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部分阅读
脊也渐渐的挺直,和薛愫笑道:“年下了,过来给小姐请个安。”又指着地上的一麻袋东西说道:“这是孝敬小姐的东西。”
薛愫说了句费心了,便让个婆子将麻袋抬进了那边屋里去。
这里又笑问着:“不知吴庄头多大的年纪?”
吴庄头一笑,满脸都是褶子:“今年四十有三。”
薛愫见他生得粗壮,又晒得黧黑,头发都有些斑白了。庄稼人自然要老得快一些,又见戴着羊皮暖帽,身上一件羊皮褂子,露出里面褐色的棉袍子。只是袍子有些破旧了,也不知浆洗过多少回。一眼就能望见好几处颜色不一的补丁,薛愫问了些他家的情况,得知家里有一个常年生病的妻子。还养了两个儿子。
薛愫悄声对柳氏说了几句,柳氏会意,出去吩咐了小丫头一声又继续在薛愫跟前侍立。
薛愫含笑道:“我年纪小,又不通农事。庄稼上的事你们是行家。我将地交给你们栽种,还希望你们好好打理。每一季收多少的田租,文书上是约定好了的。别的事我一概不管。不过庄头有什么事要我帮忙的,只要我能帮上开句口就是。”
吴庄头含笑着答应,心里却嘀咕,这么个小丫头能帮得上什么忙。寒暄了几句就准备告辞了,海棠和青柳却各抱了一个包袱过来,薛愫道:“里面有几块尺头,拿回去给大娘和孩子们做身新衣过年吧。还有两件丫鬟们的旧衣裳,虽不是新的,但加下暖还是足够了。庄头别嫌弃才好。”
吴庄头手微微颤抖着,眼中不似刚才的冷漠与倔傲,忙道:“这怎么好意思呢?”
薛愫点头笑说:“大过年的哪里有空手回去的道理,还有一盒子的点心,拿回去摆碟子请人也是极好的。”
又将五串钱给了吴庄头,并道:“这个拿去办些年货吧。”
吴庄头却推让说:“是来给小姐请安来着,这不成了打秋风了么。布我收下,这钱就算了。再说我们乡下人,办不了那么多的年货,家里东西已经基本齐备了。”
薛愫却坚持道:“拿着吧,给孩子们买点好吃的,给大娘找个好大夫瞧瞧病。痊愈了还请她到这边来走走。”
吴庄头有些无奈,只好收下,又要给薛愫磕头。薛愫却让人拉着他又道:“我年纪小,还是别拜了,怕折寿。田里的事就交给你了,等到春天花都开了,说不定我会去你们庄上走走看看。到时候还要到庄头家里讨杯水喝。”
吴庄头忙道:“乐意之至。”
送走了吴庄头,薛愫回了这边屋。闻莺和晚霞俩正忙着收拾地上的东西。晚霞又指给薛愫看:“这是老南瓜,这是晒好的豇豆干、茄子干,对了还有一袋干桂圆,一袋红枣呢。”
都是些地里出的东西,虽然不值什么,但难为吴家有这份心。薛愫看毕,便将这些东西分了三分,大一份让闻莺送到姑母那里去,还有一份给了范氏。自己留下的不多。
晚霞将东西送到了明晖堂,回来后笑嘻嘻的说道:“姑太太很喜欢,还赏了我一条裙子穿。”
范氏得了那些东西,见不是什么值钱的,也没放在眼里,连句道谢的话都没来说。回头柳氏夸赞薛愫:“小姐这么做很大方。”
薛愫淡然一笑:“这些东西我也吃不了,不如给大家分了。”
柳氏点头说:“这是一出,老奴夸赞小姐,还有一出是小姐对吴庄头的恩惠。我看他以后也不会再看着小姐年轻说些唬弄小姐的话。”
薛愫道:“是呢,到底我年轻。没经过事。所以以后还得妈妈和王大爷多多提点。”
族学从年二十就开始放假了,过了灯节才开课。这些天曾家的这些孩子们个个没了拘束,每天都有一两拨来约薛恒出去玩的。不过薛愫管得紧,薛恒处处要看姐姐的眼色,也不敢轻举妄动。
后来曾鸣与徐三爷一道来邀,薛愫对曾鸣还算放心,便和薛恒道:“你在家呆了半天,早就不耐烦了。去吧,可别给我惹事。”
薛恒有些不高兴:“我知道了。好像我很爱惹事一样。”
薛恒跟着曾鸣他们走后,薛愫说要歇息一下。想到薛恒身边如今还真没什么人。听雪年纪还小,剩下个念春年纪又大了些,不过好在识字多少也能帮上些忙。外面的小厮就只有虎头和福禧。
以后要有个事,还是得有自己的人脉才行。薛愫想到她身边只有柳妈妈可用,外面竟没什么人,田庄上的她暂时管不了,以后摊子拉大了,只怕事情更多。想到这里,薛愫才猛然醒悟,要想成事,得拉拢几个亲近的人才行。不然他们姐弟被人欺负了,还没人为他们出头。即便有姑母庇护着,旁人不敢怎样,万一姑母不在了,他们姐弟岂不是要任人揉搓,这是薛愫嘴不愿看见的事。再也不能走上一世那条路子了,为了她和弟弟的将来该谋划起来了。
“小姐,鹄大奶奶打发红线送东西过来了。”
薛愫忙走至外间,却见红线领着小丫头正站在屋里。
“薛二小姐,我们奶奶打发我来送东西。”
小丫头将一个匣子呈了上去。闻莺接过了,薛愫在闻莺的手上看了一眼,见是黑漆描金的盒子。红线又笑说:“奶奶说这是宫里出的东西,送给薛二小姐玩。”
闻莺打开给薛愫看了一眼,只见金黄|色的丝绒布上躺着一块菱花样式的玻璃镜,那镜面大约七寸,光色如新,里面照出的人影也十分的清楚,比铜镜好了许多倍,又不需要人磨。镜子镶嵌在雕花架子上很是别致,又说:“这么珍贵的东西大嫂怎么不留着自己用?”
红线笑道:“奶奶也有这么一块,二小姐快收下吧。”
薛愫听说便让闻莺拿去好生收着,回头亲自去给鹄大奶奶道谢。
第七十八章 过年
腊月二十七这一日,薛愫收到了外祖家捎来的信,以及一箱子东西。
薛愫将信给了薛恒,让他念了。信上说外祖母想念他们姐弟,说在姑母家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外祖母想接了他们姐弟去杜家住,全了老人家想念外孙的愿望。
薛愫听罢问着薛恒:“你想姥姥吗?”
薛恒对姥姥的印象不深,记忆中也没见过几次面,摇头道:“说不想好像也不合适。不过姐姐打算去姥姥家吗?”
