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部分阅读
赵子恒一惊,“可林……我……”
“你不用解释,我明白。”隔着帘子,赵子恒隐约看到可林将手帕举到眼前拭泪。
赵子恒连忙掀开帘子,可林的眼睛有点红,她却笑着对他说:“你什么都不用说,我明白的。你对我很好,这就足够了。”说罢放下帘子。
赵子恒骑上马,回头看着爱棠去的路,茫茫飞雪中,何处见依人?有句诗说的好:几人能解情滋味,暮雪千山断泪河——
第二十章 见龙在野
书房中,一个衣着华贵的中年人端坐在桌前,他龙眉凤目,神色端庄严肃,正是当今的天子。
旁边侍立着一位身着紫袍的长须长者。皇上看了看手中的奏折,疑道:“莫非真有此事?”
“是的,就甘州来报,有女子出入军营,甚至指挥军队。这岂不是败坏风纪,扰乱军心吗?自古军中有女子便是大不吉,还请皇上定夺。”
“慢着,古有木兰从军,依朕看,边关这段时间捷报频频,全然不同过去颓势,莫非真的是女中英豪?让人传令下去,朕要见此女子,带上京来,朕要亲自查问。对了,九弟已经去了边关,可将这一消息传信与他知道。”皇上金口一开,张太尉只得照办,正要说些什么,只见皇上摆摆手,忙说:“既然皇上乏了,臣告退。”张太尉暗想:来京城也好,看我怎么整你。
“殿下!殿下!你别走那么快!”雪地之中,两人两马,一前一后,一白一黑,突然当先的白马“噔噔”的快跑起来,“呵呵,呵呵……看你追的到我?”那男子的声音清脆好听,颇有磁性。他回头看时,身后的人还差几十米呢。
这男子身穿一件华丽的狐皮长衣,二十五六,头戴金冠,皮肤光洁白皙,双眉入鬓,星目微微斜挑,笔直的鼻梁,刀刻一般的嘴唇,略瘦长的脸,英俊之中透着高贵的气度。他便是当朝皇帝的九弟端王赵瑞。
后面跟着的是小太监阿宽,阿宽好不容易赶上来,“殿下,怎么不走啦?”
赵瑞疑惑的看着前面的雪地,道:“你看那里是什么?”
阿宽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血,殷红的血,衬着洁白无暇的雪地,那血更如桃花一般,一朵一朵的……
阿宽心里一紧,不会出什么事吧?早知道出来很危险,可是殿下这么任性,一定要扔下御林军偷偷的跑出来,要是真遇上什么,我的脑袋可保不住的。
阿宽壮起胆子,策马上前,沿着血迹,一步一步的走过去,“哎呀……”他大叫,“有人……”
赵瑞连忙上前,只见是一个西夏兵模样的人,已经满身的鲜血,奄奄一息,看他背上似被砍了很多刀,血肉模糊。他伸着手,嘴巴一动一动的,似有话要说。
赵瑞跳下马。“殿下,别过去……”阿宽叫道。
赵瑞壮着胆扶起他,说:“你要说什么?”
“我……我是宋人……,这个交给杨……,杨刺史……”他从怀里掏出一封带着血迹的信,递了过来,未及伸到赵瑞跟前,手便猛地垂下,咽下了最后一口气。赵瑞从他手中取出信展开来看,竟然是西夏的军事机密,赵瑞看了看这士兵,他为了刺探敌军的机密,丧失了自己的性命,若不是碰巧遇到我,便抛尸于荒野,也无人知晓了。
“我们替他做一个雪冢,将这位英雄给葬了。”赵瑞对阿宽说。
“这些事情,小的来做就可以了,殿下你歇着。”阿宽连忙说。
“不,我要亲自动手。”赵瑞摇头,面色凝重。
夕阳将要落山,照在这座无名的雪冢上,赵瑞找来一枝青松插在上面,鞠了一躬,叹了口气,道:“你为国家牺牲了自己的性命,虽然我不知道你的姓名,但是,国家不会忘记你的。”
说罢翻身上马,“啪!”一扬鞭,朗声说道:“我们快点走吧,前面就是甘州城了!”
西边的天空沉沉的,有一股黑气。怜棠身着一件男式的浅蓝长袄,用一个浅白玉冠将头发都束在头顶。她站在城楼上,凝神望着远方,微皱蛾眉,心里有种不祥的预感。杨霖受伤一直没有恢复,自己不得不亲自视察军情,军中本就缺少大将,若是西夏此时来袭,不知后果如何呢。幸好仲轩时时陪在身边,为自己解决了不少麻烦,她看看身边的人,只见他正在检查城楼上的炮台,很认真的样子。
“仲轩,这炮台有什么问题吗?”怜棠走过来问。
“哦,没什么。”仲轩笑笑。
“葛参军。”一名小兵来报,杨刺史为了让她方便出入军营,特地给她挂了一个参军的头衔。
“什么事?”怜棠问。
“城外有两个人,自称是京城派来的。”小兵继续道。
“哦?可有什么信物?”
“有。”小兵呈上一块金牌。怜棠看那牌,上刻两条蛟龙,金光璀璨,令牌中央写着两个字:御赐。来者岂非钦差?忙道:“速速放进城来。”
怜棠同仲轩赶紧下了楼来到城门边,便看见一前一后两人进了门,那骑白马的青年衣着华贵,气度非凡,怜棠暗想:此人定然来头不小。
怜棠上前一揖,朗声道:“在下是杨刺史手下葛参军,特地来迎接两位。”
赵瑞并未下马,点了点头,他打量着眼前的两个男子,一个个子小巧,俊秀儒雅,一个高大威猛,相貌堂堂。他的眼光在怜棠脸上转了几圈,面上显出疑惑的神色来。
“请跟随我来。”怜棠朗声道,便翻身上马,领着两人来到了刺史府中。
杨刺史正在厅中饮茶,抬头看时,吓了一跳,慌忙迎了出来,“九王爷,什么风把您给吹到我这边关前线来了?”
九王爷?怜棠心中一跳,果然来头不小。
杨刺史将赵瑞让到厅中上坐,赶紧吩咐丫头泡了好茶,准备酒宴替王爷接风洗尘。
“王爷您远道而来,何以没有兵士保卫?”杨刺史问道。
“呵呵,他们晚上应该就能到这里。”赵瑞笑了笑。
“不知王爷此次前来为何?是否皇上有什么谕旨?”
“本王此次前来,只是来察看军情,并无他事。”
杨刺史捋捋胡须,点了点头。九王爷身娇肉贵,此处战火连连,如果王爷出了什么意外,我如何担当得起?还是劝他早早回京的好。
正待要说,却见赵瑞掏出一封书信,放在他面前,那信上还带着血迹。杨刺史慌忙拆开,原来是我军派出的士兵打探的西夏军情,他看完信心中一惊,忙问:“那人呢?”
“那人正巧我在来的路上遇见,只是,他已经伤重身亡了。”赵瑞黯然道。
杨刺史默然,见怜棠在一边,递给了她。怜棠看完信,心中一惊,沉吟了一番,对着刺史微笑道:“兵来还须将挡,水来还须土淹哩。”
刺史点头:“此事,你知,我知,不可张扬。”
“这个自然。”怜棠点头。
赵瑞诧异的望着她,军情紧急,居然面不改色?无论从身形、相貌、声音、表情,都不是一个男子应该有的,难道她是女子?不可能,一个女子如何能出入军营还镇定自若?
这晚,刺史安排九王爷在府中客房休息,所有保卫王爷的御林军已经到达甘州,整有三四十人,刺史将他们安置在府衙附近的寓所中。
烛光下,赵瑞正要就寝,“噔噔噔”,有人敲门。“进来。”进来的是阿宽,“殿下,有皇上的快报。”
赵瑞在灯下展开来,拍手笑道:“果然是她。”
阿宽一蒙,“殿下说的谁呢?”
“呵呵,那个参军。”
阿宽看到赵瑞的样子,心想:什么事这么开心?殿下高兴的跟个小孩子似的。
“你先出去吧。”赵瑞微笑着说。
夜晚,寂静无声,雪无声的下着,压在树枝上,“咯吱”一声,压断树枝,又“簌簌”的落在地上。明镜斋中,灯火依然亮着。
怜棠揉揉眉间,她手中握着一本兵书,有些困乏了,脑子里仍旧想着今日血信上的事。西夏已经集结了五万大兵,准备攻打甘州,但是甘州全城上下,总共不过一万八千军士,今日刺史秘密派人去各州求援,还不知能否成功。据信上说,攻城日期就在腊月二十九,正是一周之后,更糟糕的是,信中言明,军中有内奸,也就是说,我们所有部署都在敌人的掌握之中。怎么办?
