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惊雷入汉 > 惊雷入汉 第 162 部分阅读

第 162 部分阅读

    一展左右遮拦,单刀匹马冲在前列!

    “柳隐在此!晋人还不纳命来!!”柳隐一把年纪仍旧是中气十足,不过瞬息间已然身中数矢,却是犹然不觉顶着晋军攻势冲入人群之内,好似虎入羊群一般抡刀猛斩,顿时一片腥风血雨,哀嚎迭起,血肉横飞!

    柳隐身后二百余骑皆是骁勇之辈,各自呐喊杀入岸边的魏军阵势中大开杀戒!与此同时,在整条晋军防线上,四五艘同样的战舰顶在最前方,近千汉骑当然不然的同时登岸,重创晋军防线!

    那柳隐好似下山猛虎,挥刀一阵劈杀四周晋兵纷纷败退而走,难撄其锋!晋国大将司马震见状勃然大怒,挥舞大刀催马来战!

    “竖子找死耶!”刚打照面,柳隐便是一声虎吼,满脸怒容,如同金刚之威,巨兽之狂!

    司马震浑身一震,便要抡刀厮杀却是慢了半分,只觉得刀光一闪早已翻身落马而亡!

    有千余铁骑纵马河岸,晋军的弓弩手不由得疯狂撤往后方,小船上的汉军趁机登岸加入战事之中,占据了登陆之地。可就在此时,但看晋军退散了大半之后,四支晋军步骑不一,分为四个方向夹杀而来!!

    “尔等在此顶住,老夫去拔了投石之点!”柳隐目光如炬,眼前晋军阵势随是威猛,可不过对于岸上汉军有所威胁。在附近大大小小的几十处投石据点,才是阻击汉军战船的主要武器。

    千余汉骑瞬间汇聚一处,在柳隐的率领下好似一条长龙席卷岸边晋军杀奔晋人的投石据点。看出汉军的企图,那四支晋军之中分出了两支骑兵奔着柳隐冲杀而来,余者仍是投入了岸边的争夺战。

    晋军布置的战术十分有效短兵相接之下成功的把汉军逼迫在岸边,让出了好大的空间,甚至有的汉军抵挡不住跌下了河水之中就此丧命。然汉军大小战船不断向岸上注入兵力,汉军声势逐渐壮大一番激战之下有了反弹的趋势。

    那汉人的战船上同样配备有投石武器,虽然石块并不充足,但一时的压制却是可以做到。

    双方你来我往激战不断,汉军大将文虎的战场已然赶到岸边!拍马抡刀,文虎率领精锐汉军杀上岸,抬眼寻找柳隐,却见在一处被点燃焚烧的投石据点处,千余晋军死死咬住柳隐的百余铁骑!

    “由此路行杀奔河内!”文虎目光锁定该处,一声呼喊,数千汉军精锐纷纷聚集过来一股脑的冲杀出去……

    ……

    对峙许久,姜胜之阵法变化无常,马隆同样守了一个无懈可击。二人彼此试探半日也是没能看出对方虚实所在,甚是苦闷。

    马隆纵然判断出汉军此番声张事出有因,却也不敢肯定。那姜维便是诡计多端之辈,姜胜有如此阵法造诣,自然深通用兵之法。故弄玄虚,有意示弱并非是没有可能,马隆不怕战,却是忌惮战的毫无把握!

    汉军方面姜胜同样感到惊奇不已,这晋将马隆纵然是杜预器重之人,可用兵沉稳道如此地步实在有些出人意料。不过一万魏军可守在边界上却抵得上数万人马,这般气势与决心并不是什么将领都可以培养出的。

    想要击败马隆,恐怕要从长计议,但如何能够不漏破绽的脱身才是关键任务啊……

    有心放汉军离开,马隆带有几分不甘,思来想去还是决意试探一下。小小的摩擦会引起大大的争斗,做好了准备马隆倒是也不在乎。

    鼓声再次响起,一支晋军缓缓的压上前来,冲着汉军直挺挺的杀来,看的姜胜面色沉重无比,一旦双方交手必然会暴露自己的兵力不足!!

