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闺绣 > 闺绣 第 17 部分阅读

第 17 部分阅读

    应承,心里才略喜欢了些。

    女先儿两位伶人已经请到房里吹弹去了。这边当下摆了一张八仙桌,凑了几个人。看样子是要打牌。秦老夫人坐了庄,贺大太太、鹄大奶奶、只是还缺一个人。

    秦老夫人示意薛太太过来坐,薛太太却笑道:“不了,老夫人你们玩吧。我那里还有几件事呢。”

    秦老夫人知道淑苓要不了几个月就要出嫁了,事情肯定少不了,也不为难她。回头想要叫钱氏,贺大太太却说:“鸿人派了人来叫她,你没看见才放下筷子她就走了吗。”

    鹄大奶奶听婆婆说有事,总不能让婆婆独自忙,她在这里打牌玩耍吧,便说要起身和薛太太回明晖堂。薛太太却将她又按回了位置上,笑道:“你也乐一天,什么也不要想。回头用得上你了,我再派人来叫你。”

    鹄大奶奶喜道:“到底是太太心疼人。”

    华姨娘是个何等机敏的人,悄悄的将卓氏推了推,又在她耳边低语了一阵。卓氏心下明白,便走来说:“老身来陪老夫人玩玩吧。”

    秦老夫人见有人凑桌子,当然高兴,忙让她坐了。看了眼屋里其他人,对薛愫招手道:“你过来帮我看牌。我眼睛不好。”

    薛愫一凛。范氏又给她使眼色。薛愫便依命站到了秦老夫人跟前。

    对于叶子牌,她倒会一些。加上桌上又有贺大太太和鹄大奶奶,薛愫脑中飞快的转了一圈,心下立马就明白过来。时不时的让鹄大奶奶帮忙递下颜色,讨了秦老夫人的欢欣。第一把下来,秦老夫人就赢了钱。

    秦老夫人很是高兴。

    鹄大奶奶笑道:“我们老夫人手气向来就好,又人精似的。只怕今天那些钱都长了眼睛似的往老夫人荷包里跑。”

    说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薛愫睃了一眼卓氏,见她今天穿了身丁香紫的茧绸暗花袄,这衣裳对于卓氏来说算是不错的衣裳了,出门见客也喜欢穿她。她心思活络,便和鹄大奶奶联手做了个局,讨了秦老夫人和贺大太太的欢欣。

    后来秦老夫人赞扬她:“没想到你倒怪伶俐的,你在我身边,今天的运气也格外的好。以后就常陪我打牌吧。”

    薛愫忙道不敢。上一世古宜沉迷于赌博,她深恶此事。虽然是家人之间的嬉戏,不过也不想沾惹,便笑道:“只怕一时没那闲暇,姑母派了许多针线给我,过了年还得加紧赶出来。”

    秦老夫人听后笑道:“我倒忘了这一出了。能者多劳,只好辛苦你了。回头我让你姑母好好的给你封一个谢礼。”

    薛愫笑了笑。

    卓氏知道鹄大奶奶和薛愫联了手,就她和鹄大奶奶输钱。今天出门带的钱本来就不多。才几把下去,就见了底。脸上露出些困窘来,才要起身就不玩了。那华姨娘是何等聪明的一个人,悄悄的递给了她一个荷包示意她继续陪着玩。又吩咐了个小丫鬟再拿些钱过来。

    这场牌局竟然一直打到了申时末刻说开晚饭才结束。薛愫就这么一直帮着秦老夫人看牌,虽然不是一直站着,可也早就坐麻了,脖子也酸疼。

    回头清点的时候,秦老夫人今天赢了三十多两银子。秦老夫人很是高兴,当场就赏给了薛愫一块碎银子。鹄大奶奶输了些,不过她哪里会放在心上,笑吟吟的又奉承了一回。秦老夫人更是喜欢。只有卓氏脸上的笑容无比的僵硬。

    薛愫看在心里,竟然比夏天吃了冰碗还爽快。(未完待续)

    ps:求收,求订!

