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9 部分阅读
交给秃发寿阗。
秃发寿阗既然敢问,必然心中早有答案,这么当众一说,姜维等人在随之赞喝,无形之中便拔高了鲜卑族在异族间的地位和实力。
姚古那在人群中眉头一动有所不悦,秃发寿阗这老家伙只能糊弄这些饭桶,说了半天这话和没说有什么分别?说穿就是强攻潼关这四个字而已,非要说的这么正义凛然,好似多了不起一般。旋即姚古那又是暗自一笑,换成是自己为了笼络众人,恐怕说的比这秃发寿阗还要漂亮呢。
汉将和异族将领纷纷交流,同时对于异族军队的作战方式和武器都很是好奇。异族方面也借机请教阵列和训练方面的疑『惑』,这可是不折不扣改善部族战力的好机会。
大家讨论的其乐融融,营外有御史到来,带来的正是蜀汉皇帝刘禅的旨意和消息。姜维等人见状连忙携同各族将领官员出营迎接圣旨。没等众人起身,那使者却是不请自入。
“大将军别来无恙乎?”来使风尘仆仆却是一脸微笑。
“梁大人怎会亲自前来?”姜维一看来着非是旁人,乃是与姜氏一同入蜀的天水大姓梁氏的后人梁周。
梁周道:“这里有封密旨,大将军可自观之。”
姜维急忙接过拆开一开,又是担忧又是欢喜,反复看了几遍也没有动静。老将廖化凑前些拉拉姜维的衣角,姜维把信交给了廖化,自己转身对秃发寿阗道:“事态有变,恐怕……”
第165章 三方汇聚(下)
第165章 三方汇聚(下)
当夜,司马昭的大军便悄悄的撤离了潼关,城头上的一切布置包括旗号都没任何变化,依旧是『插』着司马昭晋公的大旗,各部将领人不在了旗帜仍然留着。不知情的从外面看去,根本不知道潼关其实只剩下了一万兵力。
离开潼关二十余里后,司马昭自引三万铁骑与钟会在先,疾驰向许昌城方向,其他的部卒辎重在后跟随。许都的形势不容乐观,潼关的未来也难以估算,这个时候无论是兵是将,都要分秒必争,力挽狂澜,便看这一系列的作战了。
许都是魏国的心脏更是五都之一,长安陷落,洛阳也是危险,谯郡地处扬州身后,也是一个危险的所在。许昌如果有所闪失,整个黄河以北的国土就面临分崩离析的状态了。
无论如何,都要击退吴军,保住许昌。国都的象征不仅仅是地理位置,更是魏国君臣百姓的思想长城,许昌绝不能失!
魏军浩浩『荡』『荡』的分作前后两部向许昌而去,却不知在稍远处的山岭之中,一群人虎视眈眈的看着魏军撤退。
“陛下,这是司马昭的主力军,看来吴人势如破竹。”文虎隐蔽身形在丛林中说道。
刘禅一身软甲,抽回拨开树枝的手道:“司马昭好命,朕翻山越岭到这里,只能打一支偏师。”
二人身后的将领听到刘禅的牢『骚』,都是忍不住一笑,旋即想起身份,又严肃起来。刘禅回头看了眼笑道:“行伍之中朕只是一名老兵,不用如此拘谨。”
听到陛下如此说,将领们稍稍的有所放松,一个将领壮着胆子道:“陛下,司马昭跑了,我们还去打潼关么?”
“潼关……嗯……”刘禅其实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在击败羊祜那支魏军后,刘禅毅然选择了精兵简行,穿越山岭之间直『插』潼关身后。对于刘禅冒险的举措,霍弋,庞宏等人都是反对,无奈刘禅坚定不移的要行险一搏。
姜维在长安和雍凉二州能调动多少军队,刘禅在清楚不过了。西线的防务和兵力调配本就是刘禅与姜维协商的结果。魏军举兵十几万来犯长安,凭借蜀汉留守的兵力可谓是艰难无比。
就算去长安支援姜维,兵力上未见得就能与魏军一拼,而且潼关险恶之地也并不好攻取。绕道潼关背后,或者『骚』扰或者夹击,魏人见后路出现了蜀军,如何愿意守一座孤零零的关口?
霍弋和庞宏说不动刘禅,只好由庞宏率军守护地盘,处理降兵。霍弋点兵一万,和刘禅的二千五百名精锐御林军一同进发。长年在南中地区生活,霍弋对山野行军有旁人难及的经验。
此时刘禅带着三四千人潜伏在山岭之中,打探四周的消息,霍弋带着余下的***千人负责运送辎重。
“陛下!”文虎见刘禅一时未决,似乎有话要说。
“阿虎可有见解?”刘禅与文虎相处融洽,于是直接称呼文虎做阿虎,好似关虎还没有死的样子。
“潼关向西不远便是弘农,前方激战,弘农必然没有准备。臣以为当攻其无备,先取弘农立足,然后配合大将军夹击潼关,洛阳以西一举可定也!”文虎娓娓道来。
“阿虎此言正合朕心意!”刘禅嘿嘿一笑,想起了什么来。
“陛下不宜涉险,末将带劳即可。”文虎看出刘禅在想什么,急忙请命去夺弘农。
……
弘农郡太守刚刚送走了司马昭的两拨大军,心里并不轻松。潼关只留了一万守军,而潼关之后的大城,就是弘农了。弘农不仅要负责潼关的后勤供应,更要抓紧修筑城防,补充军力。这一大摊子事儿,都赶到一起去,百姓和官吏都带着战祸的恐慌,要做的工作实在是多。
回到城中,各项政令和军令公文一道接着一道的发布,城中的官吏,兵卒,富户,百姓都被动员起来。修筑城墙的修筑城墙,囤积物资的囤积物资,各大族大户捐献钱粮,奉献人力,不说鼎力相助也是大出血。
这是镇西大将军张统的意思,更是晋公司马昭的意思,张统是谁大家不清楚,司马昭是怎样的人,相信是不言而喻的。这危机之时忤逆了晋公的意思,蜀人还没到城外,自己的脑袋就先搬家了,非常时刻容不得半点疏忽。
城中一片忙碌的景象,好似如临大敌的气氛,蜀军在潼关之外,给魏人的感觉却好似如刺在哽。雍州丢了,凉州丢了,长安都丢了,盼着晋公夺回失地,结果是吴人竟然一路打到了许昌!
难道魏国真的不行了?有人怀疑,有人不愤,有人不信。只是没人注意到这一天城中涌入了一些新面孔,没人会想到在铁壁一般的潼关之后出现了蜀军……
不是城中,而是城外。
城外突然杀来了三四千蜀兵,四野田地中的魏国百姓受到惊吓,撇下农活的工具,收好的粮食,手中的土石,纷纷逃入弘农城中。
弘农太守惊疑不定的命令全城战备,一边动员城中的兵将和青壮守城,一边去看个究竟。只见弘农城下确实是一支三四千人的蜀军,观其兵将衣甲都有不少污垢。
“潼关可有消息?”弘农太守先是打听潼关的动态。
“今早还有书信传来,吩咐大人依计行事,大人怎么忘了……”身旁的官吏弱弱的提醒道。
“呃……这蜀军从何而来!?”弘农太守想起早上收到的书信,那个时候潼关还是稳若泰山,眼下正午时分,蜀军就算破了潼关,也难以赶到弘农啊。
“大人你看,好像是蜀汉皇帝的旗号!”有的官吏有所发现,急忙呼喊道。
众人凝神细看,果然在蜀军阵中一名雄壮的中年男子身材稍显肥胖,身处阵中不怒自威,透『露』着无比的自信和威严。身后一杆大旗随风『荡』漾,上面赫然写着“大汉皇帝刘”字样,不是刘禅又是何人?
“朕乃大汉皇帝刘禅,弘农太守当识天命而降!”刘禅在马上喝道,身后的骁将兵卒都跟着呐喊扬威。
弘农太守甚是激动,晋公一路东归布置了不少的太守和将领,自己的位置并没有丝毫的动摇。有晋公这般信任,这个时候就算城破身亡,也要报效国家和晋公的器重才是。
定了定心,弘农太守攒足了气息道:“呸!西蜀小国无知,这几千人就想动我弘农?城中可战之兵两万有余,尔等还不退去!”
刘禅听罢不禁一乐,前一句算是这太守说到了点子上,三四千蜀军用来攻城,确实有些托大。不过后一句也是尽显魏人的怯意,城中有两万多兵马还不出城擒拿自己,却让蜀军自行退去,岂不可笑?
