燃烧的坦克中爬出来,但此刻徐虎威根本顾不上他们了。
冲入小镇亚森之中,徐虎威惊喜的发现印度陆军正在紧急集合着他们的装甲力量,乡间土路上挤满了刚刚发动的俄制T-90C型主战坦克。正在倒车的1辆T-90C型主战坦克甚至意外的横在了中国陆军前进的方向上,这辆坦克的车组成员显然吓瞢了,面对已经将自己脆弱的后部整个暴露在中国陆军的炮口下的尴尬局面,印度坦克兵的第一反应竟然是弃车而逃。
高速射出的穿甲弹准确的打着了这辆T-90C型主战坦克后部的发动机舱。“开火,开火……。” 徐虎威亢奋的高呼着,两军的坦克集群在狭窄的公路上展开了近距离的交火。狭窄的接敌正面限制了印度陆军坦克的数量优势,短短几分钟内超过10辆以上的T-90C型主战坦克成为了燃烧着废铁。而中国陆军仅损失了2辆坦克,小镇亚森的主干道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死亡公路。
“印度人还没反应过来,各车组前进,争取时间干掉她们。” 徐虎威亲自指挥的1连的坦克快速绕过被击毁的印度坦克冲入小镇的更深处。由2辆96式主战坦克组成的攻击小组向相反的方向转动着炮塔,沿着小镇的公路前进不停的向左右射击,击毁着不停出现的装甲目标。
而2连的支援炮火不停的落在小镇亚森的建筑物上,纷飞的榴弹破片杀伤着混乱中企图抵抗的印度步兵。在巷战中步兵据守的建筑物往往是装甲部队最为头疼的对手。在大雨中燃烧的马来西亚木制房屋中,焦头烂额的印度步兵哀号着慌乱的逃窜着,打疯了的中国坦克兵钻出炮塔用车载的高平两用机枪扫射着不停出现的敌军步兵。
很快1连的坦克就碾过了大半个小镇,在他们伤痕累累的战车身后留下了无数仍在燃烧着印度陆军的主战坦克、步兵战车和各型自行火炮。
徐虎威的坦克履带“吱吱”的碾过被2枚榴弹炸塌的民房,瞄准了1辆正躲在建筑物中间的1辆俄制T-90C型主战坦克。“有超过1个营的度陆军坦克集群正向你部接近中……。”无线电中却再次传来了旅长傅太岳大校的声音。
“虎威明白。”随着96式主战坦克的125毫米主炮的咆哮,那辆T-90C型主战坦克的炮塔后部顿时被巨大的火焰所笼罩。徐虎威立即对着无线电向部下们命令道:“2连前进,准备接敌,1连负责清扫已控制地域。”随着隆隆的坦克履带声,战斗力保存完好的2连迅速越过1连组成一条新的防线,准备对抗赶来支援的印度装甲集群,而与此同时印度陆军的大口径自行榴弹炮的火力也在整个小镇亚森的上空炸响。
虽然列装了国产化的激光驾束制导炮射导弹系统,使得96式主战坦克的火力打击纵深更加宽阔。但2连所面对的再也不是单方面的屠戮,印度陆军在小镇亚森遭遇奇袭之后迅速调集了超过40辆以上的坦克和大量的步兵战车向战场上关键位置的战略据点展开全面的反攻。
在持续20分钟的激烈交火之后,2连的10辆96式主战坦克击毁了超过20辆以来的敌方装甲目标之后,渐渐支持不住了。2连连长的座车一边射击一边开始向后撤退,在他的前面,全连的其他坦克都已经被击中而失去了战斗力。
“营长,我们支持不下去了。撤退吧!”就在2连连长在无线电中向徐虎威建议的同时,从一栋燃烧着的建筑物中射出的1枚单兵反坦克火箭击中了他的座车后部,发动机舱猛的一振,在大雨中燃烧了起来,2连连长的声音也消失在了无线电波中。
