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 部分阅读
向阿牛靠拢的却不足五十人。阿牛不怎么喜欢说话,但此时他却怒吼起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兄弟们,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都能慷慨赴死,摸摸自己的良心!”
于是又有二三十人开始移动脚步。
其实这也怪不得官兵。战场上就是这么回事,如果领军将领自己不怕死,那么下面的官兵就没有怕死的;如果领军将领没有冲杀在前,但下达了战斗的命令,那么下面的官兵虽然未必有着强烈的战斗欲望,却总归还是会投入战斗;但如果领军将领甚至连战斗的命令都不发出,那么下面的官兵谁肯在这种不利的条件下找死啊?
如今加起来已经有将近一百人准备参加战斗了,显然阿牛的人格魅力还是不小的。
待自愿参加战斗的明朝官兵全部聚集到阿牛身边时,安南人的士气反而增加了——近千人的明军当中,仅有不到一百人准备反抗,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其比例而言,安南人的士气想不增加都难。
一名安南将领不知道喊了些什么,结果安南士兵便如同潮水一般朝着阿牛他们涌了过去。
阿牛持锤而立,脸上冷酷阴沉,但他身上每一条肌肉都是松驰的,似乎并不将那如同潮水般涌过来的敌人放在心上。
待冲在最前面的敌人离自己只有十步远的距离时,阿牛突然身形倏然弹起。他挥舞着大铁锤,其破空的呼啸刺耳惊心、排山倒海地向认定的目标强压过去。那致命的攻击,凌厉的声势,仿佛要将冲在最前面的安南士兵压成肉泥似的。
阿牛身后的大明官兵,同样以雷霆万钧的气势冲向对方。
冲在最前面的安南人反应极其敏捷,刹那间便举起钢刀试图挡一下大铁。然而火星四溅之后,又是一声令人熟悉的“砰”的声音,然后他的脑袋便象是被砸开的西瓜一样血水四溅了。
阿牛得势不饶人,继续挥舞着大铁锤朝着下一个目标砸去。由于阿牛挥动大铁锤的速度太快,因而甚至隐隐形成了沉雷一般的轰鸣声,给人一种强劲而无可力敌的感觉。
人群中,阿牛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冲击。无论他冲到哪里,哪里便会形成一片腥风血雨。安南人又惊又怒,阿牛已经脱离了明朝官兵的掩护,一无反顾地冲到了安南人之间。然而即便将阿牛包围在中间,可阿牛的身影却是那么的不可思议。安南人疯狂地挥舞的刀枪剑戟,到了后来简直表现出了将友军误伤也在所不惜的疯狂劲头,但即便如此,却总是差上那么一丁点距离挨不上阿牛的身体,反倒是友军不时发出惨呼或咒骂声——这一块战斗场地上,被大铁锤打中的人除了贡献出“砰”的声音外,再也不可能发出别的任何声音。反倒是被误伤的安南人才有机会大呼小叫。
一名因前面的士兵越来越少而即将直接面对阿牛的将领眼见不是个事,连忙大呼:“盾牌手!盾牌……”()
VIP章节目录 第七章 中伏(下)
牛听不懂安南语,但那名安南将领的装束却吸引了于是,那名安南将领的呼叫声因为那柄大铁锤嘎然而止。不过安南将领想要表达的意思却被安南士兵听懂了,在军官的指挥下,没有盾牌的士兵都尽量往后退去,而手持盾牌的安南士兵则纷纷移到直接面对阿牛的最内层的位置上。
在交换位置的过程中,包围阿牛的安南士兵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定的混乱。阿牛自然不会和对方讲什么客气。趁着对方混乱而自己所受威胁减少的有利时刻,他又轻轻松松地连续收割了好几条人命。
待最前面的士兵大多都已经人手一张盾牌时,阿牛突然停止了疯狂的杀戮——他只是人而不是神,虽然这段厮杀的时间并不长,但由于强度极高,因此阿牛也感觉有些累了。
阿牛停在原地将铁锤放下,沉重地喘着气的同时,旁若无人地甩着手、活动着身体,试图减轻肌肉的酸痛程度。他面无表情地任由安南士兵完成最后的换位工作,而安南士兵们也不敢在完成换位工作前主动挑衅,因此这块区域里在这一刻竟然呈现出异常的宁静。
最后一名不持盾的士兵也被替换了下来,安南人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他们盯着阿牛的眼神中无不吐露着同样一种意思。
现在,你还能象刚才那样嚣张吗?
阿牛用实际行动回答了安南人的问。他重新捡起大铁锤,随意挥舞了两下,然后朝着离自己最近的安南士兵扑过去。
由于已经被吓破了胆的盾牌手们总是下意识地用盾牌护住头部,这反而遮住了自己的视线。东方人并不象罗马人那样有使用塔盾的习惯,安南人所使用的盾牌直径通常都只是比手臂的长度稍稍长一点点,因此遮住了脑袋后,脖子以下往往就会成空门。
阿牛看似木讷,但在战场上却极为变通。之前总是打人家的脑袋,那是因为他个子太高,打脑袋方便。如今既然人家用盾牌护住了脑袋,那么继续打脑袋显然就不合适了。于是阿牛不再自上而下地敲击人家的脑袋了,而是以敌人暴露在外面地胸膛作为目标。
前面说过,士兵在害怕的情况下发挥不了自身实力的七成。在阿牛面前的那些持盾士兵因为极度的恐惧,却根本谈不上什么发挥实力了。人们常以“将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来讽刺逃避现实的人。不得不说,最内层的持盾士兵之中很多都和“将头埋在沙子里地鸵鸟”差不多。他们高高举着盾牌,似乎认为将脑袋保护得安全了自己也就安全了。然而事实却完全相反。对于将那些遮住自己视线的持盾士兵,阿牛只是有条不紊地一个接一个地挥舞着铁锤击向他们的胸膛,那种慢条斯理的动作和神态,简直象是正在用铁锤敲击铁砧的铁匠一样。
看到阿牛那种平静的、应付工作地漠然神情,安南士兵却更加害怕了。身旁或是身前地同伴一个接一个地闷哼一声然后倒地,使得安南官兵们心中的恐惧越积越深。更何况,死在这个杀神手上的人实在太多了,地面上的尸体一个挨着一个,几乎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一不注意,甚至会被脚下的尸体所绊倒。在这种恐怖的场景下,有些安南士兵甚至忍不住转身逃跑起来。
不过,当逃兵们被军官当场斩杀后,这种的小规模的溃逃迅速被控制住了。与此同时,又有安南将领大声呼喝着,命令持盾士兵不要只护着头,否则胸部被那大铁锤击中后同样难逃一死。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持盾士兵总算强压下了心头的恐惧,将盾牌稍稍往下移了一点位置,以便让自己能够看到阿牛的动作。
安南人使用的盾牌基本上都是藤制或木制的,相对于明军的盾牌而言,藤制的盾牌比例更高一些。但无论是藤制盾牌还是木制盾牌,却全都防不住阿牛的全力一击。那些木制的盾牌前面通常都嵌着一个金属块,用以滑开敌人地兵刃。然而即便是镶嵌着金属块的木盾也无法完全滑开那柄多达四十余斤地大铁锤呀!
