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惊雷入汉 > 惊雷入汉 第 48 部分阅读

第 48 部分阅读

    过折损了千余人,可谓是骄人的战绩。吴国在城下排列开来的投石车还没等攻城,因为大水吴人便各自散了,留下投石车被魏人毁掉两架。余下的七八架被王经灵机一动,命人保护起来,运送到城中,这可是意外之喜!

    寿春城中的魏兵分批守城,没有守备的任务得则是吃饱喝足,犒劳这场大胜。府邸之中王基,王经等一般魏国将领也是开怀畅饮。觥筹交错之后,底下的军卒来报,似乎弄懂了这投石车如何使用。

    王基喜道:“快快演示!”

    于是众人移到庭院中,见十余名魏国将校正在填装石块。看着自家兵将兴致勃勃,王基等人也是好奇,这来自蜀汉的投石车究竟能有什么威力。

    数十文武齐聚院落之中,魏兵填装好石块后兴高采烈的来通报。王基和王经忽视一眼,于是吩咐士卒开始进行试投。

    魏兵兴冲冲跑回投石车旁,发动了投石车,猛然间巨轮开始转动,速度越来越快……突然!巨石一块接着一块,以应接不暇的速度飞『射』而出。王基等人看得目瞪口呆,连忙奔出庭院观看结果。

    那石块飞出老远,远远超出了魏兵预料的『射』程……

    可怜城中某处的百姓正在家中,棚顶瞬间被砸个稀烂,百姓没有任何的反应便被巨石砸死,砸伤……几十块巨石落在方圆二三里之内,被砸中的房屋建筑和百姓都被这毫无征兆的天外飞石吓得呆住……

    同样呆住的还有庭院中的魏将魏兵,投石车的威力还没看到,数十块巨石同时飞出落下已经足够震撼。只是这『射』程也未免有些太远了,若是用来攻城,守城一方根本没有任何办法还击,只能等着挨揍。

    “真乃神器也!”王基击掌赞赏道。

    “可速将此物运往都城,看看能否仿造一二。”王经一脸兴奋。

    “不错,另留一半在此,等吴军再来,可使其尝尝味道。”王基看着王经,两个老头同时放声大笑,意态甚欢。

    惨败之后吴军好不容易重新汇聚一处,清点兵力只剩下七万余人,剩下的不是被魏兵杀了,就是跑散了。所幸陆凯,丁奉,朱异等主要将领相安无事,这也算不幸中的万幸。

    群龙不可无首,吴军都是看着陆凯,这个时候如何是好?

    “投石车可曾保住?”陆凯在军中未曾见到投石车,心中早有了答案,可仍是不愿相信,于是问道。

    “……哎……”丁奉摇了摇头,说不出话来。当时情况危急,自己有心约束军卒,但洪水转瞬即到,那还有人听命令?加上魏兵出来的甚快,吴军一触即溃,更没人护着投石车了。

    “粮草还有多少?”陆凯见状继续问道。

    吴军的粮草都在大营之中,一战大败,谁也来不及带粮食出来。丁奉振作下精神道:“粮草只足二日,不过已经和后方联系上,只须坚持一日,粮草就可供应得上。”

    后勤的强力保证,这是陆凯此次出征时重点要求的,魏家的骑兵犀利,正适合在这野外绕路截断粮道。不能保证物资的补给和运输,这场战便没法打下去。

    “都督……”有吴将欲言又止,似乎要说什么。

    陆凯摆了摆手道:“我知汝等皆不甘心,我又何尝甘心如此,只是胜机已失,强自留此恐怕生机也绝。”

    朱异双眼一瞪道:“大都督莫非要退兵?”

    “不错,不仅要退,而且越快越好!”陆凯斩钉截铁的说道。

    朱异脸『色』数变,强压的怒火终究是按耐不住,咆哮道:“请大都督留数万儿郎给我,我当与魏人血战到底!”

    朱异如此,帐中不少武将都是血『性』汉子,闻言也跪地请命,愿和魏军拼命,不想退兵。

    丁奉沉思不语,倒是比较沉着。陆凯更是沉得住气,经历如此惨败仍然保持涵养,徐徐说道:“军力需要休整,武器也不齐备,此时作战只是白白送命。魏骑来去如风,王基老谋深算,断我粮道,困我大营,我等皆死于此地。”

    朱异等主战的将领见陆凯说的在理,然而胸中一口恶气难咽,依旧是磕头不止。丁奉眉头紧皱,知道陆凯所言乃是事实,但事实只能刺激这些热血男儿,岂不是火上浇油?

