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部分阅读
她确实长高了许多。多亏我买的衣服大些呢。”青枣端水到她们跟前,夏如锦说:“先甭忙了,试试衣服和凉鞋,看看大小合适了我就放心了。”青枣把水递给了她们。打开挎包到里间去了。
青枣从里间走出后,田改青、张云芳一看,齐声赞道:“小姑娘一打扮,还恁漂亮的!”青枣穿这身合适的衣裳,时兴的凉鞋。走了两步说:“穿着这身,还敢出门?人家一看,不就成了大资产阶级,还不叫人家拉出去批斗才怪哩。”逗得大家笑得收不住了。
“姐!这回你就多住几天,咱四个好好耍一阵子。”青枣对夏如锦说。夏如锦说:“只是今晚在这歇一宿,明天她俩想到磨子岭玩去。”青枣说:“你也去吗?我跟你们去,还有谁?敬修哥去不?”夏如锦说:“还有两个男生,我不想去,就歇在这儿,你哥去不去别问我!”青枣趴到夏如锦的耳朵上小声说:“他烦着呢!高寡妇和她女子高秋娃托人来说了个话,一定要跟他,将来还要住在他家,他不愿意。我真不知道,高秋娃好好住在自己家里,为啥要烦人?还要住在人家屋里,她家又不是没有地方!她再胡缠我敬修哥,看我不拧断她的脖子才怪……”夏如锦皱着眉头听着。张云芳问:“你妹妹给你说啥悄悄话哩?”她笑着说:“少问!这是我俩的秘密!不能公开。”
夏如锦原来有些生许敬修的气,怨他不该把几个女生撇在这儿,自己抬脚走了。此刻听青枣这么一说,在心里又暗暗嘀咕:这高秋娃算哪路神鬼,这么不知趣?
第二天鸡叫二遍,连青枣一行七人就起身从川子沟出向磨子岭走去。因有青枣随行,谢玉也放心些,再说一路没啥危险,万一见个狼虫什么的,青枣还可以对付得了。又拿两双旧黄军鞋给田改青和张云芳说:“别嫌难看,穿着走山路美。”她们笑着接受了。
他们顺沟沿小路直上,进入了一片竹林,浓郁茂盛的竹林,他们从来没见过。有杯子粗的,还有碗奘的竹子,更是稀奇。野雉在竹梢扑愣着,雨师鸟不停地“咕咕……等,咕咕……等”叫着。青枣暗自“一二三……”数着,她数着数着笑了:“我最少能活七十多岁啊!”听了后大家都觉得莫名其妙。夏如锦说:“你咋冷不丁地说这话?”青枣说:“咕咕等叫一声是两岁,我数了三十八声,它还在叫,你算算?”大家都笑她幼稚天真,她却坚信不疑,心里乐滋滋的。
穿过那片竹林,沟两岸有看不完的大小瀑布,有的如白练悬空,有的像软帘飞动,自然天成的石崖突出,有如道貌岸然的神甫,有如相互打斗的剑客。或为慈悲的观音,或为狰狞的厉鬼……“这一路的景致太美了!”王征不由惊叹着。杜向宇、张云芳、田改青也不由得指左指右地惊呼:“快看,那像什么?”夏如锦没有兴致勃勃地左顾右盼,只是和青枣逗乐,不搭别人的腔,也没顾上欣赏这些景致。
青枣一会儿跑前,一会儿跑后。抓个野雉又放了,又抓又放了。逗得夏如锦光是个咯咯咯地笑。
走了一程又一程,上坡下沟,踩砅石,越小河。攀葛藤,登拾级。眼前的山崖兀现。崖上“磨子岭”三个阴文大字看得清清楚楚,也不知道何朝何代、何年何月,谁书谁刻。顺着一条小道盘桓而上,两进两座的古观就在眼前。拱斗木雕门楼,油漆刷落将尽,对其木雕工艺没有丝毫损伤。门额上的“清泉观”三个久经风雨剥蚀的阴文刻成的赵体字清晰可辨。一股清流从墙角水道流出。
55.第五章(6)
他们站在门前,杜向宇读着门两旁木牌上勾线填漆的对联:“愰兮惚兮大宇宙;玄哉妙哉小乾坤。”除青枣外,其他几个人也都反复默念着、体味着。各人根据自己的况、经历、思维在心里解释,揣摩着这副对联的含义。
一行人又次第进入观内,一位不老的老道在廊下浇花,老君殿的门开着。老道对他们的到来既不招呼,也不阻拦,依然旁若无人地浇他的花。殿前廊柱上的楹联油漆得很新,像是装饰的时间不长,字迹潇洒地写着:“朝末了夕末了到头会了;早不知迟不知终久要知。”他们更觉得深奥实难解了。
进入大殿,一炷高香悠悠地燃着,青烟直直地上升。大殿右边石壁上一幅老子骑牛过关的线刻壁画,笔法刀法是颇有功力的铁线描。左边石壁上是一幅仿李斯的小篆《道德经》全文,中间一尊老君铁像端坐在座台上,安然地享受那炷高香,好像进入惚兮愰兮的功态。在这庄严的大殿里,他们谁也不敢说一句话,使这肃穆的气氛更浓。
许敬修仔细地、努力地辨认着《道德经》上的字。王征、杜向宇欣赏着那副老子骑牛过关图,几个女生站在老君像前默默祈祷各人的心事,青枣虽未祈祷什么,但被这气氛感染地也不敢语了。
老道浇过花之后,走进殿来,他们都举目细看,但见他道髻高挽,上边别着一根荆棍儿,白布长袜筒着青裤腿儿,云头道鞋,青道袍齐膝,长脸红润,美髯拂胸,真有一种世俗难侵的道颜仙骨。他挥动拂尘轻拂着殿内的什物及神像。当他拂着那只签筒上的灰尘时,青枣觉得很好玩,就忍不住把手伸向了签筒。
“小姑娘,要抽签吗?”老道和蔼地问。青枣不知如何回答,旁边的田改青忙说:“可以抽签吗?”“想抽就可以抽,不想抽就不可以抽。”“抽签要钱吗?”“想给就要,不想给就不要。”“签灵验吗?”“想灵验就灵验,不想灵验就不灵验。”在她们的怂恿下青枣先抽了一枝。接着她们仨一人抽了一枝,分别递给老道。结果对照签簿查看。青枣的:“风姿英飒走千关,抛却千金不为然,只身单骑闯天下,归来一笑证前缘。”接着又查看夏如锦的:“如花似玉貌,竹马又同窗,原本旧知音,锦衣早还乡。”张云芳连声称赞:“好签,好兆头!”如锦红着脸说:“嫑取笑了,这不过是玩玩罢了。”心里却是美滋滋地乐。
许敬修则对暗含“如锦早还乡”的字句大有疑虑,他读《红楼梦》时,读过凤姐抽到“衣锦还乡”的签,人人都说是好兆,唯有薛宝钗心里认为不然,后来结果……他不敢往下想。
为了取笑夏如锦,田改青要求把这签解释解释,让人更明白些,老道则说:“解签,贫道不会,自己悟去吧!”
他们在清泉观看够了,旮旯拐角也转了,想跟那老道聊一聊,可那老道简短高深的语,他们也觉得聊不出个所以然,便出了清泉观,沿着原路往回返。
在返回途中,夏如锦因来时没好好观赏这一路风光,因此回去的一路,便不停左顾右盼走在人后头。青枣在她身旁不时地催她快走:“如锦姐,咱也快些走,敬修哥把咱俩撂了这么远一截子,还不急!”如锦说:“不急,我来喊他走慢些。”说罢就扯着嗓子喊:“喂!许敬修!听我给你唱歌儿!”接着就亮开歌喉,模仿歌唱家马玉涛唱开了:
马儿呀你慢些走,慢些走,
我要把这故乡的山水看个够
没见过……
大家一听到她的歌声,自然放慢了脚步,王征笑着对许敬修说:“人家叫马儿慢些走,马儿就慢些走。”许敬修也笑着答:“她今日个正恼着呢,我何必跟一个女生计较!”
