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部分阅读
说道。
娄三有些害怕,四下扫视着大堂,顿了顿,后又猛然直视着彭乾羽,好像做了什么决定,道,“反正已经这样,大不了一死,我讲,老爷”
彭乾羽对他抬抬手,嘿嘿一笑,“没那么严重,这案子也罪不致死,有话起来说吧”
娄三不敢站起来,“半年前的一天早上,小人刚出摊,几个官差大哥就找了过来,说小的摆设摊点要交税,小人祖辈都是做这个的,税也一直有交,一天三文,那几个官差说现在改了一天交五文钱,小人不敢争辩,只是没想到后来一再增加,一天要交二十文,老爷呀,小的一天有时候也就能挣这点钱,哪里交得起呀”
说到这,彭乾羽瞥了一眼一旁的赵班头,只见他身体在轻微的晃动,脸上惴惴不安。
娄三继续道,“不交这钱,差官大哥就不让小人出摊,小人家有个瘸腿的堂客(老婆)还等着钱活命,实在是没法子,小人才到县衙来讨个说法,那个汪老爷还没听小人说完事情的经过就让差官们把小人过了一顿,小人便不敢再来了,再后来,不出摊还是要过日子的,小人就去街上找工做,可是那个县老爷又找小人给抓来打了一顿,说小人犯了法”
彭乾羽眨着眼,自语道,“这犯哪门子法”
这时李顺从屏风后走了出来,低声说着,“大明律,耕者守其田,工者务其业,商者经其市,各行各业不得有反”
“什么意思?”彭乾羽端起茶杯,挡着堂下的视线问。
李顺道,“就是说任何人不得改变自己的营生,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要打洞”
彭乾羽一听便不觉好笑,这什么狗屁规矩,“那要是像他这样营生做不下去了不改行怎么办?”
李顺又道,“务农者失去田地可以租种别人的土地,手艺人小贩之流那就只能卖身为奴了”
明太祖立国之初,社会动荡不安,人口凋零,流民四处流浪,百业颓废,田地荒芜,出身低微的老朱为应对这种社会现实,禁止百姓私自离开自己的土地,放弃原本从事的劳动,体养生息,果然,这项政策很快就取得了成效,国家富强起来,于是这项政策就成了大明朝的祖制,不管社会如何发展,这项政策始终未变。
李顺退回屏风后,彭乾羽对娄三甩甩手,“你继续说”
“是老爷”娄三吸了吸鼻子,道“小人营生做不下去,做工也不许,只能在家里等着饿死了,后来,后来小的便,便打起了歪主意,做下这些伤天害理的勾当”
彭乾羽瘪了瘪嘴,点头道,“你先退在一旁”
娄三被衙役押起,推到一侧。
“赵班头”彭乾羽一拍惊堂木。
大明的祖制一个小县令是没能力去改变的,但娄三的事,那是官府压迫的结果,这事彭乾羽倒是可以查查,私自追加市场税款那不是哪个小差役敢做的,如此明目张胆,在这地面上除了汪县丞还有谁有这胆子和能力。
赵四海一直在等待着,他知道迟早这事会牵扯上自己,现在也只得硬起头皮站到堂下,“大人”
彭乾羽道,“娄三的说的事,你知道吗?不用我把衙役们召集起来当堂对质吧”
赵四海拱手道,“回老爷,确有其事”
‘啪’一声惊堂木响起。
“传税官到堂”彭乾羽道。
片刻,征税官一路小跑来到大堂,对堂上施了一礼,“下官王有财见过老爷”
“嗯”彭乾羽这种硬木椅子坐得久了,屁股一阵痒痒,索性直接就蹲在了椅子上,“我问你,这路边小贩要不要收税?”
王有财是这行里的行家,这点事哪有不知道的,道,“回老爷,这各处皆有不同,繁华地段为求市场井然有序,征税以张规范”
彭乾羽听得半懂不懂,不耐烦地摆摆手,“得得得,以后跟老爷我说话,别拽文,简单明了这多省事,我再问你,在南市口设一煎饼摊,一天要交应该收多少税?”
王有财没想到头一次回新老爷话就没得到后脸,有了紧张,尽量少说点话,免得再招来老爷的白眼,他伸出一个手指,“据下官所知,应当在三文钱,所有这些小买卖摊点都是按这数收的”
彭乾羽心里有些眉目了,接着问,“那好,你是税官,县里所有的税目都是经你手,我再问你,南市口是什么时候将这类税款提到二十文的?”
王有财咽着口水,脸色变得难看起来,望了望边上的赵班头,支吾着,“下,下官不不知道有这回事”
第十一章 私分税银
“不知道?”彭乾羽声色俱厉,狠狠地盯着王有财。一看他那闪烁其词的样子就知道他在扯淡,赵班头都说有这事,你个鳖犊子玩意儿敢在老爷我面脸信口开河。
王有财一搂下衣摆,‘扑通’跪了下去,神色慌张,“老爷,下官真的是一无所知”
“嘿,挺不老实呀”
赵班头这时一拱手,挨着王有财跪了下去,“大人,王税官的确不知情,这其中内情,能否容属下后衙细禀”
彭乾羽仔细一想也是,当着这么多围观的百姓揭露县衙里见不得人的勾当,那也是在给自己脸上摸黑,吃力不讨好,况且这铁打的衙役流水的知县,当着众人给赵班头下不来台也不是一个知县应该干的事,赵班头那可是众衙役的主心骨,得到他的帮助,那能省不少的麻烦。
想到这,彭乾羽便朝王有财和赵班头挥了挥手,让他们先退在一旁,接着又是一拍惊堂木,“娄三”
娄三又重新跪倒在堂下,“小人在”
早有当堂做笔录之人将娄三的供词送到了娄三面前。
彭乾羽道,“这是你的供词,看看吧,如果没什么问题就签字画押了”
娄三摇头道,“小人不识字”
“那你画个圈吧”
于是娄三画了个圈,再按上手印,算是认罪伏法了。
古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签字画押对于目不识丁的人很是头疼,于是人们便以画圆圈代之,这就是“画押”,或称“画花押”。
画押的创始人,传说应该是宋朝的王安石,王某人署名的习惯是只写一个‘石’字,而且写了一横一撇之后,在撇中间画一圆圈,由于他性子急,“作圈多不圆,往往窝扁,又多带过”,因而听到有入私下议论,说他所署的‘石’字实际上是个‘反’
字,他于是便索性去掉一横一撇,余下的就剩个圈圈了,后人多有仿效,这差不多就是画押的由来。
大明律对于偷盗罪的判罚以入室行窃致人伤亡为最重,又以所盗赃物多寡为据,这娄三先后几十次入室行窃,前后数额相加价值不菲,且对城内治安起了很坏的影响,判个三千里外充军或终生监禁都不过份,但因娄三认罪态度良好,又有悔过之心,再加上事出有因,重罪或许可轻判。
彭乾羽抓耳挠腮,盯着娄三的供状,实在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罚。
这时,李顺又从屏风后走了出来,手中的折扇在娄三的供状上轻拂了一下,一张小纸条便跃然纸上,堂下无人得见。
小纸条上竖起写有几排小楷,彭乾羽大致瞟了瞟,立刻喜上眉梢。
‘啪’惊堂木响起。
“嗯,啊!”彭乾羽清了清嗓子,“这个这个,啊,娄三听判,此案现已真相大白,类三罪无可恕,按律当充军三千里外戍边,永不回籍,不过本老爷念你有真心悔过之心,决定轻判,听好了,现判你将未售出的赃物立即物归原主,杖责四十,罚银八十两,入本县衙服苦役三年,以敬效尤,你服不服判?”