如果是开战之初,盾牌也起不了什么作用。因为阿牛那时候挥舞大铁锤的速度快逾奔雷,普通士兵在作出反应之前,就已经失去了作出反应地能力。然而阿牛此时已经很疲惫了,气越喘越粗,动作也渐渐慢了下来。
虽说仍然有少数安南士兵来不及反应因而被击中脑袋或胸部,但更多地安南士兵却能够勉强抢在被铁锤直接击中之前用盾牌拦一下了。
尽管无论是藤盾还是木盾都无法彻底挡住大铁锤,但毕竟有了这么一个缓冲。哪怕是手臂骨裂或粉碎性骨折,那也总比脑袋被打碎或者胸腔凹陷强得多!见到阿牛渐渐显露出疲态来,安南士兵的士气总算能够维持在安全线之上——尽管面对阿牛时他们仍然会因为恐惧而肌肉僵硬,但至少能够做到围在阿牛周围而不再溃逃。
和斯巴达国王率领三百勇士便能够与十万波斯大军激战三日的道理一样,如果有着合适的地
充分的准备,哪怕明军不足一千人也照样与数万安南一拼之力。阿牛的天生神力属于万中无一的特殊情况,不作参考。其他的明军不象阿牛那样脱离了普通人的范畴,但他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战斗技能全都超过了普通的士兵。只要能够占据有利地形,然后保持完好的队形,那么这支明军创造出温泉关的奇迹也并非奢望。
然而遗憾的是,明军并没能占据有利地形。
相反,由于是被偷袭,因此在地形方面明军反而处于非常不利的位置。其次,在被伏击的情况下,保持完好的队形也成了奢望。由于建制被打乱,分别拿着长短兵器或防御兵器的官兵们无法在短时间内发挥有效的配合,这便进一步降低了明军的战斗力。再次,真正参加战斗还不足一百人——有道是量变能够引发质变,人数实在太少,那便无论如何也没有胜利的可能了。最后还有一个很倒霉地因素:护送陈天平就任安南国王并不是一次战斗任务,因此这支明军连火器都没带来。否则的话,当手持冷兵器的安南士兵冲过来时,一排手榴弹扔过去也足够他们吃一壶的了。
所以,尽管参加战斗的明军士兵表现得很英勇,其个人素质也比安南士兵高出一大截,但是在阿牛越来越觉得吃力的时候,能够继续坚持战斗的明军士兵也越来越少了。最终,马车周围的防线被彻底攻破,而马车里瑟瑟发抖地陈天平也被拖了出来。
被拖出马车后,陈天平一个劲地哭嚎尖叫。
“我什么都不知道……别杀我……不关我的事……”
正在这时,阿牛又听到一声短促的惨呼,那是阿牛所熟悉的声音。阿牛忍不住朝那边望去,正见一名安南士兵将一个混身是血的明兵的左臂砍断。那血人大腿大约已经受了重伤,只能单膝跪地。现在他地左臂又被砍断,便只能用右手举着一柄单刀勉强招架。周围四五个安南士兵围着他一阵乱砍乱刺,情形己是凶险万分。
“阿牛!快逃,兄弟们都死光了……啊!”
那血人地背上挨了一刀,他反手一刀挥去,将那偷袭者的面门砍了一刀。
“阿牛,兄弟的老婆孩子就拜托……啊!”
血人的腹部又中了一枪,他也熬得疼,竟然不管不顾朝着偷袭者一刀劈去。那名安南的长枪手吓得连忙后退。当枪头从血人的腹部抽出来时,血人的口中也喷出一口鲜血。
“呜呜……”谁也料不到那血人竟然在这个时候号陶大哭起来。“日你妈……疼啊……”
那血人又哭又骂,却仍不放弃抵抗。趁着安南士兵愣愣的功夫,血人在地上一滚,一下子砍中了一名安南士兵的小腿。
“阿牛,快跑啊!快跑……啊!”
这次血人地脖子被一支长枪深深刺进去,结果再也动弹不得。紧接着,围攻他的另外几名安南士兵也纷纷将兵器向他身上招呼过去。
“快……跑……”
由于分神,阿牛终于受了伤。当那血人脖子被刺中的一刹那,三名围攻阿牛的安南刀盾手也几乎在同一瞬间发招攻击,三把刀同时向阿牛的身上汇聚。阿牛尽力避开其中一把刀,又用铁锤敲碎了其中一名刀盾手的脑袋,但背后仍然中了一刀。
受伤后,阿牛发出一声怒吼。如同受了伤的野兽一般,阿牛也发起狂来。
“砰”、“铮”、“铛”一连串的铁锤击中脑袋,砸碎盾牌以及打飞兵器的暴鸣声传出,夹杂着铁锤高速舞动时发出了尖厉啸声,那情形简直令人头皮发炸,心胆俱寒。周围的安南士兵下意识地退后几步,结果使得阿牛地周围空出了好大一块空地。在这块空地上,碎了的盾牌,成为废钢烂铁地钢刀,若干一动不动躺在可怖的血泊里地尸体,以及在刺目的鲜血中抽搐、挣扎、蠕动地重伤员,无不对安南士兵造成了可怕的视觉刺激。
阿牛的头发披散着,脸色发青,剧烈起伏的胸膛里发出象牛喘一般的声音。更可怕的是,尽管打到现在阿牛只受了一处伤,但他的身上却沾满了鲜血、脑浆甚至是细小的碎肉,其形象甚至比地狱里的厉鬼还可怖。
阿牛神情繁杂地朝黄中、吕毅那边望了一眼,然后将视线定在面前的安南人身上。
“我还会回来的……”
听得懂汉话的安南人正在奇怪这句话的意思,却见阿牛挥舞着铁锤朝着包围圈的薄弱处冲去。
之前阿牛被陈天平的马车缚束了手脚,左冲右突也仅限于一小块区域。如今陈天平已经被安南人抓住了,阿牛自忖不可能在千军万马中救出此人,因此果断地突围。当阿牛朝着一个方向猛冲时,由于没有任何人能够挡得住他狂暴的一击,因此没花多长时间便突出了重围,然后便消失在路边的灌木丛中。
安南人毛骨悚然地望着阿牛消失的方向,没想到经过了如此激烈的搏杀之后阿牛居然还能如此轻松的逃走。一名地位较高的安南将领怨毒地喝道:“追,快追!他没什么力气了,抓住他扒皮抽筋!”
当阿牛的身影消失
场四周的人们全都呆呆地望着刚才那片激战的战场。个惨不忍睹地人间地狱。不大的战场上,双方的尸体象是割倒在田里的谷捆儿,有的地方继继续续稀稀落落,横七竖八撂着——那是明军官兵被安南士兵一步步压向马车所形成的;有的地方挤成堆,垛成垛——那是阿牛战斗时间稍长的地方。而凡是这种地方就到处都是红地、黄的、白的说不清是什么东西的混合物。这种场景,甚至连经历过多次战斗的老兵也无法适应。
……好一会儿,安南那边出来一名带着十几名随从的文官,这人黄中认识,是胡汉苍地陪臣黄晦卿。
黄晦卿先是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然后用流利地官话说道:“黄将军,多谢您的体谅。因为可能还有余孽藏在您的军队中,可否让我们检查一下?”
黄中尚未说话,一旁的吕毅却抢先骂道:“操你妈!陈天平那个小白脸都被你们抢去了,光棍只打九九打加一,你们还想怎么样?”
黄晦卿自然听得懂国骂,但他却神色不变地说道:“吕将军,我们只是检查一下,检查完了自然护送你们回国。您只有这么一点兵,我们却有五万,累也能把你们累死。您没有选择,要么自觉让我们搜查,要么我们就打完了之后再搜查。”
吕毅更怒了。“妈拉个吧子,打就打!”
黄晦卿想着黄中一开始就避战,原本以为稍微施加压力便能得偿所愿,谁料到吕毅脾气却这么暴燥。尽管吕毅是右将军而黄中是左将军,因此黄中才是这支军队的领导。但吕毅的官衔和黄中一样,因此在这种场合也同样有着发言权。吕毅抢着说话把事情说僵了,连个转|U的余地没有。黄晦卿没想到情况会变成这样,正在为难,却听见身后传来冷冰冰的声音。
“黄将军,吕将军,我是安南国的太上王胡一元,请听我一言。”
话音刚落,胡一元便从黄晦卿身后走了出来。
胡一元不愿意将矜持激化。他还怀着一丝侥幸,希望将来派几个使臣去明廷多磕几个头,再贡献一批财宝特产,说不定还能够避免打仗呢!若是将这支明军全歼了,明朝没了台阶下,战争就绝对无法避免了。
再说,真要打起来,明前地这支明军也并不是什么鱼脯。先前阿牛的表现,已经使得安南士兵的士气大落。虽说象阿牛那样的猛人万中无一,但普通明军的战斗力同样不能小觑。刚才那不动一百名明军仓促迎战,虽然全部被歼灭了,但己方付出了战死八十余人、受伤将近三百的代价。受伤的人当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看不到明天的太阳。在占据了极大优势的前提下,其交换比竟然达到了两比一。现在剩下的明军已经做好了充分地准备,虽说凭着人数上的巨大差距仍然可以获得最终胜利,但必将付出巨大地代价。
“今日之事,情不得已。”胡一元顿了顿,似乎是在组织措辞。“中国有句俗话是好事做到底,送佛送到西。先前黄将军够朋友,现在何不干脆好事做到底呢?也免得伤了和气。”
吕毅正待痛骂,却被黄中止住了。他沉默了一会儿,缓缓说道:“依你!”
