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部分阅读
老爷子雷一般吼起来。
“谁呀?”
“您是没瞧见,兔崽子们在那边儿乐哪,美哪……您可是回回都看见的,我老崔头儿对他们怎么样,客气不客气?到了儿到了儿给我玩儿这一套!”
倘若栅栏那边乐呀美呀的小哥儿四个也就是趁着调车的机会,气气老爷子一下,不再得寸进尺,也就罢了。崔老爷子骂归骂,骂过了以后,肯定会被季老爷子劝住。实际他已经让季老爷子给劝住了——季老爷子说,他们是什么?是他妈不懂人事的狗,有娘生没娘教的东西。您跟他们较劲?高抬他们啦!您再过去跟丫挺的打一架?输了,您丢份儿,赢了,您也不长脸。不就是几个吃洋饭的小崽子吗,狗仗人势,您还能跟狗撕扯一架?……不管怎么说吧,反正是把崔老爷子心里那点子气,撒了一大半儿。崔老爷子呢,点了头了,甚至在棋盘前又坐了下来了。谁承想,这时候,四个坏小子兴犹未尽,趁着给宾馆前的广场洒水的工夫,又把那水龙头冲栅栏这边滋过来了。
9.第七节 耍叉(9)
公平地说,那水并不很大,就算是滋身上,也没什么了不起,可这明摆着是骑到人家老崔头儿的脖子上拉屎啊!只听见几辆旅游车的那一边响起了哗啦啦、哗啦啦的水声,突然,一股水越过了旅游车,“哗”地扬过来,“噼噼啪啪”地落在两个老头儿刚刚挪开的地方。***紧接着,水又收回去,忽然,不经意似的,又扬了过来。谁都看得出来,这是成心跟老爷子们斗气。
“跟他妈我耍叉?”崔老爷子蹿了起来,“我操你们个姥姥!”
这回,甭说一个老季头儿了,就是有十个老季头儿,也拦不住他要跟小子们玩儿命了。
现如今的北京,“耍叉”这词已经很少有人用了。这词的本意,指的就是崔老爷子年轻时干过的那行当:赤着膊,露一身腱子肉,一杆亮闪闪、响哗哗的钢叉在那腱子肉上飞舞,朝山进香由它开路,撂地儿卖艺靠它打场。不过,后来北京人所说的“耍叉”,已远非所指了。“娶了媳妇不要妈,要妈就耍叉,耍叉就分家”,说的什么意思?耍浑犯嘎,无事生非呗。说实在的,在北京,大凡沾“耍”字的行当全不是好惹的。“耍骨头”、“耍布人儿”、“耍狗熊”……和那“耍叉”一样,或成了死皮赖脸、不可理喻的代名词,或成了混迹市井、无所事事者的尊称。当然,古人说,衣食足而知礼节。就说干过镖局、当过护院的崔老爷子吧,如今真要拿把钢叉让他练一道,也未必不成,可真让他拿出当年江湖卖艺的那股子“耍叉”劲儿,还是那样横着走道儿,有事儿没事儿打一架,放放血?他还真的拿不出来啦。
不过今儿倒有意思:四个大概连“耍叉”为何物都一无所知的小毛崽子,倒跟他崔宝安这耍叉老手耍起叉来啦!
崔老爷子蹿了起来,骂了一句,并不过去接着骂。他跑回休息的小屋,拿出一把铁钩子,到停车场边上,把那消防栓的井盖钩开来,弯腰下去,拽出了一盘高压水带。老爷子的消防技术,是他当年干物资仓库管理员时练过的。只见他拎起那盘高压水带一甩,那水带就像一个车轱辘,直溜溜地滚过去,一直铺到了栅栏边儿上。
“您……您别玩儿邪的,何必!惹大了,咱担待不起!”季老爷子拽他拉他。
“我他妈杀了人,也和您没关系!”崔老爷子说着,趴到了地上,把脑袋探进井里,拧开了消防栓的开关。只听“砰”的一声,那直溜溜的消防水带立时鼓胀起来,喷水枪带着起头的一段水带飞舞着,甩打着,活像一条拼死挣扎的巨蟒,忽而把它脑袋甩向天空,忽而又砸到地下。那巨蟒口中喷吐出的水柱也东西南北毫无章法地扫动,出“嗵嗵”、“哗哗”阵阵乱响……老爷子站起身,跑过去,用脚踩住了那飞舞的水带,又顺着捋过去,抓住了喷水枪,这下他总算找着个得心应手又解气的家什啦。水柱越过了横在栅栏那边的旅游车,在空中画了个弧,稀里哗啦地落在宾馆门外的七星池里,他听到了四个小崽子丢了魂儿似的叫声。他又把喷水枪往大门那边歪了歪,水柱就直奔那繁星密布的廊子去了。可惜的是,四辆大旅游车把他的视线全挡上了,不然,他就能见识见识小子们哭爹喊娘的德性了,那他非得让水柱直奔他们来一下子,给兔崽子们洗个澡不可。哈,谁想得到,四个小崽子巧巧儿就送到眼面前来啦!崔老爷子端着水枪正滋得开心,忽听最南头的旅游车那边传过来一片吆喝声,原来是那四个小子站到栅栏边儿上,朝他嚷嚷哪。他们喊的是什么,全让水声给盖住了,老崔头儿根本听不清,他也不想听。看他们中有人好像冲他作揖,他明白他们大概是想休战了。噢,你想休战就休战?门儿也没有啊!我还没玩儿够呢!崔老爷子把水枪往他们那方向一拨,只听“嗷”的一声,哥儿四个立时没了影儿。老爷子又把水枪往高一挑,只见那水柱直奔天上去了,又直直地朝旅游车的后面落了下来。那边又传过来“嗷”的一声,哥儿四个又不知往哪儿躲去了……
宾馆保卫科的头头儿听了报告,气急败坏地赶到现场,站在栅栏边儿上喊了几嗓子,也遭到了水枪一通儿扑头盖脸的扫射。他们只好去砸街道治安办公室的门,把管停车场的治安警察小梁子从床上拽起来。等小梁子赶到现场,崔老爷子的水枪大战已经停止了。他累了。消防水带还没盘起来,蔫头耷脑地散铺在水汪汪的地上。蹲在地上,和蹲在对面的老季头儿一起,守着棋盘上放着的一包花生米,一瓶“二锅头”,那架势活像一对刚刚打完日本鬼子,在田间地头儿歇歇气儿的老八路。
10.第七节 耍叉(10)
“……耍叉,耍他妈我头上来了,逗不?”对着酒瓶吹了一口,又把酒瓶放回了方凳上。
“那是!年轻嘛,不知道好歹!”季老爷子说。
“明儿啊,还得劳驾您,过去递个话儿,咱不这么练也成……问问他们,走钉板儿,成不?要不,下手进汤锅捞钢镚儿?嘿,那活茬儿,我年轻的时候可都练过,要不,能干上看家护院的差使?……这会儿?这会儿也不憷!谁要是眨巴一下眼皮,谁都是孙子!可也得让那几个小兔崽子明白,他们要是没这个胆儿,就别跟我这儿龇毛儿!”
“那是!龇毛儿?打死他们也不敢了呀……”
五
崔老爷子住辘轳把儿胡同19号。整条胡同里,19号是最惨的了。说它惨,说的是住房,住户们的日子过得倒未必惨到哪儿去。这年头儿,谁趁钱,谁是穷光蛋,谁也不敢说他就看得那么准。您看大街上穿得衣冠楚楚的,保不齐每月也就挣个三头五百,吃皇粮,顶多了,两袖清风,一肚子油水而已。您看那穿着油脂麻花的老棉袄,缩头缩脑啃烧饼的老农民呢,说不定腰缠万贯,拿出来吓您一跳。对19号院儿里的住户,也得这么看,不可貌相。譬如院儿里的刘家,最近就了,刘家的大儿子当上了什么什么公司的董事长,院儿里的两间小房倒还在,董事长的爹妈住着,可董事长已经住到北京饭店的包房里去了。你能以貌取人?
