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 部分阅读
鄱阳民只不过是个狂生而已,和穿越者根本扯不上任何关系。失望之余,朱~只得“杖之,毁其书”。
朱棣对儒家、孔子没什么好感,但也同样没什么恶感,因为他觉得这些东西有好处也有坏处,实在很难分辨出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而之所以对那位狂生“杖之,毁其书”,则是因为朱~不愿意与全天下的读书人为敌。明代的读书人基本上都是孔孟子弟,而朝廷又不可能不用这些人,因此在没有明显利益的前提下,朱棣也不愿意得罪士林。
空欢喜了一场后,到了八月,朱~终于遇上了值得高兴的事情:安南陈朝遗臣裴伯终于来到明廷。这位申包胥式的人物,控诉胡氏父子“弑主篡位,屠害忠臣”,要求明朝出兵“擒灭此贼,荡除奸凶,复立陈氏子孙”。
见到裴伯耆,朱棣的心便已经放下了大半。
朱棣知道自己的穿越会对历史造成影响,因此一直以来都担心裴伯或陈天平因为蝴蝶效应而意外身亡或是因某种缘故迟迟不来明廷求援。如今裴伯已经来了,哪怕陈天平有什么闪失,朱棣也已经有了充分的理由。
裴伯耆在哭诉的同时一直关注着朱棣的表情,想要从中揣摩明朝皇帝的想法。朱~确实很激动,结果误导了裴伯。他原本以为明朝皇帝会立即答应帮助安南复国,谁知道朱棣听完之后,却仅仅只是命赐裴伯衣食,对出兵之事却只字不提。
历史上,明朝地军事重点是北方,明成祖此时正在准备北伐,自然不肯在南方轻启兵端。
如今鞑靼在以人头换茶叶的残酷政策下只能蒲硬写辉俣灾性钩赏病6靱之所以没有立即答应裴伯耆的要求,却是为了等待前安南国王陈日亘之孙、故安南国王陈日奎弟陈天平的出现。
十几天后,令朱~高兴地是,陈天平果然出现了。历史上陈天平向天朝哭诉,乞求大明为之主持正义,明成祖虽然有所心动,但因为并不了解这个陈天平的来历,也不知其陈氏之后的身份真伪,于是命赐陈天平府地,月支俸禄,暂住下来。
朱棣固然深知这个陈天平的真实身份,但既然那么多天都等了,再等几天又有什么关系呢?于是按照历史上的那样,赐陈天平府地,将他暂时安置下来。
九月丙午,周王来朝,献虞。
这个所谓的虞有着“虎躯狮首,体魄伟岸”,“白毛黑纹,尾巴修长”,“性格驯,仪态优雅”,“动作敏捷,奔跑如飞”。朱~看来看去,只能大约猜测这是一种白化的大型猫科动物——反正他在《动物世界》这个节目里没见过这种动物。如果贡献的是稀罕地小型猫科动物或是犬科动物朱棣会更喜欢些,大型猫科动物太难驯服,朱棣看了两眼稀奇后,就对所谓的虞没什么兴趣了。
然而百官地兴致却很高,纷纷上奏章,写颂词,说是朱棣的仁慈感动了上天,因此降下吉祥的动物。
对于这个马屁,朱棣甚至有些怀百官是不是故意说反话讽刺自己。历史上的明成祖是中国历史上最残暴的皇帝之一,至于说穿越后的朱~,很多时候也是很冷血残酷的——拍马屁干嘛一定要说皇帝仁慈呢?说英明难道不行吗?还好杨士奇也专门为此写下了“虞颂”和“虞诗”,根据朱~的了解,杨士奇是不会也不敢讽刺自己的,所以基本可以肯定百官们是在乱拍马屁。
千错万错,马屁不错。所以朱~虽然暗地里多少有些不爽,但表面上仍然龙颜大悦,给予了周王丰厚地赏赐。当然,朱~也没有接受百官的请贺,而是说:“瑞应依德而至,虞若果为祥,在朕更当修省。”
说是这么说,让朱棣自我修省却是不可能的。他所能做的只是表面工作,加派御史巡察天下。
冬十月丁丑,河决开封。接又是一个好消息:蒲城、河津黄河清。古话说黄河清,圣人出。如今朱~在位,这种说法自然令他很高兴。
当月,东厂报告说长兴侯耿炳文与方孝孺派出的手下有所接触。
方孝孺是个纯粹的文人,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所以只要方孝孺按照朱~规定的游戏规则来玩游戏,哪怕私底下做点小动作,朱棣也是可以容忍的。但长兴侯耿炳文却不同,他不仅是武将,而且还是很早就跟随太祖朱元璋造反的身经百战的武将。要威望有威望,要经验有经验。更重要地是,当年朱~造反时,一开始就是这个耿炳文率兵与朱~作战。尽管耿炳文因为作战失利因而被建文皇帝撤换了,但耿炳文却是直到朱棣打下南京后才投降的,因此对朱棣显然不会有什么太高地忠诚。这种人要是被方孝孺那种精神异常的人说动了,发起疯来造反,绝对会造成不小地麻烦。
想来想去,朱棣便决定将耿炳文全家发配到北海道去。耿炳文擅长守城,当年随同朱元璋造反时,别的将领都是南征北战,可耿炳文却一直驻守在长兴负责抵御张士诚地进攻,一守便是十年。之后在靖难之役中与朱棣作战,虽说初战失利,可是当耿炳文退缩到城内坚守时,却仅凭少量的残兵败将挡住了北军的猛攻。将耿炳文发配到北海道之后,也不要他征服整个北海道甚至是进攻日本,只要他能够在北海道建立一个据点守住就行了。
十一月,+苏、松、嘉、湖、杭水灾田租。这次并非+免田税,而是+免田租。江南民田的基本田赋只不过每亩五斗,相较于每亩均产三石的产量而
点基本田赋甚至不到田产收入的百分之二。如果确家,解决拖欠赋税地问题也很简单。若是有田产但暂时没有能力缴纳拖欠赋税,则以田产作为抵押从大明皇家银行贷款补齐拖欠赋税。拖欠的赋税只这么一丁点,来年连本带利偿还借款也不是什么吓死人的事。如果没有田产或是拖欠的赋税过多,便以强制移民地办法来解决。
马彬等人出使爪哇、苏门答腊、暹罗,满刺等国后,这些国家都没有同意加入大明的有邑贵族体系,但这些国家各地的封建领主却有一些积极地与大明眉来眼去起来。所以今年年底,除占城,别失八里,琉球山北、山南,爪哇,真腊入贡外,甚至还有一些南洋的封建领主也搭乘着商船来到了南京。此外,罗,日本,琉球中山今年一共入贡了两次。
琉球的统一之战并没有爆发。琉球山北入贡的时候老老实实地表示,愿意加入大明有邑贵族体系,即便只是个有邑三等伯爵也认了。琉球中山大约是因为不甘心,今年连续入贡两次,乞求大明能够将中山王册封为琉球国王。朱~自然不会同意这个要求。人家山南先加入大明有邑贵族体系,不多给点好处,将来谁还愿意抢先着臣服?
朝鲜今年没有入贡。知道了朝廷对待朝鲜使臣的态度后,今年辽东一带的有邑贵族们谁都想从朝鲜弄点好处。只不过由于朝鲜有了防备,采取了坚壁清野地措施,所以进入朝鲜抄掠的有邑贵族们并没有获得太大地好处。只不过相较于野人女直和鞑靼人而言,从朝鲜掠夺人口毕竟更容易些,所以辽东一带的有辽贵族对朝鲜仍然保持着较大的兴趣。估计朝鲜李氏今年很是郁闷,所以朱棣也就原谅了他们没有入贡的行为。
日本今年入贡了两次,态度比朝鲜好多了。不过朱档却没有给日本使臣好脸色,而是谕日本使者惩治海盗,顺便提出了要求日本提供一个地方供明朝在那里驻军,以便就近监视日本海盗的问题。
安南胡汉苍也遣使来朝贺,朱~特命陈天平参与朝见。安南使臣见到陈天平后,皆错愕下拜,甚至涕泣者——《大越史记全书》称陈天平原名陈添平,其身份本是“陈元辉家奴阮康”,也不知道安南是不是有着官员向家奴下拜并滋泣的习俗?真是古怪的习俗……
适值裴伯在场,便向安南来使责以大义。那安南正使是胡汉苍的心腹,自然不甘示弱进行反驳,于是场面紧张。朱~顺势当场宣布:决定明年年初派遣监察御史李琦、行人王枢赍诏问罪于胡汉苍,命他自陈其事。
待安南使臣唯唯喏喏、裴伯耆兴奋不已地退下后,朱棣却将陈天平单独留了下来。
陈天平兴奋得简直无法形容。安南自从胡氏篡位后,陈氏的宗室近亲要么被杀,要么逃走过着隐姓埋名地生活。如果大明肯伸出援手,那么他陈天平说不定可以成为安南国王!
