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穿越之田园好女 > 穿越之田园好女 第 32 部分阅读

第 32 部分阅读

    ,桔子家肯定会更兴旺了。也不会怕他的。

    可是,现在却要用自己的功劳,给江山捞官做。桔子想想就窝火。云泽洋提的办法,虽然有些不入流,但是凭他们的本事,也不会给人抓住把柄。桔子只想了一会儿,就点头说:“江山能不能考上秀才,不关我的事儿,可是他不能拿我的功劳当官。”江浩见桔子也不反对,立刻大声地说:“不行。我不同意。”

    桔子轻轻拉住江浩的手,说:“哥,你别激动。”江浩甩开了桔子的手,对云泽洋说:“先生,你一直教我,做事要无愧于心。江山虽然不好,但他对我们,并没有造成实质上的伤害。就算他因为土豆的事情而封官,也不是说他一定会对我家不利的。何况,我爷和我爹也一直对他寄予厚望。他如果自己不争气,我也没话好说。但是我却不能,因为自己的一点私心,让长辈失望。如果我真的同意你们,做了这样的事儿。我一辈子都不会安心的。”(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章 筹集 盘缠

    桔子想了一想,也对云泽洋说:“先生,我哥不愿意,就算了。土豆的功劳能不能落到江山头上,也是猜测。再说,江山能不能考上也不一定。我们没有必要,为了这么多不确定的事情,拉低自己的德行。”

    江浩见桔子也同意他的话,僵硬的臂膀放松了下来。他对桔子说:“妹妹,我一定会考上进士的。我不会再让任何人欺负你们了。”桔子又拉住他的手,轻轻拍着安抚说:“我知道。我相信你。”

    云泽洋看着他们兄妹互动,半晌才说:“江山现在虽然弱,可是毕竟是个隐患。你们真拿定主意了。”江浩坚定地说:“如果以后,江山真的对我家不利,我会对付他的。但是,现在阻拦他去科考,断了他的前程。这种卑鄙的手段,我决不会用的。”云泽洋还想说什么。穆佑轩却插话说:“既然你们不愿意,这件事就算了,就当我们没提过。”云泽洋叹了口气,终于不再说话。

    云泽洋送走了,江浩兄妹和宁小溪等人之后,有些为难地对穆佑轩说:“你答应浩儿他们,不为难江山,怎么向秦王交待?”穆佑轩冷着脸说:“这件事儿本来就是,秦王打错了主意。我就跟秦王说,我不愿意做这种事情,想来他也没有办法。”云泽洋不由得笑了起来,说:“真没想到,你穆大将军也有说谎打赖的时候。”

    穆佑轩面无表情地说:“你的弟子不错。事情我扛了。如果你再笑的话,没准秦王就知道,是他们兄妹不愿意了。”云泽洋嘀咕道:“秦王又没让你,征求他们兄妹的意见。”他到底没敢继续笑下去。

    江山并不知道,他差点失去了这次考秀才的机会。他现在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不是因为,他真的很喜欢读书,而是他所看到、听到的事情,都会令他,妒忌和愤怒得失去理智。

    梅子和常家退亲之后,江德财就一反常态的强硬起来。他让张氏给他单独做饭了。一开始。张氏还想撒泼。江德财直接说:“你和你儿子背着我搅了梅子的婚事,那是攀上高枝了。如果你再撒泼的话,我就休了你。让你也去攀攀高枝。”江德财说这话时,脸色非常阴沉。张氏真的被他吓着了,反而老实听话起来。

    就这样,虽然两人家还没有分家。但是却各自分伙吃饭了。不管江常顺和小张氏怎么求他,他都不肯和江常顺一桌吃饭。于是。江德财家的堂屋里就搭了两张饭桌。很快,江德财和大儿子分伙吃饭的消息,就在村里传了开来。江德财在村里的人缘,远比江常顺要好。于是。江常顺不孝顺,气得老父亲不上他家饭桌的闲话传得飞快。没过几天,张弘文就找上了他。张弘文拿了本孝经。足足训了他两个时辰。

