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隐龙啸 > 隐龙啸 第 46 部分阅读

第 46 部分阅读

    的末学后辈多言的余地。然正如万岁所言:现今军情紧急,深陷于大漠的我大汉十几万大军亟待脱困。纪啸份属大汉的臣子,为江山社稷尽一份心力乃是理所应当。故而,微臣也就想要冒昧的多言几句了!万岁可否先把此次御驾亲征我大汉的军略安排先说予微臣?微臣也好据此而再言自身的浅薄看法。”

    “不错!此子务实不急于妄言,非夸夸其谈之辈!年少而沉稳,实是上佳之才也!老夫对万岁所言之其欲行之事信心倍增矣!”虽然已经皓首苍髯的年过古稀、但目光还是犀利得恍若带有实质一样的老霍光盯视着纪啸不急不缓的说完以后,首先脱口赞叹道。

    从纪啸进入大堂起,老霍光也就仅仅说了两句话。而这两句话,老霍光均是在对纪啸从外貌到内涵的评价和赞许。当然,首次见到纪啸的老霍光也有些惊于纪啸外貌上的同汉宣帝相像。但到了老霍光这种年龄、况且还早已经经历过了几十年宦海沉浮的沧桑岁月,他基本上就是已经处于了一种‘泰山压顶而神色不变’的不为外物所动的状态。因而,除了刚一见到纪啸时老霍光目光闪烁间显现出一丝的惊异以外,瞬间也就一切都恢复了平静。

    谁都愿意听到赞许之言。何况,出言赞许之人还是在大汉朝包括帝王在内他都有资格去评价一番的老霍光。因而,这也使连续的受到老霍光赞许的纪啸对形貌威凛、恍若虎老雄心在一样的老霍光也好感倍生……。

    第二百一十四章 权臣逆鳞

    “大将军谬赞,末将出言无状矣!”在纪啸连忙侧身打躬谦逊着的同时,站在老霍光对面的张安世已经笑着开口说到:“呵、呵!大将军也感到此子颇堪造就?不瞒大将军言:老夫初次见到此子,就为其不俗的见地所折服,赞叹其不愧乃是忠义双全的纪公之后啊!……”

    虽然在整个大汉朝的权力格局方面,老霍光和张安世恍若分处于两个隐隐绝对对立着的不同阵营。但像他们这样均是宦海沉浮了几十年的‘老油条’,在表面上的彼此关系上还是会恍若极其亲密无间的和平共处的。即使是马上就会刀兵相见的血溅五步,但在这之前也都还会不漏出丝毫声色的‘你好、我好、他也好’。这,就是权力面前的那层‘遮羞布’!也是无不用其极的绝对权力攫取过程的诡诈与险恶。

    在纪啸又赶忙向张安世‘是老大人在抬举、提携末将’的谦逊了一番之后,汉宣帝才开口娓娓的、心情仿佛十分沉重、声音还带有着少许的嘶哑的道出了此次御驾亲征的总体战略布署:

    在纪啸离开长安赶、往南阳前去押运御用瓷器之后,大汉朝的朝廷枢决策层也马上就在汉献帝异常坚定地坚持、并还单独的私下里同大将军老霍光进行了一次的商议、说服(当然是要把老苏武和纪啸父子提议的由纪啸来假扮汉宣帝的建议通报给老霍光、否则以老霍光老而弥坚的秉性是绝不会同意汉宣帝御驾亲征的)之后,就在朝廷的大部分朝廷重臣老霍光、张安世、魏相、丙吉等的支持下,最后确定了汉宣帝御驾亲征的动议。

    当然,这期间还是有不明内情的朝臣以‘圣驾重于山’为理由极力的反对。但因汉宣帝的提议得到了几乎所有的朝廷重量级朝臣的支持,最终还是予以强行的通过、颁旨了。

    确定了汉宣帝御驾亲征之后,大鸿胪(相当于后世的礼部尚书)梁丘贺马上就召见了还等在京城长安、嚣张异常的匈奴特使。梁丘贺通报给匈奴特使:大汉朝的皇帝宣帝将遵约于月内亲自赶赴域外去会晤以现任匈奴大单于壶衍鞮为首的群胡首脑。待大汉皇帝到达域外以后,双方再通过互派特使来确定具体的会晤时间、地点。随后,也就把匈奴的特使给打发走了。