当然,19号也就出了一个董事长而已,更多的人呢,各有各来钱的路子,各有各的生活水平,也有住得虽惨,日子也不算殷实的,崔老爷子就是一个。
整条胡同的人都知道,19号的房子惨,可19号的院儿最大,因此辘轳把儿胡同的居民们一般不叫它“19号”,而是叫它“大院儿”。您就顺着一人多宽的小夹道儿走进去吧,七绕八绕的,您永远闹不明白这院儿里住着多少户人家。夹道两旁的屋子,很难分得清哪栋是标准的南房北房。大概初建时房子还是有一定规矩的,可现在,规矩的房子已经让见缝插针的自盖房给淹了,因此就形成了七拐八绕的小夹道。夹道两边,是各家各户堆放的大白菜、蜂窝煤,还有花盆、大缸、装冰箱彩电留下的废纸箱……总之,北京的老百姓们过日子用的、舍不得丢的,组成了这夹道两侧五彩缤纷的仪仗。
夹道的地底下,是这院子的渗沟,每走十几步,都能见着一个铁箅子,留意看一下,就能现铁箅子底下的水槽里,有废水慢慢地流过。您就顺着这一个个铁箅子朝前走吧,过去大约三四十步,就是全院公用的水源了。水龙头像一根孤零零地插在地上的拐棍儿,拐棍儿的把手尾巴对着的地面上,是一个水泥抹成的两尺见方的下水槽。走过这下水槽,夹道分成了两岔,您奔东再走二十几步,就到了崔老爷子的家门口了。
两间小东屋,接出一个小饭棚子。什么彩电冰箱的,没有,只有一个老式双铃闹钟,还有一个红灯牌小半导体收音机,老爷子靠它听天气预报,好知道出门用不用备雨衣。
煤气罐,让给别人了,他不会使。使煤炉子挺好。再说,得交百十块钱呢。
是的,崔家的房子惨,崔家的日子也惨。
崔老爷子的儿子还在陕西,过去是插队,现在呢,不用脸朝黄土背朝天地干了,识文断字儿的,到供销社当了小干部。
儿子应该是可以回来的,不是国家不让回来,是儿子的媳妇不让。
怕他回来甩了她,当了陈世美。
她们那个村,嫁给知青的一共仨,回城了两个,被人家甩了两个,只剩她一个。她敢让娃儿他爸回城?回城也行,先交一万块在娘家保上险,真当了秦香莲,回来有饭吃。
崔老爷子在为儿子挣这一万块。
一万块够吗?供销社的领导、北京的地面儿……不得打点打点?
在停车场看车,每月能挣三百块,加上退休金里再省点儿,老爷子每月能存三百七十块。为这差使,他挺开心。这差使让他为儿子存的那笔钱涨到了五千,还不算中间给儿子寄了八百去。他对儿子说,该打点的,就先打点着,别临了临了现烧香,现拜佛。
11.第七节 耍叉(11)
…………
现在完啦。深更半夜从停车场回来的时候,脑袋瓜子晕晕乎乎的,还没从一肚子的“二锅头”里钻出来哪。进了家门,连衣服都没脱,倒床上就呼呼大睡,一觉醒来,看着顶棚愣神儿。忽然明白,完啦,用现如今时髦的说法儿,你他娘的让人家炒了鱿鱼啦!
爱他妈炒不炒,我能服软?我知道小梁子你得替人家说话。我天天待在那宾馆的大门边儿上,我没长眼睛?你没少了吃人家喝人家,隔三差五的,红头涨脸一嘴油光从那宾馆里出来,你不替他们说话那才见了鬼啦!不敢得罪人家你就明说,还遮呀掩呀的干什么?“得啦,老崔头儿,反正您跟这街坊的仇儿也结下了,给您挪挪地方,到自由市场值夜去,仨瓜俩枣,葱啊蒜啊的,天天能弄点儿,比这儿还强呢……”我崔宝安跟他妈你似的,见个仨瓜俩枣儿就走不动道儿?甭说仨瓜俩枣儿了,就是天天请我进宏远宾馆去吃大餐,我也得先讲理,我也认得“人”字儿怎么写!怎么样?我老崔头儿答得怎么样?噎人不噎人?就你这号的,不噎你噎谁?……
想起夜半三更和小梁子在停车场上吵的那一架,崔老爷子越想越解气。咂摸来,咂摸去,觉得自己特汉子,特戳份儿。“告诉你,小梁子,不就是个治安警察吗?你也不是个好警察!要不然让你来跟我们老头儿老太太一块儿混?行啊,行!跟我们一块儿,显着您的本事大不是?攥着俩钱儿,拿捏这个拿捏那个,本事不小!告诉你,我还偏不尿你这一壶!你不讲理,我还不伺候了呢!”……哈,卷起小被卧卷儿,往小三轮上一摔,扯下红袖标,往小梁子手上一砸,气他个眼儿绿!
话又得说回来,不管崔老爷子望着那间小屋的顶棚,把夜里的壮举回忆多少遍,好像最终也没能赶走心里窝着的那一团恶气。有时候,想得得意,想得解气,似乎是已经把那团恶气吐出来了,可不知为什么,转眼工夫,心里又觉得堵了起来。
按下葫芦浮起瓢。今儿这是怎么了?净往痛快事儿上想了,可还是痛快不了。
最后还是想明白了,不管怎么说,你也不过是图了个嘴皮子痛快而已,说了归齐,你还是让人家把你给欺负了。
这一明白不要紧,气得老爷子足足在床上趴了一天。
傍黑儿的时候,他起来了。
每天这时候,他吃过晚饭,趁着天上还有点儿亮儿,早早就把小被卧卷儿放到了屋门外的小三轮儿上,摁摁车带是不是还有气,拿抹布掸一掸车上的土。九点钟一到,他就推上车,丁丁冬冬走过大院儿的夹道。可今儿,他出了屋门就坐到了小板凳上,地上搁着一壶新沏的茶。他闷闷地啃着一个烧饼。
“嗬,崔大爷,今儿够省的啊!”
“老爷子,吃哪!”
同院儿的邻居从门前走过去,有话没话来一句。说什么无关紧要,有一句就是个礼儿。
崔老爷子是个好开心的人,如果是平时,即便是来来往往中的客气话吧,他也好和人家逗两句——
“……省?看着我省,也不知道端点儿好吃的过来!”
“吃!……吃一顿少一顿,不吃对得起谁?”
可今儿,没话。顶多了,“唔”一声。
没有人留心老爷子和平时有什么不同,人人都在忙活自己的事:赶着回家吃饭的;到水管子那儿刷碗,惦着快回去看电视的……就连那些平时好吹好侃的,今儿也不出来了。
今儿又演什么好电视?
天黑了。北京的夏天天黑得晚,天擦黑儿的时候,就已经是八点以后了。熟悉北京大杂院儿的人,大概会有这样的体会:光天化日之下,大杂院儿是杂乱的,破旧的,甚至可以说一片衰败景象。局外人简直难以想象,栖身其中有什么生活乐趣可。可是你等天黑以后再来看吧。天黑了,大杂院儿的凌乱和衰败已经被夜幕掩盖起来了,你印象最深的,却是一方方亮着橙黄|色灯光的窗户,那里传出来谈笑声、乐曲声,当然,哪天也少不了的,是电视的伴音。你顺着大院儿的夹道走一遭儿,你会感到几乎每一方窗子里都有一个温馨的世界。
12.第七节 耍叉(12)
当然,也有例外。譬如说不定哪一扇窗子里会有家庭纠纷。又譬如身边既没有儿孙做伴儿,又没有电视解闷儿的崔老爷子。
所以崔老爷子倒爱去值夜。
那儿有一块儿喝酒、下棋、神吹海哨的老哥们儿。
那儿的夜晚属于他。
可今天开始,那夜晚不再属于他了。
他点了一棵烟,依旧坐在小板凳上,默默地抽。
他不光是失去了每月挣三百块钱的机会,还失去了夜里的一乐,敢自己也不知什么时候传上了老外们的毛病,成了个“夜猫子”啦。这话是他跟大院儿里的老少爷们儿聊天的时候说过的:“这些老外,全他妈夜里欢,整个儿一个夜猫子!不信您听听去,宏远宾馆那儿,舞厅一宿一宿地开着,哪儿他妈这么大的精气神儿!”“这叫夜生活,懂吧,这老外们还不乐意哪,中国的旅游为什么没戏?就是缺这个!”大院儿的小青年们给他上过课。这回明白啦,习惯了,没有还真不行!就说看家护院的老哥儿几个夜里那一乐儿,惨点儿,也就抓花生仁儿就酒,嗑葵花子儿聊天儿呗,最了不得了,灶台上掂两勺。可冷不丁儿没了,也他妈能熬得人五脊六兽呢!光是没了夜里的一乐儿,倒也罢了。院儿里的街坊们问起,你怎么不去看停车场啦?你说什么?你骂那四个小崽子欺人太甚,你骂管治安的小梁子吃人嘴短?你骂了管什么用?人家可不信你一人的,反正用不了半天儿,全院都得知道,老崔头儿让人家街道管治安的给“炒”啦……
因为能给院儿里的老少爷们儿开眼界找话题的缘故,崔老爷子看停车场的事,还真是院儿里人人皆知的一件大事。这会儿,临九点了,老爷子每天该推着小三轮儿出院儿了,可他还坐在门口抽烟,偶尔从门前走来一位熟识的,你就不难想象,那问话都是什么了。
“大爷,今儿不去值夜啦?”
