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部分阅读
,紧接着红十八团一营长快步闯进了院子:“报告,周副主席!十八团一营营长丁福江受团长政委的委托前来汇报任务完成情况!”
一见来人,周恩来疾步上前紧紧握住对方的手:“同志们辛苦了,我代表全军干部战士向你们表示感谢!”
一营长送上临走时贺团长让带上的一些战利品,周恩来顾不得叶剑英摸着香烟就往口袋里装的动作,让丁福江抓紧时间讲讲部队的战斗经过。丁福江这几天心情也无比激荡,部队在团长的率领下,奇招百出,连战连胜,缴获无数。作为红十八团的干部骄傲自豪是一定的,现在一听周副主席的要求,连忙开始汇报:从火烧追兵到巧扮桂军俘虏湘军;从用辣椒炸药包打败桂军一个师到奇袭接应三十四师突围;解救少共师到快占渡口;从夜夺敌炮营到炮轰湘军六十三师;从营救红军失散人员到从容过江。一营长讲的是天花乱坠,口干舌燥,没看出来他还有说评书的潜质。
随着丁福江的讲述,大家犹如在听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小说。吃惊.感叹.欣喜的表情不停出现在两位首长以及闻讯凑过来的总部工作人员脸上。一贯对待工作严肃认真的周副主席,因为正在对后卫部队胜利脱险而感到欣慰,所以默许了总部同志的怠工行为。
“我们工农红军是世界上最优秀的部队,红军战士就是最优秀的战士!”丁福江汇报完情况后,周副主席深情的说:“有这么好的干部战士,什么艰难险阻也挡不住我们胜利的脚步!同志们,你们有没有信心?”
情绪高昂的红军指战员齐声回答:“有信心!我们一定会取得更大胜利!”
第三十章:战地浪漫曲
渡过湘江以后,到处都是连绵的山峦,一眼望去,象锯齿牙,又象海洋里起伏不平的波浪。山上长满了各种各样高低不同的草木,人走进去,有时连影儿也看不见。在数不尽的山洼里,山坡上,山麓下,点缀着如同星星一般大小不一的村庄。
部队一过江,贺丰立刻派人骑马追赶上主力部队,请他们帮助联系三军团:汇报任务完成情况;请示以后任务。
现在已是初冬,一阵阵凉风吹在战士们身上,很多人情不自禁的缩起脖子。从身边掠过的北风,挟着刮起的各种细小杂物扑打在人脸上,象刀子割开了肌肤一样刺痛,同志们背着武器弹药,尽量向前躬着腰侧着脸,迎着凛冽的北风,急速的走着。
部队干部战士都已经几天几夜没有睡觉了,完全是靠着坚强意志和不断胜利的刺激渡过湘江,完成一天急行军任务的,行军途中不断有战士累晕。贺丰骑在马上,在山路上来回巡视,不停的命令把累倒的战士抬到马车上去。多亏这几天缴获很多,现在光是骡马就有一百五六十匹,大车二十三辆。下肢受伤和不能行走的伤员通通坐到车上,绝对不会耽误部队行军速度。
再说武器弹药,除去送给三十四师的,还有迫击炮十三门,就是炮弹剩下不多,不到一百发;轻重机枪一百多挺,基本做到每班一挺;子弹更不用说了,战士们现在每人身上都带着不低于二三百发子弹,手榴弹全部六颗以上,剩下的还装了五大车。还有药品等其它物资一大宗。特别是缴获的几十箱急救药品让政委喜出望外,连连说:“救命药呀!,现在我们红军伤病员就缺这个,这下可救了急!”
政委看着浑身疲惫的部队,担心战士们长期透支体力。“万一坚持不住累出病来,紧张的行军途中无法恢复,那时候只能就地安置。但是在这人生地不熟的敌占区伤员生命安全是没有保障的。这事该怎么办呢?”吴子雄思前想后,不由的连连摇头。
看到政委满脸愁容,贺丰奇怪的问:“政委,摇什么头呀?别担心,过了湘江,就没有很大危险了!再说,我们团现在这装备,还怕那些不长眼的?”
“团长,我倒不怕打仗,就怕部队大量非战斗减员!”吴子雄指着战士们告诉贺丰:“连续几天不休息,大部分都在硬撑,弦绷紧久了会断的!”
贺丰一听,突然想起在前世网上介绍的红军长征中,湘江之战后人员伤亡大部分是艰苦的行军环境中损失的,一路上爬雪山,过草地,两万五千里路程。没有好的身体是坚持不下来的。现在当务之急就是让战士们快速恢复体力,但是大白天敌人飞机不停侦察,后面又有追兵,为了晚上让同志们晚上睡个好觉,应该提前派人到前方寻找宿营地,动员村民帮助准备好饭菜,修好防御工事。等部队一到就能以最快的速度休息。
想到这里,贺团长喊上政委和李富,三人商量准备宿营的地方,最后李富指着地图上的一个地方说:“这个村子离这儿有十几里路,晚上可以在这休息。”
贺丰安排侦察排和快速寻找出能骑马的战士,驮上粮食,有李富带领赶往商定好的宿营地。临走时悄悄嘱咐道:“必要时花钱雇佣当地人帮忙,让去的同志们休息好,晚上需要他们站岗值勤。”
人是地里仙,一日不见走一千。红三十四师和十八团这两支英雄的部队,为了追赶中央红军主力部队,不停的爬沟、绕山,趟河,经过一天急行军终于暂时摆脱了敌人追兵。
太阳慢慢的落山了,暮色在背阴处浓了起来,到处是苍茫烟流,只有东边的高山头上还留着一片夕阳,西边的山头上却望不见太阳落在何处,只是有几缕晚霞很明,抹着晴空。
傍晚时分贺丰带领十八团在深山中一个小山村宿营,提前到达的侦察连立刻端出已经准备好的饭菜,在空地点起一个个火堆,周围地上铺好了干草,联系好的村民立刻涌出来把战士们往家里拉。
没想到宿营的命令刚下达,战士们一下子就垮了,直接躺倒地上呼呼就睡着了。干部们急的直跳脚,生怕战士们穿着湿衣服睡觉落下大病,但是任凭他们喊破喉咙也叫不醒战士们。贺丰一见这样,抓过身边战士肩上扛的机枪,向着天空扣动了扳机。突然的枪声惊醒了沉睡的战士,只见他们迅速爬起抓枪在手,做好战斗准备。
贺丰大声喊:“同志们,睡觉很重要。但是人是铁,饭是钢;一天不吃饿得慌。现在我以团长的身份要求你们,立刻洗脸吃饭。这是死命令。谁如果违反晚上让他放哨执勤!”
看着全团都在快速吃饭后纷纷躺下休息,贺丰带领侦察排在村口放哨,看着下午雇用当地农民挖的战壕,他满意的点点头。这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尽量让战士吃好睡好,保持住部队的战斗力。
安排好夜间执勤任务后,贺丰回到团部吃饭,一进门就见一个红军女战士背对着他站在床前,由于光线暗,他仔细看了下,才认出是幺妹正在弯腰给他铺床。
在灯光的映照下,幺妹窈窕的身姿让人一看便生出无穷的遐想,贺丰难免有些心猿意马,他前世虽然没结过婚,但也不是柳下惠,以前无聊时也经常被朋友们拉着去过一些风月场所,那时候年轻人追求的是不求天长地久,但求一日拥有。他们讲究的是及时行乐,另外通过网络也和不少良家妇女保持着超友谊关系。
听到动静,幺妹回过头对着贺丰笑了:“石发子说你让我过来有事?”