    同时,在时间可及的距离范围之内京城长安周边的军镇的军旅调动和将帅委任也同步开始了。

    首先确定了由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张安世分任大军的正、副主帅,车骑将军张安世还要统率着御林军担任护驾的职责。至于留守、监国的事宜,自然是先期在朝堂上就予以了确定。

    其余的军力调动则是:

    其一,由驻屯扶风郡的大汉驻屯军抽调出来三万,委任郎将张千秋出任前军主将来统率。张千秋接到朝廷的旨意后,马上就要率领这三万汉军先期北上。

    其二,汉宣帝在御林军的护驾下、协同大将军霍光和车骑将军张安世赶往扶风郡,在槐里城会合到从冯翊郡征调来的四万驻屯军后作为军随后也就向北开拔。

    其三,从弘农等其他畿辅重镇调集来的近四万汉军,则由郎将金安上出任主将,待全部调集的汉军聚齐后既作为后军随后跟进。

    ……

    听到此的纪啸,不由得在心里暗自的感叹:朝有人好做官哪!同时,由于前往南阳时的心情急迫,当时纪啸并没能细细的回想一下。现在,由汉宣帝提到的这些将领的名字得到启发,纪啸也想起了南阳太守杨恽实际上乃是前任、已故大鸿胪杨敞的儿子。

    纪啸之所以发出了这种暗自的感叹,感觉朝廷上层的权力构架是盘根错节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则是由于,汉宣帝所略略提到的几个将领的名字,实际上都是已故、或现任朝廷重臣的子弟、亲族。其,张千秋是张安世几个儿子最出类拔萃的二儿子、张延寿的亲弟弟。而金安上,则是前任、已故、当年武帝临终托孤的四巨头之一金日磾的亲弟弟。如果考虑到忌讳?金安上还是匈奴血统哪!再加上之前五路汉军的主将之一范明友,现在纪啸随便听到的就已经有三位担任着一方主将重要职位的人是重臣、勋戚子弟了!

    当然,汉宣帝随口也曾提到过其他的一些将领的名字,但纪啸也就是随耳听之、并没太往深层次的去考虑。其,如果纪啸细致的辨别一下,还不知道要有多少这类因获得父、兄之辈余荫而身居要职的门庭显赫的豪门子弟哪?

    同样,由于老霍光也在场,汉宣帝也就只是略略的提到了老霍光也随军御驾亲征这件事。事实上,在当时汉宣帝单独同老霍光私下里商议之时,老霍光就一直执拗的坚持着绝不留下来监国、而是要随军出征;甚至,老霍光最后都已经拿支持汉宣帝御驾亲征为条件来要挟汉宣帝。汉宣帝是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才勉强的答应了他的要求。……

    既然汉宣帝没有细说老霍光也同时随军北征这件事,何况现在已经是改变不了了的既成事实,纪啸自然也就只能是竖耳静静地姑且听着之,并没有多嘴的细加追问。话再说回来,有汉宣帝和老霍光、张安世在场,其实也根本就没有现在还仅仅是一个下级军官的纪啸插嘴的余地。如果不是此次汉宣帝的御驾亲征要与纪啸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纪啸甚至连闻听到这种朝廷最上层的高级机密的机会和权力都没有。

    然而,说者不言、听者不问,并不等于当事人不说。待汉宣帝的简略描述告一段落之后,高大的身躯坐在那里的老霍光则马上就话音苍劲的开口说到:

    “老夫观之纪家此子英风俊朗、绝非凡品,此后必将会有一番不凡的早就。心甚喜之!故而,老夫也在此也随万岁附言几句吧!

    唉……!自老夫当年得到圣祖武帝(算一下传承、汉宣帝实际上是武帝的曾孙)的看重出掌国政以来,一贯坚持的就是内宽外和的国策。也就是说:尽其所能的减少百姓的重负,借以养民以富国;对外夷仅示之以威的尽量不起战端,以免过于的消耗国力。老夫行此国策以往数十年来,也确起到了不俗的成效,我大汉的国力蒸蒸日上的令外夷心生畏惧而不断的来朝。

    然今时之事却令老夫实是已难以压下了心的怒气!蛮帮外夷之宵小,竟敢无视我大汉之国威的行要挟、恐吓之能事?我大汉又有何惧之?老夫虽老,亦应效廉颇老骥伏枥的痛击藐视我大汉国威的群胡!……”

    说来说去,老霍光在自我标榜的同时,其实内心里的真实想法还是因群胡的作为触及到了他极其爱惜羽毛、注重名誉的逆鳞。老霍光是不想在其垂暮之年、弃世之前,留下一个在他的主政期间曾经被外夷欺辱的污点。在大汉朝俨然已经是‘前无古人’的他,是在尽力的争取还要做到毫无一丝瑕疵的‘后无来者’。

    但据实说来,脑海里存有着一些不明来路的未来记忆的纪啸,也确实明白:即使是在大汉朝的未来,也再不会出现一个像老霍光这样‘可以轻易的让一位皇室后裔当上皇帝、又可以轻易地把即将登基的皇帝给拉下马、而他自己却没有任何的篡位之心’的绝对强势权臣了!

