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穿越之田园好女 > 穿越之田园好女 第 3 部分阅读

第 3 部分阅读

    好的首饰衣服,可全家难得这么开心地一起出去,也得精精神神地不是。

    可是桔子全家还没等出门,大伯的小儿子江峰就来了。也不肯进屋,隔着院门叫:“二叔,奶让你去一趟。”桔子家搬过来也有二十几天了,江常顺家里一个人也没来过这里,也就祖父江德财在搬家的第二天过来了一趟,带了两颗菘菜,是他自己从园子里拔的。听说为这事,奶奶气得中饭都不肯吃。本来这事别人也不会知道,可桔子的大堂姐江梅子为了显摆,在和村里的小姑娘一起玩了时候说了出来。

    张氏为了儿子媳妇吃了她两颗菘菜和自家丈夫闹。这种八卦传得可是比风都快,不到晚上,几乎全村的人都知道了。庄户人家,谁家没菜了从邻居家拨两颗,过后只要说一声就行了,没有人会为了这点事闹矛盾。还从来没见过像张氏这样舍不得儿子吃菜得,还是不值钱的菘菜。于是大家说什么的都有,有说是因为张氏老糊涂了,也有说是江常安肯定做了不孝的事等等。这些都是李家婶子偷偷告诉宁氏的。

    宁氏听这话抹了半天的眼泪,却不敢告诉病中的丈夫。那园子里的菜原来都是宁氏在种,平时捉虫浇水可都是桔子兄妹的事。现在吃两颗菘菜却让全村的人看笑话。现在张氏又叫江常安,不知道又有什么事,江常安可是还不能干重活呢。

    桔子想起昨天卖绢花的时候似乎看见一个人,好像村里狗子他娘潘婆子。但错眼就不见了,也就没在意。潘婆子是村里有名的懒婆娘,他丈夫潘大良是镇上铁匠铺的师傅,手艺不错,平时挣得也不少。本来如果家里的婆娘会过日子的话,也算村里数得着的人家。可惜娶了媳妇不仅懒,还是村里一搅事精。这样,那怕潘大良再能干,也就落个能吃饱。家里只有一亩地,也是潘大良抽空的时候作一下,潘婆子是从来不干的。家里脏的像猪窝,潘婆也不收拾,这样一来她可就是村里一大闲人。

    对潘婆子来说,第一喜欢的就是,八卦村里的家长里短,到了谁家屁股就像生了根,也管人家忙不忙,就说个没完;第二喜欢到镇子上闲逛。哪怕买一包针也能逛一天。村里的女人们虽然看不上她,但难为她脸皮厚呀,走东家窜西家,自己活得倒挺滋润的。

    桔子想,要是昨天那人是潘婆子,自己家赚到钱的事可是瞒不住了。江父为人老实孝顺,在外这么多年,自己一点钱都没存下。桔子几兄妹小时候如果生病,请医买药的钱都要问张氏拿。可谁家孩子病中家里不给做点细粮吃。在张氏手里,家里的细粮就没有桔子一家的事,用张氏的话说,“他们就没长那能吃细粮的胃。”

    宁氏只好用自己的嫁妆去镇上换点细粮,给生病的孩子吃。就算这样,如果哪次买了细粮,有剩下的钱也是早早晚晚地被张氏收刮了去。因为只要宁氏去买细粮,张氏就开始生病。宁氏为了让孩子门口里能吃到点,就只好继续去买,直到把这次的当的钱买光,张氏的病才能好。这么些年下来,宁氏的嫁妆早就卖了个精光。分家后家里一文钱都没有,宁氏却早已经没有东西可当了。。

    昨天家里才卖了绢花络子,宁氏手里好不容易有点钱,只怕是张氏又惦记上了。桔子实在不相信江常安能顶住张氏的压力,只好无奈地跟在江父的后面说:“爹,我和你一起去看奶奶。”江常安看到桔子不记仇,心里很是安慰。桔子嘴里不说什么,心里却下定决心。既然自己来了,那谁也别想欺负自己的爹和娘!这可是自己两辈子才盼来的亲人。

    老江家的房子盖了没几年,看起来还真是不错,是方方正正的八间砖房。正屋三间,中间一间是客堂,左边住着爷爷奶奶,右边住着江家长孙江山一家三口。东厢三间,如今住着江家大伯夫妇和他们的小儿子江峰,空了一间被江山当做书房。西厢二间,本是桔子一家住的,如今却是一间住着大伯家两个女儿,另一间放着杂物。桔子看了这一大套砖瓦房,就火往上撞,这一家人住得如此宽敞,却把自己一家五口赶去住透风漏雨的土坯房。

