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部分阅读
说,再让母亲烦恼呢。
薛太太思忖了一会儿,拉着淑苓的手。语气温和又坚定的和淑苓说着:“苓丫头。我带了你和你大姐两个女儿。她的事已成定局了。只看她自己的造化吧。再说也隔得远,我就是有什么也不大好和她说。倒是你,又是嫁到侯府去做世子夫人的。有些话我必须得告诉你。”
淑苓的脸微微的红了。低下头缓缓道:“请母亲赐教。”
薛太太正色道:“夫妻之间的相处之道别看两人之间的事简单,其实这里面的门道大着。你们互敬互爱的自然是最好不过。但你也不可一味的推让忍受。该拿主意,该决断的就得果决一些。当初我来曾家时,可在这上面受了不少的委屈。你祖母。你姑母两个都压着我。就是你大伯那边……”薛太太想起当年之事,不免添了些惆怅。但又怕扯远了,便又说
“我说给你这些希望你别走弯路。你嫁过去上面有婆婆还有太婆婆。你婆婆现在管着家,管家的事还暂且落不到你身上。跟着你婆婆一定要多学些。姿态不妨放低一点。世子那里,虽然他的风评向来不大好。又有贵妃和赵王的关系,不过你也血药的容忍。别的不说这生儿子是第一位的。你看你姐姐,就吃了这个亏。”说着不免又叹息了一声。
淑苓红着脸点头道:“母亲说的我知道了。”
薛太太语气更加温和了:“现在你也好得差不多了。我和太夫人说一声,让给你找个擅长妇科的太医。以后给你再好好的调养一下。别怕,横竖有我这个当娘的。”
淑苓立马扑向了薛太太的怀里,娇声道:“母亲,我若说不想嫁人,你一定嫌我矫情。可是,我是真舍不得离开你们。”
“傻孩子,我做母亲的也舍不得你啊。好在挨得近,以后来来往也方便。”
薛太太又拉着淑苓说了好一番话,知道鹄大奶奶进来请示,这才作罢。
鹄大奶奶瞧着淑苓面若桃花,不由得称赞:“妹妹今天气色还不错,天气暖和你也更结实了。”
淑苓略带羞涩的笑了笑,知道嫂子是有事找母亲商议,便就告辞出来。回头就去了敷春堂。
院子里的几棵西府海棠如今已开得正烈。薛愫坐在花树下,手中拿着针线,看几眼花,低头做几针。显得很是闲适。
“薛二妹妹,我让人选了日子,定在十一,打算在福春堂开赏花宴。”
薛愫起身笑说:“好啊,这个日子挺不错。需要我准备些什么?”
淑苓想了想,抿嘴笑道:“我让婆子过来收拾下院子,到时候再搬些桌椅板凳过来,借了锦绣院的那架玻璃屏风过来一摆。也就齐活了。”
薛愫心想请的都是些年轻小姐,也开不了几席,又问她席上的菜单准备得如何。
淑苓说要多备些果碟,菜式尽量合口简单些也行。
薛愫见她安排得很是妥当,也都没有多问。淑苓又去了北面的屋子,和范氏、薛忆支会了一声。范氏倒是热情,拉着淑苓的手热情道:“有什么帮忙的地方尽管开口。”
淑苓笑答:“诸事都妥当了,到时候请舅母和姐姐乐上一天就行。”
范氏点头笑道,又和薛忆道:“苓丫头还略小你几个月。看看她做事处处都是妥当。你当姐姐的也该学着些。”
淑苓没怎么在意,回到抱月轩后便让人四处下帖子去请。
秦老夫人听说了,当真让宝相送了二十两银子过来给淑苓开销。
淑苓只得又去沉心堂谢了一回。一会儿薛太太也又让人送了二十两过来。
淑苓手上有了这四十两,宴请的不过是几位年轻小姐,只怕还有剩余。
且说范氏正为淑苓的添箱而烦恼,开了临时用作库房的那间屋子,在那些箱笼里选了半日,最后拿出了两匹缎子,心想就这么送去也太单薄了些,只好拿了张银票出来,上面是一百两的数。
“将这两匹缎子和这张银票一并拿去,只怕也像样了。”
薛忆却不以为然的撇撇嘴:“送银票做什么,那是暴发户才干的事。只怕姑母拿着这个也难心安。要不还是拿这个钱置办点首饰什么的。”
范氏想了一回推了下学忆:“就按着你的办。”
薛忆又瞅着那缎子瞧,后来总算记了起来:“这个不是姑母赏的么?”
“果真?”
薛忆道:“我记得清清楚楚的,这两匹是年前中秋那次赏的。”
范氏一看,一匹大红玉兔捣药纹样的锦缎,一匹亮蓝色桂花纹样的织锦。如今这两样是拿不出手了,只好又拿了钱出来,让人去重新置办。要上好的衣料,喜庆应景的花样。又交代打造的首饰也要精细。
薛忆在一旁看着,心想母亲往日惯是吝啬,今天怎么突然如此大方。不过给表妹添箱,太寒酸了确实拿不出手。暗想母亲在这些大事上倒还不错。
范氏给淑苓长脸,自然也是要奉承好薛太太的意思,还有一层,添箱礼上的事她可不想被人指出什么不当,也不想被薛愫给比下去。
想到这里,范氏低声和薛忆道:“你去瞧瞧你妹妹准备送些什么?”
薛忆起身笑道:“好,我这就去问妹妹。”
薛忆来到南面的屋子,海棠抬头见她来了,忙兴高采烈的去通报。薛愫正在薛恒的书房里练字呢,见薛忆进来了,便搁下了笔迎了上来。
“姐姐来了。”
薛忆看见了书案上摊开的毛边纸,上前看了一回笑着点头:“比以前又更加长进了。”
薛愫道:“还是有些手冷。”
薛忆笑道:“我还以为妹妹正忙着给苓妹妹做嫁妆呢,没想到竟然这么好的闲情在写字。”
姑母交给她针线上的事还有一半未做,不过她却一点也不着急,喜欢了做两针,要不就放在一边做点别的事。闻莺和晚霞却替她着急起来,一直催促着她,怕她误了大事。
“对了,娘让我来问问妹妹准给给苓妹妹送什么添箱礼?”
“添箱?”薛愫暂时还没考虑过,不过她却没这样说,笑道:“正犹豫着,还没决定下来。这么说伯娘已经选好礼了。”
薛忆便将母亲备的礼给薛愫说了,薛愫笑着点头:“伯娘倒大方。”
等到薛忆走后,闻莺急匆匆的走过来:“小姐,添箱的事真的该准备起来了。我这就去开了库房小姐好好的挑选吧。”
薛愫却云淡风轻的说:“不急,我自有主意。”
“怎么还不急呢。二月就过了几天了。还有这针线上的事。小姐不赶着做,只怕是完不成了。到时候怎么给姑太太交待。姑太太把这些事派给小姐,自然是信任小姐,您这样不是让她难过么?”