“什么事情,如此苦恼?”伍仲轩不知何时已经站在了身后。
怜棠回头笑道:“无非是军中的事务。你怎么还不休息?”
“我想到了一件事。”仲轩神秘的说。
“什么?”怜棠好奇的问。
“我今日察看了城楼上的炮台,发现弊病很多,炮台的结构不合理,打出来的石炮,威力不大,射程不远。我在东洋,曾经见过比这个厉害的多的火炮,据说是从外族那里购买的。”
“那火炮威力如何?”
“一炮出去,山崩地裂。”
“真的?但是我们这里并无人懂得制作啊。”
“如果你不反对,我想试试。”仲轩郑重的说。
“你?”怜棠面带疑惑,“可是,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如果你真的要试,赶快动手,不要让任何人知道,五日之内务必要有结果,否则晚矣。”
“好,我会全力以赴。”
“仲轩,真的谢谢你。”怜棠感动的说。
“能够帮到你,我已经很开心了。”仲轩坦言,说罢转身便出了门,“我马上开始试验。”
怜棠望着他的背影,嘴角露出一丝笑容。仲轩,不管你能否成功,我都感谢你。
第二十一章 临危受命
来到赵瑞门外,怜棠停住了脚步,这九王爷年轻任性,怎么会听我的话呢?偏偏刺史要我来劝他。
赵瑞一开门,便看到身着男装的怜棠站在门口,微笑道:“葛参军找我?请里面说话。”
怜棠坐定说道:“王爷,我想您也知道,不出几日,甘州城内将发生一场恶战,后果不知会如何?您身份尊贵,万一出了什么差池,我们担待不起,我们会加派人手护送您回京,您意下如何?”
赵瑞笑了笑,狡黠的看了她一眼,说:“好啊。”怜棠一喜。“不过你要跟我一起走。”赵瑞啜了一口茶,放下茶杯,缓缓道。
“呃?”怜棠吃了一惊,“卑职是刺史手下军将,如何能擅离职守?”
“葛姑娘”,赵瑞歪着脑袋看着她,“我没说错吧?”
“我……”
“我都知道了,奉皇上谕旨,回京的时候我会带上你,如果我自个儿回去,我怎么向皇兄交待?”
怜棠垂下眼帘,这件事,又是何人向京城告的密呢?看来军中耳目不少。
赵瑞打量着她,只见她轻颦峨嵋,低头沉思,楚楚动人,别有一番风韵,可惜是男儿打扮,若是女儿装,不知要迷煞多少男子?
“王爷”,怜棠弯身跪下,“如果皇上要怪罪于我,等这次战事平息,卑职会亲自去京城领罪,请王爷千万不要迁怒于杨刺史。”
赵瑞慌忙扶起她,道:“皇上又岂是不分是非的人,他只是要亲自过问这件事,并无怪罪的意思。但是不论是什么战事,本王一定要留在这里,本王是来督军的,敌人打过来了,我拔腿就跑,哪有这样的道理?”
“呵呵……”,怜棠听他这样说禁不住笑了起来,“是啊,王爷您说的也有道理,请您善自珍重。”
那轻轻一笑,声音娇柔无比,笑容灿烂如同三月里的春花,着实让赵瑞惊艳不已。
“性命不足惜。”赵瑞摇摇头,用一双亮晶晶的眸子看着怜棠,“有诗云: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那声音抑扬顿挫,琅琅入耳。
怜棠心中一动,垂下眼帘,道:“王爷过奖了。”想到自身的任务,忙说:“王爷保重。卑职这就去向刺史大人复命。”言罢以一揖手出了门去。
赵瑞望着她窈窕的背影,怅然若失。
“怎么回事?”杨刺史神色凝重。堂下躺着一个人,严格的来说,是一具尸体,穿着宋兵军服,满身鲜血,背上插满了箭,射得像刺猬一般。
“报告大人,在城门口发现的。发现的时候已经死了。”站立在旁边的士兵答道。
杨刺史心里一沉。“大人,这是求救的信函。”士兵从尸体胸前掏出信呈上。刺史伸手接过,手微微颤抖,正是自己亲手写的书信,派往泰州求救的。杨刺史突然觉得一阵头晕,瘫倒在椅子上。
“爹,你怎么啦?”“大人。”
“没事,老毛病了。”杨刺史缓缓睁开双眼,面色发白,“将此将士抬出去,礼葬。”
“是,大人。”两个兵士上前来将尸首抬了出去。
“爹,你还好吧?”杨霖递上茶水,“大夫说过,您这老毛病,不能太忧心的。”
“最近时常心中绞痛,但是……,接连发现了好几具尸体,均是被西夏兵乱箭射死,派出去的兵士一个个有去无回,若无援兵,甘州难保啊。”杨刺史叹道。
“爹,你不要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杨霖气道。
“你可知道,此次率领大军的,不光有西夏的大将军李浩然,还有西夏骠骑大将军赵元济,此人有勇有谋,久经沙场,深通韬略,人称西夏的‘百胜将军’,率领五万大兵来袭,生死存亡的关头,不可小看啦。”杨刺史道。
“爹,孩儿请命,让我去求援。”杨霖跪在刺史面前。
刺史一惊:“你的伤势都没复原,我怎么能让你去冒险?”
杨霖站起来,伸展双臂,禁不住感到背上一阵阵撕裂的疼痛,他却佯装无事,若无其事的笑道:“我很好啊,早就复原了,您看我这么强壮。”他再次跪在刺史面前:“请刺史大人批准。”
杨刺史伸手扶起他,拍着他的肩膀,眼眶有些湿润:“好,我准许了。大丈夫,就应该血战沙场,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你去吧。赶快动身。你带上我的书信,去幽州求援,幽州招讨使刘毅是我的好友,手下兵力强盛,如能将书信交到他手上,我们就有救了。”
“是,我这就去准备。”杨霖剑眉微挑,面容坚毅从容,说罢转身出了大堂。
“有子若此,夫复何求。”杨刺史叹道,擦了擦眼角。
堂内却转出怜棠来,“杨伯伯,你真的让杨大哥去冒险吗?这一去,九死一生。更何况,杨大哥的伤势并未完全好啊,我每日照料他,他的伤势我最清楚不过。”
“怜棠,我知道你担心霖儿。我最了解自己的儿子,大难当头,他没办法作壁上观。希望霖儿此次吉人天相。”杨刺史说罢,长叹了一口气。
“杨大哥。”怜棠看到杨霖正在收拾东西。
“如果你是来劝我的,你就回去吧。”杨霖道。
“我不是来劝你的。”怜棠说罢拿出一样东西,放在杨霖的手中,杨霖看时,竟是一道符,他惊讶的望着怜棠,他一向觉得怜棠机智过人,没想到她也相信这个。
怜棠握着他的手,他只觉得那手暖暖的,柔软而光滑。怜棠望着他,目光氤氲,泛着雾气:“这是我亲自去大佛寺为你求的平安符,它一定可以保佑你平安归来。”说罢,一转身跑了出去。
“啊?”杨霖呆呆的愣在那里,“怜棠她?”杨霖心里跳了一下,却来不及细思其中的含义,他将银铃揣在怀里,默默念道:“爱棠,我一定会活着回来见你。”说罢,拿起包裹和佩剑,出了刺史府,驰马而去。
第二十二章 图穷匕现
“梅花枝上雪初融。”九王爷赵瑞对着院落中的梅花吟道。这是刺史府的后院,偌大的院落之中,错落有致的种了五株白梅,开的满树的花朵,芬芳透骨。“果然是雪压霜侵傲骨生,冰肌玉蕊暗香盈。”赵瑞续道。他吩咐人在院落之中置了一个小桌子,独自偷闲,欣赏着这难得的清幽。这几日他去城楼巡视了几番,却也无甚觉得有趣的事物,今天便在此偷闲饮酒,自得其乐。
“咦?”哪里来的琴声,赵瑞竖耳聆听。那琴声叮咚清脆,初听时如同山间泉水般清幽柔和,听着听着,那琴声渐渐有些低沉,琴声之中似有隐藏不住的哀愁。
赵瑞循声而去,绕过走廊,来到一间房间门前,窗未全关,他偷眼沿着窗缝望进去,目光便呆呆的定住。好一间精致的绣房,窗边燃着檀香,房中间放着一台雕花桐木古琴,那古琴的主人正熟练的拨弄着琴弦。她身着一件雪白的缎面短袄,下面是一袭淡黄百褶裙,梳着云鬓,眉如青黛,面若朝霞,眉宇之间带着淡淡哀愁,一曲终了,她轻轻吟道:“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那声音娇弱动人,赵瑞听到更是如痴如醉。
怜棠察觉窗外似乎有人,走出来看时,却是九王爷,她收起愁容,从容的作了个揖,道:“九王爷,不知有何见教?”
