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穿越之田园好女 > 穿越之田园好女 第 30 部分阅读

第 30 部分阅读

    带到宫里,那穆二哥不是没有了吗?”云泽洋不由笑着对桔子说:“你少耍你的小聪明。土豆是二公子让种的,他已经是最大的功臣了。这东西这么高的产量,足以给一个国家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功劳也不好一个人独占的。”

    桔子这才明白,穆佑轩这是有意分功,以免风头太过。而且郭公公即是秦王的人,分功给他,也不算吃亏。云泽洋对江浩说:“浩儿,这次也算是一次机会。上次二公子让你写的书札,可写好了吗?”江浩拿出书札,这是他和桔子一起商量着写的。他恭敬地把书札递给云泽洋说:“请先生指正。”

    桔子对云泽洋说:“先生,这份书札是我和我哥一起写的。里面不但有土豆种植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地方。而且我让我哥,把土豆粉和土豆粉丝的做法,和食用方法也写了进去。你看看我哥写得怎么样?”她又不太满意地抱怨说:“先生,我哥本来就闷。现在被你教得越发呆了。自家人在一起都不知道放松一下。”

    云泽洋对桔子斥啧道:“桔子不可乱说。浩儿和你不一样,将来是要进官场的。守些规矩对他有好处。养成习惯以后,最起码,以后让人在明面让挑不出错来。”桔子嘟着嘴说:“我哥以后也不一定非要当官。”云泽洋语重心长地说:“你家以后要是真的想发展,官场里一定要有人,不能一直靠二公子庇护。现在,浩儿的力量虽然弱,但任何强大的存在都是从弱小开始的。如果你们真的不愿意参与官场争斗,那浩儿以后更要守规矩,养名望。那么,哪怕是浩儿在官场上走的不远,以后也能有依仗之处。”

    江浩眼睛亮亮地,崇拜地看着云泽洋,说:“浩儿明白先生的苦心,会严格要求自己的。”桔子何尝不明白云泽洋的意思,她只是有些心疼江浩。她看了江浩一眼,转开了话题,说:“先生,那我是不是要用土豆粉做一二道菜,请郭公公品尝一番。”云泽洋对桔子的逃避有些无奈。桔子虽然看起来比江浩聪明,却不愿意考虑沿山村之外的生活。她似乎把沿山村当做世外桃源了。

    云泽洋不知道,桔子是真的有些害怕,离开了这个小山村,她会被人看穿她的秘密。她觉得云泽洋和穆佑轩,多少都有些猜到她有是有秘密的。但是他们两个人都是肯包容她的。外面的聪明人极多,却不见得个个都愿意,不来探查她的秘密。所以,桔子希望自己一辈子,都留在沿山村或者长宁镇。

    云泽洋知道,桔子年龄虽小,主意却正,急不得。也就顺着桔子的话题说:“土豆粉和土豆粉丝肯定,要请郭公公先吃过的。土豆丰收的消息,二公子已经有折子进京了。浩儿的书札就请郭公公,和土豆的样品一起带进京,递到皇上那里。这样,即能表示,你们对郭公公并无介蒂,还能把浩儿的书札直接递给皇上。浩儿还没参加过科考,能在皇上面前递一份书札,让皇上能对你有个印象,那是百年难遇的了。”

    桔子不是很乐意地说:“我哥的书札不能让穆二哥递吗?让郭公公递,会不会被人说是巴结太监啊?”云泽洋哭笑不得地看着桔子说:“你小小年纪,知道的还不少。但是你还是不了解。我朝的内官随然有不能干政的规矩。但如果放出来办事的内官司,超过四品以上。凡是和他的公事有关的奏章、书札。他都有权利直接递交皇上的。反而是二公子的奏折是要过中书省的,如果里面夹着浩儿的书札,有可能被抽出,只写成节略进上。这样,皇上就有可能对你哥没什么印象了。”

    桔子愣愣地听云泽洋说完,半晌才说:“看起来,我还真得做几样好菜,来讨好这位郭公公了。”江浩却对桔子说:“你要是不愿意就别做。书札让穆二公子递也没什么。要是你的菜郭公公吃的好了,再非要收你做义女。我岂不是卖妹求荣了。”云泽洋宽慰地看着自己的弟子,说:“你倒是不用担心这一点。既然你们已经拒绝了郭槐。他不会再提第二次了。”