贺丰来到这个世界还没有空考虑男欢女爱的人生大事。现在美女在前,他是一点吃饭的想法也没有,借着灯光欣赏起美人来。前人总结出的经验是:灯下看美人,果然有道理。这时光线必须朦朦胧胧,女人的面容只有在这种光线下才能体现出让人迷茫的美感。
幺妹长长的睫毛在灯光下微微地闪动着,脸颊上有两个小酒涡更添诱人的魅力,精致而笔直的鼻梁,红润的嘴唇让贺丰产生亲吻她的冲动,他也不说话,抢前一步来到幺妹面前,伸出双手把她抱在怀中,幺妹被这个过分热情地举动给吓了一大跳。“这家伙怎么了?”她努力地想使自己地心情平静下来,却怎么也做不到。紧接着贺丰的嘴唇就凑了上来。“救命啊!”幺妹还没说出口,一张刚刚长出茸毛的嘴唇在她睁大的眼前慢慢靠近,直直的堵住了她的嘴巴。幺妹自己只觉得如同被春雷击中一样浑身发麻继而僵在那里不动了。随之而来的是她的头脑,也变得一片空白。她在朦朦胧胧中,感觉到一条火热的东西顶开了她的牙齿,钻进了她的口腔。幺妹尝试着用自己的舌头去缠绕,结果越缠越紧,越绕越舒服,僵硬的身体如同迎来春天的柳条一样变的柔软起来,最后像无骨蛇一样紧紧缠绕在贺丰身上。
“亲嘴的滋味怎么这么奇怪?”从来与别的男人连手也没拉过,当然更没有接过吻的幺妹在脑海里猛的蹦出这么一个奇怪的想法。她慢慢的闭上了眼睛,这种滋味她感觉到痴迷。只见幺妹小脸通红,如同喝醉酒一样,显出一脸娇媚的神态。贺丰在亢奋中继续他的享受之旅,双手开始在幺妹的身上不安分的乱摸起来。
就在贺丰感觉自己快要控制不住局面的时候,忽然背后传来一声巨响。沉醉中的两人被惊醒了,贺丰回头一看,原来是把竖在墙边的板凳弄倒了。
贺丰懊悔的踹了板凳一脚:“推倒,推倒;他妈的倒霉,把板凳推倒了!”
“呼!”幺妹从刚才的迷恋中反应过来,长出了一口气。她的面部稍微有点红。那对水汪汪的大眼睛注视了贺丰许久,突然问道:“丰伢子,你为什么啃我的嘴?”
“啊?什么?啃嘴?天啊,我的神呀!”正准备施展恋爱迷魂大法的贺丰一听,神圣的接吻变成了啃嘴,他觉得自己要发狂了。
幺妹羞涩的笑着凑到贺丰的面前,悄悄的说:“不过,你啃嘴我觉得很好受!”然后猛的拉开门,又回头对贺丰轻声道:“以后你只能啃我的嘴!”伴随着笑声她消失在了门外。屋里只留下两眼发呆的贺丰在自言自语:“这是我今世的第一次,我的初吻呀!”
各位书友:因为家中有急事,没空码字,本书从今天暂时停更,请大家原谅!
第三十一章:流血也流泪
定好任务之后,大家立刻离开团部奔向各处完成自己责任内的事。贺丰端起咖啡美美喝了一口,一口久违的感觉荡漾在唇齿之间,大出意外呀,没想到在这里能喝到美味的咖啡,淡淡的苦味让困乏的自己精神猛的一震。他无意回头一看,就见自己的警卫员担心的看着自己,知道石庆是担心这土黄|色粉末有毒。
“庆伢子,这咖啡可是好东西,喝了滋阴壮阳,养气提神。趁政委不在你快把这碗咖啡喝了。”贺丰这时想看警卫员的洋相,装出一副正人君子的形象诱惑着。
钟石庆看着黄土色的液体,连忙说:“团长,你喝吧,我可不敢喝?”
“不喝散伙,你喝了也是猪八戒吃人参果。”贺丰一边喝着咖啡,一边嘴里嘲笑着:“石发子,你真是个乡娃子!”
钟石庆咧着嘴,心里愤愤不平:“乡娃子,你喝了咖啡不也是乡娃子!”
一见警卫员的表情,贺丰就知道这小子在肚中腹诽自己,忍不住开口说“让你喝你不喝,你还真是瞎驴牵到槽上去。”
一通话说的钟石庆晕晕乎乎,他忙问:“团长,瞎驴牵到槽上去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我不告诉你。”贺丰喝完最后一口咖啡,一抹嘴;“现在跟我出去查哨,明天你自己问政委去。”
再说幺妹从贺丰身边跑出来,发现小雨又悄悄的下了起来。想到自己负责的伤病员需要照顾连忙向担架队跑去。
走在路上她突然看见新扩充进来的一个民夫头上没有戴斗笠,赶紧走过去问道:“你的斗笠呢?”
“你们没发给我,我还想问你呢。”民夫因为淋了满头满脸雨,非常不高兴。
幺妹想起来,这个民夫是自己在新圩一个村子里扩充进来的,只给他发放了银元,草鞋、雨具、毛巾,还有粮食都没来得及发给他。她二话没说,解下自己的斗笠给民夫戴在头上,系好带子。又拿出自己的搪瓷缸子递给了这个民夫。可别小看这个搪瓷缸子,行军路上它的用处多多,盛水、盛饭、刷牙都能派上用场。“你先吃这个吧,下次宿营的时候,就会有你的粮食了。”女人的忍耐力远远高于男人,这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原因,关键的是她们有着比男人更加顽强的毅力。
陈幺妹此时就只能自己饿着肚子,但只要民夫们有力气、不生病,她情愿自己多受一点苦一路行军,有时她身上会背着几个病号的行李。抬担架的民夫饿了,她取出自己的干粮递给他们。民夫们累了,她总是主动顶上去,抬起担架就走。
在红军各支团级以上的行军队伍中间都有担架队的存在,有战地医院管理。总卫生部部长贺诚在出发时向负责人交待任务时,表情严肃地说:“告诉各级负责人,你们管的担架,不准丢一副,丢了就杀你们的头。”
长征开始后,红军经常昼夜兼程,一走就是近百公里。即使这样,部队还是时常与敌军遭遇战斗,为了不引起敌人的注意,免遭敌机的轰炸,红军大部分时间是夜行军,而且夜里行军时也不允许打火把。有月亮的夜晚倒也无妨,那本就有着古老传说的月亮和那朦胧迷人的月光,给这条逶迤缓行的队伍增添了几分诗意和画境。可是一到阴天下雨,天空没了一丝光亮,地上泥泞不堪。这下可就惨了,本来就狭窄的山路,被无数的马匹踏来踏去,成了烂泥塘。后面的人拉着前面人的行李带子,稍不留神,有的战士失足跌入悬崖,这些本来就不习惯走夜路的女人们,走起路来难免摇摇晃晃、磕磕绊绊。小理
艰苦的自然环境和紧急的敌情,使得红军的粮食和药品极度缺乏,女人们常常连续几顿吃不饱肚子。她们互相搀扶着,互相鼓励着,走在嶙峋的山石间。
女人们的双脚在经过几百上千公里的长途跋涉以后,有的肿有的烂,正经受着一种身心俱疲的煎熬。在长征途中,红军的药品并不充裕,即使是伤病员都不舍得用药。好在队伍行进得并不快,她们有很多的时间,犒劳那双在裹脚布里就受尽了折磨,这次长途跋涉更是吃尽了苦头的脚。
每到宿营地,女人们总是先支起锅灶烧上一大锅水,热了以后打到洗脸盆里,再把酸痛的双脚泡进去,一边泡脚,一边聊天儿。温热的水将脚掌上的每一个毛孔都打开,那种酸痛和劳累顿时随着滚滚的热气飘散开来,那个惬意,那个爽呀!没有经历过长途跋涉的人不懂得那种苦楚,同样,也体味不到这种苦尽甘来的舒畅。此时,该是这些女战士们最欢愉的时光了。
陈幺妹刚走进救护所,一个女战士就向她喊道:“幺妹,我们都泡完脚了。你再不回来,热水就变成凉水了!”陈幺妹负责的担架中,有一名湘江战役中负伤的战士,头部中弹,医生给他做了处理,头上缠满了绷带,但他一直昏迷不醒,都已经两天多了。她因为担心伤员的病情,就把热水盆端到伤员旁边,用毛巾蘸着温水给他们擦干净手脸。又仔细巡视一番后才准备泡下脚。
刚把脚放进脸盆里,幺妹突然听到一个微弱的声音回头一看,发现这名伤员苏醒过来。她连忙赤脚跑过去,一边拿上水壶拧开了盖子,把壶嘴轻轻地挨近伤员干裂的双唇,将一股清水徐徐倒进他的口中。听到动静,其他卫生员也跑过来,围着担架,看看是不是有什么要帮忙的。受伤的战士慢慢睁开肿胀的双眼,看着身边这几个清秀的脸庞,“腾”地坐了起来,但紧接着一阵剧烈的疼痛,几乎使他晕倒,他双手托住头部。此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受了伤。
陈幺妹上前去扶他的肩膀,想让他重新躺在担架上。
“你们让我走,我还要参加战斗。”伤员想挣脱开扶住自己肩膀的双手,不知他哪里来的那么大的劲儿,一把将幺妹推了个趔趄,差点摔在地上。
“不行,你必须躺下,你已经昏迷三天了。”陈幺妹回转身,一下按住了战士的肩膀,轻轻的安慰道:“战斗早已经结束了,你就安心养伤吧。”
“战斗结束了?那我的战友们呢?”伤员的声音再一次弱下去。“这次战斗打的太惨了,部队过江的时候,湘江里的水都是红的。”陈幺妹把她看到的情景说给了伤员。
受伤的战士沉默不语,幺妹低头看他,就见一行清泪顺着他肿胀的眼角流到了耳畔,掏出毛巾,给伤员擦去泪痕。“你们谁也别管我……”话还没说完,伤员又昏迷过去。
“同志!同志!”几个人一齐喊了起来。可是伤员陷入了深度昏迷,无论她们怎么喊,怎么叫,此时的他已经听不到她们的声音了。她们多么希望这个勇敢的战士能够再苏醒过来,可是这个勇敢的战士却在大家的呼唤中就离开了她们。
“呜,呜……”这群坚强的女人自从离开瑞金苏区不管多苦多累,一直都没有掉过一滴眼泪,此时此刻,却一屁股坐在泥水里放声大哭。眼泪就像是开了闸的洪水,一泻而出。
夜深了,天空中没有一丝亮光。十八团团长贺丰带着警卫员巡视部队宿营地,在路边看见卫生队的战士伤心地用铁铲掩埋着牺牲同志的尸体,他走到墓地旁边脱下军帽,在烈士遗体的身边垂首肃立了一会,走到附近的土坡上蹲下抽烟,整个人思绪万千,不知在想着什么,漆黑的夜色中只有点点红色的烟头或明或暗的闪着。
....
