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部分阅读
大度地原谅了他,说大老爷们三妻四妾都很正常,偶尔逢场作戏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等了半天也没等到意料中的暴风雨,却听小丫头幽幽地叹了口气,嘟着嘴说:“锐哥,你是不是嫌弃我了?”
“啊?”马锐一愣下赶忙地说:“我哪会嫌弃你呢,疼你还来不及呢。”
小丫头一脸委屈地说:“三婶说过,男人的心都是分成几瓣儿的,不会只装着一个女人,说你迟早会娶别的女人进门,可,可你也不能去找那些肮脏的坏女人呀。”
马锐没想到看似泼辣的小妮子居然也是满脑子的三从四德,不过自己出轨的事儿算是交待过去了,嘴里赌咒发誓说以后决不会再做荒唐事儿了,也决不会再娶别的女人进门,一辈子只对她好,说得舌绽莲花才哄得许红妆小脸多云见晴。
午饭是许红妆从厨房端过来的,马锐背上有伤不敢久坐就没去跟大伙一起吃饭,左手拿着汤匙吃完就见三婶提着药箱跟在老婆后面进了屋子。
三婶把他胳膊上的绷带剪开,细心地拭去伤口上的药膏,换上新药重新绑好,正给他背上换药时听见外面有人喊:“马家兄弟在家么?”听声音正是杜泮林。
马锐趴在炕上慌忙答了一声:“在屋里呢,在下身上有伤不便相迎,请杜先生进来说话。”
许红妆赶忙地开门把杜泮林迎了进来,杜先生笑着按住想爬起来说话的马锐,身后的手下把一个包袱放在桌上,等手下退出房门,笑着说:“马家兄弟身上有伤不必拘礼,适才手下去车站打听了一下,日本人果然对外言说昨天夜里是打更的喝醉了酒,不小心摔了灯笼引着了火头,去车站里买票时也没见有日本人的探子活动,小兄弟大可放心。”
说着话,杜先生从袖里拿出两张硬纸板车票放在桌上,“直隶境内的铁路还有几天才能修好,只买到后天到山海关的车票,山海关到天津还有一少半的路程,小兄弟到时只好换乘马车去天津了,只是你身上有伤,到时还需一切小心为是。”
马锐连连称谢,示意老婆取过自己放在炕脚的两封银元,买票或许用不了100两银子,但一来人家为自己的事尽了心,二来张作霖对这位杜先生极为看重,也想交好他以便日后对胡子们照拂一二。
杜泮林一脸正色地推开银子,说道:“学生也是奉张大人之命行事,许帮带为人豪爽,学生也是极为敬重的,举手之劳,这银子却是不敢受的。
再三谦让,杜泮林就是拒不收钱,马锐便没再坚持,心里却是对杜泮林的行事手段佩服之极,张作霖手下有如此能人,能一统东北绝非侥幸。
杜泮林指着桌上的包袱说道:“坐火车的人非官即商,小兄弟人品相貌是极好的,可穿着太过普通的话反而招人注目,学生便自作主张替贤夫妻置了两套衣帽,眼看着就要下雪,穿来御寒倒也合适。”马锐又是没口子的道谢。
杜泮林跟换好药的马锐又闲聊了两句,话锋转到马锐出洋上来,随口说道:“学生曾随大人去过两次天津和京城,倒也见过美利坚人,听人说花旗国不但语言跟咱们不同,连银子也不能流通,民风更是与我大清大相径庭,小兄弟在花旗国长大,想必对那里熟悉得很了。”
马锐心想,我对100年后的美国熟悉得很,不过也是电视上看来的,现在嘛,只能说马马虎虎,会几句半生不熟的英语而已,回答道:“是啊,所以这次马锐到了天津先得换一堆花花绿绿的美元,不然到了美国就是有银子也吃不上饭,饿也饿死了。”听说杜先生到过天津,就想拐弯问他一下知不知道哪家银号声誉好不欺客,到时也好少受些损失。
第四十八章:风云色变
马锐一句话引得杜泮林呵呵直笑,说出来的话却让他心里一惊:“现在到天津兑换外国钱钞恐怕不太容易,听张大人说,这次路过天津,见到好多家钱庄都关张了,连外国人的银行都受了牵连,不再为我国人提供银子兑换外钞事宜。”
马锐啊了一声问道:“这是为何?难道是战乱所致?可庚子之乱(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已经过去八年,日俄之战也影响不到天津的钱庄吧?”
“具体经过不太清楚,学生私下里也跟天津一个朋友写信问过,据他信里说,去年一个北京商人往天津运送大量掺了铜铝的白银,前前后后有几万两假银流入津门,致使天津市面上银色混杂,后来那奸商在火车上被人脏并获,事情一发便不可收拾,牵连甚广。”
我靠!马锐很郁闷地想道,这年头就有人靠造假牟利了,你丫赚黑心钱赚到了大牢里,害老子上哪换外汇去!
看马锐一脸郁闷,杜泮林好心提醒他:“小老弟不必心郁,从山海关到京城跟到天津卫距离相差不远,英美各国都在北京设有洋行,你不妨先到北京,换了钱钞再到天津坐船出洋不迟。”
马锐心想也只能这样了,见杜泮林起身告辞,恭敬地把他送到了大门口,目送他离开才转身回屋。
许红妆已经打开了那个大包袱,马锐看到她手里油光水滑的毛皮大袄,又大大佩服了一把张作霖的手笔,跟胡子们打猎多了,倒也分辨得出来这是狐狸皮子,虽不如貂皮般珍贵,可这么大一件没有十两银子是买不到的,他就着老婆的手试了一下,杜泮林眼光老到,买的衣服极为合身,比马锐身上的粗布棉袄也轻便得多,再看小丫头全身裹在大皮袍子里,厚厚的毛领子里露出粉红的小脸显得很卡通的样子,不由得哈哈大笑。
马锐戴上那顶厚厚的狐狸皮帽子,新鲜了一会就觉得满头燥热,摘下帽子一摸头顶全是汗,半长不短的头发紧贴在头皮上很不舒服,考虑到要去北京,怕自己的发型惹麻烦,干脆找到了大嫂,让她拿了剃刀,把乱糟糟的脑袋刮成了个秃瓢儿,只剃光前脑门跟剃成光头儿之间,马锐选择了后者—有人盘问的话大不了说自己是少林寺的和尚刚还了俗,他前世的老家就跟河南搭界儿,河南话也能绉几句。
许红妆听他说这次要去北京,就没拦着他剃头,等看到马锐油光锃亮的大脑袋忍不住伸手摸了又摸,嘻嘻哈哈地把他拉到镜子前(这时玻璃镜已经不是太稀罕的物事了,张作霖本来买来这宅子是准备自己住的,所以房里有镜子),看着镜子里自己的形象,马锐很是猥琐地在头上摸了两把,***,等咱有了钱,也铸他个几十万两的银元,上面印上老子的头像,提前整个马大头出来也拉风一把。
第二天晚上,听说他们马上要走,胡子们都赶回来吃晚饭顺便给他们饯行,马锐的新发型马上成了众人聚目的焦点,也不知道被多少只手摸过,知道他和孙连喜受了伤不能喝酒,胡子们便不劝他们自己豪饮起来,刘云龙对马锐二人即将离去颇为不舍,拉着他硬灌了半碗酒,许四虎决定明天送他们上火车,便和许彪刘进宝一起留了下来,其他人吃喝完毕自回军营。
第三天一早,马锐二人便穿戴整齐,各换了身干净内衣,马锐把武装带扎在中衣里面,手枪子弹一样不落地插在皮套里,皮带上还有那个硬皮文件包,拿出里面日本人的士兵证和上次马市得来的名刺看了看,随手又放了进去,反正不占地方,止不定什么时候就用上了。
许红妆把鬼子那儿得来的皮带剪去一截束在纤腰上,马牌撸子学着马锐的样子连套固定好,两个人外面罩了狐狸皮袍子,各蹬了一双崭新的鹿皮软靴,红妆拎起不重的包袱跟在马锐身后出了屋门—怕迷彩包太显眼,小丫头专门又在外面包了层皮子伪装了一下。
三婶和大嫂接过红妆手里的行李,几人一并向前院大门走去,路过孙连喜房间时,马锐看见黑脸汉子站在门口郑重地冲自己双手抱拳,听得他喊道:“兄弟保重,一路顺风!”便拱手回了个礼,冲他点头告别。
许四虎刘进宝和许彪三人已在大门等候,门外停着刘进宝雇来的马车,马夫见众人出来,便松了车闸等他们上车,许红妆走了两步,回头“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冲三婶喊了一声:“娘!三姑要走了,在这儿给您磕个头!”重重地拜了下去,三婶听到她改口叫娘,再也忍不住,上前把红妆拉起来,娘儿俩抱头痛哭。
马锐鼻子酸酸地很不好受,看着两个人难舍难分的样子不知道如何开口相劝,许四虎上前分开三婶和红妆,劝道:“别哭了,闺女,还得赶火车,她三婶,你也是的,没来由地招三丫头哭个什么劲!”
