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部分阅读
寻。
老太太们闪开了身子,从身后推出了一个面红耳赤的姑娘。
3.第八节 前科(3)
“他冲你耍流氓了?”
“啊,是,我……我刚从厕所出来,他就……就……”姑娘的目光游移着,支支吾吾。
“行啦,你也甭说啦,跟着上派出所去一趟。”苏五一说完,回头看了看我,我知道,该我上了。
刚才把手铐拍过来,就是这意思。
在电影电视里,是看见过警察给犯人铐手铐的,譬如美国的警察,往往抡起手铐那么一钩,就跟肉店的伙计抡起大铁钩子,往整扇的猪肉上甩似的。中国的警察庄严一点儿,没那么随便,可也够利索的:郑重地走到犯人面前,“啪”,“啪”,左一下,右一下,拍两下巴掌,那手铐也铐上了。这回轮到自己来一回,美国警察那一手咱玩儿不了,咱就中国特色吧。板着脸,郑重其事地走过去,这会儿心里突然冒出了一股子什么滋味?还真有点儿说不清道不明的。是不是有那么点儿虚,好像老大对不起人似的?甭管怎么说,您铐的可是一个大活人哪。咱从来都是“宁可天下人负我,不可我负天下人”不是?再说,咱也没干过这活茬儿,不知怎么下手啊。
那家伙倒挺自觉,看我拿着手铐过去,早早儿就把胳膊抬起来,把手并一块儿,伸过来了。我把半月形的一半托在他的一只手腕上,把另一半扣过去。也邪了,电影里看民警“啪啪”那两下,觉得那手铐挺松快的呀?轮到自己上去铐了,这才觉得这手铐的钢圈并不算大,真的也“啪啪”,弄不好就得把人家白生生的手腕子给夹了。我用一只手托着手铐的一半,另一只手的手指把那手腕上的皮肉往边儿上推,趁着有了那么一点儿空隙,将那手铐的另一半一压,只听“咔”的一声,算是把一只手给铐上了。我拎起手铐的另一头,找犯人另一只手腕的时候,苏五一过来了。拍了拍我的肩膀,插到我和犯人中间。我知趣地让开了地方。只见他漫不经心地捉起了手铐,当它再被提起的时候,钢圈的两瓣已经张开了,像是说快板书的,立起了那两块竹板儿,马上就要击板开说一样。那“竹板儿”凑到犯人的手腕边,只见上边的那一瓣猛地向下一叩,“啪”,大功告成。一个黄澄澄的圆,把那白生生的手腕箍了进去……
警车依然呜呜地叫,拉着我们回派出所。
“戴手铐的旅客”蹲在一进车门的空地儿上。
我在外地坐长途车旅行的时候,见过那些走亲戚的农民们带上车的鸡,它们被缚住双足,也是被扔在那个地方。
我坐在前排,他就蹲在我的膝盖前面。
“长,长,我……我错了,我认罪,您打我,骂我吧,罚钱也行……可我……我求您,甭告诉我爱人,行不?我求您……”他突然趴到了我的脚下,先是结结巴巴地说,一会儿竟呜呜地哭起来了。
“别,别价!”我赶紧把被他攥住的脚缩了回来,那会儿好像已经忘了这是你抓来的违法分子了,竟手足无措地喊了起来。
要命的是,他居然也把我当成了“长”。
“去!”苏五一伸过他的脚,把脚尖往远处点了点,示意这位离远点儿。
乖乖儿的,退了回去。
“这人哪,老是处理不好‘老大’跟‘老二’的关系,你说,这是怎么回事?……没辙,这‘老二’,就是调皮,一不当心,就给‘老大’找了麻烦了!”也不知道苏五一是在对我说,还是在自自语。听下去,才明白他是在教育蹲着的那位,“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老大’管严点儿啊,净让‘老二’乱跑,也不讲个交通秩序,违章了吧?后悔了吧?……”
那位不再吱声。
苏五一也不再说什么,头靠到坐席背上,闭目养神。
“我说‘长’,”苏五一的眼睛仍然在闭着,“您对这些家伙挺仁义的啊……”
“谁?我?”我冲蹲着的那位瞟去一眼,扭脸看着苏五一,他的眼睛现在算是睁开了。
“可不,您没瞧您刚才铐手铐那架势哪。那哪是铐手铐啊,那是萨马兰奇给奥运会的金牌得主颁奖哪!”
4.第八节 前科(4)
…………
二
早在六年前就想写这篇小说了,不信您可以查一查1987年年初的《光明日报》。***那时候我刚刚写完了《鬈毛》,反应挺“火”,于是就来了个《光明日报》的女记者韩小蕙,说是想写写“作家动态”,请问下一步的打算。按说一个写家是不应该早早就为自己尚未出世的作品做广告的,不过,韩小蕙可是老朋友了,甚至在我开始学着写小说的时候,和她就是“一条战壕里的战友”——我们一起被《北京文学》约稿,凑到一块儿写小说。后来各行其道,却也离不开舞文弄墨。这么久的交,是很难不从实招来的。这么着,《前科》也就早早儿地被预报出去了。
然而,到了今天才写。
或者说,到了今天,才算是有了一点儿写下去的把握。
我不知道别的写家是不是也会遇到和我类似的困难,惟独我一个人低能也未可知。
之所以写不下去,是因为对这位苏五一最初的心思,总是琢磨不透。
这位苏五一现今已经成了我最好的朋友之一,时不时就过来看看我。有时候甚至他夜里巡逻的时候,没什么事了,偷偷上楼来陪我喝二两。有时候专门给我带来一位有趣的人物,为我提供很多趣闻。当然,更实际的帮助也有:冬贮大白菜的时候,他率领他们所里的几位小民警,把一抱一抱的大白菜给我送上了楼。更有趣的是,有一次他在现场值勤中不知怎么逮着了一部“大哥大”,深更半夜给我打过来,对他们正在进行的任务来了一次“现场直播”:“……我们在树丛里猫着哪,真他妈冷。您说,这叫人干的活儿吗?那家黑着灯,没动静……您说什么?……没事儿,我这用的不是执勤的电话,是一个小子借我的,大款的,没错儿,‘大哥大’……闷得慌啊,跟您聊聊啊,您不就想打听这玩意儿,写出来骗钱吗?……没错儿,这滋味儿真他妈不好受,一宿哪!……得,不能跟您说了,那边过来一个人影儿,保不齐兔崽子回来了……哦,不是,咱接着聊……我们派人去看了!派街道居委会的老太太去的,嗨,假装收救灾的捐款呗……说朝里屋看啦,没动静。我们估计这小子得……得,甭说了,这回是真的回来了……”
交到了这个份儿上,还是没好意思问他:您当初跟我这儿人模狗样儿的,是当真,还是装孙子哪?
中国这地面上的人物,有时候就是让人眼晕。往高了说,**见了斯大林,谈了一溜够,也没让伟大的斯大林明白他想的是什么,愣把伟大导师急得眼儿绿。这**还是湖南人氏呢,要是北京人,不得气得导师把盒子炮拍出来?
北京人的正话反说、反话正说,有时候连最地道的北京人听着都把不牢。
有一位上海来的编辑到我家,抱怨北京的某某作家不通理。
“他怎么能说我是骂他?我怎么能骂他?我是诚心诚意地去约稿的呀!他可好,听我说了一大堆好话,最后倒跟我这儿板了脸,说:‘您这可是骂我。’我……我……说的真的全是好话,也全是真心话,我可没有半点讽刺的意思。再说,我又何必偏挑跟您求稿的时候讽刺您?……”
我忍不住哈哈大笑,“他应该怎么说?在您说了一大堆好话以后,他说:‘谢谢——thnkyou’?那说不定是个老外。他说:‘过奖过奖,不敢当,不敢当’?俗了。北京人哪儿能俗啊,他不给您来个正话反说,怎么能透着幽默?”
有一位记者到我家,嘲笑王朔“放狂话”。
“狂得可以,狂得可以!敢说他那《爱你没商量》一不留神就写成了《红楼梦》,顶不济也是一本《飘》。你们北京的侃爷,可真敢吹!”
