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6 部分阅读
带着吴军一路砍杀直冲蜀军主营,欲取诸葛瞻之性命。行至半途贺达突然勒住马匹大喝道:“中计!快撤!”此时热血沸腾的吴军才发现这营中虽然火势不小,可营帐中根本就没有蜀军逃出,显然是一座座的空营。而巡夜的蜀军在吴军发动攻势后便各自散去,劫营必然是敌军溃散的效果,因此吴人一时也没注意,如今发觉不妙为时已晚。
鼓声响起,在蜀营四周骤然出现了无数的蜀军喊杀而至。贺达带着吴军返身欲退,却被蜀军三面围上。贺达见状反而镇定起来,不急于突围而是带着吴军在蜀人的包围不断变换位置,这里冲两下,那边顶一顶,好似寻找空隙一般。
而留在营外的两千吴军也和蜀军短兵相接,这些****手把****背在身后,手执短刀凶悍无匹,其肉搏战的能力竟然超过了普通的步卒!幸好这一方向乃是营中吴军的身后,诸葛瞻有意多安排了兵马,否则就是这甫一交手的片刻几乎让吴军冲开了阵势与贺达汇合。
蜀营熊熊大火照耀天际,而数万人马厮杀之声更是震惊天地!远端两三千蜀军簇拥着诸葛瞻以及高玩等一众文武静静观战,火光映在诸葛瞻的脸上使的诸葛瞻心思跳动不已,突然诸葛瞻喝道:“不对!”
第一百二十三章 江东之虎(下)
一声“不对”形势陡转,诸葛瞻一军的后方突然窜出无数吴军杀将过来,这些吴军发动攻势的地点离诸葛瞻本部人马已然极近,诸葛瞻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劫营之战上,对于吴军的悄然接近竟是毫无察觉!
与此同时,在远方营地的战场外围也是出现了吴国援军的身影,迅速投入战斗之中夹击蜀军!突然之间有如此多的吴军出现,显然是吴人早有防备,而今夜的劫营之举看似投下战书之后的使诈,实则是吴人酝酿已久的作战计划。明投战术,暗中劫营的计划早被吴人料到是瞒不过诸葛瞻的,因此将计就计设下了这么一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作战方案。〖.org〗
吴将邓句,顾容率领五千人马疾袭诸葛瞻一军,这一路蜀军都是蛮兵,却是没有先进的斗具作为装备,淬不及防之下诸葛瞻不敢交战引军急撤!吴军离得甚近岂容诸葛瞻走脱?当下邓句,顾容两杆大刀杀入蜀军阵势之中直取诸葛瞻!
诸葛瞻手绰长枪见状勃然大怒,挥枪便欲应战,身旁两员骁将各提刀斧早出,截住吴将厮杀!孟干双刀似雪,寒意逼人;孟通巨斧奔腾,杀气四溢,吴将邓句,顾容各逞勇武奋力交战,然却非是这两名蛮将的对手。五千吴军围攻两千余蜀军,就因为这两名悍将断后,竟然是被诸葛瞻突围而去!
与吴将贺达交战的蜀军反被吴军内外夹击已然是吃力,见到远方主帅诸葛瞻屯军之处也是大火,顿时再无战心各自夺路而走!诸葛瞻在孟干,孟通的保护之下汇聚了蜀汉败军,急忙向南而撤。一万多蜀军败逃下阵,吴军气势高涨各自追击!蜀将轮番断后抵御吴军的追杀,才勉强挣脱了纠缠一路狂奔。
跑出五十余里看看追军没了影子,蜀军脚步放缓都是气喘吁吁,诸葛瞻回首看了看四周的蜀军问道:“方才两支人马是从何而来?”
高玩抹了抹脑门上的汗珠道:“观其旗号非是吴国各地驻军,应是游军。”
诸葛瞻闻言诧异道:“江东尚有兵力作为游军!?”
高玩也是无奈道:“未曾听闻,谅必是针对我等而设。”
“原来如此……嗯,此等游军战力有限,可收拾兵马再议。”诸葛瞻思索片刻胸有成竹的道。
高玩闻言心神也是暂定道:“江东精锐人马尽在各城守御,游军多为新兵不足为惧。”
听到诸葛瞻和高玩都这么说,蜀军兵将才各自安心,于是便在此清点人马收拾器械。方才一战蜀军不仅仅是损兵折将,物资器械更是丢了不少,其中粮食补给最为重要。诸葛瞻,高玩等一般文武除了指挥军士外,大都下马休息商议去向。
依照进兵路线返回,沿途自然有留守在各地的兵马和补给供应,只是突然多出这么几支吴兵着实让诸葛瞻心中难安。吴国的兵力理应是捉襟见肘的,如今倒在这庐陵郡聚集了如此多的兵力,这绝非是简单的救援,其背后必然有自己未曾思虑到的变化。
难道是建业的魏军被击败?还是陛下那一路蜀军受到了阻碍?诸葛瞻,高玩等人正各自揣测时,突围几声惨叫传来!随之而来是不远处的树林中无数火把亮起,一支吴军杀气凝重缓缓压逼而来!
那惨叫乃是派去侦查的斥候发出,诸葛瞻等人闻言心惊胆颤急忙上马,而这些蛮兵也是乱作一团,一时难以排出阵势。对面那支吴军越来越近,只见一面“朱”字大旗下一名中年将军铁盔铁甲威风凛凛,手提一杆大刀藐视蜀军,喝道:“朱异在此恭候多时了,诸葛思远且留下性命来!”
诸葛瞻闻言双目一凝道:“不在会稽抵御魏军,而在此地出现,莫不是会稽已失?”
朱异闻言嘿嘿一笑道:“唐彬小儿怎是我之对手,沿途郡县我已收复,速速受死可免刀兵相见!”
诸葛瞻握了握手中钢枪道:“朱异文可敢与我单打独斗?”
朱异见状毫不理会的大喝道:“全军突击!”言罢吴军排山倒海一般的加速杀来!
诸葛瞻脸上一变,心知拖延之策未能奏效,自己这边众军仍然没有列好阵势,只得挥军硬着头皮交战。只有突破朱异这支吴军才有希望回到海南郡,否则自己深入庐陵郡二百余里强攻南昌便是自寻死路了。
朱异在会稽郡战退了唐彬,便听说海南已失的消息,身经百战的朱异断定诸葛瞻必然先去攻取庐陵,于是留下钟离牧守卫会稽暂时抵御唐彬,而自己带着两万余人日夜兼程赶来襄助,沿途更是使游荡四方,哨探魏国水军突入内陆登岸的吴军在庐陵汇合。几方合作之下,加上贺达设计,终是在南昌城下击败了蜀军。
丁奉早死,如今吴国名将唯有朱异!朱异心知丁奉之死便是诸葛瞻与羊祜设计,当下手中大刀毫不留情挡者披靡,状若猛虎!混战之中山越大将阿胡查正撞见朱异,当下暴喝连连挺矛便刺!朱异冷哼一声,提刀便是一顿猛斩,阿胡查一身勇武也是出众,被朱异杀的盔歪甲斜竟是保住了性命掉头便跑。朱异哈哈带下提刀猛追,四周两国兵卒被朱异带动战况愈加激烈。
蜀将赤鹿大王远远见了忍不住大怒,阿胡查也是个猛人,被这吴将如此追赶岂非丢尽了蜀汉的颜面?当下赤鹿大王催动战马舞动铁锤,杀开一条血路直奔朱异而来!沿途吴国兵将纷纷上前阻拦,无奈赤鹿大王之铁锤份量十足,一招一式均有横扫千军之威,一时间吴国兵将骨折肉裂,血肉横飞者不计其数。
朱异见状舍了阿胡查提刀来战赤鹿大王,赤鹿大王见其自己寻来心中欢喜,大铁锤抡开招式怒战朱异。铁锤本就沉重抡将起来威力更是惊人,吴国兵将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应对,朱异却是不以为然!催马眨眼间已经到了赤鹿大王铁锤攻击范围之内,手中大刀寒芒一瞬直劈赤鹿大王脑门!
若是二人没有变招,结果必然是大刀劈飞赤鹿大王的脑袋,而朱异也被铁锤砸个正着。然战场中的赤鹿大王只觉得遍体颤栗,脑门一冷,胆怯之下收起铁锤架住这来势凶猛的一刀!
“铛!”一声巨响大刀崩起老高,朱异稳稳握住大刀反手又是斜劈而下,赤鹿挥锤全力一抡准备砸飞这吴将的大刀。谁知就在刀锤相撞的刹那之间,原本力道十足的大刀突然变得毫无力道——准确的说是突然凭空消失不见!
