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6 部分阅读
可是在这种紧张环境下打赢的胜仗,让他有了空前的满足感。等到龙凤双侠不出意外的被他打下演武台,他竟发现自己头上见了汗,回想起来,自己艺成之后,所遇大小战阵中,只有今天这一战最为过瘾。
等到比武之后,他找到李炎卿时,已经将他当成了自己多年的至交。“刘兄弟你放心吧,你不是想回京师么,跟我的船走。咱先到南京玩玩,跟我那些勋贵朋友打个招呼,从今以后,咱大家就是一家人。这县令太小了,实在是对不起你的才华。你不如改文入武,做武职官,有我爷爷的关系,给你弄个三品指挥使干干。”
另一边,叶飞欢已经在几个锦衣卫的贴身护送下,单人独骑离开香山。他的佩剑和坐骑是不要想了,连娘子都二话不说转身就走,不肯多看他一眼。看那满脸泛红又急着补妆的模样,想也知道她急着去见谁。他出了香山县,回头看了一眼那巍峨的城墙,心内暗道:狗贼,你给我等着。只要我叶某不死,这夺妻之恨,我一定要报。(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章 内宅之主
刘勘之当然想先把调子定下来,只要自己这些人定了调子,刘朝佐的口供也就无关紧要。张若兰用刘朝佐削了他的面子,他当然想要报复。而且在定调子的过程中,他可以把吴桂芳拉下水,再给其以致命一击。
但是这话他怎么能从嘴里说出来?要是从他嘴里说出来,那还叫什么明正典刑,又算的上什么罪有应得?
他要做的是玉面包公,不是大明的来俊臣。因此勉强一笑“吴老,您大概误会了。本官只是依据我大明的律令办事,怎么能叫定调子?他若是无辜的,那自然就该把他放了。他若是有罪,也休想逃脱制裁。如果咱们几个人先把他的生死定了,这就失去了本意了。”
吴桂芳手段老辣,自然不会轻易就掺和到这件事里。他必须要维护住刘朝佐,如果让刘勘之就这么轻易除掉了自己一手捧起来的明星知县,广东第一令,那自己这个巡抚还有什么面子?而且自己护不住刘朝佐,自己的部下又该怎么想。到时候大家认定他是个无用老朽,纷纷改换门庭,他也维持不住这个局面。
于情于理,无论在哪个立场上他都必须出来和刘勘之作对。但是为官多年的经验告诉他,这事还真不能随意就闯进来。刘勘之手头的证据没看出有多过硬,可他的表现,却似是吃定了刘朝佐,他到底有什么杀手锏未出?敌情不明的情况下贸然出手。就太不明智了。
他知道二人有过节,但这个过节不过是张若兰在南京削了刘勘之的面子。这种事其实也算不了什么,女人么。为了自己的男人扬名,用些手段不也很正常么?刘勘之如果就为了这一点就报复,这气量未免太小了一些。
而刘朝佐身后站的可是次辅张居正,张居正与刘勘之的父亲是同乡又是好友,怎么看,刘勘之都该对刘朝佐网开一面,高举轻落才是。可是从今天的表现看。他没有任何放手的意思,怎么看也是要下死手。这又图的是什么?
他脑内寻思着刘勘之的用意,口中道:“刘朝佐这个东西,为人糊涂,做事莽撞。不知什么地方得罪了刘巡按。要是刘巡按自己不方便出手,老夫就替你出头,狠狠教训他一回。”
“多谢吴老了。不过我说的很明白,他该受到的是国法的严惩,不是我们的私刑。当然,如果将来证明他是无罪的,也自然要还他个公道。这是出自公义,与私怨无关。”
眼下的局面,反倒变成吴桂芳要处理掉刘朝佐。刘勘之坚决反对,这两人各自都施展开太极推手的功夫,居然一时间未分胜负。可是这一来矛盾关键点转移。重铸官印的事也就暂时搁置了。
吴桂芳做的很大方,表示自己不干涉刘勘之断案。为了避免嫌疑,他甚至都不在香山多待,只留下一个王复起协办此案,自己带着广东文武,直接出发去了广州。
这一手玩的甚是漂亮。让刘勘之空自咬牙切齿,却难以奈何的了他。如果现在揭发刘朝佐是假知县。那么吴桂芳确实有责任,但最多也就是个领导责任。他当然会在面子上很难看,但是却没法钉死他。
所以现在他根本不到掀桌子的时候,或者说掀了桌子,也不符合他一开始就定下的目标。杀刘朝佐不费什么力气,真正费力气的,是如何弄死吴桂芳。
在香山梁家别院内,李家的女人已经全都哭成了泪人。柳叶青提了刀子就要到衙门去劫狱,幸亏被花惜香死死按住,动弹不得。“眼下吴桂芳抚标营还在,那是过千的军兵。再说李天梁的镇海营也不是吃素的,你现在去劫狱,和送死有什么区别。”
“我不在乎!”柳叶青咬着银牙,目光中充满了决绝。“师姐,我儿子就托付你照顾了,等他长大以后,让他替他爹娘报仇,用刘勘之的人头来祭奠我们就是了。”
“你自己的儿子自己养,我才不会替你养儿子。”花惜香的手丝毫也不放松,柳叶青武功远不如她,也自摆脱不了。“等洪姨娘的人马一到,咱们就能救出妹夫,你现在急的是什么。刘勘之胆子再大,也不敢随意就把他给杀了。只要人活着,一切就都有希望。我看吴桂芳也不会在香山待太久,等他一走,咱们行动就方便了。”
梁宝珠那边则哭哭啼啼道:“是我不好,一切都是我的错。要不然我还是去求求文公子,求他别告了。他不告,相公就能放回来了。”
花惜香把脸一沉“你是老爷的女人,现在是将来是一直到死了以后也是他家的鬼。除非老爷做主把你卖了或休了,否则你休想走出这个门口。你自己可以试试看,能不能有命走出这个大门。”
她粉面含嗔,不怒自威,把梁宝珠吓的不敢再多说半句。那边秦蕊珠与晴云暖雪也自哭个不停,花惜香又对她们道:
“哭什么哭?现在还没到哭的时候呢。秦姨娘这事办的好啊,把官印给他偷出来了,让刘勘之就抓不住香山衙门。眼下咱们要做的,不是在这哭丧。我已经派人去联络瑞恩斯坦,咱们得把香山的权柄抓在手里,让刘勘之掌握不住实权。那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还有,那些书办吏员的家里,也要派人去盯着,防止他们反水。”
就在这时,外面梁瑞民已经跑了进来,却也不看自己那哭成个泪人的孙女。而是对着几位女眷道:“你们这里现在谁是领头的。咱们得好好商量个章程,这边的事可怎么办才好。我就怕十三行那边出了意外,那些商人本来交税就不情不愿,如果他们再要趁机去捅刀,再要去告上老爷一状,那就不好办了。”
众女闻听也知梁瑞民说的在理,眼下自己这边,确实需要一个能做主的人,才能和梁瑞民商议大计。大家对视一番,不约而同的将手指向花惜香“我们家里,一切都由花姐做主。”(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一章 张敬修
香山县衙门,如今已经成了巡按的临时驻地。那些随员占据了衙门里所有的好位置,还有人在伙房张罗着弄饭。几名从广州雇来的厨师都是好手艺,一天的工钱也要几两银子。看着这些食材,厨师们面露愁容“巧妇难为无米炊,这香山怎么和我们广州一样,只有些青菜,这可怎么烧菜啊。”
刘勘之无心关注伙食标准,他面沉似水,看着眼前的公人,神色要多难看有多难看。一共派了十名精干捕快到香山做耳目,居然只剩了一个。
而这人能剩下来的原因,却根本不足道。他是因为喝醉了酒与人打架受伤,一直住在医馆里,才侥幸躲过一劫。那些同来的公门名捕,已经全军覆没,无一幸免。
那位衙役磕头不住道:“巡按恩典,您千万开恩啊。小的们已经尽力了,实在是这香山县也太霸道。他们根本不问情由,想抓就抓,连证据都不用。抓到之后找不到路引,就塞到船上,拉去恭常都做苦力。那些弟兄们,怕是遭了大罪,您还是赶紧把他们救出来吧。”
废物,全是废物!刘勘之心里不止一次的问候了这群饭桶的全家,一张玉面都有些变形。这群废物,简直丢光了他的脸。
本以为可以靠他们先搜集到先手证据,引吴桂芳下水。没想到,他们却连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反到把自己折了进去。就这样的。也有脸叫六扇门名捕,也敢在刑部衙吃饭么?
