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惊雷入汉 > 惊雷入汉 第 163 部分阅读

第 163 部分阅读

    唯有挥刀冲杀,力图杀开一条血路退保城池!

    好在晋军应变尚算速度,贾疋拍马舞刀舍命冲杀,好不容撞出重围带着数百晋军狂奔不止!

    不想斜刺里一彪悍军拦住去路,为首一员大将生的方脸海口,粗眉大眼,一张嘴犹若雷声阵阵:“晋将哪里走?认得潘胜么!”

    这汉将乃是当年海西校尉潘胜,自从归降之后终是有了自己的兵马,虽然战力不算上等,可胜在其厚养军士深得军心。此番抢先一步截住晋军厮杀,大斧头稍显笨拙,却是威力十足!

    第三百一十七章 奇兵迭出(下)

    更新时间:2013-02-14

    潘胜挥舞大斧尽显勇将本色,技艺不算上等,却也是声势十足!更兼麾下两千余名兵将倾心追随,左右一拥而上顿时将晋军围住好生厮杀起来。

    不清楚对方的来历,可贾疋此时早已是满胸怒愤,见汉将拦截也不答话,抡刀猛斩!这贾疋乃是晋军之中有名有号的猛将,文武双全之辈,刀法精湛,气力绵长。久战之后仍是锐不可当,不过七八个回合便杀得潘胜盔歪甲斜抵挡不住。

    纵是汉末潘凤后人,也不过是普通将领而已,潘胜这几招新鲜劲儿一过便是毫无威力可言。打寻常的落水狗不在话下,面对贾疋这般级数的对手可谓是处处受制,险象环生。

    见晋将勇猛无比,潘胜也是不敢力拼,唯有打马闪避催动兵将上前厮杀。那贾疋面红耳赤,一脸血污,大刀挥舞之间一股森然之气凭空而生,硬是冲破了汉军的团团围困,杀开一条血路!

    只是身后的数百晋军尽数陷落于汉军包围之内,无一人能够追随贾疋突围。

    见那晋将脱困,潘胜一咧大嘴道,带有几分侥幸的语气道:“这厮好生厉害,倒是便宜姓曹的了!哎!”身上几处刀伤,伤口颇深,呲牙咧嘴的伸了伸舌头,潘胜大手一挥率领汉军又是拦住了部分突围的晋军厮杀起来。

    杀得刀破甲烂,贾疋奋力催动战马夺路而逃,不想方才脱离虎口,前方又是千余汉军排开阵势,离着老远便见旌旗迎风招摇,人马喧腾,兵将抖擞!

    “哈哈哈哈哈!想不到陆机未及弱冠,却是如此深谋远虑,竟派出两支人马先行抄袭我之后路,今日就算丧命也是不冤!”贾疋见状有心拼杀,却是四肢无力,唯有一股悲凉袭上心头,满腔怨恨无处发泄。

    汉军竟然在登岸之余派出人马绕到晋军后方专门负责阻截漏网之鱼,这般算计绝不是寻常之辈可以做出。除了要料定晋军必然有人马前来拦截之外,还要有绝对的信心可以正面击溃晋军才会做出此等布置。

    那陆机虽然是江东阀门之后,然不过是幼年丧父而今年岁尚小。这般年纪竟然有如此周全的考虑,可见其日后必然是大放异彩!

    贾疋一生征伐未曾气馁,今日却是心服口服,能败在这样的对手之下,也算是为将者的荣耀!只恨自己兵微将寡无法抵御汉军侵袭北海腹地,唯有一死殉国了!

    消瘦的面庞,敏锐的眼光,汉军大将曹亘催马上前仔细打量贾疋不由得微微摇头道:“司马门下犬到了如斯地步,还不乞降么?”

    贾疋怀揣必死之心,见来人乃是曹亘不由得怒颜一振骂道:“曹氏余孽,屈膝汉贼,我乃大晋将领,怎会与走狗同堂事贼!”

    面无表情,眼现厉色,曹亘冷笑道:“死到临头仍是狂吠!既是对司马氏如此忠心,曹某便送你一程!”

    “哈哈哈哈,死有何惧?”贾疋仰首大笑,豪情顿生,双腿微微一夹跨下战马顾不上马身上下的斑斑血迹,径直冲向曹亘!

    这边曹亘也是嘿嘿一笑道:“此战不许尔等插手,若我战死可放此人离开!”

    双刀并举,怒喝连连,曹亘挥刀如风,疾斩疾刺,变幻莫测!

