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6 部分阅读
见的。
建业城中一切军政由其他人暂代执行,可唐彬生不见死不见尸,这事总是蹊跷的。这个时候虽然没有人愿意将心中的预料宣之于口,可大家早已心照不宣。
唐彬,多半是出了意外!
又是过了数日,屯驻在江北两淮的太子舍人傅袛以两淮督军的身份轻舟过江而至,唐彬之职由这司马炎身前的智囊暂代。同时傅袛还肩负着解开唐彬行踪之谜。
甫到建业傅袛便恢复了建业城中一切的秩序,守军巡逻一切如常,城中的气氛顿时为之一宽。过了数日看不出有什么异样,陆府中人也是恢复了往日的生活,这个时候越是表现的不寻常便越引人瞩目。傅袛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建业城中每日里兵卒巡逻不断,一派紧张的气氛,这样的环境下一切线索都会隐藏地下,魏军就算有通天之能也没办法把建业搞一个翻天覆地。
想彻查只能暗中行事,不可打草惊蛇,这是傅袛初到建业的第一反应。
江东毕竟是魏国新占领的土地,大部分的世家百姓都已经习惯在魏人统治下生活,可也不排除有部分排斥“魏人”这个身份。明面上查绝对差不出什么头绪,要知道对方既然能无声无息的让唐彬“失踪”,绝对不是寻常方法就能找到的人物。因此傅袛化明为暗,仔细关注城中的一举一动,希望可以找到什么线索。
在建业城中寻找线索无疑是渺茫之事,凡事总要有个范围,没有范围的盲目搜寻只会凭空增加许多乱子。譬如见到形迹可疑之人物,便抓进狱中审问,可到头来对方只是偷运一些货物,又或是其他不相干的行径。如此重重日渐繁多,不仅增加了工作量更是闹得人心惶惶,不得安宁。
确定范围是首要之责,傅袛传令将唐府之人尽数拿到官衙内审问。千方万方家贼难防,傅袛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事情和唐府内部脱不了干系,就算不是唐府之人所为,唯一能投提供些许线索的也只有这些长期和唐彬生活在一起的人了。
唐府中人暴怒无比,自家老爷失踪,府中老少比任何人都要着急,如今却是被当做嫌犯的待遇,如何不怒?可傅袛不管三七二十一,说不出让自己满意的答案,便没有人回到府中,相反,会被当做嫌犯一律处死!
没有道理,也不讲道理,傅袛别看只是文弱书生,却端的是心狠手辣。司马昭托付傅袛这般的人物在司马炎身旁充当智囊,绝非等闲之辈!
时间飞逝,又是数日过去,暴躁的唐府中人也开始消停起来。说什么都是无济于事,唯有提供有用的线索和情报才是解开唐彬失踪之谜的关键。
终于有几名家将向傅袛汇报了唐彬曾经使人暗中打听“温玉石床”的消息,而打听的对象乃是吴中各大世族门阀,得到回复却是从未有人听说过。
傅袛敏锐的捕捉到这是案件的突破点,打听温玉石床发生在唐彬失踪的白天,到了晚上入寝之后就没有人再见过唐彬。若是温玉石床和唐彬的失踪有所牵连,那么这温玉石床究竟是什么物件?又在哪里?唐彬身为建业留守的主将,又为何要寻找这温玉石床呢?
随着众人的不断参与,事情逐渐明朗起来,可是众人却不知晓,在众人推测案情之时,郊外的陆氏坟上一群人正在用唐彬的首级告慰陆氏战死者的英灵。
半日之后一群人的行踪在建业附近的一处船坞附近出现,周处和百余名大汉埋伏在山林之中,紧紧盯着远方的船坞中魏兵和工匠出出进进忙个不停。
这百余名汉子皆是当初的吴国兵将,是周处暗中搜罗之仍旧忠心吴国之人,有人曾经是殿前的将军,有人是一营的校尉,而如今众人都没有了身份,以周处为主,听其号令而行。与魏人硬拼这百余人无异于自寻死路,忍辱负重为的便是做一番大事。
前往柴桑乃是周处和陆氏兄弟与贺循三人最终的计议,陆氏在江东的地位早不如以往,各处产业因为人手不足的原因开始被其他家族并购。即便是明知被人欺凌,可仍旧是笑脸相迎,若非如此陆氏一族绝对没有丝毫的安定。当年各大家族就和陆抗不对付,眼下陆氏衰败族中无人,有什么理由不欺负着孤儿寡母呢?若是陆胤仍在,或许各大家族碍于陆胤之名望仍旧不敢轻举妄动,而魏人也会因为陆胤的存在对于陆氏另眼相待。
可这一切都是假设,陆凯,陆抗,陆喜,陆胤都死于国事,陆氏青壮精英大都殉国。陆机和陆云兄弟二人把族中老幼的性命,陆氏一族的前途拿来与自己兄弟的固执相比,方知道这固执是多么的渺小。二人不仅仅是要存活,更是肩负着陆氏门楣振兴的职责,如此才不会辜负九泉之下的父亲。
第一百四十五章 话别(上)
唐彬的失踪对于前线的魏军没有任何的影响,因为这件事只限于军中部分将领才知道,并没有公之于众。但战局确实起了变化,变化来自于蜀军。蜀汉大将罗宪引兵五六万前往柴桑支援刘禅,水陆蜀军兵力骤增,王基虽然竭尽全力奋战可劣势却是无法挽回,只得改为采取守势。
另一方面按兵不动已久的蜀汉老将宗预引兵八万出海南,前往支援被围困的诸葛瞻等人。宗预身为刘备时期的老臣,在朝中仅有谯周,杨戏等寥寥数人的辈分可与之比拟,而论起受器重的成都,刘备时期的宗预则是一枝独秀。长期以来宗预以朝中宿老的身份负责诸葛瞻身后之事,诸葛瞻入交州,宗预便治理南中;诸葛瞻入吴,宗预便带着南中兵力去治理交州,以此类推,后期的兵力尽在宗预手中。〖.org〗
蜀汉和曹魏在江南大战连连,宗预并不急于投入兵力。一则是南方的山贼山越实在是猖狂,二则是魏军快船铁骑难防。积蓄实力是唯一的办法,只是所需的时间要依靠诸葛瞻等人去拼死争取了。等到宗预把兵力和船只都准备妥当,并且经过长期的侦查和观察后已经完全掌握了魏军战船快马的作战方式和线路,这个时候老将宗预终于动手了。
或许宗预的智谋不足以入上流之列,或许宗预的反应难以称得上迅速,或许有人认为宗预已然老了跟不上现今的形势,然而战场之上只有胜负生死,天赋与智略从来都不是主旋律,成王败寇的结果之下,耐心与勤奋同样是取胜之道。
魏军深入蜀军身后的铁骑和快船连番遭到蜀人的伏击,甚至是正面的截击,由于魏骑和快船深入蜀国境内,而蜀军又准备充足,因此魏军往往是有来无回,就算逃回去也是死伤大半。没有这些铁骑和快船的袭扰,山越和山贼们也逐渐活跃不起来。宗预采取恩威并施的方式,诱惑肯与蜀军合作的山越山贼们,围杀那些顽固的抵抗分子,双管齐下蜀汉后方的局势逐渐趋于可控制的范围。
南方地区开始走入正轨,前方的诸葛瞻等人也到了极限,宗预调集了八万人马直接杀奔建业!这是围魏救赵的策略,也是立竿见影的战略。建业的魏军虽然不少,可比起八万蜀军还是远远不如的。一旦围住了建业,等若截断了王基等各路魏军的补给和军需,掐断了魏军的命脉,因此魏军必救建业!
而宗预不知道的是建业的魏军守将唐彬已然被杀,此时自己围魏救赵的计划正是击中了魏军的要害!有唐彬主持建业的战事,王基还不会急于迅速赶回建业,可建业的唐彬已经死了,建业的战斗力还剩下多少不论,暗中让唐斌“失踪”的那股力量更是让人害怕,尤其是蜀军大举压境之时!
多方考虑权衡之后,王基决定各部人马缓缓退兵,各自按照顺次退回建业准备迎战宗预的蜀军。不想宗预早已计划好了,魏军开始退回建业,蜀军却是乘船改道转身去截杀魏国大将曾冲的这一路魏军。八万蜀军列好了阵势等待魏军入瓮,曾冲带着魏军和宗预的蜀军一场激战,被蜀军杀得落花流水,改道而逃。蜀军也不追赶,水陆并进改道前往吴郡而去!