朱棣尚未开口,陈天平便连连叩头。
“胡氏暴征横敛,酷法Yin刑,百姓愁怨,如蹈水火,唯求天朝上国派兵救我安南百姓。那胡氏不得人心,天朝只需派偏师一支,贼军必定闻风而降……京城昨天下了雨,所以显得冷,明天说不定还会结冰,不过安南气温却高,现在即便只穿单衣也不冷,派军队讨伐也没关系的……”陈天平过于激动,说到这里意识到自己说错了,心中一慌,说得更加语无伦次。“天朝迟些派军讨伐也可以的,总得先准备好粮草等事宜……”
朱棣知道陈天平没有这种单独奏对的经验,况且又过于激动,于是笑着说:“不忙。既然确定了你的身份,朕迟早会为你作主的。只不过朕也能听信一面之辞,总得看胡氏是怎么个说法。
若是胡氏认错了,愿意迎你回去作安南国王,那便可免兵灾,何乐而不为呢?况且即便是要打仗,这大军出动,粮草先行。想要做好出征的准备工作,那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朱棣顿了顿,话题一转。
“朕看你眉清目秀,官话又说得好,甚是欣赏。朕的安成公主正是待嫁之龄,想将之下嫁于你,你意下如何?”
君有赐,臣不敢辞。别说朱~的提议是将公主嫁给他,哪怕是提议将一头母猪下嫁,陈天平也只能接受。更何况与明朝公主结婚也不是什么坏事。所以陈天平听了,又叩了头,深吸了一口气后答道:“微臣之大愿也!”
朱棣微笑着点头,示意陈天平离开。
看着陈天平地背景,朱~暗自想到:按照历史的轨迹,安南胡氏会在不得已地情况下承诺“迎归天平、以君事之”。而且当明成祖惑“虑尔习于变诈,或未尽诚”时,胡汉苍又派人奉表云“臣亦当率国人逆于境上”,终于使得明成祖决定“布思信怀远人为务”。
然而当明成祖终于打消顾虑,命使臣聂聪陪同,并命广西总兵、征南将军韩观派左副将军黄中、右副将军吕毅、大理寺卿薛品等人率官兵五千人护送陈天平回安南时,却遭到了安南军队伏击。明军不敌,陈天平及部份士兵被俘。陈天平经胡朝审讯后,被“处凌迟罪”。
明成祖说话不算话的次数也不算少,可是当别人欺骗他时,明成祖却雷霆大怒,于是终于派遣大军进攻安南胡朝。
毕竟安南脱离中国地统治已经有一段日子了,风俗语言与中原差异较大,因此朱~暂时不打算直接占领安南全境,而是打算将安南纳入有邑贵族体系。既然如此,那么陈天平这个棋子自然要好好运用。而既然需要陈天平活着,那么将安成公主下嫁于他自然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不能使得陈天平对大明更加死心塌地,那么至少能够以此为借口派遣一支精锐部队作为陪嫁,然后拱卫安南地王宫,更彻底地控制住安南王室。
至于说1年所发生的陈天平遇难事件……这个世界上难道没有替身这回事吗?()
VIP章节目录 第五章 护送
没有一点儿云朵,火辣辣的骄阳高悬在那由蓝转灼人的阳光象箭一般射在大地上,反射出一阵阵蒸腾、窒闷、湿热的气浪。
通往安南嘉林城的道路上,一支军队正在险峻的山道上缓缓地逶迤前行。偏偏前些日子又下了场大雨,路上满是泥泞,通行更是不便。渐渐的,队伍已不成列。
这是护送陈天平前往安南就任国王的大明军队。《大越史记全书》称这支明朝军队共有十万,考虑到领军将领仅仅只是征南将军韩观的副将而已,因此可以推断《大越史记全书》多半属于玄幻之类的。不过,这支军队的人数同样也不符合明朝史书所记载的五千之数。因为,朱棣规定在正常情况下,小旗以下的普通士兵无需出境服役,因此即便加上非战斗人员,其总人数满打满算也不到一千人。
右副将军吕毅无聊地四处张望着。虽说是骑着马,累倒是不怎么累,但是这种行军实在是太过无聊了。吕毅东张西望了一会儿,看到不远处一名叫做阿牛的百户时,他的眼睛突然一亮。
阿牛确实有些与众不同。大多数士兵配备得都是军队发放的制式武器,而阿牛除了装配军中的制式武器外,还带着一柄类似于铁匠铺里使用的大铁锤。这支大铁锤重达四十多斤,对于这支军队的绝大多数官兵来说,如此沉重的铁锤顶多只有勉强挥舞几下,将它带着行军根本就是无法想象的事情。在泥泞的道路上行进时需要耗费更多的体力,因此这时队伍里的大多数人都已经觉得很累了,然而扛着那柄大铁锤的阿牛却还象是刚刚出发时那么有精神。每一步的间距都象是用尺子量过一般,有力而又精确。
吕毅骑着马来到阿牛地旁边,问道:“阿牛,你怎么一点都不累的样子?”
对于上官的疑问,阿牛只是憨笑着挠挠头。
“不知道,反正我不累。”
为什么不累,阿牛自然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不过以科学地方法进行分析却很简单。阿牛地体力之好似乎已经超出了常人的范围。此外,由于童年时遭受过各种各样的苦难,使得阿牛培养出了钢铁一般的意志以及独特的个性。别说这种强度的行军根本不可能让阿牛觉得累,哪怕再提高强度,阿牛也不会露出丝毫疲态来。因为,他已经习惯了在艰苦环境下进行锻炼。
看见阿牛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的憨厚模样,吕毅懒得继续追问,便打马回去和左副将军黄中聊起天来。
“喂,你说皇上让那个什么陈天平治任以行,干嘛非要派遣我们大明地军队护送他?”
“你懂个屁。那安南胡汉苍篡了陈氏的王位,哪里会心甘情愿将轻轻巧巧地将王位就这么还给陈天平?如果你是那胡汉苍,你愿不愿意?”
“不愿意又能怎样?”吕毅撇撇嘴。
“难道那胡汉苍还能抗拒皇上的命令不成?”
顿了顿,吕毅又补充道:“去年年初广西省思明土官及云南省宁远州土官向朝廷哭诉,辖境猛慢、禄州等地被安南所占。为此朝廷遣使责难胡朝,结果胡朝连屁都不敢放一个便将古楼等五十九村交还了。那胡汉苍就这么点胆子,难道还敢翻起什么风浪?”
“切,不敢掀起风浪?那胡朝怎么会有胆子侵扰猛慢、禄州等地?”
聊天可以分散精力,使得行军途中不觉得太过疲惫,所以一旁的大理寺卿薛品也加入了聊天的行列。
“吕将军,你也别太小瞧了安南胡氏。前年地时候,占城曾遣使入明,声称遭到胡氏‘攻扰地方,杀掠人畜’,请求获得我大明的帮助。你看这安南胡氏才篡国几年时间,就这边攻打那边侵扰的,要说他们安分,至少本官是不信的。”
“不对呀,”吕毅满脸的惑。“我们抵达丘温时,那胡汉苍不仅派陪臣黄晦卿等人前来迎接,还以牛酒犒劳护送的我军,表现得很老实啊?”
黄中冷笑一声。“我还是那句话,反正胡汉苍不地道。黄晦卿等人表现|卑微,但说了些什么?‘属有微疾,已约嘉林奉迓矣’。还真是病得巧了,迟不病早不病,让他前来迎接新国王的时候就病了。”
“你就是心病重。管他胡汉苍到底是在丘温迎接还是在嘉林迎接,反正我们总得亲眼看着陈天平成为安南国王之后才能回国,因此必须到安南的首府多邦城去。”
吕毅不以为然地说道:“况且你不是派骑兵四出侦察过吗?这一路上都是迎接的安南百姓,也没什么可之处。再说了,就算胡汉苍想实施什么阴谋诡计,但陈天平却是在我大明军队的保护之下,任他再怎么狡猾,又能想出什么办法来?”
