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 部分阅读
家过不下去的。”
宁氏冷笑着说:“妹妹,你现在还真看不出。你平时那么疼泰安。这孩子的终生大事,咱们长一辈的人作主是不错。可是我们也应该,尽量给他们选性情相投的人。没有明知道。两个人相互不喜欢,还非得凑在一起的。这亲事选得不好,夫妻两个成了怨偶,那可都是我们的责任。”说完,她也不等江春儿回答,对江常安说:“孩子他爹,我们来的时间也不短了。家里还有好多事儿呢,也该回去了。”
宁氏原本还要留一点孝顺的名声,对江德财和张氏都是能顺着,就顺着。她不在乎自己辛苦一点,对钱财看得也不是很重。只是想留点好名声,将来不要影响到儿子的前途,和女儿的婚事。但张氏和江春儿打桔子的主意,算是触到了她的底线。
江常安也不想待下去了。他自知不能答应江春儿的要求。但他又应付不了,江春儿和张氏的纠缠。听见宁氏叫他,他就对江德财说:“爹,家里的事情忙。我们这就回去了。”说完,就跟宁氏一起头也不回去,出了堂屋。夫妻俩逃一样的快步走出了五六百米,才有些气喘地放慢脚步。
宁氏心里还有些气不平。她对江常安说:“孩子他爹,这老宅是来不得了。每次来都要生出一些事儿来。现在他们倒打起了桔子的主意。他们也不看看,就赵泰安那副模样,怎么配得上我的桔子。这事儿你可得咬死了,不能答应。要不,我带着三个孩子另过,永远不进你江家的门。”
江常安有些委屈地说:“我不是没有答应吗?你放心,桔子的婚事总要她自己同意。这孩子主意正,我可不敢随便给她做主。”宁氏点头说:“你知道就好。只怕是你妹妹不肯罢休。”江常安想了一想,说:“妹妹在脸面上的事儿,看得极重。这次被我们这么拒绝,应该不会再提起了。泰安这孩子也不算太差,如果妹妹肯在村里给他说媳妇,找个好姑娘并不难。不一定非得要桔子不可。”
宁氏觉得江常安说得有理,也赞同地说:“这倒也是。村里好多姑娘削尖了脑袋,想嫁到镇上去的。你妹妹一向都不太喜欢桔子,也不知道这次,为什么突然又想让桔子当儿媳妇?”宁氏说着话,脸色逐渐难看起来。在做母亲的看来,自己的女儿是千好万好,被百家求娶是理所应当地。
现在话赶话说到这里。她才觉得一个从来不待见桔子的人,突然说看上了桔子,这实在是不合理。唯一的理由,就是桔子丰厚的嫁妆。宁氏半天没有说话,都快走到家门口了,才对江常安说:“这次的事儿就别跟桔子说了。我看她最近心情不好。但愿你妹妹能死了这条心,别闹出事儿来。”
江常安没有宁氏想得多。但是他觉得江春儿一年也就回来那么几次。这次回来也说过,只住一个晚上的。她提亲碰了钉子之后,应该不会纠缠不休的。江常安对宁氏说:“也行。就别跟桔子说了。桔子原本就不喜欢妹妹。没得让她心里不舒服。”两个人进了屋子之后,果然不再提江春儿提亲的事儿。只是跟桔子说了一些老宅的情况。
桔子对江春儿一点都不在意,反而以梅子的情况多问了几句。梅子这次是坐大马车,带着个小丫环回来的。原本她就是一个小妾,只比奴婢高一点。并没有什么年初二回娘家的规矩的。但是梅子因为后院争斗而流产,虽然这在吴守信看起来,是因为梅子太笨,连他吴家的骨肉都保不住。
吴守信是个好色的,他虽然有几分恼怒梅子,笨得连自己的孩子都保不住,但毕竟还贪图梅子年轻貌美,再加上江山这段时间,奉承得他也很舒服。他也就给了梅子这个面子,让梅子像个正室夫人一样,坐了马车回娘家了。
梅子小产之后,心情一直不好。这次回来,也没什么笑容。人也瘦了一些,反而更见清丽。宁氏和梅子说不上话,倒是那个小丫环,被小张氏赶到厨房帮忙。那小丫环虽然在吴府地位不高,也是不怎么做粗活的。她心里不痛快,对着宁氏,嘴上就没有把门的了。倒是让宁氏听了一大堆梅子在吴府的八卦。
宁氏这才知道,梅子在吴府的日子并不好过,只是外面看着风光罢了。又想想当初江春儿嫁到镇上,也是很被为难了一阵。要不是赵家二老死得早。江春儿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熬出头呢。就算是这样,江春儿还得操持一家人的生计。其中的辛苦之处,也是不为外人道的。
宁氏见桔子问起,也很是感叹了一番。最后,宁氏对桔子说:“桔子,这大户人家的日子,还真的只是外面看着风光。就按吴大人家里的情况来说,别说是小妾,就是正室夫人,日子也是不快活的。咱们还是老老实实地寻个庄户人家,一夫一妻地过好自己的日子,反而舒心。”
桔子连连答应说:“娘说的是。那些豪门大户的女子,成天在家里,无所事事。就算是一餐饭,一件衣也是丫环、婆子给做好了送到面前。她们没事儿干,心思就全放在勾心斗角上了。争面子,争钱财,争男人,争来争去,还不都是男人的玩物。我是决不会让自己沦落到这种地步的。”桔子就算是心里年龄已经快三十岁了,她也不认为自己斗的过,那些从小就在宅斗里培养出来的人精。(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八章 谣言(上)
宁氏看了李婶一眼,她跟李婶也算是老朋友了。她很了解李婶的心思,再说她也很看重李多银的。一时间,还真有些想,干脆就答应了李婶。桔子嫁到李满屯家,还不是就跟在自己面前一样。要是桔子象自己一样,嫁得离家远了,自己来真是舍不得。
她咬了咬牙,最后还是摇头拒绝说:“这可不成。我知道多银是个好孩子。可桔子再三叮嘱我们,她的婚是要她自己看中才行,而且她要十八岁以后再出嫁的。你知道,这孩子脾气强,我怎么敢给她做这样的主。就是这次的谣言,我都没法跟她交行。我看她在这个年里,为了那些提亲的人,连年都没过好。我算计着,江春儿提的亲事我根本不会答应,就别给桔子添堵了,就没跟桔子说过。这要是让她在外面听说了,她岂不是要伤心?”
李婶四周看了一下,问:“桔子呢,今天她不在家吗?”宁氏苦恼地说:“今年一年的事情都多,到过年都消停不下来。桔子是真的累坏了。我看她过年一直打不起精神来,只在家里闷着。今年让浩儿拉着她,去村里逛逛,也散散心。早知道,还不如就让她在家里歇着呢。”
李婶听说,桔子这么巧就今天出去了。她有些同情地看着宁氏说:“这些话在村里传得广。桔子多半已经知道了。”正说着,桔子已经怒气冲冲地推门进来。她看见李婶正在和宁氏说话,勉强憋出个笑容说:“李婶来了。你和我娘都是一年忙到头不得闲。这好容易过个年,你就陪我娘说说话。我还有点事儿,就不陪李婶了。”说完,桔子就头也不回地,进了自己房间里。
宁氏看着随后进来的江浩和江泽。都是满脸的怒容。她心里明白,桔子多半是听到,跟赵泰安定亲的谣言。江浩被云泽洋悉心教导了两年。已经稳重多了。见家里有客,虽然李婶也不能算是外人。他却不愿意。再在别人面前提桔子的尴尬事儿。他也是跟李婶说了几句客套话,打算先去劝劝桔子。
江泽到底年龄还小,却忍不住了。他一头扑到宁氏的怀里,叫道:“娘,你是不是打算让姐姐嫁给赵泰安。我不喜欢赵泰安,也不喜欢姑姑。娘,你别把姐姐嫁出去。我舍不得。咱们就把姐姐留在家里,好不好?”