“可敢出城一战?”刘禅扬声问道。
弘农太守闻言也是清楚自己『露』怯,城中算上新招募的青壮也只有一万余人,正规的守军不过三千人左右。话卡到这里让人不得不接,就算不出战,也要有个名正言顺的借口才是,否则堂堂蜀汉皇帝就在嘴边,自己不敢去吃还不让人笑话死么……
嗯?转念一想,弘农太守的心思又有了活动,城下的蜀军不过三四千人,城中一万来人虽说有新兵充数,但凭什么就不敢吃这口肥肉?不说活捉刘禅,就是杀退了蜀军,回头也是大功一件!
“有何不敢!”想到这里,弘农太守脱口而出道,但随之而来的却是这句:“尔等设伏,我岂不知,休要诓我!”
蜀汉就算是伪朝,皇帝也是九五之尊,没必要冒这个险来打弘农。带这么点人在城外叫战,看起来胸有成竹的样子,难道蜀军有埋伏?弘农太守心思转的极快,改口之后,不断的张望远方是否还有蜀军。
“你不出来,休怪朕攻城了!”刘禅说了一句,于是便指挥众军排好阵势准备攻城。
弘农太守是文官出身,没甚么作战的经验,好在城中有负责军事的将领,见状都是紧张的备战。
战鼓声响起,蜀军『潮』水般涌向弘农城,这一拨投入的兵力就足有三千人之众!弘农太守在左右的保护下退到高处,城上满是军卒和青壮。实际上三千蜀军攻城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是弘农上下的心理压力太大,导致了畏畏缩缩的举措,发挥不出战斗力。
“蜀人真是凶猛,难道潼关真的没了?”弘农太守一脸紧张的说道,嗓音不自觉的有些变调。
“潼关安然无恙,请太守放心!”一名大汉不知几时靠了过来道。
弘农太守闻言觉得精神振奋不少,问道:“你怎知道?”
那大汉哈哈一笑道:“先去弘农,再夺潼关啊!”话音未落,手中大刀迎头劈下,可怜弘农太守脑袋被砍飞老远,顿时毙命!
“啊!~~~~”被鲜血迸了一身的官吏们吓得尖声惊叫,转身要跑只觉得脚下一软,倒在地上便动弹不得。
“我乃大汉虎翼将军文虎,弘农已被我夺取,降者不杀!”文虎拾起弘农太守的首级示众,一手提着大刀叫道。
城头上顿时有百余人各自抽出兵刃响应,指挥弘农守军做战的将领还没缓过神儿就被纷纷刺杀。
“大汉军马已经夺城,还不投降!”混入城头的蜀军各自叫嚷着。
“轰隆”一声,紧接着放下的是吊桥,随之是城门大开,另外的百余蜀军一举杀散了城门处的魏军,迎城外的蜀军入城。
太守和能领兵指挥的校尉都被刺杀,魏军群龙无首,见到蜀军已然入城,自知抵抗无望,只得丢掉兵器投降。
刘禅带着数百御林军在队伍最后,看着城上的配合与城下攻城的时间正好吻合,不伤一兵一卒夺下了弘农,心情大好,开始盘算下一步的打算。
第166章 锋锐之师(上)
第166章 锋锐之师(上)
潼关是否已经失守,弘农的军民都不清楚,看着一队队的蜀军开入城中,大家一时没什么反抗的情绪了。
蜀军刚进城的时候,还有些家族和官吏密谋着发动叛『乱』,把蜀军赶出去。然而计划还没有设计周详,第二天城外又是来了蜀军,一连三天让魏人仅存的小算盘都不敢打了。
霍弋的运输队在接到刘禅的传召后,留下了千余人负责维护道路,余下的七八千人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弘农。作为潼关的后勤重地,弘农的钱粮物资足够这万余蜀军使用很久了。因此,一时间也无须千里迢迢的翻山越岭运输钱粮补给。
潼关每日里有不少指令传达到弘农,刘禅入城之后,城头上依旧打着魏军的旗号,手下的兵将也穿着魏军的衣甲。负责传令的潼关使者看不出端倪,只当一切如常,到了城中虽然见不到太守,但却是有城中的长吏接见。这点有些奇怪,不过也不足为虑,这个时候谁不是忙的焦头烂额呢?
潼关的日子也不好过,蜀军在司马昭大军刚离开不久,便采取了猛烈的攻势。从蜀军的攻势上来看,简直是不计牺牲的猛攻,好似攻不破潼关就要出什么大事儿一般。
关上的守军是镇西将军张统亲自挑选的精壮兵将,无论是体力还是战力都属一流。潼关是西方第一个雄伟的关口,平常五千余人就可守得密不透风,眼下一万精锐来把守理应是绰绰有余。
只是蜀人的投石车着实厉害,换做一般的城池,只是这三四天的猛攻便足以砸开城门了。
蜀军白日里投石车猛攻,夜晚便是汉军和异族联军轮番上阵,关内的魏军被张统分为三四批轮番顶着,倍感吃力。没有休息,没有喘息的机会,无时无刻都在紧张着蜀军的动态。
焦虑和烦躁的情绪蔓延在军中,面对蜀汉毫无间隔的猛攻,魏军有一股要疯狂的冲动。
这仗打得实在是太压抑了!
潼关的百姓逐渐撤回弘农,由弘农安排照顾,弘农的青壮经过数日的训练后,押运着土石等修补城墙,以及守城的器械准备开往潼关。张统的意思非常简单明了,除非潼关被夷为平地,否则无论付出何等的代价也不放弃守卫。
蜀人的攻势越是疯狂,魏军越是不让蜀人得逞。疯狂的背后必然有原因,虽不知原因,但阻止蜀人一反常态的动作就是魏国的胜利。
每天都会有三五批使者来催促,来发布命令,对于潼关送回来的百姓,刘禅自然照单尽数接纳。关于弘农输送青壮充军的要求更是撞到了蜀人的怀里……
于是留下霍弋以及五千蜀军镇守弘农,文虎点兵三千装作弘农方面的援军跟随使者开赴潼关。等到文虎的军队走后,刘禅带着两千五百名御林军,悄悄的跟在后面,准备做黄雀。
迁移到弘农的百姓至此才知道这城池早被蜀军攻破,然而使者已经跟随蜀军走了,留守的蜀军又是不少,有心揭穿却也是无能为力。为了确保潼关无忧,当先被迁移到弘农的百姓都是『妇』孺老人,青壮都要留着守城,这些人有什么能力?
蜀军接管了弘农郡,对于城中的富户百姓都是秋毫无犯,并且广派军士维持城中治安,又有呼雷阙的人员混在民间引导百姓的言论方向,顺其自然的便把百姓内心的恐惧一一化解,乃至转为易于接受蜀汉统治的态度。
那穿着魏军盔甲的三千蜀兵百姓都是看得到的,这三千“自己人”进了潼关,潼关守不守得住已然是人们的共识。蜀汉的主力部队马上就要到来,这个时候还是认命的好。
谁不知道眼下魏国的危机?四面开战,败多胜少,偌大一个国家只能拆了东墙补西墙,丧气和悲观态度的人已然超过了半数。民心如此,国家何为?
前方战事紧迫,文虎这一路“魏国援军”走的也不慢,随行的通关时使者抢先一步去关里通传。进入潼关地界之后,远远就可以听到沉重雄浑的撞击声,这是蜀汉的投石车正在摧残潼关城墙。
投石车作战看起来是较为轻松的一种战法,实则并非如此。凡是机械工具都有一个磨损程度,威力越是强大,消耗的越是迅速。马钧为“天下巧手”,一身技巧超然于这个时代,也被时代所局限着。改进『性』能,延长机械使用的寿命上确实有其独到之处,可什么器械也难以禁得住这么疯狂的使用。若非姜维携带的投石车足够多,有些底子,也不敢这般的疯狂使用。
每架投石车一轮要投掷几十块石头,数十架投石车一轮就是几千块石头,而每天要投掷多少轮?这些日耗数万的石块,都是依靠蜀汉以及异族联军在附近的山上开采所得,光是这一项耗费便已经消耗了蜀军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到了晚上军卒还要强行攻城叩关,潼关的攻守之战虽然是蜀人掌握着主动权,但压力并不比守关魏军轻。换句话说很有可能守军还能支撑,但蜀军已然把自己累得吐血了。
这一切都是因为刘禅的密旨,文虎非常清楚,那是陛下在决定攀山越岭偷袭潼关时,派人传给西线的消息。陛下是九五之尊,更是汉室复兴的旗帜,刘禅以身犯险,姜维如何不急?若是陛下有了什么闪失,作为蜀汉重臣的自己岂非成了千古罪人?眼前复兴汉室的大好形势也会随之毁于一旦啊!