“多谢!”胡一元拱拱手,便转身离开了。随后,便有一些安南人过来仔细观察明军官兵的外貌。
吕毅恨恨地跺了一下脚,压低声音问道:“老黄,你到底是怎么回事?!”
黄中一抬下颚。
“你看那陈天平。”
吕毅朝那边望去,却见陈天平满脸鼻涕眼泪地趴在地上向安南人乞求着什么。
吕毅一脸地轻蔑。“那个窝囊废有什么好看的?”
黄中咯咯一笑。
“你还记得他被抓住时说地话吗?”
吕毅茫然问道:“说了些什么?他被抓住后除了求饶还说了别的?”
黄中摆摆手。“大明属国的上层会说官话不稀罕,但他说的是官话吗?”
吕毅想了想。“好象是陕西一带的方言……不对!陈天平怎么可能会说陕西一带的方言?况且他被安南人抓住了,想求饶也应该用安南话呀!……难道说……”
吕毅不可思议地望向黄中,却见他微微点头。
“佛曰:不可说!”
吕毅佩服地看了一眼平日里总是自视过人的黄中,又惊又喜。“你为了保险起见,所以用了李代桃僵之策?……你将他藏起来了?……可安南人现在正在搜查,等会儿搜出来怎么办?”
黄中脸上的表情似喜似悲。
“李代桃僵之策没错,但和我却没有关系。真正的陈天平,此刻大约还在京城的府邸里过着乐不思蜀的日子呢。”
吕毅发了半天愣,最后沮丧地摇了摇头。
“搞了半天,我们只是诱饵而已。若是有大鱼将这诱饵吞了,皇上便可以钓起一条大鱼来……只是,为什么要瞒着我们呢?”
……
注1:一种巨大的能遮住全身的盾牌。()
VIP章节目录 第八章 受益者买单
国之后,吕毅就病了。黄中也不知道他究竟是真的是因为得知被当成诱饵而气愤,于是以称病作为抗议。尽管两人的私下关系不错,但黄中也没功夫去看望吕毅。如今“陈天平”被劫,必须赶紧写奏折报告此事。黄中身为左将军,是这次护送行为的最高军事负责人,写奏折的任务自然非他莫属。
黄中深深地思索着,眼神暗得象是深不见底的古井。
他并没有疯,自然不可能大大咧咧地在奏折中写明当时猜到了真相,因此不愿意为了冒牌的“陈天平”丧命。尽管那个人并非真正的“陈天平”,尽管“陈天平”被劫之事只是皇上所设计的诱饵,但此事仍然需要请罪。不过,这倒也没什么。皇上多半只会在表面上做做文章,哪怕他表现得再生气,估计也不会对领军将领做出什么惩罚。
此战损失了百余人,这点子损失对于大明帝国而言根本算不上什么。更何况当时还杀死杀伤数倍敌军,即便是实事求是地报上去,也是一笔战功——虽说黄中甚至没有指挥官兵们抵抗,但身为在场的最高军事负责人,最大的功劳无论如何也是他的。
但,有两个问题却不好解决。
其一,行人聂聪和大理寺卿薛品都死于此役,这却颇难措词。
聂聪的官衔虽说只是芝麻绿豆大小的正八品,但行人却是皇上的特使,这个身份实在太敏感了。而大理寺卿则是那支队伍中品衔最高的文官—正经应该战死沙场、马革裹尸的武将活蹦乱跳地回来了,可文官反倒死于战场之上,没个说过得去地说法能行吗?!
其二,那个叫阿牛的百户也极其难处理。若是实事求是地为他请功,却将自己摆在何处?阿牛勇敢作战,岂不是反衬自己怯战!给他记过?尽管阿牛至今生死未卜,说不定现在已经被安南人给抓到了,因此没办法与自己对质。可当时几百双眼睛亲眼看到了阿牛的表现,如果给他记过的事情泄露出去,激得士兵哗变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就算没激起兵变,将来自己还怎么带兵?
黄中在书房里站起身来,不停地走来走去,萤虫一样的豆油灯幽幽地照着他颀长的身子,使得那身影象是鬼影一样忽大忽小、忽长忽短。黄中越走越急,最后突然停了下来。他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咬牙切齿地起毛笔,刷刷刷地疾笔狂书起来。
“……行人聂聪死于乱军之中,大理寺卿薛品因职责所在,义不偷生,中伏后即自经而死……百户张阿牛不听号令,扰乱阵型,后畏罪潜逃……”
黄中面色平静地看着墨汁淋漓的奏折,想到:孔圣人尚且使用了春秋笔法,本将所说之事大多都是事实,无非是细节之处稍有差错而已。难道聂中不是死于乱军之中?难道薛品不是因为职责所在而自杀?难道阿牛当时地行为是听从了本将命令?难道他的行为没有打乱军队的建制?至于说畏罪潜逃……既然前面阿牛违反了军律,然后又失踪了,畏罪潜逃难道不是一种很合理的解释?
墨汁干了后,黄中便小心翼翼地将之放进专用的信封中,然后用蜡封好。
“来人!六百里加急,赶紧送往京中!”
……
十多天后,朱棣在养心殿接见了陈天平。陈天平到时,里面已经有好几个人了。陈天平匆匆瞟了一眼,认出他们是成国公朱能、新城侯张辅、丰城侯李彬、云阳伯陈旭,全都是随朱棣起兵“靖难”的功臣宿将。这些人都是武将,难道说大明即将打仗了吗?
相较而言,朱能、张辅等人看到陈天平时更是惊讶——其惊讶的程度,与大白天见了鬼没什么区别。
陈天平此刻却也顾不得分析朱能等人的古怪表情。这段日子陈天平一直待在一个连房带院子也只不过几十个平方的地方。除了院子内外的十余名锦衣卫之外,他没有见过其他任何人——非不愿,乃不能也。一旦靠近大门,锦衣卫们便会以肢体语言示意他退回去。更可怕地是,无论陈天平怎么问,那些锦衣卫甚至都不和他说半个字。如果不是认识锦衣卫的装束,陈天平还以为自己被绑票了呢!但正是因为软禁自己的是锦衣卫,而且行为又是那么的古怪,所以这段日子里陈天平胡思乱想的把自己也吓得够呛。
现在总算被放出来了,应该可以知道答案了吧?
这么想着,陈天平向皇上行了三跪九叩之礼,还未开口,皇上却让他起身先看一份奏折。
看着那份奏折,陈天平地手渐渐开始颤抖起来。到了最后,他几乎瘫软在地。现在陈天平已经隐约明白皇上将他软禁的目的了。如果真的被那胡汉苍、胡一元父子抓住,根据对他们的了解,陈天平相信此时自己已经遭受了可怕的剐刑。
一想到那种可怕的剐刑,陈天平下腹突如其来产生了一股强烈地尿意。
见陈天平脸色发白,朱棣笑道:“附马,你当时心急火燎地要回安南,若是依了你,安成公主岂不是年纪轻轻地就要做寡妇了?如今明白朕为何要将你秘密软禁了吧,还怨恨朕不?”
陈天平好不容易憋住那股尿意,一脸惶恐不安地连连谢罪。
“微臣不敢。”
这时朱~却面色一整,对成国公朱能说道:“尔小丑,罪恶滔天,犹敢潜伏奸谋,肆毒如此,朕推诚容纳,乃为所欺,此而不诛,兵则奚用?!”
朱能伏地叩头道:“主忧臣辱,主辱臣死。逆贼罪大,天地不容,臣请仗天威,一举歼灭之。”
朱~微微点头,又对陈天平说道:“那胡汉苍、胡一元二贼辱朕太甚,朕必将发兵讨之。然此事终究是因为附马而起,附马准备有何表示?”
陈天平听了,有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见陈天平一脸迷糊,朱棣轻咳一声。
“此次讨伐胡贼需要出动大军,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此战所需消耗的
然不少。而且打完仗之后,还需对阵亡的将士进行~地将士进行奖励。这些费用加起来却也不少,若是由大明的子民来承担……”
朱棣装模作样地摇摇头。“若天平不是附马,那么讨伐胡贼并且扶持天平成为安南国王便是朕的一项义举,谁也不能多说什么。然而天平却是朕的女婿,便会有些公私不分、瓜田李下的嫌。若史书上注一笔—帝疼爱公主,遂为附马复国—这是什么名声?”
说到这里,陈天平已经明白了。皇上这是想让他承担军费呢。
若是明朝不肯助他复国,那么陈天平充其量也只能在南京当一辈子寄居篱下的寓公。但如果能够在明朝地帮助下成为安南国王,承担再多地军费又有何妨?!