    村里子里分了家住在一个院子里的人多了,大家只是分灶吃饭,经济上分开。除非家里实在住不下,不会给儿子另找地方盖房。另盖房太费钱不说,老人们也希望兄弟们住在一起能亲近些。像江家这样人口不多,房子不少,却把小儿子赶得远远的住的人家,是沿山村独一份的。

    走进正面的堂屋,张氏端端正正地坐在正对面,爷爷却不在。看见江常安,脸上挤出一点笑容,说:“老二,身体大好了吧,看起来养得不错。”江常安难得母亲给个笑脸,心里高兴,立刻笑着说:“儿子不中用,让娘惦记了,多亏青青(宁氏的名字)和孩子们照顾的好。”

    “宁氏和几个孩子确实能干。”旁边的小张氏阴阳怪气地说,“这不,一分家就会挣钱了。”张氏接口说:“既然你们挣到钱了,我和你爹的养老钱该给了吧。还有山儿读书的钱,你们也要出一点。山儿读书费钱,但只要他考出来了,好处可是咱老江家全家沾的。你们不能光占便宜不出钱吧。我也不跟你多要,一个月一两银子,你先给三个月的,就三两吧。”

    第十二章 奶奶的养老银子(下)

    江常安听了张氏的话,脸胀的通红,看着张氏说不出话来。庄户人家一年下来也不见得能攒下三两银子,张氏也算是狮子大张口了。桔子心想:“要是这一回不把奶奶给堵回去,家里就别想过安生日子了。”就大声对张氏说:“奶,你养了我爹一场,别说问我爹要银子,就是要命,我爹也不能说什么。只是你要这么多钱我家可活不下去了。”

    张氏没想到桔子会接口,瞪了桔子一眼教训道:“大人说话,你小孩子插什么嘴,一点规矩都没有。”又对江常安说:“老二,你不能没良心。你们不是会做那个什么花的赚了大钱了。潘婆子可说了,有个有钱人家的公子给了好几两呢。孝敬我们老俩口一点,你们就心痛成这样。”

    桔子看江常安喏喏地答不上来,仍就大声地说:“奶,潘婆子的话怎么能信。我们是做绢花赚了点钱,却没多少,那可是我娘一宿一宿地不睡觉做出来的,说来只是几个辛苦钱。”张氏跟江常安要钱还从来没被拒绝过,听了这话腾地一下站起来,对江常安说:“你瞧你养的好女儿,我说一句,她顶一句。她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做奶的。你还不给我揍她。”

    江常安拉了桔子一把,让她不要说话,对张氏说:“桔子还小,娘不要怪她。只是她说的也是实话,这绢花都是孩子们和她娘熬夜做的。为了打络子,浩儿的手指头都破了皮。”这里庄户人家的规矩,只要有儿子在,婆婆拿媳妇挣的钱是要被人笑话的。当然媳妇主动给的不算。

    张氏听了江常安的话,嚷的声更大了:“宁氏哪会挣钱,嫁到咱家几年了,也没见她挣什么钱。你一回来她就能挣到钱了,怎么能算是她挣的。再说做绢花有什么辛苦的,谁家媳妇不做针线活?”说着张氏就开始抹眼泪:“还是山儿说对,那么好赚的法子你们在家的时候不说,一分家就想到了。这是从一开始就跟我这儿藏了私了,我辛辛苦苦养大了的儿子是养了,是个白眼狼,娶了媳妇忘了娘……”

    “咳,咳。”右边房间里传出咳嗽声。张氏疑惑地住了口。桔子知道房里住着江山一家,进门没看见人,还以为他们不在家。现在看来是躲起来让张氏出头,自己享受现成的。这不,张氏刚起到江山,那儿就有动静了。

    桔子不再想了,趁着张氏停下来,赶紧往下接着说:“奶你别着急,你非得要这么多银子,我们就是讨饭也给你凑出来。我让爹把娘这次挣的所有的钱都给你。”张氏以为桔子屈服了,坐下笑着点头。江常安的眼睛有点红了,他不知道要是把这次挣的钱也给张氏,自己一家子活不活得过这个冬天。

