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部分阅读
就把夏亲手写的提纲以及那些讲话要点保存下来,夏也没在意,其中有对大跃进、大炼钢铁、食堂化、浮夸风的批评与检讨,还有对人民公社、过早宣传进入**的问题的思考意见等等,都被时谦后收集保存着。
由于夏吉宪对时谦后的信任和看重,他的工作热更高了,展现自己工作能力的机会更多,使他一下子成了县委书记眼前的红人儿。后来,夏又极力推荐他当了县委、县政府食堂科的科长,他对夏书记对自己的精心栽培感激不尽,工作更加勤恳卖力了。
在县政府机关门前有一个国营商店,这商店有个年轻漂亮的女售货员沙腊拉,时谦后常在那里买东西,见面多了,彼此混得熟了,时谦后很是看上这个沙腊拉,这个沙腊拉也对时谦后有些意思。
47.第四章(19)
这个美如花朵儿的沙腊拉,不光对他时谦后有这方面的意思,还有几个经常造访她的优秀分子她也表示了意思,这点时谦后心里也明得跟镜儿一样,他相信凭自己的实力会击败所有的竞争对手。
当时,虽然是科长的时谦后,但月工资还不过四十元,为了取得沙腊拉的芳心,他把全部收入都花在她身上,经济上就显得捉襟见肘了,不得已就打起自己所管的钱粮的主意,竟然冒瓮城县之大不韪,贪污了几宗钱和粮票。事败露后,夏书记很伤心、很羞愧、很恼火,一下子把他的科长撸了,还嫌不解恨,又把他轰出了县政府机关,下到林场当工人。
有人劝过夏书记:“批评教育一下就行了,何必下手太狠呢?不该与‘君子’结仇啊,人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难免他会寻机会报复你!”夏吉宪说:“我不怕人报复,我只恨自己咋瞎了眼,提拔了一个‘三只手’,而且是破格提拔。你小子经济上有困难,说一声,哪怕把我的工资搭进去,不信就买不动个沙腊拉的心,为啥要当‘三只手’给我丢人打脸呢?哼!”
这下可把小伙儿整惨了,很洋活的工作丢了,沙腊拉也飞了,时谦后不恨夏吉宪,难道恨看门的不成。
困难时期刚过,党内外又掀起反右倾运动,时谦后就一封接一封地写信,向玉泉地区专署反映、检举、揭夏吉宪攻击三面红旗的罪行,使他在玉泉地区县级领导会上做了多次检查才勉强过关,上级认为夏吉宪这个人有工作热、有干劲、能吃苦,为人正派正直,又有基层工作经验,群众中口碑不错,就是在政治观念上有关问题,不适宜当政治一把手,就把他改任为县长,调来的褚哲明任县委书记,他俩工作上配合默契,算是很好的搭档。
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时谦后能放弃这个报仇的好机会吗?他手中有夏吉宪那时攻击“三面红旗”的确凿罪证,就是夏吉宪亲笔写那些讲话提纲、要点。褚哲明则是被胡乱安了个包庇“三反分子”的走资派罪名,实际工农造反总部的真正主攻方向是夏吉宪。
时谦后本人爱做理论研究,有分析上纲上线的能力,讲话颇有鼓动性,又会笼络人,他手下既有文人谋士,又有能冲善打的勇士,一时势力很大。
此前,颇具胆识的时谦后见把“三反分子”夏吉宪和走资派褚哲明抢到县城先批斗,然后把夏吉宪朝死里整,再利用褚哲明搞三结合达到自己夺权的目的一时还行不通,于是就只身去狼洼峪,想以三寸之舌赚他们回县城然后把夏吉宪朝失塌整,利用褚哲明夺权,他的说辞打动了他俩,为安定团结,愿意回城里接受批斗。
他俩和时谦后准备启程时,那些曾见过时谦后指挥的造反派在批斗夏吉宪时把他朝死里整的群众坚决阻止,一群老汉老婆、妇女们领头跪在路上喊:“要去,先从我的身上踏过去!”“我们要夏县长活,不能把他朝虎口里送!”面对激愤的人群,褚书记又耐心对时谦后说:“今天我们如果硬走,势必引起更难收拾的后果,等我们做好这里群众的思想工作,一定回县城接受革命群众的批判,你先回吧!……”时谦后也怕自己吃眼前亏,只得撂出一句话:“到底要站在革命派一边,还是站在保皇派一边,你们选择,时间不会留得太长。”便只得无功而返,暂离狼洼峪了。
随形势展的风向,时谦后能审时度势,为自己设计好了退路,又一改激进傲慢的做派,以温和的面目显现,被许多造反总部中的激进分子骂做“右倾”,他也听之任之,这种表现,成就了他这个造反派头头,后来进入了瓮城县革命委员会“三结合”的领导班子,这是后来的事。
当范美芹得知造反派头头时谦后曾来诱骗老夏和褚书记后,不无忧虑地说:“褚书记,你跟老夏都要小心,多少人给我说过,这小伙儿心毒着呢!”褚书记无可置否地笑了笑。
刚吃过早饭,青枣胳肢窝夹着一本书,扭身欲出房门,夏如锦笑嘻嘻地问她:“急着到哪儿去?谁给你买了时辰包子等你去吃?”青枣说:“我去问他个字,迟了他就去出工了。”夏如锦说:“问谁?是个啥字?你划给我看。”青枣说:“问敬修哥呀!就是这个字。”说着翻开了书,用指头蛋儿指着那个“斫”字,夏如锦说:“这是个‘斫’字,就是用斧头或刀砍的意思。”青枣吃惊地说:“你也认识这本书上的字!”夏如锦得意地笑笑:“我不比你那个敬修哥哥差多少。”青枣高兴地说:“那这《少儿古诗诵读》上的诗句意思你也全知道?”夏如锦说:“先说是哪?试试看吧。”青枣说:“就这。”她打开了那本一九五六年出版的《少儿古诗诵读》。
48.第四章(20)
夏如锦一看,这是唐人杜旬鹤的《南山寡妇》,她曾在课本上学过,就极有把握地说:“我讲给你听!”就开始给青枣逐字逐句地串讲:“夫因兵死守蓬茅,就是丈夫因为那时军阀的混战,被征去当兵,死在战场,她一个人守着茅草破屋……”青枣说:“军阀混战,是不是就跟现时的武斗一样,打那仗没意思。***”夏如锦说:“可以这样理解。”
夏如锦讲了一遍之后,青枣沉思了片刻,忽然似有所悟:“我明白了,我明白了,这‘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就是说不管你住在多偏远的深山农村,也逃不了官家派给你的钱呀,粮呀!还有义务劳动的活儿。”夏如锦大加赞赏地说:“对,对,就是这个意思。”青枣说:“打个比方,就咱现时,再偏远的深山农村也要刮起文化大革命的旋儿风,每个社员都逃不脱受罪受苦的命运!”夏如锦头上渗出了汗珠儿,忙说:“不敢胡比方,不敢胡比方。”青枣咯咯笑着:“看把你吓死了,我不会在外边乱说的。”
“谢姨在屋没?”地主分子的女儿许劳芳刚进家街门就高喊,青枣急忙走出屋子问:“啥事?”比青枣大两三岁的劳芳说:“这个姨姨找她,问我青枣家在哪里,我就把她领来了。”说着指了指跟她一同进街门的女人,青枣一眼就认出是夏如锦的妈妈,一时又反应不过来自己该怎么称呼,就对屋子大叫:“如锦姐,快出来看呀!谁来了!”随着夏如锦奔了出来一看,兴奋地喊着:“妈呀!你咋摸到这里来了?”范美芹笑着说:“一路走,一路问呗!”青枣这才找到了说话的机会:“快进屋,快进屋,我妈一会就回来了。”自己抢先进屋给客人倒开水去了,夏如锦接过了妈妈手中的大包小包,走向屋子,劳芳顺势说:“你们进屋坐,我先走了。”拧身走出了街门。
进屋坐定,范美芹接过青枣送到手上的水杯,开始问女儿在这里的生活况,夏如锦就向母亲讲说起在这里,谢姨多么关心她,青枣跟她相处地多么好,自己又是多么操心爸妈。范美芹感到十分欣慰,又忍不住问:“你那个同学常来这里吗?”夏如锦笑着说:“妈!你还记得他,他回到这村后就成了“工分迷”,整天出工挣工分,谢姨这儿有事三番五次地请,他才来,把个青枣都跑烦了。”范美芹说:“男娃子心野些嘛!不过我还觉得这娃心还蛮善的。”夏如锦对母亲对她的同学的赞誉很是开心,却表现得不以为然地说:“难道你女儿心底就不善良吗?”
