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隐龙啸 > 隐龙啸 第 41 部分阅读

第 41 部分阅读

    万要注意匈奴人会另有所图!

    实际上,此时老谋深算的赵充国已经预感到情况有些不对。因而,在率军继续的缓缓北进的同时,也开始在广袤的大漠上遍洒探马、斥候,分别侦缉各方的具体动态。赵充国原本就十分保守的一贯坚持‘穷寇勿追’的战略,现在大漠上虽然已经战火纷飞的大面积开战,但他却有了风云突变、战局有些变幻莫测的感觉……。

    果然让老道的赵充国产生的不好感觉给猜对了!在赵充国率领着麾下的三万大军有异于另外三路的狂飙疾进、而是采取的一步三停的缓缓进军的途,很快也就接到了撒出去的斥候的首先回报:不知什么原因?乌孙国配合大汉作战的五万大军,却协同匈奴右谷蠡王的一部把掉头东进的度辽将军范明友所部给包围了!

    已经大感不妙的赵充国,在连连的大呼‘计了、计了’的同时,并没有马上就率军前去解救本就是他距离最近的被困的范明友所部,而是下令全军停止进军、等待探马、斥候来自于其他方面的进一步回报。

    又一次的让赵充国给猜对了!接着就有探马、斥候纷纷的传回来了更为详细的探报:

    乌孙国彻底的反水,违背了同大汉的盟约实行了反戈一击。现在,不仅是乌孙国协同匈奴右谷蠡王一部包围了范明友所部。而且,匈奴右谷蠡王的另一部协同着车师国等匈奴单于庭的其他附属国,也从后路包抄彻底的把田广明、田顺、韩增三部回返大汉境内的退路给切断。这样一来,再加上北面的匈奴主力也反身兜了回来,匈奴人协同车师国等其他的附属国,也已经彻底把田广明、田顺、韩增的三部给围困住了。再加上被匈奴右谷蠡王和乌孙国另外给围困住的范明友所部,现在也就是因为赵充国的小心谨慎、进军迟缓,才单单的把五路大军的赵充国这一部给甩在包围圈之外……。

    第一百九十章 其心必异(二更 求收藏!)

    首先,赋诗一首恭贺一直以来关爱阚虓的书友圣诞快乐:

    茫茫人天隔,尚祭异教辰;你我本同根,情浓遥相亲。

    随着赵充国所遍洒出去的探马、斥候接连不断的返回来禀报军情,赵充国已经基本上从整体上了解到了此次出征大漠的大汉各支军旅所处于的极度恶劣的战略态势。也就是说,除了他赵充国所统帅的这一路汉军以外,其他的四路汉军都已经身处于了极度危险、有可能会被胡人全歼的境地!

    任何事情都有着其截然不同的两面性。如果从迟疑不前、瞻前顾后的进军迟缓来考虑,之前的赵充国不免让人怀疑有贻误战机之嫌。但从最后战局演变的结果来看,却又不得不承认赵充国用兵的沉稳和谨慎,其他的四路汉军的主将反而犯了急功冒进的错误。

    现在,在纵横数百里的广袤塞外大漠之上,战云密布、战火纷飞,几十万的铁血军旅绞杀在一起,正用血肉横飞的令人心悸场景来诠释着战争的残酷和人类生命的廉价!

    此次出征的大汉军旅,虽然均是采取了步骑参半十分合理的配备。但就机动性上来讲,还是要低于青一色铁骑的大漠夷族。因而,当蓄谋已久、筹谋了如此大规模的一次军事行动的以匈奴为首的各个大漠夷族的铁骑一旦发动,自然就如狂飙怒卷一样、利用十分熟悉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相对优势的兵力把深入大漠的大汉军旅给裹胁、围困住了。

    如果现在各路汉军在没有接应的情况下实施突围?在一望无际的空旷大漠之上,总兵力处于相对劣势、行动不如胡人铁骑迅捷的汉军根本就没有办法逃脱胡人铁骑的追歼和突击,其结果必然是毫无幸免的会被胡人铁骑打垮、打散。因而,被围困住的汉军现在最为明智的选择也只能是就地坚守,等待有外援前来接应突围。

    从回报的探马、斥候的口,赵充国也大致的了解清楚了胡人铁骑的总体实力、投入此次大规模军事行动的兵力总量:

    目前,围困住范明友所部三万汉军的是乌孙国的五万铁骑和近一万匈奴右谷蠡王麾下的匈奴铁骑。而围困住田广明、田顺、韩增三路十万汉军的胡人铁骑除了匈奴单于庭本部的近八万铁骑以外,还要包括匈奴右谷蠡王麾下的两万铁骑、以及车师国等匈奴附属国所组成的近五万铁骑。加到一起,胡人此次军事行动竟然动用了超过二十万的铁骑。

    由此可见以匈奴现任大单于壶衍鞮为首的胡人显贵想毕其功于一役的急迫之心!