说完,吕毅又意犹未尽地补充道:“如果那胡汉苍果真施展什么阴谋,本将就率军杀向多邦城,将之生擒。”
薛品连连摆手。“吕将军万万不可擅起争端,万一发生什么意外,回国向皇上报告,由皇上决定如何处理就是了。去年年底时,西平侯沐晟曾建议直接出兵,却被皇上驳回。皇上以布恩信,怀远人为务。安南胡氏虽扰我大明边境,然而皇上令已遣人诘问,若能诚顺命,则亦显示皇上地包荒之量。”
大理寺卿薛品属于读书读多了,显得有点迂的那种人。身为武将地吕毅更坚信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不过,吕毅却也懒得和薛品争执,于是将头扭向黄中。
“老黄,你说说看,那安成公主已下嫁于陈天平而且生了一子,为何这次安成公主和安南国世子不和陈天平一同返回安南?”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黄中皱眉道:“虽说那胡汉苍表面上口口声声说愿意接陈天平回国奉他为主,但也不能完全相信那厮的话。好端端地将王位让给别人,谁会愿意?万一胡汉苍那厮发了疯,别说我们只有不到一千人,哪怕有一万,也未必能够护住陈天平。”
“做最坏地打算,胡汉苍若是真的丧心病狂发动袭击,那也顶多只是折损陈天平一人而已,将来皇上还可以册立世子为安南国王。如果世子也和陈天平一同遇害……”
说到这里,黄中舔了舔干燥地嘴唇,目光突然呆滞起来。因为他突然产生了一个可怕的念头:皇上让这支不足千
队护送陈天平去做安南国王,难道其本意就是让陈天?陈天平若是受袭而死,明朝发动大军攻入安南自然也就名正言顺。攻占安南后,立世子为安南国王,而安成公主则顺理成章地凭借安南国王太妃暂理国政。
不对。安成公主只有一个儿子,十岁以下的孩子容易夭折,因此并不保险。陈天平还有作用呀?难道是我想复杂了?
黄中用力地摇摇头,似乎想要将这些可怕的念头从脑袋里甩出去似的。
吕毅却不象黄中想得那么多。听到黄中说胡汉苍有可能发动袭击,却只是不屑地呸了一声。
“还反了天了!又要下什么雨,吹什么风地,大刚放晴,老鳖就要反潭么?”
想了想,吕毅又小声说道:“话又说回来,安南人确实都不是什么好东西。我们一路上辛辛苦苦将陈天平送回安南去当国王,可你瞧他那拽样!一路上象是神仙似地,一天到晚吃喝拉撒全都待在那辆马车里。那几名护卫也鬼鬼祟祟的,谁都不准靠近。上次好不容易看见他出来透风,我好心好意去和他打声招呼,谁知他竟然象是看见鬼了似的,慌慌张张地躲进马车里去了。”
黄中也觉得陈天平这种做法不近人情,但也没有多想,而是对吕毅说道:“你也别一竹杆打翻一船人嘛。你看那个裴伯耆不就是类似于申包胥式的忠臣嘛。”
吕毅想了想,也没有坚持。
“对了,我听说待陈天平就任安南国王后,安成公主不久后就会跟到安南去,但安南世子要十八岁才会回安南。那陈天平已经许诺加入大明有邑贵族体系,而想要继承子爵以上的有邑爵位必须在蕃学或国子监就读过,所以干脆将安南世子交由宗人府派出的专人抚养,免得他去了安南过不了几年又得回南京——反正据说安成公主每年都会回南京省亲。”
见周围的人都竖起耳朵仔细地听这种秘闻,吕毅地聊天兴趣更浓了。
“你们知不知道,如今公主下嫁给属国国王时会有一份特殊的陪嫁,那就是专门负责保护公主安全的护卫。这些护卫可不得了,虽说是必须到异国他乡去,可一去就能获得一个拥有五十户农民的庄园以及一个有邑恩骑尉的爵位。”
周围地听众全都笑声一片。嫁女儿给陪嫁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这陪嫁军人却是开天辟地头一次听说。不过仔细想想,却也有些道理。皇家的公主下嫁到远邦异国,有什么事娘家也不能及时撑腰。如今陪嫁护卫过去了,婆家自然也就不敢轻易欺负她。
黄中却想得比那些人更远些。
……如果陈天平真的被胡汉苍暗害了,那么将来安成公主以王太妃的身份监国时,有着这么一支绝对忠诚于自己的武装力量自然更得心应手些。即便陈天平不遇害,将来安成公主若是想干涉安南国政,底气也会足些……
这时一个正听得津津有味的小旗问道:“吕将军,怎么样才能成为公主的护卫啊?”
吕毅冲着那个小旗嘿嘿一笑。
“也简单,首先必须是身家清白的良家子,这一条你算是符合条件。”
“其次则是必须有一定的武艺。象你这样地嘛,也算勉强符合条件吧。”
“再次嘛,则必须计仪表堂堂……大家说说看,这小子符不符合这一条啊?”
旁边有人凑趣地哄笑。“自然符合,他是小白脸嘛。”
见小旗乐得眉开眼笑了,吕毅却给他泼了一盆凉水。
“最后一个条件便是要说得一口流利的官话。你小子会说官话吗?”
那小旗想了想,说道:“不会可以学嘛……反正常宁公主和咸宁公主还没出嫁呢。在她们出嫁之前学会官话不就可以了?”
“你这小子……”吕毅指着那小旗哈哈大笑。“好,今天我再透露一个消息。公主下嫁给属国国王时会有陪嫁护卫,而郡主、县主、郡君、县君若是下嫁给伯爵以上地有邑贵族,同样会有陪嫁护卫。只不过名额多寡不同,依次是五十名、二十名、十名、五名和两名。这样算起来,你的机会还是蛮多地。”
吕毅顿了顿,却口风一转。
“不过,如果是在皇上推行《长子继承法》之前,你多努力一下便多半能够心想事成。可如今爵位、身份、不动产什么都唯有长子方能继承,结果次子们只能想别的办法了。于是公主地陪嫁护卫也就成了香饽饽。你们想啊,只要能够当上公主的陪嫁护卫,便能立即变成有邑恩骑尉,这种好事谁不想?争的人多了,所以想要成功当上陪嫁护卫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见小旗面露沮丧,吕毅却笑着安慰他。“你小子有毅力去学官话,干嘛不努把力去加入京都三大营?禁卫军的官饷可是咱们卫所军的两倍以上。”
小旗咧咧嘴,苦笑道:“小人也知道禁卫军更好。薪水多一倍且不说,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那禁卫军虽说也必须接受挑战,却只是排名最后1的人接受挑战。不象小人,每过三年都可能接受一次挑战……但小人这水平即便是拼死拼活加入了禁卫军,估计顶多也只能当上一个小兵,收入还不如现在呢。”
吕毅笑骂道:“没出息的家伙。”
这小旗和吕毅熟惯了的,想了想,反驳道:“阿牛是我见过最厉害的勇士,他也没有参加禁卫军,难道也是没出息?”
吕毅听了这话只是哈哈大笑,却没继续就此说下去。吕毅官位高,见闻也广。此时聊起了兴头,于是东北葫芦西北瓢地一气。吕毅忽而东,忽而西,说得是满口白沫兴奋不已,思维转换稍慢的人简直听得是云里雾里。
阿牛耳尖,听到了那小旗把他扯出来做例子的话。然而阿牛却什么话也没说。他深深的记得当初那位恩人所说的话。
“凭本事去封妻荫子光宗耀祖!”
京城能有什么仗打?
只是,当初那位恩人建议他到广西参军。可如今他都已经升为百户了,为什么还没有大的战事爆发呢?
正这么想着,阿牛却突然听见一声炮响。()
VIP章节目录 第六章 中伏(上)
响之后,明军正自迟不定,却见安南军队伏兵四出声,震动山谷,似有千军万马,将明军全部包围。
这时一名安南将领当先而出。此人头戴抹金凤翅盔,身穿明光铠甲,手持钢枪,肩披红色大氅,骑一匹银鬃马。他不象别的安南人那样长得黑瘦矮小,反倒是身材魁梧,相貌堂堂。他的头发颜色并非黑色,而是棕色,而且脸上也有着同色虬须。远看此人,活脱脱一副猛狮的形象。
这名披着红色大氅的安南将领隔涧以流利的官话大呼道:“远夷不敢抗大国,犯王师。缘天平实疏远小人,非陈氏亲属。而敢肆其巧伪,以惑圣听,劳师旅,死有余责!今幸而杀之,以谢天子,吾王即当上表待罪。天兵远临,小国贫乏,不足以久淹从者。”
言罢,该将便拔马朝着陈天平的马车直冲过来。
由于事出突然,兵力相差太过悬殊,而且那安南将领又摆明车马不欲与明军交战,因此一时之间明军并没有什么抵抗意志。见那安南将领朝着自己冲过来,大部分士兵都下意识地道路两旁闪开了。
由于多数明军都自动散开了,少数没退开的官兵又因为心怀怯意发挥不出平时七成的实力,因此也没能挡住那红袍将领连人带马的冲击。结果,红袍将领一路杀过来竟然如入无人之境。
右副将军吕毅粗重地喘了一口气,提枪欲上前与之厮杀,谁料却被左副将军黄中一把扯住。
“别上去,”黄中的声音显得有些含糊不清,“天时地利人和全不在我们这边……既然安南军队并不打算和我军开战……那就由得他们吧。”
吕毅愣住了,随即责备地喊了一声“老黄!”