    第三百一十六章 攻守(下)

    更新时间:2013-02-12

    退回城中,汉军将领脸色凝重万分。这辽东的晋军素来是忌讳正面交锋的,对于汉军之精锐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作战,避免无谓的失利影响军心士气,这是魏人的套路与行为准则。

    然而这一次作战晋军一反常态甚是坚决,如此行为深深震撼了汉军,晋人如此态度,对于这一次的外交交涉必然是重视非常。换句话说,在异族王戎提出了条件之后,晋人给出了积极的回应,并且信心十足。

    反观汉军方面,消息传递到了徐州,恐怕还没传递给身在许昌的陛下刘禅——辽东汉军消息迟缓,此时此刻仍然不知道大汉天子刘禅早已移驾成都。汉军迟迟没有答复,这与晋人之态度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如果王戎倾向于晋人,或者直接站在了晋人的一方,辽东汉军恐怕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唯有采取守势了。而作为汉朝开拓东北地区的守护之盾,辽东汉军在战略上根本没有任何的退缩余地。

    担心归担心,该做什么还是要做什么的。这辽东之地绝对不能丢,以晋军的实力,就算加上异族军队也未必就能拿下辽东!

    汉军自顾自忙着,异族大营之中却是一派和睦气氛。王戎受了裴秀一番教诲,又承蒙了交托全部家属之恩情,对待裴秀以及燕王司马机态度亲近了许多。这异族的酒饭虽是吃不惯的,可在如此气氛之下,却也不是如何难以下咽。

    王戎在塞外素来沉闷,此时喜笑颜开,完全应承下了晋帝司马攸之提议。愿意委身晋国作为晋国的一个藩国,而其所属的领地除了此处的晋国城池之外,凡是攻克的辽东地盘都划入王戎的麾下。

    看起来王戎有些吃亏,实际上王戎心中也是有一番打算的。自己的处境完全被裴秀揭穿,继续奇货可居不过是泡影罢了。此时晋人诚心相邀,自己又是穷途之刻,一拍即合倒也不差。

    况且与辽东的汉军作战,是有晋军作为臂助的。在此期间消耗的钱粮由晋人提供,攻下来的地盘又是自己的,如此的条件只是自己出些气力实属正常。

    达成了盟约燕王司马机算是心里落了底,东北的局势自己盯了许久迟迟没有建树压力甚大。司马氏家族之中最为精锐的子弟都是非死即伤七零八落,自己的才干无法与那些人比较,可能够把辽东之乱平定,也算是在族中站稳脚跟。更是给司马氏长了脸,争了光。

    晋国的建立代表司马氏掌控皇权,并不代表司马氏至高无上。反而因为司马炎,司马虓等人的斑斑劣迹,朝中以及民间对司马氏之评价并不如何好,反而更有奚落之声。

    司马炎接手上一代的摊子,屡战屡败,主动放弃了中原大地,这足以遭到所有人的唾弃;司马虓身为司马氏的精英分子,竟然贪生怕死,为了求生投降了汉人不说,居然还敢做汉人的先锋赚取了汝南。说出去简直是让司马氏之人抬不起头来,畏于司马氏的权势,没人敢言语,不过是没人敢公开言语而已,心中怎么想的,彼此还是心照不宣。

    举杯连连谈笑风生,裴秀淡然自若不喜不悲,一杯杯饮下,不知不觉时间已经到了第二天清晨,这大营之中也只剩下了王戎与裴秀二人。余者都是不胜酒力各自休息去了。

    “今日之事乃是开端,濬冲想站稳脚跟却是有一件事儿要做的。”裴秀酒意渐浓醺醺说道。

    王戎眉头微微一挑道:“先生之意可是取信于晋帝?”

    盟约已成文书落定,纸面的保证在任何时候都是毫无约束力可言的。市井之间尚且还需要个担保之人,两国之间又怎会信这白纸黑字?晋国为大,王戎为小,既然强弱有分,身处弱势一方的王戎自然要有所行动才可。

    听出裴秀有此意思,王戎嘴上说着心中却是不快。唯一能够牵制自己的便是家人,数年生死离别而今方才见面,难道要因此再次分开?心中实在不忍,更是百般不愿啊!

    裴秀呵呵笑道:“濬冲是聪明人,合作之际在于信也!得以全家团聚功德乃在陛下,而非在下。晋之诚意与善意已然释放,接下来便是看濬冲态度。若是濬冲不愿,裴某与燕王也不会强求,不过若非如此又怎会让双方合作变得愉快,而非疑虑重重呢?”

    轻轻一点,王戎已然明白裴秀的意思了。晋人之强大与自己的处境,都决定了接下来的走势。无法取信于晋,晋自然不悦,不悦之下这合作即便达成了,对方按兵不动,百般怀疑,与不合作又有什么差别?