用力十足的铁锤砸在了空处,来不及收力的赤鹿大王只觉得无比的难受,被铁锤下坠的力道扯动身体几乎坠马。便在此时朱异嘴角一丝冷笑浮起,消失的寒芒再现抹过赤鹿大王的咽喉。二马相交,朱异头也不回的抡刀直奔诸葛瞻而去,身后的赤鹿大王鲜血狂喷不止,与自己的大铁锤同时落地身亡。
南蛮猛将殒命当场不过是这场战事的缩影,吴军用优势兵力伏击没有提防又是新败的蜀军,加上朱异勇猛无比,蜀军节节败退终是彻底崩溃。
孟干,孟通兄弟保着诸葛瞻寻路而逃,其余蜀兵蜀将也是各自逃命,吴军认准诸葛瞻所在奋力追赶,孟家兄弟只得各引残兵断后拒敌。呼雷阙四执事之一的高玩逃命间正撞到朱异,不及搭话已然身首异处……
第一百二十四章 再战庐陵(上)
吴军势如破竹一路追杀蜀军,蜀汉蛮兵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诸葛瞻慌不择路只引十余人躲在一处树林之内,喘息未定便听得林外嘈杂声响,十几人面面相觑一片惊恐之色。
待来人入林众人总算是松了口气,原来入林躲避的非是旁人,乃是蛮将孟干。咋见诸葛瞻安然无恙孟干激动不已,几步上前跪地请罪,诸葛瞻双眼微红道:“是我计算不周害的将军受苦,将军何罪之有。”言罢扶起了孟干。跟随孟干的蛮兵有五六十人,都和孟干一样满身血污伤痕累累,孟干再仔细端详诸葛瞻也是衣甲残破数出负伤。〖.org〗
“此处只可暂避,若待天明将军必危,末将愿护将军循水路而逃,重整旗鼓。”孟干抱拳道。
诸葛瞻闻言喜道:“吴人在庐陵兵力足有四五万之众,附近水道必然守卫空虚,若顺河南下必可脱身!”
计议已定,于是孟干带着六七十蛮兵保着诸葛瞻趁着夜色逃出树林,寻找溪流河水。沿途搜寻蜀军的吴兵吴将无数,诸葛瞻和孟干都是机警之辈,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小心谨慎倒也安然无恙。顺着溪流而走,转眼已经到了东方发白之时。由于江东水师名存实亡,因此这水流之处吴人只能在陆地上侦查巡视。诸葛瞻的推断完全正确,吴军聚集了如此规模的兵力,必然是将包括巡视水文的驻军等各处兵力抽调一空。
行走之间天色已是大亮,却是遇到了孟通和数百蜀军。诸葛瞻见状大喜,虽然吴军众多可是有了这三四百人也算有了些安全感。孟通见到诸葛瞻和兄长安然无恙也是高兴,于是三人一路收拾残兵返回海南。
一路上三人计划了许多临敌的计划,不想直到海南都是没有用上,反倒是汇聚了五六千兵力。被朱异击败的各城守军以及邓良派来的援军先后抵达,诸葛瞻在海南与庐陵的边境屯驻数日一边收拾兵马一边打探吴人的动静。
原来就在朱异离开会稽前来合击诸葛瞻之际,吴郡的唐彬再次举兵侵入会稽。留守会稽的吴将钟离牧虽是稳重,但在唐彬狡诈面前并不是对手,不过数日的功夫已然被唐彬连夺两城。无奈之下钟离牧只得使人通知朱异回援,会稽乃是吴国东部仅存的大郡,而诸葛瞻也是大败,于是朱异来不及抓捕诸葛瞻便引军返回会稽。
朱异一走,贺达与邓句,顾容三人手中有两万余人,除了固守各个城池,主力也不过是一万五六千人,一时间也不敢攻击海南。毕竟诸葛瞻是击杀了丁奉的人物,而且南海郡守吕兴的前车之鉴让人不得不防。若不是朱异组织三路人马合击诸葛瞻,庐陵一战吴军的胜负仍未可知。
听罢军情诸葛瞻点头道:“这样说来朱异短时间内便无暇分身,兵力可计算出来?”
孟干道:“算上各路人马尚有一万七千余人,只是留守海南的守军不足六千了。”
诸葛瞻略一踌躇道:“计算后续兵力不过数日后便可抵达,此间兵少也是无妨,传我军令准备出征!”
大败之后蛮军惊魂方定,元气未复诸葛瞻强行再征庐陵,众将难免心中有些抵触。战事不可儿戏视之,虽然朱异不在,可庐陵的守军已然翻倍,而又是士气正盛之时,此时以败军战之似乎多有不妥。只是诸葛瞻治军之法甚严蛮人又奉其为主,心中虽存疑虑却是不敢反驳质问。诸葛瞻把一切看在眼里,装在心里,盘算着报这一战之仇!
朱异带着吴军一路风驰电掣回援会稽,会稽境内的魏军得到消息之后竟然是不战自退。魏将唐彬在朱异手下吃过数次苦头,打钟离牧倒是不怕,就是打不过这名江东宿将。朱异虽然能够击败唐彬,无奈唐彬狡猾非常,发现形势不对立即撒手,想击杀此人也是困难之极。
钟离牧见朱异归来倒是不在意魏人的退去,和唐彬交手近两年时间,对此吴军早已习以为常。若说会稽的兵并非是江东最强,会稽的地势也没有什么险要可以扼守,然就是凭借朱异一个人又是作战又训练,硬生生的把会稽男儿锻炼为百炼钢,成为一支行动迅速纪律严明,战斗力强劲的队伍。对于会稽军民来说,朱异被流放到会稽是大家的福气,否则会稽早被魏军占领了。
“唐彬此獠不除终是我等心腹大患,哎!”朱异摘掉头盔,自有家将帮忙脱下铠甲,忍不住叹息道。
老搭档钟离牧在一边先自坐下道:“此子确实难缠,季文此行大败蜀军乃是好事,切勿被此子打扰了心情才是。”在场多数人都同意钟离牧的话,蜀魏同时进逼的压力下还能打出这样的胜仗,放眼江东也只有朱异有这个能力了,而且这也确实值得庆祝——因为可庆祝的事情实在是太少了。
朱异想了想笑道:“也该是让儿郎们好好休息了,今晚可庆祝一番振奋军民士气,只是方自夺回的两座城池须小心看守好。”
钟离牧哈哈笑道:“今晚季文你好生休息便是,我亲自带人去前方守卫,无须担心此事。”
“子干这是何言?郡内全赖子干抵御魏军,庆功宴上如何能少了子干?”朱异见钟离牧如此说,顿时不快道。
钟离牧反而不以为意解释道:“季文你连续奔波,儿郎们也是累的,今晚好生痛饮自是当然。你我肩负重任,理当分工明确,今次你且饮之,下次轮换即可,何必争呢?”
“哈哈,子干所言有理,贼人狡猾我等当以国事为重,那便有劳子干了。”朱异见钟离牧如此说,心中释怀道。
一夜欢庆自是不用提,唐彬远远见吴军有了防备也是不敢前来。朱异用兵神出鬼没远超自己,这个风险实在是冒不得。连续作战吴军也是疲惫于是各自安歇,十日之后确实庐陵郡传来告急文书,诸葛瞻挥兵复返连胜数阵,贺达等人非是诸葛瞻对手,特来会稽请援。
朱异和钟离牧闻言面面相觑,钟离牧忍不住问道:“蜀军方败不久,庐陵兵力也是不少,如何连败!?”
那使者哭道:“自从朱大人走后,我家将军紧密布防,防备蜀军反扑。谁知那诸葛瞻从水路轻兵深入,乔装打扮连夺我方两城。邓句,顾容两位将军引兵去救,反中了蜀人的埋伏。待我家将军前去讨战,蜀人援军也到,混战一场只得退守南昌……还请朱大人速去救援,迟则南昌不保啊!”
“嗯……诸葛瞻不愧是诸葛武侯之子,庐陵兵力集中在城中,水道两侧必然少人看守,从此处进兵确实可收奇兵之效。”朱异忍不住颔首,对诸葛瞻一番赞赏。
钟离牧对于老搭档的表现不以为意,急问道:“南昌城中还有多少人马,蜀人又有多少?”
那使者道:“小的出城之前还有一万三四千人,蜀军前后三四万人是有的。”
朱异点头道:“短短时间蜀军又是增兵,果然棘手。南昌城防坚固,贺达之能有万人在握当保无虞,倒是不必如此急迫。”言罢,把眼去看钟离牧。
钟离牧心领神会附和道:“此间魏军方退不久,更兼贼将唐彬狡猾非常,一时也是抽调不得兵力,援军之事恐怕要仔细计议一番了。”
那使者见二人不紧不慢的无比从容,更显急迫道:“蜀军攻势甚猛,几位将军皆是负伤在身,还请二位大人速速发兵啊!”言到急迫之处,那使者以头拄地,铿然有音。
第一百二十四章 再战庐陵(下)
朱异与钟离牧带着使者走过一处处城防,之间会稽的军卒各自修缮城墙整顿器械,而更有一队队的士卒开往北方,那是去增强会稽和吴郡边界的防线厚度。
朱异看着双眼哭红的使者道:“非是我等不肯去救,实是魏人来势凶猛,难以分兵,汝回去告诉贺达,待我击退魏军便来救援。”
使者各种手段尽施也是无法说服朱异和钟离牧去救,无奈之下颓然道:“不知大人多久可以发兵来援?”