    最后,张弘文对他说:“江山。你不是要告你二叔不孝吗?现在可看出来,你家到底是谁不孝了。我的学堂里可不教不孝的学生,要是你父亲再把你爷爷,气得不跟你们一桌吃饭。我就开除你,并且上书教谕于大人,褫夺你的考试资格。”江山无奈之下,回到家里,给江德财又整整跪一个时辰。江德财才答应合他们一起吃饭。

    江常安虽然对江德财夫妻有些不满,但心里的血缘亲情,却不是一下子可以割舍的。他虽然不常去看他们,心里却是垫记。宁氏知道他的心事,每次家里有什么好吃食,就让周在田给江德财送一份过去。例如:池塘里打上来的鱼呀,新收的莲子呀,新起的莲藕之类的。

    原本,桔子家送来的吃食,大部份都进了江山的肚子。江德财虽然和江常顺一桌吃饭了,但心里到底存了芥蒂。但是现在,江德财就让张氏,把这些东西收了起来。有时候,江峰和桃子还能沾到点。当然,宝儿也是能吃到的。但是其他的人,就没有了。这让小张氏和梅子经常在他面前嘀咕。

    至于,桔子家里的各项收获,更让大小张氏没事就在家里骂人。但是她们却不敢让江德财听到,更不敢到村里去骂。到土豆丰收的时候,桔子家的声望在村里,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主度。就连江常顺也偷偷告诫大小张氏说:“现在二弟家是村里的财神爷,谁惹不起。你们心里不舒服,在自己家里发发就行了。千万别到外面去骂人。被人听到了,没准就被谁拿了,去讨好二弟家里。”

    江山就是想不明白,自己读了十几年书,怎么就是比不上江常安一个泥腿子呢?他对唐氏说:“以后,江常安家的事情,你不用说给我听。他家再怎么样,不过是种点稀罕东西,赚了点钱。我现在要专心读书,等我考上秀才,做了官。他家苦巴巴攒的那点产业,还不知道属于谁呢?”

    考秀才是要去大兴府考的,所需要的盘缠花费不少。梅子退婚的时候,家里的现钱,几乎都给了常家,连首饰都没剩多少。好在现在可以长宁镇的码头上船,直接到大兴府,又舒服又便宜。长宁镇上的几个同年,就商量着要包一艘船。包船虽然舒服,但是费用要比搭乘便船高得多,就算是几个同年分担,也不是江山现在所能承受的。

    江山却不愿意被人小看了,他对小张氏说:“娘,我这一次肯定能考上的。这一路上一定要保证,精力和体力都跟得上。要不进了考场,就算脑子有东西,也没力气写出来了。盘缠还是要多备一些的。”小张氏苦笑着说:“山儿,我何尝不想让你宽裕些,但是现在家里的情形,你也知道。哪里变得出钱来?”

    江山一时也想不出办法,皱着眉头不吱声。小张氏四周看了一看,屋子里只有唐氏坐在边上,喂宝儿吃土豆泥。她突然就觉得火气上冲。土豆是桔子家收获的时候,送来的。只给江德财送了五个。说是让老爷子尝尝鲜。江德财舍不得吃,只蒸了一个,压成泥,见宝儿很喜欢吃,就又给了他一个。

    小张氏看着吃得香喷喷的宝儿,又看看专心喂孩子的唐氏。她尖声地说:“山儿,要不是当初你爷。非要给你定唐家的姑娘。你也不至于娶一个连陪嫁都没有的媳妇。现在。也不用为了几个盘缠发愁了。”唐氏的娘家兄弟多,田地少,女儿出嫁都没带嫁妆。所以。唐氏在江家一向只是低头做事,好在嫁过来没多久就生了宝儿。

    大小张氏看在孙子、重孙子的分上,也没怎么为难她。这会儿,唐氏见小张氏又提起嫁妆的事儿。她沉默地放下手中的碗,从怀里拿出了一对细细的银簪子。递给江山,说:“我只有这么点东西。本来是打算晚上给你的。”这是当初江家的聘礼,也是她唯一带到江家的首饰。

    小张氏依旧不愤地说:“这点东西顶屁用。还不够包船的。你就当宝贝一样藏着。要不是我说,你还不肯拿出来呢。”唐氏分辩着说:“娘。我不是拿出来,我是想晚上……”小张氏接口说:“晚上,什么晚上。在床上讨你男人的好。你也不嫌害臊……”“娘,”江山打断了小张氏的话。说:“奶手里应该还有点钱吧?”