    第八十五章 成算

    卓氏虽然还维持着笑容,不过那笑容看上去却是那么的僵直,比哭还难看。

    匆匆用了晚饭,便带了古宁要回甜水巷。可是夜幕低垂,已经不好雇车。华姨娘悄悄的找到了薛太太和薛太太说了。薛太太忙吩咐身边的顾嬷嬷:“去套了车子将古家的人送过去。”

    顾嬷嬷答应着,她男人管着二房这边的车轿,又让小丫鬟去带了话。

    卓氏和古宁坐在车上,卓氏心里却空荡荡的,还在为了那十几两的银子心痛。脑中却又浮现出华姨娘低声和她说的那些话:“不过是为了讨老夫人的欢欣,别人想孝敬还找不到地方呢。你多想想宜哥儿将来的前程就行了。”

    话虽这么说,可她到底心疼银子。古家又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家庭。她一个寡妇,带着个儿子过活。家里虽然还有点产业,可毕竟那是留给儿子,将来他娶亲入仕都需要钱。

    卓氏肉疼了的回了家。古宁也回那边去了。卓氏坐在灯影里,身上的钱输得一点不剩,还借了华姨娘十两银子。她想到这个表妹只是曾家一个不受宠的妾室,儿女俱无,每个月拿那么点月例,房里丫鬟婆子的嚼用也是需要钱。日子过得本来就紧巴巴的。虽然表妹儿二话不说,就大大方方的借了她钱,可她手里到底也紧。

    卓氏想到这里心里哪会好受呢。将飞花叫来,让她将自己的箱笼打开。

    飞花照办。卓氏看了看,倒还有几件年轻时的鲜亮衣服,自从丈夫死后她也穿不了了。还有几件头面,这些都是她出门所戴。挑选了一回。将件桃红撒花绫裙拿了出来,又将一件杏子红的杭绸通袖袄带了出来。

    飞花在旁边看着,以为太太选了这两件不穿的衣裳是要打赏给谁。看得有些眼热。卓氏看了看,虽然面料都还不错,可是毕竟有些年头了,花样也不算时薪。她本来收着是要打赏给未来的儿媳妇的。如今看来只好将它们送到当铺里去。

    只是这两件衣服无论如何也当不了十两银子,只好将一对累丝簪子和一根琉璃钗拿了块绢子包好了。几样东西一并交给了飞花。病嘱咐道:“这些拿到当铺里去换点银子回来使。”

    飞花哑然。

    “愣着做什么。快去吧。”

    飞花忙道:“天都这么晚了,当铺都关了门,明天再去吧。再说太太大晚上的应该不会赶着用钱。”

    卓氏这才清醒些,说道:“我也是糊涂了。宜哥儿回来没有?”

    飞花道:“还没呢?”

    卓氏想到大节下的,学堂里放假。儿子也有交际应酬,今天是范氏请客。请的都是女眷,自然不好带古宜过去。再说一早他来请安就说要和几个好友约在醉仙楼喝酒。卓氏什么也没说。还给他给了个荷包,里面装了几两银子。到时候请饭吃就,也不至于太窘迫。

    没想到儿子这个时候还没回来,眼见着就要起更了。卓氏的心一天十二个时辰都悬在儿子身上。哪里有不担心的,又遣飞花去前院看了几回。

    直到二更鼓的时候,古宜才醉醺醺的回来了。卓氏闻见他满身的酒气就不舒服。忙让灶上的人给他做碗醒酒汤。这里又忙着给他倒了碗浓浓的茶。忍不住埋怨着他:“这天气冷,回来得这么晚。又喝这么多酒。要是摔着哪里岂不是要让我给急死。”

    古宜手颤抖着,连茶碗也接不稳。卓氏捧着,让古宜在她手上喝了。

    几口浓茶下去,古宜也略清醒了些:“因为聊得高兴,又被他们拉着灌了一通。喝得有些多了。”

    卓氏也不忍责备儿子,等到醒酒汤过来了,服侍儿子喝了。古宜神智清楚,却依旧脑袋晕乎乎的。卓氏忙让人搀了他下去歇息。

    古宜迷迷糊糊的睡了一晚,第二天直到日晒三竿才起。

    见到了卓氏,正好遇上飞花从当铺里回来。卓氏不想让儿子知道,递了个眼色给飞花,让她将当票拿去放了,不过还华姨娘的钱总算凑够了。

    卓氏见了儿子,少不得要问他:“你好些没有?”