    桔子接着说:“然后我就和我爹我娘,我哥我弟一起到镇上去讨饭。说奶嫌爹病重,把他分家赶了出来。爹是孝顺儿子,分家没分到一文钱不说,还得给奶养老钱,还得给大山哥读书钱。爹什么都干不动,家里没有黍米、没有柴火、没有棉被,只能带我们全家讨饭孝敬奶。求镇上的各位大伯大婶成全爹的孝心。”张氏脸色开始变得难看起来。

    桔子冷冰冰地看着张氏,笑了一笑,又说:“奶你说,镇上村里是不是会夸咱江家出了大孝子,被亲娘、哥哥赶出家门还养着亲娘、哥哥一家。说不定了连知县大人也会表彰我爹孝义。只不过有人喝了叔叔一家子的血去读书,这样的读书人不知道有没人敢录用他。听说朝庭用人最重品性的,如果被人弹劾,不仅被弹劾的人要被治罪,就算录用推荐的人也要受牵连。还有那些不顾亲生儿子、同胞弟弟死活的人还有没有脸走得出江家大门,这样人家的小辈儿还娶不娶得到老婆,嫁不嫁得出去。”

    桔子停了一下,接着说:“奶,好像咱们沿河村村口还有老祖宗立的石碑,上面有村规,还是爷让家里每个六岁以上的小孩背熟的,说是村里的规距,规定本村人要恪守父母慈爱,子女孝顺,兄弟友爱,妯娌和睦。如有违背且不肯悔改要逐出村子。不是奶奶和大伯算是不肯悔改还是无法悔改呢?”桔子不紧不慢地说完,还装模作样地摇了摇头,轻声地叹了口气。一付很为张氏难过的样子。

    张氏吃惊地看着桔子,突然跳起来大叫:“妖孽了,你个白眼狼……,你是白眼狼变得妖孽。你怎么那么狠,要毁你大哥前途。要你二哥娶不到婆娘,姐姐妹妹嫁不出去。还要把我们赶出去。你不是我们江家的人,你是妖孽!”难为她那么大年龄,动作还那么快。

    这老太婆倒是说对了,自己本就不是江家的人,要认真说起来,跟妖孽也不是不沾边。桔子看了江常安一眼,眼里有丝连自己都查觉不到的担忧。江常安伸手揽过桔子,轻轻拍了拍她的背说:“娘,桔子是我的女儿,怎么是妖孽。可是娘要问我要那么多钱,我们一家子可能真的要去讨饭了。”江常安难过地低下了头。

    这时,刚刚在屋里躲着,假装不知道张氏在干什么的江山走了出来说:“奶,让二叔回去吧。潘婆子的话一向夸大的厉害。你再问二叔要钱,别人还真以为我读书是二叔供得呢。”

    张氏开始干嚎:“山儿呀,奶对不起你,养了个白眼狼,不孝子。让我的山儿读个书还要被人骂。”桔子硬压着心里的火气,她知道如果自己真和奶奶吵起来就是输了。依旧平平淡淡地说:“奶,咱乡下人让亲爹讨饭供儿子读书的人家可能有。亲爹亲奶好饭好菜地吃着,让生病地叔叔讨饭供侄儿读书可从没听说过。”又对江山说:“大山哥,要么我到你的学堂,问问和你一起读书的哥哥们,或者问先生也行。读书人见识多,也许听说过。”

    江山这下真吃惊了,他虽然不认为桔子真的敢去私塾告状,可有这念头就是个不好的兆头。看着桔子沉声道:“放心,我读书不花二叔的钱。桔子扶你爹回去,奶这儿有我呢。”桔子看到江山眼里掠过的阴冷,心里有些警惕。这人可够阴的,以后要小心防备。如果没有江常安在镖局做事,他哪有钱读。这次奶奶找事怕是也有他的功劳。现在他倒撇得清。只是现在,既然江山把事揽过去了,桔子不想节外生枝,对江山说:“谢谢大山哥。”就扶着一直发呆的江父往家走。

    第十三章 人参补身

    父女俩回到家里,看见宁氏正在家里坐立不安。见桔子父女进了屋问:“他爹,娘找你什么事?”江父看着宁氏担心的脸,半晌才说:“娘想要养老钱。”宁氏愣了一下才问:“要多少?”江父用几乎听不见的声音说:“一个月一两银子。”

    宁氏一屁股坐在床上,喃喃地说:“那就是一千文,分家的时候爹娘的养老田不是分给大哥了吗?庄户人家哪有另给养老钱的,谁家分出来过的不是逢年过节送点节礼就行了。昨天挣的那点钱可是给你看病抓药的。这可怎么办好?”