    桔子也笑着对江浩说:“哥,郭公公既然是皇上身边的红人。他身边自然不缺巴结讨好他的人,如果他露出想收干女儿的念头,还怕没有赶着往上送的人。当时,应该只是他的一时冲动。我们既然不同意,他自然不肯强求。”云泽洋说:“既然说定了。今天中午就请郭公公吃土豆粉和土豆粉丝吧。桔子你去厨房准备,我让二公子给郭公公下贴子,请他过来。”

    郭公公来,其他的菜自然有穆府的厨师负责。桔子就做两样土豆点心。她泡开了土豆粉条,做了一个酸辣土豆粉。酸辣土豆粉重点在调料,要用葱花、蒜泥、胡椒粉、食盐、酱油等物,放入辣椒油和芝麻油,再加醋调好后,放入锅里烧开后盛出。然后她用大锅烧水。水开后,泡软了的土豆粉煮少许时间,再加入菠菜。水开后即捞起来,拌上调料和碎花生就好了。

    然后,桔子用开水,揉了土豆面团。因为土豆粉的皮凉了不好往一块捏,她就做了一锅土豆粉烧麦。烧麦的馅,桔子做了荤素两种。即照顾郭公公的口味,也显示了普通农家可以常吃的品种。一顿饭下来,郭槐遗憾地对穆佑轩说:“江家这个丫头实在可惜了。要不是身份太低,凭着她的相貌心思,进宫绝对是够格的。”

    穆佑轩淡淡地说:“她既然无心争斗,进宫也不见得好。”郭槐摇头不语。这人要是进了宫,岂有不争的。只要有要本事,有相貌,总能出头的。但是桔子有穆佑轩和云泽洋庇护,他却不好强求。(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三章 收藕留种

    送走了郭公公一行人之后,桔子家里就开始忙活秋收了。土豆的丰收让桔子家,在沿山村的声望大增。以前,虽然江常安有被封了一个员外的称号,但是因为他一向没什么架子,也不常在沿山村,沿山村的村民并没有多少感觉。

    可是,这次收土豆,不仅是土豆的产量,像是神迹一样的让人意外,还有官吏对江常安一家人的客气,也让沿山村的村民感觉到,桔子一家人似乎真的跟他们不太一样了。所以桔子家里这次秋收雇短工,雇得非常顺利。就连邻近几个村子的人,也都来桔子家里帮忙。有几天,桔子家里并不缺人,他们就不要工钱,免费帮忙。

    只是要求,等秋收过后,周在田讲土豆种植的时候,能让他们也来听。另外,大家也知道,桔子家里收了那么多土豆,早晚是要作种粮卖的。但是,这些土豆却不可能,只在长宁镇附近的几个村里种。朝庭一定会调出去一部分,在外地试种。这样,留下的多半不够大家种的。到时候,也要最好能求桔子家优先卖给他们。

    山上的长土豆的地本来就不多,去年又被李满屯家里挖空了大半。李满屯组织村民们上山挖土豆,挖到的却很少。等分到每家,就更少了。大家并不知道,土豆基本上不能依靠种子繁植,所以就以为野生的土豆没有什么产量。只能一心指望着桔子家的土豆种了。

    江常安实在推辞不过,就和李亦溪商量,让老周讲三天课。每天都是以晒场的人满为量,早到早听。但是一个人只能听一次。至于土豆种的事儿,桔子家现在也不知道。朝庭打算怎么处理。现在找他们也没用。这样宣布出去,桔子家里才逐渐安静下了。

    桔子家里的田虽然多,但这次来帮忙的人更多。甚至都没用江浩下地,田里的作物就收得差不多了。等田里的小麦、黍米、花生、芝麻等作物基本上都收进来之后,桔子就开始算计要收莲藕了。因为是头一年种藕,只能用莲子作种,所以桔子特意晚一点收。以便留下明年做种的藕种。李志文兄弟对桔子这么快就要挖藕有些意外。他们以为桔子还会把藕留到冬天。

