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永乐大帝 > 永乐大帝 第 31 部分阅读

第 31 部分阅读

    古人本来就是这种传统,被征服后会服从强者的命令。    但如果哪一天这个强者衰弱了,那么他就不是强者了,因此也就怪不得我们起反叛之心。    你们派地那些连马都骑不稳当的汉人,他们能够称得上强者吗?既然他们连被绑着手的人都看不住,能怪我起反叛之心吗?”

    这时。    虎保亦令真巴朝后面打了个手势,于是那群骑兵开始驱马奔跑。    一开始汉人们还能够勉强跟在后面跑,可是两条腿的确实跟不上四条腿的速度,不久便纷纷被拖倒在地。    周武的扈从小猴子跑得很快,因此还踉踉跄跄地坚持着。    他一边跑一边哭喊着:“我**妈……呜呜……我**奶奶……猴爷看你们可怜还……还给你们包扎过伤口……恩将仇报的畜生……呜呜……”

    这是蒙古人面对决心防守地军队时常用的手段:虐杀对方的百姓或俘虏,使之恐惧进而降低对方的士气。

    在汉人俘虏纷纷惨叫哭喊的同时,虎保亦令真巴大喊道:“我们大汗说了,如果你们赶紧投降。    那便可以饶你们一条小命。    如果顽抗,这就是榜样!”

    钱成脸色发青,吩咐身边的亲兵用火绳枪瞄准虎保亦令真巴,然后命令哈三帖木儿准备冲出营门救人。

    如果不是因为之前想打击钱成的气焰,按照钱成的作法,这个虎保亦令真巴早已是个死人了。    哪有可能现在还站在那里耀武扬威?因此看到钱成抢在前面发令,金铭只是抿了抿嘴,却没有说什么。

    隔着一百多米,虎保亦令真巴能够隐隐约约看到神机营这边地动作。    虎保亦令真巴之所以汉话说得那么好,原因在于他是一名叛虏——也就是说,之前他曾经向明朝投降过,但后来又叛变逃走了。    因为有着这样的经历,所以虎保亦令真巴对于火枪这种武器多少有些了解。    之前的火药威力较小,因此火枪的威力不大,射程也很有限。    且不说老式火枪根本没有射击精度的概念。    即使碰巧打中了目标。    在这么远的距离上所能造成地伤害,其实并不比被小石子打中严重多少。

    因为有着这样的认识。    所以虎保亦令真巴并不认为在这个距离上自己会有什么危险。    他想了想,觉得神机营此时或者是老羞成怒到了极点,因此才在杀伤范围之外用火枪射击;或者只是单纯地想提高一下军队的士气。

    “想鼓舞士气吗?那我便把你们的士气打击得更低!”

    这么想着,虎保亦令真巴便玩了一个高难度的技术动作,跳起来稳稳地站在马背上,双手拍击着胸膛吼道:“来打我呀!你们这些软弱的南蛮子!来打死我呀!谁来打死我?谁来打……”

    经验主义害死人并不是一句空话。

    枪声响起的同时,虎保亦令真巴的吼声嘎然而止。    他恍恍惚惚、不可置信地低下头,看着自己胸膛上那几个正汩汩地流着鲜血的小孔……

    当虎保亦令真巴一个倒栽葱摔到地上的同时,神机营地营门以飞快地速度打开,紧接着一彪人马杀了出来。

    当哈三帖木儿等人冲出营门时,虎保亦令真巴身后的那群骑兵正瞅着掉在地上地虎保亦令真巴发愣。    马奔驰的速度为20公里/小时。    最神骏的骏马甚至能够达到60公里/小时。    哈三帖木儿及其部属的坐骑都是良马,因此等那群鞑靼人回过神来,哈三帖木儿等人离他们已经只有五十米的距离了。

    如果没有虎保亦令真巴莫名其妙死掉的前提,那群鞑靼骑兵搞不好会抽刀向前杀去。    可是面对不可知的事物,这群鞑靼人却吓得赶紧割断绳子拔马就跑。    有两个鞑靼人吓得忘了割断绳子,结果被冲得最快地哈三帖木儿追上后一枪一个地捅死了。

    虎保亦令真巴死得很有意义,因为他是实战中被新式火枪打死的第一个人。    同时,他也创造了最远距离被火枪击毙地世界纪录——虽说不久后这个纪录就会被刷新。    但毕竟虎保亦令真巴也曾经创造过世界纪录不是?

