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部分阅读
同霍显‘狗扯羊皮’这件事,以后可要能不扯就不扯了!全盘的了解到别院的‘财政’情况后,纪啸在内心里也不由得暗自的警告着自己。现在的纪啸,对霍氏的正宅内府还处于完全的无知状态,也根本无法控制住霍显哪方面走不走漏风声。因而,纪啸唯一能做的也只能是‘严于律己’了!
用过饭食之后,纪啸考虑到霍氏姐妹即使今天就去联络皇太后,也不会这么快马上就能有消息;遂决定今日出门去逛逛京城长安、了解一下京城的风貌。来到京城长安已经多日了,还未窥到京城长安的全貌,岂不是显得太亏了!纪啸在心里自己给自己找着理由。
从别院掌管钱财的老仆人那里支了些零用钱,纪啸换上了一身普通的长衫,手里拎着自己的惟一两件物品之一‘换了新刀鞘的断刃’(另一件是挂在胸前的玉牌),在领钱时向老仆人打了声招呼,纪啸就自己独自一人出门了。本来穿着劲装、挂着把腰刀正般配,但别院却没预备武士的劲装,就是这件长衫还是那夜霍显不知道从哪里给纪啸找来的。纪啸又不愿意穿上崭新的霍氏奴仆的装束,也就只好再穿上这见长衫了!
这个时代,身着长衫的士装束,一般腰间都是配着把宝剑,以显示倜傥风流、武皆通的风采。穿着士的长衫,却配了把腰刀,也确实有点儿不伦不类!因而,纪啸也就只好把‘断刃’拎在了手里。
从执着的坚持来到京城长安算起,现在纪啸已经来到京城有、七天了。但由于初到长安时,纪啸因为囊羞涩而极其的狼狈,大有’无颜见江东父老’之感。因而,那几天纪啸也只是流连于背街区的平民聚居区里,并没有来到京城长安的主街区和繁华地段、以及豪门贵胄聚居的高门大户区域。对京城长安的规模和宏伟,其实现在纪啸也不甚了了。想当然耳!任何地方都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而在豪门显贵云集的京城长安就更应该是这样。鱼龙混杂、贫富相差悬殊的状况在京城长安表现得也会更加的明显。
霍氏的别院,当然是要位于京城长安的‘黄金地段’。来到别院时,当时本已经是入夜、且纪啸还有些神思飘忽,一路上纪啸根本也没有留意来到主街区的情况。而这几日又是完全的是‘窝在’别院筹划着怎样‘拯救许皇后的性命’,即使是偶尔出得到别院的大门之外,纪啸也是头脑乱糟糟一片的没对周围的情况多做观瞧。头脑,纪啸也仅仅是留下了一些‘这里亭台楼阁密布、高门大户云集’的概念。
但今日出得门来,纪啸才完全的看清:其实,自己原来入目的,实际上全都是霍府别院所覆盖范围之内的范畴。霍氏别院是一处在主街区里占地很广的独立大宅。至于其他的比邻宅院,还要与霍府别院的周朝有道路相隔,门楼也离得很远。霍氏的气派,自然是要有这种让人一眼瞧过去就产生‘鹤立鸡群’的观感。
现在的长安城,可以说是才重建百多年的新城。西汉立国之前,长安的旧址乃是秦朝赢氏的都城咸阳。由于楚汉相争之时,各路反秦诸侯曾有一个约定:谁先进咸阳则为王。最后,既狡猾、又无赖的刘邦首先第一个攻入了大秦国都咸阳。而随后进入咸阳、实力最为强大的项羽,则在一怒之下,就来了个‘火烧阿房宫’,几乎把当时的大秦国都咸阳给一把火夷为了平地。
后期,经过艰苦、惨烈的‘楚汉相争’,最后刘邦在垓下一战以‘十面埋伏’彻底击败了‘西楚霸王’项羽,建立了大汉朝。大汉朝立国之初,也就在咸阳的旧址上重新修建了长安城、并定为大汉朝的国都(咸阳在春秋时期秦国也曾移置新建、故而后世也同时存在着咸阳这个城池。因不在本书的范围之内,就不多叙了。)。
古有‘八水绕长安’之称,从‘风水学’的角度上讲:长安乃是最佳的‘龙兴之地’。故而,长安成为立国的都城、或是陪都,应该是历朝历代次数最多的。简略的说一下所谓的八水就是:渭河、泾河、沣河、涝河、潏河、滈河、浐河、灞河。
第三十八章 天降大任 (二更)
天堂与地狱!也许这种比喻显得有些过于的刻薄和偏激。但历经了饥寒交迫、生死两茫茫的岁月,曾经耳熟目染了京城长安社会最底层的平民百姓的艰难困苦的日子;现在再看到眼前这些节比鳞次、高门大户的豪宅,入目经过的均是衣着华贵、趾高气扬明显是生活优裕的豪门子弟和显贵阶层。对比之下,安能不让纪啸生出这种显得有些苍凉、激愤的感触?
世事弄人,人生的际遇也是扑朔迷离。纪啸也并不是在希冀自己能改变些什么,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潜在运行法则,强行的想加以改变只能是把自己碰得头破血流的徒劳无功;他也只能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能改变些什么就改变些什么、能尽到一份心力就尽到一份心力。过分的心慈和自不量力,反而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也许是纪啸的年龄还显得有些年轻(按玉牌上的生辰推算纪啸现在才二十三岁)?难免会有少年人难以抑制的激|情和冲动,内心里因入目的景象而产生的感慨,也令他血流加快的使头脑有些迷茫。因而,出门之后本就没有具体目的地的纪啸,就这样仿佛临风漫步一样的彳亍而行,茫无目地的已经离开了霍府别院很远,逐渐的漫步到了长安城店铺林立、行人如缕的闹市区。
当然,在仿佛十分随意的徜徉,纪啸也曾留意到:一些衣着光鲜、神色上显现出自命不凡、高人一等姿态的年轻路人对他的这身打扮、特别是手里还拎着一把不伦不类的腰刀而露出了嘲弄的笑意。但纪啸也并没有太过在意,不就是一身衣着、饰品上的搭配吗?弄把剑挂在腰间就能显示出身份的高贵了?不尽然吧?不知不觉纪啸也在扪心自问的暗想。
一时心血来潮想出门来逛逛长安城的纪啸,走了一会儿后也就有些意兴阑珊了:名川大泽在自己的头脑没有什么记忆,但穷山恶水自己前来京城长安的路途上已经途经了很多。峥嵘陡峭的秦岭山脉,一路上的风景也堪可入眼。这闹哄哄的繁华都城,入目的均是为一日两餐(这个时代是两餐制)、填饱肚子奔忙的世俗人等,其实也真没什么可看的、可逛的!无外乎就是一个‘闹’字而已。想了解一下风土人情还可以,想了解一些具体的朝廷动态和重大的事件,一路上均是匆匆擦肩而过的路人,根本也就是等同于问路于盲。
酒肆、茶楼、戏院、客栈、赌馆、妓院等鱼龙混杂的地方,出现的形形色的什么人都有,还是去这些地方看看吧!了解些道听途说的传闻也不错,幸运的话也许还会听到些重要的轶闻也未可知也!感到这样的乱走、乱闯下去十分无趣儿的纪啸,想好了之后,不由得抬头向街区两侧的打量起来……。现在纪啸还真有些后悔没带出来一个仆人领路了:自己一无所知的两眼一抹黑,去什么地方比较合适哪?
对于自己性格上有些偏于孤僻、冷傲的个性纪啸还是了解的,到那些吵吵嚷嚷、乌烟瘴气的场所自己会心烦且不去说,过于抵挡次的地方流连的人等也都是社会底层的,根本就难有什么收获。
如果想打听到重要的消息,最佳的场所当然是达官显贵流连驻足的高级妓院,食、宿、嫖一条龙的服务;而且还能坐下来慢慢的轻酌慢饮的详细打听、了解。但拍拍自己的衣袋,纪啸自己也不由得哑然失笑。或是不去、去就要找那些袖得发紫、被人趋之若鹜的所谓‘袖馆人’。但就自己囊这点钱财,几乎是连远远看一下的资格都不够、也许连进入高级别妓院的入门费都不足,昂贵的嫖资绝就更不是现在的自己所能承担得了的!
至于说所谓的书本上的‘戏码’一样的‘独占花魁’,也许有、也许没有,纪啸是不奢望自己还能有这种‘艳遇’的。廉价的场所,也只能是去一泄‘肉欲’的胡天胡地,头脑的思绪纠结、再加上昨日还刚刚同霍显进行了一场稀里糊涂的‘狗扯羊皮’似的‘盘肠酣战’,纪啸现在那里还会有这种心情和兴趣儿?