    自己本就是走投无路才奔着中原而来,与晋之合作乃是必行之举。若因为眼下的不舍而让晋人产生怀疑之态度,到头来自己这一族人只会饿死在此地罢了。真是到了那个时候,还有什么家人可言?

    势在必行,根本无法推脱!

    “哎!好吧,待大家睡醒,便交由大人带回邺都为质!”痛心疾首的叹息,王戎无奈一声长叹。

    裴秀微微点头开解道:“晋帝英明甚是体恤我等,濬冲只要在辽东站稳脚跟,在接回家人也并非是难事。现在兵荒马乱,大战在即,全家老幼在军营生活恐怕多有不便,此时送回邺都也是安全着想。”

    依照晋人提出的条件,王戎打跑辽东的汉军,等于占据了不小的地盘。哪个时候有了足够的底气与实力,向晋国提出要求与今日的地位自然完全不同。

    忍耐,必须忍耐啊……

    ……

    晋军缓缓迫近,是试探也是总攻的前兆!

    马隆派出的晋军都是精锐之辈,一番试探必然能试出汉军的虚实。汉军如果真的是虚张声势,那么晋军便立即从试探的模式转为决战的模式。如果汉军兵力雄厚,晋军不过撤回少数兵力,有主力坐镇自然可以保证大军没有损失。

    踏过边界,汉军阵势忽而一变,数千汉军竟然不战自退!!

    刀枪不举汉军忽而后撤,这倒是出乎了晋军以及马隆的意料之外。所谓退兵,并非完全退走,而是通过向后方的撤退保持与晋军之距离。换而言之,先前两军距离多远,经过汉军之主动撤退后,距离仍是保持不变。

    晋军此番试探,可谓毫无收获。

    做出继续前进的决定,要有比方才更大的决心才可以。现在退兵,不过一步便返回晋国地界;继续向前,每一步都是深入敌境。汉军可以无止境的后退,晋军却未必有足够的胆量与魄力不断向前!

    一旦深入汉家地界之内,即便是马隆全军在此,也未必有不败的把握!

    进是为了把自己放在更加有利的位置,退同样是为了保持对自己有益的态势。一进一退显示了马隆之气魄,更让人见识了姜胜之谋略!

    “嗯?想不到这姜胜有此机心,倒是不错的对手!”马隆双眼微微一怔,略带一丝不快的说道,字里行间是赞赏可语气谁都听得出来是有些怒了。

    “哼哼!这般手段就想吓住我么?进兵!”马隆冷哼一声下令道!

    军令如山,前方的千余晋军鼓噪而进,后方马隆大军来则是前进到前部人马方才停步的位置。

    见晋军有所动作,汉军方面号角声响起,并非是冲锋,而是再退!!晋军前进了多少距离,汉军便退却多少距离。迎面拦路,却是避而不战,诱敌深入,这般战术看起来不起眼,但在实战当中是十分考验人的。

    “不敢战么?再进!”马隆双目一眯,杀气一凛道。

    高声呐喊,晋军继续逼近前方千余锐卒气势森然,阵列紧密,手中刀枪不断高举上扬耀武扬威!

    后方马隆默默催动大军缓缓跟进,专注观察汉军之表现。同时暗中派出探子侦查四周动静,看看这汉军到底玩弄什么把戏,是否真的有所埋伏。

    汉军依然无视晋军赤裸裸的挑衅,带有几分忍辱吞声的味道继续后退。不过这一次晋军前进的时间与距离比起前两次都要长些,足足推进了三里地方才停步。待尘埃落地,晋军之阵列依旧,汉人之阵势仍然,双方都是不漏破绽!