    第一百一十五章 烛火晚宴 (二更)

    “……老夫曾同富平侯等一同商议过此次北征的要津、并向圣上也予以了禀报。此次,我大汉由于受到了群胡的要挟、出征时限太过紧迫、且又有诸多的忌讳,甚至,我等还要顾忌到圣上的安危。一时实是难以想出太好的破解之法呀!以老夫与富平侯等相议之见:只有大军全军抵达边塞以后,再视同蛮夷交涉之结果再定大军的行止了。唉……!此次北征,也确让老夫大感棘手也!”老霍光经过了一番显得有些空洞的言语渲染以后,接着就又显露出一副仿佛心有余悸的表情黯然的说到。

    秉性使然,且年岁越老也就越显现出性格上有些偏于执拗和倔强。老霍光随口插言叹息着说着,即使是有在地位上处于绝对崇高位置上的汉宣帝在场,他的话里话外也是显得十分独断的仿佛像是在作出抉择一样、语意强硬得令人听了大有舍我其谁之感。

    “哦,大将军言之有理……。”本来老霍光的话大部分是对纪啸说的,因而纪啸也就不得不不置可否的随口敷衍着说到:“大将军以往已经为我大汉立下了不世的功勋,末将亦衷心的对大将军敬仰无比!无有大将军、亦无有我大汉今日之昌盛。时至今日,亦还需功勋卓著的大将军来力撑大局。蛮夷心性野蛮、诡诈、龌龊的无不用其极,是需要十分谨慎的应对之呀!……”

    纪啸斟酌着言辞捧了老霍光几句,却并没有马上就说出自己这十几日以来甚至是在马不停蹄赶路的路上都会绞尽脑汁的思虑、已经基本上捋顺清楚的如何应付塞外群胡挑衅的具体办法。

    这也并非是纪啸在有意识的藏拙,而是暂时还没有到纪啸提出自己见解的时候。按纪啸暗自在内心里的权衡:现在就显得有些张扬的抢着说话提出自己的想法、且还要有些与老霍光所说的办法相抵触,难免会令即使是在帝王面前也一贯专横的老霍光产生不悦,并因此而对自己心存芥蒂。

    从进入北地郡太守官衙大堂始,就连以往同纪啸说话因逐渐的熟识而几乎毫无忌讳的张世安除了附和几句以外、都绝少说出言之确凿的话语,那就更轮不到地位上根本与车骑将军张安世无法比拟的纪啸来说话了!当然,张安世在汉宣帝和老霍光面前的言之不多,也有着其在为人处事上极度谨慎、小心、没有绝对的把握绝不轻言的原因。

    不是有这样的一句话嘛!多听少说,这就是上天给人生了一个嘴巴、两个耳朵的原因。可能这就是在大汉朝老霍光处于绝对强势地位的情况下、张安世却能够长期的居于高位而屹立不倒在为人处事上的不二法门吧?

    不知不觉间时光也在飞速的流逝,此时已经是夜幕深沉。极其会看眼色的大太监刘行丙,也早已经在众人并没有太注意的情况下,蹑手蹑脚的把烛火引燃。

    这时,大堂外传来了侍卫的禀报声:宋太守已经把宵夜的膳食备好。当朝的帝王驾临于此、且还饿了要吃饭,作为北地一方地方主官的北地宋太守,能不手脚麻利的赶快给备好、送来吗?

    闻听到禀报的汉宣帝,因疲惫而显得有些苍白的脸上表情不多的侧首对此时早已经又站在了他的身后的大太监刘行丙缓缓的说到:“出去让他们多端上几份。两位老大人和纪爱卿可能也要有些腹空了?朕就与两位老大人和纪爱卿一同进一些吧!告诉宋太守,让他备好吃食也去歇息吧!朕来到此地,他也已经随侍一天了!”