宁氏就算是心情不好。也被小儿子的童言童语给逗笑了。她叹了一口气,对江泽说:“尽胡说。女孩儿家怎么能不嫁人。不过,我可没有把桔子许给赵家。”江浩本来也想问宁氏这个问题。他身为人子,不能对父母的决定有多少异议。但对赵泰安这个妹夫的人选,已经是极不满的了。一路上,都在算计着怎么说服父母,改变主意。
这时,听到宁氏说,根本没这回事儿。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觉得怒火上冲。他这几天除了去几个必要的长辈家里。拜年之外,也是几乎足不出户的。过年,家里的生意都停了下来。事情不多。他就安下心来,在家读书。他自知开蒙太晚,只有加倍努力才能赶上别人。更何况,江山就因为有一个秀才功名,居然用他家的功劳,当了一个小官。这让他觉得非常不舒服。
江浩不在意,江山会替自己挣出一个什么前程。但以前没分家的时候,江山虽然不太答理他。他也看出,江山不是一个心胸宽大的人。要是江山用了他家的功劳。以后反过来对付他家,那才真是能让人郁闷到吐血。江浩知道。江山能捡到这个便宜,归根到底。是他自己家里没有人有功名。朝庭有了赏赐,自己家居然没有人能接下来。这种处境,让江浩更是发奋图强了。
今天,要不是宁氏让她带桔子去散散心。他说什么也不会,浪费时间,在村里玩耍的。可是,就出去了这么一会儿,就听到两三个人,开玩笑似给桔子道喜。兄妹俩一开始,根本就不相信,江常安夫妇会轻易将桔子许给别人。
可说得人多了,就有些疑虑了。更何况,这些人说的有头有脸的,连时间、地点、原因、经过都说得合情合理。再加上,这次江常安夫妻确实,在年初二的时候,去江德财家呆了大半天。江浩有些疑心,如果江德财一家都压着江常安夫妻,再加上赵泰安也不算是个太差的人选,也许江常安夫妻就顶不住了。
可是既然江常安夫妻没有松口,怎么全村的人都知道了呢?宁氏见江浩疑惑地看着他,就说:“你先去劝劝桔子。她的婚事,我们答应了由她自己作主。是不会反悔的。我一会儿再跟你们解释。”李婶见宁氏一家人要说体已话,立刻就告辞说:“嫂子,这天色也不早了。我还要回去侍候家里那爷几个,就不跟你说闲话了。桔子是个心胸宽的孩子,你劝劝她想开些。人活在世上,谁背后没有几句闲话?过了这阵子就好了。”
宁氏这会儿也没心思,陪李婶闲聊了。她也不虚留李婶,忙送走了她。转头就去了桔子的房间。宁氏进屋就见桔子在那里生闷气。只是脸色不好看,倒也看不出什么来。她有些小心奕奕地对桔子说:“桔子,我们真的没有把你许给别人。赵泰安的事儿,江春儿虽然提过,可我和你爹也没答应呀。”
江浩冷着脸说:“娘,你先说说是怎么回事吧。既然你们没答应这门亲事,怎么这几天就传遍了整个村子。村里就算是真有人结亲,也没有传得这么快的。这其中一定有原因的。”宁氏叹了一口气,对江浩和桔子说了年初二发生的事儿。
她接着又说:“原本,春儿提亲,我们没答应。这都是在自己家里的事儿,我也没当是什么大事儿。我知道,桔子也不会看中赵泰安的,也就没说。谁知道就闹了这么一出。你爹今天一大早就去了煤场,给煤场留下的几个值班的人,送些破五的吃食,多半还不知道这事儿。要不,让人把他找回来,我们一起商量一下怎么办好?”
江浩怒道:“这有什么好商量的。这一定是江春儿想逼,桔子嫁给赵泰安。就赵泰安那副德行,怎么配得上桔子?这是决不可能的。”宁氏发愁地说:“女孩儿的名声,可经不起糟蹋。要不,等你爹回来。我们就去村里,几个有些名望的人家去解释一下,总能挽回一点。”
桔子原本以为,江常安夫妻真的,私自将她许配给了赵泰安。这亲上加亲的事儿,在影视作品里可看得太多了。现在,她才发现自己对这对便宜父母,还真是太没信心了。她心里有些愧疚,但总算是放下心来。这会儿听到宁氏的办法,却笑了起来,说:“娘,你这个办法不行。这种事儿都是越描越黑的。你们这么上赶着去解释。人家一定以为,是你们要把我塞给赵泰安,人家却不要我。这亲事才没成的。我的名声会更坏的。”
宁氏哑口无言,只能发愁地看着桔子。江浩却见桔子还笑得出来,就问:“桔子,你是不是有办法了?”桔子笑着点头,不过是利用舆论,桔子在现在见得多了,怎么会斗不过古人?宁氏见桔子点头,精神一振,忙问:“是什么办法?”桔子虽然有些想法,却一时还没有理出头绪,就只是沉吟,并不开口。
宁氏有些恼火地说:“你这孩子,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还卖关子。”桔子撒娇到:“娘,人家不是还没想好吗?”宁氏有些气结,说:“这事儿难办。就算是我们找江春我去找,也没有什么凭证。你想不出来办法,也没人怪你。你还有心情开玩笑?”桔了摇头道:“没娘说得那么严重。这事儿传得再广,也不过是两三天的功夫。只要以后,没人议论了,这事儿就过去了。不会给我带来多大伤害的。”
宁氏知道桔子说得有理。但是别人说不说的,她却没权利管。自己家这一二年发的太快,事儿太多。家里的每个人,都是村里的焦点人物。平时没事儿,还能让村里的闲汉说出点事儿来。现在有个现成的话题,村里的人更是当作现成的大戏。怎么会不议论?更何况还有江春儿推波助澜。
江浩也知道这个道理。他问桔子:“村里的人要是以后,真的不再提这事儿了,过几天大家就以把这事忘个干净。可是,咱们那个姑姑,既然挑起了这个事儿,怎么可能罢休?”
桔子笑嘻嘻地说:“咱们的姑姑能算计我,主要是没事儿闲的。我们给她找点事儿做,她就没功夫再理会沿山村,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了。”
江浩有些不明白。他说:“现在是过年,姑姑家里的铺子,也要过了十五才开门。她现在确实没什么事儿。我们能有什么办法?”(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章 谣言(下)
桔子冷笑着说:“江春儿的根基在镇上。她将来的依靠是儿子。她能不顾忌和爹一母同胞的血脉亲情。我就能动一动她的命根子。”桔子又对江浩说:“哥,江春儿能造谣。我们也能造。只是这事儿做起来,却有些损,不知道哥哥可愿意帮我?”江浩笑道:“江春儿这么欺负我妹妹。我们反击起来,手段厉害一点也是应当的。只要妹妹能想出办法来。我就一定去做。要不然,不是显得我这个哥哥太没用了吗?”
桔子沉吟了一会儿,终于说:“哥,你明天带点钱,去镇上。找几个姑姑家边上的泼皮无赖,每个人给几个铜板,只让他们满街去说……”江浩等了半天,见桔子不说话了,就催道:“说什么呀?”
桔子咬了咬牙,才说:“就让他们说,赵泰安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学问没长多少,身体却坏了。连,连传宗接代的物件都不成了。江春儿想趁过年的时候,骗自己亲侄女来过活寡,却被人家识破了,打了出来。”
宁氏和江浩都目瞪口呆地看着桔子。过了好一会儿,宁氏才问:“桔子,这些事儿你是从哪听说的?”她不知道自己天真的小女儿,什么时候连这种夫妻之事都懂了。桔子却没听明白,宁氏话里的意思。她笑着说:“这不是造谣的吗?”宁氏咬了咬牙才又问:“那个传宗接代的事情,是谁教你的?”