    怒目切齿,各为其主,贾疋抡刀狂扫,势如奔雷,狠决迅捷!

    曹氏后人与司马氏之心腹便在这千余汉军眼前展开一场殊死搏斗!千余汉军得到曹亘吩咐并不助阵,只是战鼓擂动更添三分悲壮之色!

    姑且不论二人刀法高低上下,那曹亘乃是生力之军以逸待劳等候多时。而贾疋连分奔波苦战,一身气力早已消耗掉七七八八,十成战力也是所剩无几,如何能够持久拼杀?

    三十回合一过,曹亘越战越勇长刀霍霍,数次斩伤对手;贾疋一股心气儿用尽,摇摇欲坠,早没了还手之力,左右支拙破绽百出!

    奋力一刀逼退曹亘,贾疋横刀马上仰天悲叹道:“有心杀贼,无力回天!陛下,臣宁死不辱!!”

    没等曹亘纵马来擒,但看贾疋抽出腰袢宝剑横颈自刎,一抹鲜红喷出老远,尸身在马上摇晃几下跌落尘埃之中……

    曹亘见了微微摇头,自己口中虽吐恶言心中却是十分爱惜贾疋这般名将,因此方才动手只是为了消耗其气力,减弱其战力,以便将其擒住。不想贾疋早就抱有必死之意,虽然无法阻拦对方用消磨自己的气力,却早已按下了决心,不愿意被擒受辱。

    至此东西两路魏军先后覆灭,北海郡的晋国精锐人马只剩下了南方的马隆一军。

    那马隆得到消息不由得大吃一惊,连忙率领麾下的万余虎步锐卒以及潜藏后方的一万精兵加速赶回北海。

    不想那姜胜,骆秀早有准备各自引军跟在后方不时骚扰,却是极有分寸。马隆连续数次想设计伏杀二人皆是无济于事,唯有留下一军殿后避免被汉人拖延速度。

    沿途北海方面军情不断飞马传来,听闻贾疋与皮初先后战死,马隆顿感五雷轰顶几乎坠落马下。

    “汉贼安敢如此,马隆必杀汝等!!”马隆忍不住垂泪怒吼,火冒三丈,当下催动人马直奔北海杀去!!

    北海城头不过数百老弱县兵固守,可谓不堪一击。眼见东方烟尘大起无数汉军席卷杀来,正惊恐时又见南方晋军也在此时杀回!!顿时城头晋军狂喜呼喊,紧闭四门奋力挥动城头旗帜示意汉军临近。

    愤怒之中马隆仍是行军有序,早已派出无数探马侦查四周情况。东路濮阳汉军方至,马隆早已挥军杀上!!

    两路晋军覆灭,马隆早不抱保全北海之心,一股脑的两万晋军全数投入战斗,没等汉军站稳脚跟便是一番激战!

    上官凖率领精骑在阵中左右驰骋,前后纵横,端得是犀利无比!不想马隆怒火填胸亲自率领亲兵来战,金瓜所到之处脑浆迸裂,骨肉横飞!

    就在马隆率领亲兵拦截骑兵之时,晋军阵中忽然竖起无数旗帜,上画龙蛇走兽,星宿阴阳,两万晋军原地展开阵势八方走动,一时飞沙走石遮云蔽日!

    “嗯?这是武侯八阵!?!”上官凖乃是汉军大将,更是姜维左右手,见这阵法似有几分相识,心中一惊不由叫道!

    阵旗一竖,大阵顿启!晋军八方奔走,阵势顿时运转开来,但见阵中各色旗帜眼花缭乱,乱人视线,随之而来便是铺天盖地不断的攻势!

    时而长矛兵并排杀来;时而刀斧手列阵突击;时而弓箭手劈头猛射;时而盾牌兵四面八方逼近!这晋军变化多端,不可测度,汉军人在其中应付其连番共识大有吃不消的态度。

    各部人马疲于应付,待有心互相奥援,早已失去了彼此的位置,一时四方皆是晋兵晋将,不由得恐慌顿起,人人自危。

    上官凖纵马舞矛往来冲杀,依凭阵法造诣在阵中冲突不断,寻找阵眼所在。但凡阵势不过是环环相扣罢了,一旦找到关键之处也就是阵眼所在,阵法必然被破无法继续运转。

    不过马隆这阵势酷似八阵,威力也远不及姜维的武侯八阵之大。内中却也是千变万化,神秘莫测,寻常兵将陷落其中断无生机,很难破阵。上官凖就算对于阵法颇有研究,可身在其中难以窥见阵势全貌,一时也是没有头绪。

    类似的阵法,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阵势。上官凖熟悉八卦阵,却是不识得马隆的八阵,顿时陷入危机之中,冲杀之间身旁骑士越来越少,自己身上同样倍添伤痕。

    汉军前仆后继不断杀来,不想马隆有此阵法,在北海城下凭城而战,好似怪物一般张开血盆大口不断吞入冲杀的汉军,在内中又是消化搏杀!