    “哦?并没有发现伏兵?你确定么!?”马隆手捻须髯听探子的回报,方圆十余里内没有发现汉人藏有伏兵的迹象。这些探子都是精明的人,传回来的消息十有八九准确无误,不过两军作战又是如此富有谋略的对手,那十分之一的机会便足以决定成败。

    马隆沉思片刻终于做了决定道:“擂鼓进兵,鼓声不停不许停步,号角不起不可冲锋!”再次进兵马隆已然决心一战,看看汉军之动向究竟如何,又有多少的耐力。

    再次退兵汉军方面已然感觉到气氛不同前次,晋军一鼓作气连续推进五里仍是没有丝毫的停歇之意。

    汉军主将姜胜面沉似水道:“马隆此举恐怕已然窥破我等虚实,迅速通知附近城县严防城池,准备接应我等入城。”

    汉军大将骆秀道:“晋人兵力与我等相仿,即便一战也未必是败,将军何必……”

    “马隆深谙兵法不可小觑,北海魏军兵力众多,怎会将所有出击兵马尽数投入眼前?我料其必然有所后手,一旦我方退的过深,便失去了对边界之监视力量。晋人在背后搞什么花样我等已然无法侦查得知,唯有退避才是上上之策!”姜胜自有一股天生领袖的气质,断然拒绝骆秀之话语,说的头头是道。即便骆秀之作战经验远远丰富于姜胜,而姜胜话语之中也没有丝毫安抚之意,可骆秀仍是倾心听从,不再争辩。

    连续退了十里,汉军忽然兵分数路脚下速度陡然转快各自散去!这一下子来得突然,晋军先锋没有号角之令不敢冲锋追击,后方的马隆也没想到汉军竟然一哄而散,不由得有些怔在当场!

    对方分成了四五支部队,晋军自然不会兵分几路的追杀下去,可若是只追一路,那又要追哪一路的汉军?

    马隆这一犹豫,便失去了追击的最佳时机,待晋军决定了进兵的方向,汉军早跑出老远各自进入了各自的城池固守等待晋军的到来。

    姜胜之兵马勉勉强强不过八千人而已,其中还有两三千人乃是附近的守军临时征调过来壮壮声势。若是与晋军交战战败,恐怕附近百余里内都没了能够对于晋军的力量,因此姜胜宁可一退再退,也不愿意和晋军交战。

    马隆兵马精锐,不过野战强悍而已,想要攻城精锐之众也是要损失许多的。汉军退入了城池之中,心中稍稍安定,便依照姜胜早先的吩咐准备守城,没有任何出城作战的打算。

    来到城池之下马隆仔细观察附近的地势,这城池不过普通的小县城,不需要什么攻城器具,只是普通的蚁附之法便足以攻陷。不过城中不过两三千的汉军,一番攻守之下却是需要付出一两千人的代价,这样的代价对于晋人来说有些吃不消的。

    刚刚裁军完毕,一下就折损了数千人马,对日后的战事有着直接的影响。要知道这些晋军都是精挑细选才能留下的,平白无故攻下这些小城他日自己守御也是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不攻城,看汉军如此玩弄自己马隆又是心有不甘。从双方对峙,到如今壁垒分明,诚然都付出了不少的精力。可汉人一开始便是有所准备,自己倒是随时都有被汉人蒙骗的机会。

    比起这些,徐州的主力汉军迟迟不见踪影,究竟去了哪里才是更让人放心不下的。徐州乃是汉朝之前沿阵地,更是接壤晋国的唯一陆地。可谓是兵家必争之地,更是重兵布防之所!

    这样的地点竟然不见了主力人马,只有数千人虚张声势,如何让人不多想?

    旌旗摇晃不已,万余晋军把小小的县城围得水泄不通,姜胜站在城楼上瞭望半晌,脸上一派轻松的表情道:“马隆就算善于用兵,必然也没有攻坚战的心理准备,眼下越是踌躇,晋军锐气越减。就算被其窥破虚实,又能奈我何?”

    “马将军一路奔波至此甚是辛苦,不知接下来意欲为何?”说到这里姜胜嗓音陡然转高,冲着城下吆喝起来,言语中带有挑衅调侃之意。

    马隆一身金盔金甲,手持金瓜纵马向前挪动几步道:“姜胜小儿休得猖狂,此城在本将军眼中不值一提,不过瞬息便可让你成为灰烬!”

    以马隆的名望与地位,被姜胜这初出茅庐的小子一番戏弄很是下不了台面。当年的杜预与姜维名望相亚,而今杜预早已成为了汉将,晋将之中作为后起之秀的马隆在军中的声望隐然超过了胡家兄弟等朝中宿将,可谓与汉之姜维在各自国中的地位对等。

    实际上马隆并没有极其出色的战役可以证明实力,不过是长期充当杜预的配角罢了。因此军中对此多有非议,毕竟那姜维早已是公认的天下第一,你马隆连杜预的高度还没有达到,如何敢与姜维相提并论?