当她们母女俩说话时,青枣抬脚出门了,去寻许敬修,她不知道如何招呼突然而至的客人,心想只有寻许敬修哥来招呼人才不会有错。
夏如锦问起父亲的况,范美芹就向女儿述说自己去狼洼峪的经过和夏吉宪的近况。这时,谢玉回来了。她一进门略瞅一眼范美芹,便笑嘻嘻地说:“你来了!”夏如锦立即向谢玉介绍:“谢姨!是我妈来了。”范美芹立即站起抓住她的手,都不知说什么好,谢玉急忙说:“快坐!快坐,不用如锦给我说,我就看出来了,娘儿俩太像了。”范美芹也笑着说:“你娘儿俩也像得很,妹子快三十了吧!咯咯咯……”范美芹眼前这个谢玉跟她想象的那个力拔山河的谢玉大不一样,她原先想象的谢玉起码比她高多半头,拳头有碗那么大,胳膊粗得像个松椽,没想到眼前这个人倒像个戏台上的刀马旦。谢玉也觉得县长夫人虽不穿金戴银,肯定比眼前的人要阔气、傲慢得多,而眼前的县长夫人亲切、实在、一点儿架子没有。
“夏县长这如今在哪儿,况好点了吧?”谢玉问。范美芹说:“还不错,不像以前常挨批斗了,我前几天到狼洼峪看过他了,他叫我赶紧到你这儿来,好好谢谢你,你是咱夏家的恩人。”谢玉说:“快甭这么说,都是自己人,夏县长给咱瓮城办的好事也还少呀?你看我光顾了跟你说话,忘了给咱做饭了。如锦,青枣呢?”“刚出去了。”夏如锦说。范美芹又连忙阻止着:“不急,不急,我早上来时吃过了……”正说着青枣跑了回来,嘴里咕嘟着:“架子太大了,拿架子拿得太老了……”谢玉笑着问青枣:“这女子囔嘟谁呢?”青枣气轰轰地说:“还有谁?东头!”谢玉依然笑着:“连哥也不叫了?快去,和你如锦姐做饭去,我陪你大姨说说话,顺便在案底下那个小瓮瓮儿里头拾一碗柿饼,让你大姨尝尝,先压个饥。”青枣把夏如锦一拉,走向了灶房,拾了一碗柿饼端了出来。
49.第四章(21)
青枣帮夏如锦在灶房做饭,谢玉和范美芹在屋子说话,两个人谝得十分投缘。
吃过饭歇了一会儿,范美芹让夏如锦收拾东西,准备回家,夏如锦这阵子也天天想着要回家,可现在马上就要离开这里时,却并非归心似箭,更多的是依恋不舍。青枣拉着夏如锦的手说:“姐也,再多待几天不行吗?”谢玉也说:“让娃在我这儿多住几天,你不放心吗?”范美芹说:“我咋不放心,只是给你添的麻烦太多了。”谢玉说:“啥麻烦,你看俩娃亲的跟姊妹俩一样,惯窝子咧!”夏如锦也用乞求的目光望着母亲,范美芹便说:“锦儿,那你再待几天,和青枣一块回来,让她也到县城耍几天。”青枣兴奋地问:“大姨,你咋知道我叫个青枣?”范美芹说:“咋不知道,你和锦儿那个同学去过我那儿,他不是青枣青枣地叫着,还有上回你跟锦儿回城,她也这么叫你的,我进村就打问青枣家才问到这儿的。”谢玉说:“认得门了,要常来。”她说:“我娘家在陕北,这儿确实该有个常走动的亲戚,妹子要不嫌弃,不怕给你带灾惹麻烦,那咱就认做姊妹吧。”谢玉说:“我从小就不知道父母是谁,更不知道还有啥亲人,姐说这话,我心里也这么想的,我愿意高攀。”范美芹笑了:“妹子,看你这个嘴儿,啥是高攀?”
她俩又坐了一阵子,范美芹告辞要走,掏出了事先预备的钱和粮票往谢玉手里塞,谢玉死活不要,推呀、让呀,两个女人推来让去好大一会,范美芹说:“钱,你不收也罢了,这粮票你得收下,不怕你恼,农村人要个粮票也难场,让你留下粮票给娃买个食品也方便些,再连这点粮票都不要,我就恼了。”谢玉说:“行了,行,我收下粮票就是了。”
望着朝坡下走去的范美芹,谢玉内心多有感慨地想:要不是这场“造反有理”的运动,县长夫人跟咱八竿子也搭不上,走在乡间土路上的范美芹也在想:闻名全县的谢玉看上去那么年轻、漂亮,不是文化大革命,咱咋能跟人家坐到一起亲亲畅畅地说一阵子话呢?
过了几天,青枣被夏如锦领到了县城住了几天,这个山村女娃在县城耍美了,逛够了,好吃好喝的也吃喝过了,夏如锦又领她到城县的商店买了一身衣裳,都是收工业券的,平时她连想都不敢想,夏如锦居然给她买了。她便要早早回家,在妈和敬修哥哥跟前夸耀一番,夏如锦见她心走了,就把她送到城外,通向川子沟的那条路上,又拿出一个纸包说:“这是给谢姨买的两条裤子,哪条能穿就穿哪条,不能穿的就送人吧,我以后给她另买。”青枣接过那个包裤子的纸包,匆匆上路了。
青枣神气十足地回到家里,谢玉见到全身焕然一新的女儿说:“谁家的女子,今日个恁飘的。”笑眯眯地只瞅青枣,青枣倒不好意思了。过了一会,青枣又说:“妈!这是如锦姐给你的。”将纸包递到谢玉手上,谢玉边打开纸包,一边说:“这娃也太破费了。”随手提起一条裤子的裤腰一抖,觉得裤腿有些长,腰围有些大,再一细看,是条男式的,心想这回这娃心咋恁粗的!青枣说:“她说了:‘两条裤子哪条能穿就穿,哪条不能穿的就送人。’”谢玉拿起另一条一比量,知道了,这条大小合适的女裤才是给她的。
下午生产队收工以后,谢玉让青枣把许敬修喊到家里,把那条裤子递给他,要他立即试试。许敬修一试,美很!谢玉暗暗嗤笑:千万别小看了这些年轻人,肚子里的环环儿还不少呢!
50.第五章(1)
哑巴瞪着大牛眼咋看都看不明白,这些青年娃娃胳膊上套着宽大的红袖筒,在村里走过来,跑过去在干什么?对于他们围着地主分子许元华、右派麻子黑抹胳膊扬拳似乎能理解,但对他们围着支书许元贞抹胳膊扬拳就看不懂了,他也不需要看懂,只要自己每天有活干就行了。***哑巴咋能知道,川子沟生产队的民兵排长徐建仁、女民兵排长高秋娃已经觉醒了,拉了一帮子年轻人成立了青年造反队,许建仁还嫌自己的名字带有封建主义的流毒,声明改为“许专政”。高秋娃又奔走公社甚至县城之间,加强和同观点组织的联络。
下午,哑巴来到平时给坡垴麦地里担粪上麦的粪堆前,却看不见一个人,他自个儿给自个儿装了满满一担粪,担上坡去,倒在麦田里。这样往返了好几回,仍不见一个人来。自己越担越觉得没意思了,缺乏了那股你追我赶的热火劲头,就放了担子,坐在冬天的阳坡塄坎下的石头上。一坐下就觉得脊背痒得难受,便脱掉了棉袄,在这冬季小阳春的暖烘烘日头底下,从衣缝里搜出一个个肥胖的虱子,放在眼前的石头上挤得嘎巴脆响,他虽听不到这令人快意的响声,但右手大拇指指甲盖能感受到虱子猛然破碎的快意,内心十分舒畅。
他搜着挤着,挤着搜着,猛然间好像耳朵聪亮了,这无声世界变得声息生动,一阵木鱼声过后,一个百结鹑衣的老和尚站在他面前,他一下子变成能听见又会说话的正常人。
他见那和尚:“大师,你知道今日个其他人都干什么去了?咋不来担粪呢?”和尚答:“都去‘造反’,当今兴得‘造反有理’你不知道吗?”哑巴摇了摇头,和尚说:“京城、省城、县城搞了这么长时间,他们先是疯了,尔后风刮到你这山旮旯的。”哑巴更茫然了。古来“造反”都是先呼啸山林,再打进城去,如今世事变得太稀奇古怪了,就大胆问道:“为啥这造反先从城里开端,请大师释疑……”和尚笑道:“没想到你不识字、听不到、说不了的哑巴,在对待事物上如此谨慎思考,而那些自以为是“理论家”“革命家”久舞笔墨的人却高叫‘打倒’‘造反’‘砸烂狗头’‘放屁’……粗俗至极,你比他们值得我佛教化。”哑巴自觉袒臂跪地,静听和尚向他阐釋解惑:“此乃劫数,末法时期魑魅魍魎四权奸于伟大伟人经卷中断章摘句,编为邪咒喧之诵之,使人人疯傻,心乱意迷。所谓文明的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一些人是有目的的造反的,一些人是跟着起哄的。所谓一犬吠影,群犬吠声,伟大的伟人曾建解民倒悬不世大功,人皆感德。突然一人喊:‘有人要谋杀伟人,都来保卫伟人,大家就一哇声地喊‘保卫伟人’。接着互相指责对方是谋害伟人的人……”“伟人何不阻之,还时而推波?”“伟人时而犯目失明耳失聪之疾,使那些野心家、阴谋家借着群众的劳动力来种自家的私田得逞……”
