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 部分阅读
苞,十四岁才算从军,与夏侯家的人相比,反而倒是有些晚了。不过这也情有可原,毕竟从某种程度上说,张飞也算是老来得子,自然宠爱的紧。
“传令,全军原地休整一个时辰!”看着自己的儿子,夏侯渊的眼中出现了常人难以察觉的慈爱,但是语气却仍旧平淡与其他上下级军官之间的军令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
夏侯称跟了夏侯渊这么多年,对于夏侯渊的表现早已是见过不怪,在听了夏侯渊的命令后,他只下马坐在了地上,享受难得的休息时间。
夏侯渊用兵的秘诀在一个“快”字,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就像是这次攻击中陶的叛军。中陶的叛军加上刘备军士兵一共有两三千人,但是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更没有料到夏侯渊的军队竟然会突然出现。
面对夏侯渊的部队,蜀军的表现还好一些,但是那些杂七杂八的叛军却都吓破了胆。在这些叛军的眼中,夏侯渊可是不逊于马超的恐怖存在,而且就在不到一年之前,夏侯渊才刚刚横扫雍凉,如今夏侯渊突制这算得上是蜀军后方的地方,对于刘备军战败的怀疑以及对于夏侯渊的恐惧两方结果加成之下,使得这些人不是投降就是逃跑,鲜有敢于抵抗的,如此一来原来还多少有些抵抗意志的蜀军也被他们带动的出现了溃败的迹象,在这种时候被夏侯称带兵一冲击,自然是一场大败。
面对溃兵,夏侯称也毫不手软,能追上的都杀戮一空,之所以如此到不是因为夏侯称多么嗜杀,而是因为站在曹军的角度这些叛贼本来就死有余辜,更何况夏侯渊的下一个目标是豲道,自然不可能六这么一些不安定因素在后方,如果不是因为时间紧迫的话,夏侯渊甚至都要屠城了。
豲道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最早是远古蛮夷“戎”的聚落,直到被秦国灭掉后才算是归于“中国”统治,等到了汉代,豲道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时至今日已经是陇西南安郡治所所在,也是从中陶往北南安郡唯一一个像样的城市。
说了这么多,夏侯渊的目的已经很明确了,夏侯渊想要对付的正是攻入凉州的蜀军。
夏侯渊所部只有三千人,而且还是骑兵,让这些人绕到蜀军主力的后方攻击拦截刘备军显然并不现实,至于陇西郡虽然也有蜀军,但更多的是叛军,夏侯渊自然可以轻易平定,但是考虑到陇西的位置之类以及蜀军的精锐人数,显然平定陇西的功勋与对战局的作用并不如击败凉州的蜀军来的大。
进入凉州的蜀军大概有一万五千人左右,其中还有三四千骑兵,这是夏侯渊对于那股蜀军的最大的认识。夏侯渊并不知道这两支蜀军的具体人数与将领,但是夏侯渊并不在乎,因为在夏侯渊看来,蜀军中不可能有什么将领比他夏侯渊还要强大,蜀军的士兵更不可能比得上他亲自训练出的、跟随他南征北战屡立战功的精骑。所以夏侯渊有着足够的信心。
更何况,除了将领、兵力上的信心之外,夏侯渊选择的路线也足以令这些蜀军惊惧,夏侯渊的路线是扫平南安郡直接出现在这股蜀军的面前,在这种情况下,蜀军必然会惊惧于曹军怎么可能大摇大摆的出现,以至于会怀疑到是不是主力已经被击败,心绪不定之下面对蜀军的攻击必然只有惨败一途。
而一旦击败了这股蜀军,就算是最后让蜀军主力全身而退,夏侯渊与于禁也算是赚到了,至于剩下的事情,就不是二人操的了心的了,那些就要看曹军主力在汉中、武都的表现了。
不得不承认,夏侯渊的打算是挺不错的,至少此时的魏延、赵云二人显然并没有意识到危险已经降临,此时的他们也只是刚刚收到刘备的通知,如今刚刚准备撤离而已。
对于赵云而言,最近的战斗应该是他这前半生中最为顺利的一系列军事行动了,作为一个保镖头子,刘备对于赵云虽然颇为信任,但是却很少给他独立带兵的机会,虽然似乎不能够用郁郁不得志来形容赵云,但是要说赵云得志那显然也是不可能的。
但是这次的情况却不同,由于手下缺少骑兵将领,而刘备本人以及刘备手下大部分将领对于天才骑将马超又极为不信任,于是乎赵云终于被刘备重用起来,成为了刘备麾下唯一一支大规模骑兵部队的最高指挥官,这次北伐更是得到了独领一军的机会。
赵云这次是真正意义上的独领一军,因为赵云与同样在凉州的魏延并没有统属关系,而且在任务上也没有多少重叠的部分。
赵云的主要任务是利用骑兵的优势进行一系列的奇袭,并对羌胡以及怀有二心的人进行策反,目标就是彻底把凉州的水给搅浑。而魏延的主要任务则是攻城略地,首要目的就是攻陷凉州重镇榆中。
在这种分工之下,赵云可谓是如鱼得水,麾下骑兵如同游鱼一般不断在凉州搞事,其前部甚至到了张掖郡,而经过收编,赵云所部的总兵力更是达到了四千多人,而且几乎还是一人双骑。
如果这些骑兵马匹能够顺利返回的话,对于刘备军而言这毫无疑问是一个质的飞跃,因为到时候只要经过一两年训练刘备军的骑兵大军总人数就能够达到一万人,虽然说比起曹军来还要差了太远,但是足以羡慕死孙权军了。
赵云军一帆风顺,魏延军其实也差不多,因为投奔的叛军步卒大都加入了魏延军,所以魏延军此时的总兵力达到了一万四千多人,而且由于这些叛军是叛乱专业户,所以本身的身体素质是没的说,在蜀军的逼迫下,打起战来那叫一个不要命啊。
说道蜀军的逼迫,这也是魏延很无奈的选择,因为这帮家伙虽然战斗力强,但是叛乱了无数次之后,傻瓜也能够变成老兵油子了,而老兵油子么,通常的表现为有危险兄弟们上,有功劳哥独占,欺负新人,对抗长官,等等等等,反正绝对不是好兵就是了。
得到这些家伙的魏延甚至很确定,他们绝对不是因为刘备或者说是兴汗的大旗才来投奔蜀军的,而是纯粹因为此时蜀军势大,破城之后还能够大抢一番才加入的,要是事情一旦不妙的话,这些人也一定会像反叛曹操一样反叛蜀军。
看透了这一点,魏延那里还会客气,当即把他们编成了敢死队死命攻击榆中城,尤其是在魏延得到刘备撤军命令之后,更是组织这些人进行了一次拼死攻击。
虽然从南安郡开始,魏延的进军就一片顺利,但是到了榆中之后,却受到了阻遏,在不少位于榆中后方的城市都开城投降的情况下,曹操的金城郡太守偏偏带人死守榆中,魏延军几番攻击都没有取得太大的战果。
不过当时的魏延倒也不急,因为除非守将投降或者守城兵力实在太少,否则的话,随便的攻城都很难在几天之内取得胜利,甚至需要围城一年半载也是很正常,所以魏延倒也不急,只是魏延没有想到,这么快就出了事。
魏延很清楚,汉中丢失对于刘备军而言意味着什么,但是就让魏延这么放弃榆中乃至形式一片大好的凉州,魏延自然不会甘心。
在魏延看来,就这么灰溜溜的撤退显然不是什么上策,就算是刘备军主力必须撤退,但是留下一只偏师占据凉州的话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凉州有着雄厚的叛乱基础,不论是羌胡还是汉人百姓,都把造反都成了传统,在这种情况下在凉州留下一支蜀军部队的话,虽然不能够完全控制凉州,但是配合那一系列的叛乱势力,也能够把陇西凉州搅得天翻地覆,别说现在曹军主力不在雍凉,就算是曹军主力回师之后,也不太可能集中大军远征荒凉无比的凉州。而有了凉州的牵制,就算是曹军真的取得了汉中,想要继续主力进攻巴蜀的话也要仔细考虑一下潜在的危机;就算是巴蜀也易手,凉州还可以作为刘备最后的退路与根基。
可以说,魏延的这个计策算得上是一个不错的计策了,至少很符合魏延本人的风格——冒险。虽然不知道刘备会不会同意这个计划,但要是诸葛亮管事儿的话,一定会极力反对这个计划的,不只是因为这个计划看似不错但实际上充满了危险,还因为就算是这个计划真的成功了,但是魏延就此尾大不掉乃至割据一方的话,那么蜀军又该怎么办呢?
