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惊雷入汉 > 惊雷入汉 第 116 部分阅读

第 116 部分阅读

    爱名,又不爱官,可毕竟你是有名之人,更是官籍在身。你不要金银,那我赐你不可推脱之物好了。

    酒,司马炎赐给了阮籍百坛好酒,据说是宫里的。

    宫里的就是晋公的,连那曹奂也是如此,不过是司马炎没有合适的时机罢了。

    若是有心人必然借此功劳上位,可阮籍根本没有这个想法。若是想上位,自己当年早就抱上司马懿的大腿扶摇直上了,还会等到今日?

    人们往往因为受到赏赐而感到荣耀,可阮籍却是无比的悲伤。这酒是好酒,宫中御酒怎能不好?

    可下令赐给自己的却不是宫中的主人魏帝曹奂,乃是晋公司马炎。潘岳等人的下台预示司马炎离着那一天更近了一步,斗争不会因此而结束,因为这魏国之内还有忠心曹氏之人,而不被司马氏接受的人若想出头,唯一的出路也是……

    当落魄的张华,遇到了枯寂的阮籍,不知会有什么火花迸出。

    战斗不过刚刚开始,敌人却是更加的强大……

    第二百零六章 觉悟(下)

    魏国淮阴太守施浪再次战败,手下兵力仅存三千余人,已经是不敢前往海西救援。偏偏这徐州兵力都跟随杨骏南下,只能坐等海西沦陷了。魏国各地将领都认为海西必定苦战连连,不想海西被围困了七八天,竟是没有发生任何战事……

    不攻城,可蜀军很是忙碌。

    由于对海西各村镇的百姓富豪毫无侵犯,这些百姓和富豪也是感恩的。海西城进不去,自然躲不过这兵锋了。能活命都是阿弥陀佛,没想到蜀军竟然比魏军的军纪还要严格,作风更加的正派,这还不是奇迹?

    甭管你是富豪还是盗匪,以前你怎么活动,现在还是怎么活动。蜀军对于百姓的生活,蜀军才懒得管你。

    捡了条命,而且生活的更加稳定,虽然只有七八天,可百姓与土豪们也不是蠢人。自然有村中的耆老和土豪组织钱粮牛羊犒劳蜀军。这是感恩也是施惠,只要一个念头,这近两万蜀军随时可以让海西城外的百姓土豪成为死人,更别说那各家各户的财产了。

    这个时候用犒劳蜀军的名义,送上钱财,乃是破财消灾之意,更是懂得做人。蜀军要的便是这个效果,抢掠烧杀那太简单不过了,可比起这些,收服人心更是难得。

    陆机很清楚,想在魏国境内立足,依靠的不是武力,而是仁德。

    魏国境内战火不断,就算是和平时期也是压迫和剥削不断,蜀军初来乍到,再凶狠难道这些百姓就会害怕么?

    施以柔术,使百姓感恩戴德,才是统一天下的最佳手段——因为这正是魏国所缺少的。

    主动向蜀军示好,倒不是代表这些人倾向于蜀汉。只是为了活命,没有办法的办法,同时也是报复。当听说蜀军到来之时,海西城明明还可以容纳百姓,偏偏是四门紧闭,任大家自生自灭,这等行为与杀人何异?

    城中曹亘的想法很是简单,海城县中各方势力鱼龙混扎,蜀军在城外一阵劫掠之后,城中各方大族必然会因此同仇敌忾,而非是心怀鬼胎。因此牺牲城外的百姓,促成海城县之内的团结,乃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两国对立,蜀军又是深入魏国境内作战,虽然从泗口到淮阴这一线魏国的水军已经瘫痪,陆军也没有阻击蜀军后勤的力量,但这始终不是长久之计。蜀军要持续作战,必然要囤积粮饷,否则如何敢放手一战?

    而囤积粮饷,这海城县外无数的百姓便是最好的粮食了。家家户户都是丰足,加上无数豪族更是富得流油,蜀军有什么理由不下手呢?