薛愫淡然一笑,又不敢和薛愫多解释什么,只悠然的说:“急不得,慢工出细活。你放心,我不会让姑母失望的。”(未完待续)
第八十九章 赏春
不过一两天的功夫,那一树树的西府海棠已经全开了。寂静惯了的敷春堂,此刻也热闹起来。
淑苓下帖子请人过来赏花,那些小姐们倒个个都给面子,都到了。就连一向骄傲的徐毓芝也过来凑热闹。
徐毓芝在来之前,她母亲交代过她:“我和你二舅母虽然有些不对付,但是你和苓丫头毕竟是表姐妹。如今她又要做侯府里的世子夫人了,你可得要小心应酬着,千万得管住嘴。你姐姐进宫前可是交代过好几次要管束好你的。”
徐毓芝嘴唇翘得高高的,嗫嚅道:“既然母亲怕我丢脸惹祸,那我索性不去了。你也别担心。”
曾绮立马就拉下了脸:“敢情我说的这一通你一句都没听进去,还不快去。你姐姐告诉我你中意沈家二爷,这事回头我帮你盘旋盘旋,看能不能和沈家有缘。若真诚了,苓丫头就是你未来的嫂子,你更得给她长脸才行,去吧。”
徐毓芝听了这番话,脸红扑扑的,心里也高兴起来,叫了丫鬟张罗妆饰要去敷春堂。
徐正要去云南任职,徐敬之的事安顿下来了,敏芝也顺利进宫。剩下的松之又拜托曾谱帮忙指点学业,让他好生在曾家族学里安心读书应举。嘱咐了毓芝别顽皮几句,便在二月初九这天回云南去了。
徐毓芝坐了车来到双喜胡同。先去沉心堂给外祖母请安。
秦老夫人见了她倒也欢喜,她的侄孙女秦雪娇也过来了,正在秦老夫人跟前凑趣。
如因过来说:“老夫人,该过去了。三小姐已经遣人来请了几次了。”
秦老夫人笑道:“是啊,坐久了身子骨也疼。我们走走。”
毓芝喜欢在她外祖母跟前凑趣。秦老夫人便扶了秦雪娇,后面跟着随行的丫鬟婆子,大家往敷春堂而去。
敷春堂这边早就热闹开了,年轻的女孩子们凑在一处,莺歌燕语的,更是欢闹。海棠花下设了三席,桌上摆着南北精细的果碟。放着自斟壶。并没有排席位。大家喜欢吃什么就自便取,也很是方便。
西南角落里正冒着青烟,秦老夫人双手合十念了句弥陀。又说了声:“罪过。你们去看看她们做什么好吃的。”
秦雪娇和徐毓芝毕竟都是年轻女孩子,自然喜欢热闹。问着烤肉香,乐不可滋的就跑过去了。
淑苓已经完全是主人做派了,正在这里招呼着丫鬟婆子帮着烤新鲜的驴肉。铁丝网上。肉发出滋滋的声音。周丽贤、淑荃、薛忆、甚至只有五岁的淑蓉也跑来凑热闹。还有几位毓芝不大熟识的年轻小姐,争着要吃才烤好的肉。那副馋样一点也不像闺阁里的千金小姐。
毓芝看了一圈。都没看见薛愫的人,心想她如今住敷春堂怎么不在,也不知躲到哪里偷闲去了。毓芝心想不在也好,免得惹她不高兴。丫鬟烤好了一块肉。忙递到了毓芝跟前,笑说道:“徐五小姐,尝尝这个。”
毓芝此刻也顾不得什么吃相。就着咬了一口,鲜香无比。忍不住赞道:“真好吃。”
熟苓见铁网上有几块前腿肉烤得正好,用筷子夹到了盘子里,对身边的丫鬟说:“将这个送到薛二妹妹那里去。”
毓芝笑问了句:“是呢,今天怎么没看见薛二妹妹,难道她今天还要偷懒,这会还没起床。我们几个去闹闹,看她好不好意思。”看人笑话是徐毓芝嘴喜欢的事。
薛忆忙道:“妹妹早就起来了,刚才还在这里帮着布置呢。此刻应该在屋里绣花吧。姑母交给的事,还没做完呢。”
周丽贤此刻起来了,净了手笑道:“走吧,我们去瞧瞧看。”
其余几位小姐也跟着应和。
薛愫坐在临窗的炕上,正忙着绣床围,鸳鸯戏水的图案,虽然最是寻常不过,但她针下的荷叶莲花却犹如开在河塘里一般的鲜活。鸳鸯的羽毛还闪着光彩,一圈圈的水波,像是真的在晃动一般。
秦老夫人戴着眼镜看了半晌,连声夸赞:“真好看,真好看。等忙完了这些。你给我绣一幅观音像吧。”
薛愫心想也不是什么为难事,顺口就答应下来:“好的,只是不知道绣佛像有些什么讲究,不懂的地方还请老夫人教给我。”
秦老夫人笑眯眯的点头:“先不用急。你忙完了这些正经事再说。”
闻莺端了茶盘来,薛愫赶着要下炕给秦老夫人奉茶,秦老夫人却道:“你坐着别动。丫鬟们也是一样。”
薛愫笑笑,继续一针一线的绣着一朵粉嫩的荷花。
过不多时,周丽贤、秦雪娇、徐毓芝、淑荃四个来了。屋里顿时热闹起来。薛愫忙下炕来招呼。
闻莺只好又吩咐小丫鬟去煮茶。
秦老夫人见了周丽贤,少不得要问她临阳伯夫人,也就是她大嫂的事。周丽贤有问有答,说话娇俏可爱,又妙语连珠,惹得屋里一阵阵的笑声。
秦老夫人见除了她手中,别的每人都是一只青瓷茶盅,笑道:“愫姐儿,你帮我绣好了观音像,我那里收着一套甜白釉茶具。到时候送你。”
薛愫笑道:“只怕这套茶具也有点年代了。”
秦老夫人点头说:“说来也是有来历的,我外祖母曾进宫给太后娘娘请安。娘娘很喜欢,就送了我外祖母这套甜白釉,后来传给了我母亲。我母亲又传给了我。”
薛愫不知道来头这么大,便推辞说:“既然是老夫人祖上的东西,那我更不敢要了。到时候讨点别的谢礼成了。不然也难于心安。”
秦老夫人点头笑道:“我那里收着的好东西可不止这一样。既然已经决定要送给你,哪有反悔的道理。我也没有这么小气。”
说得屋里人都是一笑。
毓芝也跟着笑,可心里却有些不舒坦。她可是老夫人的嫡亲外孙女,也没见外祖母将祖传的东西送给她。凭什么?不就是会做几针针线么,有什么了不起的。她也会做。
毓芝撇撇嘴,沉着一张脸。
秦老夫人和年轻女孩们说笑一回,又说要去赏花。很该没出门,贺大太太和薛太太过来了。
薛愫正说要奉茶。
贺大太太却道:“不劳烦薛二姑娘了,我们一道去赏花吧。”
秦老夫人忙道:“走吧,今天的天气好。花也开得好。”
贺大太太和薛太太左右各一个搀了秦老夫人,已经出了屋。
薛愫也收了针线,也大家一道去赏花。
众人走至花树下,那一树树的开得粉嫩的西府海棠,开得如此热烈。更有一阵风吹来,花瓣纷纷而落。
秦老夫人点头道:“不知道我还能看几年的花开?”
身旁人听了,心里一沉。心想秦老夫人年纪大了,未免会添这些感慨。还是贺大太太劝道:“老夫人何必做这悲伤之叹,对于我们来说,不都是看一回少一回么。好在我们家一年四季都不缺花,这里海棠过了,接着就是紫藤、芍药、夏天里的石榴、荷花、秋天的菊花、芙蓉、冬天的腊梅、红梅。看也看不过来。只要老夫人高兴,每一花开就办赏花宴,也都乐意在跟前来陪老夫人凑趣。”
秦老夫人拉了贺大太太和薛太太的手说:“我知道你们俩都是极孝顺的。”
正在大家感怀时,鹄大奶奶走了来。
秦老夫人向她招手道:“你来晚了,刚才她们烤驴肉来着,可惜你没吃着。”
鹄大奶奶脸色有些沉郁,走到跟前,对秦老夫人道:“老夫人,才沈家的管家娘子来传话。说太夫人今早走了。”
秦老夫人无比的骇然,好半晌才回过神来。
薛太太心里也是一沉忙问:“怎么这么突然?”
鹄大奶奶道:“是呢。听说前几天还好好的。”
秦老夫人已是老泪纵横:“她还小我几岁,没想到竟然走到我前面。我要回去沈家那边看看。”
薛太太自然也是要过去的。这里的赏花不得不结束了。
秦雪娇和徐毓芝陪着秦老夫人回了沉心堂。薛愫回头时见淑苓呆立在那棵三十年的花树下。面容有些僵硬。花瓣落在她碧绿色的比甲上。薛愫上前替她拂去了肩头上的落花,轻声劝慰道:“苓姐姐,四月你就不用嫁过去了。”
淑苓却苦笑道:“这里嫁不了了,以后也是要嫁的。”
薛愫却道:“来日方长,若是有转机呢。不管怎么说这突如其来的事,至少能让姐姐缓一缓。将来的事谁也说不清。或者姑母看见姐姐实在不满意这场婚事,兴许就退了呢?”
淑苓依旧苦笑着,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这里秦老夫人回了沉心堂,如因和宝相忙着去寻素服。秦老夫人默默的数着念珠,微闭着双眼,她突然想起还在阁中,与成太夫人的交情来。那时候都还十几岁的样子。两家是邻居,一天来往七八遍也不嫌累。怎么光阴如此迅速,转眼她已白发苍苍。而成太夫人已经撒手而去了。
秦老夫人又将《往生咒》默念了几遍,睁眼时,已满是泪痕。(未完待续)
第九十章 吊祭
成太夫人的突然去世让沈家措手不及。本来还在筹划四月初八世子的婚事,突然又突然要办白事。
红灯笼已经罩了白纱,新贴不久的大红对联也已经换下来了,阖府上下沉浸在漫无边际的白色里。
侯爷是长子,每日只在灵前答谢前来吊唁的亲友。沈锐作为嫡长孙,不得不出来打点事务。只是这些天忙得晕头转向的,又连日没有睡好觉,显得有些疲惫不堪。好不容易有抽空的功夫。他坐在耳房里一盏茶没喝几口。
宝琴却找了来:“世子爷,夫人有请。”
沈锐只好起身,随口问道:“什么事?”