魏延并不是一个政治家,甚至可以说丝毫不懂政治,本人也并没有意识到提出这个计划后会给他带来潜在的信任危机,但是就魏延而言,他显然认为比起撤退来,他的计策才是真正的妙计。
只是,要使得刘备同意这个计划,魏延至少要攻陷凉州的门户同时也是凉州最重要的城市之一的榆中,因而,如同法正预料的那样,魏延并没有第一时间撤军,而是集中兵力再次对榆中发动了猛攻!
“三天之内,拿下榆中,破城之后,放假三日!”魏延下达了一个令几乎所有士兵都红了眼的命令,因为士兵们都很清楚,所谓的放假三日指的是什么,那可不是简简单单的放假,而是说破城之后的三天之内,随便士兵们在城内做任何他们想要做的事情,无论是抢劫、强Jian还是杀人,都由着他们的喜好!如此一来士兵尤其是那些兵痞们,怎么能够不兴奋呢!
第五十三章 阳平关之战
最近的情节大家可能感觉比较散,比较混乱,主要是因为小蛇觉得,既然是要写一场大战,即使做不到面面兼顾,但是主要的战场、人物还要写一下的,要是最后只写主角如何如何其他的全都一笔带过,难免太没味道了,当然这只是小蛇的一己之见,还请大家多多提意见啊!也请大家多多包涵!
阳平关主关与沔阳一样,都位于沔水的北岸,南有沔水湍急,北有峻岭崇山,借着这个优势,原来的历史上夏侯渊才能够把刘备的人马死死挡在阳平关下一年的时间,最后万般无奈的刘备军才冒险偷渡沔水,占据定军山,逼迫曹军回防,进而成功击破夏侯渊所部斩杀夏侯渊父子,取得了有利的地位,最终又磨走了曹操,一举占据了几乎成为空壳的汉中。
刘备本人是沙场老手,当时法正也在刘备身边,除此之外刘备身边也有许多宿将,依着这些人的指挥自然不可能受挫一年之后才想到偷渡沔水,越过阳平关,而是因为偷渡沔水有着太大的难度,一不小心就可能被阳平关内的夏侯渊军出击击破,所以刘备军才会在阳平关下顿足那么久,最后实在是没办法了,才用了这条险计,而夏侯渊军也很是配合的没有及时做出反应,这才最终成就了刘备。
不过当年刘备险之又险才能够走过的路对于张苞军而言却未必一定那么危险,因为占据阳平关地利的是刘备军,只要能够在位于沔阳以及阳平关附近曹军反应过来之前偷渡沔水,就可以轻易到达阳平关。
这仍旧是一条险计,因为一旦被曹军发现的半渡而击的话,就算是张苞再牛,在这种黑夜里也无法转败为胜,不过,既然张苞敢这么做,自然也有他的信心。
经过分析,张苞判断曹军的饵应该是山中的部队,而这支部队的数量绝对不会太少;而作为徐晃军仅有的后方也是徐晃军为数不多的物资的囤积之地,知道蜀军有可能去偷袭的徐晃也不会更不敢放松对沔阳的防卫,如此一来的再夜晚的时候,曹军能够摆在阳平关附近的精锐自然不可能很多,更多的恐怕只是徐晃军沿路收拢的降卒新附军而已,战斗力一般。正是基于这种判断,张苞才敢选择连夜渡河。
只是张苞虽然对于曹军的动向判断的比较准确,但是终究还是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错误。哪怕张苞在天色还没有完全黑下来就带领士兵出发了,哪怕是张苞的手下总体素质还算不错行进速度还算可以,但是当张苞所部奔袭到阳平关附近,又扎好木筏之后,天都已经快亮了,当张苞军大半渡过沔水之后,终于还是被曹军给发现了。
这对于张苞军而言无疑是一个极其不利的消息。
虽然白天的时候全军好好休息过,但毕竟刚刚奔袭了一个晚上,体力再好也累得够呛,在这种时候与曹军刚刚休息了一个晚上的士兵发生大战的话,结果不言而喻。
“全军抛弃辎重,迅速结阵!”张苞果断下令道。
就算是奔袭也不可能一点儿辎重都不带的,尤其是粮食,在没有专门的负粮部队的情况下,张苞军的士兵每个人都必须携带一定数量的粮食,否则的话还没有与敌人交战,自己就先饿死了。只是如今情况紧急,而且阳平关储备比较充足,所以张苞也就顾不得粮食等辎重了。
应该说曹军的效率还是蛮高的,虽然一个个都还没有睡醒,便被徐商喊了起来,整顿好铠甲,随着徐商杀了出去,当然,徐商虽然性急,但还不是太笨,知道废物利用的重要性,在曹军精锐之前,那些被曹军裹挟的炮灰首当其冲冲了出去。
“全军边站边向阳平关方向移动。”张苞冷静的下达了命令。
在曹军动员准备的这段时间,张苞军终于全部上了岸,与此同时还在岸上留下了一地的物资,只是很可惜的是,由于张苞军一路匆匆,又没有来得及抢劫,因而物资中几乎没有什么贵重物品,否则的话,单凭地上的物资也能够起到一定的阻敌作用。
战斗不可避免的爆发了,一方疲惫不堪一方却是以刚刚投降不久的炮灰为主力,因而在战斗最开始的阶段,双方倒是打了一个旗鼓相当,不过张苞很清楚,曹军真正的精锐还没有参战,一旦参战的话,张苞对于己方的战斗力可是很不看好的。
“杜涛、朴宏听令,立刻带兵向阳平关冲杀!张昌听令,带领亲卫随我殿后!”判断了一下形势后,张苞果断下达了命令。
己方体力有着很大的问题,持续越久对于己方就越加的不利,因而虽然由于天色的缘故,张苞并不能够判断出曹军真正的精锐潜伏在那里,但是此时的张苞显然已经顾不得这么多了。
“是!”听了张苞的命令,对于张苞的命令只会无脑的选择服从的杜涛、朴宏二人当即领命而去,唯有张昌犹豫了一下,但是最终也只能够点头应命。
杜涛与朴宏都不是历史上的名将,但是这并不代表者两人的战斗力就有多低,事实上就算是马忠单挑的时候也未必是这两个人中任何一个的对手,但要是论起谋略了,就算杜涛与朴宏加起来之后再乘以一百也只有被马忠完虐的份儿。因而如果想要将杜涛与朴宏培养成独当一面的将领完全是不可能的事,但若是当做部将用来冲锋陷阵的话,却是极佳的选择。
得了张苞的命令,身穿精甲的二人如同两头扑入羊群的猛虎,带领着手下不要命的士兵向着阳平关方向发动了猛攻,原本战斗力就渣渣士气又不高的曹军新附军中根本就没有是他们二人的一合之敌,开始的时候还有所抵抗,之后却见了二人之后纷纷退让起来。
在杜涛与朴宏二人的带领下,曹军几乎无人敢当,而在蜀军后方,在张苞精锐中的精锐亲卫营的死力阻击下,曹军取得的效果也是微乎其微,有时候一不小心,反而还会被蜀军反咬一口。
“当杀!”本来带领精锐寻找战机的徐商看到这种情景之后,忍不住怒骂道。
不能怨徐商生气,而是因为这些新附军实在是太不争气,如今的形式明明对于曹军有利,却偏偏被蜀军打得连连后退,徐商怎能不生气。
“传令,随我直插蜀军中军!”知道在这么下去说不定真的会让蜀军冲过去的徐商终于下达了命令,不过作为一员久经战阵的大将,徐商虽然性急,但是却并不傻,并没有选择带人去阻止杜涛与朴宏二人,也没有去包围张苞等人,而是直接攻击此时蜀军最为薄弱的中部,徐商很清楚,只要成功将蜀军切作两段,这场战斗,自己就胜利了。
只是陷入了美好的幻想中徐商似乎忘记了一件事,张苞虽然算不上宿将,但是毕竟从军一年多了,而且因为接连大战,战斗经验颇为丰富,这种时候会犯忽视队伍中部防御这种低级错误吗?
