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 部分阅读
连尚书都没有,还裁什么裁。所以,陛下啊,实在没办法了。”
他心中也是颇不以为然,在吕大人看来,连连北征实在没有意义。阿鲁台如今也没有多少人马,鞑靼可用之兵也不过三千来人,加上他们的族人和裹胁的人口,也就几万而已。这些草原蛮子来去飘忽,要想全歼,都动用十倍以上的军力。
可打下那片草原又能如何,朝廷力量还延伸不到那里。今天打下了,明天一退兵,后天又有其他草原民族过来填补这片空地。
况且,哪次用兵不糜费千万,最后的战果却乏善可陈,也就俘虏获几万头牛羊,又值得了多少钱。
这种赔本生意做起来可没多大意思。
皇帝听吕震这么说,眉毛一扬:“依吕卿来看,如果没钱,这帐就不用打了?”
吕震小心地回答:“也不是不打,要看怎么打。如果能够不出钱,自然最好不过。”
皇帝有些意外:“世界上还有什么不用花钱就能打的仗?”
吕震大起胆子,道:“宣、大那边不是还有边军吗,每年朝廷也都拨有款项养军。如果鞑靼来了,让他们出击就是了。”
皇帝气体得笑起来:“原来你还是觉得不用兵的好,绕了半天,却给朕绕出这么几句话来。你这番话不值一驳,金幼孜,你什么意见?”
金幼孜性如烈火,又一心主战,听吕震说了半天,早就不耐烦了,立即冷笑:“吕大人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吕震“呀”一声:“金大人,我怎么装糊涂了?”
金幼孜:“宣、大边军是什么情形难道吕大人你不清楚,都是不堪使用的。那些卫所里的兵携家带口,号称十万,其实可用之兵十不存一。平日里也多以种地营生,遇到敌袭,躲在堡寨和城池里固守可以,要想退敌,却是力不从心。”
吕震不以为然:“那就让他们守啊,敌人一来,咱们坚壁清野,阿鲁台抢不到什么东西,自然就退了。”
“住口”金阁老大怒:“你堂堂礼部尚书,国之重臣,说出这种话来,不觉得羞愧吗?我大明朝对待外敌,从来都是主动出击,御敌于国门之外,什么时候龟缩在城池里,被人欺负得毫无还手之力。你不羞,我还替你臊得慌呢”
吕震被他喝得满面通红,讷讷道:“实在没钱,国家财政是怎么回事,你金大人心中自然有一本帐。若真要调动京营出击,怎么着也得几百万两银子吧,你说说,这么大一笔款子,又从什么地方变出来?”
金幼孜不屑地哼了一声,微一沉吟,心中却是一沉,还真没地方去挪。
这两个朝廷大姥起了争执,周行德自然只能在旁边看热闹,也没办法插嘴。不过,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国家核心决策层的会议,虽然只是旁听,却有感觉新鲜,也算是早一点熟悉情况。
看来,金幼孜是朝中主战派的代表,而吕尚书却不想打。
皇帝见手下两个信重的大臣争吵,眉头拧得更紧。最后终于忍无可忍地喝道:“行了,你们的意思我算是都听明白了,一个要打,一个不打。对鞑靼用兵一事也没什么可议的,朕就替你们替天下人做这个主了。是的,我大明从来就是只有欺负人的,什么时候被人欺负到头上来。是可忍,孰不可忍,这仗不打也得打。”
说到这里,他突然感觉心脏一阵剧烈跳动,竟吸不进去一口气。
他眼前一阵发黑,手一伸,撑在御案上面。
周行德眼尖,忙上前一步扶住皇帝:“陛下,要不你先坐下。”
皇帝半天才能视物,点点头,坐了下去。
他心中突然一阵冰凉:朕只怕要不成了,必须在大行之前解决掉阿鲁台,为后世子孙打下一个河清海晏,四夷宾服的太平盛世。北伐之役,势在必行。
皇帝深吸了一口气,厌恶地看了一眼吕震和金幼孜:“这事不用议,朕自乾纲独断。吕震,你做了多年的二品大员,吏部、礼部、户部都走过一圈;金幼孜你常年随侍在朕的身边,掌握机要,朝廷中大事小情也是一清二楚。别的废话也不用多说,就议一议朕该从什么地方弄银子。刚才吕震已经说了,金幼孜,轮到你了。”
金阁老想了想:“这次讨伐阿鲁台,确实需要大笔军费。如今国库已然空虚,是拿不出多少钱来。要不再发行五百万贯的宝钞吧?”
“不能这样啊,金大人”吕震骇得面色发青:“再发行宝钞,这钞法就要出大问题了。”
金幼孜森然道:“朝廷用兵乃是不可动摇的大事,这钱必须得出。不然,你从什么地方把这笔钱挤出来,加赋,那可是要激起民变的。河工那边吃钱厉害,可今年桃花汛的时候就决过口子,淹了几个县,那钱却不能动。大运河的漕运疏浚工程也不能停,否则,朝廷和北京百姓的吃穿从何着落。那么,你说,还有什么地方可以挪借?”
“可是,可是……这宝钞再不能发行了……”吕震说起话来已经结结巴巴了:“金大人,如今这市面上一贯宝钞究竟能值得多少现钱你还不知道吗?洪武初年的时候,一贯钞能兑换一贯铜钱,到洪武末年,一贯就只能兑换九百文,这还是官方的比率。永乐初年,一贯能兑换八百文,到现在,只怕七百文也没多少人愿意换了。”
金幼孜哼了一声:“就算七百文也可以啊,就算这五百万贯宝钞发行下去,也不会有什么恶劣后果。反正钞法已经积重难返,此举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这个法子……”皇帝也沉吟起来:“最多兑换比率进一步下降,钞法进一步糜烂,可眼前的情形,却也只能出此下策了。”
这个时候,皇帝见周行德正在给自己的叉杯续水,忍不住问:“周行德,你也是个懂得理财的,你也来说说。”
周行德:“陛下,臣职位卑微,这种军国大事,臣不敢说。”
“说吧,方才朕说了,就当是闲聊,言者无罪。”
周行德还记恨金幼孜当初在居庸关时摆了自己一道,如今皇帝问起,自然要好生驳一驳金阁老的面子,就用肯定的语气说道:“再发行宝钞一事,断不可为。”
金阁老大为不快,冷笑道:“怎么不可为了,你一个从九品司狱,懂什么经国事务,还不住口?”
周行德见他拿势压人,心中也是光火,闷哼一声:“古人云:见微知着,一叶而见青山。很多事情并不如阁老想象中的那么复杂,依常理推断,发行宝钞一事就做不得。否则,就有钞法尽废,财政糜烂的危险。”
金幼孜冷笑:“危言耸听,大话谁都能说,周行德,你今天不说出个能够让我服气的理由来,我当着陛下的面参你。当然……”金阁老不屑地说:“你一个从九品的官,就算让我参,也参不了你什么。”
周行德知道金幼孜看不起自己,心中虽然光火,可表面上还是一脸平静:“阁老,一下子发行这么多钞票,你难道就不怕天下百姓再不认宝钞了吗?实际上,下官前一阵子购买年货的时候就发现市场上的百姓已经不大认可纸钞了,尤其是肉、油、盐这些消耗很大的大宗商品,已经拒收宝钞了?”
皇帝来了精神,急道:“说说,怎么回事?”