    估算了一下双方的实力对比,考虑到在广袤、平坦的大漠之上也绝少有实施巧计解决目前汉军所处于的困境的机会和办法。赵充国率领着所部的三万汉军,在现在是进兵、还是驻军观望两条路上也实在是让赵充国左右为难的难以抉择。当然,退回大汉境内无异于是等同于弃另外四路汉军于不顾的逃跑行为,赵充国回去后也会受到严厉的追究、赵充国现在既不愿也不敢去那样做。

    大致了解清楚了目前汉军所处于的不利态势、及胡人的兵力部署情况,赵充国派‘八百里加急快马’给京城送去了紧急告急求援的军报以后考虑再三,赵充国最后还是让他自己一贯坚持用兵稳健的做法给占了上风……。

    赵充国下了决心之后马上就给麾下众将传令:

    在继续增加探马、斥候的数量侦缉各方战局的情况变化和胡人的具体动态的前提下,把麾下的汉军铁骑抽出来一部分组成两支各五千的突击铁骑,先对离自身所部汉军最近的围困范明友所部的胡人外围实施骚扰性攻击,希望范明友能够利用这个机会突出重围、并与自己所部汇合。而赵充国麾下的其余汉军主力,则在原地屯扎不动。如果范明友所部能够突围成功?再启动本部主力对范明友所部予以接应。

    同时,赵充国也交代统率对胡人实施骚扰性攻击的两支汉军铁骑的主将:要采取沾之就走的战法,切不可过分的恋战、缠战!即使是无法为范明友所部打开突围的突破口、或是范明友一时无法洞悉赵充国的征战意图而没有从包围圈内部实施反突击,也绝不可把实施骚扰性攻击的汉军铁骑给陷进去。一定要保证目前仅剩下的这支可以在外围游动着机动作战的汉军在整体上的完整,等待朝廷派来援军后再安排下一步的军事行动。

    按照赵充国的军事部署,实际上赵充国也就是在力有不及的情况下无奈的完全放弃了对被包围的田广明、田顺、韩增的三路汉军的援救。而对包围范明友所部的胡人进行骚扰性的攻击,赵充国也并没有抱着能够救出范明友所部突出重围的乐观想法。他也只是在保存住自己麾下这支汉军的前提下,尽量的在拖延、延缓范明友所部被歼灭的时间,让范明友能够坚持得久一些,等待朝廷派来大批量的援军后再另作打算。

    至于田广明、田顺、韩增的三路汉军的命运,赵充国限于自身这支汉军的实力,唯一能够做的也只能是在内心里暗给他们鼓劲儿:坚持、坚持、再坚持……,坚持住,就能等待到再有大批量的朝廷援军到来解救你们脱出苦海!

    当然,身处于大漠波诡云谲、瞬息万变、艰苦卓绝的大漠战场上的赵充国、以及田广明、田顺、韩增、范明友等,还并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前去乌孙国监督出兵的大汉使臣校尉常惠也早已经被乌孙国囚禁起来。这之前,匈奴的现任大单于壶衍鞮,也早已经通过虽然老套、却亘古适用的联姻方式,把乌孙国拉到了自己组成的‘犯汉阵营’来了。

    而此次塞外夷族大规模的联合军事行动,也早已经是壶衍鞮同包括乌孙国在内的其附属国、同盟国一同蓄谋已久、图谋甚大、甚至花费了年余的时间才共同谋划出来的一次绝大的阴谋。

    自然,塞外夷族共同的携起手来、筹谋的这次对付大汉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也并非是塞外一众夷族只想歼灭一部分大汉军旅的有生力量,其更加深远、更加贪婪的图谋,还要有待于下一步的后招。而这个后招、或是最大的图谋,也就在匈奴现任大单于壶衍鞮派出特使前往大汉的京城长安始,已经缓缓的拉开了他的神秘面纱……。

    听到老苏武心情沉重的缓缓述说着大汉‘五路出击’的各路汉军目前所处于的尴尬境地,纪啸一时之间被彻底的惊呆了!这与纪啸脑海所存有的记忆不仅已经发生了南辕北辙的巨大变化,也较纪啸记忆的各路汉军所处的形式恶劣百倍、千倍!