您瞧,王朔该怎么说才好?说我这剧比《红楼梦》差一大截子哪,比《飘》也还有一段儿?傻不傻?耍耍小聪明,来个反话正说吧,还是有人没听明白,惹出一肚子气来。
北京人啊,难怪您老是让人摸不透,您又老是让人觉得挺有味儿。
我自认为这双贼眼还是能分得清谁说的是真话谁说的是假话,什么是正话什么是反话,哪样儿是玩笑哪样儿是认真的,毕竟在北京混了这么多年。
5.第八节 前科(5)
可想想和苏五一开初认识的那几天,我还是一阵阵儿犯嘀咕:那会儿,他是在正儿八经地“教育”我哪,还是跟我开心,打镲玩儿哪?
三
不要说在警察堆儿里了,搁哪儿,苏五一也够得上是个美男子。
小伙子身材挺拔,高鼻梁,低颧骨,下巴微翘,薄唇紧闭,满脸英武之气。他又属于那种注重仪容的人,坐定的时候,永远把大檐儿帽摘下来,露出一头柔软细密的黑。起身的时候呢,几乎每一次都举起右手,叉开修长的五指,顺着型,梳理一下,这才小心翼翼地戴上他的大檐儿帽。后来我才知道,我们相识那些天,他正搞着对象。有时候,我们正说着事儿,他忽然说:“哟,我有点儿事儿,您先待着!”一溜烟儿地走了。有时候,都到伙房买下各自的饭了,他却不吃了,不知干什么去了。
其实他去的地方不远,就在派出所旁边的一栋楼上。那是他女友的家。他结婚以后才告诉我:“那会儿我没少了盯着她家窗台儿上那盆花!她妈不在家,我就偷空儿去会会。中午要是家里有好吃的呢,也有暗号通知我——她妈老说:‘哟,小苏子,你怎么那么有口福啊,老赶上我们家吃好的!’……”
苏五一的聪明,当然不是光用在搞对象上了。跟了他几天,我才知道“管片儿民警”有那么大的学问。他把管片儿里所有地痞流氓不良少年的外号背给我听——大龙小凤泥鳅狗蛋二刁四喜傻鹿愣青茄皮儿紫包儿酱瓜儿蛐蛐儿大肚儿小瘪儿……滚瓜烂熟,像是背绕口令。他还知道大龙和二刁争风,小凤和四喜吃醋,蛐蛐儿和茄皮儿“叫横儿”,大肚儿和小瘪儿“谁也不夹谁”……至于这帮小子谁专事偷鸡,谁专事摸狗,谁惯于溜门谁长于劫道,甚至谁撬锁爱用改锥,谁撬锁喜用铁棍,谁习惯自上往下掰,谁习惯从下向上扛,他全都了如指掌。因此,哪儿出了案子,只要他到现场看看,说不定就能圈出自己管片儿里嫌疑分子的名单来。管片儿民警的差使,也不光是破案。就说苏五一,没少了给管片儿的孤老户干活儿,甚至连服刑犯人的家属都得伺候。换煤气罐啦,买取暖的煤啦,虽然在那连连不绝的感激声中,他会骂骂咧咧地说:“得啦得啦,给您家那不争气的东西写封信,争取早点儿回来,让咱也少受这份累,比什么都强!”……
我们认识当天办的第一桩案子,是传唤东华里的“黑子”。
东华里、新华里和我家那栋楼眼皮底下的兴华里,都是苏五一的管片儿。苏五一说,铜厂丢了三百公斤铜锭,一卷电缆,他怀疑是黑子干的。
那天中午快吃饭的时候,黑子被传唤来了。
一看模样便知,这位是在地道的北京南城外平民百姓的排房里、大杂院里滚大的。看这类小青年有两条:第一你看他的脸上、脑袋上是不是有疮疤伤痕。穷人家的孩子,养得不那么金贵,小时候满屋里乱爬乱滚,不定哪儿就磕个口子,长个秃疮。大了呢,精力过剩,阳气充盈,一脸的“青春美丽痘”,又没人告诉他怎么整;上房揭瓦,偷鸡摸狗,让事主打,让互不服气的半大小子们打,让喝多了酒的老爹打……几乎没有不留下痕迹的。第二你看他的眼睛。那是一双没有多少光泽的眼睛,是一双永远不会正视别人的眼睛。可你又觉得,这双眼睛的后面,好像还有另一双眼睛,在窥视你,揣摸你,特别是当他走进的不是别的地方,而是派出所的时候。
“苏叔……您……您找我?”挺热的天,穿着一件国防绿的军褂,敞着怀,里面露着个光板儿的胸脯子,那胸脯上,好像还沾了点儿黑黑的油泥。
如果不是这次来了这么个差使,我对派出所的了解,也就是大门口那个办户口的屋子而已,而这位黑子却显然是常来常往的了:到了派出所,直接就找到了宿舍,推开了门,张口就喊“苏叔”。其实,这位苏叔一点儿也不比他大,从面相看,说不定比他还小。有趣的是,苏叔对这称呼似乎习以为常。更有趣的是,苏叔并不像我们在无数电影电视里所看到的那样:把他领到一间空屋子里,让他坐到一把方凳上,自己呢,威严地坐到桌子后面,神色严峻地开始讯问。
6.第八节 前科(6)
想到这儿立刻觉得自己特可笑。***因为我也准备好了,也坐到那张桌子后面,人模狗样儿地板起脸子,努力从眼珠子里挤出两道凶光来。
“来啦?吃饭了没有?过来,坐这儿!”苏叔就那么随随便便地迎过去,用手拢住了黑子的肩膀,拉他一起坐到铺板搭成的床上。
宿舍里一共住十个人,除了我们,有两位民警正在他们自己的铺上睡觉,我知道他们昨晚出了一夜现场。还有一位躺床上看《参考消息》,一边看,一边吹口哨。他们对这边的事毫无兴趣,只有我,坐在苏五一和黑子的对面,看他们真的像叔侄一样扯闲篇儿。
“黑子,回来以后怎么样,都干什么啦?”苏五一漫不经心地问他。
“回来”,指的是“劳教”、“劳改”之类结束,这我听出来了。
“没干什么呀,我就是跟我哥修车来着……哪儿也没去呀!”黑子翻着眼皮,那神态好像努力在想,语气却是嘟嘟囔囔的,像是受了多大的委屈。
“得嘞黑子,又跟我来这一套不是?……实话跟你说,就别打马虎眼啦,想不想回家呀?带衣裳来没有?不行咱们就奔分局?……我可告诉你,奔了分局我可帮不上你了,你说,咱哥们儿对你怎么样,咱哥们儿能害你吗?就这儿,说了,没事儿,该干吗干吗去,政府的政策也不是不知道,是不是?……”
“我……我真的没干什么!真的,苏叔,我哪儿也没去,您说,我妈刚把我给盼回来,我敢再‘滋扭’吗?”还是一肚子委屈的样子。
苏五一没说话,斜着眼睛看了看他。那神好像在运气,又垂下眼睑想了想,说:“你妈在家干吗哪?”
“烙饼哪。”
“你看,我就猜出来了,你们家老吃烙馅儿饼。上回路过你们家,你妈还非给我吃一个哪。是他妈好吃!……操,是你妈的馅儿饼好吃还是大牢的窝窝头好吃啊?说!上回还他妈没吃够啊?……告诉你,你把我的中午饭可耽误了,一会儿,你可得领我回去吃馅儿饼去……”
“操,不就俩馅儿饼吗!”黑子进屋的时候,嘴角那块肌肉是紧绷着的,说到这会儿,好像一下子放松了许多。
“这不结了?说吧,说完了咱哥儿俩一块儿,吃你妈烙的馅儿饼去!什么也不耽误!”
“……”黑子嘴角的肌肉又绷起来了。
“我操,你可真他妈‘面’!我都他妈给你把话说到这份儿上了,你还这儿给我玩儿‘深沉’!……黑子,说不说?不说,我他妈陪着你,咱不吃馅儿饼了,咱们呀,别渗着,一块儿,分局吧!”