第三十二章:诸葛郁闷(上)
漓江酷似一条青罗带,蜿蜒于万点奇蜂之间,沿江风光旖旎,碧水萦回,奇峰倒影、深潭、喷泉、飞瀑参差,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晨雾笼罩的漓江,似披着薄纱的少女,如幻如梦,姿态万千,天刚蒙蒙亮,绵绵阴雨中,但见江上烟波浩渺,群山若隐若现,浮云穿行于奇峰之间,雨幕似轻纱笼罩江山之上,活像一幅幅千姿百态的泼墨水彩画。小理正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绝妙漓江泛秋图”。
一匹枣红色的战马驮着白崇禧在漓江边溜达。多年的戎马生涯,使白崇禧养成了晨起遛马的习惯。
白崇禧勒住缰绳,翻身下马,望着清澈见底的漓江,长长地嘘口气,心情格外抑郁。
由于李宗仁常年居住在广州,白崇禧实际上成了广西最高的军政长官,主宰着全省的政务军务,发号施令,指点江山。
是啊,还有什么比呼风唤雨驱逐和唤使人更快意的事哩!
白崇禧是广西桂林人,一**三年出生于临桂县南乡六塘会仙圩山尾村回族农民家。排行第三,兄弟四人、姐三人,家境贫寒。他五岁便入私塾,十一岁入会仙两等小学堂,自小就崇拜英雄人物。
一九零七年,白崇禧考入即桂林陆军小学。当时全省只招一百二十人,白崇禧在全省一千多名考生中以前六名的优异成绩被录取。
年少的白崇禧笃信“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入学三个月后,白崇禧终因染上恶性疟疾和军事学科测验不及格,便自动退学。
两年后,白崇禧又投考广西省立初级师范,因第二名的优良成绩,被选为领班生。
年轻的白崇禧长着一副南方人少见的魁伟身材,星相先生将他誉为“南人北相”,并预言他一生将大富大贵,官至封侯拜将。
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爆发,血气方刚的白崇禧加入了广西学生军敢死队,随第一批北伐军由桂林出发进入湖北。
不久南北停战,幸运之神再次降临年轻的白崇禧身上,冥冥中注定要戎马一生,他被送入武昌陆军预备学校学习三年,毕业后又考入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就读二年。
从此,抱着一腔报国热血的白崇禧投笔从戎,参与北伐,从连副到总参谋长,屡屡得到提拔升迁,一九二六年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副总参谋长。
白崇禧指挥作战常以谋略制胜,被人称为“小诸葛”。他熟读史书,偏好古典诗词,成为一代文武双全的儒将。
中央红军长征逼近桂北,李宗仁、白崇禧从控制桂系、统治广西地盘的根本利益出发,多次在南宁、桂林召开会议,分析局势变化,认为红军进入广西腹地,桂军与红军决战,或是桂军失败,或是两败俱伤,都是对桂系不利。认为蒋介石是迫使红军入桂,期待桂军与共军互斗两败俱伤之后,中央军可有借口入占广西,居心极为险恶。谋商好“要堵红军,又要防蒋”之万全大计,决定在红军入境前,将部队布防于湘桂边界和湘江沿岸,实施所谓“送客追击和敲梆式的堵截,摆开阵势给红军看,做个样子给蒋介石看。
此刻的白崇禧仿若蛰伏的猎人看见久候的猎物一样,期待已久,渴望已久,显得格外的精神。小理四十一岁,社会阅历、军旅生涯,各种经验已十分丰富,应该到了建功立业的时候。白崇禧雄心勃勃,恨不得即刻与红军大战一场,以显英雄本色!
其实,桂军与红军并非第一次交战。
一九二七年八一起义时,为阻击红军,桂军曾在江西会昌、广东潮州等地与叶挺、贺龙的部队交过火,双方各有胜负。
一九二九年,邓小平、李明瑞、张云逸领导百色起义,第二年又发动龙州起义,分别成立了红七军、红八军。桂军经过近两年的“围剿”,方将红军驱逐出广西,望着细雾迷茫的漓江,呈现在他面前的仿佛就是一片硝烟弥漫、横尸遍野的战场情景。
桂军眼看红军进入桂北已经势不可挡,认为“让路”时机已到,便按事前的既定方针,于11月20日直接电呈蒋介石,电称:红军主力由湖南临武分经嘉禾、蓝山西窜,广西龙虎关、富川、贺县吃紧,因此拟将原在龙虎关以北防堵的桂军主力移往恭城附近,策应富川、贺县、兴安、灌阳。但兴安、灌阳以北还留一部,诚恐力量单薄,请转饬何键总司令,督部向全州、兴安推进,以期周密,等等。
其实,在电请蒋介石之前,桂军早已做好南撤的一切准备,这份电报只不过是故弄玄虚、故作姿态而已。没想到,蒋介石却信以为真,一时没有识破桂军的骗局,竟在红军占领道县的那天,即11月22日下午,稀里糊涂地首先电准桂系,同意桂军南移,事后才转告何键。桂军接到蒋介石照准的电报后,当天晚上立即将原在全州、兴安、灌阳布防的主力部队连夜撤往恭城,撤防保境、保存实力。小理为了迷惑何键,又象征性地在全州留下两营干训队,在兴安、灌阳各留一个团。
蒋介石本想在桂北上演一出坐山观虎斗的好戏,谁知被桂系识破,反被白崇禧耍弄一回。自此,从11月23日至25日这3天时间里,桂军防线基本上空虚,全州至兴安间60公里的湘江一线,实际上无兵防守,敌人紧锁的口袋,顿时洞开,“铁三角”包围圈中最重要的湘江防线,由于桂系的缘故,完全向红军敞开了。
追剿军总司令何键于11月23日获悉桂军南撤的情报后,火冒三丈,怒不可遏,当即命令刘建绪部4个师南下全州,力图填补桂军的空虚防线,妄图封锁湘江所有渡口;国民党中央军周浑元部26日已经攻占道县,正在后面疯狂地尾追红军;为了防止中央军尾追红军进入广西,桂系白崇禧已经命令退守恭城的夏威第15军重返灌阳,在新圩以南展开布防,随时有截击红军后卫部队的可能;南面,桂军原本有意“让道送客”,企盼红军快点渡过湘江,离开广西。桂军一厢情愿,但红军反应迟缓,自然引起桂军狐疑,担心红军深入广西,害怕蒋军跟踪红军入桂。为此,桂军不得不以一个师的兵力增援光华铺,准备直扑界首,防止红军进占兴安县城,严防蒋军进犯广西地盘。同时,白崇禧命令已经重返灌阳新圩的夏威部两个师又一个团,全力向红军后续部队发起攻击。
白崇禧本来确定好的“送客”方针,怎么突然变卦了?这与蒋介石的催促有关,11月29日,蒋介石就桂军让开湘江渡口,给何键、白崇禧同时发报:“据恢先(刘建绪)感戌参机电,匪先头已于宥、感两日,在勾牌山及山头与上米头一带渡河。
迭电固守河流,阻匪窜渡,何以全州沿至咸水之线并无守兵,任匪从容渡河,殊为失策。
窜渡以后,又不闻我追堵各队有何处置,仍谓集结部队,待机截剿。匪已渡河,尚不当机立断痛予夹击,不知所待何机?可为浩叹!