赵瑞晃过伸来,见她站在面前,恍如神女下凡一般,赵瑞是常打花丛过的人,仍然禁不住心里有些慌乱:“呃……没事。你,军中无事吗?”
怜棠微笑道:“军中之事岂容我女流之辈做主,王爷太抬举怜棠了。怜棠只是逼于无奈才充当一回军士。”赵瑞眉毛一挑:“哦?此话当真?果真如此,就不会惊动皇上了吧?”怜棠微微一笑,道:“民间自是流言的多,实情的少,不足相信。”赵瑞心想,果真是一个厉害的女子,口才厉害,心机厉害,怪不得皇兄要诏见她。
“如果王爷没事,怜棠这就去给杨夫人问安了。”赵瑞点点头,怜棠转身离去。“相见时难别亦难?”赵瑞喃喃念道,难道她有心上人了?想到这里,他的心情突然差了起来,再也无心欣赏什么梅花。
刺史府一处隐秘的房间里,两个人正在窃窃私语。
“还有一天的时间。”怜棠道,“进展到底如何?”
“对不起,怜棠。到现在还是没有完成。”伍仲轩懊恼的说,他脸上黑黑的,用手抹了一下脸,像个花猫一般。
怜棠看到他那样子,“扑哧”一声笑了出来,“没关系,我已经有了计划了。”
“真的吗?”仲轩惊讶的问道。
怜棠点头,坚定的说:“我就是不要性命,也要帮杨伯伯和杨霖保住甘州城。”仲轩点点头。怜棠又道:“这几日我每天在府中闲坐,一来是为了掩人耳目,二来是想计较出一个计划。现下有重要的事情要你帮我。”说罢两人低声私语起来。
“咳,咳咳……”杨刺史坐在床上不停的咳嗽,他嘴唇苍白,脸色有点发红。杨夫人担心的看着他说:“唉,老毛病又犯了。你就别操心了,好好休息一下吧。你的老命不要了吗?”
杨刺史原来就有心绞痛的毛病,吃了药总不见好,现在边关天气严寒,染上了风寒,又引发了旧患,一发不能起床了。
“怜棠,现在情况怎么样?”刺史不理会她,看着床边的怜棠。
“已经按照您的吩咐安排妥当了。”怜棠答道。
杨刺史点点头,“一定要守住甘州城。”怜棠郑重的点点头,眼神坚毅而从容。
朔风凛冽,割在脸上生疼。怜棠戴着头盔,低头检视着城墙,城墙上面结了厚厚的一层冰,光滑无比,昨日已经按照刺史的吩咐在城墙上淋了许多水,西夏兵若是想攀上城墙真的比登天还难。明日就是血信中西夏兵马集结的日子,她在等待着这个日子的到来。
“怜棠。”清朗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是你?”怜棠转身看时,竟然是九王爷,“我以为……”未待怜棠说完,赵瑞便说:“你以为我只会赏梅花吗?”
“呵呵,不是,我以为天气这么冷,你不会出来了。”怜棠笑道,这几日渐渐熟识,怜棠发现赵瑞是一个很风趣的人,言辞之间也就没有那么客气。
“就是开战的时候,本王还要在城楼之上激励士兵呢。”赵瑞慷慨激昂的说道。
“呵呵,王爷能这样想怜棠真的很感动,可是呢,你的安全我们必须负责的。”
“又来了。”赵瑞笑道,“有什么动静吗?”
“远处隐隐有些黑气,敌军将至的预兆。”怜棠面容严肃。
“哦?”赵瑞好奇的打量着现在的怜棠,她全副武装,英姿飒爽,神色沉稳,颇有大将风度,心道:你真是个千面女郎啊,到底哪一个才是你的真面目呢。
“王爷,这楼上风大,不如我们先回府吧。”怜棠说道,声音很温柔,赵瑞心里一荡,忙不失迭的说:“好啊,走吧。”
二更时分,夜色浓郁,寒风呼啸。甘州城楼下面,衬着地上的雪光,影影绰绰,似乎有人在行动。突然听见“嚓”的一声,一道寒光闪过,那是刀反衬着雪光发出来的,人影从四面冲出来,“嘭”,四面的火光亮了起来。只见两支骑兵,都着宋服,一队团团围成一圈,均手持火仗,将另外一队围困起来。那被围困的兵士显得十分慌乱,地上,豁然一摊血迹,一个军官模样的人已经被砍作两段。
“竟然是他?”伍仲轩有些吃惊,他叫道:“罪魁祸首已经正法,其余的人如果现在缴械投降,我们既往不咎。”话音刚落,那被围困的兵士纷纷丢下兵器来。
仲轩从怀中掏出一个锦囊,从囊中取出一个字条,仔细的看过,便独自出了城去。
出城不到半里,正碰上西夏的兵马,“什么人?报上名来。”为首的是西夏副将军袁不施,黑暗里,他隐约见到有人过来,大声叫道。
“在下是王参军的部属。”仲轩答道。
“不是按计划开城门吗?如何出了城来?”袁不施道。
“报告将军,参军已经被害,我要亲自求见李大人,有宋兵最新的军情密报。”仲轩答道。
“你?”袁不施有些疑惑。
“大人,军情紧急,如果稍有迟误,西夏大难将至。请带我见一见李大人。”
袁不施稍稍迟疑了一下,便道:“好,你随我来。”说罢,便领着他带领本部人马回奔西夏大本营。
“李将军,营外有王参军部属求见。”
“哦?”李浩然摸摸大胡子,微睁豹眼,道:“带他进来。”
仲轩进了帐篷,只见李浩然独自身着盔甲坐在帐篷正当中。“有何军情?王参军是如何被害的?”
“是,这里有密报。”伍仲轩从怀中掏出一封文件来,他低着头,缓缓走到李浩然面前,边道:“将军请看。”
李浩然正待伸手接过他手里的密报。说时迟那时快,“唰”的一声,伍仲轩从文件之中拔出一把闪亮的匕首,寒光过处,刀光耀眼,竟是一把锋利绝顶的双刃匕首。仲轩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直插李浩然的胸膛。
只听见“铛”的一声,正中李浩然的护心镜,李浩然大惊失色。仲轩反应极快,一击未中,马上直插李浩然的腹部。只见那匕首锋利无比,“卡兹”,刺穿铠甲,深深的没入,只剩下剑柄在外面。李浩然脸上肌肉抽搐,双手捧腹,血已经透过铠甲,沿着手缝淌了出来。“有刺客……”李浩然颤声叫道。
袁不施领着士兵冲了进来,只见将军身中利刃,帐内却一个人影都没有看到,他只感到背后一阵阴风,毛骨悚然。“将军,将军……”
李浩然双目圆睁,“咚”的一声,倒下了军椅,瘫在血河之中。
“将军——”
第二十三章 生死对决
“哗啦啦。”桌上的笔砚全被掀在地上,“饭桶!”
袁不施惶恐的低着头,耳边传来雷鸣般的声音。
只见赵元济站在书桌前,满脸怒容。他五十上下,花白的胡须,身形高大魁梧,浓眉狮鼻,双目炯炯有神。赵元济吼道:“军帐之中,数万大兵,你居然告诉我李将军被人刺杀,你们连人影都没有看到?给我滚出去,全军搜索!”