三婶强笑着替红妆擦了擦眼泪,“好闺女,咱们又不是见不着面儿了,娘在这等你们回来接咱们,别哭了,上车吧。”
众人说话之际,听到身后有人笑着说:“还好,还好,辅臣没有来迟。”马锐回头一看,正是张作相,旁边一个亲兵帮他牵着马。
马锐看到张作相军帽上缠着一条白布就是一愣,张作相有亲戚去世了?看许四虎也是茫然不知的样子上前见礼,张作相见他们脸上疑惑,上前低声解释道:“皇上前几日里驾崩了,不一日太后老佛爷也薨了,昨天接到摄政王电令,举国服丧!”招了招手,亲兵上前拿出几条白布,分在众人手里。
马锐被这消息震得半晌回不过神儿来,茫然接过白布拿在手里,只觉得脑子里空荡荡的,慈禧和光绪就这么没了?
张作相见马锐出神,知道这消息过于震惊,也没跟他搭话,前天他和张作霖就是闻说此事才匆匆地去了赵尔巽府上,他从赵将军嘴里听到这个消息时远比马锐要吃惊得多。
马锐听得张作相跟许四虎说专程来给自己送行的,便上前谢了一声,本来他在张作相眼里不过是个毛头小子而已,可听张作霖说这小子居然一个人杀了六七个日本人,日本人竟然不敢声张,才知道这小子平时藏得太深,于是便赶来相送,落个人情日后好相见。
推辞一番,直到张作相佯装生气,马锐才接过他硬塞到手里的两根小黄鱼,辞谢了一声和红妆一起上了马车,张作相和许四虎抱拳告辞,让在路旁,看着三人上了马,跟着马车慢跑而去不由得叹了一声:“爹是英雄儿好汉,没想到老许家的女婿也这么了得,可惜啊,不能为我前路军效力。”长叹一声摇了摇头,上马而去。
马锐怔怔在坐在马车里,红妆偎在他怀里,两人身子随着车子颠簸左右摇摆着,马锐的心里也是摇摆个不停。
他还记得自己刚穿越过来,救下许红妆时从她嘴里知道自已身处于光绪三十四年时的震惊,几个月的时间里,听过不少人言谈里提到光绪和慈禧的名字,当然前面会加上如:老爷子、皇上、老佛爷等等尊称,虽然大多数说话的人心里对这两位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可能并没有多少尊敬之意,但是,他们毕竟代表了这个时代,代表了腐朽的清王朝最后的统治力量,现在,他们死了,清王朝还能存活多久?
马锐对他们的了解基本上来自于后世看过的清宫戏,无非是光绪帝多么的软弱无能偏又想发愤图强重振帝威,结果触怒了慈禧被剥夺了一切权力软禁至死,甚至死都死得不明不白;关于慈禧的无非是老女人如何地穷奢极侈,挪用海军军费给自己造园子直接导致甲午海战失利,被日本人扯下了大清朝最后一块遮羞布,又如何地丧权卖国割地赔款,大清朝从此就像个被剥光了衣服扔在大街上的小媳妇一样谁想上就能上。他倒也从来没异想天开地认为自己能跟这些万人之上的大人物有什么交集,可听到他们的死讯还是觉得心里像有些什么东西啪地掉在地上摔得粉碎。
马锐从来不像此时一样觉得自己和这个时代如此的贴近,以至于透过红妆掀开的窗帘看到外边一一闪过的挂着或正在挂白幡的店铺招牌时,觉得那不是单单在为慈禧和光绪而是在为整个大清朝服丧,慈禧苦苦维持着大清这艘四面起火八面进水的破船,在风波汹涌的大海中艰难地行进了几十年,等到这个引发后世无数争议和谩骂的舵手最终不支倒下,这条老暮的旧船,终于也到了沉没的时候。
马锐掀开前面的车门帘,深深吸了一口极清极冷的空气,探头看着彤云密布的天空,一片雪花落在他的脸上化成一滴水珠,顺着脸庞流下钻进了脖子里,带来一丝凉意,马锐放下车帘,喃喃地说:“要变天了!”
第一章:老掉牙的火车
马锐双手捧着一杯热茶坐在“咯吱咯吱”乱响的车厢里心烦意燥,没错,是“乱”响的车厢—不光是他所处的包厢,而是整节车厢,不,是整列火车里所有的东西都在响。
这列火车只有七节车厢,票价分为一二三等,每等车票各两节车厢外加一节餐车。
杜泮林帮他买的一等票,显然他是一番好意,临上车前在一等候车室里把玩手中的硬纸车票时,马锐假装随意地观察着周围非富即贵的旅客,除了几个穿着藏蓝官服头戴暖帽的官员外,别的人都是衣着华贵的商人打扮,不论官商都带着一大票仆从—当然仆从们大部分都是来送行或彰显身份的,而且他们是不允许进入一等候车室的,需要同行的话这些官商们也会让仆人去坐三等车厢,而不是花上三倍的价钱让他们与自己一同坐在包厢里。
马锐看了看几个穿着皮袍的日本商人,他们只是随意地看了看马锐和他身边的小丫头就扭过头聊天不再看过来,不大像是日本人的探子,门口守卫的两个日本士兵在马锐进候车室时甚至没有检查他的行李和身上有没有携带武器,不知道是这个时代坐车都不用安检还是只有一等车票的乘客有这种特权,但这至少让他省去一些麻烦,口袋里放着的杜泮林开给他的公务委派文书也没派上用场。
马锐从几个金发碧眼的欧洲人身上收回眼光落在手里的车票上,正面印着汉满两种文字:奉天铁路局、奉天站—山海关站,背后用小楷写着票价:足色纹银三十两。
三十两银子啊,比三等车票足足贵了两倍,上次在车站问询时,那个卖票的告诉马锐的显然是三等票的价钱,想到这马锐就靠了一声,看不起老子,老子像穷人吗?
可事实上--他就是穷人,比一般的穷人稍微有点钱,但。。。还是穷人。
马锐身上装着十多个银元两根金条,包里还有两封共100个银元,外加1100两上海源丰润钱庄奉天分号开具的见票即兑的银贴。
这就是他和许红妆的全部身家,相对于普通人家来说算是小富,可相对于这个候车室里其他的人来说只是九牛一毛,哦不,也许连根毛都算不上。
这些钱换成美元的话能去美国干些什么?可能刚够盘下一家濒临破产的酒楼,然后马锐就可以每天穿着围裙戴着厨师帽干自己的老本行,等到夜深人静时拖着累得半死的身子,拿上一天微薄的收入,回到某个廉价旅馆或租来的公寓里,搂着老婆睡上一觉再重新进入下一个循环。
可马锐不想这么做,他要开工厂、买矿山、造武器,还要组建军队,所以他现在缺钱,缺大量的钱。
马锐两眼发绿地打量着候车室里一帮肥头大耳的商贾们,恶意地想要不要在车上做***一票,抢光这帮为富不仁的家伙,就当他们为祖国未来的解放事业提前募捐了。
这个念头在他脑海里只是闪了一下就消失不见,在火车上动手打劫只怕连车站都出不去就得被抓,他甚至不敢跟身边貌似乖巧的小丫头商量,许红妆如果听到这个想法肯定比他要积极得多,从小在胡子窝里长大的她一直把劫富济贫当成天经地义的事儿。
许红妆一直在好奇地打量着候车室里的布置,以前只是远远地看过火车冒着浓烟在铁道上呼啸而过,坐火车这是头一回,刚才路过车站广场时,顺着马锐的眼神看到了烧得只剩半层残骸的木楼,下意识地藏在他身后躲闪着大院门口日本兵狼一样的目光。
车站的验票员手里摇着铜铃通知乘客们登车,马锐左手拎起包裹,右手把老婆搂在怀里躲避着那些不怀好意挤过来的商人们,鱼贯通过了检票口。
迎着风中飘舞的雪花,看到停靠在站台上的火车,马锐使劲揉了揉眼,这、这他妈是火车还是马车?