    “陆凯的『性』命是诸君救回来的,我也想和魏人好好拼一场。只是眼下并不是时候,我等若是莽撞败亡,到了地下有何面目见列祖列宗?”陆凯很是了解朱异等人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心态。

    “大都督,我等宁愿战死也不愿如此回国!”请战众将异口同声说的坚定无比。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陆凯忽然放声狂笑不止,丁奉朱异等人都是一愣,不知大都督为何一番常态。

    等到笑的够了,陆凯扶起朱异等人道:“诸君若有此心,北伐之事仍可为之,只是十分凶险……”

    没等陆凯说完,朱异张嘴截住了话头道:“朱异死都不怕,都督只管吩咐!”

    “好,如此众将可听我军令行事!”陆凯大喜过望,开始调兵遣将。

    撤军是一定要撤的,眼下吴军的状态和给养根本不适合作战。不过虽然是撤军,却不是撤往吴国国内。而是分兵行事,朱异引三万人马退回淮间布置防线,防备魏军南下;丁奉引兵三万往江夏方向去助陆抗,留略一臂之力。

    打通了江夏,等于贯通了与荆州军团施绩等人的联系。这样一来吴军可以两方支援,更方便物资和兵力的调动。江夏一通,留下留略守卫江夏,丁奉引军去助荆州军团,增加荆州一路的兵力。陆抗和陆凯则各引水师,纵横大江及两淮水道之内。两路水军一是助朱异守淮南,二是伺机『骚』扰魏军,使其不敢轻举妄动。

    这般调配并无什么奇妙的地方,但战略意图却是明显非常,淮间难以动摇魏人,索『性』把兵力集中到荆州一线力求突破!

    荆州一线和蜀汉的西线战场可以相互呼应,彼此形成默契的话对魏人的威胁远远高于东线。毕竟魏国国都许昌便在那里,而东线这边魏军或是收缩分兵回国救援,或者发兵南下。

    第162章 潼关之战(上)

    第162章 潼关之战(上)

    潼关之下也是一片战火,蜀汉和异族联军与魏军杀得不亦乐乎。地面上堆积无数的尸体,双方依旧是酣战不休。蜀汉一方没法使用投石车,魏军更是有意消耗蜀军的兵力,双方兵对兵,将对将的展开厮杀。

    魏军兵力雄厚,更有精锐骑兵助阵,战法统一攻守自如。蜀汉与异族联军分两路作战,风格迥异。蜀军与魏军相似,战阵深合法度,进退皆有目的,诸葛连弩手夹杂在众军之中来遏制魏骑;异族联军乃是大大小小百余部族组成,看似个体,然战场之上都是同心协力,这个时候谁藏点小算盘只会适得其反。

    左侧的战场上异族长矛兵彪悍无匹,杀得魏军只有招架之功,魏骑与异族骑兵交手也占不到什么便宜。作为马背上长大的异族骑兵来说,魏骑这点本事儿自然不放在眼里。只是魏骑的组织严密,进退合乎规律,指挥得当,因此双方才维持一个均衡之势。

    司马昭见右侧战场上魏蜀两国的交锋还算中规中矩,然而左侧面对异族联军,分出两三拨援军前去支援,依旧是勉强支撑的状态。这些异族长矛兵也好,骑兵也好,手中的长矛和长枪制式与魏国风格迥异。

    异族的兵器的最大特点就是长,你的矛有一丈,我的便有一丈五。离着老远长矛就戳在魏人心口上,只能招架无法还击。加上异族生『性』好战,厮杀起来带着一股疯劲儿,魏军更是难以抵挡。

    “太祖武皇帝与马孟起战于潼关,不知比今日如何?”司马昭注视战场上的变化,好似自言自语的说了一句。

    “晋公手握七分胜算,非是前人可比。”钟会也似自言自语的答了一句。

    “好,好,好。”司马昭一连吐出三个好字,让其他的将领『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是钟会回答的好,还是什么好。

    “晋公请看。”钟会把手指向远方,那是异族联军的后方。司马昭和众将引颈去瞧,都是大喜。原本阵列还算整齐的异族联军后部,此时已是毫无章法可言,零零散散的队列透『露』出异族联军致命的弱点。