他已经把自己能调动的人力都撒了出去,想要把那位带印私逃的秦师爷抓回来。可惜他的人实在太少了。即使是加上那支护卫王命旗牌的部队,人力也远远不足,在香山这地方,他们没有群众基础,搜了一天,却连个影子都找不到。
而香山县自己这边的查帐,也进行的非常困难。他带来的人里。有几位绍兴老夫子,带头的是他父亲的一位幕友。也是帐目方面的高手。按说什么样的帐,也瞒不过这老人家的眼睛。
可是香山县的帐他看了半天,最后却只能摇头道:“做帐的是个好手啊,老夫可以肯定这本帐是有问题的。但是我无法找出它的问题在哪。你要么找到它的底帐,要么就只能认它是真帐。”
刘勘之听了这话,就觉得心中憋闷。如果他没事就算了,有事却查不出来,这是最让人生气的事。要知香山不但有一位做帐的好手,更可恨的是,他有一个十分耍赖的方法平帐“锦衣卫特殊开支”,或者简称,叫做特支费。
光是粗略查一下。至少有五笔钱粮总计得有千把两银子下落不明,在帐目上的标注全是锦衣特支。这种下帐方法,等于公开作弊。偏生刘勘之还拿他没办法。实在是香山的情形太特殊。
那狗贼走了运,连破白莲大案,连法王都被他捉了一个。有了这样的工作成绩背书,开销这点特支费,根本就不值一提。
而锦衣卫虽然整体地位今非昔比,但是偏生不受他这巡按管辖。他的权柄再大,也管不到瑞恩斯坦那个洋人头上。帐查到锦衣卫头上。就等于成了死帐,追不下去。
至于那些吏员书办,任他如何软硬兼施,态度却不曾发生变化。积极配合,有问必招,说的跟没说一样。对自己想要的东西,没有任何帮助。而他是要做白面包公,不是要做来俊臣的,拿鞭子问话的事,还是不想做。
再说王复起就在这盯着呢,他就算想要刑求,怕也不能如意。那库房也是干净的过分,不论钱粮,数字上找不到半点问题,自己好象真找不到一个下手的地方啊。难道现在就要拿出那个大杀招,把那狗贼收拾了?可是这杀招现在用,似乎早了一点啊。
就在这时,外面一名跟班进来道:“有位张公子要求见大老爷,这是他的名刺。”
刘勘之接了名刺,一见之下就皱起了眉头。“张敬修?他不在京师,来这里做什么。”
张刘两家通家之好,张敬修与刘勘之交情也不浅,可是他不是应该在京师么,跑到香山来做什么。从张敬修想到张若兰,接下来就想到了这人的来意,他多半是来劝自己放人的。
刘勘之心中对张家颇多不满,把女儿许配给勋贵之家,已经算是丢了文官的体统。到现在定国公那边已经退亲,居然还不让张若兰自尽,这还要不要节操了?这还讲不讲一点面皮了?难道他们真准备把女儿嫁给这个刘朝佐不成?
在这种情绪下,他见了张敬修却也没什么客气,开门见山道:“张兄不在京师侍奉严亲,来到香山,莫非是游山玩水?只是我看来,这里也没什么好看的,景致平常的很啊。”
张敬修倒是一团和气“刘贤弟,愚兄哪有那个好命,还游山玩水?我是被家父派来的,这次身上也有公干呢。”
刘勘之越发的不痛快,你自己头上连点功名都没有,充其量不过是次辅家的公子,你还有脸提公干?张敬修几试不第,到现在功名也不过是个举人,在刘勘之眼里看来,这就是个十足的废物。他连公职都没有,还有脸提什么公务?
只听张敬修继续道:“京师的情况,刘贤弟是知道的。眼下朝廷整军备武,编练新军。这新军离不开铳炮,眼下恭常都那,有佛夷建立的炮厂。朝廷购买大炮倒是方便,但是买炮始终不如自制,军械操于外人之手,不如拿在自己手里放心啊。我这次带来的几十名匠人,就是为了把他们安排到恭常都的炮厂做工。将来学好了本事,就可为朝廷出力。”
见张敬修那份得意模样,刘勘之冷笑一声,暗道:堂堂文臣子弟,居然对这种小道如此用心,怪不得你科举不第。他懒洋洋道:“既然如此,张兄何不前往恭常都,到小弟这里,不知有何指教?”
“这件公事甚是紧要,关系到我大明未来军械供给之事,不可耽搁。可是我与佛夷素无往来,要办成此事,非得香山知县刘朝佐出面,从中穿针引线不可。”
刘勘之将脸一沉“怎么?张兄原来是来为刘朝佐求人情来了?这小小的七品大令,倒是手眼通天,不知花了多少银两,居然买到了张家的门路。还是说,你果真把他当妹婿看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二章 冲突
张敬修自觉与刘家是同乡还是老世交,自己的父亲又是朝中次辅,这个人情无论如何也能讨下来。哈哈一笑道:
“刘贤弟,这个婚姻大事父母做主,我们哪里说的上话。不过么,刘大令总归是把我妹妹送回京师,这事办的总是不差。最要紧的是,佛郎机那边我说不上话啊。他眼下又没什么实证证明有罪,羁押在监狱内,也不成个体统。不如就把他放出来,先把这事办了再说。”
他自以为凭借自己父亲的权位以及两家交情,这个面子无论如何也能要下来。哪知刘勘之却一拍桌案
“张兄,不必再说了。若论私交,你求我什么事我也全当答应。可是香山之事,乃是公事,公事不能徇私,这是最简单的道理。你既是堂堂次辅之子,怎么连这最简单的道理还不明白?我若是答应了你的求情,就破坏了国法,因私废公,万不敢为。张兄若是有别的事,小弟自当一力担承,若是这事么,小弟只好对不住了。”
张敬修不料竟然吃了闭门羹,脸色便有些不好看。他为人性格刚直,遇事爱走极端,并无太深城府。见对方直接驳了自己的面子,怒道:
“刘贤弟,你这算是什么意思?与愚兄打官腔么?这刘朝佐犯了什么罪,你又有什么证据。没有证据,就把一个朝廷命官关在监狱里,纵然你有王命旗牌。也太也放肆。你就不怕,将来难以收场么。”
“笑话。本官秉公而断,怕者何来?这香山大令有问题没问题。将来你自会知道。不过看在咱们两家相交的份上,听我一句劝,这件事,你不要介入太深。免得将来把自己陷进去,拔不出腿,还要张伯父为难。至于若兰妹子,她活一天。就是打张家的脸一天。若是听我的,就给她一根白绫子。让她自己了断,对她对张家都是好事。”
张敬修与张若兰兄妹情重,在这事上,他没少为张若兰说好话。当初张若兰离家出走后。他甚至以为这是好事。先让她与刘勘之生米做成熟饭,把好事成了再说。可没想到,今天居然从刘勘之嘴里听到这种绝情言语,顿觉怒火中烧,拍案而起道:
“刘勘之!你说的这叫什么混帐话,我张家的事,几时轮到你来指手画脚。我的妹子怎么样,我这当哥的自有分寸,轮不到你来多口。你既然不肯放人。咱们也没什么好说的,告辞了。”
“不送了。”
张敬修怒气不休的出了县衙门,几名随从见自家公子面带怒容。也不敢多问。等到张敬修回了客栈之中,忍不住怒道:“刘勘之,你给我等着!我与你好说好讲你不肯听,等到那主来了,到时候有你的好看。”
刘勘之这边打发走了张敬修,心里却又有点小得意。自己这也算是不畏权贵。把次辅家的公子都给赶走了,张敬修固然没什么了不起。可是张居正位高权重,与高拱分庭抗礼。如果操作得当的话,这个事又能为自己刷一刷名望,还能在高拱那落一个好印象。
他无意中得了个刷声望的大好机会,心里倒也畅快。这狗贼看来能量不小,刚一被拿,就把张家大公子给惊动来讲情。如果按这个势头,讲人情的人越来越多,自己刷的声望也就越大,想到此,不免又露出一丝笑容。
只是他这好心情也只保持了一个晚上,到第二天就荡然无存。他本来以为,香山没有实职佐官,自己又挟风雷之势而来,一动手就拿住了香山正堂,眼下香山最大的官就是自己。想要安排几个岗位,不是手到擒来?等将来灭了吴桂芳之后,这些岗位谁也动摇不了,自己就算是在广东第一县打下了良好基础。
可没想到,还不到中午自己这些随员,就全都跑来诉苦,香山的局势太险恶,公人简直太野蛮了。虽然吏员书办已经被看押起来,可是那些衙役却还得留用。而这些衙役凶狠霸道,根本不肯听从刘勘之派的这些随员的指挥。
他们没有自己的办公房舍,没有自己的部下,想要发布命令,却发现根本没人听他们的。衙门里的六房,都有几个精悍衙役坐在那里,个个横眉立目,谁要一进去,他们就直接问一句“你是谁?要干什么?哪冒出来的?这是衙门重地,是你们这等人,可以随意乱闯的么?”