桔子这才发现,自己又说漏了。这个时代没什么性教育,男女之事儿,大约都是女孩出嫁之前,由母亲或者亲近的女性长辈,临时做个简单的培训。只要新婚之夜。大致知道是怎么回事儿,洞房一过,情欲上的事情也就水道渠成了。桔子刚十三岁。虽然亲事说的热闹,可是实际操作。可没有人会教她。
好在桔子在自己家人面前,早就错漏百出了,弥补也不是一回了。她眼睛转了一圈,就装作害羞地说:“年前,村里的王家姐姐出嫁。我不是去陪她的吗?我进去的时候,正好看她在看书。我一进去,她就把书藏好了。王家姐姐又不识字,什么书藏得那么宝贝。我一时好奇。就趁她不注意拿出来看了一看。上面好多男女,差点没把我给羞死。”
那个年前嫁女儿的王家,跟桔子家关系不错。按村里的习俗,女孩儿出嫁前,村里要好的姐妹要去闺房陪她。也算是跟她作个告别,以后她就嫁作人妇,闺中姐妹见面就没那么方便了。王家要巴结桔子家,就把桔子也请也过去。桔子这会儿正好把她拉来作借口。
宁氏看着桔子,有些无奈。她早就看出桔子的害羞是装的了。最后,她还是轻声说:“以后。不准再提这种事情。也不准你随便翻人家新嫁娘的东西。你也不小了,要知道忌晦。”桔子见轻松过关,不在意地点头说:“好啊。”宁氏一看桔子的样子。就知道,她没把自己的话放在心上。
宁氏还想接着教训,却没江浩拦下来话头。他对宁氏说:“娘,现在不是教训桔子的时候。你先让桔子说说,我买通了那些地痞之后的事儿。”桔子也怕宁氏教训,忙接着说:“哥,我们只要牵扯住江春儿的精力,倒不必真把谣言宣扬开去。你让那些地痞就在赵家附近,传一传这话就行。一二天里面。让他们想办法,把这些话传到江春儿的耳朵里就行了。哥。这事儿牵连到了赵泰安,但是他也不能算是无辜。也算是给他一个教训。倒不必真的毁了他。”
宁氏有些担心地说:“我们样说。春儿一定能猜到是我们做的手脚了。她要是来闹怎么办?”桔子信心十足地说:“娘,你放心。只要江春儿有一分灵醒,就不会跑来闹的。她也同样没有证据。要是她把前面的事情,牵连进来。那我也就是晚嫁几年,她这辈子都未必娶得上儿媳妇了。”
宁氏明白桔子的意思。这事儿要是真的宣扬开去。江春儿怎么否认,都没多大用处的。但凡是痛女儿的人家,都不会让女儿冒着守活寡的风险,去嫁一个并不算出色的人。宁氏有些说不出话来。这个计策实在有点毒辣,搞不好会毁了赵泰安的一生的。好在,桔了也嘱咐了江浩控制谣言传播范围。才让宁氏心里舒服了一点。
江浩又说:“等这些谣言传到赵家。咱们那个姑夫也不会让江春儿再乱来的。姑夫虽然没什么担当,可是绝对不笨。”宁氏也点头说:“浩儿说得有理。我只想着江春儿了,倒把妹夫忘记了。要是妹夫知道,春儿惹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也不会让她好过的。妹夫再软弱,对自己的儿子也应该是护着的。”
江浩想了一想,又问:“桔子,江春儿这边儿,算是解决了。但村里的谣言势头已成,一时半会可停不下来。”桔子笑着说:“村里的人也是多半是妒忌咱家,给他们点好处,他们就不记得我的事情了。”江浩愣了愣,说:“又要花钱买?”桔子冷笑着说:“用钱买不来的东西还真不多。不过,这钱也要会用才行。”
江浩有些不太明白,问:“这个钱怎么花?难道是给那些传谣言的人,一个人一点,让他们不要传了。”桔子不禁笑了起来,说:“那不正说明我们心虚。只怕这谣言传得更快了。”桔子见江浩被笑得有些脸红。她收敛起笑容正色说:“哥,我们家发起来得太快,根基太浅。在村里也实在是风头太盛。就算是能借穆府一点力量,在外面,别人不太能欺负我们。可是在村里,咱家就孤立了。这次江春儿散布谣言,传播得这么快,也是因为不知道有多少人,要看咱家的笑话呢。”
江浩有些为难地说:“这个却是难办了。咱家就算是买了不少地,又有生意。也是咱们辛辛苦苦赚来的。咱们也不可能平白分给他们。他们要排斥咱家,咱们一时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总是过几年,他们都习惯了,又能从咱家的产业上赚到钱,才能了结的。”
桔子淡淡地说:“只是熬时间,这个办法太消极了。咱家赚了钱,不能白给村里发钱,却是可以回馈乡里的。我想要在村里办一家学堂。”江浩有些吃惊地说:“咱们村不大,也不富裕。就算是你办学堂,也不会有几个人来读的。”桔子说:“我想办的是免费学堂。”
江浩还是摇头,说:“读书人束脩虽然是占大头。但平时的笔墨纸砚,各项考试的费用可是不少。就算是你办的学堂可以免了束脩,可是能读得起书的,还是少数。而且长宁镇的秀才就很少。你根本找不到,肯到咱们这个小山村教书的人。还办学堂还要县里教谕的同意,要不你也拿不到考试推荐的名额。”
桔子解释说:“哥,你弄错了。我不是要办像镇上那样的学堂。我只是想让咱们沿山村的孩子们,都能识字,会简单的帐目计算,出门不至于做睁眼瞎。以后,就算是去打长短工,也算是有些长处。所以先生并不难找,只要是读过几年书的,哪怕不是秀才,也能胜任。咱们长宁镇读书人虽然不多,找个把一直考不上秀才的老书生,倒也不难。”
江浩想了一想说:“这样的话,先生虽然不难找。可是能有人来读书吗?”桔子说:“我免束脩,免费供应笔墨纸砚,肯定会有人来的。大家应该都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认几个字。以前是因为大家穷,学堂又远,大伙实在是读不起书。现在有机会了,只怕家里附合条件的孩子,都会送过来。我要让,整个沿山村的人都议论这件事儿。也要让,沿山村的人都能念咱们江家的好。”
宁氏有些咋舌地说:“桔子,你这手笔可大了一点。这要花多少钱哎。”桔子对宁氏说:“我早就想办这件事儿了。上次那些灾民,有很多人家里有孩子,还有几个人直接就是孤儿。我就是想开个学堂教他们识几个字,但是一直没空。现在正好趁这个机会办起来,也让沿山村的人一起沾个光。”
这时,突然江常安的声音,从后面传过来,说:“这是好事儿。只是要花多少钱,桔子你算过没有?”桔子回过头去,却是江常安回来了。桔子忙把江常安迎了进去,给他倒了杯水,才说:“花费不算太大。地方我们可以去找李亦溪,让他划出一块。这是村里的文教事业,他拿出一块村里的公共用地,也是应该的。剩下的,我打算从咱们家的生意里,拿出纯利润的一成,做为学堂各项开销,应该足够了。”
江常安算了一下,点头说:“这倒也够了。只是想要考科举,取功名的人怎么办?按你说的,请得先生可不够分量。”(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一章 办学
桔子笑着说:“我们只收六到十五岁的孩子,但是每个人最多在学堂读三年。我算是办个小学,还想要往上读的人,可以去镇上学堂。那些想要取个功名出身的,读书读个几十年的也有,我这里也贴不起。”
宁氏心里还惦记着谣言的事儿,插话问道:“这样,村里的人就不议论你了吗?”桔子轻声说:“明天,爹和娘就去找李里长说办学堂的事情。然后,找上舅舅,咱们一家人把风声传开。那时,村里的人关心的重点,就应该是学堂办在哪里,自己家的孩子有没有资格占这份便宜。我的那一点事情,很快就会烟消云散的。”
江常安刚从煤场回来,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问起来。桔子怕宁氏再说她不知羞,却不肯说了。江浩见桔子难得做出一付老实的样子,笑了笑,对江常安把事情说了一遍。江常安越听脸色越难看。等江浩说到,娘三个想出来对付江春儿的办法时,更是有些不知所措。