    这次,纪啸真的是被惊呆了、吓懵了!想想,内心里、头脑本来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必然结果。可是,猛然间听到现实的形势却是发生了如此大的改变,安能不令身处于其的人感到震惊得恍若耳边响起了一声震耳欲聋的晴空霹雳?

    第一百九十一章 气焰嚣张

    因而,在老苏武还在唏嘘着心情沉重的缓缓述说着的时候,纪啸以往异常坚韧的神经也有些绷不住的思绪也产生了偏移。他惊骇的微张着嘴有些走神儿了!……

    纪啸的脑海,此时在不知不觉间不免闪现出匈奴人这个时期的一些零散的、并不太准确的资料:

    匈奴现任的大单于乃是壶衍鞮,而被原典籍俗称为‘四角’、在地位上仅次于大单于的匈奴四大王分别是:左贤王虚闾权渠,右贤王握衍朐提,左谷蠡王乌籍,右谷蠡王伯叔。虚闾权渠和握衍朐提乃是壶衍鞮的弟弟,而乌籍和伯叔则是壶衍鞮的叔叔。

    在匈奴,一直就有‘弟继兄位’的传统。因而,现在身为大单于第一顺位继承人和第二顺位继承人的左、右贤王分别都是壶衍鞮的弟弟。而在后世人所共知的‘汉胡联姻’、昭君所嫁的呼韩邪单于则是现在的左贤王虚闾权渠的儿子。

    同样,后期与大汉积怨甚深、被陈汤和甘延寿给‘传首万里’、造就了陈汤和甘延寿‘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威名的、桀骜不驯的郅支单于则也是现在的左贤王虚闾权渠的另一个儿子、呼韩邪的哥哥。……

    纪啸的脑海里,现在也就仅仅存有这一点儿恍若‘简历’一样的零散资料。而这些匈奴显贵现在的具体资料,比如年龄、秉性、能力等纪啸基本上是属于茫然无知的状态。据实说来,纪啸的所能知道的这些简单的资料,大汉朝的朝廷上层也都基本上知道。甚至,大汉朝朝廷上层所能了解到的关于匈奴人现在的总体实力、主要的控制区域、势力范围等还要优于纪啸脑海所存有的这些记忆。

    然而,接下来老苏武的述说,就更恍若一连串的迅雷在纪啸的耳边炸响一样、一声接一声的更让纪啸震惊不已了!……

    现在已经完全的可以确定,匈奴人联合塞外的各个夷族发动的此次震动了整个大汉朝廷、甚至可以说是震惊了大汉举国上下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必然是早有预谋、并进行了长期的准备。

    在年轻的一代帝王汉宣帝的召集下,包括老苏武在内的众多朝廷枢重臣、老臣之所以不得不做出这种忧虑的判断,则是基于在后将军赵充国派快马‘八百里加急’送回来的紧急军报刚刚送达到京城长安的朝廷枢不足两天,匈奴现任的大单于壶衍鞮所派出来的特使也就给大汉朝的当朝帝王汉宣帝送来了最后的通牒。

    按行程来计算,从大漠深处赶到大汉的帝都长安已经超出了千里的路程。而赵充国所发出来的告急军报进入大汉境内后,还是采取的最快速的传递办法‘八百里加急’,在传送的速度上就要较只凭一行人的脚力而来的匈奴特使要快上三倍有余。而双方却几乎是前后脚就同时的到达,则就证明了匈奴的特使启程的时间可能要早于赵充国所派出的呈送告急军报的军卒十几日以上?