“2连长!妈的!跟印度阿三拼了!” 徐虎威的坦克向那栋射出暗箭的木屋连续打出了2发高爆榴弹,将它彻底的夷为雨中飞舞的木屑和一堆燃烧着的瓦砾。同时1连仍能开动的坦克也迎着印度陆军的火力开向了火线。突然一阵密集的火箭弹从磅礴大雨中射出,飞向小镇南方—印度陆军进攻的方向。
“直升机,我们的直升机!”钻出炮塔的徐虎威在雨中迎着1个刚刚从自己被击毁的坦克内逃出的坦克兵的手指望去,4架中国陆军的直—9D型武装直升机低空掠过燃烧着的小镇亚森,飞向前方。机身两侧的火箭吊舱内闪烁着那希望的火光,高速转动的旋翼在雨夜中宛如一道最为美丽的光环。
“妈的,不能让陆航摘了桃子,战士们,前进。”满脸雨水的徐虎威豪迈的大声笑着,向全营下达了总攻击的命令。在中国陆军航空兵投入攻击的同时,中国陆军两翼的攻击部队也已经全面接敌,印度陆军的装甲集群顿时陷入了来自地面和空中、两翼和中央双重立体的火力杀伤。整条战线在此起彼服的爆炸声,震颤着、逐渐崩溃。
第三十六章:高歌猛进(四)
黎明时分,磅礴的大雨终于逐渐收敛了起来。泥泞的地平线上到处可见被击毁的印度陆军的坦克和步兵战车的残骸,当然还有那一脸麻木和疲惫走向俘虏队伍的印度装甲兵和机械化步兵们。
经过一夜的浴血奋战,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军属装甲旅的夜袭部队顺利的楔入了印度陆军防线的纵深60多公里,在突击行动中击毁了超过120辆以上的印度陆军俄制T-90C型主战坦克和各型步兵战车,印度陆军槟城外围战总指挥马亨德拉中将所寄以厚望的东路突击集群除了少数零星的部队仍在抵抗之外,主力已在中国陆军的铁拳面前上土崩瓦解。
迎着初升的朝阳,军服上满是污垢的徐虎威中校再度钻出炮塔。此刻他所指挥的2个连装甲突击集群经过一夜的搏杀只剩下4辆96式主战坦克仍能开动。虽然在营部坐镇的政委再三要他减慢前进的步伐,等待后续部队。但此刻的徐虎威早已如了一头出笼的猛虎,脑海里只有前进、再前进。
前方的路边4辆印度陆军的军用卡车正散乱的停放在一片,在昨夜的大雨中浑身湿透的印度汽车兵们在朝阳下瑟瑟发抖。看到徐虎威中校的坦克,他们纷纷高举着双手围了上来。“滚开,老子可没时间俘虏你们!” 炮塔上的徐虎威操起手边的12.7毫米高平两用机枪对准地面狠狠的扫了一梭子,驱散了送上门来的俘虏之后,徐虎威指挥着他的战车群继续隆隆向前。
“前方已经抵达吉打河了,这是我旅奉命攻击前进的极限了。”面对一湾奔流不息的河水,1连连长有些兴奋的提醒自己疯狂的上司。虽然语气中不乏惋惜,但是可以停下来休整一下疲惫的身体,对于已经鏖战了一夜的士兵们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消息。
“不可能!难道让我们就这样停留在敌人的阵地中央吗?现在这样的情形下,作为营长,我有权决定我们营的具体行动。” 徐虎威跳下自己的坦克,快步冲入冰冷的吉打河中,趟着齐腰深的河水向前走了近百米之后重新回到岸上。得意的对着1连长说道:“什么吉打河,水还没老子一泡尿多。我现在命令坦克连,全连武装泅渡过河。”
这不能不说是一项冒险的举动,虽然96式主战坦克在有准备的情况下,可以使用通气管,涉渡5米深的河流,但是此刻的1连的突击小队显然没有作渡河准备的时间和工具,在徐虎威的命令下,坦克兵们只能硬着头皮将坦克开向那波涛起伏的河水。
