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 部分阅读
去将胡大夫给请了来。”
“那还愣着做什么,还不快请进来。”
胡大夫老态龙钟,耳朵也不大好使。薛太太见他年纪大了,心想倒也不妨,因此也没带着女眷们回避。只是跟前一个婆子扯着嗓子将淑苓的情况说给他听,薛太太听着头疼。
胡大夫细细诊治了一回,又说要扎针。取出了自己惯用的一套银针,找准了||穴位替淑苓扎了下去。薛太太却看着那么长的银针往肉里扎,就觉得疼吗,紧紧的握了女儿的手。
半柱香过去了,淑苓这才悠悠转醒,见跟前围了这么多人,又见母亲一脸的焦虑,歉然道:“对不住母亲,又让您担心了。连生日都过不安生。”
“我的儿。”薛太太一把搂住了淑苓,呜咽的哭了起来,旁边的仆妇忙去劝解:“小姐好不容易醒了,太太哭什么,这是好事啊。”
薛太太唯觉得伤心:“我的儿,可真是吓死我了。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以后叫我怎么活。”
淑苓觉得脑袋还是有些晕沉沉的,只努力的劝道:“没事了,让大家跟着虚惊一场。”
众人这才渐渐欢喜过来。薛太太是惊出了一身的冷汗,好在没什么事。殊不知淑苓的这次的突然昏倒,为后面埋下了祸患。(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宅
第二日,薛愫去和薛太太请示,说要去城外的大慈寺上香。
薛太太道:“怎么想着要去上香?”
薛愫笑说:“正月的时候我托了柳妈妈去菩萨跟前许愿,保佑恒儿能顺利考过。如今愿望达成,总该去还个愿。”
薛太太说:“也好,成天闷在家里倒怪没意思的,出去走动一下也成。只是天气热,要注意安全,小心别中了暑,多叫几个人跟着。”
薛愫笑着答应:“我让柳妈妈跟着,菊明、菊清也常跟我出门的,不怕的。”
薛太太没有多想,只吩咐薛愫早去早回。
薛愫在柳妈妈的陪同下,带了菊字辈的两个丫鬟,叫上了吴秋实赶车,并没有用曾家的人,一行人出了曾家的双喜胡同。
其实去大慈寺还愿的事,并不假。薛愫下了车,柳氏忙上前扶了,因为人多,又怕挤着薛愫,菊清和菊明都上来护着她,吴秋实在前面开道。
及至大殿,薛愫恭恭敬敬的在菩萨面前上了香,磕了头。又捐了十两银子的香油钱。接着便去后厢房用素斋,顺便歇歇脚。毕竟这一路上来可都是在爬坡,大家都有些疲倦了。
来回服侍的是两个不过十岁左右的小沙弥。模样还算清俊,说话也干净利落。
薛愫饮了半碗的薄荷紫苏饮,又就着寺里自家做的酱菜吃了大半碗的绿豆粥。接着上了新下来的桃子。薛愫觉得他们的酱菜不错。便问小沙弥有没有外卖。
小沙弥笑道:“女施主,我们的酱菜是五文钱一斤。”
柳氏在旁边插了句嘴:“你们这里卖的酱菜倒比外面的还贵,那铺子里卖的也才三文钱一斤。你们就要卖到五文,还是出家人,也太坑了些。”
小沙弥忙解释道:“女施主不知,我们的酱菜是有来历的,再说小姐不是也觉得味道好么。女施主还觉得我们卖贵了,殊不知来买的人不少,如今剩下的不多了。你们要的话贫僧就去个师父说,不要的话就算了。”
薛愫道“没想到你们出家人还真是做买卖。贵有贵的缘由。味道是比外面卖的要好些,我瞧着也还干净。这个用麻油一拌,搁些醋,下粥很不错。将你们的萝卜、大头菜、笋脯、茄子、灰灰菜这几样每样我买一斤。”
柳氏知道薛愫不缺这几文钱。再说一千金小姐为了几文钱的事争论不休,也确实有失身份,因此也不劝了,只是在旁边道:“如今天气热,太多吃不了,只怕放坏了。”
薛愫笑道:“各处送一点,这些只怕还不够呢。”
薛愫又去抽了支签,解签的老和尚看着她说:“小姐今年红鸾星动,看来是应在喜事上了。”
薛愫红了脸说:“我又没说要求姻缘。”
柳氏连忙问道:“不知签上有没有提夫婿如何?”
老和尚笑道:“贵不可言。”
柳氏一听十分欢喜。还多给了一分银子的赏钱。
在回去的路上,薛愫嗔怪道:“妈妈也真是的,他们是变着法子说好听的要钱。你还真信了。”
柳氏笑道:“要是小姐不信签上所说,为何还要去求?”
薛愫语塞。
柳氏笑道:“都说这大慈寺里的签灵验,说不定今年小姐的亲事是真有着落了。太太可是操心了许久了。是个贵婿自然更好。小姐将来是不用愁的了。”
柳氏的话薛愫没大听进去,心想两世为人,上一世嫁了古宜那个冤家,最后被他被弄死了。不得好结局,这一世她也没有嫁人的心思。好好的置办下产业。将弟弟给供出来,等到他成家立业了,以后再从弟弟抱一个孩子过来给她养老送终,好像也没什么不行。这就是薛愫的主意,不过她目前不能和任何人说起。
他们没有径直回双喜胡同,而是去了棉花胡同,
王贵得了消息,早和房主在那里等候多时了,好不容易见到曾家的车子过来。等到车停之后,丫鬟们先下了车,这才去扶薛愫。
薛愫下车来先看了看周围的环境,她起初在胡同口看见了一个古老的槐树,现在都还能看见树冠,槐花的阵阵香气跟着清风送了过来,让人觉得神清气爽。
那扇朱红色的大门,漆色已经斑驳了,门环也布了铁锈。她皱了下眉头,心想真要买这里的话,得要好好的拾掇一番才行。
房主是一位四十上下的中年人,个子清瘦,蓄着山羊胡须,见着了他们脸上始终堆着笑容,带着他们去参观每间屋子,耐心的讲解着。
薛愫觉得此处还算安静,屋里的家具什么的是不能用了,得现叫人去打,墙面窗户什么的也要新漆过才成。
除了略破旧些,大的毛病也没有。院子里的那棵鹅掌楸有两人合抱粗细,如今已经开满了黄|色的花朵,好似一件件的小黄马褂。怪不得又叫马褂木呢。
房主见是个年轻闺秀倒有些不好应付,目光落在自己的鞋上,温声说道:“我倒不清楚是个小姐要买我这屋子,虽然旧了些,但院子还算宽敞。后面还有一片宽敞的空地,小姐是想再修几间屋子,或者是种点菜,养些鸡鸭也都够了。再有我们这里街坊之间也还和睦好相处,还算安静。上街买个什么也方便。”
薛愫笑道:“倒还算不错,只是这屋子看上去有些年头了,所以能不能在价钱上便宜些?”
房主笑道:“看小姐怎么给了。”
薛愫睃了一眼王贵,含笑道:“对于行情我不是很懂,所以只好请教下王叔。”
王贵憨实的笑了笑,便和房主商量:“您老也赶着出手,再说屋子的现状也就这样。我们接手过来少不了要翻修,要重新打家具什么的。所以说这价钱还得再商议。”
房主倒十分温和:“我看不如给个整数,就一百两吧。”
王贵说:“我看七十两差不多了。”
房主笑道:“这位兄台也还得太很了些,只怕连路上的盘缠还不够呢。”
王贵看了眼薛愫,柳氏会意忙说:“小姐您看……”
薛愫对于讨价还价不在行,便说:“我看再添些,八十两吧,不行的话就作罢。一百两确实能买更好的房子。”
那房主犹豫了半天,方道:“我也是个爽快的人,如今又等着脱手。成,就这么办。回头我将房契拿过来。”
薛愫点点头,房子的事就算有着落了,回头再让人翻修出来,再过些时候就能住人了。
过了一日,柳氏将办好的房契拿了过来,薛愫看了几遍,交给了闻莺,让她拿去放好。闻莺这时候才知晓薛愫在外面买了处宅子,事后还嗔怪道:“小姐做事也神秘起来。”
薛愫笑道:“这哪里叫做神秘呢,没办好也不好张扬。”
闻莺是个聪慧的人,立马就能明白薛愫买房子的打算,便问道:“小姐准备什么时候搬过去住呢?”