按大明律,被告若不服原判,可以申诉,案件便会再次重审,主审官或许是更高一级的衙门。
类三愣了半天才回过神来,本以为这辈子是没机会再见到那个瘫堂客(老婆)了,这是一次成全了两条人命呀,他激动得连连磕头,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说着,“多谢青天泰(大)老爷,小人心服口服”
李顺在边上直纳闷:我是那么写的吗?不过这样判到也合情合法,人都有失足之时,应当给个悔过自新的机会,看来自己始终就是师爷的命。
彭乾羽又命人将胡大毛和因这起案子牵连进来的人都从县牢里提了出来,齐刷刷的跪满了大堂。
“胡大毛等一干人听判,真犯已经伏法了,你们都没罪了,现当堂释放,另外,你们之中被刑罚过的,回家后找医生,找郎中治治,医药费到县衙来,老爷我给你们报销,还有这期间的误工费也一并补偿,好了,都起来,回家吧”
彭乾羽这不着四六的一通判决,引到堂上堂下堂里堂外众人是个个瞠目乍舌,一个个都在心里咕嘟,县太爷说话咋这么个调调,怎么看也不像个官老爷在判案子,倒像是兄弟之间有商有量的聊天,不过老百姓喜欢这种官,那种一张口就是拿腔拿调的官离他们太远了。
彭乾羽话刚落音,立时四周一片寂静,半晌后人群开始骚乱,有人拍掌,接着又有人喊了声,“彭老爷英明”于是各种吹捧此起彼伏,久久不息。
堂下胡大毛等人面面相觑,好半天才反应过来,一个个千恩万谢。
“不客气,不客气”堂上的彭乾羽生平头一次这样被人拥戴,一时也不知所措,只会咧开着嘴,拱着手连声说着,“不客气,不客气”
李顺轻轻拉了一把他的衣服,他在意识到自己是个县太爷,立即又正襟危坐起来,一拍惊堂木,“退堂”
知县后衙的小花园,花香扑面,蝉声阵阵。
一棵两人粗的大桑树,静静地长在园子里,也不知是哪任知县种下的,现在已是枝繁叶茂,撒下一片阴凉。
彭乾羽品着香茶,掂着腿,歪在躺椅上,眼睛微眯,赵班头和税官王有财跪在一旁,连头也不敢抬,李顺站在他身后不停在挥动着折扇。
“说吧,不是说有内情嘛,怎么都不开口了?”彭乾羽眼睛睁开一条缝,“也别跪着了,起来吧,这里又不是公堂,面前跪着人还真是别扭”
两人慢腾腾地站了起来,王有财白着脸大气不敢出。
赵班头解下腰间的扑刀,高高托起,来回轻拂着刀鞘。
“你想干什么?放下放下”彭乾羽吃了一吓,刀可是危险物品。
“老爷,这把官刀是小人的爷爷那辈传到小人手里的”
彭乾羽眼前一亮,放下心来,料想这赵班头也不是个敢拿刀砍县太爷的人,“哟,是个古董呀,值不少银子吧,哦不,你到底想说什么?”
赵班头顿了顿,“小人的父亲临终前将这把刀交到小的手上,说,朝廷命脉在于县治,县治命脉在于衙役,父亲要小人心里时刻都要装着一杆称,是非曲直,公道人心的大称”
一番话引得彭乾羽默默赞许,微微地点着头,一个班头能说出这番话来,已经很不简单了,“那你心里装下这杆称了吗?”
赵班头低下头,“装了,后来又丢了”
“为什么会丢?”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丢”
彭乾羽一下子站了起来,“直说吧,到底是谁的主意要私加税款的?”
赵班头道,“刚才在大堂上见老爷判案,小人便看出来,老爷心里是装着百姓的,小人虽是个无官无品的班头,却也同样有着为民请命的念头”
彭乾羽一摆手,“别总小人长小人短的,人权懂吗?不懂呀,那就记住了,以后在老爷这自称用‘我’,知道吗,这样老爷听着舒服,继续说,说重点”
赵班头听得心里更是暖暖的,“自老爷的前任宋大人离任之后,县里大小事都由汪县丞做主,这加征的税银也是汪县丞亲自定下的,不光这个,全县但凡税目都有增调”
彭乾羽一定不由火起,一指王有财的鼻子,“好你个王有财,这么大的税务调整,你堂堂税官竟然说不知道?你敢糊弄老爷我?”
王有财哆嗦着正要跪下去,赵班头又开口了,“老爷,您不用为难他了,他真的不知道,这些多征的税银并没有入帐”
“什么意思?税银去哪了?”
赵班头将扑刀挂在腰间,从鼓鼓囊囊的怀中取出一个包袱,双手捧到彭乾羽面前,跪了下去,“老爷,小人......我知道这是死罪,但无奈身不由已,这里是一百七十八两银子,是这半年来多征税银中的一部分,县衙里的人多少也都有份”
“不止你们这点吧”彭乾羽嘴角上扬,冷冷一笑。
“老爷英明,我也豁出去了,反正这班头当得也是一天到晚的受窝心气,汪县丞,余下的钱都在他那里”赵班头说得义愤填膺,大有和汪县丞同归于尽的意思。
“牛b呀,税银就这样给他分了?还是私征的,人才呀”怪不得汪县丞在县衙里大得人心,犯了天大的案子也没人举报他,合着是拿钱买了人心了,好在是这赵班头还算没把他爹留给他的那杆称完全给丢了,浪子回头金不换,这人以后得好好用用。
李顺听得是哭笑不得,哪有县太爷出口成脏的,实在是有辱斯文,便轻声地提醒着,“老爷,慎言”
彭乾羽一叉腰,大有泼妇骂街的架式,“慎言个屁,来人呀,去把汪县丞给我拎过来”
王有财自知罪责难逃,身为税官,税目不明,又有知情不报,更是罪上加罪,大明朝自立国以来,对贪污受贿罪那是重而又重,此时他直感天眩地转,眼前一黑,晕到在地。
彭乾羽自是不去理会,指着赵班头道,“快去”
赵班头摇着头,“汪县丞不在县衙,一大早他就去了城东赵府上,至今未回”
“不管在哪,立刻去找,叫他麻溜儿过来,让老爷我捏死他”彭乾羽是又气又喜,原本只是以为这汪县丞办案子差了点,小贪了点,世故圆滑了点,哪能想到他有这胆子,更可气的人全县按着人头分钱,这上任都三天的县太爷竟然一个大子都没瞅见,喜的是这回汪县丞是彻底没命数银子了,天王老子也保不了他。
正在这时,汪县丞脚步稳健,一脸得意地来到了花园,边走边喊着,“彭大人,贵客到”
第十二章 郡马来访
来的一共是四人,为首的是名年纪同彭乾羽不相上下,一身富贵气的青年,长得也算有模有样,只不过就是鼻子边上那处蚕豆大小的黑褐色胎记有些大煞风景,走起路来神气活现,一步一晃,少爷派头十足,那一脸精明的胡管家跟在他身后,一步不落。
汪县丞和吴子实师爷点头哈腰地正把两人往园子里请,时不时瞅了瞅彭乾羽,有持无恐的样子。
彭乾羽一见这胡管家,立刻明白了几分,想必这就是那个所谓的赵家主人,当今宁王的东床快婿,郡马爷赵青风,这汪县丞这时候把他搬出来,那事情可就有点棘手了,这两人八成是狼狈为奸,一丘之貉。
赵班头识得赵郡马,忙侧身轻道,“老爷,当先走的那位便是顶顶大名的赵郡马”
李顺一见来人,心一惊,手中折扇都拿捏不稳,掉到了地上,彭乾羽见他惊慌失措的样子便问,“李师爷,你紧张什么?”
李顺面无表情的歪嘴无声地笑了笑,他哪里能不担心,以他这些天对彭知县的了解,汪县丞是在劫难逃了,但是这案子十之八九牵扯到了郡马爷,按老爷刚才这脾气,便是宁王爷来了他恐怕也不买帐,这些人是个知县能惹得起的么。
两方照面,汪县丞便一挺胸,望着彭乾羽,眼神中满是不屑,道“彭大人,郡马爷来访”
李顺和赵班头忙行了跪拜礼。
到底是皇亲王戚,彭乾羽一改刚才怒不可遏的样子,嘻皮笑脸地伸手迎上去,拉住赵郡马的手抖了抖,“原来是大名顶顶的郡马爷,初次见面,有失远迎,有失远迎”
汪县丞一见彭乾羽上来就拉郡马爷的手,便打抱不平似地说着,“大人,你未免也太冒失了吧”
赵郡马看似比较有几分大度,一摆手,“无防无防,一看这位彭知县就是不拘小节之人,繁文缛节这些俗套就免了吧”
李顺和赵班头都暗暗捏了一把汗,退在一旁大气不敢出,宿松县城有句俗话是这样说的,座山上的石头万万千,赵家的金子千千万。
县城以南二十多里外有一处山峦,名叫座山,属大别山余脉,山体多为岩石构成,连绵几十里。
汪县丞讨了个没趣,退在一旁。
赵郡马看了一眼躺在地上晕迷不醒的王有财,问道,“彭大人,这是?”