赵元济说这话时,伍仲轩已经泅过护城河,安全到达了甘州城内。刺杀之后,他沿水路逃脱,西夏人再也想不到,在寒冬腊月居然有人可以泅水不被冻死,但是他们更想不到,这个刺客是受过忍者训练的。
“怎么样?”刺史府内,怜棠见到仲轩安全归来,长吁了一口气,急急的询问结果。
“多亏你的锦囊妙计。李浩然已经命赴黄泉。但是我真的想不到,内奸居然是他?”仲轩道。
“你说王参军。”怜棠微笑,“无论内奸是谁,他一定会在大战前夕出现在城楼之下,只要我们派人这几日日夜埋伏在那里,不怕抓不到这个内鬼。”
腊月二十九一大早,城楼之下人沸马嘶。
“你们这些懦夫,居然派人行刺,快点出城投降,否则攻下城池,我们必定血洗甘州,一个活口不留,替李大将军报仇雪恨。”只见一个西夏中年军官骑着一匹青骢马在下面叫嚣,正是袁不施。
西夏五万大军兵临城下,居中的便是“百胜将军”赵元济。怜棠早就听杨刺史说到此人,绝对不能小看。
杨刺史抱病站在城楼之上,怜棠站在他身旁,两人正在低声商议,计较已定。只见年轻副将许士明过来请命,“大人,请容许我披挂上阵迎敌。”杨刺史点头,怜棠在他耳边低声嘱咐了几句,许士明点头答应。
城门开处,许士明带领两千军马策马前来。袁不施大怒:“竟然派这种小将,是你宋军无人,还是欺人太甚?”说罢,手拿长矛去取许士明。
许士明手执大刀,武艺虽然娴熟,但是两三招之后,立刻显出颓势来,宋军鸣金收兵,许士明慌忙退回城去。稍后,又出来几个将士挑战,不几回合都被袁不施逼回城去。袁不施哈哈大笑:“这宋兵,真是像软脚虾一样,毫不中用。”
赵元济满脸狐疑,抚须沉吟。他一眼就看出,对方所使的是骄兵之计,不知有何狠毒后招?宋军一向懦弱无能,怎么这次如此狡诈,再加上昨日的神秘刺杀,莫非城中有高人?看来不能小睽了他。
日至中天,已经到了晌午,西夏准备埋锅造饭了。赵元济回到大营略作休息,临走之前,他嘱咐:“穷寇莫追,怕中埋伏。”
袁不施正意得志满,赵元济一走,便又在城楼下面叫嚣。“你们军中无人了吧?哈哈……赶快投降的好。”
“仲轩,你下去,按计划行事。”杨刺史道。
“是。”伍仲轩披挂好战甲,只见他一身银灰盔甲,手执长枪,威风凛凛,如同天兵。他带领三千人马出得城去,袁不施大惊:“好小子,你就是昨天刺杀将军的人,我绝对不会放过你。”说罢将矛刺了过去。
双方似乎旗鼓相当,你来我往,不分上下,只见袁不施托矛倒马而去,伍仲轩带着人马紧追过去,待奔至战场中央,袁不施又掉过头来,西夏兵左右包抄,将仲轩一伙围在了核心。袁不施得意的笑道:“小子,中计了吧,我看你怎么跑?”
伍仲轩不理他,奋力杀敌,突出重围杀出一条血路来,向着北路奔跑而出。“追!”袁不施料不到他居然可以杀出去,带领本部一万兵马追击而来,赵元济的话早已抛之脑后。
伍仲轩带领的三千轻骑是城中最精悍的人马,异常彪悍,一路时紧时慢,却就是没让袁不施赶上。袁不施一路赶过去,只见前面有一个山口,宋兵在那里踯躅不前,袁不施心里一喜,肯定是绝路了,连忙率兵冲了过去,待兵过了山口,袁不施四周环视了一番,发现这山口后面是一个宽敞的地界,然而除了刚才的入口,两边都是峭壁,呈一个葫芦形,出口也只有一个,袁不施心里一紧:糟了,上当了。立刻退军,哪知正待回头,宋兵的轻骑迅速消失在出口处,回头看时,入口和出口全都被大木拦住,火光四起。
“轰隆隆——”一声炮响,山崩地裂。袁不施心惊胆战,只见自己的一万精兵已经乱作一团,拼命要从出口逃出,自相践踏,出口处已经被宋兵堵死,凡出去的全部被乱枪戳死。
“轰隆隆——”又一声炮响,乱石飞溅,火光四溢。只见山边峭壁之上,推出一辆小车来,车边站在一骑人马,袁不施抬头看去,正是该死的伍仲轩,旁边小车之上坐着一人,眉目俊秀,正微笑着看着山下。怜棠道:“仲轩,你的火炮果然如期完工,如果此次胜利,你大功一件。”
袁不施心道,那车上的,难道就是传说中的“神秘军师”?上次李将军说到过此人,他如此年轻瘦弱,若是计谋都由此人所出,那真是个可怕的家伙。袁不施把心一横,挽起强弓,于火光之中,对准小车,“嗖”的一声。怜棠眼见那飞箭来的极快,将身一偏,正中左胛,那箭定是用尽全身力气射来,直透过盔甲,生生的穿透了怜棠的左肩。怜棠“啊呀”一声,顿时晕了过去。伍仲轩大惊,看谷中,袁不施正弯弓对着自己,羽箭发来,仲轩飞身而起,他一跃跳下谷中,将手中的枪挑起他的弓箭,飞身一刺,正中心脏,可怜袁不施一代大将,立时毙命于马下。
不出半个时辰,一万军士均葬身山谷之中。
宋军得胜归来,杨刺史哈哈大笑:“这一战足以叫他西夏心惊胆跳。一万人马全部毙命,赵元济要发飚了。”正说着,却见到怜棠面色发白,斜躺在小车之上,“怜棠,怎么了?”
怜棠微微张开发白的嘴唇:“我……中了箭。”
“怎么不直接带怜棠回府治伤?”杨刺史大怒。
“是葛参军有话要跟刺史讲,坚持要来这里的。”军士答道。
“伯父……赵元济还有四万兵马,千万要小心……,要提防他出奇兵……”怜棠断断续续的说。杨刺史点头,“你放心吧,快点去治伤。”
仲轩心疼地望着远去的怜棠,心里默默念道:怜棠,一定要好好的啊。千万不要有事。
西夏大军又至,来势汹汹,为首的便是赵元济。他得知一万大兵全军覆没,心如刀绞,沉痛的叹道:“袁不施啊袁不施,我叫你穷寇莫追,你怎么偏偏不听我的,如今一万精兵同你一起赴了黄泉,叫我有何脸面面对西夏百姓哪?”
西夏军中均是一片素缟,赵元济头缠白巾,意欲为那一万兵士报仇雪恨。宋兵城下,许士明出了城外,手执单刀拍马过来。赵元济手执大刀,二话不说,上前便砍。许士明拿刀架住,暗暗心惊,此人虽然花甲,如何力气这么大?大刀过处,呼呼作响,一刀砍来,仿佛泰山压顶。不过三四招,许士明便招架不住了,杨刺史在城楼上一看情况不对,慌忙对仲轩说:“你快去救援。”未等刺史话音落下,“咔擦”一声,许士明已经脑袋搬家,倒在马下。赵元济将手一挥,西夏兵一拥而上,将那两千宋兵尽砍于马下。
“搬上火炮”,杨刺史知道赵元济厉害,索性紧闭城门,在城台之上架起火炮,这火炮正是伍仲轩于大战前夕那几日通宵达旦的研究出来的,又称“风雷炮”。
“轰隆隆——”,炮声响起,只见西夏兵处,人仰马翻,赵元济看这火炮如此厉害,慌忙鸣金收兵。
赵元济回到军营之中,坐在椅上暗暗思量:宋军之中果然有奇人?造出如此威力无比的火炮?既然不能强攻,我便奇袭。据探子回报,甘州的粮草在两日之后将由十里之外送达。看我不让你弹尽粮绝?
“怜棠,你怎么样?”赵瑞担心的看着她。
“我没事。”怜棠的脸色依旧苍白,她这次伤得不轻。
“还好没有伤筋动骨,否则手臂都可能废掉。”赵瑞叹道。
“我手里有一万人命,罪孽不小。可能是报应吧。”怜棠道。
“傻瓜,不要这样说,”赵瑞慌忙打断她,“战场之上,哪里有什么情面可讲,如果不是你献良策,恐怕甘州城早就血流成河了。”
怜棠轻轻摇摇头:“我很担心伯父啊,赵元济是个厉害人物。”
“伍仲轩,怎么样?”只见仲轩站在门口,脸色铁青,赵瑞问道。
“我们的粮草被劫了。”
“啊。”怜棠叫道,“我曾经提醒杨伯伯要提防西夏兵奇袭的啊。”
“其实,我们也想提防,只是他们人太多了。”仲轩沮丧的说,“如今我城中顶多五六日的粮草。两日之后,连火药都没有。我们被西夏军马团团围住,连个苍蝇都别想飞进来。”
怜棠沉吟了一会,对仲轩说:“看来只有险中求胜了。我给你一个任务,看你敢不敢了。”
“说。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仲轩朗声说道。
西夏兵已经围困了甘州几日,见甘州城门紧闭,不来出战,心里有些懈怠了。这天晚上,天上无月,夜色漆黑,西夏营中除了值班的兵士,都已经安歇了。突然一阵惨叫,火光之下,只见一群样貌恐怖( 棠花劫 http://www.xlawen.org/kan/818/ )
“你不用解释,我明白。”隔着帘子,赵子恒隐约看到可林将手帕举到眼前拭泪。
赵子恒连忙掀开帘子,可林的眼睛有点红,她却笑着对他说:“你什么都不用说,我明白的。你对我很好,这就足够了。”说罢放下帘子。
赵子恒骑上马,回头看着爱棠去的路,茫茫飞雪中,何处见依人?有句诗说的好:几人能解情滋味,暮雪千山断泪河——
第二十章 见龙在野
书房中,一个衣着华贵的中年人端坐在桌前,他龙眉凤目,神色端庄严肃,正是当今的天子。
旁边侍立着一位身着紫袍的长须长者。皇上看了看手中的奏折,疑道:“莫非真有此事?”