当徐商的精锐就要攻击到张苞军中部的时候,一直隐藏在蜀军中部的弩兵终于露出了自己的毒牙。由于天色的缘故,曹军难以发动大规模的弓、弩攻击,蜀军也难以用弓、弩进行有效的反击,因而打到现在,之前并没有与张苞交战国的徐商显然忘了张苞最喜欢的就是利用弩兵偷袭。
如今张苞的弩兵正在中军,被张苞军其他士兵保护了起来,见到曹军精锐竟然冲了过来,一直不曾参战的弩兵终于发了一次威,射死了百余曹军精锐。
突如其来的打击无疑令曹军的攻势一滞,侥幸躲过一劫的徐商脸上也是布满了冷汗,不过徐商毕竟是百战宿将,第一时间判断出这是大黄弩之类弩箭的攻击,随即意识到弩箭的攻击时间问题,因而立刻大吼一声身先士卒的冲了过去。
徐商一冲,他手下的精锐也反映了过来,随即跟随徐商对蜀军发动了攻击。作为曹军的百战精锐,这些人可不是之前那些乌合之众能够比拟的,哪怕是刚刚受了一定的打击,但是经过徐商的激励气势立马就会升了起来,蜀军中的少数杂牌几乎只能够给他们送菜。
幸好在賨人大部分作为前锋、亲卫营作为后卫的情况下,张苞军的中军中还是有少量精锐的,而这一部分精锐正是收编自张鲁的死士,这些死士先前作为陷阵营存在,之后死伤过大陷阵营被除名后这些人就被编入了摧峰军中,此时正好发挥了作用。
正是有了这些人的存在,才使得以弩兵以及褒中士兵为主的蜀军中军没有崩溃,坚持到了张苞的支援,但是就算是张苞与之合流,由于体力等缘故,比起曹军来张苞军终归还是落入了下风,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变得对张苞军不利起来。
仗打到这种地步,已经不是张苞的指挥能力的问题了,而是张苞军整体体力的问题了,要是张苞军体力充沛的话,这种时候当然不可能落入下风,但是如今都疲惫不堪,想要取胜却难上加难了。
此时的张苞也有些后悔自己托大了,因为自从出道以来一直用奇计,且每战必胜,张苞难免有些飘飘然了,所以在今晚用这条计策的时候也过于理想的认为曹军一定不会发现,却疏忽了哪怕是曹军精锐主力大部分都不在这里,但是再怎么说曹军也是以逸待劳,一旦被发现,蜀军自然会陷入苦战。张苞现在应该庆幸的是,幸好曹军不是半渡而击,否则的话,自己必然大败。
“幸好,幸好!”张苞长舒了一口气。不仅仅是因为己方是全员渡过河之后才与曹军交战的,更因为张苞一直在苦等的援军终于到了——一直龟缩在阳平关的句扶看到发生在自己家门口的这场战斗后终于忍不住出兵了!
本着小心驶得万年船的原则,为了避免中了曹军的诡计,句扶是不会轻易出兵的,但是当他看到杜涛等人的奋勇冲杀,闻到空气中浓浓的血腥味的时候,他终于确信,这不是曹军的计谋,而是确确实实有蜀军杀到了。而借着渐渐变明的天色看到被包围的蜀军并不是陷入绝对劣势而是与曹军形成僵持后,意识到有机可乘的句扶终于下达了出击的命令。
有了句扶生力军的加入,徐商军的优势自然不能够维持,甚至由于新附军的不给力,而落入了下风,到了这种时候,徐商也明白,今天是休想全歼蜀军了甚至搞不好的话还有可能会溃败,因而只能够选择带领士兵徐徐向军营方向撤退。
而蜀军虽然占据了优势,但是担心沔阳等地的曹军援军可能赶到,而且张苞的手下已经到了极限,因而蜀军也只能够退回阳平关,于是乎这场发生在拂晓的战斗就这么虎头蛇尾的结束了。
第五十四章 句扶
事情比想象中的要烦要多,累死了,最近状态太差,实在抱歉……
————————
阳平关之前的这场突然爆发的小规模战事以双方的退却而告终。一场战斗下来,曹军阵亡千余人,蜀军好一些只阵亡五六百人,从数量上看的话还是蜀军占了优势,不过考虑到如今双方的兵力对比,这样的损失对于蜀军而言显然更加难以承受。
一场大战下来,张苞军所部还能够战斗的士兵只剩了两千余人,而且还都已经疲惫不堪,不休整一番的话,恐怕难以进行高强度的战斗,这对于张苞而言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只是事已至此,张苞也没有别的办法。
还好,虽然蚀了一把米,但是张苞总算是成功的完成了“偷鸡”大业,成功的越过了徐晃军的陷阱,来到了阳平关,而有了张苞军人马的加入,阳平关的防御自然更加强大,曹军再想要攻陷阳平关无疑变得难上加难。
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徐晃自然是恨的牙痒痒,没有想到张苞不去吃山里的饵就罢了,还毫不客气的调戏了自己一下,这令徐晃多少感到有些没面子,而比起面子问题来,徐晃更加担心的则是自己不能够及时攻陷阳平关。
就算是被张苞在局部占了点儿便宜,对于徐晃而言这也不是不能够接受的事儿,只要能够在大战略上取得胜利,那么在小的战役层面上失败倒也无所谓,只是对于曹军而言,要在大战略上占据优势,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攻破阳平关,而张苞进入阳平关之后,无疑会极大的增加攻破阳平关的难度。
虽然阳平关并不是剑阁那样的险关,虽然徐晃军攻击的是防御设施并不算完善的阳平关背后,但是就算是强攻一座普通的城市也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更何况是强攻一座有重兵防御的险关呢?
六七千人,比起徐晃所部来说并不算多,如果打野战的话,只有被徐晃完虐的份儿,但是如今人家据险而守,想要攻下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考虑到时间的紧迫性,在留下三千人守卫沔阳之后,徐晃不得不亲率原本准备坑张苞一把的主力亲临阳平关前线,同时也派使者进山去通知负责在山里等待张苞的军队放弃埋伏,立刻投入到对于阳平关的攻击。
看到徐晃亲自带人来到自己的大营,徐商也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不小的错误,不过令徐商惊讶的徐晃并没有责骂他,而只是勉励他奋勇杀敌而已。
徐晃并不是刚愎自用蛮不讲理的武将,徐晃很清楚,这样的事情自己和张既都没有料到,出了问题自然也不能够责怪道徐商身上,如今能够做的就只能是亡羊补牢而已,毕竟事已至此,什么手段也不用耍了,全力攻下阳平关才是硬道理。
就在徐晃军终于下定决心全力进攻阳平关的同时,阳平关内的蜀军却爆发了一场争论,争论的双方是阳平关的守将句扶以及在官职上胜过句扶一筹的张苞,而二人争论的焦点则是要不要出兵攻击曹军身上。
提出主动出击的自然是张苞,在阳平关外曹军明显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张苞想要攻击的当然不是徐晃、徐商所部,因为这无异于以卵击石,自寻死路。张苞想要攻击的是山里的曹军。
听起来有些异想天开,因为之前张苞正是因为对于这些人束手无策,这才冒险偷渡沔水来到阳平关的,现在再去攻击那些曹军不是白痴行为吗?