    小张氏被转移了注意力,说:“她手里肯定有钱。不过,那是她的棺材本,她是怎么也不肯拿出来的。”江山阴森森地笑着说:“只有她有就行。你去问她要,捡爷在的时候去,就在她那哭。到时候,只要爷说给了,她肯定得给。”小张氏精神一振,说:“好儿子,你真聪明。你爷,可一心指望着你改换江家门庭呢,肯定会给的。”

    第二天,小张氏瞧准了,江德财夫妻都在的时候,溜溜达达地进了屋。张氏看了她一眼,问:“有事吗?”小张氏也不答话,抽出手绢就开始哭起来。张氏不耐烦地说:“你这是怎么了?没什么事儿,你哭什么?”小张氏抽泣地说:“娘,我心里为山儿难受。”

    张氏这才有点紧张,她放下手里的针线,问:“山儿怎么了?你别光顾着哭,快点说。”小张氏哭得更大声了,说:“我可怜的山儿啊。这大半年,头悬梁,椎刺骨的读书上进。这临到考试了,却没有盘缠去府城,这可是心疼死我了。”张氏又拿起了针线说:“你别吓唬人。今年地里的收成不算差,就算是不够,你家梅子的好衣服也不少,当两件也够了。哪能不够去府城。”

    小张氏依旧哭着说:“娘,哪有你说的那么轻松?家里的粮食是卖了点钱,可是要都给了山儿,咱们冬天怎么过?梅子的首饰上次也赔给了常家,几件衣服都是旧的,能当出几个钱来?山儿是去考试的,那么辛苦,总要让他吃好住好。要是像上次一样病了,说不定就回来了。还有,山儿去府城是与同窗相伴的,交际应酬,哪样不要银子?”(未完待续)

    ps:各位大大,运运天天码字,也来不及各位大大交流一下。首先,要谢谢一直支持运运的大大们,特别是坚持订阅的亲。现在终于到了1月份的最后一天了,总算每日六千的更新,一天都没断。请大大们给点掌声。可是,其实运运也最怕“可是”了。但还是要写,可是,运运的存稿已经都用光了,2月份又要过年,运运实在码不出来那么多字了。只能向大大们说声抱歉了。2月份每天只有一更了,求大大们看在运运尽心尽力的份上,不要抛弃运运。另外,如果有票票的话,大大们还是要想着运运的,运运也不挑剔。月票、打赏、推荐、收藏、点击……噢,想不起来了,总之,有就行,运运一样感激。

    第一百四十一章 江山中秀才

    小张氏见张氏不搭话,哭得更伤心了。她哭道:“儿啊,娘对不起你呀。十年寒窗,到最后,却供不起你了,让你没法光大江家门楣……”江德财皱着眉头喝道:“你别哭了,还差多少?”小张氏被吓了一跳,停住了声,顿了一下,才小声说:“五两。”张氏差一点没跳起来,说:“哪用得了那么多。”江德财木着脸说:“给她。”

    张氏见江德财真要给钱,差点叫起来,说:“我也没有那么多……”江德财打断她的话,依旧面无表情地说:“给她。”张氏现在很怕江德财翻脸,只好咬着牙低声对小张氏说:“这是最后一次了。再有下一次,我让江常顺休了你。”从怀里摸出钥匙,拿钱给小张氏。

    小张氏接过银子,强忍着心头的兴奋,拼命地压低嗓门说:“谢谢娘,谢谢爹。”就快步地走了出去。她没有回自己房间,直接到了江山的房间里,也顾不上擦脸上还挂着的眼泪,就把银子拿给江山看,说:“山儿,你的办法真灵。你看,银子要来了。”江山劈手夺过银子,忍着厌恶,哑着嗓子说:“谢谢娘。你还是快去洗洗脸,这个样子,要让人看见,太丢人了。”

    小张氏兴奋之下,并没有留意江山的表情。她啧怪了一声:“要不是老娘,哭给你爷奶看,哪有你的银子。现在倒嫌老娘难看了。”说着,就摔门出去,回屋洗漱去了。反而是在一旁的唐氏,看了江山一眼,却不敢说什么。她就抱起宝儿。说:“宝儿,娘带你出去玩。咱们不打扰你爹用功。”