    此举很是阴险,同样毒辣,然自古便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牺牲不过平常事儿。

    陆机看出了对方的心思,因此选择了以德服人。

    短短的时间内,凭借仁德想征服于人是非常困难的。德行教化与暴力威胁做比较,无非是见效时间长短的关系。蜀军的情况选择后者自然适用,选择前者便是坎坷了。

    德行无法短时间见效,但辅之以利害关系,效果便立即显现了,同时威力也是更加的强大。

    有些人吃软不吃硬,有些人敬酒不吃吃罚酒,可若是双管齐下,软硬兼施,相信可以征服绝大多数的人。

    城外的百姓日子过得逍遥自在,时不时的还在蜀军的邀请下向城中写信。信的内容无非是叙述蜀军到来之后的生活,待信件写得多了,更是由军中的文吏抄写无数,然后统一射入城内!

    城内的人看得到,也听得到,城外那百姓的喊话可是不含糊的。

    这样一来曹亘原本的设想便立即灰飞烟灭,城中的豪族见守军不放城外百姓入城,早就是心有定见。如今见到了城外的百姓过的很是逍遥,而城外的富户也是毫发无损,谁还会拼着身家和魏军一起守城?

    城内的大户绝了守城的念想,原本可以依仗各家各户的壮丁这路人马便彻底的断了。

    对于城中的状况,陆机等人摸的很清楚了。针对县兵,屯兵,屯民各有不同的政策待遇,每天数次的射入城内,号召众人献城投降。如此大张旗鼓的鼓动城中军民,可谓是欺人太甚。

    然蜀军兵力两万,城中精兵只有七千,曹亘要守城,又想给蜀军些颜色,这点兵力如何顾得过来?那城中的大户已经闭门不理自己,而县兵屯兵也是人心惶惶,谁知道一旦自己出战,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又是数日过去了,一直张罗着请战的潘胜没了动静。曹亘正在奇怪,答案便很快找到了。蜀军射入城中的信件纸张又是有了新花样儿。这陆机不知从谁口中得知了曹亘等四人的详细情况,于是针对每一个人都设计了一套方案。

    给潘胜的条件最是简单,若是肯出城投降,潘胜将会得到隶属于自己的精锐兵卒!

    带兵打仗一直是潘胜潘上将的梦想,自己是上将,更是勇将,带的决不能是弱兵。县兵羸弱,壮丁又非训练有素,潘胜想要什么,陆机就给他什么。

    仔细看下去,不只是潘胜,还有对鲍兹和仓寿的劝诱,最后乃是对曹亘的劝降书。字数寥寥无几,条理很是清晰。

    “司马炎之心路人皆知,装聋作哑,忍辱乞怜,非丈夫也!何不一血积年之辱!?”

    曹亘默然,自己看到这些劝降的文书时,想必其他人也是看得到你的。蜀军那箭矢射入的文书实在是太多,无法阻止其传播。

    将心比心,就算我曹亘矢志无二,难道别人不会对我有所猜忌?

    此时此刻的曹亘,对于仓寿,鲍兹,潘胜等人真的没有一丝怀疑和防范么?

    上位者已然如此,那些兵将们,百姓们,又是怎样的心里?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曹亘信心十足的要和蜀军来一场角逐,并且看破了蜀军图谋海西的战略,可实际上交起手来,还没有对峙一兵一卒,却已经是输得彻底。人心猜忌,受到利诱,加上城中诸多的不稳定因素,让曹亘觉得这城池坚守起来是无比的困难。

    原因无他,自己的内心已经动摇,纵然自己忠心耿耿,可眼中的他人已经不足以信任,这样的统帅,如何能指挥作战?

    待召集仓寿,鲍兹,潘胜三人前来商议时,三人依然是准时到来。说起城中的情况皆是愁眉不展。豪族大户们代表的不仅仅是城中的力量,更代表那些背后的世家,他们若是意志不坚定,说明了这魏国的中坚力量,实际上对于魏国是没有信心的。

    县兵都是本地之人,看到城外的百姓乡亲都是安全,心中早就是没了抵挡的心思。而屯兵和屯民们更是人心思蜀。所谓屯兵,便是闲暇时种地劳作,农闲时操练军事,其辛苦远在专业的军卒和农民之上,可谓四季无休。

    而屯民更惨,寻常的百姓还能举家团聚,换换行当。可是屯民不行,他们要种地,种地用的牛是官家的,地也是官家的,缴纳的赋税不比普通农民少,却是没有闲暇,没有自己的土地,更难以有一个家。

    这样的生活谁不厌倦?谁不渴望过上好日子?

    渺小的愿望,当政者从来没有考虑过,可蜀军考虑了,陆机考虑了,于是这部分的军民心思开始活动了,有了向往,谁还愿意作战?