其实不然,张苞之前不敢入山是因为曹军一定已经为蜀军准备好了圈套,而且考虑到方向问题,这个套一定是面向东方的,也就是说,曹军当时的主要的监视地点是张苞军可能出现的东方。但问题是,张苞这次出兵并不是从东方出兵,而是打算穿过阳平关的西门,从西侧进山,直接爆了已经入山的曹军的菊花。
考虑到交通等因素,虽然此时张苞军已经成功渡过沔水来到阳平关,但是山里的曹军却根本不可能地道消息,只要蜀军动作足够迅速的话,一定可以赶在入山的曹军反应过来之前对曹军发动突然袭击,甚至可以一战而解决掉曹军对于阳平关守军的侧翼威胁。
本来的话,张苞的打算是偷渡沔水之后,在阳平关休息半日就直接出兵的,只是由于被徐商军发现,双方还进行了一场混战,这就使得张苞手下本来已经疲惫不堪的士兵身心俱疲几乎是走不动路了,在这种状态之下,休息半日,勉强用来守城还行,但是要想翻山越岭奔袭入山然后突袭曹操军就力有未逮了。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实现这一计划,张苞只能够向句扶借兵了。
论起士兵的精锐程度,句扶的属下自然不能跟张苞本部的老兵相比,但是句扶的士兵这两天虽然也算得上是连番战斗,但是战斗强度并不高的他们,比起奔袭了一夜又进行了一番恶战体力已经到了极限的张苞军本部要好很多,用他们来发动攻击的话成功的几率肯定要比身心俱疲的张苞军所部要高得多。
只是张苞虽然在官职比句扶高一些,但是句扶并不是张苞的属下,而且张苞也没有假节钺之类的权力,根本就无法命令作为阳平关守将的句扶,所以只能够寄希望于自己能够把句扶说服,但是句扶又岂是那么容易被说服的人?
对于张苞,年近三旬的句扶的感官还是很不错的,不仅仅是因为张苞是以一首提拔了他的张飞儿子,还因为张苞谦逊的表现以及一系列实打实的战功,就算是偷渡沔水这一战,虽然出了一些意外,但是句扶自认自己可是连这样的策略都想不到的。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所以句扶对于张苞的评价还是相当高的,如果说张苞是提出其他的要求的话,句扶未必会拒绝,但是这个建议对于句扶来说却太难以接受了。
首先,作为阳平关的守将,句扶的首要任务是守住阳平关,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在以守住阳平关为目标的前提下,句扶可以如同今天拂晓时那样有选择的出兵,但是显然不好让主力走太远,更不用说是进山打一场并不确定的战争了。
句扶的手下虽说应该是五千人,但是除去分散在其他富庶险隘的兵力后,也就是四千二三而已,之前有除去与曹军一战,如今还能够出战的兵力也就只剩了四千人而已。而要是入山攻击曹军的话,张苞所部也得派出两千精锐才比较保险,如此一来的话,句扶至少要派出三千人。这样一来的话,留在阳平关的句扶所部就只剩下一千人了,就算是加上张苞那疲惫不堪的两千余人,想要抵挡住曹军的进攻无疑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
“张将军,我军兵力不足啊,而且如今是白天,我军的动作必然逃不过曹军的眼睛,要是趁着我军主力离开的机会曹军发动猛攻的话,情势必然十分不利啊!”句扶有理有据的拒绝道。
“句将军,曹军虽然人多势众,但是很大一部分只是新编军而已,士气低落战斗力一般,不足为惧,而且我军毕竟是据关而守,曹军想要攻下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的手下此时虽然已经疲惫不堪,但是休整一个上午的话,用来守城还是足够!”张苞解释道。
对于自己的属下,张苞还是很有信心,虽然之前收编了部分褒中城的军队,但是经过几次大浪淘沙的战斗,如今能够剩下的人,都可以算得上是精锐中的精锐,而且其中的大部分还是不怕死的精锐,这些人的可怕程度可想而知,虽然如今都已经筋疲力尽,但若是只用来防守城池话,一般情况的话,问题倒还真的不大。
不过张苞显然知道,只凭着这样的说法是不可能说服句扶这样的大将的,因而他从侧面补充道:“曹军势大,南郑虽然无虞但是想要派遣援军过来却并不容易,如今武都军迟迟未至,显然也是被曹军给纠缠住,在这种情况下,我军短时间内恐怕不可能获得支援,因而若是不尽可能的给予曹军打击的话,形势可就危险了。”
张苞所谓的南郑无虞纯粹是安定句扶之心的话而已,真正重要的还是后面的话。在很可能孤军奋战的情况下,一旦被这大山中的曹军越过山脉,来到阳平关的后方与其他曹军对阳平关夹击的话,对于阳平关而言可不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儿。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也是为了极可能的削弱曹军的力量,还不如趁着山中曹军消息不够灵通的机会狠狠打他们一顿呢!
只是很可惜,张苞虽然尽力说服了,但是句扶却极其认死理,始终以一旦主力撤退之后,阳平关兵力将会不足为借口拒绝开口,甚至还极力强调只有张苞军与守关部队合作,才能够坚持下去。
对于这么一个油盐不进的家伙,张苞知道自己想要说服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因为只要句扶紧咬住兵力问题不放,并没有节制句扶权力的张苞根本就无法说服句扶出兵,而且张苞本人也十分清楚,句扶这么选择并没有错。因为对于句扶来说固守阳平关支持到援军到来才是他的职责所在,虽然保守,但是却是最为稳妥的办法。
“罢了,既然将军执意如此,在下手下的弩兵以及伤员就留在阳平关协助将军守城,至于在下则带领其他人前去击败入山蜀军!”张苞叹了一口后说道。
第五十五章 司马懿之策
最近各种坑爹,比想象中的还要忙,完全没有时间,更悲剧的是仅有的一张还有余额的银行卡也丢了,差点回不了家
今天只能够有这些了,如果明天有更新的话,会在晚上十二点左右,各位就不用等了,后天一起看吧,实在抱歉!
——————
曹操的心情越来越烦躁了,虽然他尽量在手下面前表现出一副镇定的样子,但是有点儿眼色的人都看出了曹操的烦躁。
应该说曹军争夺汉中的策略还是极为成功的,轻而易举的就占据了汉中的大部分地区,还差一步就能够完成预想的设定,然后一举击溃刘备军主力。然而在这种整体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最应该被曹军占据的南郑与阳平关此时却仍旧未曾攻下。
阳平关那里的情况如今曹操是鞭长莫及,但是有曹操本人亲自负责的南郑不但没有望风而降,反而在守将黄权的带领下据城死守,这不仅令曹操感到失了面子,更令曹操感到了一种“此战可能失败”的紧迫感。
汉中最为重要也是唯一一个可以称得上是大城市的地方只有南郑一城而已,虽然汉中城并不位于险关要隘,但是城池本身位于汉中盆地偏中部的位置,临近沔水,东可支援阳平关,西可支援城固、黄金,北可夺取褒中,南方则临近米仓道既可入巴蜀又能够比较快捷的从巴西等郡获得援兵,抛开其地利位置不谈,南郑本身还拥有大量的人口,更拥有战汉中郡大半的物资储备。
这么一座城池攻不下来的话,曹操军主力是不可能去支援徐晃所部打下阳平关的,更不可能完成彻底切断刘备军后路,反倒还会担心一旦放弃围城之后,会被的得到支援的南郑军趁机阻断曹军的后方,如此一来的话,等到刘备军到来就成了曹军主力被围困到阳平关之下了。
虽然说如今的曹操根本就不存在粮道的问题,但是由于曹军为了袭击的突然性,这次行动完全是轻装而来,本身所带的粮食根本不多,就算是沿路不断抢掠,粮草也不过能够支撑两三个月而已,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主力被刘备军包围在阳平关下,后果可想而知。
基于这些情况,除非能够攻下南郑城,否则曹操绝对不敢前往阳平关,只是在黄权的守卫下,南郑城偏偏却如同一个巨大的刺猬,以至于曹操不禁想起了攻打邺城时的噩梦。
论其规模来,南郑比起当年袁尚盘踞的邺城要差了一些,但是也相差不大。当年的曹军攻打人心慌慌的邺城还用了大半年的时间,短时间内想要攻下有良将防守的的南郑谈何容易。
“黄公衡!”如果说之前念起黄权的名字,还有一些赞赏的意味的话,此时的曹操在念到黄权的名字时就只剩下了痛恨,任凭谁在关键时刻遇到一个捣乱的人,都会无比的痛恨,更何况要是让黄权继续捣乱下去,曹操还有可能在汉中丢掉性命呢!
