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5 部分阅读
温羡离开尚书台,前往何攀,江统府上试探。
第三百五十二章 清扫(中)
家族士人从来都是支持掌权者的重要力量,区域国家的各方面资源都是集中在士族手中,因而国家机构任职的官吏执行权力者大多是士族出身,这是士族力量的体现,同时也延续着士族的强势。
历朝历代延续开来,各个地域都有其强大的族群,某种角度上来看,这实际上也是政治经济文化版图上的族群林立,与塞外的数百族群没有什么两样,至少本质上是如此。
皇帝轮流做,士族大家也有兴衰起伏,可始终是掌权者无法忽视的力量,甚至只有得到了这些士族大家的支持,才有平定天下抑或是称雄一方的能力。社会的资源掌握在这些人手中,想成功者自然要倚靠这些士族了。
士族通过支持心仪的君主来建立国家,从而在国家层面上获得更多的利益,这是难以打破的铁律,甚至千年之后仍是如此。
清谈之风迅速传播,无论曾经是晋,魏,吴,汉之臣,对于清谈并不反对,并且有大量的官吏投身其中,乐此不疲。对于个人来讲,这似乎无关痛痒,算是茶余饭后的消遣也是不错。
可对于国家的整体利益而言,动嘴皮子的人越来越多,有心思做实事的人越来越少,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但这股力量的背后牵扯到无数豪族世家,虽然这不是豪族世家的利益所在,但参与清谈者出自各个士族派系,其中不少声望甚高,在家族也是地位尊崇,要打压这股清谈之风,并不是一人一力便可以做到的了。
朝廷的风气开始有了变化,这逃不过任何的眼睛,被刘禅留下来负责掌握中原政务的江统,何攀二人自然看在眼里,却是未加理睬,直到姜维抵达许昌之后一切悄然有了变化。
“孙秀小人耳,夷甫将其赶出府门,要多加小心才是。”待众人散去,山简不无担心的对王衍说道。虽然山简素来不把孙秀这等人物放在眼内,但魏晋时期的朝廷上便是孙秀这般小人攀升速度极快,而且杀伤力极大。
王衍仍是垂目道:“此等鼠辈不过搬弄俗务罢了,不足为虑,季伦你无须挂心。”
“夷甫不担心陛下么?”山简见王衍颇有逐客之意,起身便准备告辞,仍是放不下的提醒一句道。
王衍哑然笑道:“我身居闲职,少出府门,孙秀那般小人就算搬弄是非,又与我何干呢?”
“但是陛下……”山简眉头一皱,自己钦佩王衍的清谈之理,可孤芳自赏从来都不是做臣子能够善终的好个性。
送走了山简,王衍双目似乎明亮了许多,沉思许久道:“来人啊,招平子回府。”
平子乃是王衍之弟,其名王澄,素来被王衍推崇在玄学派系中地位也是极高之人。
“平子兄前往胡毋彦国府上未归,先生可要在下前去走一遭?”听闻王衍言语,尚未离开庭院的刘舆拱手问道,对于能够替王衍这等玄学名士跑一趟腿似乎也是脸上沾光的事情。
“胡毋彦国府上?平子多半是醉了,有劳庆孙了。”王衍见是刘舆,颇为放心的道。这刘舆乃是晋国将领刘琨的兄长,沉迷玄学清谈多年,在圈子内颇有名望。有这样的人物替自己去召弟弟回来,王衍也是觉得稳妥。
名士风流,风流名士。
饮酒乃是魏晋名士的一大特征,能饮酒不算厉害,饮出风格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名士。阮籍等人酩酊大醉是为了避祸,也是因为自己的抱负难以实现,因此选择了这种生活方式。
可受其感染,许多颇有才干,大有作为的名士也纷纷跟着潮流大喝特喝,整日醉熏熏的标榜自己的名士作风。
胡毋辅之字彦国,王澄字平子,这两位便是当下颇具代表性的人物了。二人都是将放纵旷达当做了毕生追求的最高境界,这样的境界固然是令人神往,但酒醉终日,舍酒无物的生活方式似乎并不是什么值得提倡的事情——尤其在汉帝刘禅的眼中。
在胡毋辅之家中的厅堂之上,七八名名士举杯推盏高谈阔论,放浪形骸,开怀大笑。其中便有胡毋辅之与王澄等人。
众人饮酒正酣,忽而门外一人踱步而入,闻得酒香醇正不由得面露不悦之色道:“汝等饮酒,却也不叫我,不够朋友啊!”言罢举步迈入,便要入席。
胡毋辅之醉眼惺忪见状叫道:“孟祖你不请自来,还说主人家如何,当真是放肆啊!这酒是我家纯酿,岂是你说饮便饮?”见主人家如此言语,那厅堂门外的仆人立即挺身把来人拒之门外。
那人名唤光逸字孟祖,乃是寒门出身,却颇有才学。闻言不由得急道:“彦国你这是何意,饮酒之宴怎少得我?”
“哈哈哈哈!你们看孟祖那表情,活脱脱寻食之犬,急切不得啊!哈哈哈哈哈……”王澄在座上举杯自饮,手指站在门口不得入内的光逸放声大笑,乐得前仰后合难以自禁。
在座之人早把光逸那嗜酒如命,美酒近在咫尺偏偏难以触及的表情看在眼里,闻言哄堂大笑,更有人捶足顿胸,趴在地上翻滚不断。
见众人如此光逸也不生气,也不掩饰自己馋酒的表情,反而更加的急迫道:“笑也笑过,快使我入席!”言罢迈步便要入内,可那仆役没有得到主人家的命令如何肯放,直挺挺的立在当前巍然不动,害的光逸举足又落,气急败坏。
“平子说的没错,孟祖你要入此门,当去衣脱帽,去那狗洞大呼我要饮酒三次,方可入席!”胡毋辅之说完自己也是抚掌大笑,众人听了也是随声附和,一张张嘴脸都是等着看光逸的笑话。
光逸闻言戟指骂道:“胡毋彦国,你你你你……好!做便做!”言罢,只见这光逸竟是当众把外袍帽子脱掉,急匆匆的跑到院墙之外。
“孟祖好酒如此,我辈不如也!”吏部郎毕卓见状,手拿酒坛,仰首便是大大一口道,那酒溢得胸襟皆是。
王澄摇摇晃晃站起身来:“能得茂世称赞,胜过狂饮七日,这酒便不须给孟祖了?哈哈哈哈!”
“是啊,茂世盗酒之举至今无可比拟,孟祖今日甘为犬马,实有一比也!”胡毋辅之闻言也是笑道。
这毕卓乃是魏国名臣毕谌之子,豪放豁达,官拜吏部郎一职。曾经有一夜大醉之后偷他人的酒喝,被人抓住后绑在酒瓮上。到了翌日清晨,那主人家才认出来被自己绑住的乃是当朝的的吏部郎,连忙松绑赔罪。
不想这毕卓不仅仅没有任何怪罪的意思,反而洒脱的道:“让我闻一夜的酒香,多谢了。”言罢便扬长而去。
被众人调侃毕卓也是毫不介意道:“快看快看,狗儿出洞也。”
众人举目望去,只见光逸的脑袋从院墙的狗洞中伸了出来,看着一群酒友笑骂也不生气,煞有其事的微微仰首叫道:“我要喝酒!我要喝酒!我要喝酒!”
胡毋辅之笑的几乎喷酒,用手抹了抹嘴道:“茂先你如何说啊?”
毕卓脚步浮夸的起身迈步,手里握着酒盏道:“这一杯酒,我敬孟祖。”
说话间光逸急匆匆的大步跑回,也不理地上的袍服衣帽,径直扑入席中,抱起毕卓案上的酒坛便是豪饮,把那毕卓完全晒在厅中,根本不加理睬。
距离胡毋辅之府上不远的街道中,一辆马车缓缓而行,这马车看起来不过是富贵人家罢了,倒没什么奇特之处。可在马车之中端坐的,却是当朝的大将军姜维姜伯约!
几乎在同一时刻,孙秀也是马不停蹄的赶往江统府上,心中盘算着给王衍这厮来一记狠狠的教训!