    “可要发动总攻?”钟会试探『性』的问道。

    “蜀军仍有余力,看看再说。”司马昭见到蜀军的后方是姜维带着万余人,并没有投入战斗,摇了摇头说道。

    “士季曾言姜伯约在诸葛公休与夏侯太初之上,依本公看来,此人韬略实不在你我之下。”司马昭用手指了指钟会,又指指自己。

    钟会颔首道:“却是如此。”

    司马昭面带笑容继续观战,可转过头后,一脸诡异的神『色』,不知心中做什么打算。

    异族联军的烦躁同样看在姜维的眼里,魏军兵力雄厚背城而战,摆明是竭尽全力的意思。蜀汉和异族联军的兵力不足以和魏军一战决胜负,时间久了异族不能持久的弱点便暴『露』无遗。

    战场上的魏军粗略估计在***万人左右,潼关之内还有大量的魏军没有出击。如果异族联军败了,剩下的四万蜀军也是难以支撑。消耗战对于异族联军和兵力较少的蜀汉军队都是打不起的战争。

    “启禀大将军,已然准备就绪!”蒋斌带着十余骑亲随向姜维报告。

    “好,传令各军依令行事!”姜维道。

    “遵命!”蒋斌应允一声,领命而去。

    没过多久蜀军和异族联军都是收到了姜维的消息,于是纷纷开始后撤。双方十几万人厮杀,当然不是说撤就能撤出的。这个过程也是很漫长,魏军见蜀汉和异族联军要撤,纷纷上前进『逼』不舍。

    “蜀人要撤?”司马昭在城头上一愣道。

    “姜伯约果然厉害,只是此时想走,未变想的容易了!”钟会冷哼一声,也是有些气愤。

    蜀军的力量还没有用尽,尚有余力的情况下便开始撤军,这让魏人做持久战的战略一下子落到了空处。若是蜀人不知进退的死拼,今天这一战魏军就算拼着一命换一命也要把姜维和异族联军钉死在通关城下。

    蜀汉在西线能调动的兵力只有四万人,而且在联合了异族联军后,又不能采取守势,为了保证内部的和谐与安全,只能带着异族继续出击。紧迫的形势让蜀军可以选择的道路没有几条,选择少了,自然就容易被对手看透。

    被对手看透,所以司马昭和钟会拼着自己巨大的损伤不顾,一定要出城和蜀军做消耗战。兵力不足的蜀汉,偌大的雍凉二州和长安如何守得住?

    异族的作风简单直接,长矛杀得魏军只顾招架,退起来也是方便。魏军追了没有几步,断后的长矛兵挥舞着长矛就刺了过来,凭借兵器的优势将魏军隔在安全距离之外。

    可惜司马昭与钟会偏偏挑选这异族联军作为突破点,城中养精蓄锐的一万铁骑和两万虎步同时杀了出来!

    以往作战都是骑兵在前,步兵在后,然而这次冲锋却是虎步在前,骑兵压住步伐跟随着前进。所谓虎步只是一种称呼,乃是魏军中最为精锐的步卒。人人身披重铠,一手持盾,一手拿着缳首大刀,悍勇无比。

    长矛迎面刺来,便用盾牌隔开然后挺身向前。长矛收放之间,虎步就拉近了与长矛兵的距离。如此往复不断,长矛兵无法把虎步拒之门外,只得退军。就算刺中了虎步兵,虎步精锐也多是伤而不死,身上的重铠十分厚实,用料也足,加上盾牌格挡,大刀遮拦,实在是破解长矛兵的最佳兵种!

    长矛兵疲于应付虎步,对于其他的魏兵就没了威胁,此时藏在虎步身后的一万铁骑猛然杀出阵来,一举突入了异族联军的阵势之内!

    异族乃是有秩序的退兵,非是兵败而逃,魏人杀了进来,自由各路人马迎上截住厮杀。魏骑养精蓄锐已久,可谓是战场上的生力军,本应是发挥极大的作用。只是异族步骑的长矛长枪围拢上来,凭借兵器的优势一下子把魏骑的优势打了个稀碎……

    两军正面交战都要被异族联军压制,眼下四面八方围上来的都是异族步骑,让魏骑如何应付?若非有虎步牵扯了异族人马的主要力量,这万余魏骑与送死没什么两样。

    “怎会如此?”钟会不可置信的看着城下的局势,额头上竟是出现了汗珠。

    “异族战法奇特,兵器又长,骑兵四面临敌,难以施展啊……”司马昭一语道破其中的关键。

    “晋公……”钟会见状便要请罪。

    就在司马昭正要答复时,突然发现对面的天空上飞来无数石块,黑压压的十分迅速!