“多则六十日,少则二十天,必可发兵。”朱异胸有成竹的道。
使者闻言跪地磕头道:“小的这就回去禀报我家将军,还望大人速速发兵来救。”
朱异点头道:“去吧,我派些人手沿途护送。”
使者起身道:“小的一路乔装改扮足矣,多谢大人了。”
见这使者执意自己离开,朱异也不勉强于是使人送到馆驿中饱餐一顿,打发其离开会稽。待使者离开之后,钟离牧若有所思的道:“季文你如此说辞与态度,莫不是这请援之事别有隐情?”
朱异手扶城垛望着野外道:“子干莫是忘了朱某过目不忘之才么?”
钟离牧闻言笑道:“谁人不知朱季文过目不忘,无论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只识一面,数十年不忘,普天之下也唯有季文你有此能了。如此说来,来者并非是庐陵使者了?”
“若是朱某记忆无差,此人非是贺达亲兵。”朱异带有几分自信傲然道。
钟离牧略一思索道:“南昌被围,突围将领自当勇武过人,而庐陵军中唯有贺达亲兵为百战老兵,如此说来事必有诈,季文不戳穿此人,准备将计就计乎?”
朱异看着老搭档笑道:“知我者唯有钟离子干也,此人必是诸葛瞻派来欲赚我等,诸葛瞻算计我等,南昌方面必然暂时无恙,我等何必急于入瓮呢?”
钟离牧想了想道:“话虽如此,此间状况却未必可瞒过诸葛瞻,欲算计此子仍需做足功课。”
朱异点头道:“欲破蜀军解庐陵之围,必先震慑魏军使之不敢轻动。子干可打我旗号屯兵北地迷惑魏人与蜀人,我自引精兵伏于郡内静观其变。”
钟离牧道:“我等不去救援庐陵,诸葛瞻必然有所防备,如此恐怕也是难占上风。”
朱异放声笑道:“子干似乎忘了一人足以解庐陵之围,助我等击破蜀军啊。”
看着朱异笑眯眯的眼神,钟离牧猛然想起一人,一拍脑袋道:“不错,前几日刚刚收到此人返回的消息,若用此人为奇兵,诸葛瞻与唐彬皆不足为惧也。”
负责送信的使者果然如同朱异所料,正是诸葛瞻抓获的吴军派去诱会稽吴军来庐陵的。回到了诸葛瞻的军营之中一番叙述听得诸葛瞻眉头紧锁,南昌城中吴军兵力足以守城,这边的蜀军只有三万余人强攻把握也是不大。如果不先剪除会稽的吴军,城中的吴军有所倚仗,而自己又要时时防备朱异,这仗就没法打了。
“魏军不是早就退却了么,难道又有了动作?”诸葛瞻半信半疑的道。
那使者没有完成任务,早已经下的瑟瑟发抖,想起妻儿皆在蜀军手中更是心急如焚道:“朱异带着小的经过城防时确实是战备状态,更有人马向北方而去,应是不假。”
“退下吧,这里没你的事了。”诸葛瞻见状一摆手吩咐军卒放此人离开。那使者见状千恩万谢而去,感激涕零,却不知诸葛瞻拘捕其家人只是威胁罢了,从未想过加害这一家人。
一连十余日蜀军始终是在南昌城外留下万余人马屯驻监视吴军的动向,而诸葛瞻带着两万蜀军便在庐陵与会稽交界之处驻守,关注会稽方面的动静。上次庐陵告急朱异宁可两头奔波也来救援,如今一反常态多半是被其看出了破绽。若是对方识破了自己的手段,那么会稽的吴军相信很快便会有动作的。因此诸葛瞻带着重兵布防边界,不想将近半月仍是毫无动静。
又是过了几日南昌城外的蜀军遭到一支吴军的袭击,大败而回。诸葛瞻闻之勃然大怒,率军前往一观究竟,只见孟通带着五七千人马被数万吴军追杀!诸葛瞻急忙指挥众军前往接应,双方大战一场各自收兵。
回到营中诸葛瞻才知情况,自己屯兵会稽边界只是顾着防范朱异,不想朱异派出大将脩则引兵一万五千人绕路进入庐陵境内突袭南昌城下的蜀军。蜀军根本没有想到有诸葛瞻把守的后方还会出现吴军,顿时被吴军击败。
是夜诸葛瞻引兵前往吴军劫营,行至半路却逢吴军也来劫营,两边都是隐秘而行没有火把,待相遇时已然躲避不及,于是一场遭遇战在夜幕下展开。蜀吴两军摸黑肉搏宁静之夜转眼间便是呐喊声震彻天地,蜀将人人奋勇,吴将也不敢示弱,两军激战半宿竟是难分高下。诸葛瞻善于料敌布阵,而吴将脩则也是机巧百变。蜀军分出两路人马一者袭吴军之营,一者绕击其后;吴军也是分出两支人马截断蜀军的后路,并有抄袭蜀军大营的态势。
诸葛瞻屡屡变换阵法,脩则更是频繁调换攻势,二将斗阵斗得旗鼓相当,军略之上竟然是五五之分。待天色将明,双方皆是疲惫于是各自收兵回营。
双方一连决战数日诸葛瞻始终占不得上风,而脩则也没得到便宜,然而吴军却并非是脩则和贺达这一路而已。在一旁观察许久的朱异此时悄然发动攻势,兵锋直指海南郡。海南留守的乃是邓良等一班文武,兵力虽然也有个万八千人可在朱异面前根本是不值一提。诸葛瞻无奈之下只得率军且战且退退保海南,脩则与贺达更是趁机进兵死咬蜀军不放。
各路人马终于在海南齐聚展开了混战,诸葛瞻指挥蜀军左冲右突力拼朱异,脩则两路吴军,邓良更是引兵在后支援。双方连日鏖战皆是兵力大幅减员,便在蜀军逐渐不支之时会稽却是传来紧急军情。这边朱异闹出的动静太大,唐彬见其不在会稽便趁机再次出兵,钟离牧非是唐彬对手只得退守使人召回朱异。
没有朱异的协助,脩则与贺达也不敢留在海南,便率军退回庐陵分兵两路防备蜀军,并准备随时支援会稽的战事。蜀军得以喘息诸葛瞻心中郁闷至极。自从夺取海南之后连番作战无功,更是折损了许多将士军卒,如此下去恐怕难以与陛下成功会师了。
会稽,庐陵,海南,吴郡四处分别吴国,蜀汉,曹魏占领而三方的角逐不休,争斗不休,互相牵制彼此制衡,一时间谁也没有打破局势的能力,只能是彼此对峙。
庐陵郡要依靠脩则抵挡诸葛瞻,会稽郡则是依靠朱异震慑魏军,这吴国东南方的两名大将无暇分身,而其他战场的吴军却是面临巨大的危机!
蜀军包围柴桑之后进军占领了鄱阳,切断吴人与柴桑的联系,吴国大将陆抗,陆喜引兵四万前往增援却是在半途止步不前。陆抗与陆喜分别在军营前后两侧建筑防御工事,附近的山川河流溪水小道皆成了吴军建筑防御工事的目标。
蜀军先锋黄崇,羊祜率军几次挑战吴军都是坚守不出,二人不禁暗自称奇。江东形势未危如累卵,这陆氏叔侄不进兵救援柴桑,反而倒是半途筑起工事摆出一副不进不退的态势真是奇怪。
第一百二十五章 忠臣之志(上)
陆抗的四万大军停滞不前,蜀军也是难以寸进,双方对峙日久,吴军兵将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当下各路兵将纷纷去找陆抗理论,要求出兵攻打蜀军,却是一一被陆抗驳回。更有数名将领即便违抗军令也是要出前往救援柴桑,幸好陆喜和陆抗轮班掌控兵权监视众将才没有酿成大祸,然即便是如此陆氏叔侄对吴军的掌控之力也是日渐衰退。
又是一天过去,满身疲累的陆喜回到营中对陆抗苦笑道:“这般下去军中必然大乱,幼节有何打算?”