宗预虽然不擅长随机应变,可也是年老成精的将领,各方反应早就落在自己算计之中,所剩下的不过是依照事先拟定的计划行事罢了。等王基等魏军得知曾冲被蜀军伏杀折损大半的消息时,宗预这一支蜀军早就没了影子。刘禅,羊祜,罗宪等人的蜀军却是追杀了上来,魏军想分兵也是无力抽调,无奈之下只好继续保持退兵的姿态。
不久之后蜀军出现在了吴郡境内,魏国大将胡奋,胡烈正要带着吴郡人马去救援建业,正是撞到了蜀军。错愕之中魏军又是被蜀军一场伏击杀得大败,不是魏军窝囊,而是蜀军实在是神出鬼没出人意料。杀败了吴郡的魏军,宗预也是不闲着,竟然指挥着蜀军大张旗鼓的奔着淮南而去,这一举动吓得魏军连忙去通报建业!
这支蜀军是疯了么?
当然没有,宗预做的是解围,解围之余便是杀敌,杀敌之余则是造势。无论如何行动这八万蜀军如何折损,始终保持不断的游荡,江南水乡为蜀军这种不断分割突袭制造形势的战法提供了地利之便,而刘禅等蜀军攻打建业的行动更是牵制了魏军主力,提供了人和之利,地利,人和皆在,又碰上唐彬死的不明不白这个“天时”这一仗竟是如此轻巧的就被蜀军逆转了形势。
在这个节骨眼上,刚到建业不久的傅袛也是发现了一丝不寻常。陆氏族人大张旗鼓的携老扶幼在这一天早上出了城门,说是前去祭拜先人。找人一打听,这一日确实是陆氏一族中陆凯的忌日。这倒是没有什么异常的,祭奠先人无论大江南北规模皆是如此,何况陆府之中早没有什么青壮,男女老幼去痛哭一番也是人之常情。
只是到了傍晚,这群那女老幼竟然还是没有回城,这就不对了!傅袛马上派人去陆府查探,结果却是人去屋空,甚至屋中的的财物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运走了……
早在魏军放松警惕之时,陆氏一族便开始将自己的财物慢慢的通过各种渠道运往城外的山庄之中。等到魏人发现了情况不妙,陆氏一族老幼早前往建业附近的一处小河流等待船只来临。周处带着一干孙吴遗留的死士前往夺船也已得手,而陆氏族人更是与柴桑的蜀人取得了联系。
依照周处等人的打算,并非如此急促,可外围的形势不断变化,此时再不离开建业,恐怕就只能和城中的魏人玉石俱焚了。况且建业城中的兵力布置和虚实也急需交道蜀人手中,对于击败魏军也是大有益处的。
此举虽然冒险,可值得一试。只是陆机等人始终没有料到,魏人放松警惕乃是有意为之,实际上暗中对于建业城中动态的监视甚至比之前更加的严格,只是出城一日就被坐镇建业的魏军智囊傅袛判定必与唐彬之失踪有所牵连!
魏国铁骑风卷残云般出城搜寻陆氏族人的动静,而这边的陆氏老幼还不知情,只当自己已经安全。久等之后,远方三艘大船出现,周处带着百余名死士终于如约而至。三艘战船靠岸,老幼先行登船,有力气的妇女和少数男子则是搬运财物。周处见到陆机等三人皆是激动万分,周处劫船固然凶险万分,陆机等三个十一二岁的孩童指挥全族不动生死的转移到城外也是难得可贵,何况出城之时更是有意声张迷惑了城中的魏军。
“周大哥!”陆机握住周处的双手激动无比。
周处就显得淡定许多,见惯了生死,看淡了别离道:“可有魏军追来?”
陆云笑嘻嘻道:“魏人都被蒙在鼓中,周大哥放心把!”
周处神色一变道:“我来之时,沿途有魏军出现,虽然蒙混过关,可看那旗号乃是王基大军先锋,想必魏人主力就快回到建业,我等当加速登船才是。”
贺循此时凝神喜道:“若是如此,蜀军主力必然随后而至,我等只须绕路避开魏军返回建业的路线,就算安全了!”众人闻言皆是欣喜,此时却是下船的二十余名死士打探四周消息回来,在周处耳边轻声细语。
第一百四十五章 话别(下)
周处一摆手几名死士各自散开,回应陆机等人关注的眼神,周处笑道:“魏人似乎有所察觉,不久之后便会至此,你们三人赶快组织大家登船。”
陆机伸了伸舌头道:“这么快就追来了,那我们赶快上船吧。”言罢几名死士帮忙搬运行囊,陆机与贺循指挥男女老幼快速登船,只留下了周处与陆云。
“周大哥……你……”陆云只觉得今日的周处与往日不同,回到这战场之上周处便显得意气风发,不可一世。只是周处越是如此,陆云心中越是有一种难言的苦楚。
“放心吧,我让兄弟在附近打探,随后便来。”周处伸手摸了摸陆云的小脑袋瓜,对于这名武人来说,这是最为亲昵的举动。陆云想起亡父心中一悲,几乎掉下泪来,从怀中掏出一卷书送给周处道:“这书送给周大哥,读后我与士衡会来考核。”周处大手结果书卷哈哈一笑,顺手揣入怀内,使人送陆云登船。
战船缓缓驶动,船上的众人皆是惊讶,周处与二十余名死士仍在岸边,还没有登船。陆机等人扯着嗓子大喊,周处和二十余名死士毫无反应,背对着离去的船只好似无言以对。
“停船,快停船!我命令你停船!”陆云跑到负责指挥战船的死士身边,吼叫道,说道激动之处已经拔出了背上的小剑!死士丝毫不理陆云等人,只是指挥战船快速的进入河道。
“你!快停船!停船啊!周大哥!!!”陆云挥舞着手中剑却是不敢砍下去,不是没有勇气,而是岸上的形势瞬间让众人明白了周处的用意。
黑压压的一大片魏国铁骑奔驰而来,震得地动山摇,周处横刀立马和二十余名死士伫立岸边毅然不动,等待狂风骤雨的到来。周处不是不能上船,而是根本就未曾想过离开!若是告知众人魏骑转瞬即到,众人必定拼死拖着周处上船,眼下好言哄得众人上船,周处只觉得心头一片宁静。
陆机等人年纪尚小,陆氏满门忠烈断,为国捐躯,断断不可让这些幼童再遭劫难。唐彬之死早晚会被魏军发现,而建业即将开始的大战更是会让城中百姓生灵涂炭,无论如何陆氏一族男女老幼都要离开建业才会安全。可自己不同,自己只是一届莽夫,吴国武人,亡国的大罪人!苟且偷生不是周处的性格,吴国武人之尊严需要有人伸张维护,最重要的是周处能劝解陆氏兄弟的心结,却过不了自己心中的那一关!
死!是解脱,是抛开一切的唯一办法。以血来洗刷亡国之耻,以死来昭显忠君之志!
别无二话,杀生成仁!
感人肺腑的呼喊声不断传来,撕心裂肺的哭诉越来越远,虽是遥远却无比的贴心,周处不是铁石心肠,此时此刻偏又是一副铁石心肠。
“杀!”一声暴吼掩盖了魏人铁骑轰鸣之声,二十余名死士各持刀枪,同声大喊迎着千余铁骑冲杀过去,转瞬间便淹没在人群之中。
鲜血飞溅,人头翻滚,周处纵马扬刀如入无人之境。伤口好似花朵般不断开在身上,周处心中只觉得无比的痛快!比起这么久以来的忍辱负重,这才是武人的归宿啊。一声暴喝必然挟带一记重劈,一记重劈必有一名魏军落马,一人落马周处必然身中数枪……转眼间,二十余名死士早已倒下,周处浑身浴血披头散发盘马在魏骑阵中,魏兵见其好似疯子一般都是不敢下手,四面围定有意要留活口。
“汝是何人,可报上姓名!”一名魏军将领分开左右问道,这吴人勇猛非常,料想不会是籍籍无名之辈,左右此人也是必死先问清姓名回头能抓则抓,不能抓则杀,也是头功一件。
“哈哈哈哈哈哈哈,阳羡周处是也!”周处放声狂笑,目光罩定这名魏将纵马冲来!