薛愫点头说:“一时半儿也不成,再说那宅院还有些破旧,得翻新才行。还要置办些家什,看冬天前能不能搬过去。这样我们在京城就算有了处落脚的地方了。”
闻莺笑道:“这里也是落脚的地方。”
薛愫苦笑着轻轻摇了摇头。
“那小姐和姑太太说了没有?”
“还没呢,也还没想到怎么开口。你也是知道的,最近曾家都在背后传我的话,你说我还能在这里常住吗?”薛愫摇头道:“只怕是不成的,要是让鸣二哥娶了亲,未来的鸣嫂子听见这些议论该作何感想。不如早早的离开,风言风语的也少一些。”
“一来小姐敏感了些,二来的确不是长久之策。新房子在哪里,我还想去看看呢。”
薛愫笑道:“总有你去看的时候。路上柳妈妈还说今年冬天要让你和王安完婚。”
闻莺红着脸说:“还早着呢。”
薛愫笑道:“说早,其实过得也快。”
闻莺越发的不好意思起来。
薛愫坐了坐,便去了抱月轩看淑苓。
“苓姐姐今天好些没有?”
淑苓见她来了,忙起身让座:“好多了。我还去敷春堂找你来着,结果说你去大慈寺了。今天可有些热啊。”
薛愫笑道:“谁说不是呢,不过山上倒要凉快些。”
买下宅子后,薛愫便让人着手去翻新,再打制家具。
薛恒知道此事后,曾问过薛愫:“姐姐,我们搬出去了的话,我还能在这里念书吗?”
“为何不能,你别的不用多想,安心念书才是要紧。”
薛恒才没有多问。
不过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再加上薛愫后面也没有刻意隐瞒,最终还是让薛太太知道了棉花胡同的事,将薛愫叫过去问她。
“莫非是姑母亏待你呢?”
薛愫道:“姑母对我很好,怎么能说亏待。只是我想有处宅子也好。总不能和弟弟一辈子都住在这里吧,将来弟弟说亲怎么办呢?”
薛太太皱了皱眉:“你也太性急了些,也不和我商量,怎能叫我不生气呢。”
薛愫笑道:“我这不也是怕姑母操心嘛,再说这屋里的事本来就多。我经些事也好。”
薛太太还是因为薛愫的擅作主张有些不痛快。(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九章 添箱
棉花胡同那边的宅子,薛愫正让人修缮,又让人打制家具。如今已是两月有余,房子收拾妥当了,主要的家具也有了个大概。
薛愫中意紫绢,这些日子经过闻莺的细细调、教,已是得力的一个丫头。闻莺当初管的一些事已经交给了她。薛愫知道紫绢她父母在乡下过得清苦,便让人将那二老接了过来,让他们暂时住在棉花胡同那边给自己看守屋子。她父亲聂海波,薛愫让他在宅子里种些花草树木,顺道将后面那块空地开垦出来,种些蔬菜什么的也使得。
聂海波本来就是庄稼上的好手,垦地种菜,养花种草都是极拿手的。紫绢的母亲则让她进来负责他们这一房浆洗。两口子一句埋怨的话也没有,又比种庄稼轻松许多,每月又有月钱可拿,聂家对薛愫都十分的敬重。
这样就渐渐翻到了七月,薛忆的婚期在即。
薛愫的添箱礼也早就准备好了,其中就以薛愫亲自制的那幅挂毯最精美。大红的缎子,掐金银线满地绣的万花锦。垂着大红的流苏。长约一丈半,宽约半丈。不论挂在哪里都觉得富丽大方。
曾家的人都是知晓薛愫的绣技的,以前见识过她的双面绣,如今又是满地绣,无一不称赞。不过只有一个人始终冷冰冰的,那就是范氏。认为薛愫始终小家子气,这劳什子的挂毯好看是好看。不过就些针头线脑,顶多缎子值两个钱,金银线加起来有两斤多。值些钱。算下来这么一幅还没十两银子。
打了一对金镯子,黄澄澄的,看着倒好看,只是还没有小指头粗细。也值不了多少钱,余者就是一套采蝶轩的脂粉,这个薛忆很喜欢。还和范氏称赞说这个妹妹体贴她。
范氏讥诮道:“她倒是玲珑心思,得了面子。我们落得个什么。你还夸她。我看你就是再活一世。论心计也比不过她。”
薛忆被母亲训斥,脸一红。低头说道:“姐妹间我计较这些做什么,别的不说,就是她费心思给我绣的这个挂毯,我就觉得十分好了。用钱也买不来。”
范氏不想再说什么了。女儿这样的性子,或许是她给养坏了。
薛太太虽然对范氏心有芥蒂,可毕竟薛忆也是她嫡亲的娘家侄女,也送了些添箱礼。还送了一户人家给薛忆做陪房,让她在方家也有立足的地方。靠着各房的一些的添箱,并范氏这些年替女儿攒下来的银钱,给薛忆凑够了三十抬的嫁妆。
那方家太太还以为一个寡母又带着个女儿,没什么油水,没想到竟然凑出了这么多的嫁妆。倒很是意外。
堂姐出嫁,薛愫随了礼,那边帮忙的人不少。也没薛愫什么事了,再有她也不打算过去帮忙料理。反正她和范氏都是各看不顺眼,何必再去惹人嫌。
方家已经派人送来了催妆礼,淑苓、淑荃约了薛愫要一道去凑热闹。
方家本来不是什么富裕人家,勉勉强强算得上小康。置办的礼自然赶不上官宦人家的那般富丽大方。因此范氏脸上总有些尴尬,她对这桩婚姻本来就不是十分满意。要不是看那方家小子还周正是个读书人,薛太太说这样一门亲事给她。只怕当场就会翻脸。
女孩子们涌进了薛忆的卧房。薛忆坐在一张描金的绣墩上,看着长案上摆放着的那套凤冠霞帔兀自出神,丫鬟们进进出出,她仿佛也丝毫不在意。
淑荃昔日和薛忆交情不错,走在了前面,还没进门就笑嘻嘻的说道:“忆姐姐,我们来给你贺喜了。”
薛忆这才回过神,眼珠子滴溜溜的转着,看见了她们三个结伴而来,连忙起来。
淑苓看着案上摆放着的那些东西,笑吟吟的说道:“薛姐姐试过没有?”
薛忆羞涩道:“还没呢。”
薛愫看见了床上那套正红色的嫁衣,大红的妆花缎,描鸾刺凤的,十分繁复热闹。旁边还有一个赤金项圈,挂着一把长命锁。
淑荃和淑苓正围着薛忆说笑逗趣,薛忆原本有些忐忑不安的心情,在姐妹们的说笑里,显得要坦然多了。
范氏走了进来,见薛忆还好,又见姐妹们都陪在身边与她说笑,连不大过来的薛愫也来了,也放了心。就害怕女儿心里有什么委屈。
“东西你都看过没有?有没有什么疏漏的地方,要是出了什么岔子可是要让人笑话的。”
薛忆含笑道:“好像没什么不妥的。”
范氏看了眼屋里的几个女子,年龄也都相仿。淑苓不用说,是做世子夫人的,就是庶出的淑荃年前也定了人家,夫家是做茶叶买卖的,据说家资巨富。薛愫倒还没人家,但依着薛太太的偏心,府中人都说她想借薛愫攀高枝,以后肯定也嫁得不差。倒是他们薛忆,这叫人如何不有怨气,
“母亲去忙吧,我和姐妹们说会儿话。”
范氏张了张嘴,想说什么都收了回去,心想薛忆是在这里呆不了多久了。明天下午就要坐了花轿去方家。以后回娘家的话,这里暂且算是。过去了也没个姐妹扶持,让她开开心心的倒也好。范氏点头说:“那好,你们坐着聊吧,前面还有好些事呢。”
等范氏走后,淑荃悄声说道:“薛姐夫长得还真好看,上午来我们家的时候,在二太太房里看见了。斯斯文文的样子,一看就是个读书人。”
薛忆红着脸说:“可是母亲好像并不是太满意他。”
薛愫想,这个堂姐怎么还是不大晓事体呢。都这时候了还说这个,要是让旁人听见说到姑母跟前去,姑母心里会怎么想,忙道:“对了,姐姐说喜欢我收着的那幅赵孟睿艿淖郑赝肺胰醚诀吒闼凸础!?br />
薛忆忙道:“妹妹好不容易才收着这么一幅,不用给我。”
薛愫笑道:“有什么不行的,你喜欢就拿去吧。他的字画还是容易寻的,不过再花些工夫罢了。”
淑荃也道:“我们几个人薛二妹妹针线好,苓姐姐棋艺出众,薛姐姐字写得好。只有我什么都平平,拿得出手的一样都没有。”
好在将刚才的话题给岔过去了,薛愫松了一口气。
前面秦老夫人找曾家姐妹,淑荃和淑苓便告辞了。
薛愫却一直陪在薛忆身边,聊着聊着就说起了还在江陵时候的事。
“妹妹,你还记得那年下雪,你看雪看久了,后来眼睛看不见的事了么?”