    古宜笑道:“好多了。”又粘在母亲身上吵着问卓氏要好吃的。古宜今年快要十八岁了,个头早就比卓氏高出了许多。不过卓氏向来对儿子娇宠,见他和自己撒娇也没什么责备他的。只是轻轻的点了下他的额头:“别人家孩子像你这么大的时候都要当爹了,还当自己小呢。”

    古宜笑呵呵的说道:“我又没兄弟姐妹。娘只我这么一个,自然该多疼我一点。”

    “是,你说得对。我哪里有不心疼的。你也别辜负我的期望,好好的念书,将来有番成就我也享几天的福。”

    古宜又嬉笑道:“算命的都说娘老了还有福气,您就好好的等着吧。儿子一定会出人头地的。”

    卓氏有了钱,就想立马将借华姨娘的还上。回房换了外出的衣裳,见古宜还在,便和他说:“大过年的,你很应该去曾家给你姨妈磕个头。”

    古宜心想华姨娘在京中只有他们古家这一门亲事,向来对自己也很看重,一口就答应了。

    卓氏见他身上的衣裳还是昨儿穿的,酒气都还沾着不少,皱眉道:“你房里还真缺个人,这衣服鞋袜的,丫鬟也照顾不过来。你年纪着实不小了,我看今年就该将你的亲事给定下来。多个人照看你,你就放心读书,我也好安心。”

    古宜听说要给他说媳妇倒也喜欢,又贴着母亲撒娇道:“我就觉得薛家小姐好看,娘什么时候去提亲呀?”

    卓氏想到昨天薛愫联合鹄大奶奶算计她的钱心里就不舒服,皱眉道:“只怕那个丫头厉害,到我们这里,你我都降不住她。”

    “娘这是什么话,不管,我就要薛家小姐。”

    “你这孩子。”卓氏摇摇头,这门亲事只怕没那么容易就成了,想到表妹和她说起过,这位薛小姐父亲刚死不久,还在守孝,一时半会儿还说不了亲。再有薛太太哪里只怕没那么好说话,千头万绪的,觉得有些困难。

    这些烦恼卓氏都存在心里,不愿告诉古宜,怕他分心。见他满心喜欢那个姑娘,又想若是此门亲事成了,和曾家就算是姻亲了,有这棵大树,以后还有什么办不成的。想到这里卓氏又释然了一些。

    等到古宜重新换了身干净的衣裳,卓氏很满意。让人去雇了车,母子俩又往曾家住的双喜胡同而来。

    卓氏带着古宜从曾家花园的角门进了,一路往福安堂去。

    这个季节还是天寒地冻的时候,也没什么景致可看。

    这条同往福安堂的路对古宜来说却最熟悉不过,过了清风石桥的时候,听见有女子欢笑的声音。古宜心里一动,顺着声音眺望了几眼。依稀看见些穿红着绿的年轻女孩子,在西南角。曾家的花园他也曾逛过两回,想到那处有一块梅林,看样子是府里的女眷们在赏梅花。

    古宜脑筋转得极快,又暗想也不知薛家小姐在不在那里。脑中又浮现出那次在他姨妈处匆匆一瞥来。

    他从未见过那么好看的女子,自然是一看就喜欢上了。若母亲真能替他娶来,那是世上再好不过的事了。

    遐想之余,已经到了福安堂。华姨娘依旧穿着昨日的衣裳,正坐在檐下的一把圈椅里看丫鬟浇花。抬眼见他们母子来,倒站了起来,满脸堆笑。

    及至跟前,古宜向华姨娘磕头拜年。华姨娘很是喜欢,忙让个丫鬟给了他一个封红。

    “几日不见,倒又像是长高了些。模样也更加俊俏了。虽然没有开课,但大过年的来走动走动也好。”

    古宜忙道:“姨妈身子可还好?”

    华姨娘笑说:“宜哥儿挂念,挺好的。”

    小环端了茶点来。华姨娘一看,是昨儿太太让人送来的。一色菱粉糕、一色糖炒栗子。

    卓氏悄悄的将银子还给了华姨娘,自然是背着古宜给的。

    华姨娘知道她这个表姐困难,忙推让着说:“哪里要你的钱,就算我帮了你一个忙吧。”

    卓氏温和道:“你过得也不如意,这笔钱也够你开销好久了。难道你我还要生分不成。快收下,当心宜哥儿知道了。”

    华姨娘暂且收下。卓氏便又和华姨娘说起了古宜的亲事来。

    “他年纪实在不小了,我想今年得给定下来。这事还要劳烦你帮忙。”

    华姨娘自然不推脱,笑道:“是好事啊。不过今年又是大比之年,等宜哥儿过了院试,也有底气和我们太太说呀。”

    当下自然是古宜的功课为第一。卓氏连连颔首:“你说得对。等过了院试再慢慢的谋划。不过听说那薛家小姐还在服里,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出服?”

