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 部分阅读
队的人都很喜欢他,并不认为他傻,可工地上其他人却看他老抢着干重活就觉得他太傻了,又加上那个宣传组长的宣传,使他在工地上傻名昭著了。经人口头演义把他说成:“出蛮力不知道大和小,吃饭不知道饥和饱,睡觉不知道颠和倒,听话听不出坏和好的大傻瓜。”
许多“铁姑娘”惋惜地议论:“这么一个体格健壮,高大英俊的人物,却是个傻子,太可惜了!”叹息着玉树临风的身材,堂堂一表的相貌,上天咋给了他这傻子?青枣听见想给她们来几句难听话,后来一想算了,谁爱咋说咋说去,说他傻子才好呢,省得那些脸皮厚的女娃胡骚!对这惋惜的议论听到也装没听到。
水库工地上整天挖呀、担呀的,把两个队的“铁姑娘”都整得摆屁拉稀屎的,一收工谁也不想多走一步路,多拿一根麦草枝儿,那些打水、扫地的公务活儿都想方设法溜滑。青枣在铁二队,许敬修每次到河边担水时都给铁二队的帐篷口顺便放一桶,为她们盥洗之用。这叫铁一队的“铁姑娘”们很眼红。
对他经常给铁二队的队员们打水服务,铁一队的“铁姑娘”认识上出了大偏差。她们认为这个“傻子”的劳力资源被二队独独利用,太便宜了二队的人了,何不也分给她们一杯羹呢?
经过几个人一阵唧唧喳喳的商量,大家分析出:二队里边一定有个勇敢的人,喊他去给她们干那些杂务。你想一傻蛋,只要谁一诈唬,他就会听谁指挥,喊他干啥就干啥,这样的傻蛋各村都有。于是就公推她们的副队长在有机会的时候,喊他来当骡子干杂活。
这天夜里,许敬修在铺位上睡到天快亮的时候,迷迷糊糊地好像自己穿着单薄的衣服,站在雪地里,冻得瑟瑟抖,夏如锦披着一件黄大衣向他跑来,脱下大衣披在他身上,他暖和了,可夏如锦又冻得抖,他脱下来又披在她身上,她又脱了披在他身上……在反复推让中他冻醒来了。原来是自己把被子蹬散了。
醒来后再也睡不着了,估摸离天亮也不会很久了,干脆穿了衣服起来。从临时搭建的舍棚窗缝里透进一道亮光。他以为天已大亮了,可始终没听到工地上催促起床的喇叭声。大家都睡得好好的。
他开门出来一看,呀!白茫茫一片,盖满了远山近梁、沟坡和正修建的拦水坝基。天空撕棉扯絮的雪团随风飘落。
他捞起扫帚,在舍棚前扫了一块空地,又到河边挑了一担水,给每个脸盆倒满。
这时工地的高音喇叭响了,大家都正起床,他对大伙说:“别急呀,急着起来干啥,好好睡吧,外边雪很大,今天不可能干活了。”有的人刚坐起来又躺下了。
队长问:“你咋早早起来了。”“我得了爱钱怕死没瞌睡的克财病,你们睡吧。”队长黏麻咕咚地笑了:“也没见你财。”又跌倒睡下了。
168.第十二章(16)
他想起今日个咋忘了给铁二队门口放一桶水。***这雪天,要把河水打个窟窿才能挑回水来,她们更不方便。就去河边给铁二队也担了一担水,放在门口,喊了两声:“青枣!青枣!”又捞扫帚在门前扫雪。
青枣走了出来,提了一桶进了帐篷喊:“下雪了,很大!都用水省着点,这雪不知道又要下到几时呢?”二队队长笑着说:“你‘傻哥’又给咱送水了,工地评先进我就选他!”一个正梳头的姑娘笑着说:“‘傻哥’?他不傻,这是瞎子戴墨镜给咱亮眼儿人上眼雾哩!”青枣听后得意地嘿嘿笑了,觉得这些人眼窝还有水儿。
许敬修给铁二队门前扫出一片空地,放下扫帚,朝自己的棚舍走。到一队门口忽然听到:“喂!站住!”一声喊。这声音像洪钟又带着石磬的尾音。他没回头还只管朝前走。
“喂!站住!耳聋了!”身后的喊声更高了。他回头问:“喊谁?”“喊你!还有谁!”“啥事?”“给我们把门口的雪一扫,挑一担水……”许敬修见是一个黑得跟铁一样的姑娘正对他大呼小叫,很生气。心里嘀咕:“这人咋蛮赖的,见谁都想支使?”本不想理她。又一想:下雪路滑,她们谁去担水,掉进冰窟窿也是个麻达,便接受了她的请求。
当他替她们干完了所吩咐的活之后,心想:这时你们还好意思让我再干啥?就问:“还要我干啥?没有,我走了。”
一队的“铁姑娘”们正为自己的胜利欢呼雀跃,在兴头上。以为自己的本事也不比二队的人差,也能享受到这傻子的劳力资源。
那个铁黑的副队长说:“先给我们把尿桶倒了,今后这活就是你的,要不,打死你!傻子!”她村子就有一个傻子最怕人诈唬,也就用大话来吓唬许敬修了。许敬修觉得这人很可笑,竟然如此得寸进尺,也犯不着和她计较,就嘿嘿笑了两声,回身要走。
那些铁姑娘们都觉得他笑得傻气,笑得可爱好玩。萌生了逗一逗这个傻子玩偶,取取乐,解解闷儿的想法。
几个铁姑娘围着他,有人喊:“傻子!听说你驮一块大石头,站着跟指挥部宣传组的人说话,半天不动,是不是?”许敬修心里明白了,她们真的把他看做傻子了!那就傻给她们一回,又能咋呢!就说:“是,是的!”
“尿没倒想走没门儿!”那个副队长一声令下,七八个笑得叽里呱啦的铁姑娘不由分说,把他拉进了铁一队的帐篷。
这些铁姑娘有的坐在铺位上,有的站着。一个铁姑娘说:“你说你驮大石头半天不动,这不是成了驮石碑的王八了嘛!”许敬修没想到这些人无知乏味到如此地步。她们知道个什么!可笑至极了!得给她们上一课!便说:“驮石碑的叫‘赑屃’也是龙的儿子,善于载重……”
铁姑娘们又是一阵呱呱大笑,有一个对几个正洗脸的人说:“听,还骂人‘Bi洗’明明是骂你几个!”那个副队长说:“敢骂咱!叫他学个鳖样子,爬在地上装个鳖!”其他人附和着高喊:“装鳖!装个鳖!”
许敬修一看事色不对挣扎着扯身要走,她们哪里容得,硬缠住他走不了,急得他满头雾水。而那些铁姑娘们却笑得前仰后合,有的笑得岔出了气,有的笑得直咳嗽,有的笑得竟然尿小尿子了。
“这简直是侮辱人格!野兽!”他大声抗议着。觉得这伙铁姑娘对他比那次在学校批斗会上特别纠察队的拳脚相加更具侮辱,更为残忍,便挥动拳头来打。可人多地方小,拳头挥不开,要逃却被她们扽胳膊、揪衣襟地缠着。
坐在地铺上的那个队长,见闹得不太像话,就极力制止:“算了!算了!下回再说吧!”可兴致正浓的疯子们哪里听她的。都忙着撕抓“傻子”寻开心呢!
青枣正坐在铺上和几个同队的姑娘们用扑克玩“捉王八”的游戏。听到一队那边喊叫、吵闹和大笑声像翻了瓦车一样,又听到里边还夹杂着许敬修的抗议声,便跳下了地铺,趿着鞋跑到一队帐篷门口。
一看就急了,顾不得别的,飞脚就对着那个最黑最壮的穿着湘色条绒上衣的那个副队长的胳膊踢去。鞋子踢飞了。只听铺拐角那边“妈呀!”一声,那个老坐在铺拐角没动的队长的鼻血唰的一下流了出来,她惊慌失措地捂着鼻子。那个被踢中胳膊的副队长疼得直打滚儿,“妈呀!妈呀!”地乱叫。其他几个围着扽许敬修胳膊腿儿的人,几乎同时脸上挨了青枣扇来的批子,个个鼻青脸肿,哇哇乱叫着散开了。几个坐在铺上笑着给同伴们助威的人吓得直抖。都希望自己少挨两批子。
169.第十二章(17)
青枣一只脚趿着鞋,一只脚光着。***踏着脸盆子沿儿飞奔上他们的地铺,挨个给她们每人奖赏了个批子。更让人目瞪口呆的是:她踏过的脸盆里的水一星儿也没撒出来。这是青枣想露一手让她们知道厉害!