哑巴兴奋地喊:“师父,师父,你说得太透彻了,真乃醍醐灌顶之论,我要去县城、省城、北京、上海全国各个城市把大师的教化讲给人们听……”
和尚听后大惊!便用木鱼向哑巴囟门砸去说:“因为你是哑巴,贫僧才向你泄露天机的,谁知你竟然要向人人宣说,懂得这道理的人怎么能有权呢?还是把你打回无声世界,免得惹是生非。”连打数下,哑巴醒了。
哑巴醒后,打了个喷嚏,浑身像凉水浇一样冷打战,赶紧穿上棉袄,梦中的和尚不知去向,周围一片森煞,腿上没有一丝劲,担着空粪笼,拿着锨一步三挪地朝回家的方向走去,像个风中摆动的纸扎人儿。
妇女主任郝知玲看到头重脚轻的哑巴像病了,就接过他的空担子挑着,一手扶着他送到了他家街门口,朝里喊:“谁在屋里,哑巴大病了!”许敬修听见喊声,忙奔出来,扶着叔父进入叔父的屋子,放到炕上,他便蒙头大睡。
这个冬天,许敬修学会了烧炕。他每天都是早早给父亲和叔父把炕烧得热热的。哑巴睡在热炕上,许敬修又给他熬了生姜红糖水喝下,他出了一身大汗,身子轻松多了,心里却烦透了,和尚讲的道理他全明白,想把这一切告诉人们,就是说不出来。从此,他便逢人乱哇哇,摇头挥手,谁也不明白他的意思。
51.第五章(2)
革了两年多命,造了两年多反,瓮城中学的学生们筋疲力尽了,不知怎么续革下去,不知道将如何落脚,都为将来自已的前途忧心忡忡。除了吕春几个大联合促委会的成员之外,其他同学都无所事事。有人编了两句“瓮中学生三大怪,抽烟喝酒谈恋爱”的顺口溜,之所以称之为“怪”就是当年的中学生中此类现象极为罕见,而当此时刻,上进的路很渺茫,抽烟喝酒来刺激神经,麻痹颓废的灵魂,谈恋爱是准备过着普通老百姓柴米的日子,不去追求将来当“诗人”“科学家”“文学家”“画家”等等崇高的理想,这些离自己太遥远了。
最近,杜向宇和一个叫田改青的初三女生来往频繁,王征也被那个张云芳缠得头晕,王大丰自叹才疏学浅、其貌平庸、不会恋爱,吕春也在忙碌之余,向许敬修信号,奈何他接收系统不灵敏,刘启章去跟一个黑白铁师傅学着换锅底、砸水桶……反正大家的心和手都没闲着。
一天,促委会通知全校学生都到学校,说要召开“复课闹革命”的动员会,同学们都来了,促委会又贴出通知:因故“复课闹革命”动员会今天不能召开,请等候另行通知,大家已经来了,就抓住机会相互寻找平时能说得来的同学,三五成堆地谝着。
王大丰、杜向宇、许敬修,还有刘启章围在教室外头正谝着,王大丰说:“真后悔呀!当初不该上学读书,实指望着从书中抓个黄金屋、颜如玉,现在连个土茅房、丑丫头都抓不到。”杜向宇说:“非也,颜如玉们一般脑子都不行,我就不信哄不到一个,还骗不下一个的!等着吧,自有人要上当的。”大家都笑着说:“那你就等着吧!”杜向宇笑着东张西望,忽然向大家朝一边呶着嘴说:“瞅吧!准备上当的朝我们走来了。”大家一看,原来是夏如锦和那个田改青走来,王大丰说:“陕西地方邪,说‘上当的’‘上当的’就来了。”大家一齐哈哈大笑。
她俩走到他们跟前,笑声未止。她俩都低头扭脖子在自己身上寻找破绽,啥也没寻到。田改青问:“你们都笑啥呢?”杜向宇说:“笑,烽火台上一冒烟,诸侯纷至,今天不就是个通知,我们都来了吗?”夏如锦笑着说:“比喻的好呀!这通知真如烽火戏诸侯一样,下次通知,谁还来呢?”
他们这个一句,那个一句地谝了一阵子,刘启章提议:“光谝又啥意思,趁大家今日个聚到一块儿,人人都把自己身上的钱和粮票拿出来,凑到一块,找个小食堂吃上一顿,咋样?”夏如锦说:“没意思,裁缝把剪刀丢了,光剩尺(吃)子了!”一直没说话的许敬修说:“吃有啥不对,民以食为天嘛,我身上有一块六毛。”说着掏了出来问:“谁给咱操办?”夏如锦笑着说:“猪八戒就是贪吃,为什么不静静地修成正果呢?”大家都朝着许敬修笑。夏如锦说:“甭笑了,看把人家羞了!”大家越笑得美了。许敬修也笑着说:“大家笑得好,不笑才不热闹,这一笑给我们凑到一起的热闹犹如锦上添花!”大家又对着夏如锦笑,夏如锦也笑着,脸却红到了脖子根,田改青说:“别笑了,我建议咱们走出县城,到野外游山逛水,行么?”话音刚落,就有人喊:“好呀!我第一个响应。”声到人到,原来是张云芳在响应。
张云芳两只贼眼在人群扫了一圈说:“其实出去也没多大意思。”夏如锦说:“咋没意思?你朝那边瞅,意思不是来了吗?”大家一齐朝那边看去,王征正大摇大摆地朝这边走来,张云芳红着脸笑着,用拳头打夏如锦。夏如锦东躲西闪竟然叫许敬修挨了一拳,许敬修说:“你们闹仗,我白挨了一拳!”王征说:“世上没有白挨一拳的事,八成会因祸得福。”他们嘻嘻哈哈一阵子后,又回到去吃饭还是去郊游的话题上。
许敬修对刘启章说:“他们去野外游山玩水,赋诗兴句,咱是粗人,走!美美吃一顿!”说着拉着刘启章就走,王征急了,一把扽住他说:“你不去,谁给我们当向导?今日个你可没带你那歪妹子,不听话看我们不把你捶扁才怪,识相的还是乖乖地给我们当向导。”许敬修说:“这不成了绑架吗?”王征说:“绑架就绑架,反正你得去!”刘启章和王大丰对视一下说:“你上回说家里的水桶漏水,趁今日个我给你换个桶底。”说毕拉着王大丰就走。杜向宇、王征齐喊:“别走!过来!”他俩只是回头笑笑,逃也似的一溜烟走掉了。
52.第五章(3)
只剩下许敬修、夏如锦、王征、杜向宇还有两个女生六人不知去啥地方呢?夏如锦建议说:“处机宫,在“文革”一开始就被咱们砸毁了塑像,道士逼迫还俗,是些旧房子,没啥看头。***我听说有个磨子岭那里风景很好,上边有个清泉观,因为较偏远,我记得我们当时没去过那里“破四旧”,不知别处的红卫兵去过没有?咱主要是看风景,赏山水,你们看到那儿如何?”田改青问:“多远?一天能回来吗?”夏如锦:“远倒是远些,离那许敬修家川子沟还有二三十里路,不过咱一天不行、三两天也可嘛,咱先到许敬修家住的那川子沟村住一宿,他们三个男的由许敬修安排住处,咱三个女生由我安排到谢姨家,不就行了吗?”“谢姨?”张云芳似有疑问地惊呼了一声。夏如锦笑着说就是身怀绝技,闻名全县的谢玉,我妈的干妹子,上回在批斗会上解救我的就是她女儿‘青枣’。”张云芳咧了咧嘴笑了说:“你真不简单,有这么个干姨啊。”她早就听王征谈过,谢玉家根本与夏如锦毫无瓜葛,是因为有许敬修那个女娃才出手的,后来因为她有家难归,许敬修安排她暂住人家那里一阵子,至于成了她的“干姨”也许是她胡吹吧。田改青极力赞成说:“这个安排好极了,见见久闻其名的谢玉也算是长长见识。”
这些文革中的学生整天串联呀,徒步长征呀,常常多日不回家,父母也已习惯不多过问,他们算是来去自由的人。
在夏如锦的安排下,他们进了县城,准备旅游用品,如今夏如锦不再是逃难中的夏如锦,在学习班的父亲将进入未来革命委员会的呼声很大,她觉得自己也该扬眉吐气了,她早想风风光光地去川子沟看看谢姨、青枣,今天这个奇巧行动是个最好的机会,她是倡导者,同时也是主动承担主办义务者。
夏如锦慷慨地掏出了一张大团结和五斤粮票,递给田改青说:“你和云芳领他们仨吃个饭,剩的钱买些汽水、食品,大方些,别让他们小看咱女生。”王征说:“呦,简直成了夏司令了。”夏如锦说:“少耍油嘴,耍油嘴死后要上油锅的。”说罢走了,又回头喊:“一个钟头后,县医院门口见。”
约莫一个钟头后,他们五人刚到县医院门前,就看见夏如锦摇摇摆摆地走来,张云芳指着她说:“都看夏如锦今日个打扮得多飘呀!淡红色的的确良上衣,袖子还挽得那么高,白胳膊也不怕晒黑了,蓝凡丽丁裤子,米黄|色丝光袜子,带跟新凉鞋,要是走山路就会把带带挒断的!”大家都笑起来,王征摇头晃脑地朗诵着:“夏天来了,啊,夏天来了,穿着薄薄的衣裤,蹬着凉鞋,飘然向我们走来……”许敬修说:“什么时候王征都不会忘记自己是位诗人。”杜向宇顶了他一句:“你又来了,在替谁说话,想当护花使者?”许敬修解嘲地说:“那轮不到我这个山民的!”