车厢外壁和车顶全是由一块块巴掌宽的木板堆起来的,由这时代常见的大门上用的那种铜钉固定在一起,上面涂的黄|色油漆到处是斑驳的褪痕,露出下面发朽的木料,很多地方木板都已经开始走形,以至于车厢外每隔不远就镶着一块“V”字形的铁板用来加固,眼前的一切使马锐很怀疑这列火车会不会在高速行进中颠散了架。
上车进了属于自己夫妻的6号包厢,里面是两张窄窄的木床,也许叫作长椅更合适,靠背就是跟隔壁包厢共用的格板,床中间有张木桌,上面摆着两套白瓷茶具,负责这节车厢的茶房拎着茶壶帮他们沏茶时,马锐很想让他把这些易碎品收走,他担心火车司机万一来个紧急刹车什么的,它们会跳起来跟自己新鲜出炉的大光头作一个亲密接触。
桌子下面有一个铜制炭炉,茶房给里面加了炭,好心地叮嘱马锐把玻璃窗留一条缝以防中了炭毒,马锐应了一声,不过在他看来完全没必要,木板车壁上好几个足够两只老鼠并排钻过去的窟窿正嗖嗖地往包厢里灌着冷风。
马锐端起茶杯泯了一口,车厢虽然破旧,但是里面的设施及服务相对来说还是令马锐比较满意的,两床被子洗得干干净净也没有后世卧铺里卧具的那种异味,茶叶的味道也很不错,虽然马锐不懂茶但感觉喝起来很香很舒服,不像在车站旁边大院里喝过的有股甜香的加料茶水,床板上垫着厚厚的褥子不但坐着舒服,也保证乘客睡在上面时夜里不会被冻醒。
不过随着火车开动,马锐的担心变成了现实,随着车速越来越快,马锐感觉到身体随车身摆动得越来越厉害,紧接着放在桌上的茶杯与盖子之间开始发出清脆的敲击声,然后是镶在木制窗框里的两层玻璃开始抖动,进而整个包厢的木制框架开始咯吱咯吱地响起来。
等车速达到最高—马锐估计也就是三四十迈的时候,车厢里的各种声音组成的协奏曲也达到了高潮,并且一直保持着亢奋的状态,为了避免茶杯跟自己的脑袋接触进而破坏自己新式发型的美感,马锐只好把它捧在手里,时不时地啜上一口,并一直保持这个姿势直到现在。
第二章:火车上的烦闷
茶房每半小时会挨个儿包厢换茶加炭,许红妆喝光了第一杯就摆手叫茶房不要加了,她宁肯喝酒也不愿意喝这种又苦又涩的汤水,只是哈着热气把窗上厚厚的冰凌化开,用布抹了抹露出一小块玻璃来,一脸新奇地看着窗外飞逝而过的树木河流,偶尔看见一座小村落就能让她兴奋得唧唧喳喳说上半天,马锐很欣慰这个从小骑在马背上长大的小妮子没有被颠到晕车,那可是个大麻烦事儿。
马锐并不觉得外面的风景有什么好看,在他看来车窗外面的世界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单调。
对,非常的单调,无论是山川树林还是村庄房屋都只有一个颜色,单调的白色。
他们上车时雪已经开始飘飘洒洒地下了起来,这时越发大了,大团大团的雪花裹着朔风在空中翻滚着落到地上,把一切都掩盖在单调的白色里,乌云低低地压在半空中以至于马锐抬手看表时都怀疑表是不是停了,昏暗的天色更像是黄昏而不是指针上显示的上午10点半。
一直保持着同样的姿势使马锐觉得右臂上的伤口有些疼,不得以放下茶杯,听着它跟茶托当里当啷的碰撞,喝了四杯茶以后小腹有些膨胀,跟许红妆说了一声拔起包厢门上的铜销开门出去方便。
一拉开厕所的门,迎面就是一阵狂风吹来,马锐低头看时才发现寒风的来处,透过地板上一个夜壶大小的洞可以看到一根根枕木飞快地掠过。
我靠,这也太偷工减料了吧,谁要不小心一脚踩空还不直接掉下去见土地爷了,马锐暗骂一声,排空腹中积水,从口袋里掏出根烟,把烟嘴扯断从大洞里扔了下去,烟身叼在嘴上准备出去过过瘾—这车厢里的人可不像胡子们那么好糊弄,一根带过滤嘴的香烟可能引起的冲击绝对不亚于原子弹爆炸的威力。
习惯地来到两节车厢的交接处,拿出火柴点着了烟抽了一口,少了烟嘴儿的过滤,烟味冲了很多,他被呛了一下,咳嗽两声吐掉沾在唇上的烟丝,顺手把火柴盒装进口袋里,原以为现在的火柴都是跟以前老电影里演的一样随便在鞋底一擦就着的那种,没想到在车站买到的却是烟盒一侧涂有红磷以摩擦助燃的安全火柴。
这里是包厢车跟餐车的交接处,马锐见茶房拉开门拎着大铁壶走了过来,侧身给他让开了道,被茶房身后传来的餐车里呛人的煤烟味熏得两眼含泪,随手把剩下的半根烟从地板上的窟窿扔到车下就回了包厢。
敲了两下包厢的门,小丫头从里面拉开门,问他:“怎么去了这么久?”
“抽了支烟。”马锐一边回答一边脱下皮袍,左手支头侧躺在长椅上,许红妆细心地把皮袍给他盖好,坐在他头前,把他的光头放在自己大腿上,好玩的在他脑袋上弹了个脑蹦儿。
闻着老婆身上阵阵幽香,马锐似睡似醒地迷瞪了一会,隐约听见有人敲包厢的门。
许红妆把马锐脑袋推开站了起来,问道:“谁呀?”
“先生太太,吃中饭了。”外面的茶房恭敬地喊道。
红妆开了门,那茶房拎着食盒进来,把里面的饭菜一碗碗地放到木桌上,刚才马锐问过老婆不愿意去餐车跟一帮陌生人凑堆儿吃饭,就赏了茶房两个铜元让他把午饭送了过来。
马锐闻到鸡汤的香味,再也睡不着了,翻身坐了起来,许红妆要拿勺喂他,他笑笑拒绝了。
火车上的饭菜倒也丰盛,两大碗白米饭,四个春卷,除了一盆鸡汤还有二冷二热四碗荤菜,而且餐具里除了筷子外还有刀叉勺子以备不同习惯的旅客选用,费用也包含在车票里不用另行付帐。
马锐左手拿着一把叉子,叉起一块酱牛肉放进嘴里嚼着,看着钢叉上精致的花纹,食指触处感觉背面有字,反过来一看全是日文,原来是这些餐具除了筷子全是日本造的。
马锐用三根手指发力拗了拗,钢叉微微弯了一下又弹得笔直显得钢性极佳,显然这个时代日本人的金属加工技术已经很先进了。
马锐想起以前在特战部队跟侦察营的一个老狙击手聊天时说起的事,那老兵刚刚用国产的一种小口径狙击弹进行过实射,在50米的距离内轻松打穿了120mm厚的钢板,据他介绍这种子弹芯部是用硬度极高的碳化钨合金制成的,马锐当时很为祖国的工业实力自豪了一把,可那老兵随即就说,日本人已经可以用这种跟砂子一样不易粘结的材料做成比头发丝还薄一倍的手术刀,中国想赶上人家的科技水平至少还得20年。
20年啊,还是百年后的差距,现在外国的工业整体实力比之清朝更不知道要高出多少倍去,想到这马锐就感到气闷,日本人敢于以小搏大侵略中国也是仗凭着他们的工业水平和武器制造技术比中国先进得多,这一点从日本人的三八大盖和国产“汉阳造”的简单对比就能看得出来。
马锐心不在焉地吃着饭,满脑子都在想着如何把自己掌握的超越这个时代的武器知识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许红妆看他出神也没打扰他,只是费力地拿着汤勺跟鸡汤较劲--要想在颠簸的火车上保持住上半身的稳定,再把鸡汤送到嘴里而不洒得到处都是显然是一项技术活儿。
吃过饭小丫头拿出随身带的药膏给马锐重新上药包扎一下,一直到半夜,纷杂的想法还伴着车厢里各种噪音在马锐脑里转来转去,最后实在是心力交疲之下才昏昏睡去。
第二天醒来,马锐问过茶房知道火车傍晚就能到山海关,不由得庆幸这种苦难日子不用再坚持多久了,简单吃了些早点,继续在脑子里完善自己已经有些轮廓的计划。
随着火车行程过半,各个包厢已经空了许多,只有一少半的人是要坐到山海关转去天津或北京的,到了一个小站,马锐下车在站台上活动了一下,听见日本乘警摇铃时转身上了车,那穿着制服的日本人正待关门上闩,一个刚进站的中年人跟在马锐身后上了车,那日本乘警验过车票后放那人进了车厢。
大家猜猜新上车的这个小角色是干什么的?
