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部分阅读
到了佛头的颈项处。在动手的那一瞬间,这个青年想到了自己的行为是在犯罪。然而事到如今,他已经没有退路了。于是他借着一道闪电拉开了锯子。雨水打在他的手背上,他感觉这是大佛流出来的血。
佛头不到一个小时就完全锯下来了。路一达把佛头裹好,放进了背囊里,又拿出了那只假的佛头。他让安小文先回学校,可是安小文说:我陪着你吧。
剩下的工作由路一达来完成。他把自己雕刻好、并且做了旧的假佛头安了上去,用一种高能速干的胶水进行黏合。他做得从容不迫,好像自己正在从事着一项艺术工程。
安小文得到了五万元,路一达还将那台笔记本电脑送给了他。然后,他们就分手了。分手的时候谁也没有说话,这个瞬间,安小文突然有点憎恨这个叫路一达的男人了。送走路一达,安小文在自己的屋子里呆坐了很久,直到听见第一声鸡鸣,才忽然觉得自己也该离开了。这个地方他早就待腻了,他必须走出这座山,到山外去。山外就是一个崭新的天地。于是就给〃青萍〃发了一封E-mil,告诉他自己将在8月16日至18日连续三天的上午9点,出现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手持一册《笑傲江湖》。〃青萍〃很快就回复了,说这个时间她有可能抽不出空,只能先这么定着,但又说近期只要有空,就会赶到北京的。安小文想,这也好,自己可以在北京城好好玩玩,眼下该打点行装了。
第二天,安小文带着两瓶酒去校长家请假,同时拿出两千块钱交到校长手上,说自己想到省里参加一个同学的聚会,这两千块钱把学校的课桌翻新一下,再添一批新的。校长就问,哪来这些钱?安小文说,我在落城买了体育彩票,中了奖,要是一毛不拔,会遭报应的。他以玩笑的口吻说:这其实应该是一笔不义之财。
当天上午他就离开了。他先搭长途汽车去了落城,再从那里改乘北上的火车,去见朝思暮想的那个〃青萍〃。他同时也做好了这样的思想准备,如果他和〃青萍〃有一见钟情的缘分,他就不准备回来了,哪怕就在北京做苦力,或者去她所在的城市打工,他都愿意。安小文在落城火车站买好票,离开车的时间还有三个小时,就想给李志扬去个电话,去他那里聊聊。电话通了,却没有人接听。安小文想自己找上门去,但又一想,觉得负罪在身,很担心律师敏锐的眼光看透什么,就放弃了。很多天后,当律师从女警官那里得知这个细节时,不禁为这种失之交臂感到伤心不已。律师说,如果那天他接到安小文的电话,一定会请他吃饭的,没准就会了解到什么,那么一切或许都改变了。
经过二十小时的旅行,安小文于8月15日晚抵达了北京站。这是乡村教师第一回来到首都,高大的建筑和宽阔的街道让他不知所措。他被一个拉客住宿的人带到了北河沿一家地下招待所,刚住下,就有一个打扮俗气的女人推门进来,问要不要服务。安小文说要,那女人就把门关上,拉着他就往床上躺。安小文吓了一跳,说:我不是要这个服务,我口渴,要喝水。那女人就白了他一眼,出去了。安小文想不到北京也一样有妓女,便想换一个地方。可一打听,这里距离天安门广场很近,就没有再动。他想要是明天见到了那个〃青萍〃,就不住这里了。
第二天刚刚黎明,安小文就起来了,手里拿着一本《笑傲江湖》连走带跑地去了天安门广场,先看了升旗仪式。那个时刻他觉得非常庄严,也非常内疚。他想自己真是犯了大罪的,把国家珍贵的东西盗给外国人,这行为与卖国没有什么两样。他仿佛看见了路一达那张斯文的脸,却恨不起来。事情是自己做的,人家并没有强迫你,要恨,就只能恨自己好了。他带着这种不安和焦虑在广场上走了一圈又一圈,时间总算到了9点。安小文站到纪念碑的面前,把那本《笑傲江湖》拿得端端正正,等待着对方的出现。现在他内心倒是没有不安了,有的是紧张和激动。然而两个小时过去了,没有任何人注意他,走近他。在穿梭不停的人流中,安小文猜想着这里面一定暗藏着一双注视着自己的眼睛。他非常相信这一点。那个人为什么不出来?是因为他的长相与气质全部都脱离了她的想像?在网上,他只是把自己的身高增加了三厘米,这很明显吗?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呢?他实在想不明白了。这个时候,安小文才想起网络欺骗这样的事情。可是他不明白,对方有什么必要这么做呢?这样做了又能达到什么目的呢?难道就是恶作剧、寻开心?他无法解释这个问题。
连续三个上午他都准时赴约,也都失望而归。那三天里,安小文不断地给〃青萍〃发送电子邮件,却没有答复。那时他想,如果这个〃青萍〃与自己从此断了联系,他就想在北京找一份工作。他喜欢这个宏伟的城市,喜欢这里发生的一切。于是从第四天起,他将自己的计划做了必要的调整,那就是每天的上午9点到10点,继续带着《笑傲江湖》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站上一个小时--他不知道〃青萍〃所说的那个〃近期〃有多长。而下午的时间则用于游玩和找工作。9月6日上午,当安小文在广场再次出现时,就被几个便衣警察带上了警车。在征得李林副队长的同意之后,陈晖以记者的身份也与安小文有过一次谈话。那次谈话,现场没有任何人,但做了录音录像。看守的警察也站到了门外。陈晖和安小文就隔着一张桌子对面坐着,他仔细打量着这个比自己还年轻的乡村教师,从那张已显麻木的脸上看出的不是恐惧,而是一种坦荡。这让他感到非常奇怪,在记者以前类似的采访经历里,也是从未遇见过的。他友好地递给了这个人一支香烟,也被谢绝了。陈晖说:我不是警察,是记者,我们可以随便谈谈。
安小文点点头:我很羡慕你这个职业,人都说记者是无冕之王。
陈晖说:记者也有记者的苦衷,这个你却看不见的。
安小文说:我也能想像得出。比如说,你们只能骂县以下的干部,揭小地方的短。
陈晖就笑了,说:我没想到你还这么幽默。
安小文说:你想了解什么,说吧。
陈晖说:我想知道,你在锯那个佛头之前,没有意识到这是犯罪吗?
安小文说:我知道这是犯罪,但是……
陈晖接道:但是没有想到罪行会有如此之重?
安小文说:我到现在也不知道罪有多重,没有人告诉我,也没有人打我。
陈晖说:你当时这么干是因为钱吗?
安小文说:不光是钱……
陈晖说:还有那台宏基笔记本电脑?
安小文说:我想最大的原因还是恋爱吧。我长这么大了,还没有谈过恋爱。
陈晖说:可我听李律师说,你在读师范的时候,和同学谈过一回……
安小文笑了笑,说:那是我瞎编的。一个男人这么大了没有谈过恋爱,说出去很没有面子,所以就编了一个……
陈晖说:因此你很珍惜这回的〃网恋〃?
安小文说:是的,我珍惜和〃青萍〃的缘分……
这时陈晖从公文包里拿出了那张画像的复印件:是她吗?
安小文看了一眼自己的作品,说:就算是吧……我心中的她就是这个样子……我每天都根据我的想像进行修改,反正最后人我也没见到……
陈晖说:你就是为她来的北京?
安小文说:是的……我们约好了……
陈晖说:你不认为这种网络引起的恶作剧很多?
安小文说:不,我不认为这是恶作剧。她对我说了很多。这辈子,还没有哪个女人对我说过这么多的话。从来没有。
陈晖停顿了一下,又点上了一支烟,说:事到如今,你自己感到后悔吗?
安小文想了片刻,说:怎么说呢?说后悔,是因为我对国家造成了损失。说不后悔,是我有机会见到我想像中的人了……我相信当时她就在我的周围注意着我……
陈晖问:那她为什么不露面呢?
安小文说:不露面总是有不露面的原因的……
陈晖问:欺骗会是其中一个原因吗?
安小文说:不会。
陈晖说:你相信这一切符合你的想像?