    华姨娘笑道:“我们小舅老爷是前年九月没的,这里又翻了年了,要到明年三月才出服。”

    卓氏一听忙道:“看来是得早些定下来。前儿听你说她今年及笄。看样子薛太太只怕还没等她出服就要给她物色婆家。”

    华姨娘道:“是啊。”

    卓氏想,一会儿还得去见见秦老夫人和薛太太。讨好这两位总不会错。想到这里她突然问了句:“就是不知道薛小姐有多少陪嫁?”

    华姨娘愕然,心想她这个表姐,这亲事八字还没一撇呢,就说到了陪嫁上。(未完待续)

    ps:求订阅!

    第八十六章 打出去

    古宜从福安堂出来后,还惦记着梅林的事。心想薛家小姐在不在那一处呢。只是他是外男不方便过去打扰。

    打算去前院找鹄大爷喝酒或许打打马吊,想着便到了曾鹄的外面书房。

    这边服侍的小厮是认得古宜的,他来这边好几次了。只是这些小厮个个都是擅于巴结奉承的,想到那古家不过一破落户,能得什么好处。因此见了他也不大上前招呼。

    古宜见书房紧闭,心想鹄大爷不在这里。知道他住东一带的锦绣院,可毕竟是曾鹄的内宅,不敢贸然前往。想了想,招手叫了一个小厮过来。

    那小厮是曾鹄书房负责茶水的阿葱,此刻正和另一个负责值守的小厮阿四两个偷偷的斗牌九。见古宜叫他,脸上露出不屑的神情来。拖拉了好一阵,才缓缓的到了跟前,脸上堆了三四分笑意:“古爷有什么吩咐?”

    古宜问道:“鹄大爷呢?”

    阿葱忙说:“兴许是哪家请去吃酒了吧,我也不大清楚。今天没来过。”

    “哦。”古宜支吾了一声,又想再下细的打听曾鹄的去处。

    阿葱只说不知。古宜只好放弃去找曾鹄的想法,曾家的其他子弟里,曾鸣和他没什么可说的话,那是两路人。至于曾鸾是大房那边的人,在这里打听没用。突然想起学堂里还有一个薛恒,据说是江陵来投靠曾家的,或许是薛小姐的弟弟。不如先笼络好他,毕竟是未来的小舅子,少不得要打交道。

    古宜叫住了已经走了两步的阿葱,笑问着他:“不知薛家少爷在不在。可否能帮我带他出来?”

    阿葱忙摆手说:“我只管我们大爷书房的茶水,别的什么事古爷去找其他人。”说着就拔腿走了。

    古宜有些尴尬,没人帮他递话,他如何去请薛恒出来。这些小厮定是嫌弃他没什么权势,全都是群狗仗人势的混账东西。古宜腹诽了句。

    那阿葱心里还不舒坦呢,阿四见了他,打趣道:“你得了多少的赏钱?”

    阿葱神色不虞。愠道:“什么赏钱。连一个铜板也没见着。”

    “不会吧,大过年的,连给小厮的赏钱也拿不出。枉费还称一声爷呢。也没见过这么抠门的人。”两人继续玩牌九。不再理会还在院子里的古宜。

    古宜悻悻然的离开了曾鹄的外书房院子。在曾家前院溜达了一圈,后来从一个小厮的口里打听到薛家人住在敷春堂。

    古宜一喜,打算去敷春堂那边看看。

    彼时薛愫正和淑苓正在下棋,薛愫局势有些不利。为了一个角正纳闷。

    突然听见青柳过来报说:“小姐,古家少爷过来请小姐的安。”

    薛愫手中的棋子顿时落了下来。神色慌张,还以为她听错了话,又问了句:“你说什么,什么少爷?”

    青柳才又重复了一句。

    薛愫心想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她再不想和那个魔鬼有什么牵连,怒眉道:“你也糊涂。难道我这屋里是没规矩。管他是什么爷,我一个不出闺门的女子。见什么见。叫他滚回去!”