“赵班头,把他扶下去”彭乾羽拿脚踢了踢,又朝花厅方向一指,道,“这里简陋,郡马爷请屋里坐,李师爷,上茶”
入了花厅分宾主落了座,奉上香茶。
彭乾羽拱着手道,“郡马爷您有什么事找下人来吩咐就行,哪里用得着亲自跑一躺”
赵郡马虽是身份高贵,却也是年轻人,年轻人之间说话自然是开放一些,此时也没什么架子,一撩衣摆架起腿道,“听闻县里来了位新父母官,年纪又与我相仿,今日一早汪县丞更是说得神乎其神,说彭大人断案如神,才思敏捷,且举止怪异,我也是好奇,特来相会”
汪县丞在一旁弯腰附和着。
彭乾羽心下暗骂:没事给我带这么高的帽子,你还能安什么好心,今天谁来我都得把你给办了。
“郡马爷过奖了,下官初来乍道,出了这县衙连东南西北都还没分清楚,瞎混,瞎混罢了”彭乾羽一嘴的现代市井调调,当然他也不明白这年代上层人士之间如何交谈应酬的。
厅内人人乍舌,赵郡马哈哈大笑,“果然是闻名不如见面,彭大人说话还真是别出心裁,风趣,风趣得很”
赵郡马平日里那是见惯了那成堆成片唯唯诺诺、卑躬屈膝的人,这彭乾羽到是很对他的脾气。
彭乾羽也在试探着这位郡马爷的脾气秉性,“下官对郡马爷也是早有耳闻,外面都在传说您府上的金子比座山上的石头都多,跺跺脚宿松县都要抖三抖”
“浮财虚名而已,借用彭大人的话,瞎混,瞎混罢了”
两人对视一眼哈哈笑了起来,大有兴趣相投,相见恨晚的意思。李顺把茶端了上来,赵郡马聊得兴起,同彭乾羽那是好一通没油没盐的在扯闲篇。
汪县丞在边上听得那是抓心挠肝,再这样谈下去,这两人就快拜把子了,于是他赵郡马身后的胡管家使劲的挤着眼色。
胡管家会意,俯下身子在少爷耳边嘀咕几句。
赵郡马像是想起了什么,扭头说道,“彭大人,今日一来是久仰大名,二来嘛,还有点小事想麻烦彭大人”
好嘛,现在才入正题!彭乾羽一抬手,“郡马爷吩咐”
“这对彭大人来说那只是小事一桩,举手之劳”赵郡马说道,“往南离城五十里有条小河,名叫大赛湖,产些许鱼虾,这处湖泊正是我赵府的一处产业,这些年一直将这湖租给周边渔民打捞,我们赵府从中收些抽成,到也是相安无事,只是最近那里一些渔户却公然抗拒,拒不交渔租”
听到这,彭乾羽明白了,“郡马爷是想让官府出面,平息事端”明朝的王爷那自从靖难之役后,一个个都只能夹着尾巴做人,安分守己,赵郡马作为宁王的女婿自然也要避免树大招风,自然是不太好出面,不光这种,就连赵家名下所有的租赁那都是委托官府代为出面。
赵郡马哈哈一笑,“这也不正是县太爷的份内之事嘛,与民安息,不知道大人能不能帮这个忙”
彭乾羽侧过脸看了李顺一眼,只见李顺在一个劲的朝自己使眼色,这分明是在说这事不能办。
但人家是郡马爷又是头一次找上门求办事,也不能不给面子,便说,“郡马爷,这按说您吩咐我照办,但是,我这新上任,地方上的政务还没摸到头绪,只怕力所不及把事情给办砸了,耽误您的事这我可担待不起”
汪县丞也插口着,“大人,这安抚民众,维护地方治安,知县大人责无旁贷吧,更何况郡马爷亲口所托,这......”
彭乾羽暗暗骂着:你这老小子好像也是县衙里的公务员吧。
赵郡马那可从来是说一不二,亲自上门却吃了个闭门羹,再交心的朋友不免也有一些不悦,便端起茶杯喝着茶,他身后的胡管官嘿嘿一笑,说着,“少爷,前日同彭大人共宴时,无意中聊起,说是彭大人的书房内珍藏了一本宋版的《易经》,小的一直想一睹为快,开开眼界”
赵郡马放下茶杯,“哦,是吗,这可是珍本哪”
彭乾羽直翻眼,他哪有这种书,别说有,连见都没见过,这老东西瞎扯什么。
胡管家挤着眼,一脸邪笑,对着彭乾羽一拱手,“不知道彭大人能否让在下了了这个心愿”
彭乾羽再不通世事也明白这老小子是有话想私下对自己说呀,这什么宋版书只是个托辞而已,也好,先看他有何话说。
“这,这也就是一本在街头买来的书,是不是宋版的就不好说了,正好借此机会让行家给长长眼,郡马爷稍坐,胡管家,请随我来?”
彭乾羽走出花厅的时候朝赵班头一偏头,赵班头立刻会意,跟了上来,拐出门口时,彭乾羽让胡管家朝前先行,自己则对着赵班头咬着耳朵,秘密安排一通,赵班头连连点头,随后一作揖,轻声说了声,“是,属下马上去办”
第十三章 银子很多
书房离花厅不远,拐个弯直走没多远就到了,说是书房其实彭乾羽自从上任以来还从来没进去过,里面有没有书他都不知道,他压根就不是那种舞文弄墨的人,当然更让他对这年代书籍提不起兴致的原因就是这阅读习惯太有差异了,横着看了二十多年的书,现在倒好所有的书都得竖着来,不但要竖着还得从左到右去看,这没几年时间他还真不能适应。
大眼头前带路,引着胡管家来到书房外。
彭乾羽快走两步跟了上来,一推门,微笑着道,“胡管,请”
胡管家也识趣,不再是两人同在城外树下纳凉时的那种傲慢劲,也作一手势,“彭大人请”
两人来到房内,大眼守在门外。
汪县丞前日在后衙的一番打扫还真是尽了心的,书房里桌椅板凳那是一尘不染,笔墨纸砚整齐地码放在临窗的案桌上,案桌一头的青花大瓷缸里插着十来个卷轴,靠墙的几架书格也新添上了各种书籍,都规矩得彭乾羽都惊讶,感叹着:你这汪县丞,要是把拍马屁的心思放在县治上,那我也还不至于非得把你给挤走。
书房的几面墙上,挂了几幅水水字画,整个书房处处都体现着满满的文化气息,很容易就能让人联想到主人那一定是学富五车的当世大儒,只不过这人就是连这年代的字都没认全的彭乾羽。
胡管家轱辘着一对小眼在书房里四下欣赏一番,对着一幅画煞有介事地频频点头,画中有一个小孩蹲在小溪边,正在掰馒头喂刚在水面上漏个头的乌龟,说道“彭大人真不愧是两榜进士出身,所学所好这都是非常人的品味,那,就看这幅画,作画手法和取景那就有独到之处,简单勾勒几笔,田园孩童之乐便跃然纸上,可惜的就是不知道作画的人是谁,这几笔丹青真有大家风范,难得难得,敢问彭大人,可知此画是出自哪位名家笔下”
在书画界,不管是名家还是小家,但凡一幅作品完成那一定会添上自己的名字或者艺名,以示这幅作品确实是自己所作。
胡管家对书画的知识那也是猪鼻子插大葱,装像,什么作画手法那都是现场胡邹一通,他见这幅画没有落款署名,又挂在彭知县的书房里不示人,猜想着这八成是县太爷近期自己画的,还没来得及落下款,便想借机吹捧彭乾羽一番。
“哪幅,哪,哦,你是说这张画呀,嗯,这个这个……”彭乾羽斜着眼瞅了瞅,抓了抓额头说着,他哪知道这画谁画的,要问这画中的王八是清蒸还是红烧好吃这个他还真知道。
胡管家一见他这模样,以为他在谦虚,更是认定这画就是知县大人的手笔,便用一种刚刚醒悟的表情说道,“哦,明白了,明白了,这幅画定是出自大人的笔下,真是妙不可言”
彭乾羽嘿嘿一笑,这从哪看出来是他画的。
胡管家为了把马屁拍得更响一点,很是正经地说着,“彭大人,若不责怪在下夺爱,在下愿以黄金十两买下此画,以供早晚近前欣赏”
这赵府还真是富得流油呀,一个管家张口就是黄金十两,不过这还真把彭乾羽给唬住了,自己是不懂画的,难不成这东西真的是个值钱的东西,这还真不能让这胡管家给捡了漏。
于是彭乾羽也不便回答,“胡管家,你在好好看看,看看”
边说着他朝门外的大眼招了招手,书房这些天都是大眼和黑子在打扫,他们在这衙里时间也不短,想必他们知道点这画的来历。
大眼跑了过来,“老爷,您叫我?”