    并非晋国之人不希望国内有此奇才,实在是以马隆之名望拿去与姜维比较着实有些小巫见大巫了。

    而今被姜维的孙子辈戏弄一番,传了出去恐怕马隆只能够与姜维的孙子并称,如此岂不是巨大的侮辱与刺激?

    城头上的姜胜对于马隆心中所恨的并不是很了解,不过眼前这人被自己激怒乃是事实。闻言不由得笑道:“既然如此,马隆将军何不速速赐某一死?也让某见识将军天威。否则被人传说将军只有唇舌之能似乎颇为不妥啊!”

    “还有!这城池看似弱小,实则有某之小小布置,想要攻破恐怕还是花费一番功夫的,不知道马隆将军你是否有这个能耐呢!?”

    连续挑衅,刺激马隆的意思已然明显。马隆虽然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战役,可仍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愤怒归于愤怒,血气上涌仍是血气上涌,偏偏是不被愤怒的情绪所控制,仍然保持一份清醒,一分冷静。

    “黄口竖子,夸夸其谈!避而不战,仍敢言勇,如此宵小行为不怕丢姜伯约之名声么?”马隆心中一动,反攻之意明显,试探激怒对方借此反击一二。

    这个时代的人最是重视家族门楣,马隆此举用心倒也是一番良苦。不过姜胜不过最近才戎马沙场,在此之前不过是一介草民而已。堂堂汉朝大将军之长孙,不过一介布衣,何等侮辱没有见识过?

    马隆的话语不过是小儿科罢了,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听起来竟然没有丝毫的不适之感。

    “祖辈名望姜胜不敢有损,然姜某受陛下重托守御此地,即便受辱身死也不会辜负陛下之信任!否则何以称为汉将耶!?小小晋国不过残魏,马隆你也曾是魏臣,如今卑躬屈膝于奸佞之辈,就为你之家族脸上争光么!?”

    兵法韬略马隆未必不能收拾姜胜,伶牙俐齿市井辱骂反倒是不比这姜胜经验丰富了。听闻姜胜反唇相讥,马隆脸色一变再变,正要发作,忽然后方传令官飞马奔驰而至,一脸焦急之色!!

    第三百一十七章 奇兵迭出(上)

    更新时间:2013-02-13

    北海乃是晋国的边疆重地,在马隆挥军两万人马南下之后,守卫北海的重任便落在了大将贾疋身上。

    贾疋乃是当年魏国的宿将,如今更是晋国的名将,虽然很少出现在南方战场,不过在军中的声望并不比马隆差。留守的兵力锐减到了一万五千人,常规驻守在各地的兵力便占据了一万人马,北海城内只有五千机动兵力而已。

    兵马虽少,并不影响晋军往来侦查巡视边境,关注边境的大小动静。徐州与北海郡接壤,是晋军防备的要点,也就是重中之重。但接壤毗邻北海郡的并非一处徐州,还有濮阳。

    由濮阳向东而行,沿着黄河岸边一路走下来,便可抵达北海郡境内。虽然道路并非平坦,但也足以大军行动的。

    也就是在马隆晋军与徐州汉军对峙期间,从北海郡的西方也就是濮阳的方向,汉朝大将上官凖统兵三万浩浩荡荡杀奔北海!!

    濮阳乃是毗邻黄河最近的据点之一,更是大河南北交战的兵家必争之地!汉朝派遣上官凖这仅次于姜维,与柳隐并驾齐驱的大将镇守,足以见得对濮阳的重视。这样的军事要地自然是屯驻重兵,更不会轻易做出兵力的调动与出征。

    要知道大河的另一侧同样有晋国大军虎视眈眈,濮阳的汉军一有动作,晋人必然也随之见招拆招,有所行动。汉军在没有万全准备之前,竟然敢派遣三万之众攻击北海,让人颇为费解!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濮阳汉军的行动会导致整个黄河一线的双方军事力量在极其短暂的时间内发生无穷尽的变化,从而产生一系列的战事!

    这与汉军所制定的只出一军根本是差着十万八千里,更与晋人所想的小规模作战痛击汉军有着天壤之别!

    从北海晋军的角度去考虑,汉军如果不是做好了全线开战的准备,便是行险一搏!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晋将贾疋一边派人去通知马隆速速返回北海,防范汉军有所图谋,一方面抽调附近的兵力前去迎击汉军!