“苏叔,您……您别火啊。我说,我说还不行?”黑子支支吾吾,眼珠子一劲儿地往苏五一脸上瞟。
“操,说啊!”苏五一吼起来。不过我看得出,他那嘴角一颤,闪过一丝得意,当然,黑子是不会现的,因为随即苏五一急赤白脸,粗声大嗓地接着跟他吼,“你不能让我两头儿坐蜡不是?我他妈的在所长那儿一劲儿保你,这才没捕你,你可好,这儿一个劲儿给我撤劲……有种儿你丫的别说,死扛,谁说你都是孙子!咱哥儿俩一块儿,你吃你的窝头去,我挨我的处分……”
…………
再往下,结果就不消说了。黑子反倒磕磕巴巴地求起了他苏叔,劝他甭生气:我说还不行吗?我不说对得起您吗苏叔?我要是再跟您斗心眼儿,嘿,您就操我八辈儿祖宗……苏五一好像老大不愿地这才“消了气”,起身到桌边取来纸笔,记录黑子的供述。
我不知道,苏五一后来或是时不时地用话“敲打”我几句,或是时不时地让我在关键时刻上去“萨马兰奇”一回,和这时候我“得罪”了他是不是有关系。不过天地良心,我绝没有一丝一毫小瞧他的意思,恰恰相反,他刚才传讯黑子的那一手儿,已经让我服了。可我非但没让他知道我的五体投地,反倒干了一桩让人误解的蠢事。
“我……我偷了铜厂的三十米电缆。”黑子开始交代了。
苏五一往记录纸上一笔一画地写着。他写得太慢了,我实在不明白,这么简单的几个字何以磨蹭这么半天。当然,对此道一无所知的我,只有耐心地在一边熬着的份儿。再说,别看我是个写家,小伙子绝对没有起用我的意思。
7.第八节 前科(7)
“老陈,”他忽然抬起头来,“电缆的‘缆’字儿怎么写?”
我赶忙在一张废纸上把“缆”字给他写了出来。***写完了,不由得瞥了那黑子一眼,好像倒是我干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回想起来,全是他娘的多心。黑子这会儿哪有心思笑话别人?他自己的账还算不过来呢!再说,他也不会觉得这事有什么不正常的,可以肯定地说,他也不会写,最后看他往笔录上签名时费的那个劲,你就不难明白。
“我还偷过……偷过几块铜锭……”什么事也没生似的,黑子接着供。
苏五一仍然沉住了气在写着。过了一会儿,他抬头看了看黑子,又转脸儿看了看我。
我知道他要干什么,没等他开口,赶忙把“锭”给他写了出来。
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开始干那桩蠢事。其实在干那蠢事前我还着着实实把小伙子夸了一顿,当然我不会那么肉麻。我笑着说小苏子你小子可够毒的,让人家黑子进了套儿,把该“吐”的全“吐”了,到了儿还是把人家送进了分局。苏五一得意地嘿嘿一笑,说,我心眼儿够好的啦,谁让他偷的超了五百块?我不是对他说啦,我倒想放他,可由不得我啦。再说,我算是对得起他,我不是还跑了他家一趟,给他妈报了信儿,还把他妈烙的馅儿饼给他捎来啦。我说,要不说你“毒”呢,到了儿还得让人家黑子感激你,下回还得上你的套儿……这时我才很随便地说了一句,往后凡有不会写的字,只管空下来,反正我也在一旁听着呢,事后补上就是了,我说,咱哥们儿不能在兔崽子面前丢份儿不是?
他歪过脸看了我一眼,没说什么。
午饭以后,我们一起去东华里居委会了解另一桩案子。太阳很猛,眼前白花花的一片,晃得眼睛都有些难睁。骑着车,沿着曲曲弯弯的胡同绕来绕去,不知怎么,苏五一好像忽然变得高兴起来。
“人家都说,你们这‘献身文艺’的是‘卖身文艺’,是吗?”
“怎么个意思?”
“比如想演个电影电视的吧,这当女明星的,非得先跟导演睡了才行,是吗?”
“这我可不知道。我不认识女明星,就是认识,恐怕人家也不把这事儿告诉我。”
“噢,对了,您是写小说的。不是我说您啊,你们,闹不好更坏,写得那么花,不干那事儿写得出来吗?”
“别人花不花咱管不着,咱自己不花就成了。”
“您也一样,花了,恐怕也不把这事儿告诉我。”
我们一起大笑起来。
“我跟您说,我和那帮小流氓小痞子打交道多了,您知道现在这犯罪率为什么这么高?我看,报上说的没错儿,全是你们这号的搞精神污染搞的!”
“是吗?”我忽然觉得特开心,我说,“要那么着,倒简单啦,把作家全他娘的逮起来,世界就干净啦!”
“逮不逮的再说,让你们来见识见识,受受教育是真的!”苏五一撇着嘴,看了看我,“啧,您看,您笑什么?您又不信!”
“我哪儿敢不信啊,挺棒,真的,您说得挺棒。”我是不假思索地嘿然一笑,把“挺棒”两个字说出来的。再也没有任何一句话更适合表达我这时的心态了。随后我很快为这两个字而越扬扬得意起来。难怪苏五一后来说我“用得够勤的”。
“我知道这会儿您心里想什么。”苏五一说。
“说说看。”
他一笑,没往下说。
我相信我瞒不过他,就跟黑子瞒不过他一样。
“您甭老觉得冤得慌。您想啊,又不是您一个,比您有名儿的作家多啦,谁不得来啊?……再者说了,我们是什么?我们是……算了,难听,不说了,我们就是工具,今儿让我们去保卫专列,我们就得到铁路边儿上戳着去;明儿让我们‘严打’了,我们就得没白没夜地逮人……您呢,您比我们高,您有文化不是?会写字不是?可您也得想明白了,您也是工具。您不是工具,国家花钱养您干吗?让您写改革,您就得写改革;让您写整顿,您就得写整顿;让您下来跟我们转悠,您就得下来。甭老觉得冤,工具嘛,干他妈什么不是干?……”
8.第八节 前科(8)
“嘿,你这一套真他妈棒!就冲你这一套嘿,我没白来,我来得不冤!我今儿晚上就把铺盖卷儿搬过来,就跟你学着怎么当好这工具!……我明跟你说呗,你的话说到了这个份儿上,我算是彻头彻尾服了您嘞!”我喊起来。***
打这儿开始没几个星期,我们就成了铁哥们儿。可说老实的,至今我也没闹明白,是他把我给“教育”好了,还是我把他给“污染”了,或者根本就说不上谁把谁怎么样。我们哥儿俩本来就都是活得挺明白的人——不,不,还是他比我活得更明白,他棒,他把我给教育好了,我真的服了他,别看他不会写“缆”,也不会写“锭”。
四
很久以后我才明白,这地界就是这种哲学的故乡。
也是苏五一的功劳。因为他的引见,后来使我更多地结识了左近一带的居民们,一个在新华里街边儿遛鸟儿的老头儿告诉我,人哪,总得有几招儿,才能活得那么踏实。
“您得听听,您得记下来,保不齐什么时候您就用得上。”他说。
他告诉我,什么时候家里出了事,譬如闹了耗子吧,可千万不能起急,也不用动气。您看看东家,再问问西家,看看他们是不是也闹耗子。没跑儿,一准儿也闹得欢着哪。那您生什么气啊?您哪,踏踏实实的,活吧。
还有呢?
还有,譬如物价涨了,您也别抱怨。您抱怨什么呀?又不只是您一家受着。别人能过,咱也能过,看谁熬得过谁。
还有呢?
还有,您老得想着,咱是草民。草民是什么意思?草!驴吃也行,马啃也行。受点子委屈,那叫委屈吗?咱有委屈吗?您有什么想不开的?活吧。
…………
我信,因为那天我已经受过苏五一的启蒙了。
那天和苏五一分手后,满腔的郁闷一扫而光。
俗话说,退一步,天高地阔。诚哉斯!
一边骑着自行车往家走,一边想,刘厚明在哪个派出所哪?刘心武又在哪儿?还有理由、赵大年……这一回,全北京的作家们大概是一网打尽啦。都跟我似的,提着警棍,捏着手铐,跟在苏五一们的身后,去搜查、逮捕、审讯、取证、出现场,坐在警车里满北京号哪。
我有什么气不忿儿的?
想起了那哥儿几个可能都是啥模样儿,甚至忍不住想乐。
厚明会是什么模样儿?梗着硬化了的颈椎,也上前“萨马兰奇”一回?就他那双手?怕是连手铐怎么个铐法儿都掰扯不清吧!厚明是全国青联副主席,虽说是虚职,这“官”还是不小的。没少了带着这个团那个团,这回非洲下回欧洲,替社会主义争脸。我和他一起参加过几次活动,在台底下看他主持全国青联的会,看他给人家奖,看他给英雄纪念碑献花圈,就跟国家元似的,还知道理理花圈上的挽带,人五人六儿的,像着呢。如果让他这样“萨马兰奇”一回,不知作何感想?