“青枣!住手!青枣,你疯了,还不住手!”许敬修喝禁着青枣。
“打!打!把狗日的朝死哩打!”一群跟在青枣后头来的二队队员,高喊着给青枣助威。急得许敬修跳上前伸臂横挡住青枣,又面向二队的“铁姑娘”吼:“再嫑火上浇油了!闹出人命谁的事?”“谁叫她们欺负人来!”一个二队的“铁姑娘”说。
青枣在许敬修的阻拦下,也住了手。一个二队的姑娘也假惺惺地劝说:“咱惹不过一队的人,人家人多,咱要吃亏的!一见一队的人我浑身都打战……”又把青枣踢飞的鞋子捡来给她套在脚上。
这句话又把青枣激怒了说:“人多能咋?不信你看看,马上把她的个个儿衣裳剥脱光,拉到雪窝里冻死去!”又开始虚张声势地要动手,那些一队的姑娘吓得连滚带爬地聚在一起。队长捂着鼻子一个劲儿地替她们的队员求饶。
这时许敬修真的被吓傻了!青枣要是捅个乱子就不得了,高喊着:“再胡来,叫谢姨打断你的狗腿,这是人,不是狼!”
这边的战争,惊动了工地上其他队的许多人都踏着雪朝这边奔拢过来。青枣此时怒气暂消,不再要动手了,只是高声叫骂,一队的队员没一个还嘴的。
后来的人只见到一队这些“铁姑娘”个个鼻青脸肿,一个抱着胳膊疼得乱叫,听青枣跟前几个二队的姑娘讲说事的起因,和当时热闹壮观的精彩场面。
那个疼得乱喊乱叫的副队长,好像把青枣喊叫烦了,她就对她喊:“再叫!再叫,我干脆把你送终了!”说着又扑到那个叫疼的姑娘跟前,手一扬,那人立即不叫了,只觉得胳膊一阵麻,疼痛顿时减轻多了。许敬修又立即把青枣拉了回来说:“够了!够了,你把咱的人丢得完完的了,还不走?”青枣还在气哼哼地对那些人连数落带骂着、教训着。
那位胳膊当时疼得难以忍受的“铁姑娘”此时也安静了,她百思不解,人家扬手一打,就把自己吓得连疼都不知道了?其实是青枣先一脚把她胳膊踢脱臼了,后来扬手给她复位了。
青枣双手叉腰,对着一队的姑娘们喊,也是给众人说:“这帮贼女子,太不像话了!今后谁再敢欺负人,我就把她裤子抹了,给她那里……”许敬修急得怕得直喊:“青枣!青枣!”生怕她说出后面的粗话。青枣把要骂的粗话咽了回去。“黄牛突击队”“愚公突击队”几个人摇了摇头,转身欲走,心想:“这个眉目清秀,身材窈窕的姑娘看上去文文流流的,咋恁粗恁蛮的……又见青枣终究没说出粗话来,想走的人都又停住了脚。
青枣又回身对着众人说:“不是我爱跟人闹仗,这伙贼种也太不是人了,把我哥当傻子欺负,耍笑,让给她们担水、扫雪还不算,还叫倒尿桶、爬下装鳖,想走,她们就乱撕抓,哎!咱谁没个兄弟姐妹,你谁的兄弟、哥叫人这样当傻子耍笑,你心是啥滋味?”说到动处泪水掉了下来,哽咽不能续。全场一片寂静。二队的姑娘们陪着青枣流泪。一队的“铁姑娘”的泪流得更多,是内疚、是惭愧,是道歉?
青枣继续说:“我哥!人格高着呢。指挥部叫他去宣传组,他不去,留在最艰苦的地方,抢干重活儿,常抬携帮助别人,是工地上的雷锋!咋成了瓜子?”急得许敬修直喊:“甭胡说!再甭胡说了!”
“你不说!还不叫我说,我哥就是川子沟现在唯一上了高中的许敬修,敢说瓮城县也没几个人能比得上……”急得许敬修要扑上去捂她的嘴,高喊:“快闭臭嘴!闭住狗嘴!……”
人群中有人开始议论了:“是他,字儿写得不错,原先瓮中的高才生!我知道,咱比他低几级!”“高才生能咋?没机会还是跟咱一样!”又有人说:“那个死了的知青是原县长女儿对他爱得死去活来,可惜没命……”还有人说:“你看那几个黑得跟锅底一样的女子,敢取笑他,不挨打等啥!”
170.第十二章(18)
“今日个我打了个人,要告,告我,该我领啥罪我领,绝不推脱。李青枣要有半点推脱的,我就不是谢玉的女儿!”
人群一片哗然,又有人窃窃私语:“怪不得这么厉害,原来是谢玉的女儿!”
“青枣,你真不嫌丢人,不光丢你的人,还要丢谢姨的人,快闭嘴!”许敬修极力制止着青枣。
这次打架之后,指挥部派人调查,认为影响虽大,有许多人受了皮肉之伤,但都不是重伤,无大碍,对当事人该说该批评的,也说了批评了,就撂过了手。
调查的人事后给王青山学说这事生的过程时,王青山连说了几个:“活该!活该!”意思是许敬修不近人,不到宣传组工作,竟然耍花样,自取其辱,“活该”呢?还是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铁姑娘”挨打也“活该”呢?只有他明白。
许敬修的清高自负,不到水库工地宣传组去挥个人才干,宣传工作还要照样进行,《战地快报》还要办。
宣传组组长另物色到川子沟大队的团支部书记许建田。第一次接触谈话,就觉得小伙儿聪明,思维敏捷,体态相貌不亚于许敬修,“面试”算通过了。就把他先调到宣传组工作。
到了工作岗位,他写的稿件病句太多,错别字满篇,内容抓不住要点。宣传组组长只好对他的稿件进行近乎另写地“修改”。组长本人考查过才调入宣传组的,也不好让再回工地去。如果这么做人会问当时你组长考察时眼窝叫封条封咧!好在小伙虚心,会说话会来事儿,也有眼色,能把组长侍候得周周到到舒舒服服。各有所得,二人交也日益渐深。这就给了许建田日后攀援进步的好阶梯。
经过两年多的大会战,水库工程胜利竣工。竣工大会开过之后,在摘卸高音喇叭时许建田不幸从高处摔了下来,被及时送到县人民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许建田因伤势并不十分严重,不过是轻微的脑震荡,两根肋骨裂纹性骨折,住院两个月后便基本康复了。
依照常例,临时突击“会战”工程结束后,临时抽调人员都得又回到自己生产队,做一个普通社员,谁也没有奢想要上边给自己安排个工作,许建田也一样。
“小许!咱工作了这段时间,我看你人还可以,又为建设水库而受了伤,今后怕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干体力活不方便吧?”宣传组组长对许建田说。建田是聪明人,能听出话的意思,但嘴上咋能向上边提什么要求?只是说:“没啥,身体恢复得还可以,能劳动,只是有时肋子下,腰上还有点疼,不碍大事。”“听说,县上供销社系统要招几个临时工,不转户口,仅拿工资的合同工,我早就把你的况向领导说明,想给你争取个名额。”“那能成么?”“说不来,名额太少,争的人太多,成不成很难说。不过你要正确对待,成了也甭喜,不成也别恼!”“这我知道,谢谢领导想着。”“还有一个人,你也可以对他说说你目前的况。王青山,你村的插队知青,目前县委鲁书记很信任他,说话有一定分量,你也跟他认识,有他跟我共同说话,准能成。”
许建田找了王青山,王青山话没有那个宣传组长那么肯定,只是说:“看况,瞅机会替你说说,不过希望不大,还是做好回村里劳动思想准备吧!”