因此姜维豁出全力攻击潼关,唯恐刘禅深入敌后遇到什么危险。要知道潼关这里可是有十余万魏军,而从许昌到洛阳一旦得知刘禅的踪迹,怎会不集结大军前来围剿?
好在带来的消息还有一条,江东荆州大将施绩已然讨平了新野的魏军,斩杀魏军荆州留守大将陈骞于军中。有荆州的吴军牵制和威胁着,想必潼关的魏军要回撤,而许昌洛阳的魏军更是无法往潼关方向支援。如此一来,刘禅的万余人马只要不和回援许昌的魏军碰上,想必还是可以保证安全的。
话虽如此,这等深系国家兴亡的大事仍旧是马虎不得,不怕一万只怕万一。要知道自从陛下投身行伍以来,以身犯险可不是第一次了。其实像陛下这样的年岁,按理说应是稳重成熟的阶段,不知为何在军务方面总是有些少年人才有的燥进轻兵之举。
从几天的攻势来看,司马昭钟会等魏国重臣猛将都没有『露』过面,城头上出现最多的反而是魏将张统。根据观察,城中的兵力似乎也有所变化,不少伤兵依旧在奋战,却得不到轮换。
若是魏军全师仍在潼关,大可以使用军士轮换,也可以选择出击,眼下一味的死守,甚至投入了大量的民夫,种种迹象似乎都表明了潼关空虚的状态。如此看来,荆州的吴军恐怕是一路高歌猛进,所以司马昭才不得不主力回援。
既然如此,还有什么犹豫的?原本作为伏兵的蜀军和异族联军也纷纷投入了攻城战中,潼关的形势每况愈下,双方都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所不同的是蜀军和异族联军的损失只是在攻城战的兵力,而魏军白天死于投石车,夜晚亡于守城战的兵将百姓不计其数。
频繁的死伤对于受损一方的士气是极大的打击,当你每天见到前线不断的运下伤者,亡者,对于这一仗能不能获胜心里便会有了答案。那答案必然是悲观,消极的,这是环境对人的影响,更是人心畏惧和黑暗的所在。
听说弘农来了援军,张统以及潼关的兵将都是大喜过望,城中悲伤丧气的气氛顿时一扫而空,士气又重新振作起来!援军带来的是货真价实的兵力,以及坚守下去的希望。
张统忙于指挥军民修补城墙,便派遣副将前去迎接援军。见到文虎和三千援军后,副将更是狂喜,这些军士一个个看起来都是身经百战之辈,实在是强兵啊。不过旋即又是有所疑问,弘农只是一个后勤的基地,如何有这百战精兵?
文虎笑道:“此乃晋公临行前特意调拨的精锐,以防潼关兵力不济。”
副将闻言若有所悟道:“晋公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真是我等之福啊。”
文虎故作关心道:“不知关内情况如何,关外蜀军似乎攻势甚猛!”
副将闻言叹道:“蜀人的投石车极为犀利,潼关这般雄浑的所在,也是满面疮痍,受损严重……哎……”
文虎心中暗笑,面上一副关心的神态:“既如此,我等也无须休息,可速带我等熟悉防务,接替兄弟们下来休息才是。”
副将大喜:“将军厚意,某先行谢过,可先替换些伤兵下来。”
文虎微笑点头,于是率领三千“魏军”跟随者副将熟悉城中的布防和战术。沿途所见潼关虽然只遭到三四天的猛攻,但城中的军民尽显疲惫之态。蜀军日夜猛攻,就算轮换下来的军卒也是不得休息,白日里石块撞击城墙的声音从未停歇过,夜间蜀军呐喊声也没有间断过,守城者殚精竭虑,豁尽全力,休息者心惊胆跳难以入眠,实在是摧残人心。
第167章 锋锐之师(下)
第167章 锋锐之师(下)
在巡视和熟悉防务之间,不断的有“弘农援军”被安『插』在各个岗位。魏国留守的镇西将军张统此时也抽出空隙,来接待弘农援军。文虎远远见到心中暗自一动,往日里蜀魏交锋自己和这文虎是有过照面,若是被识出身份,这戏也没法演下去了。
远远望见张统一行人前来,文虎一副轻松自若的神态,但手上的动作已然传令给众军准备发动。
张统乃是名门之后,治军有方,一路走过来凡是见到军民百姓们都是嘘寒问暖,给众人打气鼓劲儿,标准的名将风范。因此文虎远远的认出了张虎,张虎还无暇仔细端详潼关副将身旁的文虎。
副将见主将张统走了过来,连忙快走了两步要上前做个介绍。刚刚凑到张统近前,嘴还没张开,只听得身后的文虎道:“张将军还记得我否?”
“两位相识……”副将闻言随口问了一声,却觉得背心一阵刺痛,一柄短刀末身而入,顿时说不出话来,毙命当场!
张统自然知道副将走了过来,这边刚与几名伤兵唏嘘完,听到有人问自己于是抬头边看,身边的随从早已高声叫骂起来“将军小心!”。
一到白光瞬间劈至眼前,张统猛然一惊奋力抽身闪避,却是为时已晚。文虎的武艺本就不下于张统,张统连日指挥守城筋疲力尽,又是仓惶无备的状态下,如何躲得过文虎蓄势已久的一击?缳首大刀重重的斩在张统肩颈之上,顿时把张统劈做两半!
“将军!有反贼!”张统的随从各自抽刀上前,却是为时已晚,只好大声呼叫。这关中都是魏国的军民百姓,无奈四周多是撤下来的伤兵,张统也好,潼关副将也好,二人的亲兵不过数十人罢了,怎么挡得住数千蜀兵!?
“我乃大汉虎翼将军文虎是也!弘农已被我军所得,尔等还不早降,可免一死!”文虎这一出和弘农何其相似,却没料到潼关诸军的反应和弘农却是截然相反。
蜀军出其不意的刺杀了不少守城魏军,本以为震慑住了全场。没想到这批魏军是张统从十几万魏军中亲自挑选出的魏人精锐,每个人都做好死守潼关的准备,生死早置之度外,这个时候如何肯降?
“他们杀了张将军!”
“和蜀贼拼了!”
“去你娘的投降!”
“吃我一刀!”
魏军无论是将领还是兵卒,被蜀军压制了许久不得爽快一战,眼下城中进了蜀兵,潼关八成要玩完,张统更是抢先一步被杀。这样的情形对于五六千敢死之士来说是最坏的形势,也是最好的形势。
坏是因为身为国家军人未能守住潼关,失职失责,愧对国家;好是因为事已至此,潼关陷落不可避免,无牵无挂的魏军正好可以舍命一战,维护军人最后的尊严!
“杀!”
凄厉的喊杀声在极为短暂的宁静后划破天空,无数魏军抄起兵器杀向蜀兵!蜀军未曾料到魏军如此反应,斩杀了张统也没能击垮这些魏军的心里。见到魏军举刀杀来,蜀军一时发怔反而被魏人剁翻不少。
“去夺城门!”文虎当先反应过来,手中大刀横扫冲向城门处!身后将领军卒紧紧跟随,组成阵势一并冲杀!
城中的魏军多余蜀兵,更有血『性』的百姓助战,就算蜀人最后摆平了这些魏兵,自己的损失也是极大。必须先将城外姜维的大军引入,才能迅速的平息这一场血战!
“守住城门!”
“包围他们!”
“娘的!都给老子冲!”
魏人好似饿虎般纷纷扑向离自己最近的蜀兵,刀枪相交,剑戟互抵,惨叫和喊杀声混织在一起,潼关之内被鲜血染红,好似修罗地狱一般。
蜀军身处绝境,奋力突向城门求得一线生机;魏兵自知必死,状若疯狂的杀戮蜀兵,只求问心无愧!同样是舍命一战,蜀人为求生,魏人为求死,心态不同,激发的斗志也有高下。
文虎仗着带来的蜀军皆是生力军,一鼓作气冲到了城门附近,另一支蜀军也在城墙上向着城门附近努力冲杀。但魏人根本就是不想活了,抱着一命换一命的心态拼杀,蜀兵转眼间便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兵力。
城门附近聚集着千余魏军,面对着城中蜀军的冲锋眼睛都不眨一下,只等蜀军到了面前便是一刀砍去,或是一枪戳出。不理蜀人的攻势,只求自己的武器可以***对方的体内!