    江山有了银子,立刻去交了包船的份子。江山考上童生之后,也算是低调做人了。在学堂里对每个人都和善谦让。就算是张弘文经常找茬训他,他也是一幅低头受教的架式。这让他在学堂里的人缘好了不少。所以这次包船,同窗们也叫他凑了一份。一路上,他虽然没有要好的朋友。但也没有受到排斥。顺顺当当地到了大兴府。

    江山他们到大兴府的时间还算早。各客栈也还有空房,但是大比之年,客栈老板的房价却不肯要低了。江山就找了一个同行的四十多岁的童生。一起包了一间房间,算是分担些费用。府城的考试总共要考三场,贴经、诗赋、正论。贴经类似于填空,是考学子们对四书五经的熟悉程度。诗赋一股会要求考生做一首诗,一篇词赋。都是格律严谨的。

    正论类似于一篇议论文,评分的时候是占大头的。虽然没有强行要求考生必须写八股文。但八股文严格的格式限制,令考官阅读评分都较容易,也就容易拿高分。所以这篇正论,考生们写八股文的还是比较多的。

    三场考试考三天,考生们进了考场之后。要考完之后才能出来。就是说,考生们要在考场里吃住三天。再加上紧张的考试,是十分考验体力的。特别是考场里是不供饭的,考生们只能自己带干粮进去啃。考场里也没有床,每个考生只有一个三尺宽,五尺长的木板,考试的时候当桌子,晚上考生只能和衣蜷缩在上面睡觉。

    江山就算已经考过几次了,还是没有办法适应。三天下来,只睡了不到三个时辰。他脸色苍白的出了考场,回到客栈里,倒头便睡。客栈老板早就见惯了这帮考生,考场上下来的狼狈,吩咐店小二不要打搅他们。江山睡了一天一夜,才被饥饿叫醒。吃饱了之后,与江山同住的那位同窗就问江山要不要回去。

    府试的成绩要半个月之后,才能出来。以前,江山是肯定会在府城等着的。即可以逍遥自在的玩几天,也可以参加几次文会,结交几人朋友。但是这次,他算了一下手中的钱,实在不够他在府城半个月的开销。他又不肯省吃俭用,在同来的学子面前露了寒酸样。所以他决定回家去等,反正,如果真的考中,县里也会给他家送喜报的。

    江德财一家人没有想到江山,会回来得那么早。都以为他是没有考好。江常顺看到他进门,脸色就沉了下来,对他说:“又白跑了一趟?走的时候不是说,这次有把握能中的吗?”江德财瞪了他一眼,说:“考试这种东西,中不中的,哪能自己说了算,还要看运气的。山儿这一趟这么辛苦,你就不要抱怨了。让孩子好好歇歇。”

    江常顺看了江山一眼,才对着屋里喊:“孩子他娘,你儿子回来了。今天烧点好的,给他补补。”小张氏忙从屋里出来,看见江山,也惊讶地说:“山儿,这次怎么回来得这么快,又没考上?可惜了那些银子了?”话虽如此说,到底进了厨房忙碌起来。江山本来就因为不得不早回来,而心里不舒服。这时,更是阴沉着脸进屋,躺在床上,什么话也不说。

    唐氏见他这样,也不敢问他,抱着孩子到厨房,帮小张氏做饭。江山既然不肯说考试的事儿,江德财一家人只当他是考得不好,全家人都压抑着,不敢再提考试的事儿。一直到喜报送到,江常顺还觉得不敢想信。江山中了第二百七十八名秀才。整个大兴府共录取了三百零五名。江山的名次已经很靠后了,但毕竟是考上了。

    张氏大喜之下,也不再吝啬。她爽快地拿出银子来,让小张氏和唐氏买了酒菜来,办酒席,请村里的人来吃饭庆祝。江山阴沉了大半年的脸色,总算见了点阳光。江德财家这次酒席的规模不大,只请了要好的人家,和村里有名望的人。酒席上,江山对李亦溪说:“李里长,我中了秀才之后,家里可以有二十亩田免税。你知道,我家的田地不多,如果我二叔愿意,可以将剩余的名额分给他。我以前做事儿太过鲁莽,有些对不住他。现在这些免税的田地指标,算是弥补给他的。”

    江常顺立即反对说:“山儿,你不是高兴糊涂了。二弟家里现在富得很,又不缺那几两税银。我们家里现在只有十亩地,还有十亩的名额。在村里,不论给谁,按照惯例,人家都给我们税银的一半作为补偿的。你给了二弟家,他会老老实实给我们银子?”

