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部分阅读
拿笔记下来,准备事后让自己家庄子的庄头,来处理保管土豆的事。桔子又叮嘱说:“土豆过了年之后,就需要育种,到时候我会再来跟你庄子上的人商量,他们是种老了庄稼的人,肯定会育种,只要稍微提点一下就行。”
穆佑轩对桔子说:“不必了,这些土豆先由你家种。你家二亩沙地,可以全种上土豆。我知道你家买了二十亩上田,拿出二亩来种。这次回去,你再买几亩中等亩,再种二亩就行。”桔子满头黑线,怎么自己家那点事,转个身的时间,穆家兄妹都知道了。
桔子这次从穆家回去,穆佑轩坚持用穆府的马车送她。她不仅带了一车的东西,还带了六张一百两的银票。那是穆府对江家两个月里,土豆饼的损失的补偿。桔子收到银票的时候,觉得自己有些脸红,那些土豆被自己卖了个高价,最后还要由自己种。桔子觉得自己的脸皮颇有些加厚的趋势。
车里的东西,都是穆府管家精心准备的。因为快要过年了,有很多东西可以用来过年走礼。江常安让桔子挑了四盒点心,四匹绸缎,六匹细布,外加二十斤精米,十斤白糖,十斤羊肉,一坛好酒,给江大伯家送去,就当作今年过年的年礼了。原本江常安还想再多拿一些,但是宁氏不愿意。
她对江常安说:“孩子他爹,我不是小气。就这些东西,在村里给长辈的年礼中,已经是上上份的了。今年咱家东西多,是因为穆府给得多。如果明年没有穆府的东西,我们未必能拿出来这么多东西。如果我们的年礼要是少了,你娘的脾气你也是知道的,到时候只怕不能善了。”全家人都认为宁氏说的很有道理。江常安无奈也就认可了。
作者有话说:各位大大,下周运运依旧挂在主站简介推荐位上。大大们可以在主站女生栏中直接进来。大大们多来逛逛,手里有推荐票不要吝啬,收藏也行,打赏点击都好,运运不胜感激之致。
第五十九章 江常安的变化
江常安送完年礼,回来后沉着脸不说话。全村的人都看见,穆家用大马车把桔子送回来。张氏早就在算计,江常安能给她送多少东西上。当张氏看见精美的丝绸和精致的点心后,原本脸上已经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梅子用手拉了一下张氏的衣角,让张氏想起来,梅子说过的,穆婉儿很看重桔子的话。
她重新板起脸对江常安说:“常安,穆家既然拿大马车送桔子回来,是不是给你们家装了一车的好东西?你就拿这几样垃圾货糊弄你娘。也罢,这些东西我先收下,就当是你的孝敬。过年的时候,你们再补一份年礼也就将就了。”
梅子是江家第三代的第一个女孩,自幼就长得水灵讨喜,原来江常安也很喜欢她。没想到长大了之后,也会挑刺拨火了。江常安看了梅子一眼。低声说:“我家今年送的年礼只会比别人家多,娘怎么说是垃圾货?也从来没听说过有人年礼送两份的。”张氏怒道:“瞧你那份小气样。听说你家桔子出息了,能攀上大户人家的小姐了,不会就让人用这么点东西打发了吧?我也不为难你,你把穆家给桔子东西拿一些过来就行了。”
江常安解释说:“穆家别外是还有一些东西送给桔子,只是都是些小女孩的东西,娘也用不上。”张氏说:“小女孩的东西,我用不上,梅子、桃子也用得上,怎么就不能拿些过来?是你家的那个小贱货黑了心肝的,不肯拿过来吧?死丫头心里没有长辈,没有姐妹,你回去给我要好好教训她。”
江常安现在可以听张氏骂自己,却听不得张氏骂桔子,反驳地说:“桔子小小年龄就辛辛苦苦为家里挣年,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娘要这么骂她。娘这里该我孝敬的东西,我不会少了娘的。桔子自己的东西,别人也不要妄想了。”
梅子细声细语地说:“二叔,穆家小姐那么喜欢桔子,一定会赏桔子很多好东西的。我娘正在给我备嫁妆,你让桔子拿过来,让我们看一看,长长见识也好。”
张氏说:“要是有什么好东西,让桔子拿过来。梅子明年秋天就要出嫁了,就当她提前给梅子添箱了。”江常安郁闷地说:“梅子出嫁的添箱,应该是孩子她娘准备的。桔子才十岁,还不到要随礼的时候。”张氏大怒,抓起桌上的羊肉扔向江常安说:“你现在学会顶嘴了,是不是你家丫头教的?就桔子那德性,攀上高枝也不知道拉自家姐妹一把,我江家没这样的女儿。”
江常安闪身躲开羊肉,还不忘替桔子说话:“我亲生的女儿为什么不能姓江?她哪里做错了不能姓江?谁家的孩子能像我家桔子一样十岁就能挣钱养家了?要不是桔子,我说不定早就埋在黄土里了。现在我家里的条件好一点了,桔子自己挣的东西,给自己留一点,还不是应该的,和别人有什么关系?”
张氏愣住了,她从来没听过江常安一口气说这么多话。江常安在她面前一向是沉默寡言的。经常是她说一大堆话,江常安只答应一声:“知道了。”她突然觉得不认识这个儿子了,心里有些害怕起来。
在旁边一直没吱声的江德财对张氏说:“你这是干什么?常安送来了这么多东西,是个孝顺的好孩子。好好的一件事儿,你又搅和什么?”又对江常安说:“你娘的脾气不好,说话不过心的。你别往心里去,马上就要过年了,你媳妇那里的麦芽糖做了没有,到时记得回来祭灶。今年过了年之后,你家里就可以供自己家的灶神了。这会儿你先回去吧。”
江常安往回走的路上,越想心里越不舒服,等到了家里,整个脸都是阴沉沉地。他一直知道张氏因为难产的事情讨厌他,他也习惯了。他也知道自己的软弱,让宁氏和几个孩子很受张氏欺负。但是他从来没想到,不仅是自己的娘对自己索求无厌,就是自己看着长大的侄女,也把桔子的东西看成是自己的。稍有不顺心,就挑拨张氏。
这次和张氏之间的争执,很明显和梅子脱不了关系。他知道,如果自己再立不起来,不但张氏会拿捏宁氏和几个孩子,而且几个侄子侄女也会欺负自己的几个孩子。他突然觉得梅子对桔子的态度,就象是在欺负一个没爹的孩子,这让他很受刺激。
回到家里,江常安对桔子说:“桔子,爹是不是很没用。让你们兄妹受了那么多委屈。”桔子知道江常安这是又在张氏那里受了气,赶快抓紧机会做教育,对他说:“我知道爹心里是对我们好的。只要爹以后多为我们自己家想想,我们就不委屈了。”江常安默默地点头沉思。半晌才想起来对宁氏说:“爹问你麦芽糖做了没有,过几天让我们回去祭灶。”
宁氏笑着说:“早做了,还用你催。自从我来到你们家,哪一年的麦芽糖不是我做的?”桔子说:“娘没嫁过来之前,奶就不祭灶了?怎么今年还让我娘做,还不给做糖的东西。”又对江常安说:“爹,你怎么不跟奶说说?”
宁氏心痛江常安,在桔子的头上敲了一下,对她说:“你什么时候变得这般计较了?诚心挤兑你爹,是吧?几斤麦芽糖而已,又不是没有,你还想让你奶骂你爹。”桔子心说:“要不是一家人这两月辛苦挣钱,别说麦芽糖了,连做糖的米都没有。”江常安也想到这一点,脸色更难看了。
宁氏很快就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赶紧弥补,她把穆家给的六百两银票给江常安看,说:“这是穆家买土豆作种给咱家的补偿银子。桔子说,穆二公子在开春的时候,要在咱家的田里试种土豆。穆二公子还让咱家买点中亩,试种的话最好各种田地里都种一些,看一下产量。咱家现在有沙田,有上田,还缺中田试种。孩子爹,你看,咱家是不是用这些银票再买一些田?”