王青山了解出全县供销系统招收合同工确有其事。名额很少,具体分配给哪个公社几个尚不清楚,鲁书记手上有一两个,由他直接分配给具体人。这招收临时工重点是照顾知青,他觉得要给建田争取到这个名额难度很大。
但他仍没放弃给许建田争取。一次鲁直书记带他下乡时,他踅摸着提起供销社系统招收临工的事,鲁书记说:“你操这心干啥?你又不去!就是你要去我也不要你去,安心工作吧!”“我不去,可我有个建议。”“啥建议?说!”“您一声号召把水库就修成了,这水库将同您的名字一齐载入瓮城史册……”鲁书记笑了:“少说些拍马的话,直说!”“好,直说,川子沟的团支书许建田在水库工地上表现突出,人也能干,又在工地上受了伤,”“这个我知道,那个宣传组长给我说过。”“你知道就行了,因为肋骨骨折,怕日后干起农活不太方便这是其一;其二,他娶了个知青媳妇,叫人担心的是万一政策上知青回城后,这婚姻就难维持了;其三,对这次在水库工地上表现突出的人,给一点特殊照顾,咱以后的工作也好开展。我建议还是给那个许建田一个名额吧。既照顾了他因伤今后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不方便的实际况,又体现了您对工地上表现突出的人的关怀,也成全了他婚姻的稳定,又是您一大功德!”“王青山!我把你还没看出,你的嘴能比上苏秦张仪了,好!我就成全你这张嘴,给那个许建田一个名额。”
171.第十二章(19)
许建田顺顺当当地进入了供销系统,当了个临时合同工,成了不转户口拿工资的人。***
许建田被分配到城关综合供销社。这里有二十多个职工,大都是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女性较多。比他早到一天的新人郑霞是正式职工,许建田不能跟人家比。人家是县商业科科长之女,商校毕业的正式工。许建田可没恁大的背景。人家在工作上、生活上处处占尖儿,许建田是这里唯一的临时工,上自主任,下至炊事员、看门的都是他的领导,谁都有指挥他的权利。好在他是山村来的,早就养成了多干活、少说话的习惯。这种习惯成就了他在这个综合社上上下下很得人心。
郑霞自分配到这里以来,除因工作非开不可之外,很少和其他人说话,尤其是那些婆婆妈妈、是是非非的中年妇女。除了这个有点土气的许建田外,她看谁都不顺眼,就连主任她也不放在眼里。在这个鬼地方只有许建田和她同是青年人,互相还说得来,这多少对她有点安慰,要不然她就要想法调走,到一个青年人多的单位去。
建田生怕表现不好,把这份工作丢掉了,就常牺牲星期天休息时间不计报酬地加班加点,忙个不停,月里四十回去一次,给媚和孩子留点钱,又匆匆忙忙地赶回单位。媚理解他的难处,一个临时工不好好表现行么?在他给媚留钱时媚总是说:“家里还有,在外边花费大,星期天不回来跟人家那头头脑脑或同事们吃个饭,请请人家,对咱长期在那儿干下去也有好处,钱你还带在身上。”建田对媚这些通理顺的话听起来顺耳,也很感动。
郑霞这人可怪,建田星期天加班整理货柜她也来加班和他一起整理货柜。有时郑霞向主任提出要求星期盘库,要求许建田和她一起干,主任当然同意,并且给他们都计加班费。王主任对这两个青年人在工作上积极肯干很是赏识,也很支持,常在大会小会上表扬他们。
建田对郑霞虽没有亲近的意思,但绝不敢得罪她,她爸在商业系统大权在握,自己下年合同签成签不成还不是人家一句话?在多次接近谈话时,他也觉得郑霞是个不错的姑娘,热大方,身份地位都比他高,但和他讲话从未表现出居高临下的态度。他也把她跟媚作过比较:她身材模样虽略逊媚一点,但脸面白净,没有媚脸上那块美中不足的胎记,穿着半高跟皮鞋的脚走起路来看上去很精神,不像媚穿着个半新不旧的黄军鞋那么扑哩扑沓的。说来说去还是媚在各个方面不如她。
近日建田也现郑霞跟他越来越走得近了,他在心里告诫自己,千万不能跟郑霞黏得太紧。但也不可太冷漠,该巴结的也得巴结,她爸是商业科的科长啊,不比其他人,自己前途命运就攥在人家的手心儿里,说啥也不敢得罪人家呀。
172.第十三章(1)
知青们渴望已久的招工机会终于来了。正在水库工地上劳动的许敬修从王青山口里提前得到了这一消息,又凭王青山提供的有关况,费了好大周折,才找到了在省城逛荡胡混的马平川,让他早准备,早活动,别错过机会。
这次机会,对马平川、高碧云说来,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机会,千万不能错过。正像许敬修对他讲的:“是皮鞋跟草鞋的决战,能回城,你就穿皮鞋,回不了,你就穿草鞋!”
要密切关注这招工信息,就得早早回到村子,村子基层这一关是免不了的,就是走过程、做样子也得大队推荐,填个推荐表才能到公社去角逐,去争取。马平川跟高碧云一商量,决定立即回村,向村干部打招呼,求求他们,这一次一定要把他俩推荐上去。
高碧云急急忙忙地回到川子沟,经过打听,得知大队已把她和马平川的名字报到了公社知青办,就等着公社下基层推荐表,让他们一填,大队的手续就算交代了。偏巧,大队上午已接到公社通知,让知青在明后两天去公社领取招工推荐表。高碧云很庆幸即时回到村子,也很感激许敬修给他们送去了消息。
“这个马大哈马平川,是早回来了还是没有回来呢?”她在心里嘀咕着,向知青院走去。
走到知青院大门口,一看,那把铁锁仍忠于职守地把着门,看似没有被开过的痕迹。这就告诉她那个马大哈还没有回来呢!
她拿钥匙塞入锁孔里,拧了几下,没有拧动,心里有些着慌,开不了大门,今晚在哪里休息呢?必须先把门开了,把自己住的女宿舍窑和马平川住的男宿舍窑打扫一下才行啊。好久没住人了,这里一定会脏乱不堪的。
她又把钥匙使劲拧了一下,大门打开了。刚把门推开,一股阴森森的气息从院子深处向她扑来。她头皮一下子绷紧了,毛竖了起来。这儿哪是她曾生活居住过的地方?简直要比王宝钏的寒窑院荒凉得多,说枚唷?br />
院子里的蒿草、野艾、灰艽艽、狼尾巴草长得齐人肩高,去窑洞的路径早被刺蓟、马鞭草和拉拉蔓淹没了。
突然,两只被她惊动了的野雉,扑楞一下子从草丛中冲了出来,吓得她双手护住头脸,连连倒退几步,差一点跌坐在草丛中。
墙外茂盛的刺槐、法桐、椿树的枝干伸过了院墙,像被风雨撕破的巨伞,把这个院子遮罩了多半个。透过枝叶的阳光映在西墙上落下了许许多多圆形的,或椭圆形的光斑,在墙幕上不停晃动,在窑门口,有一层浓密的、绿茸茸的苔藓,杂着十几株形如收起来的伞、上有红紫色的斑点的蘑菇,似乎还很柔媚娇美。她马上意识到这是毒蘑菇,千万不可靠近。
该死的!他咋还不回?不是那天咱说得好好的吗?都在今天先回川子沟的,怎么还不见人呢?难道招工单位会在省城直接去招你马平川吗?你以为你是谁?你是一个普通工人的儿子,你把你当成了省长还是市长的儿子了吗?你这个马大哈呀!高碧云在心里抱怨着这个啥心都不操的马平川。
现在啥也别想了,先把自己的宿舍窑打扫一下,被褥拿出来,搭在一个合适的地方晾一晾。她这样想着,便手分脚踏地开劈出去自己曾住的窑洞的路径,亲身体验“披荆斩棘”这一词的真正含义。
打开了窑门,朝炕旁边走了几步,一看,呀!满炕都是干豆豆的黑色鼠粪,土脚底靠窑邦子下面,有一大堆虚土,虚土旁边有一个茶杯粗的洞。一只硕大的老鼠从炕沿出溜一下窜入了洞中。一会儿,那个丑类又从洞中探出了头,一对明玑溜溜,像黑豆粒儿大的小眼睛,向外张望。这对贼眼对她轻蔑地审视了良久,又缩身回到洞中。
一会儿,那丑类又探头对她审视,胆子比刚才大多了。好像含有挑战性地在质问她:“你是谁?什么东西?来我们家干什么?还不快滚出去!”她想奔上去一脚踹死这个东西,可一阵恶心,她没有挪动脚步。
昔日知青大院的欢声笑语到哪里去了?生龙活虎的伙伴们到哪里去了?夏如锦死了,王青山飞向高枝,许敬修不来了,青枣也不见面,媚早把自己是个知青给忘了,你们都在哪里?高碧云多么盼望这些死去、活着的人此时此刻出现在她面前,抚慰此时她伤感的心灵。
173.第十三章(2)
她伸手拉了一下自己的被子,吓得立即把手缩了回来。湿巴巴的被子上,一股霉气扑鼻而来,直熏得她想吐。这里是决乎不能再住人了,要住在这里,就是不会来个狼,这些胆大妄为的老鼠也会把你给吃了的。
她又折身回到大门口,真不知道现在该到何处去。回省城的家吧,说实在的,省城哪有自己的家?自从父亲出了工伤之后,单位一点面不讲,据说像他这小集体企业职工出了工伤没有照顾政策,仅给生活费罢了。母亲是街道一个小工厂的工人,哥嫂虽然都有工作,侄子还小,嫂子的脾气很大。动不动就对哥大雌威,无端地大骂尚不懂事的小侄子吃闲饭,拉闲屎,这分明是在骂她的。这个家她怎么能待下去呢?