陆抗正在石案上提笔写着什么,此时恰似写完,于是将其拿到了陆喜面前道:“吾欲上书陛下,请皇命震慑各军,如此可保无恙。”言罢已经将自己的奏书交道了陆喜手中。
陆喜结果奏书边看边说道:“若是陛下肯下令禁止我等出战,倒不失为解决眼下困境的好办法。”
陆抗望着营外逐渐落下的夕阳叹道:“蜀人武器甚是犀利,短兵相接我等毫无胜算,唯有借助这防御工事配以木石铁箭方可御之,只是众将太执着于驱逐蜀人,更急迫要去援救柴桑,一时转念不过,只须陛下龙口一开,我与阿叔在此镇守半年,外拒蜀人内可击魏贼,江东当挨过此劫矣。”
陆喜点头道:“事不宜迟,此书应尽快使人送往建业,若是我等有所空暇自当派遣人力钻研兵器锻造之术,可叹连年征战供给军力已是困难,实是有心无力。”
陆抗接过奏书密封好后派遣族中的家将快马送往建业,然后才道:“阿叔也不必顾虑,眼下这般形势我等自当报效国家竭力护国,至于生死成败皆在天数。”
“哈,这就叫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么?幼节之心阿叔怎会不明,只是慨叹朝中宿将无几,虞汜,周处等人虽有满腔热血行事仍是少年个性,不足以谋划大事。”陆喜走到陆抗身边道出了自己的忧心。
虞汜和周处等人力主与曹魏和蜀汉作战保护江东,只是江东的国力与实际的状况抵御一国都是困难,一时与之相抗然而国力日渐损耗终究是败局。只是孙亮也好,虞汜和周处等人也好,都因江东屡屡遭人欺辱而丧失了应有的明见之心。任凭陆喜,陆抗等人如何劝阻皆是无效,而朝中的全尚等人本就没有什么远见,终究是站在了吴主孙亮的一边。
陆抗也是忧虑道:“待此次逼退蜀军,我自当再次上书已死谏之,希望陛下可以采取外交手段,使国中有喘息之机,得余力恢复农业。否则就算过了这一劫,二年之内国库无粮矣。”
陆喜略一沉吟道:“古人有三谏不从之义,幼节这又何必呢……哎!”一声叹息,原本高傲的陆喜飘然出营休息而去。吴国朝堂之间的明争暗斗,各大世族的看法各异,强敌威逼的紧迫事态都让这傲笑山林的中年人失去了原有的洒脱,背上的责任越来越重,烦恼越来越多,应吴主之邀入世真的错了么?
看到阿叔离去的背影,陆抗也是微微叹息,话道唇边却是没有出口。陆喜的意思自己其实早已猜到几分,只是陆凯早死,陆胤病体缠身不能理事,而陆喜在族中早放下了一切远遁江河之间,陆氏一族仅剩自己领军。若真的依照阿叔的想法,岂非辱没了陆氏先人?而陆抗的心中以及肩上的责任都不会让那一切真的到来。
夜深,营中烛火微亮,陆抗披着外衣在桌案上仔细研究江南地势,同时在一旁堆放着刚刚收到的各地战况。朱异,钟离牧,脩则,贺达四人各领人马暂时顶住了蜀汉的诸葛瞻与曹魏的唐彬两支大军,建业南方以及东方暂且安定。蜀主刘禅的大军已然抵达柴桑,却是没有攻城,反而不断增兵前线,同时对豫章郡,新都郡有所图谋。
吴国的国土一减再减,眼下丹阳郡也就是吴国都城建业所在之郡遭到魏国大将王基的猛攻,而在丹阳郡向东的吴郡早在两年之前便被魏人占领。吴郡之南正是吴国大将朱异,钟离牧镇守的会稽郡,会稽郡西方则是贺达,脩则所在的庐陵郡,豫章郡以及被蜀人占领的鄱阳郡。鄱阳郡东北方即是新都郡,而西北方正是仅存一城的柴桑郡。蜀人若是向着豫章和新都这二郡用兵,那么整个江东之地便是处处战火。
战火所到之处农耕尽废百业不兴,生灵涂炭人心惶惶。对于需要喘息恢复生产的吴国,这将是致命的打击。蜀主此举自然是不想强攻陆抗这支吴军,江东军中唯有朱异一军的战力可与陆抗这四万人马相提并论,余者皆要差上许多。若是针对防守这一项,陆抗的能力甚至在朱异之上,对此蜀人自然明了。
刘禅手中二三十万人马,小小的四万吴兵并非是坚不可摧,只是江东之后尚有魏国这只猛虎,若是消耗多了力气与兵力蜀军必然会在和魏人的争抢中落在下风。魏国军械的制造水准与日俱增,而且奇谋巧策不断,蜀军的斗具对于吴国是杀手锏,在魏人面前却未必有多大优势可言。
苦思退敌之策时,突然营外传来阵阵喧嚷,陆抗眉头一皱起身走出大营,自有陆氏的族兵部曲相随一起奔着喧嚷之处而去。只见一处军营之外,齐齐聚集了两千余吴兵各个抖擞精神,齐声叫喊。而在军营之前两名吴将慷慨激昂的吵闹不休,陆氏族中大将陆镇在一旁不断劝阻,另有军中大将陶璜苦劝不止。
见陆抗到来那两名将军闹得更是欢腾,而这两千多兵士也是没有任何停歇惧怕之态,丝毫不给陆抗的面子。陆抗面色淡然分开人群定睛一看,心中暗自叫苦,这两名吴将乃是长沙桓王孙策之后人孙奉,以及另一名宗室大将孙旅。换做旁人倒是好劝,这两名少年身份背景特殊,更是在之前抗击魏军的战斗中屡立大功,而二人的部曲皆是飞扬跋扈之辈,甚难管制。
怪不得陆镇和陶璜这两名中年将军都是苦劝无果,这个时候军心向战,陆氏之举已经不得人心,若是依照军令严肃处之军中难免出现哗变。一旦哗变就算平定也必然是元气大伤,江东兵力有限根本禁不起如此的损失,陆镇与陶璜皆是身经百战之辈,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陆抗又何尝不知呢?
“何事喧闹?汝二人不识军中法度乎!?”陆抗面色陡然一沉,不待这两名宗室贵胄开口,先是搬出法令。
“传我军令,各军即刻回应休息,此间状况我早禀明陛下,不日即有圣旨到,违我节度者斩无赦!”陆抗一句说完,又是跟了一句,同时一手解下腰袢的宝剑,高举示意。
这剑乃是吴主孙亮钦赐,代表无上的权威,陆抗句句在理,又有节度在身,孙奉等二人见状心中多少有所顾忌一时到没了主意。陆镇和陶璜见状大喜,一边把二人分别推送回各自的军营,一边解散聚集的军士。
回到营中陆喜早已等待,陆抗抱拳道:“阿叔早生休息,此间有抗即可。”
陆喜道:“放到以往,此等||乳|臭未干的小子皆是军法处置。眼下虽是非常之机,军法威严才更不可乱,算这两个小子识趣,否则……哼哼……”
陆抗闻言一愣道:“阿叔原来都看在眼里,倒是小侄儿反应慢了。”
陆喜道:“我早使陆涛调集兵力以防万一,幼节你思虑甚多,休息却少,精力难免不足啊。”
陆抗不以为意道:“方才这般一乱,小侄倒是想出了一个退兵之法,只差陛下圣旨,便可成事!”
第一百二十五章 忠臣之志(下)
陆抗与陆喜在营中每日计议奇袭蜀军之事,然营中的兵将们却是愈加的躁动。陆氏两大将领陆镇,陆涛以及外姓大将陶璜统御中军监视众将,倒也能护持一时不出乱子。而孙奉,孙旅出人意料的没有再闹什么情绪,这一点倒是让陆抗和陆喜感到些许的意外。
数日之后建业使者到来,陆抗与陆喜闻言大喜率领各部将领出营迎接,离着老远便是一把苍老的声音传来:“二位都督辛苦了,老夫何德何等劳烦二位都督相迎呢?”
“嗯?这是……!”陆抗闻言一愣,见来使非是旁人而是当朝太常全尚!
全尚被众人引入了军营,于是当中宣谕圣旨,其内容不由得让众军欢呼雀跃,唯独陆氏一族一脸黯然。陆抗看着叔父陆喜铁青的脸,心中不是滋味,于是吩咐人带全尚休息,自与陆喜商议。
原来传入朝中的奏书并非只有陆抗一封,营中的一干将领不满陆抗消极作战的方式,于是联名上书乞求吴主孙亮下旨使陆抗出兵与蜀军决战!两份奏书到了朝中引起滔天巨浪,孙亮认为陆抗所言乃是正道,前拒蜀军,后可随时夹击魏军,此等战略态势无疑是吴国当今最佳的姿态。
然而虞汜,周处一般人极力主张出战杀敌,理由也是非常充分。蜀军兵力众多,如今渐有分兵之象,正是各个击破之时。若是迁延日久,蜀军不退而国内军民日志消沉,届时岂非亡国?若是战退蜀军,自当回头与魏人决战,自可确保江东万无一失。况且朱异等将领与魏军与蜀军的偏师三方对峙,后方已然无忧,此时不进兵更待何时?