    江山摇头说:“二叔和我是至亲。要是当初没分家,他家的田地本就应该在免税范围里的。给他家免税的名额,我怎么能要钱?”江常顺气得站了起来,说:“不行,他家发达的时候,怎么没想起来,我是他哥哥,你是他侄儿。你赶考的银子,他们不是也没拿出来。现在倒是想来沾便宜,你想都别想。”

    江山撇了江常顺一眼,慢悠悠地说:“免税的名额是因为我而来的,给谁不给谁,我说了算。”江德财这时也对江常顺说:“常顺,山儿做得没错。你和常安是骨肉至亲,应该和睦相处的。山儿空出来的名额给谁,都是给。给了你弟弟,他也不会亏待了你。”

    江常顺发现自己独立难支,无奈的坐了下来,嘴里依旧对江山嚷着:“山儿,你现在要跟你二叔献殷勤,他也不一定领情。”江山眼里的阴郁一闪而过。他诚恳地对李亦溪说:“李里长,二叔对我多有误会。这事儿还要拜托李里长做个中间人。”李亦溪虽然看不上江常顺一家的为人,但到底江山才中了秀才,还不知道前程如何。李亦溪也不愿意得罪他,何况这还是好事。李亦溪就痛快地答应了下来。

    李亦溪应下来江山的委托,想想这事儿最好还是找江常安说。他找了一天,特意到镇上珍味馆跑了一趟。站在珍味馆门前,看着川流不息的人群,李亦溪心说:“江常安家还真是不缺那几两人税银。”江常安见到李亦溪,也很高兴,只说李亦溪来得巧,正赶上杀猪的日子,要请他尝一尝杀猪菜。

    他将李亦溪带到天字号包箱里,点了几个菜。李亦溪这是第二次吃新型猪肉。前几天,江常安第一次杀猪时,曾给他送了两斤。当时,桔子给他家送过去的时候,告诉他妻子不必放太多调料,这种猪肉基本没有骚气。他的妻子不太放心,还是拿调料腌制了一翻。虽然肉确实很香,但倒底还是料调放重了,没有珍味馆里的几道菜,吃起来鲜美。

    几杯酒下肚后,李亦溪就斟酌地把江山的意思给说了。江常安大喜过望,只是连连地说:“李大哥,江山这孩子到底读过书,明事理。他中了秀才,我还没给他贺礼,他却还想着我。我这就回家商量,拿出十亩上田来,挂在他名下。至于,免税田的规矩,我也知道。我不会亏待我哥家的。”

    江常安一家与江德财、江常顺交恶,最难受的当然就是江常安。只要有一分的可能,他还是希望与江德财家和好的。现在,江山首先递出的橄榄枝,他毫不犹豫地接了过来。(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二章 免税田

    吃过午饭,江常安都等不及江浩几个散学,就和李亦溪一起回到沿山村。李亦溪现在对江常安家的情形很了解。他知道江常安要和桔子、宁氏商量。回到沿山村后,他就对江常安说:“常安兄弟,我家里还有点事儿,要先回去一趟。晚上,再来你家听信。”

    江常安也不在意,点头应了,就匆匆忙忙往家走。桔子自从知道江山考上了秀才,就有些心烦。虽然她不在意,江山中不中秀才,但是她总是担心,大小张氏会因为江山考中的事儿,觉得她们又有资本,干涉江常安家的事情了。

    这几天,她正在和宁广应一起,扩建养猪场。冬天养猪,是要注意防寒保暖。养猪场好些地方都要改建。桔子算计着,没有现代化的养殖设备,就要因陋就俭。她用木板、草帘、草捆或草袋子等遮盖物,将猪舍各处的漏风处堵严。夜间在猪窝前吊上草帘子,防止冷风入侵。她又让李裕,在猪舍的北墙外堆些,秸秆或设置防风障。最后,还要在猪床上加铺,五到七尺厚的软干草、软秸秆,以保暖、吸湿、除潮。