    当下众人皆是一惊,从未见薛愫发过这么大的火。青柳战战兢兢的去回古宜的话了。

    青柳见到在院墙外等候的古宜时。将薛愫的话原封不动的说给了他。

    那古宜不过是好意给薛愫请个安,不方便见就算了,被她这么一骂,大过年的心里哪能痛快呢。面如冠玉的他,此刻已胀红的脸,一脸的窘迫。还向青柳询问了薛恒的事,青柳说:“我们小爷一大早跟着鸣二少爷出去了,去了哪里我们不知道。”

    古宜不敢在敷春堂多留,只好悻悻然的离开。想到鹄大爷书房小厮的怠慢,以及薛家小姐的嫌弃,他原本兴高采烈的打算约了鹄大爷去外面的酒楼里喝酒,再叫上薛恒,好好的笼络一回,如今扑了空。

    他抬头看了下有些阴霾的天空,越发的觉得郁闷,胸中憋着一口闷气,使得他攥紧了拳头,找不到地方发泄。

    小厮们惯是狗眼看人低的,不提也罢。只是这薛家小姐,以为是个不出闺门的弱质,没想到竟这么大的脾气,要去娶回去了,会不会和母亲和他对着来呢。不过只要古宜一想到薛愫的花容月貌,心里的不快立马就烟消云散了。

    古宜的这点心思薛愫自然不知晓。只是她的突然失态让淑苓和丫鬟大为震惊。淑苓打量着她,只见薛愫将散乱的棋子一一的收到了钵里。她没有心思再下了。

    淑苓打趣着她:“就算你半途放弃了,上一局还是我赢。”

    薛愫兴致缺缺道:“这不是事实么。”

    淑苓见她神色不虞,想要劝解几句,却不知从何开始,只好让她自个儿清静一会儿,便起身说:“妹妹,我要去明晖堂,你要不要去呢?”

    薛愫心里乱糟糟的,有些魂不守舍的说:“我过会儿再去姑母那里,就不陪苓姐姐了。”

    淑苓走后,晚霞过来收棋盘,丫鬟们都鲜有见到薛愫发火。此刻个个都噤若寒蝉。

    薛愫坐在板壁边,怀里抱着个大迎枕,神色有些木然。心想那姓古的为何突然来给自己请安,到底安的什么心。自从那次在华姨娘处偶然见过他一次后,薛愫就再没去过福安堂。本能的想要远着他们。

    那一次的见面虽说是偶然,可总觉得让人给刻意安排了。说什么也不能再嫁到古家去了。她不喜欢卓氏,更是对古宜憎恶。如果不能摆脱古家,她重活一世还有什么意义。就更别说要拯救淑苓的不幸和曾家的不幸了。

    想到上一世她和古家的婚姻是伯娘范氏给促成的,不是他们搬出曾家,伯娘才认识的卓氏。早就在曾家两家就搭上线了。

    薛愫隐隐的觉得这背后一定有她不知道的阴谋。她想起姑母说过薛家儿女的亲事姑母要亲自过问的,也就是说得不到她的点头是不会被承认。为何她在曾家住了几年,姑母对她的亲事一直没给个说法呢,知道曾家出了事,和她伯娘搬离了这里才被嫁给了古家。薛愫越想越不明白。

    只是她一个姑娘家,又不好为了这个去探姑母的口风,再说她现在服未满,说这些都是忌讳。薛愫脑子飞快的转着,想起了以前的事就是一肚子的憋闷和屈辱。又听说古宜来打听薛恒,薛愫哪里还能静下来。

    要不寻个法子,将姓古的逐出曾家的学堂,让曾家嫌弃古家。她是不是就更安稳一点,弟弟也不会被古宜给带坏。

    这个念头经过脑海时,薛愫眼中闪烁着光芒,只是目前好像还抓不到什么机会。不过久了,狐狸尾巴总会露出来。姑父对子弟管教甚严,如今又在翰林里,声誉当然就格外重要。要是族学里真有这么个异类,等待古宜的肯定是被驱逐。

    薛愫想到这里,神色一凛。烦躁的心也渐渐的静下来了。

    闻莺取了衣服进来时,见薛愫已经神色如常,心里这才松了一口气,上前含笑着问:“小姐,姑太太那里遣了丫鬟过来问小姐,说床围子的事怎样呢?”

    薛愫皱眉道:“过了灯节我就做起来。”反正四月里也成不了亲,做了也白放着,还不知什么时候能用上。只是这些话不敢和旁人说起,想了想,便和闻莺道:“将我的披风取来,我去看看姑母。”

    薛愫扶着闻莺去了明晖堂,薛太太正和顾嬷嬷等几个陪房管事媳妇商量事情。薛愫知道不能打扰,便去了耳旁。

    丁香正忙着打络子。

    薛愫一看,打的是普通的方胜图案的。丁香见她来了,忙起身笑迎:“薛二小姐来了,快请坐。我去帮二小姐通传。”

    薛愫摇头道:“不了,姑母正忙着呢。姐姐要打多少络子呀?”