排除了‘食、色’两大人性本源所需利用‘色’这方面的可能,那就也只剩下‘食’这一种了!别的什么赌场、客栈、戏院等,排除其他的原因,纪啸也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去那里消磨时光。去酒肆还有一样好处:那就是既不需要像高级妓院那样的还可能有入门费,又可以‘量体裁衣’的有钱就多花点儿、没钱就少要点儿菜肴酒水。
想明白了自己应该去的、暂时也有能力进去的场所后,纪啸就开始边行便四处的打量、间或还时而的向路人打听何处的、何名的酒肆饭堂袖火、规模稍大。要去酒肆,同样也需要去稍显有点儿规模的、袖火的酒肆。人多了、特别是身份地位稍高的人多了,才有可能听到些秘闻,打听到一些对自己有利用价值的消息。随时、随地皆学问,但也得是对自己想相接触到朝廷上层有用的‘学问’哪!
从另一个角度讲:也可能是纪啸没有任何印象的固有意识在作祟、也许是之前逃出残酷的死人堆的经历所刺激?现在的纪啸则完全是一个正宗的‘劳碌命’!本来他是想放松一下神经的游览一下应该是现在的大汉朝最富庶、繁华的帝都长安城,却除了开始时因长安城的正街区与背街区的绝大反差在内心里引起了一阵莫名的感慨以外,其实他对京城长安的的景象均是入目就一掠而过的难存什么记忆,接着也就又开始了不停的思索、还是走回到了筹谋想要‘有所作为’的老路上来。这也许就是所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筋骨、劳其体肤、曾益其所不能’吧?
随着时光的流逝,纪啸脚步在不停顿的徜徉、大脑也在不停顿的运转,其实时光已经过去了有两个多时辰,也该到填填肚子的时候了!虽然距离正常的进食时间还有一、两个时辰,但任何的时代都是一样,商家的经营理念都是不会桎梏于时间上的限制。即使是妓院,也同样的可以在青天白日、明晃晃的日光下‘开练’;当然,想大铺大盖的遵循自然规律,自然也就会从钱财上去加以填补。
边打听、边寻觅的纪啸,最后确定、并来到了一家名为‘客来喜’的档次酒楼门前。酒楼是一座二层的小楼,装饰还算考究,出入的食客从服饰上看也大多是等身份、偶有下级官吏的状态。就这里吧!免得去再高档次的因花销太少的原因,连店伙也会‘狗眼看人低’的让自己憋气!心里暗想着的纪啸,迈步走进了食客川流不息的‘客来喜’酒肆。
第三十九章 风骨楷模
在店小二献媚似的迎候下,纪啸步入了‘客来喜’宽敞的一楼大堂。还别说,‘客来喜’的生意还真是挺袖火的!本来距离饭口的时光还有个、八的时辰,可是‘客来喜’的一楼敞厅内已经是人声熙攘的满座了七、八成。“客官您?......”没等热络的店小二继续的说下去,纪啸已经神色淡然的摇手打断了他想给纪啸安排座位的热情招呼:“忙你的去吧!我自己随意的寻个位置即可。”“那、那客人您请自便!”随着店小二又忙碌的去招呼其他的客人,纪啸纵目缓缓的转头打量起了一楼散座的客人:
食客确实有不少,几乎每桌都有零零散散的几个人,空闲的座位很少。但从状态上看,大多都是食完就走的匆匆过客,极少有围在一桌上细酌慢饮、高谈阔论的人等。其间,更还夹杂着一些裸胸短打的劳作之人、或是有着半游手好闲性质的散客。
这些人?听听市井间的蜚短流长还可以,想了解一些高层次的情况,无异于是痴人说梦!即使是听到一些,也很可能是经过了无数次的传播之后,不断的添油加醋的‘加工’而面目全非了;根本就不会对自己有所脾益。还是去二楼看看吧!边打量、边缓步而行的纪啸,心暗自的揣测着,形态随意的步上了二楼的楼梯。
‘食不言、行不语’也只能是对正式的隆重场合和家规、家教极严的高门大户而言的。在这种鱼龙混杂的公共场所,三教流的各色人等参差不齐,可能也就仅仅适用于拘泥、古板的老夫子之类的人物。因而,整个酒肆内,三杯酒下肚很怕别人听不到的高谈阔论者有之、故作神秘做作的左右连瞟借以吸引别人眼球的窃窃私语者有之、不闻不问闷头忙乎着吃完就走者有之、端着杯酒沾一沾唇就放下故作风雅的不屑一顾的‘摆谱’者有之,等等,不一而足。这,其实就是公共场所的特点,也是消息传播得最快的原因。
其实,这个时代还没到‘儒家’学说的伦理道德规范统治社会主流的时期。由于以往的皇家比较崇尚‘黄老(皇帝、老聃)之学’,这个时期可以说是‘黄老之学’占主导地位。但同为华民族的传承、诸理亦通,其实‘黄老之学’也同样是各学派的‘大杂烩’似的综合而已,其立基点无外乎是要让平民百姓成为‘顺民’的理论。同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愚民’,有着异曲同工之效。
纪啸仿佛十分悠闲的缓步步上了二楼,这里比一楼稍显安静了一些,装束考究、身份稍高的人也多了一些。虽然二楼也有无人落座的空闲座位,纪啸稍显得有些犀利的目光,却一眼盯上了二楼一角靠窗处一位老者独坐而饮的一张桌子。桌子上其实也就摆了一壶酒、两碟小菜儿,吸引去纪啸目光的则是独坐在哪里、只是微低着首自饮自食的老者。
老者皓首苍髯、一身普普通同的布衣长衫、显得有些佝偻的瘦骨嶙峋的颀长身高。从侧面看,皮肉松弛的脸颊上褶皱堆砌、黑瘦还带有着癣斑。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仿佛风一吹就能刮跑的普通得再普通不过的瘦弱老者,不加旁顾的独自坐在那里、间或还颤颤巍巍的端起酒杯轻抿一口,却给人一种凛然、清奇不可亵渎的观感,让人生出了一种肃然整冠的崇敬之心。
不由自主的,纪啸已经向老者坐着的座位缓步走了过去。走近已经完全的看清:桌子上除了一壶老酒外,也就仅放了一碟子的酱牛肉和一碟子茴香豆。
“老人家!在下可以坐在此吗?”缓步走近的纪啸,已经恭谨的开口向仍然头不抬眼不睁的老者询问到。“这位客官!这里是老人家的专座。不能轻易的打扰老……。”老者放下了颤抖的手上端着的酒杯,刚刚抬起有些浑浊的老眼,还没等老者开口,旁边忙碌的店小二已经抢先一步上前阻止准备落座的纪啸。
“咳、咳!忙你的去吧!就让这个少年人坐在这儿吧!老朽今日也刚好想找个人说说话。”还没等店小二阻止纪啸的话说完,老者已经苍哑的干咳了两声,摆了摆布满褶皱、青筋暴露、颤抖的手阻止住了店小二对纪啸的阻拦。
随着老者抬起苍首,纪啸也仿佛看到:老者感觉十分昏花、浑浊的老眼,仿佛瞬间闪现出一缕恍若实质性的精芒。精芒一闪而过的同时,老者褶皱堆砌的老脸上也出现了些许的惊异之色,随即老者也就孱弱的轻摇了两下苍首,仿佛是在自嘲似的微显笑意的扯动了两下嘴角:“坐下吧!少年人。”随着老者颤巍的手摇摆,店小二也脸上出现了一丝无奈之色的退了下去。
“打扰老人家了!小二先别忙走!就按老人家的一样,也同样的端上来一份!”纪啸边向老者道谢的同时,也招呼着可能是有些木然的店小二给自己也送上来酒菜。
其实,仅仅就纪啸招呼店小二所上的酒菜的种类,也从另一个侧面显现出纪啸的心思缜密。同样的种类,自然是可以因为同好而拉近双方的距离。最重要的一点则是:年岁大的人,由于各种器官的退化,其实对于任何的山珍海味也都基本上等同于味同嚼蜡。只是由于多年的习惯,对于以往的一些嗜好有些偏执性的执着而已。就如毛伟人爱吃袖烧肉一样,到了那样的层次,想吃何种珍稀之物能吃不到?只是他认为袖烧肉好吃、那就得吃罢了。
‘食、色’两项本就是人的本源需求。‘同好’的结果,自然是能很快的拉近双方的距离。“呵、呵!看来少年人也有老朽一样的偏好啊!老喽、老喽!其实,隔日的就来这‘客来喜’,老朽只是喜喝这里自酿的老酒而已。甘醇而不烈!实是好酒啊!”老者含笑看着已经坐下了的纪啸,已经有些自说自话、嗓音苍哑的开始搭讪着开口了。
“老人家不必如此说来。在下不善虚言,其实在下乃是首次的来到此处。至于孰优孰劣,在下实是不知。饮食者,果腹也。在下也只是在效仿老人家而已。让老人家见笑了!呵呵!”纪啸笑脸儿相陪的忙解释到。对于年岁大的人,既不要表现得虚情假意的过于诚惶诚恐,又要实话实说的表示出必要的尊重。年岁大的人(除了老糊涂的以外),大多世故得已经人老成精;过于的虚假吹捧,反而会让他感觉到你是在应付他而引起他的反感。
“呵、呵!年轻人寒气外露、内蕴孤傲、目显深邃、言语有度,实乃不世之人杰也!看你如此的打扮、却又手提腰刀,想来乃是固习所至也;当能是武兼通。先贤有言:顺,不妄喜;逆,不惶馁;安,不奢逸;危,不惊惧;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也!少年人好自为之吧!依老朽的老眼观之,少年人前途不可限量啊!”老者显得平易近人的苍首连点的苍哑的缓缓对纪啸赞誉到。
不能说老者对纪啸的评价是一针见血的精确。但老者现在还显得有些过分的对纪啸的评价,则更加显现出老者的睿智和不俗。无法预知的未来的人生之路,对任何人来说都是需要有先期的基础和内在的潜能作保证。至于结果会如何?则也要看人的际遇而定。不过,老者恍若已经完全的看透了纪啸的内心的判断,则也让纪啸内心里大感惊诧的暗呼:看来还真是遇到高人了!