薛愫低头道:“怎么会不记得呢,因为这件事,娘还把房里的丫鬟婆子给骂了个半死,说她们没有照顾好我,幸好后面又能看见东西了。那时候年纪小,虽然胆小,但也是贪玩的。突然眼睛看不见了,我急得哭,姐姐还跑来安慰我,还给我说院子里梅花开的事。”
薛忆笑道:“你小时候又胆小,又淘气,婶娘拿你也没办法。”
薛愫想起以前的事,虽然她来京已经两年,却感觉到那是十分遥远的过往了,这时间的跨度已经让她过完了一世,也不知今生还有没有机会再回江陵看看,笑容里已是酸楚,只听得她说:“可不是呢。姐姐从小就文静乖巧,长辈们都很喜欢你。”
薛忆也笑了:“只是现在性子绵软,也不太招人喜欢了。倒是妹妹来了京城后,和以前倒有些不一样了。”
薛愫想了想方道:“论理这些话我不该和姐姐说。只是我觉得姐姐性子的确温柔太过,脾气软和。可是嫁到方家去了,不比自己家。自己的东西该争取就要去争取。有时候硬气一点,别人也不敢拿捏你。”
薛忆讪笑道:“这下成了我是妹妹,你是姐姐了。不过我知道妹妹都是为了我好,才和我说这些。虽然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我会记住妹妹说的话。有时候太柔顺了好像是不大好。”
薛愫笑道:“这就对了。”
薛忆想到以后回娘家也不容易,便有些不舍,搂了薛愫的肩膀温声说道:“妹妹,我会想你的。”
薛愫道:“我也会想你的。”
薛忆鼻子泛酸,眼泪跟着就落了来,柔声说道:“妹妹,我知道娘做了对不起你和弟弟的事,但是她做这些都是为了我。我不恨她。但对妹妹和弟弟造成了困扰和损失,我替娘给你们赔个礼吧。”
薛愫苦笑道:“傻子,不关你的事。你马上就要出嫁了,别太难过。以后不管我在哪里,大家都还是要走动的。薛家我可就你这么一位姐姐。”
薛忆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挨着薛愫轻声啜泣起来。小螺看见了要上来劝阻,一旁的仆妇看见了,暗暗的拉了下小螺的衣裳,示意她不用管。
薛太太请了贺大太太做全福人去方家铺床。范氏给贺大太太封了二两银子的红。贺大太太心想也太抠门了吧,二两银子不是打发下人么。再说遇着这样的大喜事,又只这么一个女儿还是这样的吝啬。这个全福人也做得不开心。薛太太听说了这事,又忙拿了八两银子,给贺大太太凑了个十全十美。
这事范氏原本不知晓,不过从下人们的谈话中听见了,脸色顿时就变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章 送嫁
后来范氏拿了八两银子出来,补给了薛太太。
薛太太不悦:“你这是做什么?”
“姑太太不是在笑话我么,八两银子我也还拿得起,再说是我自家闺女,这钱也该我出。”
薛太太只好大大方方的收下,别的话一句也没有。范氏却觉得这屋里的人都在看她笑话,使得她再没有脸面继续待在这里。暗地里将薛太太咒骂了一通。
入寝前,范氏让薛忆跟她睡一床。絮絮叨叨的和她说了一通夫妻间那些事,薛忆听得面红耳赤。后来范氏又道:“忆儿,从今以后,我就只有你可以依靠了。这个曾家以后只怕我们是不能回来住了。”
薛忆沉默了一下方又问:“要是以后娘在那边不习惯的话,不如我们也买处宅子,用服侍惯的下人。我时常去看你,就算回娘家了。”
范氏道:“以后再考虑吧,再说你不在身边我住着有什么意思呢。”范氏此刻想起她那死去多年的丈夫了,要是丈夫没有早死,依着丈夫的年少才俊,说不定她现在也是有封诰的官太太了,身边儿女成群,何必在这里看尽人家的眼色。
薛忆见母亲的脸上有些凄然,她心上也有些酸楚,只好又温言劝慰:“娘放心,我会努力让娘将来过上顺心的日子。”
范氏原本有些怏怏的,听了女儿这句话,倒有些喜色:“好。我记着你说的。也不枉平日里白疼你。”
娘俩又说了半晚的私房话,直到听见了三更的鼓声,范氏忙道:“快睡吧。明天还有许多事要忙呢。”
第二日,姐妹们照例到薛忆这边来,看梳妆上的喜娘替她开脸上头,换上正红色的嫁衣,全福人替她戴上了凤冠霞帔。
薛愫坐在那里看着忙进忙出的人,和上一世何其的相似,只是堂姐要嫁的人完全不同。这或许是她带来的改变。今后将如何。她就完全不知晓了。不过只希望那方家是户厚道的人家,比于家对人纯良些。
梳妆完毕后。就等吉时到来。
薛忆将她平日里喜欢戴的一对翡翠镯子取了来,赠给了薛愫。
“妹妹,我也没什么好东西。这个就当是个念想吧。”
薛愫颔首接过了,真诚的向薛忆祝福:“姐姐。你一辈子都会幸福喜乐的。”
薛忆眼圈就红了,也真挚的说道:“妹妹将来也会有一段称心如意的良缘,平安遂心的过一辈子。”
薛愫别过了脸,在一旁的淑苓说道:“哎,你们俩,本来都好好的,怎么都难过起来。还没到哭嫁的时候,新郎都还没进门呢。”
薛愫努力的笑了笑:“我们再说会儿话吧,不然以后想见一面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
吉时选在了申正。未正的时候方家人就上门了。作为新郎的方远,披红戴彩,骑着一匹枣红的大马。白净的面庞上还带着稚嫩,也含着羞涩。到了敷春堂,请出了薛忆,先拜祭过薛宾的牌位,又给范氏磕了头。认了曾家的长辈。
彼时来看热闹的人非常多,一向安宁的敷春堂此刻却成为了曾家欢喜热闹的中心。
曾谕不问这些庶务。连面都没有出。秦老夫人推说头疼,上午的时候过来坐了坐就回去了。倒是作为全福人的贺大太太和媳妇钱氏一直在敷春堂凑热闹。薛太太是姑母。自然要受他的礼。作为姑父的曾谱,却对方远说了好些文章仕途之类的话,又道:“以后来我们曾家的族学里念书吧。我们的富老先生,可是丁辰年的榜眼。”
方远听着就十分的艳羡,连忙答应着。
薛太太连忙给曾谱使眼色,曾谱才及时的闭了嘴,说了些恭贺之词。
等到了吉时,负责背薛忆上花轿的是曾鸣。薛忆多少有些不好意思,不过此刻红巾蒙着旁人也看不见。
薛忆坐好了轿子,贺大太太、钱氏、薛太太、曾谱,还有几位兄弟姐妹也相继的上车的上车,骑马的骑马,乘轿子的乘轿子。大家去送亲。
薛愫自然和淑苓、淑荃坐一辆车。
三伏天才过没几天,不过天气依旧十分的炎热。申正十分的阳光还是有些毒辣,坐在车里,也觉得滚烫。车里的三个姐妹都不住的摇着手中的纨扇。
淑荃身子有些胖,最怕热了,才一会儿就满头大汗,直呼受不了,又和淑苓嘲笑:“
你以后出嫁可不能选在大夏天的,见着折磨人。”
淑苓点头笑说:“不过你的日子差不多定下来,肯定比我出阁早。”
淑荃越发的觉得脸烫起来,要嫁的那个人是高是矮,是胖是瘦她一点也不知道,别说她,母亲也没见过。据说那人还在外地忙生意,等到他回京了才能订日子。
难捱的暑热着实让人有些受不了,薛愫坐在靠窗的位置。透过糊着的青纱,模糊的看着街市上的情景。此刻却一点风也没有。
“你又在想什么?”淑苓晃了晃薛愫的胳膊。
薛愫扭头嫣然:“想以前的一些旧事。”
“你又在想江陵了对不对?”