刘勘之委任的这些吏员没有任何手续,属于临时差遣,那些衙役就来个公事公办。对不起,我们只认文书不认人,你们手里没有文书的,一概不认。至于那典史,主薄等小官,倒是没人找他们要文书,却没人肯听他们的话。
那位新任主薄想要抖一抖官威,刚喊了一声大胆,哪知就蹿出一个凶神恶煞般大光头来,破口大骂
“哪里来的矬鸟,来到我香山县抖威风?你可知,当初香山围城时,我们这些公人,可是与柘林乱军真刀真枪拼杀过一场的。就连那些乱军的枪炮弓矢,白莲妖人的刀枪剑戟我们都不怕,还怕你这等鸟人么?爷爷我是跟随俞镇台打过倭寇的,你算什么东西,也敢在我眼前放肆。你这主簿哪个承认?老实待在屋里自己陪自己玩吧,胆敢发号施令,先吃爷爷三百拳头。”
这些衙役要么就是占据了办事公房,要么就是包围了办事公房。刘勘之的部下不是进不去,就是出不来,什么差使也办不成。至于说想要把钱粮大权拿过来,那就更成了笑话。
香山的公人也委实太多了一些,刘勘之即使在府里,也没见过那么多衙役。他们有的在六部司房那与自己的部下拉锯,有的就直接到了东西两库外面,说是要保护仓库。看他们一个个全副武装,怒目而视的模样,谁又能从库里拿走一文钱?
“反了,简直是反了。”刘勘之勃然大怒,吩咐道:“将那些带头闹事,叫的最凶的公人,全都给我抓起来。再用大枷枷了,到衙门外面枷号示众,我就不信了,治不了这群贱役。”
“大老爷,问题是我们真的拿不了他们啊。”(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三章 香山之乱(一)
那些部下都是刘勘之的铁杆,忠诚没有任何问题。眼下涉及到利益之争,要说拿人,这些人肯定是第一个支持。刘勘之这主意也算中规中矩,只要先把带头闹事的人收拾了,总能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
可问题是,这主意得行的通才行。眼下衙门里的武力对比,香山公人远在刘勘之的随员之上,又是经过行伍操练的,不是单打独斗的江湖战术。
如果上演全武行,多半是自己这边的人吃亏。再说,这些人有杀乱军,杀白莲教的功劳在身,根本不怕这些南京来的捕快。
文必正道:“这些公人想必背后有靠山为他们撑腰,他们才敢如此放肆。依学生之见,先把他们革除回家,震慑其余公人就是。再者,就是要抓紧搜集狗官刘朝佐的罪证,只要把他钉死,不啻于釜底抽薪,这些公人也就成不了什么气候。不如老爷直接升堂问案,将梁宝珠传来,当堂对峙。学生有把握,宝珠一定会站在我们这边。”
崔佑之却是早就看这个文必正不顺眼,立刻在旁反驳道:“升堂的事不急在一时。万一那些公人在公堂上鼓噪起来,还是大老爷面上无光。依学生之见,还是应该先对付这些香山的公人。咱们一方面裁撤一部分,另一方面再招募一部分。用自己人,替换这贼子的党羽,这衙门内,就不是他们说了算。”
刘勘之点头道:“说的有道理。就先这么办。把闹的最凶的公人,全部开革,同时在外面征发一部分民壮进来充当助役。扶正驱邪。只要把这群闹事的人赶出去,香山这支队伍,还是能掌握在我们手里。别忘了,我们是替香山除害的,只有我们才代表着民心。”
他又想了想“那些被开革的公人,不要让他们走,与那些书办吏员关到一处去。香山的问题十分严重。既有官的问题,也有吏的问题。他们是欠香山老百姓的。将来他们得要给老百姓磕头认错,才能洗刷他们的罪过。干脆,传我的令,香山所有公人全部解散。逐个进行甄别。只有确定没坑害过百姓的,才允许复职。至于衙门的公事么,只要把民壮招进来,就不怕运转不灵。”
文必正到底是本地人,连忙道:“刘老爷,请慎重行事。如果同时开革所有香山的衙役,就怕他们纠集一处,聚众闹事,怕是要出大乱子啊。”
那旁崔佑之却笑道:“文公子到底是胆子太小了一点吧。我们东翁乃是世家子弟。眼界比你开阔多了。你想到的,咱们东翁会想不到?不过一群衙役走卒,有什么可怕?我辈读书人。读浩然书,得浩然气,浩然之气,沛莫能御。有此浩然正气在,妖魔鬼怪尚且要退避三舍,何况区区几个贱役?谁敢闹事。我们就把他捉起来法办。只要民壮来了,还怕人手不足么?再说。他们要敢闹出圈,就去广州调兵,还怕办不了他们?”
“佑之说的有道理,我们没必要把他们当一回事。他们最多只敢叫两声,不敢放肆的。谁要是胆敢冒犯朝廷巡按,就是自己找死,到时候本官就只好开杀戒了。别忘了,我可是有王命旗牌的。”
衙役公人,终究只是小把戏,刘勘之有把握,只要香山的士绅站在自己这边,这些公人的问题就不能叫问题。国朝中人,最擅长的就是打一派拉一派。
香山士绅中,排第一的据说是那为富不仁的梁瑞民。自己把他跳过去,而与其他士绅联系,只要他们能跟自己站在一条线上,还怕不能斗过这个劣绅梁家么?