信上说了,要是他们姐弟答应去,外祖母就会派六舅舅来京中接他们。薛愫想到上一世的事来,她没有答应外祖母的要求,和弟弟继续留在了姑母家。当时考虑的是曾家的族学好,又有姑父这个翰林院里的人,帮忙提点着,弟弟以后也容易些。这一世她依旧是这样的考量,便含笑道:“我知道你舍不得这里的表哥表弟们,好不容易混熟了,哪里有突然离开的道理。我会给姥姥写信回绝了这事。等到日后方便了,我们再一道去南京看望姥姥和舅舅们。”
薛恒粲然:“好啊。”
外祖母托人捎来的那两口箱子东西,薛愫让人去了绳索,夹板打开了。里面是些南京的土物。里面有好几疋妆花云锦,那纹样当真灿若烟霞一般。薛愫留下了两疋,余者拿去送贺大太太和姑母。还有两罐子好茶叶,几件珍宝玩器,四匣上等的脂粉,一刀澄心堂纸,四匣程君房制的墨。满满当当的塞了一箱子。
薛愫将这些东西一一清理了出来,一部分留下自用,别的都分好遣了丫鬟送至各处。
外祖杜家当初在父亲去世的时候派了大舅舅和四舅舅过来吊唁,也托了外祖母的口信,让她和薛恒去杜家那边,大家有个照料。范氏却坚持要带了薛忆上京城投靠姑母家,当初薛愫是个没主意的人,伯娘说什么就是什么,便也跟着一道上京了。她还记得两位舅舅因为这个不高兴。
如今让她再重新选择,她也决定不去投靠杜家。杜家的败落就是因为那些表兄们竟没一个成器的,败光了家当,杜家也渐渐式微了。倒不是嫌弃外祖家没有姑母家显赫,而是想薛恒以后要有更好的出路,不被杜家那些表兄们引诱,就得选择继续留在这里。
薛愫吩咐下去让人好生招呼宋东西来京的杜家人,又拿了张五十两的银票出来,遣了福禧和虎头两个去外面采买一些京中所产的土物,带回南京孝敬外祖母。
薛太太很担心薛愫姐弟俩当真要离开曾家,去投靠杜家。还忙里偷闲找了她去和她说:“姑母家里虽然没什么好东西款待你们,但你和恒儿两个毕竟是宝兄弟留下的唯一的血脉,我也是薛家人,理应照看着,你姑父也依。老实说,你姥姥要来接你们,我还真是舍不得。”
薛愫含笑道:“虽然我和恒儿给姑母带来了许多麻烦,但姑母从未嫌弃过我们,待我们极好。姑母不用担忧,我和恒儿暂且还不会去看望姥姥,等过恒儿举业有成了再做打算。”
薛太太听见这话才又高兴过来,又和薛愫说要留杜家的人在曾家过年。
薛愫回头去问了来送东西的杜家人,却说明天一早要赶路,耽搁不得。薛愫无法,只好拿了二十两银子出来给他们作为路上的盘缠,又买了些吃食让他们路上吃着方便。好在从京城到南京不甚远,再加上他们都骑着快马,十来天也就到了。只是这个年肯定在路上过了。
安顿好此事,展眼就是除夕了。
曾家开了宗祠,收拾了出来准备祭礼。敷春堂的人也跟去拜祭过。。回来后,姐弟俩又给父母的牌位前上香奠酒叩拜。
范氏的年酒定在年初八,和薛忆俩商议了酒席、戏文,以及要宴请的人,也凑了三四桌。这是他们背井离乡过的第一个除夕,原以为母亲会想念江陵,却见她欢欢喜喜的,倒是她多虑了。
当翠羽过来将范氏的决定告诉薛愫时,薛愫只淡淡的说了一句:“知道了。”心想到时候不过在长辈面前陪坐一会儿,应个景而已。
下午的时候,曾鸣穿着石青色的织锦圆袍走了来。
“你又来找恒儿么,他去鹏兄弟那里了。”
曾鸣笑道:“我不是来找恒兄弟,是来给妹妹送对联来的。”
薛愫脸上的笑意僵住了:“鸣二哥糊涂了,如今我和弟弟还在服中,贴什么对联。”
曾鸣却从容不迫的从身后拿出一个小卷轴,展开给薛愫看:“这个贴在书房里可雅不雅?”
薛愫定睛一看,只见是幅官绿色洒金对子,一手漂亮的欧阳体楷字,只见写的是“林花经雨香犹在,芳草留人意自闲”倒不似那些俗气的新春纳福,大富大贵的词句。
“典故何在?我书读得不多,自然不懂得,还请教鸣二哥!”
曾鸣笑答:“也没什么典故,不过是前人的诗句里信手拈来凑了两句,倒还对得上。”
薛愫忙让晚霞收去,回头贴在薛恒的书案前,又夸赞了一回曾鸣的字写得好。
曾鸣倒不谦虚,大大方方的接受了,又向薛愫道谢了她送的一匣好墨。
两人坐着说了会儿话,后来丁香过来请他们到明晖堂去。
薛愫回头叫丫鬟,曾鸣却说:“妹妹叫他们做什么,我在旁边服侍妹妹也一样。”
薛愫却扭头道:“鸣二哥越发没个正经,当心姑父听见又要训你。”海棠笑嘻嘻的跑了来扶了薛愫,往薛太太那边去。
因为薛恒那次去古家的事,薛愫一直对曾鸣心存感激,同时又将薛恒托付给他,让他在外面帮忙照看着,所以两人的关系倒比以前亲密了些。
路上曾鸣突然问起薛愫:“初四沈家的酒薛妹妹要去吧?”
薛愫一愣忙道:“难道我说不去,鸣二哥还能帮我想法子推脱么?”
曾鸣笑道:“哈,我不过随口问了一句,没想到你还真不愿意去呀。妹妹难道还没有法子,你不是说句还在给二舅舅持服,不便参加酒宴不就完了么。”
薛愫道:“我何曾不是这么想。只是姑母的意思要让我一定跟去。”
牵扯到薛太太那里,曾鸣倒不好多说了。曾鸣也明白为何太太要叫上薛愫一定要跟着,和薛愫会意一笑,也就不再提这事。
两人齐至明晖堂,薛太太见他们是一道来的,还有些诧异。
屋里坐了不少的人,薛太太叫了薛愫在跟前和她道:“这身新衣是老夫人吩咐人给你做的,因为那架绣屏的事,老夫人一直说要给你份谢礼。”
璎珞便将一套叠得好好的新衣拿了过来,薛愫看了两眼是领青绿闪金的缂丝银鼠披风,一看便知极是珍贵。
薛太太示意她赶紧收下,薛愫道:“这么贵重的衣服,只怕我也不敢穿出来。”
薛太太笑道:“有什么不便穿的,等你服满后,我再让人给你裁颜色衣裳。年轻女孩子,就该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你看看她们姐妹不都是艳丽得像花一样么。”
薛愫应了个是,便让海棠收下了,打算一会儿便向老夫人致谢。
薛太太又看了眼薛忆,想想她过了年就十六了,这两日老爷在家还和他说起过,要给忆姐儿说亲的事,毕竟她答应过薛家孩子们的亲事在她身上。只是眼下又没有合适的人选,再耽搁下去只怕就放成老姑娘了。老爷只说知道了,看样子这事还是得她来留意,老爷他忙翰林院的事,自家几个孩子的举业都照看不过来,还别说她娘家这些个孩子们。又看了眼薛愫,等到她服满也十六了,只是父母俱亡,怕更不好说亲。
薛太太想到这些就头疼。
薛愫倒浑然不知薛太太的这些思虑,和淑苓两个笑吟吟的正说着话。敏芝和毓芝姐妹俩一道进来了,到跟前和薛太太请了安,又见过了兄弟姐妹们。
敏芝含笑说:“母亲请二舅母到沉心堂那边走一趟。”
薛太太起身道:“不用她来请,我也要过去了。”
范氏见着了徐家姐妹,自然就想起徐松之,想到等忙完这阵子,过了灯节,便和大姑姐商议下薛忆和那位徐三爷的亲事。要是能订下来就好了,范氏满心的盘算。
薛太太走后,厅上的人依旧没有散去,再过一个时辰就要开夜宴了。
毓芝见淑苓和薛愫成日在一块儿说笑,心里有些愤愤的,一进门就冷着张脸,活像谁欠了她的钱一样。
淑苓突然问了毓芝一句:“徐五姐姐,你要找的东西我回去让丫头翻了翻,幸而还有。一会儿就让人给送到敷春堂去。”
毓芝却说:“不用了,再说我也不住敷春堂了,和人打挤没意思。”正眼也不瞧淑苓,催促着敏芝赶快走。
淑苓心想她好不容易让人找到了,她却说不要了,顿时有些垂头丧气,心想她又是不欠毓芝的,不要就早说啊。
第七十九章 年酒
初二徐家请年酒,曾绮请了两房大小,范氏带着女儿也一并过去了。薛愫姐弟俩却不过饭间坐了还不到一个时辰就回来了。
接下来的两日酒席依旧不断,薛愫和淑苓则在抱月轩玩笑,很少出来应酬。
初四下午白水庵的师傅来给秦老夫人送经卷,妙真也跟着一道来了。
淑苓许久没见过她,倒拉着她在抱月轩说了好半晌的话。妙真只盯着淑苓瞧:“好些天没看见曾家小姐,你倒又瘦了一圈。”
淑苓笑道:“还是像你这样白白胖胖的才有福气。”说着又给了妙真一个荷包,里面有一对金银锞子,妙真却不收:“不敢受曾小姐这份礼,再说我也没用钱的地方。让师父知道了又得说我。”
淑苓见她坚持不肯要,便将里面的银锞子拿了出来,将荷包给了她笑道:“你给我的那道平安符我还挂在帐子上的。多谢你了。”
妙真倒把荷包收了起来,笑说:“曾家小姐让我收集梅花上的雪水,我收了一大瓮,如今还埋在菜窖里。这次来得匆忙,下次我给小姐带来。”
淑苓说着多谢。还想和妙真聊聊,哪知她师傅遣了她师姐来叫她走了。
妙真边走边说:“曾家小姐,你帮我再画两幅画吧。”
淑苓笑说:“我画不了,回头我让二哥画好了遣人给你送去。”
妙真很是喜欢。
第二日便要准备去沈家,尽管薛愫不愿意,但答应了姑母她还是会硬着头皮去的。薛愫让闻莺给她换了身普通的外出衣裳,施了淡淡的妆容,不至于脸色灰白。珠翠之类一并不用,青丝绳结了个鬟髻,仅此而已。
见她如此素颜,薛太太还说:“到底是去别家赴宴,你也太素淡了。”
薛愫道:“这有什么要紧的,再说我本来就在服中,不过是去陪姑母而已,要不是姑母担心身边没个说话的,我还不乐意去呢。”
“你这孩子。侯府里的大小姐约你,你怎么能不去呢。你要素雅也容易。”薛太太让玉针将那顶珍珠发箍取了来,亲自替薛愫戴好,又将她一副南珠耳坠赏了薛愫,让她戴上。
“这样雅淡并不穷酸才好。”
收拾齐整,薛太太拉了薛愫往沉心堂而去,曾鸣早就过来了,正和徐家姐妹说话。相对薛愫的素雅低调,徐家五小姐倒是打扮得异常明艳,梳着双鬟,戴着珍珠发箍,又簪了一支累丝金凤。桃红色的绣百花穿蝶的镶狐狸毛的斗篷,底下露出一截缃色的撒花皮裙。脂光粉艳的站在那里正和穿了一身大红妆花缎袄裙的敏芝说话。不过眉目间却笼着一层匆忙之色,见薛太太和薛愫过来了,唇角向上掀了掀,黑白分明的眸子里微盛着一丝恼意。
薛愫不知是谁得罪了她,如今她轻易不肯和她说话。
秦老夫人扶了曾绮从静室走了过来,曾绮满脸都是笑容:“那母亲,我们这就过去了。要是有什么好吃的,我让人给你捎带些回来。”
秦老夫人点头道:“多谢你有这份孝心,快去吧。别耽搁了正事。替我向你姨妈和侯夫人问好。”
薛愫打量了曾绮一眼,只见她戴着狐狸毛的卧兔,描眉涂唇。着一身宝蓝色的青狐披风,外面的缎子上绣着团花。两个女儿赶紧上前搀了她,曾绮压根就没看薛太太和薛愫一眼,挺直了背脊往屋外走去。随行的丫鬟婆子也都簇拥上去了。浩浩荡荡的样子,俨然她才是这屋里的女主人。倒把薛太太脸上弄得很不好看。
薛愫瞥了她姑母一眼,却见她面色如水,看不出任何的悲喜。
薛愫主动搀了薛太太,也准备走了。曾鸣还在和如因说话,薛愫道:“鸣二哥今日不去么?”