第三百五十二章 清扫(下)
“陛下之意老朽深知,此事由老朽一人为之即可,尔等不必牵涉其中。”姜维坐在车仗中轻声说道,眼眸中闪耀精光,对于汉帝刘禅的安排了然于胸。河北的异族虽然强悍,但汉朝有黄河这道天堑,水师更是十倍于河北,即便是几十年后也无须担心塞外胡骑涉足中原。
比起这外敌来说,汉朝在整合了吴,魏,晋三国的资源之后,朝堂风气有所变化乃是正常的事情。但若是此种变化并不符合当今朝廷的需要,甚至更有愈演愈烈之势,那么断绝此风便有了绝对的必要。
如今汉帝刘禅自感身体不适,前往襄阳休养,但关于朝堂上的举措早已有了部署。与旁人不同,姜维不仅仅是一心兴复汉室的蜀汉老臣,更是与刘禅一路走来的良师益友。即便二人君臣有别,许多事情上往往都是心领神会,无须多言。
“此事牵扯甚巨,少有不适怕引起中原动乱,大将军德高望重亲自主持乃是最佳人选。然统等亦位居朝堂,怎可置身于外?我季汉中兴,正当蒸蒸日上,切不可以奢靡清谈之风麻痹人心,当知前车之鉴耳。”在车上的另一人赫然是留守许昌的当朝尚书令江统。
想起魏国的末期以及晋国的作风,江统不觉得心有余悸。当时的汉军诚然是锐不可当,可魏晋之中并非没有人才,抑或是实力不济。不过是内部奢靡浮夸,许多人身在其位,却是贪图享乐,导致了人心涣散,政令不顺,长年累月之下国力疲惫,积重难返。
掌权者固然有各种顾虑,但这些顾虑在汉帝刘禅这里似乎并不存在。从深宫之中到了今日的江山万里,汉帝刘禅依靠的是力量而不是纯粹的士族。换而言之当今汉朝之内虽然皇室人丁不多,但无疑皇室的力量远在世家豪族之上。
当年成都的惨剧完全可以说明刘禅的作风,一旦决定的事情绝无转圜余地,并且出手之狠决更是让人毛骨悚然!!
汉帝刘禅可不想把这烂摊子留到自己百年之后,因此刘禅与姜维无疑是整肃朝廷风气,与各大世家豪族做对手的最佳人选。江统等人官位虽高,但毕竟是魏晋旧臣,而且正是年富力强之年。将来新帝登基,江统等人仍是稳定江山社稷必不可少的中坚力量,因此姜维一席话语颇有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
只是江统非常清楚,既然陛下与大将军选择将此事与自己言明,便是信任。若是有丝毫的退缩,顾及自身而不愿意牵涉其中的态度,日后无论朝堂风气如何,都不会再有自己的立锥之地了。
站队很重要,江统从一介降臣爬到汉朝的高位深的信重,自然深知其中之道。
姜维微微颔首道:“应元有此决心,老朽便不需担心了。国家初立,人心思安,陛下此举乃是为国为民,你与老朽身为国家重臣,当知汉室兴复来之不易。”
江统点头道:“大将军所言甚是,中原刀兵方休,各地多有旱情,世家豪族多有财物自有奢靡之辈,若能致力民生,陛下当不必如此操劳,百姓亦可拍手称快也。”
“哦?应元别有想法,不妨说来一听。”姜维眉头微挑,对于江统所指心中一动。汉朝的地域已然确立,即便河北一时无法收复,但也不会惧怕异族前来侵袭。中原百姓回归大汉版图稍晚,又是汉朝军力调动的必经之地,负责供给不说,本身还有恢复生产,安顿流民等重任。
就如江统所言,数月以来许多地区都发生了干旱的状况,兴修水利,开渠引水迫在眉睫。朝廷的资源尽数投入,州府也是全力施行朝廷的政策纲领,这本就应该是官民同心的大好时机。偏偏清谈之风甚盛,能够有资格涉及清谈范畴的无不是士人豪族出身。这些人身家背景实力雄厚,即便是没有供职,也是不愁生活。
更有的是家财万金之辈,举止行事轻浮不说,挥金如土。这是个人财产如何使用他人无权过问,但国家正是需要用人用财之时,各大世家豪族不断的攀比之下,在下层百姓眼中无疑削弱了朝廷的威严。
江统不仅仅愿意支持针对世家豪族的改革之风,更隐隐点出了一个方向,这让姜维诧异不已。陛下思维天马行空,甚是超前,麾下群臣之中姜维未见有如陛下者。而如今江统竟然更进一步的提出大胆的设想,顿时让姜维心中感到一丝兴奋,对于江统的评价更上一层楼。
二人正自议论颇为融洽,姜维位高权重俨然是当今朝廷上说一不二的人物,更是强硬派的代表。就算各大世家对于姜维有所不满,都是不敢有丝毫的表露,更是不愿意当面得罪这汉朝的耆老宿将。
要知道手握天下军权的姜维不仅仅是汉帝刘禅最为信任和倚重的人物,更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刘禅屡屡将中原的一切交托给姜维,甚至不闻不问,一切事情任凭姜维处置,这般推心置腹的信任足以说明一切。
而姜维忠心赤胆,一心为汉室江山社稷披坚执锐,不惜在军政上力挺刘禅的种种政策战术,同样让人为之钦佩。这君臣二人没有功高震主,亦没有兔死狗烹,可谓是罕见之极。正因如此,江统才敢于把心中设想一一吐露给姜维。若是想说服当今的天子,姜维无疑是于当今大汉天子刘禅的方向最为一致之人了。
二人相谈甚欢,忽而车仗停止前行,吵杂之声从外传来,甚是刺耳。姜维神色不动,江统却是眉头微微皱起,不觉这声音颇有几分耳熟。
“身体毛发父母所生也,我等以天地为床褥,可比何物!?”醉醺醺的声音从外传来,听这谈吐还是颇有才学之辈。
“彦国顶天立地,是要比拟天人么?”另一把声音响起,吐字含糊不清但仍能让人听出所言何物。
“尔等有何可看,还不散去!!”被称作彦国之人似乎对于旁观者的议论甚是不满。随之而来的便是围观百姓的惊呼声,其中夹杂孩童的哭泣与被打者的尖叫,顿时骂声一片……
“你们真是不够朋友,裸饮亦不叫我,且看我脱来。”此时在胡毋府前早已有数百过往百姓争相围观,反倒是被胡毋府上的仆役哄打,顿时乱作一团。光逸饮酒过急伏案熟睡片刻,循声出了府门,见胡毋辅之,王澄,毕卓等五六人**/身体,手拿酒坛在大门处耀武扬威,放纵自如,不觉得恼怒叫道。
“孟祖何其晚也?”毕卓等人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坦露身体一丝不挂,此刻见光逸又是来的晚了纷纷取笑。
光逸三五下脱光了衣物跳到众人之中,才有了安心的表情,甚是兴奋的上前驱赶围观人群,更是以酒泼洒。那围观之人多为附近的百姓,这般放浪形骸的纨绔子弟见得也算有过几次,见这些人耍起酒疯来不由得避退连连。
王澄见光逸玩得尽兴,也是提着酒坛举步上前泼洒百姓,一时间百姓四散奔逃,看得一干人等是开怀大笑。
“嗯?这马车为何不走?”胡毋辅之一阵大笑过后,见四周狼藉,却是有一马车甚是寻常,停驻在对面没有任何动静。那赶车的两名车夫端坐车上,盯着众人面无丝毫表情,不由得好奇的问道。
“莫不是要与我等同乐,体验这天地之感么?哈哈哈哈哈!”王澄捧腹大笑,手提酒坛深一脚浅一脚的迈步向马车走去,那光逸随后也是快步奔上。
马车之中姜维一脸漠然看着车外的二人逼近,一旁的江统亦是没有任何表情,心中却想:“陛下正欲寻此类问罪,想不到今日便撞上,时也运也!”
第三百五十三章 先锋(上)
南阳,曾经烽火连天之地。
汉帝刘禅的车驾经过此处,沿途景色依旧,村落却是繁茂之态,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遥想当年屡次率军于此与魏激战,刘禅不由得唏嘘不已。那是年月,是否想到有早一日自己会拖着老迈的身躯故地重游呢?
“道家所言,相者所讲皆有一定道理,但长生不死即便在这个时代也是飘渺之事。鞍马劳顿二十年,这躯体早已吃不消了,看来除了静心休养之外别无他法。不过想起来,远离军营之后确实体力有所恢复,是朕太操劳了么……”刘禅坐在车仗中缓缓思考,这一路上车仗缓行,各地皆有府郡官员接待,日子虽然比不上深宫之中,但比起在军营的紧迫气氛感觉要轻松多了。无论是睡眠还是体力,都有明显的恢复,但死亡的阴影仍是挥之不去。
“嗯……若朕不幸百年,动儿足可继承皇位……亏得朕亦是后世之人,想不到身临其境竟也是这般私心的想法。究竟是这个社会无可更改,还是朕私心作祟不想做出改变呢……”子承父位,这与后世的社会想比较自然是有差距的。刘禅并非没有从这个时代开始着手改变的意思,只是想想自己的权力江山,若是不托付给爱子,又要托付给谁?