按他的算盘,他会在那些士绅中挑选一个合适的人家与文必正联姻,再让梁宝珠去做文必正的妾室。左右一个失节事贼之女,能够做妾室,已经得算是天大的造化了。如此一番安排,梁家也没了跟自己不死不休的必要,香山的士绅也能被自己掌握过来。
至于香山的商会,他一早就派人去那贴了封条,禁止商会再行运营。高阁的意思,自己必须遵循。开海的事,只能开在月港,不能开在香山。
既然香山不能开埠,那商会也就没有保存的必要。十三行等等,都是为了开海搞出来的花头,必须全部取缔。
不但是商会,包括香山的那些贸易之所,也得一一关闭。这地方,还是得以农桑为本,开市贸易属于恶政,必须废除。那些商人,还是从哪来的回哪去,不要再在香山耗着。
商会的事解决掉,士绅拉过来,自己就掌握了这里的民心,到时候自己公开处斩刘朝佐,既合国法,又得民心,任谁也无法阻拦自己。张若兰,等我回京之后,定要亲自去见你一回,看看你是个什么模样。
只是他的开革命令虽然执行的很顺畅,但是效果去不理想。他终究还是用的南京的经验来应对香山的问题,对于香山县广大公人的斗争精神估计不足,所有的衙役同一时间全部开革,其结果就是所有的公人团结起来,要与这种野蛮的行为做坚决的斗争。
这些衙役耳目灵通,打听到消息说是还要让他们给香山的百姓磕头认罪,顿时群情激愤。他们不明刘勘之良苦用心,也没有放下屠刀任人宰割的高尚情操。反倒啸聚起来,对抗朝廷巡按的命令:第一不肯解除武装,第二不肯离开自己的岗位,聚在一起,大声叫喊起来。
“我们被开革了不假,可是我们不能这么走了。我们得要个说法!我们为朝廷流过血,我们为广东立过功,我们手刃过乱军,亲斩过白莲贼,就想这么把我们打发了,连门都没有。我们要见知府,我们要见巡抚。这是假命令,我们不能执行。”
刘勘之手里的本钱也实在太小了一点,他一共从南京带出来二十名捕快,有九个被送到了澳门学习先进的制炮技术还没要回来。手上只有十一名捕快,三十名官军,要对抗一百多名群情激愤的武装捕快,似乎人数上趋势不占优势。
好在那些捕快似乎惧怕刘勘之的浩然正气,没真的冲击二堂及后衙。只是在外面破口大骂,或是在土地祠那里表功劳,
骂祖宗。可饶是如此,他的抓权大计也实行不了,只好吩咐道:“来人啊,去把王复起叫来。这是他广东的烂事,由他广东自己想办法解决,本官是不会和这些贱役对话的。”(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四章 香山之乱(二)
王复起来的十分及时,而且表现也可圈可点,充分保全了刘勘之的脸面,又维护了他的权威。对香山公人这种无组织无纪律的行为,提出严肃批评,代表广东巡抚衙门表示,这种行为罪大恶极,仅此一次,下不为例。
所有公人立刻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工作,不得再聚在这消极怠工。至于说全部开革,那是因为传话的人,系巡按临时招收的部下,存在语言表达不清的问题,才有了这种错误。
安抚好了这群公人,王复起又对刘勘之道:“刘直指,那些香山的书办,您总这么押着他们,也不是个办法啊。那些人多是本地人,他们的家眷可是要来闹事的,多亏学生舍了面皮,才算把他们压住。不过这日子不能太长,太长了,任谁也没办法。那些泼妇可不知道朝廷法度,到时候怕是大老爷面上也不好看。”
刘勘之等送走王复起,面上的神色就不好看,一群贱役加泼妇,自己就没办法了?那广州的官兵,居然敢不听自己指挥,简直是可恨至极。
可是这还仅仅只是个开端,这些公人这次的小规模骚乱,虽然没造成实质威胁,自身却也没受到惩办,行事越发张狂,不但将那六部司房全部占据,典史、主簿令不出门,便连伙房也叫人给占了。
衙内本来有伙房一处,是给所有公人备办饮食的所在。刘勘之带来的几个广州名厨被一群锦衣卫赶了出来。几个手拿绣春刀的锦衣比这班手拿菜刀的厨师凶狠几倍
“赶快出去。广东这地方不太平,万一有白莲教匪在饮食里下毒,害死巡按这个罪过谁担?谁敢磨蹭。就随我回锦衣衙门里吃几天牢饭,把事招待清楚了再走。”
这些人打着保护刘勘之安全的名义进来,谁也不能把他们赶走。可是他们做的安全饭菜,远比毒药的杀伤力大的多。
白莲教下的毒最多要人的命,他们做的饭,却能让人生不如死。刘勘之在家也是娇生惯养的,哪受的了这种折磨。只好吩咐去外面购买饮食。
可是那带队的锦衣工作异常负责,态度一丝不苟。“外购饮食?这可得仔细查查。要知道香山这地方可是活捉过白莲法王的。白莲妖无处不在,万一在饮食里下了毒,咱们的脑袋可保不住。这样吧,为了慎重起见。你们买回来的酒肉,我们逐样尝一口,你们再吃不晚。”
那崔佑之外面招募民壮的工作倒是顺利,半天不到的工夫,就招来四十几个青壮。其中还有几个是有功夫的,这些人面相憨厚,少言寡语,一看就是安善良民,刘勘之见了他们心情略微好转。居然破天荒的对他们勉励了两句
“尔等既为朝廷出力,本官也不会亏待你们。只要你们检举刘朝佐有何过错,本官自当厚奖尔等。”
这些人一听这话。十分踊跃。这个说刘朝佐某年某月曾于春风楼找纪事后不曾付钱。那个说刘朝佐某年某月曾于县内痛饮,大醉之后居然当街呕吐。还有的说他是山中妖物修成|人形,能喷云吐雾呼风唤雨,还请巡按快点使个神通把他收了了事。
刘勘之无奈的一拂袖“尔等先下去,把县衙的差事办好,本官为你们补个正役的身份。也算让你们安身立命。”
这些乡人就是朴实,也不知用个委婉方式。直接张口就问“那官衣和器械,我们去哪里领啊。今天中午饭,在哪吃。”
是啊,自来皇帝不差饿兵,哪怕是帮役也得把伙食问题解决了。再说香山的公人如狼似虎全副武装,手里的兵器比起卫所兵来都不逊色。这些义民两手空空,也压不住他们啊。
不过香山公人的武器,向来是由知县来负责筹措,刘勘之再有本事,也变不出兵器来武装这些新募的公人。至于粮饷,他倒是能从外面给他们买些饭食,可是这饷银?
他盘算半晌,唤过崔佑之来“佑之,你是本官的心腹爱将,在这些人中,我最信的过的还是你。这香山县的担子,我希望你把它担起来。眼下确实有困难,不过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这些衙役既然是你招募来的,粮饷器械,就责成你来解决了。我这里拨给你纹银二十两,其他的事,就全看你了。不要辜负了本官对你的厚望。”
这些衙役的问题,于刘勘之来看,只能算是小问题。他眼下最关心的,还是香山的士绅,几时能倒向自己一边。只要他们前来投奔,钱粮器械,就都不成问题,只是这些士绅未免动作太慢,怎么到现在了,一个都不上门?他们难道就没有一个明白人,看不出这风向变了么?
“刘巡按,这是当初县里给我们打的条子。说是只要刘知县在一天,这条子就有效一天。眼下他被你抓起来了,这条子有效没效,老夫心里可不塌实。您要是不给我个明白话,老朽回去没法交代,只好一头碰死在衙门里了。”
刘勘之好不容易等来了第一个上门的士绅,不料居然是个债主。手里拿着盖了香山县大印的借据,上面的金额是三百两银子外加五十石白米。这数目虽然不大,可是这款项在香山帐本上是找不到的。
那位姚员外也是一位族长,在乡绅中颇有地位的,老气横秋道:“难道我偌大年纪,那么大的家业,还能讹诈官府不成?这笔开支是锦衣卫为了策反白莲教的妖人,从我这里拿去的。当时有县衙门作保,我才答应让他们带走钱粮。左右有刘知县在,我们不愁收不到钱粮。可眼下他人在监狱里,这个债条我们就不放心。那次他们还征发了村里的大牲口,到现在还没还回来,这个乡亲们也要个章程。”
又是锦衣特支。刘勘之感觉脑袋阵阵发疼,这该死的锦衣卫,你们到底支走了多少东西!他是个负责任的官,不能做那种随便认下,把问题留给后任的事情。再说香山他还想建设成自己的基本盘,给后任找麻烦,就是给自己找麻烦。
可是如果不认帐,又难免得罪士绅,他不由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之中,心中暗道:这刘朝佐到底在外面,欠了多少债?(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五章 香山之乱(三)
刘朝佐欠的债,有点超过刘勘之的想象。香山这广东第一县的繁荣后面,似乎隐藏着无比的危机。除了债条外,还有些与乡村合办的项目,他一被拿,那些项目似乎就得下马。可问题是那些项目里,县衙门没有进行投资,这些乡绅却是实打实的都投了资金进去的。
如果现在把那些项目下马,这些乡绅的钱,不是一样打了水漂。这些人心里能同意,那便是有鬼了。几个上门的乡绅,没一个是来告刘朝佐的,当然也没一个是来保释刘朝佐的,他们只是来找刘勘之要一个说法。
你抓刘朝佐,跟我们没什么关系。但是我们的利益由谁来保证,这必须先说清楚。这就是香山本地士绅的态度,或者说商会,也是这个态度。
本来其中还有部分商人心内动摇,想着这次刘勘之带着王命旗牌前来,似乎锋头锐不可当。自己若是及时投奔过去,也许能换来更大的利益。
只是梁瑞民这边动手太快,把商会的商人集中到春风楼开会,任何人未经允许不得离开会场,否则人身安全不予保障。
在闪亮的钢?( 七品封疆 http://www.xlawen.org/kan/760/ )
等到比武之后,他找到李炎卿时,已经将他当成了自己多年的至交。“刘兄弟你放心吧,你不是想回京师么,跟我的船走。咱先到南京玩玩,跟我那些勋贵朋友打个招呼,从今以后,咱大家就是一家人。这县令太小了,实在是对不起你的才华。你不如改文入武,做武职官,有我爷爷的关系,给你弄个三品指挥使干干。”
另一边,叶飞欢已经在几个锦衣卫的贴身护送下,单人独骑离开香山。他的佩剑和坐骑是不要想了,连娘子都二话不说转身就走,不肯多看他一眼。看那满脸泛红又急着补妆的模样,想也知道她急着去见谁。他出了香山县,回头看了一眼那巍峨的城墙,心内暗道:狗贼,你给我等着。只要我叶某不死,这夺妻之恨,我一定要报。(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章 内宅之主
刘勘之当然想先把调子定下来,只要自己这些人定了调子,刘朝佐的口供也就无关紧要。张若兰用刘朝佐削了他的面子,他当然想要报复。而且在定调子的过程中,他可以把吴桂芳拉下水,再给其以致命一击。
但是这话他怎么能从嘴里说出来?要是从他嘴里说出来,那还叫什么明正典刑,又算的上什么罪有应得?