讨厌的秋雨和昨天一样,细细密密地下个不停,瓮城中学像只淋瘫了的老母鸡,没有咯哒咯哒的叫声,没有扑扑噜噜的弹膀子声,伏卧在泥泞中。
吕春撑着伞,蹬着胶靴,踏着碎石子铺垫的泥水路走进了学校,经过文化大革命洗礼的瓮城中学,教室门窗没有一块完好的玻璃,胶皮电线多处裸露,断了的半截子电线挂在树枝上,系在屋檐下,在风中摆动,多亏电厂的职工忙于革命,无电可供,不然时刻都有电线短路引火灾的可能。
56.第五章(7)
教室的门都大开着,路过门口向里一瞥,四肢残废的桌凳乱七八糟地躺着,听不到老师抑扬顿挫或慢或快的讲课声,学生们的读书声、讨论声,也没有前一阵激昂慷慨的“文斗”和噼里啪啦的武斗声,显得沙沙的细雨声更为响亮清晰了。***
连狗大个人都没碰到,吕春就像走进了一片乱葬坟堆里,孤独至极,头皮子一下绷紧了,就想立即逃出这荒凉说牡胤健O质保共荒芴幼撸俏椭懈镂岢锉复Φ母敝魅危ㄒ坏难恚匦肟喑诺降祝床拍芙胙5娜梗拍苡腥ㄋ祷埃诶胄7峙渲幸残砟艿玫降愫么Α?br />
她把伞打得很低,藏身伞下快步走向“筹备处”办公室。
办公室门开着,她进去了。
“小吕!来啦。”“王师,来得早,没听说领导今天咋安排?”“领导说到县上参加个重要会,安排咱俩自由学习。”
吕春坐在暂时属于自己的办公桌旁的那把椅子上,随便拉了张报纸读着。
《人民日报》第一版下边半版,以核桃大的字为题:“上海知青纷纷请缨去西双版纳插队”。主要报道上海高中、初中、六六、六七、六八三届毕业生去西双版纳农村插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况。她读了心也凉了!怔怔地坐在那里出神。
过了一会儿,又另拿了一份报纸,便只看标题,不看内容。标题全是有关知青下乡的文章,有评论,有全国各地的报道……
“小吕,我看今天也下雨,领导也没具体安排,你要有别的事儿就走吧!别那么太认真了,你个学生,在这‘筹备处’挂个副主任,正主任下边就有四个副主任,你排最后,我跟你说话,啥都不顶,还不是主任说了算,我是拿工资的工人,派来当‘工宣队’成员的,又派到这‘筹备处’安了副主任,不给人家待在这不行,你呢?我看还是多考虑自己的事,少操学校的心。你没看全国的大形势,报上都登着呢,难道还不清楚吗?”这个从工厂来的、四十来岁的黑脸女人诚恳地说。吕春笑笑说:“这我知道,你说的全是实打实的实话。”
办公室又静默了,那个黑脸女人走出了办公室,可能是去厕所,过了一会儿她回到办公室,吕春抬头问:“外边雨还在下?”“还在下,比刚才小了。”吕春站起身子说:“王师,趁雨小些,我先回去,你在这儿守着!”“你走,有啥事会通知你的,这‘筹备处’又不是每天要办公的设常机构。”
吕春走出来,张开雨伞,回头对那黑脸女人报以感激的微笑走了。
出了校门,朝回家的路上走去。雨中行人极少,不操心给谁避路让道,头缩在伞下边走边想:是呀!王师说得对,咱这副主任啥啥也不顶,争来闹去,到底争了个啥名堂?天下的事是靠争才能到手吗?如果像北京、上海那样,把这批人一鞭子吆到农村去,咱不是白忙乎了一整吗?还不是做梦拾黄金醒来一场空吗?又一想,或许报纸刊登的那些评论、报道只是个动员,还不是具体实施的文件。在这个讲政治条件的时代、国度里,具体安排这批高初中毕业生的时候,不能不讲政治条件吧?不能不管权力、领导意志的影响吧?目下的处境只有是手中或多或少,或大或小抓点权,对自己只能有益处,没害处。看来,将来的革委会领导班子必须争取进入,在这领导班子里没权利也有一张脸呀!
她走着想着,飘入了自己已经手中掌握了毕业分配权的时空里,构思分配方案:自己不用说要留在城市,进入好单位,占好位子。夏如锦也要留在县城,安排个一般性的工作,也算是对得起她了,她也再没理由记恨曾整过她的事了。许敬修家在农村,是难办些,竭尽全力来办,想来在城市安排个工作没问题,甚至要比夏如锦安顿得更好些。王征、杜向宇……任其自然,不替他们多说好话,也不说坏话……
她还沉醉在丰富的幻想之中,已到了家门口,觉得学校离家这条路今天咋这么近,没走呢就到了,踌躇着还是进了家门。
57.第五章(8)
一进家门,她妈就关切地问:“学校有啥况?有啥新消息?”“没有!连狗大个人都没碰上。***”她冷冷地回答,便走进了那间属于自己的小房间。这是间小库房改造成的“闺阁”,仅容一床、一桌、一杌凳而已,每当她心烦便蛰居其中,烦恼便会慢慢消退。
她刚躺上小床,让疲惫不堪的身心休息一下,她妈偏偏催她吃饭,她气急败坏地说:“不吃!烦人不烦!”她妈只是囔嘟了句:“不吃也罢,躁成这样子,谁把你给咋咧?”再也不敢催她了,自己生的、惯的女子,还能咋说?
一个下午,她一直在“闺阁”或躺或坐,“闭关悟道”,分析形势,幻想将来,这样或那样设计前途……
户外瓮城县广播站的有线喇叭开始广播了一阵子《东方红》乐曲之后,听到:
瓮城县全体广大革命群众、革命干部、支左部队的全体指战员、工人、人民公社社员、青年学生:瓮城县有线广播站开始广播。接着高音喇叭里播出女播音员那十分别扭,刺耳的老陕语调的醋溜普通话:
“最高指示:革命委员会好!”
“瓮城县革命群众,支左人民解放军指战员,革命干部: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洗礼、斗志更加昂扬,精神更加饱满,在前进的革命道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瓮城县革命委员会在暴风雨中诞生了!这一喜讯正跨水越山传向北京……”
“现在播送瓮城县革命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主任……
“……”
吕春一轱辘从床上坐起,竖着耳朵细听,她最关心的是,这些组成|人员中有没有夏如锦的父亲夏吉宪。
她听完了一遍,没有听到这个名字,又听了两遍,还是没听到。她为夏如锦感到遗憾,也觉得精神上似有轻松,心想:夏如锦也将和自己一样面临下乡的命运,而自己还多了一层比她有利的优势,她真想去找夏如锦安慰她几句,又觉得这时找她会使她将自己的好意理解向反面。她从床上起身,脚摸到了熟悉的鞋子,钻了进去,走出了闷沉沉的小房间。
喇叭里继续播送:“让革命的烈火燃遍瓮城大地,让歌声响彻在瓮城的山山水水、沟沟岔岔……”
“真是一套文革八股,你还真有耐性听下去!”夏如锦已经走到她跟前了,一句话把她从沉思中惊动得回过神来,她说:“县革委会成立了,这么大的事你不关心?”夏如锦说:“我不关心,我只关心咱们的去向,能被安排到什么样的山区农村,能偏远到啥程度。”吕春问:“你有这方面的消息没有?大叔在县里熟人多,就没听到什么消息?”夏如锦笑着说:“别指望他了,他现在还没从学习班出来,就是出来工作,也不会管咱的事,这个糊涂的老原则,你从学校方面打听到啥况?”吕春说:“没有正式消息,传说的很多,报纸上登的文章已明显地表示我们都得走,去上山下乡。”夏如锦说:“我听杜向宇说他省城有个亲戚的儿子传来消息,他们学校六六、六七、六八三届高中、初中学生全部上山下乡,一个不留。看来不管是谁留在城镇,都没有一点儿希望,想都甭想,咱也别老站在你这门口,雨也小了,咱们出去走走!”
吕春实在也太烦闷了,对夏如锦的提议很赞成,她们便在去学校的路上溜达着,她们更多的话题就是对未卜的前途忧虑和各个同学的近况,谈到王征和张云芳的恋爱趣事,谈到杜向宇在田改青面前如何低三下四,唯唯诺诺,又不自觉地提起了许敬修。
吕春问:“难道许敬修就没给谁射电波?或哪个女生给他信号?”夏如锦说:“这个人农民意识很浓,而且高傲、深沉。”继而又笑笑说,“上次砸批斗会的那个小姑娘就是他们两家大人给他们订的‘娃娃亲’。”狡黠的夏如锦意在让吕春知难而退,吕春吃惊地笑笑着说:“不可思议,不敢相信。”
当她们正谝得十分专注投入时,吕春猛然抬头望去,南边现出了一线蓝天,她兴奋地对夏如锦喊:“看,蓝天,别看这一线蓝天,会把天空整个都染蓝的,天要晴了!”夏如锦不以为然地说:“也未必,天有不测风云呀!但愿这阴雨天气快些转晴,烦死人了!”她们边说边朝回走。
58.第五章(9)
吕春所希望的那一线蓝天会把整个天空染蓝的想法,很快被现实否定了,那一线蓝天又被暗云遮蔽,小雨在傍晚又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真是天有不测风云呀!她想:人说审时度势,度势不审时必然有差,若早上东南有蓝天准会晴的,而这线蓝天是下午出现,又不在西边,咋会晴呢?