黄中仍然牢牢地扯着吕毅,口中象是含了一颗苦橄榄似的。“我是左副将军,听我的!”
刺眼的阳光射在吕毅一动不动的脸上,他皱着眉,两只大手握得咯嘣作响。良久,吕毅终于象是泄了气的皮球似的,身上的精神气一下子全都没了,结果被黄中扯到旁边,让出了中间的道路。
那些迟疑着并未彻底让开道路地明军一直瞅着主将的位置,希望能够得到明确的命令。见主将都主动让开了道路,他们便松了一口气,急急忙忙地四散逃开。
那安南将领冲过来时也一直警惕地望着黄中和吕毅那边地动静。这两人无论是所披的铠甲还是身后的旗帜都显示出了他们的身份。这时看到明军主将也让出了道路,长久以来的自卑感在这一刻突然演变成了狂妄。
红袍将领象是街头卖艺那样将手中的钢枪挥舞成一道密不透风地圆圈,然后狂笑着大吼:“谁敢拦我?!”
安南将领正在得意,却突见一骑持剑杀来。被吓了一大跳的红袍将领下意识地钢枪一摆,谁料却轻轻松松将那人打下了马。安南将领定睛望去,却见那人只是文官装束,根本不是什么武将。那名文官在泥泞地地上挣扎了半天,好不容易爬起来,然而提着剑欲重新向红袍将领杀去。
红袍将领哈哈大笑,脑袋一摇一晃,带着戏谑的神情地问道:“来者何人?”
“行人聂聪是也!”
“尔乃文官,吾不杀之,速退去。”
“吾食朝廷俸禄多年,报国在今日,义不粕!毖园眨舸铣纸O蚯捌巳ァ?br />
见自己一片好心对方却并不领情,安南将领老羞成怒,钢枪往前一送,顿时聂聪刺了个透心凉。
刺死聂陪后,安南将领再次吼道:“谁敢拦我?!”
见大理寺卿薛品仍呆呆地拦在路中间,安南将领眼睛一瞪。
“让开!”
安南将领在这里说废话其实并不纯粹是因为太过狂妄。大多数明军都从道路上逃开了,可马车旁边负责保护陈天平安全的锦衣卫们并没有逃开,反而手持弓箭做出了射击的准备。他自忖如果单独一个人冲过去,难保没个闪失,因此便打算多说几句废话等身后的步兵跟上来后,再向马车发起攻击。
薛品将视线从聂聪的身上收回,似乎身上微微颤了一下,脸上犹带惊悸之色。他抽出腰间的长剑,咧嘴喊道:“职责所在,义不偷生!”
红袍将领正欲将这个手无缚鸡之力却又唧唧歪歪的文官刺死,谁料薛品却将长剑在脖子上一横,果断地自刎了。
待薛品的尸体从马上摔落,红袍将领愈加狂妄。
“谁敢拦我?!……谁敢”
“啪!”
不知从哪里飞来一块鹅卵石正好击中红袍将领地面门,结果他一个倒栽葱从马上摔了下来。红袍将领又惊又怒,挣扎着准备爬起来,眼角的余光却看见一个模糊的身影鬼魅似地朝自己冲过来,然后一柄硕大的铁锤直奔自己脑袋而来。
那柄铁锤的速度如同闪电一般,即便是正常情况下红袍将领也未必躲得过。而此刻他的面门刚刚受了重击,头昏眼花四肢无力且不说,又躺在泥泞之中无法发力,结果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大铁锤越来越大,离自己的脑袋越来越近……
“砰”的一声巨响后,无论是明军还是安南军队都呆滞了片刻。很多人都在这一刻产生了幻觉,似乎刚那铁锤击中脑袋所发出的声音余音袅袅。也有不少人在这个时候想的都是同一件事。
“原来用铁锤击打脑袋竟然可以发出这么响地声音!”
阿牛看了眼地上的无头尸体——确实已经没有头了,原本应该长着头地位置,如今只剩下红的、黄地、白的一堆混合物,完全看不出原来地形状。
阿牛“呸”了一声,却不象那红袍将领那些说什么废话,提着大铁锤便朝着已经赶过来的安南士兵走过去。
跟在红袍将领之后的安南士兵多半都是他的亲兵,也算得上是精锐。见主将被打死,而且死状还那么惨,多少有些胆寒。然而他们毕竟人多势众,因此倒也没有转身逃跑,而是鼓起勇气挥舞着兵器朝阿牛杀过来。
阿牛夷然不惧,立即加速朝人群冲过去。没有虚招,没有试探,没有迟疑,大铁锤如同山岳一般朝着最前面的那名士兵
压过去。“杀!”的沉吼声在同一刹那发出。
阿牛面前地安南士兵只觉得耳朵突然嗡嗡一响,然后便失去了知觉。
旁人只看到人影乍合,可怖的大铁锤根本都看不清其轨迹,紧接着又听得连续的“砰”、“砰”、“砰”响声,人影乍合乍分之后,唯有阿牛傲然站立,那几个安南士兵全都象刚才地红袍将领一样没了脑袋——或者说是几乎没了脑袋。
阿牛随随便便地站在那里,象是耍弄轻巧的小木棍那样耍弄着沉重的大铁,显示出一副“铁锤在手、有我无敌”的气吞山河的气概。
看着阿牛那如同天神般的身影,明军官兵地士气大涨。
相对应的,安南士兵则士气大落。
阿牛身高接近两米,相对于平均身高不过一米六地安南士兵而言,高出了半截身子的阿牛就象一个强壮的大人,而他们则象是一名稚童。若仅仅只是身高上的差异倒也罢了,象竹杆一般高瘦的人并不会给安南士兵如此大的压迫感。然而阿牛全身肌肉盘结,每一块突出的肌肉都硬得象钢块一般,任谁看去都能猜出其中蕴含着怎样恐怖的力量。
阿牛如今只不过二十岁,却已经是满脸虬髯,叫人看不出真实的年纪。然而那又密又黑又硬地虬髯却有个好处,那便是替他这个凛凛大汉更增添了十二分的刚猛威武,令他的敌人看到后,没由来便会生出一股惧意。
此外,阿牛所使用的武器也令安南士兵心悸。俗话说三箭不如一刀,三刀不如一枪。
然而和阿牛所使用大铁锤相比,安南士兵倒是宁愿挨上三枪也不愿意被那大铁锤擦一下——那家伙挨着就死、擦着就伤,更何况阿牛的习惯极其恶劣,总是朝着人家脑袋上招呼。别说是被正面击中了,哪怕只是稍稍擦上一点边,神仙也救不活啊!