安小文说:是的,我相信……人活着,总得信点什么吧?要不太可怜了。
陈晖看着面前这个乡村教师,他的神色非常地镇定。记者不想再问什么了。
那天晚上,陈晖和柳青到天安门广场散步,在纪念碑前停留了很久。他们想像着安小文当时的位置和活动情形,却揣摩不出他的心情。白天的谈话录像,柳青也看见了,安小文最后的那句话也掀起了女警官心底的波澜。一个穷乡僻壤的小学教师,因为一场虚幻的恋爱去犯罪,而且是重罪,这听起来多么不可思议,但又是眼前的事实。他们当时都无法解释这个动机,而现在又似乎很能理解了。
柳青说:陈晖,和安小文相比,我们是否也缺少点什么?
陈晖说:缺少信念。所以后来我就不想问他什么了。
柳青说:是不想问呢还是不敢问?
陈晖说:也真的不敢。安小文这辈子可能就只有这么一次所谓的恋爱,对我们而言,它是虚幻的,是一种儿戏、玩笑、恶作剧甚至是欺骗。但对他而言,却非常的宝贵……
柳青说:这是天壤之别的差距啊。
陈晖叹息道:我真的不知道,该怜悯的是谁了。
他们沉默了。他们在沉默中拥抱着,然后亲吻。那个时刻,他们都清晰地听见了对方的心跳。行动小组的回程改乘火车,抵达落城是在傍晚。在迎接的队伍中,出现了李志扬的身影。当安小文被押下车后,律师主动走近了他。安小文先是一愣,然后就低声叫了声〃李哥〃。李志扬说:我现在是你的律师,你是我的当事人。过几天我会找你谈的。
安小文被押上警车带走后,李志扬才和柳青站到一边说话。律师自然迫切想知道审讯的情况。柳青说,安小文态度很好,如实交代了自己的罪行。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那个主谋路一达和佛头都不知去向,警方估计可能都已经偷运出境了。这么一说,律师便预感到这个形势对安小文将来的量刑很不利,就希望最好能在案件宣判前找到真正的元凶,继之找到那个佛头。柳青说警方目前没有一点线索。李志扬感叹道:东西不在,麻烦就大了。
刑警支队初战告捷,但后面的事情就完全失去了纵深发展的可能。落城市政法委专门为此案召开了会议,认为在目前缺乏线索难以突破的情况下,只能暂时将这个案子挂起来。然而谁也没料到,这一挂就是很久,以致刑警支队的人都把这件事慢慢给忘了。安小文羁押在看守所里,李志扬隔一段时间去探视,两个人面对着,拿起电话做简单的问候和交流。李志扬希望安小文能提供一些关于那个路一达的线索。安小文说:我不知道。该说的我都说了,我想他已经出国了。
&nbsp&nbsp
死刑报告(二十一)
柳青离开北京后,陈晖再次回到了辛普森的面前。这个案件至今已经拖了他十五个月的时间,总算有了一些眉目。他与美国的王可在电话里进行过交谈,认为辩方目前占了上风,在于成功地运用了〃三C论据策略〃。所谓三C论据,即Contmintion(证据污染)、Corruption(警方腐败)和Coverup(全面掩盖)。
辛普森一案没有直接证据,警方所提供的证明辛普森有罪的证据皆为旁证。控方认为,洛杉矶警方在南班迪街875号凶案现场所提取的可疑血迹,经DN鉴定,是辛普森的。这种力度的旁证实际上并不亚于直接证据,对DN鉴定的可靠性也没有人敢于轻率地怀疑。这一点,辩方的律师团非常清楚,但是正如李昌钰博士所言:DN鉴定血迹的可靠性虽然普遍得到法庭及社会大众的接受,但是检验结果是否可靠,仍要取决于检体是否受到污染。明眼人一听便知,辩方的文章就会做在这个〃是否受到污染〃的检体上。然而不幸的是,洛杉矶警方经受不住这样的质疑。
某种意义上,辩方质疑Contmintion和Corruption,实际上是为质疑Coverup做准备。人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判断,由于警方的腐败才会导致证据的污染,而警方之所以会这么干,目的就是企图进行全面的掩盖。洛杉矶警方多年来不好的声誉是辩方敢于走这着棋的心理依据,他们深信在大众眼中,这个警局已经烂到了极点,所以才会有福尔曼这种根本不配当警察的警察。在辛普森一案中,警方可谓漏洞百出,无论是违背宪法第四修正案,在未取得搜查令之前就私闯了辛普森的住宅,还是取证过程中的违规操作;无论是由于作风涣散导致的不负责任,还是别有用心地暗箱操作,都让人感到他们不能自圆其说,不能让人信服。最荒谬的是他们自以为是〃铁证〃的两件东西--分别遗留在两个现场的一对皮手套和警方在辛普森卧室里找到了一只染有血迹的袜子。前者被认为是辛普森行凶所戴之物,但是,1995年6月15日辛普森在法庭上,于众目睽睽之下试戴皮手套,尽管他最后还是戴进去了,但十分勉强,连手指都无法屈伸,虽然检方认为这是由于受到血液的侵蚀造成的缩水,然而在陪审团看来还是觉得不合适。人们很难想像辛普森戴着这样的手套可以行凶杀掉两个人。被害人妮可的指缝里留有血迹,这显然是搏斗时留下的见证,可是这血既不是妮可本人的,也不是辛普森的,那么又是谁的呢?警方怎样解释这个现象?而且,警方开始从辛普森身上抽去的是8cc血样,用于做DN的只有3cc,现在试管里却只有35cc,那么还有15cc血哪里去了?
那只血袜子则更加奇怪了。警方用于固定现场的侦查录像是在1994年6月13日下午4时13分拍摄的,那时从镜头画面里看到,辛普森卧室里根本就没有血袜子,而警方的采证是在现场固定之后,那么这袜子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辛普森的保姆说,他从来就没有乱扔东西的习惯。最令人震惊的是,李昌钰博士发现,这只袜子上的血在两面形成了同样的血迹,这就不能说袜子是有人穿过的,而是血自然浸透的效果。李昌钰的发现无疑是致命的,因为它暗示着警方栽赃的极大可能性。
美国法律中有一条著名的规则:面条里只能有一只臭虫。
当他发现第一只臭虫之后,就会果断地把这碗面条倒掉,而不会等着发现第二只臭虫。
何况辛普森这碗面条里已经不止一只臭虫了。夏天过去,秋天来了。这一年的秋天给人的感觉将是一个绵长的雨季,几乎每天都见不到阳光。雨断断续续地下着,下得人心都觉得长毛了。大概只有一个人在这样的季节里还满面春风,这个人就是沈蓉。一看沈蓉这样的气色,柳青就知道,那个在省委党校高级班学习的郁之光又溜回了落城。最近一个时期,落城都在传,从前的政法委书记郁之光大概不会再回来了。他会得到重用,会再上一个台阶的。柳青自然不会关心这个,她顶多只想想沈蓉,觉得这个女人其实很可怜。沈蓉也爱找她,目的就是倾诉。郁之光一走,沈蓉一定会约柳青出去吃饭喝茶什么的,一边就把自己悲欢离合导致的苦恼委屈说出来。这些话柳青已经觉得不新鲜了,但沈蓉还是要说。
昨天柳青出去,又看见了郁之光的车子,就停在离沈蓉家不远的那个酒店停车场上。她想这个男人又是赶回来偷情的,但她已经很反感这个男人了。柳青觉得,一个男人的虚伪比下流更可怕,也更可恨。像郁之光这种人,什么都想占着,却一点也不会给自己睡过的女人一点希望。她替沈蓉感到悲哀,为什么就不能离开这个人呢?
今天上班的时候,沈蓉没有来,说是不舒服,请了一天病假。等到了临下班的时候,沈蓉的电话来了,说:小柳,我在西子茶庄等你呢。
柳青说:你那个人走了?
沈蓉说:我把他赶走了。
柳青一听就觉得事情不妙。本来她是不想应酬的,但电话里沈蓉鼻音浓重地这么说着,她就有点放心不下,说:我去好了,见面谈吧。
两人一见面,沈蓉就说:我和郁之光吵架了。
柳青暗暗惊讶,就问:因为什么呢?