宝琴道:“是曾家的亲家太太来了。夫人请你过去见个礼。”
沈锐眉间难掩憔悴,让宝琴打了水来,他匆匆的洗了几把脸,便往如意馆去。
此刻薛太太带着淑苓正坐在花厅上。沈锐神色一凛,上前给薛太太作揖行礼。薛太太点点头,和沈锐说了声节哀。又让淑苓出来见了礼。
沈锐眉间有些郁色,话不多,只称了一声淑苓为“曾妹妹!”
帘栊响动,沈锐听见了母亲说话的声音。接着只见侯夫人从帘外走了出来,后面跟随着的是曾绮还有她的小女儿徐毓芝。
沈锐心想薛太太是他即将的岳母,不和岳母商谈,怎么跑到内室和这位徐太太聊起来了?沈锐瞥了眼他岳母,只见神色平常,似乎也看不出什么情绪来。
侯夫人招呼曾绮母女落了坐,便和沈锐道:“你也来见见曾家大姑太太。”
沈锐只是作了一揖。
侯夫人又道:“叫你过来,是想要告诉你。你和淑苓的婚事只怕要延迟了。只好后面再选好日子。”说着瞧了眼薛太太母女。
薛太太道:“这是理所当然的事。等服满再议婚期吧。”
侯夫人显得有些抱歉。
沈锐只道:“我知道了。”
侯夫人又说:“太夫人走得太匆忙了。她还想看一眼曾孙,如今也是不能了。”说着又滚下热泪来,不住的用绢子拭着眼泪。
曾绮也说:“可是呢,正月过来的时候,见她那么健壮,气色也好。哪曾想……”到后面也成叹息了。
徐毓芝没有她们的感慨,只是两眼盯着屋里的陈设看。微微的露出些许的惊讶之色。
正说着话。素梅进来禀道:“夫人,安国公前来吊祭。国公夫人也来了,侯爷请您过去。”
侯夫人忙起身道:“这就来。”侯夫人又对曾绮和薛太太说:“你们先坐坐。我去看看。”
曾绮含笑道:“请侯夫人自便。”
侯夫人便跟随素梅去了,沈锐里跟着离开了花厅。侯夫人嘴角撇了撇,脸上有些不屑。这细微的表情被沈锐看在眼里,冷不丁的说了句:“母亲不用看不顺眼。只待服满。我会将曾家妹妹娶进门。”
侯夫人却冷笑道:“你哪里看出我不顺眼呢。你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我能干涉什么。反正你们爷俩都是一气的,诚心不想让我好过。”
沈锐被母亲堵得不知说什么好,冷峻的脸上只添了几分坚毅,谁也猜不透他在想什么。
太夫人去世。沈家请了金能寺的二十四位和尚围着棺木日夜念经超度,又请了清虚观二十四位道士来做水陆道场。僧道两家各不相干。
礼部送了奠仪,袁贵妃处也遣了内侍送了祭礼。惊动了京中一大半的王公贵胄。天天送往迎来的。处处都是事。内里的事由侯夫人和二房的张夫人并几位管事的嬷嬷打点。外面的事主要是靠沈锐来支撑。
想来他也才十七岁,经手这些事来竟从容不迫。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亲客前赢了赞扬,下人也都服他的约束。
一时永乡侯世子的名声竟然超过了他父亲。
薛家来祭奠过三次,四十九日后送殡,薛太太本来也要带淑苓的,哪知她染了风寒,有些不便。只好带了薛家姐妹前往。
送殡前一晚要进行道场,好些近亲好友都要参加。第二天发引又定在了寅时三刻,那时候天还未亮。所以薛太太带了侄女们前一晚就住进了沈家。
和前世一样,薛家人被安排住在如意馆后面的罩房里。薛愫回想了上一世,不过那时她来沈家一直规规矩矩的跟着姑母后面,一直小心翼翼的,所幸也没出过什么差错。
等待法事做完,薛愫起身时,膝盖已经完全麻木了,有点迈不开步子。好在薛忆及时的扶了她一把,
侯夫人身边的丫鬟过来和她们道:“夫人让厨房里准备了些清粥小菜,已经差人送到罩房去了。”
大半夜的,着实有些饿了。薛太太点头道:“好,这就去。”
还没走出祠堂,薛愫感觉到后面有人拉她的衣角,回头去看的时候,却见浑身挂孝的沈婉玉正向她点头。薛愫觉得有些纳闷,心想和她来往不过,找自己做什么。
直到被婉玉拉到了一棵树下,婉玉低声问她:“我大嫂呢?”
薛愫道:“苓姐姐生病了,在家呢。”
“又病呢。一年到头好像没见她利落过几天。”
薛愫赶着替她表姐辩解:“不是什么严重的病,只是染了风寒,有些头疼脑热罢了。不过来送葬,这样一跪就是一两个时辰的,我姑母怕她吃不消所以让她在家养着。”
“哦。”婉玉掀了掀嘴唇。
婉玉盯着薛愫看了几眼,心想她长得是比较漂亮,只是大哥不可能就因为她漂亮所以才让人去打探她的消息吧?大哥的行事越来越古怪了,婉玉当妹妹的也不明白。还有上次假借自己的名义让她到灵犀馆问话,也觉得不可思议。她哥哥虽然做事没有章法,但最近也越发的谨慎小心了,就是爹娘看夸他成熟了。不过婉玉怎么看怎么觉得奇怪。
薛愫被婉玉打量得有些不自在,以为是不相信她的话,忙又道:“我说的都是实情,沈大小姐要是不信,可以去问别人。”
婉玉道:“我哪里不相信你了,这不是没有见着她,有点奇怪。你姑母倒堆你真不错,走在哪都将你带着。”
薛愫答道:“姑母对我自然是好的。”
婉玉想了想,又道:“等过了这阵子,闲下来时我去你们曾家瞧瞧我大嫂。”
薛愫自然颔首答应。婉玉还有话没说完,听见有人找她,便撇下薛愫去了。
薛愫回头去找姑母和她姐姐,灯影幢幢,人来人往,忙而不乱,却找不到姑母和姐姐的影子。心想她们是回如意馆的罩房了吧。带出来的晚霞也不在跟前。人来人往里,她看见了沈锐和沈钧站在祠堂门口说着什么。
薛愫便往如意馆而去,走出了这座院子,步履匆匆。
刚走到穿堂口时,觉得这里的风刮得很大,虽说是入春好久了,可被这夜风一吹依旧有些寒冷。薛愫不由得打了个喷嚏。
“薛家小姐请留步!”
有人叫她,薛愫回头一瞧,夜色茫茫,不过却见有人提着灯笼走了过来,却不知说话的是谁。
薛愫本能的警觉了一下,忙问:“谁在叫我?”
直到那盏灯笼近了,薛愫却见是沈锐很有些意外,心想他怎么找来了。
沈推手里执一盏羊角灯,步履轻快的走了来。
“薛家小姐是要回如意馆?”
“是的。”
沈锐见她只身一人,身边连个丫鬟也没有,手上也没个照路的灯具。这巷子有些长……沈锐也没停留,很好的掌握了步子的节奏,走在薛愫的前方不远处。
“薛家小姐怎么落了单,是在等什么人吗?”
薛愫低头看路,跟随着沈锐的步子不缓不急,淡淡的说道:“你妹妹问了我几句关于苓表姐的话。”说到这里,薛愫抬头看了一眼沈锐,心想淑苓没有出现,难道他就不关心一下,那可是他的未婚妻呀?不过转念又一想,这个人是浪荡之名早就在外的。他能有什么体贴的柔情?
薛愫在心里冷笑了一声,缓缓说道:“世子爷没看见我刚才在和你妹妹站在树下说话么》?”
“哦,抱歉,天黑没留意。”
两人一前一后的走着,薛愫跟随着他手中拿盏微弱的光亮,望着黑夜里他的身影发了会儿怔。心想他如今过得这样恣意潇洒,宫中有人眷顾。只可惜好景不长,匆匆的二十几年,就如流星一般转瞬即逝了。
沈锐没有再问薛愫什么,一路上两人也再无交谈。这样一直到了如意馆。薛愫心想他一路送自己过来,倒承离开他的人情,因此福了福身,绕过屏风就到后面的罩房去了。
沈锐望着她的衣裙消失在屏风后,唇角露出一丝玩味。他将羊角灯递给了屋里的丫鬟,回头他到上房去找母亲商议明天的车轿。
薛太太见薛愫是独自一人回来了,忙问:“那大小姐没有遣人送你?”