第六十章 准备年货(上)
江常安立即被桔子说的事吸引过去。他拿着银票,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周盛贵,把那四十亩中田给买下来。桔子想着自己家种了土豆之后,已经打上了穆府的烙印,一点土地边界的纠纷已经不算回事,就没有阻止江父。
周盛贵见江常安短短地十几天里就买了两次田,还都是大手笔,服务更是周到贴心,很快就办好了红契。除了土地的四十亩地的二百两银子之外,加上中人的费用及过户的税费,江家总共才花了六两银子,算是极便宜的。
此时,码头工地的工程已经接近尾声。穆佑轩雇用了大量工人,加班加点的干,终于在年前完成了码头的扩建。码头边上新建了一排房子,穆佑轩准备在那里开两间客饯,和一间酒楼,剩下的租出去。
沿山镇所在的位置,并不是交通要道,但是离沿山镇不远的长宁县,却是进京的必经之路。有了这个优质的深水码头以后,相信要不了多久,很多从陆路进京的人和货物会考虑绕道沿山镇,会更省时省力。
码头工地腊月二十完工,其他的事情要年后才能做了。她知道,象水运码头这种地方,以后的生意不会差地。她问了一下价格,想要买下一个铺子,以后哪怕自己不做生意,用来出租,也是赚钱的。可码头上的铺了只租不卖,她有些为难,桔子更想买一家属于自己的铺子,最后也决定过完年再说。
这是桔子来这里过得第一个年,现在家里有钱了,桔子决定要好好过一个年,所有的烦恼等过了年再说。在古代过年的准备工作开始的极早,到腊月二十三就要开始祭灶了。码头工地一完工,宁氏就张罗着要买年货了。她和桔子的想法一样,分家后的第一个年一定要过好。这次桔子回来,又带回来了十匹绸缎,和二十匹细布。
现在家里还有六匹绸缎和十四匹细布。宁氏让江常安,给李满屯家送去两匹细布,让他们家给三个孩子做衣服。桔子又让江浩给潘大良送去一盒蜜饯,今后的煤饼生意还要两家合作。最后,桔子让江常安,给里长李亦溪家里送了两匹绸缎,一盒茶叶。那是村里最高的行政长官。自己家里现在有六十亩田,明年势必要雇人。明年还要试种土豆,这些都需要李亦溪帮忙联络舒通。
同时穆府的礼品中还有几块裘皮。宁氏和桔子商量,给全家人每人做一件绸缎的外衣,过年时光鲜好看。年后,江浩和江泽上学堂也有好衣服。
桔子并不反对全家人都有一件绸缎衣服,但是那只是做客用的。桔子要求宁氏再用些细布来做内外衣服,这才是平时能穿的。庄户人家穿绸缎干活,是不可想象的。而且江浩、江泽也需要换洗衣服。他们是去穆府族学读书,却不好再穿有很多补丁的衣服。
另外,穆府送来的几块裘皮也要派上用处。桔子看了一个,有鹿皮、狼皮、兔皮,还有两块漂亮的狐狸皮。桔子决定把皮子拿到镇上的皮匠铺子里,给自己和江浩、江泽各做一副鹿皮靴子,给江常安和宁氏作一副狼皮的。兔子皮小,接起来刚够给江泽做一件大氅。那块灰色的狐狸皮给江浩做一件马甲,那块火红色的狐狸皮,桔子太喜欢了,毫不犹豫地占为已有,也做一件马甲。
宁氏见桔子一下子就把所有的皮草用光了,有些心痛,但她还是没有说什么。她知道在老江家这些年,几个孩子受了不少委屈,也希望给几个孩子点好东西。商量定了之后,
第二天全家出动去镇上,桔子原本想把小毛驴带到镇上,能帮着拉些东西。小毛驴在桔子住穆府的时候,已经升级为毛驴车了,江常安看到李多银每天跟着小毛驴,要往镇上跑好几趟。有时还要去比较远的村镇,想起自己在买毛驴时许下的承诺,给小毛驴配了一架车。
现在李多银赶着驴车,每天出去给人家送煤饼,回来的时候拉一车碎煤渣。煤饼炉生意到年底,也更加兴旺起来,要是往年,潘大良到腊月二十左右,就要关铺子准备过年了。今年煤饼炉卖得好。到临近过年,家里有要取暖的,觉得人多灶少的,也不吝啬几个炉子钱。潘大良舍不得把钱往外推,一直没关铺子,打算多做几天,到腊月二十三以后再关铺子。家里活指望不上潘婆子,潘大良很快瘦了一圈。
桔子一家人只好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全家出动,看看能不能把年货都扛回来。他们先把皮子送到皮匠铺子里,约定了年前来取。然后,宁氏带着桔子去了首饰店。这个时代,一般的人家生了女儿,习俗是从女儿一岁起,就每年给女儿添一件新首饰。到女儿出嫁,这些首饰就是嫁妆。以前,宁氏手里没钱,没给桔子准备首饰,这次准备好好补偿她一下。
首饰店里分二层,里面很热闹。楼下的首饰虽然不贵重,但都很精巧。小伙计是个精明的,知道宁氏是给桔子买嫁妆首饰,拿出一对银镯子,是一对凤凰牡丹镯子,镯子上錾着一对凤凰和几朵牡丹花。镯子每只大约一两的样子,平时配戴漂亮而不碍事,做嫁妆压箱底也很拿得出手。
桔子却嫌凤凰镯子太过笨重,她喜欢一对珠光银镯子,每只细细的镯子上串着9个大小不等的银珠子,中间的银珠最大,上面还刻有细细的纹线,两边依次缩小,十分精致漂亮。宁氏却嫌这对镯子份量太轻,两只还不到一两。她是要给桔子买嫁妆的,要考虑到将来万一需要的时候,这些首饰是应急的储备金。
店伙计见两个人争执不下,对宁氏说:“这种婶子,小姑娘家家的确实不必带那么粗的镯子,精致细巧的镯子更合适一些。大婶要是觉得镯子不够份量,可以给姑娘添点其他的东西。我们店里有一些做功精细的金耳环很合适小女孩用。”说着店伙计带着宁氏和桔子来到卖金饰品的地方。有一些不到一钱的金耳,有一对不到半钱的蝴蝶耳坠,细细的金链子下坠着一个精巧的蝴蝶,桔子一眼就喜欢了。
两件首饰加起来差不多二两银子,宁氏还想再给桔子选一对银钗,桔子却坚决不肯要。她给穆婉儿设计绢花首饰时,婉儿送了好几只钗子,最后桔子只挑了两个精巧的带回来。一个金钗,一个银钗。花心都是用小珍珠串的,份量不重,价值却不低。
第六十一章 准备年货(下)
桔子认为要选金银饰品,不能只给她一个人选,这个时代的男人身上的小配件也不少。她选了一个银锁给江泽,整个锁身是由一对鲤鱼所组成,反面正中錾一个福字,整个锁身九钱多一点,加上做工,正好一两银子。桔子一眼就看中了这个银锁,做工精致,正好明年江泽上学读书,鲤鱼跳龙门的寓意也好。
宁氏表示,她有穆婉儿送她的簪子就足够了。桔子想想也是,凭她家的经济水平,确实买不起比得上那个簪子的首饰。如果是江父买给她的,相信宁氏不会计较档次的,可现在江父还处于吃白食的阶段,离给宁氏买首饰还有一段距离。至于江浩,桔子还没有问,他坚决拒绝为他买配饰。他表示,他宁可要好一些的笔墨纸砚,桔子深以为然。
一家人出了首饰店,立刻去了专门卖文房四宝的文香阁。现在家里的笔墨都是桔子挑最便宜的买的,也只有一份。纸和墨基本上已经用光了,家里的笔已经被三兄妹用秃了头,写出的字实在是难看。宁氏打算给江浩兄弟,各买一套稍微好一点的,家里的那一套,暂时给桔子用。
剩下的东西就简单了。因为穆家送来的东西着实不少,吃穿用的都有。江家这次过年要添制的东西并不多,精米细面这些穆家都送了。就连糖果茶酒,这次穆家送桔子回来的车里也有。里面的两盒茶叶桔子不认识,也知道是极好的,没舍得让江常安拿给张氏,给里长送了一盒,剩下的一盒自己家留着待客。