    同时,从匈奴特使所送来的最后通牒内容里的嚣张言辞上,也可为塞外各个夷族是蓄谋已久、已经有了万全的准备提供一定的佐证。

    在匈奴特使所送来的最后通牒上,以匈奴现任大单于壶衍鞮为首的塞外各个夷族的首脑极其嚣张的宣称(大致内容):

    ‘长生天’之下的山川、河流、土地,乃是属于人类的所有民族。然而,自汉人生存在原大地以后,数千年以来不仅把原大地完全的窃为了汉人的私有,而且还无休止的向外扩张,不断地侵袭匈奴等其他族类生存的空间、掠夺匈奴等其他族类的的资财、对匈奴等族类进行了无休止的屠戮。

    有鉴于此,以匈奴现任大单于壶衍瑅及塞外各族的国王、首领决心对汉人对他们的压迫奋起反击。借以维护匈奴等其他族类的土地、生命、资财不被贪心的汉人所剥夺,保证‘长生天’之下的所有人类民族都能够和平共处的共享‘长生天’赐予的生存环境。

    现在,以匈奴为首的各个塞外夷族已经联合起来,把汉人入侵的十几万汉军给团团的包围在河套以北的大漠之上。现以匈奴大单于壶衍鞮及各个夷族的国王、首脑的名义给汉人的皇帝汉宣帝发出最后的通牒:

    限定在接到书信的一个月之内,汉人的皇帝汉宣帝要赶到河套以北双方军旅的交战之地。由匈奴大单于代表塞外各个夷族同汉人的皇帝进行谈判,以决定此后汉人同匈奴等其他各族的相互关系,重新划定双方各自的控制区域、生存界限。

    如果一个月内汉人的皇帝汉宣帝不予理睬的不能赶到河套以北的双方交战之地,以匈奴为首的塞外各族将对被包围的汉军彻底的予以歼灭、绝不会让一人逃得性命。随后,匈奴大单于壶衍鞮将联合塞外各族的各路军旅对大汉境内发起进攻,各族大军过处也必将会是寸草不留、人畜绝迹的杀无赦!……

    ‘嘭——!’听到此的纪啸,忍不住心的怒火已经一拳砸在了身旁的几案上,浓眉倒竖、怒目圆睁的不禁脱口骂道:“这些茹毛饮血的畜类!纯属是胡说八道!难道是以为我大汉无人了吗?竟然如此的藐视、欺辱我泱泱大汉!……”

    “咳、咳!啸儿且稍安勿躁、稍安勿躁!咳咳!老夫还没向你说完哪!……”老脸同样阴沉似水的老苏武,连忙摇摆着瘦骨嶙峋的枯首安抚着就差暴跳如雷的蹦起来的纪啸。

    脸色还在气得青白不定、猛然的站起了身的纪啸,‘呼哧、呼哧’的只喘着粗气的开口问道:“那圣上和义父等可曾商议出如何的应对胡蛮对我大汉这等肆无忌惮挑衅的办法?”

    “咳、咳!此次胡人如此的嚣张、且又已经抓住了我大汉的软肋。我大汉既不能轻易的舍弃远征大漠的十几万大军,又不能忍受如此受窘的尴尬。万乘之君的圣上又安能轻易地离京?圣上即使是赴约不仅安危堪忧、且这些胡蛮又安能轻易地善罢甘休?啸儿想想,如此多的忌讳、又如此棘手的难以处之。才仅仅两、三天,朝廷又安能这样快就轻易的商议出办法?这、这……。唉……!”阴沉着老脸的老苏武,因忧虑缺齿漏风的嘴苍哑得有些散乱的说着,就说不下去了的长叹了一声、直摇头的显现出一脸无奈的表情。

    第一百九十二章 推上刀尖 (二更)

    “想来、想来,当初乌孙国向我大汉所请求的救援,也是胡蛮彼此之间早已经串通好的前来诓骗我大汉哪!”此时稍稍发泄了一下心绪也平复了一些的纪啸,脸上露出一种讪然的表情重新落座以后,内心里同老苏武的感觉一样,感到这件事确实太过重大的十分棘手,一个处理不好甚至都有动摇大汉国本的可能?因而,沉思间不禁随口感叹道。

    “咳、咳!圣上同众臣在朝堂上议论此事时,众臣也是如此的看法。胡蛮用心之深、筹谋之久、设计之毒,实是令人十分的惊心哪!……”一贯以忧国忧民为本分的老苏武,同样忧心忡忡的附和着纪啸的话。