周行德:“最近买年货的人多,市场上的银子和铜钱数目不足。可这么大的商品交割,朝廷的赋税也加了上去,于是,大量的钞票就涌了进去,赶着年节的关口靠交税花掉。如此一来,纸钞不住贬值。老百姓无形中就承受了不小的损失,于是,不少人拒收宝钞。若再发行这么多宝钞,钞法还真得要废除了。”。.。
第一百三十七章 开禁
周行德:“国家发行宝钞,年年只见发行,又没有一个计划。如此一来,市面上流通的钞票越来越多,钞票也越发不值钱了。长此以往,终有一天会变成一堆废纸。”
此话一说出口,皇帝陷入沉思,显是已经被周行德的话所打动。
不得不说周行德的话很有道理,金幼孜乃是理财能手,如何不懂得这个道理。
可如今对鞑靼用兵却刻不容缓,金阁老道:“话虽如此,可马上就要征讨阿鲁台,朝廷急需用钱,既然其他地方挤不出这比开支,也只能发行宝钞。即便滥发有不良后患,却也顾不了这许多,只能等以后慢慢理顺。”
金幼孜怎么也看周行德不顺眼,这个不忠不孝的小人马上就要担任刑部左给事中,可算是一步登天了。靠的不过是佞进,这种手段瞒得了别人却瞒不了他金阁老。
此人就算进入官场,也将和吕震这种尸位素餐的庸官同流合污。这些官僚们一心只求维持,却不明白陛下急欲接触北方边患的用心,视社稷千秋安危如儿戏,今日断断不能任由他们蒙蔽圣听。
其实,上一次征讨鞑靼,已经在朝中卷起了万丈波澜。就因为国家财政实在窘迫,不少部院大臣都极力反对。皇帝雷霆震怒,将杨士奇等人下监狱,如此,才算将朝廷人心统一。
当时,金幼孜是主战派的领袖,一心用力,总算凑够了军费让皇帝顺利实施北征。
如今,皇帝又要征讨鞑靼,这个时候,金幼孜这才骇然发现,以前挤一挤还能拿出钱来。如今,就算你想挤,也没处挤去,这才出了发行宝钞的下策。就算是饮鸩止渴,这杯苦酒也得吞下去。将来的事情,将来再说吧。只要剿灭鞑靼,自然是一好百好。
皇帝也知道自己去日无多,必须抓紧这最后的日子,一提精神:“好,就依金卿所言,发行五百万贯宝钞吧,金幼孜,军械粮秣的事情就由你负责,务必在夏末之前准备妥当。”
金阁老面色一喜:“臣遵旨。”
皇帝既然这么说了,吕震也没有什么话好说,只得袖手立于一旁边。
周行德觉得这种事同自己也没什么关系,皇帝想弄出一个通货膨胀来,别人也拦不住,也闭嘴不言。
可就在这个时候,周行德却看到金幼孜鄙夷地看了自己一眼。
心中突然有一股邪火腾腾升起:这鸟人看不起我周行德,你位高权重,看不起我也可以。可一旦老子做了言官,你这厮对我已有成见。再将老子不孝的污名广为散布,我这官以后还当不当。今日若不将你驳斥得哑口无言,以后我在朝中也只能弯着腰杆子做人了。我名声是不太好,可如果再给人一种平庸的感觉,以后就别混了。
周行德突然发出一声冷笑:“晚了。”
“什么晚了?”皇帝疑惑地问。
周行德道:“启禀陛下,就算现在发行五百万贯宝钞也晚了,臣敢同金阁老打一文钱的赌,就算到了夏末,金大人也凑不够陛下所需的军械、粮秣。”
“住口,国家大事什么时候有你插嘴的余地?又有什么不敢赌的,我同你赌一文钱。”金阁老大怒:“周行德,你就是一个说大话的人,今天必须对这句话做出解释。”
皇帝也问:“此话怎讲,钞票发行下去,想买什么不就能买什么吗?”
周行德点头:“是,有钱自然是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可也要百姓认可啊。陛下,你想想。这万百万贯发行下去,折合现银,以七折计算,也就三百五十万两不到。一般来说,所购买的器械粮秣都会在北京就地征购,而不会去外地购买,是不是?”
吕震插嘴:“的确如此,朝廷征购物质,大多在北京城就地购买,这也是成例。”
周行德:“因为就地购买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开支,如果去外地购买,路上脚夫的吃用、物资的损耗加一起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十停中就要花去四停。这么又一折扣,五百万贯的宝钞,最后只能购买二百万贯的东西。对了,大量购买,肯定会变相台高物价,这其中有要多花费两成,最后,落到军队手头的物资只剩一百多万贯。陛下,这一百多万贯的物资足以支撑这次北伐吗?”
“啊”皇帝抽了一口冷气:“那么,就在北京购买好了了。”
周行德摇头:“也不成啊,陛下,五百万贯的宝钞全部撒到北京城中,也许还比不上擦屁股的纸值钱。”
金阁老的脸黑得能滴出水来,可周行德所说的字字句句,无一不是正理,就算想反驳,也无从辩驳。
皇帝只觉得一阵颓废,心脏跳得忽快忽慢,又开始接不上气来。
他横了周行德一眼,心中突然不满:“你说了半天,就说出这一番道理来?这世间的事情,挑别人的错容易,反正这也是你们言官的活儿。可朕现在需要钱,你若真有才能,真实心用事,就拿出个章程来。好,现在轮到你了。”
周行德心中没由来的一阵紧张,他知道这一关无论如何得迈过去。若真的过了这一关,自己就算是确立了在永乐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只要给皇帝解决了这一大笔军费开支,一好百好,以前困绕自己的白莲教问题、以及被别人握在手中的把柄根本就算不得什么。
至少在这一年的时间之中,自己会春风得意。
周行德其实早已经想好了怎么给皇帝把这笔军费给拆挪出来,只是这个主意又不少后患,如今实施,却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现在被皇帝逼问,周行德没有办法,硬着头皮道:“其实,要筹集到军费也非常容易,如果陛下点头,臣有信心在夏末前替朝廷筹备三百万两白银。”
“啊”听到周行德这话,不但皇帝和金阁老,连一直在旁边打酱油的吕震也轻呼出声。
皇帝突然兴奋起来:“周行德,你快说。”
周行德咬着牙:“开矿禁,派遣矿监税使。”。.。
第一百三十八章 子时(一)
与同时代的西方以黄金为主要货币结算单位的所谓的“贵金属本位”不同,中国自古都以铜、银这种贱金属为主要流通货币。
那是因为中国本就不产黄金,不得以而为之。
但不管是“铜本位”还是“银本位”,也有实行不下去的趋势。中国虽然铜银产量都不小,可品位极低,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代,开采不易。
因此,从宋朝开始,国家就大量发行纸钞。从北宋的交子、会子到如今的宝钞,行色繁多,也部分替代铜钱做为重要流通手段。
问题是,国家缺乏必要的数据管理手段,而朝廷又将发行纸钞作为主要的敛财手段,加上又没有人制约,一但尝到滥发货币的甜头,更是一发而不可止,以至于市面上纸钞日日贬值,到最后就变成一张废纸。
这才上永乐二十年,大明宝钞已经有流通不下去的趋势。特别是大宗流通商品已经关系国际民生的粮食、盐铁之类的货物,商家已经拒绝使用这种信用度不高的劣币。
毕竟舍不得钞息的大利,虽然钞法糜烂,可洪武皇帝还是颁布下严酷的法律,禁止白银流通,一旦发现,籍没家产。
当然,这种法律到永乐年后期再没办法推行下去,民间用白银做为结算单位已不可阻止,国家对此事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钞法实行到现在,已算是彻底沦为一种摆设。
钞法到嘉靖年美州白银大量输入时才算是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被完全废除,取而代之的是历史上有名的“银本位”制和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也因为实行了银本位制,嘉靖万历年间,明朝经济达到了最顶峰,繁荣的经济催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若不是满清入关,历史还不知道会走上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可不管走上什么样的道路,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则,如果不发生大的变故,到十七世纪后期,中国或许会赶上资本主义的头班车吧以中国的人力和物力,未必不能在这一波资本主义浪潮中站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潮头。
或许,可以从现在开始。
在周行德看来,满清入关是开历史的倒车,用野蛮的奴隶制度将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资本主义萌芽扼杀在摇篮里,然后就是三百多年的黑暗蒙昧。
“那么,从现在开始,尽力培养一批新兴的商贾阶层,以此为契机,一点一点影响这个时代吧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就得增加总的硬通货的货币量,以货币促发生产。”
周行德好象有些朦胧的思路,这思路有些后世轻度通货膨胀的意思。当然,大量发行宝钞也能部分达到这一效果,可问题是宝钞发行过多,老百姓可以拒绝使用,白银则不同。
一想到这里,周行德心中突然有些激动。
可皇帝听到周行德所提出的这个建议,神色淡了下去,一脸的失望,不住摇头:“此法只怕不成。”
周行德觉得奇怪,怎么就不成了,白银这种东西既是货币,又是商品,只要挖出了来就能用,这样的好事,皇帝怎么会反对呢?