冷兵器时代,这样的勇士能够给同袍们带来无法估量的勇气。更何况朱棣对军队进行改制后,这次护送陈天平的官兵不仅军衔皆在小旗之上,而且他们大多都经历过挑战的考验,其战斗技能的信心远非普通士兵可比。
突然遭受伏击时,除了极少数非人地存在外,一时害怕或是不知所措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而战士在胆气被夺地情况下,又无法发挥出自身的实力。如果那几名最先与红袍将领战斗地士兵并非犹豫不决,反而是充满了战斗的欲望,那么他们即便最终仍然无法拦住对方,但也不至于竟然没有任何一人是他地一合之敌。
由于安南方面摆明了只打算抓那个陈天平而不准备与明军为难,而且领军将领左将军黄中和右将军吕毅不但没有组织抵抗,反而用让开道路的行动暗示可以任由安南军队行事,因此下面的官兵自然也就更没了战斗意愿。
现在眼见阿牛那威风凛凛的模样,受到感染后,一些官兵不禁地产生了战斗欲望。由于阿牛正护在马车之前,于是那些官兵便纷纷向阿牛靠拢。
明朝的官兵总共有将近一千人,但这一刻( 永乐大帝 http://www.xlawen.org/kan/5579/ )
朱棣对儒家、孔子没什么好感,但也同样没什么恶感,因为他觉得这些东西有好处也有坏处,实在很难分辨出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而之所以对那位狂生“杖之,毁其书”,则是因为朱~不愿意与全天下的读书人为敌。明代的读书人基本上都是孔孟子弟,而朝廷又不可能不用这些人,因此在没有明显利益的前提下,朱棣也不愿意得罪士林。
空欢喜了一场后,到了八月,朱~终于遇上了值得高兴的事情:安南陈朝遗臣裴伯终于来到明廷。这位申包胥式的人物,控诉胡氏父子“弑主篡位,屠害忠臣”,要求明朝出兵“擒灭此贼,荡除奸凶,复立陈氏子孙”。
见到裴伯耆,朱棣的心便已经放下了大半。
朱棣知道自己的穿越会对历史造成影响,因此一直以来都担心裴伯或陈天平因为蝴蝶效应而意外身亡或是因某种缘故迟迟不来明廷求援。如今裴伯已经来了,哪怕陈天平有什么闪失,朱棣也已经有了充分的理由。
裴伯耆在哭诉的同时一直关注着朱棣的表情,想要从中揣摩明朝皇帝的想法。朱~确实很激动,结果误导了裴伯。他原本以为明朝皇帝会立即答应帮助安南复国,谁知道朱棣听完之后,却仅仅只是命赐裴伯衣食,对出兵之事却只字不提。
历史上,明朝地军事重点是北方,明成祖此时正在准备北伐,自然不肯在南方轻启兵端。
如今鞑靼在以人头换茶叶的残酷政策下只能蒲硬写辉俣灾性钩赏病6靱之所以没有立即答应裴伯耆的要求,却是为了等待前安南国王陈日亘之孙、故安南国王陈日奎弟陈天平的出现。
十几天后,令朱~高兴地是,陈天平果然出现了。历史上陈天平向天朝哭诉,乞求大明为之主持正义,明成祖虽然有所心动,但因为并不了解这个陈天平的来历,也不知其陈氏之后的身份真伪,于是命赐陈天平府地,月支俸禄,暂住下来。
朱棣固然深知这个陈天平的真实身份,但既然那么多天都等了,再等几天又有什么关系呢?于是按照历史上的那样,赐陈天平府地,将他暂时安置下来。
九月丙午,周王来朝,献虞。
这个所谓的虞有着“虎躯狮首,体魄伟岸”,“白毛黑纹,尾巴修长”,“性格驯,仪态优雅”,“动作敏捷,奔跑如飞”。朱~看来看去,只能大约猜测这是一种白化的大型猫科动物——反正他在《动物世界》这个节目里没见过这种动物。如果贡献的是稀罕地小型猫科动物或是犬科动物朱棣会更喜欢些,大型猫科动物太难驯服,朱棣看了两眼稀奇后,就对所谓的虞没什么兴趣了。
然而百官地兴致却很高,纷纷上奏章,写颂词,说是朱棣的仁慈感动了上天,因此降下吉祥的动物。
对于这个马屁,朱棣甚至有些怀百官是不是故意说反话讽刺自己。历史上的明成祖是中国历史上最残暴的皇帝之一,至于说穿越后的朱~,很多时候也是很冷血残酷的——拍马屁干嘛一定要说皇帝仁慈呢?说英明难道不行吗?还好杨士奇也专门为此写下了“虞颂”和“虞诗”,根据朱~的了解,杨士奇是不会也不敢讽刺自己的,所以基本可以肯定百官们是在乱拍马屁。
千错万错,马屁不错。所以朱~虽然暗地里多少有些不爽,但表面上仍然龙颜大悦,给予了周王丰厚地赏赐。当然,朱~也没有接受百官的请贺,而是说:“瑞应依德而至,虞若果为祥,在朕更当修省。”
说是这么说,让朱棣自我修省却是不可能的。他所能做的只是表面工作,加派御史巡察天下。
冬十月丁丑,河决开封。接又是一个好消息:蒲城、河津黄河清。古话说黄河清,圣人出。如今朱~在位,这种说法自然令他很高兴。
当月,东厂报告说长兴侯耿炳文与方孝孺派出的手下有所接触。
方孝孺是个纯粹的文人,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所以只要方孝孺按照朱~规定的游戏规则来玩游戏,哪怕私底下做点小动作,朱棣也是可以容忍的。但长兴侯耿炳文却不同,他不仅是武将,而且还是很早就跟随太祖朱元璋造反的身经百战的武将。要威望有威望,要经验有经验。更重要地是,当年朱~造反时,一开始就是这个耿炳文率兵与朱~作战。尽管耿炳文因为作战失利因而被建文皇帝撤换了,但耿炳文却是直到朱棣打下南京后才投降的,因此对朱棣显然不会有什么太高地忠诚。这种人要是被方孝孺那种精神异常的人说动了,发起疯来造反,绝对会造成不小地麻烦。
想来想去,朱棣便决定将耿炳文全家发配到北海道去。耿炳文擅长守城,当年随同朱元璋造反时,别的将领都是南征北战,可耿炳文却一直驻守在长兴负责抵御张士诚地进攻,一守便是十年。之后在靖难之役中与朱棣作战,虽说初战失利,可是当耿炳文退缩到城内坚守时,却仅凭少量的残兵败将挡住了北军的猛攻。将耿炳文发配到北海道之后,也不要他征服整个北海道甚至是进攻日本,只要他能够在北海道建立一个据点守住就行了。
十一月,+苏、松、嘉、湖、杭水灾田租。这次并非+免田税,而是+免田租。江南民田的基本田赋只不过每亩五斗,相较于每亩均产三石的产量而
点基本田赋甚至不到田产收入的百分之二。如果确家,解决拖欠赋税地问题也很简单。若是有田产但暂时没有能力缴纳拖欠赋税,则以田产作为抵押从大明皇家银行贷款补齐拖欠赋税。拖欠的赋税只这么一丁点,来年连本带利偿还借款也不是什么吓死人的事。如果没有田产或是拖欠的赋税过多,便以强制移民地办法来解决。
马彬等人出使爪哇、苏门答腊、暹罗,满刺等国后,这些国家都没有同意加入大明的有邑贵族体系,但这些国家各地的封建领主却有一些积极地与大明眉来眼去起来。所以今年年底,除占城,别失八里,琉球山北、山南,爪哇,真腊入贡外,甚至还有一些南洋的封建领主也搭乘着商船来到了南京。此外,罗,日本,琉球中山今年一共入贡了两次。
琉球的统一之战并没有爆发。琉球山北入贡的时候老老实实地表示,愿意加入大明有邑贵族体系,即便只是个有邑三等伯爵也认了。琉球中山大约是因为不甘心,今年连续入贡两次,乞求大明能够将中山王册封为琉球国王。朱~自然不会同意这个要求。人家山南先加入大明有邑贵族体系,不多给点好处,将来谁还愿意抢先着臣服?
朝鲜今年没有入贡。知道了朝廷对待朝鲜使臣的态度后,今年辽东一带的有邑贵族们谁都想从朝鲜弄点好处。只不过由于朝鲜有了防备,采取了坚壁清野地措施,所以进入朝鲜抄掠的有邑贵族们并没有获得太大地好处。只不过相较于野人女直和鞑靼人而言,从朝鲜掠夺人口毕竟更容易些,所以辽东一带的有辽贵族对朝鲜仍然保持着较大的兴趣。估计朝鲜李氏今年很是郁闷,所以朱棣也就原谅了他们没有入贡的行为。
日本今年入贡了两次,态度比朝鲜好多了。不过朱档却没有给日本使臣好脸色,而是谕日本使者惩治海盗,顺便提出了要求日本提供一个地方供明朝在那里驻军,以便就近监视日本海盗的问题。
安南胡汉苍也遣使来朝贺,朱~特命陈天平参与朝见。安南使臣见到陈天平后,皆错愕下拜,甚至涕泣者——《大越史记全书》称陈天平原名陈添平,其身份本是“陈元辉家奴阮康”,也不知道安南是不是有着官员向家奴下拜并滋泣的习俗?真是古怪的习俗……
适值裴伯在场,便向安南来使责以大义。那安南正使是胡汉苍的心腹,自然不甘示弱进行反驳,于是场面紧张。朱~顺势当场宣布:决定明年年初派遣监察御史李琦、行人王枢赍诏问罪于胡汉苍,命他自陈其事。
待安南使臣唯唯喏喏、裴伯耆兴奋不已地退下后,朱棣却将陈天平单独留了下来。
陈天平兴奋得简直无法形容。安南自从胡氏篡位后,陈氏的宗室近亲要么被杀,要么逃走过着隐姓埋名地生活。如果大明肯伸出援手,那么他陈天平说不定可以成为安南国王!