夏如锦走到他们跟前,把一个装得鼓囊囊的“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背包递给许敬修说:“这是给青枣买的凉鞋和衣裳,我估摸她也许还会长高些吧!”许敬修说:“是高多了。”夏如锦说:“我就买得大些,甚至我都能穿!”王征望了一眼夏如锦,又看了看田改青、张云芳,觉得夏如锦不光衣着艳丽合身,眉毛略上挑,黑的很有韵致,长睫毛、大眼睛、微高的鼻子、朱唇皓齿,特别是腮上那颗豆粒灸瘢,一笑特别生动,把她两个比得黯然失色,张云芳问:“你那个包里还装的啥?”夏如锦说:“登山鞋,劳动布衣裤,到川子沟一换,好登山路呀!”田改青说:“你贼诡贼诡的,早有准备,我们啥都没准备,我不去了!”夏如锦说:“走吧,别拿架子。”王征说:“不去拉倒,离了月亮就不成天了?”田改青看了杜向宇一眼,笑着说:“我这绿叶不去,谁来衬托花儿呢?”
他们六人相互打趣嬉笑着出了,在欢乐的郊游途中,把对前途的忧虑,运动中的豪,你批我斗的恩怨一齐抛到爪哇国去了。
刚走了一会儿,许敬修说:“今时候还早呢?咱先别急着走近路去川子沟歇脚,绕道翻过三里梁,有个好去处。”夏如锦说:“你说的是‘凤头崖’!那里风景的确很美,我去过,可惜那里的几座青石塑像被我们在“文革”刚开始就损坏了,不过不太严重。”杜向宇对王征说:“反正今天向导是许敬修,夏如锦是他的内助,他俩定哪里就到哪里。”夏如锦对“内助”之说很恼火,气得脸变了说:“这是人说的话吗?”王征说:“内助是指向导的内部助手,仅指他当向导这阵子,你千万别想得太多。”夏如锦生气地说;“舌辩侯!”
53.第五章(4)
他们翻过三里梁,到了凤头崖下,王征禁不住惊呼:“我没来过!太美了,早知道我早来了。”田改青说:“我像是来过,那时只顾着破四旧,谁还顾得上欣赏这秀丽风景。”
他们看到:一条瀑布从高崖的山洞飞流直下,在崖下潭中溅出无数明珠,半崖石缝中长出许多不知名的花树丛枝,红白相间的花儿在绿叶青枝映衬下十分明艳,高高崖顶一块巨石酷似凤头俯瞰崖下沟壑。许敬修又引导他们朝北走了一段路程,九个很浅、开口极大的石洞,洞中肢体不全的石像,记录着历次兵荒马乱的痕迹,也有文革的“杰作”。
走到最北边那洞前,“月老洞”三个篆字刻在洞额,洞中一尊窈窕的女神塑像,一只手四指没了,面部被砸成大麻子,那个翩若惊鸿的动态,令人对创作者艺术手段惊叹不已。许敬修说:“爷爷留下的一部瓮城县志,有关这儿的记述,我曾读过,还用心背了下来:瓮城东,三里许有梁,曰‘三里梁’。跋登过梁,有壑,壑底有洞数三,其‘月老洞’犹绝。有书载,隋开皇年间,道姑二,不详名号,来此落脚,师年六旬,徒仅十三,始雕月老神像,后三年师仙逝,徒十六,雕凿未成,徒继雕凿。越九十年,徒过百岁有六方成。此月老神像酷似其年十六之貌,像成十日,百余岁道姑羽化登仙。大周咸享年间,武帝感其志诚赐懿号‘布爱’。我给大家背这段县志,可见这尊月老像是一件十分珍贵的文物,你们看挥洒的手臂就像在抛红头绳,其象征意义比西方爱神丘比特更人性,更有韵味。那年我初中毕业,读到县志上这段文字,趁暑假来过这儿,那时我看到这尊雕像,觉得比维纳斯更美,可以想得来,花十二年工夫雕塑的维纳斯怎能跟花九十多年工夫的雕塑相比呢?她现在成了丑陋的麻子脸,谁给咱做的这漂亮活?……”他说着瞅了一眼旁边的夏如锦,她羞愧、后悔地低下了头。王征说:“敬修!就你读过县志,知识渊博?我们是来游览美景,赏心悦意的,不是听你表论文的,赶紧闭上你的臭嘴。”许敬修歉意地笑了笑说:“我是在谴责一段历史,不是某个人,这责任应该由历史负。”夏如锦郁郁不乐,一声不应。
夏如锦慢慢走到月老石雕像前,用手轻轻地抚摸着,悔意歉意一齐涌上心头,当抚摸到那石座上定眼细看有四个篆字,仔细辨认揣测,原是“月下种”四字,心里更愧悔地思量:咱当红卫兵司令时咋恁疯恁瓜的,要是当时再狂热下去,毁了这座文物,就是千古罪人。要说父亲被打成三反分子,自己一落千丈,从另一方面来说,也算是拯救自己,父亲遭到游街、批斗、挨打是在给女儿赎罪呀!
“夏如锦!是想把这尊雕像搬回家吗?这可不敢!不能盗窃文物!”王征笑着对正沉思的夏如锦喊。
“嗯!你说啥呢?”夏如锦从沉思中回过神来,并没完全听出王征的喊话,还瓷在那里,大家见状都哈哈嘻嘻地笑了。
“如锦正在默默地祈祷月老,给她跟心中的如意才郎脚上栓红绳呢!我的喊声打扰了她,非遭她骂不可!”王征嘻嘻哈哈着说。
这回她听清楚了,对王征嗔怒地一笑说:“耍贫嘴死后要上油锅的,小心着!”