他喃喃地说:“这要是真让赵泰安娶不上媳妇,岂不是有伤阴德?”宁氏一直担心,江常安不想下狠手,对付江春儿。见他果然说了出来。宁氏立刻作色说:“你怎么不担心桔子嫁的不好?你要是有更好的办法也行。”江常安低下头不说话了。
桔子柔声说:“爹,我们也只是自保。我哥会尽量把伤害,降到最低。只要不出差错,那些难听话,也不会传得太广。另外,咱们家办免费学堂,不是也在积德。几年下来。咱家也就能担上一个耕读传家的名声。一点无所谓的谣言,别人也不会轻易相信了。”
江常安眼睛有些亮了起来,小声对说:“耕读传家呀。那咱家那些买卖怎么办?”耕读传家是这个时代。对一个家族最高的赞誉了。江常安虽然被桔子说得心热,但却不太想信。自己家能做的得。他原来的最高理想,就是买几亩地,老老实实地种地,这士农工商,农人是排第二位的。后来,他被桔子说动,去经营了饭铺,虽然钱是赚了不少。也受人奉承,反觉得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了。
江浩见江常安被桔子一句话,转移了注意力,就对着桔子耳边,轻声说:“镇上的事情,宜早不宜迟。我现在就去。这事儿不难办。我赶马车去,来回很快的。桔子瞥了江常安一眼,他还在低头纠结铺子的事儿。现在他既舍不得放弃铺子的收益,也舍不得桔子提到的好名声。
桔子趁江常安没注意她,轻声对江浩说:“好。你小心些。别把自己露出去。”这事儿对江浩有一定的风险,要是别人知道,他凭白造自己姑姑和表哥谣。那读书人的名声也就搭进去了。江浩点头说:“你放心,就等我的好消息吧。”说完,他就快步走了出去。
江常安见江浩要走,忙叫住他,问:“浩儿,你去哪里?”他下意识地不想让江浩,离开他的视线。桔子笑嘻嘻地对江常安说:“爹,我哥是去替我办事儿,你别管他。爹刚才在担心什么?”江常安又被桔子转移了思路。轻声叹息着:“咱家给村里办学堂,攒名声。但是。咱家那些铺子总不能没人管。到最后,也是个地位低下的商户。”
桔子摇了摇头。对自己不开窍的便宜爹,简直是无语。她对江常安说:“爹,哪个大户人家是全靠田地产出过活的?也不过,那些人家的铺子都是由自己家的奴仆管理的。爹爹也该培养一些可靠的人,能接手珍味馆的生意。以后,爹就不用参与珍味馆平日的经营琐事儿,只要看看帐薄就行了。
江常安低着头想了一阵,越想眼睛越亮。等他想明白了,就急着找江浩一起,跟他到李亦溪家里去。他觉得江浩是读书人,办学堂的事儿,江浩能说得更清楚一些。可是这时,江浩早就赶着小马车去了镇上。江常安郁闷得不行,却拿自己的一双儿女没有办法。也只能默认了桔子的办法。
江浩到院子里之后,并没有急着走。他是一个书生,平时在镇上就是学堂、珍味馆、金雪园几个地方。他基本就没跟长宁镇上,那些游手好闲的地痞打过交道。他早就想好了,直接奔小东子的房间。江浩对他细细嘱咐了,才带着他,坐上马车去镇上。
小东子是在长宁镇长大的。自从叔叔病了之后,他就想方设法挣点钱。但是他年纪又小,又没有什么靠山,找到的活都是最底层的。也是最受这些地痞盘剥的。时间久了,他对这些地下势力关系分布倒也有些清楚了。江浩让小东子带着,直接找到江春儿家附近,地痞流氓的小头头,许了他五两银子。
那小头头拍着胸脯保证,明天就会让江春儿家附近的人,都知道赵泰安是个不能人道的。而且会让江春儿以为,这事儿已经传遍了长宁镇了。
江浩的动作确实很快,回来的时候还赶得上,陪江常安一起去李亦溪家,商议在村里建免费学堂的事情。这对李亦溪来说,是有名声有功绩的好事儿。他一听立刻表示全力支持。并表示,学堂的地方,随便江常安家里选,只要不是良田的无主之地,他就能做主,以最低价卖给桔子家。
学堂的房子只要桔子家定下样子,他就会动员全村的人免费来帮忙。庄户人家的力气是不值钱的。村里的人为了给自己的孩子盖学堂是不惜力的。就是先生他也可以帮忙找,长宁镇这一带秀才不多。但读了几年书,考过童生,却一直没考上秀才的人也不算少。很多人读了一辈子书,却不识稼穑。有些人没有考上秀才之后,就穷困潦倒。从这些人中,选一个人品好的并不难。江常安正为先生的事情发愁,干脆一并委托给了李亦溪。
江常安要为村里办免费学堂,这可是件新鲜事儿。在桔子家有意宣扬之下,很快传遍了全村。以前,也有人富裕了,回馈故里。不过是拿几个钱来,修上一座桥,或者给村里修一个祠堂之类。然后,再刻碑留念,以记录他的善行。
这办学堂可不比其他,这是需要长年累月的花费下去的。就算是累世大族,也没有惠及全村的。人家就是办,也是办个正经的书塾,对学生也挑得厉害。那是给自己的家族贮备人材的人。挑选的人自然也都是能考科举,有希望走上功名仕途的。哪有像桔子家这样,直接说明只是为了不让村的孩子做睁眼瞎。更是直接表示,不收那些一些要考科举的学子。
但是,对村里的人来说,这才是最实惠的。村民们没几家能支撑得了,家里的子弟考科举这样,长年累月的费用。桔子学堂只要求学子们读三年书。三年下来,至少是能写会算的。
在这个教育普遍低下的社会,能写会算,已经是了不起的能人了。何况,桔子家里还包了笔墨纸砚。村民们送孩子上学,唯一需要付出的,就是在这三年,家里的孩子少帮家里干点活而矣。这是村里家家都能承担得起的。
村里的人只要知道这件事儿的,第一时间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自己要好的人家。村里一下子就沸腾了。这个学堂会请什么样的先生?江家供应的纸墨够不够用?学生的名额有没有限制?种种疑问,让李亦溪和桔子家里都热闹起来。至于桔子会嫁给谁,跟你有关系吗?这点八卦早就不够看了。要是再有人提起,反而会被那些爱传八卦的妇人们卑视。因为那就说明你落伍了。
很多村民,更是在心里纠结得厉害。如果自己家的孩子只有六七岁,倒也罢了。反正他们在家里也是疯玩,能有个地方拘碰上他们,还能学本事,那可是求之不得的。但是十四五岁的孩子,在一般农家已经被当成半个大人了。农闲时,跟着父兄在镇上打工,已经能挣几个铜板了。
如果学堂开始招收学生了,送不送他们去呢。不送对不起孩子,送吧,家里就少了一份收入。无奈之下,不禁有人私下里埋怨:江家为什么连年龄那么大的学子都肯收,还真是有钱没地方花了。只是,这话一出口,立刻就被旁边的人给唾回去。骂他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人家又没逼着你,送儿子去读书。是你自己贪心,一头都不肯放弃,还真是让人看不上。
学堂的事情就是这样的热闹之中,顺利地进行着。正好刚过完年,大家都有时间。再加上李亦溪又上心,几天的功夫,学堂的房子已经初见雏形。桔子想要办一个低等教育程度的小学,又想尽可能多的招收学生。就干脆按照现代的形式,建了一个大教室。同样的桌椅、黑板。只是粉笔的制作让桔子费了一点心思。(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二章 心意触动
桔子知道粉笔是用熟石膏做的。她到镇上转了一圈,只买到了生石膏。生石膏是一种中药,据说可以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桔子最后在医馆买到生石膏,不仅让她有些感嘅。当初中医说,万物都可以入药,还真没说错。这个时代,居然是医馆药铺里东西最齐全。
好在如何把生石膏弄生熟石膏,桔子还是会的。她毕竟读了一场大学。只要她把生石膏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其部分脱水就可以了。桔子又找林木匠做了几个模具,就开始做粉笔。