彭乾羽楼着大眼的肩膀往边上走了两步,朝胡管家正在看的那幅画使着眼色低声问道,“大眼,这画哪来的?值钱吗?”
大眼随便瞅了一眼便说,“哦,这是”
‘啪’彭乾羽伸手拍打着大眼的额头,“你小声点,财不露白”
胡管家闻声望了过来,彭乾羽忙朝他伸伸手,笑眯眯地说着,“胡管家,你看你看”
大眼摸着额头轻声道,“老爷,这画是前天汪大人让小的去街上淘换来的,二两银子四张,随便选”
“多少?”彭乾羽大失所望,敢情这画是假的,心里苦呀:我的十两黄金哪。
大眼很是慌张,咽着口水,他以为老爷发现了他前日报了假帐,那四张画其实没花二两银子,他挠了挠后脑,小心地说着,“老爷,其实是,是一两五钱银子,那五钱我马上就交到帐房去,小的下次再也不敢了”
“什么?”这下彭乾羽更恼火了,看来那十两黄金是彻底的没指望了。
坏了!大眼开始哆嗦,这老爷一晚就能破了几十个盗窃案,这点小心眼哪里能瞒过他,算了还是老实交待吧。
“老爷,小的错了,是一两,真的,不信我现在就去把卖画的老孙头给找来”大眼哭丧着脸,伸出一个手指头。
“我去你的!”这哪跟哪呀,彭乾羽一把把大眼给推到门外,随手就把门给关了起来。
靠着门,彭乾羽眼珠一转,心道:怎么就不值十两黄金,这价又不是说我的。
“卖!卖!胡管家,我现在就给你取下来,这你是给现钱哪还是银票呀”彭乾羽快步朝那幅画走去,抬脚就上了边上的椅子,伸手就去取画,大有过了这村就没这店的架式,一两银子四张随便选的画,胡大爷出十两黄金,这生意能不能做,拿头发丝想都能想明白。
彭乾羽的这举动倒是出乎胡管家的意外,他根本就没想到会出现这一幕,这不过就是他随口的一句奉承。
胡管家这是哑巴吃黄涟,打掉牙也只能往肚里咽了,谁叫自己嘴欠,他咳嗽着,拦住彭乾羽的举动,“彭大人,彭老爷,不急不急”
“怎么,胡管家不想要了?”彭乾羽不想错过这笔买卖,这上任以来兜里就没听到铜板响过,看到啥都像银子。
“不不,要要”胡管家把彭乾羽从椅子上扶下来,面带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我们不防先谈谈另一桩买卖,一桩大买卖”
彭乾羽是彻底地被银子给勾起来了,一听大买卖,喜形于色,胳膊一展四下划拉着,“胡管家又看上啥了,这屋里东西随便买,别客气”
胡管家伸手示意彭乾羽到书案边坐下,然后慢腾腾地从腰间摸出一青色纸张,展开着放在了书案上。
只一眼,彭乾羽只瞟了一眼,他就看清了,那纸上中面竖排的几了正楷大字:凭票即兑银一万两!
这时彭乾羽才想起来,刚才这胡管家借故把自己支出来,想必要说的就是这事了,想他和那汪县丞一直眉来眼去的,难道是来给汪县丞说情的?
“胡管家,这是什么意思?”彭乾羽眼睛一直盯着银票,巴不得现在就装进自己口袋里。
胡管家把银票拿了起来,彭乾羽的视线也跟着银票在移动,胡管家把银票递到了他面前,道,“彭大人,在下有话就直说了,所谓冤家宜解不宜结,汪县丞对大人您那一直都是尽心尽力,生怕有照顾不周之处,只不过好像大人处处都在为难针对于他”
贿赂,彭乾羽听明白了,这是拿一万两银子来堵自己的嘴呀,接还是不接?接了那是贪污,就得放过汪县丞,这种人要是不除哪有自己在宿松县的立足之地,就连这胡管家都在帮他说话,可想而知别的人;不接,谁和钱有仇呀,啥多了都不是好事,就这钱多了谁也不反对。
“胡管家的意思是?”彭乾羽明知故问。
胡管家道,“汪县丞看大人您到任匆忙,没带什么行李,生活上怕是不方便,这才特意托在下将这银票转交给大人,好添置些日常用度”
彭乾羽道“那要我做些什么?”
胡管家摆手道,“不用做,大人你什么都不用做就行了”
他这意思再明白不过了,真的就是什么也不用做就天下太平了。
“胡管家,你这么明目张胆的行贿一个朝廷官员,你就不怕我现在就拿你下大狱吗?”彭乾羽爱钱,更爱权力,天无二日,宿松县里只能有一个太阳,那就是他彭乾羽,决不能让这祸国殃民的官存在自己的地盘上。
第十四章 银子来者不拒
胡管家又将银票放回书案上,在屋内来回走着,他不惊讶彭乾羽的回答,哼哼一笑,“彭大人,敢问今年贵庚几何?”
彭乾羽很是不习惯这说话文邹邹的口气,更不明白他问这问题有什么特别的意思,眼下这两点才是重点,一个是怎么把胡管家手里弄到手,另一个是怎么能拿了银子还不放过汪县丞,虽然想法有点不地道,但于私于公彭乾羽都得这么做。
“三十六年后过六十大寿”彭乾羽看过自己的履历,二十四岁,南直隶江阴县人。
“二十有四”胡管家道,“大人难道就没想过这哪里不寻常吗?”
彭乾羽暗怔着:难道被他认出来了?看出我不是这个年代的人了?不可能吧,人还是这人,只不过就是大脑里的思想变了,这也能看出来?
“哪里不寻常了?”彭乾羽侧目揣测着问。
胡管家许是转累了,找了个椅子坐了下来,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上榜天下知,大明立国一百五十年,大人,你知道这一百五十年中一共出了多少两榜进士吗?”
这种问题就算是现代的历史学家也不能回答,彭乾羽摇头道,“没数过”
胡管家微微一笑,“何止千万,那又有多少人高中后只能得个碌碌无为的闲职,而又有多少人当了一辈子的候补官员?”
彭乾羽还是摇头。
胡管家接着道,“十之七八,而像大人这样高中后立即实授七品正堂那更是凤毛麟角,还有,这宿松县,在这两京一十三省那大小也是个肥差,大人你不觉得这些来得太容易些了吗?”
经他这么一说,彭乾羽还真有些疑虑起来,是呀,这之前还真没想过这问题,二十锒铛岁的知县在历史上还真没听说过,难不成是花钱开后门来的,这不可能吧,这小子包袱里一共就点碎银子,哪来的钱托关系,又或者是在朝中原先就有关系网?那也不太可能呀,有这么大后台的人上任后,地方上竟然一点都不知道,这官官相护的年代,应该早就传达下来了。
看着彭乾羽一脸茫然的样子,胡管家呵呵一笑,“大人不知?”
“绕了半天,你到底想说什么?”彭乾羽也想弄明白这一点。
“两年前,原宿松县知县王光同王大人荣升安庆知府,知县一职出缺,吏部共有一百八十七名候补知县,按说这是多少人都梦寐以求的事,殊不知却无一人愿意来宿松上任,惹得龙颜大怒,当场将几名候补知县革除功名,这才有个叫宋子明的人站了出来,结果上任不到半年,私自挂印而去,三个月前被革职拿问下了大狱,这辈子许是不用出来了,今年大比一结束,大人您金榜题名,皇上赏了大人你一个七品正堂,大人你还认为你这乌纱帽仅仅是三篇之乎者也换来的吗?”