    “哼!本欲以此阵与姜伯约一较高下,今日便以尔等开刀试阵!”马隆一身杀气腾腾,冷笑不已。创造这般阵势早在自己的酝酿之中,一直到最近精兵简政,兵力远不如往日众多,为了增强战力马隆方才演练阵法,不断完善。

    本是想一举攻下徐州,在中原与汉朝名将姜维的武侯八阵对峙一番,不想今日形势危急,生死攸关,毫不犹豫便运用起来,一时竟是扭转战局杀得汉军七零八落损兵折将。

    这边激战不过片刻,快马便来禀报,那西路汉军此时也是将近北海附近,眼看要加入战场,投入战斗之中。

    马隆闻讯面色一凛,自己这阵势吃掉汉军并不现实,但也可以重创汉人。但那西路汉军转瞬即到,却是棘手的事情。自己这两万人马演练阵势不久还算不上是娴熟,以两万人的兵力力矩两路汉军,颇为危险。

    但要如此放弃大量杀伤汉军的机会,自己又是不舍。毕竟贾疋,皮初等大将先后被汉军所杀,自己还没有一泄心头之愤,如何能够一走了之?

    正踌躇之间忽然北方喊声大作,十余骑晋骑先后飞马赶到,内中有自己派出去的斥候,也有陌生的兵将。

    为首一人飞马来到马隆附近跳下战马单膝跪地道:“启禀卫将军,镇东将军率领河北精兵两万渡河前来援助,虎威将军苟晞亲率五千人为先锋已然赶到听候卫将军指示,余众陆续便至!”

    听闻有了援军马隆大喜过望道:“好!请镇东将军负责抵御西路汉军,待某击破此间贼,便来襄助!!”

    “是!下官告退!”那骑士飞身上马毫不犹豫的飞驰而去。

    汉军行动隐蔽,不过是事先掩盖真相罢了。那濮阳地面上两三万人马调动如何瞒得过河北晋军?

    虽然不清楚汉人的具体战略,不过从濮阳东进必然是图谋北海之地。当下晋国边境人马一方面上报给晋国皇帝司马攸,一方面催动大军渡河攻击濮阳,另外传令河北人马尽数赶往北海救援!

    渡河不过等闲事儿,若是北海清净走一遭也是无妨,若是北海遇敌岂不是恰到好处?

    晋国镇东将军司马遵闻讯提并两万渡河而来,正是赶到这个节骨眼。其麾下大将苟晞率领五千晋军听从马隆调遣,顿时调转兵锋前往西方杀去!

    西路汉军大将潘胜,曹亘挥军杀来,见晋军不多当下也不答话,双方战在一处杀得难解难分!

    汉军风头正是,锐气十分,潘胜,曹亘一斧一刀左右冲杀好不犀利。晋军方才渡河便闻听这边喊声阵阵,情急之下也是拼死上前。双方针锋相对,冲撞在一起顿时血柱飞溅,惨嚎不断。

    潘胜挥舞大斧纵马冲杀大呼畅快,忽然面前闪出一支晋军为首大将抡刀杀来,高声叫道:“汉贼如此猖狂,识得苟晞么!”

    来人非是旁人,正是晋国大将苟晞苟道将!苟晞纵马挥刀快如闪电,迅捷无比!潘胜见状心知来人不善,提起十二分小心挥动大斧全神迎战。不想苟晞刀法刁钻无比,大刀忽左忽右让人防不胜防。

    潘胜遮拦数刀之后心中顿感不妙,连忙放声疾呼使左右兵将前来支援。然强将手下无弱兵,苟晞既然如此,其身旁兵将又焉有弱者?

    这潘胜不过是三流武艺,手下兵将也不是一流,将对将不是苟晞对手,兵对兵也是同样。一处被制,处处受制,潘胜被苟晞杀得汗流浃背苦苦支撑,终究是技不如人被苟晞一刀斩于马下!