悲天悯人的刘心武呢?谦恭好礼的老北京赵大年呢?风度翩翩的报告文学家理由呢?
妻子不在家。我们的女儿还小,为了让我安心写作,她们都在姥姥家住。车子快骑到家的时候,想起来回去还没有饭辙,拐到一家干净点儿的小饭铺,胡乱吃了些东西,回了家,沏上一杯茶,躺到沙上,继续胡思乱想。
最遗憾的,是让陈祖芬逃了。其实,最该“萨马兰奇”一回的,是陈祖芬。
“哎呀,我可去不了!真的,我就怕接触那些流氓小偷,我写的全是光明的东西,我接触不了阴暗面……”据说,当文联的领导把上级的指示告诉她的时候,她在电话里急赤白脸地嚷嚷起来。
据说,这况又被反馈回了那位指示的领导同志那儿,那位领导语重心长地说:“越是这样,越要锻炼锻炼嘛!”
没错儿,越不敢“萨马兰奇”的,就越得要她“萨马兰奇”一下!
可惜到了儿还是让陈祖芬逃了。不知是不是因为祖芬不是党员,所以他们不好再逼她。
而刘厚明、刘心武和我,简直就跟被人押送去的差不多。
9.第八节 前科(9)
那几天我们正在友谊宾馆开全国青联委员会,一辆上海轿车拉来了我们文联的书记和作家协会的书记。
这次活动的意义,早已向我们宣布过一次了:“这是一场不是‘运动’的运动,这是一场比土改还要深刻的运动!”
下面的话同样在电话里给我们传达过了:“所有的作家,写长篇的,放下长篇;写剧本的,放下剧本;开会的,请假。限你们三天内到公安局报到。除了老得走不动的、病得下不来床的,谁也不能例外!”
两位领导就是专程到这儿接我们来了。
真难为这两位。看得出,他们也想不通,可还得苦口婆心地来劝我们。
那时候的我,还是个“士可杀不可辱”的我。
其实,早从苏五一那儿,或是从新华里老者那儿学上一招儿,我又何必口干舌燥七窍冒烟滔滔不绝慷慨激昂了足足有三个小时?
那三个小时里我说,我当然欢呼这场不是运动的运动,当然欢呼这场比土改还要深刻的运动,就像我当然欢呼“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欢呼“清除精神污染”,欢呼“五讲四美三热爱”,欢呼解决北京的公厕问题,欢呼“门前三包”,欢呼“禁止随地吐痰”,“禁止乱扔废弃物”一样。我说我对犯罪分子的仇恨一点儿也不比别人少。我刚买的一辆崭新的“凤凰28”就让他娘的这帮乌龟王八蛋给偷了;我老婆回家晚点儿,我就得为她提心吊胆;我家门口安了两把锁,出差三天右眼皮就开始跳……我也恨不得把那些兔崽子通通枪毙。可这事不是我能干的呀!我不会侦破不会擒拿不会审讯不会搜查,我不明白干吗偏偏要让我们去侦破去擒拿去审讯去搜查。受受教育?应该应该太应该了。可您不觉得这有点儿像以前说的,用枪杆子押着作家去深入生活的意思吗?再说您不担心我们都去写派出所拘留所,写逮捕、判刑、枪毙,可能有损社会主义的光辉,反倒造成“精神污染”吗?再再说我正在写历史小说,写共工写颛顼写刑天写蚩尤,虽说这帮东西也闹腾得可以,可和“刑事犯罪”沾边儿吗?再再再说能不能容我写完了再去“补课”?哪怕容我写完了这一章?不然拎上个把月的手铐警棍,我的绪怕是找不回来啦……
同样“士可杀不可辱”,同样口干舌燥七窍冒烟滔滔不绝慷慨激昂的,是刘厚明和刘心武。不过,我们的结局也都是同样的,谁也没能在那两位苦口婆心左右为难不动员成功无法复命的领导面前铁石心肠。最后,我们到底坐进了那辆“上海”,让它拉着我们到了公安局。我们微笑着,和局长副局长分局长副分局长握手寒暄,我们说我们很高兴能有这样一次锤炼锻炼磨炼大开眼界的机会……然后我们又分别被送到了各自住家附近的派出所,和所长副所长指导员副指导员握手寒暄,我们说我们很高兴能有这样一次锤炼锻炼磨炼大开眼界的机会……最后,我就到了苏五一的手下。
据说,一个多月以后,当我们圆满结束了这次活动的时候,领导同志根据下面的汇报,对我们几位写家的表现是有个“说法儿”的。很不好意思,据说表现最好的,是我。我这消息来源,是我早年写小说的入门恩师、《北京文学》副主编周雁茹,一个最正统的**员。她是带着和我分享喜悦的心跑来告诉我的:“听说只有你一个人是真正深入了!你的表现最让派出所的同志满意了!你抱着铺盖卷儿去和他们‘三同’——同吃同住同办案了……”
雁茹已经去世了,现在我觉得她那喜形于色的样子还历历在目。
当时我只是一笑,我没有跟她细说,我之所以有如此良好的表现,主要是因为我有结识苏五一的荣幸,他使我忽然活个明白,思想豁然开朗。
五
是的,当天晚上,我就用自行车驮着一个简单铺盖,到派出所去了。
那天正好轮到苏五一在门口的值班室值班,我去跟他一块儿。
这个派出所是很简陋的,据我所知,这是当时北京最艰苦的派出所之一。其时,波及北京的1976年唐山大地震已经过去七年,遍布京城的地震棚也基本消灭了,而这个派出所可谓地震棚中硕果仅存的。
10.第八节 前科(10)
据说老派出所在地震时成了危房,只好到这块空地上盖了一圈“干打垒”来办公。现在,它的四围已经盖起一圈崭新的家属楼了,而派出所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地皮,更没有充足的资金。
“干打垒”围起了一个不小的院子,坐北朝南的一溜,主要是办公室、会议室,东边的两间,是伙房,东南角的一大间,因为是在院子一进门的地方,所以成为了接待来访、受理报案、办理户籍的值班室,剩下的南房和西房,就都是民警们的宿舍了。
院子里立了几根水泥柱,拉着两行铁丝,上面老是挂满了民警们的衣物。西北角有一个砖砌的盥洗池,从早到晚,不断有民警在那儿刷牙洗脸,可见他们谁也说不好什么时候能睡觉,什么时候才起床。平常的日子,他们分成两班,每天都要有一班人在所里待命,以应付各种任务。可“严打”这些日子,已经没有待命这么一说了,警车没白没夜地出动,甚至都不够使的了,从附近单位又借来了一辆吉普车、一辆面包车。公安分局的预审处也不够用了,包下了一家很大的旅馆,各派出所逮来的罪犯,够条件的就“报捕”,分局长一批,警车就呜呜地往那儿送。别说民警们一个个都熬成什么样儿了,就连围在“干打垒”四周楼房里的住户,也都给熬得五脊六兽的。
我到了派出所门外,从自行车后架上卸下驮来的铺盖的时候,一辆警车正好也停在了门口。从车里下来了一个姑娘,她的后面,跟着一个女民警。
那姑娘相貌平平,看那肤色有些像农村人。穿着一条深灰色的的确良裤子,上身是一件紫红色的的确良长袖衬衫,手里提着一个尼龙网兜,里面装着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毛巾、漱口杯、卫生纸之类。又逮来一个?卖Yin还是偷盗?我愣愣地打量她。她往派出所门里走的时候,歪过脑袋瞥了我一眼。我至今认为,就是因为这一眼,才给我带来了那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故事。
和苏五一一道在值班室里待一会儿我就明白了,我的铺盖带得实在是多余。值班室的一个角落里倒是立着两张钢丝折叠床,可什么时候能睡下且不必说了,什么时候这值班室里能消停一会儿,让我们有空闲打开这床,铺开那铺盖,都大成问题。
值班室简直是一个不断上演或交叉上演一幕幕小品的小舞台。
九点一刻的时候,送来了一个醉鬼,蹬三轮儿的“板儿爷”说,他说他到永定门,可永定门哪儿呀?到了永定门,这位呼呼睡个不醒,不管你怎么问,也问不出个屁来了。永定门大了去了,我横不能把他扔在永定门大街上吧?明儿您再在大街上见着个尸,( 放生(全本) http://www.xlawen.org/kan/4064/ )
老太太们闪开了身子,从身后推出了一个面红耳赤的姑娘。
3.第八节 前科(3)
“他冲你耍流氓了?”