做为了一个臣子,周行德自然不会出言询问。
倒是金幼孜插嘴解释,他不屑地说:“开矿山又有什么意义,又能得多少银子,反有不少后患。”
周行德:“还请教金阁老。”
金幼孜虽然看周行德非常不顺眼,可说起正事来,却有理有据有节,却不受个人情绪的影响:“矿不是不可以开,可总量实在太少,杯水车薪,还闹得地方沸腾,得不偿失。也许,这话说出来你必定不服气,咱们就用数据说话吧。”
他喝了一口茶,因为精舍里实在太冷,茶水早已冻得冰凉。这一口水喝下去,冻得他一个哆嗦:“银课一事倒不是不可为,银矿多在云贵川和福建,云贵川交通不便,开采量有限。因此,本朝银课收入大多来自福建。其中最主要的是福建尤溪县银屏山银场局炉冶四十二座,始於洪武十九年。浙江温、处、丽水、平阳等七县,亦有场局。你可知这两处的银课年入多少?”
周行德:“还请教。”他微一思索,这么多矿山,一年下来怎么着也能开采几万两白银吧。听金阁老所言,这地方已经有一段时间的开采历史,产量应该不小。
金幼孜看了吕震一眼:“吕大人,你以前在户部干过,这些事吕大人是最清楚不多的了。”
吕震点点头,温和地对周行德说:“岁入二千余两。”
“啊”周行德惊得头发都竖了起来,才二千余两,开什么玩笑。两千两白银折合成|人民币,也不过三四百万,这点收入,也就相当于后世一座小煤矿的年收入。这可是几十座银矿啊怎么一年才交这点税,这不是侮辱人的智商吗?
可问题是这个数据白纸黑字记录在案啊
如果不是矿山的问题,就是矿主的问题。而矿山会有问题吗,这本不是一个疑问。
周行德突然记起历史文献上的一个记录,成化中,开湖广金场,武陵等十二县凡二十一场,岁役民夫五十五万,死者无算,得金仅三十五两。就算是这种情况,当年朝廷的矿课也得银八十多万,至于武宗正德年,更是得银一百万多。看来,这不是矿山的问题,而是朝廷管理上出了很大漏洞。
皇帝听到吕震的话,面上的失望之色更浓:“费时费力,还会滋扰地方,恶法也周行德,朕本以为你是个理财好手,正要大用。如今听尔之言,却视军国大事如儿戏,深负朕望。”
这一句已经很严重了,可以说,从此周行德在皇帝心目中的的形象算是彻底崩塌了。
吕震一脸的同情,金阁老却无声地叹息一声。
周行德也知道接下来对自己的仕途尤为重要,定了定神:“陛下此言差矣,臣对金阁老的话不敢苟同。”。.。
第一百三十九章 子时(二)
金阁老本是个急性子的人,内阁学士虽然没什么实权,可这几年皇帝陛下一意北征,整个心思都放在阿鲁台身上,四次北征蒙古,活生生将阿鲁台打残打废了。
而鞑靼也从鼎盛时的控弦十万,锐减到如今的是不过几千能战之士。
可以预想,至少在未来的五六十年之内,中国北方已经没有边患之苦。
正因为专一军事,加上年纪也大,精力既衰。永乐皇帝对朝政也没多少兴趣,一应政务到压到内阁身上。
到如今,内阁已经有从一个单纯的秘书部分转化成只能部门的趋势。而无职无权的内阁学士也渐见宰相风采。
如今,金幼孜威权日重,已经不太听得进去不同的意见。见周行德反驳,他横了周行德一眼,忍住气:“还请教。”
周行德现在也是豁出去了,哈哈一笑:“阁老,你要拿数据来说话,那下官也用数据来说话好了。在座的金阁老,吕大人可都是进士出身熟读圣贤书的饱学鸿儒,至于万岁,更是古往今来一等一的大学问家。阁老想必读过不少前朝的典籍文牍,我且问金大人,开矿课之举可是我朝所独有?”
金幼孜:“盐铁乃是国家主要财富来源,春秋时就开始开铜山了,怎么可能是我朝独有?”
“好,远的不说,那我问问阁老,宋朝开银矿时,每年得银多少?”周行德继续大笑:“阁老恐怕一时还想不起,不要紧,下官刚好看相关记载,我说一说这个数字。宋朝元丰元年,全国银课的数字是二十五万两。元朝天历元年的银课是三十万两。数字虽然不多,可阁老不要忘记了,宋朝善待士大夫,赋税极低,士绅可都是免税。至于元朝,矿山都是掌握在蒙古人手里,也不需要交税。由此推断,当年白银产量应该是这一数字的十倍甚至百倍。”
说到这里,周行德朝皇帝一施礼:“陛下,所有先前臣说开矿禁一年三百万两的数字还是保守的,如果实施得法,六百万两毫无问题。”
方才一番话是周行德以前在混军史论坛时看到的,也标明了出处,如今正好拿来说服众人。
在座众人都是饱学之士,而读史乃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必备功课。终于皇帝,更是读史不辍,以前朝得失为鉴。
三人微一回忆,立即记起了这些记载,顿时脸上变色。
三百万两,甚至六百万两对此时的明朝来说简直就是一笔天文数字。
永乐年确实是明朝最鼎盛的事情,可这个鼎盛却大多反映在军事和几件浩大的国家工程上,其实经济并不繁荣,国库经常空得可以跑马。
明朝初年,朝廷一年赋税收入甚至只有五万两。到永乐年时,太仓的数据也仅仅维持在八十万两左右。终到美洲白银的大量输入和上百年的修养生息,至正统年时才突破两百万两。
这六百万两的数字立即让君臣等人有些发蒙。
皇帝猛地站起身来,胸膛剧烈起伏:“周卿,你继续说下去。”
周行德整理了一下思路,道:“禀陛下,朝廷只所以禁止民间开银矿,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一,费事费力,产量极小,以至于闹出刚才金阁老所说的几十座银矿岁入二千余两的笑话;二,矿工皆是剽勇刁钻之人,聚于一处,怕闹事。”
“对,是有这个顾虑。”皇帝点点头,皱着眉头在屋中慢慢地走了起来。
金幼孜也道:“确实如此,产量小,费时费力不说,这么多人口聚集在一起,若有事就是民变。”
“倒不用担心。”周行德解释道:“产量小,那是因为官办,衙门作风,不出事自然就好,至于产量如何,谁在乎,不就是应个景儿罢了。百姓聚集在一起也未必就要生事,只需将矿山的开采权下给地方绅士,有恒产者有恒心,地方官绅自然知道管理。我们朝廷所需要做的就是派出矿监税使统购统销即可。臣可担保,只需一年时间,这银课赋税将翻上十翻。”
皇帝和金幼孜互相对视一眼。
良久,皇帝才问金幼孜:“如何?”