朱棣尚未开口,陈天平便连连叩头。
“胡氏暴征横敛,酷法Yin刑,百姓愁怨,如蹈水火,唯求天朝上国派兵救我安南百姓。那胡氏不得人心,天朝只需派偏师一支,贼军必定闻风而降……京城昨天下了雨,所以显得冷,明天说不定还会结冰,不过安南气温却高,现在即便只穿单衣也不冷,派军队讨伐也没关系的……”陈天平过于激动,说到这里意识到自己说错了,心中一慌,说得更加语无伦次。“天朝迟些派军讨伐也可以的,总得先准备好粮草等事宜……”
朱棣知道陈天平没有这种单独奏对的经验,况且又过于激动,于是笑着说:“不忙。既然确定了你的身份,朕迟早会为你作主的。只不过朕也能听信一面之辞,总得看胡氏是怎么个说法。
若是胡氏认错了,愿意迎你回去作安南国王,那便可免兵灾,何乐而不为呢?况且即便是要打仗,这大军出动,粮草先行。想要做好出征的准备工作,那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朱棣顿了顿,话题一转。
“朕看你眉清目秀,官话又说得好,甚是欣赏。朕的安成公主正是待嫁之龄,想将之下嫁于你,你意下如何?”
君有赐,臣不敢辞。别说朱~的提议是将公主嫁给他,哪怕是提议将一头母猪下嫁,陈天平也只能接受。更何况与明朝公主结婚也不是什么坏事。所以陈天平听了,又叩了头,深吸了一口气后答道:“微臣之大愿也!”
朱棣微笑着点头,示意陈天平离开。
看着陈天平地背景,朱~暗自想到:按照历史的轨迹,安南胡氏会在不得已地情况下承诺“迎归天平、以君事之”。而且当明成祖惑“虑尔习于变诈,或未尽诚”时,胡汉苍又派人奉表云“臣亦当率国人逆于境上”,终于使得明成祖决定“布思信怀远人为务”。
然而当明成祖终于打消顾虑,命使臣聂聪陪同,并命广西总兵、征南将军韩观派左副将军黄中、右副将军吕毅、大理寺卿薛品等人率官兵五千人护送陈天平回安南时,却遭到了安南军队伏击。明军不敌,陈天平及部份士兵被俘。陈天平经胡朝审讯后,被“处凌迟罪”。
明成祖说话不算话的次数也不算少,可是当别人欺骗他时,明成祖却雷霆大怒,于是终于派遣大军进攻安南胡朝。
毕竟安南脱离中国地统治已经有一段日子了,风俗语言与中原差异较大,因此朱~暂时不打算直接占领安南全境,而是打算将安南纳入有邑贵族体系。既然如此,那么陈天平这个棋子自然要好好运用。而既然需要陈天平活着,那么将安成公主下嫁于他自然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不能使得陈天平对大明更加死心塌地,那么至少能够以此为借口派遣一支精锐部队作为陪嫁,然后拱卫安南地王宫,更彻底地控制住安南王室。
至于说1年所发生的陈天平遇难事件……这个世界上难道没有替身这回事吗?()
VIP章节目录 第五章 护送
没有一点儿云朵,火辣辣的骄阳高悬在那由蓝转灼人的阳光象箭一般射在大地上,反射出一阵阵蒸腾、窒闷、湿热的气浪。
通往安南嘉林城的道路上,一支军队正在险峻的山道上缓缓地逶迤前行。偏偏前些日子又下了场大雨,路上满是泥泞,通行更是不便。渐渐的,队伍已不成列。
这是护送陈天平前往安南就任国王的大明军队。《大越史记全书》称这支明朝军队共有十万,考虑到领军将领仅仅只是征南将军韩观的副将而已,因此可以推断《大越史记全书》多半属于玄幻之类的。不过,这支军队的人数同样也不符合明朝史书所记载的五千之数。因为,朱棣规定在正常情况下,小旗以下的普通士兵无需出境服役,因此即便加上非战斗人员,其总人数满打满算也不到一千人。
右副将军吕毅无聊地四处张望着。虽说是骑着马,累倒是不怎么累,但是这种行军实在是太过无聊了。吕毅东张西望了一会儿,看到不远处一名叫做阿牛的百户时,他的眼睛突然一亮。
阿牛确实有些与众不同。大多数士兵配备得都是军队发放的制式武器,而阿牛除了装配军中的制式武器外,还带着一柄类似于铁匠铺里使用的大铁锤。这支大铁锤重达四十多斤,对于这支军队的绝大多数官兵来说,如此沉重的铁锤顶多只有勉强挥舞几下,将它带着行军根本就是无法想象的事情。在泥泞的道路上行进时需要耗费更多的体力,因此这时队伍里的大多数人都已经觉得很累了,然而扛着那柄大铁锤的阿牛却还象是刚刚出发时那么有精神。每一步的间距都象是用尺子量过一般,有力而又精确。
吕毅骑着马来到阿牛地旁边,问道:“阿牛,你怎么一点都不累的样子?”
对于上官的疑问,阿牛只是憨笑着挠挠头。
“不知道,反正我不累。”
为什么不累,阿牛自然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不过以科学地方法进行分析却很简单。阿牛地体力之好似乎已经超出了常人的范围。此外,由于童年时遭受过各种各样的苦难,使得阿牛培养出了钢铁一般的意志以及独特的个性。别说这种强度的行军根本不可能让阿牛觉得累,哪怕再提高强度,阿牛也不会露出丝毫疲态来。因为,他已经习惯了在艰苦环境下进行锻炼。
看见阿牛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的憨厚模样,吕毅懒得继续追问,便打马回去和左副将军黄中聊起天来。
“喂,你说皇上让那个什么陈天平治任以行,干嘛非要派遣我们大明地军队护送他?”
“你懂个屁。那安南胡汉苍篡了陈氏的王位,哪里会心甘情愿将轻轻巧巧地将王位就这么还给陈天平?如果你是那胡汉苍,你愿不愿意?”
“不愿意又能怎样?”吕毅撇撇嘴。
“难道那胡汉苍还能抗拒皇上的命令不成?”
顿了顿,吕毅又补充道:“去年年初广西省思明土官及云南省宁远州土官向朝廷哭诉,辖境猛慢、禄州等地被安南所占。为此朝廷遣使责难胡朝,结果胡朝连屁都不敢放一个便将古楼等五十九村交还了。那胡汉苍就这么点胆子,难道还敢翻起什么风浪?”
“切,不敢掀起风浪?那胡朝怎么会有胆子侵扰猛慢、禄州等地?”
聊天可以分散精力,使得行军途中不觉得太过疲惫,所以一旁的大理寺卿薛品也加入了聊天的行列。
“吕将军,你也别太小瞧了安南胡氏。前年地时候,占城曾遣使入明,声称遭到胡氏‘攻扰地方,杀掠人畜’,请求获得我大明的帮助。你看这安南胡氏才篡国几年时间,就这边攻打那边侵扰的,要说他们安分,至少本官是不信的。”
“不对呀,”吕毅满脸的惑。“我们抵达丘温时,那胡汉苍不仅派陪臣黄晦卿等人前来迎接,还以牛酒犒劳护送的我军,表现得很老实啊?”
黄中冷笑一声。“我还是那句话,反正胡汉苍不地道。黄晦卿等人表现|卑微,但说了些什么?‘属有微疾,已约嘉林奉迓矣’。还真是病得巧了,迟不病早不病,让他前来迎接新国王的时候就病了。”
“你就是心病重。管他胡汉苍到底是在丘温迎接还是在嘉林迎接,反正我们总得亲眼看着陈天平成为安南国王之后才能回国,因此必须到安南的首府多邦城去。”
吕毅不以为然地说道:“况且你不是派骑兵四出侦察过吗?这一路上都是迎接的安南百姓,也没什么可之处。再说了,就算胡汉苍想实施什么阴谋诡计,但陈天平却是在我大明军队的保护之下,任他再怎么狡猾,又能想出什么办法来?”