    丁香笑道:“只怕得要两百根吧。”

    “两百?”薛愫有些惊讶。

    “是啊,太太说要用的地方有很多。先打着两百根。只是我平时也忙,哪里打得了。好在其他的姐妹们也分担了些。这不正赶着么。”

    薛愫便去看那些打好的络子,活计倒不错,点点头:“也太赶了些。”

    “太太吩咐下来,说打完了络子还有别的事。薛二小姐还分了好些针线上的事,只怕也要忙起来了。毕竟这里马上就要过灯节了。正月就过了一半,真没几天了。”

    “是呀。只怕姑母叫我来也是问这些事的。”薛愫无奈的笑了笑。她接手的针线活好多还没开始做,心想反正今年又成不了亲,以后还成不成也不知道。谁说她苓姐姐就一定要嫁到沈家去做世子夫人的,哪里去受那个罪。

    两人闲话了几句,又有小丫鬟来请示丁香。薛太太那里的管事嬷嬷一波接着一波。还不知要耽搁到什么时候。

    薛愫坐了一阵子,心想要不去别处转转,过会儿再来。可是又想那古宜说不定还在曾家,要是狭路相逢遇见了怎么办?她也拿了大红的丝线来替丁香打起了络子。(未完待续)

    第八十七章 说动

    正月十五元宵灯节,曾家的园子里也处处张灯结彩,热闹了一回。

    十五一过,这个年就过完了。第二日,徐家就正式从曾家搬了出来,举家安置在槐树胡同那边。

    又有宫中的嬷嬷前来相看徐敏芝,教了些礼仪和规矩。入宫待选的日子早就定在了二月初六。

    眼见着没几天了。不过徐家虽然搬了过去,可是曾绮倒依旧带着一对姐妹时常出现在曾家。曾绮不知道托了永乡侯夫人走贵妃这条路到底可不可靠。又想到她侄女马上要嫁到沈家去了,她和沈家就是姻亲。没道理不帮亲戚的。倘或敏芝得了宠,宫中有了人,大家都得益。

    曾绮还是不大放心,沈家那边她已去了好几次,不好意思再往那边跑。只好找到了薛太太,和她说项。

    “敏芝的事尤为要紧,宫中那边的路子就只剩下袁贵妃这条路。你明天再去沈家一趟,帮我找侯夫人说说。让她进宫和贵妃说说。”

    薛太太蹙眉道:“明天要替老夫人去法华寺还愿。还有官媒过来商议鸣哥儿的亲事。只怕走不开。”

    曾绮听薛太太推三阻四的很不高兴,微愠道:“母亲的事我回头给她说,还愿哪天都行,改日吧。再有鸣哥儿的事哪里有我们敏芝的事要紧。不打点好了怎么行。敏芝也是你侄女,以后她有了光,你也有面子。要求个什么也容易。”

    薛太太心里嘀咕,她如今还有什么事要求到宫里去。大姑姐的处事态度她不大喜欢,心里觉得有些膈应。再说沈家那边侯门深似海,淑苓这不还没嫁过去嘛。她总是往那边跑好像也不大好。

    曾绮见她吞吞吐吐的,一点也不痛快。就要恼怒,数落着薛太太:“虽然你们都分了家,各自过活。但我好歹也是你大姐。怎么让你跑跑腿就不乐意了?”

    薛太太心里觉得窝火,咬了下嘴唇,待要回绝曾绮几句,胀红了脸还没开口。听见帘外的丫鬟报说:“太太,大舅太太过来了。”

    薛太太心想正好解了眼前的围。也不看曾绮的脸色。高声道:“请大舅太太进来。”

    曾绮脸脸果然不高兴,念叨着:“我正和你商量事呢。你将那不相干的人叫来干嘛。”说着便吩咐着外面的丫鬟:“请舅太太到花厅上用茶。我这里还有几件事要和你们太太商议。等你们太太有准话了,你们太太再过去见舅太太。”

    薛太太听着这话不由得更添了一把火起身道:“不用让舅太太等。我这就到花厅上去。”当时就把曾绮生生的撇在了那里。

    曾绮也怒气腾腾的站起身来:“我今天才领教了薛家的行事做派,回头我和母亲说。”