    “快避开!”有守城的将领连忙呼喊众军闪避,早有亲随上前带着司马昭等魏国重要大臣三步并两步的跑下了城楼。

    “啊!”

    “救命……”

    “呃……”

    数百石块或是砸在潼关的城墙上,或是砸中了城脚下的魏军。一时间哀嚎惨呼声不绝于耳,经历过蜀汉投石车的魏兵魏将汗『毛』竖起多高,心一下子蹦到嗓子眼里……

    蜀军终于动用投石车了!

    “不要慌,不要退,向前杀敌,冲入阵里!”无数魏将早得到了上峰的安排,一面提升自家兵将的士气,一面呼喊着指明解决之道。

    “冲啊!”

    “杀!”

    魏兵想回头入城,却发现城门是关着的,慌『乱』间听到大家呼喊,也来不及思索,各自勇气倍增的杀奔蜀军和异族联军而去!十多万魏军面临死境展开的绝地反击,这是何等的攻势?

    和蜀兵混战在一起,投石车自然不敢投掷,魏兵抱着这种心态冲杀着,却发现并非是这般简单。蜀兵和异族联军在投石之时,各自加速了撤军的脚步,而投石车的目标都是城墙和城脚附近的魏军。

    虽说是背水一战式的冲杀,凭借魏兵的脚步想在极短的时间内,让投掷范围内的魏兵转移到安全处,这是个难题,无解的难题。

    后面的人急于跑,前面都在和敌军顶着,哪有那么多的空间给你加进来?可加不进去就有被大石头砸死的厄运,人人都是拼命。为了自己活命,推到前面的战友,不顾阵势,这些都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因此魏军虽然是奋勇向前,可自相践踏的也是极多。冲劲儿是有了,力量并不如想象中那般的犀利。

    远方的姜维见状一笑心中暗自思量着,司马昭和钟会这两只狐狸果然是留了一手,蜀军不退恐怕藏在城中的魏兵还要许久才会出动。投石攻击固然会使魏军展开绝地反击,然而也要选择时机。

    交战之初双方十几万人互不相让的激战,这潼关城下可没有多少空间。这个时候发动投石攻击蜀汉和异族联军必然遭到失败。

    在自家尚有余力的情况下缓缓撤军,给司马昭钟会一个暗示,魏军若是按耐不住,又或是不甘心让蜀兵撤走,一定会打出压箱底的牌来。本身蜀汉和异族联军就是缓缓的撤退,魏军则是紧紧的跟随,挪出的空间并没有多少。

    空间少量的增加,战场上又多了两三万的魏军,偌大个战场一下子变得十分紧凑。魏军为了展开突击,要把在前线的军队逐渐调开,后面的骑兵和虎步才能有效的投入战斗,这都是空间不足的原因。

    选择在这个时候发动投石,魏军就算有拼命之心,又怎么会不混『乱』,不自相践踏呢?

    (本书qq群:212313047,欢迎大家阅读收藏本书,并多提宝贵建议)

    第163章 潼关之战(下)

    第163章 潼关之战(下)

    魏军拼了命的向前,『乱』『乱』哄哄的攻击力不增反减,丝毫没打出拼死一战的气势来,蜀军却是很配合的快速后退。

    空间是魏人追需要的,也是最难争取的,可蜀军却给予了魏军最大的空间。司马昭和钟会看的直拍大腿,但十几万人在城下的自然反应根本不是他们可以阻止的。

    魏军蜂拥向前,有人觉得蜀军退的蹊跷,有人也想压住脚步,然而身前身后四周左右尽是向前冲跑的兵将。置身滔滔人海中,根本抗拒不了这人流的力量,除了随波逐流,也没有别的办法。