一家人到杂货铺买了些花生、瓜子和红枣等干果,过年吃的东西基本上都买齐了。因为桔子说过年要多买一些猪肉,吃不了就腌上做咸肉或者是腊肉。宁氏又买了十几斤盐。桔子见宁氏还买了两副春联,悄声对江浩说:“明年咱家的春联是归哥写了。”江浩的脸微微有些红,却用力地点了点头。
宁氏又买了些红纸,打算回去剪窗花。还买了一个灶神像,门神像,今年迎灶神的时候就可以贴在自己家了。出门的时候,宁氏用力把江泽拉了出来,他看着杂货铺的爆竹出神,脚下有些移不动步。不过,直到宁氏拉他出来,他也没有出口说要。
桔子看不下去江泽的可怜相,对宁氏说:“今年家里省了好些办年货的钱,给小泽买一包炮仗吧。”宁氏犹豫了一下,转身又进了杂货铺,买了一小包鞭炮,给了江泽,对他说:“好好放着,要过年才能放。”江泽接过鞭炮,乐得忍不住直想笑,连江浩眼里都露出一丝羡慕。
然后,宁氏又到市场上买了几只鸡,今年家里没有养鸡,提前买几只鸡在家里养到过年杀。现在买鸡的价钱低些不说,到了年根底下,很难买得到鸡了。有条件的人家年三十晚上,桌上一定要有一只完整的鸡的。因为鸡寓意是“有”,叫做食鸡起家。虽然年三十这顿饭,江常安一家不一定能在自己家吃,但张氏至今也没说让江常安回去吃团圆饭,宁氏觉得自己先准备起来,比较安心。
她又买了一篮子鸡蛋,是做花生牛轧糖要用的。再买一袋子白芝麻,祭灶用的糖瓜要撒上白芝麻才香甜。买一袋子黄豆,准备发豆芽,这也是年夜饭不能少的菜,意味着早发。不知不觉地就买了一大筐的东西。
桔子又跑到医馆买了一大堆各式调料。看着一大堆的东西,和家人脸上洋溢着的喜气,桔子真正觉得要过年了。镇子上不时的碰上村里来办年货的人,此时所有的人,都是喜气洋洋地打着招乎,平时有什么叫矛盾,也都不在意了。
到了腊月二十二,宁氏做的麦芽糖已经发酵好了。桔子七八天前就看到宁氏在发麦芽,就是将小麦用水浸泡,装袋出芽后摊盘,每天按时喷洒清水。她没见过做麦芽糖的,时刻关注,可惜后来她去了穆府,没见到后序工作。
好在桔子回来时,麦芽刚出好。要做麦芽糖,最后的两天是关键工序。宁氏将麦芽取出捣碎加入浸泡过的大米中。大米需要浸泡四五个小时,洗净后蒸约两小时,待蒸熟后,加入已捣碎的麦芽,充分拌匀后,放入缸内,将口密封严实,让它升温。待大米在麦芽的作用下发酵八小时左右。
第二天将发酵后的大米从缸里取出,装入口袋中压榨。让汁液充分榨出,流入已经烧上火的锅里。然先用大火煮沸,四五个小时后,逐渐将火变小。待汁中的水分蒸发后,铁锅里粘稠的部分即为麦芽糖。将深褐色的麦芽糖冷却到一定程度后,用手工反复拉扯,使麦芽糖慢慢变白出泡后,即为人们食用的麦芽糖。
桔子惊奇地看着麦芽糖,神奇的变成白色,宁氏麻利地将一部份麦芽糖,做成小块的糖瓜,另一部份拉成长条,上面都洒上白芝麻,这是关东糖,都是明天祭灶用的。老江家每天祭灶的糖瓜,都是宁氏做的,这次因为要一起祭灶,宁氏就多做了一些。家里留点,明天祭灶后,给孩子们吃。想来拿到江大伯家里的糖,自己家的孩子是吃不到的。
剩下的麦芽糖,宁氏还打算做一些花生牛轧糖,打算用来待客。今年自己家里从买不起米,到买田买驴车,这么大的变化。过年的时候,村里的人闲下来了。串门打听消息的人一定不会少,接待差了闲话传的会很难听。
花生牛轧糖也不难做,但因为要用到的鸡蛋较多,对庄户人家来说,也属于奢侈品。宁氏将鸡蛋单取出蛋清,放在一个小锅子里。蛋清要沿同一方向搅打至硬性发泡,这项工作交给江浩来做。
宁氏又将麦芽糖和白砂糖倒入锅中,加入冷水,以小火慢慢熬煮至糖汁黏稠。然后宁氏将煮好的糖浆缓缓倒入打发的蛋白中,一边倒让江浩一边搅拌,倒完后江浩继续匀速搅打。一直搅打到感觉快搅不动了,蛋清糖将快成一坨了,加入烤好搓去红皮花生仁,慢慢搅拌均匀,用手摸时觉得干而不黏手就可以了
。这时将整个糖团倒在涂了一层薄油的木板上,压成不到七分厚的扁方块,用刀切成方块或长条状。桔子拿起一块放到嘴里,花生的浓香和麦芽糖的清甜,一起在舌尖滚动,桔子没想到用土法做出来的糖块,会如此美味。桔子记得以前,孤儿院的老院长曾经托人买过麦芽糖,说麦芽糖有养颜、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的作用,比普通的糖好。
桔子看着宁氏准备用来祭灶的糖瓜,有几分心疼了。这些东西明天到了张氏手中,就没自己的份了。她看见宁氏还想装一些牛轧花生糖给张氏,桔子坚决不同意。她宁可给张氏蜜饯或镇上买的糖块,也不愿意把这些宁氏做的麦芽糖送人。宁氏看着桔子小气的样子,觉得好笑。给张氏送银子,送点心的时候都没见着桔子这个样子,到底是小孩子。桔子见宁氏笑她,拉着宁氏的手撒娇,直到宁氏答应,过年的时候再给她做一次麦芽糖才罢休。
第六十二章 祭灶
桔子小时候听老院长唱过童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这是说到了腊月二十三,祭过灶后,就正式进入新年的准备工作了。吃过晚饭后,江常安就带着一家人,到江常顺家里帮忙,做祭灶的准备工作。
张氏看到宁氏只拿了一小罐糖瓜,脸上立刻显出不高兴的样子。因为马上就要送灶神上天,她什么也没说。江峰伸手拿了一颗糖瓜,被张氏在手背上打了一下,糖瓜又掉回到罐子里。张氏让梅子拿两个盘子,一个装糖瓜,另一个装关东糖。梅子一边装一边说:“二婶,你们家今年有那么多好米,怎么没多做点糖瓜。”
宁氏笑着说:“今年的麦芽糖做的不少,今天不是祭灶吗?我就拿了这些过来,应该够用了。”梅子看着两个盘子已经冒尖的糖,说不出糖不够用的话来。江峰舔着脸对桔子说:“桔子,二婶给你留了好些糖瓜吧?分给我点呗,以后如果有人欺负你,我帮你。”桔子白了他一眼,指着那两盘子糖对他说:“那些糖供完了,我们又拿不走,你不就可以吃了,干嘛还惦记着我家的?”
江峰干笑着说:“你又不是不知道,到了奶手里的东西,都是大哥和梅子的,我能吃到几块。奶给宝儿的份儿都比给我的多。宝儿是江山的儿子,刚一岁多一点,这会儿正被他娘唐氏抱着。听见有人提到他的名字,大眼睛立刻转了过来,对着江峰露出一个无齿的笑容。
桔子扑哧笑了出来,对江峰说:“你多大了,还跟宝儿争嘴吃。真不怕羞。”江峰不在意地说:“你现在有的吃了,当然不在意,就忘了你当初看着宝儿吃果子,流口水的样子了。”桔子坚决不肯承认,自己曾经做过这么丢人的事。对江峰说:“你胡说,我才没流口水呢。流口水的是你。”
小张氏走过来,打了江峰的头一下,对他说:“你个没出息的。你二叔家现在发达了,哪能记得你?你跟桔子讨嘴吃,不怕桔子敲碎了你的牙?”宁氏过来打圆场,对小张氏说:“大嫂,他们兄妹说笑几句你别当真。小峰想吃糖瓜就让他到我家去吃。”小张氏尖着嗓子说:“弟妹说得大方,如果真的愿意让我们去吃,怎么不多拿点过来?”