    在远征军的欢呼声中,哈三帖木儿等人将俘虏们大模大样、有条不紊地救回营地。    整个过程中,鞑靼人军队中都没有任何人向前迈进一步。    鞑靼人想不明白虎保亦令真巴是怎么死的。    在弄明白这个问题之前,他们如何敢轻举妄动?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在此之前火枪早已面世。    枪响后被打死打伤倒不算什么稀罕事,只是这一次距离太远,超出了鞑靼人的理解范围。    鞑靼人无法判定虎保亦令真巴究竟是被火枪打死的。    还是死于别的什么原因。    因此,鞑靼人首先要做地事便是将虎保亦令真巴的尸体弄回来,研究他的死因。

    在这个距离上,虽说打中门板大小目标的成功率顶多只有五成,但神机营这边每次至少都是五枪齐发,因此几乎每次都能够打中敌人。    在抢回虎保亦令真巴尸体的过程中,鞑靼人付出了十多人的死伤作为代价。

    研究了虎保亦令真巴的尸体以及受伤勇士的伤口之后,鞑靼大汗鬼力赤终于知道这是火枪造成地伤害了。    既然不是妖术。    那便没什么好怕的,于是鞑靼人排好了冲击阵型,准备一举冲破神机营的营寨。

    鞑靼人在距离营寨大约三百米的距离上开始发动冲锋。    他们刚刚发动冲锋,还没来得及将马速提到最高,结果来自于“一窝峰”、  “群豹横奔箭”、“百虎齐奔箭”以及“群鹰逐兔箭”所发射的火箭打击就如同狂风骤雨一般来临了。

    由于鞑靼人并没有在这个距离上就承受伤亡的心理准备,因此这种出乎人意料地远距离攻击差点导致鞑靼人的第一次攻击就夭折了。    尽管在此之前火箭早已发明。    但是由于之前火药威力太小的缘故,之前的火箭射程并没有这么远。    床弩、投石车等武器的攻击距离固然更远些,但床弩和投石车却不可能形成如此密集的攻击。    鞑靼人还是首次在这个距离上遭受如此狂暴的攻击,其内心的恐慌可以想见。

    这个时代的蒙古人虽然远不如他们的祖先那么剽悍,但值得称道地是,虽说遭受了前所未见地攻击并且损失惨重,可鞑靼人竟然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距离两百米的时候,远征军地营寨里响起了一连串如果炒豆子一样的枪响声,与此同时,一些鞑靼骑兵惨叫着仰天从马上倒下。    不仅如此。    那些从来没有听到过枪声的战马根本无法控制恐惧。    开始不听骑手的命令发狂地乱窜乱跳起来。

    鞑靼人的冲势受阻了,但对面的枪声却并没有停歇。    根据鞑靼人当中那些老兵的经验。    本该是一阵枪响之后会停顿很长一段时间。    然而令鞑靼人心脏紧缩的是,在他们的感觉中,只过了很短一段时间,对面又响起了那令人恐惧的枪声,一阵又一阵,似乎永不停歇……当然,这只不过是陷入巨大恐慌之中的鞑靼人的想象而已。    明军使用的只是火绳枪而已,所采用的也只是三段式射击法,哪能做到永不停歇呢?

    三段式射击法并不是朱棣的发明,其专利拥有者是黔国公沐英。    朱棣虽然“发明”了黑火药的最佳配方,但至今为止却连遂发枪都没能研究出来,因此火枪的射击速度并没有得到太大的提高。    最训练有素的士兵每次发射后,也需要花一分多钟的时间装弹然后再次射击,因此如果全军齐射便无法形成持续的杀伤力。    为了形成持续的压制火力,朱棣便在军中推广了这种射击方式。

    在钱成的预想中,当鞑靼骑兵冲到**十米的距离时,就该轮到迫击炮发威了。    然而令钱成失望的是,鞑靼人没冲到这个距离就已经彻底陷入混乱之中。    然后,所有的鞑靼人都象是被恶魔追赶一般飞快地撤退了。

    钱成望了金铭一眼,说道:“可惜。    ”

    金铭赞同地点点头,说道:“确实可惜。    ”