    随着年轻的汉宣帝仿佛十分体恤臣属的吩咐完之后,手里毫无创意、习惯性的拎着一柄拂尘的的大太监刘行丙连忙躬身应诺的一声‘遵旨’之后,就带有着小跑走出了大堂。很快,刘行丙就领着几名侍卫端着盛装着食物的托盘进来,分别的摆放在了汉宣帝面前宽大的几案上和下面、两侧的几张短腿儿矮几上面……。

    毫无疑问,汉宣帝现在仿佛心里没有底儿的还想边吃、边议论下去。故而,他也就吩咐进来反而有些碍眼的北地宋太守‘该睡觉你就睡觉去吧’!至于宋太守在有当朝帝王留驾北地的情况下是否能够安枕?那汉宣帝他就不管了!

    说实话:纪啸此时也早已经站得腰腿酸麻了!马不停蹄的赶到后就来面见汉宣帝,又接着站了这么的许久!身体再强韧也会产生不可避免的疲惫之感哪!

    在汉宣帝‘此非朝堂之上、两位老爱卿和纪爱卿就随意一些吧’的露出了含有着些许木然的露出一丝笑意的示意下,张安世和纪啸道谢后自然是就直接迈步跪坐在了短腿儿矮几之后。而老霍光,则还要站起伟岸的身躯后向下走上两步,才重新跪坐到了他那一侧的短腿儿矮几后面。老霍光站起身形的一瞬间,纪啸不免又侧目的扫了一眼站起来后显得身材更加魁伟的老霍光:

    浓密的一蓬须髯早已经花白了的老霍光,刀刻一样皱纹堆砌的脸上,唯一没有令人感到老态的乃是他那一双仿佛仍然在烁烁放光的眼眸。同样。老霍光魁伟的身材也会令人忍不住连连的侧目!身高已近八尺(接近一米八)、尚要高过与他相貌十分相似的汉宣帝一些的纪啸,已经算是这个时代高身材的人了!可是,老霍光的身高却可能还要高过纪啸一截?再加上老霍光奇大的骨骼、宽厚的肩背,老霍光自然而然的就会给人一种形貌威凛的感觉。

    “几位爱卿也随意的用一些吧!”拿起筷子示意了一下的汉宣帝轻声的开口说着的同时,已经率先动手吃了起来。位尊者先用,是这个时代必须要遵守的礼仪规范。何况,上座的还是位尊至极的一朝帝王?早已经饿了的纪啸,也还只能是等着汉宣帝、以及老霍光和张安世先动筷子了以后,才开始去‘慰劳自己的五脏庙’!

    虽然这个时代讲究的是‘食不言、行不语’,但此时早已经被满腹的忧虑压得有些喘不过气来的汉宣帝,自然是也不能忌讳那么许多了!吃了几口后,汉宣帝就又仿佛显得有些急切的望着下面埋着头、尽量的压抑着‘狼吞虎咽’的欲望、但也是只顾着吃了的纪啸说到:“呵、呵!看来纪爱卿还真是有些饥肠辘辘了!不过,国事为重。朕还是想问问纪爱卿:适才大将军所言的‘待抵达大漠以后、视同蛮夷交涉的结果再定行止’,是否是显得我大汉特以的被动了?”……

    “微臣失礼!据实而言:微臣同后将军赵老将军之孙一同因赶路过急,实是已经有多日未曾吃上一顿的安稳饭食了!……”纪啸连忙抬起头讪笑着向汉宣帝解释着,不免想到了陪同自己一起风餐露宿、还是一名‘半大孩子’的赵睿,就也有意识的随口提了一句。

    “为了朝廷之事,让纪爱卿受累了!哦,同纪爱卿一同赶到的还有赵老爱卿之孙?赵氏一门均乃我大汉的忠良也!小星子!去安排人寻到赵老将军之孙,也去给其备些饭食!”一点就透的汉宣帝唏嘘间转头又吩咐大太监刘行丙道。

    第二百一十六章 舍身套狼

    待刘行丙应诺‘屁颠、屁颠’的小跑着出去安排之后,食欲并不佳的汉宣帝手里拿着筷子沉吟着又接着催促道:“纪爱卿还没回答朕适才的问题哪?”

    汉宣帝的再次催促,也把纪啸逼到不得不去说出恍若与老霍光的见解完全相左的想法的境地。其实,这也是年轻的汉宣帝的精明之处!他自己对老霍光的见解不同意,却并不出言直接反对的怂恿其他的臣属说话,恍若还一副十分开明、礼贤下士的摸样。大汉朝一代兴的明君,其在个人能力上也绝对是不容人小觑的!