这时,江山和江德财,江常顺一起走进来,祭灶是要他们主持的。江山皱着眉对小张氏说:“娘,到送灶神的时候了,你少说几句。”小张氏一向有些怕这大儿子,不再说话了。江德财看到祭灶用的东西都准备齐了,点了点头,就开始了过年的第一件大事,送灶王爷上天。
据说,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就来到每户人家。然后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祭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祭灶”活动也就是过年前的第一件大事了。
因为要为灶王爷准备上天的做骑,所以江德财头一天就用竹篾扎成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现在全家人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做成的糖瓜等贡品。江德财还把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
等江德财将糖涂完后,便将神像揭下,和纸马及草料一起放入灶中点燃,送灶神上天。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把灶王爷送上天后,要到年三十再接回来。这段时间据说没有神仙监督,大家可以偷偷懒,做些小坏事儿。
祭灶后,张氏果然开始分糖瓜和关东糖,大人每人一块糖瓜或关东糖。小孩多分点,一个孩儿一块糖瓜、一块关东糖,果然是连宝儿都不例外。张氏还是很心疼这个唯一的重孙子的,对唐氏说:“这糖很粘的,你小心点,让孩子一点点舔着吃。”唐氏平常不太说话,听了张氏的话,低声说:“奶,我知道了。”
等分到江常安的时候,张氏说:“你家里还有,就不用分这个了。”又越过了江浩和桔子,分给桃子。桔子心里早有准备,只有江泽脸上露出了不忿的表情,被桔子拉住了手,也就不说什么了。江德财把自己分到的糖给了江泽,对他说:“来,小泽,爷的这块给你吃。”张氏白了江德财一眼,没说话,又给了他一块。
江常安对江德财说:“爹,我们回去了,明天是扫房日,家里要打扫房间,拆洗被褥。我们就不过来了。后天做豆腐,我家里人口少,打算把拿黄豆去镇上的豆腐坊换些豆腐,自己就不做了。爹要是也想换的话,我帮你一起带过去。后天我赶驴车去。”
江德财满意地说:“今年家里收的黄豆多,我们也不打算自己做了。后天让德顺和你一起去,多换点豆腐。完事后,给你妹妹家里也送两板豆腐。”江常安点头说:“好的。”
张氏插口说:“你们没搬过去几日,有什么好收拾的,明天过来帮我,别以为分了家就能偷懒。”桔子忍不住了说:“奶家里有大伯母、大嫂、梅子姐还有桃子妹妹,都能干活。我家里只有我和我娘两个女人,家里的活一天都干不完。”宁氏不等张氏说话,忙拉了桔子一把,对张氏说:“娘,我明天上午收拾完自己家,下午就过来。”
回家的路上,江泽不高兴地对宁氏说:“娘,小虎说,糖瓜要祭灶之后吃了才有福气的。”小虎是村里李裕家的孩子,今年七岁,一向和江泽玩得好。李裕和李满屯也是没出五服的堂兄弟,和江常安的关系也不错。桔子知道村里是有这种说法的,所以刚刚张氏分糖的时候,大人都有一块,就是为了粘粘灶神的福气。
桔子不相信这个,但张氏没有给桔子家分一块糖,让江常安和宁氏的心里都非常不舒服。在他们看来,这不是分糖的问题,是张氏就没打算让他们家粘到灶神的福气,来年能过得顺顺当当的。宁氏对江泽说:“明年我们就供自己家的灶神了,到时候娘多做些糖瓜,让你吃个够。”
第六十三章 买猪
回到家里,桔子就和江常安商量买猪肉的事。虽然这里过年的时候,就算是庄户人家,也要割几斤羊肉。但是毕竟也不是都只吃羊肉的。虽然猪肉是贱肉,但毕竟是肉,对庄户人家来说也是好东西。要不是当初江常安走镖能时时给家里送点钱来,张氏也不至于矫性到只吃羊肉的地步。
桔子想着自己家里,最近一段时间里,又是买田又是买驴的,闹出的动静实在不小。村里眼红妒忌的人也有不少。而自己家里人单力薄。真要有什么事,根本指不上江常顺那边,他们能不落井下石就不错了。桔子就和江常安商量趁着过年,请全村的人吃一顿杀猪菜。
自己家独立门户,本来当时应该请客的,可是当时没有条件讲究。这次干脆全村一起请了,以桔子做菜的手艺,可以让全村人相信,江常安家里的钱财是来路清白的,以后真有什么事,村里的老少爷们还能搭把手。
江常安本来就有些不安,算起来自己已经买了六十亩地了,开年还要买牛,种地还要雇人,年前请客这事,他也考虑了好几天了。桔子一说,他就同意了。至于餐桌上的荤菜是上猪肉还是羊肉,他都没意见。凡是吃过桔子烧的猪肉的,没有不说好吃的。
腊月二十六本来就是割肉的日子。父女俩干脆就定了,明天去买头猪,在腊月二十六在村里现杀。既然要请客,也不能让人小看了,再去买点羊肉,每桌上一盘羊肉的菜。从二十六日中午开始,在村里摆流水席请客吃杀猪菜。桔子相信,本来就缺油水的村民,吃过了杀猪菜,对桌上的那盘羊肉不会有太大的兴趣。
第二天,宁氏果然下午去帮张氏浆洗被褥。桔子虽然不太高兴,可是想想也没法阻拦。就算分了家,婆婆在过年忙不过来,叫媳妇回去帮忙干点活,似乎也是应该的。虽然这活并不是真的忙不过来,可也没地方说理去。所以头一天,宁氏二话没说就答应下来。
腊月二十五的时候,江常安先去找了江德财,跟他说了要请客的事。因为桔子家的院子实在太小,江常安跟江德财说:“爹,我们搬家的时候太匆忙了,现在才请客,大算办得大一点,想借咱家的院子用一下。”
旁边坐着的张氏听江常安说请客就不舒服了,这会儿听见他要借院子,立刻说:“搬个家请什么客,大过年的,咱家的院子里东西多,腾不出地方。你要请弄两三桌,自己家人吃一吃就行,别出那么多幺娥子。”江德财也不愿意江常安大办酒席,也就没有说什么。
江常安见借不到院子,就跟江德财说:“爹,既然家里没地方,我再想办法。今天就让江浩和大哥一起去换豆腐。”张氏忙说:“你不去,那驴车谁赶?”江德财说:“我已经让李多银帮忙赶驴车。”张氏听了,脸上仍不高兴,也不再说话。
江常安回来后,又去找了里长李亦溪,和他说了请客的事。李亦溪很高兴,他也认为桔子家发家这么快,也应该让村里的人沾点好处。要不是顾忌桔子和穆府的关系,他早就上门敲打他们了。这还没等他说话,江常安就说了要请客,并让他出面帮忙请人。他觉得自己的面子里子都有了,只是对江常安家用猪肉做荤菜还是不太满意。后来听江常安说,每桌上还是有羊肉的,就彻底满意了。
李亦溪答应桔子家,帮忙请村民来吃饭。两个人商量了一下,桔子家的地方不够大,干脆就借了李亦溪家前面的大院子,外面砌两个临时的灶台,就可以了。李亦溪本来想说,江德财那里的院里也够大了,想了想桔子家的情景也就不说了。
村里有些头脸地位的,李亦溪帮忙出面去请。与江家亲近的人等江常安买猪回来,江常安和宁氏分别去请一请。剩下的人家,让桔子和江浩,江泽一家家跑去通知一下就行了。
请客的事定下来之后,江常安就和桔子一起去买猪了。村里没人养猪,和沿山村挨着的青凌村有一户人家养猪。那家是和李裕家是出了五服的本家,叫李实朴,和李裕家关系一直很好。江常安找到李裕,让他带着找到李实朴。
