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富春山居 > 富春山居 第 13 部分阅读

第 13 部分阅读

    当面把这些东西交与他,可使得。”

    前翰林夫人黄氏近万两的私蓄,在王耀祖手里没有变多,但近万两本来就不少了,耀宗和瑶花分的都不算少。唯有耀祖,把家底抖一抖,除去一百多亩水田,银子只有几百两。

    耀宗分得近数千两,再加上王翰林分与他的几千两,凑在一起也近万了。黄九姑替这个外甥算过帐,就想把女儿嫁他,王翰林留客,她巴不得一声儿,就在王家住下。她既然存着要和姐夫结儿女亲家的心思,再和王翰林说话就客气了许多。

    这日柳氏使管家送信,说下午到家,王翰林欢喜的了不得,午睡起来都不耐烦看学生们的功课了,叫杨小八他们踢球耍去,他自在渡口寻了个荫凉所在坐等妻女来家。

    杨小八他们踢了一回球,就暗地里鼓动几个富春书院的学生,叫他们去拿文来请教先生。翰林指点呐,免费的呐,谁会不肯。

    顿时就有几个家在镇上的学生飞奔回去拿文章来,央杨小八领着,求老翰林指点。

    乡亲们都看着呢,老翰林推辞不得,只得替他们讲文,码头荫凉处围着二三十个学生,凉风习习,连知了都识趣不叫。老翰林讲的兴起,大家听的得趣,杨小八和李知远又起哄说要办文会请先生评文,老翰林也半推半就答应下来。

    且说李知远和杨小八两个头凑着头商量办文会的事,赵十二就拿扇子戳他,叫他看才靠在码头的那船。

    那船头站的是李家管家,看见自家少爷在这边,忙过来道:“大少爷,舅老爷在船上。”

    李知远只得理了理衣服,跟先生说了声,下去接他舅父。杨小八和赵十二两个看他愁眉苦脸扶着舅父出来,俱都好奇。再看一个才留头的小丫头扶着一位十六七的小姐出来,杨小八就道:“表妹来了,这个虽然不如我们英华表妹生的好,也算不错的了。”

    赵十二还不曾说话,就见舱里又出来一位十六七的小姐。他两个面面相觑,舱里已是出又出来两个了。杨小八愣了一下再数,岸上站着三,跳板上走着一,船头还站着两,不禁笑道:“李世兄的表妹可真不少。看那个,那个看李世兄那眼神儿。”话还没有说完,船舱里又钻出来两个小的,看上去只有十二三岁。

    这是组团来相女婿来了呀,赵十二欢喜挥扇,道:“想来李世兄有的忙了。”

    作者有话要说:正文涮不出来的,看这里

    第三十二章谁的女儿没陪嫁?

    富春到府城也不过几十里水路。连日天气晴朗,晚上趁着月亮顺流而下,到府城也不过天刚刚亮。船家把船泊在城外,英华起来还不及梳洗,推窗去看,却是吓了一跳。府城码头处比前几个月她们路过时繁华许多,两岸俱在大兴土木,泊在岸边的大小船只密密麻麻一眼看不到边。

    少时柳氏起来,先使人去城里寻娘家人来接,和英华慢慢儿梳洗,到得早饭熟时,就有一个丽人扶着侍儿上船,站在舱门外就娇笑道:“三姑奶奶,奴来迟了呀。”

    听这声音,是玉薇姐。英华忙去接。看见玉薇又是吓了一大跳。玉薇瘦了许多,虽然照旧穿着闪闪发光的遍地金折枝莲花紫罗衫,织金黄罗裙,可是人好看了多许。水蛇腰扭来扭去,居然扭出几分袅娜的味道,再配上笑盈盈的杏眼,便是用美人来形容也不为过。

    英华愣神,玉薇已是屈膝行礼,恭敬喊:“英华小姐。”又亲亲热热贴过来和她比个子,笑道:“英华小姐居然还没长个子,奴给小姐做的衣服略放了半寸,还是要改一改。”

    英华一直觉得自己个头太过高挑,听得玉薇说她没长个子,心里甚是喜欢,笑道:“玉薇姐这么忙,给我做衣裳做什么,快里面请。”

    玉薇便带着一阵香风扭进舱里,也不管地板脏不脏,就趴下与柳氏磕头。柳氏候她磕了头,才叫英华扶她起来,问:“你是几时到的富春?”