“您还没走?可九点了!”
不多,从门前走过这么两位,崔老爷子就不愿意再在门口待着了。
回了屋,八仙桌旁坐了一会儿,又觉得在这桌子边儿上待不住似的,到床上躺了一会儿,随后,又起来坐一会儿,最后,还是出门收拾那辆小三轮儿去了。
收拾完了,想起了什么,回屋拿了一瓶“二锅头”。过去值夜的时候,净喝人家老季头儿从连锁店拿的酒了,这回,自己拿一瓶去吧。
夜班是不去值了,不干了,可谁他妈拦得住老子去找老哥们儿喝酒?
六
连锁店里黑着灯,崔老爷子擂了几下门,喊了两嗓子,还是不见有什么动静。他估摸着老季头儿又找谁喝酒去了。他心里暗暗地骂这家伙不够意思,自己刚走了,就他娘的换了酒友。骂完了,又骂自己没劲,怎么跟他妈小孩儿过家家儿似的呀。他觉得自己更没劲的是,他还往马路对面的宏远宾馆和停车场那边瞄了几眼。看宾馆,是想看看那四个小子还在不在那儿,如果他们也不在了,他的心里多少还平衡一点儿。可那四个小子没事儿似的,还在那儿哪。跟从前有点不一样的是,站得笔管儿溜直了。如果是以前,到了这个点儿,早他娘的稀松了。往停车场那边瞄是什么心思?看看是谁替了他。小梁子这小子还没找着人呢,这不,一身白刷刷的警服在停车场的小屋边儿上晃着,他先替着哪,崔老爷子想,这会儿小梁子要是现了他,过来跟他说好话,求他仍然在这儿干下去,他干不干?干?谁干谁是孙子!除非了——一个,你小梁子;一个,宾馆的领导,亲自道歉。哦,还有,那四个小子要是不处理了,这事也没门儿。想到这会儿,他忽然又开始骂起自己来了,因为人家小梁子压根儿就没往这边瞅。
还是找老季头儿去吧。
老季头儿当然没有走远。左近有几家店铺,崔老爷子还不跟明镜儿似的?他朝西隔过了五家,在蔬菜大棚的门外吆喝了一嗓子,守大棚的老辛出来了。
“嗬,在辘轳把儿胡同都闻见味儿啦!”老辛把崔老爷子迎进去。
老季头儿还真的在这儿哪。菜棚子中间的空地上,倒扣着三个大筐,一左一右是两个人坐的,中间的一个,戳着一瓶“二锅头”,还摆着几根黄瓜,几头大蒜。老辛让崔老爷子先在自己的位置上落了座,又搬来了一个大筐,倒扣在地上,也坐了下来。
13.第七节 耍叉(13)
“怎么茬儿,崔爷,让人家给欺负了?我们这儿正说着您哪。”
老辛岁数不大,也就是五十岁上下,因为受了工伤,瘸了脚,干不了什么活儿了,所以被派来守夜。老辛好逗,随遇而安,一天到晚乐乐呵呵,被派来值夜时,不少人为他抱不平,他却只是笑模笑样儿地去跟领导上说:“您可得在菜棚子门外贴张告示,告诉本菜站只接待瘸偷儿,要不然我可追不上他!”这会儿跟崔老爷子提起“让人家欺负”的事儿,也是张口就来的,并不怎么当一回事儿。
“你是没赶上,赶上了,你也得气得上去玩儿命。”崔老爷子说。
“没错儿,欺负谁不成?欺负我们俩老头儿!”老季头儿说。
“不欺负你们欺负谁去?甭说他们了,要我,也得过过瘾,谁见了人拢得住火啊?要我是小梁子呢,我也得向着他们,谁不是哪头儿炕热奔哪头儿啊!”老辛还是乐不滋儿的。
“好嘛,整个儿一个当汉奸的料!”老季头儿对老崔头儿说。
“操,甭美,你这儿也挨那四个小崽子不远,哪天把粪汤子浇你脑袋上,你就乐不滋儿地接着吧!”骂归骂,崔老爷子觉得,还真有点儿怪了,有老辛拿着他那套歪理这一通儿瞎掺和,心里的气倒消了不少。
“接!我不接谁接?谁让咱又老又瘸,又没吃上洋饭呢?接点儿粪汤子,还不是该当的?”
三个人嘎嘎地乐。
“老哥明白了吧,这年头儿,‘做人要做这样的人!’甭老想着当义和团,甭老以为自己刀枪不入。甭较劲儿,较劲儿毁身体……打个比方吧,您也是天桥混过的,您年轻那会儿,万人敌,您敢滚钉板儿,蘸汤锅,可老了老了,您得学‘赛活驴’,得学‘耍骨头’,咱认,咱自己都敢作践自己,你说,你还能把咱怎么样?……”
什么话让老辛一说,听起来就那么开心,解气。当然,许是“二锅头”也起了作用,崔老爷子一边笑,一边从眼睛里往外迸泪花。
…………
从菜棚子出来的时候,大概都有凌晨三四点钟了吧。哥儿仨已经喝光了那两瓶“二锅头”,说实在的,都有点儿过量。可哥儿仨都觉得特开心,特别是崔老爷子,脚底下腾云驾雾似的,脑子里什么也不想了,飘飘忽忽的只是觉得特松弛,特舒服。跟那哥儿俩道了“明儿见”,骑上了他的小三轮车,没骑两步,前轱辘就撞到了马路牙子上,那哥儿俩又跑过来,帮他扳正了车。
“喝多了吧,真臭!……您……您可别半道儿躺那儿!”老辛说。
“不……不行,就天亮再……再说吧……”季老爷子嘴上也不利落了。
“天亮?……哦,我……我陪你们到……到天亮,你们每人都……都一月三……三百多,我……我……镚子儿没有。我……冤……冤不冤……”
老哥儿仨都有点儿上句不接下句,可心里都明白,就扶在一块儿乐。
乐够了,崔老爷子总算是骑上了车,晃晃悠悠地走了。
大马路上空无一人,就连天天在地铁口灯底下打牌的一伙子小青年,也都回家睡觉去了。街上静极了,路面湿漉漉的,远远的,洒水车甩下了“丁零丁零”的声音。崔老爷子觉得好听,真的,好听极了。过去北京的小胡同里,打冰盏卖酸梅汤的声音也是这样,远远儿地远远儿地传过来,又远远儿地远远儿地飘过去。那些剃头匠拨唤头的声音也是这样,脆脆的一声,又脆脆的一声,且在天上转悠哪……鬼使神差似的,这“丁零丁零”的声响也不知为什么一下子把老爷子的魂儿勾了去,引着他追在后面,骑呀骑,直到他现,这声音没了,又远远儿地看见,那洒水车已经停了下来,在一个水源井旁加水,好像这才突然醒过味儿来:我干吗要跟着它走?这是到哪儿了?
不少北京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在晚上,在橘黄|色的路灯下,认道儿是太难了。有时候,明明是在你很熟悉的地方,因为灯光的魔法,也免不了让你晕头转向。何况,我们这位崔老爷子在这之前,已经被“二锅头”灌得晕头转向了。等到连自己在哪儿都糊涂了,就更是彻头彻尾的晕头转向了。
14.第七节 耍叉(14)
东看看,西看看,忽然想起何不请教一下开洒水车的司机?没等他走过去,洒水车却又一次“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像一个摇摇摆摆的胖老娘们儿,远去了。***
你怎么不跟着听去啦?打冰盏儿、拨唤头,远远儿的、脆脆儿的。你他妈倒是去接着听呀!崔老爷子瞪着那洒水车的背影,跟自己运气。
洒水车在马路尽头消失了,马路上愈显得空旷寂寥。老爷子这才又一次打量起自己待的这个地方来。
不行,不认得,一点儿也不认得。马路两旁是一水儿的高楼,高楼底下是一溜儿高高的大叶杨,“哗——哗——”大叶杨随风抖着,夹着马路,一起延伸到尽头。橘黄|色的路灯也一直延伸过去,湿漉漉的马路映着路灯的光影,挺晃眼。可马路两边呢,越显得黑森森的了。老爷子把三轮儿撂到马路上,有心找找路边的店铺,看看招牌。他认不得几个字,但地名还是认得出的。可走出百十步了,也没找着店铺。他见着了几个机关的牌子,那牌子的边儿上倒是有豆腐大的一块门牌,可黑漆漆的,哪儿看得清啊!