……总之,窜匪一部漏网,已为失策,亡羊补牢,仍期各军之努力,歼匪主力于漓水以东,四关以西地区也。前颁湘水以西地区剿匪计划,已有一部之匪西窜,并望即按计划次第实行,勿任长驱西或北窜为要。
中正。俭亥行战一印。
1934年11月29日。
这表面看是对湘、桂两方的训斥电,但“小诸葛”心里明镜似的:这口头嘲讽、训斥背后是威胁:因为27日蒋总裁曾发来电文,布属围剿计划依旧,丝毫没有不满桂军的意思,倒是在电文中冒出了这么一句:“尤须注意勿使迂回粤、桂,剿办更难。”
这是威胁!各军进逼,桂军如不积极进剿,那就会出现上面的后果:赤匪“迂回粤、桂”!那时湘军、中央军自然会理直气壮的“追剿”进广西纵深了!
别人全力驱赶,红军被逼急了当然会有窜入广西的可能,还不如及时出手呢,胜败都强于坐等!所以才拉出了桂军全部主力的三分之二,参加了湘江大战。尽管这时候的桂军没有鼎盛时期北达长城、南及安徽的煊赫势力,但此时的桂军仍保持着第四集团军的番号,拥有第七、第十五两个军,五个师、十六个团的兵力。
第七军辖第十九师、第二十四师两个师,兵力12335人;
第十五军辖第四十三师、第四十四师、第四十五师三个师,兵力17042人;
两军总兵力达29377人,且兵强马壮,将士用命。
此时的桂军,刚刚换上新式装备。
不过,小诸葛还是留了一手:用于湘江西岸堵截的兵力是少数――四个团;用在东岸追打的兵力为七个团。这样一来,在红军主力渡江之后,桂军便得以及时的转入了“割尾巴”行动。
当这一切都按照他的意志转动着、实施着,一种成功的喜悦涌上心头,使他感到洋洋自得。
白崇禧原来决定在新圩展开一个师,截击红军最后一小部。至十一月二十七日晚,第四十四师师长王赞斌以莫德宏团在新圩展开。由于中央红军不能轻装前进,行动过于迟缓,使桂军本以为是收尾的“送客”式追击行动,却打响了湘江战役的第一枪。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清晨,新圩战斗打响。双方一经接触,战斗就十分激烈。两军相持竟日,刚开始还处在攻击优势,没想到从三十日赤匪换防开始,自己得意的心情被破坏殆尽。接防的十八团变换战术连连得手让桂军伤亡惨重,四十四师师长王赞斌被俘,一个师被打残。包围的红军三十四师也突围逃走,赤匪团长贺丰更是胆大包天敢要挟自己放他们过江。
“没想到啊,没想到!**里面还有这种人物。”白崇禧不自觉的说了出来:“炮轰火烧湘军一个旅。贺丰,你够狠辣!这下何总司令也舒服不到哪儿”。
“报告!”突然身后一声报告声,唤醒了沉思中的白崇禧。
....
第三十三章:诸葛郁闷(下)
白崇禧缓缓转过身子一看,原来是随从自己出来的高级参谋刘斐。
刘斐行过军礼报告道:“报告副总司令,接桂林前敌总指挥部来电,李总司令已由南宁抵达桂林,要副总司令速回桂林。另据指挥部报告,紧急召开的军事会议已通知完毕。”
白崇禧轻轻把手一挥,做了个走的姿势,嘴里什么也没说,在随从的簇拥下转身迈步向山下走去。
广西桂林杉湖畔的李宗仁长官官邸会议室,作战室正中摆设着椭圆形会议桌,会议桌前围坐着桂军团长以上的全体将领,以及各区民团指挥官。
正面墙壁上挂着一幅五万分之一的西南几省军用地图,地图下方端坐着桂军总司令李宗仁和副总司令白崇禧。
地图前站立着的桂军总参谋长叶琪正手持指挥棍在地图上指指点点,详尽地介绍着敌我双方的进军态势。
几天前白崇禧还孤芳自赏地看着自己亲手导演出的坚壁清野的杰作。他认为此番红军远道而来,已是久疲之师,其战斗力必弱,且人生地疏,不堪一击;而桂军则是以逸待劳,士气旺盛,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当这一切都按照他的意图部署完毕,白崇禧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与喜悦,快些来吧,西进的红军,俺“小诸葛”早已为你们掘好了坟墓!
此时此刻,白崇禧却没有了以前的闲心逸致,他仿佛看到了敌人面对他时嘲讽的脸孔,丢人呀,士兵让**俘虏几千人,高级军官被活捉,枉费自己还在前不久演讲中吹嘘:“朱、毛在江西,围剿的军队过百万,剿了七年剿不下来。此次经过广西边境,人数号称十万,我们只有十五团人,除分防各地外,实际作战的只有十一团,其余就是民团有十五个联队,约两万人,便能把他打破”。
想到这些恼人的事,白大长官脸色变得铁青,他两眼巡视着面前的众多下属心里恼怒无常。
叶琪经过分析判断,最后下了结论:“我认为红军深入广西腹地的可能性极小,而沿红六军团路线西去的可能性最大。关于是否继续堵击红军的问题,希望与会众人反复掂量,红军在江西反包围时,可是把蒋介石的几十万新式装备的军队打败,而我们桂军全部兵力仅有三万,比蒋介石差得多,前几天和红军的一番较量,我们损失很大,况且红军此次来势凶猛,更有破釜沉舟的气概。如果硬要实施追击堵截,很可能与红军两败俱伤,把本钱赔光了,我们也就完蛋了,岂不是中了蒋介石的计?”
听到这里,白崇禧愤然地说:“老蒋恨我们比恨朱毛还更甚,这计划是他最理想的计划。管他呢,有匪有我,无匪无我,不如留着朱毛,我们还有发展机会。”
正在这时,机要参谋推门进来走到李宗仁身边附耳说了句话,等长官点头后递上一份电文。原来是蒋介石接到何健、周浑元等密报,得知桂系让路使红军顺利渡过湘江进入西延地区,怒不可扼,电斥李、白:“**势蹇力竭,行将就歼,贵部违令开放通黔川要道,无异纵虎归山;数年努力,功败垂成。设竟因此而死灰复燃,永为党国祸害,甚至遗毒子孙;千秋万世,公论之谓何?中正之外,其谁信兄等与匪无私交耶?”
李宗仁看了一遍,连忙交给身边的白崇禧,有些调侃的说:“健生,蒋委员长询问你和**有没有交情?”
“交情,不如蒋公和**的交情深厚,他的大公子经国还在赤党的总部深造。”白崇禧一边看电报一边讥讽地说:“要是论起翻脸无情来,诸位更是谁也比不上他。”
看到大家深有同感的点头表示赞同,他更是意气风发:“我们当前的局势就是一句话,防蒋胜过防共!”
对蒋介石发泄一番不满后,白崇禧还是深知“通匪”这顶帽子是戴不得的,必须作出解释,不给蒋某人找缝下蛆的机会。最后态度还要强硬,让中央觉得广西方面有恃无恐。
在和李宗仁商量一番后,白崇禧便不客气地命令站在旁边的机要参谋记录给中央政府的回电:“职部仅兵力十**团,而指定担任之防线达千余公里,实已超过职等负荷能力。孙子曰:‘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竭十**个团全力,不足当彭匪德怀狼奔豕突之势也。钧座手握百万之众,保持重点于新宁、道县之间,反迟迟不前,抑又何意?得毋以桂为壑耶?虽然职部龙虎、永安一战,俘获七千余人,以较钧座竭全国赋税资源,带甲百万,旷时数年,又曾歼敌几许?但此不是与中央争短长也。据中央社露布:某日歼敌数千,某次捕匪盈万,试加统计,朱毛应无孑遗,何以通过湘桂边境尚不下二十万众,岂朱毛谙妖术,所谓撒豆成兵乎?职实惶惑难解”
众人听着有些肆无忌惮的回电,不禁有些兴奋起来,李宗仁摆摆手让他们坐下,单独对夏威说道:“煦苍,我准备让你们大嫂和健生的夫人马家妹子代表我和健生去看望受伤的官兵,到时有你陪同如何?”