    桔子笑嘻嘻地坐到宁氏身边,安慰说:“娘,你不用担心。奶要那么多银子是为了要给大山哥读书。大山哥说,他如果用爹的钱读书,别人会认为他品行不好,会影响将来选官。所以奶就不要我们的钱了。”宁氏的脸上一下子就有了光,问江父:“他爹,这是真的。”江常安苦笑地看着桔子说:“他奶让我们回来了,没说让送钱过去。”宁氏一脸感激地对江父说:“还是山儿读书明理。”

    桔子暗地里撇了撇嘴,对宁氏说:“娘,现在都这么晚了,我们得赶紧去镇上啊。”宁氏这才张喽起来:“赶紧的,我都准备好了,现在就走。你爹走得慢,再晚了怕今天的事情又做不完了。明天还要打络子,做绢花,可没时间再出来了。”

    一家子急急忙忙地出门,没走多远就看见潘婆子坐在门口磕瓜子,老远看见江父就叫:“大兄弟,带老婆孩子去镇上呀。你可是发了财了?”江父并不答话,拉着宁氏想绕过去。宁氏却大声答到:“瞧嫂子说的,哪里有财发呀。这不昨天靠几个孩子做针线赚了几文,今天赶紧让孩子他爹去医馆开药。孩子他爹且得好医好药养着呢,多少钱是够呀?我们哪能像嫂子似的有福气,不用做事,就潘大哥一个人赚得钱也够嫂子舒舒服服的了。”

    潘婆子听了这话,乐得嘴巴都快咧到耳朵根了。宁氏又说:“咱庄户人家谁家不是忙里忙外的没有一丝空闲。也就潘大哥是个老好人,能容嫂子天天在镇上逛。以后在镇上碰上什么新鲜的事可也跟我们说说。只是别人家里挣钱的事,你是帮人数了还是帮人藏了?什么都不清楚就胡说八道,搅得别人家里不得清净,当心进拔舌地狱。”说完也不再理潘婆子,接着往前走。宁氏刚刚已经听桔子说了,今早的事是因为潘婆子搬弄是非。

    桔子看着宁氏第一次看到宁氏发飙,心里给自己的娘十二个点赞。看来分家后宁氏开始学习独立撑起一个门户了,只是江父还需要教育。桔子想起在奶奶家江父窝囊的表现,心里给自己又加了一项工作。

    潘婆子以前在老江家每次看见宁氏,她都是低眉顺眼的,一付标准的受气小媳妇样。从来不知道宁氏也能这么厉害,一时愣住了,等宁氏走远了才在她背后喊:“怎么挣点破钱还不上人说。就你们能挣到多少?你们就是一家子穷命。”宁氏远远听到却也没功夫回头和她计较。

    到了镇上第一件事当然是去康平医馆,刘大夫给江父把了脉之后,对江父说:“恢复得还可以,幸亏你原来的身体底子好,只是得吃点好的。你这样天天半饥半饱的可是要留下病根的,会影响寿数的。”宁氏一听眼眶就红了,从怀里把那二两银子摸了出来,对刘大夫说:“昨天赚了点钱,你看着给开点好药吧。以后不管怎样我都会让孩子他爹吃饱的。”

    刘大夫摇了摇头,说:“原来那付药其实不错,现在你们既然手头宽裕了,我再给加点补血补气的草药。真正大补的药你们吃不起,这也不是吃一天两天的事。你们还得从食物上补。起码要吃饱,最好每天能吃点羊肉,多吃些精米饭。如果能养一个冬天,还是能慢慢恢复的。”

    桔子想江父应该是外伤引起的失血过多,贫血,营养不良。江父这段时间每天还有低烧,身体内可能还有炎症。这病放到现代也就是输血,消炎后也只能补充营养,加强身体免疫力。也就是刘大夫说的养了。这马上就要到冬天了,以前听得满耳朵的广告,说什么冬令进补好时节,想来如果在冬天给江父调养的话,想必比其它季节更好的一点。

    桔子想起以前为承包农场找当地的镇政府领导梳通关系,特意找一个老中医买了一只野山参。那老中医还说:“人参性热,如果只是为了滋补健身最好冬天吃。”桔子想到这里就问刘大夫:“刘叔,我爹是不是应该吃点人参?”