刀锋入骨的痛感,枪矛透体的快意,每个人都成为了杀戮狂人,每个人都不计代价的砍杀对方。血肉横飞不足以形容这残酷的场景,血流成河好似永存于潼关之内,文虎和蜀军受到了刺激,也杀红了眼,杀得兴起,杀得兴奋,杀得入魔。
有能力移动的伤兵都是拿着兵器加入战团,有人倒在血泊之中一息尚存,看着遍地的脚掌,奋力抡起兵器就是猛砍猛刺;有人意识模糊,隐约辨别出敌我双方,手无寸铁便『揉』身抱住不知是身躯还是腿脚,张嘴就咬!
敌与我分不清楚,仅存的是兽『性』,最为原始的本『性』。
弱肉强食,强大的人固然占据主动,可好虎架得住群狼?
文虎一脚踹飞了一名魏将,那魏将飞出老远,一身是伤再夜爬不起来,手中的短刀却是留在了文虎的背上。没有时间拔出短刀,更感觉不到疼痛,接踵而来的攻势让文虎的思维指挥不了动作,完全是凭借反应在作战。
“随我往回冲!”文虎猛然清醒起来,四周的魏军和城中的百姓纷纷想着潼关的城门处靠拢,显然是要守护这这城门,并且围杀蜀军。
城外是大将军姜维的主力部队,可潼关的另一侧却是陛下的精兵在等待啊!何不反其道而行?
仅存的近千蜀兵除了被分割在各处的无法行动,余下的都是跟随文虎向着反方向冲杀!魏军冷不防蜀军突然放弃了引城外蜀军入城的打算,一时来不及应对,竟是让蜀人一下子冲开了包围,跑出老远。
“剁了这群杂碎!”一名魏将在城墙上看的真切,咬牙切齿的喝道,指挥众军追杀蜀军。冷不防身后大刀飞斩而来,从肩部斜劈而下,把这魏将砍为两半!
“马脩在此!还不速降!”这先登上城头的蜀将乃是马脩!
城外的蜀军可不是路人,投石车攻击的同时,自然在观察城中魏军的动态。虽然看不到城里,但城头城墙上的魏军还是看的真切的。初时魏人和往日里倒是没什么不同,可不知怎的,城头的魏军突然放弃了修补城墙的工作,一个个的背向蜀军,面向关里。
蜀将觉得奇怪,连忙飞报姜维。姜维听了心中一动,连忙带着众军前来观察,果然如同蜀将所说的那样。城头的魏军不但是放弃了守城,更是逐渐的减少,而且有些魏军更是相互厮杀起来。仔细去听,城中喊杀声逐渐响起,不知这潼关守军在和什么人交战。
“不好!快快攻城!”姜维想起刘禅的军队还在潼关之后,心里咯噔一下,急忙使人攻城。
潼关内的魏军早存鱼死网破的念头,一心要杀光城中的蜀军,过于专注之下,城外的蜀军何时停止投石攻击都没人注意。于是就在文虎向着另一端城门冲杀之时,蜀军的先登部队已然成功的登上了潼关的城墙。
此时关里的魏兵才发现城外的蜀军竟然侵入了城中,而城门处不断的撞击声更是告诉众人,城外的蜀军正在攻击潼关的城门!
一致对内的魏军这个时候出现了些许的恐慌,不是害怕,而是有些手足无措。不知是继续追杀城中的蜀军,还是和城外侵入的蜀兵拼命。没有统一的指挥,没有共同的目标,魏军开始各自为战,见到谁就和谁拼了!
魏军战力分散,文虎等人的压力顿时减少不小,很快杀到了另一侧的城门。城门顺利的拉开,城外当然看不到蜀军,但却有刘禅派出的探子在远端观察着。城中震耳欲聋的喊杀声就算是聋子也听得到,刘禅在城外如何不知晓?
城门一开,刘禅便指挥两千五百名精锐御林军『露』出身形,杀奔潼关而去。前后两路夹击,城中还有文虎带着不满千人的蜀兵奋战,魏军的斗志彻底崩溃,战事接近了尾声。
面对文虎和姜维的蜀兵还有异族联军魏人还能鼓起余用拼杀,当刘禅的御林军入城之后,情况发生了逆转。魏兵倒是想和这些蜀兵拼命,可自己的刀枪剑戟斩刺到这些蜀兵的身上,却是难以伤及对方分毫,最多也就是在蜀军的铠甲上留下一个白点或是印记而已。
相反这些蜀军的刀枪剑戟是难以置信的锋利,削断魏军的兵刃铠甲好似砍菜切瓜似地容易。
这让人如何拼命?
有人睁着眼睛战死,宁死都不相信有这样的怪事儿;有人拿着断刀断矛疯狂的斩击蜀兵的铠甲,蜀兵冷冷的注视眼前的魏人如痴如疯,并不急着下杀手;更多的人坐在地上,捂脸哭泣……
一场血战,便如此结束。
第168章 收编异族(上)
第168章 收编异族(上)
西线和东线的两路蜀军终于在这潼关之地相会,君臣相聚本应是可喜可贺的事情。然而潼关内好似血染的一般,这等场景让人忍不住触景生情,悲伤不已。众
众人都是久经沙场的将领和战士,进入潼关之后大多不忍细看,甚至有人掩面落泪。就算是嗜杀成『性』,半开化的异族联军,对这惨象也是不忍目睹,颇感震撼。
“一战功成万古枯,朕心何忍。”刘禅叹息道。
“两军交锋,伤亡在所难免,为了兴复汉室,臣等死而无憾!”姜维,廖化,马脩,文虎,文鸯等一众将领闻言齐齐跪在地上道。
“众卿请起,朕岂不知,早日平定中原,恢复汉室江山,便可以使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人间再无此等惨剧!”刘禅心头一酸道。
众将起身,姜维则是把异族一干首领族长请到前来拜见刘禅。秃发寿阗一干异族首领见识了投石车的威力,更看见了刘禅的御林军犀利的兵器,对于蜀汉政权的强大实力再没有任何的怀疑。
各部首领由秃发寿阗带头,来到蜀主刘禅身前纷纷拜倒在地,心悦诚服的道:“鲜卑族秃发寿阗等拜见大汉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各部族长都是大礼伺候,刘禅倨傲的立于众人身前,注视着异族首领们直至礼毕才开口使众人平身。异族不同于汉族,当时社会的观念如此,事实也是如此。汉族之间权谋欺诈有的,但大体上依旧是奉行礼数忠孝的礼仪之邦。
而异族间可没有那么多说法,形成的文化和儒教为尊的汉族是大大的不同。异族们更信奉的是天地法则,弱肉强食,成王败寇,只像强者低头,没什么礼数更不注重道德。
异族好似饿狼饿虎一般,主强可引为己用效鹰犬之劳,主弱则难以指挥反有被吞食之患。所以面对异族,刘禅一副霸主和主人的神态,如此才让异族不敢存有贰心。
潼关这样的环境已经不适合屯驻,好在刘禅早已夺下了弘农。于是留下一支人马打扫和守卫潼关,接济长安方向的给养。余下的蜀军并异族联军开赴弘农,做继续西进的打算。
一路之上,姜维把自刘禅返回成都后的情形都交代的十分清楚,同时表达出异族尾大不掉的忧虑。跟随蜀军前来的是四万余异族联军,这一数字放到雍凉二州,还不及异族可以调动力量的三分之一。
除了鲜卑族的秃发一脉全力以赴,余下的都是持观望态度来参与,留守的力量依旧强大。
蜀汉的战线明显的越来越向东方靠拢,雍凉二州逐渐从战场过渡成后方。无论留守的蜀军是否足够使用,或是蜀汉政权的力量让人慨叹,留下那么多的异族在后方,始终是一个隐患。
国家也好,战争也罢,世间的一切都有兴衰。今日蜀军得胜,可以毫无顾忌的挥师东进,哪天遭遇挫折,保不准这些异族在后方乘虚作『乱』。起初姜维的兵力和权利不足以更进一步的对异族进行控制,但眼下有了潼关这战垫底儿,倒是一个收拢异族的好机会。
一日破潼关,蜀军如此的神速让弘农的百姓彻底的死心。潼关留守的魏军虽然不多,但晋公司马昭离开弘农之前却是说过的。潼关的魏军是精锐中的精锐,有弘农,洛阳作为后盾,支撑蜀军一个月不在话下。
这话有水分是大家都知道的,为了鼓舞士气,必( 惊雷入汉 http://www.xlawen.org/kan/5526/ )