将得失利弊分析清楚后,陈天平大声道:“皇上,公是公,私是私,微臣如何敢凭借私情扰乱天听天视?大明为安南复国支出地任何费用,自然都应该由安南来承担!”
嗯,孺子可教!
朱棣点点头,说道:“胡贼号称有两百万军队,这个数字虽然夸张,但归附逆贼的军队总归不会太少。相应地,朕至少也需要派遣几十万军队过去。这人吃马嚼的,花费却也不少。
附马是朕地直属封臣,将来正式成为安南国王后,则安南臣民同样是朕的子民。若是战后让安南以钱粮实物的方式归还这笔军费,朕担心会使得安南臣民的负担太重,于心何忍?”
“讨伐胡贼最大的花费由两项组成,一是粮草,一是军中将士地抚恤奖励。”
“朕打算发行‘安南战争股票’和‘安南战争债券’用以筹集军费。前者呢,待安南战争结束后,以安南的有邑贵族爵位相偿。后者呢,则到期后连本带利归还——实际上则是变卖安南有邑贵族爵位所得。”
说到这里,朱棣忍不住暗中叹了口气。未来的史书上永乐大帝卖官)爵的名声算是逃不掉了。但他又有什么办法呢?打仗是最费钱的事情。如果不用这种方法解决军费,那便需要由大明地臣民来承担——哪怕转移到安南人的头上,但那时安南人也同样是大明的子民!
真是的,做好事还得背骂名,真是好人难做啊。
“至于说军中将士的抚恤奖励,同样可以用安南的有邑贵族爵位折算。如果一来,将来安南的子民就勿需承受过重地赋税负担了。”
当朱棣说出对于有功将士的抚恤奖励同样以安南的有邑贵族爵位折算时,殿内的几名靖难功臣不由面露异色。他们都是有禄贵族,难道还能兼任有邑贵族?
象是看出了这几人的心思一般,朱棣对他们说道:“你们都是有禄贵族,但同样也可以兼任有邑贵族嘛。不过你们都有军职在身,即便获得了有邑贵族爵位也不能亲自管理采邑,只能将之交给信任的人代为管理。其实你们完全可以将采邑交给次子去管理。如此一来,将来你们的有禄贵族爵位由长子继承,而有邑贵族爵位则可以由次子继承——反正那些采邑甚至不在大明本土,交由次子继承也不算违反了《长子继承法》。”
成国公朱能笑道:“这敢情好。微臣家中如今已是明争暗斗闹番了天,今天这个求微臣给她儿子在邻县买田,明天那个求微臣给她儿子一笔现金……如果微臣能够获得一个有邑云骑尉的爵位,那将来就由长子继承这个成国公的爵位,然后二子继承那个有邑云骑尉,三子到六子则分别分封为那个有邑云骑尉麾下的封臣有邑恩骑尉。”
朱棣佯怒道:“你就这点子出息?你今年去安南打仗弄个有邑爵位,明年去占城,后年去缅甸,大后年去暹罗……只要有得仗打,到时候只怕你地儿子还太少呢!”
朱能笑嘻嘻地答道:“多谢皇上的吉言。”
朱棣摆摆手。“好了,说正事。”
“安南国内只是部分人彻底附逆,还有很多人都是迫于形势无奈屈服地。天朝大军进入安南后,凡闻风而降、改旗换帜者,皆议功;若是大军兵临城下方降者,亦无罪;若一日之后仍不降者,则根据其抵抗时日长短,施加轻重不一的惩罚!”
陈天平期盼地问道:“皇上,您打算什么时候出兵?”
朱棣沉吟片刻。“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朕将在七月一日奉享太庙,然后再决定何时出兵。出征之日,你也随军出发吧,既能够安定安南民心,又为你自己挣些名声。”
这时,随堂太监黄俨悄悄给朱棣递上一个密折。
朱棣打开密折看时原本是漫不经心地表情,可是看着看着,脸色就变了。
他喃喃自语:“怪不得觉得张阿牛这个名字熟悉呢……”
朱棣将那份黄中写的奏折摊在书桌上,然后将密折摆放在旁边,两厢参照比较着看。
朱能等人正襟危坐,都把目光凝瞩在御座后边地条幅字画上。偌大的养心殿里,寂静得只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
陈天平关心则乱,担心是不是安南复国的事情有了变化,但也不敢问。他偷瞟朱~一眼,却见皇上的脸上乌云密布,眼看即将发作的样子,于是吓得又将目光缩了回去。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却见黄俨走到朱棣身旁悄声通报:“皇上,纪纲有紧急事情求见。”
朱棣脱口说道:“不见!”
见黄俨低眉顺眼地准备退下,他又却改了主意,咬着腮帮子对陈天平、朱能等人说道:“你们都下去吧。”
待心中忐忑的陈天平等人离开后,黄俨站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喘。他是最为熟知朱棣秉性的,知道这位主现在已是怒极,若是迁怒到他身上,他却是万万承受不起的。
“你去宣纪纲进来,顺便去文渊阁把杨荣叫来。”()
VIP章节目录 第九章 烈属待遇
俨并不知道朱棣对他的观感,反而一直以皇上最贴居。因为杨荣同样是皇上最欣赏的官员,所以当黄俨去传召杨荣时,便卖了个人情,悄声告诉他皇上此时心情很坏,要他小心一点。
杨荣得到警告后,眼睑无声地一跳,提着劲跟在黄俨身后,直趋养心殿而去。一路上只是思量着最近发生了哪些令皇上不高兴的事,应该如何应对朱棣问话。
忐忑不安地来到了养心殿,黄俨先进去了,接着便听见朱棣说道:“叫进来吧。”
杨荣小心翼翼跨步而入,伏地叩头道:“微臣杨荣谨见圣上!”
“起来吧。”朱~的神情却不象黄俨描述的那样糟糕,他无喜无怒地说道:“你先看看那份奏折和锦衣卫的秘折。”
杨荣下意识地瞟了眼象个蒙学的孩童那样垂手而立的纪纲,然后一目十行的看完奏折和秘折。看完后,杨荣吁了口气。将奏折和秘折一对比就知道朱~愤怒的原因了。于是杨荣心中大定。
“皇上,那黄中以春秋手法避重就轻,混淆事实,着实可恶,应当重重处罚。”
“那你说应该如何处罚?”
杨荣小心翼翼地瞟了皇上一眼,说道:“军中饰功讳过是弊端,也是惯例……”
见朱棣脸色一沉,杨荣立即顺风使舵。“然而黄中最可恶之处却在于为了讳败诿过,竟丧心病狂污蔑勇士搪塞责任。”
“这次中伏,他身为武将不敢抵抗不说,战败之后又畏罪讳过欺君罔上。丧师辱国已经是罪无可恕,又恐罪行败露,企图倭过于有功将佐。此人行为败检还在其次,他让国家、社稷、朝廷君上颜面扫尽,实是天不覆地不载!”
朱棣仔细地听完,说道:“说吧,该定什么罪?纪纲,你也说说看。”
杨荣和纪纲对视一眼,眼神轻轻一触旋即分开。
纪纲道:“臣也是带过兵的。胜败乃兵家常事,打败仗可恕,但情理难饶。黄中遇伏后不思抵抗,而且事后竟然诿过于有功将佐,如果不杀,那便是刑罚不公。往后再有战事,谁肯激励用命?”
杨荣一躬身。
“单论军法,黄中就已经是斩定不赦的了。而且他还犯了饰败讳过欺君罔上的‘大不敬’之罪,实在是罪无可恕。臣以为,应对黄中处以显戮。”
杨荣偷偷瞅了瞅朱棣的神情,见他轻轻颔首,不由信心大增。
“吕毅身为副手,责任较轻,况且奏折上也无吕毅署名,处以绞刑足矣。至于说没有抵抗的其他官兵,一概流放。微臣有一个想法,尽管这一仗打得很糟糕,但部分官兵的表现还算优秀。在主将不思抵抗的前提下,他们竟然自发地进行了抵抗,这一点犹其难得。”
想着朱棣对阿牛非常欣赏,杨荣更是大慷他人之慨。
“那个阿牛是自发进行抵抗的头领,表现得也最为优秀,理应厚赏。
战死官兵,包括聂聪和薛品,一概迎入烈士陵园,派附马都尉前去祭祀。其家中父母妻子遗孤生活艰难地,一概下令由地方上专门照顾,使老有所养,幼有所抚。恩自上出,总之立个典( 永乐大帝 http://www.xlawen.org/kan/5579/ )
于是又有二三十人开始移动脚步。
其实这也怪不得官兵。战场上就是这么回事,如果领军将领自己不怕死,那么下面的官兵就没有怕死的;如果领军将领没有冲杀在前,但下达了战斗的命令,那么下面的官兵虽然未必有着强烈的战斗欲望,却总归还是会投入战斗;但如果领军将领甚至连战斗的命令都不发出,那么下面的官兵谁肯在这种不利的条件下找死啊?