    “前日。”玉薇在柳氏面前极老实,低声道:“奴是跟着五姑奶奶同来的,五姑奶奶去苏杭耍去了,嘱奴便宜行事。”

    “五妹的病,大好了?”柳氏很高兴。柳氏的五妹和柳氏年纪相近,在几个姐妹中关系最好。

    “五姑奶奶还总是咳,不过吃饭还好。”玉薇微笑道:“三姑奶奶这次来府城,可是为了老爷买不下来的那块地?”

    柳氏微微点头,玉薇便似小孩子一般,跳起来拍掌,欢喜道:“好哎,有三姑奶奶出马,一定马到成功。”

    上了岸,玉薇已经备了两辆马车,还有七八个管家侍立一边,柳氏便命英华带梨蕊杏仁自去逛,她和玉薇同车办事去了。

    府城比码头还要热闹几分,各省各地的商人仿佛都聚集在这一处了,店家挑出来的幌子一个比一个新奇,铺子里的货物种类和式样比英华在京城里看过的还要多。英华买够了针线诸物,要过中秋节又买了几十盏花灯。因着昨日爹爹为她攒嫁妆都放下架子要做买卖,她便不肯再花钱,只四处走走看看,到得黄昏才回柳家在府城租住的宅院,见过母亲,沐浴歇息。

    晚间玉薇来送衣裳,英华背着人把她们想收复富春书院的想法说与她听,央她想法子放风说富春书院值十万。玉薇答应了,自去布置不提。

    这几日柳氏带着玉薇忙碌,英华中午在帐房帮忙看帐,早晚凉快便出门逛逛,便觉日月如梭。

    二小姐英华在府城快活过日,王大少耀祖却是渡日如年。王翰林这些日子病了不问外事都不和亲戚们通气儿,只当他在外家闲住。其实耀祖不曾闲,要赚钱填亏空又不肯做买卖,听了一个同窗的主意,和那人合伙买地。这几个月曲池府的地价已是一涨再涨,王耀祖头回出手买的地找到下家转手出去就赚了两千两,他便一鼓作气,又去买地。

    黄家老太太还在,所以舅舅们都不曾分家,家里人多口杂,看王耀祖就差掉到钱眼里去了,难免有人说话不中听。黄氏觉得委屈,又不敢说实是婆婆的遗产在她们手里已是十去七八,人家问她耀祖为何如此,她不肯说公公分家把他们分出来了,只说公公没有积蓄,家里小叔子和小姑子都还不曾婚配,王耀祖要替父分忧。

    黄家原就不喜王翰林把钱都花在富春书院上,王翰林兄弟两个分家的事大略也晓得些,有心人替王耀祖算帐,算得王翰林二三十年寄回来四五万两填那个无底洞,都乍舌不已。

    黄老太太听得前女婿那么多钱送出去分家连个屁都没有分到,再看外孙又这般奔波劳苦,觉得王翰林穷了也不当逼儿子去替小女儿挣嫁妆,每回提起来都要骂几声,是以黄家的亲戚都晓得了,王家二小姐是没有陪嫁的。

    老田是柳氏得用的人,寻到黄家只说:“老爷有要事相商,命大少爷和少夫人即刻回梅里。”

    黄氏塞给他二两银子他倒是收了,多的话却是一句不讲。王耀祖因赚了钱,说话嗓门也粗,便道:“你回去和父亲说,我这里有事走不开,过几日闲了再回。”

    老田道:“实是有要事,老爷还说了,大少爷和少夫人今日不回去也使得,以后都不必回去了。”

    王耀祖想不通老子为什么要这样说,黄家也觉得王翰林脾气古怪。老太太疼外孙,便命大儿子陪他两个同去。黄大郎不肯去,推来推去,推到一直守寡在家的黄九姑身上。黄九姑便带着独女,和王耀祖一家同去梅里。

    王翰林在前头给学生们讲文章,听得儿子回来了,原来带笑的脸就沉下去了,再听说黄九姑也来了,沉下去的脸就结成一块铁板。寡妇上门,理当避嫌,何况这个还是当年要死要活想嫁她的寡妇,更要避嫌。王翰林就吩咐三个学生:“师母不在家,你们都陪先生吃晚饭,不许出去踢球耍。”

    过得一会,黄九姑带着侄女外甥和女儿,浩浩荡荡奔前院来,径直闯进书房。

    黄九姑带着积年的怨气万福,道:“姐夫,你急急的喊耀祖孩儿回家,所为何事?”