薛愫想回答也不全是,可这一世能称为旧事的,就只有江陵了。于是微笑着说:“也不知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再回去。”
淑苓道:“只怕薛家以前的宅院早就成了别家的了,你回去也没什么意思,也不能进去住了。”
淑苓的话顿时让薛愫幡然醒悟,是啊,她怎么忘了这一点。尽管她是重活了一世,可江陵她依旧回不去了。心中不免添了些伤感。渐渐的,记忆里她住过的那座院子的面目就越来越清晰,还有那荼蘼花架。她仿佛看见了那盛开了一架子犹如白雪一般的花朵,香气迎人。
淑荃怕热,薛愫又只留意外面,剩下了淑苓倒有些冷清。
好不容易到了方家,已是晚霞满天的时候。
他们送亲的家眷们,早已被方家人安排在花厅上歇息。等到新人拜祭祠堂行礼,才开宴。
薛愫留意起花厅上的陈设,门窗已经新上过漆料,都是一色的大红,看着她有些刺眼。这厅上的家具物什好些也都是新做的。看着还整齐有致。只是来回服侍的下人没几个,有些看上去也像是来赴宴的亲友。
这方家和于家大不同。她想起前世堂姐被于家折磨,最后伴着青灯古佛的样子,心想这一世从头来过,希望她能走向幸福。也算是间接的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那么身旁的淑苓呢,未来会怎样?曾家未来又将会怎样?
礼成之后便开喜宴。女眷们的宴也都在花厅上,算上送亲的,也只有十来桌。席面上鸡鸭鱼鹅样样不缺,可精致上档次的菜式几乎没有。碗盘里菜看着多,也还丰盛,只是每碗下面都有垫底的蔬菜。
曾家人每个人几乎是略用急筷子便不吃了。一来菜式太过简单,味道单一,二来大热天的本来也没多少胃口。
薛太太对方家的知客说:“要赶回去了,路上还得耽搁一个来时辰,天都挽了。”
知客忙跑去告知方家太太知道。方家太太只得答应,让人好生送送,她现在是分不开身。
方家给送亲的人们,每人封了一个红包只包了一钱银子。曾家人拿着这一钱银子谁也不开心,回头顺手就赏给了身边的丫鬟们。丫鬟们拿着这钱却是哭笑不得。
范氏早就羞愧难当,这里还得准备三日后薛忆的回门。
折腾了一天,薛愫也早就乏了,紫字辈的两个丫鬟伺候薛愫梳洗,闻莺替她将卸下来的首饰一一捡好。
晚霞端了薛愫睡前要喝的羊奶。这是她最近这一年才新的规矩,也是一个大夫和她说的,这样睡眠好一些,第二天精神也好些。
薛愫坐在那里喝奶,薛恒进来了。
薛愫问道:“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睡?”
薛恒笑道:“姐姐,我今天去棉花胡同那边看过了。聂大叔还帮我去掏了个鸟窝。”
薛愫眼睛一横:“你还当自己是小孩子淘气呢。”
薛恒笑道:“反正也没事,又不是天天这么淘气。姐姐今天还好吧?”
“嗯!”薛愫点头道,又催薛恒快去睡了,明天还要去学堂。
夜里睡得还不错,第二日一早去明晖堂请安。薛太太却是一脸的愁容。
薛愫小心翼翼的问了句:“姑母,您还好吧?”
薛太太无比的烦恼:“我没事,只是你表姐半夜里又发高烧了,我才去看了她,看上去精神不大好。正传大夫过来呢。”
薛愫诧异道:“是不是昨日中了暑?”
“谁知道呢。哎,一年她就没个好的时候。”
薛愫稍微劝慰了一回薛太太,这里又去抱月轩看望淑苓。她躺在床上,因为生病的关系,双颊通红,嘴唇也通红。一个劲的要水喝。
见薛愫来了,勉强应付道:“薛妹妹,请恕我失礼了。”
薛愫心疼道:“这时候还讲什么礼啊。你快快好起来才是最要紧的。”
薛愫又向淑苓身边的丫鬟打听了淑苓昨夜的情况,听到后面已经眉头紧锁。心想她的身子怎么就这么不牢靠呢。
“王大夫来了!”
薛愫听说忙起身去了别了屋子。(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一章 走动
王大夫替淑苓细细的诊治过了,摇摇头,说要长期调养,药不能断。
沈家人听说了淑苓生病的事,遣了婉玉过来瞧过。婉玉瞧着淑苓的身子骨更加清瘦了,心里无比的难过,拉着淑苓的手说了半晌话,又嘱咐她要好好养息身子。
婉玉回府后,向侯夫人说明了淑苓的情况。侯夫人连声虚叹,有些扼腕,深悔不该联这场姻。又找到侯爷商议,看是不是退掉曾家的这门亲事,另觅良缘。侯爷支吾了半天才道:“这事是得好好慎重,你当母亲的,自然该你做主。”
“当真,侯爷是交给我办呢?”侯夫人眼睛放着光亮看着侯爷。
不过侯爷突然想起那次沈锐和他说的那些话,也是真正的说服了他才听从了儿子的意见,沉吟再三方又道:“你和世子商议下吧,看他答不答应。”
侯夫人的脸立马就拉下来了,讥笑道:“他?我倒知道他的心思。就看这么个病歪歪的丫头顺眼,也不知哪点好,非要将她娶进门不可。也没见他对哪个女人有这么大的心思。那曾家丫头倒是有几分狐媚的本事。”
侯爷显得有些不耐烦,只好敷衍道:“现在说这个还有什么用呢。要是儿子不满意,娶回来不就和我们成了仇人。再说我们又跟不了他一辈子。”
侯夫人不悦道:“你竟然会这样说。算了。我也指望不了你给什么建议。我估摸着给他娶一个家世好,身体好的,要是他不喜欢。可以将他中意的纳进来做小妾,有什么不成?”
侯爷听着脸都绿了:“他执意要娶曾家小姐,总不可能又让人家曾家小姐做小妾,另娶其他女子做正房。我们沈家也是有头脸的人家,可不想被天下人笑话。”
侯夫人气得面红耳赤,看来这父子俩都是油盐不进了。
淑苓的病让薛太太心烦意乱,成日里也没什么精神。秦老夫人想要去白水庵小住几日清修。本来让淑苓跟着去的,结果病下了。秦老夫人只好让淑荃跟着。淑荃不喜欢在山里待。又想身边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便提议让薛愫也跟着一道也好有个伴。
秦老夫人却拒绝了:“又不是出去游玩,那么多人跟着去做什么。她有她的事,就算了吧。”
其实谁都看得出来秦老夫人还是在嫌弃薛愫。当然薛愫也是个识趣的。尽量不往前面凑。
淑苓病倒,淑荃上了山,薛忆又出嫁了,一下子薛愫觉得姐妹间连个说话的也没有。三日过后薛忆回门。
见她梳着妇人头,插金戴银的,穿着桃红色的潞绸绣花褙子,比做女儿时更添了几分羞怯。面容依旧温婉端庄,唇角似有似无的笑意,一切都宣示着她过得还算如意。
薛愫见状才放下心来。这辈子堂姐嫁的这个人,总算比于家那个渣男要强了些。
又见方远着一身簇新的绯色纱袍,眉目间自是春风得意。只可惜今天过来没有见着姑父曾谱。不然还能谈论下入曾家族学的事。
在敷春堂北面的屋子里认了亲,薛愫得了方远送的一对鎏金填银的梅花钗。余者也都有厚薄不等的礼相送。
范氏见这个女婿也还好,私下里还细问过薛忆夫妻二人相处的情况,薛忆红着脸回答了许多。范氏听着也终于认可了这门亲事。不管贫富,只要女婿肯真心实意的对女儿好,比什么都强。好日子也是奋斗出来的。
范氏明白了这一点。对薛太太的嫌隙也就减少了几分。
棉花胡同那边翻新的工事已经差不多了,家具也打了几堂出来。由于天气比较炎热,新上的漆料也干得快。
薛愫想,要不住了过了中秋就搬进去吧,找到薛太太商议。薛太太却冷着脸道:“住在一起也热闹些,你这里过去了,后面天气越发的冷,恒儿还要来这边上学,来回的赶,不怕冻着他么?”
薛愫沉默了一会儿方又道:“那要不等开了春再说?”