    承如老苏武所说。一众塞外夷族筹划之深远、设计之毒辣,几乎是没有给大汉朝廷留下任何的回旋余地和可乘之机。最为关键之处则在于,就如当初纪啸考虑到‘许皇后的肚子不等人’一样,身处于大漠深处的十几万汉军的命运同样也是不等人!朝廷枢不尽快的拿出具体的决策、时间拖得过久,十几万的汉军就很可能要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没有了回旋余地,那就也只好先遂了胡人的心愿,再因势利导的视事态的发展变化而行了!凝眉蹙目的不觉陷入了沉思的纪啸,心里十分无奈的想着,抬头看了一眼坐在那里一双老眼紧盯着他、因心急如焚甚至已经佝偻着腰身也作出了前倾状、仿佛在希冀他这个义子能想出扭转乾坤的绝妙办法的老苏武,就又试探着问到:“既然朝廷已经公议,不知当今的圣意如何?……”

    老苏武撇了撇干瘪的嘴唇无奈的答道:“圣上自然是一再的言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欲亲赴大漠一会众胡,并表示:即使是舍弃性命,也要争取解救十几万的大军脱险。然众臣因顾忌圣上的安危,均是全力的予以阻止;却又无一人能拿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法子来!真是令人忧心哪!唉……!咳、咳!”

    “那大将军又是如何的言说?”纪啸听着老苏武只是忧虑的长吁短叹,却一直没有提到在大汉朝起着大半决策作用的老霍光。这虽然是老苏武的忌讳,但现在已经涉及到了大汉朝未来的国运,纪啸也就只好自己先提出来了。其实纪啸也知道,掌控着大汉朝大半绝对权力的老霍光,在朝堂上也不可能不提出自己的见解,只是因老苏武在内心里对老霍光存有着永久芥蒂,才并没提到他。

    “他?咳、咳!还不是像以往一样的自命不凡!无外乎是言说:此事已经没有了回旋余地。为了解救十几万的汉军脱险,大漠之行已经势在必行,并言说可由他代替圣上前往大漠一会群胡。他也不想想?胡人盯着的是当今圣上,他一个臣子前去不是反而会弄巧成拙?老夫都在怀疑他是否是在故作慷慨激昂之状也?咳、咳!”

    人就是这样,越到茫然无措的紧要关头,就越会把怨气发泄到一些毫不相关的方面。现在,老苏武就是在因为老霍光的说法根本就不切合实际,才显得牵扯过多的怨怼起老霍光有些自负的言说可以代替当朝帝王赴约上去了。当然,因两人之间存在着纠结深远、根本就无法化解的‘永久芥蒂’,老苏武也永远是咋看老霍光咋不顺眼!

    “哦,也对!以大将军来代替圣上前往,虽然也是一法;但却有惹动胡人恼羞成怒之虞。不可拿十几万汉军的命运来冒险哪!……”沉思随口应付着老苏武的纪啸,神色庄重的思虑着,心猛然的一动:不对呀!从进门始,已经一个多时辰的时光过去了。自己一直都是深陷于老苏武营造出来的压抑、沉闷的气氛拔不出来,甚至期间还惹动了自己的一番火撞顶门。老苏武是否是有意的在调动着自己的情绪、激励着自己的肝火哪?……

    紧皱着浓眉暗想着的纪啸,不由得抬头望向了坐在正位上的老苏武。此时的老苏武,虽然仍然是愁云惨淡的表情、且可能是已经感到十分乏累的歪斜着腰身斜靠在了座位上。但纪啸却从老苏武皱纹密布、阴云笼罩的老脸上,仿佛读出了一些尴尬、为难兼而有之的其他意味……。

    下意识的晃了晃头、好像这样就可以让自己的头脑更加清醒一些的纪啸,心里不禁又想到:涉及到这样一次震动大汉举国上下、牵扯到大汉朝未来命运、影响深远得甚至要绵延到后世的重大事件,本就不应该是自己这种对于朝廷重臣们来说无足轻重的小人物所能参言、或被牵扯进去的。虽然自己现在已经同老苏武的关系近得恍若亲生父子,但老苏武也没必要反反复复的同自己商量来商量去呀?与众多决策层的朝廷重臣相比较地位极其低下的自己,对这样一件涉及到未来国运的重大事件又能发挥什么见解哪?自己能想到的,难道那些都已经人老成精了的经验丰富、宦海沉浮了几十年的朝廷重臣们会想不到?绝不会有这种可能!可是……,不是又想要把自己给推到风口浪尖上去吧?……

    其实,现在的纪啸,虽然因竭尽所能的在暗谋划,彻底的颠覆了‘许皇后被下毒谋杀’的命运。但事后纪啸自己回味起这件事的整个过程,有时也不免产生了一阵阵的心悸、后怕的感觉。

    只要在拯救许皇后的过程让手腕极其冷血、毒辣的老霍光稍稍的闻听到一点的风声,自己基本上也就难逃身首异处的命运了!回想起老霍光在以往为了完全的掌控住大汉朝的绝对权力,甚至连对大汉朝贡献极大、功勋卓著的御史大夫桑弘羊都能强行的给安上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冷酷的处死。那么,老霍光把自己像碾死一个蚂蚁一样的从这个世界抹去岂不更是轻而易举的事?