秃发寿阗既然敢问,必然心中早有答案,这么当众一说,姜维等人在随之赞喝,无形之中便拔高了鲜卑族在异族间的地位和实力。
姚古那在人群中眉头一动有所不悦,秃发寿阗这老家伙只能糊弄这些饭桶,说了半天这话和没说有什么分别?说穿就是强攻潼关这四个字而已,非要说的这么正义凛然,好似多了不起一般。旋即姚古那又是暗自一笑,换成是自己为了笼络众人,恐怕说的比这秃发寿阗还要漂亮呢。
汉将和异族将领纷纷交流,同时对于异族军队的作战方式和武器都很是好奇。异族方面也借机请教阵列和训练方面的疑『惑』,这可是不折不扣改善部族战力的好机会。
大家讨论的其乐融融,营外有御史到来,带来的正是蜀汉皇帝刘禅的旨意和消息。姜维等人见状连忙携同各族将领官员出营迎接圣旨。没等众人起身,那使者却是不请自入。
“大将军别来无恙乎?”来使风尘仆仆却是一脸微笑。
“梁大人怎会亲自前来?”姜维一看来着非是旁人,乃是与姜氏一同入蜀的天水大姓梁氏的后人梁周。
梁周道:“这里有封密旨,大将军可自观之。”
姜维急忙接过拆开一开,又是担忧又是欢喜,反复看了几遍也没有动静。老将廖化凑前些拉拉姜维的衣角,姜维把信交给了廖化,自己转身对秃发寿阗道:“事态有变,恐怕……”
第165章 三方汇聚(下)
第165章 三方汇聚(下)
当夜,司马昭的大军便悄悄的撤离了潼关,城头上的一切布置包括旗号都没任何变化,依旧是『插』着司马昭晋公的大旗,各部将领人不在了旗帜仍然留着。不知情的从外面看去,根本不知道潼关其实只剩下了一万兵力。
离开潼关二十余里后,司马昭自引三万铁骑与钟会在先,疾驰向许昌城方向,其他的部卒辎重在后跟随。许都的形势不容乐观,潼关的未来也难以估算,这个时候无论是兵是将,都要分秒必争,力挽狂澜,便看这一系列的作战了。
许都是魏国的心脏更是五都之一,长安陷落,洛阳也是危险,谯郡地处扬州身后,也是一个危险的所在。许昌如果有所闪失,整个黄河以北的国土就面临分崩离析的状态了。
无论如何,都要击退吴军,保住许昌。国都的象征不仅仅是地理位置,更是魏国君臣百姓的思想长城,许昌绝不能失!
魏军浩浩『荡』『荡』的分作前后两部向许昌而去,却不知在稍远处的山岭之中,一群人虎视眈眈的看着魏军撤退。
“陛下,这是司马昭的主力军,看来吴人势如破竹。”文虎隐蔽身形在丛林中说道。
刘禅一身软甲,抽回拨开树枝的手道:“司马昭好命,朕翻山越岭到这里,只能打一支偏师。”
二人身后的将领听到刘禅的牢『骚』,都是忍不住一笑,旋即想起身份,又严肃起来。刘禅回头看了眼笑道:“行伍之中朕只是一名老兵,不用如此拘谨。”
听到陛下如此说,将领们稍稍的有所放松,一个将领壮着胆子道:“陛下,司马昭跑了,我们还去打潼关么?”
“潼关……嗯……”刘禅其实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在击败羊祜那支魏军后,刘禅毅然选择了精兵简行,穿越山岭之间直『插』潼关身后。对于刘禅冒险的举措,霍弋,庞宏等人都是反对,无奈刘禅坚定不移的要行险一搏。
姜维在长安和雍凉二州能调动多少军队,刘禅在清楚不过了。西线的防务和兵力调配本就是刘禅与姜维协商的结果。魏军举兵十几万来犯长安,凭借蜀汉留守的兵力可谓是艰难无比。
就算去长安支援姜维,兵力上未见得就能与魏军一拼,而且潼关险恶之地也并不好攻取。绕道潼关背后,或者『骚』扰或者夹击,魏人见后路出现了蜀军,如何愿意守一座孤零零的关口?
霍弋和庞宏说不动刘禅,只好由庞宏率军守护地盘,处理降兵。霍弋点兵一万,和刘禅的二千五百名精锐御林军一同进发。长年在南中地区生活,霍弋对山野行军有旁人难及的经验。
此时刘禅带着三四千人潜伏在山岭之中,打探四周的消息,霍弋带着余下的***千人负责运送辎重。
“陛下!”文虎见刘禅一时未决,似乎有话要说。
“阿虎可有见解?”刘禅与文虎相处融洽,于是直接称呼文虎做阿虎,好似关虎还没有死的样子。
“潼关向西不远便是弘农,前方激战,弘农必然没有准备。臣以为当攻其无备,先取弘农立足,然后配合大将军夹击潼关,洛阳以西一举可定也!”文虎娓娓道来。
“阿虎此言正合朕心意!”刘禅嘿嘿一笑,想起了什么来。
“陛下不宜涉险,末将带劳即可。”文虎看出刘禅在想什么,急忙请命去夺弘农。
……
弘农郡太守刚刚送走了司马昭的两拨大军,心里并不轻松。潼关只留了一万守军,而潼关之后的大城,就是弘农了。弘农不仅要负责潼关的后勤供应,更要抓紧修筑城防,补充军力。这一大摊子事儿,都赶到一起去,百姓和官吏都带着战祸的恐慌,要做的工作实在是多。
回到城中,各项政令和军令公文一道接着一道的发布,城中的官吏,兵卒,富户,百姓都被动员起来。修筑城墙的修筑城墙,囤积物资的囤积物资,各大族大户捐献钱粮,奉献人力,不说鼎力相助也是大出血。
这是镇西大将军张统的意思,更是晋公司马昭的意思,张统是谁大家不清楚,司马昭是怎样的人,相信是不言而喻的。这危机之时忤逆了晋公的意思,蜀人还没到城外,自己的脑袋就先搬家了,非常时刻容不得半点疏忽。
城中一片忙碌的景象,好似如临大敌的气氛,蜀军在潼关之外,给魏人的感觉却好似如刺在哽。雍州丢了,凉州丢了,长安都丢了,盼着晋公夺回失地,结果是吴人竟然一路打到了许昌!
难道魏国真的不行了?有人怀疑,有人不愤,有人不信。只是没人注意到这一天城中涌入了一些新面孔,没人会想到在铁壁一般的潼关之后出现了蜀军……
不是城中,而是城外。
城外突然杀来了三四千蜀兵,四野田地中的魏国百姓受到惊吓,撇下农活的工具,收好的粮食,手中的土石,纷纷逃入弘农城中。
弘农太守惊疑不定的命令全城战备,一边动员城中的兵将和青壮守城,一边去看个究竟。只见弘农城下确实是一支三四千人的蜀军,观其兵将衣甲都有不少污垢。
“潼关可有消息?”弘农太守先是打听潼关的动态。
“今早还有书信传来,吩咐大人依计行事,大人怎么忘了……”身旁的官吏弱弱的提醒道。
“呃……这蜀军从何而来!?”弘农太守想起早上收到的书信,那个时候潼关还是稳若泰山,眼下正午时分,蜀军就算破了潼关,也难以赶到弘农啊。
“大人你看,好像是蜀汉皇帝的旗号!”有的官吏有所发现,急忙呼喊道。
众人凝神细看,果然在蜀军阵中一名雄壮的中年男子身材稍显肥胖,身处阵中不怒自威,透『露』着无比的自信和威严。身后一杆大旗随风『荡』漾,上面赫然写着“大汉皇帝刘”字样,不是刘禅又是何人?
“朕乃大汉皇帝刘禅,弘农太守当识天命而降!”刘禅在马上喝道,身后的骁将兵卒都跟着呐喊扬威。
弘农太守甚是激动,晋公一路东归布置了不少的太守和将领,自己的位置并没有丝毫的动摇。有晋公这般信任,这个时候就算城破身亡,也要报效国家和晋公的器重才是。
定了定心,弘农太守攒足了气息道:“呸!西蜀小国无知,这几千人就想动我弘农?城中可战之兵两万有余,尔等还不退去!”
刘禅听罢不禁一乐,前一句算是这太守说到了点子上,三四千蜀军用来攻城,确实有些托大。不过后一句也是尽显魏人的怯意,城中有两万多兵马还不出城擒拿自己,却让蜀军自行退去,岂不可笑?