其实,在金幼孜看来,周行德这个提议漏洞百出。看他的意思,好象把矿山一私有化就能包治百病,可事情哪有这么简单。
而且,这世界上的事情,无论是管理一个家庭还是国家颁布政策,刚开始或许能看到许多好处。可时间久了,种下的龙种未必不生出跳虱。
但是,金幼孜却知道自己之所以有今天的地位,那是因为自己一心主战。
他也知道连连用兵对国家并不是什么好事,可哪一朝哪一代不是安内必先攘外?有强邻在侧虎视眈眈,你又有什么余力治理国家。
军事,只有军事才是压倒一切的大政方针。
只要能筹措到足够的军费,周行德开出的方子就算再有后患,也只能伸脖子吞下。
想了想,金幼孜点点头:“陛下,臣觉得可行。”
“好”皇帝心情好起来:“那好,咱们君臣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尔等又是盐铁好手,今日索性就合计一下。”
周行德暗自出了一口气,这一关算是平安过去了。
看得出来,皇帝也是一个对数字很敏感的人,这间精舍里堆积如山的文牍中一应数据俱乐全,只要你说得出来,他随后一指,就能挑出一分档案核对。
这也可以理解,永乐皇帝千军万马都统帅过,是个老于沙场的兵法大师。打仗这种事情说穿了就是计算,计算敌我双方的势力对比,彼此有多少兵力、器械、粮秣都要熟记在心,圣书在战场上却是毫无用处。
几十年战争下来,皇帝也变成了一个术数好手。
君臣几人将未来可以获得的收益粗劣地计算了一下,最后的结果确实是三百万两。
皇帝高兴起来,兴奋地砸了周行德一拳:“不错”
这是他以前带兵时养出的习惯,现在却突然记起自己的身份,这才有换上了一副道貌岸然的神圣模样。
因一想到又将与鞑靼对决于沙场,皇帝心中一阵激动,心脏又开始剧烈跳动起来,眼前开始发黑。
他忙深吸一口气,竭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不对,不对”金阁老突然摇了摇头。
皇帝问:“怎么不对了,难道数字有错?”
金幼孜:“数字没错,可陛下和各位大人忘记了最最要紧的一点。万岁你若要征讨阿鲁台,最迟也得在七月底发兵,不能再拖。可就算现在开矿禁,等银矿挖出来,凑到足够的军饷,也得等到年底,到时候大雪一下,就不能再动刀兵了。”
“啊”皇帝一呆,心中一片沮丧。
吕震本就不赞成对北用兵,不禁道:“那就等后年再说吧”
“住口”皇帝突然一声咆哮,心中突然有无边的愤怒:朕看起来虽然身高体健,可谁又知道,朕的这颗心脏早就不成了,随时都有可能倒下。若是明年再不彻底消灭鞑靼,朕还等得到后年吗?
吃皇帝这一声呵斥,吕震吓得缩成了一团。
皇帝不理睬吕震,这家伙今天在这里站了一晚上,一点有用的意见也给不出,做官做得如许油条,在朝廷中可不多见:“金幼孜,朕就问你,如果到七月初,你能筹集到多少军费?”
金幼孜摸着胡须大概算了一下:“银课那边可以得一百万,夏秋两税中也能挪一部分,加上盐税,尚余四十到五十万两的缺口。这四五十万两银子,臣是彻底没辙。”
“没辙,你金阁老怎么就没辙了?”皇帝突然冷笑,然后一脸的狰狞:“山西那边不是很有钱吗?秦学政做了这么多年布政使,大发利市。他吃肉,怎么也得给朕剩一口汤喝吧?”
听到皇帝这杀气腾腾的话,屋中的金阁老和吕震同时一颤。
周行德也吓了一大跳:皇帝这是要杀猪了,在永乐皇帝看来,秦学政已经养得够肥了,不杀,对不起自己。可是,那钱都被朱二拿去了,如今的秦学政比老子还穷,还能抄得出多少钱?
“陛下……”吕震惊得嘴唇瑟瑟发抖:“陛下,慎重啊”
金幼孜突然叫了一声“好”:“陛下,秦学政在山西是横征暴敛,残害百姓,又贪墨成性。正该重重治罪,籍没其家产,以充军资。只要抄了他的家产,这笔军费就算是凑够了。好,惩办贪官乃振朝纲,得民心的大好事,臣附议”
“陛下、阁老……毕竟是封疆大吏,毕竟是……”吕震带着哭音:“若真办了秦大人,让人情何以堪啊”
“住口”皇帝猛一声大喝,一脚将吕震踢倒在地,高喊:“赛哈智何在?”
赛哈智走进屋来跪在地上。
皇帝又看了周行德一眼:“周行德,赛哈智,你们两人一个是锦衣卫指挥使,一个是刑部给事中,立即同金幼孜一道带兵捉拿秦学政,把他的家给朕抄了”
“遵旨”
这个时候,有洪亮的钟声从正阳门那边传来。
正子时。
永乐二十一年到了。。.。
第一百四十章 查抄
这次行动自然以金幼孜为主,赛哈智和周行德为副。
赛哈智不是个爱说话的人,他的汉语也非常之渣,说起话来口中像是含了个枣子,你得想半天才明白他究竟在说些什么。
比如刚从皇帝那里出来,金阁老就问:“赛指挥,这次去抄秦学政的家究竟如何布置?”
赛哈智就说:“阁老且放心,在秦大人从山西进京的那天起我北衙就在他家附近安排耳目监视。”这句话就让金幼孜想了半天才想明白他究竟在说些什么。
“那么,最近秦学政那边可有动静,须防备他转移资产。”金幼孜自从做内阁学士以来就与钱打交道,如今皇帝北征在即军费问题迟迟没有落实,让他不觉有些心浮气躁。
周行德听得不住摇头,没有人比他更清楚秦学政的家底究竟是何情形,只怕金幼孜这次要大失所望了。
同样知道底细的还有赛哈智,说来也怪,这个锦衣卫生特务头子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居然不将这个关节说穿,只一笑:“阁老放心好了,秦学政从进京以来就没出过家门,也没有任何转移财产的迹象。如今朝廷财政吃紧,抄了秦大人的家,也算是给阁老的一件大物理。”
“物理”周行德眼珠子都要落到地上了,忍不住要走上前去,握住他的手激动地摇晃:“哥们,你也是穿越过来的?”
可仔细一想,这才弄懂,原来赛指挥说的是“礼物”,这一点从赛哈智面上讽刺的笑容中就可以看出来。
赛哈智:“阁老,周大人,你们二位且去内阁值房等着,我这就去调集人马过来,咱们这才去秦大人的府上。”
“也好。”金幼孜伸出右手做出一个请的肢势:“赛大人请便。”
内阁值房本在皇城中正阳门之后,和六部挤在一块儿。但自从开始修建西苑,皇帝也常年在此办理政务,大明帝国的政治中心有朝中海、南海一带转移的趋势。因此,内阁也在这里设了值房,不两步就到了。
实际上,从永乐年开始大修西苑以来,明朝历代君主都不断扩建,比如后面武宗时建设的豹房,嘉靖皇帝又在豹房的基础上继续维修。到最后,这里终于变成明朝的政治中枢。
到了值房,吕震握着周行德的手亲热地说:“周大人,说起来咱们如今也算是同殿为臣了,这大过年的,有空去我家坐坐。”吕震倒记得周行德这个人,其实,他女婿张鹤也不止一次在他面前提起周行德。
可惜当初周行德职位卑微,他吕大人也不怎么放在心上。
如今的周行德不但是刑部给事中,又能直接参与朝廷军国机要,看样子,皇帝也很信重此人。如果不出意外,京城政坛上将升起一颗夺目的新星。
此人才华出众,为人又精明,日后成就不可限量。
好在周行德当初能进入官场,全靠他吕大人从旁提携。
“我吕震也算是慧眼识人了。”吕震想到这里,不觉有些得意,对周行德越发地亲热起来。
周行德却有些尴尬,说起来自己能做官,还真靠了这个吕大人,这种恩情自然是没齿难忘。可如今张鹤这个迂夫子对自己意见颇大,上门去,须防着被他骂。
只讷讷几句敷衍半天。
吕震这人是典型的中国式官僚,油滑胆小,可却不是傻蛋。如何不明白自己女婿和周行德直之间的不愉快,用长辈的语气和蔼地说:“你们年轻人做事就是冲动,一言不合就闹将起来,可说起来彼此也没有深仇大恨是不,我去同张鹤大人说说,你是给事中,也是要大用的,将来处理公务未必不同张鹤有所交集。若不能将相和,耽误了国家大事却是不好。这一点,我就要说道说道你了。”
周行德也想同张鹤和好,毕竟是朋友,弄成现在这种样子也没意思,就道:“是,就依部堂大人的意思。”
吕震欣慰地摸着长须:“如此就好,那本官就回去了。哎,年纪大了,熬不了夜。”
金幼孜在旁边早听得不耐烦了,忍不住道:“吕部堂,你想就这么回去吗?”