桔子先用火将生石膏,烤的很干成粉,这就是熟石膏了。她又将熟石膏加水搅拌成糊状,再在模具上刷油将调好的原料,灌入模型凝固成型。最后取出凉干就可以了。在药店里买生石膏自然量就不多,好在桔子也没打算大批制作。做那么十几二十根的,就够学堂的先生用一段时间了。
江家办的学堂更新了,先生却难请了。李亦溪确实能干,学堂建好的第一天,就请了一位先生。这位先生是静河村的人,叫常百松。他虽然没考上秀才,却也中过几次童生。时运不济,再往上居然几次都是阴差阳错地,被刷了下来。到了近四十岁,他终于灰了心,也不再考了,准备踏实挣钱养家。可是读了几年书,功名没考上,却有些书生脾气。肩不能挑,手不能抗的,却不愿意( 穿越之田园好女 http://www.xlawen.org/kan/5586/ )
宁氏冷笑着说:“妹妹,你现在还真看不出。你平时那么疼泰安。这孩子的终生大事,咱们长一辈的人作主是不错。可是我们也应该,尽量给他们选性情相投的人。没有明知道。两个人相互不喜欢,还非得凑在一起的。这亲事选得不好,夫妻两个成了怨偶,那可都是我们的责任。”说完,她也不等江春儿回答,对江常安说:“孩子他爹,我们来的时间也不短了。家里还有好多事儿呢,也该回去了。”
宁氏原本还要留一点孝顺的名声,对江德财和张氏都是能顺着,就顺着。她不在乎自己辛苦一点,对钱财看得也不是很重。只是想留点好名声,将来不要影响到儿子的前途,和女儿的婚事。但张氏和江春儿打桔子的主意,算是触到了她的底线。
江常安也不想待下去了。他自知不能答应江春儿的要求。但他又应付不了,江春儿和张氏的纠缠。听见宁氏叫他,他就对江德财说:“爹,家里的事情忙。我们这就回去了。”说完,就跟宁氏一起头也不回去,出了堂屋。夫妻俩逃一样的快步走出了五六百米,才有些气喘地放慢脚步。
宁氏心里还有些气不平。她对江常安说:“孩子他爹,这老宅是来不得了。每次来都要生出一些事儿来。现在他们倒打起了桔子的主意。他们也不看看,就赵泰安那副模样,怎么配得上我的桔子。这事儿你可得咬死了,不能答应。要不,我带着三个孩子另过,永远不进你江家的门。”
江常安有些委屈地说:“我不是没有答应吗?你放心,桔子的婚事总要她自己同意。这孩子主意正,我可不敢随便给她做主。”宁氏点头说:“你知道就好。只怕是你妹妹不肯罢休。”江常安想了一想,说:“妹妹在脸面上的事儿,看得极重。这次被我们这么拒绝,应该不会再提起了。泰安这孩子也不算太差,如果妹妹肯在村里给他说媳妇,找个好姑娘并不难。不一定非得要桔子不可。”
宁氏觉得江常安说得有理,也赞同地说:“这倒也是。村里好多姑娘削尖了脑袋,想嫁到镇上去的。你妹妹一向都不太喜欢桔子,也不知道这次,为什么突然又想让桔子当儿媳妇?”宁氏说着话,脸色逐渐难看起来。在做母亲的看来,自己的女儿是千好万好,被百家求娶是理所应当地。
现在话赶话说到这里。她才觉得一个从来不待见桔子的人,突然说看上了桔子,这实在是不合理。唯一的理由,就是桔子丰厚的嫁妆。宁氏半天没有说话,都快走到家门口了,才对江常安说:“这次的事儿就别跟桔子说了。我看她最近心情不好。但愿你妹妹能死了这条心,别闹出事儿来。”
江常安没有宁氏想得多。但是他觉得江春儿一年也就回来那么几次。这次回来也说过,只住一个晚上的。她提亲碰了钉子之后,应该不会纠缠不休的。江常安对宁氏说:“也行。就别跟桔子说了。桔子原本就不喜欢妹妹。没得让她心里不舒服。”两个人进了屋子之后,果然不再提江春儿提亲的事儿。只是跟桔子说了一些老宅的情况。
桔子对江春儿一点都不在意,反而以梅子的情况多问了几句。梅子这次是坐大马车,带着个小丫环回来的。原本她就是一个小妾,只比奴婢高一点。并没有什么年初二回娘家的规矩的。但是梅子因为后院争斗而流产,虽然这在吴守信看起来,是因为梅子太笨,连他吴家的骨肉都保不住。
吴守信是个好色的,他虽然有几分恼怒梅子,笨得连自己的孩子都保不住,但毕竟还贪图梅子年轻貌美,再加上江山这段时间,奉承得他也很舒服。他也就给了梅子这个面子,让梅子像个正室夫人一样,坐了马车回娘家了。
梅子小产之后,心情一直不好。这次回来,也没什么笑容。人也瘦了一些,反而更见清丽。宁氏和梅子说不上话,倒是那个小丫环,被小张氏赶到厨房帮忙。那小丫环虽然在吴府地位不高,也是不怎么做粗活的。她心里不痛快,对着宁氏,嘴上就没有把门的了。倒是让宁氏听了一大堆梅子在吴府的八卦。
宁氏这才知道,梅子在吴府的日子并不好过,只是外面看着风光罢了。又想想当初江春儿嫁到镇上,也是很被为难了一阵。要不是赵家二老死得早。江春儿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熬出头呢。就算是这样,江春儿还得操持一家人的生计。其中的辛苦之处,也是不为外人道的。
宁氏见桔子问起,也很是感叹了一番。最后,宁氏对桔子说:“桔子,这大户人家的日子,还真的只是外面看着风光。就按吴大人家里的情况来说,别说是小妾,就是正室夫人,日子也是不快活的。咱们还是老老实实地寻个庄户人家,一夫一妻地过好自己的日子,反而舒心。”
桔子连连答应说:“娘说的是。那些豪门大户的女子,成天在家里,无所事事。就算是一餐饭,一件衣也是丫环、婆子给做好了送到面前。她们没事儿干,心思就全放在勾心斗角上了。争面子,争钱财,争男人,争来争去,还不都是男人的玩物。我是决不会让自己沦落到这种地步的。”桔子就算是心里年龄已经快三十岁了,她也不认为自己斗的过,那些从小就在宅斗里培养出来的人精。(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八章 谣言(上)
宁氏看了李婶一眼,她跟李婶也算是老朋友了。她很了解李婶的心思,再说她也很看重李多银的。一时间,还真有些想,干脆就答应了李婶。桔子嫁到李满屯家,还不是就跟在自己面前一样。要是桔子象自己一样,嫁得离家远了,自己来真是舍不得。
她咬了咬牙,最后还是摇头拒绝说:“这可不成。我知道多银是个好孩子。可桔子再三叮嘱我们,她的婚是要她自己看中才行,而且她要十八岁以后再出嫁的。你知道,这孩子脾气强,我怎么敢给她做这样的主。就是这次的谣言,我都没法跟她交行。我看她在这个年里,为了那些提亲的人,连年都没过好。我算计着,江春儿提的亲事我根本不会答应,就别给桔子添堵了,就没跟桔子说过。这要是让她在外面听说了,她岂不是要伤心?”
李婶四周看了一下,问:“桔子呢,今天她不在家吗?”宁氏苦恼地说:“今年一年的事情都多,到过年都消停不下来。桔子是真的累坏了。我看她过年一直打不起精神来,只在家里闷着。今年让浩儿拉着她,去村里逛逛,也散散心。早知道,还不如就让她在家里歇着呢。”
李婶听说,桔子这么巧就今天出去了。她有些同情地看着宁氏说:“这些话在村里传得广。桔子多半已经知道了。”正说着,桔子已经怒气冲冲地推门进来。她看见李婶正在和宁氏说话,勉强憋出个笑容说:“李婶来了。你和我娘都是一年忙到头不得闲。这好容易过个年,你就陪我娘说说话。我还有点事儿,就不陪李婶了。”说完,桔子就头也不回地,进了自己房间里。
宁氏看着随后进来的江浩和江泽。都是满脸的怒容。她心里明白,桔子多半是听到,跟赵泰安定亲的谣言。江浩被云泽洋悉心教导了两年。已经稳重多了。见家里有客,虽然李婶也不能算是外人。他却不愿意。再在别人面前提桔子的尴尬事儿。他也是跟李婶说了几句客套话,打算先去劝劝桔子。
江泽到底年龄还小,却忍不住了。他一头扑到宁氏的怀里,叫道:“娘,你是不是打算让姐姐嫁给赵泰安。我不喜欢赵泰安,也不喜欢姑姑。娘,你别把姐姐嫁出去。我舍不得。咱们就把姐姐留在家里,好不好?”