这样一说彭乾羽明白了几分,这宿松县就是个是非之地,皇帝老子大笔一挥点着谁谁就去干县长,这主上任之前恐怕哭晕在茅房里很多次了,不过就目前看来还没有什么事或者什么人能有这么重的影响力,至少彭乾羽现在的对手也就汪县丞一人而已,看这胡老头说话的口气莫不是在( 一品知县 http://www.xlawen.org/kan/5407/ )
娄三有些害怕,四下扫视着大堂,顿了顿,后又猛然直视着彭乾羽,好像做了什么决定,道,“反正已经这样,大不了一死,我讲,老爷”
彭乾羽对他抬抬手,嘿嘿一笑,“没那么严重,这案子也罪不致死,有话起来说吧”
娄三不敢站起来,“半年前的一天早上,小人刚出摊,几个官差大哥就找了过来,说小的摆设摊点要交税,小人祖辈都是做这个的,税也一直有交,一天三文,那几个官差说现在改了一天交五文钱,小人不敢争辩,只是没想到后来一再增加,一天要交二十文,老爷呀,小的一天有时候也就能挣这点钱,哪里交得起呀”
说到这,彭乾羽瞥了一眼一旁的赵班头,只见他身体在轻微的晃动,脸上惴惴不安。
娄三继续道,“不交这钱,差官大哥就不让小人出摊,小人家有个瘸腿的堂客(老婆)还等着钱活命,实在是没法子,小人才到县衙来讨个说法,那个汪老爷还没听小人说完事情的经过就让差官们把小人过了一顿,小人便不敢再来了,再后来,不出摊还是要过日子的,小人就去街上找工做,可是那个县老爷又找小人给抓来打了一顿,说小人犯了法”
彭乾羽眨着眼,自语道,“这犯哪门子法”
这时李顺从屏风后走了出来,低声说着,“大明律,耕者守其田,工者务其业,商者经其市,各行各业不得有反”
“什么意思?”彭乾羽端起茶杯,挡着堂下的视线问。
李顺道,“就是说任何人不得改变自己的营生,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要打洞”
彭乾羽一听便不觉好笑,这什么狗屁规矩,“那要是像他这样营生做不下去了不改行怎么办?”
李顺又道,“务农者失去田地可以租种别人的土地,手艺人小贩之流那就只能卖身为奴了”
明太祖立国之初,社会动荡不安,人口凋零,流民四处流浪,百业颓废,田地荒芜,出身低微的老朱为应对这种社会现实,禁止百姓私自离开自己的土地,放弃原本从事的劳动,体养生息,果然,这项政策很快就取得了成效,国家富强起来,于是这项政策就成了大明朝的祖制,不管社会如何发展,这项政策始终未变。
李顺退回屏风后,彭乾羽对娄三甩甩手,“你继续说”
“是老爷”娄三吸了吸鼻子,道“小人营生做不下去,做工也不许,只能在家里等着饿死了,后来,后来小的便,便打起了歪主意,做下这些伤天害理的勾当”
彭乾羽瘪了瘪嘴,点头道,“你先退在一旁”
娄三被衙役押起,推到一侧。
“赵班头”彭乾羽一拍惊堂木。
大明的祖制一个小县令是没能力去改变的,但娄三的事,那是官府压迫的结果,这事彭乾羽倒是可以查查,私自追加市场税款那不是哪个小差役敢做的,如此明目张胆,在这地面上除了汪县丞还有谁有这胆子和能力。
赵四海一直在等待着,他知道迟早这事会牵扯上自己,现在也只得硬起头皮站到堂下,“大人”
彭乾羽道,“娄三的说的事,你知道吗?不用我把衙役们召集起来当堂对质吧”
赵四海拱手道,“回老爷,确有其事”
‘啪’一声惊堂木响起。
“传税官到堂”彭乾羽道。
片刻,征税官一路小跑来到大堂,对堂上施了一礼,“下官王有财见过老爷”
“嗯”彭乾羽这种硬木椅子坐得久了,屁股一阵痒痒,索性直接就蹲在了椅子上,“我问你,这路边小贩要不要收税?”
王有财是这行里的行家,这点事哪有不知道的,道,“回老爷,这各处皆有不同,繁华地段为求市场井然有序,征税以张规范”
彭乾羽听得半懂不懂,不耐烦地摆摆手,“得得得,以后跟老爷我说话,别拽文,简单明了这多省事,我再问你,在南市口设一煎饼摊,一天要交应该收多少税?”
王有财没想到头一次回新老爷话就没得到后脸,有了紧张,尽量少说点话,免得再招来老爷的白眼,他伸出一个手指,“据下官所知,应当在三文钱,所有这些小买卖摊点都是按这数收的”
彭乾羽心里有些眉目了,接着问,“那好,你是税官,县里所有的税目都是经你手,我再问你,南市口是什么时候将这类税款提到二十文的?”
王有财咽着口水,脸色变得难看起来,望了望边上的赵班头,支吾着,“下,下官不不知道有这回事”
第十一章 私分税银
“不知道?”彭乾羽声色俱厉,狠狠地盯着王有财。一看他那闪烁其词的样子就知道他在扯淡,赵班头都说有这事,你个鳖犊子玩意儿敢在老爷我面脸信口开河。
王有财一搂下衣摆,‘扑通’跪了下去,神色慌张,“老爷,下官真的是一无所知”
“嘿,挺不老实呀”
赵班头这时一拱手,挨着王有财跪了下去,“大人,王税官的确不知情,这其中内情,能否容属下后衙细禀”
彭乾羽仔细一想也是,当着这么多围观的百姓揭露县衙里见不得人的勾当,那也是在给自己脸上摸黑,吃力不讨好,况且这铁打的衙役流水的知县,当着众人给赵班头下不来台也不是一个知县应该干的事,赵班头那可是众衙役的主心骨,得到他的帮助,那能省不少的麻烦。
想到这,彭乾羽便朝王有财和赵班头挥了挥手,让他们先退在一旁,接着又是一拍惊堂木,“娄三”
娄三又重新跪倒在堂下,“小人在”
早有当堂做笔录之人将娄三的供词送到了娄三面前。
彭乾羽道,“这是你的供词,看看吧,如果没什么问题就签字画押了”
娄三摇头道,“小人不识字”
“那你画个圈吧”
于是娄三画了个圈,再按上手印,算是认罪伏法了。
古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签字画押对于目不识丁的人很是头疼,于是人们便以画圆圈代之,这就是“画押”,或称“画花押”。
画押的创始人,传说应该是宋朝的王安石,王某人署名的习惯是只写一个‘石’字,而且写了一横一撇之后,在撇中间画一圆圈,由于他性子急,“作圈多不圆,往往窝扁,又多带过”,因而听到有入私下议论,说他所署的‘石’字实际上是个‘反’
字,他于是便索性去掉一横一撇,余下的就剩个圈圈了,后人多有仿效,这差不多就是画押的由来。
大明律对于偷盗罪的判罚以入室行窃致人伤亡为最重,又以所盗赃物多寡为据,这娄三先后几十次入室行窃,前后数额相加价值不菲,且对城内治安起了很坏的影响,判个三千里外充军或终生监禁都不过份,但因娄三认罪态度良好,又有悔过之心,再加上事出有因,重罪或许可轻判。
彭乾羽抓耳挠腮,盯着娄三的供状,实在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罚。
这时,李顺又从屏风后走了出来,手中的折扇在娄三的供状上轻拂了一下,一张小纸条便跃然纸上,堂下无人得见。
小纸条上竖起写有几排小楷,彭乾羽大致瞟了瞟,立刻喜上眉梢。
‘啪’惊堂木响起。
“嗯,啊!”彭乾羽清了清嗓子,“这个这个,啊,娄三听判,此案现已真相大白,类三罪无可恕,按律当充军三千里外戍边,永不回籍,不过本老爷念你有真心悔过之心,决定轻判,听好了,现判你将未售出的赃物立即物归原主,杖责四十,罚银八十两,入本县衙服苦役三年,以敬效尤,你服不服判?”