吕震愕然:“阁老此话何意啊?”( 天下衙门 http://www.xlawen.org/kan/4854/ )
他心中也是颇不以为然,在吕大人看来,连连北征实在没有意义。阿鲁台如今也没有多少人马,鞑靼可用之兵也不过三千来人,加上他们的族人和裹胁的人口,也就几万而已。这些草原蛮子来去飘忽,要想全歼,都动用十倍以上的军力。
可打下那片草原又能如何,朝廷力量还延伸不到那里。今天打下了,明天一退兵,后天又有其他草原民族过来填补这片空地。
况且,哪次用兵不糜费千万,最后的战果却乏善可陈,也就俘虏获几万头牛羊,又值得了多少钱。
这种赔本生意做起来可没多大意思。
皇帝听吕震这么说,眉毛一扬:“依吕卿来看,如果没钱,这帐就不用打了?”
吕震小心地回答:“也不是不打,要看怎么打。如果能够不出钱,自然最好不过。”
皇帝有些意外:“世界上还有什么不用花钱就能打的仗?”
吕震大起胆子,道:“宣、大那边不是还有边军吗,每年朝廷也都拨有款项养军。如果鞑靼来了,让他们出击就是了。”
皇帝气体得笑起来:“原来你还是觉得不用兵的好,绕了半天,却给朕绕出这么几句话来。你这番话不值一驳,金幼孜,你什么意见?”
金幼孜性如烈火,又一心主战,听吕震说了半天,早就不耐烦了,立即冷笑:“吕大人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吕震“呀”一声:“金大人,我怎么装糊涂了?”
金幼孜:“宣、大边军是什么情形难道吕大人你不清楚,都是不堪使用的。那些卫所里的兵携家带口,号称十万,其实可用之兵十不存一。平日里也多以种地营生,遇到敌袭,躲在堡寨和城池里固守可以,要想退敌,却是力不从心。”
吕震不以为然:“那就让他们守啊,敌人一来,咱们坚壁清野,阿鲁台抢不到什么东西,自然就退了。”
“住口”金阁老大怒:“你堂堂礼部尚书,国之重臣,说出这种话来,不觉得羞愧吗?我大明朝对待外敌,从来都是主动出击,御敌于国门之外,什么时候龟缩在城池里,被人欺负得毫无还手之力。你不羞,我还替你臊得慌呢”
吕震被他喝得满面通红,讷讷道:“实在没钱,国家财政是怎么回事,你金大人心中自然有一本帐。若真要调动京营出击,怎么着也得几百万两银子吧,你说说,这么大一笔款子,又从什么地方变出来?”
金幼孜不屑地哼了一声,微一沉吟,心中却是一沉,还真没地方去挪。
这两个朝廷大姥起了争执,周行德自然只能在旁边看热闹,也没办法插嘴。不过,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国家核心决策层的会议,虽然只是旁听,却有感觉新鲜,也算是早一点熟悉情况。
看来,金幼孜是朝中主战派的代表,而吕尚书却不想打。
皇帝见手下两个信重的大臣争吵,眉头拧得更紧。最后终于忍无可忍地喝道:“行了,你们的意思我算是都听明白了,一个要打,一个不打。对鞑靼用兵一事也没什么可议的,朕就替你们替天下人做这个主了。是的,我大明从来就是只有欺负人的,什么时候被人欺负到头上来。是可忍,孰不可忍,这仗不打也得打。”
说到这里,他突然感觉心脏一阵剧烈跳动,竟吸不进去一口气。
他眼前一阵发黑,手一伸,撑在御案上面。
周行德眼尖,忙上前一步扶住皇帝:“陛下,要不你先坐下。”
皇帝半天才能视物,点点头,坐了下去。
他心中突然一阵冰凉:朕只怕要不成了,必须在大行之前解决掉阿鲁台,为后世子孙打下一个河清海晏,四夷宾服的太平盛世。北伐之役,势在必行。
皇帝深吸了一口气,厌恶地看了一眼吕震和金幼孜:“这事不用议,朕自乾纲独断。吕震,你做了多年的二品大员,吏部、礼部、户部都走过一圈;金幼孜你常年随侍在朕的身边,掌握机要,朝廷中大事小情也是一清二楚。别的废话也不用多说,就议一议朕该从什么地方弄银子。刚才吕震已经说了,金幼孜,轮到你了。”
金阁老想了想:“这次讨伐阿鲁台,确实需要大笔军费。如今国库已然空虚,是拿不出多少钱来。要不再发行五百万贯的宝钞吧?”
“不能这样啊,金大人”吕震骇得面色发青:“再发行宝钞,这钞法就要出大问题了。”
金幼孜森然道:“朝廷用兵乃是不可动摇的大事,这钱必须得出。不然,你从什么地方把这笔钱挤出来,加赋,那可是要激起民变的。河工那边吃钱厉害,可今年桃花汛的时候就决过口子,淹了几个县,那钱却不能动。大运河的漕运疏浚工程也不能停,否则,朝廷和北京百姓的吃穿从何着落。那么,你说,还有什么地方可以挪借?”
“可是,可是……这宝钞再不能发行了……”吕震说起话来已经结结巴巴了:“金大人,如今这市面上一贯宝钞究竟能值得多少现钱你还不知道吗?洪武初年的时候,一贯钞能兑换一贯铜钱,到洪武末年,一贯就只能兑换九百文,这还是官方的比率。永乐初年,一贯能兑换八百文,到现在,只怕七百文也没多少人愿意换了。”
金幼孜哼了一声:“就算七百文也可以啊,就算这五百万贯宝钞发行下去,也不会有什么恶劣后果。反正钞法已经积重难返,此举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这个法子……”皇帝也沉吟起来:“最多兑换比率进一步下降,钞法进一步糜烂,可眼前的情形,却也只能出此下策了。”
这个时候,皇帝见周行德正在给自己的叉杯续水,忍不住问:“周行德,你也是个懂得理财的,你也来说说。”
周行德:“陛下,臣职位卑微,这种军国大事,臣不敢说。”
“说吧,方才朕说了,就当是闲聊,言者无罪。”
周行德还记恨金幼孜当初在居庸关时摆了自己一道,如今皇帝问起,自然要好生驳一驳金阁老的面子,就用肯定的语气说道:“再发行宝钞一事,断不可为。”
金阁老大为不快,冷笑道:“怎么不可为了,你一个从九品司狱,懂什么经国事务,还不住口?”
周行德见他拿势压人,心中也是光火,闷哼一声:“古人云:见微知着,一叶而见青山。很多事情并不如阁老想象中的那么复杂,依常理推断,发行宝钞一事就做不得。否则,就有钞法尽废,财政糜烂的危险。”
金幼孜冷笑:“危言耸听,大话谁都能说,周行德,你今天不说出个能够让我服气的理由来,我当着陛下的面参你。当然……”金阁老不屑地说:“你一个从九品的官,就算让我参,也参不了你什么。”
周行德知道金幼孜看不起自己,心中虽然光火,可表面上还是一脸平静:“阁老,一下子发行这么多钞票,你难道就不怕天下百姓再不认宝钞了吗?实际上,下官前一阵子购买年货的时候就发现市场上的百姓已经不大认可纸钞了,尤其是肉、油、盐这些消耗很大的大宗商品,已经拒收宝钞了?”
皇帝来了精神,急道:“说说,怎么回事?”