“周处!?”魏将闻之大惊失色!当年都说周处死于乱军之中,眼前这如何又有一活的出来!?要知道周处曾经为建业城中第一猛将,就算是唐彬遇到也从未力拼之。
“快……快拦下!”那魏将见周处来势汹汹急忙叫喊道。四周的魏兵早就挺身迎上前去围杀周处,但见人群之中周处呼喊连连,手中大刀左右翻飞杀得魏兵魏将纷纷落马难撄其锋。眨眼间的功夫周处已然杀到这魏将身前,暴喝一声大刀划出一道霞光猛劈在这魏将头上,可怜魏将正做着邀功美梦,却是魂断岸边,身首异处。
“去去世事已,策马观江南。藜藿甘粱黍,期之克令终。”粗通文墨的周处策马长吟,身手去摸怀中的书卷,却不知道早已遗失何处。鲜血不再流出,是流尽了最后一滴热血,凝目望着远方似是寻找故人的行踪,终于,一切不再那么吃力,眼前一黑……周处战死于阵中,时年二十四岁。
若是生命可以再来,周处定会选择一条不同的道路,若是历史可以重演,周处宁愿继续做这热血莽夫。曾几何时,认为武勇代表着一切,不知何时,方知有勇无谋才是国家大害。不知多少夜里的辗转反侧痛恨自己的恃强凌弱,不知多少时间的以泪洗面愧疚自己的一意孤行。当陆抗,陆喜为国捐躯之时,自己仍是愤恨陆氏无用;当陆氏韬略遍传江东之后,这天不怕地不怕的大好男儿生平头一次失声痛哭。
平生最恨奸佞,却无意间做了奸佞小人,生平最重英雄,不想茫然间害了英雄。再过十年会是迥然不同的周处,或许五年就是另一个吴下阿蒙。周处怅然并不彷徨,护得陆氏一脉周全算是报恩亦是赎罪,人情难还可周处已还,只是这数百万军民的亡国之痛要如何偿还?
陆机,陆云,贺循与一干老幼悲痛不已,长期以来陆氏兄弟与贺循都认为自己最了解这个曾经的吴国少年将军,长久以往都是由陆氏兄弟出谋划策,周处只是查缺补漏。陆云更是点拨周处立志,期望这少年将军重新振奋。可直到今天,直到此时,众人方才明白,自己从来没有懂得那颗忏罪之心,也未曾明白周处的用心良苦。
不离开陆府是因为陆氏受人欺辱,言听计从是因为陆氏兄弟年幼多智,只有好的想法,却没有实施的能力。以为自己长大了,可终究是个小童,以为自己算的精明,却始终受人呵护,陆机与陆云抱头痛哭是失去朋友,失去兄长,失去了一份慈爱之情。
河岸边的魏国铁骑循着岸边不断的追击,不断喊话,远方的水面上更是出现了魏国战匆匆追来。这三艘战船上一共只有六七十名死士负责操舟,而这种战船动力全开每艘船至少要用一百五十人方可。速度上的差距让追船越来越近,陆机愤然起身,呼喊着带着那女老幼协助死士增快战船速度。
可不想战船速度却是越来越慢,这战船底部的船舱内便是船桨所在死士们人少可也保持动作一致,号令统一。老弱病残加入之后人手虽是多了,可一时半刻大家动作不一,节奏不同,反而让战船的速度越来越慢,越是变慢就让人越是心急,越是心急动作不免更加的出乱。
眼见魏国战船越追越近,岸边的骑兵也是紧追不舍,从魏人的呼喊嘲笑声中众人感觉到丝丝寒意,这一切终究无法成行,周处的牺牲也变得毫无意义,陆机不甘,陆云不愤,贺循急的只有咳个不停。
第一百四十六章 危机(上)
“嗖!”空中掠过无数黑影,越过陆机等人的三艘战船,重重的砸在了魏国水军船前。无数石块激起的浪花形成一堵“水墙”,这是蜀军的示警,若是继续追击便是这般的下场。蜀汉部分水师恰好在此时赶到,救下了陆机等人,魏船不过数艘而已,见状只好怏怏退去。而河岸上的魏骑也早就跑的没了影子,蜀军的战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蜀军的主力就要到了。
建业城外王基的大军也在此时抵达,傅袛带着千余人出城迎接。一人是名声久著的一方名将,一人是司马氏身边的智囊谋士,二人见面没有过的寒暄,话题几乎都集中在了唐彬身上。
“事情可有着落?”老将王基虎虎生威大步流星走入府邸之内,众将都离着远远的,唯独傅袛跟在一边,在王基的虎威之下左右摇摆好似风中残烛一般。
“陆氏族人今晨尽数离开建业,下官已然使人去追,只是前后相隔几近一天,恐怕难以有所交代。”傅袛拈着一缕胡须,慢条斯理的道。
“哦?陆氏能杀得了唐彬!?”王基一屁股坐在虎皮大椅上,双目盯着傅袛问道。陆氏都死的七七八八,留下的都是些稀松平常的家伙,若说这些人杀得了王基之下的第一将领唐彬,任谁也不信。
王基不信,傅袛也是不信,闻言傅袛坐在王基下手位置皱眉的说道:“陆氏走的蹊跷,必然与此事有所牵连,以我观之必是陆氏收留了吴人残党,设计杀害了唐彬将军,此举当毫无疑问。”
王基就在边疆,对于司马氏身边的这些智囊并没有什么好感。大家同属魏国臣子司马亲信,可派系却是迥然不同。王基这种手握重兵,深受重用,可常年戎马在外万事皆是小心谨慎,谨小慎微,务求没有“把柄”落入他人之口,虽然身处高位可却是兢兢业业不敢丝毫的放松。淮南有过三叛,乃是一处敏感地带,不小心是绝对不行的。
傅袛身为世家中人凭借智谋反应,出谋划策成为了司马氏身旁的骨干亲信。凡是司马炎皆会请教这帮亲信智囊之建议,不过是张嘴数言,又或是一字之差便足以定人生死,左右局势发展。这样依靠进言而获得提升和重要之人,若是在建业看到了什么可以回报的消息,对于王基这种兵权在握的外将来说,那将是致命的打击。
王基闻言目光闪烁道:“傅大人短短时日便解开此迷,老朽不才还望赐教一二。”
傅袛神情一变,讶然道:“老将军敏锐至此,下官拜服。”言罢却是起身恭恭敬敬的向着王基深施一礼。自己对于解开唐彬之死的案情只字未提,可王基却从自己的言语和神态上看出了端倪,如此让人震撼的观察力让人不得不服。
“蜀人大军将到,若是此事处理不清,此战我方胜算必减,还望大人速速告知。”王基心下担忧傅袛的处理结果,坦然受其一礼后不无催促之意的道。
傅袛见王基的态度,一切早已了然于胸,于是缓缓的说道:“唐将军生前一天,曾使人大肆调查温玉石床一事,所接触着皆是江南世家大族。珍爱万物本是无可厚非之事,只是唐将军的态度甚是遮掩,就是亲近之人也不知何故。”
王基闻言陷入沉思之中,财物古玩这些物件自己也是喜好,别说家中就是在这建业城中也有了不少的珍稀之物。唐彬的脾性与自己相同,都是喜欢珍惜玩物,虽然没有听说过温玉石床,可因为这东西而被人所害,实在是奇闻。
傅袛继续说道:“温玉石床是何物,在下未曾有闻,因此特意请教了江南各族之人,皆是不知其物。那么此物究竟从何而来?而唐将军又是如何得知呢?”
“下官斗胆审查了事发前数日间唐将军的行踪,发现唯有几处唐将军常去的饮茶之所,才有机会让唐将军接触外来的讯息。既然在下能够查出,相信有心之人也必然能够查出。恰好陆氏族中的陆机曾经与唐将军同日出现在茶楼,这还不说明什么?”傅袛一口气说到这里,看着王基似是疑问,又似感叹。
“陆机?嗯……此子不过十岁年纪,难道他……”王基纵然见多识广,可十岁的孩童算计唐彬一事还是难以置信。
“另一方面,在下想到若是江南世家都不知世间有这温玉石床,那恐怕……”傅袛说道理,眼睛瞄了瞄四周听得目瞪口呆的一众武将。
王基闻言身躯为之一震,旋即道:“在场之人皆是军中亲信,傅大人但说无妨。”
傅袛似是几分奇怪的看了看王基,自己要说的话,想必这睿智老者已经了然于胸,若是说出不亚于晴天霹雳一般,可王基坚持自己把话当众说出,对于其属下的信任可见一斑了。
“天下间若是有此温玉石床,而世人不知,必是在皇宫之内了!”傅袛深吸一口气道。
“什么!?”
“这……”
王基面无表情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可闻听此言的在场将领都是开始议论起来,为傅袛这个推断感到十分震惊!