    “家务事。”王翰林看杨小八贴着墙边想溜出去,大声喝道:“功课还没有完,跑什么?”

    杨小八蹿回位子上坐好,想溜的赵十二和李知远都不敢轻举妄动。

    王翰林威严的摸了摸胡子,道:“远来是客,耀祖,请你九姨先去歇歇,你们两口儿再到书房来说话。”

    黄九姑笑道:“有什么话是不能当着孩子们姨母的面讲的?”

    王翰林对这位姨妹甚感头疼,只能盯着儿子。偏王耀祖两口儿生怕是亏空事发,巴不得姨母壮胆,俱都不动。

    “姐夫,有什么话你就说罢。”黄九姑自去王翰林下手寻了个座儿坐下,又招呼孩子们坐下。

    “耀祖,这几个月,你都干了什么?”王翰林问儿子。

    “儿子买了几块地。”王耀祖战战兢兢回答,偷偷看九姨一眼,又补了一句:“转手卖了,赚了两千银子。”

    “哦?”王翰林看儿子比前两个月黑瘦不少,到底有些心疼他,语气也放和缓了,“你们两口儿又不少钱用,买卖田地做什么?”

    “给你女儿做嫁妆呀。”黄九姑笑道:“姐夫,我晓得你清高,可是耀祖这般,也是替你分忧呢。”

    说到点子上了,杨小八和李知远赵十二相互使眼色,三个人先后把笔搁下了。李知远竖起一本大书挡住了脸。赵十二打了个呵欠趴到桌上。杨小八又不能竖书,又不能装睡,只得把笔又提起来,坐的端端正正写字,拿眼角看热闹。

    王翰林愤怒了,用力在案上拍了一掌,喝道:“你妹妹几时要你替她挣嫁妆了?老子还没有死呢。”

    王耀祖站起来,低头看脚背,就是不吭声。他一站起来,黄氏便站起来了,黄九姑的女儿也不敢坐,忙忙的站起来。

    黄九姑气定神闲,坐在椅上稳若泰山,挥手叫几个孩子坐下,笑道:“姐夫还是那个脾气。姐夫,我问你,你历年的俸禄不是都寄回来贴富春书院了?分家是不是一个大钱都没有拿?姐夫四五万两银子送出去,又买了这间大宅,哪里还有钱与耀宗娶亲,给你女孩儿备嫁妆?”

    “九姨,分家时祖产是尽与大房了。可是我也不见得无钱给儿女,上次分家析产,耀祖和耀宗都分了银子,”王翰林耐着性儿,道:“耀祖两口儿在黄家都说了什么?说我这个做父亲的不与他钱么?”

    “分家!”黄九姑激动的站起来,恼道:“你就这么不喜欢耀祖和耀宗?难道只有那个女孩儿才是你亲生的,耀祖和耀宗不是你的孩儿?就是有你这般做你父亲的,耀祖才会不顾名誉,行那低买高卖之事。”

    和黄家女人,根本就是有理讲不清,王翰林突然极想念柳氏,若是妻子在家,该有多好。偏她又太过通情达理,回避到府城去了。

    “先生分家那日是家父做中人。”李知远站起来,笑道:“是因为什么缘故儿分家,学生最是清楚不过。原是因为富春书院的事,先生觉得亲兄弟明算帐才不失和气,是以才与王大哥和王二哥分的家。先生若是不疼爱王大哥和王二哥,岂会几千两与银都与了两位哥哥。”

    李知远说话甚是平和,挑不出刺儿来,黄九姑听得分与耀祖兄弟两个几千两,气稍平,

    李知远看王翰林如释重负的样子,晓得自己这回没有办错事,笑笑便走回去看他的书。

    杨小八冲他挤眼,小声说:“嫁妆,嫁妆。”李知远情知大家都听得见,他是肯定要和王家提亲的,怎么好在未来泰山面前提英华嫁妆的事,是以他只是摇头。

    王翰林心里觉得这几个学生贴心极了,咳了两声,道:“虽然老夫的积蓄都与了两个孩儿,英华的嫁妆么,还是备得起的。倒是瑶华,她当日出嫁,耀祖没有到京城来与她添妆,是英华的母亲从自已的陪嫁里拿出财物与她添妆的。今日趁着最疼你们的九姨在这里,爹爹且问你,你打算从你们母亲的陪妆里,拿多少给瑶华?”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王耀祖两口子脸上的汗争先恐后朝外跑。黄九姨待替外甥说话,看他两个这般情形,也只有闭嘴。