    潘胜麾下兵将死伤惨重,然见主将阵亡,感怀平日恩情纷纷发喊上前拼杀。另一侧曹亘正在挥军激战,见这边潘胜落马不禁大怒,当下拍马抡刀寻苟晞决一死战!

    苟晞乃是晋国名将,更是智勇双全,激战片刻便知若能斩杀曹亘眼前汉军必然崩溃,当下也不答话全力施展刀法务求要击杀曹亘!

    曹亘能够在司马氏统治魏国期间手中握有精兵,岂是泛泛之辈?不仅韬略非常,武艺更是高强,所谓艺高人胆大,与苟晞斗在一处招招惊险,式式索命!

    前部激战,后方晋军汉军各自催动人马不断投入战斗之中。晋国镇东将军司马遵亲率一万五千晋军挥军猛冲汉军阵势,将其与北海郡隔开!汉军大将陆机面沉似水指挥汉军且战且退,不愿与晋军硬拼。

    奇袭之策本以成功,只是不想马隆战斗力超强,而河北晋军竟然这般的迅速。本以为北海手到擒来,不想尚须经过一番苦战。

    那河北晋军既然能够短短时间派出如此兵力,后续兵力自然源源不绝。北海大战河北地界毫无威胁,全军南下也是不无不可。因此汉军虽然击溃了北海一半的战力,仍然难以占据上风。

    鏖战连连,那断后的晋军无心恋战,又是兵力不济,此时崩溃不敌败退回来。姜胜率领七千汉军出现在战场南端,眼看左右两处激战不由得心惊肉跳,暗道晋人不可小觑。

    “嗯……东路人马尚有余力撤回岸边,西路人马却是苦战……随我来!”粗略分析一下,姜胜见陆机有退兵之余力,西路上官凖却是没有这般能力的,因此姜胜挥军加入西侧战场!

    马隆的阵势困住汉军厮杀许久,颇有斩获,见姜胜杀不由得笑道:“既是没有姜伯约,试其后人倒也不差!”

    晋军阵势一变,战旗一招,便把姜胜这一路汉军卷入阵势之中。姜胜纵马前冲速度不减,身后兵将早有叮嘱左右相随。

    “此阵玄妙,却不比武侯之传,此等浅薄阵势欲困蛟龙耶?!”姜胜率军在阵中冲突一番,心中颇有所得,一声冷笑指挥麾下精兵忽左忽右,灵动无比!

    这边姜胜胸有成竹,另一侧上官凖却是到了紧要关头!冲突不断,厮杀不停,一波又一波的晋军不断席卷而来。上官凖纵马舞矛在万军之中如入无人之境,奈何晋军忽前忽后,忽左忽右,四面八方连续不断的分批杀来,让上官凖如坠迷雾之中顿时焦躁起来。

    马隆藏身阵旗当中见上官凖身旁不过数十骑,咆哮不断怒容尽现,不由得暗自偷笑。

    只见晋军阵势运转只见,忽而露出一丝空隙,透过空隙正是露出马隆侧面正在那里指挥晋军不断的摆动旗帜调动人马。那上官凖乃是军中宿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只是一撇已然发现缝隙所在!

    不容质疑毫无犹豫,上官凖拍马猛冲挥矛戳翻了几名拦路的晋兵杀奔马隆而去!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上官凖心知此举必然是危机重重,然继续被困在阵势之中也是早晚耗尽气力,倒不如趁着如今气力尚在行险一搏!

    与此同时姜胜率领汉军一阵冲杀,接连击溃两处阵眼,马隆之阵势已然半壁崩溃,难以恢复。阵势一旦瓦解,被困其中的汉军眼前一亮,方才发现自己所处的位置,顿时与姜胜合并一处痛击晋军!

    而晋军在马隆的传令下背靠城墙作战誓死不退,唯有马隆以身为饵等待上官凖上钩!

    纵马杀来,上官凖面色凛然,手中长矛紧紧握住,张嘴便是一声大喝!然就在上官凖纵马杀入人群之时,两侧忽而露出百名弓弩手张弓搭箭,一触即发!

    第三百一十八章 平分秋色(上)

    更新时间:2013-02-15

    邺都,晋国帝都。

    晋帝司马攸紧急召见城中文武商议汉军侵袭北海之事。

    汉军不动声色的忽然发兵北海,甚至连濮阳的驻军也不顾一切的东下,此举虽在意料之中,可规模以及力度却在预想之外。而且不仅仅是北海,河内方面也有消息飞报而来,那汉军大将柳隐,文虎赫然率军越过黄河,试图攻击河内!