曾鸣笑道:“如何不去。薛二妹妹你等等我。”
薛太太向曾鸣扫了一眼,曾鸣立马收敛了几分嬉笑。
曾绮今天坐的是贺大太太的那顶轿子,薛太太坐了自己的。后面的一驾华盖八宝车是给徐家姐妹并薛愫乘的。徐家姐妹早上去了,两人愉快的说着话,仿佛没看见薛愫一般。
后来还是敏芝撩了帘子说:“薛家妹妹快上来吧。”
薛愫心里觉得膈应但也只好上车去,一只脚已经踩到了凳子上,玉针却跑来说:“薛二小姐,太太让您过去和她一道坐轿子。”
薛愫心里一喜,不愧是她的姑母,果然疼她,那只脚已经收了回来,笑嘻嘻的和敏芝说了句:“徐姐姐去吧,我上前面去了,就不打扰你们了。”
姑母的暖轿里果然舒服,薛愫唇角洋溢着笑容。薛太太摸了摸薛愫的手说:“好在不冷。”
薛愫含笑道:“不能,姑母这里比别的地方都暖和。”
薛太太笑道:“一是暖和,二是不想让你杵在徐家姐妹那里难堪。”
薛愫往薛太太肩上一靠:“好姑母,到底你最疼我了。”
“你是我亲侄女,哪里有不疼你的。”薛太太替薛愫拢了拢衣裳,又想起徐家姐妹的盛装,薛愫这样的简单朴素,成为了那两个孩子的陪衬。仿佛那对姐妹是千金小姐,愫姐儿沦为了服侍的丫鬟。
薛太太却突然道:“你生得这么齐整,才不是什么人的陪衬。”
薛愫愕然,不明白姑母为何突然说这样的话。一路上薛愫都在想沈锐干嘛要让她去侯府,不免又想起要是他诘问起白水庵的那次时,她该如何作答。薛愫心里不免有些后悔,她不该心直口快,有什么说什么,这个摊子到头来不好收拾。
在忐忑不安的中,轿子已经停下来了。薛愫先下了轿,接着便去搀薛太太。
薛太太报以一笑,行在前面的曾绮已经顾不上这姑侄俩,由曾家婆子引领着进了垂花门。薛太太挺直了背脊扶着薛愫从容不迫。还没进门,就看见了田家的下人过来给薛太太问安。
薛太太点头道:“你们少奶奶也来呢?”
婆子笑答:“少奶奶没过来,夫人和大爷过来了。”
薛太太想,总算不至于没人和她说话,点头一笑和薛愫就进了垂花门。
宝华居这边早就热闹开了,成太夫人坐在花厅上待客,其余几房媳妇也过来在跟前陪坐着。
曾绮带领着一对姐妹给成太夫人行了礼,徐毓芝特意赶着在侯夫人面前娇滴滴的唤了一声:“侯夫人!”
侯夫人只是点点头,并未有过多的话。撇下他们和别家当家太太说话去了。
曾绮还和成太夫人说:“我母亲因为天冷不想出门,不然还说要来给姨妈拜年。”
成太夫人含笑道:“老姐姐毕竟年纪大了,出入不方便,等天气暖和了约了她再去白水庵住了几日,我们也好一处细细的说说话。”
毓芝两眼乱瞟,见上回招呼她的婉琪也在,忙撇下了她姐姐去和婉琪桃近乎。
敏芝冷眼旁观,对于这个妹妹的心思她是看得一清二楚。无奈的摇摇头,心想要不要给母亲说呢。
婉琪礼貌的应付了两句,又被人给叫走了。当下有婆子过来请示成太夫人,说戏台已经搭建好,什么时候开戏。
成太夫人道:“上午天冷,坐在那里也冷。吃了午饭后暖和些再开戏吧。”这里依旧和来客们寒暄。
薛愫坐在角落里,仿佛局外人一般也不和熟识的人招呼。手中捧着个五彩茶碗暖手。薛太太已经和侯夫人聊上了,过了半晌,玉针走来和薛愫低语道:“薛二小姐,太太说让薛二小姐去找沈大小姐玩。不用管我们太太。”
薛愫心里却想,请她来沈家的又不是婉玉的意思,白白的找去,只怕又会惹得那位小姐不高兴,想了回才道:“玉针姐姐,我没事。不用管我。”
过了一会儿,沈家的管家娘子送了几盆开得正好的水仙进来。玉石条盆里,攒三聚五,香气雅淡,花姿高洁,说是宫里的贵妃娘娘差了内侍送来的。
成太夫人笑道:“到底是娘娘,有什么好东西总是想着我们。”
侯夫人也说:“可不是,这花开得也好。”
众人又是一片附和声。
曾绮看得眼热,又睃了一眼敏芝。只见她端庄大方,气质不凡。心想女儿这般好,进宫去过些时日也能有她一席之地。封妃封嫔对徐家来说都是无限的光荣。
毓芝在那里奉承侯夫人:“侯夫人,别看我年纪小,但是却最善养花。在云南的时候还有个花圃是我在打理,养了几盆出色的茶花,回头送侯夫人两盆。”
侯夫人觉得这小姑娘说话有意思,忍不住握嘴笑道:“从云南搬两盆花到京城,只怕在半路上就给折腾死了。”
毓芝也跟着笑:“谁说我从云南搬来,京城也有茶花苗,我在外祖家养,养好了就差人送来。”
侯夫人笑着点头:“那我等着。”
“我说你呀,该学学你妹妹和侯夫人套套近乎。兴许还能在贵妃跟前帮你说几句话。”
敏芝却撇撇嘴说:“五妹妹她是有私心的,娘难道没看出来?”
曾绮一头雾水,不过女儿娇蛮之外又学得些圆滑的手段总是不差,她也没往深处想。
第八十章 密约
到饭前,沈婉玉出现了。穿一身大红猩猩毡,耳朵上坠着一对红宝耳坠也跟着来回的晃动。
徐毓芝听说那是侯府里的嫡长女,忙不迭的把目标从侯夫人的身上转移到了婉玉身上。婉玉见有人上来奉承她,睥睨了她一眼,似笑非笑的问她:“你会射箭吗?”
毓芝摇头。
“那你会骑马?”
毓芝摇头。
“那你会做什么?”