“吴国伪宫,早已被陛下下旨封禁,私入其内该当何罪,相信不用下官赘言。”傅袛向着王基深施一礼,然后回到座位上不再言语。
私自进入吴国的皇宫之内,这件事可大可小,但皇宫是魏国皇帝下令封禁的,私自进入等若是违抗魏国皇帝的旨意。违抗旨意是小事儿,因为比起所带来图谋造反,叛逆,意图自立为帝等罪名来说,这真是件小事儿。但这些罪名加在一起,也比不过为了个人私欲进入皇宫,反为人所害来的重。
唐彬的家眷都在许昌,若是这件事情报到了许昌,唐彬的家人首先便是要被诛灭九族。随之而来的影响,便是整个江东的战局以及政局。唐彬乃是王基手下的爱将,其官位也只在王基之下。手底下如此重要的人物竟然出了这种事情,那些让人忍不住猜测怀疑的罪名很难不牵扯到王基身上。
王基权倾东南,手中兵力数十万之众,几乎是魏国的三分之一还要多一些,司马氏对于王基如何重视,也断不会容忍出现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要知道现今的魏国不比以往,这种事情就算司马氏不追究,但人言可畏,人心更是可畏,最后如何处理都不会是善终的结局。人的心里奥妙无穷,唐彬因入皇宫被杀,必然有人会问,没有被杀之前又进入皇宫多少次?作为王基的爱将,此种行径说不关王基的事情,谁又相信?
众人默然,傅袛冷静的端坐其位,等待王基的表态。王基忠心于魏国,忠心于司马氏,大家看得清楚。只是王基如何忠心,未来都是可以预测的结果,只要王基一句话,整个东南会就此揭竿而起,反叛魏国。一切都在王基的手中,而约束王基宁可被人构陷也要终于国家的爱国之志,真的有如此之强么?
“尸首何在?”王基张口问道。
傅袛双手一拍,堂下早有人抬着一副棺木进入大厅之内,棺木中一具无头尸首腐烂的不成样子,恶臭熏天,让人难以接近。
此时外面兵卒通报,王基手下的另一名大将曾烈也已经赶了回来。傅袛闻之心中一动,这些兵将忠于王基多于忠心国家,若是底下的兵将要保王基,恐怕也是一场大乱。眼下的形势,自己作为唯一一名非王基派系的大臣,又当如何做才能稳定局势,保全自身呢?
第一百四十六章 危机(下)
“末将为蜀军所袭,有负王公所托,请王公降罪!”雄伟的身躯进入大厅后闻到尸臭忍不住微一皱眉,恭敬有加的向王基请罪,正是王基手下的另一名大将曾烈!
“宗预老辣,非汝之过,就算是老夫恐怕也会落入其算计之内。辛苦你了,坐吧。”王基一摆手,有人抬下了唐彬的尸首,曾烈看着棺木离开大厅,未发一言。
“宗预不过最近蜀人启用之老将,似无过人之处,王公何以言其老辣?闻其已经奔着两淮而去,下官职责所在甚是忧虑。”傅袛心中一动,顺势错开唐彬的话题,故作不知的问道。
“宗预其人老夫无甚了解,然其手握重兵忍到我方变化用尽,谋而后动,此等心机深沉之辈,用兵之老练,言其老辣并无过之。”王基对于傅袛错开话题的用意也是清楚,缓缓解释道。蜀国老将宗预带着数万蜀军关注战场,任凭局势如何倾危都是无动于衷,等到魏军各路人马攻势已定,变化已尽,然后才出兵直插魏军软肋,只是一路蜀军就让魏人难以应付,疲于招架,不得不回援建业,这等老谋神算和心狠手辣之状,足当“老辣”二字的评价了。
用兵知道变化万千,如王基,羊祜这等名将皆是各藏玄机,互相比拼变化意图击败对手。可纵然变化万千,也终有“势尽”之时。若去攻城,围城猛攻之刻便是“势尽”,若是出击,击败对手之际便是“势尽”。魏国数路人马齐发,占据了优势,围杀了蜀军,可也到了“势尽”之时。
“势尽”的“势”或许可以解释为势头,魏军占据了优势,却无法将转化为胜势,在大众眼中此乃风头正盛!而在有心者的算计中,这正是“势尽”之刻。无论你如何的变化,也是优势而非胜势,当你因为我之举措而变化之时,只会丧失现有的优势,这就是宗预所掌握的出兵时机。
“话虽如此,若被宗预切断了与两淮的联系,恐怕对我方会是一个打击。”傅袛仍自当心宗预的动向。其实以自己的智略,当然明白宗预不一定敢去硬碰两淮防线,可一时算不准宗预之目的,借此请教王基乃是不二选择。
王基微微一笑道:“宗预的蜀军不足以与我长江水师抗衡,与其切断两淮方向的路线,倒不如切断与吴郡的联系来的实在。建业大战将至,这般忠心老臣又怎敢走远呢?哈哈哈哈哈!”
“王公一语下官茅塞顿开,蜀汉主力即至王公有何打算?”傅袛拜服之间却是突然发现,从始至终只有自己和王基说个不停,在座的十几名将领竟是一言不发,自己说个不停似乎有些多嘴的样子。而这些将领对于王基的忠诚和敬服已经到了不发一言完全听从的份儿上,但是这驾奴将领的功力,恐怕司马昭亲至也要相形见绌。
“报!发现蜀国大军向着建业城缓缓而来,追击陆氏的人马也已抵挡,等待向着傅大人报告!”一名传令将领跑入厅内,单膝跪地禀告一番。蜀汉主力到来不过是意料中的事情,可追击陆氏的一支人马赶回,却让在场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到了傅袛身上。这些目光皆是久经沙场,杀人不眨眼的猛将眼神,杀气腾腾的聚集在傅袛身上,饶是傅袛沉着冷静,足智多谋,一时也只有心中发凉,冷汗直流,向张口却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是说不出来,还是怕说出来引起什么后果,就算连傅袛自己也不清楚,这完全是身体的自然反应,非是自己有意控制。
“传!”王基轻声道。
“是!”那传令官看也没看傅袛一眼,转身便出去传令。直到这个时候傅袛才真正的领会到了自己在建业不过是一个过客罢了,这军中城中皆是王基的兵将,虽然这些兵将也听从自己的调遣,可王基的份量是自己拍马也难以望及项背的。想活命,想活着离开建业,唯有……
“末将参见王公!”一名偏将打扮的将领入门便是拜倒在地,向着王基磕头。
“嗯?你们将军呢?”王基对于自己手下人马的编制十分了解,出城追击定然不会是这副将领兵。
“启禀王公,我等追到岸边,陆氏一族早已登船,只有贼将周处引兵断后,被我等所杀,首级在此!”言罢那副将拖出一只木匣,双手染满了鲜血。
“哦?”王基对于死人一向没有什么兴趣,因为底下的将领都是不敢欺骗自己,也是因为自己信任手下的兵将。可闻言是周处的首级,还是忍不住动容。当年自己还曾想过抓到这周处好生教导一番,却不想此子死于乱军之中,如今竟是护持陆氏族人被杀,当真是不胜唏嘘。
有部将把首级拿给王基过目,王基看了一眼点了点头,对那跪在地上的副将道:“这一骑由你指挥,下去吧。”那副将一跃成为千骑的主将,不禁大喜,拜谢之后便安静的离开。
“唐彬一时大意,为贼将周处所害,将其尸体扔入皇宫之中以求乱我人心,如今贼首伏诛,奸计戳破,乃是傅大人首功,你说是不是啊?”王基脸带笑意,眼中含杀,看着傅袛缓缓的说道。
方才傅袛被在场的将领们用杀气笼罩,早吓得魂不附体,这不似在许昌,凡是有人为自己撑腰。所谓天高皇帝远,王基在这里想杀自己就像踩死一只蚂蚁般的容易。而观察各路兵将对于王基的忠心和信任,显然都不会为自己出头作证,只会当做看不见。
“咳……呃……贼人诡计多端,下官百思不得其解,多亏王公亲自破案,下官怎敢居功,还请王公切莫折杀下官了。”傅袛说到这里,笼罩在自己身上的杀气才有所收敛,方觉得舒服自在了一些。
“口说无凭,还望傅大人行书成文,将案情禀报给廷尉以及陛下和晋公。”王基一拍手,早有士卒抬着桌案和文房四宝进入厅内,一个个手按刀柄在傅袛身旁杀气腾腾的样子。( 惊雷入汉 http://www.xlawen.org/kan/5526/ )
建业城中一切军政由其他人暂代执行,可唐彬生不见死不见尸,这事总是蹊跷的。这个时候虽然没有人愿意将心中的预料宣之于口,可大家早已心照不宣。
唐彬,多半是出了意外!