说完,吕毅又意犹未尽地补充道:“如果那胡汉苍果真施展什么阴谋,本将就率军杀向多邦城,将之生擒。”
薛品连连摆手。“吕将军万万不可擅起争端,万一发生什么意外,回国向皇上报告,由皇上决定如何处理就是了。去年年底时,西平侯沐晟曾建议直接出兵,却被皇上驳回。皇上以布恩信,怀远人为务。安南胡氏虽扰我大明边境,然而皇上令已遣人诘问,若能诚顺命,则亦显示皇上地包荒之量。”
大理寺卿薛品属于读书读多了,显得有点迂的那种人。身为武将地吕毅更坚信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不过,吕毅却也懒得和薛品争执,于是将头扭向黄中。
“老黄,你说说看,那安成公主已下嫁于陈天平而且生了一子,为何这次安成公主和安南国世子不和陈天平一同返回安南?”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黄中皱眉道:“虽说那胡汉苍表面上口口声声说愿意接陈天平回国奉他为主,但也不能完全相信那厮的话。好端端地将王位让给别人,谁会愿意?万一胡汉苍那厮发了疯,别说我们只有不到一千人,哪怕有一万,也未必能够护住陈天平。”
“做最坏地打算,胡汉苍若是真的丧心病狂发动袭击,那也顶多只是折损陈天平一人而已,将来皇上还可以册立世子为安南国王。如果世子也和陈天平一同遇害……”
说到这里,黄中舔了舔干燥地嘴唇,目光突然呆滞起来。因为他突然产生了一个可怕的念头:皇上让这支不足千
队护送陈天平去做安南国王,难道其本意就是让陈天?陈天平若是受袭而死,明朝发动大军攻入安南自然也就名正言顺。攻占安南后,立世子为安南国王,而安成公主则顺理成章地凭借安南国王太妃暂理国政。
不对。安成公主只有一个儿子,十岁以下的孩子容易夭折,因此并不保险。陈天平还有作用呀?难道是我想复杂了?
黄中用力地摇摇头,似乎想要将这些可怕的念头从脑袋里甩出去似的。
吕毅却不象黄中想得那么多。听到黄中说胡汉苍有可能发动袭击,却只是不屑地呸了一声。
“还反了天了!又要下什么雨,吹什么风地,大刚放晴,老鳖就要反潭么?”
想了想,吕毅又小声说道:“话又说回来,安南人确实都不是什么好东西。我们一路上辛辛苦苦将陈天平送回安南去当国王,可你瞧他那拽样!一路上象是神仙似地,一天到晚吃喝拉撒全都待在那辆马车里。那几名护卫也鬼鬼祟祟的,谁都不准靠近。上次好不容易看见他出来透风,我好心好意去和他打声招呼,谁知他竟然象是看见鬼了似的,慌慌张张地躲进马车里去了。”
黄中也觉得陈天平这种做法不近人情,但也没有多想,而是对吕毅说道:“你也别一竹杆打翻一船人嘛。你看那个裴伯耆不就是类似于申包胥式的忠臣嘛。”
吕毅想了想,也没有坚持。
“对了,我听说待陈天平就任安南国王后,安成公主不久后就会跟到安南去,但安南世子要十八岁才会回安南。那陈天平已经许诺加入大明有邑贵族体系,而想要继承子爵以上的有邑爵位必须在蕃学或国子监就读过,所以干脆将安南世子交由宗人府派出的专人抚养,免得他去了安南过不了几年又得回南京——反正据说安成公主每年都会回南京省亲。”
见周围的人都竖起耳朵仔细地听这种秘闻,吕毅地聊天兴趣更浓了。
“你们知不知道,如今公主下嫁给属国国王时会有一份特殊的陪嫁,那就是专门负责保护公主安全的护卫。这些护卫可不得了,虽说是必须到异国他乡去,可一去就能获得一个拥有五十户农民的庄园以及一个有邑恩骑尉的爵位。”
周围地听众全都笑声一片。嫁女儿给陪嫁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这陪嫁军人却是开天辟地头一次听说。不过仔细想想,却也有些道理。皇家的公主下嫁到远邦异国,有什么事娘家也不能及时撑腰。如今陪嫁护卫过去了,婆家自然也就不敢轻易欺负她。
黄中却想得比那些人更远些。
……如果陈天平真的被胡汉苍暗害了,那么将来安成公主以王太妃的身份监国时,有着这么一支绝对忠诚于自己的武装力量自然更得心应手些。即便陈天平不遇害,将来安成公主若是想干涉安南国政,底气也会足些……
这时一个正听得津津有味的小旗问道:“吕将军,怎么样才能成为公主的护卫啊?”
吕毅冲着那个小旗嘿嘿一笑。
“也简单,首先必须是身家清白的良家子,这一条你算是符合条件。”
“其次则是必须有一定的武艺。象你这样地嘛,也算勉强符合条件吧。”
“再次嘛,则必须计仪表堂堂……大家说说看,这小子符不符合这一条啊?”
旁边有人凑趣地哄笑。“自然符合,他是小白脸嘛。”
见小旗乐得眉开眼笑了,吕毅却给他泼了一盆凉水。
“最后一个条件便是要说得一口流利的官话。你小子会说官话吗?”
那小旗想了想,说道:“不会可以学嘛……反正常宁公主和咸宁公主还没出嫁呢。在她们出嫁之前学会官话不就可以了?”
“你这小子……”吕毅指着那小旗哈哈大笑。“好,今天我再透露一个消息。公主下嫁给属国国王时会有陪嫁护卫,而郡主、县主、郡君、县君若是下嫁给伯爵以上地有邑贵族,同样会有陪嫁护卫。只不过名额多寡不同,依次是五十名、二十名、十名、五名和两名。这样算起来,你的机会还是蛮多地。”
吕毅顿了顿,却口风一转。
“不过,如果是在皇上推行《长子继承法》之前,你多努力一下便多半能够心想事成。可如今爵位、身份、不动产什么都唯有长子方能继承,结果次子们只能想别的办法了。于是公主地陪嫁护卫也就成了香饽饽。你们想啊,只要能够当上公主的陪嫁护卫,便能立即变成有邑恩骑尉,这种好事谁不想?争的人多了,所以想要成功当上陪嫁护卫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见小旗面露沮丧,吕毅却笑着安慰他。“你小子有毅力去学官话,干嘛不努把力去加入京都三大营?禁卫军的官饷可是咱们卫所军的两倍以上。”
小旗咧咧嘴,苦笑道:“小人也知道禁卫军更好。薪水多一倍且不说,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那禁卫军虽说也必须接受挑战,却只是排名最后1的人接受挑战。不象小人,每过三年都可能接受一次挑战……但小人这水平即便是拼死拼活加入了禁卫军,估计顶多也只能当上一个小兵,收入还不如现在呢。”
吕毅笑骂道:“没出息的家伙。”
这小旗和吕毅熟惯了的,想了想,反驳道:“阿牛是我见过最厉害的勇士,他也没有参加禁卫军,难道也是没出息?”
吕毅听了这话只是哈哈大笑,却没继续就此说下去。吕毅官位高,见闻也广。此时聊起了兴头,于是东北葫芦西北瓢地一气。吕毅忽而东,忽而西,说得是满口白沫兴奋不已,思维转换稍慢的人简直听得是云里雾里。
阿牛耳尖,听到了那小旗把他扯出来做例子的话。然而阿牛却什么话也没说。他深深的记得当初那位恩人所说的话。
“凭本事去封妻荫子光宗耀祖!”
京城能有什么仗打?
只是,当初那位恩人建议他到广西参军。可如今他都已经升为百户了,为什么还没有大的战事爆发呢?
正这么想着,阿牛却突然听见一声炮响。()
VIP章节目录 第六章 中伏(上)
响之后,明军正自迟不定,却见安南军队伏兵四出声,震动山谷,似有千军万马,将明军全部包围。
这时一名安南将领当先而出。此人头戴抹金凤翅盔,身穿明光铠甲,手持钢枪,肩披红色大氅,骑一匹银鬃马。他不象别的安南人那样长得黑瘦矮小,反倒是身材魁梧,相貌堂堂。他的头发颜色并非黑色,而是棕色,而且脸上也有着同色虬须。远看此人,活脱脱一副猛狮的形象。
这名披着红色大氅的安南将领隔涧以流利的官话大呼道:“远夷不敢抗大国,犯王师。缘天平实疏远小人,非陈氏亲属。而敢肆其巧伪,以惑圣听,劳师旅,死有余责!今幸而杀之,以谢天子,吾王即当上表待罪。天兵远临,小国贫乏,不足以久淹从者。”
言罢,该将便拔马朝着陈天平的马车直冲过来。
由于事出突然,兵力相差太过悬殊,而且那安南将领又摆明车马不欲与明军交战,因此一时之间明军并没有什么抵抗意志。见那安南将领朝着自己冲过来,大部分士兵都下意识地道路两旁闪开了。
由于多数明军都自动散开了,少数没退开的官兵又因为心怀怯意发挥不出平时七成的实力,因此也没能挡住那红袍将领连人带马的冲击。结果,红袍将领一路杀过来竟然如入无人之境。
右副将军吕毅粗重地喘了一口气,提枪欲上前与之厮杀,谁料却被左副将军黄中一把扯住。
“别上去,”黄中的声音显得有些含糊不清,“天时地利人和全不在我们这边……既然安南军队并不打算和我军开战……那就由得他们吧。”
吕毅愣住了,随即责备地喊了一声“老黄!”