按大明律,被告若不服原判,可以申诉,案件便会再次重审,主审官或许是更高一级的衙门。
类三愣了半天才回过神来,本以为这辈子是没机会再见到那个瘫堂客(老婆)了,这是一次成全了两条人命呀,他激动得连连磕头,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说着,“多谢青天泰(大)老爷,小人心服口服”
李顺在边上直纳闷:我是那么写的吗?不过这样判到也合情合法,人都有失足之时,应当给个悔过自新的机会,看来自己始终就是师爷的命。
彭乾羽又命人将胡大毛和因这起案子牵连进来的人都从县牢里提了出来,齐刷刷的跪满了大堂。
“胡大毛等一干人听判,真犯已经伏法了,你们都没罪了,现当堂释放,另外,你们之中被刑罚过的,回家后找医生,找郎中治治,医药费到县衙来,老爷我给你们报销,还有这期间的误工费也一并补偿,好了,都起来,回家吧”
彭乾羽这不着四六的一通判决,引到堂上堂下堂里堂外众人是个个瞠目乍舌,一个个都在心里咕嘟,县太爷说话咋这么个调调,怎么看也不像个官老爷在判案子,倒像是兄弟之间有商有量的聊天,不过老百姓喜欢这种官,那种一张口就是拿腔拿调的官离他们太远了。
彭乾羽话刚落音,立时四周一片寂静,半晌后人群开始骚乱,有人拍掌,接着又有人喊了声,“彭老爷英明”于是各种吹捧此起彼伏,久久不息。
堂下胡大毛等人面面相觑,好半天才反应过来,一个个千恩万谢。
“不客气,不客气”堂上的彭乾羽生平头一次这样被人拥戴,一时也不知所措,只会咧开着嘴,拱着手连声说着,“不客气,不客气”
李顺轻轻拉了一把他的衣服,他在意识到自己是个县太爷,立即又正襟危坐起来,一拍惊堂木,“退堂”
知县后衙的小花园,花香扑面,蝉声阵阵。
一棵两人粗的大桑树,静静地长在园子里,也不知是哪任知县种下的,现在已是枝繁叶茂,撒下一片阴凉。
彭乾羽品着香茶,掂着腿,歪在躺椅上,眼睛微眯,赵班头和税官王有财跪在一旁,连头也不敢抬,李顺站在他身后不停在挥动着折扇。
“说吧,不是说有内情嘛,怎么都不开口了?”彭乾羽眼睛睁开一条缝,“也别跪着了,起来吧,这里又不是公堂,面前跪着人还真是别扭”
两人慢腾腾地站了起来,王有财白着脸大气不敢出。
赵班头解下腰间的扑刀,高高托起,来回轻拂着刀鞘。
“你想干什么?放下放下”彭乾羽吃了一吓,刀可是危险物品。
“老爷,这把官刀是小人的爷爷那辈传到小人手里的”
彭乾羽眼前一亮,放下心来,料想这赵班头也不是个敢拿刀砍县太爷的人,“哟,是个古董呀,值不少银子吧,哦不,你到底想说什么?”
赵班头顿了顿,“小人的父亲临终前将这把刀交到小的手上,说,朝廷命脉在于县治,县治命脉在于衙役,父亲要小人心里时刻都要装着一杆称,是非曲直,公道人心的大称”
一番话引得彭乾羽默默赞许,微微地点着头,一个班头能说出这番话来,已经很不简单了,“那你心里装下这杆称了吗?”
赵班头低下头,“装了,后来又丢了”
“为什么会丢?”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丢”
彭乾羽一下子站了起来,“直说吧,到底是谁的主意要私加税款的?”
赵班头道,“刚才在大堂上见老爷判案,小人便看出来,老爷心里是装着百姓的,小人虽是个无官无品的班头,却也同样有着为民请命的念头”
彭乾羽一摆手,“别总小人长小人短的,人权懂吗?不懂呀,那就记住了,以后在老爷这自称用‘我’,知道吗,这样老爷听着舒服,继续说,说重点”
赵班头听得心里更是暖暖的,“自老爷的前任宋大人离任之后,县里大小事都由汪县丞做主,这加征的税银也是汪县丞亲自定下的,不光这个,全县但凡税目都有增调”
彭乾羽一定不由火起,一指王有财的鼻子,“好你个王有财,这么大的税务调整,你堂堂税官竟然说不知道?你敢糊弄老爷我?”
王有财哆嗦着正要跪下去,赵班头又开口了,“老爷,您不用为难他了,他真的不知道,这些多征的税银并没有入帐”
“什么意思?税银去哪了?”
赵班头将扑刀挂在腰间,从鼓鼓囊囊的怀中取出一个包袱,双手捧到彭乾羽面前,跪了下去,“老爷,小人......我知道这是死罪,但无奈身不由已,这里是一百七十八两银子,是这半年来多征税银中的一部分,县衙里的人多少也都有份”
“不止你们这点吧”彭乾羽嘴角上扬,冷冷一笑。
“老爷英明,我也豁出去了,反正这班头当得也是一天到晚的受窝心气,汪县丞,余下的钱都在他那里”赵班头说得义愤填膺,大有和汪县丞同归于尽的意思。
“牛b呀,税银就这样给他分了?还是私征的,人才呀”怪不得汪县丞在县衙里大得人心,犯了天大的案子也没人举报他,合着是拿钱买了人心了,好在是这赵班头还算没把他爹留给他的那杆称完全给丢了,浪子回头金不换,这人以后得好好用用。
李顺听得是哭笑不得,哪有县太爷出口成脏的,实在是有辱斯文,便轻声地提醒着,“老爷,慎言”
彭乾羽一叉腰,大有泼妇骂街的架式,“慎言个屁,来人呀,去把汪县丞给我拎过来”
王有财自知罪责难逃,身为税官,税目不明,又有知情不报,更是罪上加罪,大明朝自立国以来,对贪污受贿罪那是重而又重,此时他直感天眩地转,眼前一黑,晕到在地。
彭乾羽自是不去理会,指着赵班头道,“快去”
赵班头摇着头,“汪县丞不在县衙,一大早他就去了城东赵府上,至今未回”
“不管在哪,立刻去找,叫他麻溜儿过来,让老爷我捏死他”彭乾羽是又气又喜,原本只是以为这汪县丞办案子差了点,小贪了点,世故圆滑了点,哪能想到他有这胆子,更可气的人全县按着人头分钱,这上任都三天的县太爷竟然一个大子都没瞅见,喜的是这回汪县丞是彻底没命数银子了,天王老子也保不了他。
正在这时,汪县丞脚步稳健,一脸得意地来到了花园,边走边喊着,“彭大人,贵客到”
第十二章 郡马来访
来的一共是四人,为首的是名年纪同彭乾羽不相上下,一身富贵气的青年,长得也算有模有样,只不过就是鼻子边上那处蚕豆大小的黑褐色胎记有些大煞风景,走起路来神气活现,一步一晃,少爷派头十足,那一脸精明的胡管家跟在他身后,一步不落。
汪县丞和吴子实师爷点头哈腰地正把两人往园子里请,时不时瞅了瞅彭乾羽,有持无恐的样子。
彭乾羽一见这胡管家,立刻明白了几分,想必这就是那个所谓的赵家主人,当今宁王的东床快婿,郡马爷赵青风,这汪县丞这时候把他搬出来,那事情可就有点棘手了,这两人八成是狼狈为奸,一丘之貉。
赵班头识得赵郡马,忙侧身轻道,“老爷,当先走的那位便是顶顶大名的赵郡马”
李顺一见来人,心一惊,手中折扇都拿捏不稳,掉到了地上,彭乾羽见他惊慌失措的样子便问,“李师爷,你紧张什么?”
李顺面无表情的歪嘴无声地笑了笑,他哪里能不担心,以他这些天对彭知县的了解,汪县丞是在劫难逃了,但是这案子十之八九牵扯到了郡马爷,按老爷刚才这脾气,便是宁王爷来了他恐怕也不买帐,这些人是个知县能惹得起的么。
两方照面,汪县丞便一挺胸,望着彭乾羽,眼神中满是不屑,道“彭大人,郡马爷来访”
李顺和赵班头忙行了跪拜礼。
到底是皇亲王戚,彭乾羽一改刚才怒不可遏的样子,嘻皮笑脸地伸手迎上去,拉住赵郡马的手抖了抖,“原来是大名顶顶的郡马爷,初次见面,有失远迎,有失远迎”
汪县丞一见彭乾羽上来就拉郡马爷的手,便打抱不平似地说着,“大人,你未免也太冒失了吧”
赵郡马看似比较有几分大度,一摆手,“无防无防,一看这位彭知县就是不拘小节之人,繁文缛节这些俗套就免了吧”
李顺和赵班头都暗暗捏了一把汗,退在一旁大气不敢出,宿松县城有句俗话是这样说的,座山上的石头万万千,赵家的金子千千万。
县城以南二十多里外有一处山峦,名叫座山,属大别山余脉,山体多为岩石构成,连绵几十里。
汪县丞讨了个没趣,退在一旁。
赵郡马看了一眼躺在地上晕迷不醒的王有财,问道,“彭大人,这是?”