    东西两侧同时遭到汉军进攻,这与之前晋人所设想的情况完全不同。汉人把晋使踢回北岸,根本就没想过所谓的和平共处,一切不过是为这一次的北伐做准备。

    不过那汉帝刘禅不在许昌,姜维这三军统帅则是坐镇许昌,汉军发兵东西似乎并没有出尽全力。

    对方有所保留,晋帝司马攸却是不能有所保留。国力差距赤裸裸的摆在面前,调集国内精兵猛将奔赴战场刻不容缓!

    在一番紧急商议之后,晋帝司马攸派遣河内王司马攸率领两万并州人马火速赶赴西方战场支援,务必保住河内,使汉军无功而返;骠骑大将军卫瓘统兵两万准备反扑濮阳,借此来使汉军首尾不得兼顾也;征南大将军胡烈统兵两万人前往东方战场,时刻准备支援北海;镇军大将军胡广坐镇平原筹集兵力,为各路人马之后继。

    晋国建立至今不过六十天,此番汉军大举进犯乃是晋国的第一次作战,文武兵将皆是信心十足,精神饱满。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晋国虽弱却也是承接了魏国之残余兵力,实力非同一般。

    各路人马紧急调动,民间百姓议论纷纷,有人期盼,有人惶恐。刚刚稳定了一个多月,便面临汉人的侵袭,这让百姓们本以逐渐平复的心情再起波澜。

    分拨已定,晋帝司马攸仍是焦虑不安。汉人之手段自己虽然未曾在前线亲眼见识过,但国内文武都是早已见识的了。突如其来的打击不论胜负,都代表汉朝对待晋国并不友善,甚至早有了吞并之心。

    晋国需要时间恢复国内的生产力,方有机会与汉人一较高下。若是汉帝拼着中原地带的元气一伤再伤而不顾,非要平定河北一统华夏,那么作为晋帝的自己也只有奋力迎战,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了。

    若是当初继承父亲晋公之位的是自己,是否会做的比兄长要好一些呢?或是更差?!

    ……

    辽东之异族毫无动静,而晋国的使臣车队也离开了异族领地。汉军远远哨探得清楚,并没有排出兵马继续攻击晋军。看晋国使臣在异族过了一夜,便可推测这一次双方相谈甚欢。

    王戎很是不舍,又不得不承认裴秀所言极是。自己的处境看似占据优势,实际上不过仰人鼻息。晋帝送还了一家老小是诚意,更是对王戎的考验。若是王戎不识大体,把家人留在身边,那么晋国与其的合作不用说自然是毫无进展。

    因此王戎把家小送入邺都为质,借此来表示自己的诚意于对晋国的忠诚,如此方能让双方精诚合作,共同对抗汉军!

    成功搞定了辽东局势,裴秀心情没有丝毫的放松。自己酝酿许久的效仿汉朝改革一事仍是毫无头绪,连燕王司马机都不愿意参与这趟浑水,在朝中之阻力更加的让人望而生畏了。

    若是燕王有所松动,倒是可以利用辽东之地利位置,与王戎对塞外的熟悉进行尝试……

    一抬头,已然到了分手之时。燕王司马机上前与裴秀等人一一话别,对于先前二人迷言之事,只字未提,这也证明了裴秀之设想在辽东确实是难以实施。

    待裴秀等人离开后,燕王司马机与积弩将军孟观兴奋异常!联合王戎的四万异族军队,眼前的汉军还有几天好日子可以过了?

    “双方既达成同盟,可尽快出兵,以求攻其不备!”积弩将军孟观兴奋的说道,对于接下来的辽东之战甚是乐观。

    燕王司马机略带几分迟疑道:“陛下尚未有消息传回,此时贸然联合王戎发兵,似乎于章程不合?”

    孟观笑道:“汉人采取观望态势,近日必然派遣使者前往王戎营中打探消息。此乃天赐良机,以燕王之睿智当知战机难觅!”

    汉人不清楚晋人于王戎的关系进展到了何种程度,派遣使者打听与分化提高价码乃是必行之事。从此间返回邺都,再快马将消息传回,这时间便是匆匆流走。待确定了陛下的态度,汉人恐怕也端详出了晋人于王戎联合的事情。

    在没有圣命之下行事虽然有些不妥,可眼前之大好战机确实诱人啊!!