    倒是黄九姨的女孩儿,比耀宗小两岁,今年也有十八了,因为养在外祖家高不成低不就,一直不曾说到好人家。方才李知远说话大方得体,她就留意去看李公子,再一看那边居然还有一个画上都画不出那么俊的美少年,不知不觉就看呆了。

    王耀祖久等姨母不开腔,只得道:“儿子早就想好了,娘的东西,我和二弟分四份,与瑶华分两份。”

    “很公道。”王翰林道:“九姨,你向来疼爱他们三个,就请你做主,替三个孩子再分次家罢。”

    “这……”黄九姑犹豫了一会,虽然耀祖和她最亲,但耀宗和瑶华也都是她姐姐亲生的,瑶华出嫁时就当与她添妆的,此时再分原是晚了,黄家没有立场阻拦。是以黄九姑便点点头,道:“也使得,耀祖,你就把帐拿出来罢。”

    王耀祖好像突然被人抽掉了全身的骨头,软趴趴痪在椅子上动弹不得。

    黄氏跪到姑姑脚下,泣道:“九姑,您最是心疼耀祖,过二三年再分呀。”

    便是黄九姑的女孩儿,都看出有问题来了。黄九姑觉得自己是被这两口卖了还帮她们数钱,哪里还肯开口说话,面沉如水,端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

    王翰林怒道:“为何要过二三年再分?耀祖,瑶华当日出嫁,你说她不嫁与你同窗你便不肯替她添妆,我就疑惑了,只是没有你外祖家的人在,我不好过问得。为何分不得,你说!”

    王耀祖从椅子上滑下来,跪在父亲面前不敢讲话。黄氏其实极怕公公,看公公怒成这样,结结巴巴道:“这几年的帐都不得平,亏了许多。耀祖他一直都在想法子要填亏空,已是赚了两千两呀。”

    “你们!”王翰林无力的把两只手放到桌上支撑身体,“你们!”

    这事和英华母女已无干系了。李知远和杨小八两个对看一眼,杨小八就把头缩了缩。李知远硬着头皮走过去,笑道:“王大哥也不想有亏空的,又是极力在填窟窿,还请先生息怒。”

    王翰林本不是个看钱重的,原只是气大儿子不争气守不住家业,李知远劝的有理,他心里便好过了许多,道:“你们两个先起来罢。”他转向黄九姑,道:“你看怎么办?”

    黄九姑晓得了王耀祖要赚钱的实情,心里很是不快活,偏姐夫又有向黄家问罪的意思,她便道:“我一个妇道人家,哪有什么法子。”

    王翰林便晓得黄家不会再管这个事了,他心里想一想,大儿子晓得填亏空,也还算有良心,倒不好把他逼的太紧,便道:“也罢,你去把帐拿来,让爹爹和你九姨看看你亏了多少,大家心里都有个数。”

    王耀祖只得回去把帐抱来,王翰林于庶务上也不大精通,翻了几页罢手,问三个学生:“你们谁会看帐?”

    赵十二摇头。杨小八先摇头后点头再摇头,道:“家务帐不会。”

    李知远在家是管家务的,先生问了,他不能推辞,只得站起来说:“学生看看。”就到先生身边,将所有帐本粗略翻了一翻,翻到王耀文算的那篇总帐,甚是清楚,便指着那篇帐一一说与先生听,其实,还是说给黄九姑听的。

    王翰林听过之后,比预料的好很多,便道:“这些年田产房屋的出息也有不少,就不与你算了。只算本金也还有几千两,还没有亏到底,也罢。”

    王耀祖便觉得抽去的骨头都飞回来了。谁知王翰林又道:“你说你赚了两千两,上回分家为父又与你几千两,想来也平得过这帐了。你要做买卖,实是不能代他两个管钱,赚了都是你自己的,赔了他两个要吃亏,如何使得。就趁今日把你弟妹那两份分出来罢。耀宗要回来过中秋节的,瑶华那份叫他先收着也罢了。”

    爹爹还说先生不通经济,看这帐算的,一点都不拖泥带水,李知远暗暗点头,先生只是不爱钱罢了,其实心里清楚的很。

    王耀祖全身才附体的骨头又飞走了,他看着黄九姑露出恳求的神情。岂料黄九姑早已魂游天外,并不理会他。

    “耀祖,你的银子不会又花掉了罢。”王翰林盯着儿子的眼睛。

    “没有。”王耀祖一咬牙,道:“只是有些银子借与人了,容儿子去跑几天要回来。”