    薛太太只略愣了一下,腹诽道,当祖母的人了也说得出和母亲告状的话。真是老不羞。她挺直着腰杆甩了帘子往花厅上去了。

    曾绮孤零零的坐在暖阁里,又气又急。心想这个薛氏也忒没将她放在眼里了。真是个不知道轻重缓急的。不过是个继室而已,还真拿自己当原配夫人了。枉费当初对她的提携,还教导她如何待人接物,如何料理家事。

    曾绮越想越气。可又不好和薛太太撕破脸。毕竟还要求她去沈家去说项。不行,必须得让她点头允诺才行。迟疑了下也跟着去了花厅。

    这边薛太太沉着脸到了花厅,范氏也才到这边坐下。丫鬟连茶还来不及奉。

    范氏起身笑吟吟的唤了声:“姑太太!”

    薛太太见着了娘家人。心里略好过了点,颔首说:“舅太太快坐吧。”

    璎珞捧了个海棠式的填漆茶盘。奉了差点。

    范氏笑道:“姑太太越来越忙了吧,有什么能帮上忙的尽管开口。”

    薛太太点头道:“一定会的。只是你们是亲戚也不好贸然开这个口。”

    话音才落,曾绮就已经赶过来了,劈头就是一句:“曾家还没闲钱养闲人。二太太,刚才的事还请你给句准话。”

    薛太太见她如此逼迫,本来刚才是要暂且答应的。不过曾绮代她行事,她心里就不舒坦,感觉又回到了以前的日子,处处被人拿捏,心里怎么舒坦。刚才又听见她数落娘家人。薛太太哪里还有什么好话呢,冷着脸道:“大姑太太也不用指桑骂槐的,叫人听着没意思。敏芝的事姑太太一定要走这条路子的话,你当母亲的不出面,我这个就舅母的跑那么勤像什么。再说家里事多,你侄女就要出嫁了,走不了。”

    曾绮气得大眼瞪小眼,咬牙恨道:“好,以后可别来求我什么。”气呼呼的扭头就走。

    范氏坐在那里,冷眼看着一切,心想这姑姐和弟媳之间是闹翻了么。看来她来得真不是时候,就想立马回去了。

    等曾绮走后,薛太太才强颜欢笑道:“舅太太别往心里去,我这个姑姐断是个不大好相与的。”

    范氏陪笑了两声。她今天就是为徐家的事来的,如今这样她哪敢再开口呢。陪着薛太太喝了一盏茶。

    薛太太又问她:“舅太太找我有事码?”

    此时就算是有事也没事了,范氏略有些尴尬的起了身,讪讪然笑道:“没什么事,就是过来瞧瞧姑太太,和您说句话。我这就回敷春堂了。姑太太真忙不过来的话,打发丫鬟和我说一声。多爽手也容易些。”

    薛太太答应着。

    范氏离开了明晖堂,绕着绢子想。好在她没有和姑姐提要和徐家联姻的事。只是那两人有了罅隙,她这个姑姐还愿意帮她去撮合这门亲事吗?徐家的那位三爷,看上去还真不错。她也心甘情愿的想将女儿配给他。以后他们徐家就在京城定居了,大家也都有个依靠,如今又见他们敏芝小姐要入宫待选,真要是选上了,能攀上宫中的关系的话,可更是不得了。

    范氏心事满满的回到了敷春堂。却见薛忆姐妹俩正在一处说话。范氏皱了下眉头,心想愫丫头不是和淑苓走得近吗?今天怎么又想起他们忆姐儿了。

    薛愫起身招呼了范氏,范氏神情懒懒的略点了点头,就到别间去了。

    这里姐妹俩依旧在说笑。也不知愫姐儿说了什么惹得忆姐儿一阵爽朗的笑声。

    范氏在隔壁的屋子听见了,刚才的郁闷竟也驱走了一二。心里还在斟酌和徐家联姻的事。她又想,错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不如等到那边的两位缓和些,她就过去和姑姐表示一下。反正姑姐早就开了口,薛家子女的终身大事都在她身上。再怎么说姑姐也是薛家的人,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薛家就此一蹶不振吧,她只这么一个女儿,当然希望忆儿能嫁得好一些。

    过了三四日,范氏琢磨着薛太太的心情好些了。才又到明晖堂走动。

    范氏这次没那么多的迂回,开门见山道:“姑太太,这次我来找您,是为我们忆姐儿亲事来的。”

    薛太太一凛忙问:“莫非你有人选呢?”