如今加起来已经有将近一百人准备参加战斗了,显然阿牛的人格魅力还是不小的。
待自愿参加战斗的明朝官兵全部聚集到阿牛身边时,安南人的士气反而增加了——近千人的明军当中,仅有不到一百人准备反抗,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其比例而言,安南人的士气想不增加都难。
一名安南将领不知道喊了些什么,结果安南士兵便如同潮水一般朝着阿牛他们涌了过去。
阿牛持锤而立,脸上冷酷阴沉,但他身上每一条肌肉都是松驰的,似乎并不将那如同潮水般涌过来的敌人放在心上。
待冲在最前面的敌人离自己只有十步远的距离时,阿牛突然身形倏然弹起。他挥舞着大铁锤,其破空的呼啸刺耳惊心、排山倒海地向认定的目标强压过去。那致命的攻击,凌厉的声势,仿佛要将冲在最前面的安南士兵压成肉泥似的。
阿牛身后的大明官兵,同样以雷霆万钧的气势冲向对方。
冲在最前面的安南人反应极其敏捷,刹那间便举起钢刀试图挡一下大铁。然而火星四溅之后,又是一声令人熟悉的“砰”的声音,然后他的脑袋便象是被砸开的西瓜一样血水四溅了。
阿牛得势不饶人,继续挥舞着大铁锤朝着下一个目标砸去。由于阿牛挥动大铁锤的速度太快,因而甚至隐隐形成了沉雷一般的轰鸣声,给人一种强劲而无可力敌的感觉。
人群中,阿牛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冲击。无论他冲到哪里,哪里便会形成一片腥风血雨。安南人又惊又怒,阿牛已经脱离了明朝官兵的掩护,一无反顾地冲到了安南人之间。然而即便将阿牛包围在中间,可阿牛的身影却是那么的不可思议。安南人疯狂地挥舞的刀枪剑戟,到了后来简直表现出了将友军误伤也在所不惜的疯狂劲头,但即便如此,却总是差上那么一丁点距离挨不上阿牛的身体,反倒是友军不时发出惨呼或咒骂声——这一块战斗场地上,被大铁锤打中的人除了贡献出“砰”的声音外,再也不可能发出别的任何声音。反倒是被误伤的安南人才有机会大呼小叫。
一名因前面的士兵越来越少而即将直接面对阿牛的将领眼见不是个事,连忙大呼:“盾牌手!盾牌……”()
VIP章节目录 第七章 中伏(下)
牛听不懂安南语,但那名安南将领的装束却吸引了于是,那名安南将领的呼叫声因为那柄大铁锤嘎然而止。不过安南将领想要表达的意思却被安南士兵听懂了,在军官的指挥下,没有盾牌的士兵都尽量往后退去,而手持盾牌的安南士兵则纷纷移到直接面对阿牛的最内层的位置上。
在交换位置的过程中,包围阿牛的安南士兵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定的混乱。阿牛自然不会和对方讲什么客气。趁着对方混乱而自己所受威胁减少的有利时刻,他又轻轻松松地连续收割了好几条人命。
待最前面的士兵大多都已经人手一张盾牌时,阿牛突然停止了疯狂的杀戮——他只是人而不是神,虽然这段厮杀的时间并不长,但由于强度极高,因此阿牛也感觉有些累了。
阿牛停在原地将铁锤放下,沉重地喘着气的同时,旁若无人地甩着手、活动着身体,试图减轻肌肉的酸痛程度。他面无表情地任由安南士兵完成最后的换位工作,而安南士兵们也不敢在完成换位工作前主动挑衅,因此这块区域里在这一刻竟然呈现出异常的宁静。
最后一名不持盾的士兵也被替换了下来,安南人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他们盯着阿牛的眼神中无不吐露着同样一种意思。
现在,你还能象刚才那样嚣张吗?
阿牛用实际行动回答了安南人的问。他重新捡起大铁锤,随意挥舞了两下,然后朝着离自己最近的安南士兵扑过去。
由于已经被吓破了胆的盾牌手们总是下意识地用盾牌护住头部,这反而遮住了自己的视线。东方人并不象罗马人那样有使用塔盾的习惯,安南人所使用的盾牌直径通常都只是比手臂的长度稍稍长一点点,因此遮住了脑袋后,脖子以下往往就会成空门。
阿牛看似木讷,但在战场上却极为变通。之前总是打人家的脑袋,那是因为他个子太高,打脑袋方便。如今既然人家用盾牌护住了脑袋,那么继续打脑袋显然就不合适了。于是阿牛不再自上而下地敲击人家的脑袋了,而是以敌人暴露在外面地胸膛作为目标。
前面说过,士兵在害怕的情况下发挥不了自身实力的七成。在阿牛面前的那些持盾士兵因为极度的恐惧,却根本谈不上什么发挥实力了。人们常以“将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来讽刺逃避现实的人。不得不说,最内层的持盾士兵之中很多都和“将头埋在沙子里地鸵鸟”差不多。他们高高举着盾牌,似乎认为将脑袋保护得安全了自己也就安全了。然而事实却完全相反。对于将那些遮住自己视线的持盾士兵,阿牛只是有条不紊地一个接一个地挥舞着铁锤击向他们的胸膛,那种慢条斯理的动作和神态,简直象是正在用铁锤敲击铁砧的铁匠一样。
看到阿牛那种平静的、应付工作地漠然神情,安南士兵却更加害怕了。身旁或是身前地同伴一个接一个地闷哼一声然后倒地,使得安南官兵们心中的恐惧越积越深。更何况,死在这个杀神手上的人实在太多了,地面上的尸体一个挨着一个,几乎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一不注意,甚至会被脚下的尸体所绊倒。在这种恐怖的场景下,有些安南士兵甚至忍不住转身逃跑起来。
不过,当逃兵们被军官当场斩杀后,这种的小规模的溃逃迅速被控制住了。与此同时,又有安南将领大声呼喝着,命令持盾士兵不要只护着头,否则胸部被那大铁锤击中后同样难逃一死。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持盾士兵总算强压下了心头的恐惧,将盾牌稍稍往下移了一点位置,以便让自己能够看到阿牛的动作。
安南人使用的盾牌基本上都是藤制或木制的,相对于明军的盾牌而言,藤制的盾牌比例更高一些。但无论是藤制盾牌还是木制盾牌,却全都防不住阿牛的全力一击。那些木制的盾牌前面通常都嵌着一个金属块,用以滑开敌人地兵刃。然而即便是镶嵌着金属块的木盾也无法完全滑开那柄多达四十余斤地大铁锤呀!