    王翰林也依了。王耀祖奔走几日,好容易才把手里的地贱卖出清,算一算,上回赚的两千两都赔进去这外,还亏了几百两。可是此时也顾不得许多了,照着旧帐把现银和分与弟弟的田产地契都送到父亲手上。王翰林当着黄九姑的面把地契封进小匣,把银箱贴上封条,对黄九姑道:“劳九姨再住几日,等耀宗来家,当面把这些东西交与他,可使得。”

    前翰林夫人黄氏近万两的私蓄,在王耀祖手里没有变多,但近万两本来就不少了,耀宗和瑶花分的都不算少。唯有耀祖,把家底抖一抖,除去一百多亩水田,银子只有几百两。

    耀宗分得近数千两,再加上王翰林分与他的几千两,凑在一起也近万了。黄九姑替这个外甥算过帐,就想把女儿嫁他,王翰林留客,她巴不得一声儿,就在王家住下。她既然存着要和姐夫结儿女亲家的心思,再和王翰林说话就客气了许多。

    这日柳氏使管家送信,说下午到家,王翰林欢喜的了不得,午睡起来都不耐烦看学生们的功课了,叫杨小八他们踢球耍去,他自在渡口寻了个荫凉所在坐等妻女来家。

    杨小八他们踢了一回球,就暗地里鼓动几个富春书院的学生,叫他们去拿文来请教先生。翰林指点呐,免费的呐,谁会不肯。

    顿时就有几个家在镇上的学生飞奔回去拿文章来,央杨小八领着,求老翰林指点。

    乡亲们都看着呢,老翰林推辞不得,只得替他们讲文,码头荫凉处围着二三十个学生,凉风习习,连知了都识趣不叫。老翰林讲的兴起,大家听的得趣,杨小八和李知远又起哄说要办文会请先生评文,老翰林也半推半就答应下来。

    且说李知远和杨小八两个头凑着头商量办文会的事,赵十二就拿扇子戳他,叫他看才靠在码头的那船。

    那船头站的是李家管家,看见自家少爷在这边,忙过来道:“大少爷,舅老爷在船上。”

    李知远只得理了理衣服,跟先生说了声,下去接他舅父。杨小八和赵十二两个看他愁眉苦脸扶着舅父出来,俱都好奇。再看一个才留头的小丫头扶着一位十六七的小姐出来,杨小八就道:“表妹来了,这个虽然不如我们英华表妹生的好,也算不错的了。”

    赵十二还不曾说话,就见舱里又出来一位十六七的小姐。他两个面面相觑,舱里已是出又出来两个了。杨小八愣了一下再数,岸上站着三,跳板上走着一,船头还站着两,不禁笑道:“李世兄的表妹可真不少。看那个,那个看李世兄那眼神儿。”话还没有说完,船舱里又钻出来两个小的,看上去只有十二三岁。

    这是组团来相女婿来了呀,赵十二欢喜挥扇,道:“想来李世兄有的忙了。”

    呵呵,涮金龟婿十人副本,来主T副T,来奶,来各种DPS,不是表妹阵营的,会踢出队哦。

    自古嫦娥爱少年

    ( )柳氏的船过了半个时辰才到梅里。王翰林接着到家,先和夫人说知黄九姑来了。柳氏心里火大,面上笑的分外甜蜜,王翰林又道有黄九姑做中人,又替儿女们分了次家,他把大女儿和小儿子的钱要了出来。要候小儿子来家交给他。

    柳氏这才罢了,笑得一笑,道:“耀祖手边没什么钱了。”

    王翰林恼道:“他要填亏空,学着人家买卖田地,我怕他姓亏名到底。倒不如要出来,要穷穷他一个也罢了。跟着咱们有吃有喝,饿不着他们就使得。”

    丈夫既然这样说,柳氏善解人意,也就点头,道:“我必照料他们衣食周全。”

    老翰林在夫人那里过了关,揩了一把汗仍去码头处看文,那里还有几个学生等着呢。

    柳氏料理完家务,喊英华来歇息吃茶,问她:“玉薇她们可安顿好了?”

    英华笑道:“玉薇姐姐已经带着人出去在镇子里转了。方才是大嫂在我屋里拉着我说话儿,好半日才走。”

    柳氏冷笑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她若问你借钱借物,一概不许。”

    “晓得了。”英华如今对这样的哥哥嫂嫂也无话可说,坐了一会因屋里无人,就道:“那个黄九姑在咱们家,还要住几日?”