他要做的是玉面包公,不是大明的来俊臣。因此勉强一笑“吴老,您大概误会了。本官只是依据我大明的律令办事,怎么能叫定调子?他若是无辜的,那自然就该把他放了。他若是有罪,也休想逃脱制裁。如果咱们几个人先把他的生死定了,这就失去了本意了。”
吴桂芳手段老辣,自然不会轻易就掺和到这件事里。他必须要维护住刘朝佐,如果让刘勘之就这么轻易除掉了自己一手捧起来的明星知县,广东第一令,那自己这个巡抚还有什么面子?而且自己护不住刘朝佐,自己的部下又该怎么想。到时候大家认定他是个无用老朽,纷纷改换门庭,他也维持不住这个局面。
于情于理,无论在哪个立场上他都必须出来和刘勘之作对。但是为官多年的经验告诉他,这事还真不能随意就闯进来。刘勘之手头的证据没看出有多过硬,可他的表现,却似是吃定了刘朝佐,他到底有什么杀手锏未出?敌情不明的情况下贸然出手。就太不明智了。
他知道二人有过节,但这个过节不过是张若兰在南京削了刘勘之的面子。这种事其实也算不了什么,女人么。为了自己的男人扬名,用些手段不也很正常么?刘勘之如果就为了这一点就报复,这气量未免太小了一些。
而刘朝佐身后站的可是次辅张居正,张居正与刘勘之的父亲是同乡又是好友,怎么看,刘勘之都该对刘朝佐网开一面,高举轻落才是。可是从今天的表现看。他没有任何放手的意思,怎么看也是要下死手。这又图的是什么?
他脑内寻思着刘勘之的用意,口中道:“刘朝佐这个东西,为人糊涂,做事莽撞。不知什么地方得罪了刘巡按。要是刘巡按自己不方便出手,老夫就替你出头,狠狠教训他一回。”
“多谢吴老了。不过我说的很明白,他该受到的是国法的严惩,不是我们的私刑。当然,如果将来证明他是无罪的,也自然要还他个公道。这是出自公义,与私怨无关。”
眼下的局面,反倒变成吴桂芳要处理掉刘朝佐。刘勘之坚决反对,这两人各自都施展开太极推手的功夫,居然一时间未分胜负。可是这一来矛盾关键点转移。重铸官印的事也就暂时搁置了。
吴桂芳做的很大方,表示自己不干涉刘勘之断案。为了避免嫌疑,他甚至都不在香山多待,只留下一个王复起协办此案,自己带着广东文武,直接出发去了广州。
这一手玩的甚是漂亮。让刘勘之空自咬牙切齿,却难以奈何的了他。如果现在揭发刘朝佐是假知县。那么吴桂芳确实有责任,但最多也就是个领导责任。他当然会在面子上很难看,但是却没法钉死他。
所以现在他根本不到掀桌子的时候,或者说掀了桌子,也不符合他一开始就定下的目标。杀刘朝佐不费什么力气,真正费力气的,是如何弄死吴桂芳。
在香山梁家别院内,李家的女人已经全都哭成了泪人。柳叶青提了刀子就要到衙门去劫狱,幸亏被花惜香死死按住,动弹不得。“眼下吴桂芳抚标营还在,那是过千的军兵。再说李天梁的镇海营也不是吃素的,你现在去劫狱,和送死有什么区别。”
“我不在乎!”柳叶青咬着银牙,目光中充满了决绝。“师姐,我儿子就托付你照顾了,等他长大以后,让他替他爹娘报仇,用刘勘之的人头来祭奠我们就是了。”
“你自己的儿子自己养,我才不会替你养儿子。”花惜香的手丝毫也不放松,柳叶青武功远不如她,也自摆脱不了。“等洪姨娘的人马一到,咱们就能救出妹夫,你现在急的是什么。刘勘之胆子再大,也不敢随意就把他给杀了。只要人活着,一切就都有希望。我看吴桂芳也不会在香山待太久,等他一走,咱们行动就方便了。”
梁宝珠那边则哭哭啼啼道:“是我不好,一切都是我的错。要不然我还是去求求文公子,求他别告了。他不告,相公就能放回来了。”
花惜香把脸一沉“你是老爷的女人,现在是将来是一直到死了以后也是他家的鬼。除非老爷做主把你卖了或休了,否则你休想走出这个门口。你自己可以试试看,能不能有命走出这个大门。”
她粉面含嗔,不怒自威,把梁宝珠吓的不敢再多说半句。那边秦蕊珠与晴云暖雪也自哭个不停,花惜香又对她们道:
“哭什么哭?现在还没到哭的时候呢。秦姨娘这事办的好啊,把官印给他偷出来了,让刘勘之就抓不住香山衙门。眼下咱们要做的,不是在这哭丧。我已经派人去联络瑞恩斯坦,咱们得把香山的权柄抓在手里,让刘勘之掌握不住实权。那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还有,那些书办吏员的家里,也要派人去盯着,防止他们反水。”
就在这时,外面梁瑞民已经跑了进来,却也不看自己那哭成个泪人的孙女。而是对着几位女眷道:“你们这里现在谁是领头的。咱们得好好商量个章程,这边的事可怎么办才好。我就怕十三行那边出了意外,那些商人本来交税就不情不愿,如果他们再要趁机去捅刀,再要去告上老爷一状,那就不好办了。”
众女闻听也知梁瑞民说的在理,眼下自己这边,确实需要一个能做主的人,才能和梁瑞民商议大计。大家对视一番,不约而同的将手指向花惜香“我们家里,一切都由花姐做主。”(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一章 张敬修
香山县衙门,如今已经成了巡按的临时驻地。那些随员占据了衙门里所有的好位置,还有人在伙房张罗着弄饭。几名从广州雇来的厨师都是好手艺,一天的工钱也要几两银子。看着这些食材,厨师们面露愁容“巧妇难为无米炊,这香山怎么和我们广州一样,只有些青菜,这可怎么烧菜啊。”
刘勘之无心关注伙食标准,他面沉似水,看着眼前的公人,神色要多难看有多难看。一共派了十名精干捕快到香山做耳目,居然只剩了一个。
而这人能剩下来的原因,却根本不足道。他是因为喝醉了酒与人打架受伤,一直住在医馆里,才侥幸躲过一劫。那些同来的公门名捕,已经全军覆没,无一幸免。
那位衙役磕头不住道:“巡按恩典,您千万开恩啊。小的们已经尽力了,实在是这香山县也太霸道。他们根本不问情由,想抓就抓,连证据都不用。抓到之后找不到路引,就塞到船上,拉去恭常都做苦力。那些弟兄们,怕是遭了大罪,您还是赶紧把他们救出来吧。”
废物,全是废物!刘勘之心里不止一次的问候了这群饭桶的全家,一张玉面都有些变形。这群废物,简直丢光了他的脸。
本以为可以靠他们先搜集到先手证据,引吴桂芳下水。没想到,他们却连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反到把自己折了进去。就这样的。也有脸叫六扇门名捕,也敢在刑部衙吃饭么?