如果是开战之初,盾牌也起不了什么作用。因为阿牛那时候挥舞大铁锤的速度快逾奔雷,普通士兵在作出反应之前,就已经失去了作出反应地能力。然而阿牛此时已经很疲惫了,气越喘越粗,动作也渐渐慢了下来。
虽说仍然有少数安南士兵来不及反应因而被击中脑袋或胸部,但更多地安南士兵却能够勉强抢在被铁锤直接击中之前用盾牌拦一下了。
尽管无论是藤盾还是木盾都无法彻底挡住大铁锤,但毕竟有了这么一个缓冲。哪怕是手臂骨裂或粉碎性骨折,那也总比脑袋被打碎或者胸腔凹陷强得多!见到阿牛渐渐显露出疲态来,安南士兵的士气总算能够维持在安全线之上——尽管面对阿牛时他们仍然会因为恐惧而肌肉僵硬,但至少能够做到围在阿牛周围而不再溃逃。
和斯巴达国王率领三百勇士便能够与十万波斯大军激战三日的道理一样,如果有着合适的地
充分的准备,哪怕明军不足一千人也照样与数万安南一拼之力。阿牛的天生神力属于万中无一的特殊情况,不作参考。其他的明军不象阿牛那样脱离了普通人的范畴,但他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战斗技能全都超过了普通的士兵。只要能够占据有利地形,然后保持完好的队形,那么这支明军创造出温泉关的奇迹也并非奢望。
然而遗憾的是,明军并没能占据有利地形。
相反,由于是被偷袭,因此在地形方面明军反而处于非常不利的位置。其次,在被伏击的情况下,保持完好的队形也成了奢望。由于建制被打乱,分别拿着长短兵器或防御兵器的官兵们无法在短时间内发挥有效的配合,这便进一步降低了明军的战斗力。再次,真正参加战斗还不足一百人——有道是量变能够引发质变,人数实在太少,那便无论如何也没有胜利的可能了。最后还有一个很倒霉地因素:护送陈天平就任安南国王并不是一次战斗任务,因此这支明军连火器都没带来。否则的话,当手持冷兵器的安南士兵冲过来时,一排手榴弹扔过去也足够他们吃一壶的了。
所以,尽管参加战斗的明军士兵表现得很英勇,其个人素质也比安南士兵高出一大截,但是在阿牛越来越觉得吃力的时候,能够继续坚持战斗的明军士兵也越来越少了。最终,马车周围的防线被彻底攻破,而马车里瑟瑟发抖地陈天平也被拖了出来。
被拖出马车后,陈天平一个劲地哭嚎尖叫。
“我什么都不知道……别杀我……不关我的事……”
正在这时,阿牛又听到一声短促的惨呼,那是阿牛所熟悉的声音。阿牛忍不住朝那边望去,正见一名安南士兵将一个混身是血的明兵的左臂砍断。那血人大腿大约已经受了重伤,只能单膝跪地。现在他地左臂又被砍断,便只能用右手举着一柄单刀勉强招架。周围四五个安南士兵围着他一阵乱砍乱刺,情形己是凶险万分。
“阿牛!快逃,兄弟们都死光了……啊!”
那血人地背上挨了一刀,他反手一刀挥去,将那偷袭者的面门砍了一刀。
“阿牛,兄弟的老婆孩子就拜托……啊!”
血人的腹部又中了一枪,他也熬得疼,竟然不管不顾朝着偷袭者一刀劈去。那名安南的长枪手吓得连忙后退。当枪头从血人的腹部抽出来时,血人的口中也喷出一口鲜血。
“呜呜……”谁也料不到那血人竟然在这个时候号陶大哭起来。“日你妈……疼啊……”
那血人又哭又骂,却仍不放弃抵抗。趁着安南士兵愣愣的功夫,血人在地上一滚,一下子砍中了一名安南士兵的小腿。
“阿牛,快跑啊!快跑……啊!”
这次血人地脖子被一支长枪深深刺进去,结果再也动弹不得。紧接着,围攻他的另外几名安南士兵也纷纷将兵器向他身上招呼过去。
“快……跑……”
由于分神,阿牛终于受了伤。当那血人脖子被刺中的一刹那,三名围攻阿牛的安南刀盾手也几乎在同一瞬间发招攻击,三把刀同时向阿牛的身上汇聚。阿牛尽力避开其中一把刀,又用铁锤敲碎了其中一名刀盾手的脑袋,但背后仍然中了一刀。
受伤后,阿牛发出一声怒吼。如同受了伤的野兽一般,阿牛也发起狂来。
“砰”、“铮”、“铛”一连串的铁锤击中脑袋,砸碎盾牌以及打飞兵器的暴鸣声传出,夹杂着铁锤高速舞动时发出了尖厉啸声,那情形简直令人头皮发炸,心胆俱寒。周围的安南士兵下意识地退后几步,结果使得阿牛地周围空出了好大一块空地。在这块空地上,碎了的盾牌,成为废钢烂铁地钢刀,若干一动不动躺在可怖的血泊里地尸体,以及在刺目的鲜血中抽搐、挣扎、蠕动地重伤员,无不对安南士兵造成了可怕的视觉刺激。
阿牛的头发披散着,脸色发青,剧烈起伏的胸膛里发出象牛喘一般的声音。更可怕的是,尽管打到现在阿牛只受了一处伤,但他的身上却沾满了鲜血、脑浆甚至是细小的碎肉,其形象甚至比地狱里的厉鬼还可怖。
阿牛神情繁杂地朝黄中、吕毅那边望了一眼,然后将视线定在面前的安南人身上。
“我还会回来的……”
听得懂汉话的安南人正在奇怪这句话的意思,却见阿牛挥舞着铁锤朝着包围圈的薄弱处冲去。
之前阿牛被陈天平的马车缚束了手脚,左冲右突也仅限于一小块区域。如今陈天平已经被安南人抓住了,阿牛自忖不可能在千军万马中救出此人,因此果断地突围。当阿牛朝着一个方向猛冲时,由于没有任何人能够挡得住他狂暴的一击,因此没花多长时间便突出了重围,然后便消失在路边的灌木丛中。
安南人毛骨悚然地望着阿牛消失的方向,没想到经过了如此激烈的搏杀之后阿牛居然还能如此轻松的逃走。一名地位较高的安南将领怨毒地喝道:“追,快追!他没什么力气了,抓住他扒皮抽筋!”
当阿牛的身影消失
场四周的人们全都呆呆地望着刚才那片激战的战场。个惨不忍睹地人间地狱。不大的战场上,双方的尸体象是割倒在田里的谷捆儿,有的地方继继续续稀稀落落,横七竖八撂着——那是明军官兵被安南士兵一步步压向马车所形成的;有的地方挤成堆,垛成垛——那是阿牛战斗时间稍长的地方。而凡是这种地方就到处都是红地、黄的、白的说不清是什么东西的混合物。这种场景,甚至连经历过多次战斗的老兵也无法适应。
……好一会儿,安南那边出来一名带着十几名随从的文官,这人黄中认识,是胡汉苍地陪臣黄晦卿。
黄晦卿先是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然后用流利地官话说道:“黄将军,多谢您的体谅。因为可能还有余孽藏在您的军队中,可否让我们检查一下?”
黄中尚未说话,一旁的吕毅却抢先骂道:“操你妈!陈天平那个小白脸都被你们抢去了,光棍只打九九打加一,你们还想怎么样?”
黄晦卿自然听得懂国骂,但他却神色不变地说道:“吕将军,我们只是检查一下,检查完了自然护送你们回国。您只有这么一点兵,我们却有五万,累也能把你们累死。您没有选择,要么自觉让我们搜查,要么我们就打完了之后再搜查。”
吕毅更怒了。“妈拉个吧子,打就打!”
黄晦卿想着黄中一开始就避战,原本以为稍微施加压力便能得偿所愿,谁料到吕毅脾气却这么暴燥。尽管吕毅是右将军而黄中是左将军,因此黄中才是这支军队的领导。但吕毅的官衔和黄中一样,因此在这种场合也同样有着发言权。吕毅抢着说话把事情说僵了,连个转|U的余地没有。黄晦卿没想到情况会变成这样,正在为难,却听见身后传来冷冰冰的声音。
“黄将军,吕将军,我是安南国的太上王胡一元,请听我一言。”
话音刚落,胡一元便从黄晦卿身后走了出来。
胡一元不愿意将矜持激化。他还怀着一丝侥幸,希望将来派几个使臣去明廷多磕几个头,再贡献一批财宝特产,说不定还能够避免打仗呢!若是将这支明军全歼了,明朝没了台阶下,战争就绝对无法避免了。
再说,真要打起来,明前地这支明军也并不是什么鱼脯。先前阿牛的表现,已经使得安南士兵的士气大落。虽说象阿牛那样的猛人万中无一,但普通明军的战斗力同样不能小觑。刚才那不动一百名明军仓促迎战,虽然全部被歼灭了,但己方付出了战死八十余人、受伤将近三百的代价。受伤的人当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看不到明天的太阳。在占据了极大优势的前提下,其交换比竟然达到了两比一。现在剩下的明军已经做好了充分地准备,虽说凭着人数上的巨大差距仍然可以获得最终胜利,但必将付出巨大地代价。
“今日之事,情不得已。”胡一元顿了顿,似乎是在组织措辞。“中国有句俗话是好事做到底,送佛送到西。先前黄将军够朋友,现在何不干脆好事做到底呢?也免得伤了和气。”
吕毅正待痛骂,却被黄中止住了。他沉默了一会儿,缓缓说道:“依你!”
“多谢!”胡一元拱拱手,便转身离开了。随后,便有一些安南人过来仔细观察明军官兵的外貌。
吕毅恨恨地跺了一下脚,压低声音问道:“老黄,你到底是怎么回事?!”