    桔子和李裕想尽办法,保持猪舍清洁、干燥、舒适。猪舍改建用的草帘、秸秆,桔子自己家收的不够用。桔子就让宁广应又在村里收了一些。另外,冬天养猪最好能白天增加喂食次数,夜间也要坚持喂一顿食。李裕一个人就有点忙不过来。养猪场里的猪多了,村里人也知道这些猪值钱,所以晚上养猪场里,最好也能有人。

    桔子就把养猪场里的小房子,修整了一下。加了一个煤饼炉。她准备再招一个人,和李裕一起轮班住养猪场里。桔子本来想让大表哥宁石头来干这活。宁广应和吴氏都很高兴。宁石头在养猪场干活的话,不仅他家又多了一个来钱的路子,而且宁石头也能学些养猪的技术。所谓艺多不压身嘛。

    可是宁石头却说什么都不答应。他们搬来快一年了,宁石头一直跟着宁广应,下地干活。宁石头本来是个活泼的性子,来了沿山村之后。却渐渐地不太爱说话了。一开始。宁广应还以为,宁石头是因为他们送宁小溪去读书,而没有送他去的原因。宁广应劝了他几次。

    宁广应总是以宁石头说:“石头。我知道,委曲你了。但咱家能有一个人读书,咱们宁家的大造化了,宁小溪又正好是读书的年龄。只能让他去了。”宁石头也每次都答:“爹,小溪能读书。我也很高兴。我不是想去读书。我都十五岁了,读书实在是太晚了。”宁广应见他说的诚恳,倒是猜不到他为什么不高兴了。

    直到宁广应让宁石头冬天去帮忙养猪,他才说出。自己的心思。他对宁广应说:“爹,我从十岁起就跟着你上山打猎。那时,你就跟我说。等我满十五岁了,就带我到山里打大一些的野物。可是。我十五岁刚过,咱家就搬到这里了。以后,难得进山的猎了。我知道爹是为了我们家好。但我还是喜欢打猎。冬天,地里没什么活了。爹,你还是带我去打猎吧。哪怕是在山脚下,打几只小猎物也行。养猪的活,就让姑姑家去请别人吧。”

    宁广应想起小小的宁石头,从八九岁就跟在自己身后,帮忙设圈套,捡猎物的情景。不由得有些怜惜他。那时,他虽然年龄小,却对狩猎有一份天生的敏感。有时,能比大人还先发现猎物。而且,耐性还好。宁广应有时,为了等待猎物,要在山林草丛等一动不动地,等上几个时辰。只有十来岁宁石头也能忍得住,在一旁陪着他。

    那时,猎户村的人都说,宁家后继有人。宁石头长大后,一定是个好猎人。自从搬到沿山村后,宁广应和宁石头都是从头学习种地的。宁石头却没了以前的灵性,有时学得比宁广应还慢。宁广应一直以为,宁石头是因为宁小溪能去读书,而他只能种地赌气。现在看来,宁石头是真的喜欢打猎,对种地之类的活没什么兴趣。

    宁广应不想勉强他,就跟桔子说:“桔子,你大表哥不愿意养猪,你另外找人吧。”桔子虽然有些意外,但既然宁广应没说原因,桔子也就不问。只是这人手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好在现在天气还不太冷。桔子干脆给李裕加了一份工钱,让他一个人先辛苦点,撑着。

    桔子在养猪场忙了这么些天,见大小张氏一直没有来骚扰她们家,也就放了心。她想:“也许是因为江山只是一个秀才,还不是官。所以,大小张氏带没胆子打破以前的约定,到她家来胡闹。”这时,江常安突然来说,江山愿意把免税的好事儿,跟她家分享。不要说桔子不相信,就还宁氏也对江常说:“孩子儿他爹,你可问清楚了。这事儿真是江山主动提出来的,要是勉强可就不好了。”

    江常安忙说:“这么大的事情,我怎么会不问清楚?确定是山儿委托李大哥来说的,而且还说免了税,不用我们按规矩分他一半的。我还说,这可不成。我们家也不缺这点钱。山儿的心意却是难得的。该给山儿多少钱,我们只有多给的,不能少给。你们也不会反对吧?”