他已经把自己能调动的人力都撒了出去,想要把那位带印私逃的秦师爷抓回来。可惜他的人实在太少了。即使是加上那支护卫王命旗牌的部队,人力也远远不足,在香山这地方,他们没有群众基础,搜了一天,却连个影子都找不到。
而香山县自己这边的查帐,也进行的非常困难。他带来的人里。有几位绍兴老夫子,带头的是他父亲的一位幕友。也是帐目方面的高手。按说什么样的帐,也瞒不过这老人家的眼睛。
可是香山县的帐他看了半天,最后却只能摇头道:“做帐的是个好手啊,老夫可以肯定这本帐是有问题的。但是我无法找出它的问题在哪。你要么找到它的底帐,要么就只能认它是真帐。”
刘勘之听了这话,就觉得心中憋闷。如果他没事就算了,有事却查不出来,这是最让人生气的事。要知香山不但有一位做帐的好手,更可恨的是,他有一个十分耍赖的方法平帐“锦衣卫特殊开支”,或者简称,叫做特支费。
光是粗略查一下。至少有五笔钱粮总计得有千把两银子下落不明,在帐目上的标注全是锦衣特支。这种下帐方法,等于公开作弊。偏生刘勘之还拿他没办法。实在是香山的情形太特殊。
那狗贼走了运,连破白莲大案,连法王都被他捉了一个。有了这样的工作成绩背书,开销这点特支费,根本就不值一提。
而锦衣卫虽然整体地位今非昔比,但是偏生不受他这巡按管辖。他的权柄再大,也管不到瑞恩斯坦那个洋人头上。帐查到锦衣卫头上。就等于成了死帐,追不下去。
至于那些吏员书办,任他如何软硬兼施,态度却不曾发生变化。积极配合,有问必招,说的跟没说一样。对自己想要的东西,没有任何帮助。而他是要做白面包公,不是要做来俊臣的,拿鞭子问话的事,还是不想做。
再说王复起就在这盯着呢,他就算想要刑求,怕也不能如意。那库房也是干净的过分,不论钱粮,数字上找不到半点问题,自己好象真找不到一个下手的地方啊。难道现在就要拿出那个大杀招,把那狗贼收拾了?可是这杀招现在用,似乎早了一点啊。
就在这时,外面一名跟班进来道:“有位张公子要求见大老爷,这是他的名刺。”
刘勘之接了名刺,一见之下就皱起了眉头。“张敬修?他不在京师,来这里做什么。”
张刘两家通家之好,张敬修与刘勘之交情也不浅,可是他不是应该在京师么,跑到香山来做什么。从张敬修想到张若兰,接下来就想到了这人的来意,他多半是来劝自己放人的。
刘勘之心中对张家颇多不满,把女儿许配给勋贵之家,已经算是丢了文官的体统。到现在定国公那边已经退亲,居然还不让张若兰自尽,这还要不要节操了?这还讲不讲一点面皮了?难道他们真准备把女儿嫁给这个刘朝佐不成?
在这种情绪下,他见了张敬修却也没什么客气,开门见山道:“张兄不在京师侍奉严亲,来到香山,莫非是游山玩水?只是我看来,这里也没什么好看的,景致平常的很啊。”
张敬修倒是一团和气“刘贤弟,愚兄哪有那个好命,还游山玩水?我是被家父派来的,这次身上也有公干呢。”
刘勘之越发的不痛快,你自己头上连点功名都没有,充其量不过是次辅家的公子,你还有脸提公干?张敬修几试不第,到现在功名也不过是个举人,在刘勘之眼里看来,这就是个十足的废物。他连公职都没有,还有脸提什么公务?
只听张敬修继续道:“京师的情况,刘贤弟是知道的。眼下朝廷整军备武,编练新军。这新军离不开铳炮,眼下恭常都那,有佛夷建立的炮厂。朝廷购买大炮倒是方便,但是买炮始终不如自制,军械操于外人之手,不如拿在自己手里放心啊。我这次带来的几十名匠人,就是为了把他们安排到恭常都的炮厂做工。将来学好了本事,就可为朝廷出力。”
见张敬修那份得意模样,刘勘之冷笑一声,暗道:堂堂文臣子弟,居然对这种小道如此用心,怪不得你科举不第。他懒洋洋道:“既然如此,张兄何不前往恭常都,到小弟这里,不知有何指教?”
“这件公事甚是紧要,关系到我大明未来军械供给之事,不可耽搁。可是我与佛夷素无往来,要办成此事,非得香山知县刘朝佐出面,从中穿针引线不可。”
刘勘之将脸一沉“怎么?张兄原来是来为刘朝佐求人情来了?这小小的七品大令,倒是手眼通天,不知花了多少银两,居然买到了张家的门路。还是说,你果真把他当妹婿看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二章 冲突
张敬修自觉与刘家是同乡还是老世交,自己的父亲又是朝中次辅,这个人情无论如何也能讨下来。哈哈一笑道:
“刘贤弟,这个婚姻大事父母做主,我们哪里说的上话。不过么,刘大令总归是把我妹妹送回京师,这事办的总是不差。最要紧的是,佛郎机那边我说不上话啊。他眼下又没什么实证证明有罪,羁押在监狱内,也不成个体统。不如就把他放出来,先把这事办了再说。”
他自以为凭借自己父亲的权位以及两家交情,这个面子无论如何也能要下来。哪知刘勘之却一拍桌案
“张兄,不必再说了。若论私交,你求我什么事我也全当答应。可是香山之事,乃是公事,公事不能徇私,这是最简单的道理。你既是堂堂次辅之子,怎么连这最简单的道理还不明白?我若是答应了你的求情,就破坏了国法,因私废公,万不敢为。张兄若是有别的事,小弟自当一力担承,若是这事么,小弟只好对不住了。”
张敬修不料竟然吃了闭门羹,脸色便有些不好看。他为人性格刚直,遇事爱走极端,并无太深城府。见对方直接驳了自己的面子,怒道:
“刘贤弟,你这算是什么意思?与愚兄打官腔么?这刘朝佐犯了什么罪,你又有什么证据。没有证据,就把一个朝廷命官关在监狱里,纵然你有王命旗牌。也太也放肆。你就不怕,将来难以收场么。”
“笑话。本官秉公而断,怕者何来?这香山大令有问题没问题。将来你自会知道。不过看在咱们两家相交的份上,听我一句劝,这件事,你不要介入太深。免得将来把自己陷进去,拔不出腿,还要张伯父为难。至于若兰妹子,她活一天。就是打张家的脸一天。若是听我的,就给她一根白绫子。让她自己了断,对她对张家都是好事。”
张敬修与张若兰兄妹情重,在这事上,他没少为张若兰说好话。当初张若兰离家出走后。他甚至以为这是好事。先让她与刘勘之生米做成熟饭,把好事成了再说。可没想到,今天居然从刘勘之嘴里听到这种绝情言语,顿觉怒火中烧,拍案而起道:
“刘勘之!你说的这叫什么混帐话,我张家的事,几时轮到你来指手画脚。我的妹子怎么样,我这当哥的自有分寸,轮不到你来多口。你既然不肯放人。咱们也没什么好说的,告辞了。”
“不送了。”
张敬修怒气不休的出了县衙门,几名随从见自家公子面带怒容。也不敢多问。等到张敬修回了客栈之中,忍不住怒道:“刘勘之,你给我等着!我与你好说好讲你不肯听,等到那主来了,到时候有你的好看。”
刘勘之这边打发走了张敬修,心里却又有点小得意。自己这也算是不畏权贵。把次辅家的公子都给赶走了,张敬修固然没什么了不起。可是张居正位高权重,与高拱分庭抗礼。如果操作得当的话,这个事又能为自己刷一刷名望,还能在高拱那落一个好印象。
他无意中得了个刷声望的大好机会,心里倒也畅快。这狗贼看来能量不小,刚一被拿,就把张家大公子给惊动来讲情。如果按这个势头,讲人情的人越来越多,自己刷的声望也就越大,想到此,不免又露出一丝笑容。
只是他这好心情也只保持了一个晚上,到第二天就荡然无存。他本来以为,香山没有实职佐官,自己又挟风雷之势而来,一动手就拿住了香山正堂,眼下香山最大的官就是自己。想要安排几个岗位,不是手到擒来?等将来灭了吴桂芳之后,这些岗位谁也动摇不了,自己就算是在广东第一县打下了良好基础。
可没想到,还不到中午自己这些随员,就全都跑来诉苦,香山的局势太险恶,公人简直太野蛮了。虽然吏员书办已经被看押起来,可是那些衙役却还得留用。而这些衙役凶狠霸道,根本不肯听从刘勘之派的这些随员的指挥。
他们没有自己的办公房舍,没有自己的部下,想要发布命令,却发现根本没人听他们的。衙门里的六房,都有几个精悍衙役坐在那里,个个横眉立目,谁要一进去,他们就直接问一句“你是谁?要干什么?哪冒出来的?这是衙门重地,是你们这等人,可以随意乱闯的么?”