崔老爷子正犯着愁,忽然现一辆吉普车,车顶上的红灯闪着,却悄没声儿地开了过来,巧巧儿地停在了自己的小三轮儿边儿上。行啦,救星来啦!老爷子迎过去,没走几步,觉得不大对劲儿,吉普车上跳下来几个民警,有人手里提溜着警棍,也有人手里攥着对讲机,一伙人站在路边指指点点的时候,又一辆车顶闪着红灯的面包车悄没声儿地开了过来,从上面又跳下了十几个民警,同样面目严肃,手提警棍——明摆着,要抓什么人呀。老崔头儿在大树的阴影里停下脚步,酒也顿时醒了大半,别说过去问路了,连大气儿也不敢出了。“别他妈把我那三轮儿当了贼物,缴了去就好!”他心里暗暗叫苦,却又挺开心地想,“这回可让咱赶上啦,说不定还能看上点儿热闹呢!”
民警们的目标好像是百十步以外的一栋高层公寓。只见他们兵分几路,有几个人从两栋楼间穿过去,绕到了公寓的后身儿,有几位零散地站到那公寓门外的几棵树底下,明摆着是等着堵道儿。等他们都找好了位置,一位手攥对讲机的头头儿挥了挥手,四个民警跟着他,悄悄地走进了那公寓的门口。
崔老爷子仰着脖儿,朝楼上望着,没过一会儿,只听楼上传出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好像是五六层上,一个窗户的灯亮了一会儿,却又熄了。突然,“啪——”“啪——”楼上传来两声脆响,把老爷子吓得一激灵,不好,打起来啦!
枪声没落,楼道里响起嗵嗵的脚步响,只听见有人在楼道里喊:“当心!他们有枪!”话音里,两个大汉已经从公寓的大门里冲了出来,光着脊梁,穿着三角裤衩,一人手里举着一把小撸子,从公寓门口的台阶上往下一跳,跟两只从天上冲下来扑食的鹰似的。
“站住!”……堵他们的民警从四面八方冲了出来,没跑几步,只见那两人手里的枪一甩,“啪——啪啪——”两个民警应声倒在了地上。说实在的,崔老爷子也看出来了,这边,没有心理准备,那边,不光有枪,枪法还特准。几枪过去,撂倒了两个,剩下的人就一愣。就在这一愣的工夫,持枪匪徒就把小哥儿几个甩在了后面。不过,让崔老爷子吃了一惊的是,那两人居然就朝他这边跑过来了。
老爷子对自己的拳脚功夫还真挺自信的,甚至还巴巴儿地想过,什么时候跟年轻时那样,有个机会露一手儿。不过,就说他年轻的时候吧,也没遇见过枪打得这么准的对手。顶多了,拿把大片儿刀,从青纱帐里冲出来,要你留下买路钱。那他可不憷。没两下子,敢吃看家护院的饭?敢领押车保镖的赏?可那都是几十年前的事啦,几十年没经过这阵势,那胆儿也丢个差不多了。再说,你真的挡了这俩王八蛋的道儿,他送过来的,可是你躲不及跑不过又长了眼的子弹呀!
这些,在当时可没容他抽工夫细想。反正见那俩浑蛋直奔自己这儿冲过来了,老爷子心里先是“轰”的一下子,只觉得嗓子眼儿一阵干。您得承认,那几两“二锅头”这会儿起作用了:就在他们从老爷子身边冲过去的那一刹那,老爷子双手抱住了眼面前的树干,往地下一蹲,伸出一只脚去,给跑在头里的来了个扫堂腿。那小子哪儿想得到这儿还埋着伏兵呀,只“哎呀”一声,就“嗵”地栽到地上。这俩王八蛋一前一后还离得挺近,崔老爷子的扫堂腿便一下管了俩——后面跟过来的也“嗵”地和他那伙计栽到了一块儿。不过,后面的毕竟不过是被绊倒在那儿的,倒地的时候,手里的枪都没有丢。老爷子扑过去,把他死死压在身子底下,双手攥住了他拿枪的手腕。“啪!——”手腕拧来拧去时枪响了一声,把老爷子吓得一哆嗦。这时候警察们都赶过来了。跑在前面的一个嫩小伙儿慌里慌张地把电警棍伸了过来。“别……”没等老爷子喊出口,他只觉得浑身一麻,不由自主地向边上一滚,“笨蛋!你他妈电谁啊!”……
15.第七节 耍叉(15)
平心而论,这年头儿的民警,功夫差点儿,这世面见得也不多,黑灯瞎火的,电警棍杵错了地方,没什么新鲜的。***所以,崔老爷子也就是急之中骂骂而已,事后他还对那个嫩小伙儿说:“多亏了您把我给电开啦,不然等您那些伙计们上来,一通儿乱棒,要是把我也砸个脑浆子肆流,我可就玩儿完啦!”
这当然是玩笑。他真的还和那家伙抱在一块儿,倒不至于也挨一通儿乱棒。不过,小民警们的表现也的确慌了点儿,见老爷子闪开了,冲过来对着那小子就是一顿好打。崔老爷子只觉得“噗”的一下,从边上蹿过来一股黏糊糊热烘烘的东西,封住了他的眼,又往他的脸上身上流着。他扯了嗓子大骂起来:“操!别他妈打啦,不想抓活的啦?”
…………
增援的警车来了,这回可不是悄没声儿地来的。“呜呜——呜呜——”一辆、两辆,车顶的红灯转着,警笛响遍了一条街。跳下车的民警们各个荷枪实弹,把公寓围个水泄不通。没多一会儿,大马路上又是一片“呜呜”声,来的是白色急救车,同样,一辆、两辆,车顶的蓝灯转着,嚎得一样耍涣炯本瘸道锿瞥鲆桓钡<埽录父霭状蠊樱谝桓鍪殖侄越不拿窬煜拢炎锓柑ё吡恕?br />
崔老爷子愣愣地坐在马路牙子上,他的小三轮儿旁边。民警们忙着勘察现场。一个小年轻的走过来,客客气气地告诉他,请他别急,更不要走,说是等他们忙完了,还得找他有事。他点点头,斜着身子朝那边看热闹。他光着膀子,身边扔着那条沾满了鲜血的褂子。他把那褂子又抓了过来,翻着看。其实,他已经把脸上的血擦干净了,可他心里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膈应,他总算找着了一块没沾血迹的地方,举起它,往脸上蹭着,擦着。擦完了,继续看他的热闹。他现自己的身边渐渐聚集了一些人,男的,大多光着膀子,只穿个裤头,女的,也都穿得很随便,一看就知道都是些听见动静跑出来看热闹的居民。可他们围着他干什么?渐渐的,居然围成了一个圈儿。噢,明白了,他们是看到那件沾血的褂子。一件沾血的褂子有什么好看的!崔老爷子把它抓了起来,往人群的前面做了几下要扔的动作,人群立马闪开一条缝儿。他顺着那缝儿把手一扬,血褂子被扔到了十几步远的地方。你说气人不气人,这帮子看热闹的也不奔那血褂子去,而是把看热闹的圈儿更扩大了,成了长长的一圈儿,仍然把他和那血褂子围在里面。
“那不是我的血。那是那犯人的血。”他说。
可人们还是看他。
“我他妈和这事儿没关系!我是路过的!”他气夯夯地吼了一嗓子。
七
崔老爷子成了个人物。这一天。他连个觉也没睡成。先来了三拨儿报社的记者,又来了两拨儿电视台摄像的,随后又来了公安局的领导。再往后呢,就是这院儿里的老老少少了。
“嘿,老爷子,您可等了一辈子,这回算是把您那功夫露了一手儿啦!”
“没那么回事儿!……奔七十的人了,有什么功夫啊。实话跟您说,来了那么一下扫堂腿,还是扶着棵树来的呢,要没那棵树搂着,那小子都栽不了,栽的,可就是我啦……”
“说是您闻风儿赶去帮忙来着?您可够勇的!”
“哪儿有那事!我是喝多了,骑车转了向,都不知到哪儿了。糊里糊涂就赶上了……”
“您就这么跟报社的说的?明儿报上能这么登吗?”
“他能不能这么登我可管不着,反正我是这么说的!”
…………
崔老爷子是个争强好胜的人。实话跟您说,北京人没有几个不争强好胜的,脸面就是这争强好胜的根由。因此,说崔老爷子对自己忽然成了个“人物”没有一点儿自得,那是瞎说。不过,北京人的争强好胜,也各有各的不同。有的人是贼大胆儿,给他个梯子,他敢顺着杆儿爬,就是给他个总理,他也敢接过来干。辘轳把儿胡同也不是没有这样的人,9号的韩德来就是一个,“文革”时当了个模范,中南海,敢住,国宴,敢吃,回来了,还敢吹,从餐桌上的小窝窝头,一直说到叶群的胸脯子。现在韩德来是栽了,不过不出9号院儿,有这胆儿的人还有。譬如那个二臭,太平洋在东边西( 放生(全本) http://www.xlawen.org/kan/4064/ )
“谁呀?”