“老人家谬赞矣!”纪啸面现讪然连忙自谦的摇手说到。“然而,在下始一上楼,也确实就感觉到了老人家的清奇古韵之风、凛然不群之气,故而才贸然的过来打扰了老人家。在下失礼,还没请教老人家的台甫如何的称谓。望老人家不吝告知,在下也好重新的拜见。”来而不往非礼也!纪啸适时的对老者进行了恭维之后,也及时的把话题避开了自身而转移到了老者的身上。
“年轻人果然不俗啊!不卑不亢的心思缜密。呵呵!”苍哑的干笑着的老者,边赞叹着纪啸、边轻颤着指向店小二已经端着送上来的酒菜(本都是现成的自然快)说到:“你我忘年之交,就当先浮一大白吧!其余之事,稍后再言如何?”由于言语上的契合,老者此时则又表现出了豪爽、侃快的一面。
“长者言、不敢辞!在下谨遵老人家之命!”纪啸连忙站起身躯、伸手拿过店小二送上拿过来的酒壶,先给老者斟满后、又满上了自己的酒杯:“在下身为后辈,自当先干为敬!”纪啸边说着,边已经站着身形端起酒杯向老者略一示意就一饮而尽。
“好!少年人豪爽、洒脱,不似那等拘泥做作之人。老朽今日能遇到你,也高兴得感觉好像年轻了许多。老朽就遂你这个后生晚辈之意的满饮此杯!呵、呵!”老者也苍哑的笑着,颇为豪气的端起了桌子上的酒杯一饮而尽。毕竟老者的年岁有些大了,口齿也缺了不少的嘴漏得酒渍淋漓到了胸前的衣襟上不少。
在落座后的纪啸的含笑目光注视下,老者老脸上稍显尴尬的掏出一方丝帕边颤抖着擦拭着嘴角、衣襟,边自嘲的笑道:“呵、呵!人老不以筋骨为能啊!让年轻人见笑了!”
“老人家何作此言也?谁人没有父母双亲、谁人又没有年老体弱之时?只是到了年近垂暮之时,回想起过往自我感觉‘仰不愧天、俯不愧地’也就此心足矣!老人家尚未告诉告诉在下您老的台甫哪!”纪啸适时的在语言上解除老者的尴尬的同时,也在刻意的提醒、探寻老者的身份、名姓。
纪啸原本是无意的一句宽慰之言,却仿佛说到了老者心坎儿上似的,令老者苍老的脸颊上出现了悠然神往的神情,浑浊的目光也有些迷茫的、仿佛有些失神的苍哑的仿佛有些自言自语的说到:“少年人说得对呀!仰不愧天、俯不愧地!老朽此心也应该足矣!既然你不知,老朽就自言一次吧!其实,长安城的人等,均知道老朽常常的来这里喝酒,也都知道这个位置是留给老朽的。看来你一定是刚刚来京城不久啊!老朽就把名姓告诉你吧!老朽乃是苏子卿也!”
“什么、什么?您老人家是情操亘古绝今的苏老大人?……”老者有些年老言语琐碎的自报姓名,还真让纪啸激动得大吃了一惊。这可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哪!没想到在这间一般的酒肆里,自己遇到了名扬千古、留胡十年的苏武。纪啸心里激动的暗想。
“此处略有不便,请老人家恕在下无法大礼参拜之罪!”惊诧、喜悦兼而有之的纪啸,忙不迭的又站起了身形,恭恭敬敬的向含笑坐在对面的苏武深施了一礼。这一礼,是纪啸怀着无限的敬仰和真诚之心所施的!要知道,为了坚守人格上的节操、为了维护大汉朝的尊严,当年奉命出使匈奴的苏武,可是被匈奴人囚禁着、冒着彻骨的寒风、忍饥受冻的在寒冷的贝加尔湖畔牧羊十年哪!当十年后返回大汉朝时,苏武甚至连已经变成‘秃杆儿’的、象征着使节身份的节杖还拿在手里。
慷慨赴死易,苦忍守节难!苏武,确切一些的说:是完全的无愧于‘大汉民族的脊梁’之称的!苏武的名声太大了!威望也太高了!苏武在品行与操守上乃是丰碑一样的存在!抛开其他人的功过且不论,百多年前为了大汉朝代替刘邦而死的纪信可以说是‘慷慨赴死’;那么,苏武就应该是为了大汉朝而‘苦忍守节’。
第四十章 人老成精 (二更)
“呵、呵、呵!小友何必如此的拘礼?老朽只不过是一个已近迟暮的糟糠之人也!咳、咳!今日无意间得遇英风、俊朗的小友、且你我已经一饮而定忘年之交。老朽心甚欢悦!咳、咳、咳……!”有时候年老之人就是这样:本来就浓痰塞喉、唇齿漏风的说话费力得含混不清,却由于思维已经显迟钝而还要显得说话十分的絮叨。苏武褶皱堆砌、黑瘦更显沧桑的老脸上显露出抽搐也似的笑意,颤抖着青筋暴露的枯手轻轻的摇摆着,边谦逊的咳嗽不断的说着、边示意纪啸落座说话。
实际上,纪啸极其恭敬的对苏武深施一礼,确实也完全的出于至诚之心。高风亮节的苏武,无疑是这个时代、乃至绵延后世人格风骨的楷模式人物,有着无以伦比的高尚情操。就是在其回返大汉朝之后、现在还残活于世的现在,其在朝野上下的名望与品格也几乎是无人可以比拟。如果用综合指数来叠加,也许现在的霍光的威信要高于苏武;但那大部分的威信毕竟还是建立在‘气势熏天’的权力之上的。
且不言以往霍光因权力之争令‘上官氏’举族覆灭的对错。而那时,霍光敢以‘莫须有’的罪名株连到为汉武帝的对外用兵、竭尽所能的掌管着大汉朝的财政、实际上也为大汉朝建立了不朽功勋的御史大夫桑弘羊。却因虽然忌惮苏武的威望、而苏武的儿子实际上也参与到了‘卫太子谋逆案’,但最后霍光还是不敢轻易的对苏武下手,也就仅仅是把苏武免官逐出了朝廷枢了事,就可见苏武在朝野间的名望已经是无人可及的了!