“啊,是,我……我刚从厕所出来,他就……就……”姑娘的目光游移着,支支吾吾。
“行啦,你也甭说啦,跟着上派出所去一趟。”苏五一说完,回头看了看我,我知道,该我上了。
刚才把手铐拍过来,就是这意思。
在电影电视里,是看见过警察给犯人铐手铐的,譬如美国的警察,往往抡起手铐那么一钩,就跟肉店的伙计抡起大铁钩子,往整扇的猪肉上甩似的。中国的警察庄严一点儿,没那么随便,可也够利索的:郑重地走到犯人面前,“啪”,“啪”,左一下,右一下,拍两下巴掌,那手铐也铐上了。这回轮到自己来一回,美国警察那一手咱玩儿不了,咱就中国特色吧。板着脸,郑重其事地走过去,这会儿心里突然冒出了一股子什么滋味?还真有点儿说不清道不明的。是不是有那么点儿虚,好像老大对不起人似的?甭管怎么说,您铐的可是一个大活人哪。咱从来都是“宁可天下人负我,不可我负天下人”不是?再说,咱也没干过这活茬儿,不知怎么下手啊。
那家伙倒挺自觉,看我拿着手铐过去,早早儿就把胳膊抬起来,把手并一块儿,伸过来了。我把半月形的一半托在他的一只手腕上,把另一半扣过去。也邪了,电影里看民警“啪啪”那两下,觉得那手铐挺松快的呀?轮到自己上去铐了,这才觉得这手铐的钢圈并不算大,真的也“啪啪”,弄不好就得把人家白生生的手腕子给夹了。我用一只手托着手铐的一半,另一只手的手指把那手腕上的皮肉往边儿上推,趁着有了那么一点儿空隙,将那手铐的另一半一压,只听“咔”的一声,算是把一只手给铐上了。我拎起手铐的另一头,找犯人另一只手腕的时候,苏五一过来了。拍了拍我的肩膀,插到我和犯人中间。我知趣地让开了地方。只见他漫不经心地捉起了手铐,当它再被提起的时候,钢圈的两瓣已经张开了,像是说快板书的,立起了那两块竹板儿,马上就要击板开说一样。那“竹板儿”凑到犯人的手腕边,只见上边的那一瓣猛地向下一叩,“啪”,大功告成。一个黄澄澄的圆,把那白生生的手腕箍了进去……
警车依然呜呜地叫,拉着我们回派出所。
“戴手铐的旅客”蹲在一进车门的空地儿上。
我在外地坐长途车旅行的时候,见过那些走亲戚的农民们带上车的鸡,它们被缚住双足,也是被扔在那个地方。
我坐在前排,他就蹲在我的膝盖前面。
“长,长,我……我错了,我认罪,您打我,骂我吧,罚钱也行……可我……我求您,甭告诉我爱人,行不?我求您……”他突然趴到了我的脚下,先是结结巴巴地说,一会儿竟呜呜地哭起来了。
“别,别价!”我赶紧把被他攥住的脚缩了回来,那会儿好像已经忘了这是你抓来的违法分子了,竟手足无措地喊了起来。
要命的是,他居然也把我当成了“长”。
“去!”苏五一伸过他的脚,把脚尖往远处点了点,示意这位离远点儿。
乖乖儿的,退了回去。
“这人哪,老是处理不好‘老大’跟‘老二’的关系,你说,这是怎么回事?……没辙,这‘老二’,就是调皮,一不当心,就给‘老大’找了麻烦了!”也不知道苏五一是在对我说,还是在自自语。听下去,才明白他是在教育蹲着的那位,“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老大’管严点儿啊,净让‘老二’乱跑,也不讲个交通秩序,违章了吧?后悔了吧?……”
那位不再吱声。
苏五一也不再说什么,头靠到坐席背上,闭目养神。
“我说‘长’,”苏五一的眼睛仍然在闭着,“您对这些家伙挺仁义的啊……”
“谁?我?”我冲蹲着的那位瞟去一眼,扭脸看着苏五一,他的眼睛现在算是睁开了。
“可不,您没瞧您刚才铐手铐那架势哪。那哪是铐手铐啊,那是萨马兰奇给奥运会的金牌得主颁奖哪!”
4.第八节 前科(4)
…………
二
早在六年前就想写这篇小说了,不信您可以查一查1987年年初的《光明日报》。***那时候我刚刚写完了《鬈毛》,反应挺“火”,于是就来了个《光明日报》的女记者韩小蕙,说是想写写“作家动态”,请问下一步的打算。按说一个写家是不应该早早就为自己尚未出世的作品做广告的,不过,韩小蕙可是老朋友了,甚至在我开始学着写小说的时候,和她就是“一条战壕里的战友”——我们一起被《北京文学》约稿,凑到一块儿写小说。后来各行其道,却也离不开舞文弄墨。这么久的交,是很难不从实招来的。这么着,《前科》也就早早儿地被预报出去了。
然而,到了今天才写。
或者说,到了今天,才算是有了一点儿写下去的把握。
我不知道别的写家是不是也会遇到和我类似的困难,惟独我一个人低能也未可知。
之所以写不下去,是因为对这位苏五一最初的心思,总是琢磨不透。
这位苏五一现今已经成了我最好的朋友之一,时不时就过来看看我。有时候甚至他夜里巡逻的时候,没什么事了,偷偷上楼来陪我喝二两。有时候专门给我带来一位有趣的人物,为我提供很多趣闻。当然,更实际的帮助也有:冬贮大白菜的时候,他率领他们所里的几位小民警,把一抱一抱的大白菜给我送上了楼。更有趣的是,有一次他在现场值勤中不知怎么逮着了一部“大哥大”,深更半夜给我打过来,对他们正在进行的任务来了一次“现场直播”:“……我们在树丛里猫着哪,真他妈冷。您说,这叫人干的活儿吗?那家黑着灯,没动静……您说什么?……没事儿,我这用的不是执勤的电话,是一个小子借我的,大款的,没错儿,‘大哥大’……闷得慌啊,跟您聊聊啊,您不就想打听这玩意儿,写出来骗钱吗?……没错儿,这滋味儿真他妈不好受,一宿哪!……得,不能跟您说了,那边过来一个人影儿,保不齐兔崽子回来了……哦,不是,咱接着聊……我们派人去看了!派街道居委会的老太太去的,嗨,假装收救灾的捐款呗……说朝里屋看啦,没动静。我们估计这小子得……得,甭说了,这回是真的回来了……”
交到了这个份儿上,还是没好意思问他:您当初跟我这儿人模狗样儿的,是当真,还是装孙子哪?
中国这地面上的人物,有时候就是让人眼晕。往高了说,**见了斯大林,谈了一溜够,也没让伟大的斯大林明白他想的是什么,愣把伟大导师急得眼儿绿。这**还是湖南人氏呢,要是北京人,不得气得导师把盒子炮拍出来?
北京人的正话反说、反话正说,有时候连最地道的北京人听着都把不牢。
有一位上海来的编辑到我家,抱怨北京的某某作家不通理。
“他怎么能说我是骂他?我怎么能骂他?我是诚心诚意地去约稿的呀!他可好,听我说了一大堆好话,最后倒跟我这儿板了脸,说:‘您这可是骂我。’我……我……说的真的全是好话,也全是真心话,我可没有半点讽刺的意思。再说,我又何必偏挑跟您求稿的时候讽刺您?……”
我忍不住哈哈大笑,“他应该怎么说?在您说了一大堆好话以后,他说:‘谢谢——thnkyou’?那说不定是个老外。他说:‘过奖过奖,不敢当,不敢当’?俗了。北京人哪儿能俗啊,他不给您来个正话反说,怎么能透着幽默?”
有一位记者到我家,嘲笑王朔“放狂话”。
“狂得可以,狂得可以!敢说他那《爱你没商量》一不留神就写成了《红楼梦》,顶不济也是一本《飘》。你们北京的侃爷,可真敢吹!”