“您是没瞧见,兔崽子们在那边儿乐哪,美哪……您可是回回都看见的,我老崔头儿对他们怎么样,客气不客气?到了儿到了儿给我玩儿这一套!”
倘若栅栏那边乐呀美呀的小哥儿四个也就是趁着调车的机会,气气老爷子一下,不再得寸进尺,也就罢了。崔老爷子骂归骂,骂过了以后,肯定会被季老爷子劝住。实际他已经让季老爷子给劝住了——季老爷子说,他们是什么?是他妈不懂人事的狗,有娘生没娘教的东西。您跟他们较劲?高抬他们啦!您再过去跟丫挺的打一架?输了,您丢份儿,赢了,您也不长脸。不就是几个吃洋饭的小崽子吗,狗仗人势,您还能跟狗撕扯一架?……不管怎么说吧,反正是把崔老爷子心里那点子气,撒了一大半儿。崔老爷子呢,点了头了,甚至在棋盘前又坐了下来了。谁承想,这时候,四个坏小子兴犹未尽,趁着给宾馆前的广场洒水的工夫,又把那水龙头冲栅栏这边滋过来了。
9.第七节 耍叉(9)
公平地说,那水并不很大,就算是滋身上,也没什么了不起,可这明摆着是骑到人家老崔头儿的脖子上拉屎啊!只听见几辆旅游车的那一边响起了哗啦啦、哗啦啦的水声,突然,一股水越过了旅游车,“哗”地扬过来,“噼噼啪啪”地落在两个老头儿刚刚挪开的地方。***紧接着,水又收回去,忽然,不经意似的,又扬了过来。谁都看得出来,这是成心跟老爷子们斗气。
“跟他妈我耍叉?”崔老爷子蹿了起来,“我操你们个姥姥!”
这回,甭说一个老季头儿了,就是有十个老季头儿,也拦不住他要跟小子们玩儿命了。
现如今的北京,“耍叉”这词已经很少有人用了。这词的本意,指的就是崔老爷子年轻时干过的那行当:赤着膊,露一身腱子肉,一杆亮闪闪、响哗哗的钢叉在那腱子肉上飞舞,朝山进香由它开路,撂地儿卖艺靠它打场。不过,后来北京人所说的“耍叉”,已远非所指了。“娶了媳妇不要妈,要妈就耍叉,耍叉就分家”,说的什么意思?耍浑犯嘎,无事生非呗。说实在的,在北京,大凡沾“耍”字的行当全不是好惹的。“耍骨头”、“耍布人儿”、“耍狗熊”……和那“耍叉”一样,或成了死皮赖脸、不可理喻的代名词,或成了混迹市井、无所事事者的尊称。当然,古人说,衣食足而知礼节。就说干过镖局、当过护院的崔老爷子吧,如今真要拿把钢叉让他练一道,也未必不成,可真让他拿出当年江湖卖艺的那股子“耍叉”劲儿,还是那样横着走道儿,有事儿没事儿打一架,放放血?他还真的拿不出来啦。
不过今儿倒有意思:四个大概连“耍叉”为何物都一无所知的小毛崽子,倒跟他崔宝安这耍叉老手耍起叉来啦!
崔老爷子蹿了起来,骂了一句,并不过去接着骂。他跑回休息的小屋,拿出一把铁钩子,到停车场边上,把那消防栓的井盖钩开来,弯腰下去,拽出了一盘高压水带。老爷子的消防技术,是他当年干物资仓库管理员时练过的。只见他拎起那盘高压水带一甩,那水带就像一个车轱辘,直溜溜地滚过去,一直铺到了栅栏边儿上。
“您……您别玩儿邪的,何必!惹大了,咱担待不起!”季老爷子拽他拉他。
“我他妈杀了人,也和您没关系!”崔老爷子说着,趴到了地上,把脑袋探进井里,拧开了消防栓的开关。只听“砰”的一声,那直溜溜的消防水带立时鼓胀起来,喷水枪带着起头的一段水带飞舞着,甩打着,活像一条拼死挣扎的巨蟒,忽而把它脑袋甩向天空,忽而又砸到地下。那巨蟒口中喷吐出的水柱也东西南北毫无章法地扫动,出“嗵嗵”、“哗哗”阵阵乱响……老爷子站起身,跑过去,用脚踩住了那飞舞的水带,又顺着捋过去,抓住了喷水枪,这下他总算找着个得心应手又解气的家什啦。水柱越过了横在栅栏那边的旅游车,在空中画了个弧,稀里哗啦地落在宾馆门外的七星池里,他听到了四个小崽子丢了魂儿似的叫声。他又把喷水枪往大门那边歪了歪,水柱就直奔那繁星密布的廊子去了。可惜的是,四辆大旅游车把他的视线全挡上了,不然,他就能见识见识小子们哭爹喊娘的德性了,那他非得让水柱直奔他们来一下子,给兔崽子们洗个澡不可。哈,谁想得到,四个小崽子巧巧儿就送到眼面前来啦!崔老爷子端着水枪正滋得开心,忽听最南头的旅游车那边传过来一片吆喝声,原来是那四个小子站到栅栏边儿上,朝他嚷嚷哪。他们喊的是什么,全让水声给盖住了,老崔头儿根本听不清,他也不想听。看他们中有人好像冲他作揖,他明白他们大概是想休战了。噢,你想休战就休战?门儿也没有啊!我还没玩儿够呢!崔老爷子把水枪往他们那方向一拨,只听“嗷”的一声,哥儿四个立时没了影儿。老爷子又把水枪往高一挑,只见那水柱直奔天上去了,又直直地朝旅游车的后面落了下来。那边又传过来“嗷”的一声,哥儿四个又不知往哪儿躲去了……
宾馆保卫科的头头儿听了报告,气急败坏地赶到现场,站在栅栏边儿上喊了几嗓子,也遭到了水枪一通儿扑头盖脸的扫射。他们只好去砸街道治安办公室的门,把管停车场的治安警察小梁子从床上拽起来。等小梁子赶到现场,崔老爷子的水枪大战已经停止了。他累了。消防水带还没盘起来,蔫头耷脑地散铺在水汪汪的地上。蹲在地上,和蹲在对面的老季头儿一起,守着棋盘上放着的一包花生米,一瓶“二锅头”,那架势活像一对刚刚打完日本鬼子,在田间地头儿歇歇气儿的老八路。
10.第七节 耍叉(10)
“……耍叉,耍他妈我头上来了,逗不?”对着酒瓶吹了一口,又把酒瓶放回了方凳上。
“那是!年轻嘛,不知道好歹!”季老爷子说。
“明儿啊,还得劳驾您,过去递个话儿,咱不这么练也成……问问他们,走钉板儿,成不?要不,下手进汤锅捞钢镚儿?嘿,那活茬儿,我年轻的时候可都练过,要不,能干上看家护院的差使?……这会儿?这会儿也不憷!谁要是眨巴一下眼皮,谁都是孙子!可也得让那几个小兔崽子明白,他们要是没这个胆儿,就别跟我这儿龇毛儿!”
“那是!龇毛儿?打死他们也不敢了呀……”
五
崔老爷子住辘轳把儿胡同19号。整条胡同里,19号是最惨的了。说它惨,说的是住房,住户们的日子过得倒未必惨到哪儿去。这年头儿,谁趁钱,谁是穷光蛋,谁也不敢说他就看得那么准。您看大街上穿得衣冠楚楚的,保不齐每月也就挣个三头五百,吃皇粮,顶多了,两袖清风,一肚子油水而已。您看那穿着油脂麻花的老棉袄,缩头缩脑啃烧饼的老农民呢,说不定腰缠万贯,拿出来吓您一跳。对19号院儿里的住户,也得这么看,不可貌相。譬如院儿里的刘家,最近就了,刘家的大儿子当上了什么什么公司的董事长,院儿里的两间小房倒还在,董事长的爹妈住着,可董事长已经住到北京饭店的包房里去了。你能以貌取人?