“赵班头,把他扶下去”彭乾羽拿脚踢了踢,又朝花厅方向一指,道,“这里简陋,郡马爷请屋里坐,李师爷,上茶”
入了花厅分宾主落了座,奉上香茶。
彭乾羽拱着手道,“郡马爷您有什么事找下人来吩咐就行,哪里用得着亲自跑一躺”
赵郡马虽是身份高贵,却也是年轻人,年轻人之间说话自然是开放一些,此时也没什么架子,一撩衣摆架起腿道,“听闻县里来了位新父母官,年纪又与我相仿,今日一早汪县丞更是说得神乎其神,说彭大人断案如神,才思敏捷,且举止怪异,我也是好奇,特来相会”
汪县丞在一旁弯腰附和着。
彭乾羽心下暗骂:没事给我带这么高的帽子,你还能安什么好心,今天谁来我都得把你给办了。
“郡马爷过奖了,下官初来乍道,出了这县衙连东南西北都还没分清楚,瞎混,瞎混罢了”彭乾羽一嘴的现代市井调调,当然他也不明白这年代上层人士之间如何交谈应酬的。
厅内人人乍舌,赵郡马哈哈大笑,“果然是闻名不如见面,彭大人说话还真是别出心裁,风趣,风趣得很”
赵郡马平日里那是见惯了那成堆成片唯唯诺诺、卑躬屈膝的人,这彭乾羽到是很对他的脾气。
彭乾羽也在试探着这位郡马爷的脾气秉性,“下官对郡马爷也是早有耳闻,外面都在传说您府上的金子比座山上的石头都多,跺跺脚宿松县都要抖三抖”
“浮财虚名而已,借用彭大人的话,瞎混,瞎混罢了”
两人对视一眼哈哈笑了起来,大有兴趣相投,相见恨晚的意思。李顺把茶端了上来,赵郡马聊得兴起,同彭乾羽那是好一通没油没盐的在扯闲篇。
汪县丞在边上听得那是抓心挠肝,再这样谈下去,这两人就快拜把子了,于是他赵郡马身后的胡管家使劲的挤着眼色。
胡管家会意,俯下身子在少爷耳边嘀咕几句。
赵郡马像是想起了什么,扭头说道,“彭大人,今日一来是久仰大名,二来嘛,还有点小事想麻烦彭大人”
好嘛,现在才入正题!彭乾羽一抬手,“郡马爷吩咐”
“这对彭大人来说那只是小事一桩,举手之劳”赵郡马说道,“往南离城五十里有条小河,名叫大赛湖,产些许鱼虾,这处湖泊正是我赵府的一处产业,这些年一直将这湖租给周边渔民打捞,我们赵府从中收些抽成,到也是相安无事,只是最近那里一些渔户却公然抗拒,拒不交渔租”
听到这,彭乾羽明白了,“郡马爷是想让官府出面,平息事端”明朝的王爷那自从靖难之役后,一个个都只能夹着尾巴做人,安分守己,赵郡马作为宁王的女婿自然也要避免树大招风,自然是不太好出面,不光这种,就连赵家名下所有的租赁那都是委托官府代为出面。
赵郡马哈哈一笑,“这也不正是县太爷的份内之事嘛,与民安息,不知道大人能不能帮这个忙”
彭乾羽侧过脸看了李顺一眼,只见李顺在一个劲的朝自己使眼色,这分明是在说这事不能办。
但人家是郡马爷又是头一次找上门求办事,也不能不给面子,便说,“郡马爷,这按说您吩咐我照办,但是,我这新上任,地方上的政务还没摸到头绪,只怕力所不及把事情给办砸了,耽误您的事这我可担待不起”
汪县丞也插口着,“大人,这安抚民众,维护地方治安,知县大人责无旁贷吧,更何况郡马爷亲口所托,这......”
彭乾羽暗暗骂着:你这老小子好像也是县衙里的公务员吧。
赵郡马那可从来是说一不二,亲自上门却吃了个闭门羹,再交心的朋友不免也有一些不悦,便端起茶杯喝着茶,他身后的胡管官嘿嘿一笑,说着,“少爷,前日同彭大人共宴时,无意中聊起,说是彭大人的书房内珍藏了一本宋版的《易经》,小的一直想一睹为快,开开眼界”
赵郡马放下茶杯,“哦,是吗,这可是珍本哪”
彭乾羽直翻眼,他哪有这种书,别说有,连见都没见过,这老东西瞎扯什么。
胡管家挤着眼,一脸邪笑,对着彭乾羽一拱手,“不知道彭大人能否让在下了了这个心愿”
彭乾羽再不通世事也明白这老小子是有话想私下对自己说呀,这什么宋版书只是个托辞而已,也好,先看他有何话说。
“这,这也就是一本在街头买来的书,是不是宋版的就不好说了,正好借此机会让行家给长长眼,郡马爷稍坐,胡管家,请随我来?”
彭乾羽走出花厅的时候朝赵班头一偏头,赵班头立刻会意,跟了上来,拐出门口时,彭乾羽让胡管家朝前先行,自己则对着赵班头咬着耳朵,秘密安排一通,赵班头连连点头,随后一作揖,轻声说了声,“是,属下马上去办”
第十三章 银子很多
书房离花厅不远,拐个弯直走没多远就到了,说是书房其实彭乾羽自从上任以来还从来没进去过,里面有没有书他都不知道,他压根就不是那种舞文弄墨的人,当然更让他对这年代书籍提不起兴致的原因就是这阅读习惯太有差异了,横着看了二十多年的书,现在倒好所有的书都得竖着来,不但要竖着还得从左到右去看,这没几年时间他还真不能适应。
大眼头前带路,引着胡管家来到书房外。
彭乾羽快走两步跟了上来,一推门,微笑着道,“胡管,请”
胡管家也识趣,不再是两人同在城外树下纳凉时的那种傲慢劲,也作一手势,“彭大人请”
两人来到房内,大眼守在门外。
汪县丞前日在后衙的一番打扫还真是尽了心的,书房里桌椅板凳那是一尘不染,笔墨纸砚整齐地码放在临窗的案桌上,案桌一头的青花大瓷缸里插着十来个卷轴,靠墙的几架书格也新添上了各种书籍,都规矩得彭乾羽都惊讶,感叹着:你这汪县丞,要是把拍马屁的心思放在县治上,那我也还不至于非得把你给挤走。
书房的几面墙上,挂了几幅水水字画,整个书房处处都体现着满满的文化气息,很容易就能让人联想到主人那一定是学富五车的当世大儒,只不过这人就是连这年代的字都没认全的彭乾羽。
胡管家轱辘着一对小眼在书房里四下欣赏一番,对着一幅画煞有介事地频频点头,画中有一个小孩蹲在小溪边,正在掰馒头喂刚在水面上漏个头的乌龟,说道“彭大人真不愧是两榜进士出身,所学所好这都是非常人的品味,那,就看这幅画,作画手法和取景那就有独到之处,简单勾勒几笔,田园孩童之乐便跃然纸上,可惜的就是不知道作画的人是谁,这几笔丹青真有大家风范,难得难得,敢问彭大人,可知此画是出自哪位名家笔下”
在书画界,不管是名家还是小家,但凡一幅作品完成那一定会添上自己的名字或者艺名,以示这幅作品确实是自己所作。
胡管家对书画的知识那也是猪鼻子插大葱,装像,什么作画手法那都是现场胡邹一通,他见这幅画没有落款署名,又挂在彭知县的书房里不示人,猜想着这八成是县太爷近期自己画的,还没来得及落下款,便想借机吹捧彭乾羽一番。
“哪幅,哪,哦,你是说这张画呀,嗯,这个这个……”彭乾羽斜着眼瞅了瞅,抓了抓额头说着,他哪知道这画谁画的,要问这画中的王八是清蒸还是红烧好吃这个他还真知道。
胡管家一见他这模样,以为他在谦虚,更是认定这画就是知县大人的手笔,便用一种刚刚醒悟的表情说道,“哦,明白了,明白了,这幅画定是出自大人的笔下,真是妙不可言”
彭乾羽嘿嘿一笑,这从哪看出来是他画的。
胡管家为了把马屁拍得更响一点,很是正经地说着,“彭大人,若不责怪在下夺爱,在下愿以黄金十两买下此画,以供早晚近前欣赏”
这赵府还真是富得流油呀,一个管家张口就是黄金十两,不过这还真把彭乾羽给唬住了,自己是不懂画的,难不成这东西真的是个值钱的东西,这还真不能让这胡管家给捡了漏。
于是彭乾羽也不便回答,“胡管家,你在好好看看,看看”
边说着他朝门外的大眼招了招手,书房这些天都是大眼和黑子在打扫,他们在这衙里时间也不短,想必他们知道点这画的来历。
大眼跑了过来,“老爷,您叫我?”