“是的,就甘州来报,有女子出入军营,甚至指挥军队。这岂不是败坏风纪,扰乱军心吗?自古军中有女子便是大不吉,还请皇上定夺。”
“慢着,古有木兰从军,依朕看,边关这段时间捷报频频,全然不同过去颓势,莫非真的是女中英豪?让人传令下去,朕要见此女子,带上京来,朕要亲自查问。对了,九弟已经去了边关,可将这一消息传信与他知道。”皇上金口一开,张太尉只得照办,正要说些什么,只见皇上摆摆手,忙说:“既然皇上乏了,臣告退。”张太尉暗想:来京城也好,看我怎么整你。
“殿下!殿下!你别走那么快!”雪地之中,两人两马,一前一后,一白一黑,突然当先的白马“噔噔”的快跑起来,“呵呵,呵呵……看你追的到我?”那男子的声音清脆好听,颇有磁性。他回头看时,身后的人还差几十米呢。
这男子身穿一件华丽的狐皮长衣,二十五六,头戴金冠,皮肤光洁白皙,双眉入鬓,星目微微斜挑,笔直的鼻梁,刀刻一般的嘴唇,略瘦长的脸,英俊之中透着高贵的气度。他便是当朝皇帝的九弟端王赵瑞。
后面跟着的是小太监阿宽,阿宽好不容易赶上来,“殿下,怎么不走啦?”
赵瑞疑惑的看着前面的雪地,道:“你看那里是什么?”
阿宽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血,殷红的血,衬着洁白无暇的雪地,那血更如桃花一般,一朵一朵的……
阿宽心里一紧,不会出什么事吧?早知道出来很危险,可是殿下这么任性,一定要扔下御林军偷偷的跑出来,要是真遇上什么,我的脑袋可保不住的。
阿宽壮起胆子,策马上前,沿着血迹,一步一步的走过去,“哎呀……”他大叫,“有人……”
赵瑞连忙上前,只见是一个西夏兵模样的人,已经满身的鲜血,奄奄一息,看他背上似被砍了很多刀,血肉模糊。他伸着手,嘴巴一动一动的,似有话要说。
赵瑞跳下马。“殿下,别过去……”阿宽叫道。
赵瑞壮着胆扶起他,说:“你要说什么?”
“我……我是宋人……,这个交给杨……,杨刺史……”他从怀里掏出一封带着血迹的信,递了过来,未及伸到赵瑞跟前,手便猛地垂下,咽下了最后一口气。赵瑞从他手中取出信展开来看,竟然是西夏的军事机密,赵瑞看了看这士兵,他为了刺探敌军的机密,丧失了自己的性命,若不是碰巧遇到我,便抛尸于荒野,也无人知晓了。
“我们替他做一个雪冢,将这位英雄给葬了。”赵瑞对阿宽说。
“这些事情,小的来做就可以了,殿下你歇着。”阿宽连忙说。
“不,我要亲自动手。”赵瑞摇头,面色凝重。
夕阳将要落山,照在这座无名的雪冢上,赵瑞找来一枝青松插在上面,鞠了一躬,叹了口气,道:“你为国家牺牲了自己的性命,虽然我不知道你的姓名,但是,国家不会忘记你的。”
说罢翻身上马,“啪!”一扬鞭,朗声说道:“我们快点走吧,前面就是甘州城了!”
西边的天空沉沉的,有一股黑气。怜棠身着一件男式的浅蓝长袄,用一个浅白玉冠将头发都束在头顶。她站在城楼上,凝神望着远方,微皱蛾眉,心里有种不祥的预感。杨霖受伤一直没有恢复,自己不得不亲自视察军情,军中本就缺少大将,若是西夏此时来袭,不知后果如何呢。幸好仲轩时时陪在身边,为自己解决了不少麻烦,她看看身边的人,只见他正在检查城楼上的炮台,很认真的样子。
“仲轩,这炮台有什么问题吗?”怜棠走过来问。
“哦,没什么。”仲轩笑笑。
“葛参军。”一名小兵来报,杨刺史为了让她方便出入军营,特地给她挂了一个参军的头衔。
“什么事?”怜棠问。
“城外有两个人,自称是京城派来的。”小兵继续道。
“哦?可有什么信物?”
“有。”小兵呈上一块金牌。怜棠看那牌,上刻两条蛟龙,金光璀璨,令牌中央写着两个字:御赐。来者岂非钦差?忙道:“速速放进城来。”
怜棠同仲轩赶紧下了楼来到城门边,便看见一前一后两人进了门,那骑白马的青年衣着华贵,气度非凡,怜棠暗想:此人定然来头不小。
怜棠上前一揖,朗声道:“在下是杨刺史手下葛参军,特地来迎接两位。”
赵瑞并未下马,点了点头,他打量着眼前的两个男子,一个个子小巧,俊秀儒雅,一个高大威猛,相貌堂堂。他的眼光在怜棠脸上转了几圈,面上显出疑惑的神色来。
“请跟随我来。”怜棠朗声道,便翻身上马,领着两人来到了刺史府中。
杨刺史正在厅中饮茶,抬头看时,吓了一跳,慌忙迎了出来,“九王爷,什么风把您给吹到我这边关前线来了?”
九王爷?怜棠心中一跳,果然来头不小。
杨刺史将赵瑞让到厅中上坐,赶紧吩咐丫头泡了好茶,准备酒宴替王爷接风洗尘。
“王爷您远道而来,何以没有兵士保卫?”杨刺史问道。
“呵呵,他们晚上应该就能到这里。”赵瑞笑了笑。
“不知王爷此次前来为何?是否皇上有什么谕旨?”
“本王此次前来,只是来察看军情,并无他事。”
杨刺史捋捋胡须,点了点头。九王爷身娇肉贵,此处战火连连,如果王爷出了什么意外,我如何担当得起?还是劝他早早回京的好。
正待要说,却见赵瑞掏出一封书信,放在他面前,那信上还带着血迹。杨刺史慌忙拆开,原来是我军派出的士兵打探的西夏军情,他看完信心中一惊,忙问:“那人呢?”
“那人正巧我在来的路上遇见,只是,他已经伤重身亡了。”赵瑞黯然道。
杨刺史默然,见怜棠在一边,递给了她。怜棠看完信,心中一惊,沉吟了一番,对着刺史微笑道:“兵来还须将挡,水来还须土淹哩。”
刺史点头:“此事,你知,我知,不可张扬。”
“这个自然。”怜棠点头。
赵瑞诧异的望着她,军情紧急,居然面不改色?无论从身形、相貌、声音、表情,都不是一个男子应该有的,难道她是女子?不可能,一个女子如何能出入军营还镇定自若?
这晚,刺史安排九王爷在府中客房休息,所有保卫王爷的御林军已经到达甘州,整有三四十人,刺史将他们安置在府衙附近的寓所中。
烛光下,赵瑞正要就寝,“噔噔噔”,有人敲门。“进来。”进来的是阿宽,“殿下,有皇上的快报。”
赵瑞在灯下展开来,拍手笑道:“果然是她。”
阿宽一蒙,“殿下说的谁呢?”
“呵呵,那个参军。”
阿宽看到赵瑞的样子,心想:什么事这么开心?殿下高兴的跟个小孩子似的。
“你先出去吧。”赵瑞微笑着说。
夜晚,寂静无声,雪无声的下着,压在树枝上,“咯吱”一声,压断树枝,又“簌簌”的落在地上。明镜斋中,灯火依然亮着。
怜棠揉揉眉间,她手中握着一本兵书,有些困乏了,脑子里仍旧想着今日血信上的事。西夏已经集结了五万大兵,准备攻打甘州,但是甘州全城上下,总共不过一万八千军士,今日刺史秘密派人去各州求援,还不知能否成功。据信上说,攻城日期就在腊月二十九,正是一周之后,更糟糕的是,信中言明,军中有内奸,也就是说,我们所有部署都在敌人的掌握之中。怎么办?