同样,霍光实际上是出于对有利于天下大局的考虑,把马上就要进行登基大典的、差一步之遥就要登上地位的昌邑王刘贺给拉下马。为了得到朝野上下的支持和承认,霍光最后也不得不把赋闲在家的苏武给拉出来替他‘镇场子’。当然,由于苏武的再次‘出山’毕竟已经年老体弱的难担重负,最后因拥立有功而被汉宣帝敕封为‘关内侯’之后,实际上也就是给予了苏武一个名义上的重新启用而已。(解释一下卫太子谋逆案这个‘卫’字:实际上,应该是‘伪’就一目了然了。但史料上也不知是什么原因?几乎都用的是这个‘卫’字。也许霍光在这其还有猫腻也说不定?或是撰史者不相信是‘伪’太子而是真的。)
表现出极其恭谨状态的纪啸,重新落座后却引来了苏武的又一句赞叹:“咳、咳!谦恭不失自重。老朽真是没走眼,年轻人不俗啊!”“老人家谬赞了!”纪啸连忙自谦着,俊逸的脸上也出现了关切之意:“老人家总是咳嗽,是否身体略有不适呀?”
“无妨、无妨!当年奉圣谕出使时落下的老病根而已。忍饥受冻的,安能不留下些沉痼?咳、咳!”苏武无所谓的摆了摆颤抖的枯手后,就又接着苍哑的笑道:“呵、呵!小友的心思也不是一般的缜密呀!与老朽盘桓了这许久,把老朽的底细盘查了个一清二楚。可是,老朽现在对小友还是一无所知呀?咳、咳!”
“在下失礼、在下失礼!适才在下因陡闻当面的乃是敬仰已久的苏老大人,内心十分的激动,故而才在礼数上有所遗漏。望老人家海涵!在下姓纪、名啸,字凌风;乃巴蜀西充人氏也。实乃一无名小卒也!”连连的向苏武致歉的纪啸,也赶忙向苏武报出了自己根本没有任何记忆、却根据玉牌和断刃上所篆刻着的字迹估测出来的自己的名姓。
“姓纪?巴蜀西充人士?咳、咳!何况小友的相貌又颇为特异。不会是毫无出身、来历之人吧?小友还是对老朽和盘托出吧!”人老成精!随着苏武黑瘦、沧桑的老脸上露出了疑惑的表情之后,也好像是完全估计到了纪啸的来历一样的,接着老脸上就露出了一种莫测高深、仿佛一切都了然于胸的笑意。纪啸不由得也在心里暗自的赞许:不愧是曾经出任过大汉朝出使西域的特使呀!这一番‘外交辞令’说得没有一丝一毫的漏洞的同时,还把心里想要了解的都给说出来了!
由于对自身的过往之事根本就一无所知,纪啸实际上心里也有些怀疑自己出现在西北边陲的原因。无论如何,自己身为一名戍边兵卒没能‘归建’而却来到了京城长安,这已经是一项重罪了!故而,纪啸也就不由自主的借着侧目扫了一眼闹哄哄的二楼酒肆内有没有过分关心自己这一桌的人等的机会,在内心里整理了以下自己接下来的‘自报家门’。
自然,由于纪啸所在的一桌虽然处于酒肆内不太显眼的一角,但由于有‘标志性的人物’苏武的在座,也不免会引起了不少人的时常侧目。但也可能是苏武本身时常的流连于此,再大的人物总见到,也同样会习以为常了!因而,过分的太关注自己这一桌状况的人,纪啸也还真没发现。
“事无可不对人言!咳、咳!老朽也经常的来此饮酒,没人会太过在意的!小友还是接着往下说吧!呵、呵!咳、咳、咳......!”催促着纪啸接着往下说的同时,苏武又是发出了一串的咳嗽声,黑瘦的老脸也泛起了绛紫色。
“好、好!在下马上就向老人家无一丝保留的禀明!老人家要少说些话了!可要多保重身体呀!我大汉朝也需要您老人家的时常扶持呀!”纪啸赶忙阻止着苏武再说下去、苏武也颤抖的摇着手表示让纪啸不要在意的同时,纪啸接着就把打好‘腹稿’的自己的出身来历向苏武报了出来:“老人家说的没错!在下却是出身于于忠义传家的巴蜀纪氏,纪公讳信乃是在下的远祖。过往之事太过繁慵,在下仅就向老人家简略的禀明一下自身的事吧!在下不肖、无能振兴纪氏门庭!父母双亡之后,在下变卖家资安葬完父母后已经一贫如洗。当时,不成、武不就了无出路的在下,想起了远祖的功业,故而下决心从军边陲。……”
“月前,因一场大仗过后,在下夜半从陈尸累累的死人堆里逃了出来。可能是因当时的绞杀过于的激烈、在下也因此而头脑受到了重击?在下几乎是已经完全的忘记了过往之事、以及在下应该是归属于哪位将军麾下的兵丁,在下也就仅仅一鳞半爪的记得自身是巴蜀纪氏的后裔而已。因而,当时逃出死人堆以后茫然无措的在下,也就有些迷茫的一路南下来到了京城,今日也就在此见到了您老人家。据一路的打听得知:在下遭遇惨战的地域应该是在上郡附近。”
当着真人就别说假话!其实,纪啸叙述得虽然十分的模棱两可,但也确实是纪啸几乎可以完全确认的自己的出身来历和经历。面对着在人格上堪称楷模的苏武,纪啸也不忍心再用谎言来搪塞,甚至连自己可能是一名‘逃兵’都对苏武毫无保留的说了出来。
第四十一章 盘根错节
随着纪啸根本摸不清太多脉络的叙述,苏武的老脸上也逐渐的出现了凄楚、凝重兼而有之的表情,仿佛是在自言自语的喃喃到:“小友说得没错!老朽已经由你的外貌上几乎就可以确定了你的出身。至于经历,纪公的后辈又安能是趋炎附势、贪生怕死之徒?老朽自然也完全的信服……。”祖先名望本身也同样是宝贵的价值。苏武就是因为纪啸的外貌的原因,即确定了纪啸的出身、又根本对纪啸本就是稀里糊涂的叙述没有产生任何的怀疑。
虽然忠义双全的纪信真的没给后辈们留下任何的实际利益,但却给后辈留下千古传颂绝佳的传家品格;这同样也是后辈作为进身之阶的一个十分优异的条件。特别是像苏武这样本身就是操行楷模的人,由己及人的同‘病’相怜,自然就更能相信纪啸因出身而必将不俗。在这个时代,一个人的出身清白、血统高贵,会让人惯性思维的认为这个人的能力和品行也上佳。这就是所说的‘高贵的血脉‘!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一个人的出身,同样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这个人的命运。就拿出身名门、恍若有‘武林高手’能力的甘延寿来说,且不言其因被选拔到御林军后而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成就了他后世的赫赫威名。就仅就去出身而言,如果他不是出身名门,又哪能因是御林军而进一步得到信任的获得出任西域都护的机会?
就甘延寿这个实际例子对比刨析一下自然也就清楚了!出身的清白与高贵同能力的大小相比较起来:还是出身比较重要。有了一个好的出身,即使是能力稍差,因其出身好也就可能如甘延寿一样的成为御林军的一员;但如果出身不好,甘延寿即使是有天大的本领,也实难进入御林军。要知道,御林军乃是帝王的亲卫军,帝王的安危大于天!出身低下的人即使是能力非凡,又安能获得获得信任的进入御林军?其实,这也是纪啸考虑到这些后,不管自己确切的是不是纪信的后人?也一再的坚持说自己是纪信的后人的原因。
然而,出身的清白与高贵,也并非是仅像纪啸这样用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就可以得到认可和承认的,而是要由家族的延续和积淀而逐渐形成的;其自然也不乏需要家族出现出类拔萃的人物、或是出现特定的机遇而使整个家族陡然间而名声大噪的情况。比如绵延两汉几百年家族底蕴丰厚的‘河东卫氏’,就是诸般优越条件在一个特定的时期集于了一族而一直兴盛辉煌;虽然从近十年已经淡出了朝廷枢,但在朝野也一直声誉甚隆的延续到百年以后。
提到这个‘河东卫氏’,因与纪啸今后也会息息相关,故而大致的解释一下:
世人都知道后世‘三国’时期经历坎坷的一代才女蔡琰、蔡姬是以寡妇之身被掳到南匈奴后,成为南匈奴左贤王的阏氏(王后)的;也都知道名传千古的‘胡笳十八拍’。而蔡姬的第一个早逝的丈夫卫仲道,实际上就是‘河东卫氏’的长子。就是因为‘河东卫氏’是底蕴丰厚的名门望族,卫仲道才能娶得到汉末一代大家蔡邕、蔡伯喈这个色艺双绝的女儿蔡姬。
其实,‘河东卫氏’的起家之初,还要从纪啸所处的汉宣帝当政时期往前推延近五十年、也就是汉武帝刘彻当政期间。而‘河东卫氏’的起家,既是一个时代的一种机遇造就出了一个新兴家族的崛起,也同样与目前势大如天的霍氏家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所谓的‘河东卫氏’,实际上就是威名赫赫的( 隐龙啸 http://www.xlawen.org/kan/5099/ )
用过饭食之后,纪啸考虑到霍氏姐妹即使今天就去联络皇太后,也不会这么快马上就能有消息;遂决定今日出门去逛逛京城长安、了解一下京城的风貌。来到京城长安已经多日了,还未窥到京城长安的全貌,岂不是显得太亏了!纪啸在心里自己给自己找着理由。
从别院掌管钱财的老仆人那里支了些零用钱,纪啸换上了一身普通的长衫,手里拎着自己的惟一两件物品之一‘换了新刀鞘的断刃’(另一件是挂在胸前的玉牌),在领钱时向老仆人打了声招呼,纪啸就自己独自一人出门了。本来穿着劲装、挂着把腰刀正般配,但别院却没预备武士的劲装,就是这件长衫还是那夜霍显不知道从哪里给纪啸找来的。纪啸又不愿意穿上崭新的霍氏奴仆的装束,也就只好再穿上这见长衫了!