原来姑母是知道她和婉玉说话去了,便道:“没有,我自己回来的。”并未提关于沈锐的半个字。
薛愫到了屋里,看着烛台上莹莹跳动的烛火,才觉得困意四起,几乎撑不住了。
薛太太又道:“你饿了吧,吃点东西填填。”
薛愫摇头道:“不了姑母,我还是去睡一会儿,至少还能睡两个更次。”(未完待续)
第九十二章 西郊
过了一日,薛愫便在曾鸣表哥和曾家护院的护送下,带着薛恒往西郊的庄上去。
薛恒陪着姐姐坐在马车上,不过却是不安分的,早就坐不住了。很想去骑马,薛愫怕他身子单薄,又没骑惯马,从马背上摔下来可不是闹着玩的。所以强拉着他和自己坐车。
薛恒此刻扒着车窗,探着脑袋正往外面张望。
“你当心点儿。怎么出趟门对你来说像是过年一样?你天天都能出去,又不比我,还是这般的没见过世面一样。”
薛恒立马道:“天地良心,姐姐管得那么紧,不管去什么地方都要给姐姐报告,我哪里敢随便乱跑。好不容易来一趟乡下当然稀奇了。”
薛愫甩了他一个白眼:“我管着你也是应当的,你自己说说,我若不管你,还不知道你现在跟着谁鬼混呢。你不上进的话对得起死去的爹娘吗?”
薛恒最怕听见这样的话了,忙道:“好姐姐,你也别唠叨了。我会好好上进的,向你保证!”说着还拍了拍胸脯。
哪知车子突然一个颠簸,薛恒的脑袋在木框上磕了一下。薛愫忙拉了他在身边规矩坐好,又心疼的替他将碰着的地方揉了揉。
薛恒倒有些不好意思起来,轻轻的推开了薛愫的手,红着脸说:“没什么事的,姐姐,我不是小孩子了。”
薛愫温柔的笑道:“是呀,这一两年你长高了不少,快成大人了。可我总记得你还是小孩子的模样。”
薛恒越发的别扭起来:“那都是什么时候的事了。如今我跟着学了点东西,再说准备明年府试呢。”
薛愫点头道:“还有一年的时间,我很看好你。相信你一定不会给我们薛家丢脸的。大伯、父亲可都是读书的好料子。”
薛恒赧颜:“那我尽量。不会辜负姐姐的期望。”
薛愫粲然一笑,温柔的摸了摸薛恒的头发。
薛恒看见姐姐笑得如此灿烂,心情也跟着愉悦起来,咧嘴笑着,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望着他姐姐如花的面容,温和的说了句:“我想姐姐将来会是个好母亲。就像我们母亲一样。”
薛愫脸上的笑容顿时就僵住了。凝在嘴角,神情有些怪异。
薛恒见他姐姐这副神情,心中有些诧异。暗道自己说错了话么?他还以为姐姐会满脸的羞色,未曾想却是这样的反应。
薛愫转过脸去,看着车窗外渐渐落在后面的风景,心中却想起当年的事。要是她的那个孩子平安的生下来了。会不会有什么不同?古宜待会不会稍微好一点。她也至于才二十几岁就百病缠身。
为人母亲?薛愫重生后从未想过这事,这一世她是绝对不会嫁给古宜的。如今服未满,她可以以守孝为名不论婚配。等到明年春天过后,姑母会不会给她许门亲事?薛愫仔细的回想过上一世的事,好像姑母那里并未透露出什么。至今她向来也满是疑惑。沈家的事是两年后才渐渐出来的,薛忆嫁到了于家去,曾家败落后。她和伯娘才从曾家搬了出来,姑母答应过要替她的亲事做主。为何后面从未提过此事?
薛愫百思不得其解。
她听着林间的鸟鸣,这一刻,她在心里暗自做了决定,今生她不再嫁人!
不说车内的姐弟俩,单说骑马走在前面的曾鸣,不时的回头看看马车,脸上洋溢着轻快的笑容,心里的欢快竟比那夏天吃冰碗还要舒坦。
行驶了一个多时辰,眼看就要中午了,才到了西郊。
吴庄头早带了大儿子吴铁柱在村口迎接。
薛愫留意起这乡间野趣来,的确比敷春堂更加的天然。
好不容易到了吴家,闻莺赶着来扶薛愫下了车,吴娘子早在门口候着了。薛愫下车一瞧,只见黄泥围墙上爬满了不知名的黄|色小花,别有一番风趣。
薛恒立马去找曾鸣去了。
吴娘子赶着给薛愫行礼:“小姐肯赏光,真是三生有幸。一路颠簸辛苦,快里面请坐。”又见后面还跟着些丫鬟婆子,仆从等。约莫有十来人。不过大户人家的小姐出门这些规矩是少不了的,好在他们家的院子够大,足够能招呼这些人。
薛愫在吴娘子的带领下进了那扇才漆过不久的朱色大门里。
只见一个宽敞的院落,上面一排粉墙青瓦绿色窗户的房舍,也有八九间的样子。屋檐下堆放些农具。薛恒见了辘轳之类的,好奇的要去探个究竟。不等薛愫开口,曾鸣就赶紧跟了过去,生怕井口没盖好,薛恒失脚跌落进去。
薛愫对曾鸣报以感激的一笑。
吴娘子请薛愫进屋坐。薛愫叫了一声正在研究磨盘的薛恒:“过来陪我安静的坐会儿,别像个猴儿似的,一处也不安宁。你再这样,我以后可不敢再带你回来了。”
薛恒有些垂头丧气的:“姐姐,我可什么也没干呀。看看也不成么?”
曾鸣也笑道:“薛妹妹别担心,我在旁边跟着呢。”
薛愫睨了他一眼:“你不跟着胡来就是阿弥陀佛了。”
说得后面的婆子丫鬟也跟着笑了起来。
曾鸣却丝毫不在意的只笑了笑。
吴娘子叫了一声:“栓子,你出来!”
很快的,从那南面的屋里窜出了一个小伙子,约莫和薛恒差不多的年纪,只是有些黑瘦。一身灰褐色的裋褐。不过却收拾得干干净净的,一双眼睛灵活的转着,一看就聪慧,比起他的大哥铁柱的憨厚有很大的区别。
吴娘子道:“你还不快给少爷、小姐请安。”
栓子倒有些不好意思,不过却乖乖的各处行了礼。
吴娘子道:“你带着少爷们去田间走走,可不许乱跑。那河边是第一不能去的。”
吴栓子爽快的答应了。都在薛恒的身边对薛恒和曾鸣作了一揖。
薛恒看了眼他姐姐。
薛愫点头道:“去吧,可不许弄一身的泥巴。回头我可不帮你洗衣裳。”
薛恒立马欢喜起来,高高兴兴的跟着吴栓子就出了,曾鸣也跟着去了。
吴娘子请薛愫在正厅房坐,又亲自给薛愫倒了茶,又挪了椅子等请丫鬟婆子们坐。
薛愫笑道:“大娘不必麻烦,让她们自便吧。”
吴娘子不懂大户人家的规矩,也就笑了笑,请她们到隔壁屋里休息自便。又送了些茶点。
这里薛愫打量着这间简朴的屋子,漆得黑亮的八仙桌,桌上也有一套粗瓷茶具,一只黑陶罐里插着急枝开得正艳的桃花。地上镶砌的不是大理石也不是青砖,只是平整的泥土地面。不过倒扫得干干净净的。一面墙上赫然贴着一张大红的斗方,上面大书一个“福”字。
她抿嘴想这乡下人还是怪有意思的,屋子收拾得不见一丝华美,这般的简朴古拙却让人舒心。
吴娘子走了来,有些歉意道:“地方简陋了些,知道小姐要来,特意让我那小儿子帮着收拾了一天才收拾出现在这个模样,不然还见不了人,让小姐笑话了。”
薛愫点头含笑:“乡下人能住成这样已经是不错的了吧。”
吴娘子拿出了自己做的饼请薛愫吃。薛愫点头赞道:“大娘的手艺真不耐,和我们的叶娘子不相上下。你送的那些时蔬我给包了好些饺子,各处送了些。都夸赞菜新鲜又好。就是不知还有没有荠菜,姑母最喜欢吃这个了。”
吴娘子笑道:“这个不算什么,一会儿我帮小姐去挖,保证挖几斤。”
薛愫又指着墙上的那个福字问是谁写的,吴娘子的笑容里多了两分自豪:“是我那小儿子写的,就是栓子。大过年的,我说写两张还贴也喜庆。小姐是没看见门边贴的对联吧,也是他的手笔。不过他也没什么才能,比起刚才( 闺绣 http://www.xlawen.org/kan/5591/ )
薛太太思忖了一会儿,拉着淑苓的手。语气温和又坚定的和淑苓说着:“苓丫头。我带了你和你大姐两个女儿。她的事已成定局了。只看她自己的造化吧。再说也隔得远,我就是有什么也不大好和她说。倒是你,又是嫁到侯府去做世子夫人的。有些话我必须得告诉你。”
淑苓的脸微微的红了。低下头缓缓道:“请母亲赐教。”
薛太太正色道:“夫妻之间的相处之道别看两人之间的事简单,其实这里面的门道大着。你们互敬互爱的自然是最好不过。但你也不可一味的推让忍受。该拿主意,该决断的就得果决一些。当初我来曾家时,可在这上面受了不少的委屈。你祖母。你姑母两个都压着我。就是你大伯那边……”薛太太想起当年之事,不免添了些惆怅。但又怕扯远了,便又说
“我说给你这些希望你别走弯路。你嫁过去上面有婆婆还有太婆婆。你婆婆现在管着家,管家的事还暂且落不到你身上。跟着你婆婆一定要多学些。姿态不妨放低一点。世子那里,虽然他的风评向来不大好。又有贵妃和赵王的关系,不过你也血药的容忍。别的不说这生儿子是第一位的。你看你姐姐,就吃了这个亏。”说着不免又叹息了一声。
淑苓红着脸点头道:“母亲说的我知道了。”
薛太太语气更加温和了:“现在你也好得差不多了。我和太夫人说一声,让给你找个擅长妇科的太医。以后给你再好好的调养一下。别怕,横竖有我这个当娘的。”
淑苓立马扑向了薛太太的怀里,娇声道:“母亲,我若说不想嫁人,你一定嫌我矫情。可是,我是真舍不得离开你们。”
“傻孩子,我做母亲的也舍不得你啊。好在挨得近,以后来来往也方便。”
薛太太又拉着淑苓说了好一番话,知道鹄大奶奶进来请示,这才作罢。
鹄大奶奶瞧着淑苓面若桃花,不由得称赞:“妹妹今天气色还不错,天气暖和你也更结实了。”
淑苓略带羞涩的笑了笑,知道嫂子是有事找母亲商议,便就告辞出来。回头就去了敷春堂。
院子里的几棵西府海棠如今已开得正烈。薛愫坐在花树下,手中拿着针线,看几眼花,低头做几针。显得很是闲适。
“薛二妹妹,我让人选了日子,定在十一,打算在福春堂开赏花宴。”
薛愫起身笑说:“好啊,这个日子挺不错。需要我准备些什么?”