“南郑城高池深,黄公衡又非庸才,如今据城而守,诸位可有什么破敌之策?”有些上火的曹操随口问了一句。
这些天来,曹军可以说是用出了浑身解数来攻城,只是南郑城本来就坚固,从沔水引流而成的护城河水深量足,曹军单是填平一段护城河就用了三天的时间,损失了两三千精兵以及大量的新附军和沿途抓来的壮丁,更不用说是攻城了。
因为曹军的填河运动给蜀军制造了众多( 三国之龙套 http://www.xlawen.org/kan/3906/ )
“传令,全军原地休整一个时辰!”看着自己的儿子,夏侯渊的眼中出现了常人难以察觉的慈爱,但是语气却仍旧平淡与其他上下级军官之间的军令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
夏侯称跟了夏侯渊这么多年,对于夏侯渊的表现早已是见过不怪,在听了夏侯渊的命令后,他只下马坐在了地上,享受难得的休息时间。
夏侯渊用兵的秘诀在一个“快”字,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就像是这次攻击中陶的叛军。中陶的叛军加上刘备军士兵一共有两三千人,但是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更没有料到夏侯渊的军队竟然会突然出现。
面对夏侯渊的部队,蜀军的表现还好一些,但是那些杂七杂八的叛军却都吓破了胆。在这些叛军的眼中,夏侯渊可是不逊于马超的恐怖存在,而且就在不到一年之前,夏侯渊才刚刚横扫雍凉,如今夏侯渊突制这算得上是蜀军后方的地方,对于刘备军战败的怀疑以及对于夏侯渊的恐惧两方结果加成之下,使得这些人不是投降就是逃跑,鲜有敢于抵抗的,如此一来原来还多少有些抵抗意志的蜀军也被他们带动的出现了溃败的迹象,在这种时候被夏侯称带兵一冲击,自然是一场大败。
面对溃兵,夏侯称也毫不手软,能追上的都杀戮一空,之所以如此到不是因为夏侯称多么嗜杀,而是因为站在曹军的角度这些叛贼本来就死有余辜,更何况夏侯渊的下一个目标是豲道,自然不可能六这么一些不安定因素在后方,如果不是因为时间紧迫的话,夏侯渊甚至都要屠城了。
豲道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最早是远古蛮夷“戎”的聚落,直到被秦国灭掉后才算是归于“中国”统治,等到了汉代,豲道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时至今日已经是陇西南安郡治所所在,也是从中陶往北南安郡唯一一个像样的城市。
说了这么多,夏侯渊的目的已经很明确了,夏侯渊想要对付的正是攻入凉州的蜀军。
夏侯渊所部只有三千人,而且还是骑兵,让这些人绕到蜀军主力的后方攻击拦截刘备军显然并不现实,至于陇西郡虽然也有蜀军,但更多的是叛军,夏侯渊自然可以轻易平定,但是考虑到陇西的位置之类以及蜀军的精锐人数,显然平定陇西的功勋与对战局的作用并不如击败凉州的蜀军来的大。
进入凉州的蜀军大概有一万五千人左右,其中还有三四千骑兵,这是夏侯渊对于那股蜀军的最大的认识。夏侯渊并不知道这两支蜀军的具体人数与将领,但是夏侯渊并不在乎,因为在夏侯渊看来,蜀军中不可能有什么将领比他夏侯渊还要强大,蜀军的士兵更不可能比得上他亲自训练出的、跟随他南征北战屡立战功的精骑。所以夏侯渊有着足够的信心。
更何况,除了将领、兵力上的信心之外,夏侯渊选择的路线也足以令这些蜀军惊惧,夏侯渊的路线是扫平南安郡直接出现在这股蜀军的面前,在这种情况下,蜀军必然会惊惧于曹军怎么可能大摇大摆的出现,以至于会怀疑到是不是主力已经被击败,心绪不定之下面对蜀军的攻击必然只有惨败一途。
而一旦击败了这股蜀军,就算是最后让蜀军主力全身而退,夏侯渊与于禁也算是赚到了,至于剩下的事情,就不是二人操的了心的了,那些就要看曹军主力在汉中、武都的表现了。
不得不承认,夏侯渊的打算是挺不错的,至少此时的魏延、赵云二人显然并没有意识到危险已经降临,此时的他们也只是刚刚收到刘备的通知,如今刚刚准备撤离而已。
对于赵云而言,最近的战斗应该是他这前半生中最为顺利的一系列军事行动了,作为一个保镖头子,刘备对于赵云虽然颇为信任,但是却很少给他独立带兵的机会,虽然似乎不能够用郁郁不得志来形容赵云,但是要说赵云得志那显然也是不可能的。
但是这次的情况却不同,由于手下缺少骑兵将领,而刘备本人以及刘备手下大部分将领对于天才骑将马超又极为不信任,于是乎赵云终于被刘备重用起来,成为了刘备麾下唯一一支大规模骑兵部队的最高指挥官,这次北伐更是得到了独领一军的机会。
赵云这次是真正意义上的独领一军,因为赵云与同样在凉州的魏延并没有统属关系,而且在任务上也没有多少重叠的部分。
赵云的主要任务是利用骑兵的优势进行一系列的奇袭,并对羌胡以及怀有二心的人进行策反,目标就是彻底把凉州的水给搅浑。而魏延的主要任务则是攻城略地,首要目的就是攻陷凉州重镇榆中。
在这种分工之下,赵云可谓是如鱼得水,麾下骑兵如同游鱼一般不断在凉州搞事,其前部甚至到了张掖郡,而经过收编,赵云所部的总兵力更是达到了四千多人,而且几乎还是一人双骑。
如果这些骑兵马匹能够顺利返回的话,对于刘备军而言这毫无疑问是一个质的飞跃,因为到时候只要经过一两年训练刘备军的骑兵大军总人数就能够达到一万人,虽然说比起曹军来还要差了太远,但是足以羡慕死孙权军了。
赵云军一帆风顺,魏延军其实也差不多,因为投奔的叛军步卒大都加入了魏延军,所以魏延军此时的总兵力达到了一万四千多人,而且由于这些叛军是叛乱专业户,所以本身的身体素质是没的说,在蜀军的逼迫下,打起战来那叫一个不要命啊。
说道蜀军的逼迫,这也是魏延很无奈的选择,因为这帮家伙虽然战斗力强,但是叛乱了无数次之后,傻瓜也能够变成老兵油子了,而老兵油子么,通常的表现为有危险兄弟们上,有功劳哥独占,欺负新人,对抗长官,等等等等,反正绝对不是好兵就是了。
得到这些家伙的魏延甚至很确定,他们绝对不是因为刘备或者说是兴汗的大旗才来投奔蜀军的,而是纯粹因为此时蜀军势大,破城之后还能够大抢一番才加入的,要是事情一旦不妙的话,这些人也一定会像反叛曹操一样反叛蜀军。
看透了这一点,魏延那里还会客气,当即把他们编成了敢死队死命攻击榆中城,尤其是在魏延得到刘备撤军命令之后,更是组织这些人进行了一次拼死攻击。
虽然从南安郡开始,魏延的进军就一片顺利,但是到了榆中之后,却受到了阻遏,在不少位于榆中后方的城市都开城投降的情况下,曹操的金城郡太守偏偏带人死守榆中,魏延军几番攻击都没有取得太大的战果。
不过当时的魏延倒也不急,因为除非守将投降或者守城兵力实在太少,否则的话,随便的攻城都很难在几天之内取得胜利,甚至需要围城一年半载也是很正常,所以魏延倒也不急,只是魏延没有想到,这么快就出了事。
魏延很清楚,汉中丢失对于刘备军而言意味着什么,但是就让魏延这么放弃榆中乃至形式一片大好的凉州,魏延自然不会甘心。
在魏延看来,就这么灰溜溜的撤退显然不是什么上策,就算是刘备军主力必须撤退,但是留下一只偏师占据凉州的话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凉州有着雄厚的叛乱基础,不论是羌胡还是汉人百姓,都把造反都成了传统,在这种情况下在凉州留下一支蜀军部队的话,虽然不能够完全控制凉州,但是配合那一系列的叛乱势力,也能够把陇西凉州搅得天翻地覆,别说现在曹军主力不在雍凉,就算是曹军主力回师之后,也不太可能集中大军远征荒凉无比的凉州。而有了凉州的牵制,就算是曹军真的取得了汉中,想要继续主力进攻巴蜀的话也要仔细考虑一下潜在的危机;就算是巴蜀也易手,凉州还可以作为刘备最后的退路与根基。
可以说,魏延的这个计策算得上是一个不错的计策了,至少很符合魏延本人的风格——冒险。虽然不知道刘备会不会同意这个计划,但要是诸葛亮管事儿的话,一定会极力反对这个计划的,不只是因为这个计划看似不错但实际上充满了危险,还因为就算是这个计划真的成功了,但是魏延就此尾大不掉乃至割据一方的话,那么蜀军又该怎么办呢?