    李志文兄弟是很感激桔子一家的。原本他们还以为。桔子既然要教他们技术,那么他们必定,要为桔子家做牛做马。以前他们也给人做过长工。但是做长工的工钱。却没有做短工高,而且大部分主家可是,看不得他们有空下来的时间。所以他们大部分时间,还是找短工做的。现在。他们愿意给桔子家干,主要还是贪图她家种植莲藕的技术。而且桔子家给的工钱也比较高。

    他们没想到。替桔子家干活的这一年,是他们自懂事以来,最轻松的一年。虽然管理大片荷塘的工作,并不轻松。但是。桔子并没有象他们想象那样,指使他们做很多其他的事情。宁氏反而会经常送他们一些日常用品。每次桔子家里做一些,不常做食物。也会给他们送一些。虽然每次送得都不多,却让两兄弟感到了。如同家庭亲人般温暧。

    两兄弟虽然还是想,学习种莲藕的技术,但现在他们更是真心真意地想,替桔子家把莲藉种好了。这次秋收,虽然桔子没有叫他们到田地帮忙,他们也很积极地去了。但是桔了认为,他们是放弃了休息时间,到田里帮忙的。桔子就按照一般的短工计算,同样给他们发一份工钱。这让他们心里更是过意不去。他们已经下决心,如果桔子要冬天出藕的话,他们也决没有二话。哪怕天再冷,他们也会下水的。

    现在,桔子突然提出要挖藕,令赵家兄弟很意外。李志文对桔子说:“小姐,现在市面上的莲藕价格,比冬天可差远了。我们可以留着藕,到年前的时候再挖。那时,可以卖出很高的价钱。”桔子却有自己的打算,她对李志文说:“李大哥,我也是第一年用莲子种藕。虽然,荷花开得好,莲子收获也不错。但地下的莲藕情况还不知道,我需要了解一下。而且,我打算现在只挖一半的量。如果情况好的话,冬天,再起另一半。”

    池塘里,现在已经基本上看不到荷叶了。这是桔子为了,减少藕身表皮上的铁锈斑,提高藕的商品质量。让李家兄弟在藕叶和叶柄全部枯死前,将藕叶及部分叶柄一起割除。这样可以使藕停止呼吸,从而减少铁锈斑的发生,还能促使已经长了的铁锈斑还原。

    桔子家的池塘为了方便种藕,除了设了上下水口的闸门之外,在上游处还挖了一道分水渠,以便控制水位。现在,为了促进结藕莲,水位已经降落到一尺左右的深度。为了方便挖藕,桔子把水位又降到了一寸多一点。桔子家的池塘里是养鱼的,虽然入秋以来,也捕捞过几次卖,但水位降下去之后,还是能看到不少二三斤重的大鱼,在水里扑腾。

    桔子叫上周在田和宁广应,还有大表哥宁石头,拿来了鱼网,先抓了数百斤鱼。桔子干脆就让宁广应和周在田,把鱼直接送到镇上,除了自己家铺子里要用的,其他都卖给了镇上的各个酒楼饭铺。因为桔子家的鱼是自己养的,虽然不太多,但胜在个头、品种都比较一致,所以包括鸿运楼的几家酒楼,都进过桔子家的鱼。

    虽然现在,天气还不是很冷,但下水毕竟还是凉的,桔子还是为李家兄弟,准备了煤饼炉和酒。李家兄弟不需要像冬天一样,轮流下水。他们各自选了一陇地,下水挖了起来。桔子早就让老周做了两个小竹排。她让李家兄弟下水时带着,挖出的莲藕就放在竹排上,不必洗去湿泥。桔子家里挖藕了。虽然桔子没有在村里宣扬,但还是有不少村民,来池塘边看热闹。这可是大楚朝头一份人工养殖的莲藕。

    想想夏天时,一池塘荷花,让桔子家出的风头,就令村民们羡慕不已。这么大一池塘莲藕,真不知道能值多少钱。村民们想起土豆的产量,更是不想错过收莲藕这样的事情。现在,秋收刚过,村民们大多数还有很多收尾工作要做,但还是有很多人,宁可放下手头的活,也要过来看一眼。

    李家兄弟去年挖过藕了。这次挖藕已经比较熟练。一亩地很快就挖完了,令所有的人感到失望的,这次精心种出来的莲藕,产量却不比,去年冬天的高多少。大小不一的藕节堆在竹排上,看起来透出几分凄凉的感觉。李家兄弟忐忑不安的上了岸,低着头站在桔子旁边。连桔子特意在炉子上,给他们煮好的姜汤都不敢喝。