“可敢出城一战?”刘禅扬声问道。
弘农太守闻言也是清楚自己『露』怯,城中算上新招募的青壮也只有一万余人,正规的守军不过三千人左右。话卡到这里让人不得不接,就算不出战,也要有个名正言顺的借口才是,否则堂堂蜀汉皇帝就在嘴边,自己不敢去吃还不让人笑话死么……
嗯?转念一想,弘农太守的心思又有了活动,城下的蜀军不过三四千人,城中一万来人虽说有新兵充数,但凭什么就不敢吃这口肥肉?不说活捉刘禅,就是杀退了蜀军,回头也是大功一件!
“有何不敢!”想到这里,弘农太守脱口而出道,但随之而来的却是这句:“尔等设伏,我岂不知,休要诓我!”
蜀汉就算是伪朝,皇帝也是九五之尊,没必要冒这个险来打弘农。带这么点人在城外叫战,看起来胸有成竹的样子,难道蜀军有埋伏?弘农太守心思转的极快,改口之后,不断的张望远方是否还有蜀军。
“你不出来,休怪朕攻城了!”刘禅说了一句,于是便指挥众军排好阵势准备攻城。
弘农太守是文官出身,没甚么作战的经验,好在城中有负责军事的将领,见状都是紧张的备战。
战鼓声响起,蜀军『潮』水般涌向弘农城,这一拨投入的兵力就足有三千人之众!弘农太守在左右的保护下退到高处,城上满是军卒和青壮。实际上三千蜀军攻城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是弘农上下的心理压力太大,导致了畏畏缩缩的举措,发挥不出战斗力。
“蜀人真是凶猛,难道潼关真的没了?”弘农太守一脸紧张的说道,嗓音不自觉的有些变调。
“潼关安然无恙,请太守放心!”一名大汉不知几时靠了过来道。
弘农太守闻言觉得精神振奋不少,问道:“你怎知道?”
那大汉哈哈一笑道:“先去弘农,再夺潼关啊!”话音未落,手中大刀迎头劈下,可怜弘农太守脑袋被砍飞老远,顿时毙命!
“啊!~~~~”被鲜血迸了一身的官吏们吓得尖声惊叫,转身要跑只觉得脚下一软,倒在地上便动弹不得。
“我乃大汉虎翼将军文虎,弘农已被我夺取,降者不杀!”文虎拾起弘农太守的首级示众,一手提着大刀叫道。
城头上顿时有百余人各自抽出兵刃响应,指挥弘农守军做战的将领还没缓过神儿就被纷纷刺杀。
“大汉军马已经夺城,还不投降!”混入城头的蜀军各自叫嚷着。
“轰隆”一声,紧接着放下的是吊桥,随之是城门大开,另外的百余蜀军一举杀散了城门处的魏军,迎城外的蜀军入城。
太守和能领兵指挥的校尉都被刺杀,魏军群龙无首,见到蜀军已然入城,自知抵抗无望,只得丢掉兵器投降。
刘禅带着数百御林军在队伍最后,看着城上的配合与城下攻城的时间正好吻合,不伤一兵一卒夺下了弘农,心情大好,开始盘算下一步的打算。
第166章 锋锐之师(上)
第166章 锋锐之师(上)
潼关是否已经失守,弘农的军民都不清楚,看着一队队的蜀军开入城中,大家一时没什么反抗的情绪了。
蜀军刚进城的时候,还有些家族和官吏密谋着发动叛『乱』,把蜀军赶出去。然而计划还没有设计周详,第二天城外又是来了蜀军,一连三天让魏人仅存的小算盘都不敢打了。
霍弋的运输队在接到刘禅的传召后,留下了千余人负责维护道路,余下的七八千人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弘农。作为潼关的后勤重地,弘农的钱粮物资足够这万余蜀军使用很久了。因此,一时间也无须千里迢迢的翻山越岭运输钱粮补给。
潼关每日里有不少指令传达到弘农,刘禅入城之后,城头上依旧打着魏军的旗号,手下的兵将也穿着魏军的衣甲。负责传令的潼关使者看不出端倪,只当一切如常,到了城中虽然见不到太守,但却是有城中的长吏接见。这点有些奇怪,不过也不足为虑,这个时候谁不是忙的焦头烂额呢?
潼关的日子也不好过,蜀军在司马昭大军刚离开不久,便采取了猛烈的攻势。从蜀军的攻势上来看,简直是不计牺牲的猛攻,好似攻不破潼关就要出什么大事儿一般。
关上的守军是镇西将军张统亲自挑选的精壮兵将,无论是体力还是战力都属一流。潼关是西方第一个雄伟的关口,平常五千余人就可守得密不透风,眼下一万精锐来把守理应是绰绰有余。
只是蜀人的投石车着实厉害,换做一般的城池,只是这三四天的猛攻便足以砸开城门了。
蜀军白日里投石车猛攻,夜晚便是汉军和异族联军轮番上阵,关内的魏军被张统分为三四批轮番顶着,倍感吃力。没有休息,没有喘息的机会,无时无刻都在紧张着蜀军的动态。
焦虑和烦躁的情绪蔓延在军中,面对蜀汉毫无间隔的猛攻,魏军有一股要疯狂的冲动。
这仗打得实在是太压抑了!
潼关的百姓逐渐撤回弘农,由弘农安排照顾,弘农的青壮经过数日的训练后,押运着土石等修补城墙,以及守城的器械准备开往潼关。张统的意思非常简单明了,除非潼关被夷为平地,否则无论付出何等的代价也不放弃守卫。
蜀人的攻势越是疯狂,魏军越是不让蜀人得逞。疯狂的背后必然有原因,虽不知原因,但阻止蜀人一反常态的动作就是魏国的胜利。
每天都会有三五批使者来催促,来发布命令,对于潼关送回来的百姓,刘禅自然照单尽数接纳。关于弘农输送青壮充军的要求更是撞到了蜀人的怀里……
于是留下霍弋以及五千蜀军镇守弘农,文虎点兵三千装作弘农方面的援军跟随使者开赴潼关。等到文虎的军队走后,刘禅带着两千五百名御林军,悄悄的跟在后面,准备做黄雀。
迁移到弘农的百姓至此才知道这城池早被蜀军攻破,然而使者已经跟随蜀军走了,留守的蜀军又是不少,有心揭穿却也是无能为力。为了确保潼关无忧,当先被迁移到弘农的百姓都是『妇』孺老人,青壮都要留着守城,这些人有什么能力?
蜀军接管了弘农郡,对于城中的富户百姓都是秋毫无犯,并且广派军士维持城中治安,又有呼雷阙的人员混在民间引导百姓的言论方向,顺其自然的便把百姓内心的恐惧一一化解,乃至转为易于接受蜀汉统治的态度。
那穿着魏军盔甲的三千蜀兵百姓都是看得到的,这三千“自己人”进了潼关,潼关守不守得住已然是人们的共识。蜀汉的主力部队马上就要到来,这个时候还是认命的好。
谁不知道眼下魏国的危机?四面开战,败多胜少,偌大一个国家只能拆了东墙补西墙,丧气和悲观态度的人已然超过了半数。民心如此,国家何为?
前方战事紧迫,文虎这一路“魏国援军”走的也不慢,随行的通关时使者抢先一步去关里通传。进入潼关地界之后,远远就可以听到沉重雄浑的撞击声,这是蜀汉的投石车正在摧残潼关城墙。
投石车作战看起来是较为轻松的一种战法,实则并非如此。凡是机械工具都有一个磨损程度,威力越是强大,消耗的越是迅速。马钧为“天下巧手”,一身技巧超然于这个时代,也被时代所局限着。改进『性』能,延长机械使用的寿命上确实有其独到之处,可什么器械也难以禁得住这么疯狂的使用。若非姜维携带的投石车足够多,有些底子,也不敢这般的疯狂使用。
每架投石车一轮要投掷几十块石头,数十架投石车一轮就是几千块石头,而每天要投掷多少轮?这些日耗数万的石块,都是依靠蜀汉以及异族联军在附近的山上开采所得,光是这一项耗费便已经消耗了蜀军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到了晚上军卒还要强行攻城叩关,潼关的攻守之战虽然是蜀人掌握着主动权,但压力并不比守关魏军轻。换句话说很有可能守军还能支撑,但蜀军已然把自己累得吐血了。
这一切都是因为刘禅的密旨,文虎非常清楚,那是陛下在决定攀山越岭偷袭潼关时,派人传给西线的消息。陛下是九五之尊,更是汉室复兴的旗帜,刘禅以身犯险,姜维如何不急?若是陛下有了什么闪失,作为蜀汉重臣的自己岂非成了千古罪人?眼前复兴汉室的大好形势也会随之毁于一旦啊!