刘勘之委任的这些吏员没有任何手续,属于临时差遣,那些衙役就来个公事公办。对不起,我们只认文书不认人,你们手里没有文书的,一概不认。至于那典史,主薄等小官,倒是没人找他们要文书,却没人肯听他们的话。
那位新任主薄想要抖一抖官威,刚喊了一声大胆,哪知就蹿出一个凶神恶煞般大光头来,破口大骂
“哪里来的矬鸟,来到我香山县抖威风?你可知,当初香山围城时,我们这些公人,可是与柘林乱军真刀真枪拼杀过一场的。就连那些乱军的枪炮弓矢,白莲妖人的刀枪剑戟我们都不怕,还怕你这等鸟人么?爷爷我是跟随俞镇台打过倭寇的,你算什么东西,也敢在我眼前放肆。你这主簿哪个承认?老实待在屋里自己陪自己玩吧,胆敢发号施令,先吃爷爷三百拳头。”
这些衙役要么就是占据了办事公房,要么就是包围了办事公房。刘勘之的部下不是进不去,就是出不来,什么差使也办不成。至于说想要把钱粮大权拿过来,那就更成了笑话。
香山的公人也委实太多了一些,刘勘之即使在府里,也没见过那么多衙役。他们有的在六部司房那与自己的部下拉锯,有的就直接到了东西两库外面,说是要保护仓库。看他们一个个全副武装,怒目而视的模样,谁又能从库里拿走一文钱?
“反了,简直是反了。”刘勘之勃然大怒,吩咐道:“将那些带头闹事,叫的最凶的公人,全都给我抓起来。再用大枷枷了,到衙门外面枷号示众,我就不信了,治不了这群贱役。”
“大老爷,问题是我们真的拿不了他们啊。”(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三章 香山之乱(一)
那些部下都是刘勘之的铁杆,忠诚没有任何问题。眼下涉及到利益之争,要说拿人,这些人肯定是第一个支持。刘勘之这主意也算中规中矩,只要先把带头闹事的人收拾了,总能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
可问题是,这主意得行的通才行。眼下衙门里的武力对比,香山公人远在刘勘之的随员之上,又是经过行伍操练的,不是单打独斗的江湖战术。
如果上演全武行,多半是自己这边的人吃亏。再说,这些人有杀乱军,杀白莲教的功劳在身,根本不怕这些南京来的捕快。
文必正道:“这些公人想必背后有靠山为他们撑腰,他们才敢如此放肆。依学生之见,先把他们革除回家,震慑其余公人就是。再者,就是要抓紧搜集狗官刘朝佐的罪证,只要把他钉死,不啻于釜底抽薪,这些公人也就成不了什么气候。不如老爷直接升堂问案,将梁宝珠传来,当堂对峙。学生有把握,宝珠一定会站在我们这边。”
崔佑之却是早就看这个文必正不顺眼,立刻在旁反驳道:“升堂的事不急在一时。万一那些公人在公堂上鼓噪起来,还是大老爷面上无光。依学生之见,还是应该先对付这些香山的公人。咱们一方面裁撤一部分,另一方面再招募一部分。用自己人,替换这贼子的党羽,这衙门内,就不是他们说了算。”
刘勘之点头道:“说的有道理。就先这么办。把闹的最凶的公人,全部开革,同时在外面征发一部分民壮进来充当助役。扶正驱邪。只要把这群闹事的人赶出去,香山这支队伍,还是能掌握在我们手里。别忘了,我们是替香山除害的,只有我们才代表着民心。”
他又想了想“那些被开革的公人,不要让他们走,与那些书办吏员关到一处去。香山的问题十分严重。既有官的问题,也有吏的问题。他们是欠香山老百姓的。将来他们得要给老百姓磕头认错,才能洗刷他们的罪过。干脆,传我的令,香山所有公人全部解散。逐个进行甄别。只有确定没坑害过百姓的,才允许复职。至于衙门的公事么,只要把民壮招进来,就不怕运转不灵。”
文必正到底是本地人,连忙道:“刘老爷,请慎重行事。如果同时开革所有香山的衙役,就怕他们纠集一处,聚众闹事,怕是要出大乱子啊。”
那旁崔佑之却笑道:“文公子到底是胆子太小了一点吧。我们东翁乃是世家子弟。眼界比你开阔多了。你想到的,咱们东翁会想不到?不过一群衙役走卒,有什么可怕?我辈读书人。读浩然书,得浩然气,浩然之气,沛莫能御。有此浩然正气在,妖魔鬼怪尚且要退避三舍,何况区区几个贱役?谁敢闹事。我们就把他捉起来法办。只要民壮来了,还怕人手不足么?再说。他们要敢闹出圈,就去广州调兵,还怕办不了他们?”
“佑之说的有道理,我们没必要把他们当一回事。他们最多只敢叫两声,不敢放肆的。谁要是胆敢冒犯朝廷巡按,就是自己找死,到时候本官就只好开杀戒了。别忘了,我可是有王命旗牌的。”
衙役公人,终究只是小把戏,刘勘之有把握,只要香山的士绅站在自己这边,这些公人的问题就不能叫问题。国朝中人,最擅长的就是打一派拉一派。
香山士绅中,排第一的据说是那为富不仁的梁瑞民。自己把他跳过去,而与其他士绅联系,只要他们能跟自己站在一条线上,还怕不能斗过这个劣绅梁家么?