哥是个没本事,又没出息的人,整天只知道喝酒。白酒、啤酒,只要是酒他都喝。
就是前几天,哥迈着神仙步儿腾云驾雾地回家来了。她知道哥又喝高了。就好心好意地劝说:“哥也,你把那酒也少喝些,酒不值钱,命还值钱。”她哥醉笑着:“命值钱,我的命值几个钱!我又没多大本事,不喝酒又能干啥?又不能把你从下乡的山村调回城里来,你说哥能干啥?”“我们迟早会被招回来的。”“你说,多多……迟,多,多早,人家冯厂长的女儿,才,才下乡几天,就被招回来了,还,还安排在厂财务,务科。人家有公社知青办给帮忙,还不是拿厂里的钢材、木材、水泥指标换的,说得好,好听,支,支农,把他们支好,好了!”“咱没人家的那权,只能等政策,等到了,谁的脸也不看。”“碧云,妹子!你,你把你公社那个知青办的头头,给我、我喊来,我当,当,当面给他说,他再不把,你想法送回城,我就把,把这小,小子做了!他调你回城,我就给他趴下磕头!磕头……”
这时嫂子回来了,一只脚在门里,一只脚在门外,就大骂开了:“羞你的先人哩,把马尿少灌些,知青办的头头是你儿子,碧云说叫就能叫来?”哥也急了:“你少管!明天我去找他,看他有,有……几个脑袋。”嫂子大骂:“你的先人咋亏了人,这日子过不成了,离婚!”“离就离……当今世界谁怕谁,东东风吹、战鼓擂擂……”平时哥怕嫂子怕得要紧,今个胆子竟如此之大,真是醉了的老鼠不怕猫。
嫂子又把气撒在碧云身上:“有本事的早就回来了,人家翠爱一分钱没花也早早回来了,凭啥,还不是自己会想办法,舍得……咱又能比人家能尊贵多少?何必缠你这没向的哥呢……”
她哥一听便放声大哭:“哥没向!哥没向……”高碧云更忍不住痛哭起来。
正当他们乱成一团,马平川兴冲冲地来找高碧云,进门一见此景便问:“都是怎么了?”嫂子转脸笑道:“他哥又喝醉了,胡闹呢?碧云劝还劝不下,急哭了。”
“我这有好消息,碧云先去洗脸,面向知青招工的工作已经开始了。”“谁说的?”高碧云没有急着洗去脸上的泪痕,就急着问。马平川说:“是许敬修早得到消息,专门跑到省城,找我来的,叫咱们赶紧回村!”
这天高碧云离开了省城的家,就下决心,如果这次招工回不了城,她愿老住在川子沟,也不想再回省城的家了。
这时,高碧云立在知青院大门口,站困了又坐在门前的那块石头上,一手支颐,又想起自己在省城受的那些酸甜苦辣:
她妈是个老诚人,只要谁指给她个门路,是神不是神她都给烧香。其中也不乏有能办事的掌权人,能解决女儿的回城问题。她路也跑了,礼也送了,可就是没解决问题,究其原因,就是礼没送到位。有些礼是碧云妈下了大狠心,鼓了很大的劲,备了一份大礼,给人家送去,人家不收,因为在她看来是大礼,人家却视为微不足道、不屑一顾的小玩意儿。这也难怪,她这个家庭条件,又能拿出个什么像样的大礼物来送给狮子胃口那么大的当权者呢!
高碧云也想过,自己也像郑西如那样,在城里找个跛子瘸子的人嫁了算了。只要能回城就行了。可是城里的跛子瘸子倒不少,就是有能耐把一个知青调回城里安排个工作的跛子瘸子还没碰见过。她对郑西如很羡慕、很眼红,也很忌妒,她的运气怎么就那样好呢?
174.第十三章(3)
现在孤苦伶仃的高碧云又站起身来,东张西望,没看到马平川的影儿,是不是该找个熟人,也好商量个主意,已听马平川说了,许敬修和李青枣都上了水库工地,劳芳也去了。媚虽然没去,但在家管娃做饭和其他家务,忙个不停,哪有空陪人说闲话呢?那个秦已搬到大队合作医疗站去了。他那里电炉子、煤油炉子都有,做饭炒菜都很方便。他在那里实践和钻研医学。他在治病解难方面跟病人很有“医缘”,看好了许多人,许多外大队、外公社也有人来找他看病,他一天到晚总是忙得不可开交。忙倒不说了,这个人平时少寡语,待人冷淡,除过病人,好像其他人都是多余的人,在知青院住的时候,他跟高碧云几年来连五句话都没说过。高碧云想,现在去找他,不是自讨尴尬吗?
她想在村子转转,兴许能碰到个人可以说几句话,希望能碰到个能让她借宿的人。在村里转了一圈,仅碰见抱着娃的“鹐梆梆”仅和她打了个招呼就转身走了。“鹐梆梆”本来就爱说话,可今日个见高碧云满眼泪光,也不敢多问多说,便离开了。
“绕树三遍,无巢可栖”的滋味她尝到了。农村,难以立足;城市,抛弃了她,这该咋办?这叫一向乐天的高碧云大为作难。
又回到知青院门前,又坐在那块石头上,不由得开始啜泣了。
“从来就没有救世主,解放我们全靠我们自己……”谁的小半导体收音机响起了《国际歌》的声音,抬头一看,马平川拿着一只小半导体收音机洋洋得意地朝她走来。
她一下子扑了上去,双握拳头,在马平川肩上乱捶乱擂:“你这该死的咋才来?咋才来?”原来的啜泣一下子变成了号啕大哭,泪水打湿了马平川的衬衫前襟。
幸亏嘴长爱说话,好管闲事的“鹐梆梆”把她见到高碧云的景告诉了郝知玲。郝知玲这个热心肠的妇女干部来到知青院大门口,见到高碧云正把一腔的委屈撒在马平川身上,就上前解劝了高碧云,高碧云向她诉说着自己的委屈。郝知玲把他们领到自己家里,给他们管了饭。又安排碧云晚上跟她挤在一个炕上。马平川仍住在他原住的屋子,被褥也是郝知玲提供的。高碧云对自己以前认为爱显自能的妇女主任,今天很是感激。
第二天马平川、高碧云到公社参加招工竞争。一进公社院子,全公社百十个知青黑压压一大片,拥在知青办门口,等待着,议论着。
这次招工的单位是柴油机厂。论企业知名度和职工待遇,不如国家工业部直属大企业,对久未遇到招工机会的这些知青来说,就是他们向往的好去处。谁不想早早离开农村,回到城市呢?因为名额有限,狼多肉少竞争很激烈。有的搬动了表哥的表哥,父母亲领导的领导,或姨夫同学的同学……主管知青招工工作的知青办主任胡智通手里握的托请人条子就有一大沓沓子。有的人怕一个人说不保险,还托了几个人写了条子给胡老师呢。
胡老师的房子老是人出人进,拥挤不堪。天又热,房子又小,汗味冲天,整得那个胡老师头昏脑胀,耳朵嗡嗡作响。领表的、交表的,要求胡老师指导填表的,人人都怕落后于他人了。有的还缠着胡老师问这问那,胡老师也要问个别人的有关况,诸如哪个学校毕业,在什么时候下乡的,家庭状况,个人特长,还有几句扯淡闲话。问的都是些嘴甜顺眼的女生。对于像马平川这样,没穿袜子,一身农民习气,早失去斯文的男生们胡老师不会问什么的。
为了减少工作压力,胡老师就把公社印制的知青摸底表给男生们,对大家宣布:“这次招工名额,男的相对多些,个人况不需要面谈了解,表拿走填好,明天交来。女的名额少,还需要多了解些况。”男生们领了表,都离开公社院子,各忙各的事去了,女生们还留着等待胡老师对自己深入了解。
每个女生都想给胡老师多谈些自己的况,把自己的家庭困难说严重些,把个人特长、专能夸大些。胡老师( 川子沟(全本) http://www.xlawen.org/kan/4246/ )
许多“铁姑娘”惋惜地议论:“这么一个体格健壮,高大英俊的人物,却是个傻子,太可惜了!”叹息着玉树临风的身材,堂堂一表的相貌,上天咋给了他这傻子?青枣听见想给她们来几句难听话,后来一想算了,谁爱咋说咋说去,说他傻子才好呢,省得那些脸皮厚的女娃胡骚!对这惋惜的议论听到也装没听到。
水库工地上整天挖呀、担呀的,把两个队的“铁姑娘”都整得摆屁拉稀屎的,一收工谁也不想多走一步路,多拿一根麦草枝儿,那些打水、扫地的公务活儿都想方设法溜滑。青枣在铁二队,许敬修每次到河边担水时都给铁二队的帐篷口顺便放一桶,为她们盥洗之用。这叫铁一队的“铁姑娘”们很眼红。
对他经常给铁二队的队员们打水服务,铁一队的“铁姑娘”认识上出了大偏差。她们认为这个“傻子”的劳力资源被二队独独利用,太便宜了二队的人了,何不也分给她们一杯羹呢?