    各部分系统都是无心抵抗,剩下的便是曹亘的精锐魏兵。俗话说独木难支,曹亘是独木不假,可是否选择支撑眼下的局势,还是未知啊……

    陛下已经多年不理政事,司马氏之图谋,只在蜀军退兵之后!

    第二百零七章 战鼓(上)

    更新时间:2012-10-03

    战鼓擂起风云涌动,长刀纵横气震八方!

    江夏城外,蜀汉名将文鸯匹马单刀独战魏国大将王濬,张光二人,面无惧色,大刀左右劈杀,运用自如,舞动如风,卷起无边杀气笼罩四方,飞沙走石激荡不休!

    王濬乃是魏国虎将,手中刀仅在王基之下,虎吼连连,长刀怒劈,势可劈涛斩浪!

    张光乃是后起之秀,一杆枪有鬼神难测之机,诡异之中带着三分秀丽,暗藏七分杀机!

    二将自负武功不差,联手对敌尚是头一遭。那文鸯虽然是蜀汉名将,可毕竟也是血肉之躯,二人联手胜算颇多!

    交手三十几个回合,形势完全与预料不同,竟是文鸯稳稳占据上风!

    沉稳内敛,收发自如,三年时间,淬炼了刀锋,磨砺的壮士之心,如今的文鸯在武技上或许没有太多的突破,可心境之上早已是一日千里,不可同日而语!

    面对王濬之狂,张光之诡,文鸯一杆刀如同山岳,一双眼好似明月。任凭狂浪拍打,我自巍然不动;诡谲心机挑衅,难扰古井之心。

    交战多时,王濬心沉,文鸯之冷静,绝不是那传闻中的恃勇之辈;张光心寒,这番沉着一,亦非是他人口中的斗狠之人!

    你文鸯不差,何以我就输给你?

    四十回合一过,王濬猛然沉声大喝,刀势伴随喝声起落,自有一股让人揣摩不透的节奏。那大刀跟随节奏起落不断,力量竟是不断的积蓄加强,每一刀落下,均是饱含前一刀的力道,如此不断,力抵千钧!

    见王濬如此,张光也无意藏拙,纵马盘旋二人左右,手中枪不刺,不戳,不轮,不扫,只是舞!枪花舞动,红缨夺目,枪尖飞旋,处处杀人!枪起舞,歌声再起,张光竟是引吭高歌!

    美妙音色如同天籁,词曲意境慷慨激昂!

    枪随歌声舞动,光彩夺目,咄咄逼人!杀机潜藏其中,让人心绪不断跳跃,竟是难以自禁!

    文鸯脸色一沉,首露凝重之色,单刀遮拦不断,却是被王濬之喝声,张光之高歌所牵引,节奏竟是逐渐的融入二人声音之内,一招一式犹如在对方掌握之中,不过十个回合,已落下风!

    大刀横劈竖斩,劈不开那深沉喝声,斩不断那激扬节奏。文鸯膂力过人,刀法速度力量均在王濬和张光之上,偏偏被对方的节奏控制,每一抵挡,每一还击都是落在对方的节奏之内,久而久之,王濬和张光游刃有余,文鸯在出刀之时心智精神力道三方均要与那节奏对抗,试图摆脱。

    可跟随节奏,乃是人之天性,文鸯此时此刻无异于与自己做斗争,与人之本性做厮杀,如何得破?

    文鸯苦苦支撑,王濬与张光更是震惊!

    这以声音节奏干扰对方作战的方式,乃是二人无意中所创,今日虽然头次施展,却非第一次使用。其中有多大威力二人最是清楚,对方只要落入自己节奏之内,只要二人略微变幻节奏,让对方反应不及,便可达到使敌自乱阵脚,破绽百出的目的。

    然而二人多次变幻节奏,改变惯性,这文鸯竟是稳稳接着二人的节奏随之不断变化着。不露破绽,更是没有自乱阵脚,此时文鸯固然辛苦,可王濬与张光同样欲罢不能,三方同时泥足深陷在节奏之中。

    除非是分出生死,否则任谁也摆脱不了这诡异的节奏和频率,只能力竭而亡……

    三人混战近百回合仍是不分胜负,两边军卒看的目瞪口呆,几乎忘记了擂鼓助威。魏军深知自家将军王濬与大将张光的能力,寻常兵将就是一对一也难于二人匹敌,可如今这文鸯独战二人,赫然不落下风,此等英雄人物,世所罕见!