    汉人来势汹汹,声势浩大,如果不加以阻拦,态势便无法控制。尤其马隆大军悬于城外,若是被汉军内外分割,北海的晋军便会陷于被动之中,这并非是上佳的位置,更不是一个胜者应当身处的环境。

    七八千晋军选择一处要紧的地势严阵以待,方才站稳阵脚后方便传来紧急军情,汉军大将陆机率领汉人水军正在猛烈的攻击北海郡东边的重要港口以及船坞,看样子是从海上杀来!!

    贾疋闻言大惊失色道:“徐州人马原来另有所图,怪不得故作声势吸引我等目光!!”

    晋国大将皮初闻言皱眉道:“前方汉军说到便到,若是长驱直入到北海城下,恐怕我等各路人马难以联系,被其各个击破矣!”

    贾疋也好,皮初也好都是晋国有名的将领,之前北海晋军得出消息乃是徐州汉军之调动隐隐与辽东形势有关。只是消息传来的断断续续,又没有事实可以印证其真伪,因此迟迟不敢断定。

    马隆肯冒险杀入徐州境内,也是向借此战来看看这般消息是否确切无疑。一旦徐州境内的汉军真的抽调大半去了辽东,以马隆的性格自然断断不会让汉军好过的。

    这本是晋军对于汉人的试探,然而不想晋军刚刚踏出试探的一步,汉人早已布置完毕三路齐发,虚实结合的猛攻北海郡!

    马隆大军在外,北海兵力尽数西移,空虚的内部被汉军水师猛攻之下其后果可想而知。贾疋闻言道:“此间汉军要阻,汉人水军也要阻其登岸,需分兵而行,那位将军愿替我分忧?”

    兵力只有七八千人的样子,面对的却是前后六万的汉军,加上分兵而行两路晋军都是还没有交战便注定了九死一生!只是如果不这般行动,并没有什么办法拖延汉军的脚步。

    北海晋军主力都在南方马隆的麾下,等其回来自然可以解围,不过前提却是要将汉军前进的脚步拖延。否则以汉军之强大的兵力,足以把马隆的大军分割在外,那个时候孤城无援,孤军无助,北海郡就真的被汉人一窝端了。

    皮初一脸凝重道:“此间交给皮某,但有一口气在定不然汉军前进一步!”

    贾疋微微颔首道:“如此甚好,我分五千人马于皮将军,余者随我去东方阻拦汉军!”

    皮初闻言道:“汉军若入腹心,郡城必定不保,既然如此将军沿途调集各城人马倾巢而出,与汉军决一死战耳!”

    贾疋哈哈笑道:“我自有分寸,将军保重!”言罢一打马,贾疋带着两三千晋军奔赴东方。

    汉军兵力强盛,各城内的千八百守军在众多汉军面前根本是不堪一击。既然如此,倒不如把各城兵力集中在第一线,用来阻拦汉军进入北海的腹心地带,这便是晋军的战略方针。

    贾疋也是早已想到这点,因此才留下了大半人马交给皮初,自己则是沿途调集兵力陆续前往东线作战。

    五千晋军刚刚鼓舞士气,迎面便是三路汉军挟带无匹威势纷纷杀至!左一路汉军清一色的步卒,人人盾牌遮身刀斧在手,奔跑之间口号连连,呼喝不断,杀气腾腾!

    右一路汉军步伐缓慢,前方橹盾手步伐沉重步步逼进,后方车轮滚滚之音络绎不绝,烟尘大作,竟是无数攻城器械不断输送而来。兵马还没有到,内中隐隐透露的弓箭手神色凛然,大步伴随其中,一旦晋军进入射程之内,便会毫不犹豫的成群射杀!

    中一路汉军速度最快,马蹄声响彻大地,震动人心,汉军大将上官凖拍马舞矛身先士卒,竟是数千汉骑汹涌杀来!

    三路汉军齐发,速度却是快慢各异,与晋军最先发生碰撞的必然是汉人之铁骑,可最先触碰的却是那刀斧手。就在晋军与刀斧手交锋的瞬间,汉军铁骑也是恰好感到,竟然两路汉军联手猛冲晋人阵势!

    晋军兵力薄弱,又是清一色的步卒,若非精锐之旅恐怕难以禁得住这一冲之势。饶是如此仍是被汉军撞出大大的凹形几近崩溃之态。

    晋国大将皮初挥动大斧一马当先,面对千军万马面无惧色张口痛骂!手中大斧锋利无比,势可开山裂石,舞动开来方圆三丈之内一股无形风卷形成,汉军纷纷倒跌在地,骨折肉裂,一时杀的血肉横飞,遍地尸骸!