经过几个人一阵唧唧喳喳的商量,大家分析出:二队里边一定有个勇敢的人,喊他去给她们干那些杂务。你想一傻蛋,只要谁一诈唬,他就会听谁指挥,喊他干啥就干啥,这样的傻蛋各村都有。于是就公推她们的副队长在有机会的时候,喊他来当骡子干杂活。
这天夜里,许敬修在铺位上睡到天快亮的时候,迷迷糊糊地好像自己穿着单薄的衣服,站在雪地里,冻得瑟瑟抖,夏如锦披着一件黄大衣向他跑来,脱下大衣披在他身上,他暖和了,可夏如锦又冻得抖,他脱下来又披在她身上,她又脱了披在他身上……在反复推让中他冻醒来了。原来是自己把被子蹬散了。
醒来后再也睡不着了,估摸离天亮也不会很久了,干脆穿了衣服起来。从临时搭建的舍棚窗缝里透进一道亮光。他以为天已大亮了,可始终没听到工地上催促起床的喇叭声。大家都睡得好好的。
他开门出来一看,呀!白茫茫一片,盖满了远山近梁、沟坡和正修建的拦水坝基。天空撕棉扯絮的雪团随风飘落。
他捞起扫帚,在舍棚前扫了一块空地,又到河边挑了一担水,给每个脸盆倒满。
这时工地的高音喇叭响了,大家都正起床,他对大伙说:“别急呀,急着起来干啥,好好睡吧,外边雪很大,今天不可能干活了。”有的人刚坐起来又躺下了。
队长问:“你咋早早起来了。”“我得了爱钱怕死没瞌睡的克财病,你们睡吧。”队长黏麻咕咚地笑了:“也没见你财。”又跌倒睡下了。
168.第十二章(16)
他想起今日个咋忘了给铁二队门口放一桶水。***这雪天,要把河水打个窟窿才能挑回水来,她们更不方便。就去河边给铁二队也担了一担水,放在门口,喊了两声:“青枣!青枣!”又捞扫帚在门前扫雪。
青枣走了出来,提了一桶进了帐篷喊:“下雪了,很大!都用水省着点,这雪不知道又要下到几时呢?”二队队长笑着说:“你‘傻哥’又给咱送水了,工地评先进我就选他!”一个正梳头的姑娘笑着说:“‘傻哥’?他不傻,这是瞎子戴墨镜给咱亮眼儿人上眼雾哩!”青枣听后得意地嘿嘿笑了,觉得这些人眼窝还有水儿。
许敬修给铁二队门前扫出一片空地,放下扫帚,朝自己的棚舍走。到一队门口忽然听到:“喂!站住!”一声喊。这声音像洪钟又带着石磬的尾音。他没回头还只管朝前走。
“喂!站住!耳聋了!”身后的喊声更高了。他回头问:“喊谁?”“喊你!还有谁!”“啥事?”“给我们把门口的雪一扫,挑一担水……”许敬修见是一个黑得跟铁一样的姑娘正对他大呼小叫,很生气。心里嘀咕:“这人咋蛮赖的,见谁都想支使?”本不想理她。又一想:下雪路滑,她们谁去担水,掉进冰窟窿也是个麻达,便接受了她的请求。
当他替她们干完了所吩咐的活之后,心想:这时你们还好意思让我再干啥?就问:“还要我干啥?没有,我走了。”
一队的“铁姑娘”们正为自己的胜利欢呼雀跃,在兴头上。以为自己的本事也不比二队的人差,也能享受到这傻子的劳力资源。
那个铁黑的副队长说:“先给我们把尿桶倒了,今后这活就是你的,要不,打死你!傻子!”她村子就有一个傻子最怕人诈唬,也就用大话来吓唬许敬修了。许敬修觉得这人很可笑,竟然如此得寸进尺,也犯不着和她计较,就嘿嘿笑了两声,回身要走。
那些铁姑娘们都觉得他笑得傻气,笑得可爱好玩。萌生了逗一逗这个傻子玩偶,取取乐,解解闷儿的想法。
几个铁姑娘围着他,有人喊:“傻子!听说你驮一块大石头,站着跟指挥部宣传组的人说话,半天不动,是不是?”许敬修心里明白了,她们真的把他看做傻子了!那就傻给她们一回,又能咋呢!就说:“是,是的!”
“尿没倒想走没门儿!”那个副队长一声令下,七八个笑得叽里呱啦的铁姑娘不由分说,把他拉进了铁一队的帐篷。
这些铁姑娘有的坐在铺位上,有的站着。一个铁姑娘说:“你说你驮大石头半天不动,这不是成了驮石碑的王八了嘛!”许敬修没想到这些人无知乏味到如此地步。她们知道个什么!可笑至极了!得给她们上一课!便说:“驮石碑的叫‘赑屃’也是龙的儿子,善于载重……”
铁姑娘们又是一阵呱呱大笑,有一个对几个正洗脸的人说:“听,还骂人‘Bi洗’明明是骂你几个!”那个副队长说:“敢骂咱!叫他学个鳖样子,爬在地上装个鳖!”其他人附和着高喊:“装鳖!装个鳖!”
许敬修一看事色不对挣扎着扯身要走,她们哪里容得,硬缠住他走不了,急得他满头雾水。而那些铁姑娘们却笑得前仰后合,有的笑得岔出了气,有的笑得直咳嗽,有的笑得竟然尿小尿子了。
“这简直是侮辱人格!野兽!”他大声抗议着。觉得这伙铁姑娘对他比那次在学校批斗会上特别纠察队的拳脚相加更具侮辱,更为残忍,便挥动拳头来打。可人多地方小,拳头挥不开,要逃却被她们扽胳膊、揪衣襟地缠着。
坐在地铺上的那个队长,见闹得不太像话,就极力制止:“算了!算了!下回再说吧!”可兴致正浓的疯子们哪里听她的。都忙着撕抓“傻子”寻开心呢!
青枣正坐在铺上和几个同队的姑娘们用扑克玩“捉王八”的游戏。听到一队那边喊叫、吵闹和大笑声像翻了瓦车一样,又听到里边还夹杂着许敬修的抗议声,便跳下了地铺,趿着鞋跑到一队帐篷门口。
一看就急了,顾不得别的,飞脚就对着那个最黑最壮的穿着湘色条绒上衣的那个副队长的胳膊踢去。鞋子踢飞了。只听铺拐角那边“妈呀!”一声,那个老坐在铺拐角没动的队长的鼻血唰的一下流了出来,她惊慌失措地捂着鼻子。那个被踢中胳膊的副队长疼得直打滚儿,“妈呀!妈呀!”地乱叫。其他几个围着扽许敬修胳膊腿儿的人,几乎同时脸上挨了青枣扇来的批子,个个鼻青脸肿,哇哇乱叫着散开了。几个坐在铺上笑着给同伴们助威的人吓得直抖。都希望自己少挨两批子。
169.第十二章(17)
青枣一只脚趿着鞋,一只脚光着。***踏着脸盆子沿儿飞奔上他们的地铺,挨个给她们每人奖赏了个批子。更让人目瞪口呆的是:她踏过的脸盆里的水一星儿也没撒出来。这是青枣想露一手让她们知道厉害!