虽然从各方面得到的消息,老三届同学将都非走上山下乡这条路不可。***吕春还是不死心,仍然为学校革委会能早成立奔不旋踵,努力排除杨功志等少数人的干扰。瓮城中学的革委会成立了,她当上了革委会副主任,是学生组织头头的唯一之人。革委会主任又让她负责老三届学生的上山下乡动员工作。
高主任把她叫到办公室,让她坐下,又给她倒了一杯茶水,递到手上说:“这项动员工作很艰巨,也很有意义,我相信你能做好的。”她缓缓地对高主任说:“我本身也是老三届的学生,要说下乡上山,我该带头,自己先走,才能动员别人,不是我不服从领导安排,觉得自己做这项工作不合适……”她想把自己的意见作为“试纸”试试领导的“酸碱度”,她还没说完,高主任就说:“吕春呀,你的说法不是没有道理,但组织经过反复考虑,觉得你有能力做好这个工作,别人怕不行,至于你说你应该带头,我看这句话先别说,先不要考虑自己的事,领导心里有数,组织会对每个同志负责,还是安心工作。”吕春琢磨着领导说这话的含义,兴许高主任会考虑安排好自己的去向。要是领导诚心尽力帮忙,一个人留到城镇可能还有希望,对于原先还有要帮帮许敬修、夏如锦的想法,现在简直成了叫花子要吃御膳,想都不敢想,泥菩萨过河要保吾身,就得踏着肉身信徒的肩膀过去。她这时只能横下一条心,谁都不顾地赌上一把。
吕春开始给同学们做思想动员工作,组织大家学习文件,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她以国家已下决心,要求知青上山下乡,谁也免不了,早响应号召,还能到较好的地方去,迟了去的地方条件更差等种种说词,认真挨个做工作,不怕吃苦,不怕热嘲冷讽,结果取得了很大的效果,领导满意,上级多次赞扬瓮中这方面工作做得好,很扎实。一批一批城市户口的老三届学生被送走了,工作马上就要结束,高主任又喊她到主任办公室去。
到了高主任办公室,高主任更加热客气,还是请坐递茶,然后拿出了一个上边印有:“先进个人”的搪瓷缸子说:“这是县革委会下乡办给你的奖品,表彰你的工作成绩。虽奖品不重,这却是一个人的光荣。”吕春笑着说:“这主要是领导的功绩,我只不过是在领导支持下做了点具体工作。”高主任说:“主要还是你的成绩嘛!对了,还有件事,组织安排你到陕南秦巴山区下乡,那里艰苦些,正好锻炼人嘛。我原先说过组织会对每个同志负责的,这不,把你下乡的事也落到了实处,组织还特意把你那政治可靠、思想先进、有工作能力的况写了份材料,到那里,那里的组织会重视你的。”吕春听后木了,不知说啥好,主任办公室一片寂静,只听到主任快摆手表的走动声,后边高主任说了些啥,自己说了些啥,怎么走出了主任的办公室,她一点也不知道。但她知道这次赌博自己输了,看似一块肉,咬到嘴里,嘣的一声破了,是个吹胀的猪尿泡啊!势成必然,谁也没有回天之力。
她踉踉跄跄地走出了高主任办公室,踉踉跄跄地走出了学校,不知何往地向县城南的石底河边奔去,到那里干什么?她不知道,投河自尽吗?不可能,她还不想死,再说河水浅得也淹不死个人。
夏如锦独自一人,坐在城南石底河水边的一块石头上,眼望长天呆。她在伤心,不为自己,而是为别人伤心,杜向宇惨白少血的脸老在她眼前晃动,那痛不欲生的心,不是谁几句话能安慰得了的。
她心里觉得人太冷淡,世事太可怕了,那个田改青前几天还信誓旦旦地表示她最忠诚爱,信守诺,赞美祝英台的品德和个性,谁料说变就变了。她受杜向宇之托去劝田改青,人家张口一个现实,闭口一个实际况,什么追求安乐是人的本性,看来她主意已决,就是枪炮也打不进去。她心里只有一句话,田改青怎么是这么个人,杜向宇不不值得死去活来地留恋这样的人。
59.第五章(10)
“如锦!我完了!完了!”吕春说着,扑塌地坐在夏如锦身边气急败坏地说。夏如锦一惊,不解地说:“什么?你完了,杜向宇说他完了,你们都完了!谁没完?”吕春说:“真的,完了!”然后又倏地站起来,对着夏如锦喊:“骗子!都是些骗子!”夏如锦站起来攥住她冰凉的手,拉她坐下说:“你冷静些,慢慢说,是咋回事,你这样子,把人魂能吓掉。”吕春和她一同坐下,悲伤激动,塞口难出一。夏如锦明显地感到她攥着的那只冰凉的手在抖动。“好姐们!有啥就说出来吧,别憋在心里。”又以另一只手抪挲着她的肩头。
“春,有啥话说出来吧!‘忧愁两个人承担,一人一半,快乐两个人分享,每人一个’,这是一位哲人的话,我相信是对的。”夏如锦见吕春稍冷静下来,温柔地对她说。吕春说:“我倒不是忧愁悲伤,而是有太多的气愤!我这个人性子很好强,自以为有心计,智商较高,好强的性子伤害了你,我的好妹妹,伤害了许敬修,咱小时的伙伴,伤害最惨的还要算我自己!”说着久久忍着的泪水流了下来。夏如锦说:“你提小时,我常常梦见咱们在一起快乐地、无拘无束地玩……”吕春摇着头:“昨是今非!昨是而今非!”叹息了一阵子,然后才把学校革委会成立前后自己如何苦心跋力地奔忙,遭受同学们的热嘲冷讽,说服这个,动员那个早响应号召,报名上山下乡,就是因为高主任一句带暗示的话,而今高主任又进退有余地把她打了,气愤又说不出的话倾诉给夏如锦,夏如锦听后气愤地说:“骗子,骗子!太狡猾了!”接着又叹了口气说:“也许高主任当初并没骗人的意思,而是最后自己无能为力了,才耍滑头的!”吕春低头不语,痴痴地望着流水思前想后,夏如锦也陪着她呆呆地望着青峰白云、秋树黄叶。
“春!想开些,哪里的黄土不埋人,我们这批老三届的同学,谁的命运能好到哪里?田改青,初三的那个女生,长得也不算难看吧,人也不笨吧?咱们班的杜向宇论才能、说长相也不委屈她田改青,可现在田改青跟杜向宇分手了,叫一个收破烂的收走了!”吕春惊得张大了眼睛问:“咋回事?她甘心当破烂儿?”夏如锦说:“咋,你当啥呢?那个破烂儿是回收站小职工,说他舅是省革委一个拿点事的,只要能跟他结婚,就有办法留在城镇,田改青经过调查,认为并不荒谬,就坚决地跟咱的杜向宇分手了!”吕春激动地说:“啥东西?甘心当破烂儿!叫收破烂儿的拾掇合茬,不甘心呀!”夏如锦说:“她也太可笑了!”吕春伤感地说:“社会已经把我们当破烂儿了,我们能甘心吗?哼!你说呢?不过话说回来,不当破烂又能咋呢?谁又有啥更好的法子?”夏如锦说:“那咱就长江撒汗水,随大流到秦巴山区去,哪里的黄土不埋人咧?”她没说出“长江里撒尿随大流”的夯口话。
“不!不!先不要放弃争取,也别为自己和别的同学伤感,再伤感也不顶个啥啥儿,你要见到杜向宇就对他说,对于田改青这个女生来说也有她的难场。一是不留恋,二是要理解,如今我们老三届这些女生成了破烂儿,男生可怜连拣破烂儿的都不如,叫他心理上平衡下来,相机而动,也许有一天,我也被人以破烂儿拣去,扔到废品堆儿里。我相信是真金子,就是在破烂堆里也会光的。如锦,可能有一天你会更不理解我了!”