又是过了数日,屯驻在江北两淮的太子舍人傅袛以两淮督军的身份轻舟过江而至,唐彬之职由这司马炎身前的智囊暂代。同时傅袛还肩负着解开唐彬行踪之谜。
甫到建业傅袛便恢复了建业城中一切的秩序,守军巡逻一切如常,城中的气氛顿时为之一宽。过了数日看不出有什么异样,陆府中人也是恢复了往日的生活,这个时候越是表现的不寻常便越引人瞩目。傅袛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建业城中每日里兵卒巡逻不断,一派紧张的气氛,这样的环境下一切线索都会隐藏地下,魏军就算有通天之能也没办法把建业搞一个翻天覆地。
想彻查只能暗中行事,不可打草惊蛇,这是傅袛初到建业的第一反应。
江东毕竟是魏国新占领的土地,大部分的世家百姓都已经习惯在魏人统治下生活,可也不排除有部分排斥“魏人”这个身份。明面上查绝对差不出什么头绪,要知道对方既然能无声无息的让唐彬“失踪”,绝对不是寻常方法就能找到的人物。因此傅袛化明为暗,仔细关注城中的一举一动,希望可以找到什么线索。
在建业城中寻找线索无疑是渺茫之事,凡事总要有个范围,没有范围的盲目搜寻只会凭空增加许多乱子。譬如见到形迹可疑之人物,便抓进狱中审问,可到头来对方只是偷运一些货物,又或是其他不相干的行径。如此重重日渐繁多,不仅增加了工作量更是闹得人心惶惶,不得安宁。
确定范围是首要之责,傅袛传令将唐府之人尽数拿到官衙内审问。千方万方家贼难防,傅袛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事情和唐府内部脱不了干系,就算不是唐府之人所为,唯一能投提供些许线索的也只有这些长期和唐彬生活在一起的人了。
唐府中人暴怒无比,自家老爷失踪,府中老少比任何人都要着急,如今却是被当做嫌犯的待遇,如何不怒?可傅袛不管三七二十一,说不出让自己满意的答案,便没有人回到府中,相反,会被当做嫌犯一律处死!
没有道理,也不讲道理,傅袛别看只是文弱书生,却端的是心狠手辣。司马昭托付傅袛这般的人物在司马炎身旁充当智囊,绝非等闲之辈!
时间飞逝,又是数日过去,暴躁的唐府中人也开始消停起来。说什么都是无济于事,唯有提供有用的线索和情报才是解开唐彬失踪之谜的关键。
终于有几名家将向傅袛汇报了唐彬曾经使人暗中打听“温玉石床”的消息,而打听的对象乃是吴中各大世族门阀,得到回复却是从未有人听说过。
傅袛敏锐的捕捉到这是案件的突破点,打听温玉石床发生在唐彬失踪的白天,到了晚上入寝之后就没有人再见过唐彬。若是温玉石床和唐彬的失踪有所牵连,那么这温玉石床究竟是什么物件?又在哪里?唐彬身为建业留守的主将,又为何要寻找这温玉石床呢?
随着众人的不断参与,事情逐渐明朗起来,可是众人却不知晓,在众人推测案情之时,郊外的陆氏坟上一群人正在用唐彬的首级告慰陆氏战死者的英灵。
半日之后一群人的行踪在建业附近的一处船坞附近出现,周处和百余名大汉埋伏在山林之中,紧紧盯着远方的船坞中魏兵和工匠出出进进忙个不停。
这百余名汉子皆是当初的吴国兵将,是周处暗中搜罗之仍旧忠心吴国之人,有人曾经是殿前的将军,有人是一营的校尉,而如今众人都没有了身份,以周处为主,听其号令而行。与魏人硬拼这百余人无异于自寻死路,忍辱负重为的便是做一番大事。
前往柴桑乃是周处和陆氏兄弟与贺循三人最终的计议,陆氏在江东的地位早不如以往,各处产业因为人手不足的原因开始被其他家族并购。即便是明知被人欺凌,可仍旧是笑脸相迎,若非如此陆氏一族绝对没有丝毫的安定。当年各大家族就和陆抗不对付,眼下陆氏衰败族中无人,有什么理由不欺负着孤儿寡母呢?若是陆胤仍在,或许各大家族碍于陆胤之名望仍旧不敢轻举妄动,而魏人也会因为陆胤的存在对于陆氏另眼相待。
可这一切都是假设,陆凯,陆抗,陆喜,陆胤都死于国事,陆氏青壮精英大都殉国。陆机和陆云兄弟二人把族中老幼的性命,陆氏一族的前途拿来与自己兄弟的固执相比,方知道这固执是多么的渺小。二人不仅仅是要存活,更是肩负着陆氏门楣振兴的职责,如此才不会辜负九泉之下的父亲。
第一百四十五章 话别(上)
唐彬的失踪对于前线的魏军没有任何的影响,因为这件事只限于军中部分将领才知道,并没有公之于众。但战局确实起了变化,变化来自于蜀军。蜀汉大将罗宪引兵五六万前往柴桑支援刘禅,水陆蜀军兵力骤增,王基虽然竭尽全力奋战可劣势却是无法挽回,只得改为采取守势。
另一方面按兵不动已久的蜀汉老将宗预引兵八万出海南,前往支援被围困的诸葛瞻等人。宗预身为刘备时期的老臣,在朝中仅有谯周,杨戏等寥寥数人的辈分可与之比拟,而论起受器重的成都,刘备时期的宗预则是一枝独秀。长期以来宗预以朝中宿老的身份负责诸葛瞻身后之事,诸葛瞻入交州,宗预便治理南中;诸葛瞻入吴,宗预便带着南中兵力去治理交州,以此类推,后期的兵力尽在宗预手中。〖.org〗
蜀汉和曹魏在江南大战连连,宗预并不急于投入兵力。一则是南方的山贼山越实在是猖狂,二则是魏军快船铁骑难防。积蓄实力是唯一的办法,只是所需的时间要依靠诸葛瞻等人去拼死争取了。等到宗预把兵力和船只都准备妥当,并且经过长期的侦查和观察后已经完全掌握了魏军战船快马的作战方式和线路,这个时候老将宗预终于动手了。
或许宗预的智谋不足以入上流之列,或许宗预的反应难以称得上迅速,或许有人认为宗预已然老了跟不上现今的形势,然而战场之上只有胜负生死,天赋与智略从来都不是主旋律,成王败寇的结果之下,耐心与勤奋同样是取胜之道。
魏军深入蜀军身后的铁骑和快船连番遭到蜀人的伏击,甚至是正面的截击,由于魏骑和快船深入蜀国境内,而蜀军又准备充足,因此魏军往往是有来无回,就算逃回去也是死伤大半。没有这些铁骑和快船的袭扰,山越和山贼们也逐渐活跃不起来。宗预采取恩威并施的方式,诱惑肯与蜀军合作的山越山贼们,围杀那些顽固的抵抗分子,双管齐下蜀汉后方的局势逐渐趋于可控制的范围。
南方地区开始走入正轨,前方的诸葛瞻等人也到了极限,宗预调集了八万人马直接杀奔建业!这是围魏救赵的策略,也是立竿见影的战略。建业的魏军虽然不少,可比起八万蜀军还是远远不如的。一旦围住了建业,等若截断了王基等各路魏军的补给和军需,掐断了魏军的命脉,因此魏军必救建业!
而宗预不知道的是建业的魏军守将唐彬已然被杀,此时自己围魏救赵的计划正是击中了魏军的要害!有唐彬主持建业的战事,王基还不会急于迅速赶回建业,可建业的唐彬已经死了,建业的战斗力还剩下多少不论,暗中让唐斌“失踪”的那股力量更是让人害怕,尤其是蜀军大举压境之时!
多方考虑权衡之后,王基决定各部人马缓缓退兵,各自按照顺次退回建业准备迎战宗预的蜀军。不想宗预早已计划好了,魏军开始退回建业,蜀军却是乘船改道转身去截杀魏国大将曾冲的这一路魏军。八万蜀军列好了阵势等待魏军入瓮,曾冲带着魏军和宗预的蜀军一场激战,被蜀军杀得落花流水,改道而逃。蜀军也不追赶,水陆并进改道前往吴郡而去!