    刘大夫笑着对桔子说:“小姑娘懂得还不少。人参当然是好东西,你爹气血两亏,吃人参是最好的。只是最便宜的人参也要五两银子。真要养好你爹,吃一只参可不够。吃参的时侯最好再配些其他滋补品。你家要是真有银子买人参,还要去买两只老母鸡,把人参和鸡一起炖的烂烂的。每天早上吃一碗,是最养身不过的。平时再吃的好一点,一个冬天两只参吃下去,我保证你爹就恢复的和平常人一样了。”

    听了刘大夫的话,江父苦笑着对他说:“我哪有那么多钱吃人参,那是富贵人家吃的东西。小孩子不懂事,你不用理她。穷人命硬,我以后想办法多吃点肉,也就养回来了。”刘大夫点头,看着桔子依旧在拧眉苦想,就对桔子说道:“你也不用太担心,只要吃的跟的上,慢慢养着也是能好的。”桔子笑了笑不再说话,她算计着与虞三娘签的合同应该能赚到给江父吃人参的钱。只是这样家里的钱就又空了,还是要再想办法赚钱。果然是有什么不能有病,没什么不能没钱。

    作者有话说:各位大大,本书签了,激动啊。支持新人新书,大大们推荐、收藏、点击,快点砸过来吧。拜求!

    第十四章 大采购

    一家人从康平医馆出来就到中午了。肚子早饿的咕咕叫了。虽然江泽还是很想吃包子,但桔子强烈要求不能再吃包子了,桔子想偿偿这里食铺里的其它食品味道如何。以后说不定还能找出新的生财之路。于是一家人就在集市边的食铺里吃面条。给江父要了一碗羊肉面,又要了一碗炒羊杂打算给桔子和江泽分着吃,又要了四碗素面,素面里放了一些青菜。桔子嫌食铺的羊杂烧的膻味重,不肯吃。羊杂就被分到了江浩和江泽的碗里。素面却味道不错。虽然是素面,可面汤却是食铺老板用羊骨熬的,一大碗面的份量很足,最后桔子还是吃撑了。

    吃完就直奔集市,家里什么都缺,油盐酱醋,样样都得买。还有鸡蛋和萝卜、大白菜。本来像萝卜白菜这些菜是每家秋收后留下冬天吃的,根本不用买。可桔子家在分家时已经收过秋了,各样冬菜奶奶只象征性的给了桔子家一点。虽然分家后宁氏在后院开了一小块地,种了点青菜和香菜,可也还没长出来。前几天家里的菜省着吃还有一点,现在基本上吃光了。在桔子的坚持下,宁氏又买了一斤白糖,花了十多文。这里没有味精,很多菜可以用糖来提味增鲜的。

    再去米店买了二十斤精米,五十斤黍米。精米要二文一斤,黍米只要一文两斤,这却是省不得的。

    “娘,我们再买点面粉吧。”桔子看着店里的面粉虽然磨得不是很细,但面还是经较白,知道这是春小麦。就对宁氏说要买一点。宁氏有些舍不得,江父说:“孩子爱吃,就买点吧。这钱大多是桔子挣的。”于是又买了五斤面粉。面粉也是两文钱一斤。

    然后再去买肉。宁氏买了一斤羊肉,看了看几个孩子说:“要么,咱们去买点猪肉。给你们爹爹吃羊肉,咱们吃猪肉。”江泽有些不愿意,虽然吃过包子了,可他已经不知道多少时间没吃过整块的羊肉了。桔子笑道:“好呀,猪肉也好吃。多买点,我给娘做红烧肉吃。”她可是早就馋猪肉了。桔子不仅买了一大块猪肉,还买了一大块板油。肉铺老板还送了桔子好几块肉剃得干干净净的猪骨头。

    说起红烧肉桔子想起来,似乎没看见哪里有卖花椒大料之类的调味料。就问宁氏。宁氏却听不懂桔子说的是什么东西。桔子比划了半天,江父才有些犹豫地说:“你说的这些好像是药材吧。”桔子突然想起,以前好像看过资料。在古代有一段时间,这些调味料是当药材卖的。于是一家人又转回康平医馆。桔子不知道那些调料在古代叫什么,只好一样一样的问刘元春。有时让他把几样相似的草药拿出来挑。居然买齐了八角、花椒、桂皮、陈皮、香叶等调料,可把桔子乐坏了。

    最后还要买点棉花,一家人的被子实在是又薄又旧了。这里的风俗是成亲时,棉被是由媳妇从娘家带过来。但桔子家的两床棉被却是张氏的陪嫁,当年宁氏嫁过来时,张氏就说自己老胳膊老腿的经不得冻,最后宁氏面上挂不住了,就和张氏换了被子。张氏只说过几年家里宽裕了会给宁氏买新的。可十几年了,在张氏口中家里从来没有宽裕过。桔子一家子也就盖着这两床被子过了十几年冬天。