“你俩在这儿斗嘴儿,我的走了!”许敬修转身就走,他们都跟上来。
他们一行六人,离开了凤头崖,向川子沟走去,这五一劳动节刚过,日头就硬得很。可在田里干活的社员们还没换季改装。男人们嫌热,脱掉了从冬穿到夏的棉袄,光着膀子,淡褐色的脊背在阳光下反射着油光,有的抡着头挖地,有的搬石头在田楞上围堰。女社员还穿着厚笨的夹袄在田垄上捋燕麦儿,个个热得黑水汗流。他们看见这一帮子穿着夏装的青年走在路上都注目而眺。这一路大家有说有笑,夏如锦却话少笑少,还从那追悔的思绪中没有回过来。
他们到了谢玉家门口,夏如锦对田改青、张云芳说:“到了!咱们进吧!”许敬修见她一路笑不多,有点不合群儿便说:“夏如锦,你把他俩招呼好!”夏如锦还是没有出声,伸手拿过了许敬修手中的那个背包,端直进去了。
54.第五章(5)
她三个到了谢家,夏如锦一下子心大变,还没进房门就喊:“谢姨!谢姨!”青枣一蹦跑出来:“如锦姐!你回来了。怪不得今早烧锅,火呼呼地啸。姐,你咋光认得你的谢姨,就认不得我?你的谢姨没在,看谁招呼你?”夏如锦笑着说:“咋能认不得青枣呢?你看这是啥?”说着把挎包递给了她。青枣笑着说:“快进屋,快进,他俩头一回来,在这儿生,你还不招呼他俩进屋?”夏如锦笑着说:“你人碎鬼大,还把我怨了一片。”
进屋坐下,青枣忙着倒水,夏如锦对她俩说:( 川子沟(全本) http://www.xlawen.org/kan/4246/ )
由于夏吉宪对时谦后的信任和看重,他的工作热更高了,展现自己工作能力的机会更多,使他一下子成了县委书记眼前的红人儿。后来,夏又极力推荐他当了县委、县政府食堂科的科长,他对夏书记对自己的精心栽培感激不尽,工作更加勤恳卖力了。
在县政府机关门前有一个国营商店,这商店有个年轻漂亮的女售货员沙腊拉,时谦后常在那里买东西,见面多了,彼此混得熟了,时谦后很是看上这个沙腊拉,这个沙腊拉也对时谦后有些意思。
47.第四章(19)
这个美如花朵儿的沙腊拉,不光对他时谦后有这方面的意思,还有几个经常造访她的优秀分子她也表示了意思,这点时谦后心里也明得跟镜儿一样,他相信凭自己的实力会击败所有的竞争对手。
当时,虽然是科长的时谦后,但月工资还不过四十元,为了取得沙腊拉的芳心,他把全部收入都花在她身上,经济上就显得捉襟见肘了,不得已就打起自己所管的钱粮的主意,竟然冒瓮城县之大不韪,贪污了几宗钱和粮票。事败露后,夏书记很伤心、很羞愧、很恼火,一下子把他的科长撸了,还嫌不解恨,又把他轰出了县政府机关,下到林场当工人。
有人劝过夏书记:“批评教育一下就行了,何必下手太狠呢?不该与‘君子’结仇啊,人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难免他会寻机会报复你!”夏吉宪说:“我不怕人报复,我只恨自己咋瞎了眼,提拔了一个‘三只手’,而且是破格提拔。你小子经济上有困难,说一声,哪怕把我的工资搭进去,不信就买不动个沙腊拉的心,为啥要当‘三只手’给我丢人打脸呢?哼!”
这下可把小伙儿整惨了,很洋活的工作丢了,沙腊拉也飞了,时谦后不恨夏吉宪,难道恨看门的不成。
困难时期刚过,党内外又掀起反右倾运动,时谦后就一封接一封地写信,向玉泉地区专署反映、检举、揭夏吉宪攻击三面红旗的罪行,使他在玉泉地区县级领导会上做了多次检查才勉强过关,上级认为夏吉宪这个人有工作热、有干劲、能吃苦,为人正派正直,又有基层工作经验,群众中口碑不错,就是在政治观念上有关问题,不适宜当政治一把手,就把他改任为县长,调来的褚哲明任县委书记,他俩工作上配合默契,算是很好的搭档。
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时谦后能放弃这个报仇的好机会吗?他手中有夏吉宪那时攻击“三面红旗”的确凿罪证,就是夏吉宪亲笔写那些讲话提纲、要点。褚哲明则是被胡乱安了个包庇“三反分子”的走资派罪名,实际工农造反总部的真正主攻方向是夏吉宪。
时谦后本人爱做理论研究,有分析上纲上线的能力,讲话颇有鼓动性,又会笼络人,他手下既有文人谋士,又有能冲善打的勇士,一时势力很大。
此前,颇具胆识的时谦后见把“三反分子”夏吉宪和走资派褚哲明抢到县城先批斗,然后把夏吉宪朝死里整,再利用褚哲明搞三结合达到自己夺权的目的一时还行不通,于是就只身去狼洼峪,想以三寸之舌赚他们回县城然后把夏吉宪朝失塌整,利用褚哲明夺权,他的说辞打动了他俩,为安定团结,愿意回城里接受批斗。
他俩和时谦后准备启程时,那些曾见过时谦后指挥的造反派在批斗夏吉宪时把他朝死里整的群众坚决阻止,一群老汉老婆、妇女们领头跪在路上喊:“要去,先从我的身上踏过去!”“我们要夏县长活,不能把他朝虎口里送!”面对激愤的人群,褚书记又耐心对时谦后说:“今天我们如果硬走,势必引起更难收拾的后果,等我们做好这里群众的思想工作,一定回县城接受革命群众的批判,你先回吧!……”时谦后也怕自己吃眼前亏,只得撂出一句话:“到底要站在革命派一边,还是站在保皇派一边,你们选择,时间不会留得太长。”便只得无功而返,暂离狼洼峪了。
随形势展的风向,时谦后能审时度势,为自己设计好了退路,又一改激进傲慢的做派,以温和的面目显现,被许多造反总部中的激进分子骂做“右倾”,他也听之任之,这种表现,成就了他这个造反派头头,后来进入了瓮城县革命委员会“三结合”的领导班子,这是后来的事。
当范美芹得知造反派头头时谦后曾来诱骗老夏和褚书记后,不无忧虑地说:“褚书记,你跟老夏都要小心,多少人给我说过,这小伙儿心毒着呢!”褚书记无可置否地笑了笑。
刚吃过早饭,青枣胳肢窝夹着一本书,扭身欲出房门,夏如锦笑嘻嘻地问她:“急着到哪儿去?谁给你买了时辰包子等你去吃?”青枣说:“我去问他个字,迟了他就去出工了。”夏如锦说:“问谁?是个啥字?你划给我看。”青枣说:“问敬修哥呀!就是这个字。”说着翻开了书,用指头蛋儿指着那个“斫”字,夏如锦说:“这是个‘斫’字,就是用斧头或刀砍的意思。”青枣吃惊地说:“你也认识这本书上的字!”夏如锦得意地笑笑:“我不比你那个敬修哥哥差多少。”青枣高兴地说:“那这《少儿古诗诵读》上的诗句意思你也全知道?”夏如锦说:“先说是哪?试试看吧。”青枣说:“就这。”她打开了那本一九五六年出版的《少儿古诗诵读》。
48.第四章(20)
夏如锦一看,这是唐人杜旬鹤的《南山寡妇》,她曾在课本上学过,就极有把握地说:“我讲给你听!”就开始给青枣逐字逐句地串讲:“夫因兵死守蓬茅,就是丈夫因为那时军阀的混战,被征去当兵,死在战场,她一个人守着茅草破屋……”青枣说:“军阀混战,是不是就跟现时的武斗一样,打那仗没意思。***”夏如锦说:“可以这样理解。”
夏如锦讲了一遍之后,青枣沉思了片刻,忽然似有所悟:“我明白了,我明白了,这‘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就是说不管你住在多偏远的深山农村,也逃不了官家派给你的钱呀,粮呀!还有义务劳动的活儿。”夏如锦大加赞赏地说:“对,对,就是这个意思。”青枣说:“打个比方,就咱现时,再偏远的深山农村也要刮起文化大革命的旋儿风,每个社员都逃不脱受罪受苦的命运!”夏如锦头上渗出了汗珠儿,忙说:“不敢胡比方,不敢胡比方。”青枣咯咯笑着:“看把你吓死了,我不会在外边乱说的。”
“谢姨在屋没?”地主分子的女儿许劳芳刚进家街门就高喊,青枣急忙走出屋子问:“啥事?”比青枣大两三岁的劳芳说:“这个姨姨找她,问我青枣家在哪里,我就把她领来了。”说着指了指跟她一同进街门的女人,青枣一眼就认出是夏如锦的妈妈,一时又反应不过来自己该怎么称呼,就对屋子大叫:“如锦姐,快出来看呀!谁来了!”随着夏如锦奔了出来一看,兴奋地喊着:“妈呀!你咋摸到这里来了?”范美芹笑着说:“一路走,一路问呗!”青枣这才找到了说话的机会:“快进屋,快进屋,我妈一会就回来了。”自己抢先进屋给客人倒开水去了,夏如锦接过了妈妈手中的大包小包,走向屋子,劳芳顺势说:“你们进屋坐,我先走了。”拧身走出了街门。
进屋坐定,范美芹接过青枣送到手上的水杯,开始问女儿在这里的生活况,夏如锦就向母亲讲说起在这里,谢姨多么关心她,青枣跟她相处地多么好,自己又是多么操心爸妈。范美芹感到十分欣慰,又忍不住问:“你那个同学常来这里吗?”夏如锦笑着说:“妈!你还记得他,他回到这村后就成了“工分迷”,整天出工挣工分,谢姨这儿有事三番五次地请,他才来,把个青枣都跑烦了。”范美芹说:“男娃子心野些嘛!不过我还觉得这娃心还蛮善的。”夏如锦对母亲对她的同学的赞誉很是开心,却表现得不以为然地说:“难道你女儿心底就不善良吗?”