薛太太道:“你也是个死心眼,认死理的。住在一处大家也都有个照料。过去了你连个说话的姐妹也没有,图什么呢。既然房子有人替你守着,你还担心什么?( 闺绣 http://www.xlawen.org/kan/5591/ )
“那还愣着做什么,还不快请进来。”
胡大夫老态龙钟,耳朵也不大好使。薛太太见他年纪大了,心想倒也不妨,因此也没带着女眷们回避。只是跟前一个婆子扯着嗓子将淑苓的情况说给他听,薛太太听着头疼。
胡大夫细细诊治了一回,又说要扎针。取出了自己惯用的一套银针,找准了||穴位替淑苓扎了下去。薛太太却看着那么长的银针往肉里扎,就觉得疼吗,紧紧的握了女儿的手。
半柱香过去了,淑苓这才悠悠转醒,见跟前围了这么多人,又见母亲一脸的焦虑,歉然道:“对不住母亲,又让您担心了。连生日都过不安生。”
“我的儿。”薛太太一把搂住了淑苓,呜咽的哭了起来,旁边的仆妇忙去劝解:“小姐好不容易醒了,太太哭什么,这是好事啊。”
薛太太唯觉得伤心:“我的儿,可真是吓死我了。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以后叫我怎么活。”
淑苓觉得脑袋还是有些晕沉沉的,只努力的劝道:“没事了,让大家跟着虚惊一场。”
众人这才渐渐欢喜过来。薛太太是惊出了一身的冷汗,好在没什么事。殊不知淑苓的这次的突然昏倒,为后面埋下了祸患。(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宅
第二日,薛愫去和薛太太请示,说要去城外的大慈寺上香。
薛太太道:“怎么想着要去上香?”
薛愫笑说:“正月的时候我托了柳妈妈去菩萨跟前许愿,保佑恒儿能顺利考过。如今愿望达成,总该去还个愿。”
薛太太说:“也好,成天闷在家里倒怪没意思的,出去走动一下也成。只是天气热,要注意安全,小心别中了暑,多叫几个人跟着。”
薛愫笑着答应:“我让柳妈妈跟着,菊明、菊清也常跟我出门的,不怕的。”
薛太太没有多想,只吩咐薛愫早去早回。
薛愫在柳妈妈的陪同下,带了菊字辈的两个丫鬟,叫上了吴秋实赶车,并没有用曾家的人,一行人出了曾家的双喜胡同。
其实去大慈寺还愿的事,并不假。薛愫下了车,柳氏忙上前扶了,因为人多,又怕挤着薛愫,菊清和菊明都上来护着她,吴秋实在前面开道。
及至大殿,薛愫恭恭敬敬的在菩萨面前上了香,磕了头。又捐了十两银子的香油钱。接着便去后厢房用素斋,顺便歇歇脚。毕竟这一路上来可都是在爬坡,大家都有些疲倦了。
来回服侍的是两个不过十岁左右的小沙弥。模样还算清俊,说话也干净利落。
薛愫饮了半碗的薄荷紫苏饮,又就着寺里自家做的酱菜吃了大半碗的绿豆粥。接着上了新下来的桃子。薛愫觉得他们的酱菜不错。便问小沙弥有没有外卖。
小沙弥笑道:“女施主,我们的酱菜是五文钱一斤。”
柳氏在旁边插了句嘴:“你们这里卖的酱菜倒比外面的还贵,那铺子里卖的也才三文钱一斤。你们就要卖到五文,还是出家人,也太坑了些。”
小沙弥忙解释道:“女施主不知,我们的酱菜是有来历的,再说小姐不是也觉得味道好么。女施主还觉得我们卖贵了,殊不知来买的人不少,如今剩下的不多了。你们要的话贫僧就去个师父说,不要的话就算了。”
薛愫道“没想到你们出家人还真是做买卖。贵有贵的缘由。味道是比外面卖的要好些,我瞧着也还干净。这个用麻油一拌,搁些醋,下粥很不错。将你们的萝卜、大头菜、笋脯、茄子、灰灰菜这几样每样我买一斤。”
柳氏知道薛愫不缺这几文钱。再说一千金小姐为了几文钱的事争论不休,也确实有失身份,因此也不劝了,只是在旁边道:“如今天气热,太多吃不了,只怕放坏了。”
薛愫笑道:“各处送一点,这些只怕还不够呢。”
薛愫又去抽了支签,解签的老和尚看着她说:“小姐今年红鸾星动,看来是应在喜事上了。”
薛愫红了脸说:“我又没说要求姻缘。”
柳氏连忙问道:“不知签上有没有提夫婿如何?”
老和尚笑道:“贵不可言。”
柳氏一听十分欢喜。还多给了一分银子的赏钱。
在回去的路上,薛愫嗔怪道:“妈妈也真是的,他们是变着法子说好听的要钱。你还真信了。”
柳氏笑道:“要是小姐不信签上所说,为何还要去求?”
薛愫语塞。
柳氏笑道:“都说这大慈寺里的签灵验,说不定今年小姐的亲事是真有着落了。太太可是操心了许久了。是个贵婿自然更好。小姐将来是不用愁的了。”
柳氏的话薛愫没大听进去,心想两世为人,上一世嫁了古宜那个冤家,最后被他被弄死了。不得好结局,这一世她也没有嫁人的心思。好好的置办下产业。将弟弟给供出来,等到他成家立业了,以后再从弟弟抱一个孩子过来给她养老送终,好像也没什么不行。这就是薛愫的主意,不过她目前不能和任何人说起。
他们没有径直回双喜胡同,而是去了棉花胡同,
王贵得了消息,早和房主在那里等候多时了,好不容易见到曾家的车子过来。等到车停之后,丫鬟们先下了车,这才去扶薛愫。
薛愫下车来先看了看周围的环境,她起初在胡同口看见了一个古老的槐树,现在都还能看见树冠,槐花的阵阵香气跟着清风送了过来,让人觉得神清气爽。
那扇朱红色的大门,漆色已经斑驳了,门环也布了铁锈。她皱了下眉头,心想真要买这里的话,得要好好的拾掇一番才行。
房主是一位四十上下的中年人,个子清瘦,蓄着山羊胡须,见着了他们脸上始终堆着笑容,带着他们去参观每间屋子,耐心的讲解着。
薛愫觉得此处还算安静,屋里的家具什么的是不能用了,得现叫人去打,墙面窗户什么的也要新漆过才成。
除了略破旧些,大的毛病也没有。院子里的那棵鹅掌楸有两人合抱粗细,如今已经开满了黄|色的花朵,好似一件件的小黄马褂。怪不得又叫马褂木呢。
房主见是个年轻闺秀倒有些不好应付,目光落在自己的鞋上,温声说道:“我倒不清楚是个小姐要买我这屋子,虽然旧了些,但院子还算宽敞。后面还有一片宽敞的空地,小姐是想再修几间屋子,或者是种点菜,养些鸡鸭也都够了。再有我们这里街坊之间也还和睦好相处,还算安静。上街买个什么也方便。”
薛愫笑道:“倒还算不错,只是这屋子看上去有些年头了,所以能不能在价钱上便宜些?”
房主笑道:“看小姐怎么给了。”
薛愫睃了一眼王贵,含笑道:“对于行情我不是很懂,所以只好请教下王叔。”
王贵憨实的笑了笑,便和房主商量:“您老也赶着出手,再说屋子的现状也就这样。我们接手过来少不了要翻修,要重新打家具什么的。所以说这价钱还得再商议。”
房主倒十分温和:“我看不如给个整数,就一百两吧。”
王贵说:“我看七十两差不多了。”
房主笑道:“这位兄台也还得太很了些,只怕连路上的盘缠还不够呢。”
王贵看了眼薛愫,柳氏会意忙说:“小姐您看……”
薛愫对于讨价还价不在行,便说:“我看再添些,八十两吧,不行的话就作罢。一百两确实能买更好的房子。”
那房主犹豫了半天,方道:“我也是个爽快的人,如今又等着脱手。成,就这么办。回头我将房契拿过来。”
薛愫点点头,房子的事就算有着落了,回头再让人翻修出来,再过些时候就能住人了。
过了一日,柳氏将办好的房契拿了过来,薛愫看了几遍,交给了闻莺,让她拿去放好。闻莺这时候才知晓薛愫在外面买了处宅子,事后还嗔怪道:“小姐做事也神秘起来。”
薛愫笑道:“这哪里叫做神秘呢,没办好也不好张扬。”
闻莺是个聪慧的人,立马就能明白薛愫买房子的打算,便问道:“小姐准备什么时候搬过去住呢?”