沈蓉说:还是老问题,我问我们的事情到底怎么办,他说再等等。我一下就火了,把他推下了床,我说,姓郁的,我明年就四十了。对于一个四十岁的女人,你不能做得这么狠。他什么也不解释,只说离婚很困难。
柳青很不解地问:为什么?离婚就那么困难吗?
沈蓉说:他不是不能离,是不敢离。你想想看,一个农民的儿子,好不容易走到今天这一步,怎么可以因为我这样的一个女人前功尽弃呢?再说他虽然不爱他老婆,但非常爱他女儿郁兰。血缘这东西在这个时候最起作用。再说,他岳父虽然去世了,可省里有不少干部都是从落城出去的,都曾经当过老头子的部下,那股势力一个郁之光哪能抵挡得了?再说,他还有把柄捏在他老婆手里呢!
柳青问:什么把柄?
沈蓉忙改口说:当官的,哪有真干净的?我猜多少有点什么吧。
柳青说:这事你可别瞎猜。
沈蓉流着泪说:我现在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好……
看见沈蓉这副辛酸的样子,柳青心里也好难受。她拿出纸巾递过去,说:沈蓉,既然你什么都看清楚了,为什么不另做选择呢?
沈蓉擦擦眼泪说:小柳,你当我是你这个年纪啊,我还能有什么选择?
柳青说:沈蓉,听我一句话,从这旋涡里撤出来吧。退一步,海阔天空。
沈蓉沉默了好久,然后像是自语般地说:我再做一把努力吧。也许天无绝人之路……在柳青眼里,这个时期的沈蓉已经有点神经质了。她总是说些疑神疑鬼的话,比如昨天晚上看见有人在她家门外的树上蹲着啦;比如上个星期天她回家的时候,看见一个穿雨衣的人一直在跟踪着她啦;比如有一天半夜里,她感觉听见有撬门的声音啦。这些话她只对柳青一个人说。后者听得都有点烦了,便开她玩笑说:你啊,只要调到省里,什么可疑全都没有了。沈蓉却还是一本正经地说:我说的可全是真的啊!
转眼国庆又到了,机关照例要放假。10月2日这天是柳青和沈蓉值班,到了中午交接的时候,沈蓉却还没有来。外面还下着雨,柳青收拾好东西,好等沈蓉一来就离开。她想沈蓉是不是又害相思病了?正这么想着,沈蓉一身是泥地走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一只保温桶。
柳青吃惊地问:你怎么了?
沈蓉坐下来半天喘不过气,说:我刚才差点被车撞死了。
柳青吓了一跳,就问怎么回事。
沈蓉指指身上的泥水和胳膊上的划痕,说:我刚从家里出来,想到对面的小馆子里吃点东西,顺便也给你捎点。正要过马路,突然从旁边小巷里开出了一辆双排座,笔直地向我冲了过来。幸亏当时一个过路的小伙子拉了我一把……太险了!
柳青帮沈蓉换好衣服,又在她擦破皮的胳膊和膝盖上涂了点红药水,说:你得当心点。看你脸色这么差,昨天一定没睡好吧?
沈蓉叹息道:每天晚上都这样,总是天亮时眯瞪一会儿……这样下去,非得要我的命不可啊。
柳青又回想起以前那个梦境,梦中的沈蓉在爬一只没有依靠的梯子,摇摇欲坠地让人捏一把汗。她说:你这人啊,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劝你了。像这样的马拉松一跑就是八年,不拖垮才怪呢。
沈蓉说:我已经被拖垮了。
柳青不想再多说了,就把工作简单交代了一下,说:我走了。
沈蓉说:我给你带着吃的呢。
柳青知道沈蓉是想留她多聊聊,就说:我得回家去,我妈感冒了。
沈蓉说:那你回去吧。
柳青正想走,又站住问了句:你没事吧,沈蓉?
沈蓉有点恍惚地说:我没事……我想,刚才那辆车要是真的把我撞死,也就一了百了了。
说着,就抽泣了起来。
柳青只好又回来劝慰,说:看你,都胡说些什么呢?沈蓉,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也许等过了一阵子,一切都慢慢好起来了呢。
正说着,外面有人找沈蓉了。那是一个柳青从未见过的男人,看上去三十多岁,手里拿着一只鼓鼓囊囊的旅行袋,风尘仆仆的,像是从外地赶来的。那个人在门口叫了一声姐,沈蓉便把眼泪悄悄抹了,站起来为柳青介绍。来人是她的弟弟,叫沈强,住在家乡那个县里,是一个电工。于是沈蓉说:你还没有吃吧?来,这里正好有包子。
就把那只保温桶递给了沈强。
柳青客气地对沈强点点头,就离开了。外面的雨还在下,沈蓉追出去把伞给了她。是那把紫色的碎花伞。当柳青在雨中撑开这把伞时,觉得它还是那么漂亮,表面一点也不像用了十年的样子,但骨架基本上都生出了锈斑。雨点落在伞上发出十分清脆的声音,那时柳青就想,多年前,穿着紫罗兰连衣裙的沈蓉,打着这把紫色小花伞,一定是好看的。美国宪法修正案第六条、第七条赋予公民在刑事案件中选择陪审制的权利。陪审制不是美国的产物,它产生于中世纪的英国。这个审判制度,在美国一直有着争议,赞成者认为是民治、制衡、公正的有效举措,是程序正义的具体体现;而反对者则批评它不谨慎、低效率、浪费钱。如同一场足球赛,合理并充分运用规则是一支球队取胜的关键之一。美国的刑事司法制度是控辩对抗、无罪推定、陪审团裁判的三位一体架构。在辛普森案件最初的阶段,辛普森的律师团就清楚地意识到,要想打赢这场官司,争取陪审团的同情是关键的所在。因此,在案件审理之前,经过与控方的明争暗斗,他们取得了遴选陪审团的胜利,在十二名成员中有八名是黑人,两名白人、一名拉丁裔和一名南美裔。这实际上为辩方日后打出〃种族牌〃打好了基础。而白人警官福尔曼的愚蠢和腐败,则为辩方这一战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辩方充分地利用了Corruption论据。社会舆论绝不会认为福尔曼的腐败是个别现象,他们很自然地将其与当初洛杉矶的四名白人警察暴虐黑人公民罗德尼?金事件联系起来,他们很难相信警方的证据和证言是公正的。
尽管陪审团的成员在审判期间处于隔离状态,不得观看电视新闻和报纸,不得接触与案件有关的信息,不得私下和人交流对案件的看法,但仅就所接触的关于福尔曼警官的那些已经打了折扣的材料,就让他们惊诧不已。这个人的行为引起了陪审团的愤慨,他的独立行动以及由此发现的证据也引起了陪审团的怀疑。陪审团都是由普通公民组成,司法人员、行政官员,以及律师、内外科医生、教师等,都不允许参加陪审团。在一件刑案中,陪审制要求陪审团对被告做出有罪或无罪的裁决,一致的裁决具有终审性质。陪审团对待证据效力,除了特殊的需要法官做出提示之外,就完全由他们自由心证,他们可以根据自己对案件的理解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但如果要定被告有罪,那就需要十二人一致通过。
1995年10月2日,十二名陪审员在被隔离二百六十天之后,开始了近四个小时的讨论,最终达成了一致的裁决。10月3日10点,也就是美国东部时间下午1点,法庭宣布了判决结果:辛普森无罪。
当陈晖在他的第一时间把这个结果告诉落城的柳青时,后者一下就蒙了,连声说:怎么会无罪呢?
陈晖反问道:怎么就一定有罪呢?
柳青说:这未免太荒唐了吧?