    宁氏放下心来,说:“我们夫妻这么多年了,你还不了解我?要是山儿是真心待我们,我们肯定不会亏待他们的。”桔子却不认为江山是个心胸宽大的人。她问江常安:“爹,秀才免税田的名额可以随便分的吗?”

    江常安笑着解释说:“虽然按照朝庭规定,如果考上秀才,家里有二十亩是可以免税的。但是,如果这个秀才家里没有二十亩田,一般都会让同族或都同乡的田地,挂上他们家的名头,免得浪费了这个便宜。当然,挂田地的人家,每年还要给这个秀才家里一点钱。当然,这点钱,比税赋低多了。”

    桔子淡淡地问道:“那么,如果我们家要免税的话,是不是十亩田挂在江山名下?”桔子的语气虽然平淡,但江常安还是觉得有些不安,他忙说:“也不是挂在江山名下。你爷和大伯家还没分家,田地挂在你爷名下就行。”桔子轻声又问:“那爹打算把哪十亩田挂到爷名下?”

    江常安以为桔子同意了,兴奋地说:“当然是上田了。上田赋税最重。”桔子冷笑着说:“要是等我们把田都过户到爷名下,江山不承认了怎么办?”江常安不以为然地说:“怎么会发生这种事儿?十里八村的人都是这么做的,也没有哪家秀才吞了自己族人的田地。”

    桔子站起来,声音冷得象冰一样,说:“也没有哪家秀才会窜弄自己的爷,靠自己二叔不孝。也没有哪家秀才,会请假道士误陷自己亲侄女是妖女,要致她于死地。”她说完,直接开门,走到院子里,不再理江常安了。

    桔子从小是孤儿,不太了解江常安急于修复亲情的心情。她已经能接受自己有一个心软,而且易于轻信的爹。但是,江常安如此想信江山的人品,还是令她感到生气。江常安见桔了突然就这么走了,有些无措地看向宁氏。

    宁氏叹了一口气,对江常安说:“孩子他爹,你别怪桔子。她也是被你哥,他们一家给吓着了。咱们家好不容易才不用应付,她大伯家的用种种借口,索要钱财。现在,又何必占那点小便宜呢?”

    江常安茫然地说:“我也不是要占山儿什么便宜。这不说,山儿好不容易想和我们和好了。我又怎么好伤他的心?”宁氏也有些生气地说:“你怕你侄儿伤心,就不怕你亲生女儿伤心?”江常安好一会儿说不出话来。

    等了一会儿,宁氏又说:“如果山儿拿了我们的田,真的不还了。我们能要回来不?”江常安这才认真地想了一想,有些结巴地说:“不,不会的。他用我们的田,少交给了朝庭的税赋。如果打,打官司的话。他也要吃挂落的。”宁氏轻声说:“如果田是我们的,他要吃挂落。如果他就说,田是他的,应该免税的。他就没犯什么错了。”

    这时,桔子又从院子里走了进来。再怎么生气,江常安毕竟是她在心里认可的爹,她总要帮他的。她对江常安说:“真要打起官司来。如果田地我们的。那么我们逃避朝庭的税赋要受罚,江山侵占别人的财产,更是不会有好果子吃。但江山只要一口咬定,田本来说是他的,他就一点错都没有。那就反而是咱们家讹诈他。”

    江常安也明白,江山人品是真的不太可靠。他虽然很想说:“他相信江山。”但是江山之前做的事还没过一年,他实在说不出口。他只能为难地说:“我已经答应了李大哥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三章 江山的算计

    桔子又回到屋里,就是帮江常安解决这件事儿的。她对江常安说:“江山既然已经做出了姿态,又托了李里长做中人。我们确实不好让人太过难堪。回头让我娘准备两块尺头,两盒点心,做江山考上秀才的贺礼,托李里长带给江山。另外,我们家里,明年肯定要大量种植土豆。土豆是新粮食推广的头一年,朝庭多半会免税的,就不用浪费宝贵的免税名额了。”

    江常安愣了一下,说:“土豆真能免税。你听谁说的?”免税的事儿只是云泽洋的猜测,还没有定下来。所以桔子跟谁也没有说,现在倒可以拿来塘塞江山。桔子笑着说:“谁说的,你就别管了。也不一定真的能免。这只是让大家都不尴尬的一个借口而已。”