宗预虽然不擅长随机应变,可也是年老成精的将领,各方反应早就落在自己算计之中,所剩下的不过是依照事先拟定的计划行事罢了。等王基等魏军得知曾冲被蜀军伏杀折损大半的消息时,宗预这一支蜀军早就没了影子。刘禅,羊祜,罗宪等人的蜀军却是追杀了上来,魏军想分兵也是无力抽调,无奈之下只好继续保持退兵的姿态。
不久之后蜀军出现在了吴郡境内,魏国大将胡奋,胡烈正要带着吴郡人马去救援建业,正是撞到了蜀军。错愕之中魏军又是被蜀军一场伏击杀得大败,不是魏军窝囊,而是蜀军实在是神出鬼没出人意料。杀败了吴郡的魏军,宗预也是不闲着,竟然指挥着蜀军大张旗鼓的奔着淮南而去,这一举动吓得魏军连忙去通报建业!
这支蜀军是疯了么?
当然没有,宗预做的是解围,解围之余便是杀敌,杀敌之余则是造势。无论如何行动这八万蜀军如何折损,始终保持不断的游荡,江南水乡为蜀军这种不断分割突袭制造形势的战法提供了地利之便,而刘禅等蜀军攻打建业的行动更是牵制了魏军主力,提供了人和之利,地利,人和皆在,又碰上唐彬死的不明不白这个“天时”这一仗竟是如此轻巧的就被蜀军逆转了形势。
在这个节骨眼上,刚到建业不久的傅袛也是发现了一丝不寻常。陆氏族人大张旗鼓的携老扶幼在这一天早上出了城门,说是前去祭拜先人。找人一打听,这一日确实是陆氏一族中陆凯的忌日。这倒是没有什么异常的,祭奠先人无论大江南北规模皆是如此,何况陆府之中早没有什么青壮,男女老幼去痛哭一番也是人之常情。
只是到了傍晚,这群那女老幼竟然还是没有回城,这就不对了!傅袛马上派人去陆府查探,结果却是人去屋空,甚至屋中的的财物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运走了……
早在魏军放松警惕之时,陆氏一族便开始将自己的财物慢慢的通过各种渠道运往城外的山庄之中。等到魏人发现了情况不妙,陆氏一族老幼早前往建业附近的一处小河流等待船只来临。周处带着一干孙吴遗留的死士前往夺船也已得手,而陆氏族人更是与柴桑的蜀人取得了联系。
依照周处等人的打算,并非如此急促,可外围的形势不断变化,此时再不离开建业,恐怕就只能和城中的魏人玉石俱焚了。况且建业城中的兵力布置和虚实也急需交道蜀人手中,对于击败魏军也是大有益处的。
此举虽然冒险,可值得一试。只是陆机等人始终没有料到,魏人放松警惕乃是有意为之,实际上暗中对于建业城中动态的监视甚至比之前更加的严格,只是出城一日就被坐镇建业的魏军智囊傅袛判定必与唐彬之失踪有所牵连!
魏国铁骑风卷残云般出城搜寻陆氏族人的动静,而这边的陆氏老幼还不知情,只当自己已经安全。久等之后,远方三艘大船出现,周处带着百余名死士终于如约而至。三艘战船靠岸,老幼先行登船,有力气的妇女和少数男子则是搬运财物。周处见到陆机等三人皆是激动万分,周处劫船固然凶险万分,陆机等三个十一二岁的孩童指挥全族不动生死的转移到城外也是难得可贵,何况出城之时更是有意声张迷惑了城中的魏军。
“周大哥!”陆机握住周处的双手激动无比。
周处就显得淡定许多,见惯了生死,看淡了别离道:“可有魏军追来?”
陆云笑嘻嘻道:“魏人都被蒙在鼓中,周大哥放心把!”
周处神色一变道:“我来之时,沿途有魏军出现,虽然蒙混过关,可看那旗号乃是王基大军先锋,想必魏人主力就快回到建业,我等当加速登船才是。”
贺循此时凝神喜道:“若是如此,蜀军主力必然随后而至,我等只须绕路避开魏军返回建业的路线,就算安全了!”众人闻言皆是欣喜,此时却是下船的二十余名死士打探四周消息回来,在周处耳边轻声细语。
第一百四十五章 话别(下)
周处一摆手几名死士各自散开,回应陆机等人关注的眼神,周处笑道:“魏人似乎有所察觉,不久之后便会至此,你们三人赶快组织大家登船。”
陆机伸了伸舌头道:“这么快就追来了,那我们赶快上船吧。”言罢几名死士帮忙搬运行囊,陆机与贺循指挥男女老幼快速登船,只留下了周处与陆云。
“周大哥……你……”陆云只觉得今日的周处与往日不同,回到这战场之上周处便显得意气风发,不可一世。只是周处越是如此,陆云心中越是有一种难言的苦楚。
“放心吧,我让兄弟在附近打探,随后便来。”周处伸手摸了摸陆云的小脑袋瓜,对于这名武人来说,这是最为亲昵的举动。陆云想起亡父心中一悲,几乎掉下泪来,从怀中掏出一卷书送给周处道:“这书送给周大哥,读后我与士衡会来考核。”周处大手结果书卷哈哈一笑,顺手揣入怀内,使人送陆云登船。
战船缓缓驶动,船上的众人皆是惊讶,周处与二十余名死士仍在岸边,还没有登船。陆机等人扯着嗓子大喊,周处和二十余名死士毫无反应,背对着离去的船只好似无言以对。
“停船,快停船!我命令你停船!”陆云跑到负责指挥战船的死士身边,吼叫道,说道激动之处已经拔出了背上的小剑!死士丝毫不理陆云等人,只是指挥战船快速的进入河道。
“你!快停船!停船啊!周大哥!!!”陆云挥舞着手中剑却是不敢砍下去,不是没有勇气,而是岸上的形势瞬间让众人明白了周处的用意。
黑压压的一大片魏国铁骑奔驰而来,震得地动山摇,周处横刀立马和二十余名死士伫立岸边毅然不动,等待狂风骤雨的到来。周处不是不能上船,而是根本就未曾想过离开!若是告知众人魏骑转瞬即到,众人必定拼死拖着周处上船,眼下好言哄得众人上船,周处只觉得心头一片宁静。
陆机等人年纪尚小,陆氏满门忠烈断,为国捐躯,断断不可让这些幼童再遭劫难。唐彬之死早晚会被魏军发现,而建业即将开始的大战更是会让城中百姓生灵涂炭,无论如何陆氏一族男女老幼都要离开建业才会安全。可自己不同,自己只是一届莽夫,吴国武人,亡国的大罪人!苟且偷生不是周处的性格,吴国武人之尊严需要有人伸张维护,最重要的是周处能劝解陆氏兄弟的心结,却过不了自己心中的那一关!
死!是解脱,是抛开一切的唯一办法。以血来洗刷亡国之耻,以死来昭显忠君之志!
别无二话,杀生成仁!
感人肺腑的呼喊声不断传来,撕心裂肺的哭诉越来越远,虽是遥远却无比的贴心,周处不是铁石心肠,此时此刻偏又是一副铁石心肠。
“杀!”一声暴吼掩盖了魏人铁骑轰鸣之声,二十余名死士各持刀枪,同声大喊迎着千余铁骑冲杀过去,转瞬间便淹没在人群之中。
鲜血飞溅,人头翻滚,周处纵马扬刀如入无人之境。伤口好似花朵般不断开在身上,周处心中只觉得无比的痛快!比起这么久以来的忍辱负重,这才是武人的归宿啊。一声暴喝必然挟带一记重劈,一记重劈必有一名魏军落马,一人落马周处必然身中数枪……转眼间,二十余名死士早已倒下,周处浑身浴血披头散发盘马在魏骑阵中,魏兵见其好似疯子一般都是不敢下手,四面围定有意要留活口。
“汝是何人,可报上姓名!”一名魏军将领分开左右问道,这吴人勇猛非常,料想不会是籍籍无名之辈,左右此人也是必死先问清姓名回头能抓则抓,不能抓则杀,也是头功一件。
“哈哈哈哈哈哈哈,阳羡周处是也!”周处放声狂笑,目光罩定这名魏将纵马冲来!