    “放箭!”蜀汉护军杜珍高喝一声!五千名诸葛连弩手,五千弓弩手把手中的箭矢『射』向黑压压的大片人群中。

    “起!”老将廖化也是抓紧时机的发布了命令。在魏军与蜀军之间,瞬间拉起了百余张大网,这些网都是用手指粗细的绳索编制而成,十分结实。这网高有丈余,宽足有七八丈乃至十几丈,在绳结的交汇处赫然绑着竹枪等锋锐之物!这是蜀军暗自布下的埋伏,人海之中城上观战的司马昭和钟会也未曾观察到。

    可怜魏兵只顾着向前,心里一百个不愿意,但身体不得不跟随人『潮』狠狠的撞在了大网上。网上锋锐的竹枪戳在身体里,鲜血不停的喷出,一两个人倒是无关紧要,这是成千上万人在同时喷血……

    有的人正好撞在要害之上,也就那么死了,但绝大多数人仍然清醒着,却是遭了罪。后面的人停不住,同样狠狠的撞在前面人身上,如此类推,冲撞的力量极大。加上蜀军的连弩和弓箭都是狂『射』而至,一时间魏军倒下一大片,自相推搡践踏,死者无数!

    拉起的大网负重能力也是有限的,随着冲撞的魏军越来越多,大网也是一张一张的被压塌。魏军脚下尽是自己人的尸体,已然向前冲着,百余张大网并不能坚持多久。

    空中不停的飞舞着石块和箭矢,魏军明知前方也未必是生路也要一搏!一旦停下脚步,不是被蜀军杀死就是被自己人踩死。如果说背水一战带给战士们的是勇气和信念,那么如今的魏军拥有的只是恐惧。

    这样的队伍,就算有几十万,又何足畏惧?

    异族的弓箭手也加入了『射』击的行列,魏军经过“自相残杀”后,冲在最前面的乃是魏骑!骑兵的速度快,豁出对同袍的践踏,踏出了这么一条血路。

    长矛阵再次列好,便在弓弩手之前,长矛兵们平举着长矛,一动不动,静待魏骑冲上来。没有了虎步军的配合,单凭骑兵想和异族长矛军比个高下,简直是自寻死路。

    异族有长矛兵,蜀汉用的是盾牌军。盾牌军的盾牌有一人高上下,立在地上,盾牌手用整个身体顶住盾牌,来应付魏骑的冲击。从盾牌的间隙中,有长枪手伺机刺出长枪作为还击的力量。这样的安排虽然保护了自家的阵势,平『射』用的诸葛连弩手就没了『射』击的空间。

    “推车!”姜维看魏人惨烈十分的通过了重重障碍,于是传令做出新的应对。

    近千车辆被推到阵前,异族的长矛兵和蜀汉的盾牌军都是尽量后退,让出空隙给车仗安排。这些车仗上面装载着柴草以及易燃之物,在两军之间形成一排又一排的车阵。

    魏骑见状都知道大事不妙,蜀军的车阵若是布置成功,自己就成了活生生的箭靶子……魏将和魏骑都是拼了命的驱动战马,提速冲向前方,试图在车阵还没有布置好时冲开一条道路,免得自己被『射』成刺猬。

    战马在大地上狂奔,眼前的形势似乎马匹也读得懂一样,或者说骑士疯狂和焦虑的心态影响到了胯下的战马。四蹄不断的在地面蹬踏奔驰,大地抖个不停,无论是蜀军还是魏兵都感受到无比的震撼。

    “杀啊!”

    “驾!”

    魏骑的速度陡然提升,或是这般气势震慑到了蜀军,车阵来不及完成,魏骑已然接近!

    “放火!”负责布置车阵的蜀将情急之下,忙命众人放火,自己手中的火把随手扔在了车仗之中。

    车仗一排排的堆叠着,最外围已经布置好了两排,余下的车仗还没有形成阵型,只能丢弃在原地。战场的横向长度也是极宽,蜀军主将这边的火势点燃,远端的蜀兵只是刚接到命令而已。

    有的蜀兵刚要把火把丢到车仗中,只觉得风声陡然响起,接着眼前的光线便是一暗。

    “啊!”伴随着一声惨叫,蜀兵被挑飞老远,与其同病相怜的蜀兵尚有数百人。冲在第一列的魏骑堪堪赶到,奋力纵马跃过了前两排车仗,手中长枪大刀毫不犹豫的在空中就刺向蜀兵。蜀人淬不及防,没有任何反应便被杀死……

    “都给老子往前冲!”负责布置车阵的蜀将一看近一半的车仗还没点燃,已经有数次被魏骑杀入,心中发狠带着众军便去点燃其他的车仗。

    “杀!”魏骑也不是傻子,跃过车阵继续向前就是敌军的大阵,无数弓弩手等着『射』自己个满身窟窿。这个时候要做的不是继续向前,而是拉开还没烧着的车辆,让后面的兄弟尽快过来。

    一个要点火,用火势来***魏骑前进的路线;一个要灭火,撑开车辆打开前进的道路,魏家铁骑和川中勇士就在车阵之中展开肉搏!