    范氏微微颔首:“我就这么一个女儿,她年纪也不小了。很该早点定下来,我也好安心。”

    薛太太当然要看顾薛家,薛忆的亲事她自然要亲自过问,忙问:“你看上的哪家的少爷?”

    范氏笑道:“那人近在眼前。”

    薛太太有些迷惘:“谁,你说鸣哥儿?”

    范氏连忙摆手:“不是鸣哥儿。”

    薛太太将身边这些适婚的青年想了一通,实在不知,便道:“你也别和我打哑谜了,大大方方的告诉我,我帮你参谋一下。”

    范氏笑着点头道:“那人不是别人。就是姑太太的大姑姐的三爷。我瞅着他们俩年纪相当。那徐三少爷说话做事也都温柔平和,想来将来待我们忆姐儿也好。”

    薛太太的脸色煞白,脑子嗡嗡的响,心想她这个弟媳怎么就看上了徐家的人,犹豫一二才说:“这事只怕不大好办。”

    “有什么不好办的,虽然是我们女方相中的,但也没什么不行吧。姑太太和他们家也是亲戚。你过去替2探探口风,问问徐家太太的意思。要是也觉得合眼的,那么找了曾大太太做保媒,此事就成了。以后我们三家相互有亲,大家彼此有依靠。忆姐儿也不会受人欺凌。”

    薛太太心里却嘀咕,她刚和姑姐结怨,这里又要说亲,她怎么拉的下脸。若说人才的话松之倒是个好少年,如今又是个举人老爷,只要考上进士,仕途就有望了。性情什么的倒还柔和,要说配忆姐儿,只有多没有少的。只是她那姑姐瞧得上忆姐儿坐儿媳妇吗?

    可这门亲事却做不得。

    薛太太思量再三,抬头见范氏那期许的目光,薛太太微怔了一下才徐徐说道:“这事只怕没那么容易,你等我再考了两天。”

    范氏以为薛太太会双矿的答应帮忙,却见她犹犹豫豫的忙问:“莫非姑姐不看好?”

    薛太太失笑道:“我还真这么想。”

    “为什么?”范氏追问着,在她看来是桩十全十美的好姻缘,哪里不成?(未完待续)

    第八十八章 忙碌

    果然到了二月初六,徐敏芝盛装了,徐家用一顶官轿抬了她。徐敬之护送着她入宫竞选。

    曾家上下也在关注此事。秦老夫人还多次派人去打听,直到酉时二刻,才传出喜讯来,说徐家二小姐选中了。

    曾、徐两家俱是欢喜。后来又传出封的是个淑女,嫔妃中的最低一级。只要女儿顺利入宫了,蒙了恩宠的话,加封是迟早的事。徐家也不是特别的在意品阶的事。

    秦老夫人忙让宝相和如因开了她的箱笼,她亲自选了一对汉玉耳珰,一套赤金头面让人送去。大房那边也各有礼物相贺。

    薛太太虽然与曾绮不大和睦,两人还翻了脸,不过两家不会因此就不走动了。也让鹄大奶奶给备了礼,差人送去了。

    淑苓的亲事只有两个月了,薛太太天天忙得脚不沾地。又想念还没音信的大女儿淑荟,直到收到了她的家书,信上说她公公突然病重,走不了,可能无法来京送妹妹出嫁。

    薛太太的心立马就变得有些酸楚起来,说来她也一年多没见女儿了,也不知她过得怎样。信上没有说她身孕上的事,看来是没希望了。只怕婆家会更嫌弃她。婆婆为拿着这个借口给女婿房里塞通房丫鬟,更有甚者让纳妾。想到这些事就觉得乱糟糟的。

    薛太太便和玉针说:“去将苓丫头给我叫来。”

    淑苓得了信,立马就跟随玉针过来了。薛太太将她大姐写的信给了她看。

    淑苓一目十行的看完了,显得有些失落:“这么说我是见不着大姐呢?”

    薛太太点头道:“是啊。你就这么一个亲姐姐还不来给你送嫁。”

    淑苓实在是想她大姐,只是大姐要侍疾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她心里甚至还想会不会姐姐在夫家过得不如意,嫁过去这么久肚里都没好消息。她公婆故意刁难她。不让她上京?这个相投经过脑海时,淑苓看了她母亲一眼。却瞧见她双眼焦灼,面容有些疲惫。想着母亲这些日子为了她的事操劳许久了,也没休息好。心里正过意不去,刚才的那个念头又哪里敢( 闺绣 http://www.xlawen.org/kan/5591/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