车仗缓缓而行,沿途莺红柳绿甚是明媚,戴渊,郗鉴等随行官员都是知道刘禅脾性,无事也不打扰,刘禅精心思索却是微微一笑。
“是了,朕只要开通这世界之门,便等于埋下了种子。久而久之,开放式的文化终究会在历史中形成本该形成之物,又岂须朕庸人自扰呢?”
“匈奴强盛未必持久,各族明争暗斗,刘渊焉有半刻安宁?朕让你立国,便是看你之手段,若你刘渊真的雄才大略,与朕汉朝一时对立也算人杰。但若你刘渊无能平衡各族实力,又或是难以维持匈奴的强大,届时朕不攻你,你亦自灭!”思及河北之事刘禅也是豁然,汉朝此刻不宜妄动,但留给匈奴之主刘渊的仍是十分艰巨的考验。
建立匈奴帝国,只是一时强盛罢了。河北贫瘠之地,各族难驯之辈,外有黄河为阻,内有群雄争功,这帝国之内若是不能保持平静,终有一日匈奴帝国也将土崩瓦解。毕竟诸如刘渊之类强悍到可以统一塞外之人,自古以来未曾多有。
“魏晋之士浮华奢靡,各大士族仍然保有雄厚财力。如今举国开通商道,豪族大家更是财源不绝,如此等若助纣为虐,更加刺激其奢靡本性。我季汉中兴未几,此祸根决不可留给动儿!但若从根本解决却是不易,富士族纵然可使国库收入暴涨,但长此以往岂非重蹈覆辙?尚需一富民之策耳……嗯……”
想到这里刘禅开始头疼,只要自己一句话便可断绝这奢靡之风,清谈之流。但自己百年之后这些人秉性不变,富贵依旧,被暂时割断的奢靡,清谈之类必然会加倍的反噬国家。那个时候的统治者或者襄王刘动,或者是自己的子孙,怕是都没有自己的优势,都要比自己更加依赖士族豪门了。
想要剪除此风,最重要的不是处置现有之人,而是能够让财富流向民间,使得百姓与官吏士族之间的贫富差距拉近。想做到这一点上不仅仅要在经济制度上做出重大的变化,甚至还牵扯到了官吏的选拔,人才的擢升等等。
“襄王到何处了?”想到这里刘禅倒是十分想知道爱子的看法,于是轻声问道。
车仗外随行的戴渊闻言在马上躬身道:“估算起来当在德阳乘船,可与陛下同时抵达襄阳。”这一路上刘禅放慢步伐,是为了思考一些事情,也是为了等待襄王刘动的脚程。
“这天下终归是你的,又怎会让你伏在印州不动呢?”刘禅仰首微微叹息喃喃自语。自从自己来到这个时代,原本属于刘禅本体的儿子或是窃取帝位,或是为了保护自己先后而死。好不容留下了刘谌,偏偏却是识破了自己的身份,一心要替本体刘禅报仇而隐忍多年。
若不是有了襄阳刘动这老来得子的宝贵儿子,怕是那刘谌仍是不动声色,到最后有很大的机会可以成功从自己手中接过江山。自己并非是不愿意把江山社稷交给本体刘禅的后人,但若是自己咽气之前听到了刘谌所知的一切,那必然是不会甘心的。
这其中有自己初出茅庐一意孤行犯下的过错,也有因缘际会的无心之失,但无论你有这样还是那样的原因,眼下的刘禅在世人眼中是一代复兴汉室的神武之君,同时也一个很辣无比的侩子手!
虎毒不食子,先后死去的皇子们很好的描绘了刘禅心狠手辣的一面,内中的隐情当然不会公之于众,可残暴的一面始终是刘禅抹不掉的标签。不仅仅是世上,包括朝臣,亲眷,乃至自己的亲生儿子,在心中都有对自己恐惧的一面!
平心而论,若自己与爱子刘动调换位置,在不知道襄王是自己亲生儿子的状况下,对于眼下的境况难道会没有丝毫的担心顾虑与惊恐么?
一个九旬尚能率兵征讨的帝王,一名连番下令处死继承人的君主,一位慈爱有加偏偏下手从来都是毫不留情的父亲,谁能不怕?
但这一切难道真的是不可变更么?刘禅不止一次的扪心自问,答案竟然让自己也是觉得诧异,不能!即便是重复几次的轮回,刘禅也坚定不移的认为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结果。
这个时代的高门豪族隐然形成了难以撼动的力量,无论是哪一方的赌注,总是有输有赢,可无论输赢,掌管天下的,或者称之为替代君主掌管天下的始终会是高门豪族,这一点千秋不变!
之所以刘禅能够屡屡引入以及实现自己的意志,便在于强悍的实力以及狠辣的作风。与高门豪族争夺统治权,话语权,甚至是改变这时代的权力不是说说即可。付出的不会是真金白银,而是血!
唯有血淋淋的现实才能打击这些高门豪族的气焰,唯有血淋淋的现实才能让这些高门豪族意识道什么是不可阻挡,可即便是身为君主的刘禅,要做到这些也要付出代价,而且是付出不菲的代价。
对于子嗣先后丧命的评价,对于两次皇子企图谋逆篡位的处理,世人诚然有误解以及不公的评断,可刘禅同样也是有意放任这般评判的扩散。不利于自身的评价,未必便是没有益处,在维护与巩固自己手中大权时,这种恶评也可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自己的武器。
所有人得到信号便是不要与陛下作对,否则是何等的下场不妨看一看前车之鉴。但无论世人抱有何种的恐惧,总会有人逆流而上,有人被称作英雄,也有人注定只能成为一个时代制度下的牺牲品,这一切的来源,却是无可追溯,或者说太过复杂。
郗鉴在车队的末端也在思考近日与陛下的交谈,世家豪族的力量不可抑制,不断的滋生出新的事物,可内在的利益却是从来都没有变化。陛下要自己做的乃是开路先锋,而那清谈,奢靡之辈又何尝不是豪族世家所催生出试探当今朝堂,当今陛下的开路先锋呢?
想到这里郗鉴豁然一笑,纵马追上了车队,终于下定了决心不再动摇。
第三百五十三章 先锋(中)
急步来到江统府前,孙秀定了定心神,将思量的说辞又好生整理一番,端正了衣着之后,便派侍从拿着自己的名帖到江府门前拜见。
“哼!彼此皆是司马氏的臣子,如今降了汉人倒是六亲不认,看我孙秀如何整治与你!”心中想着,孙秀用那双狠毒神色的眼睛盯着车外,微微有些感慨。
在晋国之时自己为司马氏亲近之官吏,别说王衍,便算是当朝的重臣也对自己颇有态度。如今归顺了汉朝,彼此都给汉帝做臣子,自己捞取了权职但想在这朝堂上,官僚系统中吃得开还差得很远。
相反王衍虽然落得闲职但整日高谈阔论,声望与日俱增!不仅仅是原本的晋臣,包括汉朝之内的各方名士也都是趋之若鹜,对于王衍赞叹有加。自己想求王衍的事虽然不大,但对于王衍也并非没有好处。
摊开了说,若是你嫌好处不够,这事情拒绝也就罢了。偏偏摆出一副清高的样子,聚众清谈说些用不着的不说,而且还骂我孙秀是俗人!丫的你王衍难道不食人间烟火,不食五谷杂粮,不用吃喝拉撒睡?
“不是你王家财势雄厚,焉有你自命清高的假面孔?!”忍不住啐了一句,孙秀想一想便是满腹怒气,很是不爽。
不一会侍从灰溜溜的跑来回来,恭敬的禀报道:“大人,听说江大人出府未回,要等么?”
“嗯?江应元公务繁忙,若不在此又当在哪里呢……咦?”孙秀闻言一愣,自己倒是听说今日江统在府内办公,想不到自己兴致满怀而来,竟是扑了一个空,颇为扫兴。
正自思索,忽见江府之内一名文官踱步而出,奔着车仗而去。孙秀眼尖,一眼便认出那人乃是当今朝中的尚书温羡,于是连忙撩起车帘,快步跳了下去叫道:“温大人留步,温大人留步!”