    亵渎、诋毁当朝主政的大司马、大将军老霍光的名誉,这是一个可以令自己死一万次的莫大罪名啊!绝对的权利,决定着自身的命运、也左右着他人的命运。不经历过一个惊险、艰苦的历程,就不知道在整个过程要历尽多少的艰难险阻,也就不会了解其会有多么的惊心动魄和多少次千钧一发间的幸运。

    世人有这样一个公认的观点:某个人经历得越多、积累的经验越丰富,这个人就会越来越胆小。其实,也就是同现在的纪啸一理想通。人回味起来所经历过的惊险纷呈的过去,一种劫后余生的后怕感觉不免就会长久的萦绕在脑海。

    现在的纪啸,就又有了一种自己又将要面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预感,也使纪啸感到自己可能又将会去面临一次惊险异常、波诡云谲经历的考验?……

    还没等沉思的纪啸捋顺一下头脑有些纷乱的思绪、明确一下自己预感的具体可能性和可行性,老苏武此时已经苍哑着嗓音开口了:“咳、咳!啸儿可是也想到了?这也是老夫所能想到的唯一法子呀!圣明的万岁虽然并没向老夫提起、朝堂上商议时子儒等也并没有在言语上涉及到啸儿,但老夫老眼还未盲!从圣上和子儒等一眼一眼的总是看向老夫,老夫就想到了他们也同老夫想到一处去了!……”

    浑浑噩噩的过去、未来纷至沓来的在头脑萦绕了一宿的纪啸,这一夜并没有睡好。晨起后走出居室想舒展一下身体的纪啸,不由得仰头注目遥望了一下悠远的天空。情随心动、意由心生!入目感觉仿佛一切都是灰蒙蒙、阴沉沉的一片,恍若现在整个大汉的天空都是笼罩在了一片无形的阴霾之……。

    现在已经过了辰时。一贯秉承着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为公的老苏武,早已经强撑着老朽、羸弱的残躯赶往了朝堂参加朝会,去同汉宣帝以及决策层的朝廷重臣们商议目前大汉朝所面临到的这一场巨大的劫难。

    这就是老苏武在为人上的操守!平日里天下太平时,年老体弱的他可以万事不问的一觉睡到日高升。但一旦朝廷有事需要他去出工出力、献计献策,他就会强行的振作起躯体内的残存潜能,他老人家也就必须要坚持‘有事臣子负其劳’的慨然而往。

    否则,当年本就已经为大汉朝争得了无上的荣誉和盛名的他,也不会在老妻早已经去世、儿子一家刚刚罹难没有几年、在只剩下鳏寡孤独、病体蹒跚他一个人的情况下,本就应从此萎靡不振的避世安度残年,但他却能出于对大汉朝的江山社稷为重的考虑,毫无怨言、毅然决然的以一介庶民的身份参与到了推举汉宣帝上位的博弈去。

    第一百九十三章 太后懿旨

    昨夜纪啸同老苏武共同费尽脑筋的议论了半宿之后,父子俩已经初步确定了今日老苏武前往朝堂议事所应适时拿出的意见。自然,在老苏武拿出意见之前,还要先早些去的抢在上朝之前,先同在朝的重臣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车骑将军张安世等做一番沟通、串联,得到这些重臣的认可并初步商议出具体的实施步骤。

    其实,按纪啸内心里的想法,涉及到如此重大的国事决策,老苏武最好是应该像当年推举汉宣帝上位一样的同老霍光站在同一个阵营。毕竟老霍光现在还是一言鼎的大汉朝第一人!但纪啸考虑到老苏武的内心感受,也就没有多嘴的去要求老苏武前往上朝后在朝堂上的具体行为和操作程序。这样一来,可能也就会使老苏武同与他关系莫逆的其他朝廷重臣要所担的干系颇大?