淑苓想了想,抿嘴笑道:“我让婆子过来收拾下院子,到时候再搬些桌椅板凳过来,借了锦绣院的那架玻璃屏风过来一摆。也就齐活了。”
薛愫心想请的都是些年轻小姐,也开不了几席,又问她席上的菜单准备得如何。
淑苓说要多备些果碟,菜式尽量合口简单些也行。
薛愫见她安排得很是妥当,也都没有多问。淑苓又去了北面的屋子,和范氏、薛忆支会了一声。范氏倒是热情,拉着淑苓的手热情道:“有什么帮忙的地方尽管开口。”
淑苓笑答:“诸事都妥当了,到时候请舅母和姐姐乐上一天就行。”
范氏点头笑道,又和薛忆道:“苓丫头还略小你几个月。看看她做事处处都是妥当。你当姐姐的也该学着些。”
淑苓没怎么在意,回到抱月轩后便让人四处下帖子去请。
秦老夫人听说了,当真让宝相送了二十两银子过来给淑苓开销。
淑苓只得又去沉心堂谢了一回。一会儿薛太太也又让人送了二十两过来。
淑苓手上有了这四十两,宴请的不过是几位年轻小姐,只怕还有剩余。
且说范氏正为淑苓的添箱而烦恼,开了临时用作库房的那间屋子,在那些箱笼里选了半日,最后拿出了两匹缎子,心想就这么送去也太单薄了些,只好拿了张银票出来,上面是一百两的数。
“将这两匹缎子和这张银票一并拿去,只怕也像样了。”
薛忆却不以为然的撇撇嘴:“送银票做什么,那是暴发户才干的事。只怕姑母拿着这个也难心安。要不还是拿这个钱置办点首饰什么的。”
范氏想了一回推了下学忆:“就按着你的办。”
薛忆又瞅着那缎子瞧,后来总算记了起来:“这个不是姑母赏的么?”
“果真?”
薛忆道:“我记得清清楚楚的,这两匹是年前中秋那次赏的。”
范氏一看,一匹大红玉兔捣药纹样的锦缎,一匹亮蓝色桂花纹样的织锦。如今这两样是拿不出手了,只好又拿了钱出来,让人去重新置办。要上好的衣料,喜庆应景的花样。又交代打造的首饰也要精细。
薛忆在一旁看着,心想母亲往日惯是吝啬,今天怎么突然如此大方。不过给表妹添箱,太寒酸了确实拿不出手。暗想母亲在这些大事上倒还不错。
范氏给淑苓长脸,自然也是要奉承好薛太太的意思,还有一层,添箱礼上的事她可不想被人指出什么不当,也不想被薛愫给比下去。
想到这里,范氏低声和薛忆道:“你去瞧瞧你妹妹准备送些什么?”
薛忆起身笑道:“好,我这就去问妹妹。”
薛忆来到南面的屋子,海棠抬头见她来了,忙兴高采烈的去通报。薛愫正在薛恒的书房里练字呢,见薛忆进来了,便搁下了笔迎了上来。
“姐姐来了。”
薛忆看见了书案上摊开的毛边纸,上前看了一回笑着点头:“比以前又更加长进了。”
薛愫道:“还是有些手冷。”
薛忆笑道:“我还以为妹妹正忙着给苓妹妹做嫁妆呢,没想到竟然这么好的闲情在写字。”
姑母交给她针线上的事还有一半未做,不过她却一点也不着急,喜欢了做两针,要不就放在一边做点别的事。闻莺和晚霞却替她着急起来,一直催促着她,怕她误了大事。
“对了,娘让我来问问妹妹准给给苓妹妹送什么添箱礼?”
“添箱?”薛愫暂时还没考虑过,不过她却没这样说,笑道:“正犹豫着,还没决定下来。这么说伯娘已经选好礼了。”
薛忆便将母亲备的礼给薛愫说了,薛愫笑着点头:“伯娘倒大方。”
等到薛忆走后,闻莺急匆匆的走过来:“小姐,添箱的事真的该准备起来了。我这就去开了库房小姐好好的挑选吧。”
薛愫却云淡风轻的说:“不急,我自有主意。”
“怎么还不急呢。二月就过了几天了。还有这针线上的事。小姐不赶着做,只怕是完不成了。到时候怎么给姑太太交待。姑太太把这些事派给小姐,自然是信任小姐,您这样不是让她难过么?”