    李亦溪听到江常安说,种土豆能免税,也是非常重视。明年,沿山村种土豆的人家肯定不少。但江常安对这件事儿,也不是很清楚。李亦溪直接跑到桔子家来问。他知道桔子经常出入穆府,消息多半比他还灵通几分。

    桔子见李亦溪特意跑过来,知道自己有些莽撞了,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穆佑轩在土豆总产量下来以后,已经写了奏折上去,请求明年土豆的种田免税。这个却是不方便告诉李亦溪。她只是跟李亦溪说:“李叔,以前有试种新粮种的不是免税吗?那土豆也该免税的。”

    李亦溪听了之后,却有些哭笑不得。前朝倒是有新粮种免税的做法。可是,新粮种哪有那么容易得到的。也就那么二三次。而且都是在新粮种不知道产量情况下,才免税的。这次土豆的产量这么高,就是不免税大家也都抢着种。朝廷会不会免税可就很难说了。

    李亦溪见桔子这么说,也知道是桔子不愿意,家里的田产挂在江山名下。他知道是以前江山一家做的太过份了,以致于,就算是他考上秀才。桔子一家也对他退避三舍。他自己叹息了一阵,也只能把宁氏准备的礼物,给江山送了过去。

    江山家的酒席宴上。大小张氏都在厨房里忙活。并不知道江山要把,免税田的名额送给桔子家的事儿。晚上,听江常顺说起后。两个人立刻把江山叫过去,坚决反对,江山把便宜送给桔子家的做法。

    小张氏只是哭道:“山儿,你可是我辛辛苦苦供出来的。心可不能偏到你二叔那里。他家现在又开铺子,又种莲藕的。可不缺那几个钱。你就是不稀罕那个亩田的免税钱,也应该先让我,把供你读书的亏空补上才行。”

    张氏却拍着桌子地骂道:“山儿,你是读书读傻了吧。你白送钱给江常安。他也不会感谢你的。你有钱,为什么不孝敬我。就算我只生了你爹和你二叔二个孽种,但我还有女儿。还有娘家。还怕送不去,你那点免税田。你还真是个白眼儿郎。不孝子,心里根本就没有我和你娘。”

    江山虽然不耐烦与大小张氏解释,但也怕她们胡闹,坏了他的算计。他对她们说:“奶,娘,你们就不要吵了。二叔家里不比以往了。现在,他们家要钱财,有钱财。要人脉,有人脉。别人巴结都巴结不上。我们至亲骨肉,要不是你们的缘故,怎么会疏远至此。”

    小张氏被江山说的忘记了哭泣,眨了半天眼睛,才说:“那个,那个,打官司,假道士,不都是你的主意吗?”江山脸上微微一红,马上说:“过去的事情不用再提了。现在,我们有这么好的机会以,和二叔家和好,当然要用起来。只要二叔同意挂十亩田在我名下,就是欠了我一个大人情。以后,他要是愿意帮我的忙还好。要是他不愿意,这十亩良田,是挂在我名下的,就当是二叔送我考上举人的贺礼,还不是我说了算。”

    张氏听到能白得十亩良田,立刻就精神了,说:“还能这么干嘛?别的秀才也这么干嘛?”江山冷冷地说:“你当别的秀才不想吗?别的秀才要么有族里的人约束,要么用免税田名额的人关系远。没有买卖契约,只有一个过户手续,程序上说不过去。但秀才吞没平民田地的事儿,也不是没有。只是你们不知道罢了。二叔,是我的亲叔叔。就算是分了家,我也是家族里唯一的秀才,到时候说他送了田,又反悔了,完全说得过去。所以,只要他把田挂到我名下,那田就是我的了。”

    大小张氏这才安静下来,一家人眼巴巴地等着,江常安主动地送田上门。几天之后,李亦溪带来了江常安的回音,没有田地,只有两块尺头和两盒点心。江山强撑着把李亦溪送走。回来后,就狠狠地将两块布扔在地上。小张氏见势不好,赶紧把两盒点心,抢过来收好,才算是没有糟蹋了。

    江山恶狠狠地看着小张氏。小张氏对他嚷道:“你二叔家送来的可都是好东西。前几次,送到两个老东西那里,我是一点都( 穿越之田园好女 http://www.xlawen.org/kan/5586/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