您瞧,王朔该怎么说才好?说我这剧比《红楼梦》差一大截子哪,比《飘》也还有一段儿?傻不傻?耍耍小聪明,来个反话正说吧,还是有人没听明白,惹出一肚子气来。
北京人啊,难怪您老是让人摸不透,您又老是让人觉得挺有味儿。
我自认为这双贼眼还是能分得清谁说的是真话谁说的是假话,什么是正话什么是反话,哪样儿是玩笑哪样儿是认真的,毕竟在北京混了这么多年。
5.第八节 前科(5)
可想想和苏五一开初认识的那几天,我还是一阵阵儿犯嘀咕:那会儿,他是在正儿八经地“教育”我哪,还是跟我开心,打镲玩儿哪?
三
不要说在警察堆儿里了,搁哪儿,苏五一也够得上是个美男子。
小伙子身材挺拔,高鼻梁,低颧骨,下巴微翘,薄唇紧闭,满脸英武之气。他又属于那种注重仪容的人,坐定的时候,永远把大檐儿帽摘下来,露出一头柔软细密的黑。起身的时候呢,几乎每一次都举起右手,叉开修长的五指,顺着型,梳理一下,这才小心翼翼地戴上他的大檐儿帽。后来我才知道,我们相识那些天,他正搞着对象。有时候,我们正说着事儿,他忽然说:“哟,我有点儿事儿,您先待着!”一溜烟儿地走了。有时候,都到伙房买下各自的饭了,他却不吃了,不知干什么去了。
其实他去的地方不远,就在派出所旁边的一栋楼上。那是他女友的家。他结婚以后才告诉我:“那会儿我没少了盯着她家窗台儿上那盆花!她妈不在家,我就偷空儿去会会。中午要是家里有好吃的呢,也有暗号通知我——她妈老说:‘哟,小苏子,你怎么那么有口福啊,老赶上我们家吃好的!’……”
苏五一的聪明,当然不是光用在搞对象上了。跟了他几天,我才知道“管片儿民警”有那么大的学问。他把管片儿里所有地痞流氓不良少年的外号背给我听——大龙小凤泥鳅狗蛋二刁四喜傻鹿愣青茄皮儿紫包儿酱瓜儿蛐蛐儿大肚儿小瘪儿……滚瓜烂熟,像是背绕口令。他还知道大龙和二刁争风,小凤和四喜吃醋,蛐蛐儿和茄皮儿“叫横儿”,大肚儿和小瘪儿“谁也不夹谁”……至于这帮小子谁专事偷鸡,谁专事摸狗,谁惯于溜门谁长于劫道,甚至谁撬锁爱用改锥,谁撬锁喜用铁棍,谁习惯自上往下掰,谁习惯从下向上扛,他全都了如指掌。因此,哪儿出了案子,只要他到现场看看,说不定就能圈出自己管片儿里嫌疑分子的名单来。管片儿民警的差使,也不光是破案。就说苏五一,没少了给管片儿的孤老户干活儿,甚至连服刑犯人的家属都得伺候。换煤气罐啦,买取暖的煤啦,虽然在那连连不绝的感激声中,他会骂骂咧咧地说:“得啦得啦,给您家那不争气的东西写封信,争取早点儿回来,让咱也少受这份累,比什么都强!”……
我们认识当天办的第一桩案子,是传唤东华里的“黑子”。
东华里、新华里和我家那栋楼眼皮底下的兴华里,都是苏五一的管片儿。苏五一说,铜厂丢了三百公斤铜锭,一卷电缆,他怀疑是黑子干的。
那天中午快吃饭的时候,黑子被传唤来了。
一看模样便知,这位是在地道的北京南城外平民百姓的排房里、大杂院里滚大的。看这类小青年有两条:第一你看他的脸上、脑袋上是不是有疮疤伤痕。穷人家的孩子,养得不那么金贵,小时候满屋里乱爬乱滚,不定哪儿就磕个口子,长个秃疮。大了呢,精力过剩,阳气充盈,一脸的“青春美丽痘”,又没人告诉他怎么整;上房揭瓦,偷鸡摸狗,让事主打,让互不服气的半大小子们打,让喝多了酒的老爹打……几乎没有不留下痕迹的。第二你看他的眼睛。那是一双没有多少光泽的眼睛,是一双永远不会正视别人的眼睛。可你又觉得,这双眼睛的后面,好像还有另一双眼睛,在窥视你,揣摸你,特别是当他走进的不是别的地方,而是派出所的时候。
“苏叔……您……您找我?”挺热的天,穿着一件国防绿的军褂,敞着怀,里面露着个光板儿的胸脯子,那胸脯上,好像还沾了点儿黑黑的油泥。
如果不是这次来了这么个差使,我对派出所的了解,也就是大门口那个办户口的屋子而已,而这位黑子却显然是常来常往的了:到了派出所,直接就找到了宿舍,推开了门,张口就喊“苏叔”。其实,这位苏叔一点儿也不比他大,从面相看,说不定比他还小。有趣的是,苏叔对这称呼似乎习以为常。更有趣的是,苏叔并不像我们在无数电影电视里所看到的那样:把他领到一间空屋子里,让他坐到一把方凳上,自己呢,威严地坐到桌子后面,神色严峻地开始讯问。
6.第八节 前科(6)
想到这儿立刻觉得自己特可笑。***因为我也准备好了,也坐到那张桌子后面,人模狗样儿地板起脸子,努力从眼珠子里挤出两道凶光来。
“来啦?吃饭了没有?过来,坐这儿!”苏叔就那么随随便便地迎过去,用手拢住了黑子的肩膀,拉他一起坐到铺板搭成的床上。
宿舍里一共住十个人,除了我们,有两位民警正在他们自己的铺上睡觉,我知道他们昨晚出了一夜现场。还有一位躺床上看《参考消息》,一边看,一边吹口哨。他们对这边的事毫无兴趣,只有我,坐在苏五一和黑子的对面,看他们真的像叔侄一样扯闲篇儿。
“黑子,回来以后怎么样,都干什么啦?”苏五一漫不经心地问他。
“回来”,指的是“劳教”、“劳改”之类结束,这我听出来了。
“没干什么呀,我就是跟我哥修车来着……哪儿也没去呀!”黑子翻着眼皮,那神态好像努力在想,语气却是嘟嘟囔囔的,像是受了多大的委屈。
“得嘞黑子,又跟我来这一套不是?……实话跟你说,就别打马虎眼啦,想不想回家呀?带衣裳来没有?不行咱们就奔分局?……我可告诉你,奔了分局我可帮不上你了,你说,咱哥们儿对你怎么样,咱哥们儿能害你吗?就这儿,说了,没事儿,该干吗干吗去,政府的政策也不是不知道,是不是?……”
“我……我真的没干什么!真的,苏叔,我哪儿也没去,您说,我妈刚把我给盼回来,我敢再‘滋扭’吗?”还是一肚子委屈的样子。
苏五一没说话,斜着眼睛看了看他。那神好像在运气,又垂下眼睑想了想,说:“你妈在家干吗哪?”
“烙饼哪。”
“你看,我就猜出来了,你们家老吃烙馅儿饼。上回路过你们家,你妈还非给我吃一个哪。是他妈好吃!……操,是你妈的馅儿饼好吃还是大牢的窝窝头好吃啊?说!上回还他妈没吃够啊?……告诉你,你把我的中午饭可耽误了,一会儿,你可得领我回去吃馅儿饼去……”
“操,不就俩馅儿饼吗!”黑子进屋的时候,嘴角那块肌肉是紧绷着的,说到这会儿,好像一下子放松了许多。
“这不结了?说吧,说完了咱哥儿俩一块儿,吃你妈烙的馅儿饼去!什么也不耽误!”
“……”黑子嘴角的肌肉又绷起来了。
“我操,你可真他妈‘面’!我都他妈给你把话说到这份儿上了,你还这儿给我玩儿‘深沉’!……黑子,说不说?不说,我他妈陪着你,咱不吃馅儿饼了,咱们呀,别渗着,一块儿,分局吧!”