那温羡官居尚书之位,前来江统府上无论公私皆是出入自如,入内未曾见到江统,却是遇到了些许官员,一番寒暄之后便匆匆出府,寻找江统。听得有人呼喊自己,声音并不熟悉,温羡转身望去,不由得脸色一紧。
“温大人可曾见到尚书令?”孙秀见温羡一脸正色,心知这位可不是自己惹得起的,素来以正直闻名,连忙施礼问道。
虽然少有接触,温羡也知道孙秀人品,见状答道:“本官在府中未曾见过尚书令,孙大人有何要事?”
孙秀皱眉道:“倒是没什么要紧事,只是……”
孙秀为人在朝中本就是没什么好评,温羡见孙秀这般表情支支吾吾,脸色一凛道:“尚书令大人公务繁忙,孙大人可知?”
话语虽短,语气却重,饶是孙秀素来狡猾此刻也是被温羡的气势死死的压住,不敢有丝毫的反抗之意。这温羡不仅仅是为人正直不阿这么简单,更是才智过人之辈,就算是斗智斗手段,孙秀自问也不是温羡的对手。
“啊……这个……温大人有所不知,下官近来多闻是非……所以……”孙秀深怕温羡误会自己是来献媚与尚书令江统连忙解释道。可摄于温羡的气势,又是拿捏不准这事情是否透露给温羡,不由得一时结结巴巴,语无伦次起来。
见孙秀一副小人嘴脸,温羡心中更生厌恶,脸色一沉道:“孙大人以为尚书令是处理是是非非的么?!”心中惦记着清谈一事,温羡寻江统不着自是心中焦急,被孙秀拖住时间更是不耐,说罢大袖一甩转身便欲蹬车。
“大人留步啊!”孙秀见误会已成心中一阵颤抖,温羡的手腕自己是知道的,若是对自己有了成见,日后自己向在这朝堂上更进一步是绝无可能了。情急之下孙秀上前拽住温羡的衣襟,竟是跪地疾呼。
上不得车温羡返身怒道:“孙大人你这是何故!”
孙秀伏在地上也是不敢起来,索性道:“实不相瞒,下官见清谈之风日盛,朝中官员心思松散,唯恐此风影响施政,因此特来与尚书令大人商议,今说与温大人,还望温大人切勿外传,切勿外传啊!”
“哦?随我详谈。”温羡没想到这孙秀小人之心也有如此忧国忧民的度量,不觉愕然,随即便有了打算,带着孙秀登车而谈。
……
刘舆受了王衍所托前往胡毋辅之府上去王澄,一路上从容不迫所想甚多。孙秀小人也,却敢于在众士人面前喧哗闹事,虽是被驱逐出了王衍府上,可其言语并非没有道理。当今陛下处处务实,对于虚夸奢靡之风甚是厌恶。
蜀汉官吏作风踏实,学识精炼,为天下文人之最。可眼下的汉朝充斥大量江南,荆州,中原,河北各地的官吏,这些官吏都是渊源颇深,各自的家族更是来头不小。地域不同风俗不同,国家不同,朝风自然也是不同。
吴国旧臣投靠汉朝,乃是为了自身家族的利益,同时也是没得选择;魏国的官吏投靠汉朝,虽然不及吴人早,可与汉朝目标一致,同仇敌忾皆是视司马氏为敌。这两股力量与汉朝融合甚久,虽有自命清高之人,但多被朝廷束之高阁,不加任用,只是徒有虚名罢了。大量的朝臣官吏还是符合汉帝刘禅的要求。
晋国官吏大都是跟随北伐的汉军而来,说白了是国家被人灭掉,皇帝又投降了汉朝,可谓是最晚归顺的一批人。可就是这一批的官吏进入朝廷之后,彻底激发了中原与江南世家忍耐许久的冲动,挥金如土的生活以及高谈阔论的作风,在短时间内感染了许多人。
汉帝惯于东征西讨,太子又远在南方,镇守中原的不过是江统,何攀等人罢了,秉承皇命的二人虽然掌权,但并不是汉帝刘禅,也不是皇室宗亲,而是士族的一份子。
但孙秀以陛下来压制众人,反倒是被众人言其俗物而驱逐出府,若是去陛下面前告上一状,其后果可大可小……
“待领回王澄,定然要与王衍痛陈利害,陛下若是有心,此事怕不易善了啊……”心中想着,却是到了胡毋辅之的府门前,只见府门处男女老幼跪在地上哭哭啼啼,四周围拢了许多百姓指手画脚,议论纷纷。
心中一动刘舆暗道:“胡毋辅之不问政事,素来饮酒而已,虽是过度却从未惹是生非,如何这般景象?”
“奉命前来请王澄回府,还请通传。”刘舆看了一眼或坐或跪哭号不断的男女老生,皱着眉头对胡毋辅之府上的管家道。
刘舆也曾多次拜会胡毋辅之,那管家正在垂头丧气见是刘舆连忙快步上前哭诉道:“我家主人与几位大人被人抓去了,刘大人你快快救救我家主人吧!”言罢竟是跪在地上磕头不止。
“嗯?胡毋兄所犯何事,被何人抓走?”刘舆心中狂跳,暗感事态不妙,但若是那孙秀搬弄是非也不应是胡毋辅之这里出事才对,连忙问道。
胡毋辅之府上管家道:“我家主人与王大人,毕大人,光大人等几位大人裸饮,在这门前驱赶围观之人,却是惊扰了车驾,因此被官府派人抓走了。”
“哎!饮酒误事,裸饮到这街道,尔等怎不看管!!”刘舆一听王澄也在被抓者之列,不由得怒道:“何人车驾,你可知晓?”
管家愁眉苦脸道:“主人脾气我等如何敢管……据说是当朝尚书令车驾……”
“什么!?”刘舆心想最多不过是哪位官员的车驾,如此凭借王衍等人的威望名声倒是可以私下解决,可一听是当朝尚书令江统的车驾,顿时一股寒气凉到了心底,一时也顾不得那管家说些什么,推开人群便去王衍府上报信……
第三百五十三章 先锋(下)
傍晚时分尚书令江统府前车水马龙络绎不绝,同朝为官的同僚,名望颇著的名士,更有玄学圈子中耆老名宿,纷纷前来探问消息。
胡毋辅之虽然在玄学圈子中名声不小,但其放纵酗酒早已荒废了学业,换而言之若说在若干年前胡毋辅之还是颇有希望成为玄学清谈之中的代表人物,如今的胡毋辅之不过是普通的一员罢了。
但冲撞尚书令车驾的不仅仅是胡毋辅之,尚且包括了王澄,毕卓,光逸等一干玄学清谈的骨干分子。其中王澄乃是如今中原玄学泰斗王衍的弟弟,而毕卓身在吏部也是大有前途,在朝堂上多有直言,对于提升玄学清谈一党的声望甚有益助。这些人物是不可以出事的,或者说即便是有了什么意外,也要尽力保下来。
发生这么大的事情江统也知道这一夜注定是难以入睡,好在温羡带着孙秀也是寻了过来,倒是多了一些情报与了解。送走了一批官员,外面的下人又是通传,中郎庾敳,黄门朗阮修求见。
江统闻言微微叹息,挥手示意请进,自己与这些官员同样出身魏晋,就算眼下疲惫不堪,可碍于情面还是要一一相见的。要知道自己决定与陛下一切来做这断绝奢靡清谈之风的行动,本身等若与相当的士族大家有了抵触,若是再有一个拒人千里之外的态度,怕是自己在各大世家之中的评价便是一面倒了。
“我等冒昧前来还望尚书令大人见谅。”庾敳与阮修举步而入,纵是等待了许久也是不见丝毫厌烦,只需要看江府门外等候拜见的马车便知道江统是如何的辛苦。
“庾中郎,阮黄门不必多礼,二位来意本官也是晓得,不妨直言。”江统也不多言,开门见山问起二人的来意。要知道这庾敳庾中郎在晋臣之中名望极高,即便是大将军姜维也曾需要以庾敳的名号来稳定河内,河东百姓兵将的心思,此人不出则已,一旦出马其分量就算江统贵为朝中的尚书令,也不得不郑重以待。
而阮修的才华惊人,素来不喜做官,此番做黄门朗可谓大材小用,在朝堂上这点官职倒是不算什么。但阮修与当今的玄学大儒王衍交情极好,才华更是隐可并驾齐驱,同样是颇具分量的人物。
这还是多亏汉帝刘禅有意将这些高谈阔论之士架空,不赋予高位实权,以免对于政务的施行有所阻碍。否则江统应付起来怕是比现在还要吃力,但也不是说现在的江统就是十分好受的。昔日的同僚,即将因此与自己产生嫌隙,完全就看自己如何应付了。
对视一眼庾敳笑道:“尚书令大人如此说,庾某也不客套了。听( 惊雷入汉 http://www.xlawen.org/kan/5526/ )
第三百五十二章 清扫(中)
家族士人从来都是支持掌权者的重要力量,区域国家的各方面资源都是集中在士族手中,因而国家机构任职的官吏执行权力者大多是士族出身,这是士族力量的体现,同时也延续着士族的强势。
历朝历代延续开来,各个地域都有其强大的族群,某种角度上来看,这实际上也是政治经济文化版图上的族群林立,与塞外的数百族群没有什么两样,至少本质上是如此。
皇帝轮流做,士族大家也有兴衰起伏,可始终是掌权者无法忽视的力量,甚至只有得到了这些士族大家的支持,才有平定天下抑或是称雄一方的能力。社会的资源掌握在这些人手中,想成功者自然要倚靠这些士族了。
士族通过支持心仪的君主来建立国家,从而在国家层面上获得更多的利益,这是难以打破的铁律,甚至千年之后仍是如此。
清谈之风迅速传播,无论曾经是晋,魏,吴,汉之臣,对于清谈并不反对,并且有大量的官吏投身其中,乐此不疲。对于个人来讲,这似乎无关痛痒,算是茶余饭后的消遣也是不错。
可对于国家的整体利益而言,动嘴皮子的人越来越多,有心思做实事的人越来越少,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但这股力量的背后牵扯到无数豪族世家,虽然这不是豪族世家的利益所在,但参与清谈者出自各个士族派系,其中不少声望甚高,在家族也是地位尊崇,要打压这股清谈之风,并不是一人一力便可以做到的了。
朝廷的风气开始有了变化,这逃不过任何的眼睛,被刘禅留下来负责掌握中原政务的江统,何攀二人自然看在眼里,却是未加理睬,直到姜维抵达许昌之后一切悄然有了变化。
“孙秀小人耳,夷甫将其赶出府门,要多加小心才是。”待众人散去,山简不无担心的对王衍说道。虽然山简素来不把孙秀这等人物放在眼内,但魏晋时期的朝廷上便是孙秀这般小人攀升速度极快,而且杀伤力极大。
王衍仍是垂目道:“此等鼠辈不过搬弄俗务罢了,不足为虑,季伦你无须挂心。”
“夷甫不担心陛下么?”山简见王衍颇有逐客之意,起身便准备告辞,仍是放不下的提醒一句道。
王衍哑然笑道:“我身居闲职,少出府门,孙秀那般小人就算搬弄是非,又与我何干呢?”