黄中一抬下颚。
“你看那陈天平。”
吕毅朝那边望去,却见陈天平满脸鼻涕眼泪地趴在地上向安南人乞求着什么。
吕毅一脸地轻蔑。“那个窝囊废有什么好看的?”
黄中咯咯一笑。
“你还记得他被抓住时说地话吗?”
吕毅茫然问道:“说了些什么?他被抓住后除了求饶还说了别的?”
黄中摆摆手。“大明属国的上层会说官话不稀罕,但他说的是官话吗?”
吕毅想了想。“好象是陕西一带的方言……不对!陈天平怎么可能会说陕西一带的方言?况且他被安南人抓住了,想求饶也应该用安南话呀!……难道说……”
吕毅不可思议地望向黄中,却见他微微点头。
“佛曰:不可说!”
吕毅佩服地看了一眼平日里总是自视过人的黄中,又惊又喜。“你为了保险起见,所以用了李代桃僵之策?……你将他藏起来了?……可安南人现在正在搜查,等会儿搜出来怎么办?”
黄中脸上的表情似喜似悲。
“李代桃僵之策没错,但和我却没有关系。真正的陈天平,此刻大约还在京城的府邸里过着乐不思蜀的日子呢。”
吕毅发了半天愣,最后沮丧地摇了摇头。
“搞了半天,我们只是诱饵而已。若是有大鱼将这诱饵吞了,皇上便可以钓起一条大鱼来……只是,为什么要瞒着我们呢?”
……
注1:一种巨大的能遮住全身的盾牌。()
VIP章节目录 第八章 受益者买单
国之后,吕毅就病了。黄中也不知道他究竟是真的是因为得知被当成诱饵而气愤,于是以称病作为抗议。尽管两人的私下关系不错,但黄中也没功夫去看望吕毅。如今“陈天平”被劫,必须赶紧写奏折报告此事。黄中身为左将军,是这次护送行为的最高军事负责人,写奏折的任务自然非他莫属。
黄中深深地思索着,眼神暗得象是深不见底的古井。
他并没有疯,自然不可能大大咧咧地在奏折中写明当时猜到了真相,因此不愿意为了冒牌的“陈天平”丧命。尽管那个人并非真正的“陈天平”,尽管“陈天平”被劫之事只是皇上所设计的诱饵,但此事仍然需要请罪。不过,这倒也没什么。皇上多半只会在表面上做做文章,哪怕他表现得再生气,估计也不会对领军将领做出什么惩罚。
此战损失了百余人,这点子损失对于大明帝国而言根本算不上什么。更何况当时还杀死杀伤数倍敌军,即便是实事求是地报上去,也是一笔战功——虽说黄中甚至没有指挥官兵们抵抗,但身为在场的最高军事负责人,最大的功劳无论如何也是他的。
但,有两个问题却不好解决。
其一,行人聂聪和大理寺卿薛品都死于此役,这却颇难措词。
聂聪的官衔虽说只是芝麻绿豆大小的正八品,但行人却是皇上的特使,这个身份实在太敏感了。而大理寺卿则是那支队伍中品衔最高的文官—正经应该战死沙场、马革裹尸的武将活蹦乱跳地回来了,可文官反倒死于战场之上,没个说过得去地说法能行吗?!
其二,那个叫阿牛的百户也极其难处理。若是实事求是地为他请功,却将自己摆在何处?阿牛勇敢作战,岂不是反衬自己怯战!给他记过?尽管阿牛至今生死未卜,说不定现在已经被安南人给抓到了,因此没办法与自己对质。可当时几百双眼睛亲眼看到了阿牛的表现,如果给他记过的事情泄露出去,激得士兵哗变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就算没激起兵变,将来自己还怎么带兵?
黄中在书房里站起身来,不停地走来走去,萤虫一样的豆油灯幽幽地照着他颀长的身子,使得那身影象是鬼影一样忽大忽小、忽长忽短。黄中越走越急,最后突然停了下来。他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咬牙切齿地起毛笔,刷刷刷地疾笔狂书起来。
“……行人聂聪死于乱军之中,大理寺卿薛品因职责所在,义不偷生,中伏后即自经而死……百户张阿牛不听号令,扰乱阵型,后畏罪潜逃……”
黄中面色平静地看着墨汁淋漓的奏折,想到:孔圣人尚且使用了春秋笔法,本将所说之事大多都是事实,无非是细节之处稍有差错而已。难道聂中不是死于乱军之中?难道薛品不是因为职责所在而自杀?难道阿牛当时地行为是听从了本将命令?难道他的行为没有打乱军队的建制?至于说畏罪潜逃……既然前面阿牛违反了军律,然后又失踪了,畏罪潜逃难道不是一种很合理的解释?
墨汁干了后,黄中便小心翼翼地将之放进专用的信封中,然后用蜡封好。
“来人!六百里加急,赶紧送往京中!”
……
十多天后,朱棣在养心殿接见了陈天平。陈天平到时,里面已经有好几个人了。陈天平匆匆瞟了一眼,认出他们是成国公朱能、新城侯张辅、丰城侯李彬、云阳伯陈旭,全都是随朱棣起兵“靖难”的功臣宿将。这些人都是武将,难道说大明即将打仗了吗?
相较而言,朱能、张辅等人看到陈天平时更是惊讶——其惊讶的程度,与大白天见了鬼没什么区别。
陈天平此刻却也顾不得分析朱能等人的古怪表情。这段日子陈天平一直待在一个连房带院子也只不过几十个平方的地方。除了院子内外的十余名锦衣卫之外,他没有见过其他任何人——非不愿,乃不能也。一旦靠近大门,锦衣卫们便会以肢体语言示意他退回去。更可怕地是,无论陈天平怎么问,那些锦衣卫甚至都不和他说半个字。如果不是认识锦衣卫的装束,陈天平还以为自己被绑票了呢!但正是因为软禁自己的是锦衣卫,而且行为又是那么的古怪,所以这段日子里陈天平胡思乱想的把自己也吓得够呛。
现在总算被放出来了,应该可以知道答案了吧?
这么想着,陈天平向皇上行了三跪九叩之礼,还未开口,皇上却让他起身先看一份奏折。
看着那份奏折,陈天平地手渐渐开始颤抖起来。到了最后,他几乎瘫软在地。现在陈天平已经隐约明白皇上将他软禁的目的了。如果真的被那胡汉苍、胡一元父子抓住,根据对他们的了解,陈天平相信此时自己已经遭受了可怕的剐刑。
一想到那种可怕的剐刑,陈天平下腹突如其来产生了一股强烈地尿意。
见陈天平脸色发白,朱棣笑道:“附马,你当时心急火燎地要回安南,若是依了你,安成公主岂不是年纪轻轻地就要做寡妇了?如今明白朕为何要将你秘密软禁了吧,还怨恨朕不?”
陈天平好不容易憋住那股尿意,一脸惶恐不安地连连谢罪。
“微臣不敢。”
这时朱~却面色一整,对成国公朱能说道:“尔小丑,罪恶滔天,犹敢潜伏奸谋,肆毒如此,朕推诚容纳,乃为所欺,此而不诛,兵则奚用?!”
朱能伏地叩头道:“主忧臣辱,主辱臣死。逆贼罪大,天地不容,臣请仗天威,一举歼灭之。”
朱~微微点头,又对陈天平说道:“那胡汉苍、胡一元二贼辱朕太甚,朕必将发兵讨之。然此事终究是因为附马而起,附马准备有何表示?”
陈天平听了,有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见陈天平一脸迷糊,朱棣轻咳一声。
“此次讨伐胡贼需要出动大军,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此战所需消耗的
然不少。而且打完仗之后,还需对阵亡的将士进行~地将士进行奖励。这些费用加起来却也不少,若是由大明的子民来承担……”
朱棣装模作样地摇摇头。“若天平不是附马,那么讨伐胡贼并且扶持天平成为安南国王便是朕的一项义举,谁也不能多说什么。然而天平却是朕的女婿,便会有些公私不分、瓜田李下的嫌。若史书上注一笔—帝疼爱公主,遂为附马复国—这是什么名声?”
说到这里,陈天平已经明白了。皇上这是想让他承担军费呢。
若是明朝不肯助他复国,那么陈天平充其量也只能在南京当一辈子寄居篱下的寓公。但如果能够在明朝地帮助下成为安南国王,承担再多地军费又有何妨?!