桔子自然不肯放地机会,跟着江常安一起去买猪。李实朴的猪卖得并不好。猪肉一般只有乡下村里的人买,这几年天时不好,猪肉自然卖不了去。这都快过年了,他家里还剩下三头猪。他见江常安来买猪,自然很高兴,就带他到猪圈自己挑。桔子跟着一起到猪圈,看见猪圈里的猪个头都不算大,只有百多斤,其中一头正烦燥地在猪圈里打着转。
桔子有些奇怪地问李实朴:“实朴叔,你的猪这么小,怎么就卖了?”她记得一头猪一般到出栏,要近二百斤。要是养得好的话有二百多斤呢。李实朴说:“这三头都是成年猪,都养了一年了。再养也不会长多少了。”
桔子指着那头打转的猪,又问:“实朴叔,那头猪怎么了?”。李实朴吱吱唔唔地说:“那头猪没事,你不喜欢,( 穿越之田园好女 http://www.xlawen.org/kan/5586/ )
穆佑轩对桔子说:“不必了,这些土豆先由你家种。你家二亩沙地,可以全种上土豆。我知道你家买了二十亩上田,拿出二亩来种。这次回去,你再买几亩中等亩,再种二亩就行。”桔子满头黑线,怎么自己家那点事,转个身的时间,穆家兄妹都知道了。
桔子这次从穆家回去,穆佑轩坚持用穆府的马车送她。她不仅带了一车的东西,还带了六张一百两的银票。那是穆府对江家两个月里,土豆饼的损失的补偿。桔子收到银票的时候,觉得自己有些脸红,那些土豆被自己卖了个高价,最后还要由自己种。桔子觉得自己的脸皮颇有些加厚的趋势。
车里的东西,都是穆府管家精心准备的。因为快要过年了,有很多东西可以用来过年走礼。江常安让桔子挑了四盒点心,四匹绸缎,六匹细布,外加二十斤精米,十斤白糖,十斤羊肉,一坛好酒,给江大伯家送去,就当作今年过年的年礼了。原本江常安还想再多拿一些,但是宁氏不愿意。
她对江常安说:“孩子他爹,我不是小气。就这些东西,在村里给长辈的年礼中,已经是上上份的了。今年咱家东西多,是因为穆府给得多。如果明年没有穆府的东西,我们未必能拿出来这么多东西。如果我们的年礼要是少了,你娘的脾气你也是知道的,到时候只怕不能善了。”全家人都认为宁氏说的很有道理。江常安无奈也就认可了。
作者有话说:各位大大,下周运运依旧挂在主站简介推荐位上。大大们可以在主站女生栏中直接进来。大大们多来逛逛,手里有推荐票不要吝啬,收藏也行,打赏点击都好,运运不胜感激之致。
第五十九章 江常安的变化
江常安送完年礼,回来后沉着脸不说话。全村的人都看见,穆家用大马车把桔子送回来。张氏早就在算计,江常安能给她送多少东西上。当张氏看见精美的丝绸和精致的点心后,原本脸上已经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梅子用手拉了一下张氏的衣角,让张氏想起来,梅子说过的,穆婉儿很看重桔子的话。
她重新板起脸对江常安说:“常安,穆家既然拿大马车送桔子回来,是不是给你们家装了一车的好东西?你就拿这几样垃圾货糊弄你娘。也罢,这些东西我先收下,就当是你的孝敬。过年的时候,你们再补一份年礼也就将就了。”
梅子是江家第三代的第一个女孩,自幼就长得水灵讨喜,原来江常安也很喜欢她。没想到长大了之后,也会挑刺拨火了。江常安看了梅子一眼。低声说:“我家今年送的年礼只会比别人家多,娘怎么说是垃圾货?也从来没听说过有人年礼送两份的。”张氏怒道:“瞧你那份小气样。听说你家桔子出息了,能攀上大户人家的小姐了,不会就让人用这么点东西打发了吧?我也不为难你,你把穆家给桔子东西拿一些过来就行了。”
江常安解释说:“穆家别外是还有一些东西送给桔子,只是都是些小女孩的东西,娘也用不上。”张氏说:“小女孩的东西,我用不上,梅子、桃子也用得上,怎么就不能拿些过来?是你家的那个小贱货黑了心肝的,不肯拿过来吧?死丫头心里没有长辈,没有姐妹,你回去给我要好好教训她。”
江常安现在可以听张氏骂自己,却听不得张氏骂桔子,反驳地说:“桔子小小年龄就辛辛苦苦为家里挣年,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娘要这么骂她。娘这里该我孝敬的东西,我不会少了娘的。桔子自己的东西,别人也不要妄想了。”
梅子细声细语地说:“二叔,穆家小姐那么喜欢桔子,一定会赏桔子很多好东西的。我娘正在给我备嫁妆,你让桔子拿过来,让我们看一看,长长见识也好。”
张氏说:“要是有什么好东西,让桔子拿过来。梅子明年秋天就要出嫁了,就当她提前给梅子添箱了。”江常安郁闷地说:“梅子出嫁的添箱,应该是孩子她娘准备的。桔子才十岁,还不到要随礼的时候。”张氏大怒,抓起桌上的羊肉扔向江常安说:“你现在学会顶嘴了,是不是你家丫头教的?就桔子那德性,攀上高枝也不知道拉自家姐妹一把,我江家没这样的女儿。”
江常安闪身躲开羊肉,还不忘替桔子说话:“我亲生的女儿为什么不能姓江?她哪里做错了不能姓江?谁家的孩子能像我家桔子一样十岁就能挣钱养家了?要不是桔子,我说不定早就埋在黄土里了。现在我家里的条件好一点了,桔子自己挣的东西,给自己留一点,还不是应该的,和别人有什么关系?”
张氏愣住了,她从来没听过江常安一口气说这么多话。江常安在她面前一向是沉默寡言的。经常是她说一大堆话,江常安只答应一声:“知道了。”她突然觉得不认识这个儿子了,心里有些害怕起来。
在旁边一直没吱声的江德财对张氏说:“你这是干什么?常安送来了这么多东西,是个孝顺的好孩子。好好的一件事儿,你又搅和什么?”又对江常安说:“你娘的脾气不好,说话不过心的。你别往心里去,马上就要过年了,你媳妇那里的麦芽糖做了没有,到时记得回来祭灶。今年过了年之后,你家里就可以供自己家的灶神了。这会儿你先回去吧。”
江常安往回走的路上,越想心里越不舒服,等到了家里,整个脸都是阴沉沉地。他一直知道张氏因为难产的事情讨厌他,他也习惯了。他也知道自己的软弱,让宁氏和几个孩子很受张氏欺负。但是他从来没想到,不仅是自己的娘对自己索求无厌,就是自己看着长大的侄女,也把桔子的东西看成是自己的。稍有不顺心,就挑拨张氏。
这次和张氏之间的争执,很明显和梅子脱不了关系。他知道,如果自己再立不起来,不但张氏会拿捏宁氏和几个孩子,而且几个侄子侄女也会欺负自己的几个孩子。他突然觉得梅子对桔子的态度,就象是在欺负一个没爹的孩子,这让他很受刺激。
回到家里,江常安对桔子说:“桔子,爹是不是很没用。让你们兄妹受了那么多委屈。”桔子知道江常安这是又在张氏那里受了气,赶快抓紧机会做教育,对他说:“我知道爹心里是对我们好的。只要爹以后多为我们自己家想想,我们就不委屈了。”江常安默默地点头沉思。半晌才想起来对宁氏说:“爹问你麦芽糖做了没有,过几天让我们回去祭灶。”
宁氏笑着说:“早做了,还用你催。自从我来到你们家,哪一年的麦芽糖不是我做的?”桔子说:“娘没嫁过来之前,奶就不祭灶了?怎么今年还让我娘做,还不给做糖的东西。”又对江常安说:“爹,你怎么不跟奶说说?”
宁氏心痛江常安,在桔子的头上敲了一下,对她说:“你什么时候变得这般计较了?诚心挤兑你爹,是吧?几斤麦芽糖而已,又不是没有,你还想让你奶骂你爹。”桔子心说:“要不是一家人这两月辛苦挣钱,别说麦芽糖了,连做糖的米都没有。”江常安也想到这一点,脸色更难看了。
宁氏很快就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赶紧弥补,她把穆家给的六百两银票给江常安看,说:“这是穆家买土豆作种给咱家的补偿银子。桔子说,穆二公子在开春的时候,要在咱家的田里试种土豆。穆二公子还让咱家买点中亩,试种的话最好各种田地里都种一些,看一下产量。咱家现在有沙田,有上田,还缺中田试种。孩子爹,你看,咱家是不是用这些银票再买一些田?”