    搬到现在这间屋子里,房子更是四面漏风。桔子几乎每天晚上都被冻醒,下定决心,只要挣到钱,哪怕不吃饭,也要把被子换了。所谓衣食住行,住和行一时解决不了。衣食就得马上落实。

    桔子坚决不同意宁氏那个先买一床棉花胎,剩下的用原来的被子将就一下的说法,坚持买了两个五斤的棉花胎,又买了五斤棉花,三十丈贮麻布。要做两床新被子和五身新棉袄,在江家,江父不用说,是一无所有回来的,到现在身上还没有棉袄。这次出来几乎把能穿的衣服都穿在身上,还是冻得鼻红脸青的。宁氏的棉袄也是不知多少年前的,也破得都快没棉花了。桔子三兄妹的棉袄更是破旧,是张氏捡得江常顺家几个孩子实在不能穿的旧棉袄,扔给宁氏重新翻作。虽然庄户人家的孩子都是小的穿大的穿不下的,可江常顺家自己也是三个孩子。能给桔子兄妹的自然是根本不能穿的。还幸亏宁氏的针线活还不错,才能勉强穿了这么些年。

    这次既然要买,桔子就要求给全家都换上新棉袄。她跟宁氏说,冬天不管是谁冻病了请医吃药不是一样花钱,难道宁氏舍得跟张氏一样,看着几个孩子自己硬挺过去。宁氏听桔子说的有理,咬咬牙决定给全家换新棉袄。宁氏给江家其他人买的布都是青色的,给桔子的布,却选了大红的。红色的布比青色的贵一文钱,但这大红色的布,颜色染得还不均,这可是棉袄棉裤,要做一身的。桔子宁可也要青色,也比穿得像个胡萝卜好。但最后还是争不过宁氏,宁氏认为女孩子就该穿得红艳艳的才漂亮。桔子想宁氏都同意给全家换新被新衣,她提出这点小小的要求就不要忤逆她了。于是桔子以后就会有一身大红色的棉袄棉裤。

    所有的东西都买齐了后,算一下花了还不到三两银子。桔子不仅为这个世界银子的购买力感到惊奇,同时也对张氏张口就要三两银子更加感到愤怒了。

    买了东西实在太多了,特别是棉花还占地方。桔子本想雇一部车,江父和宁氏都不同意。舍不得几文车钱不说,也太打眼了。早上奶奶的那一出让宁氏有了警惕。幸亏宁氏背了一个大大的背篓。把所有吃的东西都放在背篓里,棉花分了两堆,和两床棉花胎分别绑在一起用布包上,江浩背一包,桔子背一包。总算把东西都弄回了家。

    第十五章 家庭大厨

    一家子回到家中,桔子就坚决要求烧晚饭。那么些好吃的可不能糟蹋了。饭简单,就是黍米粥,黍米饼。黍米饼还是宁氏早晨做出来的,现在只需要熬点黍米粥就行。今天买了精米,桔子就做了在黍米粥里放了一半精米,营养又好吃。

    羊肉是特意买来给江父补身的,桔子做了一个清炖羊肉汤。把羊肉用萝卜抄了一遍水,捞出洗净,再放三块萝卜,葱结,姜片,香叶。本来还要放料酒,可家里什么酒都没有,就算了。放满水大火煮开,小火闷半个时辰。然后把葱结与萝卜块取出不用,放下另外的萝卜块,加盐,大火煮开,小火闷到萝卜熟就行了。

    起锅端上桌放在江父的面前,香气扑鼻。江父吃了一口,吃惊地说:“这羊肉居然能做得没有膻腥气,可从来没见过。”桔子刚才偿了一小块,要说膻腥气,也不是一点没有。毕竟没有料酒,去味的萝卜和葱结,桔子也舍得多放。但就算这样也比平常人家的羊肉烧得好吃多了。江父说着看见江泽眼巴巴地站在桌子边,口水都流出来了,赶紧给小儿子嘴里塞了一块。宁氏伸手把江泽拉到怀里,对江父说:“别给他吃,这是给你养病的。”宁氏心里一直记挂着刘大夫的话,江父如果再缺食少吃的,可是要影响寿数的。这话直接导致了江家伙食水平的提高。在这以后,宁氏对桔子隔三差五的买细粮肉食改善生活也不说什么了。