    山越之人崇尚勇武,对于阵前厮杀甚是引以为豪,然见三人恶斗百余回合仍是不分胜负,心中各自激荡,对于文鸯崇拜的是五体投地。那孙谞和妻子阿妇罗更是震惊不已,文鸯带来的两万蜀军能在此时赶到,想必是陛下有意为之,用此等猛将为自己夫妇二人后援,陛下之意究竟是什么呢……

    战马卷起无数尘土,沙尘扬起在阳光的照耀之下迷人眼,乱人心,使战场更添几分萧杀色彩。阳光透过沙尘落在三人铠甲兵器之上,反射光芒不断,有角度正好的兵将被刺眼的光芒照耀的难以睁开眼睛。交战中的三人,同样不断的变化角度,以此来减少阳光对于视线的干扰。

    战场之上生死瞬间,任何一丝异样都足以让人抱憾终身。文鸯,王濬,张光三人均是身经百战的卓越将领,对此更是无比的小心。

    每一击都是如同泰山压顶,王濬大刀蓄力十分之后,已经到了极致,狂吼一声,那大刀疾如流星,势若奔雷,迎头就是怒劈而下!

    每一枪皆如绵里藏针,张光一杆长枪竟是融合了舞姿,融合了战法。枪不再是枪,因为枪所蕴藏的乃是无尽的杀意。枪仍然是枪,纵然舞得让人怦然心动,最后一击依旧是平凡的一刺!

    杀机临身,文鸯冷汗直流,顿感压力沉重。与自己身的感觉抗衡,这已经无比吃力,又要应付王濬,张光这般一流的魏国将领,更显的力不从心。最要命的是节奏,摆脱不了节奏,便是永远的被动。王濬的一刀,张光的一枪,随时可以脱离节奏杀来,让自己淬不及防。

    凭借过人的胆色和战力,文鸯一直是勉力支撑着,可这一次,当文鸯挥刀遮拦反攻之时,却明显的慢了半分!

    半分足以敲定生死,半分足以分出胜负!

    文鸯自觉辛苦,实不知王濬,张光更是辛苦。胶着于节奏之内,作为引领者的二人压力比起文鸯还是要大,文鸯每一次都能跟上二人的节奏,意味着二人必须要不断的调整。

    若是被文鸯超越了二人的节奏,控制了二人的节奏,那便是二人的死期!

    越是不断的变化,体力和精力的消耗便是越大。百般无奈,二人才决定行险一搏,这文鸯的耐力二人断断不愿再试,因为继续拼斗下去,便要到达了二人的极限。

    见文鸯反应明显慢了半拍,王濬面露喜色,手上再加三分利,刀势更见凶猛!

    张光眉梢带笑,心中杀意暴涨,平凡无奇的一刺,竟而更显得朴实!

    戎马半生,纵横三国,文鸯有过绝望,有过无力,却从未有过如此不甘!奋力挣扎,摆脱不掉接节奏的束缚,心中呐喊改变不了眼前的事实……

    “咚!”

    心中猛然一震,文鸯醒悟。

    “咚!”

    身躯一颤,竟是摆脱节奏束缚!

    “咚咚咚咚咚!”

    雷鸣般的战鼓声从山越军中传来,孙谞赤裸上身,那刀疤纵横的肉身透露一股野兽气息,双臂挥舞的如同车轮般,蒲扇大小的手掌拍击在战鼓之上,咚咚声响不断传来,竟在此时破掉了王濬与张光的音律杀法!

    “不好!”

    “喝!”

    “啊啊啊!”

    王濬只觉得形势不妙,疾呼一声,手中刀奋力斩下,却是觉得双臂巨震!文鸯那一刀竟然先隔住了自己必杀的一击!?

    张光朴实无华,平凡无奇的一枪在繁华之舞后刺出,杀意沸腾,耳边鼓声传来,打乱了体内的节奏气息,胸中一闷,赫然发觉手中枪被文鸯刀柄一挑,竟是偏离了原来的轨道!

    “杀!”

    文鸯好似雄师睡醒,猛虎脱困,大喝一声,一刀斩下,但闻闷哼两声,鲜血迸溅,瞬间染红了尘土飞沙,在阳光下格外的刺目!

    第二百零七章 战鼓(下)

    江夏魏军退入城内,情绪无比的悲观。城中的三大将领王濬,张光,赵诱竟然全部负伤而归,此等结果,如何不让魏军士气低落?