陈晖说:可千万别这么说。这个案子可是在全世界人的眼皮子底下审判的,经得起反复推敲。
柳青说:我还是难以置信。
陈晖就笑了,说:我想这个案子控方之所以败诉,最大的错误在于洛杉矶警方的自作多情--他们太想〃铁证如山〃了,结果却让臭虫跑到面条里去了。
柳青说:陈晖,你应该好好写写这个案子才是。
陈晖说:是啊,我得慢慢来--这个案子其实并没有真正地完结。
&nbsp&nbsp
死刑报告(二十二)
1995年11月12日上午,落城刑警支队接到报案,前政法委书记郁之光的妻子王佩霞在家中被谋杀。消息传来,大家无不震惊,几路人马立刻赶到了现场。
案发现场是,王佩霞死于二十四小时之前,是一次血腥的谋杀。凶手是从后面用铁丝勒住被害人的脖子,将其勒晕,然后拖到卧室,拿出刀子在心脏、喉咙等部位捅了七下。其中有一刀刺破了心脏,是致命的。
考虑到被害人丈夫的特殊身份,市委负责人做出批示,严格封锁消息,对可疑人员实施监控。要落城公安局将案件及时向省公安厅报告,并请求省厅来人支持。省公安厅也及时报告了省委。当天,一个由省城刑侦专家组成的小组火速赶到了落城,与刑警支队联手开展工作。现场的勘察,除了提取到几枚陌生的指纹外,就没有发现到什么更有价值的东西。
专家的意见是,先对现场实行封闭,将死者的尸体带回,连夜进行解剖。尸检没有什么新的发现,死者没有遭到强Bao的迹象,也无中毒的可能,最后的确定与落城刑警支队在现场的初步判断基本一致。这个女人死于昨天的上午十点左右。郁家的门窗没有发现被撬动的痕迹,虽然丢失了几千元的现金和女人的首饰,但是所有的银行存单还在。这说明,凶手极有可能是认识的人,也说明,凶手杀人的真正目的未必是图财害命。这个判断一经形成,柳青就想到了沈蓉,她的心一下子紧张起来。不过,案发当天沈蓉不在落城,她和另外两名刑警到外地出差了,也就是说,沈蓉直接作案的可能性应该排除。但是,柳青的担忧并没有因此而减轻,专业知识在提醒着她,任何一项犯罪,都具有其内在的因果关系。即使是美国长达十六年的那宗乔治?梅特斯基爆炸案,最终也没有逃出因果链的锁定--著名的詹姆士?布鲁塞尔博士以精神分析法做出了十六个推断,使此案在十六年后成功告破,成为世界刑侦史上绝无仅有的经典。柳青想,假如这个案子真的与沈蓉有关,那么作为拥有近二十年警龄的沈蓉,自然不可能这么愚蠢地把自己圈在具有作案条件的范围之内的。她难道会雇凶杀人?柳青联想起一个月前和沈蓉一起喝茶,那天,她说〃要再做最后的努力〃,她是这样说的。难道,这就是她最后的努力?柳青脊背上渗出了冷汗,她在心里说:沈蓉,你会这么糊涂吗?
事实上,在案件报告当天,市委根据公安局的汇报,就已经布置了对沈蓉的监控,她一从外地回来,支队长刘勇茂就与她正式谈了话,让她将手头的工作移交,这些天暂时住在刑警支队的羁押室里,配合案件的侦破。
沈蓉没有做任何解释,只说:我相信组织。
对沈蓉的审讯,最初是以谈话的方式进行的。为了缓和气氛,刘勇茂特地让柳青也一道参加了,担任笔录。
与沈蓉第一次谈话笔录
问:沈蓉,郁之光的妻子王佩霞被人杀害了,你知道吗?
答:我也是刚刚听同事说的。
问:今天我代表组织和你谈话,不是审讯,这样做是对你负责,你觉得呢?
答:这我知道。我和郁之光的事如今已是满城风雨了,现在她老婆被害了,我没有理由不被怀疑。
问:你不觉得吃惊?
答:我们是情敌啊,说不吃惊也讲不过去。但我很意外,没想到是这样的结果。其实,我觉得这样的结果对我也不好。
问:怎么解释?
答:你看,王佩霞和老郁结婚前后已经有二十年了,还有一个女儿,夫妻一场。即使我们有一天可能结合,我也不希望他带着这样的打击与我生活在一起。这也是我厌倦的阴影。
问:你能具体说说,11月11日这一天里,你都在干什么?
答:这你领导应该知道的啊。11号我在外地出差,始终和张玉国、刘永青在一起。他们可以为我作证的。
问:你打过什么不该打的电话没有?
答:那你们可以查我的手机通话单啊。
问:沈蓉,我们都是搞这一行的。别的话也用不着我多说了。你应该知道,你不在事故现场不等于就与你无关吧?这就是我们要和你谈话的意图。
答:我当然知道。不过,我想组织上也不至于这么随便地就处置我吧?我们重的是证据,这应该是不会改变的。
第一次谈话就这样结束了。柳青在当天的日记里这样写道:
沈蓉很镇定,很轻松,你如果在现场,你就相信这宗血案与她无关。但是,我的直觉却不是这样的,沈蓉越镇定,我就越是怀疑。这就像发生在1990年的美国康州泛美航空公司空姐海伦?克拉夫兹失踪案。联邦警察怀疑她的失踪与她的丈夫理查有关,其中一项内部掌握的理由,就是,理查通过〃测谎器〃实验的结果是〃过分正常〃。现在沈蓉的过分镇静让我不安。我真的不希望她与此案有任何牵连,但这似乎不可能了。我虽然没有证据来证实我的这种直觉,但我在心里已经这么认定了。我为沈蓉惋惜,更为她担忧。据后来参与这项调查的人说,得知妻子王佩霞遇害时,在省委党校高级班学习的郁之光想到的第一件事,不是立刻赶回落城,而是在第一时间直接去了省纪检委,向分管领导如实交代了自己和沈蓉长达八年之久的婚外情关系。这个向来自信稳健的中年人似乎第一次露出了胆怯与不安。但他反复强调说,我没有杀害王佩霞,我不可能干出这样伤天害理的事情,她的死,我觉得与沈蓉有关。
很快,郁之光也被软禁了,由省公安厅派人对他进行调查。郁之光对自己和沈蓉的婚外情关系说得十分透彻,他怀疑沈蓉策划并指挥了这起谋杀,并说沈蓉不止一次地强迫他与王佩霞离婚,甚至还以死相争过。郁之光说:我早就有这种预感了,但不知道真的会出现这样的悲剧。
那时柳青就很替沈蓉感到悲哀。一个女人,为了得到一个男人的爱,可能把什么都做了,这个女人可能会搭上性命,而那个男人却主动先把她给交代了。即使是作奸犯科,那也是一个同伙啊,怎么就说翻脸就翻脸呢?
刘勇茂安排柳青负责沈蓉的日常生活,说你们女人之间也许能谈出点什么。告诉沈蓉,他说,有问题就尽快说,争取主动才好。郁之光都把她交代了,没有必要再信那份爱情了。支队长一不留神还喊了句粗话:那不是爱情,是操×!