吉打河是流经马来西亚吉打州北部的主要河流。源于马泰东部边境的吉打-宋卡山脉西坡破碎丘陵之中,有巴当德拉与本丹两支流,会于亚罗士打,往西注入马六甲海峡。这条河流的流域地势低平,大部分河面海拔仅25毫米,海潮倒灌可上溯16公里之远。
由于干雨季降水量差别大,所以这条河流的水流量也非常悬殊。在冬天这样旱季水流量并不大,但是在雨季吉打河却也屡屡泛滥成灾。为了控制海潮,排灌结合,促进吉打平原种植双季稻。马来西亚政府在河流的上游也建有古邦巴苏大型水利工程。印度陆军中将马亨德拉,早已认识到吉打河的凶险在军事上重要价值。所以早已派出一支精锐的特种部队将古邦巴苏的南北长渠与山间水库秘密的控制了起来。
马亨德拉的如意算盘是在印度陆军发动攻势之际,截断河流大量蓄水,以便于印度机械化部队的行动。而一旦攻势受阻,就炸毁水库让喷涌的河水将下游的平原变成一片泽国。不仅可以有效的阻击中国陆军的追击,如果时间掌握好的话,甚至还有机会上演“水淹七军”的好戏。
不过徐虎威此刻无缘了解自己处境的危险,在干涸的河床上96式坦克小心的形势着,几次险些陷入河底的淤泥里。但是凭借着坦克兵的驾驶技术,4辆坦克还是全部顺利的渡过了吉打河流域。“幸好徐营长没有在河边尿上一场,不然咱们1连可以全军覆没了。”好不容易将坦克开上岸,1连长在长出了一口气之余,不仅苦笑道。
但水淋淋的96式主战坦克刚刚抵达彼岸,迎面却撞上了印度陆军的一支装甲集群。一排低矮的树丛之后装甲战车在机动中发动机产生的黑烟,在雨后的空气中显得特别刺眼。“妈的,干!” 徐虎威下过象棋,知道过河小卒的命运。此刻他只有放手一搏,4辆中国陆军再度咆哮冲向前去。
徐虎威的运气在这次战争达到了顶峰,他们所遭遇的是一支由野战防空系统组成的印度机动防空集群,这支防空部队显然是为了策应印度东路突击集群的撤退而抵达吉打河,准备构筑防空阵地的。行驶在队列最前方的2辆俄制T-72M1型主战坦克率先被冲出树丛的中国陆军击中,燃起了熊熊大火。
体积硕大的俄制S-6型地空导弹因为被安装在PT-76 水陆两栖坦克底盘上。混乱之中也被打作装甲目标打击,一枚穿甲弹正面击中了导弹的发射架,顷刻间将整辆发射车炸成了碎片。混乱之中2辆俄制“通古斯卡M-1”弹炮合一防空系统仍试图顽抗,但其装备30毫米速射高炮显然无法穿透中国陆军主战坦克的装甲,不等他的操作者想到使用“萨姆”—19防空导弹临时客串反坦克导弹,96式主战坦克的穿甲弹已经轻易的撕裂了它的车身。
一场短暂而刺激的遭遇战之后,徐虎威的坦克突击集群迅速摧毁了这支由印度陆军2辆T-72M1型主战坦克、5辆S-6型地空导弹发射车(4辆3联装导弹发射车和1辆制导雷达车)、2辆俄制“通古斯卡M-1”弹炮合一防空系统和6辆S-9“灯笼裤”地空导弹所组成的机动防空部队。
虽然感觉仍余勇可贾,但此刻后勤补给压力却令徐虎威不得不停下前进的脚步,4辆96式主战坦克的炮弹均已经告窘,不要说是对抗装甲目标的穿甲弹已经打完了,就是对付步兵的榴弹在昨夜的巷战中也消耗的所剩无几了。比弹药更紧张的是油料,如果再深入敌境的话,很快徐虎威的4辆坦克就只能充当固定炮塔了。
正当徐虎威返回自己的登陆点,打算撤回吉打河以北的己方阵地之际,一队自己熟悉的装甲战车却出现了河流对面。装甲2营第二攻击梯队的1个坦克连、2个机步连和1个炮兵连刚巧抵达了战场。