    虽然如此,可城中的魏军倒是不怕蜀军攻城。魏国在战略上的安排,江夏乃是机动兵力聚集之处,可以根据情况自行选择攻守,东西左右都很有可能是战场,而江夏本身更是兵家必争之地,城中的魏军有五万七千余人,这甚至比城外的蜀军还要多。

    王濬可不希望自家的底细这么快便泄露出去,好钢要用到刀刃上。隐藏实力也是一种克敌制胜的手段,一些细微的误差便足以使对方错误的判断形势,从而造成对自家有利的战机。

    被称为王基接班人的王濬,自然深谙此道,平素里表现出的实力不过是一半罢了。

    城中近六万的魏军,蜀军通过几次交战与刺探,顶多也就认为魏军不足三万人而已。

    其实这次出战本来已经占据了优势,无论是和山越女将阿妇罗单挑,还是后来王濬与张光联手合击文鸯,皆是魏军占据优势,距离胜负不过是毫厘之差。也正是这毫厘之差,却是被蜀军破坏。

    文鸯及时赶到,救下了受伤的阿妇罗,而孙谞的战鼓擂起,也无意中破了王濬,张光的联手之术。

    更让人吐血的是王濬,张光和先前受伤的赵诱都在吐血,三人的伤势皆是不轻,一时半刻是难以参战动武了。

    守御城池的战术,王濬早早的交待下去,派上了其他的将领负责督军守城,自己则是在府中调养伤势。有些将领受了伤也是奋战不休,最后因为伤势恶化导致丧命;有些将领受了伤,便顾不上大局,结果由于大局崩溃而身死名灭。

    王濬不属于前者,也不属于后者。

    战术布置开来,把权力交给其他人,由其他人顶上,这是不耽误国事。交代完一切之后,便抛开一切,静心调养,争取最快的时间恢复,这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国家有一种使命感。

    更好的活着,才有意义。

    时至此刻,城外的山越大将孙谞和阿妇罗,对于这句话也有深刻的理解。纵然是夫妻情深,纵然是同一战场,真正到了生死一瞬之时,谁能救得了谁?

    拼死,谁都会,因为只要有肯拼的勇气,敢死的胆量。

    求生,非常难,生存下去的胆量和更好生活的勇气,是比死还要困难百倍的事情。

    所以有人说自杀者是懦弱,是逃避,哪怕实际上只是不堪重负。

    文鸯乃是刘禅最为倚重的将领,也是名震天下的猛将。资历,名望,武勇,见识,均在孙谞之上。孙谞虽然心中有着算计,可在文鸯这般粗中带细的猛将眼中,不过是普通的将领而已。

    几乎失去了爱妻,让孙谞体会到了生离死别的滋味,更感到眼前的珍贵。只是夫妻二人如何感激文鸯的救命之恩,也是不敢说出二人的真实身份。眼下阿妇罗已经曝光,这又要如何解释?

    官场之上,行伍之中,任何困难的事情都可以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任何简单的事情也会被复杂到无以复加的复杂。

    阿妇罗乃是山越兽族的首领,嫁给孙谞之后,这一地位自然是让给了孙谞。这一切都是瞒着当今蜀汉皇帝刘禅进行的,孙谞有无数次的机会坦承身份,却是以一错过,眼下要如何解释?

    那些朝中的大臣,江南的世家,包括神出鬼没的呼雷阙,都不清楚孙谞居然娶了一个异族女人做妻子——在异族入侵中原之后,山越为患多年之后,这山越妻子的身份,本身就容易被人大做文章!

    何况这还是欺瞒了当今的陛下——刘禅!!

    实话实说,这是死罪,孙谞和阿妇罗夫妇在所难免,被波及和牵连的更是整个山越兽族,乃至更加深广的范围。这是孙谞和阿妇罗最为担心的,二人最大的心愿是替这支难以适应汉人生活的山越族群,找到不受干扰,独立的栖息地。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刘禅的蜀汉还没有征服中原,但在江南乃至更为遥远的南方,已经有一些蜀汉统治的各族混编军队在替蜀汉开疆辟土。包括林邑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原本是为江东孙氏政权所承认,并且负责朝贡的。

    可如今,皆是蜀汉征讨的对象。

    雄才大略完全可以用来形容刘禅,这个老者在平庸了大半辈子之后,竟然是一鸣惊人,如同飞龙在天!