    但事实上,他们俩可惜的并不是同一件事。

    钱成的遗憾在于鞑靼人居然这么快就撤退了。    作为一个好客的主人,钱成对于客人还没尝过迫击炮和手榴弹的滋味就离开而耿耿于怀。

    而金铭之所以说可惜,却是因为他没有料到鞑靼人竟然这么不经打。    出于稳健考虑,在布下营寨时,金铭命令士兵们将营寨周围布满了拒马、铁蒺藜等物,只留下大营门口一条狭窄的通道。    现在鞑靼人的攻击虽然被打退了,但金铭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撤退而不能扩大战果——大营门口的那条通道太窄,只容得下小股部队出击。    但派小股部队出去,又怕被敌人吃掉,因此金铭心里的后悔自然可想而知。

    金铭陷入了犹豫之中,不知是否应该派人将营寨周围的拒马、铁蒺藜等物清理干净。

    这一仗占了出奇不意的便宜,鞑靼人在此之前没遇到过这种战术,所以才吃了大亏。事实上,火箭攻击虽然狂暴,却也不是无法承受的。    而战马受惊的问题也并非无法解决——只需将战马的耳朵堵上就可以了。    万一鞑靼人找出了对策,那么,将障碍清理干净岂不是帮了敌人的忙?

    但如果不清理障碍,可鞑靼人下次冲锋时仍然很快被打退的话,那岂不是又得眼睁睁地看着对方安然撤退?

    金铭想来想去,终于还是决定保守一点。    现在毕竟是敌众我寡,最需要考虑的并非是如何扩大战果,而是如何保证不被敌人攻破营寨。

    ……

    在金铭终于下定了决心,并且耐心地等待鞑靼人进攻时,鞑靼人那边却仍然吵做一团。

    按照蒙古人的传统,最先攻破敌人营寨的人拥有优先抢劫权。    因此在不知道远征军是块硬骨头时,鞑靼人都抢着做先锋。

    鞑靼人的军队中,除了鞑靼大汗以及极少数大部落的首领拥有常备军外,其他的都是各个部落的牧民。    上次抢到先锋任务的几支部落在进攻时全都遭受了极为惨重的损失,死伤人数甚至超过了整个部落全部男丁人数的一半。    这种损失,称之为灭顶之灾也不为过。

    在这种可怕的结果面前,鞑靼人的贪念被暂时压抑住了。    现在鞑靼人开始发扬礼让精神,争相推拒着攻击远征军营寨的任务。

    VIP章节目录 第三十六章 鞑靼人的内部分歧

    第三十六章  鞑靼人的内部分歧

    鞑靼人的汗帐之中,一个强壮的中年男人正面沉如水地端坐在汗座上。    此人便是惹得朱棣雷霆大怒的鞑靼大汗鬼力赤。    此刻,鬼力赤正在头疼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人战斗力最强。    那时的蒙古人骑射水平高些,而且也更能忍饥受寒,但最主要的原因却是当时的蒙古人战斗精神最为顽强。    即便是面对无法打败的敌人,只要统帅命令冲锋,那么蒙古士兵就会毫不犹豫地冲向死亡。

    时代不同了,蒙古人的想法也不一样了。

    如今鞑靼人聚集在鬼力赤大汗的旗下,是因为他能够给大伙带来安全、带来胜利、带来财富。    如果鬼力赤做不到这一点,那就对不起,各个部落的选择多了去了:他们可以拒不服从大汗的命令;也可以推举一位新的大汗;或者投奔大明、兀良哈、瓦剌。    总之,并没有部落死心塌地的支持鬼力赤。

    若是没有足够的经验和头脑,鬼力赤也不可能凭着并非黄金家族血统的身份成为鞑靼人的大汗。    对于明军拥有射程如此远的火枪,虽说还弄不清楚其威力究竟有多大,但鬼力赤仍然对此心怀疑虑。    所以在其他部落争抢先锋任务时,鬼力赤便顺水推舟要攻击任务交给了那些主动求战的部落。

    如今一战打下来,已经没有人主动请战了。    当鬼力赤用语言试探时,那些被试探的部落首领们也没有一个愿意接受这种送死地任务。

    大家都不愿意承担主攻任务。    难道就此撤退?

    当然不行!

    蒙古人自从退回草原之后,完全脱产的常备兵极少,基本上实行的是平时为民战时为兵的全民皆兵制。    为了消灭这支在草原上肆虐的明朝军队,鬼力赤征召各个部落好不容易凑足了五万大军。    现在明朝军队就在眼前,难道受到一点小小的挫折就此退兵?