“苏叔,您……您别火啊。我说,我说还不行?”黑子支支吾吾,眼珠子一劲儿地往苏五一脸上瞟。
“操,说啊!”苏五一吼起来。不过我看得出,他那嘴角一颤,闪过一丝得意,当然,黑子是不会现的,因为随即苏五一急赤白脸,粗声大嗓地接着跟他吼,“你不能让我两头儿坐蜡不是?我他妈的在所长那儿一劲儿保你,这才没捕你,你可好,这儿一个劲儿给我撤劲……有种儿你丫的别说,死扛,谁说你都是孙子!咱哥儿俩一块儿,你吃你的窝头去,我挨我的处分……”
…………
再往下,结果就不消说了。黑子反倒磕磕巴巴地求起了他苏叔,劝他甭生气:我说还不行吗?我不说对得起您吗苏叔?我要是再跟您斗心眼儿,嘿,您就操我八辈儿祖宗……苏五一好像老大不愿地这才“消了气”,起身到桌边取来纸笔,记录黑子的供述。
我不知道,苏五一后来或是时不时地用话“敲打”我几句,或是时不时地让我在关键时刻上去“萨马兰奇”一回,和这时候我“得罪”了他是不是有关系。不过天地良心,我绝没有一丝一毫小瞧他的意思,恰恰相反,他刚才传讯黑子的那一手儿,已经让我服了。可我非但没让他知道我的五体投地,反倒干了一桩让人误解的蠢事。
“我……我偷了铜厂的三十米电缆。”黑子开始交代了。
苏五一往记录纸上一笔一画地写着。他写得太慢了,我实在不明白,这么简单的几个字何以磨蹭这么半天。当然,对此道一无所知的我,只有耐心地在一边熬着的份儿。再说,别看我是个写家,小伙子绝对没有起用我的意思。
7.第八节 前科(7)
“老陈,”他忽然抬起头来,“电缆的‘缆’字儿怎么写?”
我赶忙在一张废纸上把“缆”字给他写了出来。***写完了,不由得瞥了那黑子一眼,好像倒是我干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回想起来,全是他娘的多心。黑子这会儿哪有心思笑话别人?他自己的账还算不过来呢!再说,他也不会觉得这事有什么不正常的,可以肯定地说,他也不会写,最后看他往笔录上签名时费的那个劲,你就不难明白。
“我还偷过……偷过几块铜锭……”什么事也没生似的,黑子接着供。
苏五一仍然沉住了气在写着。过了一会儿,他抬头看了看黑子,又转脸儿看了看我。
我知道他要干什么,没等他开口,赶忙把“锭”给他写了出来。
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开始干那桩蠢事。其实在干那蠢事前我还着着实实把小伙子夸了一顿,当然我不会那么肉麻。我笑着说小苏子你小子可够毒的,让人家黑子进了套儿,把该“吐”的全“吐”了,到了儿还是把人家送进了分局。苏五一得意地嘿嘿一笑,说,我心眼儿够好的啦,谁让他偷的超了五百块?我不是对他说啦,我倒想放他,可由不得我啦。再说,我算是对得起他,我不是还跑了他家一趟,给他妈报了信儿,还把他妈烙的馅儿饼给他捎来啦。我说,要不说你“毒”呢,到了儿还得让人家黑子感激你,下回还得上你的套儿……这时我才很随便地说了一句,往后凡有不会写的字,只管空下来,反正我也在一旁听着呢,事后补上就是了,我说,咱哥们儿不能在兔崽子面前丢份儿不是?
他歪过脸看了我一眼,没说什么。
午饭以后,我们一起去东华里居委会了解另一桩案子。太阳很猛,眼前白花花的一片,晃得眼睛都有些难睁。骑着车,沿着曲曲弯弯的胡同绕来绕去,不知怎么,苏五一好像忽然变得高兴起来。
“人家都说,你们这‘献身文艺’的是‘卖身文艺’,是吗?”
“怎么个意思?”
“比如想演个电影电视的吧,这当女明星的,非得先跟导演睡了才行,是吗?”
“这我可不知道。我不认识女明星,就是认识,恐怕人家也不把这事儿告诉我。”
“噢,对了,您是写小说的。不是我说您啊,你们,闹不好更坏,写得那么花,不干那事儿写得出来吗?”
“别人花不花咱管不着,咱自己不花就成了。”
“您也一样,花了,恐怕也不把这事儿告诉我。”
我们一起大笑起来。
“我跟您说,我和那帮小流氓小痞子打交道多了,您知道现在这犯罪率为什么这么高?我看,报上说的没错儿,全是你们这号的搞精神污染搞的!”
“是吗?”我忽然觉得特开心,我说,“要那么着,倒简单啦,把作家全他娘的逮起来,世界就干净啦!”
“逮不逮的再说,让你们来见识见识,受受教育是真的!”苏五一撇着嘴,看了看我,“啧,您看,您笑什么?您又不信!”
“我哪儿敢不信啊,挺棒,真的,您说得挺棒。”我是不假思索地嘿然一笑,把“挺棒”两个字说出来的。再也没有任何一句话更适合表达我这时的心态了。随后我很快为这两个字而越扬扬得意起来。难怪苏五一后来说我“用得够勤的”。
“我知道这会儿您心里想什么。”苏五一说。
“说说看。”
他一笑,没往下说。
我相信我瞒不过他,就跟黑子瞒不过他一样。
“您甭老觉得冤得慌。您想啊,又不是您一个,比您有名儿的作家多啦,谁不得来啊?……再者说了,我们是什么?我们是……算了,难听,不说了,我们就是工具,今儿让我们去保卫专列,我们就得到铁路边儿上戳着去;明儿让我们‘严打’了,我们就得没白没夜地逮人……您呢,您比我们高,您有文化不是?会写字不是?可您也得想明白了,您也是工具。您不是工具,国家花钱养您干吗?让您写改革,您就得写改革;让您写整顿,您就得写整顿;让您下来跟我们转悠,您就得下来。甭老觉得冤,工具嘛,干他妈什么不是干?……”
8.第八节 前科(8)
“嘿,你这一套真他妈棒!就冲你这一套嘿,我没白来,我来得不冤!我今儿晚上就把铺盖卷儿搬过来,就跟你学着怎么当好这工具!……我明跟你说呗,你的话说到了这个份儿上,我算是彻头彻尾服了您嘞!”我喊起来。***
打这儿开始没几个星期,我们就成了铁哥们儿。可说老实的,至今我也没闹明白,是他把我给“教育”好了,还是我把他给“污染”了,或者根本就说不上谁把谁怎么样。我们哥儿俩本来就都是活得挺明白的人——不,不,还是他比我活得更明白,他棒,他把我给教育好了,我真的服了他,别看他不会写“缆”,也不会写“锭”。
四
很久以后我才明白,这地界就是这种哲学的故乡。
也是苏五一的功劳。因为他的引见,后来使我更多地结识了左近一带的居民们,一个在新华里街边儿遛鸟儿的老头儿告诉我,人哪,总得有几招儿,才能活得那么踏实。
“您得听听,您得记下来,保不齐什么时候您就用得上。”他说。
他告诉我,什么时候家里出了事,譬如闹了耗子吧,可千万不能起急,也不用动气。您看看东家,再问问西家,看看他们是不是也闹耗子。没跑儿,一准儿也闹得欢着哪。那您生什么气啊?您哪,踏踏实实的,活吧。
还有呢?
还有,譬如物价涨了,您也别抱怨。您抱怨什么呀?又不只是您一家受着。别人能过,咱也能过,看谁熬得过谁。
还有呢?
还有,您老得想着,咱是草民。草民是什么意思?草!驴吃也行,马啃也行。受点子委屈,那叫委屈吗?咱有委屈吗?您有什么想不开的?活吧。
…………
我信,因为那天我已经受过苏五一的启蒙了。
那天和苏五一分手后,满腔的郁闷一扫而光。
俗话说,退一步,天高地阔。诚哉斯!
一边骑着自行车往家走,一边想,刘厚明在哪个派出所哪?刘心武又在哪儿?还有理由、赵大年……这一回,全北京的作家们大概是一网打尽啦。都跟我似的,提着警棍,捏着手铐,跟在苏五一们的身后,去搜查、逮捕、审讯、取证、出现场,坐在警车里满北京号哪。
我有什么气不忿儿的?
想起了那哥儿几个可能都是啥模样儿,甚至忍不住想乐。
厚明会是什么模样儿?梗着硬化了的颈椎,也上前“萨马兰奇”一回?就他那双手?怕是连手铐怎么个铐法儿都掰扯不清吧!厚明是全国青联副主席,虽说是虚职,这“官”还是不小的。没少了带着这个团那个团,这回非洲下回欧洲,替社会主义争脸。我和他一起参加过几次活动,在台底下看他主持全国青联的会,看他给人家奖,看他给英雄纪念碑献花圈,就跟国家元似的,还知道理理花圈上的挽带,人五人六儿的,像着呢。如果让他这样“萨马兰奇”一回,不知作何感想?