    人们心中的版图往往是汉朝的旧土范围,可刘禅眼中的版图,似乎比汉朝要广阔的多,在北方阻力重重的同时,分出小股部队毫不松懈的逐渐攻占南方的小国,将其从属国囊括为汉朝的领土,进行占领和同化,这样的举动和手腕,志向之广大简直是让人称奇不已!

    面对这样的陛下,孙谞这孙氏的后裔,和阿妇罗这兽族之女,对于自己夫妻隐瞒身份一事,自然是吞吞吐吐,不敢说明了。

    对此,文鸯觉得一丝奇怪,可也没有深究。这支山越兽兵的战斗力自己是见识过的,就算魏军的兵力在蜀军之上,只要有兽兵在,蜀军至少不会战败。兽兵崇尚武勇斗狠,文鸯的武勇狠绝是远超孙谞的,只是阵前一战,便足以让兽兵臣服。

    褫夺兵权,这也是军中常见的把戏。

    可文鸯不屑于此,那是孙谞的部队。这个男人历经重重艰辛,三年时间带来了平定山越的方针和政策,并且在广泛施行之后让蜀汉受益颇多,无论是残暴好杀,还是如何,毕竟对于国家和蜀汉是有贡献的。

    文鸯若是狡诈之辈,当年淮南之战早就和唐咨一起投降魏国了,更不会在兵败之后被追杀的几乎丧命,也不必说后来跟前往魏国“劫掠”巧手马钧等一些力事情。

    光明正大,乃是文鸯的准则。

    对于这夫妻二人,文鸯也要表示感谢。孙谞看得文鸯和魏将厮杀,热血沸腾,亲自擂鼓助威,虽然是好意,却不是有意。那鼓声咚咚响个不停,自成一派的节奏,正好是破掉了魏将的联手战法,从而让文鸯逃得性命,一举挫敌!

    无心插柳柳成荫,或许就是这个意思了。

    魏军城中的守将都是受伤,这是最佳的进攻时机。只是山越兵将不善于攻坚,武器铠甲,包括战术意识,都不适合做这大规模减员的战斗。适合的是蜀军,是汉军,但文鸯带来的人马不过两万而已。

    江夏的坚固,至少要六七万蜀汉人马发动猛攻,才有希望。

    那王濬,张光,赵诱随便挑出来一个都足以独镇一方!一下子把三人放在一处,就算三人都不亲自主持防御战斗,也足以让蜀军望而生畏了。

    魏国在江夏下了一番苦工,蜀军自然不敢掉以轻心。

    于是文鸯决定全军退出三十里安营,召唤前往江夏其他州郡的蜀军回援,然后再作打算。

    江夏的魏军诚然可以随意的支援两淮或者南阳新野战场,这两处同样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先行解困江夏的兵危,从战略上占据主动。

    那两淮主事的胡家兄弟,尤其是胡奋,胡烈二人在当年的淮南之战中还不过是众多魏军中的一支罢了,可眼下已经是名震两淮的良将!而南阳新野方面隶属于魏国名将杜预的麾下,以杜预的谋略和眼光,分出一支人马前来支援江夏,也是甚为方便的。

    占据一时优势的蜀军没有破城的好办法,同样也要留意魏军的异常举动,双方比力是蜀军赢了,可斗智的结果又是如何呢!?

    (连续两天点滴,好了一些,只是这边天气到了冷时不甚适应,今天又是正热……要人命啊,更新的晚了,请见谅。)

    第二百零八章 马隆(上)

    江夏魏军退入城内,情绪无比的悲观。城中的三大将领王濬,张光,赵诱竟然全部负伤而归,此等结果,如何不让魏军士气低落?