柳青还是没有说什么。倒是沈蓉每次一见到柳青,就沉浸在过去那些幸福的回忆之中,然后就是无尽的倾诉。这一年,落城的冬天来得显早。还没有走进12月,老天就带来了一场雪。雪的规模不大,却下得纷纷扬扬,仿佛春风里的杨花。
〃11?12〃命案的现场一直处在封锁中。今天,刑警支队第二次到达现场,希望能发现更有价值的物证。第一次现场勘察得到了几枚陌生人的指纹,经过排查比对,是邻居几个老太太的,她们没事的时候就爱到王佩霞这里打麻将。案件发展到今天,除了郁之光和沈蓉的情人关系得到充分证实外,实际上没有什么进展。柳青希望仅仅是这样,那么当事人就不会受到什么额外的打击了。郁之光顶多会因为生活作风有失检点而暂时沉默一阵子,最后还会去当他的官的。即使这个地方不好安排,也会换一个地方继续安排,这是政策。沈蓉呢,经历了这么一场风波,她总该接受教训了吧?快刀斩去了乱麻,也算是帮她迷途知返了,她还会得到一份新的生活,最终还会找到一个爱她的人。但是,对那个死去的王佩霞呢?不可能没有一个交代啊。那个执意要夺她性命的人究竟为了什么?仅仅是因为那几千块钱?一想到这里,柳青的思维便又回到了最初的轨道上,同时又为沈蓉捏了把汗。
今天的勘察,有了意外的收获。痕迹员老赵在垃圾桶里找到了一只破碎的杯子,然后从它上面提取到了一枚新的指纹。从直观上看,这是一个男人的指纹。据了解,这一家除了郁( 死刑报告 http://www.xlawen.org/kan/4360/ )
佛头不到一个小时就完全锯下来了。路一达把佛头裹好,放进了背囊里,又拿出了那只假的佛头。他让安小文先回学校,可是安小文说:我陪着你吧。
剩下的工作由路一达来完成。他把自己雕刻好、并且做了旧的假佛头安了上去,用一种高能速干的胶水进行黏合。他做得从容不迫,好像自己正在从事着一项艺术工程。
安小文得到了五万元,路一达还将那台笔记本电脑送给了他。然后,他们就分手了。分手的时候谁也没有说话,这个瞬间,安小文突然有点憎恨这个叫路一达的男人了。送走路一达,安小文在自己的屋子里呆坐了很久,直到听见第一声鸡鸣,才忽然觉得自己也该离开了。这个地方他早就待腻了,他必须走出这座山,到山外去。山外就是一个崭新的天地。于是就给〃青萍〃发了一封E-mil,告诉他自己将在8月16日至18日连续三天的上午9点,出现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手持一册《笑傲江湖》。〃青萍〃很快就回复了,说这个时间她有可能抽不出空,只能先这么定着,但又说近期只要有空,就会赶到北京的。安小文想,这也好,自己可以在北京城好好玩玩,眼下该打点行装了。
第二天,安小文带着两瓶酒去校长家请假,同时拿出两千块钱交到校长手上,说自己想到省里参加一个同学的聚会,这两千块钱把学校的课桌翻新一下,再添一批新的。校长就问,哪来这些钱?安小文说,我在落城买了体育彩票,中了奖,要是一毛不拔,会遭报应的。他以玩笑的口吻说:这其实应该是一笔不义之财。
当天上午他就离开了。他先搭长途汽车去了落城,再从那里改乘北上的火车,去见朝思暮想的那个〃青萍〃。他同时也做好了这样的思想准备,如果他和〃青萍〃有一见钟情的缘分,他就不准备回来了,哪怕就在北京做苦力,或者去她所在的城市打工,他都愿意。安小文在落城火车站买好票,离开车的时间还有三个小时,就想给李志扬去个电话,去他那里聊聊。电话通了,却没有人接听。安小文想自己找上门去,但又一想,觉得负罪在身,很担心律师敏锐的眼光看透什么,就放弃了。很多天后,当律师从女警官那里得知这个细节时,不禁为这种失之交臂感到伤心不已。律师说,如果那天他接到安小文的电话,一定会请他吃饭的,没准就会了解到什么,那么一切或许都改变了。
经过二十小时的旅行,安小文于8月15日晚抵达了北京站。这是乡村教师第一回来到首都,高大的建筑和宽阔的街道让他不知所措。他被一个拉客住宿的人带到了北河沿一家地下招待所,刚住下,就有一个打扮俗气的女人推门进来,问要不要服务。安小文说要,那女人就把门关上,拉着他就往床上躺。安小文吓了一跳,说:我不是要这个服务,我口渴,要喝水。那女人就白了他一眼,出去了。安小文想不到北京也一样有妓女,便想换一个地方。可一打听,这里距离天安门广场很近,就没有再动。他想要是明天见到了那个〃青萍〃,就不住这里了。
第二天刚刚黎明,安小文就起来了,手里拿着一本《笑傲江湖》连走带跑地去了天安门广场,先看了升旗仪式。那个时刻他觉得非常庄严,也非常内疚。他想自己真是犯了大罪的,把国家珍贵的东西盗给外国人,这行为与卖国没有什么两样。他仿佛看见了路一达那张斯文的脸,却恨不起来。事情是自己做的,人家并没有强迫你,要恨,就只能恨自己好了。他带着这种不安和焦虑在广场上走了一圈又一圈,时间总算到了9点。安小文站到纪念碑的面前,把那本《笑傲江湖》拿得端端正正,等待着对方的出现。现在他内心倒是没有不安了,有的是紧张和激动。然而两个小时过去了,没有任何人注意他,走近他。在穿梭不停的人流中,安小文猜想着这里面一定暗藏着一双注视着自己的眼睛。他非常相信这一点。那个人为什么不出来?是因为他的长相与气质全部都脱离了她的想像?在网上,他只是把自己的身高增加了三厘米,这很明显吗?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呢?他实在想不明白了。这个时候,安小文才想起网络欺骗这样的事情。可是他不明白,对方有什么必要这么做呢?这样做了又能达到什么目的呢?难道就是恶作剧、寻开心?他无法解释这个问题。
连续三个上午他都准时赴约,也都失望而归。那三天里,安小文不断地给〃青萍〃发送电子邮件,却没有答复。那时他想,如果这个〃青萍〃与自己从此断了联系,他就想在北京找一份工作。他喜欢这个宏伟的城市,喜欢这里发生的一切。于是从第四天起,他将自己的计划做了必要的调整,那就是每天的上午9点到10点,继续带着《笑傲江湖》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站上一个小时--他不知道〃青萍〃所说的那个〃近期〃有多长。而下午的时间则用于游玩和找工作。9月6日上午,当安小文在广场再次出现时,就被几个便衣警察带上了警车。在征得李林副队长的同意之后,陈晖以记者的身份也与安小文有过一次谈话。那次谈话,现场没有任何人,但做了录音录像。看守的警察也站到了门外。陈晖和安小文就隔着一张桌子对面坐着,他仔细打量着这个比自己还年轻的乡村教师,从那张已显麻木的脸上看出的不是恐惧,而是一种坦荡。这让他感到非常奇怪,在记者以前类似的采访经历里,也是从未遇见过的。他友好地递给了这个人一支香烟,也被谢绝了。陈晖说:我不是警察,是记者,我们可以随便谈谈。
安小文点点头:我很羡慕你这个职业,人都说记者是无冕之王。
陈晖说:记者也有记者的苦衷,这个你却看不见的。
安小文说:我也能想像得出。比如说,你们只能骂县以下的干部,揭小地方的短。
陈晖就笑了,说:我没想到你还这么幽默。
安小文说:你想了解什么,说吧。
陈晖说:我想知道,你在锯那个佛头之前,没有意识到这是犯罪吗?
安小文说:我知道这是犯罪,但是……
陈晖接道:但是没有想到罪行会有如此之重?
安小文说:我到现在也不知道罪有多重,没有人告诉我,也没有人打我。
陈晖说:你当时这么干是因为钱吗?
安小文说:不光是钱……
陈晖说:还有那台宏基笔记本电脑?
安小文说:我想最大的原因还是恋爱吧。我长这么大了,还没有谈过恋爱。
陈晖说:可我听李律师说,你在读师范的时候,和同学谈过一回……
安小文笑了笑,说:那是我瞎编的。一个男人这么大了没有谈过恋爱,说出去很没有面子,所以就编了一个……
陈晖说:因此你很珍惜这回的〃网恋〃?
安小文说:是的,我珍惜和〃青萍〃的缘分……
这时陈晖从公文包里拿出了那张画像的复印件:是她吗?
安小文看了一眼自己的作品,说:就算是吧……我心中的她就是这个样子……我每天都根据我的想像进行修改,反正最后人我也没见到……
陈晖说:你就是为她来的北京?
安小文说:是的……我们约好了……
陈晖说:你不认为这种网络引起的恶作剧很多?
安小文说:不,我不认为这是恶作剧。她对我说了很多。这辈子,还没有哪个女人对我说过这么多的话。从来没有。
陈晖停顿了一下,又点上了一支烟,说:事到如今,你自己感到后悔吗?
安小文想了片刻,说:怎么说呢?说后悔,是因为我对国家造成了损失。说不后悔,是我有机会见到我想像中的人了……我相信当时她就在我的周围注意着我……
陈晖问:那她为什么不露面呢?
安小文说:不露面总是有不露面的原因的……
陈晖问:欺骗会是其中一个原因吗?
安小文说:不会。
陈晖说:你相信这一切符合你的想像?