徐毓芝笑嘻嘻的说道:“我最会养花。大小姐喜欢什么花,我养好了送一盆给你。”
婉玉撇撇嘴说:“我们园子里什么花都有,我养那个干嘛。”倒把毓芝弄得脸一阵红一阵白,支吾一阵接不了话,只讪讪然的干笑了两声,当时有些下不了台。婉玉本就大大咧咧的,她才不会去体谅别的心思。
薛愫坐在一旁觉得好笑,这徐毓芝那么殷勤是要干嘛,一盆火的凑上去,却被一瓢冷水顿时给浇灭了。
婉玉也不和她说话了,在跟前奉承了成太夫人几句,吃了饭,就回灵犀馆了。
薛愫一直陪坐在姑母跟前,哪里也没去。薛太太觉得有些纳闷,是那沈大小姐说想薛愫,如今人来了,怎么一眼也不理会她,也不知是什么意思。
薛太太倒怕薛愫受委屈,在她耳边低声道:“你别难过。”
薛愫淡然笑道:“我有什么难过的。姑母多虑了。”
戏才开始,侯夫人身边的巧梅走了来和薛太太道:“曾家太太,我们夫人请您过去坐坐。”
薛太太忙起身:“好,我这就过去。”
薛愫打算陪着薛太太一道过去,薛太太却说:“你在这里看戏吧。”
“怪没意思的,我伺候姑母吧。”
薛太太未置可否,却见灵犀馆的小丫鬟跑来说:“你是薛二小姐么?”
薛愫点点头。
“我们小姐请您过去说话。”
薛愫立马就知道沈锐在那边,若说不去的话,只怕姑母会疑心,只好笑道:“劳烦妹妹给带路。”又向薛太太欠身说:“那么我先去沈大小姐那里了。”
薛太太心中的顾虑才一扫而空,笑容可掬的说:“去吧,和大小姐好好的聊聊。别管我。”
姑侄俩一道离了席,下了楼。
薛愫却总感觉背后有一道目光在盯着她,猛然回首,却见徐毓芝正瞪着她。薛愫皱了皱眉,心想她这是何意,难不成又惹到她呢?
且说薛愫扶着闻莺,跟着灵犀馆的小丫鬟往婉玉那里去。一路上薛愫都在想过会儿怎么应对。一旁的闻莺却有些纳闷,刚才那沈家小姐对她小姐也不理睬,怎么突然叫她去灵犀馆,这事有些蹊跷。
三人到了灵犀馆。婉玉正和丫鬟们在院子里踢毽子,见她来了也未停歇。
小丫鬟请了薛愫进西面屋子,不出薛愫所料,果然那屋里多了一个身着银蓝色皮袍,带着暖帽的青年公子,此刻正背身站着,看着那架子上的一对联珠瓶,头也不扭的问了句:“你来了。”
薛愫福了福身:“世子遣人叫我来有何指教?”
沈锐这才转过身,对后面的丫鬟使了个眼色。丫鬟会意便和闻莺说:“这位姐姐,请到耳房里喝碗热茶暖暖身子。”
闻莺觉得这事越发的不对,不知该不该离开,薛愫知道沈锐有话要问她,当着闻莺有些不便,于是吩咐道:“去吧。”
闻莺将屋里两人来回的看了一眼,有些摸不清眼前的情况,只得退下了。
沈锐大摇大摆的在一张藤椅上坐下了,藤椅立马发出了吱呀声。沈锐指了指下面的一张描金绣墩示意薛愫坐那。
薛愫也大大方方的坐下了。
沈锐第一回仔细打量薛愫,观其年龄应该和婉玉差不多。柳眉杏眼,桃腮樱口,肤色光洁白皙。乌压压的一头秀发绾着少女鬟髻,头上却少珠翠,结着青丝绳,戴着珍珠发箍。垂着一对南珠耳坠。月白色的交领织锦暗纹大袄,玉色棉裙,皆是半旧不新的普通衣裳。不见一丝的锦绣浮华,唯觉雅淡娴静。
薛愫久不闻沈锐开口问她,心想他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一时也料不着。
“敢问世子爷有何指教?”薛愫再次问起。
沈锐眉毛一挑,答非所问:“我托了妹妹的名义请薛小姐过来,薛小姐好像并不在意?”
薛愫却想,早就能预料的,能有什么新奇的,不过却说:“我与沈小姐并没什么交情,世子爷却谎称是小姐想念我,让我过来做客,这又是何意?”
沈锐眉头微蹙,心想她是听见了他对岳母的话么,不过他脸上倒未流露出什么慌张之情,依旧是那副神色,左顾而言他:“听说薛小姐是江陵人士?”
薛愫想,你不是在姑母那里都打听清楚了么,她猜不透沈锐的想法,只答了个是。
沈锐又道:“幼年的时候跟着人去过江陵,还小住过几日。确实是个好地方。听说你父亲是甲戌科的进士,这才没几年呀,实在有些可惜了。”
薛愫垂了眼睑,她一言不发的听沈锐继续讲下去。
沈锐又继续说道:“他若还继续活着说不定有一天能共事。”
薛愫只清冷的笑了两声,说:“世子爷倒高看家父。世子爷是赵王身边的红人,家父只是小官末职。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心里却想,若是父亲还在她会极力制止父亲和赵王有任何的关联。
“这话说得太绝对了,十年八年的,是个什么情景说也料不到。你看我现在风光无限,谁又能料到以后。万一哪天触了皇上的逆鳞,招来了天大的祸事也说不定。”
薛愫心里一震,心想这不就是眼前这位年轻有为的世子爷的最终结局么,她要不要点拨他一下,让他避免将来的悲惨结局。只是怕他心生疑虑,犹豫再三始终未开口。
沈锐总觉得是在自说自话,薛愫很少开口。看样子对自己很防备。
沈锐无奈的笑了笑,只好又道:“以后两家就是姻亲了,听说你和曾妹妹最亲厚。以后你常来这边走动,大家都是亲戚。”
薛愫想说不必了,你没那么容易能娶到苓姐姐,眼下还有一个坎,不过她却半个字也没说出口,只附和的笑了一句:“是呢,以后就是亲戚了。”又思忖了一下,方道:“不过上次在白水庵,你让苓姐姐心里很不舒服。后来还为这个生病了。以后你拿什么来待她?苓姐姐这个人身体不好,可经不起你的揉搓。”
沈锐哑然。毕竟别家的女孩子不是每个人都像他妹妹,娇体金贵,生得柔弱些也没什么。可他却从不知道因为他的缘故淑苓病倒了。一时语塞。
薛愫见他似乎不就那次脱口而出的话问责她,便要起身告辞。
沈锐却叫住了她:“薛小姐急什么呢,岳母此刻在我母亲那里。再坐着说会儿吧。难得的机会。”
薛愫别过脸去,喃喃:“这样的孤男寡女共处一室算什么,对世子还说或许不要紧。可我还要名声的。”
沈锐失笑道:“薛小姐说得对。不过窗下站着的人也能替我们作证,不过是说了会儿话,并未有什么不合规矩的言行。”
薛愫果然见那窗外似有人影浮动,心想是丫鬟在窗下吧。不过这个地方不是她可以久留的地方。
沈锐闭了眼,似有些苦恼,慢腾腾的说道:“家里事情繁杂。我又是长子。父母对我管教甚是严厉,如今又要帮着打点家里的庶务。毕竟母亲身子不大好。想着曾妹妹早些进门就好了。多少也能帮着母亲一些。眼下几处账还没收回来,又侯爷才责骂了一通。昨儿侯爷听人说青云街有一连六间的铺子好,想买来。只是这账还没到位。听闻曾妹妹在家也跟着她嫂子学管家务,早些过来也能替我分担些忧愁。我觉得那几间铺子也好,买过来里面的收益以后就给曾妹妹。你说好不好?”
薛愫一怔,他这是在寻求她的意见?不过她没记错的话,青云街在年底遭遇了一场大火,一条街都烧光了,干嘛还要买那里的铺子,本来沈家的事她管不着,可是听说以后要留给苓姐姐,少不得要说:“买哪里都好,为何看中了青云街?”
沈锐突然笑道:“看样子薛小姐对京城的格局倒熟悉。”
薛愫忙道:“哪里熟悉,我也不大能出门。不过听身边的柳妈妈说,青云街那一带虽然繁荣,但有些古旧了,又都是连片的木房,倘或遇到了什么火,可是连片都要遭殃。”
沈锐眼底渐渐的深沉起来,望着薛愫的脸看了半晌,才道:“薛小姐说得也有道理,不如我再和侯爷说说,让他看看再决定。”
薛愫这才舒了一口气。心想这个世子可能已经忘了那天的事,这样最好,省得她还想迂回之词。就要起身告辞。这次沈锐没有拦她,又道:“欢迎薛小姐多来家里做客。”
薛愫才不愿意和沈家有什么瓜葛,颇平淡的说:“知道了。”自个儿揭了帘子便出去。
沈锐望着她离去的身影,目光变得深邃起来。
第八十一章 约定
薛愫前脚刚走不久,婉( 闺绣 http://www.xlawen.org/kan/5591/ )
薛愫说了句费心了,便让个婆子将麻袋抬进了那边屋里去。
这里又笑问着:“不知吴庄头多大的年纪?”