“但是陛下……”山简眉头一皱,自己钦佩王衍的清谈之理,可孤芳自赏从来都不是做臣子能够善终的好个性。
送走了山简,王衍双目似乎明亮了许多,沉思许久道:“来人啊,招平子回府。”
平子乃是王衍之弟,其名王澄,素来被王衍推崇在玄学派系中地位也是极高之人。
“平子兄前往胡毋彦国府上未归,先生可要在下前去走一遭?”听闻王衍言语,尚未离开庭院的刘舆拱手问道,对于能够替王衍这等玄学名士跑一趟腿似乎也是脸上沾光的事情。
“胡毋彦国府上?平子多半是醉了,有劳庆孙了。”王衍见是刘舆,颇为放心的道。这刘舆乃是晋国将领刘琨的兄长,沉迷玄学清谈多年,在圈子内颇有名望。有这样的人物替自己去召弟弟回来,王衍也是觉得稳妥。
名士风流,风流名士。
饮酒乃是魏晋名士的一大特征,能饮酒不算厉害,饮出风格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名士。阮籍等人酩酊大醉是为了避祸,也是因为自己的抱负难以实现,因此选择了这种生活方式。
可受其感染,许多颇有才干,大有作为的名士也纷纷跟着潮流大喝特喝,整日醉熏熏的标榜自己的名士作风。
胡毋辅之字彦国,王澄字平子,这两位便是当下颇具代表性的人物了。二人都是将放纵旷达当做了毕生追求的最高境界,这样的境界固然是令人神往,但酒醉终日,舍酒无物的生活方式似乎并不是什么值得提倡的事情——尤其在汉帝刘禅的眼中。
在胡毋辅之家中的厅堂之上,七八名名士举杯推盏高谈阔论,放浪形骸,开怀大笑。其中便有胡毋辅之与王澄等人。
众人饮酒正酣,忽而门外一人踱步而入,闻得酒香醇正不由得面露不悦之色道:“汝等饮酒,却也不叫我,不够朋友啊!”言罢举步迈入,便要入席。
胡毋辅之醉眼惺忪见状叫道:“孟祖你不请自来,还说主人家如何,当真是放肆啊!这酒是我家纯酿,岂是你说饮便饮?”见主人家如此言语,那厅堂门外的仆人立即挺身把来人拒之门外。
那人名唤光逸字孟祖,乃是寒门出身,却颇有才学。闻言不由得急道:“彦国你这是何意,饮酒之宴怎少得我?”
“哈哈哈哈!你们看孟祖那表情,活脱脱寻食之犬,急切不得啊!哈哈哈哈哈……”王澄在座上举杯自饮,手指站在门口不得入内的光逸放声大笑,乐得前仰后合难以自禁。
在座之人早把光逸那嗜酒如命,美酒近在咫尺偏偏难以触及的表情看在眼里,闻言哄堂大笑,更有人捶足顿胸,趴在地上翻滚不断。
见众人如此光逸也不生气,也不掩饰自己馋酒的表情,反而更加的急迫道:“笑也笑过,快使我入席!”言罢迈步便要入内,可那仆役没有得到主人家的命令如何肯放,直挺挺的立在当前巍然不动,害的光逸举足又落,气急败坏。
“平子说的没错,孟祖你要入此门,当去衣脱帽,去那狗洞大呼我要饮酒三次,方可入席!”胡毋辅之说完自己也是抚掌大笑,众人听了也是随声附和,一张张嘴脸都是等着看光逸的笑话。
光逸闻言戟指骂道:“胡毋彦国,你你你你……好!做便做!”言罢,只见这光逸竟是当众把外袍帽子脱掉,急匆匆的跑到院墙之外。
“孟祖好酒如此,我辈不如也!”吏部郎毕卓见状,手拿酒坛,仰首便是大大一口道,那酒溢得胸襟皆是。
王澄摇摇晃晃站起身来:“能得茂世称赞,胜过狂饮七日,这酒便不须给孟祖了?哈哈哈哈!”
“是啊,茂世盗酒之举至今无可比拟,孟祖今日甘为犬马,实有一比也!”胡毋辅之闻言也是笑道。
这毕卓乃是魏国名臣毕谌之子,豪放豁达,官拜吏部郎一职。曾经有一夜大醉之后偷他人的酒喝,被人抓住后绑在酒瓮上。到了翌日清晨,那主人家才认出来被自己绑住的乃是当朝的的吏部郎,连忙松绑赔罪。
不想这毕卓不仅仅没有任何怪罪的意思,反而洒脱的道:“让我闻一夜的酒香,多谢了。”言罢便扬长而去。
被众人调侃毕卓也是毫不介意道:“快看快看,狗儿出洞也。”
众人举目望去,只见光逸的脑袋从院墙的狗洞中伸了出来,看着一群酒友笑骂也不生气,煞有其事的微微仰首叫道:“我要喝酒!我要喝酒!我要喝酒!”
胡毋辅之笑的几乎喷酒,用手抹了抹嘴道:“茂先你如何说啊?”
毕卓脚步浮夸的起身迈步,手里握着酒盏道:“这一杯酒,我敬孟祖。”
说话间光逸急匆匆的大步跑回,也不理地上的袍服衣帽,径直扑入席中,抱起毕卓案上的酒坛便是豪饮,把那毕卓完全晒在厅中,根本不加理睬。
距离胡毋辅之府上不远的街道中,一辆马车缓缓而行,这马车看起来不过是富贵人家罢了,倒没什么奇特之处。可在马车之中端坐的,却是当朝的大将军姜维姜伯约!
几乎在同一时刻,孙秀也是马不停蹄的赶往江统府上,心中盘算着给王衍这厮来一记狠狠的教训!