    名声的损失、物资地消耗且不说,己方退兵后岂不是放任明朝军队继续在草原上肆虐?

    见各个部落的首领们象是被锯了嘴地葫芦一样沉默着,鬼力赤大感头疼。

    打呢。    没部落愿意损失实力。    退呢,他这个非黄金家族血统的大汗恐怕就更会被质疑。    难道只能将明军包围。    待敌军粮草耗尽之后再发动攻击?

    这同样也不是什么好办法。

    对面的明军人数才一万出头,车辆却超过了两千——总不能指望明军的车辆中运载的不是粮草而是泥土吧?

    粗略估计,对面那支明军至少能够支持一个月。    鬼力赤这次召集军队很匆忙,只带了三天的粮草。    一般羊日行5-6公里,牛7-8公里。    如果不顾损失以最快的速度迁移牛群羊群,最近地部落将羊群赶过来也需要五天时间。    不过,如果前几天忍着少吃点。    或者宰杀一些马,那么待各个部落牲畜迁移过来后,却也迟早能够将对方那支明军的粮草耗尽。

    然而这种围困战术有一个巨大的缺陷。    蒙古人本身的生产力比较落后,打仗时向来习惯于就食于敌。    若五万精壮男子至少一个月待在这里无所事是,一个月后,哪怕能够将对面那支明军的粮草耗尽,鞑靼人自身也会元气大伤。    要知道,游牧民族中能够完全脱离劳动的个体极少。    如果大量的精壮被牵制在这里。    那么参战的部落就会严重缺乏人手。    放牧牲畜时如果人手不够,那么就会有牲畜走失;此外,没有足够地人手收集过冬的干草,那么到了冬天就会有大量的牲畜饿死。

    不是迫不得已,这种两败俱伤的办法不能用。

    这么想着,鬼力赤缓缓开口说道:“这么痴坐着也不是办法。    大家拿出个章程来吧。    ”

    鞑靼人毕竟才领教新式火箭和新式火枪的威力,这么短的时间里,鬼力赤想不出办法,别地人同样也没能想出好的对策。

    所以,汗帐里仍旧是一片沉寂。

    眼见部下不踊跃发言,鬼力赤只好点名发言。

    “把都帖木儿,你先说。    ”

    把都帖木儿三十多岁,在这群蒙古贵族之中显得相对清瘦。    他原本是故元平章,元朝时平章是地方高级长官。    洪武年间,把都帖木儿曾伙同知院笼秃儿灰、纳纳罕等遣部将哈散赤汝祝儿灰至西凉请求归降。    朱元璋恐其道远。    跋涉艰苦。    赴京不便,就令其于水草便利之地居住——没让把都帖木儿内附。    又没有派遣官僚管理,因此当蒙古分裂成鞑靼、瓦剌、兀良哈三部后,把都帖木儿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鞑靼平章。

    把都帖木儿和鬼力赤的想法不一样。    在他看来,既然明朝对蒙古人投降的政策很优待,那又何必非要和大明对着干呢?

    虽然把都帖木儿投诚朱元境没成功,但是在另一个历史时空,把都帖木儿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抱定“山不来就我,我来就山”的宗旨,于永乐三年七月自塔滩率部属五千余人、驼马三万余匹诣甘肃归附。    投诚明朝后,为了表示对归附少数民族人员的宠异,朱棣赐把都帖木儿名吴允诚,授右军都督佥事,赐赉甚厚,令其仍率部属居凉州。    吴允诚受朝廷厚恩,因而对明朝也颇为忠诚,数次“捕虏”以及追杀、镇压“叛虏”,后因功升为左都督并获得恭顺伯爵位。

    可以说,把都帖木儿是一个热衷于民族大团结的好同志。

    当初鬼力赤侵扰辽东时,把都帖木儿就极不赞成。    朱棣还是燕王时,鞑靼就在他身上吃了不少亏。    如今朱棣当上皇帝了。    自然更加不好惹。    残元的最后一位继承者坤帖木儿死于建文四年,之后鬼力赤被众多蒙古部落推举为可汗。    那时,朱棣好心好意地遣使致意。    可鬼力赤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想地,居然在年初时主动侵犯辽东,这不是没事找抽吗?