    “都分了家了,随她在你大哥家住几日。不与咱们相干。”柳氏对黄九姑甚是讨厌。这个女人若不是执意要嫁姐夫,耀祖也不见得那样反对王翰林娶自己。如今耀祖单过,花的又不是耀宗和瑶华的银子,替他操心做什么?

    再过两日就是中秋节,英华查点礼物,又把府里买来的花灯分一分,和母亲说:“府里买来的花灯不少,取几盏给玉珠她们玩,再送两盏与芳歌和小青阳,可使得?”

    柳氏觉得可以,道:“你大哥和大嫂两个不必理会,几个孩子吃的玩的,都不要少了他们的。”

    英华晓得母亲的意思,除去一人一盏花灯,另配了几样玩物,使了个婆子送去,说:“这是小姑姑在府里买的,给玉珠姐弟几个玩。”

    那几盏花灯甚是精致,黄氏觉得这是小姑子和她们示好的意思,收下还与了那婆子五十文赏钱。

    英华又使杏仁送礼到隔壁去。杏仁到得内宅花厅见陈夫人陷在一堆花团锦簇当中,唬了一跳。将节礼送上,又把英华捎与芳歌和小青阳的礼物交付明白。

    陈氏听得说英华又去府城逛去了,就问:“你们二小姐去府城做什么?”

    杏仁笑道:“夫人带着小姐去府城接舅老爷。好容易到府城去一趟,倒不好空手来家,也没有买什么好东西,不过几样玩具与青阳少爷玩。”

    隔壁二小姐出去耍还不忘给芳歌姐弟捎礼物,表妹们俱都好奇。吃过晚饭芳歌陪着表姐表妹们在后园闲走消食,就有一个问芳歌:“那位王二小姐是何许人?”

    原是哥哥的心上人。芳歌晓得姐妹们是为什么来的,可不敢说实话,只道:“是隔壁王翰林家的小姐,和妹子甚是要好。”

    诸位陈小姐听得只是和芳歌要好,也就罢了,大家在院子里走走,各自歇息不提。

    陈家家事原本平常,曲池府厚嫁之风尤胜京师。偏陈家几位大舅都是一样,开几次花才得结一回果。小姐们一多陪嫁就少,说亲一事难于上青天。姑太太在家书里隐露想在娘家找儿媳妇的意思。几位大舅都动了心,再加上同族几个有女儿的兄长在里头掀风鼓浪,最后陈大舅除去自家两个女孩儿,不得不把兄弟几个所有年纪相当的女儿都带到梅里来。

    依着陈夫人的心思,就算是嫡亲的娘家侄女儿,也要察考察考,呼啦啦一口气来了八位,人叫一声亲亲好姑姑,她就要答八声。但要露出想吃茶的意思,就有好几双手去捧茶盏,如此这般二三回,陈夫人也烦了,只命芳歌陪她们几个说话,她自去李知府的书房坐地。

    李知府正和儿子说:“这几个表妹里也有生得很不错的,也有性情儿极好的。大家都是至亲,随便哪一位配你也配得过了。”

    李知远道:“诸位表妹都很好,可是儿子想娶的只有英华小姐。”

    陈夫人摇着扇儿站在门外,先听得丈夫劝儿子,就有三分快活,又听得儿子夸表妹,只当儿子开了窍,最后听得儿子还是想娶英华,恼了,忙道:“你几个表妹或者论长像比王小姐差一点点,然个个都是温柔安静的好女儿,哪一个都比王小姐够格当我的儿媳妇。”

    温柔安静……李知远回想某几位表妹在码头看见他的时候,明明似饿狼看到小白兔,不由哆嗦了一下,道:“儿子一个人不能把八个表妹都娶来家,母亲还当慢慢察考。”

    “算你说的有理。”陈夫人满意的给儿子扇风,道:“去和你先生请一日假,明日陪你舅舅去逛逛清凉山。”

    李知远连忙答应着出来,还不曾请假。王翰林那边使人过来说:“先生明日有事,请李公子明日自便。”

    第二日早晨出门,李知远愁眉苦脸陪着大舅并八个女孩儿和芳歌在码头等船。就见王翰林夫妻两个并英华都骑着马儿从那边山坡上转向清凉山方向去了。同行的还有赵十二杨小八。

    赵十二和杨小八两个看见李知远陷在一堆莺莺燕燕当中,纵马过来打招呼。杨小八最是调皮不过,下马凑到芳歌身边,问:“你们出来耍,青阳呢。”

    “他不曾来。”芳歌遥遥看见英华在山坡上对她挥手,极是羡慕,笑问:“你们要去哪里?”