    虽然如此,可城中的魏军倒是不怕蜀军攻城。魏国在战略上的安排,江夏乃是机动兵力聚集之处,可以根据情况自行选择攻守,东西左右都很有可能是战场,而江夏本身更是兵家必争之地,城中的魏军有五万七千余人,这甚至比城外的蜀军还要多。

    王濬可不希望自家的底细这么快便泄露出去,好钢要用到刀刃上。隐藏实力也是一种克敌制胜的手段,一些细微的误差便足以使对方错误的判断形势,从而造成对自家有利的战机。

    被称为王基接班人的王濬,自然深谙此道,平素里表现出的实力不过是一半罢了。

    城中近六万的魏军,蜀军通过几次交战与刺探,顶多也就认为魏军不足三万人而已。

    其实这次出战本来已经占据了优势,无论是和山越女将阿妇罗单挑,还是后来王濬与张光联手合击文鸯,皆是魏军占据优势,距离胜负不过是毫厘之差。也正是这毫厘之差,却是被蜀军破坏。

    文鸯及时赶到,救下了受伤的阿妇罗,而孙谞的战鼓擂起,也无意中破了王濬,张光的联手之术。

    更让人吐血的是王濬,张光和先前受伤的赵诱都在吐血,三人的伤势皆是不轻,一时半刻是难以参战动武了。

    守御城池的战术,王濬早早的交待下去,派上了其他的将领负责督军守城,自己则是在府中调养伤势。有些将领受了伤也是奋战不休,最后因为伤势恶化导致丧命;有些将领受了伤,便顾不上大局,结果由于大局崩溃而身死名灭。

    王濬不属于前者,也不属于后者。

    战术布置开来,把权力交给其他人,由其他人顶上,这是不耽误国事。交代完一切之后,便抛开一切,静心调养,争取最快的时间恢复,这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国家有一种使命感。

    更好的活着,才有意义。

    时至此刻,城外的山越大将孙谞和阿妇罗,对于这句话也有深刻的理解。纵然是夫妻情深,纵然是同一战场,真正到了生死一瞬之时,谁能救得了谁?

    拼死,谁都会,因为只要有肯拼的勇气,敢死的胆量。

    求生,非常难,生存下去的胆量和更好生活的勇气,是比死还要困难百倍的事情。

    所以有人说自杀者是懦弱,是逃避,哪怕实际上只是不堪重负。

    文鸯乃是刘禅最为倚重的将领,也是名震天下的猛将。资历,名望,武勇,见识,均在孙谞之上。孙谞虽然心中有着算计,可在文鸯这般粗中带细的猛将眼中,不过是普通的将领而已。

    几乎失去了爱妻,让孙谞体会到了生离死别的滋味,更感到眼前的珍贵。只是夫妻二人如何感激文鸯的救命之恩,也是不敢说出二人的真实身份。眼下阿妇罗已经曝光,这又要如何解释?

    官场之上,行伍之中,任何困难的事情都可以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任何简单的事情也会被复杂到无以复加的复杂。

    阿妇罗乃是山越兽族的首领,嫁给孙谞之后,这一地位自然是让给了孙谞。这一切都是瞒着当今蜀汉皇帝刘禅进行的,孙谞有无数次的机会坦承身份,却是以一错过,眼下要如何解释?

    那些朝中的大臣,江南的世家,包括神出鬼没的呼雷阙,都不清楚孙谞居然娶了一个异族女人做妻子——在异族入侵中原之后,山越为患多年之后,这山越妻子的身份,本身就容易被人大做文章!

    何况这还是欺瞒了当今的陛下——刘禅!!

    实话实说,这是死罪,孙谞和阿妇罗夫妇在所难免,被波及和牵连的更是整个山越兽族,乃至更加深广的范围。这是孙谞和阿妇罗最为担心的,二人最大的心愿是替这支难以适应汉人生活的山越族群,找到不受干扰,独立的栖息地。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刘禅的蜀汉还没有征服中原,但在江南乃至更为遥远的南方,已经有一些蜀汉统治的各族混编军队在替蜀汉开疆辟土。包括林邑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原本是为江东孙氏政权所承认,并且负责朝贡的。

    可如今,皆是蜀汉征讨的对象。

    雄才大略完全可以用来形容刘禅,这个老者在平庸了大半辈子之后,竟然是一鸣惊人,如同飞龙在天!

    人们心中的版图往往是汉朝的旧土范围,可刘禅眼中的版图,似乎比汉朝要广阔的多,在北方阻力重重的同时,分出小股部队毫不松懈的逐渐攻占南方的小国,将其从属国囊括为汉朝的领土,进行占领和同化,这样的举动和手腕,志向之广大简直是让人称奇不已!