    现在好了,惹得永乐皇帝派兵来报复了。    谁惹出来地事,谁自己解决!你没办法。    难道我就有办法?

    心里是这么想地,把都帖木儿却没有这么说。

    他抬眼望了鬼力赤一眼。    慢吞吞地说道:“明朝大军之所以攻入蒙古草原,是因为年初时我们侵扰辽东。    ”

    “如今明朝对已经投诚的游牧部落实施了以‘人头换茶叶’地政策,结果东面的朵颜三卫、西面的哈密卫,以及南面众多归顺大明地部落全都兴奋得象是吃了壮阳药一样,有事没事就袭击我们。    真正打起来,即便是势力最大的朵颜三卫也不是我们地对手。    可大家都是草原上的健儿,相互间知根知底。    如果对方避战。    茫茫大草原上,想要抓住对方的主力并不是容易的事。    ”

    “照我看,不如遣使与对面的明军谈和……如今大明朝实施的是有邑贵族制度,我看还是赶紧向永乐皇帝投诚获得册封才是正理。    ”

    也先土干也是另一个历史时空中向朱棣投降的代表性人物,投降之后朱棣赐其名为金忠。    也先土干不象把都帖木儿那么心慕大明,但他却是个识时务地俊杰。    思量了一下目前的局势:东、南、西三面都遍布着臣服于大明的游牧部落。    这些游牧部落目前的实力还不强,但由于可以凭借人头换得明朝提供的物资,因此有些部落甚至干脆放弃游牧生活。    朝着职业雇佣兵的方向发展。    一边仍然以放牧为生,另一边却纯粹以杀人为业,不久之后,想必鞑靼的处境会越来越艰难吧。

    此外,正西面还有一个实力强大并且与鞑靼为敌的瓦剌。    很多时候国家或是民族地领袖都会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    鞑靼和瓦剌都不喜欢明朝,但相对于明朝而言。    两个蒙古势力相互之间却更希望能够消灭对方。

    既然鞑靼最大的敌人是瓦剌,那么向明朝投诚,然后一心一意地攻击瓦剌岂不是更好?

    这么想着,也先土干便问道:“若是我部投诚大明,能够获得何等的爵位?”

    把都帖木儿见有人搭腔,立即来了精神。

    “按规定,超过五十户牧民的牧场为一个基本采邑领。    然后根据拥有的基本采邑领数量来评定相应地有邑爵位。    不过如果你想让自己的爵位评高一点也不难。    ”

    “被册封的有邑贵族对明朝宗主有着军役义务和经济义务。    经济义务不去管它,反正只要没人能取代你在部落中的位置,那么你爱交多少就是多少——虽然每丁一年要缴纳十个铜钱的人头税不能少,但你哪怕虚报了一万人丁。    一年也只不过多缴纳一百贯基本人头税而已。    去马市卖几匹马就够了。    ”

    “比较难办的是军役义务。    不过,有邑贵族的军役义务比十户抽一丁还要轻。    而我们蒙古人必要时却可以全民皆兵。    所以,你最多可以虚报十倍的人口。    ”

    “你当我傻啊?”也先土干却摇了摇头。    “只为一点虚名却承担更多的经济和军事义务,这不是犯傻吗?照我说,还不如瞒报人口呢。    ”

    把都帖木儿立即反驳:“爵位高也不是全无好处的……到时候你详细问问就知道了。    但瞒报人口绝对不是什么好主意。    如果瞒报人口,别地有邑贵族就可能以此为名攻击你。    那时你哭都哭不出来。    ”

    见把都帖木儿和也先土干就投诚之后地待遇问题相谈正欢,鬼力赤脸色发青,鞑靼太师阿鲁台更是怒目圆睁。

    鬼力赤倒还稍微好些。

    他之所以生气,主要是因为面子受损。    作为蒙古的大汗,部下却当着他地面若无其事地讨论着投降明朝的问题,这确实令人难堪。    但把都帖木儿和也先土干的部落又都很强大,与之翻脸只能是两败俱伤,因此鬼力赤只能隐忍。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讲,听到投降这个提议后其实鬼力赤也颇为动摇。