“青枣!住手!青枣,你疯了,还不住手!”许敬修喝禁着青枣。
“打!打!把狗日的朝死哩打!”一群跟在青枣后头来的二队队员,高喊着给青枣助威。急得许敬修跳上前伸臂横挡住青枣,又面向二队的“铁姑娘”吼:“再嫑火上浇油了!闹出人命谁的事?”“谁叫她们欺负人来!”一个二队的“铁姑娘”说。
青枣在许敬修的阻拦下,也住了手。一个二队的姑娘也假惺惺地劝说:“咱惹不过一队的人,人家人多,咱要吃亏的!一见一队的人我浑身都打战……”又把青枣踢飞的鞋子捡来给她套在脚上。
这句话又把青枣激怒了说:“人多能咋?不信你看看,马上把她的个个儿衣裳剥脱光,拉到雪窝里冻死去!”又开始虚张声势地要动手,那些一队的姑娘吓得连滚带爬地聚在一起。队长捂着鼻子一个劲儿地替她们的队员求饶。
这时许敬修真的被吓傻了!青枣要是捅个乱子就不得了,高喊着:“再胡来,叫谢姨打断你的狗腿,这是人,不是狼!”
这边的战争,惊动了工地上其他队的许多人都踏着雪朝这边奔拢过来。青枣此时怒气暂消,不再要动手了,只是高声叫骂,一队的队员没一个还嘴的。
后来的人只见到一队这些“铁姑娘”个个鼻青脸肿,一个抱着胳膊疼得乱叫,听青枣跟前几个二队的姑娘讲说事的起因,和当时热闹壮观的精彩场面。
那个疼得乱喊乱叫的副队长,好像把青枣喊叫烦了,她就对她喊:“再叫!再叫,我干脆把你送终了!”说着又扑到那个叫疼的姑娘跟前,手一扬,那人立即不叫了,只觉得胳膊一阵麻,疼痛顿时减轻多了。许敬修又立即把青枣拉了回来说:“够了!够了,你把咱的人丢得完完的了,还不走?”青枣还在气哼哼地对那些人连数落带骂着、教训着。
那位胳膊当时疼得难以忍受的“铁姑娘”此时也安静了,她百思不解,人家扬手一打,就把自己吓得连疼都不知道了?其实是青枣先一脚把她胳膊踢脱臼了,后来扬手给她复位了。
青枣双手叉腰,对着一队的姑娘们喊,也是给众人说:“这帮贼女子,太不像话了!今后谁再敢欺负人,我就把她裤子抹了,给她那里……”许敬修急得怕得直喊:“青枣!青枣!”生怕她说出后面的粗话。青枣把要骂的粗话咽了回去。“黄牛突击队”“愚公突击队”几个人摇了摇头,转身欲走,心想:“这个眉目清秀,身材窈窕的姑娘看上去文文流流的,咋恁粗恁蛮的……又见青枣终究没说出粗话来,想走的人都又停住了脚。
青枣又回身对着众人说:“不是我爱跟人闹仗,这伙贼种也太不是人了,把我哥当傻子欺负,耍笑,让给她们担水、扫雪还不算,还叫倒尿桶、爬下装鳖,想走,她们就乱撕抓,哎!咱谁没个兄弟姐妹,你谁的兄弟、哥叫人这样当傻子耍笑,你心是啥滋味?”说到动处泪水掉了下来,哽咽不能续。全场一片寂静。二队的姑娘们陪着青枣流泪。一队的“铁姑娘”的泪流得更多,是内疚、是惭愧,是道歉?
青枣继续说:“我哥!人格高着呢。指挥部叫他去宣传组,他不去,留在最艰苦的地方,抢干重活儿,常抬携帮助别人,是工地上的雷锋!咋成了瓜子?”急得许敬修直喊:“甭胡说!再甭胡说了!”
“你不说!还不叫我说,我哥就是川子沟现在唯一上了高中的许敬修,敢说瓮城县也没几个人能比得上……”急得许敬修要扑上去捂她的嘴,高喊:“快闭臭嘴!闭住狗嘴!……”
人群中有人开始议论了:“是他,字儿写得不错,原先瓮中的高才生!我知道,咱比他低几级!”“高才生能咋?没机会还是跟咱一样!”又有人说:“那个死了的知青是原县长女儿对他爱得死去活来,可惜没命……”还有人说:“你看那几个黑得跟锅底一样的女子,敢取笑他,不挨打等啥!”
170.第十二章(18)
“今日个我打了个人,要告,告我,该我领啥罪我领,绝不推脱。李青枣要有半点推脱的,我就不是谢玉的女儿!”
人群一片哗然,又有人窃窃私语:“怪不得这么厉害,原来是谢玉的女儿!”
“青枣,你真不嫌丢人,不光丢你的人,还要丢谢姨的人,快闭嘴!”许敬修极力制止着青枣。
这次打架之后,指挥部派人调查,认为影响虽大,有许多人受了皮肉之伤,但都不是重伤,无大碍,对当事人该说该批评的,也说了批评了,就撂过了手。
调查的人事后给王青山学说这事生的过程时,王青山连说了几个:“活该!活该!”意思是许敬修不近人,不到宣传组工作,竟然耍花样,自取其辱,“活该”呢?还是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铁姑娘”挨打也“活该”呢?只有他明白。
许敬修的清高自负,不到水库工地宣传组去挥个人才干,宣传工作还要照样进行,《战地快报》还要办。
宣传组组长另物色到川子沟大队的团支部书记许建田。第一次接触谈话,就觉得小伙儿聪明,思维敏捷,体态相貌不亚于许敬修,“面试”算通过了。就把他先调到宣传组工作。
到了工作岗位,他写的稿件病句太多,错别字满篇,内容抓不住要点。宣传组组长只好对他的稿件进行近乎另写地“修改”。组长本人考查过才调入宣传组的,也不好让再回工地去。如果这么做人会问当时你组长考察时眼窝叫封条封咧!好在小伙虚心,会说话会来事儿,也有眼色,能把组长侍候得周周到到舒舒服服。各有所得,二人交也日益渐深。这就给了许建田日后攀援进步的好阶梯。
经过两年多的大会战,水库工程胜利竣工。竣工大会开过之后,在摘卸高音喇叭时许建田不幸从高处摔了下来,被及时送到县人民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许建田因伤势并不十分严重,不过是轻微的脑震荡,两根肋骨裂纹性骨折,住院两个月后便基本康复了。
依照常例,临时突击“会战”工程结束后,临时抽调人员都得又回到自己生产队,做一个普通社员,谁也没有奢想要上边给自己安排个工作,许建田也一样。
“小许!咱工作了这段时间,我看你人还可以,又为建设水库而受了伤,今后怕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干体力活不方便吧?”宣传组组长对许建田说。建田是聪明人,能听出话的意思,但嘴上咋能向上边提什么要求?只是说:“没啥,身体恢复得还可以,能劳动,只是有时肋子下,腰上还有点疼,不碍大事。”“听说,县上供销社系统要招几个临时工,不转户口,仅拿工资的合同工,我早就把你的况向领导说明,想给你争取个名额。”“那能成么?”“说不来,名额太少,争的人太多,成不成很难说。不过你要正确对待,成了也甭喜,不成也别恼!”“这我知道,谢谢领导想着。”“还有一个人,你也可以对他说说你目前的况。王青山,你村的插队知青,目前县委鲁书记很信任他,说话有一定分量,你也跟他认识,有他跟我共同说话,准能成。”
许建田找了王青山,王青山话没有那个宣传组长那么肯定,只是说:“看况,瞅机会替你说说,不过希望不大,还是做好回村里劳动思想准备吧!”