周行德:“最近买年货的人多,市场上的银子和铜钱数目不足。可这么大的商品交割,朝廷的赋税也加了上去,于是,大量的钞票就涌了进去,赶着年节的关口靠交税花掉。如此一来,纸钞不住贬值。老百姓无形中就承受了不小的损失,于是,不少人拒收宝钞。若再发行这么多宝钞,钞法还真得要废除了。”。.。
第一百三十七章 开禁
周行德:“国家发行宝钞,年年只见发行,又没有一个计划。如此一来,市面上流通的钞票越来越多,钞票也越发不值钱了。长此以往,终有一天会变成一堆废纸。”
此话一说出口,皇帝陷入沉思,显是已经被周行德的话所打动。
不得不说周行德的话很有道理,金幼孜乃是理财能手,如何不懂得这个道理。
可如今对鞑靼用兵却刻不容缓,金阁老道:“话虽如此,可马上就要征讨阿鲁台,朝廷急需用钱,既然其他地方挤不出这比开支,也只能发行宝钞。即便滥发有不良后患,却也顾不了这许多,只能等以后慢慢理顺。”
金幼孜怎么也看周行德不顺眼,这个不忠不孝的小人马上就要担任刑部左给事中,可算是一步登天了。靠的不过是佞进,这种手段瞒得了别人却瞒不了他金阁老。
此人就算进入官场,也将和吕震这种尸位素餐的庸官同流合污。这些官僚们一心只求维持,却不明白陛下急欲接触北方边患的用心,视社稷千秋安危如儿戏,今日断断不能任由他们蒙蔽圣听。
其实,上一次征讨鞑靼,已经在朝中卷起了万丈波澜。就因为国家财政实在窘迫,不少部院大臣都极力反对。皇帝雷霆震怒,将杨士奇等人下监狱,如此,才算将朝廷人心统一。
当时,金幼孜是主战派的领袖,一心用力,总算凑够了军费让皇帝顺利实施北征。
如今,皇帝又要征讨鞑靼,这个时候,金幼孜这才骇然发现,以前挤一挤还能拿出钱来。如今,就算你想挤,也没处挤去,这才出了发行宝钞的下策。就算是饮鸩止渴,这杯苦酒也得吞下去。将来的事情,将来再说吧。只要剿灭鞑靼,自然是一好百好。
皇帝也知道自己去日无多,必须抓紧这最后的日子,一提精神:“好,就依金卿所言,发行五百万贯宝钞吧,金幼孜,军械粮秣的事情就由你负责,务必在夏末之前准备妥当。”
金阁老面色一喜:“臣遵旨。”
皇帝既然这么说了,吕震也没有什么话好说,只得袖手立于一旁边。
周行德觉得这种事同自己也没什么关系,皇帝想弄出一个通货膨胀来,别人也拦不住,也闭嘴不言。
可就在这个时候,周行德却看到金幼孜鄙夷地看了自己一眼。
心中突然有一股邪火腾腾升起:这鸟人看不起我周行德,你位高权重,看不起我也可以。可一旦老子做了言官,你这厮对我已有成见。再将老子不孝的污名广为散布,我这官以后还当不当。今日若不将你驳斥得哑口无言,以后我在朝中也只能弯着腰杆子做人了。我名声是不太好,可如果再给人一种平庸的感觉,以后就别混了。
周行德突然发出一声冷笑:“晚了。”
“什么晚了?”皇帝疑惑地问。
周行德道:“启禀陛下,就算现在发行五百万贯宝钞也晚了,臣敢同金阁老打一文钱的赌,就算到了夏末,金大人也凑不够陛下所需的军械、粮秣。”
“住口,国家大事什么时候有你插嘴的余地?又有什么不敢赌的,我同你赌一文钱。”金阁老大怒:“周行德,你就是一个说大话的人,今天必须对这句话做出解释。”
皇帝也问:“此话怎讲,钞票发行下去,想买什么不就能买什么吗?”
周行德点头:“是,有钱自然是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可也要百姓认可啊。陛下,你想想。这万百万贯发行下去,折合现银,以七折计算,也就三百五十万两不到。一般来说,所购买的器械粮秣都会在北京就地征购,而不会去外地购买,是不是?”
吕震插嘴:“的确如此,朝廷征购物质,大多在北京城就地购买,这也是成例。”
周行德:“因为就地购买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开支,如果去外地购买,路上脚夫的吃用、物资的损耗加一起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十停中就要花去四停。这么又一折扣,五百万贯的宝钞,最后只能购买二百万贯的东西。对了,大量购买,肯定会变相台高物价,这其中有要多花费两成,最后,落到军队手头的物资只剩一百多万贯。陛下,这一百多万贯的物资足以支撑这次北伐吗?”
“啊”皇帝抽了一口冷气:“那么,就在北京购买好了了。”
周行德摇头:“也不成啊,陛下,五百万贯的宝钞全部撒到北京城中,也许还比不上擦屁股的纸值钱。”
金阁老的脸黑得能滴出水来,可周行德所说的字字句句,无一不是正理,就算想反驳,也无从辩驳。
皇帝只觉得一阵颓废,心脏跳得忽快忽慢,又开始接不上气来。
他横了周行德一眼,心中突然不满:“你说了半天,就说出这一番道理来?这世间的事情,挑别人的错容易,反正这也是你们言官的活儿。可朕现在需要钱,你若真有才能,真实心用事,就拿出个章程来。好,现在轮到你了。”
周行德心中没由来的一阵紧张,他知道这一关无论如何得迈过去。若真的过了这一关,自己就算是确立了在永乐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只要给皇帝解决了这一大笔军费开支,一好百好,以前困绕自己的白莲教问题、以及被别人握在手中的把柄根本就算不得什么。
至少在这一年的时间之中,自己会春风得意。
周行德其实早已经想好了怎么给皇帝把这笔军费给拆挪出来,只是这个主意又不少后患,如今实施,却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现在被皇帝逼问,周行德没有办法,硬着头皮道:“其实,要筹集到军费也非常容易,如果陛下点头,臣有信心在夏末前替朝廷筹备三百万两白银。”
“啊”听到周行德这话,不但皇帝和金阁老,连一直在旁边打酱油的吕震也轻呼出声。
皇帝突然兴奋起来:“周行德,你快说。”
周行德咬着牙:“开矿禁,派遣矿监税使。”。.。
第一百三十八章 子时(一)
与同时代的西方以黄金为主要货币结算单位的所谓的“贵金属本位”不同,中国自古都以铜、银这种贱金属为主要流通货币。
那是因为中国本就不产黄金,不得以而为之。
但不管是“铜本位”还是“银本位”,也有实行不下去的趋势。中国虽然铜银产量都不小,可品位极低,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代,开采不易。
因此,从宋朝开始,国家就大量发行纸钞。从北宋的交子、会子到如今的宝钞,行色繁多,也部分替代铜钱做为重要流通手段。
问题是,国家缺乏必要的数据管理手段,而朝廷又将发行纸钞作为主要的敛财手段,加上又没有人制约,一但尝到滥发货币的甜头,更是一发而不可止,以至于市面上纸钞日日贬值,到最后就变成一张废纸。
这才上永乐二十年,大明宝钞已经有流通不下去的趋势。特别是大宗流通商品已经关系国际民生的粮食、盐铁之类的货物,商家已经拒绝使用这种信用度不高的劣币。
毕竟舍不得钞息的大利,虽然钞法糜烂,可洪武皇帝还是颁布下严酷的法律,禁止白银流通,一旦发现,籍没家产。
当然,这种法律到永乐年后期再没办法推行下去,民间用白银做为结算单位已不可阻止,国家对此事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钞法实行到现在,已算是彻底沦为一种摆设。
钞法到嘉靖年美州白银大量输入时才算是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被完全废除,取而代之的是历史上有名的“银本位”制和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也因为实行了银本位制,嘉靖万历年间,明朝经济达到了最顶峰,繁荣的经济催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若不是满清入关,历史还不知道会走上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可不管走上什么样的道路,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则,如果不发生大的变故,到十七世纪后期,中国或许会赶上资本主义的头班车吧以中国的人力和物力,未必不能在这一波资本主义浪潮中站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潮头。
或许,可以从现在开始。
在周行德看来,满清入关是开历史的倒车,用野蛮的奴隶制度将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资本主义萌芽扼杀在摇篮里,然后就是三百多年的黑暗蒙昧。
“那么,从现在开始,尽力培养一批新兴的商贾阶层,以此为契机,一点一点影响这个时代吧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就得增加总的硬通货的货币量,以货币促发生产。”
周行德好象有些朦胧的思路,这思路有些后世轻度通货膨胀的意思。当然,大量发行宝钞也能部分达到这一效果,可问题是宝钞发行过多,老百姓可以拒绝使用,白银则不同。
一想到这里,周行德心中突然有些激动。
可皇帝听到周行德所提出的这个建议,神色淡了下去,一脸的失望,不住摇头:“此法只怕不成。”
周行德觉得奇怪,怎么就不成了,白银这种东西既是货币,又是商品,只要挖出了来就能用,这样的好事,皇帝怎么会反对呢?