当然,19号也就出了一个董事长而已,更多的人呢,各有各来钱的路子,各有各的生活水平,也有住得虽惨,日子也不算殷实的,崔老爷子就是一个。
整条胡同的人都知道,19号的房子惨,可19号的院儿最大,因此辘轳把儿胡同的居民们一般不叫它“19号”,而是叫它“大院儿”。您就顺着一人多宽的小夹道儿走进去吧,七绕八绕的,您永远闹不明白这院儿里住着多少户人家。夹道两旁的屋子,很难分得清哪栋是标准的南房北房。大概初建时房子还是有一定规矩的,可现在,规矩的房子已经让见缝插针的自盖房给淹了,因此就形成了七拐八绕的小夹道。夹道两边,是各家各户堆放的大白菜、蜂窝煤,还有花盆、大缸、装冰箱彩电留下的废纸箱……总之,北京的老百姓们过日子用的、舍不得丢的,组成了这夹道两侧五彩缤纷的仪仗。
夹道的地底下,是这院子的渗沟,每走十几步,都能见着一个铁箅子,留意看一下,就能现铁箅子底下的水槽里,有废水慢慢地流过。您就顺着这一个个铁箅子朝前走吧,过去大约三四十步,就是全院公用的水源了。水龙头像一根孤零零地插在地上的拐棍儿,拐棍儿的把手尾巴对着的地面上,是一个水泥抹成的两尺见方的下水槽。走过这下水槽,夹道分成了两岔,您奔东再走二十几步,就到了崔老爷子的家门口了。
两间小东屋,接出一个小饭棚子。什么彩电冰箱的,没有,只有一个老式双铃闹钟,还有一个红灯牌小半导体收音机,老爷子靠它听天气预报,好知道出门用不用备雨衣。
煤气罐,让给别人了,他不会使。使煤炉子挺好。再说,得交百十块钱呢。
是的,崔家的房子惨,崔家的日子也惨。
崔老爷子的儿子还在陕西,过去是插队,现在呢,不用脸朝黄土背朝天地干了,识文断字儿的,到供销社当了小干部。
儿子应该是可以回来的,不是国家不让回来,是儿子的媳妇不让。
怕他回来甩了她,当了陈世美。
她们那个村,嫁给知青的一共仨,回城了两个,被人家甩了两个,只剩她一个。她敢让娃儿他爸回城?回城也行,先交一万块在娘家保上险,真当了秦香莲,回来有饭吃。
崔老爷子在为儿子挣这一万块。
一万块够吗?供销社的领导、北京的地面儿……不得打点打点?
在停车场看车,每月能挣三百块,加上退休金里再省点儿,老爷子每月能存三百七十块。为这差使,他挺开心。这差使让他为儿子存的那笔钱涨到了五千,还不算中间给儿子寄了八百去。他对儿子说,该打点的,就先打点着,别临了临了现烧香,现拜佛。
11.第七节 耍叉(11)
…………
现在完啦。深更半夜从停车场回来的时候,脑袋瓜子晕晕乎乎的,还没从一肚子的“二锅头”里钻出来哪。进了家门,连衣服都没脱,倒床上就呼呼大睡,一觉醒来,看着顶棚愣神儿。忽然明白,完啦,用现如今时髦的说法儿,你他娘的让人家炒了鱿鱼啦!
爱他妈炒不炒,我能服软?我知道小梁子你得替人家说话。我天天待在那宾馆的大门边儿上,我没长眼睛?你没少了吃人家喝人家,隔三差五的,红头涨脸一嘴油光从那宾馆里出来,你不替他们说话那才见了鬼啦!不敢得罪人家你就明说,还遮呀掩呀的干什么?“得啦,老崔头儿,反正您跟这街坊的仇儿也结下了,给您挪挪地方,到自由市场值夜去,仨瓜俩枣,葱啊蒜啊的,天天能弄点儿,比这儿还强呢……”我崔宝安跟他妈你似的,见个仨瓜俩枣儿就走不动道儿?甭说仨瓜俩枣儿了,就是天天请我进宏远宾馆去吃大餐,我也得先讲理,我也认得“人”字儿怎么写!怎么样?我老崔头儿答得怎么样?噎人不噎人?就你这号的,不噎你噎谁?……
想起夜半三更和小梁子在停车场上吵的那一架,崔老爷子越想越解气。咂摸来,咂摸去,觉得自己特汉子,特戳份儿。“告诉你,小梁子,不就是个治安警察吗?你也不是个好警察!要不然让你来跟我们老头儿老太太一块儿混?行啊,行!跟我们一块儿,显着您的本事大不是?攥着俩钱儿,拿捏这个拿捏那个,本事不小!告诉你,我还偏不尿你这一壶!你不讲理,我还不伺候了呢!”……哈,卷起小被卧卷儿,往小三轮上一摔,扯下红袖标,往小梁子手上一砸,气他个眼儿绿!
话又得说回来,不管崔老爷子望着那间小屋的顶棚,把夜里的壮举回忆多少遍,好像最终也没能赶走心里窝着的那一团恶气。有时候,想得得意,想得解气,似乎是已经把那团恶气吐出来了,可不知为什么,转眼工夫,心里又觉得堵了起来。
按下葫芦浮起瓢。今儿这是怎么了?净往痛快事儿上想了,可还是痛快不了。
最后还是想明白了,不管怎么说,你也不过是图了个嘴皮子痛快而已,说了归齐,你还是让人家把你给欺负了。
这一明白不要紧,气得老爷子足足在床上趴了一天。
傍黑儿的时候,他起来了。
每天这时候,他吃过晚饭,趁着天上还有点儿亮儿,早早就把小被卧卷儿放到了屋门外的小三轮儿上,摁摁车带是不是还有气,拿抹布掸一掸车上的土。九点钟一到,他就推上车,丁丁冬冬走过大院儿的夹道。可今儿,他出了屋门就坐到了小板凳上,地上搁着一壶新沏的茶。他闷闷地啃着一个烧饼。
“嗬,崔大爷,今儿够省的啊!”
“老爷子,吃哪!”
同院儿的邻居从门前走过去,有话没话来一句。说什么无关紧要,有一句就是个礼儿。
崔老爷子是个好开心的人,如果是平时,即便是来来往往中的客气话吧,他也好和人家逗两句——
“……省?看着我省,也不知道端点儿好吃的过来!”
“吃!……吃一顿少一顿,不吃对得起谁?”
可今儿,没话。顶多了,“唔”一声。
没有人留心老爷子和平时有什么不同,人人都在忙活自己的事:赶着回家吃饭的;到水管子那儿刷碗,惦着快回去看电视的……就连那些平时好吹好侃的,今儿也不出来了。
今儿又演什么好电视?
天黑了。北京的夏天天黑得晚,天擦黑儿的时候,就已经是八点以后了。熟悉北京大杂院儿的人,大概会有这样的体会:光天化日之下,大杂院儿是杂乱的,破旧的,甚至可以说一片衰败景象。局外人简直难以想象,栖身其中有什么生活乐趣可。可是你等天黑以后再来看吧。天黑了,大杂院儿的凌乱和衰败已经被夜幕掩盖起来了,你印象最深的,却是一方方亮着橙黄|色灯光的窗户,那里传出来谈笑声、乐曲声,当然,哪天也少不了的,是电视的伴音。你顺着大院儿的夹道走一遭儿,你会感到几乎每一方窗子里都有一个温馨的世界。
12.第七节 耍叉(12)
当然,也有例外。譬如说不定哪一扇窗子里会有家庭纠纷。又譬如身边既没有儿孙做伴儿,又没有电视解闷儿的崔老爷子。
所以崔老爷子倒爱去值夜。
那儿有一块儿喝酒、下棋、神吹海哨的老哥们儿。
那儿的夜晚属于他。
可今天开始,那夜晚不再属于他了。
他点了一棵烟,依旧坐在小板凳上,默默地抽。
他不光是失去了每月挣三百块钱的机会,还失去了夜里的一乐,敢自己也不知什么时候传上了老外们的毛病,成了个“夜猫子”啦。这话是他跟大院儿里的老少爷们儿聊天的时候说过的:“这些老外,全他妈夜里欢,整个儿一个夜猫子!不信您听听去,宏远宾馆那儿,舞厅一宿一宿地开着,哪儿他妈这么大的精气神儿!”“这叫夜生活,懂吧,这老外们还不乐意哪,中国的旅游为什么没戏?就是缺这个!”大院儿的小青年们给他上过课。这回明白啦,习惯了,没有还真不行!就说看家护院的老哥儿几个夜里那一乐儿,惨点儿,也就抓花生仁儿就酒,嗑葵花子儿聊天儿呗,最了不得了,灶台上掂两勺。可冷不丁儿没了,也他妈能熬得人五脊六兽呢!光是没了夜里的一乐儿,倒也罢了。院儿里的街坊们问起,你怎么不去看停车场啦?你说什么?你骂那四个小崽子欺人太甚,你骂管治安的小梁子吃人嘴短?你骂了管什么用?人家可不信你一人的,反正用不了半天儿,全院都得知道,老崔头儿让人家街道管治安的给“炒”啦……
因为能给院儿里的老少爷们儿开眼界找话题的缘故,崔老爷子看停车场的事,还真是院儿里人人皆知的一件大事。这会儿,临九点了,老爷子每天该推着小三轮儿出院儿了,可他还坐在门口抽烟,偶尔从门前走来一位熟识的,你就不难想象,那问话都是什么了。
“大爷,今儿不去值夜啦?”