夏威连忙站起来,( 重生之血染的风采 http://www.xlawen.org/kan/3716/ )
一见来人,周恩来疾步上前紧紧握住对方的手:“同志们辛苦了,我代表全军干部战士向你们表示感谢!”
一营长送上临走时贺团长让带上的一些战利品,周恩来顾不得叶剑英摸着香烟就往口袋里装的动作,让丁福江抓紧时间讲讲部队的战斗经过。丁福江这几天心情也无比激荡,部队在团长的率领下,奇招百出,连战连胜,缴获无数。作为红十八团的干部骄傲自豪是一定的,现在一听周副主席的要求,连忙开始汇报:从火烧追兵到巧扮桂军俘虏湘军;从用辣椒炸药包打败桂军一个师到奇袭接应三十四师突围;解救少共师到快占渡口;从夜夺敌炮营到炮轰湘军六十三师;从营救红军失散人员到从容过江。一营长讲的是天花乱坠,口干舌燥,没看出来他还有说评书的潜质。
随着丁福江的讲述,大家犹如在听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小说。吃惊.感叹.欣喜的表情不停出现在两位首长以及闻讯凑过来的总部工作人员脸上。一贯对待工作严肃认真的周副主席,因为正在对后卫部队胜利脱险而感到欣慰,所以默许了总部同志的怠工行为。
“我们工农红军是世界上最优秀的部队,红军战士就是最优秀的战士!”丁福江汇报完情况后,周副主席深情的说:“有这么好的干部战士,什么艰难险阻也挡不住我们胜利的脚步!同志们,你们有没有信心?”
情绪高昂的红军指战员齐声回答:“有信心!我们一定会取得更大胜利!”
第三十章:战地浪漫曲
渡过湘江以后,到处都是连绵的山峦,一眼望去,象锯齿牙,又象海洋里起伏不平的波浪。山上长满了各种各样高低不同的草木,人走进去,有时连影儿也看不见。在数不尽的山洼里,山坡上,山麓下,点缀着如同星星一般大小不一的村庄。
部队一过江,贺丰立刻派人骑马追赶上主力部队,请他们帮助联系三军团:汇报任务完成情况;请示以后任务。
现在已是初冬,一阵阵凉风吹在战士们身上,很多人情不自禁的缩起脖子。从身边掠过的北风,挟着刮起的各种细小杂物扑打在人脸上,象刀子割开了肌肤一样刺痛,同志们背着武器弹药,尽量向前躬着腰侧着脸,迎着凛冽的北风,急速的走着。
部队干部战士都已经几天几夜没有睡觉了,完全是靠着坚强意志和不断胜利的刺激渡过湘江,完成一天急行军任务的,行军途中不断有战士累晕。贺丰骑在马上,在山路上来回巡视,不停的命令把累倒的战士抬到马车上去。多亏这几天缴获很多,现在光是骡马就有一百五六十匹,大车二十三辆。下肢受伤和不能行走的伤员通通坐到车上,绝对不会耽误部队行军速度。
再说武器弹药,除去送给三十四师的,还有迫击炮十三门,就是炮弹剩下不多,不到一百发;轻重机枪一百多挺,基本做到每班一挺;子弹更不用说了,战士们现在每人身上都带着不低于二三百发子弹,手榴弹全部六颗以上,剩下的还装了五大车。还有药品等其它物资一大宗。特别是缴获的几十箱急救药品让政委喜出望外,连连说:“救命药呀!,现在我们红军伤病员就缺这个,这下可救了急!”
政委看着浑身疲惫的部队,担心战士们长期透支体力。“万一坚持不住累出病来,紧张的行军途中无法恢复,那时候只能就地安置。但是在这人生地不熟的敌占区伤员生命安全是没有保障的。这事该怎么办呢?”吴子雄思前想后,不由的连连摇头。
看到政委满脸愁容,贺丰奇怪的问:“政委,摇什么头呀?别担心,过了湘江,就没有很大危险了!再说,我们团现在这装备,还怕那些不长眼的?”
“团长,我倒不怕打仗,就怕部队大量非战斗减员!”吴子雄指着战士们告诉贺丰:“连续几天不休息,大部分都在硬撑,弦绷紧久了会断的!”
贺丰一听,突然想起在前世网上介绍的红军长征中,湘江之战后人员伤亡大部分是艰苦的行军环境中损失的,一路上爬雪山,过草地,两万五千里路程。没有好的身体是坚持不下来的。现在当务之急就是让战士们快速恢复体力,但是大白天敌人飞机不停侦察,后面又有追兵,为了晚上让同志们晚上睡个好觉,应该提前派人到前方寻找宿营地,动员村民帮助准备好饭菜,修好防御工事。等部队一到就能以最快的速度休息。
想到这里,贺团长喊上政委和李富,三人商量准备宿营的地方,最后李富指着地图上的一个地方说:“这个村子离这儿有十几里路,晚上可以在这休息。”
贺丰安排侦察排和快速寻找出能骑马的战士,驮上粮食,有李富带领赶往商定好的宿营地。临走时悄悄嘱咐道:“必要时花钱雇佣当地人帮忙,让去的同志们休息好,晚上需要他们站岗值勤。”
人是地里仙,一日不见走一千。红三十四师和十八团这两支英雄的部队,为了追赶中央红军主力部队,不停的爬沟、绕山,趟河,经过一天急行军终于暂时摆脱了敌人追兵。
太阳慢慢的落山了,暮色在背阴处浓了起来,到处是苍茫烟流,只有东边的高山头上还留着一片夕阳,西边的山头上却望不见太阳落在何处,只是有几缕晚霞很明,抹着晴空。
傍晚时分贺丰带领十八团在深山中一个小山村宿营,提前到达的侦察连立刻端出已经准备好的饭菜,在空地点起一个个火堆,周围地上铺好了干草,联系好的村民立刻涌出来把战士们往家里拉。
没想到宿营的命令刚下达,战士们一下子就垮了,直接躺倒地上呼呼就睡着了。干部们急的直跳脚,生怕战士们穿着湿衣服睡觉落下大病,但是任凭他们喊破喉咙也叫不醒战士们。贺丰一见这样,抓过身边战士肩上扛的机枪,向着天空扣动了扳机。突然的枪声惊醒了沉睡的战士,只见他们迅速爬起抓枪在手,做好战斗准备。
贺丰大声喊:“同志们,睡觉很重要。但是人是铁,饭是钢;一天不吃饿得慌。现在我以团长的身份要求你们,立刻洗脸吃饭。这是死命令。谁如果违反晚上让他放哨执勤!”
看着全团都在快速吃饭后纷纷躺下休息,贺丰带领侦察排在村口放哨,看着下午雇用当地农民挖的战壕,他满意的点点头。这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尽量让战士吃好睡好,保持住部队的战斗力。
安排好夜间执勤任务后,贺丰回到团部吃饭,一进门就见一个红军女战士背对着他站在床前,由于光线暗,他仔细看了下,才认出是幺妹正在弯腰给他铺床。
在灯光的映照下,幺妹窈窕的身姿让人一看便生出无穷的遐想,贺丰难免有些心猿意马,他前世虽然没结过婚,但也不是柳下惠,以前无聊时也经常被朋友们拉着去过一些风月场所,那时候年轻人追求的是不求天长地久,但求一日拥有。他们讲究的是及时行乐,另外通过网络也和不少良家妇女保持着超友谊关系。
听到动静,幺妹回过头对着贺丰笑了:“石发子说你让我过来有事?”