    在汉宣帝的催促、老霍光和张安世这两位大汉朝军方巨擘的犀利目光注视下,纪啸也只好先暂时放下了自己‘填充五脏庙’的大业,沉吟了一下才缓缓地答道:“其实,大将军所言乃是在综合了目前汉、胡两军的总体态势之后,考虑到蛮夷的狼子野心,预计到了未来将会首先爆发惨烈厮杀的着重点;更确切的说:由于微臣的自荐,大将军是在刻意的顾忌到微臣的安危。故而,大将军才在十分无奈的情况下欲如此的行之。……”

    随着纪啸‘绕着圈儿’的解说,纪啸也明显的侧目瞥见了老霍光恍若具有实质性的犀利目光柔和了许多。而身边上首一侧的张安世,甚至脸上还露出了一丝暧昧的笑意。你们能不能不这样来考验我的圆滑程度啊?说到此的纪啸心里不无郁闷的暗想。

    稍稍停顿了一下之后,纪啸才望着一直凝神静听着的汉宣帝接着说到:“抛头保江山,洒血扶社稷。这,乃是微臣身为纪氏后人的家风也!但微臣还是要感谢大将军对微臣这个后辈的一片关爱之心!……”老霍光是否是有些黔驴技穷的毫无办法纪啸不知道!但在这种情况下,纪啸要顾忌到老霍光可能产生不悦而有些喧宾夺主的提出自己的想法,也就只好先吹捧老霍光一番。同样,为了避免汉宣帝把自己看成了阿谀奉承之辈,纪啸又不得不再次的渲染一番自己忠义双全的家风。

    “然此次万岁的御驾亲征,确是因受到了塞外群胡的要挟而显得起兵过于的仓促。如果大军再被群胡牵着走的不思另辟蹊径?则也很难扭转目前总体态势上的不利局面,也会使后续的战局走向更加的艰难。甚至,在被群胡困住我大汉的十几万大军的要挟下,我大汉后续的大军亦会处于进退维谷之间、亦有被群胡所乘而出现更大的败绩的可能。

    故而,以微臣之见:万岁御驾亲征之大军,当抛开一切的忌讳和束缚,出乎群呼意料之外的抢先动手的予群胡以雷霆一击。只有这样,以微臣想来才可扭转目前的总体被动局势、挽救我大汉愈演愈烈的颓势……。”既然该捧的也捧了、该表的决心也表了,纪啸也就放弃了大部分的忌讳,逐步的说出了自己对此次汉宣帝御驾亲征的战略构想。

    “不被群胡牵着走?老夫何尝不想啊!予群胡以雷霆一击?难道是就此要弃被困的十几万汉军于不顾?万岁御驾亲征的十万大军声势巨大而根本就难以掩盖行迹,群胡亦必然是早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如此一来,岂不是要把陷于困境的我大汉的十几万大军彻底的送上了绝路?即使是壮士断腕,这样的代价也太大了吧?十几万的大军被灭,我大汉的颜面还能何存?你小小……。”果然,纪啸刚刚说到这里,老霍光就已经瞪起了目光锐利的双眼、语气强硬的宏声打断了纪啸的话头,责怪的意味溢于言表。

    这个世界还真的是有些倒过来了!年老的情绪暴烈、年轻的却性情沉稳。老而弥坚的老霍光已经有些怒气冲冲的开始口不择言,但还没等他‘小小’后面的是想贬斥纪啸的年龄、还是想贬斥纪啸的职位的话语说出来,却就让正位高坐的年轻的汉宣帝给连连的摇手打断了:“大将军切勿发急!且听纪爱卿把话说完再行权衡其所言是否切实可行可好?”

    被汉宣帝及时阻止住了的老霍光,仿佛极度抑郁的‘呼——’的长出了一口气、吹动得浓密、花白的须髯都在随风飘动的摆了摆青筋暴露的大手、瞪了望着他的纪啸一眼,才闷声的冒出一句:“老夫就且再听听尔还有何等话说?”