宁氏就算是心情不好。也被小儿子的童言童语给逗笑了。她叹了一口气,对江泽说:“尽胡说。女孩儿家怎么能不嫁人。不过,我可没有把桔子许给赵家。”江浩本来也想问宁氏这个问题。他身为人子,不能对父母的决定有多少异议。但对赵泰安这个妹夫的人选,已经是极不满的了。一路上,都在算计着怎么说服父母,改变主意。
这时,听到宁氏说,根本没这回事儿。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觉得怒火上冲。他这几天除了去几个必要的长辈家里。拜年之外,也是几乎足不出户的。过年,家里的生意都停了下来。事情不多。他就安下心来,在家读书。他自知开蒙太晚,只有加倍努力才能赶上别人。更何况,江山就因为有一个秀才功名,居然用他家的功劳,当了一个小官。这让他觉得非常不舒服。
江浩不在意,江山会替自己挣出一个什么前程。但以前没分家的时候,江山虽然不太答理他。他也看出,江山不是一个心胸宽大的人。要是江山用了他家的功劳。以后反过来对付他家,那才真是能让人郁闷到吐血。江浩知道。江山能捡到这个便宜,归根到底。是他自己家里没有人有功名。朝庭有了赏赐,自己家居然没有人能接下来。这种处境,让江浩更是发奋图强了。
今天,要不是宁氏让她带桔子去散散心。他说什么也不会,浪费时间,在村里玩耍的。可是,就出去了这么一会儿,就听到两三个人,开玩笑似给桔子道喜。兄妹俩一开始,根本就不相信,江常安夫妇会轻易将桔子许给别人。
可说得人多了,就有些疑虑了。更何况,这些人说的有头有脸的,连时间、地点、原因、经过都说得合情合理。再加上,这次江常安夫妻确实,在年初二的时候,去江德财家呆了大半天。江浩有些疑心,如果江德财一家都压着江常安夫妻,再加上赵泰安也不算是个太差的人选,也许江常安夫妻就顶不住了。
可是既然江常安夫妻没有松口,怎么全村的人都知道了呢?宁氏见江浩疑惑地看着他,就说:“你先去劝劝桔子。她的婚事,我们答应了由她自己作主。是不会反悔的。我一会儿再跟你们解释。”李婶见宁氏一家人要说体已话,立刻就告辞说:“嫂子,这天色也不早了。我还要回去侍候家里那爷几个,就不跟你说闲话了。桔子是个心胸宽的孩子,你劝劝她想开些。人活在世上,谁背后没有几句闲话?过了这阵子就好了。”
宁氏这会儿也没心思,陪李婶闲聊了。她也不虚留李婶,忙送走了她。转头就去了桔子的房间。宁氏进屋就见桔子在那里生闷气。只是脸色不好看,倒也看不出什么来。她有些小心奕奕地对桔子说:“桔子,我们真的没有把你许给别人。赵泰安的事儿,江春儿虽然提过,可我和你爹也没答应呀。”
江浩冷着脸说:“娘,你先说说是怎么回事吧。既然你们没答应这门亲事,怎么这几天就传遍了整个村子。村里就算是真有人结亲,也没有传得这么快的。这其中一定有原因的。”宁氏叹了一口气,对江浩和桔子说了年初二发生的事儿。
她接着又说:“原本,春儿提亲,我们没答应。这都是在自己家里的事儿,我也没当是什么大事儿。我知道,桔子也不会看中赵泰安的,也就没说。谁知道就闹了这么一出。你爹今天一大早就去了煤场,给煤场留下的几个值班的人,送些破五的吃食,多半还不知道这事儿。要不,让人把他找回来,我们一起商量一下怎么办好?”
江浩怒道:“这有什么好商量的。这一定是江春儿想逼,桔子嫁给赵泰安。就赵泰安那副德行,怎么配得上桔子?这是决不可能的。”宁氏发愁地说:“女孩儿的名声,可经不起糟蹋。要不,等你爹回来。我们就去村里,几个有些名望的人家去解释一下,总能挽回一点。”
桔子原本以为,江常安夫妻真的,私自将她许配给了赵泰安。这亲上加亲的事儿,在影视作品里可看得太多了。现在,她才发现自己对这对便宜父母,还真是太没信心了。她心里有些愧疚,但总算是放下心来。这会儿听到宁氏的办法,却笑了起来,说:“娘,你这个办法不行。这种事儿都是越描越黑的。你们这么上赶着去解释。人家一定以为,是你们要把我塞给赵泰安,人家却不要我。这亲事才没成的。我的名声会更坏的。”
宁氏哑口无言,只能发愁地看着桔子。江浩却见桔子还笑得出来,就问:“桔子,你是不是有办法了?”桔子笑着点头,不过是利用舆论,桔子在现在见得多了,怎么会斗不过古人?宁氏见桔子点头,精神一振,忙问:“是什么办法?”桔子虽然有些想法,却一时还没有理出头绪,就只是沉吟,并不开口。
宁氏有些恼火地说:“你这孩子,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还卖关子。”桔子撒娇到:“娘,人家不是还没想好吗?”宁氏有些气结,说:“这事儿难办。就算是我们找江春我去找,也没有什么凭证。你想不出来办法,也没人怪你。你还有心情开玩笑?”桔了摇头道:“没娘说得那么严重。这事儿传得再广,也不过是两三天的功夫。只要以后,没人议论了,这事儿就过去了。不会给我带来多大伤害的。”
宁氏知道桔子说得有理。但是别人说不说的,她却没权利管。自己家这一二年发的太快,事儿太多。家里的每个人,都是村里的焦点人物。平时没事儿,还能让村里的闲汉说出点事儿来。现在有个现成的话题,村里的人更是当作现成的大戏。怎么会不议论?更何况还有江春儿推波助澜。
江浩也知道这个道理。他问桔子:“村里的人要是以后,真的不再提这事儿了,过几天大家就以把这事忘个干净。可是,咱们那个姑姑,既然挑起了这个事儿,怎么可能罢休?”
桔子笑嘻嘻地说:“咱们的姑姑能算计我,主要是没事儿闲的。我们给她找点事儿做,她就没功夫再理会沿山村,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了。”
江浩有些不明白。他说:“现在是过年,姑姑家里的铺子,也要过了十五才开门。她现在确实没什么事儿。我们能有什么办法?”(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章 谣言(下)
桔子冷笑着说:“江春儿的根基在镇上。她将来的依靠是儿子。她能不顾忌和爹一母同胞的血脉亲情。我就能动一动她的命根子。”桔子又对江浩说:“哥,江春儿能造谣。我们也能造。只是这事儿做起来,却有些损,不知道哥哥可愿意帮我?”江浩笑道:“江春儿这么欺负我妹妹。我们反击起来,手段厉害一点也是应当的。只要妹妹能想出办法来。我就一定去做。要不然,不是显得我这个哥哥太没用了吗?”
桔子沉吟了一会儿,终于说:“哥,你明天带点钱,去镇上。找几个姑姑家边上的泼皮无赖,每个人给几个铜板,只让他们满街去说……”江浩等了半天,见桔子不说话了,就催道:“说什么呀?”
桔子咬了咬牙,才说:“就让他们说,赵泰安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学问没长多少,身体却坏了。连,连传宗接代的物件都不成了。江春儿想趁过年的时候,骗自己亲侄女来过活寡,却被人家识破了,打了出来。”
宁氏和江浩都目瞪口呆地看着桔子。过了好一会儿,宁氏才问:“桔子,这些事儿你是从哪听说的?”她不知道自己天真的小女儿,什么时候连这种夫妻之事都懂了。桔子却没听明白,宁氏话里的意思。她笑着说:“这不是造谣的吗?”宁氏咬了咬牙才又问:“那个传宗接代的事情,是谁教你的?”