安小文说:是的,我相信……人活着,总得信点什么吧?要不太可怜了。
陈晖看着面前这个乡村教师,他的神色非常地镇定。记者不想再问什么了。
那天晚上,陈晖和柳青到天安门广场散步,在纪念碑前停留了很久。他们想像着安小文当时的位置和活动情形,却揣摩不出他的心情。白天的谈话录像,柳青也看见了,安小文最后的那句话也掀起了女警官心底的波澜。一个穷乡僻壤的小学教师,因为一场虚幻的恋爱去犯罪,而且是重罪,这听起来多么不可思议,但又是眼前的事实。他们当时都无法解释这个动机,而现在又似乎很能理解了。
柳青说:陈晖,和安小文相比,我们是否也缺少点什么?
陈晖说:缺少信念。所以后来我就不想问他什么了。
柳青说:是不想问呢还是不敢问?
陈晖说:也真的不敢。安小文这辈子可能就只有这么一次所谓的恋爱,对我们而言,它是虚幻的,是一种儿戏、玩笑、恶作剧甚至是欺骗。但对他而言,却非常的宝贵……
柳青说:这是天壤之别的差距啊。
陈晖叹息道:我真的不知道,该怜悯的是谁了。
他们沉默了。他们在沉默中拥抱着,然后亲吻。那个时刻,他们都清晰地听见了对方的心跳。行动小组的回程改乘火车,抵达落城是在傍晚。在迎接的队伍中,出现了李志扬的身影。当安小文被押下车后,律师主动走近了他。安小文先是一愣,然后就低声叫了声〃李哥〃。李志扬说:我现在是你的律师,你是我的当事人。过几天我会找你谈的。
安小文被押上警车带走后,李志扬才和柳青站到一边说话。律师自然迫切想知道审讯的情况。柳青说,安小文态度很好,如实交代了自己的罪行。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那个主谋路一达和佛头都不知去向,警方估计可能都已经偷运出境了。这么一说,律师便预感到这个形势对安小文将来的量刑很不利,就希望最好能在案件宣判前找到真正的元凶,继之找到那个佛头。柳青说警方目前没有一点线索。李志扬感叹道:东西不在,麻烦就大了。
刑警支队初战告捷,但后面的事情就完全失去了纵深发展的可能。落城市政法委专门为此案召开了会议,认为在目前缺乏线索难以突破的情况下,只能暂时将这个案子挂起来。然而谁也没料到,这一挂就是很久,以致刑警支队的人都把这件事慢慢给忘了。安小文羁押在看守所里,李志扬隔一段时间去探视,两个人面对着,拿起电话做简单的问候和交流。李志扬希望安小文能提供一些关于那个路一达的线索。安小文说:我不知道。该说的我都说了,我想他已经出国了。
&nbsp&nbsp
死刑报告(二十一)
柳青离开北京后,陈晖再次回到了辛普森的面前。这个案件至今已经拖了他十五个月的时间,总算有了一些眉目。他与美国的王可在电话里进行过交谈,认为辩方目前占了上风,在于成功地运用了〃三C论据策略〃。所谓三C论据,即Contmintion(证据污染)、Corruption(警方腐败)和Coverup(全面掩盖)。
辛普森一案没有直接证据,警方所提供的证明辛普森有罪的证据皆为旁证。控方认为,洛杉矶警方在南班迪街875号凶案现场所提取的可疑血迹,经DN鉴定,是辛普森的。这种力度的旁证实际上并不亚于直接证据,对DN鉴定的可靠性也没有人敢于轻率地怀疑。这一点,辩方的律师团非常清楚,但是正如李昌钰博士所言:DN鉴定血迹的可靠性虽然普遍得到法庭及社会大众的接受,但是检验结果是否可靠,仍要取决于检体是否受到污染。明眼人一听便知,辩方的文章就会做在这个〃是否受到污染〃的检体上。然而不幸的是,洛杉矶警方经受不住这样的质疑。
某种意义上,辩方质疑Contmintion和Corruption,实际上是为质疑Coverup做准备。人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判断,由于警方的腐败才会导致证据的污染,而警方之所以会这么干,目的就是企图进行全面的掩盖。洛杉矶警方多年来不好的声誉是辩方敢于走这着棋的心理依据,他们深信在大众眼中,这个警局已经烂到了极点,所以才会有福尔曼这种根本不配当警察的警察。在辛普森一案中,警方可谓漏洞百出,无论是违背宪法第四修正案,在未取得搜查令之前就私闯了辛普森的住宅,还是取证过程中的违规操作;无论是由于作风涣散导致的不负责任,还是别有用心地暗箱操作,都让人感到他们不能自圆其说,不能让人信服。最荒谬的是他们自以为是〃铁证〃的两件东西--分别遗留在两个现场的一对皮手套和警方在辛普森卧室里找到了一只染有血迹的袜子。前者被认为是辛普森行凶所戴之物,但是,1995年6月15日辛普森在法庭上,于众目睽睽之下试戴皮手套,尽管他最后还是戴进去了,但十分勉强,连手指都无法屈伸,虽然检方认为这是由于受到血液的侵蚀造成的缩水,然而在陪审团看来还是觉得不合适。人们很难想像辛普森戴着这样的手套可以行凶杀掉两个人。被害人妮可的指缝里留有血迹,这显然是搏斗时留下的见证,可是这血既不是妮可本人的,也不是辛普森的,那么又是谁的呢?警方怎样解释这个现象?而且,警方开始从辛普森身上抽去的是8cc血样,用于做DN的只有3cc,现在试管里却只有35cc,那么还有15cc血哪里去了?
那只血袜子则更加奇怪了。警方用于固定现场的侦查录像是在1994年6月13日下午4时13分拍摄的,那时从镜头画面里看到,辛普森卧室里根本就没有血袜子,而警方的采证是在现场固定之后,那么这袜子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辛普森的保姆说,他从来就没有乱扔东西的习惯。最令人震惊的是,李昌钰博士发现,这只袜子上的血在两面形成了同样的血迹,这就不能说袜子是有人穿过的,而是血自然浸透的效果。李昌钰的发现无疑是致命的,因为它暗示着警方栽赃的极大可能性。
美国法律中有一条著名的规则:面条里只能有一只臭虫。
当他发现第一只臭虫之后,就会果断地把这碗面条倒掉,而不会等着发现第二只臭虫。
何况辛普森这碗面条里已经不止一只臭虫了。夏天过去,秋天来了。这一年的秋天给人的感觉将是一个绵长的雨季,几乎每天都见不到阳光。雨断断续续地下着,下得人心都觉得长毛了。大概只有一个人在这样的季节里还满面春风,这个人就是沈蓉。一看沈蓉这样的气色,柳青就知道,那个在省委党校高级班学习的郁之光又溜回了落城。最近一个时期,落城都在传,从前的政法委书记郁之光大概不会再回来了。他会得到重用,会再上一个台阶的。柳青自然不会关心这个,她顶多只想想沈蓉,觉得这个女人其实很可怜。沈蓉也爱找她,目的就是倾诉。郁之光一走,沈蓉一定会约柳青出去吃饭喝茶什么的,一边就把自己悲欢离合导致的苦恼委屈说出来。这些话柳青已经觉得不新鲜了,但沈蓉还是要说。
昨天柳青出去,又看见了郁之光的车子,就停在离沈蓉家不远的那个酒店停车场上。她想这个男人又是赶回来偷情的,但她已经很反感这个男人了。柳青觉得,一个男人的虚伪比下流更可怕,也更可恨。像郁之光这种人,什么都想占着,却一点也不会给自己睡过的女人一点希望。她替沈蓉感到悲哀,为什么就不能离开这个人呢?
今天上班的时候,沈蓉没有来,说是不舒服,请了一天病假。等到了临下班的时候,沈蓉的电话来了,说:小柳,我在西子茶庄等你呢。
柳青说:你那个人走了?
沈蓉说:我把他赶走了。
柳青一听就觉得事情不妙。本来她是不想应酬的,但电话里沈蓉鼻音浓重地这么说着,她就有点放心不下,说:我去好了,见面谈吧。
两人一见面,沈蓉就说:我和郁之光吵架了。
柳青暗暗惊讶,就问:因为什么呢?