做为了一个臣子,周行德自然不会出言询问。
倒是金幼孜插嘴解释,他不屑地说:“开矿山又有什么意义,又能得多少银子,反有不少后患。”
周行德:“还请教金阁老。”
金幼孜虽然看周行德非常不顺眼,可说起正事来,却有理有据有节,却不受个人情绪的影响:“矿不是不可以开,可总量实在太少,杯水车薪,还闹得地方沸腾,得不偿失。也许,这话说出来你必定不服气,咱们就用数据说话吧。”
他喝了一口茶,因为精舍里实在太冷,茶水早已冻得冰凉。这一口水喝下去,冻得他一个哆嗦:“银课一事倒不是不可为,银矿多在云贵川和福建,云贵川交通不便,开采量有限。因此,本朝银课收入大多来自福建。其中最主要的是福建尤溪县银屏山银场局炉冶四十二座,始於洪武十九年。浙江温、处、丽水、平阳等七县,亦有场局。你可知这两处的银课年入多少?”
周行德:“还请教。”他微一思索,这么多矿山,一年下来怎么着也能开采几万两白银吧。听金阁老所言,这地方已经有一段时间的开采历史,产量应该不小。
金幼孜看了吕震一眼:“吕大人,你以前在户部干过,这些事吕大人是最清楚不多的了。”
吕震点点头,温和地对周行德说:“岁入二千余两。”
“啊”周行德惊得头发都竖了起来,才二千余两,开什么玩笑。两千两白银折合成|人民币,也不过三四百万,这点收入,也就相当于后世一座小煤矿的年收入。这可是几十座银矿啊怎么一年才交这点税,这不是侮辱人的智商吗?
可问题是这个数据白纸黑字记录在案啊
如果不是矿山的问题,就是矿主的问题。而矿山会有问题吗,这本不是一个疑问。
周行德突然记起历史文献上的一个记录,成化中,开湖广金场,武陵等十二县凡二十一场,岁役民夫五十五万,死者无算,得金仅三十五两。就算是这种情况,当年朝廷的矿课也得银八十多万,至于武宗正德年,更是得银一百万多。看来,这不是矿山的问题,而是朝廷管理上出了很大漏洞。
皇帝听到吕震的话,面上的失望之色更浓:“费时费力,还会滋扰地方,恶法也周行德,朕本以为你是个理财好手,正要大用。如今听尔之言,却视军国大事如儿戏,深负朕望。”
这一句已经很严重了,可以说,从此周行德在皇帝心目中的的形象算是彻底崩塌了。
吕震一脸的同情,金阁老却无声地叹息一声。
周行德也知道接下来对自己的仕途尤为重要,定了定神:“陛下此言差矣,臣对金阁老的话不敢苟同。”。.。
第一百三十九章 子时(二)
金阁老本是个急性子的人,内阁学士虽然没什么实权,可这几年皇帝陛下一意北征,整个心思都放在阿鲁台身上,四次北征蒙古,活生生将阿鲁台打残打废了。
而鞑靼也从鼎盛时的控弦十万,锐减到如今的是不过几千能战之士。
可以预想,至少在未来的五六十年之内,中国北方已经没有边患之苦。
正因为专一军事,加上年纪也大,精力既衰。永乐皇帝对朝政也没多少兴趣,一应政务到压到内阁身上。
到如今,内阁已经有从一个单纯的秘书部分转化成只能部门的趋势。而无职无权的内阁学士也渐见宰相风采。
如今,金幼孜威权日重,已经不太听得进去不同的意见。见周行德反驳,他横了周行德一眼,忍住气:“还请教。”
周行德现在也是豁出去了,哈哈一笑:“阁老,你要拿数据来说话,那下官也用数据来说话好了。在座的金阁老,吕大人可都是进士出身熟读圣贤书的饱学鸿儒,至于万岁,更是古往今来一等一的大学问家。阁老想必读过不少前朝的典籍文牍,我且问金大人,开矿课之举可是我朝所独有?”
金幼孜:“盐铁乃是国家主要财富来源,春秋时就开始开铜山了,怎么可能是我朝独有?”
“好,远的不说,那我问问阁老,宋朝开银矿时,每年得银多少?”周行德继续大笑:“阁老恐怕一时还想不起,不要紧,下官刚好看相关记载,我说一说这个数字。宋朝元丰元年,全国银课的数字是二十五万两。元朝天历元年的银课是三十万两。数字虽然不多,可阁老不要忘记了,宋朝善待士大夫,赋税极低,士绅可都是免税。至于元朝,矿山都是掌握在蒙古人手里,也不需要交税。由此推断,当年白银产量应该是这一数字的十倍甚至百倍。”
说到这里,周行德朝皇帝一施礼:“陛下,所有先前臣说开矿禁一年三百万两的数字还是保守的,如果实施得法,六百万两毫无问题。”
方才一番话是周行德以前在混军史论坛时看到的,也标明了出处,如今正好拿来说服众人。
在座众人都是饱学之士,而读史乃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必备功课。终于皇帝,更是读史不辍,以前朝得失为鉴。
三人微一回忆,立即记起了这些记载,顿时脸上变色。
三百万两,甚至六百万两对此时的明朝来说简直就是一笔天文数字。
永乐年确实是明朝最鼎盛的事情,可这个鼎盛却大多反映在军事和几件浩大的国家工程上,其实经济并不繁荣,国库经常空得可以跑马。
明朝初年,朝廷一年赋税收入甚至只有五万两。到永乐年时,太仓的数据也仅仅维持在八十万两左右。终到美洲白银的大量输入和上百年的修养生息,至正统年时才突破两百万两。
这六百万两的数字立即让君臣等人有些发蒙。
皇帝猛地站起身来,胸膛剧烈起伏:“周卿,你继续说下去。”
周行德整理了一下思路,道:“禀陛下,朝廷只所以禁止民间开银矿,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一,费事费力,产量极小,以至于闹出刚才金阁老所说的几十座银矿岁入二千余两的笑话;二,矿工皆是剽勇刁钻之人,聚于一处,怕闹事。”
“对,是有这个顾虑。”皇帝点点头,皱着眉头在屋中慢慢地走了起来。
金幼孜也道:“确实如此,产量小,费时费力不说,这么多人口聚集在一起,若有事就是民变。”
“倒不用担心。”周行德解释道:“产量小,那是因为官办,衙门作风,不出事自然就好,至于产量如何,谁在乎,不就是应个景儿罢了。百姓聚集在一起也未必就要生事,只需将矿山的开采权下给地方绅士,有恒产者有恒心,地方官绅自然知道管理。我们朝廷所需要做的就是派出矿监税使统购统销即可。臣可担保,只需一年时间,这银课赋税将翻上十翻。”
皇帝和金幼孜互相对视一眼。
良久,皇帝才问金幼孜:“如何?”
其实,在金幼孜看来,周行德这个提议漏洞百出。看他的意思,好象把矿山一私有化就能包治百病,可事情哪有这么简单。
而且,这世界上的事情,无论是管理一个家庭还是国家颁布政策,刚开始或许能看到许多好处。可时间久了,种下的龙种未必不生出跳虱。
但是,金幼孜却知道自己之所以有今天的地位,那是因为自己一心主战。
他也知道连连用兵对国家并不是什么好事,可哪一朝哪一代不是安内必先攘外?有强邻在侧虎视眈眈,你又有什么余力治理国家。
军事,只有军事才是压倒一切的大政方针。
只要能筹措到足够的军费,周行德开出的方子就算再有后患,也只能伸脖子吞下。
想了想,金幼孜点点头:“陛下,臣觉得可行。”
“好”皇帝心情好起来:“那好,咱们君臣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尔等又是盐铁好手,今日索性就合计一下。”
周行德暗自出了一口气,这一关算是平安过去了。
看得出来,皇帝也是一个对数字很敏感的人,这间精舍里堆积如山的文牍中一应数据俱乐全,只要你说得出来,他随后一指,就能挑出一分档案核对。
这也可以理解,永乐皇帝千军万马都统帅过,是个老于沙场的兵法大师。打仗这种事情说穿了就是计算,计算敌我双方的势力对比,彼此有多少兵力、器械、粮秣都要熟记在心,圣书在战场上却是毫无用处。
几十年战争下来,皇帝也变成了一个术数好手。
君臣几人将未来可以获得的收益粗劣地计算了一下,最后的结果确实是三百万两。
皇帝高兴起来,兴奋地砸了周行德一拳:“不错”
这是他以前带兵时养出的习惯,现在却突然记起自己的身份,这才有换上了一副道貌岸然的神圣模样。
因一想到又将与鞑靼对决于沙场,皇帝心中一阵激动,心脏又开始剧烈跳动起来,眼前开始发黑。
他忙深吸一口气,竭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不对,不对”金阁老突然摇了摇头。
皇帝问:“怎么不对了,难道数字有错?”