吕春这番高论,惊得夏如锦张大了眼睛,又捉摸不来她这番话的具体意思,更不知道她将来会有什么伟大的创举,还是要做出十分出格的蠢事来。
“春!你这番话我没听明白,但我认为在这人生的三岔路口咱一定要把握好,别出啥乱子才对。”夏如锦说。吕春望着夏如锦只是嘿嘿嘿地笑,这笑的表,这笑的声音简直比哭还难看,比哭还难听!一脸狗挨了冤枉打的苦相。
60.第六章(1)
夏如锦的父亲夏吉宪,原瓮城县县长,没有被三结合进本县委革会,这跟玉泉地区其县的一些原领导的况差不多,是因为两派头头对其人争议较大。
当时成立革委会的形势紧迫,不能因有争议的人而影响革委会按时成立,多数县都采取把这些人挂起来,先成立革委会的措施。
“夏吉宪同志,不是组织不信任你,而是两派群众争议很大,只得先把你的事放一边,你是革命的老同志,应该相信群众,相信党,相信组织会对你妥善安排的。”瓮城革委会成立之前,支左部队的沈团长专门和夏吉宪谈话如斯说。夏吉宪说:“老沈,我明白,不能因为群众对我的争议,影响革命的大局,我进不进革命委员会是小事,我没意见,但不能据此就把我打成‘三反分子’。”沈团长笑着说:“哪会呢!哪会呢!只是放一放,副主任的位子还给你留着,适当的时候把你补充进来。”老夏嘴上也说:“相信群众,相信党。”但心里还是多少有些意见,表现得郁郁寡欢。
“老夏,甭再把进不进革委会的事放在心上,进牛棚那阵子你也没有这么烦躁,现在咋就睡不着,想不开?”范美芹对丈夫说。夏吉宪说:“那是运动嘛,能想通,现在运动结束了,这样对待,我觉得不公平。”范美芹笑着说:“你呀!连我个不太识字的女人都不如,还当什么县长主任呀!你要是这样认为:这个运动还没完呢,还正在运动当中,不就啥事儿都没了,我跟你虽是说走南撂北,经世事,可也没少操心,陕北老家人都说我跟你吃香的、喝辣的,可谁知道六二年,面口袋儿只剩一把面了,你连口袋儿给我拿走,把娃跟我能饿死!这就是你当官儿给我娘们的好处!运动中你挨打、跪板凳、游街、门上抹屎……娃们跟着带灾,我跟着流眼泪,我问你当这官还有啥当头?我看还不胜咱陕北的乔面饸饹羊腥汤、南瓜洋芋吃着舒坦!以我说,老夏!咱不要什么主任了,咱回陕北吧,我扫地种地都是下苦,种地也能养活一家人,老家的热炕会治好你的腰腿疼。”夏吉宪拍着囟门想:真的,我连个不认得字的婆姨都不如。表面上还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说:“!我不在乎当不当什么主任!你知道老子出生入死,老子打日本救中国,老子跟国民党军队开火,为建立新中国,老子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老子……”范美芹笑得弯了腰说:“行了行了,你开口一个老子,闭口一个老子,谁叫你爱当老子?老子是好当的?老子就是给后辈要开路搭桥,不这样谁叫你老子呢?”夏吉宪又一次拍着自己的囟门说:“没想到你小范还把我说了个没理!”范美芹拿指头儿在自己脸上划着:“羞,羞,比人才大几岁,儿女都成大人了,还小范、小范的叫!”夏吉宪说:“我也是在只有咱俩的场合这么叫你。”
听见了门外有脚步声,范美芹说:“锦儿回来了,甭胡说,我端饭去。”说着走向灶房去。
在一家三口吃饭时,不知道又触动了夏吉宪哪根神经,夏吉宪用筷子敲了一下碗沿说:“端起这饭碗,我就想起困难时期,群众饿得风能刮倒,我跟大家共同忍饥受饿,闯过难关,说了些公道话,就成了三反论?良心叫狗吃了……”夏如锦说:“爸!吃饭说话对胃不好。”夏吉宪说:“爸的灵魂都叫人否定了,还管啥胃不胃的?”夏如锦说:“**说:‘我们应该相信群众,相信党,这是一条根本的原理。’”夏吉宪摇了摇头,无可奈何地说:“只有这样了,相信群众,相信党总有一天会相信我的!”
“锦儿,你们学校城镇学生上山下乡的具体方案定了没有,你报名去哪里?要服从分配。”“基本定了,我随大流,去陕南秦巴山区!有的人开始活动下到附近农村,面子大的还想留到城镇呢!”夏吉宪说:“我看还是服从安排,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哪里才能得到更好的锻炼。”范美芹觉得他已不在其位了,对家人说话还是满口政策,心里很不是滋味。她一生服从惯了,从来不犯上作乱,就是心里再有意见,也都闷在心里,对听这不是滋味话也一样不语。
61.第六章(2)
如锦却不像她妈有话能憋住,就气哄哄地说:“我不服从安排,又能咋?指望谁操心?别人的家长能把子女活动在附近插队,是人家的本事,子女的运气……”范美芹赶紧岔挡女儿:“锦儿,你爸心不好,你再别胡乱说!”如锦说:“我胡乱说啥来?至于插队到哪里都一样,啥地方的黄土都能埋人!”
范美芹心里像吞了一只蝇子一样觳觫:这娃咋能说出恁不吉利的话。***她最忌讳听到死呀,埋呀的话,尤其是一家人吃饭的时候,这句不祥之兆的话,给她本来就沉重的心上又压了一块大石头。
“现在的年轻人就是缺乏锻炼,怕吃苦,让我们上一辈人咋能放心把班交给你们呢?帝国主义、修正主义都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如锦听不下去,匆匆地刨完了一碗饭,把碗朝桌子上推说:“妈!我今日个有点事,出去一下。”拧身就走,出门时重重地把门咣当一声带上。夏吉宪摇了摇头说:“连我的话都听不进去,真叫人为她的任性担心!”范美芹对他囔嘟的这话不闻不问,但心里在抱怨:我跟前就这个女子,你就是看得太淡,我对你前头人生的儿子从来都没外看过,山儿的事件件我都操心,你老夏就没听人说,那秦巴山区不光偏僻艰苦,还有地方传染病,全国第一个麻风病医院就建在那里?男人啊,心太硬了,咱的娃还得咱操心。
她拾掇完桌上的碗筷菜盘,端到灶房里。一边洗这碗筷锅盘,一边谋算着找谁。终于想起了老夏先前的秘书小王,如今在革委会政工组,找寻他碰碰运气。
她洗刷完毕,走出灶房,习惯地用手拢了拢剪头,全身上下拍打了几下问:“老夏,今日个下午还去不去学习班?”老夏说:“不去了,人家安排我从今日个下午开始,休息休息,准备准备,后天去地区汉峪口招待所报到,参加地区举办的学习班,听说几个县没结合上的人都去参加这个学习班。”“啥时候回来?”“不知道。”“噢!报纸、眼镜儿都在书架上,我得早早上班,你也别出去,我就不带钥匙了。”说着就出门走了,心里想:我跟女儿都不在,随你下午给桌子凳子训话去。
范美芹走进商店,买了两包“海河”香烟,装在挎包里,径直去了县革委办公大院,在政工组找到了“小王”,办公室幸好就他一人正看报纸,她不知如何称呼,随口就叫“王主任”。王秘书一见她来了,立即起身让座倒茶,十分热地招呼,他知道夏吉宪官复原职是迟早的事,等不到范美芹开口,他就说:“嫂子今日个来是为了女子下乡的事吧?”范美芹笑着说:“王主任真跟神一样,咋就早知道为这事!”王秘书说:“嫂子!甭叫‘主任’小心人听见笑话。这几天哪个家长不为子女的事到处托人呐?嫂子,甭急。我知道从政策上知青安排有多种渠道,对不对,先安排家在农村的学生回农村,对不对,这样给知青安置减少了相当大的压力,对不对。”他对范美芹诠释着知青安置政策,范美芹附和地点着头:“对,对!”其实她并不明白对在什么地方,更不知道这“对不对”是王秘书的习惯口语。
王秘书继续说:“还有投亲靠友的政策,在农村有个什么亲戚朋友,让亲友出面在生产队开个证明,同意接收,就能插到那个生产队,对不对。”范美芹还没来得急点头说对的( 川子沟(全本) http://www.xlawen.org/kan/4246/ )
青枣从里间走出后,田改青、张云芳一看,齐声赞道:“小姑娘一打扮,还恁漂亮的!”青枣穿这身合适的衣裳,时兴的凉鞋。走了两步说:“穿着这身,还敢出门?人家一看,不就成了大资产阶级,还不叫人家拉出去批斗才怪哩。”逗得大家笑得收不住了。
“姐!这回你就多住几天,咱四个好好耍一阵子。”青枣对夏如锦说。夏如锦说:“只是今晚在这歇一宿,明天她俩想到磨子岭玩去。”青枣说:“你也去吗?我跟你们去,还有谁?敬修哥去不?”夏如锦说:“还有两个男生,我不想去,就歇在这儿,你哥去不去别问我!”青枣趴到夏如锦的耳朵上小声说:“他烦着呢!高寡妇和她女子高秋娃托人来说了个话,一定要跟他,将来还要住在他家,他不愿意。我真不知道,高秋娃好好住在自己家里,为啥要烦人?还要住在人家屋里,她家又不是没有地方!她再胡缠我敬修哥,看我不拧断她的脖子才怪……”夏如锦皱着眉头听着。张云芳问:“你妹妹给你说啥悄悄话哩?”她笑着说:“少问!这是我俩的秘密!不能公开。”
夏如锦原来有些生许敬修的气,怨他不该把几个女生撇在这儿,自己抬脚走了。此刻听青枣这么一说,在心里又暗暗嘀咕:这高秋娃算哪路神鬼,这么不知趣?