这个时代,身着长衫的士装束,一般腰间都是配着把宝剑,以显示倜傥风流、武皆通的风采。穿着士的长衫,却配了把腰刀,也确实有点儿不伦不类!因而,纪啸也就只好把‘断刃’拎在了手里。
从执着的坚持来到京城长安算起,现在纪啸已经来到京城有、七天了。但由于初到长安时,纪啸因为囊羞涩而极其的狼狈,大有’无颜见江东父老’之感。因而,那几天纪啸也只是流连于背街区的平民聚居区里,并没有来到京城长安的主街区和繁华地段、以及豪门贵胄聚居的高门大户区域。对京城长安的规模和宏伟,其实现在纪啸也不甚了了。想当然耳!任何地方都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而在豪门显贵云集的京城长安就更应该是这样。鱼龙混杂、贫富相差悬殊的状况在京城长安表现得也会更加的明显。
霍氏的别院,当然是要位于京城长安的‘黄金地段’。来到别院时,当时本已经是入夜、且纪啸还有些神思飘忽,一路上纪啸根本也没有留意来到主街区的情况。而这几日又是完全的是‘窝在’别院筹划着怎样‘拯救许皇后的性命’,即使是偶尔出得到别院的大门之外,纪啸也是头脑乱糟糟一片的没对周围的情况多做观瞧。头脑,纪啸也仅仅是留下了一些‘这里亭台楼阁密布、高门大户云集’的概念。
但今日出得门来,纪啸才完全的看清:其实,自己原来入目的,实际上全都是霍府别院所覆盖范围之内的范畴。霍氏别院是一处在主街区里占地很广的独立大宅。至于其他的比邻宅院,还要与霍府别院的周朝有道路相隔,门楼也离得很远。霍氏的气派,自然是要有这种让人一眼瞧过去就产生‘鹤立鸡群’的观感。
现在的长安城,可以说是才重建百多年的新城。西汉立国之前,长安的旧址乃是秦朝赢氏的都城咸阳。由于楚汉相争之时,各路反秦诸侯曾有一个约定:谁先进咸阳则为王。最后,既狡猾、又无赖的刘邦首先第一个攻入了大秦国都咸阳。而随后进入咸阳、实力最为强大的项羽,则在一怒之下,就来了个‘火烧阿房宫’,几乎把当时的大秦国都咸阳给一把火夷为了平地。
后期,经过艰苦、惨烈的‘楚汉相争’,最后刘邦在垓下一战以‘十面埋伏’彻底击败了‘西楚霸王’项羽,建立了大汉朝。大汉朝立国之初,也就在咸阳的旧址上重新修建了长安城、并定为大汉朝的国都(咸阳在春秋时期秦国也曾移置新建、故而后世也同时存在着咸阳这个城池。因不在本书的范围之内,就不多叙了。)。
古有‘八水绕长安’之称,从‘风水学’的角度上讲:长安乃是最佳的‘龙兴之地’。故而,长安成为立国的都城、或是陪都,应该是历朝历代次数最多的。简略的说一下所谓的八水就是:渭河、泾河、沣河、涝河、潏河、滈河、浐河、灞河。
第三十八章 天降大任 (二更)
天堂与地狱!也许这种比喻显得有些过于的刻薄和偏激。但历经了饥寒交迫、生死两茫茫的岁月,曾经耳熟目染了京城长安社会最底层的平民百姓的艰难困苦的日子;现在再看到眼前这些节比鳞次、高门大户的豪宅,入目经过的均是衣着华贵、趾高气扬明显是生活优裕的豪门子弟和显贵阶层。对比之下,安能不让纪啸生出这种显得有些苍凉、激愤的感触?
世事弄人,人生的际遇也是扑朔迷离。纪啸也并不是在希冀自己能改变些什么,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潜在运行法则,强行的想加以改变只能是把自己碰得头破血流的徒劳无功;他也只能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能改变些什么就改变些什么、能尽到一份心力就尽到一份心力。过分的心慈和自不量力,反而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也许是纪啸的年龄还显得有些年轻(按玉牌上的生辰推算纪啸现在才二十三岁)?难免会有少年人难以抑制的激|情和冲动,内心里因入目的景象而产生的感慨,也令他血流加快的使头脑有些迷茫。因而,出门之后本就没有具体目的地的纪啸,就这样仿佛临风漫步一样的彳亍而行,茫无目地的已经离开了霍府别院很远,逐渐的漫步到了长安城店铺林立、行人如缕的闹市区。
当然,在仿佛十分随意的徜徉,纪啸也曾留意到:一些衣着光鲜、神色上显现出自命不凡、高人一等姿态的年轻路人对他的这身打扮、特别是手里还拎着一把不伦不类的腰刀而露出了嘲弄的笑意。但纪啸也并没有太过在意,不就是一身衣着、饰品上的搭配吗?弄把剑挂在腰间就能显示出身份的高贵了?不尽然吧?不知不觉纪啸也在扪心自问的暗想。
一时心血来潮想出门来逛逛长安城的纪啸,走了一会儿后也就有些意兴阑珊了:名川大泽在自己的头脑没有什么记忆,但穷山恶水自己前来京城长安的路途上已经途经了很多。峥嵘陡峭的秦岭山脉,一路上的风景也堪可入眼。这闹哄哄的繁华都城,入目的均是为一日两餐(这个时代是两餐制)、填饱肚子奔忙的世俗人等,其实也真没什么可看的、可逛的!无外乎就是一个‘闹’字而已。想了解一下风土人情还可以,想了解一些具体的朝廷动态和重大的事件,一路上均是匆匆擦肩而过的路人,根本也就是等同于问路于盲。
酒肆、茶楼、戏院、客栈、赌馆、妓院等鱼龙混杂的地方,出现的形形色的什么人都有,还是去这些地方看看吧!了解些道听途说的传闻也不错,幸运的话也许还会听到些重要的轶闻也未可知也!感到这样的乱走、乱闯下去十分无趣儿的纪啸,想好了之后,不由得抬头向街区两侧的打量起来……。现在纪啸还真有些后悔没带出来一个仆人领路了:自己一无所知的两眼一抹黑,去什么地方比较合适哪?
对于自己性格上有些偏于孤僻、冷傲的个性纪啸还是了解的,到那些吵吵嚷嚷、乌烟瘴气的场所自己会心烦且不去说,过于抵挡次的地方流连的人等也都是社会底层的,根本就难有什么收获。
如果想打听到重要的消息,最佳的场所当然是达官显贵流连驻足的高级妓院,食、宿、嫖一条龙的服务;而且还能坐下来慢慢的轻酌慢饮的详细打听、了解。但拍拍自己的衣袋,纪啸自己也不由得哑然失笑。或是不去、去就要找那些袖得发紫、被人趋之若鹜的所谓‘袖馆人’。但就自己囊这点钱财,几乎是连远远看一下的资格都不够、也许连进入高级别妓院的入门费都不足,昂贵的嫖资绝就更不是现在的自己所能承担得了的!
至于说所谓的书本上的‘戏码’一样的‘独占花魁’,也许有、也许没有,纪啸是不奢望自己还能有这种‘艳遇’的。廉价的场所,也只能是去一泄‘肉欲’的胡天胡地,头脑的思绪纠结、再加上昨日还刚刚同霍显进行了一场稀里糊涂的‘狗扯羊皮’似的‘盘肠酣战’,纪啸现在那里还会有这种心情和兴趣儿?