吴庄头一笑,满脸都是褶子:“今年四十有三。”
薛愫见他生得粗壮,又晒得黧黑,头发都有些斑白了。庄稼人自然要老得快一些,又见戴着羊皮暖帽,身上一件羊皮褂子,露出里面褐色的棉袍子。只是袍子有些破旧了,也不知浆洗过多少回。一眼就能望见好几处颜色不一的补丁,薛愫问了些他家的情况,得知家里有一个常年生病的妻子。还养了两个儿子。
薛愫悄声对柳氏说了几句,柳氏会意,出去吩咐了小丫头一声又继续在薛愫跟前侍立。
薛愫含笑道:“我年纪小,又不通农事。庄稼上的事你们是行家。我将地交给你们栽种,还希望你们好好打理。每一季收多少的田租,文书上是约定好了的。别的事我一概不管。不过庄头有什么事要我帮忙的,只要我能帮上开句口就是。”
吴庄头含笑着答应,心里却嘀咕,这么个小丫头能帮得上什么忙。寒暄了几句就准备告辞了,海棠和青柳却各抱了一个包袱过来,薛愫道:“里面有几块尺头,拿回去给大娘和孩子们做身新衣过年吧。还有两件丫鬟们的旧衣裳,虽不是新的,但加下暖还是足够了。庄头别嫌弃才好。”
吴庄头手微微颤抖着,眼中不似刚才的冷漠与倔傲,忙道:“这怎么好意思呢?”
薛愫点头笑说:“大过年的哪里有空手回去的道理,还有一盒子的点心,拿回去摆碟子请人也是极好的。”
又将五串钱给了吴庄头,并道:“这个拿去办些年货吧。”
吴庄头却推让说:“是来给小姐请安来着,这不成了打秋风了么。布我收下,这钱就算了。再说我们乡下人,办不了那么多的年货,家里东西已经基本齐备了。”
薛愫却坚持道:“拿着吧,给孩子们买点好吃的,给大娘找个好大夫瞧瞧病。痊愈了还请她到这边来走走。”
吴庄头有些无奈,只好收下,又要给薛愫磕头。薛愫却让人拉着他又道:“我年纪小,还是别拜了,怕折寿。田里的事就交给你了,等到春天花都开了,说不定我会去你们庄上走走看看。到时候还要到庄头家里讨杯水喝。”
吴庄头忙道:“乐意之至。”
送走了吴庄头,薛愫回了这边屋。闻莺和晚霞俩正忙着收拾地上的东西。晚霞又指给薛愫看:“这是老南瓜,这是晒好的豇豆干、茄子干,对了还有一袋干桂圆,一袋红枣呢。”
都是些地里出的东西,虽然不值什么,但难为吴家有这份心。薛愫看毕,便将这些东西分了三分,大一份让闻莺送到姑母那里去,还有一份给了范氏。自己留下的不多。
晚霞将东西送到了明晖堂,回来后笑嘻嘻的说道:“姑太太很喜欢,还赏了我一条裙子穿。”
范氏得了那些东西,见不是什么值钱的,也没放在眼里,连句道谢的话都没来说。回头柳氏夸赞薛愫:“小姐这么做很大方。”
薛愫淡然一笑:“这些东西我也吃不了,不如给大家分了。”
柳氏点头说:“这是一出,老奴夸赞小姐,还有一出是小姐对吴庄头的恩惠。我看他以后也不会再看着小姐年轻说些唬弄小姐的话。”
薛愫道:“是呢,到底我年轻。没经过事。所以以后还得妈妈和王大爷多多提点。”
族学从年二十就开始放假了,过了灯节才开课。这些天曾家的这些孩子们个个没了拘束,每天都有一两拨来约薛恒出去玩的。不过薛愫管得紧,薛恒处处要看姐姐的眼色,也不敢轻举妄动。
后来曾鸣与徐三爷一道来邀,薛愫对曾鸣还算放心,便和薛恒道:“你在家呆了半天,早就不耐烦了。去吧,可别给我惹事。”
薛恒有些不高兴:“我知道了。好像我很爱惹事一样。”
薛恒跟着曾鸣他们走后,薛愫说要歇息一下。想到薛恒身边如今还真没什么人。听雪年纪还小,剩下个念春年纪又大了些,不过好在识字多少也能帮上些忙。外面的小厮就只有虎头和福禧。
以后要有个事,还是得有自己的人脉才行。薛愫想到她身边只有柳妈妈可用,外面竟没什么人,田庄上的她暂时管不了,以后摊子拉大了,只怕事情更多。想到这里,薛愫才猛然醒悟,要想成事,得拉拢几个亲近的人才行。不然他们姐弟被人欺负了,还没人为他们出头。即便有姑母庇护着,旁人不敢怎样,万一姑母不在了,他们姐弟岂不是要任人揉搓,这是薛愫嘴不愿看见的事。再也不能走上一世那条路子了,为了她和弟弟的将来该谋划起来了。
“小姐,鹄大奶奶打发红线送东西过来了。”
薛愫忙走至外间,却见红线领着小丫头正站在屋里。
“薛二小姐,我们奶奶打发我来送东西。”
小丫头将一个匣子呈了上去。闻莺接过了,薛愫在闻莺的手上看了一眼,见是黑漆描金的盒子。红线又笑说:“奶奶说这是宫里出的东西,送给薛二小姐玩。”
闻莺打开给薛愫看了一眼,只见金黄|色的丝绒布上躺着一块菱花样式的玻璃镜,那镜面大约七寸,光色如新,里面照出的人影也十分的清楚,比铜镜好了许多倍,又不需要人磨。镜子镶嵌在雕花架子上很是别致,又说:“这么珍贵的东西大嫂怎么不留着自己用?”
红线笑道:“奶奶也有这么一块,二小姐快收下吧。”
薛愫听说便让闻莺拿去好生收着,回头亲自去给鹄大奶奶道谢。
第七十八章 过年
腊月二十七这一日,薛愫收到了外祖家捎来的信,以及一箱子东西。
薛愫将信给了薛恒,让他念了。信上说外祖母想念他们姐弟,说在姑母家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外祖母想接了他们姐弟去杜家住,全了老人家想念外孙的愿望。
薛愫听罢问着薛恒:“你想姥姥吗?”
薛恒对姥姥的印象不深,记忆中也没见过几次面,摇头道:“说不想好像也不合适。不过姐姐打算去姥姥家吗?”