    同样,涉及到如此重大的军国大事,守密也是要放到第一位的。因而,除了老苏武在事先同魏相、丙吉、张安世等商议时要说明原委、在退朝后也要私下里向汉宣帝予以通禀以外,无论今日老苏武在朝堂上提出的建议能否得到通过?其所隐含着的经过父子二人少半夜十分慎重商议出来的办法的详细内情,是绝对不宜在朝堂的大庭广众之下予以宣扬开来的。这样浅显的道理,宦海沉浮几十年的老苏武自然是心知肚明。因而,即使是今日通不过、私下里同汉宣帝沟通后明日再行重议,老苏武也会尽量的坚持守密。

    因父子二人所商议出的办法的主要的实施者还是在纪啸的身上。因而,晨起后纪啸也就马上赶快派府内的仆人前往城外的军营告假、并向张、甘二位延寿以及陈汤等传达纪啸对这两天练军的安排。也许近两日纪啸都要无法前往城外的军营了?他必须要等在府内,随时的等候可能来自于皇城之内的当朝帝王汉宣帝的旨意传唤。

    望着早早的就来到苏府准备接他共同前往城外的军营、小脸儿黑瘦了许多、同样也精悍了许多的赵睿一脸阴云密布的表情,纪啸猛然想起赵睿的爷爷后将军赵充国此时也被陷在了大漠的深处,就一脸同情之色的半询问、半安慰的说到:“已经知道大漠战事吃紧的消息了?吉人自有天相。你也不要太过担心!凭借赵老将军多年征战的老道经验,想来肯定会化险为夷的!”

    明显是此时心情十分抑郁的赵睿边把手里牵着的战马交给苏府的仆人、边心情沉重、语音低沉的说到:“昨日回到家就已经听说了!现在,不仅家祖身处于军,其实家父也跟随在家祖的身边。唉……!大战一起,战局必然是瞬息万变。身为人子者,卑下能不为祖父、父亲担心吗?可千万别出什么太大的纰漏啊!”

    听着赵睿与其年龄极不相称的沧桑话语,望着赵睿愁云惨淡的小脸儿,纪啸不禁由衷的称赞道:“才两个多月的时日,你真是成熟了许多呀!……”

    纪啸和赵瑞正站在前宅的庭院彼此均显得心事重重的说着一些闲话,此时却听到不远处正门之外传来了一声尖细的喊叫声:“太后有懿旨传予虎贲副尉,快唤虎贲副尉速速出府前来接旨!……”隐约的听见喊叫声的纪啸不觉得一愣:太后怎么知道我回府了?这么早,也不可能是在城外的军营没找到我返回来的呀?她这么早找我干什么?满怀着一肚子疑惑的暗想着的纪啸,连忙抬手示意赵睿等自己一下,急步就向大门外迎了出去。

    苏府大门外喊叫的听嗓音肯定是名太监。其实这个太监呼喊的也并没有错。他并不是在喊叫纪啸跑到大门外去接旨,而是呼唤纪啸出门去迎接代表着皇太后崇高身份的皇太后的懿旨。一块帝王的随身信物,都会有‘如朕亲临’的作用,就更别说还是亲自颁发下来的旨意了!同理,作为身份尊贵无比的帝王‘他老娘’的皇太后亦然。

    还没等门房动身前往府内去招呼纪啸,纪啸已经大步的赶到了苏府的门口。纪啸顺着已经大敞开的府门抬眼望过去,就见一位身材单薄、年龄不大的小太监正趾高气扬的站在苏府大门外的台阶之下。

    “下官就是虎贲副尉纪啸。公公快请入府!下官马上就摆放香案恭听太后陛下的懿旨!”秉承着‘官儿多大奴多大’原则的纪啸,赶忙拾阶而下、满脸堆笑的招呼着小太监。

    虽然年龄并不大,但耳濡目染也学得极其精通、仿佛天性就一副‘奴才相’做派的小太监瞥见身形伟岸的纪啸出现在台阶之上,脸上马上也就换上了一副献媚似的讪笑、恍若骄傲的小公鸡一样高昂着的细长的脖子挑着的小脑袋也马上低了下来,甚至连腰身也由原来的凸出变成了凹下的连忙答道:“奴才见过虎贲副尉!不用入府了!奴才传的只是太后陛下的一句口谕:请虎贲副尉马上入宫去面见太后陛下。奴才等在这儿就可以了!虎贲副尉准备、准备,快些随奴才入宫吧!”