    虽然身为蒙古大汗,但是鬼力赤直接掌握的部落实力并非最大。    这种情况对于一个大汗而言,简直是一种致命伤。    更为糟糕的是,鬼力赤没有黄金家族的血统,因此很多部落根本就不听从他的命令。    因此,别看鬼力赤表面上看起来是风光无比的蒙古大汗,但实际上他的地位却岌岌可危。

    年初鬼力赤之所以要强行侵犯辽东,其实正是为了提高他的个人声望。    那时鬼力赤已经通过多次试探侦察得知:朱棣为了争夺天下而从辽东抽调了大量人马,因此辽东正处于最虚弱的时候。    此时不打,更待何时?能够带领子民攻掠明朝,那便能够获得蒙古人更多的支持和认同。

    前面部分都如鬼力赤所料,侵扰辽东果然获得了成功。

    但是令鬼力赤意外的是,明明北方兵力不足,永乐皇帝却硬是派遣了一支军队深入鞑靼人的领地进行报复。

    一开始鬼力赤虽然意外,但这份意外更准确地说是属于喜出望外。    当他知道永乐皇帝派出报复的军队人数不过万余时,忍不住暗叹一声:天助我也!

    如果明朝大军人数太多,鬼力赤自然会避其锋芒。    但区区一万嘛,岂不是正好增添他这个蒙古大汗的功绩?正因为这个缘故,鬼力赤便急匆匆召集了五万大军杀过来了。

    交战之后的意外却不是鬼力赤喜欢的。    明军的战术前所未闻,对于蒙古骑兵而言,这种全新挑战的难度实在太高。    这时,鬼力赤的信心便开始动摇了。    听到把都帖木儿的提议后,鬼力赤自然免不了有些动心:之前成功侵扰辽东虽说提高了他的声望,但朱棣并不配合他,居然派遣军队前来报复。    如果成功将这支明军消灭倒是一切都好说,但问题恰恰是这支明军并不好消灭。    各个部落都出于私心不肯做出牺牲,鬼力赤心灰意冷之余,自然免不了考虑将来的事情。

    鞑靼的很多部落都不听自己指挥,那么空担着一个蒙古大汗的名义又有什么用?这个蒙古大汗不仅不能给鬼力赤带来实际利益,而且还迫使他时时刻刻担心实力强大的部落造反。    既然如此,那干嘛不能考虑一下顶着蒙古大汗的头衔向明朝皇帝投降呢?至少,戴着蒙古大汗头衔投降后,待遇肯定会更高些。    草原上的游牧生活确实很艰苦,哪怕是大汗也与其他人一样,都以牛、马粪烧火取暖。    所以投降之后,哪怕是去中原居住也照样是个不错的选择。

    ……

    VIP章节目录 第三十七章 全套服务(上)

    鬼力赤的半忧半喜不同。此刻鞑靼太师阿鲁台却是实的愤怒-

    胖胖的阿鲁台是个传统观念很重的蒙古人。对“非元种”的鬼力赤成为蒙古大汗极其不满。整日梦想着恢复蒙古帝国的荣光。由于部落的实力最为雄厚的缘故。阿鲁台已经逐渐成为了鞑靼的实际控制者。

    鬼力赤有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但实力强大并且心怀壮志凌云的阿鲁台却绝不肯轻易认输!如果连万余人的明军都对付不了。那还谈什么恢复蒙古帝国往日的荣光?!

    然而出于和鬼力赤同样的顾虑。阿鲁台同样没有立即和把都帖木儿和也先土干翻脸。

    阿鲁台只是沉着脸说道:“未言战先言降。你们还是光荣的蒙古人的子孙吗?!”

    相对而言。蒙古大汗与重臣商议事务时比中原更为民主。因为。游牧民族各个部落的首领都手握重兵。因此说话时不象中原的臣子有那么多顾忌。万一情况恶劣了。率领整部落逃走就是了。别说可以投奔瓦剌兀良哈或是大明。若是不愿寄篱人下。甚至还可以逃往西伯利亚中亚。

    把都帖木儿不屑的斜了阿鲁台一眼。说了一句令阿鲁台尴尬无比的话。

    “你别老把祖先的荣耀挂在嘴边上。祖先的荣耀不是说出来的。是打出来的!有本事。你把对面明军的营寨攻破呀。”

    也先土干也不阴不阳的附合道:“就是!你想恢复蒙古帝国的荣光我们也不拦着。现在正缺一个主攻明军营寨的人选。只要你打头冲锋。我们绝对跟上!”