贺丰来到这个世界还没有空考虑男欢女爱的人生大事。现在美女在前,他是一点吃饭的想法也没有,借着灯光欣赏起美人来。前人总结出的经验是:灯下看美人,果然有道理。这时光线必须朦朦胧胧,女人的面容只有在这种光线下才能体现出让人迷茫的美感。
幺妹长长的睫毛在灯光下微微地闪动着,脸颊上有两个小酒涡更添诱人的魅力,精致而笔直的鼻梁,红润的嘴唇让贺丰产生亲吻她的冲动,他也不说话,抢前一步来到幺妹面前,伸出双手把她抱在怀中,幺妹被这个过分热情地举动给吓了一大跳。“这家伙怎么了?”她努力地想使自己地心情平静下来,却怎么也做不到。紧接着贺丰的嘴唇就凑了上来。“救命啊!”幺妹还没说出口,一张刚刚长出茸毛的嘴唇在她睁大的眼前慢慢靠近,直直的堵住了她的嘴巴。幺妹自己只觉得如同被春雷击中一样浑身发麻继而僵在那里不动了。随之而来的是她的头脑,也变得一片空白。她在朦朦胧胧中,感觉到一条火热的东西顶开了她的牙齿,钻进了她的口腔。幺妹尝试着用自己的舌头去缠绕,结果越缠越紧,越绕越舒服,僵硬的身体如同迎来春天的柳条一样变的柔软起来,最后像无骨蛇一样紧紧缠绕在贺丰身上。
“亲嘴的滋味怎么这么奇怪?”从来与别的男人连手也没拉过,当然更没有接过吻的幺妹在脑海里猛的蹦出这么一个奇怪的想法。她慢慢的闭上了眼睛,这种滋味她感觉到痴迷。只见幺妹小脸通红,如同喝醉酒一样,显出一脸娇媚的神态。贺丰在亢奋中继续他的享受之旅,双手开始在幺妹的身上不安分的乱摸起来。
就在贺丰感觉自己快要控制不住局面的时候,忽然背后传来一声巨响。沉醉中的两人被惊醒了,贺丰回头一看,原来是把竖在墙边的板凳弄倒了。
贺丰懊悔的踹了板凳一脚:“推倒,推倒;他妈的倒霉,把板凳推倒了!”
“呼!”幺妹从刚才的迷恋中反应过来,长出了一口气。她的面部稍微有点红。那对水汪汪的大眼睛注视了贺丰许久,突然问道:“丰伢子,你为什么啃我的嘴?”
“啊?什么?啃嘴?天啊,我的神呀!”正准备施展恋爱迷魂大法的贺丰一听,神圣的接吻变成了啃嘴,他觉得自己要发狂了。
幺妹羞涩的笑着凑到贺丰的面前,悄悄的说:“不过,你啃嘴我觉得很好受!”然后猛的拉开门,又回头对贺丰轻声道:“以后你只能啃我的嘴!”伴随着笑声她消失在了门外。屋里只留下两眼发呆的贺丰在自言自语:“这是我今世的第一次,我的初吻呀!”
各位书友:因为家中有急事,没空码字,本书从今天暂时停更,请大家原谅!
第三十一章:流血也流泪
定好任务之后,大家立刻离开团部奔向各处完成自己责任内的事。贺丰端起咖啡美美喝了一口,一口久违的感觉荡漾在唇齿之间,大出意外呀,没想到在这里能喝到美味的咖啡,淡淡的苦味让困乏的自己精神猛的一震。他无意回头一看,就见自己的警卫员担心的看着自己,知道石庆是担心这土黄|色粉末有毒。
“庆伢子,这咖啡可是好东西,喝了滋阴壮阳,养气提神。趁政委不在你快把这碗咖啡喝了。”贺丰这时想看警卫员的洋相,装出一副正人君子的形象诱惑着。
钟石庆看着黄土色的液体,连忙说:“团长,你喝吧,我可不敢喝?”
“不喝散伙,你喝了也是猪八戒吃人参果。”贺丰一边喝着咖啡,一边嘴里嘲笑着:“石发子,你真是个乡娃子!”
钟石庆咧着嘴,心里愤愤不平:“乡娃子,你喝了咖啡不也是乡娃子!”
一见警卫员的表情,贺丰就知道这小子在肚中腹诽自己,忍不住开口说“让你喝你不喝,你还真是瞎驴牵到槽上去。”
一通话说的钟石庆晕晕乎乎,他忙问:“团长,瞎驴牵到槽上去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我不告诉你。”贺丰喝完最后一口咖啡,一抹嘴;“现在跟我出去查哨,明天你自己问政委去。”
再说幺妹从贺丰身边跑出来,发现小雨又悄悄的下了起来。想到自己负责的伤病员需要照顾连忙向担架队跑去。
走在路上她突然看见新扩充进来的一个民夫头上没有戴斗笠,赶紧走过去问道:“你的斗笠呢?”
“你们没发给我,我还想问你呢。”民夫因为淋了满头满脸雨,非常不高兴。
幺妹想起来,这个民夫是自己在新圩一个村子里扩充进来的,只给他发放了银元,草鞋、雨具、毛巾,还有粮食都没来得及发给他。她二话没说,解下自己的斗笠给民夫戴在头上,系好带子。又拿出自己的搪瓷缸子递给了这个民夫。可别小看这个搪瓷缸子,行军路上它的用处多多,盛水、盛饭、刷牙都能派上用场。“你先吃这个吧,下次宿营的时候,就会有你的粮食了。”女人的忍耐力远远高于男人,这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原因,关键的是她们有着比男人更加顽强的毅力。
陈幺妹此时就只能自己饿着肚子,但只要民夫们有力气、不生病,她情愿自己多受一点苦一路行军,有时她身上会背着几个病号的行李。抬担架的民夫饿了,她取出自己的干粮递给他们。民夫们累了,她总是主动顶上去,抬起担架就走。
在红军各支团级以上的行军队伍中间都有担架队的存在,有战地医院管理。总卫生部部长贺诚在出发时向负责人交待任务时,表情严肃地说:“告诉各级负责人,你们管的担架,不准丢一副,丢了就杀你们的头。”
长征开始后,红军经常昼夜兼程,一走就是近百公里。即使这样,部队还是时常与敌军遭遇战斗,为了不引起敌人的注意,免遭敌机的轰炸,红军大部分时间是夜行军,而且夜里行军时也不允许打火把。有月亮的夜晚倒也无妨,那本就有着古老传说的月亮和那朦胧迷人的月光,给这条逶迤缓行的队伍增添了几分诗意和画境。可是一到阴天下雨,天空没了一丝光亮,地上泥泞不堪。这下可就惨了,本来就狭窄的山路,被无数的马匹踏来踏去,成了烂泥塘。后面的人拉着前面人的行李带子,稍不留神,有的战士失足跌入悬崖,这些本来就不习惯走夜路的女人们,走起路来难免摇摇晃晃、磕磕绊绊。小理
艰苦的自然环境和紧急的敌情,使得红军的粮食和药品极度缺乏,女人们常常连续几顿吃不饱肚子。她们互相搀扶着,互相鼓励着,走在嶙峋的山石间。
女人们的双脚在经过几百上千公里的长途跋涉以后,有的肿有的烂,正经受着一种身心俱疲的煎熬。在长征途中,红军的药品并不充裕,即使是伤病员都不舍得用药。好在队伍行进得并不快,她们有很多的时间,犒劳那双在裹脚布里就受尽了折磨,这次长途跋涉更是吃尽了苦头的脚。
每到宿营地,女人们总是先支起锅灶烧上一大锅水,热了以后打到洗脸盆里,再把酸痛的双脚泡进去,一边泡脚,一边聊天儿。温热的水将脚掌上的每一个毛孔都打开,那种酸痛和劳累顿时随着滚滚的热气飘散开来,那个惬意,那个爽呀!没有经历过长途跋涉的人不懂得那种苦楚,同样,也体味不到这种苦尽甘来的舒畅。此时,该是这些女战士们最欢愉的时光了。
陈幺妹刚走进救护所,一个女战士就向她喊道:“幺妹,我们都泡完脚了。你再不回来,热水就变成凉水了!”陈幺妹负责的担架中,有一名湘江战役中负伤的战士,头部中弹,医生给他做了处理,头上缠满了绷带,但他一直昏迷不醒,都已经两天多了。她因为担心伤员的病情,就把热水盆端到伤员旁边,用毛巾蘸着温水给他们擦干净手脸。又仔细巡视一番后才准备泡下脚。
刚把脚放进脸盆里,幺妹突然听到一个微弱的声音回头一看,发现这名伤员苏醒过来。她连忙赤脚跑过去,一边拿上水壶拧开了盖子,把壶嘴轻轻地挨近伤员干裂的双唇,将一股清水徐徐倒进他的口中。听到动静,其他卫生员也跑过来,围着担架,看看是不是有什么要帮忙的。受伤的战士慢慢睁开肿胀的双眼,看着身边这几个清秀的脸庞,“腾”地坐了起来,但紧接着一阵剧烈的疼痛,几乎使他晕倒,他双手托住头部。此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受了伤。
陈幺妹上前去扶他的肩膀,想让他重新躺在担架上。
“你们让我走,我还要参加战斗。”伤员想挣脱开扶住自己肩膀的双手,不知他哪里来的那么大的劲儿,一把将幺妹推了个趔趄,差点摔在地上。
“不行,你必须躺下,你已经昏迷三天了。”陈幺妹回转身,一下按住了战士的肩膀,轻轻的安慰道:“战斗早已经结束了,你就安心养伤吧。”
“战斗结束了?那我的战友们呢?”伤员的声音再一次弱下去。“这次战斗打的太惨了,部队过江的时候,湘江里的水都是红的。”陈幺妹把她看到的情景说给了伤员。
受伤的战士沉默不语,幺妹低头看他,就见一行清泪顺着他肿胀的眼角流到了耳畔,掏出毛巾,给伤员擦去泪痕。“你们谁也别管我……”话还没说完,伤员又昏迷过去。
“同志!同志!”几个人一齐喊了起来。可是伤员陷入了深度昏迷,无论她们怎么喊,怎么叫,此时的他已经听不到她们的声音了。她们多么希望这个勇敢的战士能够再苏醒过来,可是这个勇敢的战士却在大家的呼唤中就离开了她们。
“呜,呜……”这群坚强的女人自从离开瑞金苏区不管多苦多累,一直都没有掉过一滴眼泪,此时此刻,却一屁股坐在泥水里放声大哭。眼泪就像是开了闸的洪水,一泻而出。
夜深了,天空中没有一丝亮光。十八团团长贺丰带着警卫员巡视部队宿营地,在路边看见卫生队的战士伤心地用铁铲掩埋着牺牲同志的尸体,他走到墓地旁边脱下军帽,在烈士遗体的身边垂首肃立了一会,走到附近的土坡上蹲下抽烟,整个人思绪万千,不知在想着什么,漆黑的夜色中只有点点红色的烟头或明或暗的闪着。
....