第三章:来了个晃门子的
那个穿皮袄的中年人从马锐身边路过时,撞了一下马锐的左肩,忙点头哈腰地道歉,马锐闻着他身上一股汗味皱皱眉头说没事儿,看着眼前这个长着鹰钩鼻子的中年人东张西望地进了四号包厢。
挨着许红妆坐下时,马锐还在想着那个冒失的家伙,谦卑的态度和身上发酸的汗味,即便穿着质量上乘的皮袄,也没有包厢里那些商贾们姬指气使的派头儿,再想想还有几个小时火车就到山海关,那人居然舍得花大价钱来坐包厢,马锐嘴角微弯露出一丝笑意,上次在奉天车站上了个大当以后,他的警觉心提高不少,察颜观色的本事大有长进。
许红妆侧着头看着他嘴角的笑意问:“笑什么呢?”马锐摸了摸她柔顺的秀发笑着说:“刚才上来一个家伙像是个晃门子的,一会有好戏看了。”没想到自己在候车室里暗暗使了半天狠也没敢下决心在车上做案,现在居然碰到一个同好,许红妆闻听当即兴奋起来,在车里憋了一天一夜早就憋得唯恐天下不乱了。
马锐不再东想西想地构思自己的发财大计,支楞着耳朵听隔壁的动静,中间五号包厢和那人所在的四号的包厢旅客早就在前几站下了车,可听了半天到了中午也没见那人出来。
马锐正在怀疑自己判断有误时,茶房敲门进来加了炭,恭敬地问道:“午饭准备到了,先生太太是去餐车用呢,还是小人再给端过来。”
马锐明白他的意思,从口袋里掏出两个铜元打了赏,那茶房连声道谢地去了,不一会儿的功夫把食盒拎了过来。
就在茶房把一个个菜碟摆上桌的时候,马锐看见那个鹰钩鼻子的身形在门外一闪而过,心中一动,等茶房说了声慢用退出房门,马锐随手拿了一个热腾腾的猪肉白菜包,倚在门口,一边吃着一边露出半个脑袋向外面张望。
那个鹰钩鼻子站在餐车的门口抽着烟卷,看茶房拉开餐车的门就随后跟了进去,那个茶房路过茶炉室并没停留自行去吃饭,马锐看到鹰钩鼻子回头向这边看来忙缩回了头,过了一小会再伸头看时,就见那家伙从茶炉室里出来,向餐车里面走去像是要吃饭的样子,马锐远远地看见他右手拿着一个瓷瓶样的东西揣进了袖里,不知道装的是什么,但心知肯定不是什么正经物事。
回身坐下吃饭,把刚才所见跟老婆说了,许红妆撇撇嘴,“还能是什么好东西了,蒙汗|药呗,听宝叔说过,关东下九流的都会配这玩意儿,不敢明刀明枪地抢,只敢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怪不得没人瞧得起他们。”
“哦?”马锐一听倒来了兴致,原来看电视《水浒》时见上面有人使过蒙汗|药,还以为是小说作者杜撰的,没想到确有其物。
过了一会,那茶房拎着壶过来续了茶水,收拾完碗筷离开了,马锐本来好心想告诉他,可许红妆一个劲地冲他使眼色,一幅想看好戏的样子,马锐只好由着她胡闹。
马锐伸手指在茶杯里蘸了点茶水,放到舌尖尝了尝,隐约有股酸酸的味道,吐了口唾沫,随手把茶泼出半杯,猜想这个晃门子多半是个新手,换成自己的话会选一个最有价值的目标重点照顾而不是像他这样满河撒网。
等吃饭的人陆续从餐车回来,又过了好一会儿,马锐听见有人在敲另一个包厢的门,里面有人问话,那人赶紧地说走错包厢了,然后就听得自己包厢门上传来“邦邦”两下敲击声,马锐二人相视一笑,许红妆盖着皮袍躺在长椅上闭眼装睡,马锐干脆轻轻打起了呼噜。
那人在外面又敲了两下,马锐就听到门上奚奚索索传来一阵轻响,抬眼一看,从门缝上方伸进一根长长的丝线,一头栓着一个明晃晃的金属钩,在门上摆动了两下挂住了门后的铜销,往上一提,门开了。
马锐赶紧闭上眼睛,那人进来后见两个人躺在床上睡得跟死猪一样,伸手轻轻在马锐腿上推了推,马锐平躺着着左腿搭在右腿上面,他正按住马锐左腿上的伤口,马锐一疼之下就想伸脚踹他,咬了咬牙忍住了。
看马锐没有反应,那人没再去推小丫头,转身摘下了挂在墙上的背包。
不过令鹰钩鼻子很郁闷的是,他从来没见过像这个包袱上这种密密麻麻的排扣(拉链),马锐悄悄把眼睛眯开一条缝,见那人忙得满头大汗也打不开背包,气急败坏地从腰里抽出把匕首,一刀扎在背包上。
马锐倒不担心他扎坏自己的三防背包,不过看到他手里有刀就不再闭眼装睡,怕这人万一狗急跳墙伤到红妆,便悄悄坐起来从腰里抽出了92式手枪。
那个人背对着马锐,正拿着匕首在背包上又捅又扎忙得不亦乐乎也没发觉,马锐懒得跟他废话左手直接一枪托砸在他后颈上,鹰钩鼻身子一歪软倒在地板上,匕首也掉在一边。
许红妆本来想悄悄站到那人身后大叫一声吓他个半死,见马锐把他打晕气得冲他翻了个白眼撅起了嘴,马锐从地上捡起匕首,随手递给她,在那人口袋里翻了翻,找到了那个细颈瓷瓶还有鹰钩鼻子用来拔门销的丝线。
马锐把瓷瓶随手装在自己口袋里—放桌上肯定呆不了三秒种就得颠到地上摔个稀巴烂,拿起那条不知混了什么材料的丝线,用力扯了扯觉得极为结实,就用它把鹰钩鼻子双手并在一起在手腕上牢牢绑了几圈,他下手极狠,勒得鹰钩鼻子手腕出血,哎哟一声醒了过来。
马锐后退了一步坐到椅子上,鹰钩鼻子觉得后颈疼得跟断了似的,想伸手去摸时手腕又是一疼,才省起双手被人绑了起来,摇了摇昏沉沉的脑袋,抬头就见马锐笑嘻嘻地看着他,旁边那个妩媚的小女人手里把玩着自己的匕首。
鹰钩鼻子脑筋转得倒快,挣扎着爬起来扑通一声就跪在地板上,嘴里忙不迭地低声求饶:“二位爷爷奶奶,小人有眼无珠,冒犯了二位,爷爷奶奶饶命则个!”脑袋在地板上磕得邦邦响。
马锐和许红妆面面相觑,没想到这个胆大包天敢到日本人的火车里上线开扒的家伙却是个软骨头。
第四章:小毛贼送大礼
“别乱喊,什么爷爷***,姑奶奶。。。”许红妆水汪汪地瞟了马锐一眼,“滚起来好好说话,再胡说八道,舌头都剁了你的。”嘴里说得凶霸霸的,调皮地冲马锐吐了吐舌头。
鹰钩鼻子应了声是就低着头爬起来,半弯着腰站着,许红妆也懒得问他名字,拿着腔调问道:“怎么跑火车上开扒来了?”
鹰钩鼻子恭敬地回答道:“回姑娘的话,自打皇帝老子崩了,城里凡茶楼说书的、妓馆卖唱的、开场设赌的一律关张大吉,小的在城里晃了几天实在做不了几单生意,才大着胆子上火车上来踩踩盘子,没想到冲撞了二位掌柜的。”听许红妆用黑话问他,知道碰见的不是同行就是开山立柜的胡子,心里暗骂倒霉,只好说软话希望这两个年轻人能饶过自己。
马锐没想到皇帝一死连小偷小摸的都大受影响,拿出那个瓷瓶问他:“这里面是什么东西?”随手晃了晃,里面发出沙沙的响声。
鹰钩鼻老实地回答:“是蒙汗|药。”
马锐又问他:“怎么配制的,药效如何呢?”
那人抬头看了一眼马锐的光头,心想这小子原来也是个雏儿,可看看手腕上渗出的血珠又不敢扯谎,只好老实地说:“是用曼陀罗花磨的粉,佐以川乌、草乌配成的,只要掐这么一指甲混进茶里,但凡喝了以后,两个时辰之内人事不知,任人摆布。。。”说着说着声音越来越小,眼瞅着桌上的茶杯没敢继续说下去
马锐原来看过老金的《天龙八部》上到是提过曼陀罗花的名字,想来是古人用的麻醉药之类的草药,不知道他说的川乌、草乌的又是什么,估计也是作用相同,又接着问道:“刚才得手了什么宝贝,拿出来爷( 瞬间百年 http://www.xlawen.org/kan/4395/ )
可等了半天也没等到意料中的暴风雨,却听小丫头幽幽地叹了口气,嘟着嘴说:“锐哥,你是不是嫌弃我了?”