    阿鲁台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如果是在蒙古最为强盛的时代。五万蒙古骑兵在野外对付一万敌军那还不是小菜一碟?那时蒙古军队的野战能力威名远扬。所有的敌对势力都被蒙古军威所镇摄。不约而同的选择固守坚城。避免野战。

    当然。蒙古人也并非在所有的野战中都取的了胜利。当时阿拉伯世界中实力最强的忽都思组织了包括五万马木留克骑兵(注1)在内的二万大军。在预设的峡谷内埋伏包括仆从军一共两万五千的蒙古人。在人数为对方五倍。的形占据优势的绝佳条件下。忽都思的十二万大军仍然差点被蒙古人打败。当时冲锋的蒙军队遭到来自前方和侧面遮天蔽日的弓箭齐射。损失惨重。然而蒙古兵体现出高度的战术纪律。不顾伤亡向前冲击。有些蒙古兵身中数箭依然狂呼向前。阿拉伯军队一度因为这种狂暴的攻击而差点崩溃。如果不是忽都思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激发了马木留克骑兵的勇气。历史或许会因此而改写。

    如果如今的鞑靼人仍然有着先祖的勇气。冲垮明军的营寨又哪会这么难?

    但既然如今鞑靼人的勇气已经远不如先祖。那么让阿鲁台打头冲锋。他却也是不肯的。毕竟。前车之还历历在目呢!

    正在阿鲁台不知该如何下台时。鞑靼国公忽鲁秃站了出来。他面色阴沉的说道:“是否向明朝臣服的事以后再说。无论如何。不能这个时候就投降!”

    “明朝的皇帝派遣军队来到草原上。各个部落被这支军队撵的象是受惊的兔子一样乱窜。我们好不容易集了五万骑兵将这支军队困住。如果一仗不打就投降。明朝皇帝又会怎么看我们?”

    忽鲁秃抚了抚额头。象是想把额头上的皱纹抚平似的。“蒙古人没有草场。就象白云没有天空。我们至#039;要让明朝皇帝知道。草原上是我们蒙古人的天下!只有打赢了这一仗我们才有真正的讲和条件。那怕是向明朝皇帝臣服。草原上的事务。仍然可以我们蒙古人自行决定!”

    虽然不怎么满意忽鲁秃的右倾投降主义思想。但忽鲁秃此时毕竟是在帮自己说话。所以阿鲁台挤出一丝容说道:“是这个理!”

    “先不管将来是不是能够恢复蒙古帝国的荣光。但眼下这一战我们却是避无可避。这一仗打败了。大伙#039;|即便投降也不会受到明朝皇帝重视!”

    也先土干嘟哝道:“打赢谁都想。

    可这一仗怎么打的赢?”

    “怎么打不赢?”鞑靼太师阿鲁台厉声喝道:“开仗之前。各个部落都拿一笔财富出来作为奖赏。重赏下必有勇夫。只要蒙古勇士不避锋矢勇敢冲过去。挤也把明朝军队挤死了!”

    也先土干素来与阿鲁台不睦。见阿鲁台拿他作色。他便也不甘示弱的吼道:“说的轻巧!你以为不避锋矢就行了?!明军打枪时发出那么大的响声。战马都受惊了。根本冲不过去。难道你想让蒙古勇士步行冲过去?”

    阿鲁台在这关键的时刻竟然急中生智。“你这头蠢猪。冲锋前将战马的耳朵堵住不就行了?”

    “放你妈的屁!哪有这么简单?”

    “三箭不如一刀。三刀不如一枪。以前勇士们只要鼓起勇气。那就能够冲到敌人面前。可你难道没看过士们身上的伤口吗?那么大一个洞。比被枪扎一下还厉害!只要挨一下。再强壮的勇士都没办法继续冲锋。我还是刚才那句话。要冲锋就由的部落冲在最前面!”

    阿鲁台破口大骂:“你这个胆小如鼠的懦夫!”

    “你勇敢?!那你领头冲锋啊!”

    不愿意承担领头冲锋任务。又不愿意承认自己胆小的阿鲁台终于老羞成怒了。刷的拔出腰刀。

    也先土干立即还以颜色。拔出弯刀与阿鲁台对峙。

    鬼力赤“呼”的站起来。

    “住手!看看你们象什么样子?”