薛愫淡然一笑,又不敢和薛愫多解释什么,只悠然的说:“急不得,慢工出细活。你放心,我不会让姑母失望的。”(未完待续)
第八十九章 赏春
不过一两天的功夫,那一树树的西府海棠已经全开了。寂静惯了的敷春堂,此刻也热闹起来。
淑苓下帖子请人过来赏花,那些小姐们倒个个都给面子,都到了。就连一向骄傲的徐毓芝也过来凑热闹。
徐毓芝在来之前,她母亲交代过她:“我和你二舅母虽然有些不对付,但是你和苓丫头毕竟是表姐妹。如今她又要做侯府里的世子夫人了,你可得要小心应酬着,千万得管住嘴。你姐姐进宫前可是交代过好几次要管束好你的。”
徐毓芝嘴唇翘得高高的,嗫嚅道:“既然母亲怕我丢脸惹祸,那我索性不去了。你也别担心。”
曾绮立马就拉下了脸:“敢情我说的这一通你一句都没听进去,还不快去。你姐姐告诉我你中意沈家二爷,这事回头我帮你盘旋盘旋,看能不能和沈家有缘。若真诚了,苓丫头就是你未来的嫂子,你更得给她长脸才行,去吧。”
徐毓芝听了这番话,脸红扑扑的,心里也高兴起来,叫了丫鬟张罗妆饰要去敷春堂。
徐正要去云南任职,徐敬之的事安顿下来了,敏芝也顺利进宫。剩下的松之又拜托曾谱帮忙指点学业,让他好生在曾家族学里安心读书应举。嘱咐了毓芝别顽皮几句,便在二月初九这天回云南去了。
徐毓芝坐了车来到双喜胡同。先去沉心堂给外祖母请安。
秦老夫人见了她倒也欢喜,她的侄孙女秦雪娇也过来了,正在秦老夫人跟前凑趣。
如因过来说:“老夫人,该过去了。三小姐已经遣人来请了几次了。”
秦老夫人笑道:“是啊,坐久了身子骨也疼。我们走走。”
毓芝喜欢在她外祖母跟前凑趣。秦老夫人便扶了秦雪娇,后面跟着随行的丫鬟婆子,大家往敷春堂而去。
敷春堂这边早就热闹开了,年轻的女孩子们凑在一处,莺歌燕语的,更是欢闹。海棠花下设了三席,桌上摆着南北精细的果碟。放着自斟壶。并没有排席位。大家喜欢吃什么就自便取,也很是方便。
西南角落里正冒着青烟,秦老夫人双手合十念了句弥陀。又说了声:“罪过。你们去看看她们做什么好吃的。”
秦雪娇和徐毓芝毕竟都是年轻女孩子,自然喜欢热闹。问着烤肉香,乐不可滋的就跑过去了。
淑苓已经完全是主人做派了,正在这里招呼着丫鬟婆子帮着烤新鲜的驴肉。铁丝网上。肉发出滋滋的声音。周丽贤、淑荃、薛忆、甚至只有五岁的淑蓉也跑来凑热闹。还有几位毓芝不大熟识的年轻小姐,争着要吃才烤好的肉。那副馋样一点也不像闺阁里的千金小姐。
毓芝看了一圈。都没看见薛愫的人,心想她如今住敷春堂怎么不在,也不知躲到哪里偷闲去了。毓芝心想不在也好,免得惹她不高兴。丫鬟烤好了一块肉。忙递到了毓芝跟前,笑说道:“徐五小姐,尝尝这个。”
毓芝此刻也顾不得什么吃相。就着咬了一口,鲜香无比。忍不住赞道:“真好吃。”
熟苓见铁网上有几块前腿肉烤得正好,用筷子夹到了盘子里,对身边的丫鬟说:“将这个送到薛二妹妹那里去。”
毓芝笑问了句:“是呢,今天怎么没看见薛二妹妹,难道她今天还要偷懒,这会还没起床。我们几个去闹闹,看她好不好意思。”看人笑话是徐毓芝嘴喜欢的事。
薛忆忙道:“妹妹早就起来了,刚才还在这里帮着布置呢。此刻应该在屋里绣花吧。姑母交给的事,还没做完呢。”
周丽贤此刻起来了,净了手笑道:“走吧,我们去瞧瞧看。”
其余几位小姐也跟着应和。
薛愫坐在临窗的炕上,正忙着绣床围,鸳鸯戏水的图案,虽然最是寻常不过,但她针下的荷叶莲花却犹如开在河塘里一般的鲜活。鸳鸯的羽毛还闪着光彩,一圈圈的水波,像是真的在晃动一般。
秦老夫人戴着眼镜看了半晌,连声夸赞:“真好看,真好看。等忙完了这些。你给我绣一幅观音像吧。”
薛愫心想也不是什么为难事,顺口就答应下来:“好的,只是不知道绣佛像有些什么讲究,不懂的地方还请老夫人教给我。”
秦老夫人笑眯眯的点头:“先不用急。你忙完了这些正经事再说。”
闻莺端了茶盘来,薛愫赶着要下炕给秦老夫人奉茶,秦老夫人却道:“你坐着别动。丫鬟们也是一样。”
薛愫笑笑,继续一针一线的绣着一朵粉嫩的荷花。
过不多时,周丽贤、秦雪娇、徐毓芝、淑荃四个来了。屋里顿时热闹起来。薛愫忙下炕来招呼。
闻莺只好又吩咐小丫鬟去煮茶。
秦老夫人见了周丽贤,少不得要问她临阳伯夫人,也就是她大嫂的事。周丽贤有问有答,说话娇俏可爱,又妙语连珠,惹得屋里一阵阵的笑声。
秦老夫人见除了她手中,别的每人都是一只青瓷茶盅,笑道:“愫姐儿,你帮我绣好了观音像,我那里收着一套甜白釉茶具。到时候送你。”
薛愫笑道:“只怕这套茶具也有点年代了。”
秦老夫人点头说:“说来也是有来历的,我外祖母曾进宫给太后娘娘请安。娘娘很喜欢,就送了我外祖母这套甜白釉,后来传给了我母亲。我母亲又传给了我。”
薛愫不知道来头这么大,便推辞说:“既然是老夫人祖上的东西,那我更不敢要了。到时候讨点别的谢礼成了。不然也难于心安。”
秦老夫人点头笑道:“我那里收着的好东西可不止这一样。既然已经决定要送给你,哪有反悔的道理。我也没有这么小气。”
说得屋里人都是一笑。
毓芝也跟着笑,可心里却有些不舒坦。她可是老夫人的嫡亲外孙女,也没见外祖母将祖传的东西送给她。凭什么?不就是会做几针针线么,有什么了不起的。她也会做。
毓芝撇撇嘴,沉着一张脸。
秦老夫人和年轻女孩们说笑一回,又说要去赏花。很该没出门,贺大太太和薛太太过来了。
薛愫正说要奉茶。
贺大太太却道:“不劳烦薛二姑娘了,我们一道去赏花吧。”
秦老夫人忙道:“走吧,今天的天气好。花也开得好。”
贺大太太和薛太太左右各一个搀了秦老夫人,已经出了屋。
薛愫也收了针线,也大家一道去赏花。
众人走至花树下,那一树树的开得粉嫩的西府海棠,开得如此热烈。更有一阵风吹来,花瓣纷纷而落。
秦老夫人点头道:“不知道我还能看几年的花开?”
身旁人听了,心里一沉。心想秦老夫人年纪大了,未免会添这些感慨。还是贺大太太劝道:“老夫人何必做这悲伤之叹,对于我们来说,不都是看一回少一回么。好在我们家一年四季都不缺花,这里海棠过了,接着就是紫藤、芍药、夏天里的石榴、荷花、秋天的菊花、芙蓉、冬天的腊梅、红梅。看也看不过来。只要老夫人高兴,每一花开就办赏花宴,也都乐意在跟前来陪老夫人凑趣。”
秦老夫人拉了贺大太太和薛太太的手说:“我知道你们俩都是极孝顺的。”
正在大家感怀时,鹄大奶奶走了来。
秦老夫人向她招手道:“你来晚了,刚才她们烤驴肉来着,可惜你没吃着。”
鹄大奶奶脸色有些沉郁,走到跟前,对秦老夫人道:“老夫人,才沈家的管家娘子来传话。说太夫人今早走了。”
秦老夫人无比的骇然,好半晌才回过神来。
薛太太心里也是一沉忙问:“怎么这么突然?”
鹄大奶奶道:“是呢。听说前几天还好好的。”
秦老夫人已是老泪纵横:“她还小我几岁,没想到竟然走到我前面。我要回去沈家那边看看。”
薛太太自然也是要过去的。这里的赏花不得不结束了。
秦雪娇和徐毓芝陪着秦老夫人回了沉心堂。薛愫回头时见淑苓呆立在那棵三十年的花树下。面容有些僵硬。花瓣落在她碧绿色的比甲上。薛愫上前替她拂去了肩头上的落花,轻声劝慰道:“苓姐姐,四月你就不用嫁过去了。”
淑苓却苦笑道:“这里嫁不了了,以后也是要嫁的。”
薛愫却道:“来日方长,若是有转机呢。不管怎么说这突如其来的事,至少能让姐姐缓一缓。将来的事谁也说不清。或者姑母看见姐姐实在不满意这场婚事,兴许就退了呢?”
淑苓依旧苦笑着,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这里秦老夫人回了沉心堂,如因和宝相忙着去寻素服。秦老夫人默默的数着念珠,微闭着双眼,她突然想起还在阁中,与成太夫人的交情来。那时候都还十几岁的样子。两家是邻居,一天来往七八遍也不嫌累。怎么光阴如此迅速,转眼她已白发苍苍。而成太夫人已经撒手而去了。
秦老夫人又将《往生咒》默念了几遍,睁眼时,已满是泪痕。(未完待续)
第九十章 吊祭
成太夫人的突然去世让沈家措手不及。本来还在筹划四月初八世子的婚事,突然又突然要办白事。
红灯笼已经罩了白纱,新贴不久的大红对联也已经换下来了,阖府上下沉浸在漫无边际的白色里。
侯爷是长子,每日只在灵前答谢前来吊唁的亲友。沈锐作为嫡长孙,不得不出来打点事务。只是这些天忙得晕头转向的,又连日没有睡好觉,显得有些疲惫不堪。好不容易有抽空的功夫。他坐在耳房里一盏茶没喝几口。
宝琴却找了来:“世子爷,夫人有请。”
沈锐只好起身,随口问道:“什么事?”