    “先生打算买地,因今日不甚热,师母也同去逛逛。你可有什么话儿要捎给英华。”杨小八因陈大舅在,说话甚是老实。

    陈大舅看他相貌堂堂,衣着不俗,又温文有礼,就问李知远:“这是你同窗?”

    李知远含糊道:“是,俱是先生的学生。这是赵世兄,这是杨世兄。”

    杨世兄还罢了,赵世兄生得俊秀无比,又气质高贵,虽然不大说话,表妹们却觉得他比杨世兄还讨人喜欢。他两个走了,陈大舅比表妹们还性急,忙忙的问外甥他两个同窗可曾婚配。

    李知远回答不曾。陈大舅又问人家家世,听说是东京人氏,家里很有钱,打小跟着翰林念书的,比得了宝贝还欢喜。表妹们俱都听见,大家面上都淡淡的,其实心里都松了一口气:有三个呢,不论嫁哪一个,论长像论家世,都是极好的啊。

    赵十二和杨小八两个上了坡,柳氏就笑道:“李家的表妹真不少呀。”

    王翰林也笑,道:“看着都比英华安静。”

    英华咬着嘴唇抠马鞭柄子。赵十二看她像是不大快活的样子,就道:“咱们走罢,太阳出来热了路上就不好走了。”

    似这般女眷都骑马在富春实是少有。道上行人看见都问:“这是哪家的家眷?”

    有认得王翰林的,免不得说:从京城回来的王翰林呀,那个,是他在京里讨的填房。那个,想就是那位没嫁妆的翰林小姐。

    老翰林听得只言片语,恨不得挥鞭家去把大儿子再抽一顿。柳氏面上无所谓,心里已是拿定主意,回家要替英华大办一份体面嫁妆,摆给耀祖两口儿看。

    英华慢慢落到后头,小八性急跑到前头去了。赵十二陪在英华身边,也不说话,英华慢他也慢,英华快他也快。两个人形影不离。因着他们人多,官道上人也不少,马都是快走,不曾小跑。李知远他们的船虽是后发,也追了上来。

    李知远立在船头,看见英华和赵十二两骑马并行在官道上,心里也酸的紧。偏有一个表妹不甚知趣,走来含羞笑问:“表兄,岸上那是赵公子?”

    “嗯。”李知远又让开两步,让另一个表妹出来看风景。这一个出来看见赵十二魂灵儿都飞出天外,半日也不言语儿。

    前一个就使袖子掩着嘴,笑道:“淑惠,要不要把你和那位骑马的小姐换一换?”

    陈淑惠笑道:“那位骑马的小姐好生眼熟,仿佛在哪里见过似的,是不是翰林小姐?”

    恰好赵十二也看见李知远站在船头,又见他被两位表妹夹在中间,不觉一笑,指与英华看。

    那两位表妹看赵十二对她们笑,俱都捂住了脸,羞答答回了船舱。英华回头再看,只得李知远一人站在船头微笑,她摇摇鞭子跑前头去了。赵十二再看李知远一眼,两个对视而笑。在赵十二,是高兴李知远被表妹缠住了。在李知远,是快活两位表妹看中了赵十二。

    王翰林今日出游,原是要买一块地,所以全家都去瞧瞧。柳氏连玉薇都带上了。到得地方再看,五六十亩水田分成了有七八十块,地势又高,用水极为不便。这样的水田算是下等,地主想借涨价的东风脱手,要足六两银一亩。

    六两银在江南许多地方都能买得上等水田一亩了,这个价钱买下等地实是不便宜。玉薇与地主讲价,扭来扭去说不尽的妖娆,偏那地主是好男风的,并不把玉薇放在眼里,咬定六两不松口。柳氏看中这块地其实也不是为了那几十亩水田,还不下来也还罢了,就要田地中间的几座小山做添头。

    那地主只要添二百两银,就肯将这个小庄全都出手。柳氏便与他写了契书,把银子交割,命玉薇速去县里改档子。王翰林不解,因问柳氏:“虽然咱们家是官户,可以减得一半赋税,这种下等田地一年的出息极少,实是不划算呢。”