第三百五十二章 清扫(下)
“陛下之意老朽深知,此事由老朽一人为之即可,尔等不必牵涉其中。”姜维坐在车仗中轻声说道,眼眸中闪耀精光,对于汉帝刘禅的安排了然于胸。河北的异族虽然强悍,但汉朝有黄河这道天堑,水师更是十倍于河北,即便是几十年后也无须担心塞外胡骑涉足中原。
比起这外敌来说,汉朝在整合了吴,魏,晋三国的资源之后,朝堂风气有所变化乃是正常的事情。但若是此种变化并不符合当今朝廷的需要,甚至更有愈演愈烈之势,那么断绝此风便有了绝对的必要。
如今汉帝刘禅自感身体不适,前往襄阳休养,但关于朝堂上的举措早已有了部署。与旁人不同,姜维不仅仅是一心兴复汉室的蜀汉老臣,更是与刘禅一路走来的良师益友。即便二人君臣有别,许多事情上往往都是心领神会,无须多言。
“此事牵扯甚巨,少有不适怕引起中原动乱,大将军德高望重亲自主持乃是最佳人选。然统等亦位居朝堂,怎可置身于外?我季汉中兴,正当蒸蒸日上,切不可以奢靡清谈之风麻痹人心,当知前车之鉴耳。”在车上的另一人赫然是留守许昌的当朝尚书令江统。
想起魏国的末期以及晋国的作风,江统不觉得心有余悸。当时的汉军诚然是锐不可当,可魏晋之中并非没有人才,抑或是实力不济。不过是内部奢靡浮夸,许多人身在其位,却是贪图享乐,导致了人心涣散,政令不顺,长年累月之下国力疲惫,积重难返。
掌权者固然有各种顾虑,但这些顾虑在汉帝刘禅这里似乎并不存在。从深宫之中到了今日的江山万里,汉帝刘禅依靠的是力量而不是纯粹的士族。换而言之当今汉朝之内虽然皇室人丁不多,但无疑皇室的力量远在世家豪族之上。
当年成都的惨剧完全可以说明刘禅的作风,一旦决定的事情绝无转圜余地,并且出手之狠决更是让人毛骨悚然!!
汉帝刘禅可不想把这烂摊子留到自己百年之后,因此刘禅与姜维无疑是整肃朝廷风气,与各大世家豪族做对手的最佳人选。江统等人官位虽高,但毕竟是魏晋旧臣,而且正是年富力强之年。将来新帝登基,江统等人仍是稳定江山社稷必不可少的中坚力量,因此姜维一席话语颇有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
只是江统非常清楚,既然陛下与大将军选择将此事与自己言明,便是信任。若是有丝毫的退缩,顾及自身而不愿意牵涉其中的态度,日后无论朝堂风气如何,都不会再有自己的立锥之地了。
站队很重要,江统从一介降臣爬到汉朝的高位深的信重,自然深知其中之道。
姜维微微颔首道:“应元有此决心,老朽便不需担心了。国家初立,人心思安,陛下此举乃是为国为民,你与老朽身为国家重臣,当知汉室兴复来之不易。”
江统点头道:“大将军所言甚是,中原刀兵方休,各地多有旱情,世家豪族多有财物自有奢靡之辈,若能致力民生,陛下当不必如此操劳,百姓亦可拍手称快也。”
“哦?应元别有想法,不妨说来一听。”姜维眉头微挑,对于江统所指心中一动。汉朝的地域已然确立,即便河北一时无法收复,但也不会惧怕异族前来侵袭。中原百姓回归大汉版图稍晚,又是汉朝军力调动的必经之地,负责供给不说,本身还有恢复生产,安顿流民等重任。
就如江统所言,数月以来许多地区都发生了干旱的状况,兴修水利,开渠引水迫在眉睫。朝廷的资源尽数投入,州府也是全力施行朝廷的政策纲领,这本就应该是官民同心的大好时机。偏偏清谈之风甚盛,能够有资格涉及清谈范畴的无不是士人豪族出身。这些人身家背景实力雄厚,即便是没有供职,也是不愁生活。
更有的是家财万金之辈,举止行事轻浮不说,挥金如土。这是个人财产如何使用他人无权过问,但国家正是需要用人用财之时,各大世家豪族不断的攀比之下,在下层百姓眼中无疑削弱了朝廷的威严。
江统不仅仅愿意支持针对世家豪族的改革之风,更隐隐点出了一个方向,这让姜维诧异不已。陛下思维天马行空,甚是超前,麾下群臣之中姜维未见有如陛下者。而如今江统竟然更进一步的提出大胆的设想,顿时让姜维心中感到一丝兴奋,对于江统的评价更上一层楼。
二人正自议论颇为融洽,姜维位高权重俨然是当今朝廷上说一不二的人物,更是强硬派的代表。就算各大世家对于姜维有所不满,都是不敢有丝毫的表露,更是不愿意当面得罪这汉朝的耆老宿将。
要知道手握天下军权的姜维不仅仅是汉帝刘禅最为信任和倚重的人物,更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刘禅屡屡将中原的一切交托给姜维,甚至不闻不问,一切事情任凭姜维处置,这般推心置腹的信任足以说明一切。
而姜维忠心赤胆,一心为汉室江山社稷披坚执锐,不惜在军政上力挺刘禅的种种政策战术,同样让人为之钦佩。这君臣二人没有功高震主,亦没有兔死狗烹,可谓是罕见之极。正因如此,江统才敢于把心中设想一一吐露给姜维。若是想说服当今的天子,姜维无疑是于当今大汉天子刘禅的方向最为一致之人了。
二人相谈甚欢,忽而车仗停止前行,吵杂之声从外传来,甚是刺耳。姜维神色不动,江统却是眉头微微皱起,不觉这声音颇有几分耳熟。
“身体毛发父母所生也,我等以天地为床褥,可比何物!?”醉醺醺的声音从外传来,听这谈吐还是颇有才学之辈。
“彦国顶天立地,是要比拟天人么?”另一把声音响起,吐字含糊不清但仍能让人听出所言何物。
“尔等有何可看,还不散去!!”被称作彦国之人似乎对于旁观者的议论甚是不满。随之而来的便是围观百姓的惊呼声,其中夹杂孩童的哭泣与被打者的尖叫,顿时骂声一片……
“你们真是不够朋友,裸饮亦不叫我,且看我脱来。”此时在胡毋府前早已有数百过往百姓争相围观,反倒是被胡毋府上的仆役哄打,顿时乱作一团。光逸饮酒过急伏案熟睡片刻,循声出了府门,见胡毋辅之,王澄,毕卓等五六人**/身体,手拿酒坛在大门处耀武扬威,放纵自如,不觉得恼怒叫道。
“孟祖何其晚也?”毕卓等人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坦露身体一丝不挂,此刻见光逸又是来的晚了纷纷取笑。
光逸三五下脱光了衣物跳到众人之中,才有了安心的表情,甚是兴奋的上前驱赶围观人群,更是以酒泼洒。那围观之人多为附近的百姓,这般放浪形骸的纨绔子弟见得也算有过几次,见这些人耍起酒疯来不由得避退连连。
王澄见光逸玩得尽兴,也是提着酒坛举步上前泼洒百姓,一时间百姓四散奔逃,看得一干人等是开怀大笑。
“嗯?这马车为何不走?”胡毋辅之一阵大笑过后,见四周狼藉,却是有一马车甚是寻常,停驻在对面没有任何动静。那赶车的两名车夫端坐车上,盯着众人面无丝毫表情,不由得好奇的问道。
“莫不是要与我等同乐,体验这天地之感么?哈哈哈哈哈!”王澄捧腹大笑,手提酒坛深一脚浅一脚的迈步向马车走去,那光逸随后也是快步奔上。
马车之中姜维一脸漠然看着车外的二人逼近,一旁的江统亦是没有任何表情,心中却想:“陛下正欲寻此类问罪,想不到今日便撞上,时也运也!”
第三百五十三章 先锋(上)
南阳,曾经烽火连天之地。
汉帝刘禅的车驾经过此处,沿途景色依旧,村落却是繁茂之态,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遥想当年屡次率军于此与魏激战,刘禅不由得唏嘘不已。那是年月,是否想到有早一日自己会拖着老迈的身躯故地重游呢?
“道家所言,相者所讲皆有一定道理,但长生不死即便在这个时代也是飘渺之事。鞍马劳顿二十年,这躯体早已吃不消了,看来除了静心休养之外别无他法。不过想起来,远离军营之后确实体力有所恢复,是朕太操劳了么……”刘禅坐在车仗中缓缓思考,这一路上车仗缓行,各地皆有府郡官员接待,日子虽然比不上深宫之中,但比起在军营的紧迫气氛感觉要轻松多了。无论是睡眠还是体力,都有明显的恢复,但死亡的阴影仍是挥之不去。
“嗯……若朕不幸百年,动儿足可继承皇位……亏得朕亦是后世之人,想不到身临其境竟也是这般私心的想法。究竟是这个社会无可更改,还是朕私心作祟不想做出改变呢……”子承父位,这与后世的社会想比较自然是有差距的。刘禅并非没有从这个时代开始着手改变的意思,只是想想自己的权力江山,若是不托付给爱子,又要托付给谁?