信上说了,要是他们姐弟答应去,外祖母就会派六舅舅来京中接他们。薛愫想到上一世的事来,她没有答应外祖母的要求,和弟弟继续留在了姑母家。当时考虑的是曾家的族学好,又有姑父这个翰林院里的人,帮忙提点着,弟弟以后也容易些。这一世她依旧是这样的考量,便含笑道:“我知道你舍不得这里的表哥表弟们,好不容易混熟了,哪里有突然离开的道理。我会给姥姥写信回绝了这事。等到日后方便了,我们再一道去南京看望姥姥和舅舅们。”
薛恒粲然:“好啊。”
外祖母托人捎来的那两口箱子东西,薛愫让人去了绳索,夹板打开了。里面是些南京的土物。里面有好几疋妆花云锦,那纹样当真灿若烟霞一般。薛愫留下了两疋,余者拿去送贺大太太和姑母。还有两罐子好茶叶,几件珍宝玩器,四匣上等的脂粉,一刀澄心堂纸,四匣程君房制的墨。满满当当的塞了一箱子。
薛愫将这些东西一一清理了出来,一部分留下自用,别的都分好遣了丫鬟送至各处。
外祖杜家当初在父亲去世的时候派了大舅舅和四舅舅过来吊唁,也托了外祖母的口信,让她和薛恒去杜家那边,大家有个照料。范氏却坚持要带了薛忆上京城投靠姑母家,当初薛愫是个没主意的人,伯娘说什么就是什么,便也跟着一道上京了。她还记得两位舅舅因为这个不高兴。
如今让她再重新选择,她也决定不去投靠杜家。杜家的败落就是因为那些表兄们竟没一个成器的,败光了家当,杜家也渐渐式微了。倒不是嫌弃外祖家没有姑母家显赫,而是想薛恒以后要有更好的出路,不被杜家那些表兄们引诱,就得选择继续留在这里。
薛愫吩咐下去让人好生招呼宋东西来京的杜家人,又拿了张五十两的银票出来,遣了福禧和虎头两个去外面采买一些京中所产的土物,带回南京孝敬外祖母。
薛太太很担心薛愫姐弟俩当真要离开曾家,去投靠杜家。还忙里偷闲找了她去和她说:“姑母家里虽然没什么好东西款待你们,但你和恒儿两个毕竟是宝兄弟留下的唯一的血脉,我也是薛家人,理应照看着,你姑父也依。老实说,你姥姥要来接你们,我还真是舍不得。”
薛愫含笑道:“虽然我和恒儿给姑母带来了许多麻烦,但姑母从未嫌弃过我们,待我们极好。姑母不用担忧,我和恒儿暂且还不会去看望姥姥,等过恒儿举业有成了再做打算。”
薛太太听见这话才又高兴过来,又和薛愫说要留杜家的人在曾家过年。
薛愫回头去问了来送东西的杜家人,却说明天一早要赶路,耽搁不得。薛愫无法,只好拿了二十两银子出来给他们作为路上的盘缠,又买了些吃食让他们路上吃着方便。好在从京城到南京不甚远,再加上他们都骑着快马,十来天也就到了。只是这个年肯定在路上过了。
安顿好此事,展眼就是除夕了。
曾家开了宗祠,收拾了出来准备祭礼。敷春堂的人也跟去拜祭过。。回来后,姐弟俩又给父母的牌位前上香奠酒叩拜。
范氏的年酒定在年初八,和薛忆俩商议了酒席、戏文,以及要宴请的人,也凑了三四桌。这是他们背井离乡过的第一个除夕,原以为母亲会想念江陵,却见她欢欢喜喜的,倒是她多虑了。
当翠羽过来将范氏的决定告诉薛愫时,薛愫只淡淡的说了一句:“知道了。”心想到时候不过在长辈面前陪坐一会儿,应个景而已。
下午的时候,曾鸣穿着石青色的织锦圆袍走了来。
“你又来找恒儿么,他去鹏兄弟那里了。”
曾鸣笑道:“我不是来找恒兄弟,是来给妹妹送对联来的。”
薛愫脸上的笑意僵住了:“鸣二哥糊涂了,如今我和弟弟还在服中,贴什么对联。”
曾鸣却从容不迫的从身后拿出一个小卷轴,展开给薛愫看:“这个贴在书房里可雅不雅?”
薛愫定睛一看,只见是幅官绿色洒金对子,一手漂亮的欧阳体楷字,只见写的是“林花经雨香犹在,芳草留人意自闲”倒不似那些俗气的新春纳福,大富大贵的词句。
“典故何在?我书读得不多,自然不懂得,还请教鸣二哥!”
曾鸣笑答:“也没什么典故,不过是前人的诗句里信手拈来凑了两句,倒还对得上。”
薛愫忙让晚霞收去,回头贴在薛恒的书案前,又夸赞了一回曾鸣的字写得好。
曾鸣倒不谦虚,大大方方的接受了,又向薛愫道谢了她送的一匣好墨。
两人坐着说了会儿话,后来丁香过来请他们到明晖堂去。
薛愫回头叫丫鬟,曾鸣却说:“妹妹叫他们做什么,我在旁边服侍妹妹也一样。”
薛愫却扭头道:“鸣二哥越发没个正经,当心姑父听见又要训你。”海棠笑嘻嘻的跑了来扶了薛愫,往薛太太那边去。
因为薛恒那次去古家的事,薛愫一直对曾鸣心存感激,同时又将薛恒托付给他,让他在外面帮忙照看着,所以两人的关系倒比以前亲密了些。
路上曾鸣突然问起薛愫:“初四沈家的酒薛妹妹要去吧?”
薛愫一愣忙道:“难道我说不去,鸣二哥还能帮我想法子推脱么?”
曾鸣笑道:“哈,我不过随口问了一句,没想到你还真不愿意去呀。妹妹难道还没有法子,你不是说句还在给二舅舅持服,不便参加酒宴不就完了么。”
薛愫道:“我何曾不是这么想。只是姑母的意思要让我一定跟去。”
牵扯到薛太太那里,曾鸣倒不好多说了。曾鸣也明白为何太太要叫上薛愫一定要跟着,和薛愫会意一笑,也就不再提这事。
两人齐至明晖堂,薛太太见他们是一道来的,还有些诧异。
屋里坐了不少的人,薛太太叫了薛愫在跟前和她道:“这身新衣是老夫人吩咐人给你做的,因为那架绣屏的事,老夫人一直说要给你份谢礼。”
璎珞便将一套叠得好好的新衣拿了过来,薛愫看了两眼是领青绿闪金的缂丝银鼠披风,一看便知极是珍贵。
薛太太示意她赶紧收下,薛愫道:“这么贵重的衣服,只怕我也不敢穿出来。”
薛太太笑道:“有什么不便穿的,等你服满后,我再让人给你裁颜色衣裳。年轻女孩子,就该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你看看她们姐妹不都是艳丽得像花一样么。”
薛愫应了个是,便让海棠收下了,打算一会儿便向老夫人致谢。
薛太太又看了眼薛忆,想想她过了年就十六了,这两日老爷在家还和他说起过,要给忆姐儿说亲的事,毕竟她答应过薛家孩子们的亲事在她身上。只是眼下又没有合适的人选,再耽搁下去只怕就放成老姑娘了。老爷只说知道了,看样子这事还是得她来留意,老爷他忙翰林院的事,自家几个孩子的举业都照看不过来,还别说她娘家这些个孩子们。又看了眼薛愫,等到她服满也十六了,只是父母俱亡,怕更不好说亲。
薛太太想到这些就头疼。
薛愫倒浑然不知薛太太的这些思虑,和淑苓两个笑吟吟的正说着话。敏芝和毓芝姐妹俩一道进来了,到跟前和薛太太请了安,又见过了兄弟姐妹们。
敏芝含笑说:“母亲请二舅母到沉心堂那边走一趟。”
薛太太起身道:“不用她来请,我也要过去了。”
范氏见着了徐家姐妹,自然就想起徐松之,想到等忙完这阵子,过了灯节,便和大姑姐商议下薛忆和那位徐三爷的亲事。要是能订下来就好了,范氏满心的盘算。
薛太太走后,厅上的人依旧没有散去,再过一个时辰就要开夜宴了。
毓芝见淑苓和薛愫成日在一块儿说笑,心里有些愤愤的,一进门就冷着张脸,活像谁欠了她的钱一样。
淑苓突然问了毓芝一句:“徐五姐姐,你要找的东西我回去让丫头翻了翻,幸而还有。一会儿就让人给送到敷春堂去。”
毓芝却说:“不用了,再说我也不住敷春堂了,和人打挤没意思。”正眼也不瞧淑苓,催促着敏芝赶快走。
淑苓心想她好不容易让人找到了,她却说不要了,顿时有些垂头丧气,心想她又是不欠毓芝的,不要就早说啊。
第七十九章 年酒
初二徐家请年酒,曾绮请了两房大小,范氏带着女儿也一并过去了。薛愫姐弟俩却不过饭间坐了还不到一个时辰就回来了。
接下来的两日酒席依旧不断,薛愫和淑苓则在抱月轩玩笑,很少出来应酬。
初四下午白水庵的师傅来给秦老夫人送经卷,妙真也跟着一道来了。
淑苓许久没见过她,倒拉着她在抱月轩说了好半晌的话。妙真只盯着淑苓瞧:“好些天没看见曾家小姐,你倒又瘦了一圈。”
淑苓笑道:“还是像你这样白白胖胖的才有福气。”说着又给了妙真一个荷包,里面有一对金银锞子,妙真却不收:“不敢受曾小姐这份礼,再说我也没用钱的地方。让师父知道了又得说我。”
淑苓见她坚持不肯要,便将里面的银锞子拿了出来,将荷包给了她笑道:“你给我的那道平安符我还挂在帐子上的。多谢你了。”
妙真倒把荷包收了起来,笑说:“曾家小姐让我收集梅花上的雪水,我收了一大瓮,如今还埋在菜窖里。这次来得匆忙,下次我给小姐带来。”
淑苓说着多谢。还想和妙真聊聊,哪知她师傅遣了她师姐来叫她走了。
妙真边走边说:“曾家小姐,你帮我再画两幅画吧。”
淑苓笑说:“我画不了,回头我让二哥画好了遣人给你送去。”
妙真很是喜欢。
第二日便要准备去沈家,尽管薛愫不愿意,但答应了姑母她还是会硬着头皮去的。薛愫让闻莺给她换了身普通的外出衣裳,施了淡淡的妆容,不至于脸色灰白。珠翠之类一并不用,青丝绳结了个鬟髻,仅此而已。
见她如此素颜,薛太太还说:“到底是去别家赴宴,你也太素淡了。”
薛愫道:“这有什么要紧的,再说我本来就在服中,不过是去陪姑母而已,要不是姑母担心身边没个说话的,我还不乐意去呢。”
“你这孩子。侯府里的大小姐约你,你怎么能不去呢。你要素雅也容易。”薛太太让玉针将那顶珍珠发箍取了来,亲自替薛愫戴好,又将她一副南珠耳坠赏了薛愫,让她戴上。
“这样雅淡并不穷酸才好。”
收拾齐整,薛太太拉了薛愫往沉心堂而去,曾鸣早就过来了,正和徐家姐妹说话。相对薛愫的素雅低调,徐家五小姐倒是打扮得异常明艳,梳着双鬟,戴着珍珠发箍,又簪了一支累丝金凤。桃红色的绣百花穿蝶的镶狐狸毛的斗篷,底下露出一截缃色的撒花皮裙。脂光粉艳的站在那里正和穿了一身大红妆花缎袄裙的敏芝说话。不过眉目间却笼着一层匆忙之色,见薛太太和薛愫过来了,唇角向上掀了掀,黑白分明的眸子里微盛着一丝恼意。
薛愫不知是谁得罪了她,如今她轻易不肯和她说话。
秦老夫人扶了曾绮从静室走了过来,曾绮满脸都是笑容:“那母亲,我们这就过去了。要是有什么好吃的,我让人给你捎带些回来。”
秦老夫人点头道:“多谢你有这份孝心,快去吧。别耽搁了正事。替我向你姨妈和侯夫人问好。”
薛愫打量了曾绮一眼,只见她戴着狐狸毛的卧兔,描眉涂唇。着一身宝蓝色的青狐披风,外面的缎子上绣着团花。两个女儿赶紧上前搀了她,曾绮压根就没看薛太太和薛愫一眼,挺直了背脊往屋外走去。随行的丫鬟婆子也都簇拥上去了。浩浩荡荡的样子,俨然她才是这屋里的女主人。倒把薛太太脸上弄得很不好看。
薛愫瞥了她姑母一眼,却见她面色如水,看不出任何的悲喜。
薛愫主动搀了薛太太,也准备走了。曾鸣还在和如因说话,薛愫道:“鸣二哥今日不去么?”