薛愫点头说:“一时半儿也不成,再说那宅院还有些破旧,得翻新才行。还要置办些家什,看冬天前能不能搬过去。这样我们在京城就算有了处落脚的地方了。”
闻莺笑道:“这里也是落脚的地方。”
薛愫苦笑着轻轻摇了摇头。
“那小姐和姑太太说了没有?”
“还没呢,也还没想到怎么开口。你也是知道的,最近曾家都在背后传我的话,你说我还能在这里常住吗?”薛愫摇头道:“只怕是不成的,要是让鸣二哥娶了亲,未来的鸣嫂子听见这些议论该作何感想。不如早早的离开,风言风语的也少一些。”
“一来小姐敏感了些,二来的确不是长久之策。新房子在哪里,我还想去看看呢。”
薛愫笑道:“总有你去看的时候。路上柳妈妈还说今年冬天要让你和王安完婚。”
闻莺红着脸说:“还早着呢。”
薛愫笑道:“说早,其实过得也快。”
闻莺越发的不好意思起来。
薛愫坐了坐,便去了抱月轩看淑苓。
“苓姐姐今天好些没有?”
淑苓见她来了,忙起身让座:“好多了。我还去敷春堂找你来着,结果说你去大慈寺了。今天可有些热啊。”
薛愫笑道:“谁说不是呢,不过山上倒要凉快些。”
买下宅子后,薛愫便让人着手去翻新,再打制家具。
薛恒知道此事后,曾问过薛愫:“姐姐,我们搬出去了的话,我还能在这里念书吗?”
“为何不能,你别的不用多想,安心念书才是要紧。”
薛恒才没有多问。
不过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再加上薛愫后面也没有刻意隐瞒,最终还是让薛太太知道了棉花胡同的事,将薛愫叫过去问她。
“莫非是姑母亏待你呢?”
薛愫道:“姑母对我很好,怎么能说亏待。只是我想有处宅子也好。总不能和弟弟一辈子都住在这里吧,将来弟弟说亲怎么办呢?”
薛太太皱了皱眉:“你也太性急了些,也不和我商量,怎能叫我不生气呢。”
薛愫笑道:“我这不也是怕姑母操心嘛,再说这屋里的事本来就多。我经些事也好。”
薛太太还是因为薛愫的擅作主张有些不痛快。(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九章 添箱
棉花胡同那边的宅子,薛愫正让人修缮,又让人打制家具。如今已是两月有余,房子收拾妥当了,主要的家具也有了个大概。
薛愫中意紫绢,这些日子经过闻莺的细细调、教,已是得力的一个丫头。闻莺当初管的一些事已经交给了她。薛愫知道紫绢她父母在乡下过得清苦,便让人将那二老接了过来,让他们暂时住在棉花胡同那边给自己看守屋子。她父亲聂海波,薛愫让他在宅子里种些花草树木,顺道将后面那块空地开垦出来,种些蔬菜什么的也使得。
聂海波本来就是庄稼上的好手,垦地种菜,养花种草都是极拿手的。紫绢的母亲则让她进来负责他们这一房浆洗。两口子一句埋怨的话也没有,又比种庄稼轻松许多,每月又有月钱可拿,聂家对薛愫都十分的敬重。
这样就渐渐翻到了七月,薛忆的婚期在即。
薛愫的添箱礼也早就准备好了,其中就以薛愫亲自制的那幅挂毯最精美。大红的缎子,掐金银线满地绣的万花锦。垂着大红的流苏。长约一丈半,宽约半丈。不论挂在哪里都觉得富丽大方。
曾家的人都是知晓薛愫的绣技的,以前见识过她的双面绣,如今又是满地绣,无一不称赞。不过只有一个人始终冷冰冰的,那就是范氏。认为薛愫始终小家子气,这劳什子的挂毯好看是好看。不过就些针头线脑,顶多缎子值两个钱,金银线加起来有两斤多。值些钱。算下来这么一幅还没十两银子。
打了一对金镯子,黄澄澄的,看着倒好看,只是还没有小指头粗细。也值不了多少钱,余者就是一套采蝶轩的脂粉,这个薛忆很喜欢。还和范氏称赞说这个妹妹体贴她。
范氏讥诮道:“她倒是玲珑心思,得了面子。我们落得个什么。你还夸她。我看你就是再活一世。论心计也比不过她。”
薛忆被母亲训斥,脸一红。低头说道:“姐妹间我计较这些做什么,别的不说,就是她费心思给我绣的这个挂毯,我就觉得十分好了。用钱也买不来。”
范氏不想再说什么了。女儿这样的性子,或许是她给养坏了。
薛太太虽然对范氏心有芥蒂,可毕竟薛忆也是她嫡亲的娘家侄女,也送了些添箱礼。还送了一户人家给薛忆做陪房,让她在方家也有立足的地方。靠着各房的一些的添箱,并范氏这些年替女儿攒下来的银钱,给薛忆凑够了三十抬的嫁妆。
那方家太太还以为一个寡母又带着个女儿,没什么油水,没想到竟然凑出了这么多的嫁妆。倒很是意外。
堂姐出嫁,薛愫随了礼,那边帮忙的人不少。也没薛愫什么事了,再有她也不打算过去帮忙料理。反正她和范氏都是各看不顺眼,何必再去惹人嫌。
方家已经派人送来了催妆礼,淑苓、淑荃约了薛愫要一道去凑热闹。
方家本来不是什么富裕人家,勉勉强强算得上小康。置办的礼自然赶不上官宦人家的那般富丽大方。因此范氏脸上总有些尴尬,她对这桩婚姻本来就不是十分满意。要不是看那方家小子还周正是个读书人,薛太太说这样一门亲事给她。只怕当场就会翻脸。
女孩子们涌进了薛忆的卧房。薛忆坐在一张描金的绣墩上,看着长案上摆放着的那套凤冠霞帔兀自出神,丫鬟们进进出出,她仿佛也丝毫不在意。
淑荃昔日和薛忆交情不错,走在了前面,还没进门就笑嘻嘻的说道:“忆姐姐,我们来给你贺喜了。”
薛忆这才回过神,眼珠子滴溜溜的转着,看见了她们三个结伴而来,连忙起来。
淑苓看着案上摆放着的那些东西,笑吟吟的说道:“薛姐姐试过没有?”
薛忆羞涩道:“还没呢。”
薛愫看见了床上那套正红色的嫁衣,大红的妆花缎,描鸾刺凤的,十分繁复热闹。旁边还有一个赤金项圈,挂着一把长命锁。
淑荃和淑苓正围着薛忆说笑逗趣,薛忆原本有些忐忑不安的心情,在姐妹们的说笑里,显得要坦然多了。
范氏走了进来,见薛忆还好,又见姐妹们都陪在身边与她说笑,连不大过来的薛愫也来了,也放了心。就害怕女儿心里有什么委屈。
“东西你都看过没有?有没有什么疏漏的地方,要是出了什么岔子可是要让人笑话的。”
薛忆含笑道:“好像没什么不妥的。”
范氏看了眼屋里的几个女子,年龄也都相仿。淑苓不用说,是做世子夫人的,就是庶出的淑荃年前也定了人家,夫家是做茶叶买卖的,据说家资巨富。薛愫倒还没人家,但依着薛太太的偏心,府中人都说她想借薛愫攀高枝,以后肯定也嫁得不差。倒是他们薛忆,这叫人如何不有怨气,
“母亲去忙吧,我和姐妹们说会儿话。”
范氏张了张嘴,想说什么都收了回去,心想薛忆是在这里呆不了多久了。明天下午就要坐了花轿去方家。以后回娘家的话,这里暂且算是。过去了也没个姐妹扶持,让她开开心心的倒也好。范氏点头说:“那好,你们坐着聊吧,前面还有好些事呢。”
等范氏走后,淑荃悄声说道:“薛姐夫长得还真好看,上午来我们家的时候,在二太太房里看见了。斯斯文文的样子,一看就是个读书人。”
薛忆红着脸说:“可是母亲好像并不是太满意他。”
薛愫想,这个堂姐怎么还是不大晓事体呢。都这时候了还说这个,要是让旁人听见说到姑母跟前去,姑母心里会怎么想,忙道:“对了,姐姐说喜欢我收着的那幅赵孟睿艿淖郑赝肺胰醚诀吒闼凸础!?br />
薛忆忙道:“妹妹好不容易才收着这么一幅,不用给我。”
薛愫笑道:“有什么不行的,你喜欢就拿去吧。他的字画还是容易寻的,不过再花些工夫罢了。”
淑荃也道:“我们几个人薛二妹妹针线好,苓姐姐棋艺出众,薛姐姐字写得好。只有我什么都平平,拿得出手的一样都没有。”
好在将刚才的话题给岔过去了,薛愫松了一口气。
前面秦老夫人找曾家姐妹,淑荃和淑苓便告辞了。
薛愫却一直陪在薛忆身边,聊着聊着就说起了还在江陵时候的事。
“妹妹,你还记得那年下雪,你看雪看久了,后来眼睛看不见的事了么?”