“啊?”马锐一愣下赶忙地说:“我哪会嫌弃你呢,疼你还来不及呢。”
小丫头一脸委屈地说:“三婶说过,男人的心都是分成几瓣儿的,不会只装着一个女人,说你迟早会娶别的女人进门,可,可你也不能去找那些肮脏的坏女人呀。”
马锐没想到看似泼辣的小妮子居然也是满脑子的三从四德,不过自己出轨的事儿算是交待过去了,嘴里赌咒发誓说以后决不会再做荒唐事儿了,也决不会再娶别的女人进门,一辈子只对她好,说得舌绽莲花才哄得许红妆小脸多云见晴。
午饭是许红妆从厨房端过来的,马锐背上有伤不敢久坐就没去跟大伙一起吃饭,左手拿着汤匙吃完就见三婶提着药箱跟在老婆后面进了屋子。
三婶把他胳膊上的绷带剪开,细心地拭去伤口上的药膏,换上新药重新绑好,正给他背上换药时听见外面有人喊:“马家兄弟在家么?”听声音正是杜泮林。
马锐趴在炕上慌忙答了一声:“在屋里呢,在下身上有伤不便相迎,请杜先生进来说话。”
许红妆赶忙地开门把杜泮林迎了进来,杜先生笑着按住想爬起来说话的马锐,身后的手下把一个包袱放在桌上,等手下退出房门,笑着说:“马家兄弟身上有伤不必拘礼,适才手下去车站打听了一下,日本人果然对外言说昨天夜里是打更的喝醉了酒,不小心摔了灯笼引着了火头,去车站里买票时也没见有日本人的探子活动,小兄弟大可放心。”
说着话,杜先生从袖里拿出两张硬纸板车票放在桌上,“直隶境内的铁路还有几天才能修好,只买到后天到山海关的车票,山海关到天津还有一少半的路程,小兄弟到时只好换乘马车去天津了,只是你身上有伤,到时还需一切小心为是。”
马锐连连称谢,示意老婆取过自己放在炕脚的两封银元,买票或许用不了100两银子,但一来人家为自己的事尽了心,二来张作霖对这位杜先生极为看重,也想交好他以便日后对胡子们照拂一二。
杜泮林一脸正色地推开银子,说道:“学生也是奉张大人之命行事,许帮带为人豪爽,学生也是极为敬重的,举手之劳,这银子却是不敢受的。
再三谦让,杜泮林就是拒不收钱,马锐便没再坚持,心里却是对杜泮林的行事手段佩服之极,张作霖手下有如此能人,能一统东北绝非侥幸。
杜泮林指着桌上的包袱说道:“坐火车的人非官即商,小兄弟人品相貌是极好的,可穿着太过普通的话反而招人注目,学生便自作主张替贤夫妻置了两套衣帽,眼看着就要下雪,穿来御寒倒也合适。”马锐又是没口子的道谢。
杜泮林跟换好药的马锐又闲聊了两句,话锋转到马锐出洋上来,随口说道:“学生曾随大人去过两次天津和京城,倒也见过美利坚人,听人说花旗国不但语言跟咱们不同,连银子也不能流通,民风更是与我大清大相径庭,小兄弟在花旗国长大,想必对那里熟悉得很了。”
马锐心想,我对100年后的美国熟悉得很,不过也是电视上看来的,现在嘛,只能说马马虎虎,会几句半生不熟的英语而已,回答道:“是啊,所以这次马锐到了天津先得换一堆花花绿绿的美元,不然到了美国就是有银子也吃不上饭,饿也饿死了。”听说杜先生到过天津,就想拐弯问他一下知不知道哪家银号声誉好不欺客,到时也好少受些损失。
第四十八章:风云色变
马锐一句话引得杜泮林呵呵直笑,说出来的话却让他心里一惊:“现在到天津兑换外国钱钞恐怕不太容易,听张大人说,这次路过天津,见到好多家钱庄都关张了,连外国人的银行都受了牵连,不再为我国人提供银子兑换外钞事宜。”
马锐啊了一声问道:“这是为何?难道是战乱所致?可庚子之乱(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已经过去八年,日俄之战也影响不到天津的钱庄吧?”
“具体经过不太清楚,学生私下里也跟天津一个朋友写信问过,据他信里说,去年一个北京商人往天津运送大量掺了铜铝的白银,前前后后有几万两假银流入津门,致使天津市面上银色混杂,后来那奸商在火车上被人脏并获,事情一发便不可收拾,牵连甚广。”
我靠!马锐很郁闷地想道,这年头就有人靠造假牟利了,你丫赚黑心钱赚到了大牢里,害老子上哪换外汇去!
看马锐一脸郁闷,杜泮林好心提醒他:“小老弟不必心郁,从山海关到京城跟到天津卫距离相差不远,英美各国都在北京设有洋行,你不妨先到北京,换了钱钞再到天津坐船出洋不迟。”
马锐心想也只能这样了,见杜泮林起身告辞,恭敬地把他送到了大门口,目送他离开才转身回屋。
许红妆已经打开了那个大包袱,马锐看到她手里油光水滑的毛皮大袄,又大大佩服了一把张作霖的手笔,跟胡子们打猎多了,倒也分辨得出来这是狐狸皮子,虽不如貂皮般珍贵,可这么大一件没有十两银子是买不到的,他就着老婆的手试了一下,杜泮林眼光老到,买的衣服极为合身,比马锐身上的粗布棉袄也轻便得多,再看小丫头全身裹在大皮袍子里,厚厚的毛领子里露出粉红的小脸显得很卡通的样子,不由得哈哈大笑。
马锐戴上那顶厚厚的狐狸皮帽子,新鲜了一会就觉得满头燥热,摘下帽子一摸头顶全是汗,半长不短的头发紧贴在头皮上很不舒服,考虑到要去北京,怕自己的发型惹麻烦,干脆找到了大嫂,让她拿了剃刀,把乱糟糟的脑袋刮成了个秃瓢儿,只剃光前脑门跟剃成光头儿之间,马锐选择了后者—有人盘问的话大不了说自己是少林寺的和尚刚还了俗,他前世的老家就跟河南搭界儿,河南话也能绉几句。
许红妆听他说这次要去北京,就没拦着他剃头,等看到马锐油光锃亮的大脑袋忍不住伸手摸了又摸,嘻嘻哈哈地把他拉到镜子前(这时玻璃镜已经不是太稀罕的物事了,张作霖本来买来这宅子是准备自己住的,所以房里有镜子),看着镜子里自己的形象,马锐很是猥琐地在头上摸了两把,***,等咱有了钱,也铸他个几十万两的银元,上面印上老子的头像,提前整个马大头出来也拉风一把。
第二天晚上,听说他们马上要走,胡子们都赶回来吃晚饭顺便给他们饯行,马锐的新发型马上成了众人聚目的焦点,也不知道被多少只手摸过,知道他和孙连喜受了伤不能喝酒,胡子们便不劝他们自己豪饮起来,刘云龙对马锐二人即将离去颇为不舍,拉着他硬灌了半碗酒,许四虎决定明天送他们上火车,便和许彪刘进宝一起留了下来,其他人吃喝完毕自回军营。
第三天一早,马锐二人便穿戴整齐,各换了身干净内衣,马锐把武装带扎在中衣里面,手枪子弹一样不落地插在皮套里,皮带上还有那个硬皮文件包,拿出里面日本人的士兵证和上次马市得来的名刺看了看,随手又放了进去,反正不占地方,止不定什么时候就用上了。
许红妆把鬼子那儿得来的皮带剪去一截束在纤腰上,马牌撸子学着马锐的样子连套固定好,两个人外面罩了狐狸皮袍子,各蹬了一双崭新的鹿皮软靴,红妆拎起不重的包袱跟在马锐身后出了屋门—怕迷彩包太显眼,小丫头专门又在外面包了层皮子伪装了一下。
三婶和大嫂接过红妆手里的行李,几人一并向前院大门走去,路过孙连喜房间时,马锐看见黑脸汉子站在门口郑重地冲自己双手抱拳,听得他喊道:“兄弟保重,一路顺风!”便拱手回了个礼,冲他点头告别。
许四虎刘进宝和许彪三人已在大门等候,门外停着刘进宝雇来的马车,马夫见众人出来,便松了车闸等他们上车,许红妆走了两步,回头“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冲三婶喊了一声:“娘!三姑要走了,在这儿给您磕个头!”重重地拜了下去,三婶听到她改口叫娘,再也忍不住,上前把红妆拉起来,娘儿俩抱头痛哭。
马锐鼻子酸酸地很不好受,看着两个人难舍难分的样子不知道如何开口相劝,许四虎上前分开三婶和红妆,劝道:“别哭了,闺女,还得赶火车,她三婶,你也是的,没来由地招三丫头哭个什么劲!”