    “你之意是将计就计?”燕王司马机灵机一动道。

    孟观点头道:“只要王戎配合,击破汉军并非难事。只要瞒过汉人耳目,派遣使者偷偷入异族营地先行筹划一番,汉人必然中计!”

    燕王司马机闻言颇有同感的道:“此计虽妙,那王戎肯配合么?”

    毕竟双方刚刚达成同盟,但意向还没有传回晋帝那里,对于王戎的正式封赏仍没到位。这个时候王戎还没有拿到应得的认同与文书,就要求王戎与汉人决裂,这般做法就算是换做自己,也会思虑是否有被晋人算计的嫌疑。

    毕竟晋人的允诺还没有兑现,甚至晋帝还没有正式下旨承认,这边已然与汉人翻脸,对于异族来说无疑是铤而走险的一招棋。

    “燕王担忧不无道理,不过末将认为王戎已然将家属送往邺城,此事变数不大,绝对可以一试!”积弩将军孟观心思缜密,一番说辞打消了燕王最后的疑虑。

    “不错,事不宜迟此事就交给孟将军去做了!本王派人暗中调集兵力,准备将汉军连根拔起!!”燕王司马机闻言微微点头道,眼中带有欢喜之色。

    半日之后,果然如同积弩将军孟观所料,汉军派出了三千余人的军队护送使者赶赴异族营地。

    前一次汉军对晋人实施了军事打击,这一次汉军自然也要有所防范。晋军方面为求营造气氛,燕王司马机亲自率军万人前来拦截。却是遭遇了汉军后方的大部人马,双方又是一场激战。

    那使者进入异族大营不过是片刻事情,可营外的激战却是死伤狼藉。好在晋军无意多做纠缠,见无法拦阻随即撤军。而汉军同样以保护道路为主,也不去追击晋军避免节外生枝。

    汉家使臣进入王帐之内,见那王戎仍是老样子团座在大椅上,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见王戎的态度没有什么变化,汉家使臣微微宽心,躬身道:“此番前来拜见大王,乃是为前日之事……”

    ……

    河内之战将至尾声,晋军之反应迅捷,而且援兵不断,这大出汉军之意料。文虎与柳隐拼杀多时,见两军旗鼓相当,心中便有了退兵之意。

    此番陛下设计东西同时开攻,其目的便是试探晋国之虚实。司马炎在宛城便遮遮掩掩的不愿意拿出主力作战,到了许昌之战中留给杜预的又并不是绝对的精锐,这从魏国遗留给晋国的战力到底有多少才是汉人急切想了解的。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司马炎的不愿意露底,司马攸的精兵简政,前后串联在一起晋国必定有足够的兵力支撑黄河防线。否则晋帝司马攸没有理由敢于精兵简政,削减前线的战斗人员数量。

    要知道两国交战乃是长期战事,并非朝夕就会结束的。若是没有充足的兵员与后勤保障,前线如何能够支撑长久?晋国上下仍是人才济济,断无可能自断一臂的削减战斗人员。

    刘禅何许人也?或许通过此战,便可看出晋国到底隐藏了多少实力。要知道凭借国力晋国绝对没有任何胜算,但若藏有昔日魏国的精锐战力,出其不意之下仍是让人不敢小觑的!

    见识了晋人的战力,汉军毫不迟疑的开始撤退。一番鏖战之下战场早推进陆地十余里,此时汉军有所准备的后撤,晋军一时准备不及倒也是不敢轻易追击,或者是咬得太紧。

    晋国的黄河水军被汉国水师拦截在中途,无法抵达此间流域作战,因此汉军后续是否还有手段晋军也是不敢断定。小心谨慎的追击到了岸边,见汉军排开一列列的弓弩手,投石车在岸边与战船上准备就绪。

    大队的汉军抬着伤兵陆续登上战船,这是真的要撤走了。可这般的阵势晋军也是不敢靠近的,弓弩不过等闲事儿,但那汉军的投石车威力着实是惊人了。况且一番鏖战已然折损了不少人手,继续砍杀下去也不过是两败俱伤。

    以汉国的实力没准儿明天又抽调数万人杀来,可晋国的后备人马可不多,更不能暴露了真实战力。

    “老将军如何看待此战?”文虎在战船上脱掉头盔,满身血污的问着柳隐。

    柳隐一把年纪豪勇仍是不输旁人,闻言略有几分不快道:“征讨河北需以大军征伐,晋人隐藏实力便更不能给其喘息之机!老夫当上书陛下,陈述河北形势!”