第二天鸡叫二遍,连青枣一行七人就起身从川子沟出向磨子岭走去。因有青枣随行,谢玉也放心些,再说一路没啥危险,万一见个狼虫什么的,青枣还可以对付得了。又拿两双旧黄军鞋给田改青和张云芳说:“别嫌难看,穿着走山路美。”她们笑着接受了。
他们顺沟沿小路直上,进入了一片竹林,浓郁茂盛的竹林,他们从来没见过。有杯子粗的,还有碗奘的竹子,更是稀奇。野雉在竹梢扑愣着,雨师鸟不停地“咕咕……等,咕咕……等”叫着。青枣暗自“一二三……”数着,她数着数着笑了:“我最少能活七十多岁啊!”听了后大家都觉得莫名其妙。夏如锦说:“你咋冷不丁地说这话?”青枣说:“咕咕等叫一声是两岁,我数了三十八声,它还在叫,你算算?”大家都笑她幼稚天真,她却坚信不疑,心里乐滋滋的。
穿过那片竹林,沟两岸有看不完的大小瀑布,有的如白练悬空,有的像软帘飞动,自然天成的石崖突出,有如道貌岸然的神甫,有如相互打斗的剑客。或为慈悲的观音,或为狰狞的厉鬼……“这一路的景致太美了!”王征不由惊叹着。杜向宇、张云芳、田改青也不由得指左指右地惊呼:“快看,那像什么?”夏如锦没有兴致勃勃地左顾右盼,只是和青枣逗乐,不搭别人的腔,也没顾上欣赏这些景致。
青枣一会儿跑前,一会儿跑后。抓个野雉又放了,又抓又放了。逗得夏如锦光是个咯咯咯地笑。
走了一程又一程,上坡下沟,踩砅石,越小河。攀葛藤,登拾级。眼前的山崖兀现。崖上“磨子岭”三个阴文大字看得清清楚楚,也不知道何朝何代、何年何月,谁书谁刻。顺着一条小道盘桓而上,两进两座的古观就在眼前。拱斗木雕门楼,油漆刷落将尽,对其木雕工艺没有丝毫损伤。门额上的“清泉观”三个久经风雨剥蚀的阴文刻成的赵体字清晰可辨。一股清流从墙角水道流出。
55.第五章(6)
他们站在门前,杜向宇读着门两旁木牌上勾线填漆的对联:“愰兮惚兮大宇宙;玄哉妙哉小乾坤。”除青枣外,其他几个人也都反复默念着、体味着。各人根据自己的况、经历、思维在心里解释,揣摩着这副对联的含义。
一行人又次第进入观内,一位不老的老道在廊下浇花,老君殿的门开着。老道对他们的到来既不招呼,也不阻拦,依然旁若无人地浇他的花。殿前廊柱上的楹联油漆得很新,像是装饰的时间不长,字迹潇洒地写着:“朝末了夕末了到头会了;早不知迟不知终久要知。”他们更觉得深奥实难解了。
进入大殿,一炷高香悠悠地燃着,青烟直直地上升。大殿右边石壁上一幅老子骑牛过关的线刻壁画,笔法刀法是颇有功力的铁线描。左边石壁上是一幅仿李斯的小篆《道德经》全文,中间一尊老君铁像端坐在座台上,安然地享受那炷高香,好像进入惚兮愰兮的功态。在这庄严的大殿里,他们谁也不敢说一句话,使这肃穆的气氛更浓。
许敬修仔细地、努力地辨认着《道德经》上的字。王征、杜向宇欣赏着那副老子骑牛过关图,几个女生站在老君像前默默祈祷各人的心事,青枣虽未祈祷什么,但被这气氛感染地也不敢语了。
老道浇过花之后,走进殿来,他们都举目细看,但见他道髻高挽,上边别着一根荆棍儿,白布长袜筒着青裤腿儿,云头道鞋,青道袍齐膝,长脸红润,美髯拂胸,真有一种世俗难侵的道颜仙骨。他挥动拂尘轻拂着殿内的什物及神像。当他拂着那只签筒上的灰尘时,青枣觉得很好玩,就忍不住把手伸向了签筒。
“小姑娘,要抽签吗?”老道和蔼地问。青枣不知如何回答,旁边的田改青忙说:“可以抽签吗?”“想抽就可以抽,不想抽就不可以抽。”“抽签要钱吗?”“想给就要,不想给就不要。”“签灵验吗?”“想灵验就灵验,不想灵验就不灵验。”在她们的怂恿下青枣先抽了一枝。接着她们仨一人抽了一枝,分别递给老道。结果对照签簿查看。青枣的:“风姿英飒走千关,抛却千金不为然,只身单骑闯天下,归来一笑证前缘。”接着又查看夏如锦的:“如花似玉貌,竹马又同窗,原本旧知音,锦衣早还乡。”张云芳连声称赞:“好签,好兆头!”如锦红着脸说:“嫑取笑了,这不过是玩玩罢了。”心里却是美滋滋地乐。
许敬修则对暗含“如锦早还乡”的字句大有疑虑,他读《红楼梦》时,读过凤姐抽到“衣锦还乡”的签,人人都说是好兆,唯有薛宝钗心里认为不然,后来结果……他不敢往下想。
为了取笑夏如锦,田改青要求把这签解释解释,让人更明白些,老道则说:“解签,贫道不会,自己悟去吧!”
他们在清泉观看够了,旮旯拐角也转了,想跟那老道聊一聊,可那老道简短高深的语,他们也觉得聊不出个所以然,便出了清泉观,沿着原路往回返。
在返回途中,夏如锦因来时没好好观赏这一路风光,因此回去的一路,便不停左顾右盼走在人后头。青枣在她身旁不时地催她快走:“如锦姐,咱也快些走,敬修哥把咱俩撂了这么远一截子,还不急!”如锦说:“不急,我来喊他走慢些。”说罢就扯着嗓子喊:“喂!许敬修!听我给你唱歌儿!”接着就亮开歌喉,模仿歌唱家马玉涛唱开了:
马儿呀你慢些走,慢些走,
我要把这故乡的山水看个够
没见过……
大家一听到她的歌声,自然放慢了脚步,王征笑着对许敬修说:“人家叫马儿慢些走,马儿就慢些走。”许敬修也笑着答:“她今日个正恼着呢,我何必跟一个女生计较!”