王青山了解出全县供销系统招收合同工确有其事。名额很少,具体分配给哪个公社几个尚不清楚,鲁书记手上有一两个,由他直接分配给具体人。这招收临时工重点是照顾知青,他觉得要给建田争取到这个名额难度很大。
但他仍没放弃给许建田争取。一次鲁直书记带他下乡时,他踅摸着提起供销社系统招收临工的事,鲁书记说:“你操这心干啥?你又不去!就是你要去我也不要你去,安心工作吧!”“我不去,可我有个建议。”“啥建议?说!”“您一声号召把水库就修成了,这水库将同您的名字一齐载入瓮城史册……”鲁书记笑了:“少说些拍马的话,直说!”“好,直说,川子沟的团支书许建田在水库工地上表现突出,人也能干,又在工地上受了伤,”“这个我知道,那个宣传组长给我说过。”“你知道就行了,因为肋骨骨折,怕日后干起农活不太方便这是其一;其二,他娶了个知青媳妇,叫人担心的是万一政策上知青回城后,这婚姻就难维持了;其三,对这次在水库工地上表现突出的人,给一点特殊照顾,咱以后的工作也好开展。我建议还是给那个许建田一个名额吧。既照顾了他因伤今后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不方便的实际况,又体现了您对工地上表现突出的人的关怀,也成全了他婚姻的稳定,又是您一大功德!”“王青山!我把你还没看出,你的嘴能比上苏秦张仪了,好!我就成全你这张嘴,给那个许建田一个名额。”
171.第十二章(19)
许建田顺顺当当地进入了供销系统,当了个临时合同工,成了不转户口拿工资的人。***
许建田被分配到城关综合供销社。这里有二十多个职工,大都是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女性较多。比他早到一天的新人郑霞是正式职工,许建田不能跟人家比。人家是县商业科科长之女,商校毕业的正式工。许建田可没恁大的背景。人家在工作上、生活上处处占尖儿,许建田是这里唯一的临时工,上自主任,下至炊事员、看门的都是他的领导,谁都有指挥他的权利。好在他是山村来的,早就养成了多干活、少说话的习惯。这种习惯成就了他在这个综合社上上下下很得人心。
郑霞自分配到这里以来,除因工作非开不可之外,很少和其他人说话,尤其是那些婆婆妈妈、是是非非的中年妇女。除了这个有点土气的许建田外,她看谁都不顺眼,就连主任她也不放在眼里。在这个鬼地方只有许建田和她同是青年人,互相还说得来,这多少对她有点安慰,要不然她就要想法调走,到一个青年人多的单位去。
建田生怕表现不好,把这份工作丢掉了,就常牺牲星期天休息时间不计报酬地加班加点,忙个不停,月里四十回去一次,给媚和孩子留点钱,又匆匆忙忙地赶回单位。媚理解他的难处,一个临时工不好好表现行么?在他给媚留钱时媚总是说:“家里还有,在外边花费大,星期天不回来跟人家那头头脑脑或同事们吃个饭,请请人家,对咱长期在那儿干下去也有好处,钱你还带在身上。”建田对媚这些通理顺的话听起来顺耳,也很感动。
郑霞这人可怪,建田星期天加班整理货柜她也来加班和他一起整理货柜。有时郑霞向主任提出要求星期盘库,要求许建田和她一起干,主任当然同意,并且给他们都计加班费。王主任对这两个青年人在工作上积极肯干很是赏识,也很支持,常在大会小会上表扬他们。
建田对郑霞虽没有亲近的意思,但绝不敢得罪她,她爸在商业系统大权在握,自己下年合同签成签不成还不是人家一句话?在多次接近谈话时,他也觉得郑霞是个不错的姑娘,热大方,身份地位都比他高,但和他讲话从未表现出居高临下的态度。他也把她跟媚作过比较:她身材模样虽略逊媚一点,但脸面白净,没有媚脸上那块美中不足的胎记,穿着半高跟皮鞋的脚走起路来看上去很精神,不像媚穿着个半新不旧的黄军鞋那么扑哩扑沓的。说来说去还是媚在各个方面不如她。
近日建田也现郑霞跟他越来越走得近了,他在心里告诫自己,千万不能跟郑霞黏得太紧。但也不可太冷漠,该巴结的也得巴结,她爸是商业科的科长啊,不比其他人,自己前途命运就攥在人家的手心儿里,说啥也不敢得罪人家呀。
172.第十三章(1)
知青们渴望已久的招工机会终于来了。正在水库工地上劳动的许敬修从王青山口里提前得到了这一消息,又凭王青山提供的有关况,费了好大周折,才找到了在省城逛荡胡混的马平川,让他早准备,早活动,别错过机会。
这次机会,对马平川、高碧云说来,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机会,千万不能错过。正像许敬修对他讲的:“是皮鞋跟草鞋的决战,能回城,你就穿皮鞋,回不了,你就穿草鞋!”
要密切关注这招工信息,就得早早回到村子,村子基层这一关是免不了的,就是走过程、做样子也得大队推荐,填个推荐表才能到公社去角逐,去争取。马平川跟高碧云一商量,决定立即回村,向村干部打招呼,求求他们,这一次一定要把他俩推荐上去。
高碧云急急忙忙地回到川子沟,经过打听,得知大队已把她和马平川的名字报到了公社知青办,就等着公社下基层推荐表,让他们一填,大队的手续就算交代了。偏巧,大队上午已接到公社通知,让知青在明后两天去公社领取招工推荐表。高碧云很庆幸即时回到村子,也很感激许敬修给他们送去了消息。
“这个马大哈马平川,是早回来了还是没有回来呢?”她在心里嘀咕着,向知青院走去。
走到知青院大门口,一看,那把铁锁仍忠于职守地把着门,看似没有被开过的痕迹。这就告诉她那个马大哈还没有回来呢!
她拿钥匙塞入锁孔里,拧了几下,没有拧动,心里有些着慌,开不了大门,今晚在哪里休息呢?必须先把门开了,把自己住的女宿舍窑和马平川住的男宿舍窑打扫一下才行啊。好久没住人了,这里一定会脏乱不堪的。
她又把钥匙使劲拧了一下,大门打开了。刚把门推开,一股阴森森的气息从院子深处向她扑来。她头皮一下子绷紧了,毛竖了起来。这儿哪是她曾生活居住过的地方?简直要比王宝钏的寒窑院荒凉得多,说枚唷?br />
院子里的蒿草、野艾、灰艽艽、狼尾巴草长得齐人肩高,去窑洞的路径早被刺蓟、马鞭草和拉拉蔓淹没了。
突然,两只被她惊动了的野雉,扑楞一下子从草丛中冲了出来,吓得她双手护住头脸,连连倒退几步,差一点跌坐在草丛中。
墙外茂盛的刺槐、法桐、椿树的枝干伸过了院墙,像被风雨撕破的巨伞,把这个院子遮罩了多半个。透过枝叶的阳光映在西墙上落下了许许多多圆形的,或椭圆形的光斑,在墙幕上不停晃动,在窑门口,有一层浓密的、绿茸茸的苔藓,杂着十几株形如收起来的伞、上有红紫色的斑点的蘑菇,似乎还很柔媚娇美。她马上意识到这是毒蘑菇,千万不可靠近。
该死的!他咋还不回?不是那天咱说得好好的吗?都在今天先回川子沟的,怎么还不见人呢?难道招工单位会在省城直接去招你马平川吗?你以为你是谁?你是一个普通工人的儿子,你把你当成了省长还是市长的儿子了吗?你这个马大哈呀!高碧云在心里抱怨着这个啥心都不操的马平川。
现在啥也别想了,先把自己的宿舍窑打扫一下,被褥拿出来,搭在一个合适的地方晾一晾。她这样想着,便手分脚踏地开劈出去自己曾住的窑洞的路径,亲身体验“披荆斩棘”这一词的真正含义。
打开了窑门,朝炕旁边走了几步,一看,呀!满炕都是干豆豆的黑色鼠粪,土脚底靠窑邦子下面,有一大堆虚土,虚土旁边有一个茶杯粗的洞。一只硕大的老鼠从炕沿出溜一下窜入了洞中。一会儿,那个丑类又从洞中探出了头,一对明玑溜溜,像黑豆粒儿大的小眼睛,向外张望。这对贼眼对她轻蔑地审视了良久,又缩身回到洞中。
一会儿,那丑类又探头对她审视,胆子比刚才大多了。好像含有挑战性地在质问她:“你是谁?什么东西?来我们家干什么?还不快滚出去!”她想奔上去一脚踹死这个东西,可一阵恶心,她没有挪动脚步。
昔日知青大院的欢声笑语到哪里去了?生龙活虎的伙伴们到哪里去了?夏如锦死了,王青山飞向高枝,许敬修不来了,青枣也不见面,媚早把自己是个知青给忘了,你们都在哪里?高碧云多么盼望这些死去、活着的人此时此刻出现在她面前,抚慰此时她伤感的心灵。
173.第十三章(2)
她伸手拉了一下自己的被子,吓得立即把手缩了回来。湿巴巴的被子上,一股霉气扑鼻而来,直熏得她想吐。这里是决乎不能再住人了,要住在这里,就是不会来个狼,这些胆大妄为的老鼠也会把你给吃了的。
她又折身回到大门口,真不知道现在该到何处去。回省城的家吧,说实在的,省城哪有自己的家?自从父亲出了工伤之后,单位一点面不讲,据说像他这小集体企业职工出了工伤没有照顾政策,仅给生活费罢了。母亲是街道一个小工厂的工人,哥嫂虽然都有工作,侄子还小,嫂子的脾气很大。动不动就对哥大雌威,无端地大骂尚不懂事的小侄子吃闲饭,拉闲屎,这分明是在骂她的。这个家她怎么能待下去呢?