曾鸣笑道:“如何不去。薛二妹妹你等等我。”
薛太太向曾鸣扫了一眼,曾鸣立马收敛了几分嬉笑。
曾绮今天坐的是贺大太太的那顶轿子,薛太太坐了自己的。后面的一驾华盖八宝车是给徐家姐妹并薛愫乘的。徐家姐妹早上去了,两人愉快的说着话,仿佛没看见薛愫一般。
后来还是敏芝撩了帘子说:“薛家妹妹快上来吧。”
薛愫心里觉得膈应但也只好上车去,一只脚已经踩到了凳子上,玉针却跑来说:“薛二小姐,太太让您过去和她一道坐轿子。”
薛愫心里一喜,不愧是她的姑母,果然疼她,那只脚已经收了回来,笑嘻嘻的和敏芝说了句:“徐姐姐去吧,我上前面去了,就不打扰你们了。”
姑母的暖轿里果然舒服,薛愫唇角洋溢着笑容。薛太太摸了摸薛愫的手说:“好在不冷。”
薛愫含笑道:“不能,姑母这里比别的地方都暖和。”
薛太太笑道:“一是暖和,二是不想让你杵在徐家姐妹那里难堪。”
薛愫往薛太太肩上一靠:“好姑母,到底你最疼我了。”
“你是我亲侄女,哪里有不疼你的。”薛太太替薛愫拢了拢衣裳,又想起徐家姐妹的盛装,薛愫这样的简单朴素,成为了那两个孩子的陪衬。仿佛那对姐妹是千金小姐,愫姐儿沦为了服侍的丫鬟。
薛太太却突然道:“你生得这么齐整,才不是什么人的陪衬。”
薛愫愕然,不明白姑母为何突然说这样的话。一路上薛愫都在想沈锐干嘛要让她去侯府,不免又想起要是他诘问起白水庵的那次时,她该如何作答。薛愫心里不免有些后悔,她不该心直口快,有什么说什么,这个摊子到头来不好收拾。
在忐忑不安的中,轿子已经停下来了。薛愫先下了轿,接着便去搀薛太太。
薛太太报以一笑,行在前面的曾绮已经顾不上这姑侄俩,由曾家婆子引领着进了垂花门。薛太太挺直了背脊扶着薛愫从容不迫。还没进门,就看见了田家的下人过来给薛太太问安。
薛太太点头道:“你们少奶奶也来呢?”
婆子笑答:“少奶奶没过来,夫人和大爷过来了。”
薛太太想,总算不至于没人和她说话,点头一笑和薛愫就进了垂花门。
宝华居这边早就热闹开了,成太夫人坐在花厅上待客,其余几房媳妇也过来在跟前陪坐着。
曾绮带领着一对姐妹给成太夫人行了礼,徐毓芝特意赶着在侯夫人面前娇滴滴的唤了一声:“侯夫人!”
侯夫人只是点点头,并未有过多的话。撇下他们和别家当家太太说话去了。
曾绮还和成太夫人说:“我母亲因为天冷不想出门,不然还说要来给姨妈拜年。”
成太夫人含笑道:“老姐姐毕竟年纪大了,出入不方便,等天气暖和了约了她再去白水庵住了几日,我们也好一处细细的说说话。”
毓芝两眼乱瞟,见上回招呼她的婉琪也在,忙撇下了她姐姐去和婉琪桃近乎。
敏芝冷眼旁观,对于这个妹妹的心思她是看得一清二楚。无奈的摇摇头,心想要不要给母亲说呢。
婉琪礼貌的应付了两句,又被人给叫走了。当下有婆子过来请示成太夫人,说戏台已经搭建好,什么时候开戏。
成太夫人道:“上午天冷,坐在那里也冷。吃了午饭后暖和些再开戏吧。”这里依旧和来客们寒暄。
薛愫坐在角落里,仿佛局外人一般也不和熟识的人招呼。手中捧着个五彩茶碗暖手。薛太太已经和侯夫人聊上了,过了半晌,玉针走来和薛愫低语道:“薛二小姐,太太说让薛二小姐去找沈大小姐玩。不用管我们太太。”
薛愫心里却想,请她来沈家的又不是婉玉的意思,白白的找去,只怕又会惹得那位小姐不高兴,想了回才道:“玉针姐姐,我没事。不用管我。”
过了一会儿,沈家的管家娘子送了几盆开得正好的水仙进来。玉石条盆里,攒三聚五,香气雅淡,花姿高洁,说是宫里的贵妃娘娘差了内侍送来的。
成太夫人笑道:“到底是娘娘,有什么好东西总是想着我们。”
侯夫人也说:“可不是,这花开得也好。”
众人又是一片附和声。
曾绮看得眼热,又睃了一眼敏芝。只见她端庄大方,气质不凡。心想女儿这般好,进宫去过些时日也能有她一席之地。封妃封嫔对徐家来说都是无限的光荣。
毓芝在那里奉承侯夫人:“侯夫人,别看我年纪小,但是却最善养花。在云南的时候还有个花圃是我在打理,养了几盆出色的茶花,回头送侯夫人两盆。”
侯夫人觉得这小姑娘说话有意思,忍不住握嘴笑道:“从云南搬两盆花到京城,只怕在半路上就给折腾死了。”
毓芝也跟着笑:“谁说我从云南搬来,京城也有茶花苗,我在外祖家养,养好了就差人送来。”
侯夫人笑着点头:“那我等着。”
“我说你呀,该学学你妹妹和侯夫人套套近乎。兴许还能在贵妃跟前帮你说几句话。”
敏芝却撇撇嘴说:“五妹妹她是有私心的,娘难道没看出来?”
曾绮一头雾水,不过女儿娇蛮之外又学得些圆滑的手段总是不差,她也没往深处想。
第八十章 密约
到饭前,沈婉玉出现了。穿一身大红猩猩毡,耳朵上坠着一对红宝耳坠也跟着来回的晃动。
徐毓芝听说那是侯府里的嫡长女,忙不迭的把目标从侯夫人的身上转移到了婉玉身上。婉玉见有人上来奉承她,睥睨了她一眼,似笑非笑的问她:“你会射箭吗?”
毓芝摇头。
“那你会骑马?”
毓芝摇头。
“那你会做什么?”