排除了‘食、色’两大人性本源所需利用‘色’这方面的可能,那就也只剩下‘食’这一种了!别的什么赌场、客栈、戏院等,排除其他的原因,纪啸也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去那里消磨时光。去酒肆还有一样好处:那就是既不需要像高级妓院那样的还可能有入门费,又可以‘量体裁衣’的有钱就多花点儿、没钱就少要点儿菜肴酒水。
想明白了自己应该去的、暂时也有能力进去的场所后,纪啸就开始边行便四处的打量、间或还时而的向路人打听何处的、何名的酒肆饭堂袖火、规模稍大。要去酒肆,同样也需要去稍显有点儿规模的、袖火的酒肆。人多了、特别是身份地位稍高的人多了,才有可能听到些秘闻,打听到一些对自己有利用价值的消息。随时、随地皆学问,但也得是对自己想相接触到朝廷上层有用的‘学问’哪!
从另一个角度讲:也可能是纪啸没有任何印象的固有意识在作祟、也许是之前逃出残酷的死人堆的经历所刺激?现在的纪啸则完全是一个正宗的‘劳碌命’!本来他是想放松一下神经的游览一下应该是现在的大汉朝最富庶、繁华的帝都长安城,却除了开始时因长安城的正街区与背街区的绝大反差在内心里引起了一阵莫名的感慨以外,其实他对京城长安的的景象均是入目就一掠而过的难存什么记忆,接着也就又开始了不停的思索、还是走回到了筹谋想要‘有所作为’的老路上来。这也许就是所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筋骨、劳其体肤、曾益其所不能’吧?
随着时光的流逝,纪啸脚步在不停顿的徜徉、大脑也在不停顿的运转,其实时光已经过去了有两个多时辰,也该到填填肚子的时候了!虽然距离正常的进食时间还有一、两个时辰,但任何的时代都是一样,商家的经营理念都是不会桎梏于时间上的限制。即使是妓院,也同样的可以在青天白日、明晃晃的日光下‘开练’;当然,想大铺大盖的遵循自然规律,自然也就会从钱财上去加以填补。
边打听、边寻觅的纪啸,最后确定、并来到了一家名为‘客来喜’的档次酒楼门前。酒楼是一座二层的小楼,装饰还算考究,出入的食客从服饰上看也大多是等身份、偶有下级官吏的状态。就这里吧!免得去再高档次的因花销太少的原因,连店伙也会‘狗眼看人低’的让自己憋气!心里暗想着的纪啸,迈步走进了食客川流不息的‘客来喜’酒肆。
第三十九章 风骨楷模
在店小二献媚似的迎候下,纪啸步入了‘客来喜’宽敞的一楼大堂。还别说,‘客来喜’的生意还真是挺袖火的!本来距离饭口的时光还有个、八的时辰,可是‘客来喜’的一楼敞厅内已经是人声熙攘的满座了七、八成。“客官您?......”没等热络的店小二继续的说下去,纪啸已经神色淡然的摇手打断了他想给纪啸安排座位的热情招呼:“忙你的去吧!我自己随意的寻个位置即可。”“那、那客人您请自便!”随着店小二又忙碌的去招呼其他的客人,纪啸纵目缓缓的转头打量起了一楼散座的客人:
食客确实有不少,几乎每桌都有零零散散的几个人,空闲的座位很少。但从状态上看,大多都是食完就走的匆匆过客,极少有围在一桌上细酌慢饮、高谈阔论的人等。其间,更还夹杂着一些裸胸短打的劳作之人、或是有着半游手好闲性质的散客。
这些人?听听市井间的蜚短流长还可以,想了解一些高层次的情况,无异于是痴人说梦!即使是听到一些,也很可能是经过了无数次的传播之后,不断的添油加醋的‘加工’而面目全非了;根本就不会对自己有所脾益。还是去二楼看看吧!边打量、边缓步而行的纪啸,心暗自的揣测着,形态随意的步上了二楼的楼梯。
‘食不言、行不语’也只能是对正式的隆重场合和家规、家教极严的高门大户而言的。在这种鱼龙混杂的公共场所,三教流的各色人等参差不齐,可能也就仅仅适用于拘泥、古板的老夫子之类的人物。因而,整个酒肆内,三杯酒下肚很怕别人听不到的高谈阔论者有之、故作神秘做作的左右连瞟借以吸引别人眼球的窃窃私语者有之、不闻不问闷头忙乎着吃完就走者有之、端着杯酒沾一沾唇就放下故作风雅的不屑一顾的‘摆谱’者有之,等等,不一而足。这,其实就是公共场所的特点,也是消息传播得最快的原因。
其实,这个时代还没到‘儒家’学说的伦理道德规范统治社会主流的时期。由于以往的皇家比较崇尚‘黄老(皇帝、老聃)之学’,这个时期可以说是‘黄老之学’占主导地位。但同为华民族的传承、诸理亦通,其实‘黄老之学’也同样是各学派的‘大杂烩’似的综合而已,其立基点无外乎是要让平民百姓成为‘顺民’的理论。同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愚民’,有着异曲同工之效。
纪啸仿佛十分悠闲的缓步步上了二楼,这里比一楼稍显安静了一些,装束考究、身份稍高的人也多了一些。虽然二楼也有无人落座的空闲座位,纪啸稍显得有些犀利的目光,却一眼盯上了二楼一角靠窗处一位老者独坐而饮的一张桌子。桌子上其实也就摆了一壶酒、两碟小菜儿,吸引去纪啸目光的则是独坐在哪里、只是微低着首自饮自食的老者。
老者皓首苍髯、一身普普通同的布衣长衫、显得有些佝偻的瘦骨嶙峋的颀长身高。从侧面看,皮肉松弛的脸颊上褶皱堆砌、黑瘦还带有着癣斑。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仿佛风一吹就能刮跑的普通得再普通不过的瘦弱老者,不加旁顾的独自坐在那里、间或还颤颤巍巍的端起酒杯轻抿一口,却给人一种凛然、清奇不可亵渎的观感,让人生出了一种肃然整冠的崇敬之心。
不由自主的,纪啸已经向老者坐着的座位缓步走了过去。走近已经完全的看清:桌子上除了一壶老酒外,也就仅放了一碟子的酱牛肉和一碟子茴香豆。
“老人家!在下可以坐在此吗?”缓步走近的纪啸,已经恭谨的开口向仍然头不抬眼不睁的老者询问到。“这位客官!这里是老人家的专座。不能轻易的打扰老……。”老者放下了颤抖的手上端着的酒杯,刚刚抬起有些浑浊的老眼,还没等老者开口,旁边忙碌的店小二已经抢先一步上前阻止准备落座的纪啸。
“咳、咳!忙你的去吧!就让这个少年人坐在这儿吧!老朽今日也刚好想找个人说说话。”还没等店小二阻止纪啸的话说完,老者已经苍哑的干咳了两声,摆了摆布满褶皱、青筋暴露、颤抖的手阻止住了店小二对纪啸的阻拦。
随着老者抬起苍首,纪啸也仿佛看到:老者感觉十分昏花、浑浊的老眼,仿佛瞬间闪现出一缕恍若实质性的精芒。精芒一闪而过的同时,老者褶皱堆砌的老脸上也出现了些许的惊异之色,随即老者也就孱弱的轻摇了两下苍首,仿佛是在自嘲似的微显笑意的扯动了两下嘴角:“坐下吧!少年人。”随着老者颤巍的手摇摆,店小二也脸上出现了一丝无奈之色的退了下去。
“打扰老人家了!小二先别忙走!就按老人家的一样,也同样的端上来一份!”纪啸边向老者道谢的同时,也招呼着可能是有些木然的店小二给自己也送上来酒菜。
其实,仅仅就纪啸招呼店小二所上的酒菜的种类,也从另一个侧面显现出纪啸的心思缜密。同样的种类,自然是可以因为同好而拉近双方的距离。最重要的一点则是:年岁大的人,由于各种器官的退化,其实对于任何的山珍海味也都基本上等同于味同嚼蜡。只是由于多年的习惯,对于以往的一些嗜好有些偏执性的执着而已。就如毛伟人爱吃袖烧肉一样,到了那样的层次,想吃何种珍稀之物能吃不到?只是他认为袖烧肉好吃、那就得吃罢了。
‘食、色’两项本就是人的本源需求。‘同好’的结果,自然是能很快的拉近双方的距离。“呵、呵!看来少年人也有老朽一样的偏好啊!老喽、老喽!其实,隔日的就来这‘客来喜’,老朽只是喜喝这里自酿的老酒而已。甘醇而不烈!实是好酒啊!”老者含笑看着已经坐下了的纪啸,已经有些自说自话、嗓音苍哑的开始搭讪着开口了。
“老人家不必如此说来。在下不善虚言,其实在下乃是首次的来到此处。至于孰优孰劣,在下实是不知。饮食者,果腹也。在下也只是在效仿老人家而已。让老人家见笑了!呵呵!”纪啸笑脸儿相陪的忙解释到。对于年岁大的人,既不要表现得虚情假意的过于诚惶诚恐,又要实话实说的表示出必要的尊重。年岁大的人(除了老糊涂的以外),大多世故得已经人老成精;过于的虚假吹捧,反而会让他感觉到你是在应付他而引起他的反感。
“呵、呵!年轻人寒气外露、内蕴孤傲、目显深邃、言语有度,实乃不世之人杰也!看你如此的打扮、却又手提腰刀,想来乃是固习所至也;当能是武兼通。先贤有言:顺,不妄喜;逆,不惶馁;安,不奢逸;危,不惊惧;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也!少年人好自为之吧!依老朽的老眼观之,少年人前途不可限量啊!”老者显得平易近人的苍首连点的苍哑的缓缓对纪啸赞誉到。
不能说老者对纪啸的评价是一针见血的精确。但老者现在还显得有些过分的对纪啸的评价,则更加显现出老者的睿智和不俗。无法预知的未来的人生之路,对任何人来说都是需要有先期的基础和内在的潜能作保证。至于结果会如何?则也要看人的际遇而定。不过,老者恍若已经完全的看透了纪啸的内心的判断,则也让纪啸内心里大感惊诧的暗呼:看来还真是遇到高人了!