    桔子把姜汤递到两兄弟手中,说:“李大哥,李二哥,这姜汤你可要趁热喝。我还指望你们把剩下的几亩藕挖上来呢。”两兄弟这才接过姜汤喝了下去。李志文愧疚地对桔子说:“小姐,对不起。是我们没做好。”李志武却分辨说:“小姐,我们真的很用心了,施肥、除草、摘叶、转藕头,每一样,我们都认真地按照小姐的吩咐做的。也不知道莲藕为什么没长好?”

    桔子笑着说:“你们不用担心。你们做得很好,我没有怪你们。莲藕今年的产量低是应该的。我是因为没有藕种,只能用莲子种藕。今年的主要任务,是种出藕种来,能有这么多产量,我已经很满意了。”李志武奇怪地问:“莲藕也不是用种子种的?”自从土豆丰收以来,沿山村所有的人都知道,土豆不是用种子种出来的。

    桔子点头说:“莲子也可以种藕,但是产量不高,就象今年一样。但是如果当年不收的话,这些藕节也可以自己分枝长大,多几年也可以收到大量的莲藕。只是这样种的话,就不太合算了。你们今天先挖出两亩地的藕。然后,我们选一下种,明天,你们就把藕种种下去。等挖完种好池塘里的一半藕田之后,剩下的留到冬天起藕时,也一样处理。”

    李志文有些不解地问:“我们明天就把藕种了,是为了冬天收吗?现在到冬天可来不及开花结果了。”他知道,土豆虽然不用种子种,一样要经历发芽开花等比较完整的生长期的。桔子解释说:“莲藕在温度不够的时候,是有休眠期的。我们现在下了种,真正生长还是在明年春天,只是藕种过冬最好还是在水下泥中。”

    李志文点头说:“那我们冬天挖出来的藕,能不能象现在这样,接着种?”桔子点头说:“当然可以。去年我缺钱,再加上要清理池塘,才把藕都卖掉的。以后我们都是要自己留藕种种植。市场上可没有藕种卖。如果以后,我们真的种的好了,还可以再挖一亩池塘,专门用莲子培育不同的藕种。”(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成(上)

    李志文没想到桔子有这么大的野心,向往地说:“那我们得种多大的藕田呀?”桔子道:“不一定都是自己种,莲藕能人工种植的消息,早晚会传开的。到时候,藕种也可以卖个高价的。”李志佩服地看着桔子说:“小姐,你想得真远。难道你们家能这么快发起来。”桔子笑着说:“别拍马屁了,还是赶紧把藕都挖出来吧。”

    李家兄弟再一次下水之后,桔子就和宁石头一起挑捡莲藕。挖上来的莲藕,先按照个头大小分开。大的再按照品质,破损情况分两堆。这次莲藕的产量虽然不高,品质去是不错的。特别是个头大的那些,都白白胖胖地象个胖娃娃。这些除了送穆府的,剩下的就是拿去卖的了。

    桔子又把少许有破损的莲藕选出洗净,放在边上。这些是桔子留给自己家里吃的,和准备送给村里的亲朋好友的。虽然有些破损,但是清洗干净之后,并不影响味道。莲藕的价钱一向高,沿山村的村民们很少有人吃。所以,就算这些破损的藕,是有些不太好看,这些莲藕如果放在村里,也算是高档的食品。

    个头小的莲藕,也分了两堆。那些成熟度高,藕芽较多、须根较为完整做藕种。留做藕种的藕还需要色泽鲜艳、藕皮光滑、藕身健壮。桔了数了一下留做藕种的藕的芽头数,大约都有近三百个,这让桔子很满意。挑剩下的小藕就送到饭铺里做菜了。这些小藕大多数口感比较脆嫩,味道极好,却很难卖出高价。在饭铺里作成菜,价钱却不会低的。

    桔子选来做种的莲藕,虽然个头小。却是完全成熟的。每个藕枝上,都是有子藕和孙藕的。只要将主藕连同子藕及孙藕的整支藕,按照一定行株距栽下就可以了。藕种的栽种比一般的粮食栽种,密度要小的多。只要每隔三到四尺种一行,每个藕||穴更是要隔三米。只是每个藕||穴最好要种两只藕种。