讨厌的秋雨和昨天一样,细细密密地下个不停,瓮城中学像只淋瘫了的老母鸡,没有咯哒咯哒的叫声,没有扑扑噜噜的弹膀子声,伏卧在泥泞中。
吕春撑着伞,蹬着胶靴,踏着碎石子铺垫的泥水路走进了学校,经过文化大革命洗礼的瓮城中学,教室门窗没有一块完好的玻璃,胶皮电线多处裸露,断了的半截子电线挂在树枝上,系在屋檐下,在风中摆动,多亏电厂的职工忙于革命,无电可供,不然时刻都有电线短路引火灾的可能。
56.第五章(7)
教室的门都大开着,路过门口向里一瞥,四肢残废的桌凳乱七八糟地躺着,听不到老师抑扬顿挫或慢或快的讲课声,学生们的读书声、讨论声,也没有前一阵激昂慷慨的“文斗”和噼里啪啦的武斗声,显得沙沙的细雨声更为响亮清晰了。***
连狗大个人都没碰到,吕春就像走进了一片乱葬坟堆里,孤独至极,头皮子一下绷紧了,就想立即逃出这荒凉说牡胤健O质保共荒芴幼撸俏椭懈镂岢锉复Φ母敝魅危ㄒ坏难恚匦肟喑诺降祝床拍芙胙5娜梗拍苡腥ㄋ祷埃诶胄7峙渲幸残砟艿玫降愫么Α?br />
她把伞打得很低,藏身伞下快步走向“筹备处”办公室。
办公室门开着,她进去了。
“小吕!来啦。”“王师,来得早,没听说领导今天咋安排?”“领导说到县上参加个重要会,安排咱俩自由学习。”
吕春坐在暂时属于自己的办公桌旁的那把椅子上,随便拉了张报纸读着。
《人民日报》第一版下边半版,以核桃大的字为题:“上海知青纷纷请缨去西双版纳插队”。主要报道上海高中、初中、六六、六七、六八三届毕业生去西双版纳农村插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况。她读了心也凉了!怔怔地坐在那里出神。
过了一会儿,又另拿了一份报纸,便只看标题,不看内容。标题全是有关知青下乡的文章,有评论,有全国各地的报道……
“小吕,我看今天也下雨,领导也没具体安排,你要有别的事儿就走吧!别那么太认真了,你个学生,在这‘筹备处’挂个副主任,正主任下边就有四个副主任,你排最后,我跟你说话,啥都不顶,还不是主任说了算,我是拿工资的工人,派来当‘工宣队’成员的,又派到这‘筹备处’安了副主任,不给人家待在这不行,你呢?我看还是多考虑自己的事,少操学校的心。你没看全国的大形势,报上都登着呢,难道还不清楚吗?”这个从工厂来的、四十来岁的黑脸女人诚恳地说。吕春笑笑说:“这我知道,你说的全是实打实的实话。”
办公室又静默了,那个黑脸女人走出了办公室,可能是去厕所,过了一会儿她回到办公室,吕春抬头问:“外边雨还在下?”“还在下,比刚才小了。”吕春站起身子说:“王师,趁雨小些,我先回去,你在这儿守着!”“你走,有啥事会通知你的,这‘筹备处’又不是每天要办公的设常机构。”
吕春走出来,张开雨伞,回头对那黑脸女人报以感激的微笑走了。
出了校门,朝回家的路上走去。雨中行人极少,不操心给谁避路让道,头缩在伞下边走边想:是呀!王师说得对,咱这副主任啥啥也不顶,争来闹去,到底争了个啥名堂?天下的事是靠争才能到手吗?如果像北京、上海那样,把这批人一鞭子吆到农村去,咱不是白忙乎了一整吗?还不是做梦拾黄金醒来一场空吗?又一想,或许报纸刊登的那些评论、报道只是个动员,还不是具体实施的文件。在这个讲政治条件的时代、国度里,具体安排这批高初中毕业生的时候,不能不讲政治条件吧?不能不管权力、领导意志的影响吧?目下的处境只有是手中或多或少,或大或小抓点权,对自己只能有益处,没害处。看来,将来的革委会领导班子必须争取进入,在这领导班子里没权利也有一张脸呀!
她走着想着,飘入了自己已经手中掌握了毕业分配权的时空里,构思分配方案:自己不用说要留在城市,进入好单位,占好位子。夏如锦也要留在县城,安排个一般性的工作,也算是对得起她了,她也再没理由记恨曾整过她的事了。许敬修家在农村,是难办些,竭尽全力来办,想来在城市安排个工作没问题,甚至要比夏如锦安顿得更好些。王征、杜向宇……任其自然,不替他们多说好话,也不说坏话……
她还沉醉在丰富的幻想之中,已到了家门口,觉得学校离家这条路今天咋这么近,没走呢就到了,踌躇着还是进了家门。
57.第五章(8)
一进家门,她妈就关切地问:“学校有啥况?有啥新消息?”“没有!连狗大个人都没碰上。***”她冷冷地回答,便走进了那间属于自己的小房间。这是间小库房改造成的“闺阁”,仅容一床、一桌、一杌凳而已,每当她心烦便蛰居其中,烦恼便会慢慢消退。
她刚躺上小床,让疲惫不堪的身心休息一下,她妈偏偏催她吃饭,她气急败坏地说:“不吃!烦人不烦!”她妈只是囔嘟了句:“不吃也罢,躁成这样子,谁把你给咋咧?”再也不敢催她了,自己生的、惯的女子,还能咋说?
一个下午,她一直在“闺阁”或躺或坐,“闭关悟道”,分析形势,幻想将来,这样或那样设计前途……
户外瓮城县广播站的有线喇叭开始广播了一阵子《东方红》乐曲之后,听到:
瓮城县全体广大革命群众、革命干部、支左部队的全体指战员、工人、人民公社社员、青年学生:瓮城县有线广播站开始广播。接着高音喇叭里播出女播音员那十分别扭,刺耳的老陕语调的醋溜普通话:
“最高指示:革命委员会好!”
“瓮城县革命群众,支左人民解放军指战员,革命干部: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洗礼、斗志更加昂扬,精神更加饱满,在前进的革命道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瓮城县革命委员会在暴风雨中诞生了!这一喜讯正跨水越山传向北京……”
“现在播送瓮城县革命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主任……
“……”
吕春一轱辘从床上坐起,竖着耳朵细听,她最关心的是,这些组成|人员中有没有夏如锦的父亲夏吉宪。
她听完了一遍,没有听到这个名字,又听了两遍,还是没听到。她为夏如锦感到遗憾,也觉得精神上似有轻松,心想:夏如锦也将和自己一样面临下乡的命运,而自己还多了一层比她有利的优势,她真想去找夏如锦安慰她几句,又觉得这时找她会使她将自己的好意理解向反面。她从床上起身,脚摸到了熟悉的鞋子,钻了进去,走出了闷沉沉的小房间。
喇叭里继续播送:“让革命的烈火燃遍瓮城大地,让歌声响彻在瓮城的山山水水、沟沟岔岔……”
“真是一套文革八股,你还真有耐性听下去!”夏如锦已经走到她跟前了,一句话把她从沉思中惊动得回过神来,她说:“县革委会成立了,这么大的事你不关心?”夏如锦说:“我不关心,我只关心咱们的去向,能被安排到什么样的山区农村,能偏远到啥程度。”吕春问:“你有这方面的消息没有?大叔在县里熟人多,就没听到什么消息?”夏如锦笑着说:“别指望他了,他现在还没从学习班出来,就是出来工作,也不会管咱的事,这个糊涂的老原则,你从学校方面打听到啥况?”吕春说:“没有正式消息,传说的很多,报纸上登的文章已明显地表示我们都得走,去上山下乡。”夏如锦说:“我听杜向宇说他省城有个亲戚的儿子传来消息,他们学校六六、六七、六八三届高中、初中学生全部上山下乡,一个不留。看来不管是谁留在城镇,都没有一点儿希望,想都甭想,咱也别老站在你这门口,雨也小了,咱们出去走走!”
吕春实在也太烦闷了,对夏如锦的提议很赞成,她们便在去学校的路上溜达着,她们更多的话题就是对未卜的前途忧虑和各个同学的近况,谈到王征和张云芳的恋爱趣事,谈到杜向宇在田改青面前如何低三下四,唯唯诺诺,又不自觉地提起了许敬修。
吕春问:“难道许敬修就没给谁射电波?或哪个女生给他信号?”夏如锦说:“这个人农民意识很浓,而且高傲、深沉。”继而又笑笑说,“上次砸批斗会的那个小姑娘就是他们两家大人给他们订的‘娃娃亲’。”狡黠的夏如锦意在让吕春知难而退,吕春吃惊地笑笑着说:“不可思议,不敢相信。”
当她们正谝得十分专注投入时,吕春猛然抬头望去,南边现出了一线蓝天,她兴奋地对夏如锦喊:“看,蓝天,别看这一线蓝天,会把天空整个都染蓝的,天要晴了!”夏如锦不以为然地说:“也未必,天有不测风云呀!但愿这阴雨天气快些转晴,烦死人了!”她们边说边朝回走。
58.第五章(9)
吕春所希望的那一线蓝天会把整个天空染蓝的想法,很快被现实否定了,那一线蓝天又被暗云遮蔽,小雨在傍晚又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真是天有不测风云呀!她想:人说审时度势,度势不审时必然有差,若早上东南有蓝天准会晴的,而这线蓝天是下午出现,又不在西边,咋会晴呢?