魏延并不是一个政治家,甚至可以说丝毫不懂政治,本人也并没有意识到提出这个计划后会给他带来潜在的信任危机,但是就魏延而言,他显然认为比起撤退来,他的计策才是真正的妙计。
只是,要使得刘备同意这个计划,魏延至少要攻陷凉州的门户同时也是凉州最重要的城市之一的榆中,因而,如同法正预料的那样,魏延并没有第一时间撤军,而是集中兵力再次对榆中发动了猛攻!
“三天之内,拿下榆中,破城之后,放假三日!”魏延下达了一个令几乎所有士兵都红了眼的命令,因为士兵们都很清楚,所谓的放假三日指的是什么,那可不是简简单单的放假,而是说破城之后的三天之内,随便士兵们在城内做任何他们想要做的事情,无论是抢劫、强Jian还是杀人,都由着他们的喜好!如此一来士兵尤其是那些兵痞们,怎么能够不兴奋呢!
第五十三章 阳平关之战
最近的情节大家可能感觉比较散,比较混乱,主要是因为小蛇觉得,既然是要写一场大战,即使做不到面面兼顾,但是主要的战场、人物还要写一下的,要是最后只写主角如何如何其他的全都一笔带过,难免太没味道了,当然这只是小蛇的一己之见,还请大家多多提意见啊!也请大家多多包涵!
阳平关主关与沔阳一样,都位于沔水的北岸,南有沔水湍急,北有峻岭崇山,借着这个优势,原来的历史上夏侯渊才能够把刘备的人马死死挡在阳平关下一年的时间,最后万般无奈的刘备军才冒险偷渡沔水,占据定军山,逼迫曹军回防,进而成功击破夏侯渊所部斩杀夏侯渊父子,取得了有利的地位,最终又磨走了曹操,一举占据了几乎成为空壳的汉中。
刘备本人是沙场老手,当时法正也在刘备身边,除此之外刘备身边也有许多宿将,依着这些人的指挥自然不可能受挫一年之后才想到偷渡沔水,越过阳平关,而是因为偷渡沔水有着太大的难度,一不小心就可能被阳平关内的夏侯渊军出击击破,所以刘备军才会在阳平关下顿足那么久,最后实在是没办法了,才用了这条险计,而夏侯渊军也很是配合的没有及时做出反应,这才最终成就了刘备。
不过当年刘备险之又险才能够走过的路对于张苞军而言却未必一定那么危险,因为占据阳平关地利的是刘备军,只要能够在位于沔阳以及阳平关附近曹军反应过来之前偷渡沔水,就可以轻易到达阳平关。
这仍旧是一条险计,因为一旦被曹军发现的半渡而击的话,就算是张苞再牛,在这种黑夜里也无法转败为胜,不过,既然张苞敢这么做,自然也有他的信心。
经过分析,张苞判断曹军的饵应该是山中的部队,而这支部队的数量绝对不会太少;而作为徐晃军仅有的后方也是徐晃军为数不多的物资的囤积之地,知道蜀军有可能去偷袭的徐晃也不会更不敢放松对沔阳的防卫,如此一来的再夜晚的时候,曹军能够摆在阳平关附近的精锐自然不可能很多,更多的恐怕只是徐晃军沿路收拢的降卒新附军而已,战斗力一般。正是基于这种判断,张苞才敢选择连夜渡河。
只是张苞虽然对于曹军的动向判断的比较准确,但是终究还是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错误。哪怕张苞在天色还没有完全黑下来就带领士兵出发了,哪怕是张苞的手下总体素质还算不错行进速度还算可以,但是当张苞所部奔袭到阳平关附近,又扎好木筏之后,天都已经快亮了,当张苞军大半渡过沔水之后,终于还是被曹军给发现了。
这对于张苞军而言无疑是一个极其不利的消息。
虽然白天的时候全军好好休息过,但毕竟刚刚奔袭了一个晚上,体力再好也累得够呛,在这种时候与曹军刚刚休息了一个晚上的士兵发生大战的话,结果不言而喻。
“全军抛弃辎重,迅速结阵!”张苞果断下令道。
就算是奔袭也不可能一点儿辎重都不带的,尤其是粮食,在没有专门的负粮部队的情况下,张苞军的士兵每个人都必须携带一定数量的粮食,否则的话还没有与敌人交战,自己就先饿死了。只是如今情况紧急,而且阳平关储备比较充足,所以张苞也就顾不得粮食等辎重了。
应该说曹军的效率还是蛮高的,虽然一个个都还没有睡醒,便被徐商喊了起来,整顿好铠甲,随着徐商杀了出去,当然,徐商虽然性急,但还不是太笨,知道废物利用的重要性,在曹军精锐之前,那些被曹军裹挟的炮灰首当其冲冲了出去。
“全军边站边向阳平关方向移动。”张苞冷静的下达了命令。
在曹军动员准备的这段时间,张苞军终于全部上了岸,与此同时还在岸上留下了一地的物资,只是很可惜的是,由于张苞军一路匆匆,又没有来得及抢劫,因而物资中几乎没有什么贵重物品,否则的话,单凭地上的物资也能够起到一定的阻敌作用。
战斗不可避免的爆发了,一方疲惫不堪一方却是以刚刚投降不久的炮灰为主力,因而在战斗最开始的阶段,双方倒是打了一个旗鼓相当,不过张苞很清楚,曹军真正的精锐还没有参战,一旦参战的话,张苞对于己方的战斗力可是很不看好的。
“杜涛、朴宏听令,立刻带兵向阳平关冲杀!张昌听令,带领亲卫随我殿后!”判断了一下形势后,张苞果断下达了命令。
己方体力有着很大的问题,持续越久对于己方就越加的不利,因而虽然由于天色的缘故,张苞并不能够判断出曹军真正的精锐潜伏在那里,但是此时的张苞显然已经顾不得这么多了。
“是!”听了张苞的命令,对于张苞的命令只会无脑的选择服从的杜涛、朴宏二人当即领命而去,唯有张昌犹豫了一下,但是最终也只能够点头应命。
杜涛与朴宏都不是历史上的名将,但是这并不代表者两人的战斗力就有多低,事实上就算是马忠单挑的时候也未必是这两个人中任何一个的对手,但要是论起谋略了,就算杜涛与朴宏加起来之后再乘以一百也只有被马忠完虐的份儿。因而如果想要将杜涛与朴宏培养成独当一面的将领完全是不可能的事,但若是当做部将用来冲锋陷阵的话,却是极佳的选择。
得了张苞的命令,身穿精甲的二人如同两头扑入羊群的猛虎,带领着手下不要命的士兵向着阳平关方向发动了猛攻,原本战斗力就渣渣士气又不高的曹军新附军中根本就没有是他们二人的一合之敌,开始的时候还有所抵抗,之后却见了二人之后纷纷退让起来。
在杜涛与朴宏二人的带领下,曹军几乎无人敢当,而在蜀军后方,在张苞精锐中的精锐亲卫营的死力阻击下,曹军取得的效果也是微乎其微,有时候一不小心,反而还会被蜀军反咬一口。
“当杀!”本来带领精锐寻找战机的徐商看到这种情景之后,忍不住怒骂道。
不能怨徐商生气,而是因为这些新附军实在是太不争气,如今的形式明明对于曹军有利,却偏偏被蜀军打得连连后退,徐商怎能不生气。
“传令,随我直插蜀军中军!”知道在这么下去说不定真的会让蜀军冲过去的徐商终于下达了命令,不过作为一员久经战阵的大将,徐商虽然性急,但是却并不傻,并没有选择带人去阻止杜涛与朴宏二人,也没有去包围张苞等人,而是直接攻击此时蜀军最为薄弱的中部,徐商很清楚,只要成功将蜀军切作两段,这场战斗,自己就胜利了。
只是陷入了美好的幻想中徐商似乎忘记了一件事,张苞虽然算不上宿将,但是毕竟从军一年多了,而且因为接连大战,战斗经验颇为丰富,这种时候会犯忽视队伍中部防御这种低级错误吗?