    显得有些无奈的纪啸冲老霍光无声的讪笑了一下,才接着转首有点仰视的向高坐在上的汉宣帝继续的说到:“其实,大将军适才之言也就是微臣的心所想。只有首先拯救出被困的十几万大军,我大汉才能化被动为主动的进退由心。如想达到此种战略构想,自然还是要从万岁的‘御驾亲征’上去思虑。可能是大将军因挂心我大汉的十几万大军被困大漠而忘记了微臣之前所言的‘纪氏的家风就是抛头保江山、洒血扶社稷’了吧?……”

    “尔是言‘欲行诱敌之法而趁机偷袭解救被困的大军’?那样一来,贤侄岂不是陷入险境的性命堪忧了?……”跪坐在纪啸上首的车骑将军张安世猛然的醒悟过来。脱口说出了纪啸话语里隐含着的意思的同时,也因说话过急而语气上带出了‘贤侄’这样显得有些过于亲近的言词。

    “富平侯老大人说得对!末将就是作的此想。……”点了点头接过了张安世的话、并趁机遮掩了一下的纪啸,侧目已经扫见可能也同样明白了自己的意思的老霍光只是张了两下嘴、却没有发出一丝的声音。

    毕竟还是涉世经历过浅而显得经验不足。老霍光、张安世大致明白了纪啸的意思而在凝神权衡着纪啸的建议的可行性和具体的实施步骤,可是汉宣帝还是云里雾里、不明所以的望着纪啸一副疑惑的表情。……

    纪啸感觉到了汉宣帝殷殷期盼的目光后,也就只能是接着向汉宣帝解释到:“群胡亦知晓万岁之身乃是重之重的关乎着我大汉的国运。故而,以微臣来假扮万岁现身大漠,也就必然会吸引过来群胡的大部分注意力而使群胡对其他方面的戒备有所疏漏。这样一来,在微臣假扮万岁同群胡纠缠之时,万岁就可潜行蹑踪的亲统大军对围困我大汉十几万大军的胡人予以偷袭、以助大军解困……。”

    第二百一十七章 年老嘴松 (二更)

    “哦,原来纪爱卿说的是如此呀!……”仿佛才算恍然的汉宣帝皱着眉头思忖着、沉吟着接着问到:“那纪爱卿心可有具体的运谋之法?”

    “按微臣想来,莫不如这样:万岁明日可快马传令让前军进驻上郡以后,既驻足等候万岁所率的军、后军赶到。待万岁赶到上郡、全军会合后后略作调整,就可由微臣开始假扮万岁、并开始相应的予以分兵。

    微臣假扮的万岁,当继续的沿当年圣祖武帝巡边时的路途北进由五原出塞。同时,即可派出使臣前往去向群胡之首脑通报:万岁计划与胡酋壶衍鞮等妖魔小丑将在当年圣祖武帝巡边时的最终之地旧匈奴单于台与之会晤。

    这样一来,由于旧匈奴单于台乃是象征着匈奴人以往惨败于我大汉的耻辱,他们也必然是心存懊恼的急欲一泄心之愤。因而,群胡也就会必然调集重兵聚集于旧匈奴单于台、甚至会希望与万岁亲率的大军于此一决雌雄,渴望一雪前耻。而为了实现拯救出被困大军的目的,我大汉就是想要利用匈奴人急欲一雪前耻的躁动心态,把群胡的主力尽量的调动到旧匈奴单于台的周边。

    假扮万岁的微臣,北上之时亦要多设旌旗、营帐等的大造声势,显现出一种万岁下决心义无反顾的率军北上的假象。这样做的目的,主要乃是为了迷惑群胡可能派入我大汉境内的探子,隐秘其实此时万岁已经不在军了的事实。至于假扮万岁的微臣,自然是也要尽量的少露颜面,以免被群胡派入我大汉境内的探子所识破。

    至于万岁的真实圣驾,在同假扮万岁的微臣在上郡各自分兵之后,万岁可同富平侯老将军率北征之汉军主力直插朔方,从朔方出塞后前往去会合未遭群胡围困的后将军赵老将军所部,会合后首先合两军之力力救度辽将军所部脱困。尽量迅捷的救出度辽将军所部后,万岁当马上就要挟军西进,在群胡措手不及的情况下从侧翼偷袭、争取再一举救出另外被困的三路汉军。

    当然,微臣所言的也只是大概的用兵方略。至于万岁同富平侯老将军出云后如何的用兵?还需万岁同富平侯老将军视风云莫测的战局变化而自行的临机决断、视具体的情况而定。

    还有就是:微臣之所以一直未提到大将军、而是建议万岁协同富平侯老将军分兵直插云,则是由于大将军乃是我大汉的擎天一柱。在群胡的眼,有大将军在的大军必然是圣驾所在。因而,为了迷惑群胡的视听,大将军必须要随同假扮万岁的微臣北上,而且还需大将军北进的路上显得张扬一些的多多显示威仪。只有这样,才能让群胡相信既然大将军出现在了军、那么假扮万岁的微臣必定乃是确真无疑!……”纪啸尽可能简略的缓缓向汉宣帝和在坐的老霍光、张安世说出了自己的大致构想。