“您还没走?可九点了!”
不多,从门前走过这么两位,崔老爷子就不愿意再在门口待着了。
回了屋,八仙桌旁坐了一会儿,又觉得在这桌子边儿上待不住似的,到床上躺了一会儿,随后,又起来坐一会儿,最后,还是出门收拾那辆小三轮儿去了。
收拾完了,想起了什么,回屋拿了一瓶“二锅头”。过去值夜的时候,净喝人家老季头儿从连锁店拿的酒了,这回,自己拿一瓶去吧。
夜班是不去值了,不干了,可谁他妈拦得住老子去找老哥们儿喝酒?
六
连锁店里黑着灯,崔老爷子擂了几下门,喊了两嗓子,还是不见有什么动静。他估摸着老季头儿又找谁喝酒去了。他心里暗暗地骂这家伙不够意思,自己刚走了,就他娘的换了酒友。骂完了,又骂自己没劲,怎么跟他妈小孩儿过家家儿似的呀。他觉得自己更没劲的是,他还往马路对面的宏远宾馆和停车场那边瞄了几眼。看宾馆,是想看看那四个小子还在不在那儿,如果他们也不在了,他的心里多少还平衡一点儿。可那四个小子没事儿似的,还在那儿哪。跟从前有点不一样的是,站得笔管儿溜直了。如果是以前,到了这个点儿,早他娘的稀松了。往停车场那边瞄是什么心思?看看是谁替了他。小梁子这小子还没找着人呢,这不,一身白刷刷的警服在停车场的小屋边儿上晃着,他先替着哪,崔老爷子想,这会儿小梁子要是现了他,过来跟他说好话,求他仍然在这儿干下去,他干不干?干?谁干谁是孙子!除非了——一个,你小梁子;一个,宾馆的领导,亲自道歉。哦,还有,那四个小子要是不处理了,这事也没门儿。想到这会儿,他忽然又开始骂起自己来了,因为人家小梁子压根儿就没往这边瞅。
还是找老季头儿去吧。
老季头儿当然没有走远。左近有几家店铺,崔老爷子还不跟明镜儿似的?他朝西隔过了五家,在蔬菜大棚的门外吆喝了一嗓子,守大棚的老辛出来了。
“嗬,在辘轳把儿胡同都闻见味儿啦!”老辛把崔老爷子迎进去。
老季头儿还真的在这儿哪。菜棚子中间的空地上,倒扣着三个大筐,一左一右是两个人坐的,中间的一个,戳着一瓶“二锅头”,还摆着几根黄瓜,几头大蒜。老辛让崔老爷子先在自己的位置上落了座,又搬来了一个大筐,倒扣在地上,也坐了下来。
13.第七节 耍叉(13)
“怎么茬儿,崔爷,让人家给欺负了?我们这儿正说着您哪。”
老辛岁数不大,也就是五十岁上下,因为受了工伤,瘸了脚,干不了什么活儿了,所以被派来守夜。老辛好逗,随遇而安,一天到晚乐乐呵呵,被派来值夜时,不少人为他抱不平,他却只是笑模笑样儿地去跟领导上说:“您可得在菜棚子门外贴张告示,告诉本菜站只接待瘸偷儿,要不然我可追不上他!”这会儿跟崔老爷子提起“让人家欺负”的事儿,也是张口就来的,并不怎么当一回事儿。
“你是没赶上,赶上了,你也得气得上去玩儿命。”崔老爷子说。
“没错儿,欺负谁不成?欺负我们俩老头儿!”老季头儿说。
“不欺负你们欺负谁去?甭说他们了,要我,也得过过瘾,谁见了人拢得住火啊?要我是小梁子呢,我也得向着他们,谁不是哪头儿炕热奔哪头儿啊!”老辛还是乐不滋儿的。
“好嘛,整个儿一个当汉奸的料!”老季头儿对老崔头儿说。
“操,甭美,你这儿也挨那四个小崽子不远,哪天把粪汤子浇你脑袋上,你就乐不滋儿地接着吧!”骂归骂,崔老爷子觉得,还真有点儿怪了,有老辛拿着他那套歪理这一通儿瞎掺和,心里的气倒消了不少。
“接!我不接谁接?谁让咱又老又瘸,又没吃上洋饭呢?接点儿粪汤子,还不是该当的?”
三个人嘎嘎地乐。
“老哥明白了吧,这年头儿,‘做人要做这样的人!’甭老想着当义和团,甭老以为自己刀枪不入。甭较劲儿,较劲儿毁身体……打个比方吧,您也是天桥混过的,您年轻那会儿,万人敌,您敢滚钉板儿,蘸汤锅,可老了老了,您得学‘赛活驴’,得学‘耍骨头’,咱认,咱自己都敢作践自己,你说,你还能把咱怎么样?……”
什么话让老辛一说,听起来就那么开心,解气。当然,许是“二锅头”也起了作用,崔老爷子一边笑,一边从眼睛里往外迸泪花。
…………
从菜棚子出来的时候,大概都有凌晨三四点钟了吧。哥儿仨已经喝光了那两瓶“二锅头”,说实在的,都有点儿过量。可哥儿仨都觉得特开心,特别是崔老爷子,脚底下腾云驾雾似的,脑子里什么也不想了,飘飘忽忽的只是觉得特松弛,特舒服。跟那哥儿俩道了“明儿见”,骑上了他的小三轮车,没骑两步,前轱辘就撞到了马路牙子上,那哥儿俩又跑过来,帮他扳正了车。
“喝多了吧,真臭!……您……您可别半道儿躺那儿!”老辛说。
“不……不行,就天亮再……再说吧……”季老爷子嘴上也不利落了。
“天亮?……哦,我……我陪你们到……到天亮,你们每人都……都一月三……三百多,我……我……镚子儿没有。我……冤……冤不冤……”
老哥儿仨都有点儿上句不接下句,可心里都明白,就扶在一块儿乐。
乐够了,崔老爷子总算是骑上了车,晃晃悠悠地走了。
大马路上空无一人,就连天天在地铁口灯底下打牌的一伙子小青年,也都回家睡觉去了。街上静极了,路面湿漉漉的,远远的,洒水车甩下了“丁零丁零”的声音。崔老爷子觉得好听,真的,好听极了。过去北京的小胡同里,打冰盏卖酸梅汤的声音也是这样,远远儿地远远儿地传过来,又远远儿地远远儿地飘过去。那些剃头匠拨唤头的声音也是这样,脆脆的一声,又脆脆的一声,且在天上转悠哪……鬼使神差似的,这“丁零丁零”的声响也不知为什么一下子把老爷子的魂儿勾了去,引着他追在后面,骑呀骑,直到他现,这声音没了,又远远儿地看见,那洒水车已经停了下来,在一个水源井旁加水,好像这才突然醒过味儿来:我干吗要跟着它走?这是到哪儿了?
不少北京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在晚上,在橘黄|色的路灯下,认道儿是太难了。有时候,明明是在你很熟悉的地方,因为灯光的魔法,也免不了让你晕头转向。何况,我们这位崔老爷子在这之前,已经被“二锅头”灌得晕头转向了。等到连自己在哪儿都糊涂了,就更是彻头彻尾的晕头转向了。
14.第七节 耍叉(14)
东看看,西看看,忽然想起何不请教一下开洒水车的司机?没等他走过去,洒水车却又一次“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像一个摇摇摆摆的胖老娘们儿,远去了。***
你怎么不跟着听去啦?打冰盏儿、拨唤头,远远儿的、脆脆儿的。你他妈倒是去接着听呀!崔老爷子瞪着那洒水车的背影,跟自己运气。
洒水车在马路尽头消失了,马路上愈显得空旷寂寥。老爷子这才又一次打量起自己待的这个地方来。
不行,不认得,一点儿也不认得。马路两旁是一水儿的高楼,高楼底下是一溜儿高高的大叶杨,“哗——哗——”大叶杨随风抖着,夹着马路,一起延伸到尽头。橘黄|色的路灯也一直延伸过去,湿漉漉的马路映着路灯的光影,挺晃眼。可马路两边呢,越显得黑森森的了。老爷子把三轮儿撂到马路上,有心找找路边的店铺,看看招牌。他认不得几个字,但地名还是认得出的。可走出百十步了,也没找着店铺。他见着了几个机关的牌子,那牌子的边儿上倒是有豆腐大的一块门牌,可黑漆漆的,哪儿看得清啊!