    桔子让李家兄弟,把种藕的顶端插入泥中,尾梢露出泥面。斜向插下。一枝藕就算是种好了。为了能种得整齐。桔子还特意在池塘上拉了绳子。一开始,李兄弟原本还对,桔子非要拉绳子的做法不太满意。他们帮人种田种得多了。从来都是又快整齐的。但很快他们这绳子不真是少不得。藕||穴的间距太远,又是在水底。如果没有绳子,还真不知道一行藕种歪到什么地方去了。

    本来种藕最好不要采挖,直接留在池塘里过冬的。但是。桔子不知道,她种的莲藕的特性。只好先选种了。为了预防万一,她决定过年的时候,还要留下最后半亩田的莲藕,到明年四月份的时候。莲藕发芽的时候,再采挖,以便随时被种。

    桔子收了五亩藕田的莲藕。产量虽然没有江常安想象中的那么高。但是,收入还是比种粮食高得多了。除去自己家用的和种藕,莲藕总共卖了近二百两银子。再加上这大半年,在池塘里陆陆续续,捕劳的鱼和收的莲子,也卖了一百多两银子。江常安就和桔子商量,是不是再买一些地。宁氏见江常安又想买地,家里的收入都拿了出来。

    这一年来,桔子家不仅饭铺的收入很好。马建基的建筑队和李多金的煤饼生意,也逐渐好了起来。夏天的时候,李多金的煤饼生意不但没有更差下去,反而开始好转。李多银还曾跟对桔子提过,等到冬天的时候,李多金一个人就忙不过来了。而且,他希望能在码头这边租一个门面,把煤饼生意做大。

    这段时间,他在饭铺拿到的分红,和卖煤饼赚到的钱,已经够他们租铺子的了。三天前,桔子去饭铺送最后一批莲藕的时候,李多银对桔子说:“桔子妹妹,现在珍味馆的生意虽然忙,但是江二叔已经熟悉了饭铺的经营。我在珍味馆已经起不了大的作用。我想自己租个铺子卖煤饼。煤饼生意现在虽然小,但我一下会把煤饼卖遍大楚的。我会成为大老板的。”

    桔子没想到,李多银已经有了这么远大的目标,有些发愣。李多银见桔子没有回话,有些不安地说:“桔子妹妹,如果你不愿意我离开饭铺的话。我就让我哥再去请一个伙计,冬天到煤饼铺子帮忙。”桔子这才回过神来,对李多银说:“多银哥哥,你不用顾虑我的想法。你已经帮了我家很多了,这个饭铺能开得这么好,也多亏了你。现在,马上要进入煤饼销售旺季了。你当然应该去忙活自己家的生意。”

    李多银难得的有些羞涩地说:“去年,我还是只知道满山乱跑的乡下娃。要不是桔子妹妹带着我做生意,我也不会懂这么多。我很感激你,也愿意听你的话。”桔子看着李多银脸上突然出现了一抹红晕,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似乎忽略了什么。她一边感叹这个时代孩子的早熟,一边艰难地说:“多银哥哥,你肯这么帮我。我很高兴,我把你当成是亲哥哥,更愿意你能有自己的事业。”

    李多银脸色有些苍白地看着桔子,半晌才说:“那我以后就不过来了。我已经看好了一个铺子,离这里不远。因为铺面缩在里面,生意不太好。原来的租户要转让,价钱也便宜。以后,你们要是有什么事儿,可以到那里去找我。”桔子见他转移了话题,也松了口气,说:“铺子位置不好的话,对生意影响很大的。你也知道,做生意,不怕本钱高,只怕赚不回来。如果你钱不够了话,我可以借给你。”

    李多银勉强地笑了笑,说:“我知道,桔子妹妹不会让我在钱上为难的。那间铺子原来开的是杂货店,位置当然重要。我看中了那间铺子离码头近,还有一个大的库房。用来卖煤饼正合适。我和潘大叔说好了,以后在铺子里搭卖煤饼炉。说不定,我们能利用码头上的交通便利,把煤饼和煤饼炉卖到京城去。”