三婶强笑着替红妆擦了擦眼泪,“好闺女,咱们又不是见不着面儿了,娘在这等你们回来接咱们,别哭了,上车吧。”
众人说话之际,听到身后有人笑着说:“还好,还好,辅臣没有来迟。”马锐回头一看,正是张作相,旁边一个亲兵帮他牵着马。
马锐看到张作相军帽上缠着一条白布就是一愣,张作相有亲戚去世了?看许四虎也是茫然不知的样子上前见礼,张作相见他们脸上疑惑,上前低声解释道:“皇上前几日里驾崩了,不一日太后老佛爷也薨了,昨天接到摄政王电令,举国服丧!”招了招手,亲兵上前拿出几条白布,分在众人手里。
马锐被这消息震得半晌回不过神儿来,茫然接过白布拿在手里,只觉得脑子里空荡荡的,慈禧和光绪就这么没了?
张作相见马锐出神,知道这消息过于震惊,也没跟他搭话,前天他和张作霖就是闻说此事才匆匆地去了赵尔巽府上,他从赵将军嘴里听到这个消息时远比马锐要吃惊得多。
马锐听得张作相跟许四虎说专程来给自己送行的,便上前谢了一声,本来他在张作相眼里不过是个毛头小子而已,可听张作霖说这小子居然一个人杀了六七个日本人,日本人竟然不敢声张,才知道这小子平时藏得太深,于是便赶来相送,落个人情日后好相见。
推辞一番,直到张作相佯装生气,马锐才接过他硬塞到手里的两根小黄鱼,辞谢了一声和红妆一起上了马车,张作相和许四虎抱拳告辞,让在路旁,看着三人上了马,跟着马车慢跑而去不由得叹了一声:“爹是英雄儿好汉,没想到老许家的女婿也这么了得,可惜啊,不能为我前路军效力。”长叹一声摇了摇头,上马而去。
马锐怔怔在坐在马车里,红妆偎在他怀里,两人身子随着车子颠簸左右摇摆着,马锐的心里也是摇摆个不停。
他还记得自己刚穿越过来,救下许红妆时从她嘴里知道自已身处于光绪三十四年时的震惊,几个月的时间里,听过不少人言谈里提到光绪和慈禧的名字,当然前面会加上如:老爷子、皇上、老佛爷等等尊称,虽然大多数说话的人心里对这两位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可能并没有多少尊敬之意,但是,他们毕竟代表了这个时代,代表了腐朽的清王朝最后的统治力量,现在,他们死了,清王朝还能存活多久?
马锐对他们的了解基本上来自于后世看过的清宫戏,无非是光绪帝多么的软弱无能偏又想发愤图强重振帝威,结果触怒了慈禧被剥夺了一切权力软禁至死,甚至死都死得不明不白;关于慈禧的无非是老女人如何地穷奢极侈,挪用海军军费给自己造园子直接导致甲午海战失利,被日本人扯下了大清朝最后一块遮羞布,又如何地丧权卖国割地赔款,大清朝从此就像个被剥光了衣服扔在大街上的小媳妇一样谁想上就能上。他倒也从来没异想天开地认为自己能跟这些万人之上的大人物有什么交集,可听到他们的死讯还是觉得心里像有些什么东西啪地掉在地上摔得粉碎。
马锐从来不像此时一样觉得自己和这个时代如此的贴近,以至于透过红妆掀开的窗帘看到外边一一闪过的挂着或正在挂白幡的店铺招牌时,觉得那不是单单在为慈禧和光绪而是在为整个大清朝服丧,慈禧苦苦维持着大清这艘四面起火八面进水的破船,在风波汹涌的大海中艰难地行进了几十年,等到这个引发后世无数争议和谩骂的舵手最终不支倒下,这条老暮的旧船,终于也到了沉没的时候。
马锐掀开前面的车门帘,深深吸了一口极清极冷的空气,探头看着彤云密布的天空,一片雪花落在他的脸上化成一滴水珠,顺着脸庞流下钻进了脖子里,带来一丝凉意,马锐放下车帘,喃喃地说:“要变天了!”
第一章:老掉牙的火车
马锐双手捧着一杯热茶坐在“咯吱咯吱”乱响的车厢里心烦意燥,没错,是“乱”响的车厢—不光是他所处的包厢,而是整节车厢,不,是整列火车里所有的东西都在响。
这列火车只有七节车厢,票价分为一二三等,每等车票各两节车厢外加一节餐车。
杜泮林帮他买的一等票,显然他是一番好意,临上车前在一等候车室里把玩手中的硬纸车票时,马锐假装随意地观察着周围非富即贵的旅客,除了几个穿着藏蓝官服头戴暖帽的官员外,别的人都是衣着华贵的商人打扮,不论官商都带着一大票仆从—当然仆从们大部分都是来送行或彰显身份的,而且他们是不允许进入一等候车室的,需要同行的话这些官商们也会让仆人去坐三等车厢,而不是花上三倍的价钱让他们与自己一同坐在包厢里。
马锐看了看几个穿着皮袍的日本商人,他们只是随意地看了看马锐和他身边的小丫头就扭过头聊天不再看过来,不大像是日本人的探子,门口守卫的两个日本士兵在马锐进候车室时甚至没有检查他的行李和身上有没有携带武器,不知道是这个时代坐车都不用安检还是只有一等车票的乘客有这种特权,但这至少让他省去一些麻烦,口袋里放着的杜泮林开给他的公务委派文书也没派上用场。
马锐从几个金发碧眼的欧洲人身上收回眼光落在手里的车票上,正面印着汉满两种文字:奉天铁路局、奉天站—山海关站,背后用小楷写着票价:足色纹银三十两。
三十两银子啊,比三等车票足足贵了两倍,上次在车站问询时,那个卖票的告诉马锐的显然是三等票的价钱,想到这马锐就靠了一声,看不起老子,老子像穷人吗?
可事实上--他就是穷人,比一般的穷人稍微有点钱,但。。。还是穷人。
马锐身上装着十多个银元两根金条,包里还有两封共100个银元,外加1100两上海源丰润钱庄奉天分号开具的见票即兑的银贴。
这就是他和许红妆的全部身家,相对于普通人家来说算是小富,可相对于这个候车室里其他的人来说只是九牛一毛,哦不,也许连根毛都算不上。
这些钱换成美元的话能去美国干些什么?可能刚够盘下一家濒临破产的酒楼,然后马锐就可以每天穿着围裙戴着厨师帽干自己的老本行,等到夜深人静时拖着累得半死的身子,拿上一天微薄的收入,回到某个廉价旅馆或租来的公寓里,搂着老婆睡上一觉再重新进入下一个循环。
可马锐不想这么做,他要开工厂、买矿山、造武器,还要组建军队,所以他现在缺钱,缺大量的钱。
马锐两眼发绿地打量着候车室里一帮肥头大耳的商贾们,恶意地想要不要在车上做***一票,抢光这帮为富不仁的家伙,就当他们为祖国未来的解放事业提前募捐了。
这个念头在他脑海里只是闪了一下就消失不见,在火车上动手打劫只怕连车站都出不去就得被抓,他甚至不敢跟身边貌似乖巧的小丫头商量,许红妆如果听到这个想法肯定比他要积极得多,从小在胡子窝里长大的她一直把劫富济贫当成天经地义的事儿。
许红妆一直在好奇地打量着候车室里的布置,以前只是远远地看过火车冒着浓烟在铁道上呼啸而过,坐火车这是头一回,刚才路过车站广场时,顺着马锐的眼神看到了烧得只剩半层残骸的木楼,下意识地藏在他身后躲闪着大院门口日本兵狼一样的目光。
车站的验票员手里摇着铜铃通知乘客们登车,马锐左手拎起包裹,右手把老婆搂在怀里躲避着那些不怀好意挤过来的商人们,鱼贯通过了检票口。
迎着风中飘舞的雪花,看到停靠在站台上的火车,马锐使劲揉了揉眼,这、这他妈是火车还是马车?