    蜀军本阵看着车阵前的争斗,多有将领要领军前去支援,但军令如山,大将军不发令,谁敢『乱』动?

    “将军!我带人去点燃车阵!”马脩,杜珍等将纷纷请命。

    车阵燃烧起大火的部分对于阻截魏军起到很好的效果,魏骑只能通过没有起火的车仗,却难以从起火的车仗前冲过。车阵虽然没有完全施展,但也对魏军的冲锋起到不小的阻碍作用。

    火光映在姜维双目之中,观看战场厮杀生死的双眼似乎有了些许湿润,那负责车阵的两千多蜀兵宁愿去和魏骑硬拼,也要点燃车仗完成任务。这个时候,其实他们可以跑回来的……

    大将军不说话,请战的蜀将也看的清楚形势。和魏骑拼杀的蜀兵越来越少,被点燃的车仗越来愈多。这些兵将根本没想过回头,步兵在骑兵面前逃跑,只有被追杀的份儿。而魏人一定会用这些残卒作为屏障,来接近蜀阵。

    宁可战死,也不成为累赘!

    步兵毕竟不是骑兵的对手,更何况面临的是不断增加的魏骑。两千蜀兵虽然不少,但遍布在整个战场上便显得十分薄弱和微不足道了。

    “放箭!”就在最后一名蜀兵倒在血泊中时,姜维一声怒吼!

    魏军步骑越过车阵的也将近万人,见状各自挥舞兵器就要拼命!这时突然后方潼关城上传来了鸣金之声。

    退兵!?

    投石车仍旧不断的投掷,司马昭和钟会衡量一番,还是退兵的好。经过连续的作战与改变战术,蜀军已然重新调整了阵型,站稳了脚步。相反魏兵迫于压力不得不毫无阵势的『自杀』式冲锋,这等消耗最是巨大而且杀敌的效果也不佳。真要是计算伤亡,还是退兵划算一些。

    投石车的攻击范围是固定的,城门打开之后,各军压住阵脚,防备蜀军进攻,然后形成一条直线快速的跑入城中,这也算没办法的办法,至少比稀里糊涂的和蜀军拼死要强得多。

    谁知道姜维还准备了什么手段?从蜀军这一连串的作战变化来看,姜维同样料到了魏军要打消耗战的算盘。

    来得快,退得也快,这下子抡轮到蜀军进退无据。留在原地除了投石车发发威外,便没什么事做,追上去保不齐又是一场混战。

    “收兵。”姜维心中衡量一番双方的形势后,做出退兵的决定。

    这一战蜀军和异族联军损失都不小,魏军同样是尸横遍野,双方均是需要调整和休息。

    蜀军和异族联军退出三十里外安营,魏人见蜀军走得远了,便派人出城打扫战场。这个天气,死了这么多人,如果不尽量早些收拾尸体和血迹,很容易引发瘟疫或者霍『乱』。

    这个时代的医疗条件还是比较差的,但基本的常识还是广为流传的。这与文化有关,与传统也有关。

    ……

    潼关城下的战事似乎归于平静,但中原大地的战火从来未曾间断过。荆州的吴军调集十万人马猛攻魏国国都许昌前的最后一道防线——南乡郡!