    桔子想起去年,借潘铁匠的铺子卖煤饼的事情,还真是有晃如昨日的感觉。这一年,码头上饭铺的生意越来越好,经常有人因为等不上座位,而去了别家饭铺。江常安原本准备用卖莲藕的钱,再开一个铺面。但是李多银一走,铺子里的人手立刻紧张了起来。就算是江常安又雇了一个跑堂的,也找不到人,帮忙处理新开铺面的事情。

    新开铺子,没有那么快找到掌柜的。江常安这才想干脆就再买点地。他对家里放太多的钱,还是不太放心。所以,他特意找了一天回家,商量买地的事情。桔子对买地有些犹豫,因为家里各项收入加起来,有四五百两银子了。这还不算是土豆的收入,要是全部用来买地的话,也能买近百亩地。沿山村附近却是不太好找,这样大块的土地出售。而且,到时候耕种人手还是个问题。

    江常安听了桔子的话,也有些为难。现在凭着他家的名望,雇些长短工并不难,但是大片的土地却难找。而且,去年家里的田地、池塘已经让宁广应和老周都忙得很了,再加上新的田地,他们确实会顾不过来。一家人正为难时,宁广应却找上门来。

    他也是来商量买地的事情。池塘的莲藕和莲子的收入,桔子按约定给了宁广应分红。加上地里的产出,桔子让宁氏,给了宁广应三十两银子的分红。宁广应对一年下来,能赚到这么多钱,很意外,他推辞说:“妹妹,我虽然帮你管了一年的家,但是平时你给我的已经不少了。就连小风上学堂也是你们出钱出力的,实在不能拿你这么多钱。这让妹夫知道了,也会不高兴的。”

    宁氏把银子塞到他手里说:“大哥,给你这些钱,是孩子他爹和孩子们一起商量的。当初你来的时候,也说过要给你分红的。桔子说,我们也不多给你。现在只给你算卖出去的东西的钱,也让嫂子的手头宽裕一些。等土豆和生猪的收入下来了,再给你们分一次。”

    宁广应眼眶有些发红,这是他第一次拿到这么钱。他对宁氏说:“以前,我一直担心你,却没有能力帮你。现在,你终于苦出来了。哥真是为你高兴。你日子稍微好一点,就这么帮我。我也不矫性的推辞。只是你一定要顾着自己,千万别让妹夫和孩子们心里有疙瘩。”宁氏笑着对宁广应说:“哥,你就放心拿着吧。你妹夫和几个孩子,都不是小心眼的人。何况这也是应得的。”

    这大半年来,宁广应管着的田地里,都是秋天才有收入的。所以,他只是每个月拿一些生活费回家,家里的生活实在有些拮据。反而是吴氏,因为管理养鸡场,收入不斐。却因为要还债,不太敢花。(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成(下)

    宁广应这次一下子就拿了三十两银子回去,让吴氏喜出忘外。夫妻俩就算计,现在家里的债基本上还清了,还有一些积蓄。先用这笔银子卖块地,他们也算是有了产业。三十两银子不算多,但是上田也能买个四五亩。在沿山村,四五亩好田也够让一家人过上温饱的生活了。

    宁广应夫妻俩拿定了主意,就一起来找江常安。他们来了大半年,却连镇上都没去过几次。要买田,他们只能找江常安。他们知道江常安是去年才买的地,肯定认识比较好的牙纪。这下,江常安更为难了。宁广应要买地倒是容易。他要买的地并不多,让周盛贵帮忙,一定能在附近找到合适的。

    三十两银子,买四五亩上田或者五六亩中田,都可以。如果田地面积稍微大一些,他还可以向桔子家借钱。只要土豆的价钱下来,他就可以还,就当是他向桔子预支分红了。

    江常安为难的是,如果宁广应有了自己的土地,就不能全心全意的帮,江常安家管理田地了。按照一般的情况,五六亩田是需要,二三个劳力才能种得过来的,何况宁广应是到沿山村才开始学种亩的。他明年,能把自己的五六亩田种好就不错了,哪有精力再帮江常安家。

    宁广应看见,江常安的脸色不太好看,也知道他担心什么,说:“妹夫,我买地也是为了置产。你家的事情,我肯定是要管的,实在没有功夫的话,我也雇短工好了。”江常安却不同意,说:“大哥。我们当初让你过来,也是为了你能过得好一点。现在你要买自己的地了,当然要自己种。你就那么点地,雇短工的话,收入要少好多的。”

    吴氏现在面对江常安家有些气短,说:“要不,我们就先不买地了……”桔子有些哭笑不得地拦下他们的话头。说:“舅舅家里的地当然要买。有了自己家的地。舅舅在沿山村才算是立稳了。只是这地确实不必非得要自己种。舅舅如果不去种地,在咱家帮忙,收入要比地里的产出高得多了。为什么非要省那几个短工钱。自己种地?”