“老人家谬赞矣!”纪啸面现讪然连忙自谦的摇手说到。“然而,在下始一上楼,也确实就感觉到了老人家的清奇古韵之风、凛然不群之气,故而才贸然的过来打扰了老人家。在下失礼,还没请教老人家的台甫如何的称谓。望老人家不吝告知,在下也好重新的拜见。”来而不往非礼也!纪啸适时的对老者进行了恭维之后,也及时的把话题避开了自身而转移到了老者的身上。
“年轻人果然不俗啊!不卑不亢的心思缜密。呵呵!”苍哑的干笑着的老者,边赞叹着纪啸、边轻颤着指向店小二已经端着送上来的酒菜(本都是现成的自然快)说到:“你我忘年之交,就当先浮一大白吧!其余之事,稍后再言如何?”由于言语上的契合,老者此时则又表现出了豪爽、侃快的一面。
“长者言、不敢辞!在下谨遵老人家之命!”纪啸连忙站起身躯、伸手拿过店小二送上拿过来的酒壶,先给老者斟满后、又满上了自己的酒杯:“在下身为后辈,自当先干为敬!”纪啸边说着,边已经站着身形端起酒杯向老者略一示意就一饮而尽。
“好!少年人豪爽、洒脱,不似那等拘泥做作之人。老朽今日能遇到你,也高兴得感觉好像年轻了许多。老朽就遂你这个后生晚辈之意的满饮此杯!呵、呵!”老者也苍哑的笑着,颇为豪气的端起了桌子上的酒杯一饮而尽。毕竟老者的年岁有些大了,口齿也缺了不少的嘴漏得酒渍淋漓到了胸前的衣襟上不少。
在落座后的纪啸的含笑目光注视下,老者老脸上稍显尴尬的掏出一方丝帕边颤抖着擦拭着嘴角、衣襟,边自嘲的笑道:“呵、呵!人老不以筋骨为能啊!让年轻人见笑了!”
“老人家何作此言也?谁人没有父母双亲、谁人又没有年老体弱之时?只是到了年近垂暮之时,回想起过往自我感觉‘仰不愧天、俯不愧地’也就此心足矣!老人家尚未告诉告诉在下您老的台甫哪!”纪啸适时的在语言上解除老者的尴尬的同时,也在刻意的提醒、探寻老者的身份、名姓。
纪啸原本是无意的一句宽慰之言,却仿佛说到了老者心坎儿上似的,令老者苍老的脸颊上出现了悠然神往的神情,浑浊的目光也有些迷茫的、仿佛有些失神的苍哑的仿佛有些自言自语的说到:“少年人说得对呀!仰不愧天、俯不愧地!老朽此心也应该足矣!既然你不知,老朽就自言一次吧!其实,长安城的人等,均知道老朽常常的来这里喝酒,也都知道这个位置是留给老朽的。看来你一定是刚刚来京城不久啊!老朽就把名姓告诉你吧!老朽乃是苏子卿也!”
“什么、什么?您老人家是情操亘古绝今的苏老大人?……”老者有些年老言语琐碎的自报姓名,还真让纪啸激动得大吃了一惊。这可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哪!没想到在这间一般的酒肆里,自己遇到了名扬千古、留胡十年的苏武。纪啸心里激动的暗想。
“此处略有不便,请老人家恕在下无法大礼参拜之罪!”惊诧、喜悦兼而有之的纪啸,忙不迭的又站起了身形,恭恭敬敬的向含笑坐在对面的苏武深施了一礼。这一礼,是纪啸怀着无限的敬仰和真诚之心所施的!要知道,为了坚守人格上的节操、为了维护大汉朝的尊严,当年奉命出使匈奴的苏武,可是被匈奴人囚禁着、冒着彻骨的寒风、忍饥受冻的在寒冷的贝加尔湖畔牧羊十年哪!当十年后返回大汉朝时,苏武甚至连已经变成‘秃杆儿’的、象征着使节身份的节杖还拿在手里。
慷慨赴死易,苦忍守节难!苏武,确切一些的说:是完全的无愧于‘大汉民族的脊梁’之称的!苏武的名声太大了!威望也太高了!苏武在品行与操守上乃是丰碑一样的存在!抛开其他人的功过且不论,百多年前为了大汉朝代替刘邦而死的纪信可以说是‘慷慨赴死’;那么,苏武就应该是为了大汉朝而‘苦忍守节’。
第四十章 人老成精 (二更)
“呵、呵、呵!小友何必如此的拘礼?老朽只不过是一个已近迟暮的糟糠之人也!咳、咳!今日无意间得遇英风、俊朗的小友、且你我已经一饮而定忘年之交。老朽心甚欢悦!咳、咳、咳……!”有时候年老之人就是这样:本来就浓痰塞喉、唇齿漏风的说话费力得含混不清,却由于思维已经显迟钝而还要显得说话十分的絮叨。苏武褶皱堆砌、黑瘦更显沧桑的老脸上显露出抽搐也似的笑意,颤抖着青筋暴露的枯手轻轻的摇摆着,边谦逊的咳嗽不断的说着、边示意纪啸落座说话。
实际上,纪啸极其恭敬的对苏武深施一礼,确实也完全的出于至诚之心。高风亮节的苏武,无疑是这个时代、乃至绵延后世人格风骨的楷模式人物,有着无以伦比的高尚情操。就是在其回返大汉朝之后、现在还残活于世的现在,其在朝野上下的名望与品格也几乎是无人可以比拟。如果用综合指数来叠加,也许现在的霍光的威信要高于苏武;但那大部分的威信毕竟还是建立在‘气势熏天’的权力之上的。
且不言以往霍光因权力之争令‘上官氏’举族覆灭的对错。而那时,霍光敢以‘莫须有’的罪名株连到为汉武帝的对外用兵、竭尽所能的掌管着大汉朝的财政、实际上也为大汉朝建立了不朽功勋的御史大夫桑弘羊。却因虽然忌惮苏武的威望、而苏武的儿子实际上也参与到了‘卫太子谋逆案’,但最后霍光还是不敢轻易的对苏武下手,也就仅仅是把苏武免官逐出了朝廷枢了事,就可见苏武在朝野间的名望已经是无人可及的了!
同样,霍光实际上是出于对有利于天下大局的考虑,把马上就要进行登基大典的、差一步之遥就要登上地位的昌邑王刘贺给拉下马。为了得到朝野上下的支持和承认,霍光最后也不得不把赋闲在家的苏武给拉出来替他‘镇场子’。当然,由于苏武的再次‘出山’毕竟已经年老体弱的难担重负,最后因拥立有功而被汉宣帝敕封为‘关内侯’之后,实际上也就是给予了苏武一个名义上的重新启用而已。(解释一下卫太子谋逆案这个‘卫’字:实际上,应该是‘伪’就一目了然了。但史料上也不知是什么原因?几乎都用的是这个‘卫’字。也许霍光在这其还有猫腻也说不定?或是撰史者不相信是‘伪’太子而是真的。)
表现出极其恭谨状态的纪啸,重新落座后却引来了苏武的又一句赞叹:“咳、咳!谦恭不失自重。老朽真是没走眼,年轻人不俗啊!”“老人家谬赞了!”纪啸连忙自谦着,俊逸的脸上也出现了关切之意:“老人家总是咳嗽,是否身体略有不适呀?”