当徐商的精锐就要攻击到张苞军中部的时候,一直隐藏在蜀军中部的弩兵终于露出了自己的毒牙。由于天色的缘故,曹军难以发动大规模的弓、弩攻击,蜀军也难以用弓、弩进行有效的反击,因而打到现在,之前并没有与张苞交战国的徐商显然忘了张苞最喜欢的就是利用弩兵偷袭。
如今张苞的弩兵正在中军,被张苞军其他士兵保护了起来,见到曹军精锐竟然冲了过来,一直不曾参战的弩兵终于发了一次威,射死了百余曹军精锐。
突如其来的打击无疑令曹军的攻势一滞,侥幸躲过一劫的徐商脸上也是布满了冷汗,不过徐商毕竟是百战宿将,第一时间判断出这是大黄弩之类弩箭的攻击,随即意识到弩箭的攻击时间问题,因而立刻大吼一声身先士卒的冲了过去。
徐商一冲,他手下的精锐也反映了过来,随即跟随徐商对蜀军发动了攻击。作为曹军的百战精锐,这些人可不是之前那些乌合之众能够比拟的,哪怕是刚刚受了一定的打击,但是经过徐商的激励气势立马就会升了起来,蜀军中的少数杂牌几乎只能够给他们送菜。
幸好在賨人大部分作为前锋、亲卫营作为后卫的情况下,张苞军的中军中还是有少量精锐的,而这一部分精锐正是收编自张鲁的死士,这些死士先前作为陷阵营存在,之后死伤过大陷阵营被除名后这些人就被编入了摧峰军中,此时正好发挥了作用。
正是有了这些人的存在,才使得以弩兵以及褒中士兵为主的蜀军中军没有崩溃,坚持到了张苞的支援,但是就算是张苞与之合流,由于体力等缘故,比起曹军来张苞军终归还是落入了下风,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变得对张苞军不利起来。
仗打到这种地步,已经不是张苞的指挥能力的问题了,而是张苞军整体体力的问题了,要是张苞军体力充沛的话,这种时候当然不可能落入下风,但是如今都疲惫不堪,想要取胜却难上加难了。
此时的张苞也有些后悔自己托大了,因为自从出道以来一直用奇计,且每战必胜,张苞难免有些飘飘然了,所以在今晚用这条计策的时候也过于理想的认为曹军一定不会发现,却疏忽了哪怕是曹军精锐主力大部分都不在这里,但是再怎么说曹军也是以逸待劳,一旦被发现,蜀军自然会陷入苦战。张苞现在应该庆幸的是,幸好曹军不是半渡而击,否则的话,自己必然大败。
“幸好,幸好!”张苞长舒了一口气。不仅仅是因为己方是全员渡过河之后才与曹军交战的,更因为张苞一直在苦等的援军终于到了——一直龟缩在阳平关的句扶看到发生在自己家门口的这场战斗后终于忍不住出兵了!
本着小心驶得万年船的原则,为了避免中了曹军的诡计,句扶是不会轻易出兵的,但是当他看到杜涛等人的奋勇冲杀,闻到空气中浓浓的血腥味的时候,他终于确信,这不是曹军的计谋,而是确确实实有蜀军杀到了。而借着渐渐变明的天色看到被包围的蜀军并不是陷入绝对劣势而是与曹军形成僵持后,意识到有机可乘的句扶终于下达了出击的命令。
有了句扶生力军的加入,徐商军的优势自然不能够维持,甚至由于新附军的不给力,而落入了下风,到了这种时候,徐商也明白,今天是休想全歼蜀军了甚至搞不好的话还有可能会溃败,因而只能够选择带领士兵徐徐向军营方向撤退。
而蜀军虽然占据了优势,但是担心沔阳等地的曹军援军可能赶到,而且张苞的手下已经到了极限,因而蜀军也只能够退回阳平关,于是乎这场发生在拂晓的战斗就这么虎头蛇尾的结束了。
第五十四章 句扶
事情比想象中的要烦要多,累死了,最近状态太差,实在抱歉……
————————
阳平关之前的这场突然爆发的小规模战事以双方的退却而告终。一场战斗下来,曹军阵亡千余人,蜀军好一些只阵亡五六百人,从数量上看的话还是蜀军占了优势,不过考虑到如今双方的兵力对比,这样的损失对于蜀军而言显然更加难以承受。
一场大战下来,张苞军所部还能够战斗的士兵只剩了两千余人,而且还都已经疲惫不堪,不休整一番的话,恐怕难以进行高强度的战斗,这对于张苞而言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只是事已至此,张苞也没有别的办法。
还好,虽然蚀了一把米,但是张苞总算是成功的完成了“偷鸡”大业,成功的越过了徐晃军的陷阱,来到了阳平关,而有了张苞军人马的加入,阳平关的防御自然更加强大,曹军再想要攻陷阳平关无疑变得难上加难。
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徐晃自然是恨的牙痒痒,没有想到张苞不去吃山里的饵就罢了,还毫不客气的调戏了自己一下,这令徐晃多少感到有些没面子,而比起面子问题来,徐晃更加担心的则是自己不能够及时攻陷阳平关。
就算是被张苞在局部占了点儿便宜,对于徐晃而言这也不是不能够接受的事儿,只要能够在大战略上取得胜利,那么在小的战役层面上失败倒也无所谓,只是对于曹军而言,要在大战略上占据优势,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攻破阳平关,而张苞进入阳平关之后,无疑会极大的增加攻破阳平关的难度。
虽然阳平关并不是剑阁那样的险关,虽然徐晃军攻击的是防御设施并不算完善的阳平关背后,但是就算是强攻一座普通的城市也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更何况是强攻一座有重兵防御的险关呢?
六七千人,比起徐晃所部来说并不算多,如果打野战的话,只有被徐晃完虐的份儿,但是如今人家据险而守,想要攻下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考虑到时间的紧迫性,在留下三千人守卫沔阳之后,徐晃不得不亲率原本准备坑张苞一把的主力亲临阳平关前线,同时也派使者进山去通知负责在山里等待张苞的军队放弃埋伏,立刻投入到对于阳平关的攻击。
看到徐晃亲自带人来到自己的大营,徐商也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不小的错误,不过令徐商惊讶的徐晃并没有责骂他,而只是勉励他奋勇杀敌而已。
徐晃并不是刚愎自用蛮不讲理的武将,徐晃很清楚,这样的事情自己和张既都没有料到,出了问题自然也不能够责怪道徐商身上,如今能够做的就只能是亡羊补牢而已,毕竟事已至此,什么手段也不用耍了,全力攻下阳平关才是硬道理。
就在徐晃军终于下定决心全力进攻阳平关的同时,阳平关内的蜀军却爆发了一场争论,争论的双方是阳平关的守将句扶以及在官职上胜过句扶一筹的张苞,而二人争论的焦点则是要不要出兵攻击曹军身上。
提出主动出击的自然是张苞,在阳平关外曹军明显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张苞想要攻击的当然不是徐晃、徐商所部,因为这无异于以卵击石,自寻死路。张苞想要攻击的是山里的曹军。
听起来有些异想天开,因为之前张苞正是因为对于这些人束手无策,这才冒险偷渡沔水来到阳平关的,现在再去攻击那些曹军不是白痴行为吗?
其实不然,张苞之前不敢入山是因为曹军一定已经为蜀军准备好了圈套,而且考虑到方向问题,这个套一定是面向东方的,也就是说,曹军当时的主要的监视地点是张苞军可能出现的东方。但问题是,张苞这次出兵并不是从东方出兵,而是打算穿过阳平关的西门,从西侧进山,直接爆了已经入山的曹军的菊花。
考虑到交通等因素,虽然此时张苞军已经成功渡过沔水来到阳平关,但是山里的曹军却根本不可能地道消息,只要蜀军动作足够迅速的话,一定可以赶在入山的曹军反应过来之前对曹军发动突然袭击,甚至可以一战而解决掉曹军对于阳平关守军的侧翼威胁。
本来的话,张苞的打算是偷渡沔水之后,在阳平关休息半日就直接出兵的,只是由于被徐商军发现,双方还进行了一场混战,这就使得张苞手下本来已经疲惫不堪的士兵身心俱疲几乎是走不动路了,在这种状态之下,休息半日,勉强用来守城还行,但是要想翻山越岭奔袭入山然后突袭曹操军就力有未逮了。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实现这一计划,张苞只能够向句扶借兵了。
论起士兵的精锐程度,句扶的属下自然不能跟张苞本部的老兵相比,但是句扶的士兵这两天虽然也算得上是连番战斗,但是战斗强度并不高的他们,比起奔袭了一夜又进行了一番恶战体力已经到了极限的张苞军本部要好很多,用他们来发动攻击的话成功的几率肯定要比身心俱疲的张苞军所部要高得多。
只是张苞虽然在官职比句扶高一些,但是句扶并不是张苞的属下,而且张苞也没有假节钺之类的权力,根本就无法命令作为阳平关守将的句扶,所以只能够寄希望于自己能够把句扶说服,但是句扶又岂是那么容易被说服的人?