宝琴道:“是曾家的亲家太太来了。夫人请你过去见个礼。”
沈锐眉间难掩憔悴,让宝琴打了水来,他匆匆的洗了几把脸,便往如意馆去。
此刻薛太太带着淑苓正坐在花厅上。沈锐神色一凛,上前给薛太太作揖行礼。薛太太点点头,和沈锐说了声节哀。又让淑苓出来见了礼。
沈锐眉间有些郁色,话不多,只称了一声淑苓为“曾妹妹!”
帘栊响动,沈锐听见了母亲说话的声音。接着只见侯夫人从帘外走了出来,后面跟随着的是曾绮还有她的小女儿徐毓芝。
沈锐心想薛太太是他即将的岳母,不和岳母商谈,怎么跑到内室和这位徐太太聊起来了?沈锐瞥了眼他岳母,只见神色平常,似乎也看不出什么情绪来。
侯夫人招呼曾绮母女落了坐,便和沈锐道:“你也来见见曾家大姑太太。”
沈锐只是作了一揖。
侯夫人又道:“叫你过来,是想要告诉你。你和淑苓的婚事只怕要延迟了。只好后面再选好日子。”说着瞧了眼薛太太母女。
薛太太道:“这是理所当然的事。等服满再议婚期吧。”
侯夫人显得有些抱歉。
沈锐只道:“我知道了。”
侯夫人又说:“太夫人走得太匆忙了。她还想看一眼曾孙,如今也是不能了。”说着又滚下热泪来,不住的用绢子拭着眼泪。
曾绮也说:“可是呢,正月过来的时候,见她那么健壮,气色也好。哪曾想……”到后面也成叹息了。
徐毓芝没有她们的感慨,只是两眼盯着屋里的陈设看。微微的露出些许的惊讶之色。
正说着话。素梅进来禀道:“夫人,安国公前来吊祭。国公夫人也来了,侯爷请您过去。”
侯夫人忙起身道:“这就来。”侯夫人又对曾绮和薛太太说:“你们先坐坐。我去看看。”
曾绮含笑道:“请侯夫人自便。”
侯夫人便跟随素梅去了,沈锐里跟着离开了花厅。侯夫人嘴角撇了撇,脸上有些不屑。这细微的表情被沈锐看在眼里,冷不丁的说了句:“母亲不用看不顺眼。只待服满。我会将曾家妹妹娶进门。”
侯夫人却冷笑道:“你哪里看出我不顺眼呢。你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我能干涉什么。反正你们爷俩都是一气的,诚心不想让我好过。”
沈锐被母亲堵得不知说什么好,冷峻的脸上只添了几分坚毅,谁也猜不透他在想什么。
太夫人去世。沈家请了金能寺的二十四位和尚围着棺木日夜念经超度,又请了清虚观二十四位道士来做水陆道场。僧道两家各不相干。
礼部送了奠仪,袁贵妃处也遣了内侍送了祭礼。惊动了京中一大半的王公贵胄。天天送往迎来的。处处都是事。内里的事由侯夫人和二房的张夫人并几位管事的嬷嬷打点。外面的事主要是靠沈锐来支撑。
想来他也才十七岁,经手这些事来竟从容不迫。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亲客前赢了赞扬,下人也都服他的约束。
一时永乡侯世子的名声竟然超过了他父亲。
薛家来祭奠过三次,四十九日后送殡,薛太太本来也要带淑苓的,哪知她染了风寒,有些不便。只好带了薛家姐妹前往。
送殡前一晚要进行道场,好些近亲好友都要参加。第二天发引又定在了寅时三刻,那时候天还未亮。所以薛太太带了侄女们前一晚就住进了沈家。
和前世一样,薛家人被安排住在如意馆后面的罩房里。薛愫回想了上一世,不过那时她来沈家一直规规矩矩的跟着姑母后面,一直小心翼翼的,所幸也没出过什么差错。
等待法事做完,薛愫起身时,膝盖已经完全麻木了,有点迈不开步子。好在薛忆及时的扶了她一把,
侯夫人身边的丫鬟过来和她们道:“夫人让厨房里准备了些清粥小菜,已经差人送到罩房去了。”
大半夜的,着实有些饿了。薛太太点头道:“好,这就去。”
还没走出祠堂,薛愫感觉到后面有人拉她的衣角,回头去看的时候,却见浑身挂孝的沈婉玉正向她点头。薛愫觉得有些纳闷,心想和她来往不过,找自己做什么。
直到被婉玉拉到了一棵树下,婉玉低声问她:“我大嫂呢?”
薛愫道:“苓姐姐生病了,在家呢。”
“又病呢。一年到头好像没见她利落过几天。”
薛愫赶着替她表姐辩解:“不是什么严重的病,只是染了风寒,有些头疼脑热罢了。不过来送葬,这样一跪就是一两个时辰的,我姑母怕她吃不消所以让她在家养着。”
“哦。”婉玉掀了掀嘴唇。
婉玉盯着薛愫看了几眼,心想她长得是比较漂亮,只是大哥不可能就因为她漂亮所以才让人去打探她的消息吧?大哥的行事越来越古怪了,婉玉当妹妹的也不明白。还有上次假借自己的名义让她到灵犀馆问话,也觉得不可思议。她哥哥虽然做事没有章法,但最近也越发的谨慎小心了,就是爹娘看夸他成熟了。不过婉玉怎么看怎么觉得奇怪。
薛愫被婉玉打量得有些不自在,以为是不相信她的话,忙又道:“我说的都是实情,沈大小姐要是不信,可以去问别人。”
婉玉道:“我哪里不相信你了,这不是没有见着她,有点奇怪。你姑母倒堆你真不错,走在哪都将你带着。”
薛愫答道:“姑母对我自然是好的。”
婉玉想了想,又道:“等过了这阵子,闲下来时我去你们曾家瞧瞧我大嫂。”
薛愫自然颔首答应。婉玉还有话没说完,听见有人找她,便撇下薛愫去了。
薛愫回头去找姑母和她姐姐,灯影幢幢,人来人往,忙而不乱,却找不到姑母和姐姐的影子。心想她们是回如意馆的罩房了吧。带出来的晚霞也不在跟前。人来人往里,她看见了沈锐和沈钧站在祠堂门口说着什么。
薛愫便往如意馆而去,走出了这座院子,步履匆匆。
刚走到穿堂口时,觉得这里的风刮得很大,虽说是入春好久了,可被这夜风一吹依旧有些寒冷。薛愫不由得打了个喷嚏。
“薛家小姐请留步!”
有人叫她,薛愫回头一瞧,夜色茫茫,不过却见有人提着灯笼走了过来,却不知说话的是谁。
薛愫本能的警觉了一下,忙问:“谁在叫我?”
直到那盏灯笼近了,薛愫却见是沈锐很有些意外,心想他怎么找来了。
沈推手里执一盏羊角灯,步履轻快的走了来。
“薛家小姐是要回如意馆?”
“是的。”
沈锐见她只身一人,身边连个丫鬟也没有,手上也没个照路的灯具。这巷子有些长……沈锐也没停留,很好的掌握了步子的节奏,走在薛愫的前方不远处。
“薛家小姐怎么落了单,是在等什么人吗?”
薛愫低头看路,跟随着沈锐的步子不缓不急,淡淡的说道:“你妹妹问了我几句关于苓表姐的话。”说到这里,薛愫抬头看了一眼沈锐,心想淑苓没有出现,难道他就不关心一下,那可是他的未婚妻呀?不过转念又一想,这个人是浪荡之名早就在外的。他能有什么体贴的柔情?
薛愫在心里冷笑了一声,缓缓说道:“世子爷没看见我刚才在和你妹妹站在树下说话么》?”
“哦,抱歉,天黑没留意。”
两人一前一后的走着,薛愫跟随着他手中拿盏微弱的光亮,望着黑夜里他的身影发了会儿怔。心想他如今过得这样恣意潇洒,宫中有人眷顾。只可惜好景不长,匆匆的二十几年,就如流星一般转瞬即逝了。
沈锐没有再问薛愫什么,一路上两人也再无交谈。这样一直到了如意馆。薛愫心想他一路送自己过来,倒承离开他的人情,因此福了福身,绕过屏风就到后面的罩房去了。
沈锐望着她的衣裙消失在屏风后,唇角露出一丝玩味。他将羊角灯递给了屋里的丫鬟,回头他到上房去找母亲商议明天的车轿。
薛太太见薛愫是独自一人回来了,忙问:“那大小姐没有遣人送你?”