虽然从各方面得到的消息,老三届同学将都非走上山下乡这条路不可。***吕春还是不死心,仍然为学校革委会能早成立奔不旋踵,努力排除杨功志等少数人的干扰。瓮城中学的革委会成立了,她当上了革委会副主任,是学生组织头头的唯一之人。革委会主任又让她负责老三届学生的上山下乡动员工作。
高主任把她叫到办公室,让她坐下,又给她倒了一杯茶水,递到手上说:“这项动员工作很艰巨,也很有意义,我相信你能做好的。”她缓缓地对高主任说:“我本身也是老三届的学生,要说下乡上山,我该带头,自己先走,才能动员别人,不是我不服从领导安排,觉得自己做这项工作不合适……”她想把自己的意见作为“试纸”试试领导的“酸碱度”,她还没说完,高主任就说:“吕春呀,你的说法不是没有道理,但组织经过反复考虑,觉得你有能力做好这个工作,别人怕不行,至于你说你应该带头,我看这句话先别说,先不要考虑自己的事,领导心里有数,组织会对每个同志负责,还是安心工作。”吕春琢磨着领导说这话的含义,兴许高主任会考虑安排好自己的去向。要是领导诚心尽力帮忙,一个人留到城镇可能还有希望,对于原先还有要帮帮许敬修、夏如锦的想法,现在简直成了叫花子要吃御膳,想都不敢想,泥菩萨过河要保吾身,就得踏着肉身信徒的肩膀过去。她这时只能横下一条心,谁都不顾地赌上一把。
吕春开始给同学们做思想动员工作,组织大家学习文件,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她以国家已下决心,要求知青上山下乡,谁也免不了,早响应号召,还能到较好的地方去,迟了去的地方条件更差等种种说词,认真挨个做工作,不怕吃苦,不怕热嘲冷讽,结果取得了很大的效果,领导满意,上级多次赞扬瓮中这方面工作做得好,很扎实。一批一批城市户口的老三届学生被送走了,工作马上就要结束,高主任又喊她到主任办公室去。
到了高主任办公室,高主任更加热客气,还是请坐递茶,然后拿出了一个上边印有:“先进个人”的搪瓷缸子说:“这是县革委会下乡办给你的奖品,表彰你的工作成绩。虽奖品不重,这却是一个人的光荣。”吕春笑着说:“这主要是领导的功绩,我只不过是在领导支持下做了点具体工作。”高主任说:“主要还是你的成绩嘛!对了,还有件事,组织安排你到陕南秦巴山区下乡,那里艰苦些,正好锻炼人嘛。我原先说过组织会对每个同志负责的,这不,把你下乡的事也落到了实处,组织还特意把你那政治可靠、思想先进、有工作能力的况写了份材料,到那里,那里的组织会重视你的。”吕春听后木了,不知说啥好,主任办公室一片寂静,只听到主任快摆手表的走动声,后边高主任说了些啥,自己说了些啥,怎么走出了主任的办公室,她一点也不知道。但她知道这次赌博自己输了,看似一块肉,咬到嘴里,嘣的一声破了,是个吹胀的猪尿泡啊!势成必然,谁也没有回天之力。
她踉踉跄跄地走出了高主任办公室,踉踉跄跄地走出了学校,不知何往地向县城南的石底河边奔去,到那里干什么?她不知道,投河自尽吗?不可能,她还不想死,再说河水浅得也淹不死个人。
夏如锦独自一人,坐在城南石底河水边的一块石头上,眼望长天呆。她在伤心,不为自己,而是为别人伤心,杜向宇惨白少血的脸老在她眼前晃动,那痛不欲生的心,不是谁几句话能安慰得了的。
她心里觉得人太冷淡,世事太可怕了,那个田改青前几天还信誓旦旦地表示她最忠诚爱,信守诺,赞美祝英台的品德和个性,谁料说变就变了。她受杜向宇之托去劝田改青,人家张口一个现实,闭口一个实际况,什么追求安乐是人的本性,看来她主意已决,就是枪炮也打不进去。她心里只有一句话,田改青怎么是这么个人,杜向宇不不值得死去活来地留恋这样的人。
59.第五章(10)
“如锦!我完了!完了!”吕春说着,扑塌地坐在夏如锦身边气急败坏地说。夏如锦一惊,不解地说:“什么?你完了,杜向宇说他完了,你们都完了!谁没完?”吕春说:“真的,完了!”然后又倏地站起来,对着夏如锦喊:“骗子!都是些骗子!”夏如锦站起来攥住她冰凉的手,拉她坐下说:“你冷静些,慢慢说,是咋回事,你这样子,把人魂能吓掉。”吕春和她一同坐下,悲伤激动,塞口难出一。夏如锦明显地感到她攥着的那只冰凉的手在抖动。“好姐们!有啥就说出来吧,别憋在心里。”又以另一只手抪挲着她的肩头。
“春,有啥话说出来吧!‘忧愁两个人承担,一人一半,快乐两个人分享,每人一个’,这是一位哲人的话,我相信是对的。”夏如锦见吕春稍冷静下来,温柔地对她说。吕春说:“我倒不是忧愁悲伤,而是有太多的气愤!我这个人性子很好强,自以为有心计,智商较高,好强的性子伤害了你,我的好妹妹,伤害了许敬修,咱小时的伙伴,伤害最惨的还要算我自己!”说着久久忍着的泪水流了下来。夏如锦说:“你提小时,我常常梦见咱们在一起快乐地、无拘无束地玩……”吕春摇着头:“昨是今非!昨是而今非!”叹息了一阵子,然后才把学校革委会成立前后自己如何苦心跋力地奔忙,遭受同学们的热嘲冷讽,说服这个,动员那个早响应号召,报名上山下乡,就是因为高主任一句带暗示的话,而今高主任又进退有余地把她打了,气愤又说不出的话倾诉给夏如锦,夏如锦听后气愤地说:“骗子,骗子!太狡猾了!”接着又叹了口气说:“也许高主任当初并没骗人的意思,而是最后自己无能为力了,才耍滑头的!”吕春低头不语,痴痴地望着流水思前想后,夏如锦也陪着她呆呆地望着青峰白云、秋树黄叶。
“春!想开些,哪里的黄土不埋人,我们这批老三届的同学,谁的命运能好到哪里?田改青,初三的那个女生,长得也不算难看吧,人也不笨吧?咱们班的杜向宇论才能、说长相也不委屈她田改青,可现在田改青跟杜向宇分手了,叫一个收破烂的收走了!”吕春惊得张大了眼睛问:“咋回事?她甘心当破烂儿?”夏如锦说:“咋,你当啥呢?那个破烂儿是回收站小职工,说他舅是省革委一个拿点事的,只要能跟他结婚,就有办法留在城镇,田改青经过调查,认为并不荒谬,就坚决地跟咱的杜向宇分手了!”吕春激动地说:“啥东西?甘心当破烂儿!叫收破烂儿的拾掇合茬,不甘心呀!”夏如锦说:“她也太可笑了!”吕春伤感地说:“社会已经把我们当破烂儿了,我们能甘心吗?哼!你说呢?不过话说回来,不当破烂又能咋呢?谁又有啥更好的法子?”夏如锦说:“那咱就长江撒汗水,随大流到秦巴山区去,哪里的黄土不埋人咧?”她没说出“长江里撒尿随大流”的夯口话。
“不!不!先不要放弃争取,也别为自己和别的同学伤感,再伤感也不顶个啥啥儿,你要见到杜向宇就对他说,对于田改青这个女生来说也有她的难场。一是不留恋,二是要理解,如今我们老三届这些女生成了破烂儿,男生可怜连拣破烂儿的都不如,叫他心理上平衡下来,相机而动,也许有一天,我也被人以破烂儿拣去,扔到废品堆儿里。我相信是真金子,就是在破烂堆里也会光的。如锦,可能有一天你会更不理解我了!”