“无妨、无妨!当年奉圣谕出使时落下的老病根而已。忍饥受冻的,安能不留下些沉痼?咳、咳!”苏武无所谓的摆了摆颤抖的枯手后,就又接着苍哑的笑道:“呵、呵!小友的心思也不是一般的缜密呀!与老朽盘桓了这许久,把老朽的底细盘查了个一清二楚。可是,老朽现在对小友还是一无所知呀?咳、咳!”
“在下失礼、在下失礼!适才在下因陡闻当面的乃是敬仰已久的苏老大人,内心十分的激动,故而才在礼数上有所遗漏。望老人家海涵!在下姓纪、名啸,字凌风;乃巴蜀西充人氏也。实乃一无名小卒也!”连连的向苏武致歉的纪啸,也赶忙向苏武报出了自己根本没有任何记忆、却根据玉牌和断刃上所篆刻着的字迹估测出来的自己的名姓。
“姓纪?巴蜀西充人士?咳、咳!何况小友的相貌又颇为特异。不会是毫无出身、来历之人吧?小友还是对老朽和盘托出吧!”人老成精!随着苏武黑瘦、沧桑的老脸上露出了疑惑的表情之后,也好像是完全估计到了纪啸的来历一样的,接着老脸上就露出了一种莫测高深、仿佛一切都了然于胸的笑意。纪啸不由得也在心里暗自的赞许:不愧是曾经出任过大汉朝出使西域的特使呀!这一番‘外交辞令’说得没有一丝一毫的漏洞的同时,还把心里想要了解的都给说出来了!
由于对自身的过往之事根本就一无所知,纪啸实际上心里也有些怀疑自己出现在西北边陲的原因。无论如何,自己身为一名戍边兵卒没能‘归建’而却来到了京城长安,这已经是一项重罪了!故而,纪啸也就不由自主的借着侧目扫了一眼闹哄哄的二楼酒肆内有没有过分关心自己这一桌的人等的机会,在内心里整理了以下自己接下来的‘自报家门’。
自然,由于纪啸所在的一桌虽然处于酒肆内不太显眼的一角,但由于有‘标志性的人物’苏武的在座,也不免会引起了不少人的时常侧目。但也可能是苏武本身时常的流连于此,再大的人物总见到,也同样会习以为常了!因而,过分的太关注自己这一桌状况的人,纪啸也还真没发现。
“事无可不对人言!咳、咳!老朽也经常的来此饮酒,没人会太过在意的!小友还是接着往下说吧!呵、呵!咳、咳、咳......!”催促着纪啸接着往下说的同时,苏武又是发出了一串的咳嗽声,黑瘦的老脸也泛起了绛紫色。
“好、好!在下马上就向老人家无一丝保留的禀明!老人家要少说些话了!可要多保重身体呀!我大汉朝也需要您老人家的时常扶持呀!”纪啸赶忙阻止着苏武再说下去、苏武也颤抖的摇着手表示让纪啸不要在意的同时,纪啸接着就把打好‘腹稿’的自己的出身来历向苏武报了出来:“老人家说的没错!在下却是出身于于忠义传家的巴蜀纪氏,纪公讳信乃是在下的远祖。过往之事太过繁慵,在下仅就向老人家简略的禀明一下自身的事吧!在下不肖、无能振兴纪氏门庭!父母双亡之后,在下变卖家资安葬完父母后已经一贫如洗。当时,不成、武不就了无出路的在下,想起了远祖的功业,故而下决心从军边陲。……”
“月前,因一场大仗过后,在下夜半从陈尸累累的死人堆里逃了出来。可能是因当时的绞杀过于的激烈、在下也因此而头脑受到了重击?在下几乎是已经完全的忘记了过往之事、以及在下应该是归属于哪位将军麾下的兵丁,在下也就仅仅一鳞半爪的记得自身是巴蜀纪氏的后裔而已。因而,当时逃出死人堆以后茫然无措的在下,也就有些迷茫的一路南下来到了京城,今日也就在此见到了您老人家。据一路的打听得知:在下遭遇惨战的地域应该是在上郡附近。”
当着真人就别说假话!其实,纪啸叙述得虽然十分的模棱两可,但也确实是纪啸几乎可以完全确认的自己的出身来历和经历。面对着在人格上堪称楷模的苏武,纪啸也不忍心再用谎言来搪塞,甚至连自己可能是一名‘逃兵’都对苏武毫无保留的说了出来。
第四十一章 盘根错节
随着纪啸根本摸不清太多脉络的叙述,苏武的老脸上也逐渐的出现了凄楚、凝重兼而有之的表情,仿佛是在自言自语的喃喃到:“小友说得没错!老朽已经由你的外貌上几乎就可以确定了你的出身。至于经历,纪公的后辈又安能是趋炎附势、贪生怕死之徒?老朽自然也完全的信服……。”祖先名望本身也同样是宝贵的价值。苏武就是因为纪啸的外貌的原因,即确定了纪啸的出身、又根本对纪啸本就是稀里糊涂的叙述没有产生任何的怀疑。
虽然忠义双全的纪信真的没给后辈们留下任何的实际利益,但却给后辈留下千古传颂绝佳的传家品格;这同样也是后辈作为进身之阶的一个十分优异的条件。特别是像苏武这样本身就是操行楷模的人,由己及人的同‘病’相怜,自然就更能相信纪啸因出身而必将不俗。在这个时代,一个人的出身清白、血统高贵,会让人惯性思维的认为这个人的能力和品行也上佳。这就是所说的‘高贵的血脉‘!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一个人的出身,同样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这个人的命运。就拿出身名门、恍若有‘武林高手’能力的甘延寿来说,且不言其因被选拔到御林军后而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成就了他后世的赫赫威名。就仅就去出身而言,如果他不是出身名门,又哪能因是御林军而进一步得到信任的获得出任西域都护的机会?
就甘延寿这个实际例子对比刨析一下自然也就清楚了!出身的清白与高贵同能力的大小相比较起来:还是出身比较重要。有了一个好的出身,即使是能力稍差,因其出身好也就可能如甘延寿一样的成为御林军的一员;但如果出身不好,甘延寿即使是有天大的本领,也实难进入御林军。要知道,御林军乃是帝王的亲卫军,帝王的安危大于天!出身低下的人即使是能力非凡,又安能获得获得信任的进入御林军?其实,这也是纪啸考虑到这些后,不管自己确切的是不是纪信的后人?也一再的坚持说自己是纪信的后人的原因。
然而,出身的清白与高贵,也并非是仅像纪啸这样用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就可以得到认可和承认的,而是要由家族的延续和积淀而逐渐形成的;其自然也不乏需要家族出现出类拔萃的人物、或是出现特定的机遇而使整个家族陡然间而名声大噪的情况。比如绵延两汉几百年家族底蕴丰厚的‘河东卫氏’,就是诸般优越条件在一个特定的时期集于了一族而一直兴盛辉煌;虽然从近十年已经淡出了朝廷枢,但在朝野也一直声誉甚隆的延续到百年以后。
提到这个‘河东卫氏’,因与纪啸今后也会息息相关,故而大致的解释一下:
世人都知道后世‘三国’时期经历坎坷的一代才女蔡琰、蔡姬是以寡妇之身被掳到南匈奴后,成为南匈奴左贤王的阏氏(王后)的;也都知道名传千古的‘胡笳十八拍’。而蔡姬的第一个早逝的丈夫卫仲道,实际上就是‘河东卫氏’的长子。就是因为‘河东卫氏’是底蕴丰厚的名门望族,卫仲道才能娶得到汉末一代大家蔡邕、蔡伯喈这个色艺双绝的女儿蔡姬。
其实,‘河东卫氏’的起家之初,还要从纪啸所处的汉宣帝当政时期往前推延近五十年、也就是汉武帝刘彻当政期间。而‘河东卫氏’的起家,既是一个时代的一种机遇造就出了一个新兴家族的崛起,也同样与目前势大如天的霍氏家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所谓的‘河东卫氏’,实际上就是威名赫赫的( 隐龙啸 http://www.xlawen.org/kan/50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