悲天悯人的刘心武呢?谦恭好礼的老北京赵大年呢?风度翩翩的报告文学家理由呢?
妻子不在家。我们的女儿还小,为了让我安心写作,她们都在姥姥家住。车子快骑到家的时候,想起来回去还没有饭辙,拐到一家干净点儿的小饭铺,胡乱吃了些东西,回了家,沏上一杯茶,躺到沙上,继续胡思乱想。
最遗憾的,是让陈祖芬逃了。其实,最该“萨马兰奇”一回的,是陈祖芬。
“哎呀,我可去不了!真的,我就怕接触那些流氓小偷,我写的全是光明的东西,我接触不了阴暗面……”据说,当文联的领导把上级的指示告诉她的时候,她在电话里急赤白脸地嚷嚷起来。
据说,这况又被反馈回了那位指示的领导同志那儿,那位领导语重心长地说:“越是这样,越要锻炼锻炼嘛!”
没错儿,越不敢“萨马兰奇”的,就越得要她“萨马兰奇”一下!
可惜到了儿还是让陈祖芬逃了。不知是不是因为祖芬不是党员,所以他们不好再逼她。
而刘厚明、刘心武和我,简直就跟被人押送去的差不多。
9.第八节 前科(9)
那几天我们正在友谊宾馆开全国青联委员会,一辆上海轿车拉来了我们文联的书记和作家协会的书记。
这次活动的意义,早已向我们宣布过一次了:“这是一场不是‘运动’的运动,这是一场比土改还要深刻的运动!”
下面的话同样在电话里给我们传达过了:“所有的作家,写长篇的,放下长篇;写剧本的,放下剧本;开会的,请假。限你们三天内到公安局报到。除了老得走不动的、病得下不来床的,谁也不能例外!”
两位领导就是专程到这儿接我们来了。
真难为这两位。看得出,他们也想不通,可还得苦口婆心地来劝我们。
那时候的我,还是个“士可杀不可辱”的我。
其实,早从苏五一那儿,或是从新华里老者那儿学上一招儿,我又何必口干舌燥七窍冒烟滔滔不绝慷慨激昂了足足有三个小时?
那三个小时里我说,我当然欢呼这场不是运动的运动,当然欢呼这场比土改还要深刻的运动,就像我当然欢呼“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欢呼“清除精神污染”,欢呼“五讲四美三热爱”,欢呼解决北京的公厕问题,欢呼“门前三包”,欢呼“禁止随地吐痰”,“禁止乱扔废弃物”一样。我说我对犯罪分子的仇恨一点儿也不比别人少。我刚买的一辆崭新的“凤凰28”就让他娘的这帮乌龟王八蛋给偷了;我老婆回家晚点儿,我就得为她提心吊胆;我家门口安了两把锁,出差三天右眼皮就开始跳……我也恨不得把那些兔崽子通通枪毙。可这事不是我能干的呀!我不会侦破不会擒拿不会审讯不会搜查,我不明白干吗偏偏要让我们去侦破去擒拿去审讯去搜查。受受教育?应该应该太应该了。可您不觉得这有点儿像以前说的,用枪杆子押着作家去深入生活的意思吗?再说您不担心我们都去写派出所拘留所,写逮捕、判刑、枪毙,可能有损社会主义的光辉,反倒造成“精神污染”吗?再再说我正在写历史小说,写共工写颛顼写刑天写蚩尤,虽说这帮东西也闹腾得可以,可和“刑事犯罪”沾边儿吗?再再再说能不能容我写完了再去“补课”?哪怕容我写完了这一章?不然拎上个把月的手铐警棍,我的绪怕是找不回来啦……
同样“士可杀不可辱”,同样口干舌燥七窍冒烟滔滔不绝慷慨激昂的,是刘厚明和刘心武。不过,我们的结局也都是同样的,谁也没能在那两位苦口婆心左右为难不动员成功无法复命的领导面前铁石心肠。最后,我们到底坐进了那辆“上海”,让它拉着我们到了公安局。我们微笑着,和局长副局长分局长副分局长握手寒暄,我们说我们很高兴能有这样一次锤炼锻炼磨炼大开眼界的机会……然后我们又分别被送到了各自住家附近的派出所,和所长副所长指导员副指导员握手寒暄,我们说我们很高兴能有这样一次锤炼锻炼磨炼大开眼界的机会……最后,我就到了苏五一的手下。
据说,一个多月以后,当我们圆满结束了这次活动的时候,领导同志根据下面的汇报,对我们几位写家的表现是有个“说法儿”的。很不好意思,据说表现最好的,是我。我这消息来源,是我早年写小说的入门恩师、《北京文学》副主编周雁茹,一个最正统的**员。她是带着和我分享喜悦的心跑来告诉我的:“听说只有你一个人是真正深入了!你的表现最让派出所的同志满意了!你抱着铺盖卷儿去和他们‘三同’——同吃同住同办案了……”
雁茹已经去世了,现在我觉得她那喜形于色的样子还历历在目。
当时我只是一笑,我没有跟她细说,我之所以有如此良好的表现,主要是因为我有结识苏五一的荣幸,他使我忽然活个明白,思想豁然开朗。
五
是的,当天晚上,我就用自行车驮着一个简单铺盖,到派出所去了。
那天正好轮到苏五一在门口的值班室值班,我去跟他一块儿。
这个派出所是很简陋的,据我所知,这是当时北京最艰苦的派出所之一。其时,波及北京的1976年唐山大地震已经过去七年,遍布京城的地震棚也基本消灭了,而这个派出所可谓地震棚中硕果仅存的。
10.第八节 前科(10)
据说老派出所在地震时成了危房,只好到这块空地上盖了一圈“干打垒”来办公。现在,它的四围已经盖起一圈崭新的家属楼了,而派出所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地皮,更没有充足的资金。
“干打垒”围起了一个不小的院子,坐北朝南的一溜,主要是办公室、会议室,东边的两间,是伙房,东南角的一大间,因为是在院子一进门的地方,所以成为了接待来访、受理报案、办理户籍的值班室,剩下的南房和西房,就都是民警们的宿舍了。
院子里立了几根水泥柱,拉着两行铁丝,上面老是挂满了民警们的衣物。西北角有一个砖砌的盥洗池,从早到晚,不断有民警在那儿刷牙洗脸,可见他们谁也说不好什么时候能睡觉,什么时候才起床。平常的日子,他们分成两班,每天都要有一班人在所里待命,以应付各种任务。可“严打”这些日子,已经没有待命这么一说了,警车没白没夜地出动,甚至都不够使的了,从附近单位又借来了一辆吉普车、一辆面包车。公安分局的预审处也不够用了,包下了一家很大的旅馆,各派出所逮来的罪犯,够条件的就“报捕”,分局长一批,警车就呜呜地往那儿送。别说民警们一个个都熬成什么样儿了,就连围在“干打垒”四周楼房里的住户,也都给熬得五脊六兽的。
我到了派出所门外,从自行车后架上卸下驮来的铺盖的时候,一辆警车正好也停在了门口。从车里下来了一个姑娘,她的后面,跟着一个女民警。
那姑娘相貌平平,看那肤色有些像农村人。穿着一条深灰色的的确良裤子,上身是一件紫红色的的确良长袖衬衫,手里提着一个尼龙网兜,里面装着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毛巾、漱口杯、卫生纸之类。又逮来一个?卖Yin还是偷盗?我愣愣地打量她。她往派出所门里走的时候,歪过脑袋瞥了我一眼。我至今认为,就是因为这一眼,才给我带来了那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故事。
和苏五一一道在值班室里待一会儿我就明白了,我的铺盖带得实在是多余。值班室的一个角落里倒是立着两张钢丝折叠床,可什么时候能睡下且不必说了,什么时候这值班室里能消停一会儿,让我们有空闲打开这床,铺开那铺盖,都大成问题。
值班室简直是一个不断上演或交叉上演一幕幕小品的小舞台。
九点一刻的时候,送来了一个醉鬼,蹬三轮儿的“板儿爷”说,他说他到永定门,可永定门哪儿呀?到了永定门,这位呼呼睡个不醒,不管你怎么问,也问不出个屁来了。永定门大了去了,我横不能把他扔在永定门大街上吧?明儿您再在大街上见着个尸,( 放生(全本) http://www.xlawen.org/kan/40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