“好了,坦克1连就地休整,等待后续部队。坦克3连、机步1连、2连,炮兵1连全体随我继续前进。”会合了增援部队之后的徐虎威,毫不客气的丢下了早已筋疲力尽的1连,率领着他的部队继续向着印度陆军的纵深挺进着。作为一名装甲部队指挥官,徐虎威相信不断的穿插和攻击将是打击对手最为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而此刻印度陆军的战场最高指挥官马亨德拉中将面对着日益严峻的形势,不得不下定决心,启动代号为“摩奴”的特种攻击行动。摩奴是印度古代的一位神话传说人物。摩奴一词原意为人,传说是太阳神的儿子。
据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记载,摩奴在从事严峻的苦行时帮助过一条鱼,在这条鱼被放入海中时,它向摩奴预告:将要发生洪水以毁灭全人类。摩奴听从它的话,造了一条船,洪水到来时,摩奴把船系在鱼的角上在洪水中航行,并平安到达喜马拉雅山顶靠岸。洪水退去后,摩奴这位人类中唯一幸存者经过艰巨的苦行后,着手创造人间万物。
摩奴的地位类似于《圣经》中的诺亚,而以他为代号的行动自然不言而喻将与洪水有关,不过这不是一场天谴,而是一场人为的灾难。
第三十六章:高歌猛进(五)
中午时分的吉干河畔,大群印度陆军的装甲车辆和徒步步兵正拥挤着涉水泅渡过河,这种杂乱无章的壮观场面让人不仅联想起非洲大草原上角马的族群迁徙。由于进攻时印度工兵所架设起来的机械化浮桥,早就在中国空军的轰炸中化为了一堆堆扭曲的钢筋。所以没有人可以幸免。
河岸边同样拥挤的滩涂上,挂彩的军官正试图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重整队伍,伤兵们为了能挤上已经人满为患的坦克而大打出手,而各种沉重的牵引大口径火炮则被丢弃在河的彼岸。炮兵们自行选择向前线打光所有炮弹或者直接将其炸毁。
数门瑞典制的FH—77B式155毫米榴弹炮杂乱的架设在河畔的泥泞中,向着北边中国陆军即将到来的方向的继续炮击着。作为印度陆军目前所装备的较先进的野战榴弹炮,FH—77B式155毫米榴弹炮发射普通榴弹时的最大射程24千米,发射火箭增程弹的最大射程30千米。虽然在射程上FH—77B式155毫米榴弹炮足以压制正面战场上中国陆军第37摩托化步兵师的炮火。但实际上,这一昼夜的炮战却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屠杀。
中国陆军第37摩托化步兵师师属炮兵团主要装备是86式122毫米牵引式榴弹炮,86式122毫米榴弹炮是前苏联D-30型122毫米榴弹炮的仿制型号,使用普通炮弹时的射程为18公里,使用底凹增程弹射程也不过21公里。正是出于对第37摩托化步兵师炮兵火力上的担忧,第13集团军指挥部才将军属炮兵旅也交给第37摩托化步兵师统一指挥。
但事实证明这完全是虚惊一场,这种火炮只能使用瑞典的弹药、牵引车,井配用英制的火控雷达和速射射击指挥系统及定位导航装置,澳大利亚的初速测定仪和瑞士的测地器材。这样东拼两( 《龙的力量—南海扬帆》 http://www.xlawen.org/kan/37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