    许昌方面临时征调了四万青壮,并河内,洛阳,濮阳以及徐州的援军,加上许昌的驻军共计八万七千人开赴南乡郡与吴人对峙。领兵的乃是司马氏重臣司马干和司马京兄弟。

    司马骏和司马亮兄弟先后战死,司马昭在潼关和蜀军交战,司马炎要留守许昌以防有变。朝中的宿将不是战死,就是在前线作战,这个时候司马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领军的人选要忠诚可靠,作战方面能守得住就可以了。

    吴军一路势如破竹,投石车大发神威,南乡郡诸城先后沦陷。司马干兄弟不敢与吴人交战,只得节节败退。

    与此同时魏国四面战火的消息也传到了潼关司马昭手中。吴军卷土重来,这是司马昭和钟会有所准备的,可吴人也有了投石车这犀利的武器却大大出乎二人的意料。

    第164章 三方汇聚(上)

    第164章 三方汇聚(上)

    潼关府邸之中,司马昭紧急召集所有的将领和文臣议事。吴军卷土重来,势不可挡,荆州已然沦陷,魏军正在南乡郡和吴人展开殊死搏斗,竭力抵抗吴人的推进。不过镇守新野的陈骞都阵亡了,司马干兄弟的本事自然更不是吴人对手。

    况且吴国可不会只攻击荆州这一个方向,整个东南防线恐怕都会遭到吴国的大举入侵。

    本来钟会和陈骞布置的沿江防线是万无一失,让吴军望而生畏,根本不敢尝试。但为了应付西线的蜀军,为了重夺长安,钟会抽出了三分之一的兵力去支援司马昭。如此一来,本该固若金汤的防线有了隐患。

    荆州吴军的战术和投石车是获胜的关键所在,然而对手是陈骞。若是钟会,吴军还会如此顺利的成功渡江么?

    事已至此,无需多言。

    众人聚在一起,首先要弄清的是晋公司马昭的心意。到了这般的形势,还想着处处与吴蜀抗衡,处处不失,这样的心态根本不切实际。

    要知道兵临南乡郡的荆州吴军就有十万人,西线只能分出兵力回去保卫许都,东线最好的状况是不需要中原分兵去援助。许昌的留守军队也不多,抗衡十万吴军凭借刚刚招募的青壮是没用的,因此潼关的十多万魏军需要分出大半的兵力回援。

    可潼关主力分半,余下的人如何应付蜀军?或者说,谁能保潼关不失?

    “许都万万不可有失,潼关也是关键,请晋公早做安排。”卫瓘请命道。

    卫瓘本是留守许昌辅佐晋公世子司马炎,但这次军情危急,而且事关重大,遣派一般的使者难以担此重任,也不放心,于是卫瓘请命亲自来一趟。

    “此间事我自有安排,唯少一人往河北,青徐替我安抚各州。”愁容已然消失不见,司马昭恢复往日里沉稳的常态,淡淡的说道。

    “瓘不才,愿往!”卫瓘如何『摸』不透主子的心态?

    “有伯玉前往,本公十分欣慰,只是伯玉一人难以照顾数地。”司马昭满意的微微颔首,又道出了自己的忧虑。

    “臣有子恒,岳随行,可分晋公之忧。”卫瓘深施一礼道。

    “巨山兄弟才华过人,谅必知本公之心。”司马昭摆了摆手,没再说什么,卫瓘不做丝毫停留,领命而去。

    一番对话看似简单,其中乃暗藏玄机。在场众人见了心情都是凝重,这卫瓘不是司马氏的亲属,却是朝中第一有名望的士人。当年因为秉公行事曾经得罪过不少人,直到司马氏上台,卫瓘才有了施展抱负的机会。

    如今魏国倾危,形势可谓是万分的危险,司马昭不安排救援许都,反而先着眼安抚各州,这等眼光看的已是非常之远。能『逼』迫晋公担心后院起火,可见魏国的压力之大啊。

    “潼关为西方屏障,许都乃我大魏的心脏,本公欲引大军回师,先行击破吴人,再来击败蜀军。”司马昭嗓音逐渐高了起来,中音十足的道。

    群臣见晋公的打算不是众人普遍认为的分一半兵回援,而是主力尽数返回许都,都是一愣。若是大军撤走了,潼关只能死守,面对蜀军和异族联军加上投石车,这守关等于是送死啊!