彭乾羽楼着大眼的肩膀往边上走了两步,朝胡管家正在看的那幅画使着眼色低声问道,“大眼,这画哪来的?值钱吗?”
大眼随便瞅了一眼便说,“哦,这是”
‘啪’彭乾羽伸手拍打着大眼的额头,“你小声点,财不露白”
胡管家闻声望了过来,彭乾羽忙朝他伸伸手,笑眯眯地说着,“胡管家,你看你看”
大眼摸着额头轻声道,“老爷,这画是前天汪大人让小的去街上淘换来的,二两银子四张,随便选”
“多少?”彭乾羽大失所望,敢情这画是假的,心里苦呀:我的十两黄金哪。
大眼很是慌张,咽着口水,他以为老爷发现了他前日报了假帐,那四张画其实没花二两银子,他挠了挠后脑,小心地说着,“老爷,其实是,是一两五钱银子,那五钱我马上就交到帐房去,小的下次再也不敢了”
“什么?”这下彭乾羽更恼火了,看来那十两黄金是彻底的没指望了。
坏了!大眼开始哆嗦,这老爷一晚就能破了几十个盗窃案,这点小心眼哪里能瞒过他,算了还是老实交待吧。
“老爷,小的错了,是一两,真的,不信我现在就去把卖画的老孙头给找来”大眼哭丧着脸,伸出一个手指头。
“我去你的!”这哪跟哪呀,彭乾羽一把把大眼给推到门外,随手就把门给关了起来。
靠着门,彭乾羽眼珠一转,心道:怎么就不值十两黄金,这价又不是说我的。
“卖!卖!胡管家,我现在就给你取下来,这你是给现钱哪还是银票呀”彭乾羽快步朝那幅画走去,抬脚就上了边上的椅子,伸手就去取画,大有过了这村就没这店的架式,一两银子四张随便选的画,胡大爷出十两黄金,这生意能不能做,拿头发丝想都能想明白。
彭乾羽的这举动倒是出乎胡管家的意外,他根本就没想到会出现这一幕,这不过就是他随口的一句奉承。
胡管家这是哑巴吃黄涟,打掉牙也只能往肚里咽了,谁叫自己嘴欠,他咳嗽着,拦住彭乾羽的举动,“彭大人,彭老爷,不急不急”
“怎么,胡管家不想要了?”彭乾羽不想错过这笔买卖,这上任以来兜里就没听到铜板响过,看到啥都像银子。
“不不,要要”胡管家把彭乾羽从椅子上扶下来,面带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我们不防先谈谈另一桩买卖,一桩大买卖”
彭乾羽是彻底地被银子给勾起来了,一听大买卖,喜形于色,胳膊一展四下划拉着,“胡管家又看上啥了,这屋里东西随便买,别客气”
胡管家伸手示意彭乾羽到书案边坐下,然后慢腾腾地从腰间摸出一青色纸张,展开着放在了书案上。
只一眼,彭乾羽只瞟了一眼,他就看清了,那纸上中面竖排的几了正楷大字:凭票即兑银一万两!
这时彭乾羽才想起来,刚才这胡管家借故把自己支出来,想必要说的就是这事了,想他和那汪县丞一直眉来眼去的,难道是来给汪县丞说情的?
“胡管家,这是什么意思?”彭乾羽眼睛一直盯着银票,巴不得现在就装进自己口袋里。
胡管家把银票拿了起来,彭乾羽的视线也跟着银票在移动,胡管家把银票递到了他面前,道,“彭大人,在下有话就直说了,所谓冤家宜解不宜结,汪县丞对大人您那一直都是尽心尽力,生怕有照顾不周之处,只不过好像大人处处都在为难针对于他”
贿赂,彭乾羽听明白了,这是拿一万两银子来堵自己的嘴呀,接还是不接?接了那是贪污,就得放过汪县丞,这种人要是不除哪有自己在宿松县的立足之地,就连这胡管家都在帮他说话,可想而知别的人;不接,谁和钱有仇呀,啥多了都不是好事,就这钱多了谁也不反对。
“胡管家的意思是?”彭乾羽明知故问。
胡管家道,“汪县丞看大人您到任匆忙,没带什么行李,生活上怕是不方便,这才特意托在下将这银票转交给大人,好添置些日常用度”
彭乾羽道“那要我做些什么?”
胡管家摆手道,“不用做,大人你什么都不用做就行了”
他这意思再明白不过了,真的就是什么也不用做就天下太平了。
“胡管家,你这么明目张胆的行贿一个朝廷官员,你就不怕我现在就拿你下大狱吗?”彭乾羽爱钱,更爱权力,天无二日,宿松县里只能有一个太阳,那就是他彭乾羽,决不能让这祸国殃民的官存在自己的地盘上。
第十四章 银子来者不拒
胡管家又将银票放回书案上,在屋内来回走着,他不惊讶彭乾羽的回答,哼哼一笑,“彭大人,敢问今年贵庚几何?”
彭乾羽很是不习惯这说话文邹邹的口气,更不明白他问这问题有什么特别的意思,眼下这两点才是重点,一个是怎么把胡管家手里弄到手,另一个是怎么能拿了银子还不放过汪县丞,虽然想法有点不地道,但于私于公彭乾羽都得这么做。
“三十六年后过六十大寿”彭乾羽看过自己的履历,二十四岁,南直隶江阴县人。
“二十有四”胡管家道,“大人难道就没想过这哪里不寻常吗?”
彭乾羽暗怔着:难道被他认出来了?看出我不是这个年代的人了?不可能吧,人还是这人,只不过就是大脑里的思想变了,这也能看出来?
“哪里不寻常了?”彭乾羽侧目揣测着问。
胡管家许是转累了,找了个椅子坐了下来,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上榜天下知,大明立国一百五十年,大人,你知道这一百五十年中一共出了多少两榜进士吗?”
这种问题就算是现代的历史学家也不能回答,彭乾羽摇头道,“没数过”
胡管家微微一笑,“何止千万,那又有多少人高中后只能得个碌碌无为的闲职,而又有多少人当了一辈子的候补官员?”
彭乾羽还是摇头。
胡管家接着道,“十之七八,而像大人这样高中后立即实授七品正堂那更是凤毛麟角,还有,这宿松县,在这两京一十三省那大小也是个肥差,大人你不觉得这些来得太容易些了吗?”
经他这么一说,彭乾羽还真有些疑虑起来,是呀,这之前还真没想过这问题,二十锒铛岁的知县在历史上还真没听说过,难不成是花钱开后门来的,这不可能吧,这小子包袱里一共就点碎银子,哪来的钱托关系,又或者是在朝中原先就有关系网?那也不太可能呀,有这么大后台的人上任后,地方上竟然一点都不知道,这官官相护的年代,应该早就传达下来了。
看着彭乾羽一脸茫然的样子,胡管家呵呵一笑,“大人不知?”
“绕了半天,你到底想说什么?”彭乾羽也想弄明白这一点。
“两年前,原宿松县知县王光同王大人荣升安庆知府,知县一职出缺,吏部共有一百八十七名候补知县,按说这是多少人都梦寐以求的事,殊不知却无一人愿意来宿松上任,惹得龙颜大怒,当场将几名候补知县革除功名,这才有个叫宋子明的人站了出来,结果上任不到半年,私自挂印而去,三个月前被革职拿问下了大狱,这辈子许是不用出来了,今年大比一结束,大人您金榜题名,皇上赏了大人你一个七品正堂,大人你还认为你这乌纱帽仅仅是三篇之乎者也换来的吗?”
这样一说彭乾羽明白了几分,这宿松县就是个是非之地,皇帝老子大笔一挥点着谁谁就去干县长,这主上任之前恐怕哭晕在茅房里很多次了,不过就目前看来还没有什么事或者什么人能有这么重的影响力,至少彭乾羽现在的对手也就汪县丞一人而已,看这胡老头说话的口气莫不是在( 一品知县 http://www.xlawen.org/kan/54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