“什么事情,如此苦恼?”伍仲轩不知何时已经站在了身后。
怜棠回头笑道:“无非是军中的事务。你怎么还不休息?”
“我想到了一件事。”仲轩神秘的说。
“什么?”怜棠好奇的问。
“我今日察看了城楼上的炮台,发现弊病很多,炮台的结构不合理,打出来的石炮,威力不大,射程不远。我在东洋,曾经见过比这个厉害的多的火炮,据说是从外族那里购买的。”
“那火炮威力如何?”
“一炮出去,山崩地裂。”
“真的?但是我们这里并无人懂得制作啊。”
“如果你不反对,我想试试。”仲轩郑重的说。
“你?”怜棠面带疑惑,“可是,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如果你真的要试,赶快动手,不要让任何人知道,五日之内务必要有结果,否则晚矣。”
“好,我会全力以赴。”
“仲轩,真的谢谢你。”怜棠感动的说。
“能够帮到你,我已经很开心了。”仲轩坦言,说罢转身便出了门,“我马上开始试验。”
怜棠望着他的背影,嘴角露出一丝笑容。仲轩,不管你能否成功,我都感谢你。
第二十一章 临危受命
来到赵瑞门外,怜棠停住了脚步,这九王爷年轻任性,怎么会听我的话呢?偏偏刺史要我来劝他。
赵瑞一开门,便看到身着男装的怜棠站在门口,微笑道:“葛参军找我?请里面说话。”
怜棠坐定说道:“王爷,我想您也知道,不出几日,甘州城内将发生一场恶战,后果不知会如何?您身份尊贵,万一出了什么差池,我们担待不起,我们会加派人手护送您回京,您意下如何?”
赵瑞笑了笑,狡黠的看了她一眼,说:“好啊。”怜棠一喜。“不过你要跟我一起走。”赵瑞啜了一口茶,放下茶杯,缓缓道。
“呃?”怜棠吃了一惊,“卑职是刺史手下军将,如何能擅离职守?”
“葛姑娘”,赵瑞歪着脑袋看着她,“我没说错吧?”
“我……”
“我都知道了,奉皇上谕旨,回京的时候我会带上你,如果我自个儿回去,我怎么向皇兄交待?”
怜棠垂下眼帘,这件事,又是何人向京城告的密呢?看来军中耳目不少。
赵瑞打量着她,只见她轻颦峨嵋,低头沉思,楚楚动人,别有一番风韵,可惜是男儿打扮,若是女儿装,不知要迷煞多少男子?
“王爷”,怜棠弯身跪下,“如果皇上要怪罪于我,等这次战事平息,卑职会亲自去京城领罪,请王爷千万不要迁怒于杨刺史。”
赵瑞慌忙扶起她,道:“皇上又岂是不分是非的人,他只是要亲自过问这件事,并无怪罪的意思。但是不论是什么战事,本王一定要留在这里,本王是来督军的,敌人打过来了,我拔腿就跑,哪有这样的道理?”
“呵呵……”,怜棠听他这样说禁不住笑了起来,“是啊,王爷您说的也有道理,请您善自珍重。”
那轻轻一笑,声音娇柔无比,笑容灿烂如同三月里的春花,着实让赵瑞惊艳不已。
“性命不足惜。”赵瑞摇摇头,用一双亮晶晶的眸子看着怜棠,“有诗云: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那声音抑扬顿挫,琅琅入耳。
怜棠心中一动,垂下眼帘,道:“王爷过奖了。”想到自身的任务,忙说:“王爷保重。卑职这就去向刺史大人复命。”言罢以一揖手出了门去。
赵瑞望着她窈窕的背影,怅然若失。
“怎么回事?”杨刺史神色凝重。堂下躺着一个人,严格的来说,是一具尸体,穿着宋兵军服,满身鲜血,背上插满了箭,射得像刺猬一般。
“报告大人,在城门口发现的。发现的时候已经死了。”站立在旁边的士兵答道。
杨刺史心里一沉。“大人,这是求救的信函。”士兵从尸体胸前掏出信呈上。刺史伸手接过,手微微颤抖,正是自己亲手写的书信,派往泰州求救的。杨刺史突然觉得一阵头晕,瘫倒在椅子上。
“爹,你怎么啦?”“大人。”
“没事,老毛病了。”杨刺史缓缓睁开双眼,面色发白,“将此将士抬出去,礼葬。”
“是,大人。”两个兵士上前来将尸首抬了出去。
“爹,你还好吧?”杨霖递上茶水,“大夫说过,您这老毛病,不能太忧心的。”
“最近时常心中绞痛,但是……,接连发现了好几具尸体,均是被西夏兵乱箭射死,派出去的兵士一个个有去无回,若无援兵,甘州难保啊。”杨刺史叹道。
“爹,你不要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杨霖气道。
“你可知道,此次率领大军的,不光有西夏的大将军李浩然,还有西夏骠骑大将军赵元济,此人有勇有谋,久经沙场,深通韬略,人称西夏的‘百胜将军’,率领五万大兵来袭,生死存亡的关头,不可小看啦。”杨刺史道。
“爹,孩儿请命,让我去求援。”杨霖跪在刺史面前。
刺史一惊:“你的伤势都没复原,我怎么能让你去冒险?”
杨霖站起来,伸展双臂,禁不住感到背上一阵阵撕裂的疼痛,他却佯装无事,若无其事的笑道:“我很好啊,早就复原了,您看我这么强壮。”他再次跪在刺史面前:“请刺史大人批准。”
杨刺史伸手扶起他,拍着他的肩膀,眼眶有些湿润:“好,我准许了。大丈夫,就应该血战沙场,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你去吧。赶快动身。你带上我的书信,去幽州求援,幽州招讨使刘毅是我的好友,手下兵力强盛,如能将书信交到他手上,我们就有救了。”
“是,我这就去准备。”杨霖剑眉微挑,面容坚毅从容,说罢转身出了大堂。
“有子若此,夫复何求。”杨刺史叹道,擦了擦眼角。
堂内却转出怜棠来,“杨伯伯,你真的让杨大哥去冒险吗?这一去,九死一生。更何况,杨大哥的伤势并未完全好啊,我每日照料他,他的伤势我最清楚不过。”
“怜棠,我知道你担心霖儿。我最了解自己的儿子,大难当头,他没办法作壁上观。希望霖儿此次吉人天相。”杨刺史说罢,长叹了一口气。
“杨大哥。”怜棠看到杨霖正在收拾东西。
“如果你是来劝我的,你就回去吧。”杨霖道。
“我不是来劝你的。”怜棠说罢拿出一样东西,放在杨霖的手中,杨霖看时,竟是一道符,他惊讶的望着怜棠,他一向觉得怜棠机智过人,没想到她也相信这个。
怜棠握着他的手,他只觉得那手暖暖的,柔软而光滑。怜棠望着他,目光氤氲,泛着雾气:“这是我亲自去大佛寺为你求的平安符,它一定可以保佑你平安归来。”说罢,一转身跑了出去。
“啊?”杨霖呆呆的愣在那里,“怜棠她?”杨霖心里跳了一下,却来不及细思其中的含义,他将银铃揣在怀里,默默念道:“爱棠,我一定会活着回来见你。”说罢,拿起包裹和佩剑,出了刺史府,驰马而去。
第二十二章 图穷匕现
“梅花枝上雪初融。”九王爷赵瑞对着院落中的梅花吟道。这是刺史府的后院,偌大的院落之中,错落有致的种了五株白梅,开的满树的花朵,芬芳透骨。“果然是雪压霜侵傲骨生,冰肌玉蕊暗香盈。”赵瑞续道。他吩咐人在院落之中置了一个小桌子,独自偷闲,欣赏着这难得的清幽。这几日他去城楼巡视了几番,却也无甚觉得有趣的事物,今天便在此偷闲饮酒,自得其乐。
“咦?”哪里来的琴声,赵瑞竖耳聆听。那琴声叮咚清脆,初听时如同山间泉水般清幽柔和,听着听着,那琴声渐渐有些低沉,琴声之中似有隐藏不住的哀愁。
赵瑞循声而去,绕过走廊,来到一间房间门前,窗未全关,他偷眼沿着窗缝望进去,目光便呆呆的定住。好一间精致的绣房,窗边燃着檀香,房中间放着一台雕花桐木古琴,那古琴的主人正熟练的拨弄着琴弦。她身着一件雪白的缎面短袄,下面是一袭淡黄百褶裙,梳着云鬓,眉如青黛,面若朝霞,眉宇之间带着淡淡哀愁,一曲终了,她轻轻吟道:“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那声音娇弱动人,赵瑞听到更是如痴如醉。
怜棠察觉窗外似乎有人,走出来看时,却是九王爷,她收起愁容,从容的作了个揖,道:“九王爷,不知有何见教?”