桔子这才发现,自己又说漏了。这个时代没什么性教育,男女之事儿,大约都是女孩出嫁之前,由母亲或者亲近的女性长辈,临时做个简单的培训。只要新婚之夜。大致知道是怎么回事儿,洞房一过,情欲上的事情也就水道渠成了。桔子刚十三岁。虽然亲事说的热闹,可是实际操作。可没有人会教她。
好在桔子在自己家人面前,早就错漏百出了,弥补也不是一回了。她眼睛转了一圈,就装作害羞地说:“年前,村里的王家姐姐出嫁。我不是去陪她的吗?我进去的时候,正好看她在看书。我一进去,她就把书藏好了。王家姐姐又不识字,什么书藏得那么宝贝。我一时好奇。就趁她不注意拿出来看了一看。上面好多男女,差点没把我给羞死。”
那个年前嫁女儿的王家,跟桔子家关系不错。按村里的习俗,女孩儿出嫁前,村里要好的姐妹要去闺房陪她。也算是跟她作个告别,以后她就嫁作人妇,闺中姐妹见面就没那么方便了。王家要巴结桔子家,就把桔子也请也过去。桔子这会儿正好把她拉来作借口。
宁氏看着桔子,有些无奈。她早就看出桔子的害羞是装的了。最后,她还是轻声说:“以后。不准再提这种事情。也不准你随便翻人家新嫁娘的东西。你也不小了,要知道忌晦。”桔子见轻松过关,不在意地点头说:“好啊。”宁氏一看桔子的样子。就知道,她没把自己的话放在心上。
宁氏还想接着教训,却没江浩拦下来话头。他对宁氏说:“娘,现在不是教训桔子的时候。你先让桔子说说,我买通了那些地痞之后的事儿。”桔子也怕宁氏教训,忙接着说:“哥,我们只要牵扯住江春儿的精力,倒不必真把谣言宣扬开去。你让那些地痞就在赵家附近,传一传这话就行。一二天里面。让他们想办法,把这些话传到江春儿的耳朵里就行了。哥。这事儿牵连到了赵泰安,但是他也不能算是无辜。也算是给他一个教训。倒不必真的毁了他。”
宁氏有些担心地说:“我们样说。春儿一定能猜到是我们做的手脚了。她要是来闹怎么办?”桔子信心十足地说:“娘,你放心。只要江春儿有一分灵醒,就不会跑来闹的。她也同样没有证据。要是她把前面的事情,牵连进来。那我也就是晚嫁几年,她这辈子都未必娶得上儿媳妇了。”
宁氏明白桔子的意思。这事儿要是真的宣扬开去。江春儿怎么否认,都没多大用处的。但凡是痛女儿的人家,都不会让女儿冒着守活寡的风险,去嫁一个并不算出色的人。宁氏有些说不出话来。这个计策实在有点毒辣,搞不好会毁了赵泰安的一生的。好在,桔了也嘱咐了江浩控制谣言传播范围。才让宁氏心里舒服了一点。
江浩又说:“等这些谣言传到赵家。咱们那个姑夫也不会让江春儿再乱来的。姑夫虽然没什么担当,可是绝对不笨。”宁氏也点头说:“浩儿说得有理。我只想着江春儿了,倒把妹夫忘记了。要是妹夫知道,春儿惹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也不会让她好过的。妹夫再软弱,对自己的儿子也应该是护着的。”
江浩想了一想,又问:“桔子,江春儿这边儿,算是解决了。但村里的谣言势头已成,一时半会可停不下来。”桔子笑着说:“村里的人也是多半是妒忌咱家,给他们点好处,他们就不记得我的事情了。”江浩愣了愣,说:“又要花钱买?”桔子冷笑着说:“用钱买不来的东西还真不多。不过,这钱也要会用才行。”
江浩有些不太明白,问:“这个钱怎么花?难道是给那些传谣言的人,一个人一点,让他们不要传了。”桔子不禁笑了起来,说:“那不正说明我们心虚。只怕这谣言传得更快了。”桔子见江浩被笑得有些脸红。她收敛起笑容正色说:“哥,我们家发起来得太快,根基太浅。在村里也实在是风头太盛。就算是能借穆府一点力量,在外面,别人不太能欺负我们。可是在村里,咱家就孤立了。这次江春儿散布谣言,传播得这么快,也是因为不知道有多少人,要看咱家的笑话呢。”
江浩有些为难地说:“这个却是难办了。咱家就算是买了不少地,又有生意。也是咱们辛辛苦苦赚来的。咱们也不可能平白分给他们。他们要排斥咱家,咱们一时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总是过几年,他们都习惯了,又能从咱家的产业上赚到钱,才能了结的。”
桔子淡淡地说:“只是熬时间,这个办法太消极了。咱家赚了钱,不能白给村里发钱,却是可以回馈乡里的。我想要在村里办一家学堂。”江浩有些吃惊地说:“咱们村不大,也不富裕。就算是你办学堂,也不会有几个人来读的。”桔子说:“我想办的是免费学堂。”
江浩还是摇头,说:“读书人束脩虽然是占大头。但平时的笔墨纸砚,各项考试的费用可是不少。就算是你办的学堂可以免了束脩,可是能读得起书的,还是少数。而且长宁镇的秀才就很少。你根本找不到,肯到咱们这个小山村教书的人。还办学堂还要县里教谕的同意,要不你也拿不到考试推荐的名额。”
桔子解释说:“哥,你弄错了。我不是要办像镇上那样的学堂。我只是想让咱们沿山村的孩子们,都能识字,会简单的帐目计算,出门不至于做睁眼瞎。以后,就算是去打长短工,也算是有些长处。所以先生并不难找,只要是读过几年书的,哪怕不是秀才,也能胜任。咱们长宁镇读书人虽然不多,找个把一直考不上秀才的老书生,倒也不难。”
江浩想了一想说:“这样的话,先生虽然不难找。可是能有人来读书吗?”桔子说:“我免束脩,免费供应笔墨纸砚,肯定会有人来的。大家应该都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认几个字。以前是因为大家穷,学堂又远,大伙实在是读不起书。现在有机会了,只怕家里附合条件的孩子,都会送过来。我要让,整个沿山村的人都议论这件事儿。也要让,沿山村的人都能念咱们江家的好。”
宁氏有些咋舌地说:“桔子,你这手笔可大了一点。这要花多少钱哎。”桔子对宁氏说:“我早就想办这件事儿了。上次那些灾民,有很多人家里有孩子,还有几个人直接就是孤儿。我就是想开个学堂教他们识几个字,但是一直没空。现在正好趁这个机会办起来,也让沿山村的人一起沾个光。”
这时,突然江常安的声音,从后面传过来,说:“这是好事儿。只是要花多少钱,桔子你算过没有?”桔子回过头去,却是江常安回来了。桔子忙把江常安迎了进去,给他倒了杯水,才说:“花费不算太大。地方我们可以去找李亦溪,让他划出一块。这是村里的文教事业,他拿出一块村里的公共用地,也是应该的。剩下的,我打算从咱们家的生意里,拿出纯利润的一成,做为学堂各项开销,应该足够了。”
江常安算了一下,点头说:“这倒也够了。只是想要考科举,取功名的人怎么办?按你说的,请得先生可不够分量。”(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一章 办学
桔子笑着说:“我们只收六到十五岁的孩子,但是每个人最多在学堂读三年。我算是办个小学,还想要往上读的人,可以去镇上学堂。那些想要取个功名出身的,读书读个几十年的也有,我这里也贴不起。”
宁氏心里还惦记着谣言的事儿,插话问道:“这样,村里的人就不议论你了吗?”桔子轻声说:“明天,爹和娘就去找李里长说办学堂的事情。然后,找上舅舅,咱们一家人把风声传开。那时,村里的人关心的重点,就应该是学堂办在哪里,自己家的孩子有没有资格占这份便宜。我的那一点事情,很快就会烟消云散的。”
江常安刚从煤场回来,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问起来。桔子怕宁氏再说她不知羞,却不肯说了。江浩见桔子难得做出一付老实的样子,笑了笑,对江常安把事情说了一遍。江常安越听脸色越难看。等江浩说到,娘三个想出来对付江春儿的办法时,更是有些不知所措。
他喃喃地说:“这要是真让赵泰安娶不上媳妇,岂不是有伤阴德?”宁氏一直担心,江常安不想下狠手,对付江春儿。见他果然说了出来。宁氏立刻作色说:“你怎么不担心桔子嫁的不好?你要是有更好的办法也行。”江常安低下头不说话了。
桔子柔声说:“爹,我们也只是自保。我哥会尽量把伤害,降到最低。只要不出差错,那些难听话,也不会传得太广。另外,咱们家办免费学堂,不是也在积德。几年下来。咱家也就能担上一个耕读传家的名声。一点无所谓的谣言,别人也不会轻易相信了。”