原来姑母是知道她和婉玉说话去了,便道:“没有,我自己回来的。”并未提关于沈锐的半个字。
薛愫到了屋里,看着烛台上莹莹跳动的烛火,才觉得困意四起,几乎撑不住了。
薛太太又道:“你饿了吧,吃点东西填填。”
薛愫摇头道:“不了姑母,我还是去睡一会儿,至少还能睡两个更次。”(未完待续)
第九十二章 西郊
过了一日,薛愫便在曾鸣表哥和曾家护院的护送下,带着薛恒往西郊的庄上去。
薛恒陪着姐姐坐在马车上,不过却是不安分的,早就坐不住了。很想去骑马,薛愫怕他身子单薄,又没骑惯马,从马背上摔下来可不是闹着玩的。所以强拉着他和自己坐车。
薛恒此刻扒着车窗,探着脑袋正往外面张望。
“你当心点儿。怎么出趟门对你来说像是过年一样?你天天都能出去,又不比我,还是这般的没见过世面一样。”
薛恒立马道:“天地良心,姐姐管得那么紧,不管去什么地方都要给姐姐报告,我哪里敢随便乱跑。好不容易来一趟乡下当然稀奇了。”
薛愫甩了他一个白眼:“我管着你也是应当的,你自己说说,我若不管你,还不知道你现在跟着谁鬼混呢。你不上进的话对得起死去的爹娘吗?”
薛恒最怕听见这样的话了,忙道:“好姐姐,你也别唠叨了。我会好好上进的,向你保证!”说着还拍了拍胸脯。
哪知车子突然一个颠簸,薛恒的脑袋在木框上磕了一下。薛愫忙拉了他在身边规矩坐好,又心疼的替他将碰着的地方揉了揉。
薛恒倒有些不好意思起来,轻轻的推开了薛愫的手,红着脸说:“没什么事的,姐姐,我不是小孩子了。”
薛愫温柔的笑道:“是呀,这一两年你长高了不少,快成大人了。可我总记得你还是小孩子的模样。”
薛恒越发的别扭起来:“那都是什么时候的事了。如今我跟着学了点东西,再说准备明年府试呢。”
薛愫点头道:“还有一年的时间,我很看好你。相信你一定不会给我们薛家丢脸的。大伯、父亲可都是读书的好料子。”
薛恒赧颜:“那我尽量。不会辜负姐姐的期望。”
薛愫粲然一笑,温柔的摸了摸薛恒的头发。
薛恒看见姐姐笑得如此灿烂,心情也跟着愉悦起来,咧嘴笑着,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望着他姐姐如花的面容,温和的说了句:“我想姐姐将来会是个好母亲。就像我们母亲一样。”
薛愫脸上的笑容顿时就僵住了。凝在嘴角,神情有些怪异。
薛恒见他姐姐这副神情,心中有些诧异。暗道自己说错了话么?他还以为姐姐会满脸的羞色,未曾想却是这样的反应。
薛愫转过脸去,看着车窗外渐渐落在后面的风景,心中却想起当年的事。要是她的那个孩子平安的生下来了。会不会有什么不同?古宜待会不会稍微好一点。她也至于才二十几岁就百病缠身。
为人母亲?薛愫重生后从未想过这事,这一世她是绝对不会嫁给古宜的。如今服未满,她可以以守孝为名不论婚配。等到明年春天过后,姑母会不会给她许门亲事?薛愫仔细的回想过上一世的事,好像姑母那里并未透露出什么。至今她向来也满是疑惑。沈家的事是两年后才渐渐出来的,薛忆嫁到了于家去,曾家败落后。她和伯娘才从曾家搬了出来,姑母答应过要替她的亲事做主。为何后面从未提过此事?
薛愫百思不得其解。
她听着林间的鸟鸣,这一刻,她在心里暗自做了决定,今生她不再嫁人!
不说车内的姐弟俩,单说骑马走在前面的曾鸣,不时的回头看看马车,脸上洋溢着轻快的笑容,心里的欢快竟比那夏天吃冰碗还要舒坦。
行驶了一个多时辰,眼看就要中午了,才到了西郊。
吴庄头早带了大儿子吴铁柱在村口迎接。
薛愫留意起这乡间野趣来,的确比敷春堂更加的天然。
好不容易到了吴家,闻莺赶着来扶薛愫下了车,吴娘子早在门口候着了。薛愫下车一瞧,只见黄泥围墙上爬满了不知名的黄|色小花,别有一番风趣。
薛恒立马去找曾鸣去了。
吴娘子赶着给薛愫行礼:“小姐肯赏光,真是三生有幸。一路颠簸辛苦,快里面请坐。”又见后面还跟着些丫鬟婆子,仆从等。约莫有十来人。不过大户人家的小姐出门这些规矩是少不了的,好在他们家的院子够大,足够能招呼这些人。
薛愫在吴娘子的带领下进了那扇才漆过不久的朱色大门里。
只见一个宽敞的院落,上面一排粉墙青瓦绿色窗户的房舍,也有八九间的样子。屋檐下堆放些农具。薛恒见了辘轳之类的,好奇的要去探个究竟。不等薛愫开口,曾鸣就赶紧跟了过去,生怕井口没盖好,薛恒失脚跌落进去。
薛愫对曾鸣报以感激的一笑。
吴娘子请薛愫进屋坐。薛愫叫了一声正在研究磨盘的薛恒:“过来陪我安静的坐会儿,别像个猴儿似的,一处也不安宁。你再这样,我以后可不敢再带你回来了。”
薛恒有些垂头丧气的:“姐姐,我可什么也没干呀。看看也不成么?”
曾鸣也笑道:“薛妹妹别担心,我在旁边跟着呢。”
薛愫睨了他一眼:“你不跟着胡来就是阿弥陀佛了。”
说得后面的婆子丫鬟也跟着笑了起来。
曾鸣却丝毫不在意的只笑了笑。
吴娘子叫了一声:“栓子,你出来!”
很快的,从那南面的屋里窜出了一个小伙子,约莫和薛恒差不多的年纪,只是有些黑瘦。一身灰褐色的裋褐。不过却收拾得干干净净的,一双眼睛灵活的转着,一看就聪慧,比起他的大哥铁柱的憨厚有很大的区别。
吴娘子道:“你还不快给少爷、小姐请安。”
栓子倒有些不好意思,不过却乖乖的各处行了礼。
吴娘子道:“你带着少爷们去田间走走,可不许乱跑。那河边是第一不能去的。”
吴栓子爽快的答应了。都在薛恒的身边对薛恒和曾鸣作了一揖。
薛恒看了眼他姐姐。
薛愫点头道:“去吧,可不许弄一身的泥巴。回头我可不帮你洗衣裳。”
薛恒立马欢喜起来,高高兴兴的跟着吴栓子就出了,曾鸣也跟着去了。
吴娘子请薛愫在正厅房坐,又亲自给薛愫倒了茶,又挪了椅子等请丫鬟婆子们坐。
薛愫笑道:“大娘不必麻烦,让她们自便吧。”
吴娘子不懂大户人家的规矩,也就笑了笑,请她们到隔壁屋里休息自便。又送了些茶点。
这里薛愫打量着这间简朴的屋子,漆得黑亮的八仙桌,桌上也有一套粗瓷茶具,一只黑陶罐里插着急枝开得正艳的桃花。地上镶砌的不是大理石也不是青砖,只是平整的泥土地面。不过倒扫得干干净净的。一面墙上赫然贴着一张大红的斗方,上面大书一个“福”字。
她抿嘴想这乡下人还是怪有意思的,屋子收拾得不见一丝华美,这般的简朴古拙却让人舒心。
吴娘子走了来,有些歉意道:“地方简陋了些,知道小姐要来,特意让我那小儿子帮着收拾了一天才收拾出现在这个模样,不然还见不了人,让小姐笑话了。”
薛愫点头含笑:“乡下人能住成这样已经是不错的了吧。”
吴娘子拿出了自己做的饼请薛愫吃。薛愫点头赞道:“大娘的手艺真不耐,和我们的叶娘子不相上下。你送的那些时蔬我给包了好些饺子,各处送了些。都夸赞菜新鲜又好。就是不知还有没有荠菜,姑母最喜欢吃这个了。”
吴娘子笑道:“这个不算什么,一会儿我帮小姐去挖,保证挖几斤。”
薛愫又指着墙上的那个福字问是谁写的,吴娘子的笑容里多了两分自豪:“是我那小儿子写的,就是栓子。大过年的,我说写两张还贴也喜庆。小姐是没看见门边贴的对联吧,也是他的手笔。不过他也没什么才能,比起刚才( 闺绣 http://www.xlawen.org/kan/55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