第三十二章:诸葛郁闷(上)
漓江酷似一条青罗带,蜿蜒于万点奇蜂之间,沿江风光旖旎,碧水萦回,奇峰倒影、深潭、喷泉、飞瀑参差,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晨雾笼罩的漓江,似披着薄纱的少女,如幻如梦,姿态万千,天刚蒙蒙亮,绵绵阴雨中,但见江上烟波浩渺,群山若隐若现,浮云穿行于奇峰之间,雨幕似轻纱笼罩江山之上,活像一幅幅千姿百态的泼墨水彩画。小理正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绝妙漓江泛秋图”。
一匹枣红色的战马驮着白崇禧在漓江边溜达。多年的戎马生涯,使白崇禧养成了晨起遛马的习惯。
白崇禧勒住缰绳,翻身下马,望着清澈见底的漓江,长长地嘘口气,心情格外抑郁。
由于李宗仁常年居住在广州,白崇禧实际上成了广西最高的军政长官,主宰着全省的政务军务,发号施令,指点江山。
是啊,还有什么比呼风唤雨驱逐和唤使人更快意的事哩!
白崇禧是广西桂林人,一**三年出生于临桂县南乡六塘会仙圩山尾村回族农民家。排行第三,兄弟四人、姐三人,家境贫寒。他五岁便入私塾,十一岁入会仙两等小学堂,自小就崇拜英雄人物。
一九零七年,白崇禧考入即桂林陆军小学。当时全省只招一百二十人,白崇禧在全省一千多名考生中以前六名的优异成绩被录取。
年少的白崇禧笃信“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入学三个月后,白崇禧终因染上恶性疟疾和军事学科测验不及格,便自动退学。
两年后,白崇禧又投考广西省立初级师范,因第二名的优良成绩,被选为领班生。
年轻的白崇禧长着一副南方人少见的魁伟身材,星相先生将他誉为“南人北相”,并预言他一生将大富大贵,官至封侯拜将。
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爆发,血气方刚的白崇禧加入了广西学生军敢死队,随第一批北伐军由桂林出发进入湖北。
不久南北停战,幸运之神再次降临年轻的白崇禧身上,冥冥中注定要戎马一生,他被送入武昌陆军预备学校学习三年,毕业后又考入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就读二年。
从此,抱着一腔报国热血的白崇禧投笔从戎,参与北伐,从连副到总参谋长,屡屡得到提拔升迁,一九二六年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副总参谋长。
白崇禧指挥作战常以谋略制胜,被人称为“小诸葛”。他熟读史书,偏好古典诗词,成为一代文武双全的儒将。
中央红军长征逼近桂北,李宗仁、白崇禧从控制桂系、统治广西地盘的根本利益出发,多次在南宁、桂林召开会议,分析局势变化,认为红军进入广西腹地,桂军与红军决战,或是桂军失败,或是两败俱伤,都是对桂系不利。认为蒋介石是迫使红军入桂,期待桂军与共军互斗两败俱伤之后,中央军可有借口入占广西,居心极为险恶。谋商好“要堵红军,又要防蒋”之万全大计,决定在红军入境前,将部队布防于湘桂边界和湘江沿岸,实施所谓“送客追击和敲梆式的堵截,摆开阵势给红军看,做个样子给蒋介石看。
此刻的白崇禧仿若蛰伏的猎人看见久候的猎物一样,期待已久,渴望已久,显得格外的精神。小理四十一岁,社会阅历、军旅生涯,各种经验已十分丰富,应该到了建功立业的时候。白崇禧雄心勃勃,恨不得即刻与红军大战一场,以显英雄本色!
其实,桂军与红军并非第一次交战。
一九二七年八一起义时,为阻击红军,桂军曾在江西会昌、广东潮州等地与叶挺、贺龙的部队交过火,双方各有胜负。
一九二九年,邓小平、李明瑞、张云逸领导百色起义,第二年又发动龙州起义,分别成立了红七军、红八军。桂军经过近两年的“围剿”,方将红军驱逐出广西,望着细雾迷茫的漓江,呈现在他面前的仿佛就是一片硝烟弥漫、横尸遍野的战场情景。
桂军眼看红军进入桂北已经势不可挡,认为“让路”时机已到,便按事前的既定方针,于11月20日直接电呈蒋介石,电称:红军主力由湖南临武分经嘉禾、蓝山西窜,广西龙虎关、富川、贺县吃紧,因此拟将原在龙虎关以北防堵的桂军主力移往恭城附近,策应富川、贺县、兴安、灌阳。但兴安、灌阳以北还留一部,诚恐力量单薄,请转饬何键总司令,督部向全州、兴安推进,以期周密,等等。
其实,在电请蒋介石之前,桂军早已做好南撤的一切准备,这份电报只不过是故弄玄虚、故作姿态而已。没想到,蒋介石却信以为真,一时没有识破桂军的骗局,竟在红军占领道县的那天,即11月22日下午,稀里糊涂地首先电准桂系,同意桂军南移,事后才转告何键。桂军接到蒋介石照准的电报后,当天晚上立即将原在全州、兴安、灌阳布防的主力部队连夜撤往恭城,撤防保境、保存实力。小理为了迷惑何键,又象征性地在全州留下两营干训队,在兴安、灌阳各留一个团。
蒋介石本想在桂北上演一出坐山观虎斗的好戏,谁知被桂系识破,反被白崇禧耍弄一回。自此,从11月23日至25日这3天时间里,桂军防线基本上空虚,全州至兴安间60公里的湘江一线,实际上无兵防守,敌人紧锁的口袋,顿时洞开,“铁三角”包围圈中最重要的湘江防线,由于桂系的缘故,完全向红军敞开了。
追剿军总司令何键于11月23日获悉桂军南撤的情报后,火冒三丈,怒不可遏,当即命令刘建绪部4个师南下全州,力图填补桂军的空虚防线,妄图封锁湘江所有渡口;国民党中央军周浑元部26日已经攻占道县,正在后面疯狂地尾追红军;为了防止中央军尾追红军进入广西,桂系白崇禧已经命令退守恭城的夏威第15军重返灌阳,在新圩以南展开布防,随时有截击红军后卫部队的可能;南面,桂军原本有意“让道送客”,企盼红军快点渡过湘江,离开广西。桂军一厢情愿,但红军反应迟缓,自然引起桂军狐疑,担心红军深入广西,害怕蒋军跟踪红军入桂。为此,桂军不得不以一个师的兵力增援光华铺,准备直扑界首,防止红军进占兴安县城,严防蒋军进犯广西地盘。同时,白崇禧命令已经重返灌阳新圩的夏威部两个师又一个团,全力向红军后续部队发起攻击。
白崇禧本来确定好的“送客”方针,怎么突然变卦了?这与蒋介石的催促有关,11月29日,蒋介石就桂军让开湘江渡口,给何键、白崇禧同时发报:“据恢先(刘建绪)感戌参机电,匪先头已于宥、感两日,在勾牌山及山头与上米头一带渡河。
迭电固守河流,阻匪窜渡,何以全州沿至咸水之线并无守兵,任匪从容渡河,殊为失策。
窜渡以后,又不闻我追堵各队有何处置,仍谓集结部队,待机截剿。匪已渡河,尚不当机立断痛予夹击,不知所待何机?可为浩叹!