第六十章 准备年货(上)
江常安立即被桔子说的事吸引过去。他拿着银票,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周盛贵,把那四十亩中田给买下来。桔子想着自己家种了土豆之后,已经打上了穆府的烙印,一点土地边界的纠纷已经不算回事,就没有阻止江父。
周盛贵见江常安短短地十几天里就买了两次田,还都是大手笔,服务更是周到贴心,很快就办好了红契。除了土地的四十亩地的二百两银子之外,加上中人的费用及过户的税费,江家总共才花了六两银子,算是极便宜的。
此时,码头工地的工程已经接近尾声。穆佑轩雇用了大量工人,加班加点的干,终于在年前完成了码头的扩建。码头边上新建了一排房子,穆佑轩准备在那里开两间客饯,和一间酒楼,剩下的租出去。
沿山镇所在的位置,并不是交通要道,但是离沿山镇不远的长宁县,却是进京的必经之路。有了这个优质的深水码头以后,相信要不了多久,很多从陆路进京的人和货物会考虑绕道沿山镇,会更省时省力。
码头工地腊月二十完工,其他的事情要年后才能做了。她知道,象水运码头这种地方,以后的生意不会差地。她问了一下价格,想要买下一个铺子,以后哪怕自己不做生意,用来出租,也是赚钱的。可码头上的铺了只租不卖,她有些为难,桔子更想买一家属于自己的铺子,最后也决定过完年再说。
这是桔子来这里过得第一个年,现在家里有钱了,桔子决定要好好过一个年,所有的烦恼等过了年再说。在古代过年的准备工作开始的极早,到腊月二十三就要开始祭灶了。码头工地一完工,宁氏就张罗着要买年货了。她和桔子的想法一样,分家后的第一个年一定要过好。这次桔子回来,又带回来了十匹绸缎,和二十匹细布。
现在家里还有六匹绸缎和十四匹细布。宁氏让江常安,给李满屯家送去两匹细布,让他们家给三个孩子做衣服。桔子又让江浩给潘大良送去一盒蜜饯,今后的煤饼生意还要两家合作。最后,桔子让江常安,给里长李亦溪家里送了两匹绸缎,一盒茶叶。那是村里最高的行政长官。自己家里现在有六十亩田,明年势必要雇人。明年还要试种土豆,这些都需要李亦溪帮忙联络舒通。
同时穆府的礼品中还有几块裘皮。宁氏和桔子商量,给全家人每人做一件绸缎的外衣,过年时光鲜好看。年后,江浩和江泽上学堂也有好衣服。
桔子并不反对全家人都有一件绸缎衣服,但是那只是做客用的。桔子要求宁氏再用些细布来做内外衣服,这才是平时能穿的。庄户人家穿绸缎干活,是不可想象的。而且江浩、江泽也需要换洗衣服。他们是去穆府族学读书,却不好再穿有很多补丁的衣服。
另外,穆府送来的几块裘皮也要派上用处。桔子看了一个,有鹿皮、狼皮、兔皮,还有两块漂亮的狐狸皮。桔子决定把皮子拿到镇上的皮匠铺子里,给自己和江浩、江泽各做一副鹿皮靴子,给江常安和宁氏作一副狼皮的。兔子皮小,接起来刚够给江泽做一件大氅。那块灰色的狐狸皮给江浩做一件马甲,那块火红色的狐狸皮,桔子太喜欢了,毫不犹豫地占为已有,也做一件马甲。
宁氏见桔子一下子就把所有的皮草用光了,有些心痛,但她还是没有说什么。她知道在老江家这些年,几个孩子受了不少委屈,也希望给几个孩子点好东西。商量定了之后,
第二天全家出动去镇上,桔子原本想把小毛驴带到镇上,能帮着拉些东西。小毛驴在桔子住穆府的时候,已经升级为毛驴车了,江常安看到李多银每天跟着小毛驴,要往镇上跑好几趟。有时还要去比较远的村镇,想起自己在买毛驴时许下的承诺,给小毛驴配了一架车。
现在李多银赶着驴车,每天出去给人家送煤饼,回来的时候拉一车碎煤渣。煤饼炉生意到年底,也更加兴旺起来,要是往年,潘大良到腊月二十左右,就要关铺子准备过年了。今年煤饼炉卖得好。到临近过年,家里有要取暖的,觉得人多灶少的,也不吝啬几个炉子钱。潘大良舍不得把钱往外推,一直没关铺子,打算多做几天,到腊月二十三以后再关铺子。家里活指望不上潘婆子,潘大良很快瘦了一圈。
桔子一家人只好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全家出动,看看能不能把年货都扛回来。他们先把皮子送到皮匠铺子里,约定了年前来取。然后,宁氏带着桔子去了首饰店。这个时代,一般的人家生了女儿,习俗是从女儿一岁起,就每年给女儿添一件新首饰。到女儿出嫁,这些首饰就是嫁妆。以前,宁氏手里没钱,没给桔子准备首饰,这次准备好好补偿她一下。
首饰店里分二层,里面很热闹。楼下的首饰虽然不贵重,但都很精巧。小伙计是个精明的,知道宁氏是给桔子买嫁妆首饰,拿出一对银镯子,是一对凤凰牡丹镯子,镯子上錾着一对凤凰和几朵牡丹花。镯子每只大约一两的样子,平时配戴漂亮而不碍事,做嫁妆压箱底也很拿得出手。
桔子却嫌凤凰镯子太过笨重,她喜欢一对珠光银镯子,每只细细的镯子上串着9个大小不等的银珠子,中间的银珠最大,上面还刻有细细的纹线,两边依次缩小,十分精致漂亮。宁氏却嫌这对镯子份量太轻,两只还不到一两。她是要给桔子买嫁妆的,要考虑到将来万一需要的时候,这些首饰是应急的储备金。
店伙计见两个人争执不下,对宁氏说:“这种婶子,小姑娘家家的确实不必带那么粗的镯子,精致细巧的镯子更合适一些。大婶要是觉得镯子不够份量,可以给姑娘添点其他的东西。我们店里有一些做功精细的金耳环很合适小女孩用。”说着店伙计带着宁氏和桔子来到卖金饰品的地方。有一些不到一钱的金耳,有一对不到半钱的蝴蝶耳坠,细细的金链子下坠着一个精巧的蝴蝶,桔子一眼就喜欢了。
两件首饰加起来差不多二两银子,宁氏还想再给桔子选一对银钗,桔子却坚决不肯要。她给穆婉儿设计绢花首饰时,婉儿送了好几只钗子,最后桔子只挑了两个精巧的带回来。一个金钗,一个银钗。花心都是用小珍珠串的,份量不重,价值却不低。
第六十一章 准备年货(下)
桔子认为要选金银饰品,不能只给她一个人选,这个时代的男人身上的小配件也不少。她选了一个银锁给江泽,整个锁身是由一对鲤鱼所组成,反面正中錾一个福字,整个锁身九钱多一点,加上做工,正好一两银子。桔子一眼就看中了这个银锁,做工精致,正好明年江泽上学读书,鲤鱼跳龙门的寓意也好。
宁氏表示,她有穆婉儿送她的簪子就足够了。桔子想想也是,凭她家的经济水平,确实买不起比得上那个簪子的首饰。如果是江父买给她的,相信宁氏不会计较档次的,可现在江父还处于吃白食的阶段,离给宁氏买首饰还有一段距离。至于江浩,桔子还没有问,他坚决拒绝为他买配饰。他表示,他宁可要好一些的笔墨纸砚,桔子深以为然。
一家人出了首饰店,立刻去了专门卖文房四宝的文香阁。现在家里的笔墨都是桔子挑最便宜的买的,也只有一份。纸和墨基本上已经用光了,家里的笔已经被三兄妹用秃了头,写出的字实在是难看。宁氏打算给江浩兄弟,各买一套稍微好一点的,家里的那一套,暂时给桔子用。
剩下的东西就简单了。因为穆家送来的东西着实不少,吃穿用的都有。江家这次过年要添制的东西并不多,精米细面这些穆家都送了。就连糖果茶酒,这次穆家送桔子回来的车里也有。里面的两盒茶叶桔子不认识,也知道是极好的,没舍得让江常安拿给张氏,给里长送了一盒,剩下的一盒自己家留着待客。