金幼孜:“数字没错,可陛下和各位大人忘记了最最要紧的一点。万岁你若要征讨阿鲁台,最迟也得在七月底发兵,不能再拖。可就算现在开矿禁,等银矿挖出来,凑到足够的军饷,也得等到年底,到时候大雪一下,就不能再动刀兵了。”
“啊”皇帝一呆,心中一片沮丧。
吕震本就不赞成对北用兵,不禁道:“那就等后年再说吧”
“住口”皇帝突然一声咆哮,心中突然有无边的愤怒:朕看起来虽然身高体健,可谁又知道,朕的这颗心脏早就不成了,随时都有可能倒下。若是明年再不彻底消灭鞑靼,朕还等得到后年吗?
吃皇帝这一声呵斥,吕震吓得缩成了一团。
皇帝不理睬吕震,这家伙今天在这里站了一晚上,一点有用的意见也给不出,做官做得如许油条,在朝廷中可不多见:“金幼孜,朕就问你,如果到七月初,你能筹集到多少军费?”
金幼孜摸着胡须大概算了一下:“银课那边可以得一百万,夏秋两税中也能挪一部分,加上盐税,尚余四十到五十万两的缺口。这四五十万两银子,臣是彻底没辙。”
“没辙,你金阁老怎么就没辙了?”皇帝突然冷笑,然后一脸的狰狞:“山西那边不是很有钱吗?秦学政做了这么多年布政使,大发利市。他吃肉,怎么也得给朕剩一口汤喝吧?”
听到皇帝这杀气腾腾的话,屋中的金阁老和吕震同时一颤。
周行德也吓了一大跳:皇帝这是要杀猪了,在永乐皇帝看来,秦学政已经养得够肥了,不杀,对不起自己。可是,那钱都被朱二拿去了,如今的秦学政比老子还穷,还能抄得出多少钱?
“陛下……”吕震惊得嘴唇瑟瑟发抖:“陛下,慎重啊”
金幼孜突然叫了一声“好”:“陛下,秦学政在山西是横征暴敛,残害百姓,又贪墨成性。正该重重治罪,籍没其家产,以充军资。只要抄了他的家产,这笔军费就算是凑够了。好,惩办贪官乃振朝纲,得民心的大好事,臣附议”
“陛下、阁老……毕竟是封疆大吏,毕竟是……”吕震带着哭音:“若真办了秦大人,让人情何以堪啊”
“住口”皇帝猛一声大喝,一脚将吕震踢倒在地,高喊:“赛哈智何在?”
赛哈智走进屋来跪在地上。
皇帝又看了周行德一眼:“周行德,赛哈智,你们两人一个是锦衣卫指挥使,一个是刑部给事中,立即同金幼孜一道带兵捉拿秦学政,把他的家给朕抄了”
“遵旨”
这个时候,有洪亮的钟声从正阳门那边传来。
正子时。
永乐二十一年到了。。.。
第一百四十章 查抄
这次行动自然以金幼孜为主,赛哈智和周行德为副。
赛哈智不是个爱说话的人,他的汉语也非常之渣,说起话来口中像是含了个枣子,你得想半天才明白他究竟在说些什么。
比如刚从皇帝那里出来,金阁老就问:“赛指挥,这次去抄秦学政的家究竟如何布置?”
赛哈智就说:“阁老且放心,在秦大人从山西进京的那天起我北衙就在他家附近安排耳目监视。”这句话就让金幼孜想了半天才想明白他究竟在说些什么。
“那么,最近秦学政那边可有动静,须防备他转移资产。”金幼孜自从做内阁学士以来就与钱打交道,如今皇帝北征在即军费问题迟迟没有落实,让他不觉有些心浮气躁。
周行德听得不住摇头,没有人比他更清楚秦学政的家底究竟是何情形,只怕金幼孜这次要大失所望了。
同样知道底细的还有赛哈智,说来也怪,这个锦衣卫生特务头子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居然不将这个关节说穿,只一笑:“阁老放心好了,秦学政从进京以来就没出过家门,也没有任何转移财产的迹象。如今朝廷财政吃紧,抄了秦大人的家,也算是给阁老的一件大物理。”
“物理”周行德眼珠子都要落到地上了,忍不住要走上前去,握住他的手激动地摇晃:“哥们,你也是穿越过来的?”
可仔细一想,这才弄懂,原来赛指挥说的是“礼物”,这一点从赛哈智面上讽刺的笑容中就可以看出来。
赛哈智:“阁老,周大人,你们二位且去内阁值房等着,我这就去调集人马过来,咱们这才去秦大人的府上。”
“也好。”金幼孜伸出右手做出一个请的肢势:“赛大人请便。”
内阁值房本在皇城中正阳门之后,和六部挤在一块儿。但自从开始修建西苑,皇帝也常年在此办理政务,大明帝国的政治中心有朝中海、南海一带转移的趋势。因此,内阁也在这里设了值房,不两步就到了。
实际上,从永乐年开始大修西苑以来,明朝历代君主都不断扩建,比如后面武宗时建设的豹房,嘉靖皇帝又在豹房的基础上继续维修。到最后,这里终于变成明朝的政治中枢。
到了值房,吕震握着周行德的手亲热地说:“周大人,说起来咱们如今也算是同殿为臣了,这大过年的,有空去我家坐坐。”吕震倒记得周行德这个人,其实,他女婿张鹤也不止一次在他面前提起周行德。
可惜当初周行德职位卑微,他吕大人也不怎么放在心上。
如今的周行德不但是刑部给事中,又能直接参与朝廷军国机要,看样子,皇帝也很信重此人。如果不出意外,京城政坛上将升起一颗夺目的新星。
此人才华出众,为人又精明,日后成就不可限量。
好在周行德当初能进入官场,全靠他吕大人从旁提携。
“我吕震也算是慧眼识人了。”吕震想到这里,不觉有些得意,对周行德越发地亲热起来。
周行德却有些尴尬,说起来自己能做官,还真靠了这个吕大人,这种恩情自然是没齿难忘。可如今张鹤这个迂夫子对自己意见颇大,上门去,须防着被他骂。
只讷讷几句敷衍半天。
吕震这人是典型的中国式官僚,油滑胆小,可却不是傻蛋。如何不明白自己女婿和周行德直之间的不愉快,用长辈的语气和蔼地说:“你们年轻人做事就是冲动,一言不合就闹将起来,可说起来彼此也没有深仇大恨是不,我去同张鹤大人说说,你是给事中,也是要大用的,将来处理公务未必不同张鹤有所交集。若不能将相和,耽误了国家大事却是不好。这一点,我就要说道说道你了。”
周行德也想同张鹤和好,毕竟是朋友,弄成现在这种样子也没意思,就道:“是,就依部堂大人的意思。”
吕震欣慰地摸着长须:“如此就好,那本官就回去了。哎,年纪大了,熬不了夜。”
金幼孜在旁边早听得不耐烦了,忍不住道:“吕部堂,你想就这么回去吗?”
吕震愕然:“阁老此话何意啊?”( 天下衙门 http://www.xlawen.org/kan/48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