    柳氏笑道:“种粮食是不划算,种别的呢?我只将这些水田都改成菜地,把那边的草坡上杂树都砍去,种上果树竹子,再养上两圈羊。这边离着河又不甚远,咱们家吃用不完的,水路送到京城去卖甚是便宜,怎么也比种粮食赚呢。”

    便有一个从别庄调来的庄头,指与翰林老爷看:此处可以如何改,可以种何物。此处可以不必改,滔滔不绝说了小半个时辰,总而言之,六两一亩地是贵了,但添上那几个山头,就极是划算,只要经营的好,除去吃用,三年就能把本钱收回来。

    这个小庄买下也要七百两,三年收本钱,一年极少也要赚近二百多两。王翰林听完这篇帐吓了一跳,道:“种地也能这样赚钱。”

    柳氏笑道:“若是不赚钱,就凭大相国寺那一百来亩菜地,怎么就大家都抢着要租呢?”

    老翰林听得妻子这话,想到大儿子掌管他母亲财产十几年,居然还能亏钱,越发恨铁不成钢。老人家闷闷的,回家把大儿子喊来骂了一个多时辰。柳氏一见丈夫把大儿子喊到书房里去,就借着去县里改档子的由头,把玉薇等几个管事的都带走了,又叫英华和杨小八他们出去逛逛再回来。

    英华只得带着梨蕊和杏仁两个,又是两个老管家,出来镇口,到杨小八他们常踢球的所在去耍。

    杨小八他们一连在镇口踢了十几日球,歇息时还要讲讲文,王家还有茶水送出来润喉。引得梅里方圆十几里的活泼少年都跑来踢球。英华到时,就见镇口的大块草地被划成了几大块,每块都有两只球队在抢球耍子。树荫底下还有好些看客,颇有几位小姐带着使女,远远在浓荫底下挥扇说笑。

    最显眼的却是球场东边一棵大树下,摆着几条长板凳并一张方桌,围桌坐着**位小姐,芳歌愁眉苦脸陪坐在一边,看见英华来了,隔着老远就招手。

    英华晓得那就是李知远的表妹们了,心里就觉得怪怪的,并不想过去。可是芳歌都看见她了,她只得按下对那几位表小姐的厌恶,笑着走过去拉芳歌的手,道:“你难得出门呢。”

    “母亲午睡怕吵,叫妹子陪几位表姐表妹出来逛逛。”芳歌就指着英华笑道:“这是英华姐姐,她比妹子大几天。英华姐姐,这是我五表姐,六表姐。”

    表姐们太多,英华哪里记得住,胡乱万福毕,杏仁已是拖了一条板凳过来与英华和芳歌坐。梨蕊生的极美,衣饰也甚好,那几位表小姐先都当她是个劲敌,谁知她只站在英华身边,显见是个使女了,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各自端正坐好,摇扇的摇扇,微笑的微笑,个个都淑女的能入画做标本。

    大家踢了一场球歇息,涌到表妹们这边来乘凉喝水。淑女们立刻变得贤良淑德起来。李知远身边就围上了两个与他打扇捧茶的。杨小八身边也有一个。赵十二长的最俊,表妹中生的最好看的三个都围在他身边。剩下两个年纪小的落在后头挤不上前,捧着茶碗病急乱投医,就送到张文才手里了。

    文才一手捧着一碗茶,颇有些受宠若惊,忽然看见英华和芳歌俱看着他目瞪口呆,他就把两碗茶都送到表妹面前,道:“表妹,吃茶。”

    作者有话要说::)王家还有一位表妹没有上场呢。

    小姐,你好坏

    ( )面对两碗荡漾的茶水和张文才真诚的笑脸,英华只能微笑着说:“这是两位表妹的心意,文才表兄还是自己喝罢。”

    文才犹豫了一会,道:“这两位是咱们家的表妹?我怎么不晓得?”

    英华暗地里捏拳,道:“你渴就吃,不渴就搁桌上。”

    文才就把左手那碗搁到桌上,把右手那碗吃了,还待谢人家,谁知两位表妹早围着赵十二打扇去了。今日表妹还肯和他说话儿,他心里快活的紧,想着要不要和母亲说再去二舅家提一次亲试试,一转眼,英华表妹已是远远避开了。文才看看花团锦簇围在赵十二身边的那几位,觉得表妹还是避开一些好,他赞同的点点头,跑回去找?( 富春山居 http://www.xlawen.org/kan/828/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