    再怎么说。鬼力赤毕竟还是众多部落共同推举的蒙古大汗。因此当鬼力赤发怒后。阿鲁台和也先土干便先后气呼呼的将刀子收回到鞘中并且坐下。

    鬼力赤宣布道:“我已经决定了。各个部落分别拿出一定数量的牲畜和奴隶作为奖励。至于说由谁打头……”

    鬼力赤环视一圈。部落头领们都下意识的闪开视线。唯一与之对视的也先土干却梗着脖子一脸不善的盯着他。表现出一副“若不合意便一拍两散”的架势。鬼力赤一阵头痛。是说道:“打头阵的部落就抽签决定。无论是谁。抽到签就不许推脱要不然。各个部落合力共击之

    攻破了明军的营寨。战利品由打头阵的先挑!”

    这个折中的方案总算的到了大伙们的同意。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不到打头阵的签自然最好。万一到了。却也并非一定会吃亏。只要破了明军的营寨。那便能够先挑战利品。明军营中那犀利火器正是鞑人垂涎的目标。

    在商定了各个部落所出的奖励份额之后。众人开始抽签。把都帖木儿也先土干和阿鲁台都没有抽到这个签。也先土干和阿鲁台对视一眼。视线在空中几乎要迸出火花来。

    也先土干哼了一声。然后率先走出汗帐。其余众人也纷纷回到自己的部落进行战前的准备。

    ……

    到了|午。被物质奖励刺激的嗷嗷直叫的鞑靼人再次来到了远征军的营寨门口。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和兴奋交织的气氛。

    上午的战斗已经让鞑靼人意识到。这是一块很不好啃的硬骨头。但是大汗为这次冲锋所拿出来的奖励也确实丰厚。第一个冲进明军大营的战士。将会的到一百头牛五十匹马一千只羊以及二十户牧奴作为奖励!这份家当是普通牧民一辈子辛辛苦苦也挣不到的。如果运气好能够第一个冲入明军大营。哪怕在这场战斗中战死了。家属也能够过上比以前的多的日子。

    低沉阴郁的牛角声呜呜的响起后。五千鞑靼骑兵立即骑着马大声怪叫着向前冲去。

    越彪悍勇敢的战士越先品尝到死亡的苦酒。

    象上次一样。在两百五十米左右的距离时。从明军营寨里发出的如狂风骤雨般的火箭落在了骑兵之中。看到冲在最前面的勇士纷纷从马上栽落。后面的鞑靼人也不的不鼓起勇气面对自己无法回避的惨淡结局。继续硬着头皮加速向前冲去。

    两百米时。远处传来了象是炒豆子一样的声音。同时。明军营寨里飘起了一阵轻烟。由于草原上的风很。飘起来的轻烟很快就被吹散了。但是在前面那阵轻烟被吹散的之。明军营寨里又传出了第二阵炒豆子的声音。并且升起了第二阵轻烟……

    鞑靼骑兵们没功夫猜测这种景色会持续多长时间。在死亡的威胁下。他们只能勇敢的向前冲去。这一。由于战马的耳朵被塞住了。所以战马并没有因为枪声而发狂混乱。鞑靼骑兵们压住心中的狂喜。继续鞭策着战马以最快的速度向前冲去。

    由于火枪子弹出膛时的初速度较低的缘故。导致子弹飞行时发出夺人心魄的低啸声。冲锋的途中。不时骑兵被子弹击中。噗的一声后。骑兵的躯体上会露出一个血洞。而骑兵本人则会因为强大的冲击力身不由己的向后或者向侧一歪。然后从马上掉落下来。也有个别骑兵的脑袋被打中。白色的脑汁和红色的血液迸射出来喷的到处都是。将的上涂染更为血腥狼藉。

    火脱赤是一个人口不足一百的小部落的首领。象这样的小部落。通常都会依附于某个大部落。火脱赤所属的那个大部落今天抽到了打前阵的签。结果这个大部落将附属的小部落排在了最前面。

    火脱赤是小部落的首领。同时也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兵。火脱赤发现。三阵枪响后。明军营寨似乎安静了下来。这个狂喜的鞑靼人微微扬起身子。握紧了刀柄。准备冲到明军营寨前展开肉搏。正在这时。对面的明军开始射箭起来。( 永乐大帝 http://www.xlawen.org/kan/5579/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