因此姜维豁出全力攻击潼关,唯恐刘禅深入敌后遇到什么危险。要知道潼关这里可是有十余万魏军,而从许昌到洛阳一旦得知刘禅的踪迹,怎会不集结大军前来围剿?
好在带来的消息还有一条,江东荆州大将施绩已然讨平了新野的魏军,斩杀魏军荆州留守大将陈骞于军中。有荆州的吴军牵制和威胁着,想必潼关的魏军要回撤,而许昌洛阳的魏军更是无法往潼关方向支援。如此一来,刘禅的万余人马只要不和回援许昌的魏军碰上,想必还是可以保证安全的。
话虽如此,这等深系国家兴亡的大事仍旧是马虎不得,不怕一万只怕万一。要知道自从陛下投身行伍以来,以身犯险可不是第一次了。其实像陛下这样的年岁,按理说应是稳重成熟的阶段,不知为何在军务方面总是有些少年人才有的燥进轻兵之举。
从几天的攻势来看,司马昭钟会等魏国重臣猛将都没有『露』过面,城头上出现最多的反而是魏将张统。根据观察,城中的兵力似乎也有所变化,不少伤兵依旧在奋战,却得不到轮换。
若是魏军全师仍在潼关,大可以使用军士轮换,也可以选择出击,眼下一味的死守,甚至投入了大量的民夫,种种迹象似乎都表明了潼关空虚的状态。如此看来,荆州的吴军恐怕是一路高歌猛进,所以司马昭才不得不主力回援。
既然如此,还有什么犹豫的?原本作为伏兵的蜀军和异族联军也纷纷投入了攻城战中,潼关的形势每况愈下,双方都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所不同的是蜀军和异族联军的损失只是在攻城战的兵力,而魏军白天死于投石车,夜晚亡于守城战的兵将百姓不计其数。
频繁的死伤对于受损一方的士气是极大的打击,当你每天见到前线不断的运下伤者,亡者,对于这一仗能不能获胜心里便会有了答案。那答案必然是悲观,消极的,这是环境对人的影响,更是人心畏惧和黑暗的所在。
听说弘农来了援军,张统以及潼关的兵将都是大喜过望,城中悲伤丧气的气氛顿时一扫而空,士气又重新振作起来!援军带来的是货真价实的兵力,以及坚守下去的希望。
张统忙于指挥军民修补城墙,便派遣副将前去迎接援军。见到文虎和三千援军后,副将更是狂喜,这些军士一个个看起来都是身经百战之辈,实在是强兵啊。不过旋即又是有所疑问,弘农只是一个后勤的基地,如何有这百战精兵?
文虎笑道:“此乃晋公临行前特意调拨的精锐,以防潼关兵力不济。”
副将闻言若有所悟道:“晋公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真是我等之福啊。”
文虎故作关心道:“不知关内情况如何,关外蜀军似乎攻势甚猛!”
副将闻言叹道:“蜀人的投石车极为犀利,潼关这般雄浑的所在,也是满面疮痍,受损严重……哎……”
文虎心中暗笑,面上一副关心的神态:“既如此,我等也无须休息,可速带我等熟悉防务,接替兄弟们下来休息才是。”
副将大喜:“将军厚意,某先行谢过,可先替换些伤兵下来。”
文虎微笑点头,于是率领三千“魏军”跟随者副将熟悉城中的布防和战术。沿途所见潼关虽然只遭到三四天的猛攻,但城中的军民尽显疲惫之态。蜀军日夜猛攻,就算轮换下来的军卒也是不得休息,白日里石块撞击城墙的声音从未停歇过,夜间蜀军呐喊声也没有间断过,守城者殚精竭虑,豁尽全力,休息者心惊胆跳难以入眠,实在是摧残人心。
第167章 锋锐之师(下)
第167章 锋锐之师(下)
在巡视和熟悉防务之间,不断的有“弘农援军”被安『插』在各个岗位。魏国留守的镇西将军张统此时也抽出空隙,来接待弘农援军。文虎远远见到心中暗自一动,往日里蜀魏交锋自己和这文虎是有过照面,若是被识出身份,这戏也没法演下去了。
远远望见张统一行人前来,文虎一副轻松自若的神态,但手上的动作已然传令给众军准备发动。
张统乃是名门之后,治军有方,一路走过来凡是见到军民百姓们都是嘘寒问暖,给众人打气鼓劲儿,标准的名将风范。因此文虎远远的认出了张虎,张虎还无暇仔细端详潼关副将身旁的文虎。
副将见主将张统走了过来,连忙快走了两步要上前做个介绍。刚刚凑到张统近前,嘴还没张开,只听得身后的文虎道:“张将军还记得我否?”
“两位相识……”副将闻言随口问了一声,却觉得背心一阵刺痛,一柄短刀末身而入,顿时说不出话来,毙命当场!
张统自然知道副将走了过来,这边刚与几名伤兵唏嘘完,听到有人问自己于是抬头边看,身边的随从早已高声叫骂起来“将军小心!”。
一到白光瞬间劈至眼前,张统猛然一惊奋力抽身闪避,却是为时已晚。文虎的武艺本就不下于张统,张统连日指挥守城筋疲力尽,又是仓惶无备的状态下,如何躲得过文虎蓄势已久的一击?缳首大刀重重的斩在张统肩颈之上,顿时把张统劈做两半!
“将军!有反贼!”张统的随从各自抽刀上前,却是为时已晚,只好大声呼叫。这关中都是魏国的军民百姓,无奈四周多是撤下来的伤兵,张统也好,潼关副将也好,二人的亲兵不过数十人罢了,怎么挡得住数千蜀兵!?
“我乃大汉虎翼将军文虎是也!弘农已被我军所得,尔等还不早降,可免一死!”文虎这一出和弘农何其相似,却没料到潼关诸军的反应和弘农却是截然相反。
蜀军出其不意的刺杀了不少守城魏军,本以为震慑住了全场。没想到这批魏军是张统从十几万魏军中亲自挑选出的魏人精锐,每个人都做好死守潼关的准备,生死早置之度外,这个时候如何肯降?
“他们杀了张将军!”
“和蜀贼拼了!”
“去你娘的投降!”
“吃我一刀!”
魏军无论是将领还是兵卒,被蜀军压制了许久不得爽快一战,眼下城中进了蜀兵,潼关八成要玩完,张统更是抢先一步被杀。这样的情形对于五六千敢死之士来说是最坏的形势,也是最好的形势。
坏是因为身为国家军人未能守住潼关,失职失责,愧对国家;好是因为事已至此,潼关陷落不可避免,无牵无挂的魏军正好可以舍命一战,维护军人最后的尊严!
“杀!”
凄厉的喊杀声在极为短暂的宁静后划破天空,无数魏军抄起兵器杀向蜀兵!蜀军未曾料到魏军如此反应,斩杀了张统也没能击垮这些魏军的心里。见到魏军举刀杀来,蜀军一时发怔反而被魏人剁翻不少。
“去夺城门!”文虎当先反应过来,手中大刀横扫冲向城门处!身后将领军卒紧紧跟随,组成阵势一并冲杀!
城中的魏军多余蜀兵,更有血『性』的百姓助战,就算蜀人最后摆平了这些魏兵,自己的损失也是极大。必须先将城外姜维的大军引入,才能迅速的平息这一场血战!
“守住城门!”
“包围他们!”
“娘的!都给老子冲!”
魏人好似饿虎般纷纷扑向离自己最近的蜀兵,刀枪相交,剑戟互抵,惨叫和喊杀声混织在一起,潼关之内被鲜血染红,好似修罗地狱一般。
蜀军身处绝境,奋力突向城门求得一线生机;魏兵自知必死,状若疯狂的杀戮蜀兵,只求问心无愧!同样是舍命一战,蜀人为求生,魏人为求死,心态不同,激发的斗志也有高下。
文虎仗着带来的蜀军皆是生力军,一鼓作气冲到了城门附近,另一支蜀军也在城墙上向着城门附近努力冲杀。但魏人根本就是不想活了,抱着一命换一命的心态拼杀,蜀兵转眼间便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兵力。
城门附近聚集着千余魏军,面对着城中蜀军的冲锋眼睛都不眨一下,只等蜀军到了面前便是一刀砍去,或是一枪戳出。不理蜀人的攻势,只求自己的武器可以***对方的体内!