    面对这样的陛下,孙谞这孙氏的后裔,和阿妇罗这兽族之女,对于自己夫妻隐瞒身份一事,自然是吞吞吐吐,不敢说明了。

    对此,文鸯觉得一丝奇怪,可也没有深究。这支山越兽兵的战斗力自己是见识过的,就算魏军的兵力在蜀军之上,只要有兽兵在,蜀军至少不会战败。兽兵崇尚武勇斗狠,文鸯的武勇狠绝是远超孙谞的,只是阵前一战,便足以让兽兵臣服。

    褫夺兵权,这也是军中常见的把戏。

    可文鸯不屑于此,那是孙谞的部队。这个男人历经重重艰辛,三年时间带来了平定山越的方针和政策,并且在广泛施行之后让蜀汉受益颇多,无论是残暴好杀,还是如何,毕竟对于国家和蜀汉是有贡献的。

    文鸯若是狡诈之辈,当年淮南之战早就和唐咨一起投降魏国了,更不会在兵败之后被追杀的几乎丧命,也不必说后来跟前往魏国“劫掠”巧手马钧等一些力事情。

    光明正大,乃是文鸯的准则。

    对于这夫妻二人,文鸯也要表示感谢。孙谞看得文鸯和魏将厮杀,热血沸腾,亲自擂鼓助威,虽然是好意,却不是有意。那鼓声咚咚响个不停,自成一派的节奏,正好是破掉了魏将的联手战法,从而让文鸯逃得性命,一举挫敌!

    无心插柳柳成荫,或许就是这个意思了。

    魏军城中的守将都是受伤,这是最佳的进攻时机。只是山越兵将不善于攻坚,武器铠甲,包括战术意识,都不适合做这大规模减员的战斗。适合的是蜀军,是汉军,但文鸯带来的人马不过两万而已。

    江夏的坚固,至少要六七万蜀汉人马发动猛攻,才有希望。

    那王濬,张光,赵诱随便挑出来一个都足以独镇一方!一下子把三人放在一处,就算三人都不亲自主持防御战斗,也足以让蜀军望而生畏了。

    魏国在江夏下了一番苦工,蜀军自然不敢掉以轻心。

    于是文鸯决定全军退出三十里安营,召唤前往江夏其他州郡的蜀军回援,然后再作打算。

    江夏的魏军诚然可以随意的支援两淮或者南阳新野战场,这两处同样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先行解困江夏的兵危,从战略上占据主动。

    那两淮主事的胡家兄弟,尤其是胡奋,胡烈二人在当年的淮南之战中还不过是众多魏军中的一支罢了,可眼下已经是名震两淮的良将!而南阳新野方面隶属于魏国名将杜预的麾下,以杜预的谋略和眼光,分出一支人马前来支援江夏,也是甚为方便的。

    占据一时优势的蜀军没有破城的好办法,同样也要留意魏军的异常举动,双方比力是蜀军赢了,可斗智的结果又是如何呢!?

    第二百零八章 马隆(中)

    湖阳战场烽火连天,连续数日的攻杀,可谓是尸积成山,血流成河。魏国大将马隆在湖阳的布置可谓是无懈可击,蜀军采取无数手段都是难越雷池半分。一波比一波猛烈的攻势不断的开展,让魏军也是应接不暇,双方真刀真枪毫无花俏的攻坚战,让这场战事进入了胶着状态。

    水军强盛的蜀军,始终没有登陆的良策,或者说难以攻破魏军的防线。无论在任何地段登陆,魏军的烽火台以及附近的山寨均是立即示警,让蜀军只能望风而逃。马隆在沿岸布置的烽火台加上山寨的搭配,彼此互补,又是灵活多变,很是棘手。

    蜀军小队偷偷潜入暗上,准备伏击烽火台,可那烽火台附近的地面乃是山寨中的魏军负责监视。蜀军刚刚出现在对方视线中,锣声便响起,弓箭和前来增援的附近的魏军轮番猛攻,蜀军登时全军覆没。

    偶有逃得性命的,带回来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以及魏军的应变之法。于是蜀军便改变战术,索性五六千人强行登岸,争取在附近魏军没有赶到之前,强行攻破该处的烽火台或者是山寨。

    可那烽火台比城池还要高,还要陡峭,内中百余魏军守御是绰绰有余。那山寨更是屯驻在险要之处,防御工事和附近的山体经过人工的精雕细琢,宛若天成一般,端的是无懈可击!

    蜀军硬攻之下自身损伤不少,对方却是纹丝未动,时间有限,四方魏军前来支援,蜀军只好怏怏退走。心有不甘,心( 惊雷入汉 http://www.xlawen.org/kan/5526/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