    文虎心知柳隐等一批老将自知到了年纪,唯恐不能奋身报效国家因此对待每一次作战都是十分积极。这一次虽说完成了任务,但也算是被晋军击退,看到晋国战力强横,柳隐这心中如何能够高兴?

    “此间虽然受阻,但陛下之调动乃是全盘考验,老将军倒也无须心急才是。”文虎连忙劝慰道。

    卸掉一身甲胄,柳隐也不更换袍服坐在船舱之中举杯饮茶道:“晋人防线很长,但只要在几处屯有重兵,便足以支援左右。我等偏师进击能够全身而退以算不差,除非陛下调集大军猛击一处,否则就算我等全线进军恐怕也是无济于事啊!”

    激战一番,看晋人的态势柳隐对于全局已有了大概的轮廓与自己的判断。晋国名将仍有不少,但露面的并不多,显然是放在了其他地点。这样看来东路汉军的北海之战,与中路汉军的濮阳护卫战恐怕都并非是那么容易的。

    文虎听罢半晌不语,柳隐见状道:“川中之事乃是陛下家事,非是我等武人能够干预,况且陛下亲自赶赴川中,倒是不须多大担心。”

    文虎叹息道:“我等自可各司其责,只怕中原新定,被有心人从中挑拨使陛下一时无力征讨河北,空使国力受损也!”

    柳隐笑道:“有伯约坐镇许昌,无论晋人如何兴风作浪也不过是小打小闹。今日之战并未见到传闻中的河北精骑,看来这等力度尚不足以逼出晋人老底!”

    ……

    就在汉军在东西两路发动攻击时,晋人同样发觉了汉界内濮阳地带的空虚。那屯驻濮阳的汉军大将上官凖竟然带着三万余人赶赴北海,濮阳之守军一下被抽空了七八成之多!

    晋军有足够的力量支援东部战场,分出一路人马征讨濮阳,实施反攻也就不足为奇了。

    留守的濮阳的不是汉将,准确的说是投身汉朝不久的汉将,江统江应元!

    中原何等庞大,所指的不单是土地包括人口以及官吏。汉朝重新占据了中原,任用的官吏兵卒大都是魏国遗留下来的。朝廷自然有朝廷的考核程序,但无论怎样考核绝大多数的官吏仍人是曾经效力魏国的,毕竟这一片土地上的人们先前就是魏人。

    兴复汉室不过是句口号,对于汉人来讲是莫大的荣耀,可对于魏人来说却是耻辱。厌恶了魏的统治,厌倦了无休止的征战,被赋予和平生活的人们对待汉朝是感恩的,但又不是绝对的认同。

    汉朝的制度与魏国已经有了很大的分别,这些需要百姓去习惯,去遵守,更需要官吏去执行,去施行。

    因此想要稳定中原形势,最好的办法就是稳定官吏。这些投身汉朝的前魏官吏们抱着忐忑不安的心态在努力融入新的体制。在此期间不管是有心为之,还是无心之失,矛盾与冲击是绝对不会少的。

    要知道晋帝司马攸有意在中原留下了许多耳目眼线,有的已经被拔出,有的却是潜伏很深。普通的冲突,误解,不满是人之常情,更是官吏间彼此融合的常态,这些不能作为判断某些人是晋人细作的根据。

    但晋人的细作却可借助这些矛盾,或者制造更大的矛盾来阻碍汉人对中原的统治。假如中原迟迟不能够稳定下来,汉人对待晋国的态度便要三思而行,除非刘禅狠下心来不顾中原的安稳,先行北伐讨平晋国!

    不否认汉朝已然具备了这般实力,可试想当初信心满满的袁本初,曹孟德,刘玄德,哪个没有在绝对优势的情况下阴沟翻船?

    稳定是首要前提,家业越大,越是需要稳定。稳定需要的是时间,可汉帝刘禅还有多少时间自己也是不清楚的。

    自己有足够的能力扫平河北,但也会留下绝对的空隙给晋人趁虚而入。哪个时候是一场新的较量,一旦失败,可以说是汉人无法承受之重!

    类似于江统这般才华横溢的官吏,刘禅一律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你有才能,便去守住濮阳吧!

    濮阳兵力薄弱,就江统而言并没有得到任何的援兵,甚至是否有援兵支援自己也是不清楚的。

    面对晋军的攻势,江统有两条路走。一条是献城投降,回到晋国的怀抱,想来晋国必定礼遇江统,使更多的魏晋旧臣能够仿效江统般;另一条路是坚守濮阳,以寡击众,冒着城破的危险与曾经的旧主作战,划清界限!