    江父却不肯吃了,对宁氏低声说:“这么好吃的羊肉爹娘都没吃过,要不送一点过去。”桔子看了江父一眼,没说话。心说:“怪不得在外打工十多年。把哥哥、侄儿养得白白胖胖地。自己的妻儿却差点饿死,原来是个大号的包子,还是自觉自愿的那种。”宁氏却不愿意地说:“这肉是给你补身子的,连小泽都不给吃,再说爹娘也不缺肉吃。而且你怎么解释桔子会做羊肉这件事?还有如果娘再跟你要钱怎么办?早上的事刚过去,你这肉送上门去,娘可不会放过你的。”江父不吱声了,低下头开始吃肉。

    桔子觉得走出奶奶阴影下的娘简直太棒了,决定现在这种时候,要把江父留给宁氏教育。对江泽说:“小泽,你别馋羊肉,姐给你做红烧肉吃,比羊肉好吃。”桔子虽然不认为羊肉就比猪肉好吃,但羊**有暖中祛寒、温补气血、开胃健脾的功效,对江父来说确实比猪肉滋补,还是都留给江父吃比较好。

    说完后拉着江泽到灶前帮忙,让他看火。把买来的猪肉也在水的抄一遍去腥定型,放在边上晾着。开始熬猪油。因为这儿的人不爱吃猪肉,也没人熬猪油。其实熬出一大碗猪油来,放在点盐,是可以吃一个冬天。可比现在吃的菜油省钱,做菜又香。熬下来的油渣,桔子盛了一小碗,放点盐让江泽端给大家乘热吃。热油渣醮盐,在桔子小时候还是不错的零食,自然吃得江泽满口流油。却不能多吃,剩下的一大碗油渣,桔子留下来以后烧菜用。

    猪油盛出后桔子就着油锅烧红烧肉。选煸香葱姜蒜香料,晾凉切一样大的方块,放入肉块煸炒,煸炒出肉里的油后盛出。锅中放少许油倒入白砂糖炒糖色,炒到白糖变成枣红色关小火。糖色的气泡由大变小迅速盛出,倒入开水。再把肉放回锅里,同时放入炒的糖水,加酱油调色,加盐调味,汁液粘稠即可出锅。端上桌吃得江家一家人赞不绝口。桔子却吃着肉有点老,还有淡淡的猪骚气。桔子想果然这个时代的猪肉没有桔子来的那个时代好吃。只是这么长时间不吃肉了,桔子还是吃撑了。

    吃过饭后,桔子再处理今天肉铺老板送的猪骨肉。她先烧开一锅水,把骨头放进去,稍微变以后捞出话在冷水里清洗。现在天气冷,晚上做绢花时,宁氏就拢一个火盆,即取暖又借光。桔子让江父绑了一个高一些木架子,把家里的洗干净陶罐吊在火上,把洗干净的骨头放在里头,慢慢烧开。水开后再撇去浮沫。放入生姜和葱,就让它慢慢烧着,烧到中间再放一点醋。也不担误家里的人干活。等要睡觉的时候拿下来。明天加上萝卜和盐再烧一下,就是鲜美无比的萝卜骨头汤了。

    宁氏要紧着趁晚上把五套衣服裁出来。然后带着桔子絮棉花,宁氏手很快,熬上半宿可以做一件棉衣。明天白天可没时间做,白天要趁着光线好,做好绢花的配色。所以这几天白天宁氏和桔子都得做绢花。络子基本上就交给江浩江泽两兄弟了。三天一百个络子,八十个绢花可以赚一千七百六十文。一个月下来可有十七两银子还多,就算去掉成本应该也能赚到十五两。所以这一个月全家的时间恐怕都得搭上去。宁氏只能每天晚上抽一点时间把三个人的棉袄做了。实在是天气冷了,能早一天穿上就早一天穿上。

    忙忙叨叨的日子过得很快。转眼桔子和江浩已经往镇上送了十次绢花、络子,有时家里做得比合约上的要求多一点,虞三娘也收了。现在镇上已经有不少人开始模仿着做绢花,要不是桔子把镇上的零碎绸缎收光上,模仿的人还要多。虞三娘已经说了,她店里的绢花、络子的价钱也要降下来。以后不再与江家续约了。江家还做的话,绢花五文,络子三文,会优先收江家的产品。