    官儿还不打笑脸人哪!何况能够被派出来传送皇太后的懿旨,小太监在长乐宫身份必然也低不了!因而,纪啸也连忙说道:“怎么好让公公在府外受清风哪?公公还是快请入府吧!歇口气儿、饮些茶!下官也好去换身衣服。”

    “那,那奴才就叨扰虎贲副尉了!太后陛下催得急,大人也要快些呀!”小太监略一迟疑,也就马上随其自然的讪笑着随纪啸进入了苏府……。

    其实,纪啸是本着‘自己本来就身单势孤、能多交一个人就多交一个人’的原则。把小太监让进了府内,是想也给小太监塞点儿‘跑腿儿钱’。有钱能使鬼推磨!古今同理。

    第一百九十四章 太后心意 (二更)

    纪啸的热情,也马上就得到了回报。本就对见到纪啸这个虽然官职不大、但却仿佛同内宫有着千丝万缕联系虎贲副尉有些诚惶诚恐的小太监,在纪啸的相伴下进入苏府宅院的途,就已经完全的消除了纪啸内心里的疑惑……。

    还是那句话:缺了‘那话儿’的宦官们,不免有些本性转变的偏于女性化。由于太监们具有偏于女性化的特点,自然是就有着女性的通病:八卦。因而,小太监也早就从内宫的传言和自己的亲眼所见了解到:纪啸这个虎贲副尉同内宫里住着的三位大汉朝最为尊贵的三位汉宣帝、许皇后、皇太后均有着不浅的、却又说不太明白的关系。

    因而,在纪啸的盛情邀请下进入苏府的途,小太监也就有发挥出了同大太监刘行丙一样偏于女性化的‘嘴碎’特点,竹筒倒豆子一样的一股脑把他自己前来苏府的前后来龙去脉说了个清清楚楚:

    “……大人如此的看得起奴才,奴才可真是有些受宠若惊了!今日晨起,皇太后陛下也不知道有什么重要的事托付大人去办?早早的就把奴才唤去,让奴才前来苏府传召大人进宫。可是,奴才早已经知道大人是在京城之外扎营练军呀!就对太后陛下说:虎贲副尉是在长安城外练军,去苏府肯定会寻不到大人。可是,太后陛下却训斥奴才说:让你去苏府、你就去苏府!虎贲副尉近日一定是回到长安城的府内了!还真让太后陛下给说对了!大人还真是就在府上。看来,太后陛下对大人真是知之甚深哪!……”

    小太监是把他直接来到苏府的原因说清楚了,但听后的纪啸却愈加的感到糊涂了:皇太后上官婕她怎么就能估计的这么准自己会回到苏府哪?它是基于什么做出的这种判断?世上的事没有真正的侥幸。以后也会屹立不倒、甚至刚满四十就坐到了‘太皇太后’(帝王的曾祖母)的少女皇太后上官婕的心机也不是一般的深沉哪!她找自己又能有什么事哪?唉……!越想越乱!不想了!见到她就知道了!

    一时间十分迷茫、想得有些十分头疼的纪啸,只好先放下了心存的疑惑,打起精神应付起前来传旨的小太监……。

    然而,现在身后跟着亲兵赵睿、手里牵着宝马绝地、恍若漫步一样走在京都长安的大街上的纪啸,此时疑惑得更是一脑袋‘浆糊’了!……

    进入苏府正堂以后,在小太监半真半假的推脱了一番之后,纪啸还是硬塞给了他一些的‘跑腿儿钱’。随后,纪啸就带着赵睿、跟随着同样骑马而来的小太监赶往了皇城去面见当朝的少女皇太后上官婕……。

    可是,按照正常的程序进入皇城、来带少女皇太后居住的长乐宫、没有任何耽搁的在长乐宫的正殿见到少女皇太后上官婕以后,纪啸就马上产生了一种十分别扭的不适感觉……。

    长乐宫的正殿内,少女皇太后一身盛装、正襟危坐、高高在上的坐在凤椅上,下面两旁还侍立着大大、小小的太监、宫女一大群。今天上官婕怎么还摆出如此正式、隆重的的场面了?不容他细想的纪啸,赶忙毫不迟疑的高声报名、马上就按照朝廷的正式礼节规矩的参见少女皇太后上官婕。

    礼毕之后,高坐在上的少女皇太后上官婕也神色十分庄重的拿出了她身为皇太后的全部‘派头儿’,樱唇轻启、恍( 隐龙啸 http://www.xlawen.org/kan/5099/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