“周处!?”魏将闻之大惊失色!当年都说周处死于乱军之中,眼前这如何又有一活的出来!?要知道周处曾经为建业城中第一猛将,就算是唐彬遇到也从未力拼之。
“快……快拦下!”那魏将见周处来势汹汹急忙叫喊道。四周的魏兵早就挺身迎上前去围杀周处,但见人群之中周处呼喊连连,手中大刀左右翻飞杀得魏兵魏将纷纷落马难撄其锋。眨眼间的功夫周处已然杀到这魏将身前,暴喝一声大刀划出一道霞光猛劈在这魏将头上,可怜魏将正做着邀功美梦,却是魂断岸边,身首异处。
“去去世事已,策马观江南。藜藿甘粱黍,期之克令终。”粗通文墨的周处策马长吟,身手去摸怀中的书卷,却不知道早已遗失何处。鲜血不再流出,是流尽了最后一滴热血,凝目望着远方似是寻找故人的行踪,终于,一切不再那么吃力,眼前一黑……周处战死于阵中,时年二十四岁。
若是生命可以再来,周处定会选择一条不同的道路,若是历史可以重演,周处宁愿继续做这热血莽夫。曾几何时,认为武勇代表着一切,不知何时,方知有勇无谋才是国家大害。不知多少夜里的辗转反侧痛恨自己的恃强凌弱,不知多少时间的以泪洗面愧疚自己的一意孤行。当陆抗,陆喜为国捐躯之时,自己仍是愤恨陆氏无用;当陆氏韬略遍传江东之后,这天不怕地不怕的大好男儿生平头一次失声痛哭。
平生最恨奸佞,却无意间做了奸佞小人,生平最重英雄,不想茫然间害了英雄。再过十年会是迥然不同的周处,或许五年就是另一个吴下阿蒙。周处怅然并不彷徨,护得陆氏一脉周全算是报恩亦是赎罪,人情难还可周处已还,只是这数百万军民的亡国之痛要如何偿还?
陆机,陆云,贺循与一干老幼悲痛不已,长期以来陆氏兄弟与贺循都认为自己最了解这个曾经的吴国少年将军,长久以往都是由陆氏兄弟出谋划策,周处只是查缺补漏。陆云更是点拨周处立志,期望这少年将军重新振奋。可直到今天,直到此时,众人方才明白,自己从来没有懂得那颗忏罪之心,也未曾明白周处的用心良苦。
不离开陆府是因为陆氏受人欺辱,言听计从是因为陆氏兄弟年幼多智,只有好的想法,却没有实施的能力。以为自己长大了,可终究是个小童,以为自己算的精明,却始终受人呵护,陆机与陆云抱头痛哭是失去朋友,失去兄长,失去了一份慈爱之情。
河岸边的魏国铁骑循着岸边不断的追击,不断喊话,远方的水面上更是出现了魏国战匆匆追来。这三艘战船上一共只有六七十名死士负责操舟,而这种战船动力全开每艘船至少要用一百五十人方可。速度上的差距让追船越来越近,陆机愤然起身,呼喊着带着那女老幼协助死士增快战船速度。
可不想战船速度却是越来越慢,这战船底部的船舱内便是船桨所在死士们人少可也保持动作一致,号令统一。老弱病残加入之后人手虽是多了,可一时半刻大家动作不一,节奏不同,反而让战船的速度越来越慢,越是变慢就让人越是心急,越是心急动作不免更加的出乱。
眼见魏国战船越追越近,岸边的骑兵也是紧追不舍,从魏人的呼喊嘲笑声中众人感觉到丝丝寒意,这一切终究无法成行,周处的牺牲也变得毫无意义,陆机不甘,陆云不愤,贺循急的只有咳个不停。
第一百四十六章 危机(上)
“嗖!”空中掠过无数黑影,越过陆机等人的三艘战船,重重的砸在了魏国水军船前。无数石块激起的浪花形成一堵“水墙”,这是蜀军的示警,若是继续追击便是这般的下场。蜀汉部分水师恰好在此时赶到,救下了陆机等人,魏船不过数艘而已,见状只好怏怏退去。而河岸上的魏骑也早就跑的没了影子,蜀军的战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蜀军的主力就要到了。
建业城外王基的大军也在此时抵达,傅袛带着千余人出城迎接。一人是名声久著的一方名将,一人是司马氏身边的智囊谋士,二人见面没有过的寒暄,话题几乎都集中在了唐彬身上。
“事情可有着落?”老将王基虎虎生威大步流星走入府邸之内,众将都离着远远的,唯独傅袛跟在一边,在王基的虎威之下左右摇摆好似风中残烛一般。
“陆氏族人今晨尽数离开建业,下官已然使人去追,只是前后相隔几近一天,恐怕难以有所交代。”傅袛拈着一缕胡须,慢条斯理的道。
“哦?陆氏能杀得了唐彬!?”王基一屁股坐在虎皮大椅上,双目盯着傅袛问道。陆氏都死的七七八八,留下的都是些稀松平常的家伙,若说这些人杀得了王基之下的第一将领唐彬,任谁也不信。
王基不信,傅袛也是不信,闻言傅袛坐在王基下手位置皱眉的说道:“陆氏走的蹊跷,必然与此事有所牵连,以我观之必是陆氏收留了吴人残党,设计杀害了唐彬将军,此举当毫无疑问。”
王基就在边疆,对于司马氏身边的这些智囊并没有什么好感。大家同属魏国臣子司马亲信,可派系却是迥然不同。王基这种手握重兵,深受重用,可常年戎马在外万事皆是小心谨慎,谨小慎微,务求没有“把柄”落入他人之口,虽然身处高位可却是兢兢业业不敢丝毫的放松。淮南有过三叛,乃是一处敏感地带,不小心是绝对不行的。
傅袛身为世家中人凭借智谋反应,出谋划策成为了司马氏身旁的骨干亲信。凡是司马炎皆会请教这帮亲信智囊之建议,不过是张嘴数言,又或是一字之差便足以定人生死,左右局势发展。这样依靠进言而获得提升和重要之人,若是在建业看到了什么可以回报的消息,对于王基这种兵权在握的外将来说,那将是致命的打击。
王基闻言目光闪烁道:“傅大人短短时日便解开此迷,老朽不才还望赐教一二。”
傅袛神情一变,讶然道:“老将军敏锐至此,下官拜服。”言罢却是起身恭恭敬敬的向着王基深施一礼。自己对于解开唐彬之死的案情只字未提,可王基却从自己的言语和神态上看出了端倪,如此让人震撼的观察力让人不得不服。
“蜀人大军将到,若是此事处理不清,此战我方胜算必减,还望大人速速告知。”王基心下担忧傅袛的处理结果,坦然受其一礼后不无催促之意的道。
傅袛见王基的态度,一切早已了然于胸,于是缓缓的说道:“唐将军生前一天,曾使人大肆调查温玉石床一事,所接触着皆是江南世家大族。珍爱万物本是无可厚非之事,只是唐将军的态度甚是遮掩,就是亲近之人也不知何故。”
王基闻言陷入沉思之中,财物古玩这些物件自己也是喜好,别说家中就是在这建业城中也有了不少的珍稀之物。唐彬的脾性与自己相同,都是喜欢珍惜玩物,虽然没有听说过温玉石床,可因为这东西而被人所害,实在是奇闻。
傅袛继续说道:“温玉石床是何物,在下未曾有闻,因此特意请教了江南各族之人,皆是不知其物。那么此物究竟从何而来?而唐将军又是如何得知呢?”
“下官斗胆审查了事发前数日间唐将军的行踪,发现唯有几处唐将军常去的饮茶之所,才有机会让唐将军接触外来的讯息。既然在下能够查出,相信有心之人也必然能够查出。恰好陆氏族中的陆机曾经与唐将军同日出现在茶楼,这还不说明什么?”傅袛一口气说到这里,看着王基似是疑问,又似感叹。
“陆机?嗯……此子不过十岁年纪,难道他……”王基纵然见多识广,可十岁的孩童算计唐彬一事还是难以置信。
“另一方面,在下想到若是江南世家都不知世间有这温玉石床,那恐怕……”傅袛说道理,眼睛瞄了瞄四周听得目瞪口呆的一众武将。
王基闻言身躯为之一震,旋即道:“在场之人皆是军中亲信,傅大人但说无妨。”
傅袛似是几分奇怪的看了看王基,自己要说的话,想必这睿智老者已经了然于胸,若是说出不亚于晴天霹雳一般,可王基坚持自己把话当众说出,对于其属下的信任可见一斑了。
“天下间若是有此温玉石床,而世人不知,必是在皇宫之内了!”傅袛深吸一口气道。
“什么!?”
“这……”
王基面无表情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可闻听此言的在场将领都是开始议论起来,为傅袛这个推断感到十分震惊!