    “纪爱卿此策让朕大生拨云见日之感哪!此策甚好!这样一来,我大汉也就可以化被动为主动、甚至机缘好的话也会痛击一下竟敢藐视我大汉神威的群胡!朕对纪爱卿真是没看走眼哪!以朕思之,纪爱卿此策大有当年我大汉的冠军侯(霍去病)以一旅之师直捣狼居胥的神来之笔之效也!……”

    听到纪啸叙述到此的汉宣帝再也忍不住了兴奋的情绪、显得异常苍白的脸上显现出两块酡袖、两样放光的连连赞许着。可能也就差拍案而起的大声叫绝了?

    就连坐在纪啸的对面、早已经被纪啸的话所吸引去注意力的老霍光也不由得脱口赞叹道:“不错、不错!此子之策令老夫茅塞顿开!如此一来,当可很快的扭转我大汉的颓势也。此子不愧是开国功勋之臣纪公的后人,也不愧是我霍……,啊,呵、呵!堪比霍门的荣耀、家兄一样的少年英才呀!”

    虽然老霍光现在还是恍若有些强弩之末的维护着他的地位、强硬的掌控着大汉朝的全局,但他也毕竟是一位已经年过古稀的老人了!思维难免有时候就会产生松懈。因而,仿佛纪啸的建议极对他的心情并得到他的赞许的同时,他也差一点没把纪啸给定名为‘不愧是我霍门的乘龙快婿’。好在他及时的刹住了口,把马虎眼打到了他的同父异母哥哥霍去病的身上。否则,因老霍光的失言,也难免会让汉宣帝对纪啸产生其他的想法。

    大汉朝的荣耀和辉煌与老霍光本就息息相关。早已经是人臣至极的老霍光,在他的垂暮之年的现在,最大的愿望当然就是想要在他的有生之年看到大汉朝更加的辉煌。只有这样,他老霍光才会青史留名的流芳后世。何况,老霍光秉性上还最为珍惜羽毛、看重名誉。因而,听到纪啸剖析得如此的清晰,仿佛很快就可以驱散笼罩在大汉朝上空的满天乌云一样,年过古稀的他能不有些情绪失控的差一点乐极而失言吗?

    可能也就他自己听明白了老霍光话尾的意思的纪啸?心里不无郁闷的暗想着:我同你那位‘胭脂虎’女儿是‘自由恋爱’。关你老霍光屁事呀?你高兴得也未免太早了吧?老苏武同不同意还两说着哪!好算你没说得太露骨!否则,你这不是给我和汉宣帝之间作醋吗?帝心难测。也许你一句不小心说漏嘴的话就会让老子白白的受了这么多的累、遭了这么多的罪呀?……

    “可、可是,朕还有一事不明的还需纪爱卿再予分说?……”目光已经含有了一些疑惑的意味的汉宣帝,瞥了仿佛十分老怀甚慰的老霍光一眼,收起了脸上的笑容对纪啸接着说到:“如果从上郡就开始分兵,朕同富平侯老爱卿所率之军需尽量的掩饰行迹、且要迅捷的进军已经毋庸置疑。然既然此军之目的乃是为救被困的大军,则就必然是要由大半的我军主力所组成。这样一来,大将军和纪爱卿所率之军是否就显得力量单薄了一些呀?如果出现不虞,大将军和纪爱卿岂不又会深陷险境?”

    “万岁说的是!……”附和着汉宣帝的纪啸,心里暗自的咬着牙咒骂老霍光:就是因为你的一句差一点说漏嘴的话,不管汉宣帝听没听明白,为了尽可能的转移他的注意力的遮掩过去,老子又要先用嘴去‘赌命’了!