赵瑞晃过伸来,见她站在面前,恍如神女下凡一般,赵瑞是常打花丛过的人,仍然禁不住心里有些慌乱:“呃……没事。你,军中无事吗?”
怜棠微笑道:“军中之事岂容我女流之辈做主,王爷太抬举怜棠了。怜棠只是逼于无奈才充当一回军士。”赵瑞眉毛一挑:“哦?此话当真?果真如此,就不会惊动皇上了吧?”怜棠微微一笑,道:“民间自是流言的多,实情的少,不足相信。”赵瑞心想,果真是一个厉害的女子,口才厉害,心机厉害,怪不得皇兄要诏见她。
“如果王爷没事,怜棠这就去给杨夫人问安了。”赵瑞点点头,怜棠转身离去。“相见时难别亦难?”赵瑞喃喃念道,难道她有心上人了?想到这里,他的心情突然差了起来,再也无心欣赏什么梅花。
刺史府一处隐秘的房间里,两个人正在窃窃私语。
“还有一天的时间。”怜棠道,“进展到底如何?”
“对不起,怜棠。到现在还是没有完成。”伍仲轩懊恼的说,他脸上黑黑的,用手抹了一下脸,像个花猫一般。
怜棠看到他那样子,“扑哧”一声笑了出来,“没关系,我已经有了计划了。”
“真的吗?”仲轩惊讶的问道。
怜棠点头,坚定的说:“我就是不要性命,也要帮杨伯伯和杨霖保住甘州城。”仲轩点点头。怜棠又道:“这几日我每天在府中闲坐,一来是为了掩人耳目,二来是想计较出一个计划。现下有重要的事情要你帮我。”说罢两人低声私语起来。
“咳,咳咳……”杨刺史坐在床上不停的咳嗽,他嘴唇苍白,脸色有点发红。杨夫人担心的看着他说:“唉,老毛病又犯了。你就别操心了,好好休息一下吧。你的老命不要了吗?”
杨刺史原来就有心绞痛的毛病,吃了药总不见好,现在边关天气严寒,染上了风寒,又引发了旧患,一发不能起床了。
“怜棠,现在情况怎么样?”刺史不理会她,看着床边的怜棠。
“已经按照您的吩咐安排妥当了。”怜棠答道。
杨刺史点点头,“一定要守住甘州城。”怜棠郑重的点点头,眼神坚毅而从容。
朔风凛冽,割在脸上生疼。怜棠戴着头盔,低头检视着城墙,城墙上面结了厚厚的一层冰,光滑无比,昨日已经按照刺史的吩咐在城墙上淋了许多水,西夏兵若是想攀上城墙真的比登天还难。明日就是血信中西夏兵马集结的日子,她在等待着这个日子的到来。
“怜棠。”清朗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是你?”怜棠转身看时,竟然是九王爷,“我以为……”未待怜棠说完,赵瑞便说:“你以为我只会赏梅花吗?”
“呵呵,不是,我以为天气这么冷,你不会出来了。”怜棠笑道,这几日渐渐熟识,怜棠发现赵瑞是一个很风趣的人,言辞之间也就没有那么客气。
“就是开战的时候,本王还要在城楼之上激励士兵呢。”赵瑞慷慨激昂的说道。
“呵呵,王爷能这样想怜棠真的很感动,可是呢,你的安全我们必须负责的。”
“又来了。”赵瑞笑道,“有什么动静吗?”
“远处隐隐有些黑气,敌军将至的预兆。”怜棠面容严肃。
“哦?”赵瑞好奇的打量着现在的怜棠,她全副武装,英姿飒爽,神色沉稳,颇有大将风度,心道:你真是个千面女郎啊,到底哪一个才是你的真面目呢。
“王爷,这楼上风大,不如我们先回府吧。”怜棠说道,声音很温柔,赵瑞心里一荡,忙不失迭的说:“好啊,走吧。”
二更时分,夜色浓郁,寒风呼啸。甘州城楼下面,衬着地上的雪光,影影绰绰,似乎有人在行动。突然听见“嚓”的一声,一道寒光闪过,那是刀反衬着雪光发出来的,人影从四面冲出来,“嘭”,四面的火光亮了起来。只见两支骑兵,都着宋服,一队团团围成一圈,均手持火仗,将另外一队围困起来。那被围困的兵士显得十分慌乱,地上,豁然一摊血迹,一个军官模样的人已经被砍作两段。
“竟然是他?”伍仲轩有些吃惊,他叫道:“罪魁祸首已经正法,其余的人如果现在缴械投降,我们既往不咎。”话音刚落,那被围困的兵士纷纷丢下兵器来。
仲轩从怀中掏出一个锦囊,从囊中取出一个字条,仔细的看过,便独自出了城去。
出城不到半里,正碰上西夏的兵马,“什么人?报上名来。”为首的是西夏副将军袁不施,黑暗里,他隐约见到有人过来,大声叫道。
“在下是王参军的部属。”仲轩答道。
“不是按计划开城门吗?如何出了城来?”袁不施道。
“报告将军,参军已经被害,我要亲自求见李大人,有宋兵最新的军情密报。”仲轩答道。
“你?”袁不施有些疑惑。
“大人,军情紧急,如果稍有迟误,西夏大难将至。请带我见一见李大人。”
袁不施稍稍迟疑了一下,便道:“好,你随我来。”说罢,便领着他带领本部人马回奔西夏大本营。
“李将军,营外有王参军部属求见。”
“哦?”李浩然摸摸大胡子,微睁豹眼,道:“带他进来。”
仲轩进了帐篷,只见李浩然独自身着盔甲坐在帐篷正当中。“有何军情?王参军是如何被害的?”
“是,这里有密报。”伍仲轩从怀中掏出一封文件来,他低着头,缓缓走到李浩然面前,边道:“将军请看。”
李浩然正待伸手接过他手里的密报。说时迟那时快,“唰”的一声,伍仲轩从文件之中拔出一把闪亮的匕首,寒光过处,刀光耀眼,竟是一把锋利绝顶的双刃匕首。仲轩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直插李浩然的胸膛。
只听见“铛”的一声,正中李浩然的护心镜,李浩然大惊失色。仲轩反应极快,一击未中,马上直插李浩然的腹部。只见那匕首锋利无比,“卡兹”,刺穿铠甲,深深的没入,只剩下剑柄在外面。李浩然脸上肌肉抽搐,双手捧腹,血已经透过铠甲,沿着手缝淌了出来。“有刺客……”李浩然颤声叫道。
袁不施领着士兵冲了进来,只见将军身中利刃,帐内却一个人影都没有看到,他只感到背后一阵阴风,毛骨悚然。“将军,将军……”
李浩然双目圆睁,“咚”的一声,倒下了军椅,瘫在血河之中。
“将军——”
第二十三章 生死对决
“哗啦啦。”桌上的笔砚全被掀在地上,“饭桶!”
袁不施惶恐的低着头,耳边传来雷鸣般的声音。
只见赵元济站在书桌前,满脸怒容。他五十上下,花白的胡须,身形高大魁梧,浓眉狮鼻,双目炯炯有神。赵元济吼道:“军帐之中,数万大兵,你居然告诉我李将军被人刺杀,你们连人影都没有看到?给我滚出去,全军搜索!”