将得失利弊分析清楚后,陈天平大声道:“皇上,公是公,私是私,微臣如何敢凭借私情扰乱天听天视?大明为安南复国支出地任何费用,自然都应该由安南来承担!”
嗯,孺子可教!
朱棣点点头,说道:“胡贼号称有两百万军队,这个数字虽然夸张,但归附逆贼的军队总归不会太少。相应地,朕至少也需要派遣几十万军队过去。这人吃马嚼的,花费却也不少。
附马是朕地直属封臣,将来正式成为安南国王后,则安南臣民同样是朕的子民。若是战后让安南以钱粮实物的方式归还这笔军费,朕担心会使得安南臣民的负担太重,于心何忍?”
“讨伐胡贼最大的花费由两项组成,一是粮草,一是军中将士地抚恤奖励。”
“朕打算发行‘安南战争股票’和‘安南战争债券’用以筹集军费。前者呢,待安南战争结束后,以安南的有邑贵族爵位相偿。后者呢,则到期后连本带利归还——实际上则是变卖安南有邑贵族爵位所得。”
说到这里,朱棣忍不住暗中叹了口气。未来的史书上永乐大帝卖官)爵的名声算是逃不掉了。但他又有什么办法呢?打仗是最费钱的事情。如果不用这种方法解决军费,那便需要由大明地臣民来承担——哪怕转移到安南人的头上,但那时安南人也同样是大明的子民!
真是的,做好事还得背骂名,真是好人难做啊。
“至于说军中将士的抚恤奖励,同样可以用安南的有邑贵族爵位折算。如果一来,将来安南的子民就勿需承受过重地赋税负担了。”
当朱棣说出对于有功将士的抚恤奖励同样以安南的有邑贵族爵位折算时,殿内的几名靖难功臣不由面露异色。他们都是有禄贵族,难道还能兼任有邑贵族?
象是看出了这几人的心思一般,朱棣对他们说道:“你们都是有禄贵族,但同样也可以兼任有邑贵族嘛。不过你们都有军职在身,即便获得了有邑贵族爵位也不能亲自管理采邑,只能将之交给信任的人代为管理。其实你们完全可以将采邑交给次子去管理。如此一来,将来你们的有禄贵族爵位由长子继承,而有邑贵族爵位则可以由次子继承——反正那些采邑甚至不在大明本土,交由次子继承也不算违反了《长子继承法》。”
成国公朱能笑道:“这敢情好。微臣家中如今已是明争暗斗闹番了天,今天这个求微臣给她儿子在邻县买田,明天那个求微臣给她儿子一笔现金……如果微臣能够获得一个有邑云骑尉的爵位,那将来就由长子继承这个成国公的爵位,然后二子继承那个有邑云骑尉,三子到六子则分别分封为那个有邑云骑尉麾下的封臣有邑恩骑尉。”
朱棣佯怒道:“你就这点子出息?你今年去安南打仗弄个有邑爵位,明年去占城,后年去缅甸,大后年去暹罗……只要有得仗打,到时候只怕你地儿子还太少呢!”
朱能笑嘻嘻地答道:“多谢皇上的吉言。”
朱棣摆摆手。“好了,说正事。”
“安南国内只是部分人彻底附逆,还有很多人都是迫于形势无奈屈服地。天朝大军进入安南后,凡闻风而降、改旗换帜者,皆议功;若是大军兵临城下方降者,亦无罪;若一日之后仍不降者,则根据其抵抗时日长短,施加轻重不一的惩罚!”
陈天平期盼地问道:“皇上,您打算什么时候出兵?”
朱棣沉吟片刻。“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朕将在七月一日奉享太庙,然后再决定何时出兵。出征之日,你也随军出发吧,既能够安定安南民心,又为你自己挣些名声。”
这时,随堂太监黄俨悄悄给朱棣递上一个密折。
朱棣打开密折看时原本是漫不经心地表情,可是看着看着,脸色就变了。
他喃喃自语:“怪不得觉得张阿牛这个名字熟悉呢……”
朱棣将那份黄中写的奏折摊在书桌上,然后将密折摆放在旁边,两厢参照比较着看。
朱能等人正襟危坐,都把目光凝瞩在御座后边地条幅字画上。偌大的养心殿里,寂静得只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
陈天平关心则乱,担心是不是安南复国的事情有了变化,但也不敢问。他偷瞟朱~一眼,却见皇上的脸上乌云密布,眼看即将发作的样子,于是吓得又将目光缩了回去。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却见黄俨走到朱棣身旁悄声通报:“皇上,纪纲有紧急事情求见。”
朱棣脱口说道:“不见!”
见黄俨低眉顺眼地准备退下,他又却改了主意,咬着腮帮子对陈天平、朱能等人说道:“你们都下去吧。”
待心中忐忑的陈天平等人离开后,黄俨站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喘。他是最为熟知朱棣秉性的,知道这位主现在已是怒极,若是迁怒到他身上,他却是万万承受不起的。
“你去宣纪纲进来,顺便去文渊阁把杨荣叫来。”()
VIP章节目录 第九章 烈属待遇
俨并不知道朱棣对他的观感,反而一直以皇上最贴居。因为杨荣同样是皇上最欣赏的官员,所以当黄俨去传召杨荣时,便卖了个人情,悄声告诉他皇上此时心情很坏,要他小心一点。
杨荣得到警告后,眼睑无声地一跳,提着劲跟在黄俨身后,直趋养心殿而去。一路上只是思量着最近发生了哪些令皇上不高兴的事,应该如何应对朱棣问话。
忐忑不安地来到了养心殿,黄俨先进去了,接着便听见朱棣说道:“叫进来吧。”
杨荣小心翼翼跨步而入,伏地叩头道:“微臣杨荣谨见圣上!”
“起来吧。”朱~的神情却不象黄俨描述的那样糟糕,他无喜无怒地说道:“你先看看那份奏折和锦衣卫的秘折。”
杨荣下意识地瞟了眼象个蒙学的孩童那样垂手而立的纪纲,然后一目十行的看完奏折和秘折。看完后,杨荣吁了口气。将奏折和秘折一对比就知道朱~愤怒的原因了。于是杨荣心中大定。
“皇上,那黄中以春秋手法避重就轻,混淆事实,着实可恶,应当重重处罚。”
“那你说应该如何处罚?”
杨荣小心翼翼地瞟了皇上一眼,说道:“军中饰功讳过是弊端,也是惯例……”
见朱棣脸色一沉,杨荣立即顺风使舵。“然而黄中最可恶之处却在于为了讳败诿过,竟丧心病狂污蔑勇士搪塞责任。”
“这次中伏,他身为武将不敢抵抗不说,战败之后又畏罪讳过欺君罔上。丧师辱国已经是罪无可恕,又恐罪行败露,企图倭过于有功将佐。此人行为败检还在其次,他让国家、社稷、朝廷君上颜面扫尽,实是天不覆地不载!”
朱棣仔细地听完,说道:“说吧,该定什么罪?纪纲,你也说说看。”
杨荣和纪纲对视一眼,眼神轻轻一触旋即分开。
纪纲道:“臣也是带过兵的。胜败乃兵家常事,打败仗可恕,但情理难饶。黄中遇伏后不思抵抗,而且事后竟然诿过于有功将佐,如果不杀,那便是刑罚不公。往后再有战事,谁肯激励用命?”
杨荣一躬身。
“单论军法,黄中就已经是斩定不赦的了。而且他还犯了饰败讳过欺君罔上的‘大不敬’之罪,实在是罪无可恕。臣以为,应对黄中处以显戮。”
杨荣偷偷瞅了瞅朱棣的神情,见他轻轻颔首,不由信心大增。
“吕毅身为副手,责任较轻,况且奏折上也无吕毅署名,处以绞刑足矣。至于说没有抵抗的其他官兵,一概流放。微臣有一个想法,尽管这一仗打得很糟糕,但部分官兵的表现还算优秀。在主将不思抵抗的前提下,他们竟然自发地进行了抵抗,这一点犹其难得。”
想着朱棣对阿牛非常欣赏,杨荣更是大慷他人之慨。
“那个阿牛是自发进行抵抗的头领,表现得也最为优秀,理应厚赏。
战死官兵,包括聂聪和薛品,一概迎入烈士陵园,派附马都尉前去祭祀。其家中父母妻子遗孤生活艰难地,一概下令由地方上专门照顾,使老有所养,幼有所抚。恩自上出,总之立个典( 永乐大帝 http://www.xlawen.org/kan/55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