江常安眼睛有些亮了起来,小声对说:“耕读传家呀。那咱家那些买卖怎么办?”耕读传家是这个时代。对一个家族最高的赞誉了。江常安虽然被桔子说得心热,但却不太想信。自己家能做的得。他原来的最高理想,就是买几亩地,老老实实地种地,这士农工商,农人是排第二位的。后来,他被桔子说动,去经营了饭铺,虽然钱是赚了不少。也受人奉承,反觉得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了。
江浩见江常安被桔子一句话,转移了注意力,就对着桔子耳边,轻声说:“镇上的事情,宜早不宜迟。我现在就去。这事儿不难办。我赶马车去,来回很快的。桔子瞥了江常安一眼,他还在低头纠结铺子的事儿。现在他既舍不得放弃铺子的收益,也舍不得桔子提到的好名声。
桔子趁江常安没注意她,轻声对江浩说:“好。你小心些。别把自己露出去。”这事儿对江浩有一定的风险,要是别人知道,他凭白造自己姑姑和表哥谣。那读书人的名声也就搭进去了。江浩点头说:“你放心,就等我的好消息吧。”说完,他就快步走了出去。
江常安见江浩要走,忙叫住他,问:“浩儿,你去哪里?”他下意识地不想让江浩,离开他的视线。桔子笑嘻嘻地对江常安说:“爹,我哥是去替我办事儿,你别管他。爹刚才在担心什么?”江常安又被桔子转移了思路。轻声叹息着:“咱家给村里办学堂,攒名声。但是。咱家那些铺子总不能没人管。到最后,也是个地位低下的商户。”
桔子摇了摇头。对自己不开窍的便宜爹,简直是无语。她对江常安说:“爹,哪个大户人家是全靠田地产出过活的?也不过,那些人家的铺子都是由自己家的奴仆管理的。爹爹也该培养一些可靠的人,能接手珍味馆的生意。以后,爹就不用参与珍味馆平日的经营琐事儿,只要看看帐薄就行了。
江常安低着头想了一阵,越想眼睛越亮。等他想明白了,就急着找江浩一起,跟他到李亦溪家里去。他觉得江浩是读书人,办学堂的事儿,江浩能说得更清楚一些。可是这时,江浩早就赶着小马车去了镇上。江常安郁闷得不行,却拿自己的一双儿女没有办法。也只能默认了桔子的办法。
江浩到院子里之后,并没有急着走。他是一个书生,平时在镇上就是学堂、珍味馆、金雪园几个地方。他基本就没跟长宁镇上,那些游手好闲的地痞打过交道。他早就想好了,直接奔小东子的房间。江浩对他细细嘱咐了,才带着他,坐上马车去镇上。
小东子是在长宁镇长大的。自从叔叔病了之后,他就想方设法挣点钱。但是他年纪又小,又没有什么靠山,找到的活都是最底层的。也是最受这些地痞盘剥的。时间久了,他对这些地下势力关系分布倒也有些清楚了。江浩让小东子带着,直接找到江春儿家附近,地痞流氓的小头头,许了他五两银子。
那小头头拍着胸脯保证,明天就会让江春儿家附近的人,都知道赵泰安是个不能人道的。而且会让江春儿以为,这事儿已经传遍了长宁镇了。
江浩的动作确实很快,回来的时候还赶得上,陪江常安一起去李亦溪家,商议在村里建免费学堂的事情。这对李亦溪来说,是有名声有功绩的好事儿。他一听立刻表示全力支持。并表示,学堂的地方,随便江常安家里选,只要不是良田的无主之地,他就能做主,以最低价卖给桔子家。
学堂的房子只要桔子家定下样子,他就会动员全村的人免费来帮忙。庄户人家的力气是不值钱的。村里的人为了给自己的孩子盖学堂是不惜力的。就是先生他也可以帮忙找,长宁镇这一带秀才不多。但读了几年书,考过童生,却一直没考上秀才的人也不算少。很多人读了一辈子书,却不识稼穑。有些人没有考上秀才之后,就穷困潦倒。从这些人中,选一个人品好的并不难。江常安正为先生的事情发愁,干脆一并委托给了李亦溪。
江常安要为村里办免费学堂,这可是件新鲜事儿。在桔子家有意宣扬之下,很快传遍了全村。以前,也有人富裕了,回馈故里。不过是拿几个钱来,修上一座桥,或者给村里修一个祠堂之类。然后,再刻碑留念,以记录他的善行。
这办学堂可不比其他,这是需要长年累月的花费下去的。就算是累世大族,也没有惠及全村的。人家就是办,也是办个正经的书塾,对学生也挑得厉害。那是给自己的家族贮备人材的人。挑选的人自然也都是能考科举,有希望走上功名仕途的。哪有像桔子家这样,直接说明只是为了不让村的孩子做睁眼瞎。更是直接表示,不收那些一些要考科举的学子。
但是,对村里的人来说,这才是最实惠的。村民们没几家能支撑得了,家里的子弟考科举这样,长年累月的费用。桔子学堂只要求学子们读三年书。三年下来,至少是能写会算的。
在这个教育普遍低下的社会,能写会算,已经是了不起的能人了。何况,桔子家里还包了笔墨纸砚。村民们送孩子上学,唯一需要付出的,就是在这三年,家里的孩子少帮家里干点活而矣。这是村里家家都能承担得起的。
村里的人只要知道这件事儿的,第一时间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自己要好的人家。村里一下子就沸腾了。这个学堂会请什么样的先生?江家供应的纸墨够不够用?学生的名额有没有限制?种种疑问,让李亦溪和桔子家里都热闹起来。至于桔子会嫁给谁,跟你有关系吗?这点八卦早就不够看了。要是再有人提起,反而会被那些爱传八卦的妇人们卑视。因为那就说明你落伍了。
很多村民,更是在心里纠结得厉害。如果自己家的孩子只有六七岁,倒也罢了。反正他们在家里也是疯玩,能有个地方拘碰上他们,还能学本事,那可是求之不得的。但是十四五岁的孩子,在一般农家已经被当成半个大人了。农闲时,跟着父兄在镇上打工,已经能挣几个铜板了。
如果学堂开始招收学生了,送不送他们去呢。不送对不起孩子,送吧,家里就少了一份收入。无奈之下,不禁有人私下里埋怨:江家为什么连年龄那么大的学子都肯收,还真是有钱没地方花了。只是,这话一出口,立刻就被旁边的人给唾回去。骂他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人家又没逼着你,送儿子去读书。是你自己贪心,一头都不肯放弃,还真是让人看不上。
学堂的事情就是这样的热闹之中,顺利地进行着。正好刚过完年,大家都有时间。再加上李亦溪又上心,几天的功夫,学堂的房子已经初见雏形。桔子想要办一个低等教育程度的小学,又想尽可能多的招收学生。就干脆按照现代的形式,建了一个大教室。同样的桌椅、黑板。只是粉笔的制作让桔子费了一点心思。(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二章 心意触动
桔子知道粉笔是用熟石膏做的。她到镇上转了一圈,只买到了生石膏。生石膏是一种中药,据说可以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桔子最后在医馆买到生石膏,不仅让她有些感嘅。当初中医说,万物都可以入药,还真没说错。这个时代,居然是医馆药铺里东西最齐全。
好在如何把生石膏弄生熟石膏,桔子还是会的。她毕竟读了一场大学。只要她把生石膏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其部分脱水就可以了。桔子又找林木匠做了几个模具,就开始做粉笔。
桔子先用火将生石膏,烤的很干成粉,这就是熟石膏了。她又将熟石膏加水搅拌成糊状,再在模具上刷油将调好的原料,灌入模型凝固成型。最后取出凉干就可以了。在药店里买生石膏自然量就不多,好在桔子也没打算大批制作。做那么十几二十根的,就够学堂的先生用一段时间了。
江家办的学堂更新了,先生却难请了。李亦溪确实能干,学堂建好的第一天,就请了一位先生。这位先生是静河村的人,叫常百松。他虽然没考上秀才,却也中过几次童生。时运不济,再往上居然几次都是阴差阳错地,被刷了下来。到了近四十岁,他终于灰了心,也不再考了,准备踏实挣钱养家。可是读了几年书,功名没考上,却有些书生脾气。肩不能挑,手不能抗的,却不愿意( 穿越之田园好女 http://www.xlawen.org/kan/55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