薛愫低头道:“怎么会不记得呢,因为这件事,娘还把房里的丫鬟婆子给骂了个半死,说她们没有照顾好我,幸好后面又能看见东西了。那时候年纪小,虽然胆小,但也是贪玩的。突然眼睛看不见了,我急得哭,姐姐还跑来安慰我,还给我说院子里梅花开的事。”
薛忆笑道:“你小时候又胆小,又淘气,婶娘拿你也没办法。”
薛愫想起以前的事,虽然她来京已经两年,却感觉到那是十分遥远的过往了,这时间的跨度已经让她过完了一世,也不知今生还有没有机会再回江陵看看,笑容里已是酸楚,只听得她说:“可不是呢。姐姐从小就文静乖巧,长辈们都很喜欢你。”
薛忆也笑了:“只是现在性子绵软,也不太招人喜欢了。倒是妹妹来了京城后,和以前倒有些不一样了。”
薛愫想了想方道:“论理这些话我不该和姐姐说。只是我觉得姐姐性子的确温柔太过,脾气软和。可是嫁到方家去了,不比自己家。自己的东西该争取就要去争取。有时候硬气一点,别人也不敢拿捏你。”
薛忆讪笑道:“这下成了我是妹妹,你是姐姐了。不过我知道妹妹都是为了我好,才和我说这些。虽然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我会记住妹妹说的话。有时候太柔顺了好像是不大好。”
薛愫笑道:“这就对了。”
薛忆想到以后回娘家也不容易,便有些不舍,搂了薛愫的肩膀温声说道:“妹妹,我会想你的。”
薛愫道:“我也会想你的。”
薛忆鼻子泛酸,眼泪跟着就落了来,柔声说道:“妹妹,我知道娘做了对不起你和弟弟的事,但是她做这些都是为了我。我不恨她。但对妹妹和弟弟造成了困扰和损失,我替娘给你们赔个礼吧。”
薛愫苦笑道:“傻子,不关你的事。你马上就要出嫁了,别太难过。以后不管我在哪里,大家都还是要走动的。薛家我可就你这么一位姐姐。”
薛忆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挨着薛愫轻声啜泣起来。小螺看见了要上来劝阻,一旁的仆妇看见了,暗暗的拉了下小螺的衣裳,示意她不用管。
薛太太请了贺大太太做全福人去方家铺床。范氏给贺大太太封了二两银子的红。贺大太太心想也太抠门了吧,二两银子不是打发下人么。再说遇着这样的大喜事,又只这么一个女儿还是这样的吝啬。这个全福人也做得不开心。薛太太听说了这事,又忙拿了八两银子,给贺大太太凑了个十全十美。
这事范氏原本不知晓,不过从下人们的谈话中听见了,脸色顿时就变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章 送嫁
后来范氏拿了八两银子出来,补给了薛太太。
薛太太不悦:“你这是做什么?”
“姑太太不是在笑话我么,八两银子我也还拿得起,再说是我自家闺女,这钱也该我出。”
薛太太只好大大方方的收下,别的话一句也没有。范氏却觉得这屋里的人都在看她笑话,使得她再没有脸面继续待在这里。暗地里将薛太太咒骂了一通。
入寝前,范氏让薛忆跟她睡一床。絮絮叨叨的和她说了一通夫妻间那些事,薛忆听得面红耳赤。后来范氏又道:“忆儿,从今以后,我就只有你可以依靠了。这个曾家以后只怕我们是不能回来住了。”
薛忆沉默了一下方又问:“要是以后娘在那边不习惯的话,不如我们也买处宅子,用服侍惯的下人。我时常去看你,就算回娘家了。”
范氏道:“以后再考虑吧,再说你不在身边我住着有什么意思呢。”范氏此刻想起她那死去多年的丈夫了,要是丈夫没有早死,依着丈夫的年少才俊,说不定她现在也是有封诰的官太太了,身边儿女成群,何必在这里看尽人家的眼色。
薛忆见母亲的脸上有些凄然,她心上也有些酸楚,只好又温言劝慰:“娘放心,我会努力让娘将来过上顺心的日子。”
范氏原本有些怏怏的,听了女儿这句话,倒有些喜色:“好。我记着你说的。也不枉平日里白疼你。”
娘俩又说了半晚的私房话,直到听见了三更的鼓声,范氏忙道:“快睡吧。明天还有许多事要忙呢。”
第二日,姐妹们照例到薛忆这边来,看梳妆上的喜娘替她开脸上头,换上正红色的嫁衣,全福人替她戴上了凤冠霞帔。
薛愫坐在那里看着忙进忙出的人,和上一世何其的相似,只是堂姐要嫁的人完全不同。这或许是她带来的改变。今后将如何。她就完全不知晓了。不过只希望那方家是户厚道的人家,比于家对人纯良些。
梳妆完毕后。就等吉时到来。
薛忆将她平日里喜欢戴的一对翡翠镯子取了来,赠给了薛愫。
“妹妹,我也没什么好东西。这个就当是个念想吧。”
薛愫颔首接过了,真诚的向薛忆祝福:“姐姐。你一辈子都会幸福喜乐的。”
薛忆眼圈就红了,也真挚的说道:“妹妹将来也会有一段称心如意的良缘,平安遂心的过一辈子。”
薛愫别过了脸,在一旁的淑苓说道:“哎,你们俩,本来都好好的,怎么都难过起来。还没到哭嫁的时候,新郎都还没进门呢。”
薛愫努力的笑了笑:“我们再说会儿话吧,不然以后想见一面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
吉时选在了申正。未正的时候方家人就上门了。作为新郎的方远,披红戴彩,骑着一匹枣红的大马。白净的面庞上还带着稚嫩,也含着羞涩。到了敷春堂,请出了薛忆,先拜祭过薛宾的牌位,又给范氏磕了头。认了曾家的长辈。
彼时来看热闹的人非常多,一向安宁的敷春堂此刻却成为了曾家欢喜热闹的中心。
曾谕不问这些庶务。连面都没有出。秦老夫人推说头疼,上午的时候过来坐了坐就回去了。倒是作为全福人的贺大太太和媳妇钱氏一直在敷春堂凑热闹。薛太太是姑母。自然要受他的礼。作为姑父的曾谱,却对方远说了好些文章仕途之类的话,又道:“以后来我们曾家的族学里念书吧。我们的富老先生,可是丁辰年的榜眼。”
方远听着就十分的艳羡,连忙答应着。
薛太太连忙给曾谱使眼色,曾谱才及时的闭了嘴,说了些恭贺之词。
等到了吉时,负责背薛忆上花轿的是曾鸣。薛忆多少有些不好意思,不过此刻红巾蒙着旁人也看不见。
薛忆坐好了轿子,贺大太太、钱氏、薛太太、曾谱,还有几位兄弟姐妹也相继的上车的上车,骑马的骑马,乘轿子的乘轿子。大家去送亲。
薛愫自然和淑苓、淑荃坐一辆车。
三伏天才过没几天,不过天气依旧十分的炎热。申正十分的阳光还是有些毒辣,坐在车里,也觉得滚烫。车里的三个姐妹都不住的摇着手中的纨扇。
淑荃身子有些胖,最怕热了,才一会儿就满头大汗,直呼受不了,又和淑苓嘲笑:“
你以后出嫁可不能选在大夏天的,见着折磨人。”
淑苓点头笑说:“不过你的日子差不多定下来,肯定比我出阁早。”
淑荃越发的觉得脸烫起来,要嫁的那个人是高是矮,是胖是瘦她一点也不知道,别说她,母亲也没见过。据说那人还在外地忙生意,等到他回京了才能订日子。
难捱的暑热着实让人有些受不了,薛愫坐在靠窗的位置。透过糊着的青纱,模糊的看着街市上的情景。此刻却一点风也没有。
“你又在想什么?”淑苓晃了晃薛愫的胳膊。
薛愫扭头嫣然:“想以前的一些旧事。”
“你又在想江陵了对不对?”