    吴氏这才反应过来,说:“是啊。我帮妹妹管着养鸡场,收入都比种地高。还真不用自己种地。”她又热情地对宁氏说:“要我说,妹妹。你家的养鸡场还是太小。再多养一些,我也管得过来。”

    宁氏也有几分兴奋地说:“嫂子。我也是这样想的。现在饭铺里的鸡和鸡蛋,有时候还需要到外面去。我们再多养一些,就算是饭铺用不了也不怕。还可以拿出去卖。”宁氏对今年养了那么多鸡,居然没有去卖过。鸡和鸡蛋有些不愤。

    于是,宁氏就和吴氏开始讨论,养鸡场的扩建问题。桔子愣愣地看着这姑嫂两个。迅速地把楼歪到了十万八千里外。半晌,她才轻声对宁氏说:“娘。养鸡场要扩大,也是明年的事。我们要先说一下买地的事。”

    宁氏脸上微微有些泛红,她有些强词夺理地说:“你舅舅家肯定要买地的。咱家的事儿,现在也说不清楚。不如明天,让你爹和你舅舅一起去找周盛贵,看看现在能买到些什么样的地再说。”

    桔子被宁氏噎了一下,不知该说什么好了。反而是江常安接口说:“这话也有理。不过,买地的事儿赶早不赶迟。不如下午,大哥就跟我一起去镇上找周盛贵。”宁广应本来就想让江常安介绍牙纪的,自然不会反对。

    周盛贵见宁广应来,沿山村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能买地,也有些惊讶。但是他牙纪做的年头多了,脸上却没有表现出来。他对宁广应说:“宁大哥,你来得正巧。沿山村的东边,正好有一户人家想要卖地,只是三亩上田,要搭售三亩沙田。一共要卖三十五两银子。不知宁大哥是否有兴趣。”

    宁广应有些犹豫地说:“我还差些银子。”江常安却问道:“周兄弟,不知道这田离水源可远?”周盛贵说:“这地就是好在离水源近。两块地离得不算远,都在你们沿山村的东头。水田边上就有小溪水,沙田的土质不好,但却有一口井打在里面。所以两块地的价钱,要得都不低,还非要一起卖才行。”

    江常安听了还算满意,对宁广应说:“大哥,这块地听起来还可以。咱们沿山村这两年的收成都不错,卖地的人不多。难得两块地都离水源近,价钱略高一些也无妨。”宁广应有些为难地说:“我倒不是嫌贵。只是我手里只有三十两银子。”江常安笑着说:“没关系的,缺的我先给你垫上。等过几天,土豆可以卖了你就能还上了。”

    周盛贵见江常安做事果决,有些惊异地看着他说:“江员外做了饭铺的老板,真的和以前不一样了,果然有了贵人的气度。”江常安不在意地说:“周兄弟,你还是按以前一样,叫我江二哥吧。什么贵人不贵人的,我还不是跟以前一样,是乡下的泥腿子。只不过,开了个饭铺,事事都要与人周旋。不像以前那么死板了吧。”

    周盛贵叹息地说:“江二哥,以前我见你家桔子姑娘那么聪明。还说,就你们夫妻这样的老实头,也亏得生出这么机灵的姑娘。现在看起来,只要给江二哥机会,江二哥发达起来也是很快的。这才是有其父必有其女呢。”江常安被他说得有些窘迫,开玩笑地说:“周弟兄,你拍我的马屁也没有。你说的那块地,我还要看过才能决定的。你说得再好听,我也不会现在就付钱的。”