……总之,窜匪一部漏网,已为失策,亡羊补牢,仍期各军之努力,歼匪主力于漓水以东,四关以西地区也。前颁湘水以西地区剿匪计划,已有一部之匪西窜,并望即按计划次第实行,勿任长驱西或北窜为要。
中正。俭亥行战一印。
1934年11月29日。
这表面看是对湘、桂两方的训斥电,但“小诸葛”心里明镜似的:这口头嘲讽、训斥背后是威胁:因为27日蒋总裁曾发来电文,布属围剿计划依旧,丝毫没有不满桂军的意思,倒是在电文中冒出了这么一句:“尤须注意勿使迂回粤、桂,剿办更难。”
这是威胁!各军进逼,桂军如不积极进剿,那就会出现上面的后果:赤匪“迂回粤、桂”!那时湘军、中央军自然会理直气壮的“追剿”进广西纵深了!
别人全力驱赶,红军被逼急了当然会有窜入广西的可能,还不如及时出手呢,胜败都强于坐等!所以才拉出了桂军全部主力的三分之二,参加了湘江大战。尽管这时候的桂军没有鼎盛时期北达长城、南及安徽的煊赫势力,但此时的桂军仍保持着第四集团军的番号,拥有第七、第十五两个军,五个师、十六个团的兵力。
第七军辖第十九师、第二十四师两个师,兵力12335人;
第十五军辖第四十三师、第四十四师、第四十五师三个师,兵力17042人;
两军总兵力达29377人,且兵强马壮,将士用命。
此时的桂军,刚刚换上新式装备。
不过,小诸葛还是留了一手:用于湘江西岸堵截的兵力是少数――四个团;用在东岸追打的兵力为七个团。这样一来,在红军主力渡江之后,桂军便得以及时的转入了“割尾巴”行动。
当这一切都按照他的意志转动着、实施着,一种成功的喜悦涌上心头,使他感到洋洋自得。
白崇禧原来决定在新圩展开一个师,截击红军最后一小部。至十一月二十七日晚,第四十四师师长王赞斌以莫德宏团在新圩展开。由于中央红军不能轻装前进,行动过于迟缓,使桂军本以为是收尾的“送客”式追击行动,却打响了湘江战役的第一枪。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清晨,新圩战斗打响。双方一经接触,战斗就十分激烈。两军相持竟日,刚开始还处在攻击优势,没想到从三十日赤匪换防开始,自己得意的心情被破坏殆尽。接防的十八团变换战术连连得手让桂军伤亡惨重,四十四师师长王赞斌被俘,一个师被打残。包围的红军三十四师也突围逃走,赤匪团长贺丰更是胆大包天敢要挟自己放他们过江。
“没想到啊,没想到!**里面还有这种人物。”白崇禧不自觉的说了出来:“炮轰火烧湘军一个旅。贺丰,你够狠辣!这下何总司令也舒服不到哪儿”。
“报告!”突然身后一声报告声,唤醒了沉思中的白崇禧。
....
第三十三章:诸葛郁闷(下)
白崇禧缓缓转过身子一看,原来是随从自己出来的高级参谋刘斐。
刘斐行过军礼报告道:“报告副总司令,接桂林前敌总指挥部来电,李总司令已由南宁抵达桂林,要副总司令速回桂林。另据指挥部报告,紧急召开的军事会议已通知完毕。”
白崇禧轻轻把手一挥,做了个走的姿势,嘴里什么也没说,在随从的簇拥下转身迈步向山下走去。
广西桂林杉湖畔的李宗仁长官官邸会议室,作战室正中摆设着椭圆形会议桌,会议桌前围坐着桂军团长以上的全体将领,以及各区民团指挥官。
正面墙壁上挂着一幅五万分之一的西南几省军用地图,地图下方端坐着桂军总司令李宗仁和副总司令白崇禧。
地图前站立着的桂军总参谋长叶琪正手持指挥棍在地图上指指点点,详尽地介绍着敌我双方的进军态势。
几天前白崇禧还孤芳自赏地看着自己亲手导演出的坚壁清野的杰作。他认为此番红军远道而来,已是久疲之师,其战斗力必弱,且人生地疏,不堪一击;而桂军则是以逸待劳,士气旺盛,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当这一切都按照他的意图部署完毕,白崇禧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与喜悦,快些来吧,西进的红军,俺“小诸葛”早已为你们掘好了坟墓!
此时此刻,白崇禧却没有了以前的闲心逸致,他仿佛看到了敌人面对他时嘲讽的脸孔,丢人呀,士兵让**俘虏几千人,高级军官被活捉,枉费自己还在前不久演讲中吹嘘:“朱、毛在江西,围剿的军队过百万,剿了七年剿不下来。此次经过广西边境,人数号称十万,我们只有十五团人,除分防各地外,实际作战的只有十一团,其余就是民团有十五个联队,约两万人,便能把他打破”。
想到这些恼人的事,白大长官脸色变得铁青,他两眼巡视着面前的众多下属心里恼怒无常。
叶琪经过分析判断,最后下了结论:“我认为红军深入广西腹地的可能性极小,而沿红六军团路线西去的可能性最大。关于是否继续堵击红军的问题,希望与会众人反复掂量,红军在江西反包围时,可是把蒋介石的几十万新式装备的军队打败,而我们桂军全部兵力仅有三万,比蒋介石差得多,前几天和红军的一番较量,我们损失很大,况且红军此次来势凶猛,更有破釜沉舟的气概。如果硬要实施追击堵截,很可能与红军两败俱伤,把本钱赔光了,我们也就完蛋了,岂不是中了蒋介石的计?”
听到这里,白崇禧愤然地说:“老蒋恨我们比恨朱毛还更甚,这计划是他最理想的计划。管他呢,有匪有我,无匪无我,不如留着朱毛,我们还有发展机会。”
正在这时,机要参谋推门进来走到李宗仁身边附耳说了句话,等长官点头后递上一份电文。原来是蒋介石接到何健、周浑元等密报,得知桂系让路使红军顺利渡过湘江进入西延地区,怒不可扼,电斥李、白:“**势蹇力竭,行将就歼,贵部违令开放通黔川要道,无异纵虎归山;数年努力,功败垂成。设竟因此而死灰复燃,永为党国祸害,甚至遗毒子孙;千秋万世,公论之谓何?中正之外,其谁信兄等与匪无私交耶?”
李宗仁看了一遍,连忙交给身边的白崇禧,有些调侃的说:“健生,蒋委员长询问你和**有没有交情?”
“交情,不如蒋公和**的交情深厚,他的大公子经国还在赤党的总部深造。”白崇禧一边看电报一边讥讽地说:“要是论起翻脸无情来,诸位更是谁也比不上他。”
看到大家深有同感的点头表示赞同,他更是意气风发:“我们当前的局势就是一句话,防蒋胜过防共!”
对蒋介石发泄一番不满后,白崇禧还是深知“通匪”这顶帽子是戴不得的,必须作出解释,不给蒋某人找缝下蛆的机会。最后态度还要强硬,让中央觉得广西方面有恃无恐。
在和李宗仁商量一番后,白崇禧便不客气地命令站在旁边的机要参谋记录给中央政府的回电:“职部仅兵力十**团,而指定担任之防线达千余公里,实已超过职等负荷能力。孙子曰:‘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竭十**个团全力,不足当彭匪德怀狼奔豕突之势也。钧座手握百万之众,保持重点于新宁、道县之间,反迟迟不前,抑又何意?得毋以桂为壑耶?虽然职部龙虎、永安一战,俘获七千余人,以较钧座竭全国赋税资源,带甲百万,旷时数年,又曾歼敌几许?但此不是与中央争短长也。据中央社露布:某日歼敌数千,某次捕匪盈万,试加统计,朱毛应无孑遗,何以通过湘桂边境尚不下二十万众,岂朱毛谙妖术,所谓撒豆成兵乎?职实惶惑难解”
众人听着有些肆无忌惮的回电,不禁有些兴奋起来,李宗仁摆摆手让他们坐下,单独对夏威说道:“煦苍,我准备让你们大嫂和健生的夫人马家妹子代表我和健生去看望受伤的官兵,到时有你陪同如何?”
夏威连忙站起来,( 重生之血染的风采 http://www.xlawen.org/kan/37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