赵元济说这话时,伍仲轩已经泅过护城河,安全到达了甘州城内。刺杀之后,他沿水路逃脱,西夏人再也想不到,在寒冬腊月居然有人可以泅水不被冻死,但是他们更想不到,这个刺客是受过忍者训练的。
“怎么样?”刺史府内,怜棠见到仲轩安全归来,长吁了一口气,急急的询问结果。
“多亏你的锦囊妙计。李浩然已经命赴黄泉。但是我真的想不到,内奸居然是他?”仲轩道。
“你说王参军。”怜棠微笑,“无论内奸是谁,他一定会在大战前夕出现在城楼之下,只要我们派人这几日日夜埋伏在那里,不怕抓不到这个内鬼。”
腊月二十九一大早,城楼之下人沸马嘶。
“你们这些懦夫,居然派人行刺,快点出城投降,否则攻下城池,我们必定血洗甘州,一个活口不留,替李大将军报仇雪恨。”只见一个西夏中年军官骑着一匹青骢马在下面叫嚣,正是袁不施。
西夏五万大军兵临城下,居中的便是“百胜将军”赵元济。怜棠早就听杨刺史说到此人,绝对不能小看。
杨刺史抱病站在城楼之上,怜棠站在他身旁,两人正在低声商议,计较已定。只见年轻副将许士明过来请命,“大人,请容许我披挂上阵迎敌。”杨刺史点头,怜棠在他耳边低声嘱咐了几句,许士明点头答应。
城门开处,许士明带领两千军马策马前来。袁不施大怒:“竟然派这种小将,是你宋军无人,还是欺人太甚?”说罢,手拿长矛去取许士明。
许士明手执大刀,武艺虽然娴熟,但是两三招之后,立刻显出颓势来,宋军鸣金收兵,许士明慌忙退回城去。稍后,又出来几个将士挑战,不几回合都被袁不施逼回城去。袁不施哈哈大笑:“这宋兵,真是像软脚虾一样,毫不中用。”
赵元济满脸狐疑,抚须沉吟。他一眼就看出,对方所使的是骄兵之计,不知有何狠毒后招?宋军一向懦弱无能,怎么这次如此狡诈,再加上昨日的神秘刺杀,莫非城中有高人?看来不能小睽了他。
日至中天,已经到了晌午,西夏准备埋锅造饭了。赵元济回到大营略作休息,临走之前,他嘱咐:“穷寇莫追,怕中埋伏。”
袁不施正意得志满,赵元济一走,便又在城楼下面叫嚣。“你们军中无人了吧?哈哈……赶快投降的好。”
“仲轩,你下去,按计划行事。”杨刺史道。
“是。”伍仲轩披挂好战甲,只见他一身银灰盔甲,手执长枪,威风凛凛,如同天兵。他带领三千人马出得城去,袁不施大惊:“好小子,你就是昨天刺杀将军的人,我绝对不会放过你。”说罢将矛刺了过去。
双方似乎旗鼓相当,你来我往,不分上下,只见袁不施托矛倒马而去,伍仲轩带着人马紧追过去,待奔至战场中央,袁不施又掉过头来,西夏兵左右包抄,将仲轩一伙围在了核心。袁不施得意的笑道:“小子,中计了吧,我看你怎么跑?”
伍仲轩不理他,奋力杀敌,突出重围杀出一条血路来,向着北路奔跑而出。“追!”袁不施料不到他居然可以杀出去,带领本部一万兵马追击而来,赵元济的话早已抛之脑后。
伍仲轩带领的三千轻骑是城中最精悍的人马,异常彪悍,一路时紧时慢,却就是没让袁不施赶上。袁不施一路赶过去,只见前面有一个山口,宋兵在那里踯躅不前,袁不施心里一喜,肯定是绝路了,连忙率兵冲了过去,待兵过了山口,袁不施四周环视了一番,发现这山口后面是一个宽敞的地界,然而除了刚才的入口,两边都是峭壁,呈一个葫芦形,出口也只有一个,袁不施心里一紧:糟了,上当了。立刻退军,哪知正待回头,宋兵的轻骑迅速消失在出口处,回头看时,入口和出口全都被大木拦住,火光四起。
“轰隆隆——”一声炮响,山崩地裂。袁不施心惊胆战,只见自己的一万精兵已经乱作一团,拼命要从出口逃出,自相践踏,出口处已经被宋兵堵死,凡出去的全部被乱枪戳死。
“轰隆隆——”又一声炮响,乱石飞溅,火光四溢。只见山边峭壁之上,推出一辆小车来,车边站在一骑人马,袁不施抬头看去,正是该死的伍仲轩,旁边小车之上坐着一人,眉目俊秀,正微笑着看着山下。怜棠道:“仲轩,你的火炮果然如期完工,如果此次胜利,你大功一件。”
袁不施心道,那车上的,难道就是传说中的“神秘军师”?上次李将军说到过此人,他如此年轻瘦弱,若是计谋都由此人所出,那真是个可怕的家伙。袁不施把心一横,挽起强弓,于火光之中,对准小车,“嗖”的一声。怜棠眼见那飞箭来的极快,将身一偏,正中左胛,那箭定是用尽全身力气射来,直透过盔甲,生生的穿透了怜棠的左肩。怜棠“啊呀”一声,顿时晕了过去。伍仲轩大惊,看谷中,袁不施正弯弓对着自己,羽箭发来,仲轩飞身而起,他一跃跳下谷中,将手中的枪挑起他的弓箭,飞身一刺,正中心脏,可怜袁不施一代大将,立时毙命于马下。
不出半个时辰,一万军士均葬身山谷之中。
宋军得胜归来,杨刺史哈哈大笑:“这一战足以叫他西夏心惊胆跳。一万人马全部毙命,赵元济要发飚了。”正说着,却见到怜棠面色发白,斜躺在小车之上,“怜棠,怎么了?”
怜棠微微张开发白的嘴唇:“我……中了箭。”
“怎么不直接带怜棠回府治伤?”杨刺史大怒。
“是葛参军有话要跟刺史讲,坚持要来这里的。”军士答道。
“伯父……赵元济还有四万兵马,千万要小心……,要提防他出奇兵……”怜棠断断续续的说。杨刺史点头,“你放心吧,快点去治伤。”
仲轩心疼地望着远去的怜棠,心里默默念道:怜棠,一定要好好的啊。千万不要有事。
西夏大军又至,来势汹汹,为首的便是赵元济。他得知一万大兵全军覆没,心如刀绞,沉痛的叹道:“袁不施啊袁不施,我叫你穷寇莫追,你怎么偏偏不听我的,如今一万精兵同你一起赴了黄泉,叫我有何脸面面对西夏百姓哪?”
西夏军中均是一片素缟,赵元济头缠白巾,意欲为那一万兵士报仇雪恨。宋兵城下,许士明出了城外,手执单刀拍马过来。赵元济手执大刀,二话不说,上前便砍。许士明拿刀架住,暗暗心惊,此人虽然花甲,如何力气这么大?大刀过处,呼呼作响,一刀砍来,仿佛泰山压顶。不过三四招,许士明便招架不住了,杨刺史在城楼上一看情况不对,慌忙对仲轩说:“你快去救援。”未等刺史话音落下,“咔擦”一声,许士明已经脑袋搬家,倒在马下。赵元济将手一挥,西夏兵一拥而上,将那两千宋兵尽砍于马下。
“搬上火炮”,杨刺史知道赵元济厉害,索性紧闭城门,在城台之上架起火炮,这火炮正是伍仲轩于大战前夕那几日通宵达旦的研究出来的,又称“风雷炮”。
“轰隆隆——”,炮声响起,只见西夏兵处,人仰马翻,赵元济看这火炮如此厉害,慌忙鸣金收兵。
赵元济回到军营之中,坐在椅上暗暗思量:宋军之中果然有奇人?造出如此威力无比的火炮?既然不能强攻,我便奇袭。据探子回报,甘州的粮草在两日之后将由十里之外送达。看我不让你弹尽粮绝?
“怜棠,你怎么样?”赵瑞担心的看着她。
“我没事。”怜棠的脸色依旧苍白,她这次伤得不轻。
“还好没有伤筋动骨,否则手臂都可能废掉。”赵瑞叹道。
“我手里有一万人命,罪孽不小。可能是报应吧。”怜棠道。
“傻瓜,不要这样说,”赵瑞慌忙打断她,“战场之上,哪里有什么情面可讲,如果不是你献良策,恐怕甘州城早就血流成河了。”
怜棠轻轻摇摇头:“我很担心伯父啊,赵元济是个厉害人物。”
“伍仲轩,怎么样?”只见仲轩站在门口,脸色铁青,赵瑞问道。
“我们的粮草被劫了。”
“啊。”怜棠叫道,“我曾经提醒杨伯伯要提防西夏兵奇袭的啊。”
“其实,我们也想提防,只是他们人太多了。”仲轩沮丧的说,“如今我城中顶多五六日的粮草。两日之后,连火药都没有。我们被西夏军马团团围住,连个苍蝇都别想飞进来。”
怜棠沉吟了一会,对仲轩说:“看来只有险中求胜了。我给你一个任务,看你敢不敢了。”
“说。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仲轩朗声说道。
西夏兵已经围困了甘州几日,见甘州城门紧闭,不来出战,心里有些懈怠了。这天晚上,天上无月,夜色漆黑,西夏营中除了值班的兵士,都已经安歇了。突然一阵惨叫,火光之下,只见一群样貌恐怖( 棠花劫 http://www.xlawen.org/kan/8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