当她们母女俩说话时,青枣抬脚出门了,去寻许敬修,她不知道如何招呼突然而至的客人,心想只有寻许敬修哥来招呼人才不会有错。
夏如锦问起父亲的况,范美芹就向女儿述说自己去狼洼峪的经过和夏吉宪的近况。这时,谢玉回来了。她一进门略瞅一眼范美芹,便笑嘻嘻地说:“你来了!”夏如锦立即向谢玉介绍:“谢姨!是我妈来了。”范美芹立即站起抓住她的手,都不知说什么好,谢玉急忙说:“快坐!快坐,不用如锦给我说,我就看出来了,娘儿俩太像了。”范美芹也笑着说:“你娘儿俩也像得很,妹子快三十了吧!咯咯咯……”范美芹眼前这个谢玉跟她想象的那个力拔山河的谢玉大不一样,她原先想象的谢玉起码比她高多半头,拳头有碗那么大,胳膊粗得像个松椽,没想到眼前这个人倒像个戏台上的刀马旦。谢玉也觉得县长夫人虽不穿金戴银,肯定比眼前的人要阔气、傲慢得多,而眼前的县长夫人亲切、实在、一点儿架子没有。
“夏县长这如今在哪儿,况好点了吧?”谢玉问。范美芹说:“还不错,不像以前常挨批斗了,我前几天到狼洼峪看过他了,他叫我赶紧到你这儿来,好好谢谢你,你是咱夏家的恩人。”谢玉说:“快甭这么说,都是自己人,夏县长给咱瓮城办的好事也还少呀?你看我光顾了跟你说话,忘了给咱做饭了。如锦,青枣呢?”“刚出去了。”夏如锦说。范美芹又连忙阻止着:“不急,不急,我早上来时吃过了……”正说着青枣跑了回来,嘴里咕嘟着:“架子太大了,拿架子拿得太老了……”谢玉笑着问青枣:“这女子囔嘟谁呢?”青枣气轰轰地说:“还有谁?东头!”谢玉依然笑着:“连哥也不叫了?快去,和你如锦姐做饭去,我陪你大姨说说话,顺便在案底下那个小瓮瓮儿里头拾一碗柿饼,让你大姨尝尝,先压个饥。”青枣把夏如锦一拉,走向了灶房,拾了一碗柿饼端了出来。
49.第四章(21)
青枣帮夏如锦在灶房做饭,谢玉和范美芹在屋子说话,两个人谝得十分投缘。
吃过饭歇了一会儿,范美芹让夏如锦收拾东西,准备回家,夏如锦这阵子也天天想着要回家,可现在马上就要离开这里时,却并非归心似箭,更多的是依恋不舍。青枣拉着夏如锦的手说:“姐也,再多待几天不行吗?”谢玉也说:“让娃在我这儿多住几天,你不放心吗?”范美芹说:“我咋不放心,只是给你添的麻烦太多了。”谢玉说:“啥麻烦,你看俩娃亲的跟姊妹俩一样,惯窝子咧!”夏如锦也用乞求的目光望着母亲,范美芹便说:“锦儿,那你再待几天,和青枣一块回来,让她也到县城耍几天。”青枣兴奋地问:“大姨,你咋知道我叫个青枣?”范美芹说:“咋不知道,你和锦儿那个同学去过我那儿,他不是青枣青枣地叫着,还有上回你跟锦儿回城,她也这么叫你的,我进村就打问青枣家才问到这儿的。”谢玉说:“认得门了,要常来。”她说:“我娘家在陕北,这儿确实该有个常走动的亲戚,妹子要不嫌弃,不怕给你带灾惹麻烦,那咱就认做姊妹吧。”谢玉说:“我从小就不知道父母是谁,更不知道还有啥亲人,姐说这话,我心里也这么想的,我愿意高攀。”范美芹笑了:“妹子,看你这个嘴儿,啥是高攀?”
她俩又坐了一阵子,范美芹告辞要走,掏出了事先预备的钱和粮票往谢玉手里塞,谢玉死活不要,推呀、让呀,两个女人推来让去好大一会,范美芹说:“钱,你不收也罢了,这粮票你得收下,不怕你恼,农村人要个粮票也难场,让你留下粮票给娃买个食品也方便些,再连这点粮票都不要,我就恼了。”谢玉说:“行了,行,我收下粮票就是了。”
望着朝坡下走去的范美芹,谢玉内心多有感慨地想:要不是这场“造反有理”的运动,县长夫人跟咱八竿子也搭不上,走在乡间土路上的范美芹也在想:闻名全县的谢玉看上去那么年轻、漂亮,不是文化大革命,咱咋能跟人家坐到一起亲亲畅畅地说一阵子话呢?
过了几天,青枣被夏如锦领到了县城住了几天,这个山村女娃在县城耍美了,逛够了,好吃好喝的也吃喝过了,夏如锦又领她到城县的商店买了一身衣裳,都是收工业券的,平时她连想都不敢想,夏如锦居然给她买了。她便要早早回家,在妈和敬修哥哥跟前夸耀一番,夏如锦见她心走了,就把她送到城外,通向川子沟的那条路上,又拿出一个纸包说:“这是给谢姨买的两条裤子,哪条能穿就穿哪条,不能穿的就送人吧,我以后给她另买。”青枣接过那个包裤子的纸包,匆匆上路了。
青枣神气十足地回到家里,谢玉见到全身焕然一新的女儿说:“谁家的女子,今日个恁飘的。”笑眯眯地只瞅青枣,青枣倒不好意思了。过了一会,青枣又说:“妈!这是如锦姐给你的。”将纸包递到谢玉手上,谢玉边打开纸包,一边说:“这娃也太破费了。”随手提起一条裤子的裤腰一抖,觉得裤腿有些长,腰围有些大,再一细看,是条男式的,心想这回这娃心咋恁粗的!青枣说:“她说了:‘两条裤子哪条能穿就穿,哪条不能穿的就送人。’”谢玉拿起另一条一比量,知道了,这条大小合适的女裤才是给她的。
下午生产队收工以后,谢玉让青枣把许敬修喊到家里,把那条裤子递给他,要他立即试试。许敬修一试,美很!谢玉暗暗嗤笑:千万别小看了这些年轻人,肚子里的环环儿还不少呢!
50.第五章(1)
哑巴瞪着大牛眼咋看都看不明白,这些青年娃娃胳膊上套着宽大的红袖筒,在村里走过来,跑过去在干什么?对于他们围着地主分子许元华、右派麻子黑抹胳膊扬拳似乎能理解,但对他们围着支书许元贞抹胳膊扬拳就看不懂了,他也不需要看懂,只要自己每天有活干就行了。***哑巴咋能知道,川子沟生产队的民兵排长徐建仁、女民兵排长高秋娃已经觉醒了,拉了一帮子年轻人成立了青年造反队,许建仁还嫌自己的名字带有封建主义的流毒,声明改为“许专政”。高秋娃又奔走公社甚至县城之间,加强和同观点组织的联络。
下午,哑巴来到平时给坡垴麦地里担粪上麦的粪堆前,却看不见一个人,他自个儿给自个儿装了满满一担粪,担上坡去,倒在麦田里。这样往返了好几回,仍不见一个人来。自己越担越觉得没意思了,缺乏了那股你追我赶的热火劲头,就放了担子,坐在冬天的阳坡塄坎下的石头上。一坐下就觉得脊背痒得难受,便脱掉了棉袄,在这冬季小阳春的暖烘烘日头底下,从衣缝里搜出一个个肥胖的虱子,放在眼前的石头上挤得嘎巴脆响,他虽听不到这令人快意的响声,但右手大拇指指甲盖能感受到虱子猛然破碎的快意,内心十分舒畅。
他搜着挤着,挤着搜着,猛然间好像耳朵聪亮了,这无声世界变得声息生动,一阵木鱼声过后,一个百结鹑衣的老和尚站在他面前,他一下子变成能听见又会说话的正常人。
他见那和尚:“大师,你知道今日个其他人都干什么去了?咋不来担粪呢?”和尚答:“都去‘造反’,当今兴得‘造反有理’你不知道吗?”哑巴摇了摇头,和尚说:“京城、省城、县城搞了这么长时间,他们先是疯了,尔后风刮到你这山旮旯的。”哑巴更茫然了。古来“造反”都是先呼啸山林,再打进城去,如今世事变得太稀奇古怪了,就大胆问道:“为啥这造反先从城里开端,请大师释疑……”和尚笑道:“没想到你不识字、听不到、说不了的哑巴,在对待事物上如此谨慎思考,而那些自以为是“理论家”“革命家”久舞笔墨的人却高叫‘打倒’‘造反’‘砸烂狗头’‘放屁’……粗俗至极,你比他们值得我佛教化。”哑巴自觉袒臂跪地,静听和尚向他阐釋解惑:“此乃劫数,末法时期魑魅魍魎四权奸于伟大伟人经卷中断章摘句,编为邪咒喧之诵之,使人人疯傻,心乱意迷。所谓文明的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一些人是有目的的造反的,一些人是跟着起哄的。所谓一犬吠影,群犬吠声,伟大的伟人曾建解民倒悬不世大功,人皆感德。突然一人喊:‘有人要谋杀伟人,都来保卫伟人,大家就一哇声地喊‘保卫伟人’。接着互相指责对方是谋害伟人的人……”“伟人何不阻之,还时而推波?”“伟人时而犯目失明耳失聪之疾,使那些野心家、阴谋家借着群众的劳动力来种自家的私田得逞……”