车仗缓缓而行,沿途莺红柳绿甚是明媚,戴渊,郗鉴等随行官员都是知道刘禅脾性,无事也不打扰,刘禅精心思索却是微微一笑。
“是了,朕只要开通这世界之门,便等于埋下了种子。久而久之,开放式的文化终究会在历史中形成本该形成之物,又岂须朕庸人自扰呢?”
“匈奴强盛未必持久,各族明争暗斗,刘渊焉有半刻安宁?朕让你立国,便是看你之手段,若你刘渊真的雄才大略,与朕汉朝一时对立也算人杰。但若你刘渊无能平衡各族实力,又或是难以维持匈奴的强大,届时朕不攻你,你亦自灭!”思及河北之事刘禅也是豁然,汉朝此刻不宜妄动,但留给匈奴之主刘渊的仍是十分艰巨的考验。
建立匈奴帝国,只是一时强盛罢了。河北贫瘠之地,各族难驯之辈,外有黄河为阻,内有群雄争功,这帝国之内若是不能保持平静,终有一日匈奴帝国也将土崩瓦解。毕竟诸如刘渊之类强悍到可以统一塞外之人,自古以来未曾多有。
“魏晋之士浮华奢靡,各大士族仍然保有雄厚财力。如今举国开通商道,豪族大家更是财源不绝,如此等若助纣为虐,更加刺激其奢靡本性。我季汉中兴未几,此祸根决不可留给动儿!但若从根本解决却是不易,富士族纵然可使国库收入暴涨,但长此以往岂非重蹈覆辙?尚需一富民之策耳……嗯……”
想到这里刘禅开始头疼,只要自己一句话便可断绝这奢靡之风,清谈之流。但自己百年之后这些人秉性不变,富贵依旧,被暂时割断的奢靡,清谈之类必然会加倍的反噬国家。那个时候的统治者或者襄王刘动,或者是自己的子孙,怕是都没有自己的优势,都要比自己更加依赖士族豪门了。
想要剪除此风,最重要的不是处置现有之人,而是能够让财富流向民间,使得百姓与官吏士族之间的贫富差距拉近。想做到这一点上不仅仅要在经济制度上做出重大的变化,甚至还牵扯到了官吏的选拔,人才的擢升等等。
“襄王到何处了?”想到这里刘禅倒是十分想知道爱子的看法,于是轻声问道。
车仗外随行的戴渊闻言在马上躬身道:“估算起来当在德阳乘船,可与陛下同时抵达襄阳。”这一路上刘禅放慢步伐,是为了思考一些事情,也是为了等待襄王刘动的脚程。
“这天下终归是你的,又怎会让你伏在印州不动呢?”刘禅仰首微微叹息喃喃自语。自从自己来到这个时代,原本属于刘禅本体的儿子或是窃取帝位,或是为了保护自己先后而死。好不容留下了刘谌,偏偏却是识破了自己的身份,一心要替本体刘禅报仇而隐忍多年。
若不是有了襄阳刘动这老来得子的宝贵儿子,怕是那刘谌仍是不动声色,到最后有很大的机会可以成功从自己手中接过江山。自己并非是不愿意把江山社稷交给本体刘禅的后人,但若是自己咽气之前听到了刘谌所知的一切,那必然是不会甘心的。
这其中有自己初出茅庐一意孤行犯下的过错,也有因缘际会的无心之失,但无论你有这样还是那样的原因,眼下的刘禅在世人眼中是一代复兴汉室的神武之君,同时也一个很辣无比的侩子手!
虎毒不食子,先后死去的皇子们很好的描绘了刘禅心狠手辣的一面,内中的隐情当然不会公之于众,可残暴的一面始终是刘禅抹不掉的标签。不仅仅是世上,包括朝臣,亲眷,乃至自己的亲生儿子,在心中都有对自己恐惧的一面!
平心而论,若自己与爱子刘动调换位置,在不知道襄王是自己亲生儿子的状况下,对于眼下的境况难道会没有丝毫的担心顾虑与惊恐么?
一个九旬尚能率兵征讨的帝王,一名连番下令处死继承人的君主,一位慈爱有加偏偏下手从来都是毫不留情的父亲,谁能不怕?
但这一切难道真的是不可变更么?刘禅不止一次的扪心自问,答案竟然让自己也是觉得诧异,不能!即便是重复几次的轮回,刘禅也坚定不移的认为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结果。
这个时代的高门豪族隐然形成了难以撼动的力量,无论是哪一方的赌注,总是有输有赢,可无论输赢,掌管天下的,或者称之为替代君主掌管天下的始终会是高门豪族,这一点千秋不变!
之所以刘禅能够屡屡引入以及实现自己的意志,便在于强悍的实力以及狠辣的作风。与高门豪族争夺统治权,话语权,甚至是改变这时代的权力不是说说即可。付出的不会是真金白银,而是血!
唯有血淋淋的现实才能打击这些高门豪族的气焰,唯有血淋淋的现实才能让这些高门豪族意识道什么是不可阻挡,可即便是身为君主的刘禅,要做到这些也要付出代价,而且是付出不菲的代价。
对于子嗣先后丧命的评价,对于两次皇子企图谋逆篡位的处理,世人诚然有误解以及不公的评断,可刘禅同样也是有意放任这般评判的扩散。不利于自身的评价,未必便是没有益处,在维护与巩固自己手中大权时,这种恶评也可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自己的武器。
所有人得到信号便是不要与陛下作对,否则是何等的下场不妨看一看前车之鉴。但无论世人抱有何种的恐惧,总会有人逆流而上,有人被称作英雄,也有人注定只能成为一个时代制度下的牺牲品,这一切的来源,却是无可追溯,或者说太过复杂。
郗鉴在车队的末端也在思考近日与陛下的交谈,世家豪族的力量不可抑制,不断的滋生出新的事物,可内在的利益却是从来都没有变化。陛下要自己做的乃是开路先锋,而那清谈,奢靡之辈又何尝不是豪族世家所催生出试探当今朝堂,当今陛下的开路先锋呢?
想到这里郗鉴豁然一笑,纵马追上了车队,终于下定了决心不再动摇。
第三百五十三章 先锋(中)
急步来到江统府前,孙秀定了定心神,将思量的说辞又好生整理一番,端正了衣着之后,便派侍从拿着自己的名帖到江府门前拜见。
“哼!彼此皆是司马氏的臣子,如今降了汉人倒是六亲不认,看我孙秀如何整治与你!”心中想着,孙秀用那双狠毒神色的眼睛盯着车外,微微有些感慨。
在晋国之时自己为司马氏亲近之官吏,别说王衍,便算是当朝的重臣也对自己颇有态度。如今归顺了汉朝,彼此都给汉帝做臣子,自己捞取了权职但想在这朝堂上,官僚系统中吃得开还差得很远。
相反王衍虽然落得闲职但整日高谈阔论,声望与日俱增!不仅仅是原本的晋臣,包括汉朝之内的各方名士也都是趋之若鹜,对于王衍赞叹有加。自己想求王衍的事虽然不大,但对于王衍也并非没有好处。
摊开了说,若是你嫌好处不够,这事情拒绝也就罢了。偏偏摆出一副清高的样子,聚众清谈说些用不着的不说,而且还骂我孙秀是俗人!丫的你王衍难道不食人间烟火,不食五谷杂粮,不用吃喝拉撒睡?
“不是你王家财势雄厚,焉有你自命清高的假面孔?!”忍不住啐了一句,孙秀想一想便是满腹怒气,很是不爽。
不一会侍从灰溜溜的跑来回来,恭敬的禀报道:“大人,听说江大人出府未回,要等么?”
“嗯?江应元公务繁忙,若不在此又当在哪里呢……咦?”孙秀闻言一愣,自己倒是听说今日江统在府内办公,想不到自己兴致满怀而来,竟是扑了一个空,颇为扫兴。
正自思索,忽见江府之内一名文官踱步而出,奔着车仗而去。孙秀眼尖,一眼便认出那人乃是当今朝中的尚书温羡,于是连忙撩起车帘,快步跳了下去叫道:“温大人留步,温大人留步!”
那温羡官居尚书之位,前来江统府上无论公私皆是出入自如,入内未曾见到江统,却是遇到了些许官员,一番寒暄之后便匆匆出府,寻找江统。听得有人呼喊自己,声音并不熟悉,温羡转身望去,不由得脸色一紧。
“温大人可曾见到尚书令?”孙秀见温羡一脸正色,心知这位可不是自己惹得起的,素来以正直闻名,连忙施礼问道。
虽然少有接触,温羡也知道孙秀人品,见状答道:“本官在府中未曾见过尚书令,孙大人有何要事?”