沈蓉说:还是老问题,我问我们的事情到底怎么办,他说再等等。我一下就火了,把他推下了床,我说,姓郁的,我明年就四十了。对于一个四十岁的女人,你不能做得这么狠。他什么也不解释,只说离婚很困难。
柳青很不解地问:为什么?离婚就那么困难吗?
沈蓉说:他不是不能离,是不敢离。你想想看,一个农民的儿子,好不容易走到今天这一步,怎么可以因为我这样的一个女人前功尽弃呢?再说他虽然不爱他老婆,但非常爱他女儿郁兰。血缘这东西在这个时候最起作用。再说,他岳父虽然去世了,可省里有不少干部都是从落城出去的,都曾经当过老头子的部下,那股势力一个郁之光哪能抵挡得了?再说,他还有把柄捏在他老婆手里呢!
柳青问:什么把柄?
沈蓉忙改口说:当官的,哪有真干净的?我猜多少有点什么吧。
柳青说:这事你可别瞎猜。
沈蓉流着泪说:我现在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好……
看见沈蓉这副辛酸的样子,柳青心里也好难受。她拿出纸巾递过去,说:沈蓉,既然你什么都看清楚了,为什么不另做选择呢?
沈蓉擦擦眼泪说:小柳,你当我是你这个年纪啊,我还能有什么选择?
柳青说:沈蓉,听我一句话,从这旋涡里撤出来吧。退一步,海阔天空。
沈蓉沉默了好久,然后像是自语般地说:我再做一把努力吧。也许天无绝人之路……在柳青眼里,这个时期的沈蓉已经有点神经质了。她总是说些疑神疑鬼的话,比如昨天晚上看见有人在她家门外的树上蹲着啦;比如上个星期天她回家的时候,看见一个穿雨衣的人一直在跟踪着她啦;比如有一天半夜里,她感觉听见有撬门的声音啦。这些话她只对柳青一个人说。后者听得都有点烦了,便开她玩笑说:你啊,只要调到省里,什么可疑全都没有了。沈蓉却还是一本正经地说:我说的可全是真的啊!
转眼国庆又到了,机关照例要放假。10月2日这天是柳青和沈蓉值班,到了中午交接的时候,沈蓉却还没有来。外面还下着雨,柳青收拾好东西,好等沈蓉一来就离开。她想沈蓉是不是又害相思病了?正这么想着,沈蓉一身是泥地走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一只保温桶。
柳青吃惊地问:你怎么了?
沈蓉坐下来半天喘不过气,说:我刚才差点被车撞死了。
柳青吓了一跳,就问怎么回事。
沈蓉指指身上的泥水和胳膊上的划痕,说:我刚从家里出来,想到对面的小馆子里吃点东西,顺便也给你捎点。正要过马路,突然从旁边小巷里开出了一辆双排座,笔直地向我冲了过来。幸亏当时一个过路的小伙子拉了我一把……太险了!
柳青帮沈蓉换好衣服,又在她擦破皮的胳膊和膝盖上涂了点红药水,说:你得当心点。看你脸色这么差,昨天一定没睡好吧?
沈蓉叹息道:每天晚上都这样,总是天亮时眯瞪一会儿……这样下去,非得要我的命不可啊。
柳青又回想起以前那个梦境,梦中的沈蓉在爬一只没有依靠的梯子,摇摇欲坠地让人捏一把汗。她说:你这人啊,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劝你了。像这样的马拉松一跑就是八年,不拖垮才怪呢。
沈蓉说:我已经被拖垮了。
柳青不想再多说了,就把工作简单交代了一下,说:我走了。
沈蓉说:我给你带着吃的呢。
柳青知道沈蓉是想留她多聊聊,就说:我得回家去,我妈感冒了。
沈蓉说:那你回去吧。
柳青正想走,又站住问了句:你没事吧,沈蓉?
沈蓉有点恍惚地说:我没事……我想,刚才那辆车要是真的把我撞死,也就一了百了了。
说着,就抽泣了起来。
柳青只好又回来劝慰,说:看你,都胡说些什么呢?沈蓉,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也许等过了一阵子,一切都慢慢好起来了呢。
正说着,外面有人找沈蓉了。那是一个柳青从未见过的男人,看上去三十多岁,手里拿着一只鼓鼓囊囊的旅行袋,风尘仆仆的,像是从外地赶来的。那个人在门口叫了一声姐,沈蓉便把眼泪悄悄抹了,站起来为柳青介绍。来人是她的弟弟,叫沈强,住在家乡那个县里,是一个电工。于是沈蓉说:你还没有吃吧?来,这里正好有包子。
就把那只保温桶递给了沈强。
柳青客气地对沈强点点头,就离开了。外面的雨还在下,沈蓉追出去把伞给了她。是那把紫色的碎花伞。当柳青在雨中撑开这把伞时,觉得它还是那么漂亮,表面一点也不像用了十年的样子,但骨架基本上都生出了锈斑。雨点落在伞上发出十分清脆的声音,那时柳青就想,多年前,穿着紫罗兰连衣裙的沈蓉,打着这把紫色小花伞,一定是好看的。美国宪法修正案第六条、第七条赋予公民在刑事案件中选择陪审制的权利。陪审制不是美国的产物,它产生于中世纪的英国。这个审判制度,在美国一直有着争议,赞成者认为是民治、制衡、公正的有效举措,是程序正义的具体体现;而反对者则批评它不谨慎、低效率、浪费钱。如同一场足球赛,合理并充分运用规则是一支球队取胜的关键之一。美国的刑事司法制度是控辩对抗、无罪推定、陪审团裁判的三位一体架构。在辛普森案件最初的阶段,辛普森的律师团就清楚地意识到,要想打赢这场官司,争取陪审团的同情是关键的所在。因此,在案件审理之前,经过与控方的明争暗斗,他们取得了遴选陪审团的胜利,在十二名成员中有八名是黑人,两名白人、一名拉丁裔和一名南美裔。这实际上为辩方日后打出〃种族牌〃打好了基础。而白人警官福尔曼的愚蠢和腐败,则为辩方这一战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辩方充分地利用了Corruption论据。社会舆论绝不会认为福尔曼的腐败是个别现象,他们很自然地将其与当初洛杉矶的四名白人警察暴虐黑人公民罗德尼?金事件联系起来,他们很难相信警方的证据和证言是公正的。
尽管陪审团的成员在审判期间处于隔离状态,不得观看电视新闻和报纸,不得接触与案件有关的信息,不得私下和人交流对案件的看法,但仅就所接触的关于福尔曼警官的那些已经打了折扣的材料,就让他们惊诧不已。这个人的行为引起了陪审团的愤慨,他的独立行动以及由此发现的证据也引起了陪审团的怀疑。陪审团都是由普通公民组成,司法人员、行政官员,以及律师、内外科医生、教师等,都不允许参加陪审团。在一件刑案中,陪审制要求陪审团对被告做出有罪或无罪的裁决,一致的裁决具有终审性质。陪审团对待证据效力,除了特殊的需要法官做出提示之外,就完全由他们自由心证,他们可以根据自己对案件的理解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但如果要定被告有罪,那就需要十二人一致通过。
1995年10月2日,十二名陪审员在被隔离二百六十天之后,开始了近四个小时的讨论,最终达成了一致的裁决。10月3日10点,也就是美国东部时间下午1点,法庭宣布了判决结果:辛普森无罪。
当陈晖在他的第一时间把这个结果告诉落城的柳青时,后者一下就蒙了,连声说:怎么会无罪呢?
陈晖反问道:怎么就一定有罪呢?
柳青说:这未免太荒唐了吧?