    “唉……!”心里暗自咀咒着的纪啸脱口长叹了一声:“事无万全,两害相权取其轻。为了尽可能的吸引过来大部分胡人的主力、便于万岁同富平侯老将军能够顺利的营救出被困的大军,也许还需假扮万岁的微臣去孤身犯险也说不定啊?……”

    “……群胡也并非均是粗鲁不明之辈。就此次运筹了这样一个偌大的阴谋来说,其亦必有智谋深远的诡诈之徒予以了长久的谋划。而微臣所谋之策,也颇似寻常的声东击西之策;只是其的诱饵乃是分量颇重的万岁圣驾而已。

    故而,他们未必就不能有人想到我大汉会假道偷袭?如此一来,不仅要使假扮圣驾的微臣跟随大将军要作足摸样,而且最后很可能还要抛出一个大大的更大的诱饵呀?……”

    纪啸不由得小动作与汉宣帝十分相像的皱起了浓眉给汉宣帝进一步的分析着。

    同样,也在凝神静听间这时候不知不觉间的皱起了眉头的汉宣帝不禁脱口问到:“更大的诱饵?纪爱卿假扮朕不就已经是一个偌大的诱饵了吗?还能有何比朕的自身更重的诱饵?”话里话外间,汉宣帝既有着怀疑、有显现出了些许的不悦意思。可想而知,在整个大汉帝国,还有什么东西能比当朝帝王的分量更重?

    “就是因为万岁的圣驾太过重要!为了让贪婪的胡人即使是心有所疑、也要为巨大的贪欲之心所驱使的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调动,微臣想在如果感到诱惑力不足的情况下,就要派使臣邀请胡酋壶衍鞮与假扮万岁的微臣各自仅带数人于旧匈奴单于台上单独一会。

    这样的作为,不仅会使胡人更加的想起当年败于圣祖武帝之手的耻辱而备受刺激、又会使贪心不足的胡人生出能够擒住假扮万岁的微臣而一雪前耻的妄想;如此,则也就必然会担心我大汉的营救而集重兵于旧匈奴单于台的周边。万岁同富平侯老将军自然也就有了挟兵出朔方偷袭、拯救出被困大军的绝佳机会。”

    脸色肃穆、仿佛下了莫大的决心的纪啸,语音沉重的回答着汉宣帝。

    第二百一十八章 决心搏虎

    “那岂不是让纪爱卿真就有了身陷群胡之手、或是为国捐躯的可能?如此则让朕心何以能安?”汉宣帝不禁声音提高了几分的失声惊呼出来。

    “万岁勿忧!有老夫在,绝不会让此子落入蛮夷之手或出现意外的!老夫定会倾尽所能的挥军血战的予以保护,绝不会让此子这等的英才因尽忠我大汉而提早的身遭不幸。”此时的老霍光虽然并未直接说、其实是已经认可了纪啸的办法比他高明的宏声说到。

    不过,外人也许听不出老霍光话语里的语病?但老霍光的话传到汉宣帝的耳朵里,却必然会令汉宣帝听着心里‘直犯腻歪’!无他,乃是令汉宣帝不免联想到:他的祖先刘邦心性薄凉的称帝后捏着鼻子才仅仅封了替他而死的纪信一个阴司的官职——城隍。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同样也有了一丝感应的纪啸,心里不无郁闷的暗叹:霍成君你咋弄这么一个二百五的老爹呀?明明是一再的参言相助我,却一说就漏嘴。可闹死心了!老霍光啊、老霍光!几十年的宦海沉浮,不是因为一贯的强势连最基本的语言忌讳都忘了吧?

    其实,还真有些让纪啸给遐想对了!如果当年被武帝擢拔于几乎是民间最底层的老霍光、年轻的时候就这样的说话不知忌讳,他又安能‘坐火箭’似的一路高升直至最后的大权独揽?

    人到了老年,难免就会有些凭经验的倚老卖老。再加上几十年来,甚至包括帝王在内根本就没有人能够敢违逆他的意愿的老霍光、听到的全都是一片阿谀奉承的颂扬声,自然也就养成了到了老年以后积习难改的‘想到哪儿拿过来就说’的习惯。

    既为了完全的表达清楚自己的构想,又为了替老霍光遮掩、也是替汉宣帝解除尴尬。纪啸忙接过了老霍光的话茬儿说到:“大将军说得是!即使是仅是做做样子的同胡人一战,也一定要挥军与胡人血战一场的来个假戏真唱。不过,万岁和两位老将军请看……。”

    边说着的纪啸,边拿起了短腿儿矮几上盛着还没吃完、但已经彻底的凉了的饭菜的碗碟和筷子比划着接着解说道:

    “这里是越过长城后的旧匈奴单于台,这里是落日大草原西侧、南北偏东走向的胡人所称呼的‘银雪山脉’,从旧匈奴单于台直达银雪山脉的余脉实际上仅( 隐龙啸 http://www.xlawen.org/kan/5099/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