    江统的才华并非一州一郡,而是能够辅佐社稷平定天下的。可汉帝刘禅把江统放在濮阳,谁也不会觉得是大材小用。一座濮阳城虽然不足以施展江统的能耐,但其重要的位置绝对是其他地点无法比较的。

    晋国得到濮阳,便得到了进攻中原的桥头堡,反之汉人守住濮阳也是同样。

    这是考验,考验中可见汉地对待魏晋官吏的信任,考验中亦可看出江统是否能够坚持住,不负所托!

    作为当事人的江统对此早已了然于胸,陛下这是让自己做一个表率,成为一个榜样。

    一旦完成这次任务,相信必然会跻身朝中的核心圈子之中,一旦自己坚持不住,便是身死名灭的下场。投降晋人那是愚蠢的事情,就算死掉了也不会去做。晋人就算能够夺下濮阳,汉人也有足够的实力在晋人立足未稳之时复夺此处。

    如果没有这个把握,汉帝刘禅就不会在这个地方试探自己的本事,而那姜维更不会坐镇许昌一动未动!

    看着晋军从远方不断的移动而来,江统负手城头之上,又把守城的计划从头至尾考虑一番。

    坚壁清野!

    简单的四个字,是最坚决的态度!

    也是江统身为汉臣的答案,晋人要来便来,但想有所收获,便直接冲着濮阳城来吧!

    ……

    西川,成都。

    汉帝刘禅在寝宫休息之时,郤正与司马胜之联袂而至,素来镇定的二人脸上竟有了慌张神色!

    甫一见到刘禅,二人便道:“陛下!南方有变,襄王出事了!”

    第三百一十八章 平分秋色(下)

    更新时间:2013-02-16

    印州之乱起于民,然富饶的印州同样引人垂涎注目。当年襄王无奈南下,却是带足了资本精锐,甫到印州便一扫整个沿海大陆,使内外肃静,乱党皆平。

    异国船只往来不断,大汉之名印州之地便越传越广。襄王刘动年少有为,锐意进取,大肆引进异国之文化技术推广发展,试图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揉入现今的汉民生活之中。

    意愿虽好,却终是年轻气盛,一番施展虽稍有成效,然弊端种种也跟着逐步暴露。对于印州之形势,汉帝刘禅三次下旨进行调整。然川中乱事皆起,中原遭逢关键之战,就算汉地刘禅如何尽展手段也是难以分身,鞭长莫及。

    在汉军未曾征服印州大陆之前,不过是大大小小百十国家争霸的形势。被汉人统治之后,印州百姓渐渐习惯了平稳的生活,远离恐惧。然而人之劣性从生便有,虽然府郡多设学馆,普及礼仪,终究是外来之物,接收的有限,传播的也是有限。

    官府已然尽力,仍是防不住有心人啸聚山林,贪图钱财不惜挺身走险。这印州的地势环海之处甚多,强人聚集在一起或隐藏在山林之中,或者泛舟湖海,想要抓捕剿灭谈何容易?

    那襄王初来乍到,手中握有数万雄兵,然最终依靠的仍是本地官吏,当地百姓才可以辨别道路,划分区域。汉军雄威就算这片大陆狼烟四起时都没有实力能够与之抗衡一二,更别说山贼海贼打家劫舍之辈了。

    这些人从未见识过真正的汉军实力,最初不过把这从北方来的汉人皇子当做等闲之辈。不想几次交手大败亏输,而在懊悔之际又是各路败绩频传,无数山贼海贼被州郡发兵剿灭。

    痛定思痛,既然打不过,索性夺得远远。海路发达,只要有船何愁无处栖身?那大海的另一端早有无数眼睛紧盯印州这块肥肉。异国大陆与这汉朝的一州间多少贸易来往?多少财富运输不断?

    能够占据这样的土地便等于财富,更何况经过汉人的努力经营,印州俨然成为了几块大陆的贸易集散地。

    这些四散奔逃扬帆远遁的山贼海贼们乃是印州本地之人,熟悉印州情况,如此一来反倒是被各方势力更加容易的收买收留,日后则以各种身份改头换面的潜入印州之中。

    以汉朝之强盛,不论是襄王刘动,或是襄王( 惊雷入汉 http://www.xlawen.org/kan/5526/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