车厢外壁和车顶全是由一块块巴掌宽的木板堆起来的,由这时代常见的大门上用的那种铜钉固定在一起,上面涂的黄|色油漆到处是斑驳的褪痕,露出下面发朽的木料,很多地方木板都已经开始走形,以至于车厢外每隔不远就镶着一块“V”字形的铁板用来加固,眼前的一切使马锐很怀疑这列火车会不会在高速行进中颠散了架。
上车进了属于自己夫妻的6号包厢,里面是两张窄窄的木床,也许叫作长椅更合适,靠背就是跟隔壁包厢共用的格板,床中间有张木桌,上面摆着两套白瓷茶具,负责这节车厢的茶房拎着茶壶帮他们沏茶时,马锐很想让他把这些易碎品收走,他担心火车司机万一来个紧急刹车什么的,它们会跳起来跟自己新鲜出炉的大光头作一个亲密接触。
桌子下面有一个铜制炭炉,茶房给里面加了炭,好心地叮嘱马锐把玻璃窗留一条缝以防中了炭毒,马锐应了一声,不过在他看来完全没必要,木板车壁上好几个足够两只老鼠并排钻过去的窟窿正嗖嗖地往包厢里灌着冷风。
马锐端起茶杯泯了一口,车厢虽然破旧,但是里面的设施及服务相对来说还是令马锐比较满意的,两床被子洗得干干净净也没有后世卧铺里卧具的那种异味,茶叶的味道也很不错,虽然马锐不懂茶但感觉喝起来很香很舒服,不像在车站旁边大院里喝过的有股甜香的加料茶水,床板上垫着厚厚的褥子不但坐着舒服,也保证乘客睡在上面时夜里不会被冻醒。
不过随着火车开动,马锐的担心变成了现实,随着车速越来越快,马锐感觉到身体随车身摆动得越来越厉害,紧接着放在桌上的茶杯与盖子之间开始发出清脆的敲击声,然后是镶在木制窗框里的两层玻璃开始抖动,进而整个包厢的木制框架开始咯吱咯吱地响起来。
等车速达到最高—马锐估计也就是三四十迈的时候,车厢里的各种声音组成的协奏曲也达到了高潮,并且一直保持着亢奋的状态,为了避免茶杯跟自己的脑袋接触进而破坏自己新式发型的美感,马锐只好把它捧在手里,时不时地啜上一口,并一直保持这个姿势直到现在。
第二章:火车上的烦闷
茶房每半小时会挨个儿包厢换茶加炭,许红妆喝光了第一杯就摆手叫茶房不要加了,她宁肯喝酒也不愿意喝这种又苦又涩的汤水,只是哈着热气把窗上厚厚的冰凌化开,用布抹了抹露出一小块玻璃来,一脸新奇地看着窗外飞逝而过的树木河流,偶尔看见一座小村落就能让她兴奋得唧唧喳喳说上半天,马锐很欣慰这个从小骑在马背上长大的小妮子没有被颠到晕车,那可是个大麻烦事儿。
马锐并不觉得外面的风景有什么好看,在他看来车窗外面的世界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单调。
对,非常的单调,无论是山川树林还是村庄房屋都只有一个颜色,单调的白色。
他们上车时雪已经开始飘飘洒洒地下了起来,这时越发大了,大团大团的雪花裹着朔风在空中翻滚着落到地上,把一切都掩盖在单调的白色里,乌云低低地压在半空中以至于马锐抬手看表时都怀疑表是不是停了,昏暗的天色更像是黄昏而不是指针上显示的上午10点半。
一直保持着同样的姿势使马锐觉得右臂上的伤口有些疼,不得以放下茶杯,听着它跟茶托当里当啷的碰撞,喝了四杯茶以后小腹有些膨胀,跟许红妆说了一声拔起包厢门上的铜销开门出去方便。
一拉开厕所的门,迎面就是一阵狂风吹来,马锐低头看时才发现寒风的来处,透过地板上一个夜壶大小的洞可以看到一根根枕木飞快地掠过。
我靠,这也太偷工减料了吧,谁要不小心一脚踩空还不直接掉下去见土地爷了,马锐暗骂一声,排空腹中积水,从口袋里掏出根烟,把烟嘴扯断从大洞里扔了下去,烟身叼在嘴上准备出去过过瘾—这车厢里的人可不像胡子们那么好糊弄,一根带过滤嘴的香烟可能引起的冲击绝对不亚于原子弹爆炸的威力。
习惯地来到两节车厢的交接处,拿出火柴点着了烟抽了一口,少了烟嘴儿的过滤,烟味冲了很多,他被呛了一下,咳嗽两声吐掉沾在唇上的烟丝,顺手把火柴盒装进口袋里,原以为现在的火柴都是跟以前老电影里演的一样随便在鞋底一擦就着的那种,没想到在车站买到的却是烟盒一侧涂有红磷以摩擦助燃的安全火柴。
这里是包厢车跟餐车的交接处,马锐见茶房拉开门拎着大铁壶走了过来,侧身给他让开了道,被茶房身后传来的餐车里呛人的煤烟味熏得两眼含泪,随手把剩下的半根烟从地板上的窟窿扔到车下就回了包厢。
敲了两下包厢的门,小丫头从里面拉开门,问他:“怎么去了这么久?”
“抽了支烟。”马锐一边回答一边脱下皮袍,左手支头侧躺在长椅上,许红妆细心地把皮袍给他盖好,坐在他头前,把他的光头放在自己大腿上,好玩的在他脑袋上弹了个脑蹦儿。
闻着老婆身上阵阵幽香,马锐似睡似醒地迷瞪了一会,隐约听见有人敲包厢的门。
许红妆把马锐脑袋推开站了起来,问道:“谁呀?”
“先生太太,吃中饭了。”外面的茶房恭敬地喊道。
红妆开了门,那茶房拎着食盒进来,把里面的饭菜一碗碗地放到木桌上,刚才马锐问过老婆不愿意去餐车跟一帮陌生人凑堆儿吃饭,就赏了茶房两个铜元让他把午饭送了过来。
马锐闻到鸡汤的香味,再也睡不着了,翻身坐了起来,许红妆要拿勺喂他,他笑笑拒绝了。
火车上的饭菜倒也丰盛,两大碗白米饭,四个春卷,除了一盆鸡汤还有二冷二热四碗荤菜,而且餐具里除了筷子外还有刀叉勺子以备不同习惯的旅客选用,费用也包含在车票里不用另行付帐。
马锐左手拿着一把叉子,叉起一块酱牛肉放进嘴里嚼着,看着钢叉上精致的花纹,食指触处感觉背面有字,反过来一看全是日文,原来是这些餐具除了筷子全是日本造的。
马锐用三根手指发力拗了拗,钢叉微微弯了一下又弹得笔直显得钢性极佳,显然这个时代日本人的金属加工技术已经很先进了。
马锐想起以前在特战部队跟侦察营的一个老狙击手聊天时说起的事,那老兵刚刚用国产的一种小口径狙击弹进行过实射,在50米的距离内轻松打穿了120mm厚的钢板,据他介绍这种子弹芯部是用硬度极高的碳化钨合金制成的,马锐当时很为祖国的工业实力自豪了一把,可那老兵随即就说,日本人已经可以用这种跟砂子一样不易粘结的材料做成比头发丝还薄一倍的手术刀,中国想赶上人家的科技水平至少还得20年。
20年啊,还是百年后的差距,现在外国的工业整体实力比之清朝更不知道要高出多少倍去,想到这马锐就感到气闷,日本人敢于以小搏大侵略中国也是仗凭着他们的工业水平和武器制造技术比中国先进得多,这一点从日本人的三八大盖和国产“汉阳造”的简单对比就能看得出来。
马锐心不在焉地吃着饭,满脑子都在想着如何把自己掌握的超越这个时代的武器知识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许红妆看他出神也没打扰他,只是费力地拿着汤勺跟鸡汤较劲--要想在颠簸的火车上保持住上半身的稳定,再把鸡汤送到嘴里而不洒得到处都是显然是一项技术活儿。
吃过饭小丫头拿出随身带的药膏给马锐重新上药包扎一下,一直到半夜,纷杂的想法还伴着车厢里各种噪音在马锐脑里转来转去,最后实在是心力交疲之下才昏昏睡去。
第二天醒来,马锐问过茶房知道火车傍晚就能到山海关,不由得庆幸这种苦难日子不用再坚持多久了,简单吃了些早点,继续在脑子里完善自己已经有些轮廓的计划。
随着火车行程过半,各个包厢已经空了许多,只有一少半的人是要坐到山海关转去天津或北京的,到了一个小站,马锐下车在站台上活动了一下,听见日本乘警摇铃时转身上了车,那穿着制服的日本人正待关门上闩,一个刚进站的中年人跟在马锐身后上了车,那日本乘警验过车票后放那人进了车厢。
大家猜猜新上车的这个小角色是干什么的?