哑巴兴奋地喊:“师父,师父,你说得太透彻了,真乃醍醐灌顶之论,我要去县城、省城、北京、上海全国各个城市把大师的教化讲给人们听……”
和尚听后大惊!便用木鱼向哑巴囟门砸去说:“因为你是哑巴,贫僧才向你泄露天机的,谁知你竟然要向人人宣说,懂得这道理的人怎么能有权呢?还是把你打回无声世界,免得惹是生非。”连打数下,哑巴醒了。
哑巴醒后,打了个喷嚏,浑身像凉水浇一样冷打战,赶紧穿上棉袄,梦中的和尚不知去向,周围一片森煞,腿上没有一丝劲,担着空粪笼,拿着锨一步三挪地朝回家的方向走去,像个风中摆动的纸扎人儿。
妇女主任郝知玲看到头重脚轻的哑巴像病了,就接过他的空担子挑着,一手扶着他送到了他家街门口,朝里喊:“谁在屋里,哑巴大病了!”许敬修听见喊声,忙奔出来,扶着叔父进入叔父的屋子,放到炕上,他便蒙头大睡。
这个冬天,许敬修学会了烧炕。他每天都是早早给父亲和叔父把炕烧得热热的。哑巴睡在热炕上,许敬修又给他熬了生姜红糖水喝下,他出了一身大汗,身子轻松多了,心里却烦透了,和尚讲的道理他全明白,想把这一切告诉人们,就是说不出来。从此,他便逢人乱哇哇,摇头挥手,谁也不明白他的意思。
51.第五章(2)
革了两年多命,造了两年多反,瓮城中学的学生们筋疲力尽了,不知怎么续革下去,不知道将如何落脚,都为将来自已的前途忧心忡忡。除了吕春几个大联合促委会的成员之外,其他同学都无所事事。有人编了两句“瓮中学生三大怪,抽烟喝酒谈恋爱”的顺口溜,之所以称之为“怪”就是当年的中学生中此类现象极为罕见,而当此时刻,上进的路很渺茫,抽烟喝酒来刺激神经,麻痹颓废的灵魂,谈恋爱是准备过着普通老百姓柴米的日子,不去追求将来当“诗人”“科学家”“文学家”“画家”等等崇高的理想,这些离自己太遥远了。
最近,杜向宇和一个叫田改青的初三女生来往频繁,王征也被那个张云芳缠得头晕,王大丰自叹才疏学浅、其貌平庸、不会恋爱,吕春也在忙碌之余,向许敬修信号,奈何他接收系统不灵敏,刘启章去跟一个黑白铁师傅学着换锅底、砸水桶……反正大家的心和手都没闲着。
一天,促委会通知全校学生都到学校,说要召开“复课闹革命”的动员会,同学们都来了,促委会又贴出通知:因故“复课闹革命”动员会今天不能召开,请等候另行通知,大家已经来了,就抓住机会相互寻找平时能说得来的同学,三五成堆地谝着。
王大丰、杜向宇、许敬修,还有刘启章围在教室外头正谝着,王大丰说:“真后悔呀!当初不该上学读书,实指望着从书中抓个黄金屋、颜如玉,现在连个土茅房、丑丫头都抓不到。”杜向宇说:“非也,颜如玉们一般脑子都不行,我就不信哄不到一个,还骗不下一个的!等着吧,自有人要上当的。”大家都笑着说:“那你就等着吧!”杜向宇笑着东张西望,忽然向大家朝一边呶着嘴说:“瞅吧!准备上当的朝我们走来了。”大家一看,原来是夏如锦和那个田改青走来,王大丰说:“陕西地方邪,说‘上当的’‘上当的’就来了。”大家一齐哈哈大笑。
她俩走到他们跟前,笑声未止。她俩都低头扭脖子在自己身上寻找破绽,啥也没寻到。田改青问:“你们都笑啥呢?”杜向宇说:“笑,烽火台上一冒烟,诸侯纷至,今天不就是个通知,我们都来了吗?”夏如锦笑着说:“比喻的好呀!这通知真如烽火戏诸侯一样,下次通知,谁还来呢?”
他们这个一句,那个一句地谝了一阵子,刘启章提议:“光谝又啥意思,趁大家今日个聚到一块儿,人人都把自己身上的钱和粮票拿出来,凑到一块,找个小食堂吃上一顿,咋样?”夏如锦说:“没意思,裁缝把剪刀丢了,光剩尺(吃)子了!”一直没说话的许敬修说:“吃有啥不对,民以食为天嘛,我身上有一块六毛。”说着掏了出来问:“谁给咱操办?”夏如锦笑着说:“猪八戒就是贪吃,为什么不静静地修成正果呢?”大家都朝着许敬修笑。夏如锦说:“甭笑了,看把人家羞了!”大家越笑得美了。许敬修也笑着说:“大家笑得好,不笑才不热闹,这一笑给我们凑到一起的热闹犹如锦上添花!”大家又对着夏如锦笑,夏如锦也笑着,脸却红到了脖子根,田改青说:“别笑了,我建议咱们走出县城,到野外游山逛水,行么?”话音刚落,就有人喊:“好呀!我第一个响应。”声到人到,原来是张云芳在响应。
张云芳两只贼眼在人群扫了一圈说:“其实出去也没多大意思。”夏如锦说:“咋没意思?你朝那边瞅,意思不是来了吗?”大家一齐朝那边看去,王征正大摇大摆地朝这边走来,张云芳红着脸笑着,用拳头打夏如锦。夏如锦东躲西闪竟然叫许敬修挨了一拳,许敬修说:“你们闹仗,我白挨了一拳!”王征说:“世上没有白挨一拳的事,八成会因祸得福。”他们嘻嘻哈哈一阵子后,又回到去吃饭还是去郊游的话题上。
许敬修对刘启章说:“他们去野外游山玩水,赋诗兴句,咱是粗人,走!美美吃一顿!”说着拉着刘启章就走,王征急了,一把扽住他说:“你不去,谁给我们当向导?今日个你可没带你那歪妹子,不听话看我们不把你捶扁才怪,识相的还是乖乖地给我们当向导。”许敬修说:“这不成了绑架吗?”王征说:“绑架就绑架,反正你得去!”刘启章和王大丰对视一下说:“你上回说家里的水桶漏水,趁今日个我给你换个桶底。”说毕拉着王大丰就走。杜向宇、王征齐喊:“别走!过来!”他俩只是回头笑笑,逃也似的一溜烟走掉了。
52.第五章(3)
只剩下许敬修、夏如锦、王征、杜向宇还有两个女生六人不知去啥地方呢?夏如锦建议说:“处机宫,在“文革”一开始就被咱们砸毁了塑像,道士逼迫还俗,是些旧房子,没啥看头。***我听说有个磨子岭那里风景很好,上边有个清泉观,因为较偏远,我记得我们当时没去过那里“破四旧”,不知别处的红卫兵去过没有?咱主要是看风景,赏山水,你们看到那儿如何?”田改青问:“多远?一天能回来吗?”夏如锦:“远倒是远些,离那许敬修家川子沟还有二三十里路,不过咱一天不行、三两天也可嘛,咱先到许敬修家住的那川子沟村住一宿,他们三个男的由许敬修安排住处,咱三个女生由我安排到谢姨家,不就行了吗?”“谢姨?”张云芳似有疑问地惊呼了一声。夏如锦笑着说就是身怀绝技,闻名全县的谢玉,我妈的干妹子,上回在批斗会上解救我的就是她女儿‘青枣’。”张云芳咧了咧嘴笑了说:“你真不简单,有这么个干姨啊。”她早就听王征谈过,谢玉家根本与夏如锦毫无瓜葛,是因为有许敬修那个女娃才出手的,后来因为她有家难归,许敬修安排她暂住人家那里一阵子,至于成了她的“干姨”也许是她胡吹吧。田改青极力赞成说:“这个安排好极了,见见久闻其名的谢玉也算是长长见识。”
这些文革中的学生整天串联呀,徒步长征呀,常常多日不回家,父母也已习惯不多过问,他们算是来去自由的人。
在夏如锦的安排下,他们进了县城,准备旅游用品,如今夏如锦不再是逃难中的夏如锦,在学习班的父亲将进入未来革命委员会的呼声很大,她觉得自己也该扬眉吐气了,她早想风风光光地去川子沟看看谢姨、青枣,今天这个奇巧行动是个最好的机会,她是倡导者,同时也是主动承担主办义务者。
夏如锦慷慨地掏出了一张大团结和五斤粮票,递给田改青说:“你和云芳领他们仨吃个饭,剩的钱买些汽水、食品,大方些,别让他们小看咱女生。”王征说:“呦,简直成了夏司令了。”夏如锦说:“少耍油嘴,耍油嘴死后要上油锅的。”说罢走了,又回头喊:“一个钟头后,县医院门口见。”
约莫一个钟头后,他们五人刚到县医院门前,就看见夏如锦摇摇摆摆地走来,张云芳指着她说:“都看夏如锦今日个打扮得多飘呀!淡红色的的确良上衣,袖子还挽得那么高,白胳膊也不怕晒黑了,蓝凡丽丁裤子,米黄|色丝光袜子,带跟新凉鞋,要是走山路就会把带带挒断的!”大家都笑起来,王征摇头晃脑地朗诵着:“夏天来了,啊,夏天来了,穿着薄薄的衣裤,蹬着凉鞋,飘然向我们走来……”许敬修说:“什么时候王征都不会忘记自己是位诗人。”杜向宇顶了他一句:“你又来了,在替谁说话,想当护花使者?”许敬修解嘲地说:“那轮不到我这个山民的!”