    “启禀晋公,潼关军少则不足以抵挡蜀军,军多则难以回援许都,应准备后续防务才是。”钟会略一沉『吟』道。

    “士季有何妙计?”司马昭问道。

    “唯有苦守,拖延时日而已。”智慧如钟会,面对这般恶劣的形势,也是无计可施。

    钟会都这么说,群臣更是无人敢请命留守了。要兵力没有兵力,要计策没有计策,这仗让人怎么打?司马昭没有硬『性』要求坚守潼关多久,但从潼关到许都,若是一个不慎,连洛阳丢掉都是有可能的。

    因此,留下的人选必须是忠心可靠,而且要智勇双全,把洛阳和潼关之间的地区都交由此人负责,才有完成任务的希望。

    看着底下的文武一个个不吭声,司马昭眉头一皱,这等重任若是强行指派,恐怕效果并不会怎么好。留守的将领都没有信心,底下的兵将只能是死气沉沉,只有自告奋勇的勇将才可担此重任!

    “末将愿留守潼关,只是须晋公依我三事,方敢守城。”大将张统从人群走出道。

    司马昭沉声道:“何事?”

    张统心中已有定计道:“潼关势单力薄,难以久守,吾亲节度洛阳兵马布置防线以抵蜀军,此乃一事。”

    “西线指挥权可交你手。”司马昭点头道。

    “谢晋公!末将须亲在军中挑选留守军士以及军械,万人辙可,此乃二事。”张统继续道。

    “守军必为精锐之士,以一当十可守可战,本公依你。”司马昭眼中一亮,又是应允。

    “多谢晋公!统官职卑微,恳请赐予节度,此乃三事。”张统说到这里,神情无比严肃。

    司马昭听到第三件事,已经是点头赞许,道:“大战当前,重在军威,本公封你为镇西将军,假节,统司州军事!”

    一语既出满座皆惊,张统虽然在河北带军,但官衔并不是很高。西线重要『性』不亚于东线,只见魏国各处领军的都是王基,王昶,陈骞这等宿将,就知晋公赋予张统的权力有多大。

    片刻之间,张统一跃成为镇守一方的边疆大员,概叹的同时,众人更为司马昭的心胸和手腕折服。

    张统临危受命,心中感动,这等紧要的位置从来都是司马氏亲信才能担当,如今被晋公破格提拔委以重任,此时不表忠心更待何时?

    钟会在一旁脸『色』并不好看,按照资历也好,官职也罢,怎么排这西线的军权都应该是自己的才对。前翻在潼关城头上观战,司马昭把自己比作魏武帝就『露』出了马脚,你做了魏武帝,你儿子做什么?

    该站的队自己站住了,如今反而被晋公忽视掉,这样的感觉倒是与生俱来的头一遭,心里还真不是个滋味。司马昭绝对是老『奸』巨猾的一位,难道……想到这里,钟会开始回忆自己是否在何时失言,违了司马昭的心意,可一时半刻偏偏又想不出眉目,真是愁杀人也。

    张统自取挑选留守的兵丁和将领,司马昭则是安排众人的军务。张统负责的只是西线的军事方面,其余各地的将领却是司马昭亲自指定,只有这样才会放心把军权交给一个“外人”。

    ……

    潼关外蜀军营中,姜维与异族将领们聚在一起,商议下一步的行动。异族平时都是小规模的厮杀,赶上一次大战便是替姜维解围那次,杀得魏军大败亏输。潼关城下这一战,才让这些异族首领们看清楚了什么叫硬仗!

    没有姜维的调度和计略安排,异族再嗜杀好斗,也被魏军打垮了。大帐之中没有人敢再轻视蜀汉的战力,这样的用兵不是自己能够学得来的,更不是可以应对的。就连一向喜欢起刺儿的姚古那父子也是老老实实的专心听着。

    “大将军,我们何时攻打这城池?”异族联军总大将秃发寿阗开口询问道。

    “族长认为此关应当如何攻破?”姜维倒是想听听异族方面的意见。

    秃发寿阗会心一笑,胸有成竹的道:“魏人虽然多,可我们已经有了应对的办法。贵国的投石车威力无比,我想守住阵势,砸开城门冲进去,魏人就会不战自溃了。”

    这一番话说的合情合理,在场的异族族长都是点头附和。这些异族族长心机是有的,但韬略上就显得有些参差不齐。鲜卑族的秃发寿阗倾尽全族的力量响应蜀汉,除了得到好处外,还能与蜀汉搞好关系,抱一条粗腿。

    最为重要的是提高自己部族在异族中的声望和威信。姜维自然明白秃发寿阗的用意,这个时候需要的就是双方配合,合作。因此,当秃发寿阗开口询问的时候,姜维就借机把问( 惊雷入汉 http://www.xlawen.org/kan/5526/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