一家人到杂货铺买了些花生、瓜子和红枣等干果,过年吃的东西基本上都买齐了。因为桔子说过年要多买一些猪肉,吃不了就腌上做咸肉或者是腊肉。宁氏又买了十几斤盐。桔子见宁氏还买了两副春联,悄声对江浩说:“明年咱家的春联是归哥写了。”江浩的脸微微有些红,却用力地点了点头。
宁氏又买了些红纸,打算回去剪窗花。还买了一个灶神像,门神像,今年迎灶神的时候就可以贴在自己家了。出门的时候,宁氏用力把江泽拉了出来,他看着杂货铺的爆竹出神,脚下有些移不动步。不过,直到宁氏拉他出来,他也没有出口说要。
桔子看不下去江泽的可怜相,对宁氏说:“今年家里省了好些办年货的钱,给小泽买一包炮仗吧。”宁氏犹豫了一下,转身又进了杂货铺,买了一小包鞭炮,给了江泽,对他说:“好好放着,要过年才能放。”江泽接过鞭炮,乐得忍不住直想笑,连江浩眼里都露出一丝羡慕。
然后,宁氏又到市场上买了几只鸡,今年家里没有养鸡,提前买几只鸡在家里养到过年杀。现在买鸡的价钱低些不说,到了年根底下,很难买得到鸡了。有条件的人家年三十晚上,桌上一定要有一只完整的鸡的。因为鸡寓意是“有”,叫做食鸡起家。虽然年三十这顿饭,江常安一家不一定能在自己家吃,但张氏至今也没说让江常安回去吃团圆饭,宁氏觉得自己先准备起来,比较安心。
她又买了一篮子鸡蛋,是做花生牛轧糖要用的。再买一袋子白芝麻,祭灶用的糖瓜要撒上白芝麻才香甜。买一袋子黄豆,准备发豆芽,这也是年夜饭不能少的菜,意味着早发。不知不觉地就买了一大筐的东西。
桔子又跑到医馆买了一大堆各式调料。看着一大堆的东西,和家人脸上洋溢着的喜气,桔子真正觉得要过年了。镇子上不时的碰上村里来办年货的人,此时所有的人,都是喜气洋洋地打着招乎,平时有什么叫矛盾,也都不在意了。
到了腊月二十二,宁氏做的麦芽糖已经发酵好了。桔子七八天前就看到宁氏在发麦芽,就是将小麦用水浸泡,装袋出芽后摊盘,每天按时喷洒清水。她没见过做麦芽糖的,时刻关注,可惜后来她去了穆府,没见到后序工作。
好在桔子回来时,麦芽刚出好。要做麦芽糖,最后的两天是关键工序。宁氏将麦芽取出捣碎加入浸泡过的大米中。大米需要浸泡四五个小时,洗净后蒸约两小时,待蒸熟后,加入已捣碎的麦芽,充分拌匀后,放入缸内,将口密封严实,让它升温。待大米在麦芽的作用下发酵八小时左右。
第二天将发酵后的大米从缸里取出,装入口袋中压榨。让汁液充分榨出,流入已经烧上火的锅里。然先用大火煮沸,四五个小时后,逐渐将火变小。待汁中的水分蒸发后,铁锅里粘稠的部分即为麦芽糖。将深褐色的麦芽糖冷却到一定程度后,用手工反复拉扯,使麦芽糖慢慢变白出泡后,即为人们食用的麦芽糖。
桔子惊奇地看着麦芽糖,神奇的变成白色,宁氏麻利地将一部份麦芽糖,做成小块的糖瓜,另一部份拉成长条,上面都洒上白芝麻,这是关东糖,都是明天祭灶用的。老江家每天祭灶的糖瓜,都是宁氏做的,这次因为要一起祭灶,宁氏就多做了一些。家里留点,明天祭灶后,给孩子们吃。想来拿到江大伯家里的糖,自己家的孩子是吃不到的。
剩下的麦芽糖,宁氏还打算做一些花生牛轧糖,打算用来待客。今年自己家里从买不起米,到买田买驴车,这么大的变化。过年的时候,村里的人闲下来了。串门打听消息的人一定不会少,接待差了闲话传的会很难听。
花生牛轧糖也不难做,但因为要用到的鸡蛋较多,对庄户人家来说,也属于奢侈品。宁氏将鸡蛋单取出蛋清,放在一个小锅子里。蛋清要沿同一方向搅打至硬性发泡,这项工作交给江浩来做。
宁氏又将麦芽糖和白砂糖倒入锅中,加入冷水,以小火慢慢熬煮至糖汁黏稠。然后宁氏将煮好的糖浆缓缓倒入打发的蛋白中,一边倒让江浩一边搅拌,倒完后江浩继续匀速搅打。一直搅打到感觉快搅不动了,蛋清糖将快成一坨了,加入烤好搓去红皮花生仁,慢慢搅拌均匀,用手摸时觉得干而不黏手就可以了
。这时将整个糖团倒在涂了一层薄油的木板上,压成不到七分厚的扁方块,用刀切成方块或长条状。桔子拿起一块放到嘴里,花生的浓香和麦芽糖的清甜,一起在舌尖滚动,桔子没想到用土法做出来的糖块,会如此美味。桔子记得以前,孤儿院的老院长曾经托人买过麦芽糖,说麦芽糖有养颜、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的作用,比普通的糖好。
桔子看着宁氏准备用来祭灶的糖瓜,有几分心疼了。这些东西明天到了张氏手中,就没自己的份了。她看见宁氏还想装一些牛轧花生糖给张氏,桔子坚决不同意。她宁可给张氏蜜饯或镇上买的糖块,也不愿意把这些宁氏做的麦芽糖送人。宁氏看着桔子小气的样子,觉得好笑。给张氏送银子,送点心的时候都没见着桔子这个样子,到底是小孩子。桔子见宁氏笑她,拉着宁氏的手撒娇,直到宁氏答应,过年的时候再给她做一次麦芽糖才罢休。
第六十二章 祭灶
桔子小时候听老院长唱过童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这是说到了腊月二十三,祭过灶后,就正式进入新年的准备工作了。吃过晚饭后,江常安就带着一家人,到江常顺家里帮忙,做祭灶的准备工作。
张氏看到宁氏只拿了一小罐糖瓜,脸上立刻显出不高兴的样子。因为马上就要送灶神上天,她什么也没说。江峰伸手拿了一颗糖瓜,被张氏在手背上打了一下,糖瓜又掉回到罐子里。张氏让梅子拿两个盘子,一个装糖瓜,另一个装关东糖。梅子一边装一边说:“二婶,你们家今年有那么多好米,怎么没多做点糖瓜。”
宁氏笑着说:“今年的麦芽糖做的不少,今天不是祭灶吗?我就拿了这些过来,应该够用了。”梅子看着两个盘子已经冒尖的糖,说不出糖不够用的话来。江峰舔着脸对桔子说:“桔子,二婶给你留了好些糖瓜吧?分给我点呗,以后如果有人欺负你,我帮你。”桔子白了他一眼,指着那两盘子糖对他说:“那些糖供完了,我们又拿不走,你不就可以吃了,干嘛还惦记着我家的?”
江峰干笑着说:“你又不是不知道,到了奶手里的东西,都是大哥和梅子的,我能吃到几块。奶给宝儿的份儿都比给我的多。宝儿是江山的儿子,刚一岁多一点,这会儿正被他娘唐氏抱着。听见有人提到他的名字,大眼睛立刻转了过来,对着江峰露出一个无齿的笑容。
桔子扑哧笑了出来,对江峰说:“你多大了,还跟宝儿争嘴吃。真不怕羞。”江峰不在意地说:“你现在有的吃了,当然不在意,就忘了你当初看着宝儿吃果子,流口水的样子了。”桔子坚决不肯承认,自己曾经做过这么丢人的事。对江峰说:“你胡说,我才没流口水呢。流口水的是你。”
小张氏走过来,打了江峰的头一下,对他说:“你个没出息的。你二叔家现在发达了,哪能记得你?你跟桔子讨嘴吃,不怕桔子敲碎了你的牙?”宁氏过来打圆场,对小张氏说:“大嫂,他们兄妹说笑几句你别当真。小峰想吃糖瓜就让他到我家去吃。”小张氏尖着嗓子说:“弟妹说得大方,如果真的愿意让我们去吃,怎么不多拿点过来?”