    见到主将如此勇猛,晋军一口底气顿时提升不少,面对强敌奋力挥刀与汉军战在一处拦住去路誓死不退!

    短兵相接,厮杀成片,血流成河,尸满沟壑!

    两支汉军占据优势,却因晋军装若疯狂的一番冲杀一时拿不下晋军。不过却也对晋军形成了半包围的姿态,使得第三路汉军可以护送攻城器械缓缓的向北海郡前进。

    第三路汉军专心护送军械贴着战场外围前进,晋军被围在当中看得亲切心急如焚,连番冲杀试图阻止汉军却是无济于事。那汉军一时吃不下晋军,却是足以把晋军按在原地动弹不得。

    饶是皮初杀的浑身浴血,目眦欲裂仍是无法冲破汉军封锁,只能眼睁睁看着汉军运送攻城器械不断经过。

    “北海存亡皆在此刻,万众一念随我冲杀!!”皮初仰天长啸,挥动大斧奋力驱马前冲,身后数百晋军舍命相随奋力向着汉军薄弱处杀去!

    大斧虎虎生风,所到之处血溅五步,汉军大将上官凖见状怒发冲冠,拍马舞矛率领铁骑赶来相助!

    一方是舍命护国,抛洒热血;一方是怒气冲天,冷颜相对,斧矛相交一起激起刺眼火星。皮初瞠目死战怒喝连连,手中斧犹如泰山盖顶,陨石坠地,招招威势十足,气势骇人!上官凖双目凝杀,冷哼不断,掌中矛化作点点寒星,千丝万缕,式式精妙无比,迅捷绝伦!

    二人皆是国内上将,军中豪勇,一时放手对战杀得难解难分,见者无不惊心动魄,目瞪口呆。

    百余晋军与百余汉骑此时也是步骑异势冲杀一处。那战马势头威猛速度甚快,马上骑士借势舞动兵刃屠戮敌军好不痛快。然晋军人人心怀必死之心,没有苟活之意,宁可以肉身迎捱对方一击,也要以牙还牙,玉石俱焚!

    撞击声连续响起,有人哀嚎有人惨呼,更有人不过闷哼一声便断了气,更有人倒在血泊中呻吟不断。不过几个来回,晋军无一幸存,可汉骑也剩下不足五十骑!!

    激战二十几个回合,皮初纵然豪勇却是英雄气短,难以为继。那上官凖一身矛法早已达到巅峰之态,就算当年蜀汉名将与之相比也是毫不逊色,稳稳占据上风。

    身中数矛,喷血不断,手中大斧愈加沉重,眼前景象更见模糊。皮初紧紧咬牙,却感到无力咬紧,手指用力不过是一阵麻木。油尽灯枯,气空力尽,皮初只觉得身体一紧一舒,接着便落马倒在尘埃之中,再也没有任何感觉……

    当初汝南猛将,而今丧命北海,皮初豪勇一生能够战死沙场也算老天待其不薄。可叹猛将有志,却是难以挽回败局,尸骨未寒,汉军已然鼓噪大进!

    见没了主将残余晋军悲痛愈加,人人咬牙奋战不肯退却。汉军方面上官凖接到的圣旨不过是寥寥数字,却是重若千钧!

    那大汉天子派人传下的密旨别无他意,唯要求濮阳人马一旦出发,必须抢先抵达北海城下!

    若不能够完成此事,便以败绩论处!

    上官凖乃是朝中宿将,军中能将,如此军令自然不敢违背,更是豁出性命一战!当下留下数千汉军围剿残余晋军,自己催动三军杀奔北海城下!誓必要抢在晋军主力返回之前抵达北海。

    晋将贾疋一路派人催促各城兵力尽出,一边全力催动人马赶奔东方。沿途晋军越聚越多,已然有六千余人的兵力。见手中兵力逐渐增多,贾疋心中略有安慰,只要阻拦汉军,必然可以扭转乾坤,转危为安。

    北海经营虽然不久,却并非是不堪一击,被汉军抓到了瞬息的战机,也并非是没有办法扭转!

    看看将近东方海边,忽然前方旌旗密布,鼓号齐鸣!但见无数汉军汹涌杀来,而附近的港口船坞早已插上了汉家大旗!!