第三章:来了个晃门子的
那个穿皮袄的中年人从马锐身边路过时,撞了一下马锐的左肩,忙点头哈腰地道歉,马锐闻着他身上一股汗味皱皱眉头说没事儿,看着眼前这个长着鹰钩鼻子的中年人东张西望地进了四号包厢。
挨着许红妆坐下时,马锐还在想着那个冒失的家伙,谦卑的态度和身上发酸的汗味,即便穿着质量上乘的皮袄,也没有包厢里那些商贾们姬指气使的派头儿,再想想还有几个小时火车就到山海关,那人居然舍得花大价钱来坐包厢,马锐嘴角微弯露出一丝笑意,上次在奉天车站上了个大当以后,他的警觉心提高不少,察颜观色的本事大有长进。
许红妆侧着头看着他嘴角的笑意问:“笑什么呢?”马锐摸了摸她柔顺的秀发笑着说:“刚才上来一个家伙像是个晃门子的,一会有好戏看了。”没想到自己在候车室里暗暗使了半天狠也没敢下决心在车上做案,现在居然碰到一个同好,许红妆闻听当即兴奋起来,在车里憋了一天一夜早就憋得唯恐天下不乱了。
马锐不再东想西想地构思自己的发财大计,支楞着耳朵听隔壁的动静,中间五号包厢和那人所在的四号的包厢旅客早就在前几站下了车,可听了半天到了中午也没见那人出来。
马锐正在怀疑自己判断有误时,茶房敲门进来加了炭,恭敬地问道:“午饭准备到了,先生太太是去餐车用呢,还是小人再给端过来。”
马锐明白他的意思,从口袋里掏出两个铜元打了赏,那茶房连声道谢地去了,不一会儿的功夫把食盒拎了过来。
就在茶房把一个个菜碟摆上桌的时候,马锐看见那个鹰钩鼻子的身形在门外一闪而过,心中一动,等茶房说了声慢用退出房门,马锐随手拿了一个热腾腾的猪肉白菜包,倚在门口,一边吃着一边露出半个脑袋向外面张望。
那个鹰钩鼻子站在餐车的门口抽着烟卷,看茶房拉开餐车的门就随后跟了进去,那个茶房路过茶炉室并没停留自行去吃饭,马锐看到鹰钩鼻子回头向这边看来忙缩回了头,过了一小会再伸头看时,就见那家伙从茶炉室里出来,向餐车里面走去像是要吃饭的样子,马锐远远地看见他右手拿着一个瓷瓶样的东西揣进了袖里,不知道装的是什么,但心知肯定不是什么正经物事。
回身坐下吃饭,把刚才所见跟老婆说了,许红妆撇撇嘴,“还能是什么好东西了,蒙汗|药呗,听宝叔说过,关东下九流的都会配这玩意儿,不敢明刀明枪地抢,只敢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怪不得没人瞧得起他们。”
“哦?”马锐一听倒来了兴致,原来看电视《水浒》时见上面有人使过蒙汗|药,还以为是小说作者杜撰的,没想到确有其物。
过了一会,那茶房拎着壶过来续了茶水,收拾完碗筷离开了,马锐本来好心想告诉他,可许红妆一个劲地冲他使眼色,一幅想看好戏的样子,马锐只好由着她胡闹。
马锐伸手指在茶杯里蘸了点茶水,放到舌尖尝了尝,隐约有股酸酸的味道,吐了口唾沫,随手把茶泼出半杯,猜想这个晃门子多半是个新手,换成自己的话会选一个最有价值的目标重点照顾而不是像他这样满河撒网。
等吃饭的人陆续从餐车回来,又过了好一会儿,马锐听见有人在敲另一个包厢的门,里面有人问话,那人赶紧地说走错包厢了,然后就听得自己包厢门上传来“邦邦”两下敲击声,马锐二人相视一笑,许红妆盖着皮袍躺在长椅上闭眼装睡,马锐干脆轻轻打起了呼噜。
那人在外面又敲了两下,马锐就听到门上奚奚索索传来一阵轻响,抬眼一看,从门缝上方伸进一根长长的丝线,一头栓着一个明晃晃的金属钩,在门上摆动了两下挂住了门后的铜销,往上一提,门开了。
马锐赶紧闭上眼睛,那人进来后见两个人躺在床上睡得跟死猪一样,伸手轻轻在马锐腿上推了推,马锐平躺着着左腿搭在右腿上面,他正按住马锐左腿上的伤口,马锐一疼之下就想伸脚踹他,咬了咬牙忍住了。
看马锐没有反应,那人没再去推小丫头,转身摘下了挂在墙上的背包。
不过令鹰钩鼻子很郁闷的是,他从来没见过像这个包袱上这种密密麻麻的排扣(拉链),马锐悄悄把眼睛眯开一条缝,见那人忙得满头大汗也打不开背包,气急败坏地从腰里抽出把匕首,一刀扎在背包上。
马锐倒不担心他扎坏自己的三防背包,不过看到他手里有刀就不再闭眼装睡,怕这人万一狗急跳墙伤到红妆,便悄悄坐起来从腰里抽出了92式手枪。
那个人背对着马锐,正拿着匕首在背包上又捅又扎忙得不亦乐乎也没发觉,马锐懒得跟他废话左手直接一枪托砸在他后颈上,鹰钩鼻身子一歪软倒在地板上,匕首也掉在一边。
许红妆本来想悄悄站到那人身后大叫一声吓他个半死,见马锐把他打晕气得冲他翻了个白眼撅起了嘴,马锐从地上捡起匕首,随手递给她,在那人口袋里翻了翻,找到了那个细颈瓷瓶还有鹰钩鼻子用来拔门销的丝线。
马锐把瓷瓶随手装在自己口袋里—放桌上肯定呆不了三秒种就得颠到地上摔个稀巴烂,拿起那条不知混了什么材料的丝线,用力扯了扯觉得极为结实,就用它把鹰钩鼻子双手并在一起在手腕上牢牢绑了几圈,他下手极狠,勒得鹰钩鼻子手腕出血,哎哟一声醒了过来。
马锐后退了一步坐到椅子上,鹰钩鼻子觉得后颈疼得跟断了似的,想伸手去摸时手腕又是一疼,才省起双手被人绑了起来,摇了摇昏沉沉的脑袋,抬头就见马锐笑嘻嘻地看着他,旁边那个妩媚的小女人手里把玩着自己的匕首。
鹰钩鼻子脑筋转得倒快,挣扎着爬起来扑通一声就跪在地板上,嘴里忙不迭地低声求饶:“二位爷爷奶奶,小人有眼无珠,冒犯了二位,爷爷奶奶饶命则个!”脑袋在地板上磕得邦邦响。
马锐和许红妆面面相觑,没想到这个胆大包天敢到日本人的火车里上线开扒的家伙却是个软骨头。
第四章:小毛贼送大礼
“别乱喊,什么爷爷***,姑奶奶。。。”许红妆水汪汪地瞟了马锐一眼,“滚起来好好说话,再胡说八道,舌头都剁了你的。”嘴里说得凶霸霸的,调皮地冲马锐吐了吐舌头。
鹰钩鼻子应了声是就低着头爬起来,半弯着腰站着,许红妆也懒得问他名字,拿着腔调问道:“怎么跑火车上开扒来了?”
鹰钩鼻子恭敬地回答道:“回姑娘的话,自打皇帝老子崩了,城里凡茶楼说书的、妓馆卖唱的、开场设赌的一律关张大吉,小的在城里晃了几天实在做不了几单生意,才大着胆子上火车上来踩踩盘子,没想到冲撞了二位掌柜的。”听许红妆用黑话问他,知道碰见的不是同行就是开山立柜的胡子,心里暗骂倒霉,只好说软话希望这两个年轻人能饶过自己。
马锐没想到皇帝一死连小偷小摸的都大受影响,拿出那个瓷瓶问他:“这里面是什么东西?”随手晃了晃,里面发出沙沙的响声。
鹰钩鼻老实地回答:“是蒙汗|药。”
马锐又问他:“怎么配制的,药效如何呢?”
那人抬头看了一眼马锐的光头,心想这小子原来也是个雏儿,可看看手腕上渗出的血珠又不敢扯谎,只好老实地说:“是用曼陀罗花磨的粉,佐以川乌、草乌配成的,只要掐这么一指甲混进茶里,但凡喝了以后,两个时辰之内人事不知,任人摆布。。。”说着说着声音越来越小,眼瞅着桌上的茶杯没敢继续说下去
马锐原来看过老金的《天龙八部》上到是提过曼陀罗花的名字,想来是古人用的麻醉药之类的草药,不知道他说的川乌、草乌的又是什么,估计也是作用相同,又接着问道:“刚才得手了什么宝贝,拿出来爷( 瞬间百年 http://www.xlawen.org/kan/43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