徐毓芝笑嘻嘻的说道:“我最会养花。大小姐喜欢什么花,我养好了送一盆给你。”
婉玉撇撇嘴说:“我们园子里什么花都有,我养那个干嘛。”倒把毓芝弄得脸一阵红一阵白,支吾一阵接不了话,只讪讪然的干笑了两声,当时有些下不了台。婉玉本就大大咧咧的,她才不会去体谅别的心思。
薛愫坐在一旁觉得好笑,这徐毓芝那么殷勤是要干嘛,一盆火的凑上去,却被一瓢冷水顿时给浇灭了。
婉玉也不和她说话了,在跟前奉承了成太夫人几句,吃了饭,就回灵犀馆了。
薛愫一直陪坐在姑母跟前,哪里也没去。薛太太觉得有些纳闷,是那沈大小姐说想薛愫,如今人来了,怎么一眼也不理会她,也不知是什么意思。
薛太太倒怕薛愫受委屈,在她耳边低声道:“你别难过。”
薛愫淡然笑道:“我有什么难过的。姑母多虑了。”
戏才开始,侯夫人身边的巧梅走了来和薛太太道:“曾家太太,我们夫人请您过去坐坐。”
薛太太忙起身:“好,我这就过去。”
薛愫打算陪着薛太太一道过去,薛太太却说:“你在这里看戏吧。”
“怪没意思的,我伺候姑母吧。”
薛太太未置可否,却见灵犀馆的小丫鬟跑来说:“你是薛二小姐么?”
薛愫点点头。
“我们小姐请您过去说话。”
薛愫立马就知道沈锐在那边,若说不去的话,只怕姑母会疑心,只好笑道:“劳烦妹妹给带路。”又向薛太太欠身说:“那么我先去沈大小姐那里了。”
薛太太心中的顾虑才一扫而空,笑容可掬的说:“去吧,和大小姐好好的聊聊。别管我。”
姑侄俩一道离了席,下了楼。
薛愫却总感觉背后有一道目光在盯着她,猛然回首,却见徐毓芝正瞪着她。薛愫皱了皱眉,心想她这是何意,难不成又惹到她呢?
且说薛愫扶着闻莺,跟着灵犀馆的小丫鬟往婉玉那里去。一路上薛愫都在想过会儿怎么应对。一旁的闻莺却有些纳闷,刚才那沈家小姐对她小姐也不理睬,怎么突然叫她去灵犀馆,这事有些蹊跷。
三人到了灵犀馆。婉玉正和丫鬟们在院子里踢毽子,见她来了也未停歇。
小丫鬟请了薛愫进西面屋子,不出薛愫所料,果然那屋里多了一个身着银蓝色皮袍,带着暖帽的青年公子,此刻正背身站着,看着那架子上的一对联珠瓶,头也不扭的问了句:“你来了。”
薛愫福了福身:“世子遣人叫我来有何指教?”
沈锐这才转过身,对后面的丫鬟使了个眼色。丫鬟会意便和闻莺说:“这位姐姐,请到耳房里喝碗热茶暖暖身子。”
闻莺觉得这事越发的不对,不知该不该离开,薛愫知道沈锐有话要问她,当着闻莺有些不便,于是吩咐道:“去吧。”
闻莺将屋里两人来回的看了一眼,有些摸不清眼前的情况,只得退下了。
沈锐大摇大摆的在一张藤椅上坐下了,藤椅立马发出了吱呀声。沈锐指了指下面的一张描金绣墩示意薛愫坐那。
薛愫也大大方方的坐下了。
沈锐第一回仔细打量薛愫,观其年龄应该和婉玉差不多。柳眉杏眼,桃腮樱口,肤色光洁白皙。乌压压的一头秀发绾着少女鬟髻,头上却少珠翠,结着青丝绳,戴着珍珠发箍。垂着一对南珠耳坠。月白色的交领织锦暗纹大袄,玉色棉裙,皆是半旧不新的普通衣裳。不见一丝的锦绣浮华,唯觉雅淡娴静。
薛愫久不闻沈锐开口问她,心想他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一时也料不着。
“敢问世子爷有何指教?”薛愫再次问起。
沈锐眉毛一挑,答非所问:“我托了妹妹的名义请薛小姐过来,薛小姐好像并不在意?”
薛愫却想,早就能预料的,能有什么新奇的,不过却说:“我与沈小姐并没什么交情,世子爷却谎称是小姐想念我,让我过来做客,这又是何意?”
沈锐眉头微蹙,心想她是听见了他对岳母的话么,不过他脸上倒未流露出什么慌张之情,依旧是那副神色,左顾而言他:“听说薛小姐是江陵人士?”
薛愫想,你不是在姑母那里都打听清楚了么,她猜不透沈锐的想法,只答了个是。
沈锐又道:“幼年的时候跟着人去过江陵,还小住过几日。确实是个好地方。听说你父亲是甲戌科的进士,这才没几年呀,实在有些可惜了。”
薛愫垂了眼睑,她一言不发的听沈锐继续讲下去。
沈锐又继续说道:“他若还继续活着说不定有一天能共事。”
薛愫只清冷的笑了两声,说:“世子爷倒高看家父。世子爷是赵王身边的红人,家父只是小官末职。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心里却想,若是父亲还在她会极力制止父亲和赵王有任何的关联。
“这话说得太绝对了,十年八年的,是个什么情景说也料不到。你看我现在风光无限,谁又能料到以后。万一哪天触了皇上的逆鳞,招来了天大的祸事也说不定。”
薛愫心里一震,心想这不就是眼前这位年轻有为的世子爷的最终结局么,她要不要点拨他一下,让他避免将来的悲惨结局。只是怕他心生疑虑,犹豫再三始终未开口。
沈锐总觉得是在自说自话,薛愫很少开口。看样子对自己很防备。
沈锐无奈的笑了笑,只好又道:“以后两家就是姻亲了,听说你和曾妹妹最亲厚。以后你常来这边走动,大家都是亲戚。”
薛愫想说不必了,你没那么容易能娶到苓姐姐,眼下还有一个坎,不过她却半个字也没说出口,只附和的笑了一句:“是呢,以后就是亲戚了。”又思忖了一下,方道:“不过上次在白水庵,你让苓姐姐心里很不舒服。后来还为这个生病了。以后你拿什么来待她?苓姐姐这个人身体不好,可经不起你的揉搓。”
沈锐哑然。毕竟别家的女孩子不是每个人都像他妹妹,娇体金贵,生得柔弱些也没什么。可他却从不知道因为他的缘故淑苓病倒了。一时语塞。
薛愫见他似乎不就那次脱口而出的话问责她,便要起身告辞。
沈锐却叫住了她:“薛小姐急什么呢,岳母此刻在我母亲那里。再坐着说会儿吧。难得的机会。”
薛愫别过脸去,喃喃:“这样的孤男寡女共处一室算什么,对世子还说或许不要紧。可我还要名声的。”
沈锐失笑道:“薛小姐说得对。不过窗下站着的人也能替我们作证,不过是说了会儿话,并未有什么不合规矩的言行。”
薛愫果然见那窗外似有人影浮动,心想是丫鬟在窗下吧。不过这个地方不是她可以久留的地方。
沈锐闭了眼,似有些苦恼,慢腾腾的说道:“家里事情繁杂。我又是长子。父母对我管教甚是严厉,如今又要帮着打点家里的庶务。毕竟母亲身子不大好。想着曾妹妹早些进门就好了。多少也能帮着母亲一些。眼下几处账还没收回来,又侯爷才责骂了一通。昨儿侯爷听人说青云街有一连六间的铺子好,想买来。只是这账还没到位。听闻曾妹妹在家也跟着她嫂子学管家务,早些过来也能替我分担些忧愁。我觉得那几间铺子也好,买过来里面的收益以后就给曾妹妹。你说好不好?”
薛愫一怔,他这是在寻求她的意见?不过她没记错的话,青云街在年底遭遇了一场大火,一条街都烧光了,干嘛还要买那里的铺子,本来沈家的事她管不着,可是听说以后要留给苓姐姐,少不得要说:“买哪里都好,为何看中了青云街?”
沈锐突然笑道:“看样子薛小姐对京城的格局倒熟悉。”
薛愫忙道:“哪里熟悉,我也不大能出门。不过听身边的柳妈妈说,青云街那一带虽然繁荣,但有些古旧了,又都是连片的木房,倘或遇到了什么火,可是连片都要遭殃。”
沈锐眼底渐渐的深沉起来,望着薛愫的脸看了半晌,才道:“薛小姐说得也有道理,不如我再和侯爷说说,让他看看再决定。”
薛愫这才舒了一口气。心想这个世子可能已经忘了那天的事,这样最好,省得她还想迂回之词。就要起身告辞。这次沈锐没有拦她,又道:“欢迎薛小姐多来家里做客。”
薛愫才不愿意和沈家有什么瓜葛,颇平淡的说:“知道了。”自个儿揭了帘子便出去。
沈锐望着她离去的身影,目光变得深邃起来。
第八十一章 约定
薛愫前脚刚走不久,婉( 闺绣 http://www.xlawen.org/kan/55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