    “啊!?”贾疋满心斗志顿时一凉,心知汉军已然登岸,不由得心头生悲万念俱灰!

    凭借船坞与港口守住岸边还能抵御汉军,可汉军一旦登岸这广阔的战场如何是自己这数千人马能够拦阻的?就算能够拦下大半的汉军也是无法把所有汉军都尽数拦阻在此地!

    后方城池几近空虚,就算千余汉军也可以夺城占地,皆是北海岂非是尽数落入汉军掌握?

    那汉将陆机指挥汉军四面八方杀来,晋军不过微微一愣便进入了战斗范围。汉军气势高涨锐气正盛,晋人心灰意冷哀兵铮铮,双方纵然兵力众寡悬殊,此时展开厮杀却是激烈万分!!

    汉朝天子刘禅虽然班师回到川中处理内乱之事,可临行之前早与姜维等人定下了计策。碍于中原新得,尚无法分辨有多少是晋人有意留下的眼线与耳目,因此姜维也好,何攀也好这些重臣都是留在许昌按兵不动,做出整日忙碌的样子,好似汉军并没有任何针对晋国的动作。

    那裴秀前来许昌出使之前,刘禅便离开了许昌。晋国摆出和睦态度之时,汉军已拟定了作战计划。因此无论裴秀如何在许昌经营,皆是得不到任何的回应。首先天子并不在许昌之内,而掌权者何攀根本不给裴秀任何的机会,晋国得到的态度实际上乃是何攀的权宜之策,避免计划局势使得晋人过早的进入紧张状态,而耽误了之前拟定的作战计划。

    辽东之事也不过是发生在拟定计划之后罢了,中原新定,徐州同样新定。姜胜初来乍到却是深知汉帝之心,明地里接着辽东之事做起文章遮遮掩掩的麻痹晋军,实际上早已暗中授意陆机等人如何作战。

    若非徐州要投入战事,汉地刘禅何必急着把姜胜塞到徐州?要知道前方战略要地众多,并非没有适合姜胜的位置啊。而徐州始终都是陆氏兄弟经营,突然杀出一个姜胜,岂非是夺人之美?

    晋人在中原以及徐州广留耳目,但在汉人的强力查探下能够传回的机密信息并不多。原因很简单,越是低级的情报越是容易打听,能够接触的人越多。可越是秘密的军情政务知晓的人越少,混入细作耳目的几率自然很低。

    汉军查的那么严,加上呼雷阙仍在运转之中,身处高位的晋人耳目不敢做出过大的动作避免暴露自己。要知道汉人欢迎晋人投降,却是不欢迎内奸细作的,一旦抓到不仅仅是死,还要连累不少人。

    而就算是死,又怎会让你得个痛快,如此便宜?

    夺取土地容易,得到人心并不容易,至少是需要时间的。因此晋人对于汉人各地的机密事情知道的也不少,可对于刘禅这种偷偷颁布的圣旨根本是无从得知。因为经手人也好,相关人员也罢,不过局限寥寥数人,就算内中有个把细作,又怎敢透露分毫?

    就算敢于透露分毫,在急迫的时间下,那些传输管道都被汉人盯得紧紧,随时有戳破的危险,谁又敢冒着这般大的风险传递消息?

    汉人是否拦截察觉不说,就算传到了北岸,这消息也已经成为了进行时,根本来不及阻止。

    马隆也好,贾疋也罢,得到了徐州汉军的消息只是信以为真,有所怀疑也不过局限于该消息的真伪,怎会想到那刘禅早已布下天罗地网,暗伏杀机?!

    整体战略与局部的战术是不同层次的东西,马隆专于北海一地自然无法看破,就算纵眼全局,在没有蛛丝马迹的情况下也是难以窥破刘禅的手段!

    汉军席卷上岸,攻势犹若浪潮连绵不止,陆机深知陛下之安排,那马隆必然以最快的速度返回北海救援,因此自己更要尽速抵达北海与西路汉军汇合。因此汉军全力出击,竟是丝毫余地不留!

    刀风狂卷,杀气袭人,阵阵喊杀声一浪高过一浪,声波震荡得天地为之动摇,人心随之摇摆!晋国大将贾疋心知难以阻拦汉军,更明白汉人声势如此浩大,马隆恐怕也未必能够及时回援。

    此时置身万军之中( 惊雷入汉 http://www.xlawen.org/kan/5526/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