    桔子几次送货之后,都会在镇上买一些肉和鸡蛋,也买了几次米面。当然,家里钱宽裕之后,羊肉不再是江父的专利,桔子就红烧羊肉,手抓羊肉,各式羊肉汤轮着个的做,只把一家人吃得是满面红光。至于猪肉,桔子花样就更多了,先是红烧肉炖土豆,红烧肉炖萝卜,让全家把大肉块吃了够。然后油渣面,大肉面,白菜猪肉馅饺子,家里的粥也基本上是黍米和精米掺在一起做的。只是干粮还是黍米饼,江父和宁氏都认为,每顿都吃白面馒头绝对是败家的行为,地主家也没这么个吃法。眼瞧着宁氏、江浩、江泽还有自己都胖了起来。现在江家一家人都认为猪肉比羊肉好吃,有油水。

    作者有话说:因家里有事,今天上传得比较早。

    第十六章 人参炖鸡和红烧蹄膀

    桔子算计着现在已经是十一月底了,江父的人参该吃了,家里也攒下了十五六两银子。最后一次送货时就和宁氏要了一些钱,要先买一只人参给江父。刘大夫见桔子真的来买人参也很高兴,就给挑了一颗比较大的,有三两的样子。又给她配了一些药材,有黄芪、甘草、枸杞子、白果干等等。又让桔子去买四两红枣和一只老母鸡。告诉桔子一只参可以分两次炖,配两只老母鸡。跟桔子说,吃完一只人参后,让江父再来把一次脉,给他调整药方。

    桔子把买完人参后又去集市买的肉、鸡,家里的小青菜和香菜已经可以吃了,李家婶子又送了点菘菜过来,素菜倒是不用买了。人参和萝卜不能一起吃,这点常识桔子还是知道的。而就现在的条件,羊肉去膻味,萝卜是最好的。而江父也吃了一个月的羊肉了,所以桔子这段时间不打算买羊肉了。这次桔子打算买点蹄膀,做个红烧蹄膀。猪蹄膀美容养颜,补血强身的好东西。桔子从来没打算放过。只是蹄膀的骨头大肉少,家里人一开始也不认同猪肉,桔子才没买的。

    把鸡绑好,肉包好放在篮子里,上面盖一件江泽的破衣服。自从上次奶奶养老银子事件之后,桔子每次买了好东西都这样干,要是被人碰到就说是在镇上捡些没人要的东西贴补家用。虽然一家子都做了新棉袄,可罩在外面的罩衫还是补丁摞补丁的旧衣服。所以村里还没人知道桔子家这一个月的收入着实不低。现在潘婆子成天在村里说桔子家已经穷得快讨饭,你们瞧一家子都肿了起来,也不知道熬不熬得过这个冬天。她坚决不相信桔子一家人被江大伯一家赶出来后能长胖。桔子现在坚定地认为,奶奶到现在还没找上门,自己的低调行事和潘婆子的大喇叭都是功不可没的。

    回到家桔子把虞三娘不再续约的的事跟宁氏说了,宁氏虽然觉得可惜,但也认为能赚到这么多钱已经很不错了。这些钱能把江父养得壮壮实实地,她就知足了。桔子跟宁氏说以后不是不能做绢花络子,只是不能挣那么多钱了。家里这一个月也攒下不少便宜的零碎的绸缎,用这些做绢花,还是应该比她以前绣花挣得多。不用赶时间也好,家里好多针线活只有宁氏能做。还有一个月就要过年了,桔子还想给全家人换上新衣新鞋,这些都只有宁氏一个人做,桔子只能帮点小忙。

    此时,江浩江泽都不在家。宁氏说他们被李家三兄弟给叫去了。李家的兄弟在山上又发现一大片野土豆,来叫宁氏和江家兄弟去挖。江家现在已经不再依靠土豆过冬了,宁氏家里事多,就没有去。这一次送完货,和虞三娘的合约已经到期,宁氏也知道绢花络子不可能继续卖这么高的价格,就放了江浩江泽的假。让他们跟着李家人上山。挖不挖得到土豆都不要紧,主要是两兄弟在家里拘了一个月了,让他们出门松快松快。

    宁氏看到桔子买了四个蹄膀也很高兴,虽然是猪肉,还是骨头大肉少,但毕竟是肉菜。宁氏知道桔子既然买了,一定能烧出好味道的菜,就对桔子说:“等会儿,李家兄弟一定会送浩儿和小泽回来,肯定还会送土豆过来。既然你买了肉菜,今天我们就留他们三兄弟吃饭。”这段( 穿越之田园好女 http://www.xlawen.org/kan/5586/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