夏如锦走到他们跟前,把一个装得鼓囊囊的“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背包递给许敬修说:“这是给青枣买的凉鞋和衣裳,我估摸她也许还会长高些吧!”许敬修说:“是高多了。”夏如锦说:“我就买得大些,甚至我都能穿!”王征望了一眼夏如锦,又看了看田改青、张云芳,觉得夏如锦不光衣着艳丽合身,眉毛略上挑,黑的很有韵致,长睫毛、大眼睛、微高的鼻子、朱唇皓齿,特别是腮上那颗豆粒灸瘢,一笑特别生动,把她两个比得黯然失色,张云芳问:“你那个包里还装的啥?”夏如锦说:“登山鞋,劳动布衣裤,到川子沟一换,好登山路呀!”田改青说:“你贼诡贼诡的,早有准备,我们啥都没准备,我不去了!”夏如锦说:“走吧,别拿架子。”王征说:“不去拉倒,离了月亮就不成天了?”田改青看了杜向宇一眼,笑着说:“我这绿叶不去,谁来衬托花儿呢?”
他们六人相互打趣嬉笑着出了,在欢乐的郊游途中,把对前途的忧虑,运动中的豪,你批我斗的恩怨一齐抛到爪哇国去了。
刚走了一会儿,许敬修说:“今时候还早呢?咱先别急着走近路去川子沟歇脚,绕道翻过三里梁,有个好去处。”夏如锦说:“你说的是‘凤头崖’!那里风景的确很美,我去过,可惜那里的几座青石塑像被我们在“文革”刚开始就损坏了,不过不太严重。”杜向宇对王征说:“反正今天向导是许敬修,夏如锦是他的内助,他俩定哪里就到哪里。”夏如锦对“内助”之说很恼火,气得脸变了说:“这是人说的话吗?”王征说:“内助是指向导的内部助手,仅指他当向导这阵子,你千万别想得太多。”夏如锦生气地说;“舌辩侯!”
53.第五章(4)
他们翻过三里梁,到了凤头崖下,王征禁不住惊呼:“我没来过!太美了,早知道我早来了。”田改青说:“我像是来过,那时只顾着破四旧,谁还顾得上欣赏这秀丽风景。”
他们看到:一条瀑布从高崖的山洞飞流直下,在崖下潭中溅出无数明珠,半崖石缝中长出许多不知名的花树丛枝,红白相间的花儿在绿叶青枝映衬下十分明艳,高高崖顶一块巨石酷似凤头俯瞰崖下沟壑。许敬修又引导他们朝北走了一段路程,九个很浅、开口极大的石洞,洞中肢体不全的石像,记录着历次兵荒马乱的痕迹,也有文革的“杰作”。
走到最北边那洞前,“月老洞”三个篆字刻在洞额,洞中一尊窈窕的女神塑像,一只手四指没了,面部被砸成大麻子,那个翩若惊鸿的动态,令人对创作者艺术手段惊叹不已。许敬修说:“爷爷留下的一部瓮城县志,有关这儿的记述,我曾读过,还用心背了下来:瓮城东,三里许有梁,曰‘三里梁’。跋登过梁,有壑,壑底有洞数三,其‘月老洞’犹绝。有书载,隋开皇年间,道姑二,不详名号,来此落脚,师年六旬,徒仅十三,始雕月老神像,后三年师仙逝,徒十六,雕凿未成,徒继雕凿。越九十年,徒过百岁有六方成。此月老神像酷似其年十六之貌,像成十日,百余岁道姑羽化登仙。大周咸享年间,武帝感其志诚赐懿号‘布爱’。我给大家背这段县志,可见这尊月老像是一件十分珍贵的文物,你们看挥洒的手臂就像在抛红头绳,其象征意义比西方爱神丘比特更人性,更有韵味。那年我初中毕业,读到县志上这段文字,趁暑假来过这儿,那时我看到这尊雕像,觉得比维纳斯更美,可以想得来,花十二年工夫雕塑的维纳斯怎能跟花九十多年工夫的雕塑相比呢?她现在成了丑陋的麻子脸,谁给咱做的这漂亮活?……”他说着瞅了一眼旁边的夏如锦,她羞愧、后悔地低下了头。王征说:“敬修!就你读过县志,知识渊博?我们是来游览美景,赏心悦意的,不是听你表论文的,赶紧闭上你的臭嘴。”许敬修歉意地笑了笑说:“我是在谴责一段历史,不是某个人,这责任应该由历史负。”夏如锦郁郁不乐,一声不应。
夏如锦慢慢走到月老石雕像前,用手轻轻地抚摸着,悔意歉意一齐涌上心头,当抚摸到那石座上定眼细看有四个篆字,仔细辨认揣测,原是“月下种”四字,心里更愧悔地思量:咱当红卫兵司令时咋恁疯恁瓜的,要是当时再狂热下去,毁了这座文物,就是千古罪人。要说父亲被打成三反分子,自己一落千丈,从另一方面来说,也算是拯救自己,父亲遭到游街、批斗、挨打是在给女儿赎罪呀!
“夏如锦!是想把这尊雕像搬回家吗?这可不敢!不能盗窃文物!”王征笑着对正沉思的夏如锦喊。
“嗯!你说啥呢?”夏如锦从沉思中回过神来,并没完全听出王征的喊话,还瓷在那里,大家见状都哈哈嘻嘻地笑了。
“如锦正在默默地祈祷月老,给她跟心中的如意才郎脚上栓红绳呢!我的喊声打扰了她,非遭她骂不可!”王征嘻嘻哈哈着说。
这回她听清楚了,对王征嗔怒地一笑说:“耍贫嘴死后要上油锅的,小心着!”
“你俩在这儿斗嘴儿,我的走了!”许敬修转身就走,他们都跟上来。
他们一行六人,离开了凤头崖,向川子沟走去,这五一劳动节刚过,日头就硬得很。可在田里干活的社员们还没换季改装。男人们嫌热,脱掉了从冬穿到夏的棉袄,光着膀子,淡褐色的脊背在阳光下反射着油光,有的抡着头挖地,有的搬石头在田楞上围堰。女社员还穿着厚笨的夹袄在田垄上捋燕麦儿,个个热得黑水汗流。他们看见这一帮子穿着夏装的青年走在路上都注目而眺。这一路大家有说有笑,夏如锦却话少笑少,还从那追悔的思绪中没有回过来。
他们到了谢玉家门口,夏如锦对田改青、张云芳说:“到了!咱们进吧!”许敬修见她一路笑不多,有点不合群儿便说:“夏如锦,你把他俩招呼好!”夏如锦还是没有出声,伸手拿过了许敬修手中的那个背包,端直进去了。
54.第五章(5)
她三个到了谢家,夏如锦一下子心大变,还没进房门就喊:“谢姨!谢姨!”青枣一蹦跑出来:“如锦姐!你回来了。怪不得今早烧锅,火呼呼地啸。姐,你咋光认得你的谢姨,就认不得我?你的谢姨没在,看谁招呼你?”夏如锦笑着说:“咋能认不得青枣呢?你看这是啥?”说着把挎包递给了她。青枣笑着说:“快进屋,快进,他俩头一回来,在这儿生,你还不招呼他俩进屋?”夏如锦笑着说:“你人碎鬼大,还把我怨了一片。”
进屋坐下,青枣忙着倒水,夏如锦对她俩说:( 川子沟(全本) http://www.xlawen.org/kan/42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