有这二人倡导,全尚等老臣自然也是极力迎合,唯有薛莹据理力争站在陆抗这一边。怎奈朝中大臣多站在虞汜一方,更以军心所向不可逆为由力谏孙亮下旨催促陆抗进兵!孙亮左右思虑,还是认同了虞汜等大多数文武的建议( 惊雷入汉 http://www.xlawen.org/kan/5526/ )
鼓声响起,在蜀营四周骤然出现了无数的蜀军喊杀而至。贺达带着吴军返身欲退,却被蜀军三面围上。贺达见状反而镇定起来,不急于突围而是带着吴军在蜀人的包围不断变换位置,这里冲两下,那边顶一顶,好似寻找空隙一般。
而留在营外的两千吴军也和蜀军短兵相接,这些****手把****背在身后,手执短刀凶悍无匹,其肉搏战的能力竟然超过了普通的步卒!幸好这一方向乃是营中吴军的身后,诸葛瞻有意多安排了兵马,否则就是这甫一交手的片刻几乎让吴军冲开了阵势与贺达汇合。
蜀营熊熊大火照耀天际,而数万人马厮杀之声更是震惊天地!远端两三千蜀军簇拥着诸葛瞻以及高玩等一众文武静静观战,火光映在诸葛瞻的脸上使的诸葛瞻心思跳动不已,突然诸葛瞻喝道:“不对!”
第一百二十三章 江东之虎(下)
一声“不对”形势陡转,诸葛瞻一军的后方突然窜出无数吴军杀将过来,这些吴军发动攻势的地点离诸葛瞻本部人马已然极近,诸葛瞻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劫营之战上,对于吴军的悄然接近竟是毫无察觉!
与此同时,在远方营地的战场外围也是出现了吴国援军的身影,迅速投入战斗之中夹击蜀军!突然之间有如此多的吴军出现,显然是吴人早有防备,而今夜的劫营之举看似投下战书之后的使诈,实则是吴人酝酿已久的作战计划。明投战术,暗中劫营的计划早被吴人料到是瞒不过诸葛瞻的,因此将计就计设下了这么一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作战方案。〖.org〗
吴将邓句,顾容率领五千人马疾袭诸葛瞻一军,这一路蜀军都是蛮兵,却是没有先进的斗具作为装备,淬不及防之下诸葛瞻不敢交战引军急撤!吴军离得甚近岂容诸葛瞻走脱?当下邓句,顾容两杆大刀杀入蜀军阵势之中直取诸葛瞻!
诸葛瞻手绰长枪见状勃然大怒,挥枪便欲应战,身旁两员骁将各提刀斧早出,截住吴将厮杀!孟干双刀似雪,寒意逼人;孟通巨斧奔腾,杀气四溢,吴将邓句,顾容各逞勇武奋力交战,然却非是这两名蛮将的对手。五千吴军围攻两千余蜀军,就因为这两名悍将断后,竟然是被诸葛瞻突围而去!
与吴将贺达交战的蜀军反被吴军内外夹击已然是吃力,见到远方主帅诸葛瞻屯军之处也是大火,顿时再无战心各自夺路而走!诸葛瞻在孟干,孟通的保护之下汇聚了蜀汉败军,急忙向南而撤。一万多蜀军败逃下阵,吴军气势高涨各自追击!蜀将轮番断后抵御吴军的追杀,才勉强挣脱了纠缠一路狂奔。
跑出五十余里看看追军没了影子,蜀军脚步放缓都是气喘吁吁,诸葛瞻回首看了看四周的蜀军问道:“方才两支人马是从何而来?”
高玩抹了抹脑门上的汗珠道:“观其旗号非是吴国各地驻军,应是游军。”
诸葛瞻闻言诧异道:“江东尚有兵力作为游军!?”
高玩也是无奈道:“未曾听闻,谅必是针对我等而设。”
“原来如此……嗯,此等游军战力有限,可收拾兵马再议。”诸葛瞻思索片刻胸有成竹的道。
高玩闻言心神也是暂定道:“江东精锐人马尽在各城守御,游军多为新兵不足为惧。”
听到诸葛瞻和高玩都这么说,蜀军兵将才各自安心,于是便在此清点人马收拾器械。方才一战蜀军不仅仅是损兵折将,物资器械更是丢了不少,其中粮食补给最为重要。诸葛瞻,高玩等一般文武除了指挥军士外,大都下马休息商议去向。
依照进兵路线返回,沿途自然有留守在各地的兵马和补给供应,只是突然多出这么几支吴兵着实让诸葛瞻心中难安。吴国的兵力理应是捉襟见肘的,如今倒在这庐陵郡聚集了如此多的兵力,这绝非是简单的救援,其背后必然有自己未曾思虑到的变化。
难道是建业的魏军被击败?还是陛下那一路蜀军受到了阻碍?诸葛瞻,高玩等人正各自揣测时,突围几声惨叫传来!随之而来是不远处的树林中无数火把亮起,一支吴军杀气凝重缓缓压逼而来!
那惨叫乃是派去侦查的斥候发出,诸葛瞻等人闻言心惊胆颤急忙上马,而这些蛮兵也是乱作一团,一时难以排出阵势。对面那支吴军越来越近,只见一面“朱”字大旗下一名中年将军铁盔铁甲威风凛凛,手提一杆大刀藐视蜀军,喝道:“朱异在此恭候多时了,诸葛思远且留下性命来!”
诸葛瞻闻言双目一凝道:“不在会稽抵御魏军,而在此地出现,莫不是会稽已失?”
朱异闻言嘿嘿一笑道:“唐彬小儿怎是我之对手,沿途郡县我已收复,速速受死可免刀兵相见!”
诸葛瞻握了握手中钢枪道:“朱异文可敢与我单打独斗?”
朱异见状毫不理会的大喝道:“全军突击!”言罢吴军排山倒海一般的加速杀来!
诸葛瞻脸上一变,心知拖延之策未能奏效,自己这边众军仍然没有列好阵势,只得挥军硬着头皮交战。只有突破朱异这支吴军才有希望回到海南郡,否则自己深入庐陵郡二百余里强攻南昌便是自寻死路了。
朱异在会稽郡战退了唐彬,便听说海南已失的消息,身经百战的朱异断定诸葛瞻必然先去攻取庐陵,于是留下钟离牧守卫会稽暂时抵御唐彬,而自己带着两万余人日夜兼程赶来襄助,沿途更是使游荡四方,哨探魏国水军突入内陆登岸的吴军在庐陵汇合。几方合作之下,加上贺达设计,终是在南昌城下击败了蜀军。
丁奉早死,如今吴国名将唯有朱异!朱异心知丁奉之死便是诸葛瞻与羊祜设计,当下手中大刀毫不留情挡者披靡,状若猛虎!混战之中山越大将阿胡查正撞见朱异,当下暴喝连连挺矛便刺!朱异冷哼一声,提刀便是一顿猛斩,阿胡查一身勇武也是出众,被朱异杀的盔歪甲斜竟是保住了性命掉头便跑。朱异哈哈带下提刀猛追,四周两国兵卒被朱异带动战况愈加激烈。
蜀将赤鹿大王远远见了忍不住大怒,阿胡查也是个猛人,被这吴将如此追赶岂非丢尽了蜀汉的颜面?当下赤鹿大王催动战马舞动铁锤,杀开一条血路直奔朱异而来!沿途吴国兵将纷纷上前阻拦,无奈赤鹿大王之铁锤份量十足,一招一式均有横扫千军之威,一时间吴国兵将骨折肉裂,血肉横飞者不计其数。
朱异见状舍了阿胡查提刀来战赤鹿大王,赤鹿大王见其自己寻来心中欢喜,大铁锤抡开招式怒战朱异。铁锤本就沉重抡将起来威力更是惊人,吴国兵将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应对,朱异却是不以为然!催马眨眼间已经到了赤鹿大王铁锤攻击范围之内,手中大刀寒芒一瞬直劈赤鹿大王脑门!
若是二人没有变招,结果必然是大刀劈飞赤鹿大王的脑袋,而朱异也被铁锤砸个正着。然战场中的赤鹿大王只觉得遍体颤栗,脑门一冷,胆怯之下收起铁锤架住这来势凶猛的一刀!
“铛!”一声巨响大刀崩起老高,朱异稳稳握住大刀反手又是斜劈而下,赤鹿挥锤全力一抡准备砸飞这吴将的大刀。谁知就在刀锤相撞的刹那之间,原本力道十足的大刀突然变得毫无力道——准确的说是突然凭空消失不见!