陈晖说:可千万别这么说。这个案子可是在全世界人的眼皮子底下审判的,经得起反复推敲。
柳青说:我还是难以置信。
陈晖就笑了,说:我想这个案子控方之所以败诉,最大的错误在于洛杉矶警方的自作多情--他们太想〃铁证如山〃了,结果却让臭虫跑到面条里去了。
柳青说:陈晖,你应该好好写写这个案子才是。
陈晖说:是啊,我得慢慢来--这个案子其实并没有真正地完结。
&nbsp&nbsp
死刑报告(二十二)
1995年11月12日上午,落城刑警支队接到报案,前政法委书记郁之光的妻子王佩霞在家中被谋杀。消息传来,大家无不震惊,几路人马立刻赶到了现场。
案发现场是,王佩霞死于二十四小时之前,是一次血腥的谋杀。凶手是从后面用铁丝勒住被害人的脖子,将其勒晕,然后拖到卧室,拿出刀子在心脏、喉咙等部位捅了七下。其中有一刀刺破了心脏,是致命的。
考虑到被害人丈夫的特殊身份,市委负责人做出批示,严格封锁消息,对可疑人员实施监控。要落城公安局将案件及时向省公安厅报告,并请求省厅来人支持。省公安厅也及时报告了省委。当天,一个由省城刑侦专家组成的小组火速赶到了落城,与刑警支队联手开展工作。现场的勘察,除了提取到几枚陌生的指纹外,就没有发现到什么更有价值的东西。
专家的意见是,先对现场实行封闭,将死者的尸体带回,连夜进行解剖。尸检没有什么新的发现,死者没有遭到强Bao的迹象,也无中毒的可能,最后的确定与落城刑警支队在现场的初步判断基本一致。这个女人死于昨天的上午十点左右。郁家的门窗没有发现被撬动的痕迹,虽然丢失了几千元的现金和女人的首饰,但是所有的银行存单还在。这说明,凶手极有可能是认识的人,也说明,凶手杀人的真正目的未必是图财害命。这个判断一经形成,柳青就想到了沈蓉,她的心一下子紧张起来。不过,案发当天沈蓉不在落城,她和另外两名刑警到外地出差了,也就是说,沈蓉直接作案的可能性应该排除。但是,柳青的担忧并没有因此而减轻,专业知识在提醒着她,任何一项犯罪,都具有其内在的因果关系。即使是美国长达十六年的那宗乔治?梅特斯基爆炸案,最终也没有逃出因果链的锁定--著名的詹姆士?布鲁塞尔博士以精神分析法做出了十六个推断,使此案在十六年后成功告破,成为世界刑侦史上绝无仅有的经典。柳青想,假如这个案子真的与沈蓉有关,那么作为拥有近二十年警龄的沈蓉,自然不可能这么愚蠢地把自己圈在具有作案条件的范围之内的。她难道会雇凶杀人?柳青联想起一个月前和沈蓉一起喝茶,那天,她说〃要再做最后的努力〃,她是这样说的。难道,这就是她最后的努力?柳青脊背上渗出了冷汗,她在心里说:沈蓉,你会这么糊涂吗?
事实上,在案件报告当天,市委根据公安局的汇报,就已经布置了对沈蓉的监控,她一从外地回来,支队长刘勇茂就与她正式谈了话,让她将手头的工作移交,这些天暂时住在刑警支队的羁押室里,配合案件的侦破。
沈蓉没有做任何解释,只说:我相信组织。
对沈蓉的审讯,最初是以谈话的方式进行的。为了缓和气氛,刘勇茂特地让柳青也一道参加了,担任笔录。
与沈蓉第一次谈话笔录
问:沈蓉,郁之光的妻子王佩霞被人杀害了,你知道吗?
答:我也是刚刚听同事说的。
问:今天我代表组织和你谈话,不是审讯,这样做是对你负责,你觉得呢?
答:这我知道。我和郁之光的事如今已是满城风雨了,现在她老婆被害了,我没有理由不被怀疑。
问:你不觉得吃惊?
答:我们是情敌啊,说不吃惊也讲不过去。但我很意外,没想到是这样的结果。其实,我觉得这样的结果对我也不好。
问:怎么解释?
答:你看,王佩霞和老郁结婚前后已经有二十年了,还有一个女儿,夫妻一场。即使我们有一天可能结合,我也不希望他带着这样的打击与我生活在一起。这也是我厌倦的阴影。
问:你能具体说说,11月11日这一天里,你都在干什么?
答:这你领导应该知道的啊。11号我在外地出差,始终和张玉国、刘永青在一起。他们可以为我作证的。
问:你打过什么不该打的电话没有?
答:那你们可以查我的手机通话单啊。
问:沈蓉,我们都是搞这一行的。别的话也用不着我多说了。你应该知道,你不在事故现场不等于就与你无关吧?这就是我们要和你谈话的意图。
答:我当然知道。不过,我想组织上也不至于这么随便地就处置我吧?我们重的是证据,这应该是不会改变的。
第一次谈话就这样结束了。柳青在当天的日记里这样写道:
沈蓉很镇定,很轻松,你如果在现场,你就相信这宗血案与她无关。但是,我的直觉却不是这样的,沈蓉越镇定,我就越是怀疑。这就像发生在1990年的美国康州泛美航空公司空姐海伦?克拉夫兹失踪案。联邦警察怀疑她的失踪与她的丈夫理查有关,其中一项内部掌握的理由,就是,理查通过〃测谎器〃实验的结果是〃过分正常〃。现在沈蓉的过分镇静让我不安。我真的不希望她与此案有任何牵连,但这似乎不可能了。我虽然没有证据来证实我的这种直觉,但我在心里已经这么认定了。我为沈蓉惋惜,更为她担忧。据后来参与这项调查的人说,得知妻子王佩霞遇害时,在省委党校高级班学习的郁之光想到的第一件事,不是立刻赶回落城,而是在第一时间直接去了省纪检委,向分管领导如实交代了自己和沈蓉长达八年之久的婚外情关系。这个向来自信稳健的中年人似乎第一次露出了胆怯与不安。但他反复强调说,我没有杀害王佩霞,我不可能干出这样伤天害理的事情,她的死,我觉得与沈蓉有关。
很快,郁之光也被软禁了,由省公安厅派人对他进行调查。郁之光对自己和沈蓉的婚外情关系说得十分透彻,他怀疑沈蓉策划并指挥了这起谋杀,并说沈蓉不止一次地强迫他与王佩霞离婚,甚至还以死相争过。郁之光说:我早就有这种预感了,但不知道真的会出现这样的悲剧。
那时柳青就很替沈蓉感到悲哀。一个女人,为了得到一个男人的爱,可能把什么都做了,这个女人可能会搭上性命,而那个男人却主动先把她给交代了。即使是作奸犯科,那也是一个同伙啊,怎么就说翻脸就翻脸呢?
刘勇茂安排柳青负责沈蓉的日常生活,说你们女人之间也许能谈出点什么。告诉沈蓉,他说,有问题就尽快说,争取主动才好。郁之光都把她交代了,没有必要再信那份爱情了。支队长一不留神还喊了句粗话:那不是爱情,是操×!
柳青还是没有说什么。倒是沈蓉每次一见到柳青,就沉浸在过去那些幸福的回忆之中,然后就是无尽的倾诉。这一年,落城的冬天来得显早。还没有走进12月,老天就带来了一场雪。雪的规模不大,却下得纷纷扬扬,仿佛春风里的杨花。
〃11?12〃命案的现场一直处在封锁中。今天,刑警支队第二次到达现场,希望能发现更有价值的物证。第一次现场勘察得到了几枚陌生人的指纹,经过排查比对,是邻居几个老太太的,她们没事的时候就爱到王佩霞这里打麻将。案件发展到今天,除了郁之光和沈蓉的情人关系得到充分证实外,实际上没有什么进展。柳青希望仅仅是这样,那么当事人就不会受到什么额外的打击了。郁之光顶多会因为生活作风有失检点而暂时沉默一阵子,最后还会去当他的官的。即使这个地方不好安排,也会换一个地方继续安排,这是政策。沈蓉呢,经历了这么一场风波,她总该接受教训了吧?快刀斩去了乱麻,也算是帮她迷途知返了,她还会得到一份新的生活,最终还会找到一个爱她的人。但是,对那个死去的王佩霞呢?不可能没有一个交代啊。那个执意要夺她性命的人究竟为了什么?仅仅是因为那几千块钱?一想到这里,柳青的思维便又回到了最初的轨道上,同时又为沈蓉捏了把汗。
今天的勘察,有了意外的收获。痕迹员老赵在垃圾桶里找到了一只破碎的杯子,然后从它上面提取到了一枚新的指纹。从直观上看,这是一个男人的指纹。据了解,这一家除了郁( 死刑报告 http://www.xlawen.org/kan/43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