崔老爷子正犯着愁,忽然现一辆吉普车,车顶上的红灯闪着,却悄没声儿地开了过来,巧巧儿地停在了自己的小三轮儿边儿上。行啦,救星来啦!老爷子迎过去,没走几步,觉得不大对劲儿,吉普车上跳下来几个民警,有人手里提溜着警棍,也有人手里攥着对讲机,一伙人站在路边指指点点的时候,又一辆车顶闪着红灯的面包车悄没声儿地开了过来,从上面又跳下了十几个民警,同样面目严肃,手提警棍——明摆着,要抓什么人呀。老崔头儿在大树的阴影里停下脚步,酒也顿时醒了大半,别说过去问路了,连大气儿也不敢出了。“别他妈把我那三轮儿当了贼物,缴了去就好!”他心里暗暗叫苦,却又挺开心地想,“这回可让咱赶上啦,说不定还能看上点儿热闹呢!”
民警们的目标好像是百十步以外的一栋高层公寓。只见他们兵分几路,有几个人从两栋楼间穿过去,绕到了公寓的后身儿,有几位零散地站到那公寓门外的几棵树底下,明摆着是等着堵道儿。等他们都找好了位置,一位手攥对讲机的头头儿挥了挥手,四个民警跟着他,悄悄地走进了那公寓的门口。
崔老爷子仰着脖儿,朝楼上望着,没过一会儿,只听楼上传出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好像是五六层上,一个窗户的灯亮了一会儿,却又熄了。突然,“啪——”“啪——”楼上传来两声脆响,把老爷子吓得一激灵,不好,打起来啦!
枪声没落,楼道里响起嗵嗵的脚步响,只听见有人在楼道里喊:“当心!他们有枪!”话音里,两个大汉已经从公寓的大门里冲了出来,光着脊梁,穿着三角裤衩,一人手里举着一把小撸子,从公寓门口的台阶上往下一跳,跟两只从天上冲下来扑食的鹰似的。
“站住!”……堵他们的民警从四面八方冲了出来,没跑几步,只见那两人手里的枪一甩,“啪——啪啪——”两个民警应声倒在了地上。说实在的,崔老爷子也看出来了,这边,没有心理准备,那边,不光有枪,枪法还特准。几枪过去,撂倒了两个,剩下的人就一愣。就在这一愣的工夫,持枪匪徒就把小哥儿几个甩在了后面。不过,让崔老爷子吃了一惊的是,那两人居然就朝他这边跑过来了。
老爷子对自己的拳脚功夫还真挺自信的,甚至还巴巴儿地想过,什么时候跟年轻时那样,有个机会露一手儿。不过,就说他年轻的时候吧,也没遇见过枪打得这么准的对手。顶多了,拿把大片儿刀,从青纱帐里冲出来,要你留下买路钱。那他可不憷。没两下子,敢吃看家护院的饭?敢领押车保镖的赏?可那都是几十年前的事啦,几十年没经过这阵势,那胆儿也丢个差不多了。再说,你真的挡了这俩王八蛋的道儿,他送过来的,可是你躲不及跑不过又长了眼的子弹呀!
这些,在当时可没容他抽工夫细想。反正见那俩浑蛋直奔自己这儿冲过来了,老爷子心里先是“轰”的一下子,只觉得嗓子眼儿一阵干。您得承认,那几两“二锅头”这会儿起作用了:就在他们从老爷子身边冲过去的那一刹那,老爷子双手抱住了眼面前的树干,往地下一蹲,伸出一只脚去,给跑在头里的来了个扫堂腿。那小子哪儿想得到这儿还埋着伏兵呀,只“哎呀”一声,就“嗵”地栽到地上。这俩王八蛋一前一后还离得挺近,崔老爷子的扫堂腿便一下管了俩——后面跟过来的也“嗵”地和他那伙计栽到了一块儿。不过,后面的毕竟不过是被绊倒在那儿的,倒地的时候,手里的枪都没有丢。老爷子扑过去,把他死死压在身子底下,双手攥住了他拿枪的手腕。“啪!——”手腕拧来拧去时枪响了一声,把老爷子吓得一哆嗦。这时候警察们都赶过来了。跑在前面的一个嫩小伙儿慌里慌张地把电警棍伸了过来。“别……”没等老爷子喊出口,他只觉得浑身一麻,不由自主地向边上一滚,“笨蛋!你他妈电谁啊!”……
15.第七节 耍叉(15)
平心而论,这年头儿的民警,功夫差点儿,这世面见得也不多,黑灯瞎火的,电警棍杵错了地方,没什么新鲜的。***所以,崔老爷子也就是急之中骂骂而已,事后他还对那个嫩小伙儿说:“多亏了您把我给电开啦,不然等您那些伙计们上来,一通儿乱棒,要是把我也砸个脑浆子肆流,我可就玩儿完啦!”
这当然是玩笑。他真的还和那家伙抱在一块儿,倒不至于也挨一通儿乱棒。不过,小民警们的表现也的确慌了点儿,见老爷子闪开了,冲过来对着那小子就是一顿好打。崔老爷子只觉得“噗”的一下,从边上蹿过来一股黏糊糊热烘烘的东西,封住了他的眼,又往他的脸上身上流着。他扯了嗓子大骂起来:“操!别他妈打啦,不想抓活的啦?”
…………
增援的警车来了,这回可不是悄没声儿地来的。“呜呜——呜呜——”一辆、两辆,车顶的红灯转着,警笛响遍了一条街。跳下车的民警们各个荷枪实弹,把公寓围个水泄不通。没多一会儿,大马路上又是一片“呜呜”声,来的是白色急救车,同样,一辆、两辆,车顶的蓝灯转着,嚎得一样耍涣炯本瘸道锿瞥鲆桓钡<埽录父霭状蠊樱谝桓鍪殖侄越不拿窬煜拢炎锓柑ё吡恕?br />
崔老爷子愣愣地坐在马路牙子上,他的小三轮儿旁边。民警们忙着勘察现场。一个小年轻的走过来,客客气气地告诉他,请他别急,更不要走,说是等他们忙完了,还得找他有事。他点点头,斜着身子朝那边看热闹。他光着膀子,身边扔着那条沾满了鲜血的褂子。他把那褂子又抓了过来,翻着看。其实,他已经把脸上的血擦干净了,可他心里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膈应,他总算找着了一块没沾血迹的地方,举起它,往脸上蹭着,擦着。擦完了,继续看他的热闹。他现自己的身边渐渐聚集了一些人,男的,大多光着膀子,只穿个裤头,女的,也都穿得很随便,一看就知道都是些听见动静跑出来看热闹的居民。可他们围着他干什么?渐渐的,居然围成了一个圈儿。噢,明白了,他们是看到那件沾血的褂子。一件沾血的褂子有什么好看的!崔老爷子把它抓了起来,往人群的前面做了几下要扔的动作,人群立马闪开一条缝儿。他顺着那缝儿把手一扬,血褂子被扔到了十几步远的地方。你说气人不气人,这帮子看热闹的也不奔那血褂子去,而是把看热闹的圈儿更扩大了,成了长长的一圈儿,仍然把他和那血褂子围在里面。
“那不是我的血。那是那犯人的血。”他说。
可人们还是看他。
“我他妈和这事儿没关系!我是路过的!”他气夯夯地吼了一嗓子。
七
崔老爷子成了个人物。这一天。他连个觉也没睡成。先来了三拨儿报社的记者,又来了两拨儿电视台摄像的,随后又来了公安局的领导。再往后呢,就是这院儿里的老老少少了。
“嘿,老爷子,您可等了一辈子,这回算是把您那功夫露了一手儿啦!”
“没那么回事儿!……奔七十的人了,有什么功夫啊。实话跟您说,来了那么一下扫堂腿,还是扶着棵树来的呢,要没那棵树搂着,那小子都栽不了,栽的,可就是我啦……”
“说是您闻风儿赶去帮忙来着?您可够勇的!”
“哪儿有那事!我是喝多了,骑车转了向,都不知到哪儿了。糊里糊涂就赶上了……”
“您就这么跟报社的说的?明儿报上能这么登吗?”
“他能不能这么登我可管不着,反正我是这么说的!”
…………
崔老爷子是个争强好胜的人。实话跟您说,北京人没有几个不争强好胜的,脸面就是这争强好胜的根由。因此,说崔老爷子对自己忽然成了个“人物”没有一点儿自得,那是瞎说。不过,北京人的争强好胜,也各有各的不同。有的人是贼大胆儿,给他个梯子,他敢顺着杆儿爬,就是给他个总理,他也敢接过来干。辘轳把儿胡同也不是没有这样的人,9号的韩德来就是一个,“文革”时当了个模范,中南海,敢住,国宴,敢吃,回来了,还敢吹,从餐桌上的小窝窝头,一直说到叶群的胸脯子。现在韩德来是栽了,不过不出9号院儿,有这胆儿的人还有。譬如那个二臭,太平洋在东边西( 放生(全本) http://www.xlawen.org/kan/40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