按他的算盘,他会在那些士绅中挑选一个合适的人家与文必正联姻,再让梁宝珠去做文必正的妾室。左右一个失节事贼之女,能够做妾室,已经得算是天大的造化了。如此一番安排,梁家也没了跟自己不死不休的必要,香山的士绅也能被自己掌握过来。
至于香山的商会,他一早就派人去那贴了封条,禁止商会再行运营。高阁的意思,自己必须遵循。开海的事,只能开在月港,不能开在香山。
既然香山不能开埠,那商会也就没有保存的必要。十三行等等,都是为了开海搞出来的花头,必须全部取缔。
不但是商会,包括香山的那些贸易之所,也得一一关闭。这地方,还是得以农桑为本,开市贸易属于恶政,必须废除。那些商人,还是从哪来的回哪去,不要再在香山耗着。
商会的事解决掉,士绅拉过来,自己就掌握了这里的民心,到时候自己公开处斩刘朝佐,既合国法,又得民心,任谁也无法阻拦自己。张若兰,等我回京之后,定要亲自去见你一回,看看你是个什么模样。
只是他的开革命令虽然执行的很顺畅,但是效果去不理想。他终究还是用的南京的经验来应对香山的问题,对于香山县广大公人的斗争精神估计不足,所有的衙役同一时间全部开革,其结果就是所有的公人团结起来,要与这种野蛮的行为做坚决的斗争。
这些衙役耳目灵通,打听到消息说是还要让他们给香山的百姓磕头认罪,顿时群情激愤。他们不明刘勘之良苦用心,也没有放下屠刀任人宰割的高尚情操。反倒啸聚起来,对抗朝廷巡按的命令:第一不肯解除武装,第二不肯离开自己的岗位,聚在一起,大声叫喊起来。
“我们被开革了不假,可是我们不能这么走了。我们得要个说法!我们为朝廷流过血,我们为广东立过功,我们手刃过乱军,亲斩过白莲贼,就想这么把我们打发了,连门都没有。我们要见知府,我们要见巡抚。这是假命令,我们不能执行。”
刘勘之手里的本钱也实在太小了一点,他一共从南京带出来二十名捕快,有九个被送到了澳门学习先进的制炮技术还没要回来。手上只有十一名捕快,三十名官军,要对抗一百多名群情激愤的武装捕快,似乎人数上趋势不占优势。
好在那些捕快似乎惧怕刘勘之的浩然正气,没真的冲击二堂及后衙。只是在外面破口大骂,或是在土地祠那里表功劳,
骂祖宗。可饶是如此,他的抓权大计也实行不了,只好吩咐道:“来人啊,去把王复起叫来。这是他广东的烂事,由他广东自己想办法解决,本官是不会和这些贱役对话的。”(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四章 香山之乱(二)
王复起来的十分及时,而且表现也可圈可点,充分保全了刘勘之的脸面,又维护了他的权威。对香山公人这种无组织无纪律的行为,提出严肃批评,代表广东巡抚衙门表示,这种行为罪大恶极,仅此一次,下不为例。
所有公人立刻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工作,不得再聚在这消极怠工。至于说全部开革,那是因为传话的人,系巡按临时招收的部下,存在语言表达不清的问题,才有了这种错误。
安抚好了这群公人,王复起又对刘勘之道:“刘直指,那些香山的书办,您总这么押着他们,也不是个办法啊。那些人多是本地人,他们的家眷可是要来闹事的,多亏学生舍了面皮,才算把他们压住。不过这日子不能太长,太长了,任谁也没办法。那些泼妇可不知道朝廷法度,到时候怕是大老爷面上也不好看。”
刘勘之等送走王复起,面上的神色就不好看,一群贱役加泼妇,自己就没办法了?那广州的官兵,居然敢不听自己指挥,简直是可恨至极。
可是这还仅仅只是个开端,这些公人这次的小规模骚乱,虽然没造成实质威胁,自身却也没受到惩办,行事越发张狂,不但将那六部司房全部占据,典史、主簿令不出门,便连伙房也叫人给占了。
衙内本来有伙房一处,是给所有公人备办饮食的所在。刘勘之带来的几个广州名厨被一群锦衣卫赶了出来。几个手拿绣春刀的锦衣比这班手拿菜刀的厨师凶狠几倍
“赶快出去。广东这地方不太平,万一有白莲教匪在饮食里下毒,害死巡按这个罪过谁担?谁敢磨蹭。就随我回锦衣衙门里吃几天牢饭,把事招待清楚了再走。”
这些人打着保护刘勘之安全的名义进来,谁也不能把他们赶走。可是他们做的安全饭菜,远比毒药的杀伤力大的多。
白莲教下的毒最多要人的命,他们做的饭,却能让人生不如死。刘勘之在家也是娇生惯养的,哪受的了这种折磨。只好吩咐去外面购买饮食。
可是那带队的锦衣工作异常负责,态度一丝不苟。“外购饮食?这可得仔细查查。要知道香山这地方可是活捉过白莲法王的。白莲妖无处不在,万一在饮食里下了毒,咱们的脑袋可保不住。这样吧,为了慎重起见。你们买回来的酒肉,我们逐样尝一口,你们再吃不晚。”
那崔佑之外面招募民壮的工作倒是顺利,半天不到的工夫,就招来四十几个青壮。其中还有几个是有功夫的,这些人面相憨厚,少言寡语,一看就是安善良民,刘勘之见了他们心情略微好转。居然破天荒的对他们勉励了两句
“尔等既为朝廷出力,本官也不会亏待你们。只要你们检举刘朝佐有何过错,本官自当厚奖尔等。”
这些人一听这话。十分踊跃。这个说刘朝佐某年某月曾于春风楼找纪事后不曾付钱。那个说刘朝佐某年某月曾于县内痛饮,大醉之后居然当街呕吐。还有的说他是山中妖物修成|人形,能喷云吐雾呼风唤雨,还请巡按快点使个神通把他收了了事。
刘勘之无奈的一拂袖“尔等先下去,把县衙的差事办好,本官为你们补个正役的身份。也算让你们安身立命。”
这些乡人就是朴实,也不知用个委婉方式。直接张口就问“那官衣和器械,我们去哪里领啊。今天中午饭,在哪吃。”
是啊,自来皇帝不差饿兵,哪怕是帮役也得把伙食问题解决了。再说香山的公人如狼似虎全副武装,手里的兵器比起卫所兵来都不逊色。这些义民两手空空,也压不住他们啊。
不过香山公人的武器,向来是由知县来负责筹措,刘勘之再有本事,也变不出兵器来武装这些新募的公人。至于粮饷,他倒是能从外面给他们买些饭食,可是这饷银?
他盘算半晌,唤过崔佑之来“佑之,你是本官的心腹爱将,在这些人中,我最信的过的还是你。这香山县的担子,我希望你把它担起来。眼下确实有困难,不过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这些衙役既然是你招募来的,粮饷器械,就责成你来解决了。我这里拨给你纹银二十两,其他的事,就全看你了。不要辜负了本官对你的厚望。”
这些衙役的问题,于刘勘之来看,只能算是小问题。他眼下最关心的,还是香山的士绅,几时能倒向自己一边。只要他们前来投奔,钱粮器械,就都不成问题,只是这些士绅未免动作太慢,怎么到现在了,一个都不上门?他们难道就没有一个明白人,看不出这风向变了么?
“刘巡按,这是当初县里给我们打的条子。说是只要刘知县在一天,这条子就有效一天。眼下他被你抓起来了,这条子有效没效,老夫心里可不塌实。您要是不给我个明白话,老朽回去没法交代,只好一头碰死在衙门里了。”
刘勘之好不容易等来了第一个上门的士绅,不料居然是个债主。手里拿着盖了香山县大印的借据,上面的金额是三百两银子外加五十石白米。这数目虽然不大,可是这款项在香山帐本上是找不到的。
那位姚员外也是一位族长,在乡绅中颇有地位的,老气横秋道:“难道我偌大年纪,那么大的家业,还能讹诈官府不成?这笔开支是锦衣卫为了策反白莲教的妖人,从我这里拿去的。当时有县衙门作保,我才答应让他们带走钱粮。左右有刘知县在,我们不愁收不到钱粮。可眼下他人在监狱里,这个债条我们就不放心。那次他们还征发了村里的大牲口,到现在还没还回来,这个乡亲们也要个章程。”
又是锦衣特支。刘勘之感觉脑袋阵阵发疼,这该死的锦衣卫,你们到底支走了多少东西!他是个负责任的官,不能做那种随便认下,把问题留给后任的事情。再说香山他还想建设成自己的基本盘,给后任找麻烦,就是给自己找麻烦。
可是如果不认帐,又难免得罪士绅,他不由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之中,心中暗道:这刘朝佐到底在外面,欠了多少债?(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五章 香山之乱(三)
刘朝佐欠的债,有点超过刘勘之的想象。香山这广东第一县的繁荣后面,似乎隐藏着无比的危机。除了债条外,还有些与乡村合办的项目,他一被拿,那些项目似乎就得下马。可问题是那些项目里,县衙门没有进行投资,这些乡绅却是实打实的都投了资金进去的。
如果现在把那些项目下马,这些乡绅的钱,不是一样打了水漂。这些人心里能同意,那便是有鬼了。几个上门的乡绅,没一个是来告刘朝佐的,当然也没一个是来保释刘朝佐的,他们只是来找刘勘之要一个说法。
你抓刘朝佐,跟我们没什么关系。但是我们的利益由谁来保证,这必须先说清楚。这就是香山本地士绅的态度,或者说商会,也是这个态度。
本来其中还有部分商人心内动摇,想着这次刘勘之带着王命旗牌前来,似乎锋头锐不可当。自己若是及时投奔过去,也许能换来更大的利益。
只是梁瑞民这边动手太快,把商会的商人集中到春风楼开会,任何人未经允许不得离开会场,否则人身安全不予保障。
在闪亮的钢?( 七品封疆 http://www.xlawen.org/kan/76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