用力十足的铁锤砸在了空处,来不及收力的赤鹿大王只觉得无比的难受,被铁锤下坠的力道扯动身体几乎坠马。便在此时朱异嘴角一丝冷笑浮起,消失的寒芒再现抹过赤鹿大王的咽喉。二马相交,朱异头也不回的抡刀直奔诸葛瞻而去,身后的赤鹿大王鲜血狂喷不止,与自己的大铁锤同时落地身亡。
南蛮猛将殒命当场不过是这场战事的缩影,吴军用优势兵力伏击没有提防又是新败的蜀军,加上朱异勇猛无比,蜀军节节败退终是彻底崩溃。
孟干,孟通兄弟保着诸葛瞻寻路而逃,其余蜀兵蜀将也是各自逃命,吴军认准诸葛瞻所在奋力追赶,孟家兄弟只得各引残兵断后拒敌。呼雷阙四执事之一的高玩逃命间正撞到朱异,不及搭话已然身首异处……
第一百二十四章 再战庐陵(上)
吴军势如破竹一路追杀蜀军,蜀汉蛮兵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诸葛瞻慌不择路只引十余人躲在一处树林之内,喘息未定便听得林外嘈杂声响,十几人面面相觑一片惊恐之色。
待来人入林众人总算是松了口气,原来入林躲避的非是旁人,乃是蛮将孟干。咋见诸葛瞻安然无恙孟干激动不已,几步上前跪地请罪,诸葛瞻双眼微红道:“是我计算不周害的将军受苦,将军何罪之有。”言罢扶起了孟干。跟随孟干的蛮兵有五六十人,都和孟干一样满身血污伤痕累累,孟干再仔细端详诸葛瞻也是衣甲残破数出负伤。〖.org〗
“此处只可暂避,若待天明将军必危,末将愿护将军循水路而逃,重整旗鼓。”孟干抱拳道。
诸葛瞻闻言喜道:“吴人在庐陵兵力足有四五万之众,附近水道必然守卫空虚,若顺河南下必可脱身!”
计议已定,于是孟干带着六七十蛮兵保着诸葛瞻趁着夜色逃出树林,寻找溪流河水。沿途搜寻蜀军的吴兵吴将无数,诸葛瞻和孟干都是机警之辈,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小心谨慎倒也安然无恙。顺着溪流而走,转眼已经到了东方发白之时。由于江东水师名存实亡,因此这水流之处吴人只能在陆地上侦查巡视。诸葛瞻的推断完全正确,吴军聚集了如此规模的兵力,必然是将包括巡视水文的驻军等各处兵力抽调一空。
行走之间天色已是大亮,却是遇到了孟通和数百蜀军。诸葛瞻见状大喜,虽然吴军众多可是有了这三四百人也算有了些安全感。孟通见到诸葛瞻和兄长安然无恙也是高兴,于是三人一路收拾残兵返回海南。
一路上三人计划了许多临敌的计划,不想直到海南都是没有用上,反倒是汇聚了五六千兵力。被朱异击败的各城守军以及邓良派来的援军先后抵达,诸葛瞻在海南与庐陵的边境屯驻数日一边收拾兵马一边打探吴人的动静。
原来就在朱异离开会稽前来合击诸葛瞻之际,吴郡的唐彬再次举兵侵入会稽。留守会稽的吴将钟离牧虽是稳重,但在唐彬狡诈面前并不是对手,不过数日的功夫已然被唐彬连夺两城。无奈之下钟离牧只得使人通知朱异回援,会稽乃是吴国东部仅存的大郡,而诸葛瞻也是大败,于是朱异来不及抓捕诸葛瞻便引军返回会稽。
朱异一走,贺达与邓句,顾容三人手中有两万余人,除了固守各个城池,主力也不过是一万五六千人,一时间也不敢攻击海南。毕竟诸葛瞻是击杀了丁奉的人物,而且南海郡守吕兴的前车之鉴让人不得不防。若不是朱异组织三路人马合击诸葛瞻,庐陵一战吴军的胜负仍未可知。
听罢军情诸葛瞻点头道:“这样说来朱异短时间内便无暇分身,兵力可计算出来?”
孟干道:“算上各路人马尚有一万七千余人,只是留守海南的守军不足六千了。”
诸葛瞻略一踌躇道:“计算后续兵力不过数日后便可抵达,此间兵少也是无妨,传我军令准备出征!”
大败之后蛮军惊魂方定,元气未复诸葛瞻强行再征庐陵,众将难免心中有些抵触。战事不可儿戏视之,虽然朱异不在,可庐陵的守军已然翻倍,而又是士气正盛之时,此时以败军战之似乎多有不妥。只是诸葛瞻治军之法甚严蛮人又奉其为主,心中虽存疑虑却是不敢反驳质问。诸葛瞻把一切看在眼里,装在心里,盘算着报这一战之仇!
朱异带着吴军一路风驰电掣回援会稽,会稽境内的魏军得到消息之后竟然是不战自退。魏将唐彬在朱异手下吃过数次苦头,打钟离牧倒是不怕,就是打不过这名江东宿将。朱异虽然能够击败唐彬,无奈唐彬狡猾非常,发现形势不对立即撒手,想击杀此人也是困难之极。
钟离牧见朱异归来倒是不在意魏人的退去,和唐彬交手近两年时间,对此吴军早已习以为常。若说会稽的兵并非是江东最强,会稽的地势也没有什么险要可以扼守,然就是凭借朱异一个人又是作战又训练,硬生生的把会稽男儿锻炼为百炼钢,成为一支行动迅速纪律严明,战斗力强劲的队伍。对于会稽军民来说,朱异被流放到会稽是大家的福气,否则会稽早被魏军占领了。
“唐彬此獠不除终是我等心腹大患,哎!”朱异摘掉头盔,自有家将帮忙脱下铠甲,忍不住叹息道。
老搭档钟离牧在一边先自坐下道:“此子确实难缠,季文此行大败蜀军乃是好事,切勿被此子打扰了心情才是。”在场多数人都同意钟离牧的话,蜀魏同时进逼的压力下还能打出这样的胜仗,放眼江东也只有朱异有这个能力了,而且这也确实值得庆祝——因为可庆祝的事情实在是太少了。
朱异想了想笑道:“也该是让儿郎们好好休息了,今晚可庆祝一番振奋军民士气,只是方自夺回的两座城池须小心看守好。”
钟离牧哈哈笑道:“今晚季文你好生休息便是,我亲自带人去前方守卫,无须担心此事。”
“子干这是何言?郡内全赖子干抵御魏军,庆功宴上如何能少了子干?”朱异见钟离牧如此说,顿时不快道。
钟离牧反而不以为意解释道:“季文你连续奔波,儿郎们也是累的,今晚好生痛饮自是当然。你我肩负重任,理当分工明确,今次你且饮之,下次轮换即可,何必争呢?”
“哈哈,子干所言有理,贼人狡猾我等当以国事为重,那便有劳子干了。”朱异见钟离牧如此说,心中释怀道。
一夜欢庆自是不用提,唐彬远远见吴军有了防备也是不敢前来。朱异用兵神出鬼没远超自己,这个风险实在是冒不得。连续作战吴军也是疲惫于是各自安歇,十日之后确实庐陵郡传来告急文书,诸葛瞻挥兵复返连胜数阵,贺达等人非是诸葛瞻对手,特来会稽请援。
朱异和钟离牧闻言面面相觑,钟离牧忍不住问道:“蜀军方败不久,庐陵兵力也是不少,如何连败!?”
那使者哭道:“自从朱大人走后,我家将军紧密布防,防备蜀军反扑。谁知那诸葛瞻从水路轻兵深入,乔装打扮连夺我方两城。邓句,顾容两位将军引兵去救,反中了蜀人的埋伏。待我家将军前去讨战,蜀人援军也到,混战一场只得退守南昌……还请朱大人速去救援,迟则南昌不保啊!”
“嗯……诸葛瞻不愧是诸葛武侯之子,庐陵兵力集中在城中,水道两侧必然少人看守,从此处进兵确实可收奇兵之效。”朱异忍不住颔首,对诸葛瞻一番赞赏。
钟离牧对于老搭档的表现不以为意,急问道:“南昌城中还有多少人马,蜀人又有多少?”
那使者道:“小的出城之前还有一万三四千人,蜀军前后三四万人是有的。”
朱异点头道:“短短时间蜀军又是增兵,果然棘手。南昌城防坚固,贺达之能有万人在握当保无虞,倒是不必如此急迫。”言罢,把眼去看钟离牧。
钟离牧心领神会附和道:“此间魏军方退不久,更兼贼将唐彬狡猾非常,一时也是抽调不得兵力,援军之事恐怕要仔细计议一番了。”
那使者见二人不紧不慢的无比从容,更显急迫道:“蜀军攻势甚猛,几位将军皆是负伤在身,还请二位大人速速发兵啊!”言到急迫之处,那使者以头拄地,铿然有音。
第一百二十四章 再战庐陵(下)
朱异与钟离牧带着使者走过一处处城防,之间会稽的军卒各自修缮城墙整顿器械,而更有一队队的士卒开往北方,那是去增强会稽和吴郡边界的防线厚度。
朱异看着双眼哭红的使者道:“非是我等不肯去救,实是魏人来势凶猛,难以分兵,汝回去告诉贺达,待我击退魏军便来救援。”
使者各种手段尽施也是无法说服朱异和钟离牧去救,无奈之下颓然道:“不知大人多久可以发兵来援?”