刀锋入骨的痛感,枪矛透体的快意,每个人都成为了杀戮狂人,每个人都不计代价的砍杀对方。血肉横飞不足以形容这残酷的场景,血流成河好似永存于潼关之内,文虎和蜀军受到了刺激,也杀红了眼,杀得兴起,杀得兴奋,杀得入魔。
有能力移动的伤兵都是拿着兵器加入战团,有人倒在血泊之中一息尚存,看着遍地的脚掌,奋力抡起兵器就是猛砍猛刺;有人意识模糊,隐约辨别出敌我双方,手无寸铁便『揉』身抱住不知是身躯还是腿脚,张嘴就咬!
敌与我分不清楚,仅存的是兽『性』,最为原始的本『性』。
弱肉强食,强大的人固然占据主动,可好虎架得住群狼?
文虎一脚踹飞了一名魏将,那魏将飞出老远,一身是伤再夜爬不起来,手中的短刀却是留在了文虎的背上。没有时间拔出短刀,更感觉不到疼痛,接踵而来的攻势让文虎的思维指挥不了动作,完全是凭借反应在作战。
“随我往回冲!”文虎猛然清醒起来,四周的魏军和城中的百姓纷纷想着潼关的城门处靠拢,显然是要守护这这城门,并且围杀蜀军。
城外是大将军姜维的主力部队,可潼关的另一侧却是陛下的精兵在等待啊!何不反其道而行?
仅存的近千蜀兵除了被分割在各处的无法行动,余下的都是跟随文虎向着反方向冲杀!魏军冷不防蜀军突然放弃了引城外蜀军入城的打算,一时来不及应对,竟是让蜀人一下子冲开了包围,跑出老远。
“剁了这群杂碎!”一名魏将在城墙上看的真切,咬牙切齿的喝道,指挥众军追杀蜀军。冷不防身后大刀飞斩而来,从肩部斜劈而下,把这魏将砍为两半!
“马脩在此!还不速降!”这先登上城头的蜀将乃是马脩!
城外的蜀军可不是路人,投石车攻击的同时,自然在观察城中魏军的动态。虽然看不到城里,但城头城墙上的魏军还是看的真切的。初时魏人和往日里倒是没什么不同,可不知怎的,城头的魏军突然放弃了修补城墙的工作,一个个的背向蜀军,面向关里。
蜀将觉得奇怪,连忙飞报姜维。姜维听了心中一动,连忙带着众军前来观察,果然如同蜀将所说的那样。城头的魏军不但是放弃了守城,更是逐渐的减少,而且有些魏军更是相互厮杀起来。仔细去听,城中喊杀声逐渐响起,不知这潼关守军在和什么人交战。
“不好!快快攻城!”姜维想起刘禅的军队还在潼关之后,心里咯噔一下,急忙使人攻城。
潼关内的魏军早存鱼死网破的念头,一心要杀光城中的蜀军,过于专注之下,城外的蜀军何时停止投石攻击都没人注意。于是就在文虎向着另一端城门冲杀之时,蜀军的先登部队已然成功的登上了潼关的城墙。
此时关里的魏兵才发现城外的蜀军竟然侵入了城中,而城门处不断的撞击声更是告诉众人,城外的蜀军正在攻击潼关的城门!
一致对内的魏军这个时候出现了些许的恐慌,不是害怕,而是有些手足无措。不知是继续追杀城中的蜀军,还是和城外侵入的蜀兵拼命。没有统一的指挥,没有共同的目标,魏军开始各自为战,见到谁就和谁拼了!
魏军战力分散,文虎等人的压力顿时减少不小,很快杀到了另一侧的城门。城门顺利的拉开,城外当然看不到蜀军,但却有刘禅派出的探子在远端观察着。城中震耳欲聋的喊杀声就算是聋子也听得到,刘禅在城外如何不知晓?
城门一开,刘禅便指挥两千五百名精锐御林军『露』出身形,杀奔潼关而去。前后两路夹击,城中还有文虎带着不满千人的蜀兵奋战,魏军的斗志彻底崩溃,战事接近了尾声。
面对文虎和姜维的蜀兵还有异族联军魏人还能鼓起余用拼杀,当刘禅的御林军入城之后,情况发生了逆转。魏兵倒是想和这些蜀兵拼命,可自己的刀枪剑戟斩刺到这些蜀兵的身上,却是难以伤及对方分毫,最多也就是在蜀军的铠甲上留下一个白点或是印记而已。
相反这些蜀军的刀枪剑戟是难以置信的锋利,削断魏军的兵刃铠甲好似砍菜切瓜似地容易。
这让人如何拼命?
有人睁着眼睛战死,宁死都不相信有这样的怪事儿;有人拿着断刀断矛疯狂的斩击蜀兵的铠甲,蜀兵冷冷的注视眼前的魏人如痴如疯,并不急着下杀手;更多的人坐在地上,捂脸哭泣……
一场血战,便如此结束。
第168章 收编异族(上)
第168章 收编异族(上)
西线和东线的两路蜀军终于在这潼关之地相会,君臣相聚本应是可喜可贺的事情。然而潼关内好似血染的一般,这等场景让人忍不住触景生情,悲伤不已。众
众人都是久经沙场的将领和战士,进入潼关之后大多不忍细看,甚至有人掩面落泪。就算是嗜杀成『性』,半开化的异族联军,对这惨象也是不忍目睹,颇感震撼。
“一战功成万古枯,朕心何忍。”刘禅叹息道。
“两军交锋,伤亡在所难免,为了兴复汉室,臣等死而无憾!”姜维,廖化,马脩,文虎,文鸯等一众将领闻言齐齐跪在地上道。
“众卿请起,朕岂不知,早日平定中原,恢复汉室江山,便可以使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人间再无此等惨剧!”刘禅心头一酸道。
众将起身,姜维则是把异族一干首领族长请到前来拜见刘禅。秃发寿阗一干异族首领见识了投石车的威力,更看见了刘禅的御林军犀利的兵器,对于蜀汉政权的强大实力再没有任何的怀疑。
各部首领由秃发寿阗带头,来到蜀主刘禅身前纷纷拜倒在地,心悦诚服的道:“鲜卑族秃发寿阗等拜见大汉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各部族长都是大礼伺候,刘禅倨傲的立于众人身前,注视着异族首领们直至礼毕才开口使众人平身。异族不同于汉族,当时社会的观念如此,事实也是如此。汉族之间权谋欺诈有的,但大体上依旧是奉行礼数忠孝的礼仪之邦。
而异族间可没有那么多说法,形成的文化和儒教为尊的汉族是大大的不同。异族们更信奉的是天地法则,弱肉强食,成王败寇,只像强者低头,没什么礼数更不注重道德。
异族好似饿狼饿虎一般,主强可引为己用效鹰犬之劳,主弱则难以指挥反有被吞食之患。所以面对异族,刘禅一副霸主和主人的神态,如此才让异族不敢存有贰心。
潼关这样的环境已经不适合屯驻,好在刘禅早已夺下了弘农。于是留下一支人马打扫和守卫潼关,接济长安方向的给养。余下的蜀军并异族联军开赴弘农,做继续西进的打算。
一路之上,姜维把自刘禅返回成都后的情形都交代的十分清楚,同时表达出异族尾大不掉的忧虑。跟随蜀军前来的是四万余异族联军,这一数字放到雍凉二州,还不及异族可以调动力量的三分之一。
除了鲜卑族的秃发一脉全力以赴,余下的都是持观望态度来参与,留守的力量依旧强大。
蜀汉的战线明显的越来越向东方靠拢,雍凉二州逐渐从战场过渡成后方。无论留守的蜀军是否足够使用,或是蜀汉政权的力量让人慨叹,留下那么多的异族在后方,始终是一个隐患。
国家也好,战争也罢,世间的一切都有兴衰。今日蜀军得胜,可以毫无顾忌的挥师东进,哪天遭遇挫折,保不准这些异族在后方乘虚作『乱』。起初姜维的兵力和权利不足以更进一步的对异族进行控制,但眼下有了潼关这战垫底儿,倒是一个收拢异族的好机会。
一日破潼关,蜀军如此的神速让弘农的百姓彻底的死心。潼关留守的魏军虽然不多,但晋公司马昭离开弘农之前却是说过的。潼关的魏军是精锐中的精锐,有弘农,洛阳作为后盾,支撑蜀军一个月不在话下。
这话有水分是大家都知道的,为了鼓舞士气,必( 惊雷入汉 http://www.xlawen.org/kan/5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