对于张苞,年近三旬的句扶的感官还是很不错的,不仅仅是因为张苞是以一首提拔了他的张飞儿子,还因为张苞谦逊的表现以及一系列实打实的战功,就算是偷渡沔水这一战,虽然出了一些意外,但是句扶自认自己可是连这样的策略都想不到的。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所以句扶对于张苞的评价还是相当高的,如果说张苞是提出其他的要求的话,句扶未必会拒绝,但是这个建议对于句扶来说却太难以接受了。
首先,作为阳平关的守将,句扶的首要任务是守住阳平关,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在以守住阳平关为目标的前提下,句扶可以如同今天拂晓时那样有选择的出兵,但是显然不好让主力走太远,更不用说是进山打一场并不确定的战争了。
句扶的手下虽说应该是五千人,但是除去分散在其他富庶险隘的兵力后,也就是四千二三而已,之前有除去与曹军一战,如今还能够出战的兵力也就只剩了四千人而已。而要是入山攻击曹军的话,张苞所部也得派出两千精锐才比较保险,如此一来的话,句扶至少要派出三千人。这样一来的话,留在阳平关的句扶所部就只剩下一千人了,就算是加上张苞那疲惫不堪的两千余人,想要抵挡住曹军的进攻无疑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
“张将军,我军兵力不足啊,而且如今是白天,我军的动作必然逃不过曹军的眼睛,要是趁着我军主力离开的机会曹军发动猛攻的话,情势必然十分不利啊!”句扶有理有据的拒绝道。
“句将军,曹军虽然人多势众,但是很大一部分只是新编军而已,士气低落战斗力一般,不足为惧,而且我军毕竟是据关而守,曹军想要攻下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的手下此时虽然已经疲惫不堪,但是休整一个上午的话,用来守城还是足够!”张苞解释道。
对于自己的属下,张苞还是很有信心,虽然之前收编了部分褒中城的军队,但是经过几次大浪淘沙的战斗,如今能够剩下的人,都可以算得上是精锐中的精锐,而且其中的大部分还是不怕死的精锐,这些人的可怕程度可想而知,虽然如今都已经筋疲力尽,但若是只用来防守城池话,一般情况的话,问题倒还真的不大。
不过张苞显然知道,只凭着这样的说法是不可能说服句扶这样的大将的,因而他从侧面补充道:“曹军势大,南郑虽然无虞但是想要派遣援军过来却并不容易,如今武都军迟迟未至,显然也是被曹军给纠缠住,在这种情况下,我军短时间内恐怕不可能获得支援,因而若是不尽可能的给予曹军打击的话,形势可就危险了。”
张苞所谓的南郑无虞纯粹是安定句扶之心的话而已,真正重要的还是后面的话。在很可能孤军奋战的情况下,一旦被这大山中的曹军越过山脉,来到阳平关的后方与其他曹军对阳平关夹击的话,对于阳平关而言可不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儿。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也是为了极可能的削弱曹军的力量,还不如趁着山中曹军消息不够灵通的机会狠狠打他们一顿呢!
只是很可惜,张苞虽然尽力说服了,但是句扶却极其认死理,始终以一旦主力撤退之后,阳平关兵力将会不足为借口拒绝开口,甚至还极力强调只有张苞军与守关部队合作,才能够坚持下去。
对于这么一个油盐不进的家伙,张苞知道自己想要说服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因为只要句扶紧咬住兵力问题不放,并没有节制句扶权力的张苞根本就无法说服句扶出兵,而且张苞本人也十分清楚,句扶这么选择并没有错。因为对于句扶来说固守阳平关支持到援军到来才是他的职责所在,虽然保守,但是却是最为稳妥的办法。
“罢了,既然将军执意如此,在下手下的弩兵以及伤员就留在阳平关协助将军守城,至于在下则带领其他人前去击败入山蜀军!”张苞叹了一口后说道。
第五十五章 司马懿之策
最近各种坑爹,比想象中的还要忙,完全没有时间,更悲剧的是仅有的一张还有余额的银行卡也丢了,差点回不了家
今天只能够有这些了,如果明天有更新的话,会在晚上十二点左右,各位就不用等了,后天一起看吧,实在抱歉!
——————
曹操的心情越来越烦躁了,虽然他尽量在手下面前表现出一副镇定的样子,但是有点儿眼色的人都看出了曹操的烦躁。
应该说曹军争夺汉中的策略还是极为成功的,轻而易举的就占据了汉中的大部分地区,还差一步就能够完成预想的设定,然后一举击溃刘备军主力。然而在这种整体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最应该被曹军占据的南郑与阳平关此时却仍旧未曾攻下。
阳平关那里的情况如今曹操是鞭长莫及,但是有曹操本人亲自负责的南郑不但没有望风而降,反而在守将黄权的带领下据城死守,这不仅令曹操感到失了面子,更令曹操感到了一种“此战可能失败”的紧迫感。
汉中最为重要也是唯一一个可以称得上是大城市的地方只有南郑一城而已,虽然汉中城并不位于险关要隘,但是城池本身位于汉中盆地偏中部的位置,临近沔水,东可支援阳平关,西可支援城固、黄金,北可夺取褒中,南方则临近米仓道既可入巴蜀又能够比较快捷的从巴西等郡获得援兵,抛开其地利位置不谈,南郑本身还拥有大量的人口,更拥有战汉中郡大半的物资储备。
这么一座城池攻不下来的话,曹操军主力是不可能去支援徐晃所部打下阳平关的,更不可能完成彻底切断刘备军后路,反倒还会担心一旦放弃围城之后,会被的得到支援的南郑军趁机阻断曹军的后方,如此一来的话,等到刘备军到来就成了曹军主力被围困到阳平关之下了。
虽然说如今的曹操根本就不存在粮道的问题,但是由于曹军为了袭击的突然性,这次行动完全是轻装而来,本身所带的粮食根本不多,就算是沿路不断抢掠,粮草也不过能够支撑两三个月而已,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主力被刘备军包围在阳平关下,后果可想而知。
基于这些情况,除非能够攻下南郑城,否则曹操绝对不敢前往阳平关,只是在黄权的守卫下,南郑城偏偏却如同一个巨大的刺猬,以至于曹操不禁想起了攻打邺城时的噩梦。
论其规模来,南郑比起当年袁尚盘踞的邺城要差了一些,但是也相差不大。当年的曹军攻打人心慌慌的邺城还用了大半年的时间,短时间内想要攻下有良将防守的的南郑谈何容易。
“黄公衡!”如果说之前念起黄权的名字,还有一些赞赏的意味的话,此时的曹操在念到黄权的名字时就只剩下了痛恨,任凭谁在关键时刻遇到一个捣乱的人,都会无比的痛恨,更何况要是让黄权继续捣乱下去,曹操还有可能在汉中丢掉性命呢!
“南郑城高池深,黄公衡又非庸才,如今据城而守,诸位可有什么破敌之策?”有些上火的曹操随口问了一句。
这些天来,曹军可以说是用出了浑身解数来攻城,只是南郑城本来就坚固,从沔水引流而成的护城河水深量足,曹军单是填平一段护城河就用了三天的时间,损失了两三千精兵以及大量的新附军和沿途抓来的壮丁,更不用说是攻城了。
因为曹军的填河运动给蜀军制造了众多( 三国之龙套 http://www.xlawen.org/kan/39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