“多则六十日,少则二十天,必可发兵。”朱异胸有成竹的道。
使者闻言跪地磕头道:“小的这就回去禀报我家将军,还望大人速速发兵来救。”
朱异点头道:“去吧,我派些人手沿途护送。”
使者起身道:“小的一路乔装改扮足矣,多谢大人了。”
见这使者执意自己离开,朱异也不勉强于是使人送到馆驿中饱餐一顿,打发其离开会稽。待使者离开之后,钟离牧若有所思的道:“季文你如此说辞与态度,莫不是这请援之事别有隐情?”
朱异手扶城垛望着野外道:“子干莫是忘了朱某过目不忘之才么?”
钟离牧闻言笑道:“谁人不知朱季文过目不忘,无论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只识一面,数十年不忘,普天之下也唯有季文你有此能了。如此说来,来者并非是庐陵使者了?”
“若是朱某记忆无差,此人非是贺达亲兵。”朱异带有几分自信傲然道。
钟离牧略一思索道:“南昌被围,突围将领自当勇武过人,而庐陵军中唯有贺达亲兵为百战老兵,如此说来事必有诈,季文不戳穿此人,准备将计就计乎?”
朱异看着老搭档笑道:“知我者唯有钟离子干也,此人必是诸葛瞻派来欲赚我等,诸葛瞻算计我等,南昌方面必然暂时无恙,我等何必急于入瓮呢?”
钟离牧想了想道:“话虽如此,此间状况却未必可瞒过诸葛瞻,欲算计此子仍需做足功课。”
朱异点头道:“欲破蜀军解庐陵之围,必先震慑魏军使之不敢轻动。子干可打我旗号屯兵北地迷惑魏人与蜀人,我自引精兵伏于郡内静观其变。”
钟离牧道:“我等不去救援庐陵,诸葛瞻必然有所防备,如此恐怕也是难占上风。”
朱异放声笑道:“子干似乎忘了一人足以解庐陵之围,助我等击破蜀军啊。”
看着朱异笑眯眯的眼神,钟离牧猛然想起一人,一拍脑袋道:“不错,前几日刚刚收到此人返回的消息,若用此人为奇兵,诸葛瞻与唐彬皆不足为惧也。”
负责送信的使者果然如同朱异所料,正是诸葛瞻抓获的吴军派去诱会稽吴军来庐陵的。回到了诸葛瞻的军营之中一番叙述听得诸葛瞻眉头紧锁,南昌城中吴军兵力足以守城,这边的蜀军只有三万余人强攻把握也是不大。如果不先剪除会稽的吴军,城中的吴军有所倚仗,而自己又要时时防备朱异,这仗就没法打了。
“魏军不是早就退却了么,难道又有了动作?”诸葛瞻半信半疑的道。
那使者没有完成任务,早已经下的瑟瑟发抖,想起妻儿皆在蜀军手中更是心急如焚道:“朱异带着小的经过城防时确实是战备状态,更有人马向北方而去,应是不假。”
“退下吧,这里没你的事了。”诸葛瞻见状一摆手吩咐军卒放此人离开。那使者见状千恩万谢而去,感激涕零,却不知诸葛瞻拘捕其家人只是威胁罢了,从未想过加害这一家人。
一连十余日蜀军始终是在南昌城外留下万余人马屯驻监视吴军的动向,而诸葛瞻带着两万蜀军便在庐陵与会稽交界之处驻守,关注会稽方面的动静。上次庐陵告急朱异宁可两头奔波也来救援,如今一反常态多半是被其看出了破绽。若是对方识破了自己的手段,那么会稽的吴军相信很快便会有动作的。因此诸葛瞻带着重兵布防边界,不想将近半月仍是毫无动静。
又是过了几日南昌城外的蜀军遭到一支吴军的袭击,大败而回。诸葛瞻闻之勃然大怒,率军前往一观究竟,只见孟通带着五七千人马被数万吴军追杀!诸葛瞻急忙指挥众军前往接应,双方大战一场各自收兵。
回到营中诸葛瞻才知情况,自己屯兵会稽边界只是顾着防范朱异,不想朱异派出大将脩则引兵一万五千人绕路进入庐陵境内突袭南昌城下的蜀军。蜀军根本没有想到有诸葛瞻把守的后方还会出现吴军,顿时被吴军击败。
是夜诸葛瞻引兵前往吴军劫营,行至半路却逢吴军也来劫营,两边都是隐秘而行没有火把,待相遇时已然躲避不及,于是一场遭遇战在夜幕下展开。蜀吴两军摸黑肉搏宁静之夜转眼间便是呐喊声震彻天地,蜀将人人奋勇,吴将也不敢示弱,两军激战半宿竟是难分高下。诸葛瞻善于料敌布阵,而吴将脩则也是机巧百变。蜀军分出两路人马一者袭吴军之营,一者绕击其后;吴军也是分出两支人马截断蜀军的后路,并有抄袭蜀军大营的态势。
诸葛瞻屡屡变换阵法,脩则更是频繁调换攻势,二将斗阵斗得旗鼓相当,军略之上竟然是五五之分。待天色将明,双方皆是疲惫于是各自收兵回营。
双方一连决战数日诸葛瞻始终占不得上风,而脩则也没得到便宜,然而吴军却并非是脩则和贺达这一路而已。在一旁观察许久的朱异此时悄然发动攻势,兵锋直指海南郡。海南留守的乃是邓良等一班文武,兵力虽然也有个万八千人可在朱异面前根本是不值一提。诸葛瞻无奈之下只得率军且战且退退保海南,脩则与贺达更是趁机进兵死咬蜀军不放。
各路人马终于在海南齐聚展开了混战,诸葛瞻指挥蜀军左冲右突力拼朱异,脩则两路吴军,邓良更是引兵在后支援。双方连日鏖战皆是兵力大幅减员,便在蜀军逐渐不支之时会稽却是传来紧急军情。这边朱异闹出的动静太大,唐彬见其不在会稽便趁机再次出兵,钟离牧非是唐彬对手只得退守使人召回朱异。
没有朱异的协助,脩则与贺达也不敢留在海南,便率军退回庐陵分兵两路防备蜀军,并准备随时支援会稽的战事。蜀军得以喘息诸葛瞻心中郁闷至极。自从夺取海南之后连番作战无功,更是折损了许多将士军卒,如此下去恐怕难以与陛下成功会师了。
会稽,庐陵,海南,吴郡四处分别吴国,蜀汉,曹魏占领而三方的角逐不休,争斗不休,互相牵制彼此制衡,一时间谁也没有打破局势的能力,只能是彼此对峙。
庐陵郡要依靠脩则抵挡诸葛瞻,会稽郡则是依靠朱异震慑魏军,这吴国东南方的两名大将无暇分身,而其他战场的吴军却是面临巨大的危机!
蜀军包围柴桑之后进军占领了鄱阳,切断吴人与柴桑的联系,吴国大将陆抗,陆喜引兵四万前往增援却是在半途止步不前。陆抗与陆喜分别在军营前后两侧建筑防御工事,附近的山川河流溪水小道皆成了吴军建筑防御工事的目标。
蜀军先锋黄崇,羊祜率军几次挑战吴军都是坚守不出,二人不禁暗自称奇。江东形势未危如累卵,这陆氏叔侄不进兵救援柴桑,反而倒是半途筑起工事摆出一副不进不退的态势真是奇怪。
第一百二十五章 忠臣之志(上)
陆抗的四万大军停滞不前,蜀军也是难以寸进,双方对峙日久,吴军兵将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当下各路兵将纷纷去找陆抗理论,要求出兵攻打蜀军,却是一一被陆抗驳回。更有数名将领即便违抗军令也是要出前往救援柴桑,幸好陆喜和陆抗轮班掌控兵权监视众将才没有酿成大祸,然即便是如此陆氏叔侄对吴军的掌控之力也是日渐衰退。
又是一天过去,满身疲累的陆喜回到营中对陆抗苦笑道:“这般下去军中必然大乱,幼节有何打算?”