这时,江山和江德财,江常顺一起走进来,祭灶是要他们主持的。江山皱着眉对小张氏说:“娘,到送灶神的时候了,你少说几句。”小张氏一向有些怕这大儿子,不再说话了。江德财看到祭灶用的东西都准备齐了,点了点头,就开始了过年的第一件大事,送灶王爷上天。
据说,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就来到每户人家。然后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祭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祭灶”活动也就是过年前的第一件大事了。
因为要为灶王爷准备上天的做骑,所以江德财头一天就用竹篾扎成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现在全家人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做成的糖瓜等贡品。江德财还把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
等江德财将糖涂完后,便将神像揭下,和纸马及草料一起放入灶中点燃,送灶神上天。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把灶王爷送上天后,要到年三十再接回来。这段时间据说没有神仙监督,大家可以偷偷懒,做些小坏事儿。
祭灶后,张氏果然开始分糖瓜和关东糖,大人每人一块糖瓜或关东糖。小孩多分点,一个孩儿一块糖瓜、一块关东糖,果然是连宝儿都不例外。张氏还是很心疼这个唯一的重孙子的,对唐氏说:“这糖很粘的,你小心点,让孩子一点点舔着吃。”唐氏平常不太说话,听了张氏的话,低声说:“奶,我知道了。”
等分到江常安的时候,张氏说:“你家里还有,就不用分这个了。”又越过了江浩和桔子,分给桃子。桔子心里早有准备,只有江泽脸上露出了不忿的表情,被桔子拉住了手,也就不说什么了。江德财把自己分到的糖给了江泽,对他说:“来,小泽,爷的这块给你吃。”张氏白了江德财一眼,没说话,又给了他一块。
江常安对江德财说:“爹,我们回去了,明天是扫房日,家里要打扫房间,拆洗被褥。我们就不过来了。后天做豆腐,我家里人口少,打算把拿黄豆去镇上的豆腐坊换些豆腐,自己就不做了。爹要是也想换的话,我帮你一起带过去。后天我赶驴车去。”
江德财满意地说:“今年家里收的黄豆多,我们也不打算自己做了。后天让德顺和你一起去,多换点豆腐。完事后,给你妹妹家里也送两板豆腐。”江常安点头说:“好的。”
张氏插口说:“你们没搬过去几日,有什么好收拾的,明天过来帮我,别以为分了家就能偷懒。”桔子忍不住了说:“奶家里有大伯母、大嫂、梅子姐还有桃子妹妹,都能干活。我家里只有我和我娘两个女人,家里的活一天都干不完。”宁氏不等张氏说话,忙拉了桔子一把,对张氏说:“娘,我明天上午收拾完自己家,下午就过来。”
回家的路上,江泽不高兴地对宁氏说:“娘,小虎说,糖瓜要祭灶之后吃了才有福气的。”小虎是村里李裕家的孩子,今年七岁,一向和江泽玩得好。李裕和李满屯也是没出五服的堂兄弟,和江常安的关系也不错。桔子知道村里是有这种说法的,所以刚刚张氏分糖的时候,大人都有一块,就是为了粘粘灶神的福气。
桔子不相信这个,但张氏没有给桔子家分一块糖,让江常安和宁氏的心里都非常不舒服。在他们看来,这不是分糖的问题,是张氏就没打算让他们家粘到灶神的福气,来年能过得顺顺当当的。宁氏对江泽说:“明年我们就供自己家的灶神了,到时候娘多做些糖瓜,让你吃个够。”
第六十三章 买猪
回到家里,桔子就和江常安商量买猪肉的事。虽然这里过年的时候,就算是庄户人家,也要割几斤羊肉。但是毕竟也不是都只吃羊肉的。虽然猪肉是贱肉,但毕竟是肉,对庄户人家来说也是好东西。要不是当初江常安走镖能时时给家里送点钱来,张氏也不至于矫性到只吃羊肉的地步。
桔子想着自己家里,最近一段时间里,又是买田又是买驴的,闹出的动静实在不小。村里眼红妒忌的人也有不少。而自己家里人单力薄。真要有什么事,根本指不上江常顺那边,他们能不落井下石就不错了。桔子就和江常安商量趁着过年,请全村的人吃一顿杀猪菜。
自己家独立门户,本来当时应该请客的,可是当时没有条件讲究。这次干脆全村一起请了,以桔子做菜的手艺,可以让全村人相信,江常安家里的钱财是来路清白的,以后真有什么事,村里的老少爷们还能搭把手。
江常安本来就有些不安,算起来自己已经买了六十亩地了,开年还要买牛,种地还要雇人,年前请客这事,他也考虑了好几天了。桔子一说,他就同意了。至于餐桌上的荤菜是上猪肉还是羊肉,他都没意见。凡是吃过桔子烧的猪肉的,没有不说好吃的。
腊月二十六本来就是割肉的日子。父女俩干脆就定了,明天去买头猪,在腊月二十六在村里现杀。既然要请客,也不能让人小看了,再去买点羊肉,每桌上一盘羊肉的菜。从二十六日中午开始,在村里摆流水席请客吃杀猪菜。桔子相信,本来就缺油水的村民,吃过了杀猪菜,对桌上的那盘羊肉不会有太大的兴趣。
第二天,宁氏果然下午去帮张氏浆洗被褥。桔子虽然不太高兴,可是想想也没法阻拦。就算分了家,婆婆在过年忙不过来,叫媳妇回去帮忙干点活,似乎也是应该的。虽然这活并不是真的忙不过来,可也没地方说理去。所以头一天,宁氏二话没说就答应下来。
腊月二十五的时候,江常安先去找了江德财,跟他说了要请客的事。因为桔子家的院子实在太小,江常安跟江德财说:“爹,我们搬家的时候太匆忙了,现在才请客,大算办得大一点,想借咱家的院子用一下。”
旁边坐着的张氏听江常安说请客就不舒服了,这会儿听见他要借院子,立刻说:“搬个家请什么客,大过年的,咱家的院子里东西多,腾不出地方。你要请弄两三桌,自己家人吃一吃就行,别出那么多幺娥子。”江德财也不愿意江常安大办酒席,也就没有说什么。
江常安见借不到院子,就跟江德财说:“爹,既然家里没地方,我再想办法。今天就让江浩和大哥一起去换豆腐。”张氏忙说:“你不去,那驴车谁赶?”江德财说:“我已经让李多银帮忙赶驴车。”张氏听了,脸上仍不高兴,也不再说话。
江常安回来后,又去找了里长李亦溪,和他说了请客的事。李亦溪很高兴,他也认为桔子家发家这么快,也应该让村里的人沾点好处。要不是顾忌桔子和穆府的关系,他早就上门敲打他们了。这还没等他说话,江常安就说了要请客,并让他出面帮忙请人。他觉得自己的面子里子都有了,只是对江常安家用猪肉做荤菜还是不太满意。后来听江常安说,每桌上还是有羊肉的,就彻底满意了。
李亦溪答应桔子家,帮忙请村民来吃饭。两个人商量了一下,桔子家的地方不够大,干脆就借了李亦溪家前面的大院子,外面砌两个临时的灶台,就可以了。李亦溪本来想说,江德财那里的院里也够大了,想了想桔子家的情景也就不说了。
村里有些头脸地位的,李亦溪帮忙出面去请。与江家亲近的人等江常安买猪回来,江常安和宁氏分别去请一请。剩下的人家,让桔子和江浩,江泽一家家跑去通知一下就行了。
请客的事定下来之后,江常安就和桔子一起去买猪了。村里没人养猪,和沿山村挨着的青凌村有一户人家养猪。那家是和李裕家是出了五服的本家,叫李实朴,和李裕家关系一直很好。江常安找到李裕,让他带着找到李实朴。
桔子自然不肯放地机会,跟着江常安一起去买猪。李实朴的猪卖得并不好。猪肉一般只有乡下村里的人买,这几年天时不好,猪肉自然卖不了去。这都快过年了,他家里还剩下三头猪。他见江常安来买猪,自然很高兴,就带他到猪圈自己挑。桔子跟着一起到猪圈,看见猪圈里的猪个头都不算大,只有百多斤,其中一头正烦燥地在猪圈里打着转。
桔子有些奇怪地问李实朴:“实朴叔,你的猪这么小,怎么就卖了?”她记得一头猪一般到出栏,要近二百斤。要是养得好的话有二百多斤呢。李实朴说:“这三头都是成年猪,都养了一年了。再养也不会长多少了。”
桔子指着那头打转的猪,又问:“实朴叔,那头猪怎么了?”。李实朴吱吱唔唔地说:“那头猪没事,你不喜欢,( 穿越之田园好女 http://www.xlawen.org/kan/55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