    周盛贵也笑着说:“那当然,我们这就去看地。正好我们看完了地,我到你家去尝尝嫂子的手艺。”江常安又说:“你先别急。我家的地你怎么说?”周盛贵想了一想,说:“我手里还能没有合适你要求的地。你那些银子能买一百来亩地,分开或者离沿山村太远都不好。这倒是让我为难了。”

    江常安体谅地说:“我也知道难买。你见多识广,能不能给我出个主意。”周盛贵犹豫了一下说:“江二哥,你知不知道,在静河村那边的山角下,有一片荒地,大约有五六百亩的样子。”江常安说:“我知道。那么一大片地,却都是沙地,怪可惜的。”

    周盛贵说:“那片地,我去看过。土质不差,只是缺水。上一任县太爷让人在那里打过井,也没打出水来,就全都划成沙地了。那里离水源太远,要是只买几亩地的话,不值得挖水渠。如果能都买下来,挖上引水渠,那片地就立刻能变成中田。”

    江常安疑惑地问:“既如此,那片地为什么没有人买?”周盛贵说:“那块地就在山脚下,当初划地的时候,把五十亩的山地也划成了沙田。而且不知道为什么,县里有规定,必须要先卖那五十为山地。有钱的人,不愿意多买五十亩没用的山地,所以那块地就一直卖不出去。”

    周盛贵又说:“我看你家的山地池塘能种莲藕,买了山地去也不算浪费。我去县里给你求求请,那块沙地本身就是荒地,又有山地在里面。我估计,你五百两银子就能买下来。荒地本身还能免三年税,你买应该是合算的。”江常安不太愿意地说:“既然那块地离水源远,又不能打井,也不见得能挖池塘。何况,我要是花了五百两银子买地,就没钱开荒挖引水渠了。这块地不合适。”

    周盛贵提出这块地也只是试试,见江常安不愿意,就说:“那我这两天再帮你找找看,有没有更合适的。今天,我们先去帮宁大哥看地。”江常安想想,一时也没有办法。三个人一齐回到沿山村,也没有回家,直接到村东头看那六亩地。这块地离江常安家里比较远,主人江常安也认识,是一个姓金的外来户,叫金焕。

    当初,他父亲与家里的兄弟不和,自逐到沿山村,买了几亩田,安下家来。如今,老家的亲戚,也就是他的大伯,对兄弟间的一时意气,闹得兄弟几十年不见面也有些后悔。再加上,他家儿子在外面做生意赚了钱,回老家祭祖,着实风光了一把。写信来,说是买回了当初分家的祖屋,请他父亲回老家养老。

    他父亲已经带着全家,先一步回去了,只留下金焕处理秋收后,卖田的事情。只要田地房屋卖掉,金焕也要回老家了。所以金焕的田地要价虽然高,却只是不想,因为田地卖得太急而吃亏。他见是江常安带人来买,也很爽快地让了一两银子,最后三十四成交的,双方都很满意。

    金焕又对宁广应说:“宁大哥,你既然要在沿山村落脚,早晚是要盖自己的房子。我家的房子,是我父亲来沿山村的时候盖的,也用了青砖大瓦的。如果宁大哥愿意要的话,我可以价钱低一些卖给你。”他地买地敢要高价,不急着卖,也是因为村里的房子比地要难卖。(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六章 李实朴的心愿

    江常安知道金焕家的房子确实不错,而且他家的房子并不在地边上,离自己家并不远,这样的机会也确实难得。就问金焕说:“那你打算卖多少钱?”金焕说:“我家的房子,起的时候花了四十多两银子。现在虽然旧了,可还是很结实,里面的家具我也不搬走了。你给三十两银子就行。”

    江常安不再说话,回头看着宁广应。买房是大事,也要宁广应满意才行。宁广应却没想过,这么快以买上房,他皱着眉头对江常安说:“我还是先租在你家住着吧。”江常安却对他说:“金家的房子还不错。你也不用那么快就做决定,我们可以先去看看。”

    金焕也积极地说:“江二哥说的是,你还是先跟我去看看吧。”金家的房子不算大,但也是青砖瓦房。除了堂屋和正房三间之外,只盖了左边厢房,右边却空着。院子倒也不小,院子时的养的牲口都卖了,显得空荡荡的。宁广应家人口不多,住这( 穿越之田园好女 http://www.xlawen.org/kan/5586/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