“吴国伪宫,早已被陛下下旨封禁,私入其内该当何罪,相信不用下官赘言。”傅袛向着王基深施一礼,然后回到座位上不再言语。
私自进入吴国的皇宫之内,这件事可大可小,但皇宫是魏国皇帝下令封禁的,私自进入等若是违抗魏国皇帝的旨意。违抗旨意是小事儿,因为比起所带来图谋造反,叛逆,意图自立为帝等罪名来说,这真是件小事儿。但这些罪名加在一起,也比不过为了个人私欲进入皇宫,反为人所害来的重。
唐彬的家眷都在许昌,若是这件事情报到了许昌,唐彬的家人首先便是要被诛灭九族。随之而来的影响,便是整个江东的战局以及政局。唐彬乃是王基手下的爱将,其官位也只在王基之下。手底下如此重要的人物竟然出了这种事情,那些让人忍不住猜测怀疑的罪名很难不牵扯到王基身上。
王基权倾东南,手中兵力数十万之众,几乎是魏国的三分之一还要多一些,司马氏对于王基如何重视,也断不会容忍出现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要知道现今的魏国不比以往,这种事情就算司马氏不追究,但人言可畏,人心更是可畏,最后如何处理都不会是善终的结局。人的心里奥妙无穷,唐彬因入皇宫被杀,必然有人会问,没有被杀之前又进入皇宫多少次?作为王基的爱将,此种行径说不关王基的事情,谁又相信?
众人默然,傅袛冷静的端坐其位,等待王基的表态。王基忠心于魏国,忠心于司马氏,大家看得清楚。只是王基如何忠心,未来都是可以预测的结果,只要王基一句话,整个东南会就此揭竿而起,反叛魏国。一切都在王基的手中,而约束王基宁可被人构陷也要终于国家的爱国之志,真的有如此之强么?
“尸首何在?”王基张口问道。
傅袛双手一拍,堂下早有人抬着一副棺木进入大厅之内,棺木中一具无头尸首腐烂的不成样子,恶臭熏天,让人难以接近。
此时外面兵卒通报,王基手下的另一名大将曾烈也已经赶了回来。傅袛闻之心中一动,这些兵将忠于王基多于忠心国家,若是底下的兵将要保王基,恐怕也是一场大乱。眼下的形势,自己作为唯一一名非王基派系的大臣,又当如何做才能稳定局势,保全自身呢?
第一百四十六章 危机(下)
“末将为蜀军所袭,有负王公所托,请王公降罪!”雄伟的身躯进入大厅后闻到尸臭忍不住微一皱眉,恭敬有加的向王基请罪,正是王基手下的另一名大将曾烈!
“宗预老辣,非汝之过,就算是老夫恐怕也会落入其算计之内。辛苦你了,坐吧。”王基一摆手,有人抬下了唐彬的尸首,曾烈看着棺木离开大厅,未发一言。
“宗预不过最近蜀人启用之老将,似无过人之处,王公何以言其老辣?闻其已经奔着两淮而去,下官职责所在甚是忧虑。”傅袛心中一动,顺势错开唐彬的话题,故作不知的问道。
“宗预其人老夫无甚了解,然其手握重兵忍到我方变化用尽,谋而后动,此等心机深沉之辈,用兵之老练,言其老辣并无过之。”王基对于傅袛错开话题的用意也是清楚,缓缓解释道。蜀国老将宗预带着数万蜀军关注战场,任凭局势如何倾危都是无动于衷,等到魏军各路人马攻势已定,变化已尽,然后才出兵直插魏军软肋,只是一路蜀军就让魏人难以应付,疲于招架,不得不回援建业,这等老谋神算和心狠手辣之状,足当“老辣”二字的评价了。
用兵知道变化万千,如王基,羊祜这等名将皆是各藏玄机,互相比拼变化意图击败对手。可纵然变化万千,也终有“势尽”之时。若去攻城,围城猛攻之刻便是“势尽”,若是出击,击败对手之际便是“势尽”。魏国数路人马齐发,占据了优势,围杀了蜀军,可也到了“势尽”之时。
“势尽”的“势”或许可以解释为势头,魏军占据了优势,却无法将转化为胜势,在大众眼中此乃风头正盛!而在有心者的算计中,这正是“势尽”之刻。无论你如何的变化,也是优势而非胜势,当你因为我之举措而变化之时,只会丧失现有的优势,这就是宗预所掌握的出兵时机。
“话虽如此,若被宗预切断了与两淮的联系,恐怕对我方会是一个打击。”傅袛仍自当心宗预的动向。其实以自己的智略,当然明白宗预不一定敢去硬碰两淮防线,可一时算不准宗预之目的,借此请教王基乃是不二选择。
王基微微一笑道:“宗预的蜀军不足以与我长江水师抗衡,与其切断两淮方向的路线,倒不如切断与吴郡的联系来的实在。建业大战将至,这般忠心老臣又怎敢走远呢?哈哈哈哈哈!”
“王公一语下官茅塞顿开,蜀汉主力即至王公有何打算?”傅袛拜服之间却是突然发现,从始至终只有自己和王基说个不停,在座的十几名将领竟是一言不发,自己说个不停似乎有些多嘴的样子。而这些将领对于王基的忠诚和敬服已经到了不发一言完全听从的份儿上,但是这驾奴将领的功力,恐怕司马昭亲至也要相形见绌。
“报!发现蜀国大军向着建业城缓缓而来,追击陆氏的人马也已抵挡,等待向着傅大人报告!”一名传令将领跑入厅内,单膝跪地禀告一番。蜀汉主力到来不过是意料中的事情,可追击陆氏的一支人马赶回,却让在场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到了傅袛身上。这些目光皆是久经沙场,杀人不眨眼的猛将眼神,杀气腾腾的聚集在傅袛身上,饶是傅袛沉着冷静,足智多谋,一时也只有心中发凉,冷汗直流,向张口却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是说不出来,还是怕说出来引起什么后果,就算连傅袛自己也不清楚,这完全是身体的自然反应,非是自己有意控制。
“传!”王基轻声道。
“是!”那传令官看也没看傅袛一眼,转身便出去传令。直到这个时候傅袛才真正的领会到了自己在建业不过是一个过客罢了,这军中城中皆是王基的兵将,虽然这些兵将也听从自己的调遣,可王基的份量是自己拍马也难以望及项背的。想活命,想活着离开建业,唯有……
“末将参见王公!”一名偏将打扮的将领入门便是拜倒在地,向着王基磕头。
“嗯?你们将军呢?”王基对于自己手下人马的编制十分了解,出城追击定然不会是这副将领兵。
“启禀王公,我等追到岸边,陆氏一族早已登船,只有贼将周处引兵断后,被我等所杀,首级在此!”言罢那副将拖出一只木匣,双手染满了鲜血。
“哦?”王基对于死人一向没有什么兴趣,因为底下的将领都是不敢欺骗自己,也是因为自己信任手下的兵将。可闻言是周处的首级,还是忍不住动容。当年自己还曾想过抓到这周处好生教导一番,却不想此子死于乱军之中,如今竟是护持陆氏族人被杀,当真是不胜唏嘘。
有部将把首级拿给王基过目,王基看了一眼点了点头,对那跪在地上的副将道:“这一骑由你指挥,下去吧。”那副将一跃成为千骑的主将,不禁大喜,拜谢之后便安静的离开。
“唐彬一时大意,为贼将周处所害,将其尸体扔入皇宫之中以求乱我人心,如今贼首伏诛,奸计戳破,乃是傅大人首功,你说是不是啊?”王基脸带笑意,眼中含杀,看着傅袛缓缓的说道。
方才傅袛被在场的将领们用杀气笼罩,早吓得魂不附体,这不似在许昌,凡是有人为自己撑腰。所谓天高皇帝远,王基在这里想杀自己就像踩死一只蚂蚁般的容易。而观察各路兵将对于王基的忠心和信任,显然都不会为自己出头作证,只会当做看不见。
“咳……呃……贼人诡计多端,下官百思不得其解,多亏王公亲自破案,下官怎敢居功,还请王公切莫折杀下官了。”傅袛说到这里,笼罩在自己身上的杀气才有所收敛,方觉得舒服自在了一些。
“口说无凭,还望傅大人行书成文,将案情禀报给廷尉以及陛下和晋公。”王基一拍手,早有士卒抬着桌案和文房四宝进入厅内,一个个手按刀柄在傅袛身旁杀气腾腾的样子。( 惊雷入汉 http://www.xlawen.org/kan/5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