哥是个没本事,又没出息的人,整天只知道喝酒。白酒、啤酒,只要是酒他都喝。
就是前几天,哥迈着神仙步儿腾云驾雾地回家来了。她知道哥又喝高了。就好心好意地劝说:“哥也,你把那酒也少喝些,酒不值钱,命还值钱。”她哥醉笑着:“命值钱,我的命值几个钱!我又没多大本事,不喝酒又能干啥?又不能把你从下乡的山村调回城里来,你说哥能干啥?”“我们迟早会被招回来的。”“你说,多多……迟,多,多早,人家冯厂长的女儿,才,才下乡几天,就被招回来了,还,还安排在厂财务,务科。人家有公社知青办给帮忙,还不是拿厂里的钢材、木材、水泥指标换的,说得好,好听,支,支农,把他们支好,好了!”“咱没人家的那权,只能等政策,等到了,谁的脸也不看。”“碧云,妹子!你,你把你公社那个知青办的头头,给我、我喊来,我当,当,当面给他说,他再不把,你想法送回城,我就把,把这小,小子做了!他调你回城,我就给他趴下磕头!磕头……”
这时嫂子回来了,一只脚在门里,一只脚在门外,就大骂开了:“羞你的先人哩,把马尿少灌些,知青办的头头是你儿子,碧云说叫就能叫来?”哥也急了:“你少管!明天我去找他,看他有,有……几个脑袋。”嫂子大骂:“你的先人咋亏了人,这日子过不成了,离婚!”“离就离……当今世界谁怕谁,东东风吹、战鼓擂擂……”平时哥怕嫂子怕得要紧,今个胆子竟如此之大,真是醉了的老鼠不怕猫。
嫂子又把气撒在碧云身上:“有本事的早就回来了,人家翠爱一分钱没花也早早回来了,凭啥,还不是自己会想办法,舍得……咱又能比人家能尊贵多少?何必缠你这没向的哥呢……”
她哥一听便放声大哭:“哥没向!哥没向……”高碧云更忍不住痛哭起来。
正当他们乱成一团,马平川兴冲冲地来找高碧云,进门一见此景便问:“都是怎么了?”嫂子转脸笑道:“他哥又喝醉了,胡闹呢?碧云劝还劝不下,急哭了。”
“我这有好消息,碧云先去洗脸,面向知青招工的工作已经开始了。”“谁说的?”高碧云没有急着洗去脸上的泪痕,就急着问。马平川说:“是许敬修早得到消息,专门跑到省城,找我来的,叫咱们赶紧回村!”
这天高碧云离开了省城的家,就下决心,如果这次招工回不了城,她愿老住在川子沟,也不想再回省城的家了。
这时,高碧云立在知青院大门口,站困了又坐在门前的那块石头上,一手支颐,又想起自己在省城受的那些酸甜苦辣:
她妈是个老诚人,只要谁指给她个门路,是神不是神她都给烧香。其中也不乏有能办事的掌权人,能解决女儿的回城问题。她路也跑了,礼也送了,可就是没解决问题,究其原因,就是礼没送到位。有些礼是碧云妈下了大狠心,鼓了很大的劲,备了一份大礼,给人家送去,人家不收,因为在她看来是大礼,人家却视为微不足道、不屑一顾的小玩意儿。这也难怪,她这个家庭条件,又能拿出个什么像样的大礼物来送给狮子胃口那么大的当权者呢!
高碧云也想过,自己也像郑西如那样,在城里找个跛子瘸子的人嫁了算了。只要能回城就行了。可是城里的跛子瘸子倒不少,就是有能耐把一个知青调回城里安排个工作的跛子瘸子还没碰见过。她对郑西如很羡慕、很眼红,也很忌妒,她的运气怎么就那样好呢?
174.第十三章(3)
现在孤苦伶仃的高碧云又站起身来,东张西望,没看到马平川的影儿,是不是该找个熟人,也好商量个主意,已听马平川说了,许敬修和李青枣都上了水库工地,劳芳也去了。媚虽然没去,但在家管娃做饭和其他家务,忙个不停,哪有空陪人说闲话呢?那个秦已搬到大队合作医疗站去了。他那里电炉子、煤油炉子都有,做饭炒菜都很方便。他在那里实践和钻研医学。他在治病解难方面跟病人很有“医缘”,看好了许多人,许多外大队、外公社也有人来找他看病,他一天到晚总是忙得不可开交。忙倒不说了,这个人平时少寡语,待人冷淡,除过病人,好像其他人都是多余的人,在知青院住的时候,他跟高碧云几年来连五句话都没说过。高碧云想,现在去找他,不是自讨尴尬吗?
她想在村子转转,兴许能碰到个人可以说几句话,希望能碰到个能让她借宿的人。在村里转了一圈,仅碰见抱着娃的“鹐梆梆”仅和她打了个招呼就转身走了。“鹐梆梆”本来就爱说话,可今日个见高碧云满眼泪光,也不敢多问多说,便离开了。
“绕树三遍,无巢可栖”的滋味她尝到了。农村,难以立足;城市,抛弃了她,这该咋办?这叫一向乐天的高碧云大为作难。
又回到知青院门前,又坐在那块石头上,不由得开始啜泣了。
“从来就没有救世主,解放我们全靠我们自己……”谁的小半导体收音机响起了《国际歌》的声音,抬头一看,马平川拿着一只小半导体收音机洋洋得意地朝她走来。
她一下子扑了上去,双握拳头,在马平川肩上乱捶乱擂:“你这该死的咋才来?咋才来?”原来的啜泣一下子变成了号啕大哭,泪水打湿了马平川的衬衫前襟。
幸亏嘴长爱说话,好管闲事的“鹐梆梆”把她见到高碧云的景告诉了郝知玲。郝知玲这个热心肠的妇女干部来到知青院大门口,见到高碧云正把一腔的委屈撒在马平川身上,就上前解劝了高碧云,高碧云向她诉说着自己的委屈。郝知玲把他们领到自己家里,给他们管了饭。又安排碧云晚上跟她挤在一个炕上。马平川仍住在他原住的屋子,被褥也是郝知玲提供的。高碧云对自己以前认为爱显自能的妇女主任,今天很是感激。
第二天马平川、高碧云到公社参加招工竞争。一进公社院子,全公社百十个知青黑压压一大片,拥在知青办门口,等待着,议论着。
这次招工的单位是柴油机厂。论企业知名度和职工待遇,不如国家工业部直属大企业,对久未遇到招工机会的这些知青来说,就是他们向往的好去处。谁不想早早离开农村,回到城市呢?因为名额有限,狼多肉少竞争很激烈。有的搬动了表哥的表哥,父母亲领导的领导,或姨夫同学的同学……主管知青招工工作的知青办主任胡智通手里握的托请人条子就有一大沓沓子。有的人怕一个人说不保险,还托了几个人写了条子给胡老师呢。
胡老师的房子老是人出人进,拥挤不堪。天又热,房子又小,汗味冲天,整得那个胡老师头昏脑胀,耳朵嗡嗡作响。领表的、交表的,要求胡老师指导填表的,人人都怕落后于他人了。有的还缠着胡老师问这问那,胡老师也要问个别人的有关况,诸如哪个学校毕业,在什么时候下乡的,家庭状况,个人特长,还有几句扯淡闲话。问的都是些嘴甜顺眼的女生。对于像马平川这样,没穿袜子,一身农民习气,早失去斯文的男生们胡老师不会问什么的。
为了减少工作压力,胡老师就把公社印制的知青摸底表给男生们,对大家宣布:“这次招工名额,男的相对多些,个人况不需要面谈了解,表拿走填好,明天交来。女的名额少,还需要多了解些况。”男生们领了表,都离开公社院子,各忙各的事去了,女生们还留着等待胡老师对自己深入了解。
每个女生都想给胡老师多谈些自己的况,把自己的家庭困难说严重些,把个人特长、专能夸大些。胡老师( 川子沟(全本) http://www.xlawen.org/kan/42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