黄中仍然牢牢地扯着吕毅,口中象是含了一颗苦橄榄似的。“我是左副将军,听我的!”
刺眼的阳光射在吕毅一动不动的脸上,他皱着眉,两只大手握得咯嘣作响。良久,吕毅终于象是泄了气的皮球似的,身上的精神气一下子全都没了,结果被黄中扯到旁边,让出了中间的道路。
那些迟疑着并未彻底让开道路地明军一直瞅着主将的位置,希望能够得到明确的命令。见主将都主动让开了道路,他们便松了一口气,急急忙忙地四散逃开。
那安南将领冲过来时也一直警惕地望着黄中和吕毅那边地动静。这两人无论是所披的铠甲还是身后的旗帜都显示出了他们的身份。这时看到明军主将也让出了道路,长久以来的自卑感在这一刻突然演变成了狂妄。
红袍将领象是街头卖艺那样将手中的钢枪挥舞成一道密不透风地圆圈,然后狂笑着大吼:“谁敢拦我?!”
安南将领正在得意,却突见一骑持剑杀来。被吓了一大跳的红袍将领下意识地钢枪一摆,谁料却轻轻松松将那人打下了马。安南将领定睛望去,却见那人只是文官装束,根本不是什么武将。那名文官在泥泞地地上挣扎了半天,好不容易爬起来,然而提着剑欲重新向红袍将领杀去。
红袍将领哈哈大笑,脑袋一摇一晃,带着戏谑的神情地问道:“来者何人?”
“行人聂聪是也!”
“尔乃文官,吾不杀之,速退去。”
“吾食朝廷俸禄多年,报国在今日,义不粕!毖园眨舸铣纸O蚯捌巳ァ?br />
见自己一片好心对方却并不领情,安南将领老羞成怒,钢枪往前一送,顿时聂聪刺了个透心凉。
刺死聂陪后,安南将领再次吼道:“谁敢拦我?!”
见大理寺卿薛品仍呆呆地拦在路中间,安南将领眼睛一瞪。
“让开!”
安南将领在这里说废话其实并不纯粹是因为太过狂妄。大多数明军都从道路上逃开了,可马车旁边负责保护陈天平安全的锦衣卫们并没有逃开,反而手持弓箭做出了射击的准备。他自忖如果单独一个人冲过去,难保没个闪失,因此便打算多说几句废话等身后的步兵跟上来后,再向马车发起攻击。
薛品将视线从聂聪的身上收回,似乎身上微微颤了一下,脸上犹带惊悸之色。他抽出腰间的长剑,咧嘴喊道:“职责所在,义不偷生!”
红袍将领正欲将这个手无缚鸡之力却又唧唧歪歪的文官刺死,谁料薛品却将长剑在脖子上一横,果断地自刎了。
待薛品的尸体从马上摔落,红袍将领愈加狂妄。
“谁敢拦我?!……谁敢”
“啪!”
不知从哪里飞来一块鹅卵石正好击中红袍将领地面门,结果他一个倒栽葱从马上摔了下来。红袍将领又惊又怒,挣扎着准备爬起来,眼角的余光却看见一个模糊的身影鬼魅似地朝自己冲过来,然后一柄硕大的铁锤直奔自己脑袋而来。
那柄铁锤的速度如同闪电一般,即便是正常情况下红袍将领也未必躲得过。而此刻他的面门刚刚受了重击,头昏眼花四肢无力且不说,又躺在泥泞之中无法发力,结果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大铁锤越来越大,离自己的脑袋越来越近……
“砰”的一声巨响后,无论是明军还是安南军队都呆滞了片刻。很多人都在这一刻产生了幻觉,似乎刚那铁锤击中脑袋所发出的声音余音袅袅。也有不少人在这个时候想的都是同一件事。
“原来用铁锤击打脑袋竟然可以发出这么响地声音!”
阿牛看了眼地上的无头尸体——确实已经没有头了,原本应该长着头地位置,如今只剩下红的、黄地、白的一堆混合物,完全看不出原来地形状。
阿牛“呸”了一声,却不象那红袍将领那些说什么废话,提着大铁锤便朝着已经赶过来的安南士兵走过去。
跟在红袍将领之后的安南士兵多半都是他的亲兵,也算得上是精锐。见主将被打死,而且死状还那么惨,多少有些胆寒。然而他们毕竟人多势众,因此倒也没有转身逃跑,而是鼓起勇气挥舞着兵器朝阿牛杀过来。
阿牛夷然不惧,立即加速朝人群冲过去。没有虚招,没有试探,没有迟疑,大铁锤如同山岳一般朝着最前面的那名士兵
压过去。“杀!”的沉吼声在同一刹那发出。
阿牛面前地安南士兵只觉得耳朵突然嗡嗡一响,然后便失去了知觉。
旁人只看到人影乍合,可怖的大铁锤根本都看不清其轨迹,紧接着又听得连续的“砰”、“砰”、“砰”响声,人影乍合乍分之后,唯有阿牛傲然站立,那几个安南士兵全都象刚才地红袍将领一样没了脑袋——或者说是几乎没了脑袋。
阿牛随随便便地站在那里,象是耍弄轻巧的小木棍那样耍弄着沉重的大铁,显示出一副“铁锤在手、有我无敌”的气吞山河的气概。
看着阿牛那如同天神般的身影,明军官兵地士气大涨。
相对应的,安南士兵则士气大落。
阿牛身高接近两米,相对于平均身高不过一米六地安南士兵而言,高出了半截身子的阿牛就象一个强壮的大人,而他们则象是一名稚童。若仅仅只是身高上的差异倒也罢了,象竹杆一般高瘦的人并不会给安南士兵如此大的压迫感。然而阿牛全身肌肉盘结,每一块突出的肌肉都硬得象钢块一般,任谁看去都能猜出其中蕴含着怎样恐怖的力量。
阿牛如今只不过二十岁,却已经是满脸虬髯,叫人看不出真实的年纪。然而那又密又黑又硬地虬髯却有个好处,那便是替他这个凛凛大汉更增添了十二分的刚猛威武,令他的敌人看到后,没由来便会生出一股惧意。
此外,阿牛所使用的武器也令安南士兵心悸。俗话说三箭不如一刀,三刀不如一枪。
然而和阿牛所使用大铁锤相比,安南士兵倒是宁愿挨上三枪也不愿意被那大铁锤擦一下——那家伙挨着就死、擦着就伤,更何况阿牛的习惯极其恶劣,总是朝着人家脑袋上招呼。别说是被正面击中了,哪怕只是稍稍擦上一点边,神仙也救不活啊!
冷兵器时代,这样的勇士能够给同袍们带来无法估量的勇气。更何况朱棣对军队进行改制后,这次护送陈天平的官兵不仅军衔皆在小旗之上,而且他们大多都经历过挑战的考验,其战斗技能的信心远非普通士兵可比。
突然遭受伏击时,除了极少数非人地存在外,一时害怕或是不知所措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而战士在胆气被夺地情况下,又无法发挥出自身的实力。如果那几名最先与红袍将领战斗地士兵并非犹豫不决,反而是充满了战斗的欲望,那么他们即便最终仍然无法拦住对方,但也不至于竟然没有任何一人是他地一合之敌。
由于安南方面摆明了只打算抓那个陈天平而不准备与明军为难,而且领军将领左将军黄中和右将军吕毅不但没有组织抵抗,反而用让开道路的行动暗示可以任由安南军队行事,因此下面的官兵自然也就更没了战斗意愿。
现在眼见阿牛那威风凛凛的模样,受到感染后,一些官兵不禁地产生了战斗欲望。由于阿牛正护在马车之前,于是那些官兵便纷纷向阿牛靠拢。
明朝的官兵总共有将近一千人,但这一刻( 永乐大帝 http://www.xlawen.org/kan/55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