孙秀皱眉道:“倒是没什么要紧事,只是……”
孙秀为人在朝中本就是没什么好评,温羡见孙秀这般表情支支吾吾,脸色一凛道:“尚书令大人公务繁忙,孙大人可知?”
话语虽短,语气却重,饶是孙秀素来狡猾此刻也是被温羡的气势死死的压住,不敢有丝毫的反抗之意。这温羡不仅仅是为人正直不阿这么简单,更是才智过人之辈,就算是斗智斗手段,孙秀自问也不是温羡的对手。
“啊……这个……温大人有所不知,下官近来多闻是非……所以……”孙秀深怕温羡误会自己是来献媚与尚书令江统连忙解释道。可摄于温羡的气势,又是拿捏不准这事情是否透露给温羡,不由得一时结结巴巴,语无伦次起来。
见孙秀一副小人嘴脸,温羡心中更生厌恶,脸色一沉道:“孙大人以为尚书令是处理是是非非的么?!”心中惦记着清谈一事,温羡寻江统不着自是心中焦急,被孙秀拖住时间更是不耐,说罢大袖一甩转身便欲蹬车。
“大人留步啊!”孙秀见误会已成心中一阵颤抖,温羡的手腕自己是知道的,若是对自己有了成见,日后自己向在这朝堂上更进一步是绝无可能了。情急之下孙秀上前拽住温羡的衣襟,竟是跪地疾呼。
上不得车温羡返身怒道:“孙大人你这是何故!”
孙秀伏在地上也是不敢起来,索性道:“实不相瞒,下官见清谈之风日盛,朝中官员心思松散,唯恐此风影响施政,因此特来与尚书令大人商议,今说与温大人,还望温大人切勿外传,切勿外传啊!”
“哦?随我详谈。”温羡没想到这孙秀小人之心也有如此忧国忧民的度量,不觉愕然,随即便有了打算,带着孙秀登车而谈。
……
刘舆受了王衍所托前往胡毋辅之府上去王澄,一路上从容不迫所想甚多。孙秀小人也,却敢于在众士人面前喧哗闹事,虽是被驱逐出了王衍府上,可其言语并非没有道理。当今陛下处处务实,对于虚夸奢靡之风甚是厌恶。
蜀汉官吏作风踏实,学识精炼,为天下文人之最。可眼下的汉朝充斥大量江南,荆州,中原,河北各地的官吏,这些官吏都是渊源颇深,各自的家族更是来头不小。地域不同风俗不同,国家不同,朝风自然也是不同。
吴国旧臣投靠汉朝,乃是为了自身家族的利益,同时也是没得选择;魏国的官吏投靠汉朝,虽然不及吴人早,可与汉朝目标一致,同仇敌忾皆是视司马氏为敌。这两股力量与汉朝融合甚久,虽有自命清高之人,但多被朝廷束之高阁,不加任用,只是徒有虚名罢了。大量的朝臣官吏还是符合汉帝刘禅的要求。
晋国官吏大都是跟随北伐的汉军而来,说白了是国家被人灭掉,皇帝又投降了汉朝,可谓是最晚归顺的一批人。可就是这一批的官吏进入朝廷之后,彻底激发了中原与江南世家忍耐许久的冲动,挥金如土的生活以及高谈阔论的作风,在短时间内感染了许多人。
汉帝惯于东征西讨,太子又远在南方,镇守中原的不过是江统,何攀等人罢了,秉承皇命的二人虽然掌权,但并不是汉帝刘禅,也不是皇室宗亲,而是士族的一份子。
但孙秀以陛下来压制众人,反倒是被众人言其俗物而驱逐出府,若是去陛下面前告上一状,其后果可大可小……
“待领回王澄,定然要与王衍痛陈利害,陛下若是有心,此事怕不易善了啊……”心中想着,却是到了胡毋辅之的府门前,只见府门处男女老幼跪在地上哭哭啼啼,四周围拢了许多百姓指手画脚,议论纷纷。
心中一动刘舆暗道:“胡毋辅之不问政事,素来饮酒而已,虽是过度却从未惹是生非,如何这般景象?”
“奉命前来请王澄回府,还请通传。”刘舆看了一眼或坐或跪哭号不断的男女老生,皱着眉头对胡毋辅之府上的管家道。
刘舆也曾多次拜会胡毋辅之,那管家正在垂头丧气见是刘舆连忙快步上前哭诉道:“我家主人与几位大人被人抓去了,刘大人你快快救救我家主人吧!”言罢竟是跪在地上磕头不止。
“嗯?胡毋兄所犯何事,被何人抓走?”刘舆心中狂跳,暗感事态不妙,但若是那孙秀搬弄是非也不应是胡毋辅之这里出事才对,连忙问道。
胡毋辅之府上管家道:“我家主人与王大人,毕大人,光大人等几位大人裸饮,在这门前驱赶围观之人,却是惊扰了车驾,因此被官府派人抓走了。”
“哎!饮酒误事,裸饮到这街道,尔等怎不看管!!”刘舆一听王澄也在被抓者之列,不由得怒道:“何人车驾,你可知晓?”
管家愁眉苦脸道:“主人脾气我等如何敢管……据说是当朝尚书令车驾……”
“什么!?”刘舆心想最多不过是哪位官员的车驾,如此凭借王衍等人的威望名声倒是可以私下解决,可一听是当朝尚书令江统的车驾,顿时一股寒气凉到了心底,一时也顾不得那管家说些什么,推开人群便去王衍府上报信……
第三百五十三章 先锋(下)
傍晚时分尚书令江统府前车水马龙络绎不绝,同朝为官的同僚,名望颇著的名士,更有玄学圈子中耆老名宿,纷纷前来探问消息。
胡毋辅之虽然在玄学圈子中名声不小,但其放纵酗酒早已荒废了学业,换而言之若说在若干年前胡毋辅之还是颇有希望成为玄学清谈之中的代表人物,如今的胡毋辅之不过是普通的一员罢了。
但冲撞尚书令车驾的不仅仅是胡毋辅之,尚且包括了王澄,毕卓,光逸等一干玄学清谈的骨干分子。其中王澄乃是如今中原玄学泰斗王衍的弟弟,而毕卓身在吏部也是大有前途,在朝堂上多有直言,对于提升玄学清谈一党的声望甚有益助。这些人物是不可以出事的,或者说即便是有了什么意外,也要尽力保下来。
发生这么大的事情江统也知道这一夜注定是难以入睡,好在温羡带着孙秀也是寻了过来,倒是多了一些情报与了解。送走了一批官员,外面的下人又是通传,中郎庾敳,黄门朗阮修求见。
江统闻言微微叹息,挥手示意请进,自己与这些官员同样出身魏晋,就算眼下疲惫不堪,可碍于情面还是要一一相见的。要知道自己决定与陛下一切来做这断绝奢靡清谈之风的行动,本身等若与相当的士族大家有了抵触,若是再有一个拒人千里之外的态度,怕是自己在各大世家之中的评价便是一面倒了。
“我等冒昧前来还望尚书令大人见谅。”庾敳与阮修举步而入,纵是等待了许久也是不见丝毫厌烦,只需要看江府门外等候拜见的马车便知道江统是如何的辛苦。
“庾中郎,阮黄门不必多礼,二位来意本官也是晓得,不妨直言。”江统也不多言,开门见山问起二人的来意。要知道这庾敳庾中郎在晋臣之中名望极高,即便是大将军姜维也曾需要以庾敳的名号来稳定河内,河东百姓兵将的心思,此人不出则已,一旦出马其分量就算江统贵为朝中的尚书令,也不得不郑重以待。
而阮修的才华惊人,素来不喜做官,此番做黄门朗可谓大材小用,在朝堂上这点官职倒是不算什么。但阮修与当今的玄学大儒王衍交情极好,才华更是隐可并驾齐驱,同样是颇具分量的人物。
这还是多亏汉帝刘禅有意将这些高谈阔论之士架空,不赋予高位实权,以免对于政务的施行有所阻碍。否则江统应付起来怕是比现在还要吃力,但也不是说现在的江统就是十分好受的。昔日的同僚,即将因此与自己产生嫌隙,完全就看自己如何应付了。
对视一眼庾敳笑道:“尚书令大人如此说,庾某也不客套了。听( 惊雷入汉 http://www.xlawen.org/kan/5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