陆抗正在石案上提笔写着什么,此时恰似写完,于是将其拿到了陆喜面前道:“吾欲上书陛下,请皇命震慑各军,如此可保无恙。”言罢已经将自己的奏书交道了陆喜手中。
陆喜结果奏书边看边说道:“若是陛下肯下令禁止我等出战,倒不失为解决眼下困境的好办法。”
陆抗望着营外逐渐落下的夕阳叹道:“蜀人武器甚是犀利,短兵相接我等毫无胜算,唯有借助这防御工事配以木石铁箭方可御之,只是众将太执着于驱逐蜀人,更急迫要去援救柴桑,一时转念不过,只须陛下龙口一开,我与阿叔在此镇守半年,外拒蜀人内可击魏贼,江东当挨过此劫矣。”
陆喜点头道:“事不宜迟,此书应尽快使人送往建业,若是我等有所空暇自当派遣人力钻研兵器锻造之术,可叹连年征战供给军力已是困难,实是有心无力。”
陆抗接过奏书密封好后派遣族中的家将快马送往建业,然后才道:“阿叔也不必顾虑,眼下这般形势我等自当报效国家竭力护国,至于生死成败皆在天数。”
“哈,这就叫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么?幼节之心阿叔怎会不明,只是慨叹朝中宿将无几,虞汜,周处等人虽有满腔热血行事仍是少年个性,不足以谋划大事。”陆喜走到陆抗身边道出了自己的忧心。
虞汜和周处等人力主与曹魏和蜀汉作战保护江东,只是江东的国力与实际的状况抵御一国都是困难,一时与之相抗然而国力日渐损耗终究是败局。只是孙亮也好,虞汜和周处等人也好,都因江东屡屡遭人欺辱而丧失了应有的明见之心。任凭陆喜,陆抗等人如何劝阻皆是无效,而朝中的全尚等人本就没有什么远见,终究是站在了吴主孙亮的一边。
陆抗也是忧虑道:“待此次逼退蜀军,我自当再次上书已死谏之,希望陛下可以采取外交手段,使国中有喘息之机,得余力恢复农业。否则就算过了这一劫,二年之内国库无粮矣。”
陆喜略一沉吟道:“古人有三谏不从之义,幼节这又何必呢……哎!”一声叹息,原本高傲的陆喜飘然出营休息而去。吴国朝堂之间的明争暗斗,各大世族的看法各异,强敌威逼的紧迫事态都让这傲笑山林的中年人失去了原有的洒脱,背上的责任越来越重,烦恼越来越多,应吴主之邀入世真的错了么?
看到阿叔离去的背影,陆抗也是微微叹息,话道唇边却是没有出口。陆喜的意思自己其实早已猜到几分,只是陆凯早死,陆胤病体缠身不能理事,而陆喜在族中早放下了一切远遁江河之间,陆氏一族仅剩自己领军。若真的依照阿叔的想法,岂非辱没了陆氏先人?而陆抗的心中以及肩上的责任都不会让那一切真的到来。
夜深,营中烛火微亮,陆抗披着外衣在桌案上仔细研究江南地势,同时在一旁堆放着刚刚收到的各地战况。朱异,钟离牧,脩则,贺达四人各领人马暂时顶住了蜀汉的诸葛瞻与曹魏的唐彬两支大军,建业南方以及东方暂且安定。蜀主刘禅的大军已然抵达柴桑,却是没有攻城,反而不断增兵前线,同时对豫章郡,新都郡有所图谋。
吴国的国土一减再减,眼下丹阳郡也就是吴国都城建业所在之郡遭到魏国大将王基的猛攻,而在丹阳郡向东的吴郡早在两年之前便被魏人占领。吴郡之南正是吴国大将朱异,钟离牧镇守的会稽郡,会稽郡西方则是贺达,脩则所在的庐陵郡,豫章郡以及被蜀人占领的鄱阳郡。鄱阳郡东北方即是新都郡,而西北方正是仅存一城的柴桑郡。蜀人若是向着豫章和新都这二郡用兵,那么整个江东之地便是处处战火。
战火所到之处农耕尽废百业不兴,生灵涂炭人心惶惶。对于需要喘息恢复生产的吴国,这将是致命的打击。蜀主此举自然是不想强攻陆抗这支吴军,江东军中唯有朱异一军的战力可与陆抗这四万人马相提并论,余者皆要差上许多。若是针对防守这一项,陆抗的能力甚至在朱异之上,对此蜀人自然明了。
刘禅手中二三十万人马,小小的四万吴兵并非是坚不可摧,只是江东之后尚有魏国这只猛虎,若是消耗多了力气与兵力蜀军必然会在和魏人的争抢中落在下风。魏国军械的制造水准与日俱增,而且奇谋巧策不断,蜀军的斗具对于吴国是杀手锏,在魏人面前却未必有多大优势可言。
苦思退敌之策时,突然营外传来阵阵喧嚷,陆抗眉头一皱起身走出大营,自有陆氏的族兵部曲相随一起奔着喧嚷之处而去。只见一处军营之外,齐齐聚集了两千余吴兵各个抖擞精神,齐声叫喊。而在军营之前两名吴将慷慨激昂的吵闹不休,陆氏族中大将陆镇在一旁不断劝阻,另有军中大将陶璜苦劝不止。
见陆抗到来那两名将军闹得更是欢腾,而这两千多兵士也是没有任何停歇惧怕之态,丝毫不给陆抗的面子。陆抗面色淡然分开人群定睛一看,心中暗自叫苦,这两名吴将乃是长沙桓王孙策之后人孙奉,以及另一名宗室大将孙旅。换做旁人倒是好劝,这两名少年身份背景特殊,更是在之前抗击魏军的战斗中屡立大功,而二人的部曲皆是飞扬跋扈之辈,甚难管制。
怪不得陆镇和陶璜这两名中年将军都是苦劝无果,这个时候军心向战,陆氏之举已经不得人心,若是依照军令严肃处之军中难免出现哗变。一旦哗变就算平定也必然是元气大伤,江东兵力有限根本禁不起如此的损失,陆镇与陶璜皆是身经百战之辈,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陆抗又何尝不知呢?
“何事喧闹?汝二人不识军中法度乎!?”陆抗面色陡然一沉,不待这两名宗室贵胄开口,先是搬出法令。
“传我军令,各军即刻回应休息,此间状况我早禀明陛下,不日即有圣旨到,违我节度者斩无赦!”陆抗一句说完,又是跟了一句,同时一手解下腰袢的宝剑,高举示意。
这剑乃是吴主孙亮钦赐,代表无上的权威,陆抗句句在理,又有节度在身,孙奉等二人见状心中多少有所顾忌一时到没了主意。陆镇和陶璜见状大喜,一边把二人分别推送回各自的军营,一边解散聚集的军士。
回到营中陆喜早已等待,陆抗抱拳道:“阿叔早生休息,此间有抗即可。”
陆喜道:“放到以往,此等||乳|臭未干的小子皆是军法处置。眼下虽是非常之机,军法威严才更不可乱,算这两个小子识趣,否则……哼哼……”
陆抗闻言一愣道:“阿叔原来都看在眼里,倒是小侄儿反应慢了。”
陆喜道:“我早使陆涛调集兵力以防万一,幼节你思虑甚多,休息却少,精力难免不足啊。”
陆抗不以为意道:“方才这般一乱,小侄倒是想出了一个退兵之法,只差陛下圣旨,便可成事!”
第一百二十五章 忠臣之志(下)
陆抗与陆喜在营中每日计议奇袭蜀军之事,然营中的兵将们却是愈加的躁动。陆氏两大将领陆镇,陆涛以及外姓大将陶璜统御中军监视众将,倒也能护持一时不出乱子。而孙奉,孙旅出人意料的没有再闹什么情绪,这一点倒是让陆抗和陆喜感到些许的意外。
数日之后建业使者到来,陆抗与陆喜闻言大喜率领各部将领出营迎接,离着老远便是一把苍老的声音传来:“二位都督辛苦了,老夫何德何等劳烦二位都督相迎呢?”
“嗯?这是……!”陆抗闻言一愣,见来使非是旁人而是当朝太常全尚!
全尚被众人引入了军营,于是当中宣谕圣旨,其内容不由得让众军欢呼雀跃,唯独陆氏一族一脸黯然。陆抗看着叔父陆喜铁青的脸,心中不是滋味,于是吩咐人带全尚休息,自与陆喜商议。
原来传入朝中的奏书并非只有陆抗一封,营中的一干将领不满陆抗消极作战的方式,于是联名上书乞求吴主孙亮下旨使陆抗出兵与蜀军决战!两份奏书到了朝中引起滔天巨浪,孙亮认为陆抗所言乃是正道,前拒蜀军,后可随时夹击魏军,此等战略态势无疑是吴国当今最佳的姿态。
然而虞汜,周处一般人极力主张出战杀敌,理由也是非常充分。蜀军兵力众多,如今渐有分兵之象,正是各个击破之时。若是迁延日久,蜀军不退而国内军民日志消沉,届时岂非亡国?若是战退蜀军,自当回头与魏人决战,自可确保江东万无一失。况且朱异等将领与魏军与蜀军的偏师三方对峙,后方已然无忧,此时不进兵更待何时?
有这二人倡导,全尚等老臣自然也是极力迎合,唯有薛莹据理力争站在陆抗这一边。怎奈朝中大臣多站在虞汜一方,更以军心所向不可逆为由力谏孙亮下旨催促陆抗进兵!孙亮左右思虑,还是认同了虞汜等大多数文武的建议( 惊雷入汉 http://www.xlawen.org/kan/5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