薛愫想回答也不全是,可这一世能称为旧事的,就只有江陵了。于是微笑着说:“也不知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再回去。”
淑苓道:“只怕薛家以前的宅院早就成了别家的了,你回去也没什么意思,也不能进去住了。”
淑苓的话顿时让薛愫幡然醒悟,是啊,她怎么忘了这一点。尽管她是重活了一世,可江陵她依旧回不去了。心中不免添了些伤感。渐渐的,记忆里她住过的那座院子的面目就越来越清晰,还有那荼蘼花架。她仿佛看见了那盛开了一架子犹如白雪一般的花朵,香气迎人。
淑荃怕热,薛愫又只留意外面,剩下了淑苓倒有些冷清。
好不容易到了方家,已是晚霞满天的时候。
他们送亲的家眷们,早已被方家人安排在花厅上歇息。等到新人拜祭祠堂行礼,才开宴。
薛愫留意起花厅上的陈设,门窗已经新上过漆料,都是一色的大红,看着她有些刺眼。这厅上的家具物什好些也都是新做的。看着还整齐有致。只是来回服侍的下人没几个,有些看上去也像是来赴宴的亲友。
这方家和于家大不同。她想起前世堂姐被于家折磨,最后伴着青灯古佛的样子,心想这一世从头来过,希望她能走向幸福。也算是间接的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那么身旁的淑苓呢,未来会怎样?曾家未来又将会怎样?
礼成之后便开喜宴。女眷们的宴也都在花厅上,算上送亲的,也只有十来桌。席面上鸡鸭鱼鹅样样不缺,可精致上档次的菜式几乎没有。碗盘里菜看着多,也还丰盛,只是每碗下面都有垫底的蔬菜。
曾家人每个人几乎是略用急筷子便不吃了。一来菜式太过简单,味道单一,二来大热天的本来也没多少胃口。
薛太太对方家的知客说:“要赶回去了,路上还得耽搁一个来时辰,天都挽了。”
知客忙跑去告知方家太太知道。方家太太只得答应,让人好生送送,她现在是分不开身。
方家给送亲的人们,每人封了一个红包只包了一钱银子。曾家人拿着这一钱银子谁也不开心,回头顺手就赏给了身边的丫鬟们。丫鬟们拿着这钱却是哭笑不得。
范氏早就羞愧难当,这里还得准备三日后薛忆的回门。
折腾了一天,薛愫也早就乏了,紫字辈的两个丫鬟伺候薛愫梳洗,闻莺替她将卸下来的首饰一一捡好。
晚霞端了薛愫睡前要喝的羊奶。这是她最近这一年才新的规矩,也是一个大夫和她说的,这样睡眠好一些,第二天精神也好些。
薛愫坐在那里喝奶,薛恒进来了。
薛愫问道:“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睡?”
薛恒笑道:“姐姐,我今天去棉花胡同那边看过了。聂大叔还帮我去掏了个鸟窝。”
薛愫眼睛一横:“你还当自己是小孩子淘气呢。”
薛恒笑道:“反正也没事,又不是天天这么淘气。姐姐今天还好吧?”
“嗯!”薛愫点头道,又催薛恒快去睡了,明天还要去学堂。
夜里睡得还不错,第二日一早去明晖堂请安。薛太太却是一脸的愁容。
薛愫小心翼翼的问了句:“姑母,您还好吧?”
薛太太无比的烦恼:“我没事,只是你表姐半夜里又发高烧了,我才去看了她,看上去精神不大好。正传大夫过来呢。”
薛愫诧异道:“是不是昨日中了暑?”
“谁知道呢。哎,一年她就没个好的时候。”
薛愫稍微劝慰了一回薛太太,这里又去抱月轩看望淑苓。她躺在床上,因为生病的关系,双颊通红,嘴唇也通红。一个劲的要水喝。
见薛愫来了,勉强应付道:“薛妹妹,请恕我失礼了。”
薛愫心疼道:“这时候还讲什么礼啊。你快快好起来才是最要紧的。”
薛愫又向淑苓身边的丫鬟打听了淑苓昨夜的情况,听到后面已经眉头紧锁。心想她的身子怎么就这么不牢靠呢。
“王大夫来了!”
薛愫听说忙起身去了别了屋子。(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一章 走动
王大夫替淑苓细细的诊治过了,摇摇头,说要长期调养,药不能断。
沈家人听说了淑苓生病的事,遣了婉玉过来瞧过。婉玉瞧着淑苓的身子骨更加清瘦了,心里无比的难过,拉着淑苓的手说了半晌话,又嘱咐她要好好养息身子。
婉玉回府后,向侯夫人说明了淑苓的情况。侯夫人连声虚叹,有些扼腕,深悔不该联这场姻。又找到侯爷商议,看是不是退掉曾家的这门亲事,另觅良缘。侯爷支吾了半天才道:“这事是得好好慎重,你当母亲的,自然该你做主。”
“当真,侯爷是交给我办呢?”侯夫人眼睛放着光亮看着侯爷。
不过侯爷突然想起那次沈锐和他说的那些话,也是真正的说服了他才听从了儿子的意见,沉吟再三方又道:“你和世子商议下吧,看他答不答应。”
侯夫人的脸立马就拉下来了,讥笑道:“他?我倒知道他的心思。就看这么个病歪歪的丫头顺眼,也不知哪点好,非要将她娶进门不可。也没见他对哪个女人有这么大的心思。那曾家丫头倒是有几分狐媚的本事。”
侯爷显得有些不耐烦,只好敷衍道:“现在说这个还有什么用呢。要是儿子不满意,娶回来不就和我们成了仇人。再说我们又跟不了他一辈子。”
侯夫人不悦道:“你竟然会这样说。算了。我也指望不了你给什么建议。我估摸着给他娶一个家世好,身体好的,要是他不喜欢。可以将他中意的纳进来做小妾,有什么不成?”
侯爷听着脸都绿了:“他执意要娶曾家小姐,总不可能又让人家曾家小姐做小妾,另娶其他女子做正房。我们沈家也是有头脸的人家,可不想被天下人笑话。”
侯夫人气得面红耳赤,看来这父子俩都是油盐不进了。
淑苓的病让薛太太心烦意乱,成日里也没什么精神。秦老夫人想要去白水庵小住几日清修。本来让淑苓跟着去的,结果病下了。秦老夫人只好让淑荃跟着。淑荃不喜欢在山里待。又想身边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便提议让薛愫也跟着一道也好有个伴。
秦老夫人却拒绝了:“又不是出去游玩,那么多人跟着去做什么。她有她的事,就算了吧。”
其实谁都看得出来秦老夫人还是在嫌弃薛愫。当然薛愫也是个识趣的。尽量不往前面凑。
淑苓病倒,淑荃上了山,薛忆又出嫁了,一下子薛愫觉得姐妹间连个说话的也没有。三日过后薛忆回门。
见她梳着妇人头,插金戴银的,穿着桃红色的潞绸绣花褙子,比做女儿时更添了几分羞怯。面容依旧温婉端庄,唇角似有似无的笑意,一切都宣示着她过得还算如意。
薛愫见状才放下心来。这辈子堂姐嫁的这个人,总算比于家那个渣男要强了些。
又见方远着一身簇新的绯色纱袍,眉目间自是春风得意。只可惜今天过来没有见着姑父曾谱。不然还能谈论下入曾家族学的事。
在敷春堂北面的屋子里认了亲,薛愫得了方远送的一对鎏金填银的梅花钗。余者也都有厚薄不等的礼相送。
范氏见这个女婿也还好,私下里还细问过薛忆夫妻二人相处的情况,薛忆红着脸回答了许多。范氏听着也终于认可了这门亲事。不管贫富,只要女婿肯真心实意的对女儿好,比什么都强。好日子也是奋斗出来的。
范氏明白了这一点。对薛太太的嫌隙也就减少了几分。
棉花胡同那边翻新的工事已经差不多了,家具也打了几堂出来。由于天气比较炎热,新上的漆料也干得快。
薛愫想,要不住了过了中秋就搬进去吧,找到薛太太商议。薛太太却冷着脸道:“住在一起也热闹些,你这里过去了,后面天气越发的冷,恒儿还要来这边上学,来回的赶,不怕冻着他么?”
薛愫沉默了一会儿方又道:“那要不等开了春再说?”
薛太太道:“你也是个死心眼,认死理的。住在一处大家也都有个照料。过去了你连个说话的姐妹也没有,图什么呢。既然房子有人替你守着,你还担心什么?( 闺绣 http://www.xlawen.org/kan/55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