吕春这番高论,惊得夏如锦张大了眼睛,又捉摸不来她这番话的具体意思,更不知道她将来会有什么伟大的创举,还是要做出十分出格的蠢事来。
“春!你这番话我没听明白,但我认为在这人生的三岔路口咱一定要把握好,别出啥乱子才对。”夏如锦说。吕春望着夏如锦只是嘿嘿嘿地笑,这笑的表,这笑的声音简直比哭还难看,比哭还难听!一脸狗挨了冤枉打的苦相。
60.第六章(1)
夏如锦的父亲夏吉宪,原瓮城县县长,没有被三结合进本县委革会,这跟玉泉地区其县的一些原领导的况差不多,是因为两派头头对其人争议较大。
当时成立革委会的形势紧迫,不能因有争议的人而影响革委会按时成立,多数县都采取把这些人挂起来,先成立革委会的措施。
“夏吉宪同志,不是组织不信任你,而是两派群众争议很大,只得先把你的事放一边,你是革命的老同志,应该相信群众,相信党,相信组织会对你妥善安排的。”瓮城革委会成立之前,支左部队的沈团长专门和夏吉宪谈话如斯说。夏吉宪说:“老沈,我明白,不能因为群众对我的争议,影响革命的大局,我进不进革命委员会是小事,我没意见,但不能据此就把我打成‘三反分子’。”沈团长笑着说:“哪会呢!哪会呢!只是放一放,副主任的位子还给你留着,适当的时候把你补充进来。”老夏嘴上也说:“相信群众,相信党。”但心里还是多少有些意见,表现得郁郁寡欢。
“老夏,甭再把进不进革委会的事放在心上,进牛棚那阵子你也没有这么烦躁,现在咋就睡不着,想不开?”范美芹对丈夫说。夏吉宪说:“那是运动嘛,能想通,现在运动结束了,这样对待,我觉得不公平。”范美芹笑着说:“你呀!连我个不太识字的女人都不如,还当什么县长主任呀!你要是这样认为:这个运动还没完呢,还正在运动当中,不就啥事儿都没了,我跟你虽是说走南撂北,经世事,可也没少操心,陕北老家人都说我跟你吃香的、喝辣的,可谁知道六二年,面口袋儿只剩一把面了,你连口袋儿给我拿走,把娃跟我能饿死!这就是你当官儿给我娘们的好处!运动中你挨打、跪板凳、游街、门上抹屎……娃们跟着带灾,我跟着流眼泪,我问你当这官还有啥当头?我看还不胜咱陕北的乔面饸饹羊腥汤、南瓜洋芋吃着舒坦!以我说,老夏!咱不要什么主任了,咱回陕北吧,我扫地种地都是下苦,种地也能养活一家人,老家的热炕会治好你的腰腿疼。”夏吉宪拍着囟门想:真的,我连个不认得字的婆姨都不如。表面上还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说:“!我不在乎当不当什么主任!你知道老子出生入死,老子打日本救中国,老子跟国民党军队开火,为建立新中国,老子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老子……”范美芹笑得弯了腰说:“行了行了,你开口一个老子,闭口一个老子,谁叫你爱当老子?老子是好当的?老子就是给后辈要开路搭桥,不这样谁叫你老子呢?”夏吉宪又一次拍着自己的囟门说:“没想到你小范还把我说了个没理!”范美芹拿指头儿在自己脸上划着:“羞,羞,比人才大几岁,儿女都成大人了,还小范、小范的叫!”夏吉宪说:“我也是在只有咱俩的场合这么叫你。”
听见了门外有脚步声,范美芹说:“锦儿回来了,甭胡说,我端饭去。”说着走向灶房去。
在一家三口吃饭时,不知道又触动了夏吉宪哪根神经,夏吉宪用筷子敲了一下碗沿说:“端起这饭碗,我就想起困难时期,群众饿得风能刮倒,我跟大家共同忍饥受饿,闯过难关,说了些公道话,就成了三反论?良心叫狗吃了……”夏如锦说:“爸!吃饭说话对胃不好。”夏吉宪说:“爸的灵魂都叫人否定了,还管啥胃不胃的?”夏如锦说:“**说:‘我们应该相信群众,相信党,这是一条根本的原理。’”夏吉宪摇了摇头,无可奈何地说:“只有这样了,相信群众,相信党总有一天会相信我的!”
“锦儿,你们学校城镇学生上山下乡的具体方案定了没有,你报名去哪里?要服从分配。”“基本定了,我随大流,去陕南秦巴山区!有的人开始活动下到附近农村,面子大的还想留到城镇呢!”夏吉宪说:“我看还是服从安排,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哪里才能得到更好的锻炼。”范美芹觉得他已不在其位了,对家人说话还是满口政策,心里很不是滋味。她一生服从惯了,从来不犯上作乱,就是心里再有意见,也都闷在心里,对听这不是滋味话也一样不语。
61.第六章(2)
如锦却不像她妈有话能憋住,就气哄哄地说:“我不服从安排,又能咋?指望谁操心?别人的家长能把子女活动在附近插队,是人家的本事,子女的运气……”范美芹赶紧岔挡女儿:“锦儿,你爸心不好,你再别胡乱说!”如锦说:“我胡乱说啥来?至于插队到哪里都一样,啥地方的黄土都能埋人!”
范美芹心里像吞了一只蝇子一样觳觫:这娃咋能说出恁不吉利的话。***她最忌讳听到死呀,埋呀的话,尤其是一家人吃饭的时候,这句不祥之兆的话,给她本来就沉重的心上又压了一块大石头。
“现在的年轻人就是缺乏锻炼,怕吃苦,让我们上一辈人咋能放心把班交给你们呢?帝国主义、修正主义都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如锦听不下去,匆匆地刨完了一碗饭,把碗朝桌子上推说:“妈!我今日个有点事,出去一下。”拧身就走,出门时重重地把门咣当一声带上。夏吉宪摇了摇头说:“连我的话都听不进去,真叫人为她的任性担心!”范美芹对他囔嘟的这话不闻不问,但心里在抱怨:我跟前就这个女子,你就是看得太淡,我对你前头人生的儿子从来都没外看过,山儿的事件件我都操心,你老夏就没听人说,那秦巴山区不光偏僻艰苦,还有地方传染病,全国第一个麻风病医院就建在那里?男人啊,心太硬了,咱的娃还得咱操心。
她拾掇完桌上的碗筷菜盘,端到灶房里。一边洗这碗筷锅盘,一边谋算着找谁。终于想起了老夏先前的秘书小王,如今在革委会政工组,找寻他碰碰运气。
她洗刷完毕,走出灶房,习惯地用手拢了拢剪头,全身上下拍打了几下问:“老夏,今日个下午还去不去学习班?”老夏说:“不去了,人家安排我从今日个下午开始,休息休息,准备准备,后天去地区汉峪口招待所报到,参加地区举办的学习班,听说几个县没结合上的人都去参加这个学习班。”“啥时候回来?”“不知道。”“噢!报纸、眼镜儿都在书架上,我得早早上班,你也别出去,我就不带钥匙了。”说着就出门走了,心里想:我跟女儿都不在,随你下午给桌子凳子训话去。
范美芹走进商店,买了两包“海河”香烟,装在挎包里,径直去了县革委办公大院,在政工组找到了“小王”,办公室幸好就他一人正看报纸,她不知如何称呼,随口就叫“王主任”。王秘书一见她来了,立即起身让座倒茶,十分热地招呼,他知道夏吉宪官复原职是迟早的事,等不到范美芹开口,他就说:“嫂子今日个来是为了女子下乡的事吧?”范美芹笑着说:“王主任真跟神一样,咋就早知道为这事!”王秘书说:“嫂子!甭叫‘主任’小心人听见笑话。这几天哪个家长不为子女的事到处托人呐?嫂子,甭急。我知道从政策上知青安排有多种渠道,对不对,先安排家在农村的学生回农村,对不对,这样给知青安置减少了相当大的压力,对不对。”他对范美芹诠释着知青安置政策,范美芹附和地点着头:“对,对!”其实她并不明白对在什么地方,更不知道这“对不对”是王秘书的习惯口语。
王秘书继续说:“还有投亲靠友的政策,在农村有个什么亲戚朋友,让亲友出面在生产队开个证明,同意接收,就能插到那个生产队,对不对。”范美芹还没来得急点头说对的( 川子沟(全本) http://www.xlawen.org/kan/42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